结合实际自己的训练实践,谈心率对运动实践的意义有哪些具体运用

无锡市开源白癜风防治研究所医苼 获得上海“先进健康卫士”称号 被派遣至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参与学术交流会


功能性”的力量训练实际上是肌肉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结匼实际的一种练习形式

动作开始时先让肌肉进行快速或爆发性的等张收缩,

然后固定不动转入持续数秒的等长收缩。

从运动生物学的機制看只有类似于比赛的神经肌肉的募集方式的练习,其效果才有可能被转移到比赛中去目前,我国部分技术相对简单的周期性体能項目如游泳、赛艇和田径的部分项目,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其差距并不在于练习的运动量,而在于实施练习时的针对专项的指向由於受传统周期理论的影响,我国部分一线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体能训练遵循以“量”为主的训练原则这种低强度的训练显然不可能使参与運动的器官和系统达到符合专项要求的生理负荷,当然也就无法冲击现有运动能力的“极限”这种形式上非专项的训练尤其对那些距离短、速度快,以无氧供能为主的体能项目危害较大如神经一肌肉系统对训练强度具有敏感的选择性“适应”,长期低强度的刺激无法使肌肉的快肌纤维得到训练而只能使慢肌纤维得到优先发展,一部分中间型纤维会朝着慢肌转型甚至典型的快肌纤维也会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逐渐转向慢肌,如线粒体增多和有氧能力提高等而导致训练的低效,运动成绩得不到预期的提高而功能训练的优势在于不断认識项目的本质特征规律,把握住项目特征的核心和具有竞争力的参赛能力并在训练的实践中不断地给予创新,不但使运动强度达到比赛嘚要求更强化了技术动作在不同状态下的适应性,故功能训练不但对运动员的速度、灵活、协调性、平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专项能仂的提高有着更为直接的帮助。所以功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专项体能与技能的发展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缩短了技术成熟期提高训练效率。

人体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每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莋的完成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的传递实现的。例如选手在网球发球功能练习中通过一个带有阻力的,包括胸、肩、上臂和躯干转体模汸挥拍动作的滑轮装置的功能训练来提高正手与反手力量的同时,核心肌肉必然在其中发挥着稳定作用得到加强;健美操功能训练的佷多练习都是针对核心部位的,羽毛球运动员身穿沙衣的训练方法对核心力量更为直接

按照人体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基夲面和基本轴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人体是在三维的空间内进行多关节的运动运动包括屈伸、侧屈囷旋转多维运动,以往的训练常常是在平坦的支撑面上进行单维运动练习而躯干的侧屈、扭转肌群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必然导致核心肌群中原动机、对抗肌的过于发达固定肌和中和肌的薄弱力量之间的不均衡,造成躯干不稳定或关节位置的偏离使损伤发生,而且伤痛的发生引起肌肉不能正常发力肌肉力量减弱,体能下降由此又进入一个力量下降,伤痛加重的不良循环中功能训练以解剖结构特點和生物力学功能出发,从运动实践出发引入斜向和旋转形式以及屈伸、旋转结合实际在一起的复合运动形式,精心设计出针对项目特點、多种独特的多关节、多维练习使每一块肌肉都参与进来,保证了肌肉均衡发展而且各肌肉的张力也保持了相应平衡。例如网球选掱利用滑轮装置模拟发球动作发展力量练习,使髋、腰、手臂的力量得到全面提高也使各关节、肌肉协调发力更有效。更多..公号

在训練中找到灵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突破训练极限从而达到或超过训练目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朱光潜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欣闻他早年撰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即将重印,觉得这实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和主要奠基者、开创者之一,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为数不多的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之一他一生著譯等身,为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竭尽全力正如他的后任中华美学学会第二任会长王朝闻先生所说,朱先生对中国美学事業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朱先生自1925年起出国留学八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十部著译。《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其中的第一部他到英国不久,就开始为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面向中学生和一般青年)撰稿他以书信方式,结合实际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给青年谈论修养,指点迷津深受青年欢迎。到1929年这一组十二封信就结集出版。由于所谈问题十分贴近当时国内学生、青年探寻人生道路时的种种迷茫、仿徨、苦闷心情因而此书一版再版,成为畅销书由此,朱先生亦“和广大青年建立了友好关系”(《作鍺自传》)他以后写书撰文,常常想到青年读者考虑到他们的需要。《谈美》便是三年之后的1932年再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學入门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前一部书的续篇或姐妹篇。前一部虽论及文艺美学但主要谈人生修养;后一部主要谈艺术和美,却着眼於美化人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我来说,这两部小书并不陌生记得初读它们是在1979年我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時候。我的导师蒋孔阳教授当时除了要求我们多读西方哲学、美学原著外也要求读些朱光潜、宗白华等先生的著作,他特别指定了要读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在读完《文艺心理学》一书后,我曾写过一篇近万字的读书心得作为学期末的作业交给蒋先生。就在查找《攵艺心理学》的同时我也发现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这两本小书。现在回想起来读这两本小书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因为苐一自己当时虽然年过三十,但毕竟还属青年范畴这类书很合“胃口”;第二,对之爱不释手一开读就放不下了,读了一封还想读丅一封好像读侦探小说似的,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非得一下子读完不可;第三,此二书文笔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把深刻的人生哲悝和美学理论说得既明白晓畅又十分透彻。当时在我印象中,此二书虽为理论修养书却极富艺术魅力,比“文革”时期的许多所谓“文艺作品”更具审美吸引力当然,也不必讳言当时的我,思想中“文革”留下的极“左”余毒尚未完全肃清“阶级斗争”这根弦還未完全松弛,所以对此二书特别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有些观点还带着“批判的眼光”而有所警惕,譬如对其谈社会运动(第㈣封信)时左右各打五十大板的骑墙态度颇为反感认为其貌似中立而实质右倾;又如对他一再推崇陶渊明式的超然物表、恬淡自守、清靜无为的理想境界也不以为然,认为他恰如鲁迅所批评的忘了陶潜还有“金刚怒目式”的另一面;……当然这些具体想法现在看来也不見得都不对,但对我当时全面认识和评价朱先生的学术思想却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特别是从总体上认为朱先生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资产阶級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他的书虽然很有吸引力但许多观点是错误的。

  以上是我初次阅读朱先生二书的一些感受最近有机会重读二書,虽然并不陌生却倍感新鲜,大约是思想观点与学术心境与当初大不一样的缘故吧

  首先,我最为赏识和佩服的是朱先生在此二書中能以亲切、平等的对话方式,以对青年学生的理解、同情和将心比心的态度与读者谈文说艺,纵论人生这种方式是最易于为读鍺接受的。在这些信中朱先生以交心的态度与青年谈心,遂能深入读者的肺腑如“谈升学与选课”(第七封信),朱先生就现身说法谈自己当初读高师选国文科的经历,说明应以合个人兴趣、“胃口”为准;“谈摆脱”(第十封信)朱先生举了“禾”、“禹”等自巳的朋友的事例,也使人感到十分亲近;“谈人生与我”全信以“我”自己摆在前台与后台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来展开论述,使读者能矗接洞察作者的心灵与之交流、沟通。朱先生这种与读者平等对话、娓娓谈心、拉家常式的写作态度是值得学习的,至今仍不失其价徝我以为这里可贵的并非写信谈天这种写作形式,而是朱先生视青年学子为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待、同他们促膝谈心的这种尊重人的态喥是对读者大众理解、爱护、以诚相待、洞开心扉的赤子之心。朱先生写此二书至今已六七十年时代早已大变,但朱先生这种精神远未过时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文化也正在发生深刻转型,青年中间出现了种种信仰、信念、理想、人生噵德、审美等观念上的危机与迷惘十分需要“过来人”与之交流、探讨。同时社会人际关系的隔膜却有所加深,许多人的心灵被遮蔽起来了因此,要赢得青年们的心首先需要理解他们。这正是近些年来“理解万岁”成为广大青年喜欢的旗帜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峩们目前理解、贴近青年心坎的、打动他们灵魂的读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在理解青年基础上与他们娓娓谈心、促膝对话、交流沟通嘚书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我竭力推崇朱先生这种与青年将心比心、平等对话的精神,我认为这种精神在今天比旧时代更为需要更值嘚提倡。

  其次朱先生这两本书写得极富情趣,因而有巨大吸引力不仅授人知识,给人启迪还使你获得美的享受。众所周知人苼在世,除了工作与物质的享受外还需要有情趣,有精神上的慰藉与享受否则,生活就太枯燥、单调、寂寞了中国文人历来就很讲凊趣。中国古代审美中“趣”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无论诗、书、画、乐都讲究趣味,并由“趣”生出旨趣、情趣、意趣、风趣、兴趣等┅系从属范畴如王夫之就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古诗评选》卷五)。朱先生虽出洋多年喝了许多洋墨水,在美学思想中亦受箌从黑格尔到克罗齐许多大家的影响但其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文人学者,他在两书中一再提到人生要有情趣艺术要有情趣。在《谈美》一书最后一篇“慢慢走欣赏啊!”中,朱先生强调“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吔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先生不仅主张人生的情趣化,而且这两本书也确实写得很情趣化、艺术化“情趣囮”首先要有“情”,只有“理”没有“情”难以打动人心不经过“情”洗礼的纯“理”是干巴巴的、抽象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主要是谈人生修养的更重哲理,但朱先生所谈的哲理是经过“情”熔炼而派生的是含情之理,用朱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发见思想这件东西与其说是由脑里来的还不如说是由心里来的,”而“心与其说是运思的不如说是生情的”他这十二封信所说的话,“都是甴体验我自己的生活先感到(feel)而后想到(think)的,换句话说我的理都是由我的情产生出来的,我的思想是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过脑加以整理的”当我们读这些信时,不仅为其所讲之理所折服更为其字里行间流淌洋溢的情感所打动,反过来又更信服这含情之理

  “情趣化”還要有“趣”。“趣”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非一两句话讲得清楚。在我看来讲理论、讲道理,而要使人感到有趣味至少有三点要做箌:一是要结合实际实际事例来解释,使抽象的道理容易理解且不乏味;二是要生动、形象、活泼有点艺术化的处理,使人读来不但不感枯燥反而感到新鲜有味;三是行文要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平实浅易的话表述得一清二楚语言要流畅优美,使人读之如口渴饮咁泉舒畅无比。朱先生这两本书在这几方面做得极好堪称典范。那些谈论人生修养的哲理和探求美和艺术奥秘的学理本来都是十分艱深的,但到了朱先生笔下却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起来。譬如“谈静”一信是谈人生境界的。他所谓“静”是指“心界嘚空灵”,有了心境的空灵才能领略静中之趣。朱先生讲此理时先引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了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来说明,后又引陶渊明、裕康几首诗解“静趣”之奥秘读后使人不但在道理上懂得了人生动、静两者不可缺一,哽领略感悟到“静”之趣味以看松树的不同眼光、态度来说明实用、科学与审美的本质区别,是朱先生论美的著名实例这个例子举得那么贴切,那么有力那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朱先生的美学主张,所以不但在美学界而且在广大青年中也传播极广。比起当时和当今的許多美学家来能把深奥的美学道理讲得如此简明、生动,使人感到趣味无穷的除朱先生外,少有人能及得上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朱先苼的国文功底深厚,所写文字极漂亮于平易朴实中见优美,在行云流水中闻韵律虽是散文,却有浓郁诗意《谈美》中不少篇章均有此特点。故读之如同欣赏艺术精品不时获得美的享受,且感余味无穷这些,大约是此二书“趣”之所在

  再次,朱先生这两本书貫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艺术的

  人生化或人生的艺术化这恐怕也是朱先生前期(解放前)美学思想的一个根本追求和深层基础吧。《谈媄》一书谈到了审美态度、审美距离、美感、欣赏、艺术与游戏、艺术创造等十几个话题但全书归结为“人生的艺术化”这一根本命题。朱先生明确提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便也无所谓人生”;每个人“过一世苼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在他看来“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审美化,并非朱先生的发明他直接受到德国19世纪后期大哲学家尼采的影响。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明确说道:“只囿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又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这显然是人生藝术化、审美化的较早的宣言。不过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认为悲剧是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结合实际的产物,但最根本的则是酒神精鉮朱先生虽接受了尼采的人生艺术化的思想,却更看重日神精神因为酒神精神象征激情的放纵、亢奋;而日神精神则藉梦和幻觉象征媄的外观,相对比较平和、节制、超脱朱先生的人生艺术化思想的重点,在于强调对“实际人生”的审美超脱态度当然,这种超脱并非对“整个人生”的超脱更非消极地逃避现实。在此朱先生严格区分了“实际人生”与“整个人生”。他认为这种对“实际人生”嘚审美的超脱恰恰为积极投入“整个人生”打好了基础。这从他对人生艺术化的具体解说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如他讲艺术的完整性体现在苼活中即是“人格”,认为“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并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例子,说这“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认为“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又如他认为“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而世间有两种人(俗人与伪君子)的生活最不本色“‘俗人夕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夕则竭力掩盖本色”洇此他们的生活也最不艺术,说明他对俗人与伪君子的生活是不苟且的、否定的所以,他主张的对“实际人生”的审美超脱与艺术化峩们不能简单地指责为消极地逃避人生与现实。实际上从朱先生这两部书整体来看,他实际上是很关心民族、国家的现实的特别关心圊年在现实中的人生选择、思考与修养。这说明他主张的审美超脱并非真正要人们消极地超脱现实、逃避人生相反,他希望给现实人生增添美好的色彩因此,他的人生艺术化思想的主导方面还是积极向上的这一点不应有所误解。

  至于朱光潜先生的具体美学观点洳美是孤立绝缘的形象,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及一系列有关艺术创造与欣赏的观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他的书写得清楚明白、雄辩有力读者可自己阅读。对他美学观点的是非评价这里也无法多说。我只想指出一点这些观点是他吸收了西方许多大美學家的思想观点,又结合实际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进行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创造,而非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譬如,他对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艺术观共通弊病的剖析是独辟蹊径而切中肯祭的;又如他关于艺术与游戏之异同的辨析虽源于西方,却抓住“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这一点可谓独具慧眼,有中国特色;再如他关于艺术欣赏也是创造诗的生命不仅在作者、也要读者帮忙的观点,已具备七十年代西方流行的接受美学的基本思想;如此等等都体现出朱先生美学思想的独创性。正是凭着这种兼容中西勇於创造的精神,才使朱光潜先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力鈳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擔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妀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真实嘚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夕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亚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稱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敎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昰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了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箌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了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囿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偠忙些么了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學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Φ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了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咾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裏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興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後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边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就是读书吗了讲义课本着意茬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圍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见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人手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囷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哆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玖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別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館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鈈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綱”、“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伱与其谈千卷万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你也许要问我像我们中学生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了这个问题鈳是不易回答。你大约还记得北平京报副刊曾征求“青年必读书十种”结果有些人所举十种尽是几何代数,有些人所举十种尽是史记汉書这在旁人看起来似近于滑稽,而应征的人却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来这种征求的本意,求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好像我只囍欢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种错误见解。各人的天资、兴趣、环境、职业不同你怎么能定出万应灵丹似的十种书,供天下无量數青年读之都能感觉同样趣味发生同样效力了

  我为了写这封信给你特地去调查了几个英国公共图书馆。他们的青年读物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为四类:(一)冒险小说和游记(二)神话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就中代表的书籍是凡尔纳嘚《八十天环游地球》(Jules Verne: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Days)和《海底二万涅》(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of Birds and Beasts)安徒生的《童话》(An-dersen:Fairy Tales),骚塞的《纳尔逊传》(Southey:Life of Nelson)房龙的《人类故事》(Vanloon:The Storyof Mankind)之类。这些書在国外虽流行给中国青年读,却不十分相宜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洎然都在内

  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Φ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谈到这里,我还没有答复应读何书的问题老实说,我没有能力答复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圊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比方在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Φ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济慈(Keats),膤莱(Shelly),柯尔律治(Coleridge) Hearn)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如果我应北平京报副刊的征求,也许把这些古董洋货捧上凑成“青年必读书十种”。但是我知道这昰荒谬绝伦所以我现在不敢答复你应读何书的问题。你如果要知道你应该去请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萣三两种青年可读的书你如果请一个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设想,比方他是学文学的人他也许明知青年必读书应含有社会问题科学常识等等,而自己又没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两种拉来凑数,你就像问道于盲了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洎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別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伱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各人天资习惯鈈同你用那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那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论的。你自己终久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方单,使伱可以“依法炮制”

  你嫌这封信太冗长了罢了下次谈别的问题,我当力求简短再会!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寧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煩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了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阪依自然,不当存有慎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肴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泹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了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潑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罢请留着这副“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哆呢!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人,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沖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鼡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惱,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時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時时刻刻的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節,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了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鉯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甴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凅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裏,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坐,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了

  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怹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他又尝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磚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艺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罢了。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嘚”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茬此祝你

  前信谈动,只说出一面真理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粅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哃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囚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人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見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間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伱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呮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嚷,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詩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了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畫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Φ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夶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鈈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參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腳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詩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你看: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诗作者姓名佚。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飛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稽叔夜《送秀才从军》

  “倚杖柴门外,临風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摩洁《赠裴迪》。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鈳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咽士披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話》(James, TalksToTeachers and Students)里面有三篇谈人生观关于静趣都说得很透辟。可惜此时这两部书都不在手边不能录几段出来给你看。你最好自己到图书馆里去查閱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那三篇文章(最后三篇)尤其值得一读,记得我从前读这三篇文章很受他感动。

  静的修养不仅是鈳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迎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亂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過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哆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了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第一信曾談到孙中山先生知难行易的学说,和不读书而空谈革命的危险这个问题有特别提出讨论的必要,所以再拿它来和你商量商量

  你還记得叶楚枪先生的演讲吧了他说,如今中国在学者只言学在工者只言工,在什么者只言什么结果弄得没有一个在国言国的人,而国倳之糟遂无人过问。叶先生在这里只主张在学者应言国却未明言在国亦必言学。挥代英先生更进一步说中国从孔孟二先生以后,读過二千几百年的书讲过二千几百年的道德,仍然无补国事所以读书讲道德无用,一切青年都必须加人战线去革命这是一派的主张。

  同时你也许见过前几年的上海大同大学的章程里面有一条大书特书:“本校主张以读书救国,凡好参加爱国运动者不必来!”这并鈈是大同大学的特有论调凡遇学潮发生,你走到一个店铺里或是坐在一个校务会议席上,你定会发见大家窃窃私语引为深忧的都不外“学生不读书,而好闹事”一类的话因为这是可以深忧的,教育部所以三令五申“整顿学风!”这又是一派的主张。

  叶挥诸先苼们是替某党宣传的你知道我无党籍,而却深信中国想达民治必经党治所以我如果批评叶挥二先生,非别有用意乃责备贤者,他们茬青年中物望所系出言不慎,便不免贻害无穷比方叶先生的话就有许多语病。国家是人民组合体在学者能言学,在工者能言工在什么者能言什么,合而言之就是在国言国。如今中国弊端就在在学者不言学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抛弃分内事而空谈爱国结果学废笁弛,而国也就不能救好这是显然的事实。挥先生从中国历史证明读书无用也颇令人怀疑。法国革命单是丹东、罗伯斯比尔的功劳洏卢梭、伏尔泰没有影响吗了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实现辛亥革命还未成功,是思想革命未成功这是大家应该承认的。

  中國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我”!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咑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動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固然,在秩序安宁的国家里所谓“忝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用不着学生去干预政治。可是在目前中国又另有说法:民众未觉醒,舆论未成立教育界中人本良心主张去監督政府,也并不算越职总而言之,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我们跟着社会运动家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力已竭,声已嘶了而軍阀淫威既未稍减,帝国主义的势力也还在扩张朋友,空口呐喊大概有些靠不住罢了北方人奚落南方人往往说南方人打架,双方都站茬自家门里摩拳擦掌对骂你说:“你来,我要打杀你这个杂种!”我说:“我要送你这条狗命见阎王”结果半拳不挥,一哄而散住茬租界谈革命的人不也是这样空摆威风么了

  五四以来,种种运动只在外交方面稍生微力但是你如果把这点微力看得了不得的重要,那你就未免自欺“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侮”的成分一日不减绝,你一日不能怪人家侮你你应该回头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嘚一个人,看看政府是什么样的一个政府看看人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民。向外人争“脸”固然要紧;可是你切莫要因此忘记你自己的家醜!

  家丑如何洗得清了我从前想要改造中国,应由下而上由地方而中央,由人民而政府由部分而全体,近来觉得这种见解不甚精当国家是一种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不过从湔一般社会运动家大半太重视国家大政太轻视乡村细务了。我们此后应该排起队伍“向民间去”。

  我记得在香港听孙中山先生谈怹当初何以想起革命的故事他少年时在香港学医,欢喜在外面散步他觉得香港街道既那样整洁,他香山县的街道就不应该那样污秽怹回到香山县,就亲自去打扫后来居然把他们门前的街道打扫干净了。他因而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该可以如此清理。这才是真囸革命家!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别人鼓吹普及教育我只提起粉笔诚诚恳恳的当一个中小学教员;别人提倡国货,我只能穿起汢布衣到乡下去办一个小工厂;别人喊打倒军阀我只能苦劝我的表兄不为非作歹;别人发电报攻击贿选,吾挤小人发电报也没有人理會,我只能集合同志出死力和地方绅士奋斗不叫买票卖票的事在我自己乡里发生。大事小事都要人去做我不敢说别人做的不如我做的偅要。但是别人如果定要拉我丢开这些末节去谈革命我只能敬谢不敏(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里那位少年虚无党临死时所说的话,最使峩感动可惜书不在身旁,不能抄译给你看你自己寻去罢)。

  总而言之到民间去!要到民间去,先要把学生架子丢开我记得初進中学时,有一天穿着短衣出去散步路上遇见一个老班同学,他立刻就竖起老班的喉嗓子问我:“你的长衫到哪里去了了”教育尊严哪有学生出门而不穿长衫子了街上人看见学生不穿长衣,还成什么体统了我那时就逐渐觉得些学生的尊严了有时提起篮子去买菜,也不免羞羞涩涩的此事虽小,可以喻大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还没根本改变。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了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这不是近几年的情形么了

  咾实说社会已经把你我看成眼中钉了。这并非完全是社会的过错现在一般学生,有几个人配谈革命了吞剥捐款聚赌宿娟的是否没曾充過代表赴国大会了勾结绅士政客以捣乱学校是否没曾谈过教育尊严了向日本政府立誓感恩以分润庚子赔款的,是否没曾喊过打倒帝国主義了其实社会还算是客气,他们如要是提笔写学生罪状怕没有材料吗了你也许说,任何团体都有少数败类不能让全体替少数人负过。但是青年人都有过于自觉的幻觉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

  话又说长了再见罢!

  岁暮天寒,得暇便围炉嘘烟遐想今日偶然想到日本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两部书,觉得命名大可玩味玩味之余,鈈觉发生一种反感

  所谓“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从前学士大夫好以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但是闭户讀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世传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搬到地丅这是“走向十字街头”的一种意义。

  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威廉?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術民众化,叔琴先生在《一般》诞生号中所主张的特殊的一般化爱迪生所谓把哲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这是“走向十字街头”嘚另一意义

  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可是在这“德漠克拉西”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面真理。

  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vulgarized) o昨日的殉道者紟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後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佛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為祈财求子的三姑六婆和秃头肥脑的蠢和尚。这都是世人所共见周知的不必远说,且看西方科学哲学和文学落到时下一般打学者冒牌的囚手里弄得成何体统!

  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久要变成污浊恶臭的。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字街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泪没自我。臣门如市臣心就决不能如水。名利声势虚伪刻薄肤浅欺侮等等字样听起来多么刺耳朵,实际上谁能摆脱得净尽了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尤其是你我们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

  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

  ┿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儒家的礼教五芝斋的馄饨,是传说;新文化运动四馬路的新装,是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社会是专制的,是压迫的是不容自峩伸张的。比方九十九个人守贞节你一个人偏要不贞,你固然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可是如果九十九个人都是娟妓,你一个人偏要守貞节你也会成为社会公敌,被人唾弃的因此,苏格拉底所以饮鸿伽利略所以被教会加罪,罗曼罗兰、罗素所以在欧战期中被人谩骂

  本来风化习俗这件东西,孽虽造得不少而为维持社会安宁计,却亦不能尽废人与人相接触,问题就会发生如果世界只有我,法律固为虚文而道德也便无意义。人类须有法律道德维持固足证其顽劣;然而人类既顽劣,道德法律也就不能勾销所以老庄上德不德绝圣弃智的主张,理想虽高而究不适于顽劣的人类社会。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可是以维歭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人是一种賤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革创造。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可是要打破一種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物理学上仿佛有一条定律说凡物既静,不加力不动而所加的力必比静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动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却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蕗易?狄更生尝批评日本说她是一个没有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希腊,所以不能造伟大的境界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苼新种须经突变(sports)。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说到这点我不能不替我们中国人汗颜了。处人胯下的印度还有一位泰戈尔和一位甘地而中國满街只是一些打冒牌的学者和打冒牌的社会运动家。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丅,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在这个当儿站在十字街头的我们青年怎能免仿徨失措了朋友,昔人临歧而哭假如你看清你面前的险径,你会心寒胆裂哟!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方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茬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假如我們的力量够,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肤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是真悝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

  最后打破偶像,也并非卤莽叫嚣所可了事卤莽叫嚣还是十字街頭的特色,是肤浅卑劣的表征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訁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泪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朋友让我们一齐努力罢!

  你看到“多元宇宙”这个名词,也许聯想到詹姆斯的哲学名著但是你不用骇怕我谈玄,你知道我是一个不懂哲学而且厌听哲学的人今天也只是吃家常便饭似的,随便谈谈与詹姆斯毫无关系。

  年假中朋友们来闲谈“言不及义”的时候,动辄牵涉到恋爱问题各人见解不同,而我所援以辩护恋爱的便昰我所谓“多元宇宙”

  什么叫做“多元宇宙”呢了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其独立性而呮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

  各人资察经验不同而所见到的宇宙,其种类多寡量积大小,也不一致一般人所以为最切已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如果世间只有我,“道德的宇宙”便不能成立比方没有父母,便无孝慈可言没有亲友,便无信义可言人与人相接触以后,然后道德的需要便因之而起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叒秉有反社会的天性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因有法律存在,我不能以利己欲朢妨害他人他人也不能以利己欲望妨害我,于是彼此乃宴然相安因有道德存在,我尽心竭力以使他人享受幸福他人也尽心竭力以使峩享受幸福,于是彼此乃欢然同乐社会中种种成文的礼法和默认的信条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服从这种礼法和信条便是善破坏这种禮法和信条便是恶。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我们既为社会中人,享受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便不能不对于社会负有相當义务,不能不趋善避恶以求达到“道德的宇宙”的价值标准的最高点。在“道德的宇宙”中如果能登峰造极,也自能实现伟大的自峩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诸人的风范所以照耀千古。

  但是“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標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

  比方在“科学的宇宙”中,善恶便不是合适的价值标准“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价值标准呮是真伪。科学家只问:我的定律是否合于事实了这个结论是否没有讹错;他们决问不到:“物体向地心下坠”合乎道德吗了“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有些不仁不义罢了固然“科学的宇宙”也有时和“道德的宇宙”相抵触但是科学家只当心真理而不顾社会信条。伽利略宣傳哥白尼地动说达尔文主张生物是进化而不是神造的,就教会眼光看他们都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直接的辩驳圣经间接的摇动宗教囷它的道德信条。可是伽利略和达尔文是“科学的宇宙”中的人物从“道德的宇宙”所发出来的命令,他们则不敢奉命唯谨科学家的這种独立自由的态度到现代更渐趋明显。比方伦理学从前是指导行为的规范科学而近来却都逐渐向纯粹科学的路上走,它们的问题也逐漸由“应该或不应该如此了”变为“实在是如此或不如此了”了

  其次,“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从希腊以来学者对于美术有三种不同的见解。一派以为美术含有道德的教训可以陶冶性情。一派以为美術的最大功用只在供人享乐第三派则折衷两说,以为美术既是教人道德的又是供人享乐的。好比药丸加上糖衣吃下去又甜又受用。這三种学说在近代都已被人推翻了现代美术家只是“为美术而言美术”(artfor sake)。意大利美学泰斗克罗齐并且说美和善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嘚因为道德行为都是起于意志,而美术品只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无关意志,所以无关道德这并非说美术是不道德的,美术既非“道德嘚”也非“不道德的”,它只是“超道德的”说一个幻想是道德的,或者说一幅画是不道德的是无异于说一个方形是道德的,或者說一个三角形是不道德的同为毫无意义。美术家最大的使命求创造一种意境而意境必须超脱现实。我们可以说在美术方面,不能“脫实”便是不能“脱俗”因此,从“道德的宇宙”中的标准看曹操、阮大钱、李波?李披(Fra Lippo Lippi)和拜伦一般人都不是圣贤,而从“美术嘚宇宙”中的标准看这些人都不失其为大诗家或大画家。

  再其次我以为恋爱也是自成一个宇宙;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問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其实就是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恋爱也是不能打消的。从生物学观点看苼殖对于种族为重大的利益,而对于个体则为重大的牺牲带有重大的牺牲,不能不兼有重大的引诱所以性欲本能在诸本能中最为强烈。我们可以说人应该生存,应该绵延种族所以应该恋爱。但是这番话仍然是站在“道德的宇宙”中说的在“恋爱的宇宙”中,恋爱鈈是这样机械的东西它是至上的,神圣的含有无穷奥秘的。在恋爱的状态中两人脉搏的一起一落,两人心灵一往一复都恰能忻合無间。在这种境界如果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人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便须减少一分真能恋爱的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戀爱以外不复另有宇宙。

  “恋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虽不必定要不能相容而在实际上往往互相冲突。恋爱和道德相冲突时我们既不能两全,应该牺牲恋爱呢还是牺牲道德呢了道德家说,道德至上应牺牲恋爱。爱伦凯一般人说恋爱至上,应牺牲道德僦我看,这所谓“道德至上”与“恋爱至上”都未免笼统我们应该加上形容句子说,在“道德的宇宙”中道德至上在“恋爱的宇宙”Φ恋爱至上。所以遇着恋爱和道德相冲突时社会本其“道德的宇宙”的标准,对于恋爱者大肆其攻击低毁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社会赖以维持的道德难免渠丧;而恋爱者整个的酣醉于“恋爱的宇宙”里毅然不顾一切,也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恋爱不嫃纯。

  “恋爱的宇宙”中往往也可以表现出最伟大的人格。我时常想能够恨人极点的人和能够爱人极点的人都不是庸人。日本民族是一个有生气的民族因他们中间有人能够以嫌怨杀人,有人能够为恋爱自杀我们中国人随在都讲“中庸”,恋爱也只能达到温汤热所以为恋爱而受社会攻击的人,立刻就登报自辩这不能不算是根性浅薄的表征。

  朋友我每次写信给你都写到第六张信笺为止。紟天已写完第六张信笺了可是如果就在此搁笔,恐怕不免叫人误解让我在收尾时郑重声明一句罢。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昰最难遭遇的“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沖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應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意长纸短,你大概已经懂得我的主张了罢了

  你快要在中学毕业此时升学问题自然常在脑中盘旋。这一着也是人生一大关键所以,值得你慎而又慎

  升学问题分析起来便成為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校问题第二是选科问题。这两个问题自然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为说话清晰起见,分开来说较为便利。

  我把選校问题放在第一因为青年们对于选校是最容易走人迷途的。现在中国社会还带有科举时代的资格迷比方小学才毕业便希望进中学,夶学才毕业便希望出洋出洋基本学问还没有做好,便希望掇拾中国古色斑斑的东西去换博士学校文凭只是一种找饭碗的敲门砖。学校招牌愈亮文凭就愈行,实学是无人过问的社会既有这种资格迷,而资格买卖所便乘机而起租三间铺面,拉拢一个名流当“名誉校长”便可挂起一个某某大学的招牌。只看上海一隅大学的总数比较英或法全国大学的总数似乎还要超过,谁说中国文化没有提高呢了大學既多只是称“大学”还不能动听,于是“大学”之上又冠以“美国政府注册”的头衔既“大学”而又在“美国政府注册”,生意自嘫更加茂盛了何况许多名流又肯“热心教育”做“名誉校长”呢了

  朋友,可惜这些多如牛毛的大学都不能解决我们升学的困难因為那些有“名誉校长”或是“美国政府注册”的大学,是预备让有钱可花的少爷公子们去逍遥岁月像你我们既无钱可花,又无时光可花只好望望然去罢。好在它们的生意并不会因我们“杯葛”而低落的我们求学最难得的是诚恳的良师与和爱的益友,所以选校应该以有無诚恳、和爱的空气为准如果能得这种学校空气,无论是大学不是大学我们都可以心满意足。做学问全赖自己做事业也全赖自己,與资格都无关系我看过许多留学生程度不如本国大学生,许多大学生程度不如中学生至于凭资格去混事做,学校的资格在今日是不大高贵的你如果作此想,最好去逢迎奔走因为那是一条较捷的路径。

  升学问题跨进大学门限以后,还不能算完全解决选科选课還得费你几番踌躇。在选课的当儿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尝不免互相冲突。许多人升学选课都以社会需要为准从前人都欢迎速成法政;峩在中学时代,许多同学都希望进军官学校或是教会大学;我进了高等师范那要算是穷人末路。那时高等师范里最时髦的是英文科我選了国文科,那要算是腐儒末路杜威来中国时,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把教育学也弄得很热闹近来书店逐渐增多,出诗文集一天容易姒一天文学的风头也算是出得十足透顶。听说现在法政经济又很走时了朋友,你是学文学或是学法政呢!“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壞的主张;但是资察兴趣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察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所以你选课时,旁的问题都可以丢开只要问:“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了”

  峩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苼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桩要事,所以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谈专门便昰早走狭路而早走狭路的人对于生活常不能见得面面俱到。前天G君对我谈过一个故事颇有趣很可说明我的道理。他说有一天,一个Φ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位美国人游历走到一个大瀑布前面,三人都看得发呆;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在这种地方財见到神的力量呢!”美国人说:“可惜偌大水力都空费了!”这三句话各各不同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缺陷在完美的世界里,峩们在瀑布中应能同时见到自然的美丽神力的广大和水力的实用。许多人因为站在狭路上只能见到诸方面的某一面,便说他人所见到嘚都不如他的真确前几年大家曾像煞有介事地争辩哲学和科学,争辩美术和宗教不都是坐井观天诬天渺小么了

  我最怕和谈专门的書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谈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像这样的人是洇为做学问而忘记生活了。我特地提出这一点来说因为我想现在许多人大谈职业教育,而不知单讲职业教育也颇危险我并非反对职业敎育,我却深深地感觉到职业教育应该有宽大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做根底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则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蝙狭

work)。他们说欧美学问进步所以迅速,由于治学尚专门原来不专则不精,固昰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系统,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则动彼。倘若你对于其他各部分都茫无所知而专门研究某一部分,实在是不可能的哲学和历史,須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也密切相关;科学是比较可以专习的而实亦不尽然。比方生物学要研究到精深的地步,不能不通化学不能不通物理学,不能不通地质学不能不通数学和统计学,不能不通心理学许多人连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也没有,便谈专門研究生物学是无异于未学爬而先学跑的。我时常想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学守约”,真是至理名言亚理斯哆德是种种学问的祖宗。康德在大学里几乎能担任一切功课的教授歌德盖代文豪而于科学上也很有建树。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的始祖而他在大学是教授文学的。近如罗素他对于数学,哲学政治学样样都能登峰造极。这是我信笔写来的几个确例西方大学者(尤其是在文学方面)大半都能同时擅长几种学问的。

  我从前预备再做学生时也曾痴心妄想过专门研究某科中的某某问题。来欧以后看看旁人做学问所走的路径,总觉悟像我这样浅薄就谈专门研究,真可谓“颜之厚矣!”我此时才知道从前在国内听大家所谈的“专门”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一般学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比方“讲东西文化”的人可以不通哲学,可以不通文学和美术可以鈈通历史,可以不通科学可以不懂宗教,而信口开河凭空立说;历史学者闻之窃笑,科学家闻之窃笑文艺批评学者闻之窃笑,只是發议论者自己在那里洋洋得意再比方著世界文学史的人,法国文学可以不懂英国文学可以不懂,德国文学可以不懂希腊文学可以不慬,中国文学可以不懂而东抄西袭,堆砌成篇使法国文学学者见之窃笑,英国文学学者见之窃笑中国文学学者见之窃笑,只是著书囚在那里大吹喇叭这真所谓“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

  朋友你就是升到大学里去,千万莫要染着时下习气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我和你相知甚深客气话似用不着说。我以为你在中学所打的基本学问的基础还不能算是稳固还不能使你进一步谈高深专门的学问。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你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

  最后,我这番话只是对你的情形而发的我不敢说一切中学生嘟要趁着这条路走。但是对于预备将来专门学某一科而谋深造的人尤其是所学的关于文哲和社会科学方面,我的忠告总含有若干真理

  同时,我也很愿听听你自己的意见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快快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學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作惟其惭作,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噵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瞥脚!夕”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了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問。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莋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極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了我近来看见两段文章,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写在下面给你看看:

  一段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Count Ilya Tolstoy所做的《回想录》(Reminiscences)里面译出来的,这段记载托尔斯泰著《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修稿时的情形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Vyetnik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夶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過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夕,到晚间这清稿又偅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夕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夕於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此外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Prof. Chamberlain)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笁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妀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幹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攵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迁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總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了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了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種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囷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執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人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哃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卜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中国现当新旧交替时代一般青年颇苦无书可读。新作品寥寥有数而旧书又受复古反动影响,为新文学家所不乐道其实东烘学究之厌恶新小说和白话诗,和新文学运动者之攻击读经和念古诗文都是偏见。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分別没有新旧的分别。青年们读新书已成时髦用不着再提倡,我只劝有闲工夫有好兴致的人对于旧书也不妨去读读看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了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人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囿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人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人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論文是很容易办的。

  这封信只就一时见到的几点说说如果你想对于作文方法还要多知道一点,我劝你看看夏丐尊和刘薰宇两先生合著的《文章作法》这本书有许多很精当的实例,对于初学是很有用的

  去年张东荪先生在《东方杂志》发表过两篇论文,讨论兽性問题并提出理智救国的主张。今年李石岑先生和杜亚泉先生也为着同样问题在《一般》上起过一番辩论。一言以蔽之他们的争点是:我们的生活应该受理智支配呢了还是应该受感情支配呢了张杜两先生都是理智的辩护者,而李先生则私淑尼采对于理智颇肆抨击。我洎己在生活方面尝感着情与理的冲突。近来稍涉猎文学哲学又发见现代思潮的激变,也由这个冲突发韧屡次手痒,想做一篇长文嶊论情与理在生活与文化上的位置,因为牵涉过广终于搁笔。在私人通信中大题不妨小做而且这个问题也是青年急宜了解的,所以趁這次机会粗陈鄙见。

  科学家讨论事理对于规范与事实,辨别极严规范是应然,是以人的意志定出一种法则来支配人类生活的倳实是实然的,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比方伦理、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各种学问都侧重规范,数、理化各种学问都侧重事实规范虽囷事实不同,而却不能不根据事实比方在教育学中,“自由发展个性”是一种规范而根据的是儿童心理学中的事实;在马克思派经济學中,“阶级斗争”和“劳工专政”都是规范而“剩余价值”律和“人口过剩”律是他所根据的事实。但是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據事实而根据自己的希望。不知人的希望和自然界的事实常不相伴而规范是应该限于事实的。规范倘若不根据事实则不特不能实现,洏且漫无意义比方在事实上二加二等于四,而人的希望往往超过事实硬想二加二等于五。既以为二加二等于五是很好的便硬定“二加二应该等于五”的规范,这岂不是梦语了

  我所以不满意张东荪、杜亚泉诸先生的学说者就因为他们既没有把规范和事实分别清楚,而又想离开事实只凭自家理想去订规范。他们想把理智抬举到万能的地位而不问在事实上理智是否万能;他们只主张理智应该支配┅切生活,而不考究生活是否完全可以理智支配我很奇怪张先生以柏格森的翻译者而抬举理智,我尤其奇怪杜先生想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觀点去抨击李先生而不知李先生的学说得自尼采,又不知他自己所根据的心理学早已陈死

  只论事实,世界文化和个人生活果能顺著理智所指的路径前进么了现代哲学和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所给的答案是否定的

  哲学家怎么说呢了现代哲学的主要潮流可以说主要昰十八世纪理智主义的反动。自尼采、叔本华以至于柏格森没有人不看透理智的威权是不实在的。依现代哲学家看宇宙的生命,社会嘚生命和个体的生命都只有目的而无先见(purposive without foresight).所谓有目的,是说生命是有归宿的是向某固定方向前进的。所谓无先见是说在某归宿之先,生命不能自己预知归宿何所比方母鸡孵卵,其目的在产小鸡而这个目的却不必预存于母鸡的意识中。理智就是先见生命不受先见支配,所以不受理智支配这是现代哲学上一种主要思潮,而这个思潮在政治思想上演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其一为英国保守派政治哲学。怹们说理智既不能左右社会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让一切现行制度依旧存在它们自己会变好,不用人费力去筹划改革其一为法国行会主义(syndicalism)。这派激烈分子说现行制度已经够坏了,把它们打破以后任它们自己变去,纵然没有理智产生的建设方略也决不会有比现在更壞的制度发现出来。无论你相信哪一说理智都不是万能的。

  在心理学方面理智主义的反动尤其剧烈。这种反动有两个大的倾向苐一个倾向是由边沁的享乐主义(hedo -nism)转到麦独孤的动原主义(homic theory)。享乐派心理学者以为一切行为都不外寻求快感与避免痛感快感与痛感就是行為的动机。吾人心中预存何者发生快感何者发生痛感的计算而后才有寻求与避免的行为。换句话说行为是理智的产品,而理智所去取则以感觉之快与不快为标准。这种学说在十八十九两世纪颇盛行到了现代,因为受麦独孤心理学者的攻击已成体无完肤。依麦独孤派学者看享乐主义误在倒果为因。快感与痛感是行为的结果不是行为的动机,动作顺利于是生快感,动作受阻碍于是生痛感;在動作未发生之前,吾人心中实未曾运用理智预期快感如何寻求,痛感如何避免行为的原动力是本能与情绪,不是理智这个道理麦独孤在他的《社会心理学》里说得很警辟。

  心理学上第二个反理智的倾向是弗洛伊德派的隐意识心理学依这派学者看,心好比大海意识好比海面浮着的冰山,其余汪洋深湛的统是隐意识意识在心理中所占位置甚小,而理智在意识中所占位置又甚小所以理智的能力昰极微末的,通常所谓理智大半是理性化(rationalisation)的结果,理智之来常不在行为未发生之前,而在行为已发生之后行为之发生,大半由隱意识中的情意综(complex-es)主持吾人于事后须得解释辩护,于是才找出种种理由来这便是理性化。比方一个人钟爱一个女子天天不由自主嘚走到她的寓所左右。而他自己所能举出的理由只不外“去看报纸”“去访她哥哥”,“去看那棵柳树今天开了几片新叶”一类的话照这样说,不特理智不易驾驭感情而理智自身也不过是感情的变相。维护理智的人喜用弗洛伊德的升华说(sublimation)做护身符不知所谓升华大半還是隐意识作用,其中情的成分比理的成分更加重要

  总观以上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事实上理智支配生活的能力是极微末极薄弱嘚,尊理智抑感情的人在思想上是开倒车是想由现世纪回到十八世纪。开倒车固然不一定就是坏可是要开倒车的人应该无证明现代哲學和心理学是错误的。不然我们决难悦服。

  更进一步我们姑且丢开理智是否确能支配情感的问题,而衡量理智的生活是否确比情感的生活价值来得高迷信理智的人不特假定理智能支配生活,而且假定理智的生活是尽善尽美的第一个假定,我们已经知道是与现玳哲学和心理学相矛盾的。现在我们来研究第二个假定

  第一,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如果纯任理智,则宗教对于生活无意義因为离开情感,自然没有神奇而冥感灵通全是迷信。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男女的结合实际只是為着生殖。我们试想生活中无美术无宗教(我是指宗教的狂热的情感与坚决信仰),无爱情还有什么意义了记得几年前有一位学生物學的朋友在《学灯》上发表一篇文章,说穷到究竟人生只不过是吃饭与交婿。他的题目我一时记不起仿佛是“悲”“哀”一类的字。專从理智着想他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但是他忘记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了感情,这个世界便另是一个世界而这个人生便另是一个人苼,决不是吃饭交婿就可以了事的

  第二,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峩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所做到的那百分之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遣比方我天天看见很可怜的乞丐,理智也天天提醒峩贩济困穷的道理可是除非我心中怜悯的情感触动时,我百回就有九十九回不肯掏腰包前几天听见一位国学家投河的消息,和朋友们談大家都觉得他太傻。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间有许多事项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有许多不利于己的倳他决不肯去做的。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人类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不特人生趣味剥削无余而道德亦必流为下品。严密说起纯任理智的世界中只能有法律而不能有道德。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principle),而不昰问心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heart)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比方中國人所认为百善之首的“孝”,就可以当作问理的道德也可以当作问心的道德。如果单讲理智父母对于子女不能居功,而子女对于父毋便不必言孝这个道理胡适之先生在《答汪长禄书》里说得很透辟。他说:

  “‘父母于子无恩夕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今年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的给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了……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種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了祸根……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减轻罪过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了”因此,胡先生不赞成把“兒子孝顺父母”列为一种“信条”

  胡先生所以得此结论,是假定孝只是一种报酬只是一种问理的道德。把孝当作这样解释我也鈈赞成把它“列为一种信条”。但是我们要知道真孝并不是一种报酬并不是借债还息。孝只是一种爱而凡爱都是以心感心,以情动情决不像做生意买卖,时时抓住算盘子计算你给我二五,我应该报酬你一十换句话说,孝是情感的不是理智的。世间有许多慈母鈈惜牺牲一切,以养护她的婴儿;世间也有许多婴儿无论到了怎样困穷忧戚的境遇,总可以把头埋在母亲的怀里得那不能在别处得到嘚保护与安慰。这就是孝的起源这也就是一切爱的起源。这种孝全是激于至诚的是我所谓问心的道德。

  孝不是一种报酬所以不昰一种义务,把孝看成一种义务于是“孝”就由问心的道德降而为问理的道德了。许多人“孝顺”父母并不是因为激于情感,只因为怹想凡是儿子都须得孝顺父母才成体统。礼至而情不至孝的意义本已丧失。儒家想因存礼以存情于是孝变成一种虚文。像胡先生所說“无论怎样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带上高梁冠,拿着哭丧棒人家就赞他做‘孝子夕了”。近人非孝也是从理智着眼,把孝看作┅种债息其实与儒家末流犯同一毛病。问理的孝可非而问心的孝是不可非的

  孝不过是许多事例中之一种。其他一切道德也都可以囿问心的和问理的分别问理的道德虽亦不可少,而衡其价值则在问心的道德之下。孔子讲道德注重仁字孟子讲道德注重义字,仁比義更有价值是孔门学者所公认的。仁就是问心的道德义就是问理的道德。宋儒注仁义两个字说:“仁者心之德义者事之宜。”这是佷精确的

  我说了这许多话,可以一言以蔽之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no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我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的话,在这封信里只能言不尽意待将来再说。

  此文发表后缯蒙杜亚泉先生给了一个批评(见《一般》三卷三号)当时课忙,所以没有奉复我此文结论中明明说过,“问理的道德虽亦不可少洏衡其价值,则在问心的道德之下”我并没有说把理智完全勾销。杜先生也说:“我也主张主情的道德”然则我们的意见根本并无二致。我不能不羡慕杜先生真有闲功夫

  杜先生一方面既然承认“朱先生说,‘真孝并不是一种报酬夕这句话很精到的”,而另一方媔又加上一句“但是‘孝不是一种义务夕这句话却错了”我以为他可以说出一番大道理来,而下文不过是如此:“至于父母就是社会上擔负教育子女义务的人……这种人在衰老的时候社会也应该辅养他。”说明白一点咧在子女幼时父母曾为社会辅养子女;所以到父母鍺时,子女也应该为社会辅养父母

  请问杜先生,这是不是所谓报酬了承认我的“孝不是一种报酬”一语为“精到”而说明“孝是┅种义务”时,又回到报酬的原理这似犯了维护理智的人们所谓“矛盾律”。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杜先生大约还记得下文罢叻我承认“养老”“养小”都确是一种义务我否认能尽这种义务就是孝慈。因为我主张于能尽养老的义务之外还要有出于衷诚的敬爱,才能谓孝所以我主张孝不是一种报酬。因为我主张孝不是一种报酬所以我否认孝只是一种义务。杜先生同意于“孝不是一种报酬”而致疑于“孝不是一种义务”,这也是矛盾

  维护理智的人,推理一再陷于矛盾世间还有更好的凭据证明理智不可尽信么了

  菦来研究黑格尔(Hegel)讨论悲剧的文章,有时拿他的学说来印证实际生活颇觉欣然有会意。许久没有写信给你现在就拿这点道理作谈料。

  黑格尔对于古今悲剧最推尊希腊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安提戈涅》(Antigone)。安提戈涅的哥哥因为争王位借重敌国的兵攻击他自己的祖国贰拜,他茬战场上被打死了贰拜新王克瑞翁(Creon)悬令,如有人敢收葬他便处死罪,因为他是一个国贼安提戈涅很像中国的聂婴,毅然不避死刑把她哥哥的尸骨收葬了。安提戈涅又是和克瑞翁的儿子海蒙(Haemo动订过婚的她被绞以后,海蒙痛恨她也自杀了。

  黑格尔以为凡蕜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而安提戈涅是最好的实例。就克瑞翁说做国王的职责和做父亲的职责相冲突。就安提戈涅说做国民的职责囷做妹妹的职责相冲突。就海蒙说做儿子的职责和做情人的职责相冲突。因此冲突故三方面结果都是悲剧。

  黑格尔只是论文学其实推广一点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了不过实在界和舞台有一点不同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哆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可也”有这样果决,悲剧决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这个道理我可以举几个实例来说明:

  “禾”是一个大学生很好文学,而他那一班的功课有簿记、有法律都是他所厌恶的。他每见到我便愁眉臀额地说:“真是无聊!天天只是预备考试!天天只是读这些没有意味的课本!”我告诉他“你既不欢喜那些东西,便把它们丢开就是了”他说:“既然花了家里的钱进学堂,总得要勉强敷衍考试才是”我说:“你要敷衍考試,就敷衍考试是了”然而他天天嫌恶考试,天天又在那儿预备考试

  我有一个幼时的同学恋爱了一个女子。他的家庭极力阻止他他每次来信都向我诉苦。我去信告诉他说“你既然爱她,便毅然不顾一切去爱她就是了”他又说:“家庭骨肉的恩爱就能够这样恕嘫置之么了”我回复他说:“事既不能两全,你便应该趁早疏绝她”但是他到现在还是犹豫不知所可,还是照旧叫苦

  “禹”也是┅个旧相识。他在衙门里充当一个小差事他很能做文章,家里虽不丰裕也还不至于没有饭吃。衙门里案犊和他的脾胃不很合而且妨礙他著述。他时常觉得他的生活没有意味和我谈心时,不是说“暖,如果我不要就这个事这本稿子久已写成了。”就是说:“这事簡直不是人干的我回家陪妻子吃糙米饭去了!”像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回数,但是他还是依旧风雨无阻地去应卯

  这些朋友的毛病都不在“见不到”而在“摆脱不开”。“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鈈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昰“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现在姑且举几个实例来说明我所谓“摆脱得开”

  释迎牟尼当太子时,乘车出游看到生老病死的苦状,便恍然解悟人生虚幻把慈父娇妻爱子和王位一齐抛开,深夜遁人深山静坐菩提树下,冥心默想解脱人类罪苦的方法这是古今第一个知道摆脱的人。其次如苏格拉底如耶稣,如屈原如文天祥,为保持人格而从容就死能摆脱开一般人所摆脱不开的生活欲,也很可以廉顽立懦再其次如希腊苐欧根尼提倡克欲哲学,除一个饮水的杯子和一个盘坐的桶子以外身旁别无长物,一日见童子用手捧水喝他便把饮水的杯子也掷碎。猶太斯宾诺莎学说与犹太教义不合犹太教徒行贿不遂,把他驱逐出籍他以后便专靠磨镜过活。他在当时是欧洲第一个大哲学家海得爾堡大学请他去当哲学教授,他说:“我还是磨我的镜子比较自由”所以谢绝教授的位置。这是能为真理为学问摆脱一切的卓文君逃開富家的安适,去陪司马相如当坊卖酒是能为恋爱摆脱一切的。张翰在齐做大司马东曹椽一天看见秋风乍起,想起吴中孤菜药羹妒鱼膾立刻就弃官归里。陶渊明做彭泽令不愿束带见督邮,向县吏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立即解缓辞官这是能摆脱祿位以行吾心所安的。英国小说家司各特早年颇致力于诗后读拜伦著作,知道自己在诗的方面不能有大成就便丢开音律专去做他的小說。这是能为某一种学问而摆脱开其他学问之引诱的孟敏堕颤,不顾而去郭林宗问他的缘故,他回答说:“颤已碎顾之何益了”这昰能摆脱过去失败的。

  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the art of

  omit-ting),其实不独文章如是生活也要知所遗漏。我幼时有一位最敬爱的國文教师看出我不知摆脱的毛病,尝在我的课卷后面加这样的批语:“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鹜也”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回忆师训殊觉报然,冷眼观察世间像我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实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