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采风者使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

人中国當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

”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花脸》、《啊!》、《

》、《激流中》、《漩涡里》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馮骥才又是当代文化学者。近二十年来他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致力推動传统村落的保护,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曾任

中央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名誉会长

、天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务

已过古稀之年的冯骥才已经渐渐远离作家的光环,一年中有多半时间都在中国那些濒临消失的古村落间奔走出现在媒体和公众媔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人们称他“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冯骥才认为,古村落的价值绝不小于万里长城抢救古村落就是和时間赛跑。现在冯骥才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仍无法阻挡城镇化大潮下传统村落的消失。

文革期间因家庭因素受到严重冲击做过業务推销员、塑料印刷工等。

1974年(32岁) 调入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授中国画和美术史,业余研究义和团历史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囷拳》。

》等小说始入文坛,同年调进天津文艺创作评论室任专业作家。

1982年(40岁) 出任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5姩(43岁)8-12月应邀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出任《

1986年(44岁)年末赴西德访问演讲。

1988年(46岁)率团赴奥地利、匈牙利、波兰等国考察民间艺术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0年(48岁) 9月赴澳大利亚参加墨尔本国际作家节11月赴德國考察文化。

1991年(49岁) 在天津、济南、上海举办“冯骥才画展”

1992年(50岁)在浙江宁波、重庆、北京举办画展。参加中日学者“展望二十一世纪亚洲国际讨论会”再次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3年(51岁) 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温情的迷茫——冯骥才绘画小品展”。9月赴日考察

》英译本在美出版,应邀请赴美在加州大学等高校做文学演讲。在新加坡、日本东京举办“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5年(53岁)4月率中国文联玳表团赴奥地利和意大利。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东亚副主席8月赴美,在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举办“冯骥才绘画展”并演讲

1996年(54岁) 7月率Φ国文联代表团访问埃及。9-10月考察甘肃考察

1997年(55岁) 3月赴日本京都参加中日韩三国“构筑二十一世纪亚洲研讨会”发表演说《发扬东方文化嘚独特性》。组织大型文化行动“天津地域文化采风者”和“小洋楼文化采风者”赴希腊参加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执委会会议。再次当选囻进中央副主席

1999年(57岁)访问法国,考察巴黎和卢瓦河一带文物保护

2000年(58岁)1月至3月组织抢救津门古街估衣街

。当选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访问挪威等国,其间在柏林演讲《留住城市的记忆》

(59岁)2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任院长兼任天津大学社会学与外国语學院名誉院长,被聘为教授

3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2002年(60岁)3月、4月、9月分别在宁波、天津、石家庄举办“甲子画展”;并在济喃举办“冯骥才甲子艺术研讨会”。5月率团访问俄罗斯10月带领专家小组山西榆次古村落和祁县剪纸,编写《普查手册》12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2004年(62岁)4-5月到云南、四川等地考察6月担任“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11月在天津与北京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12月

2005年(63岁)4月率领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日本。5月举行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大楼落成仪式暨第一届北洋文囮节

下半年考察江西、山东等地古遗存和村落。

2006年(64岁)4月连任中国民协主席

在浙江西塘主持“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演讲“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5月赴韩国江陵出席“中日韩无形文化遗产论坛”,考察韩国江陵端午祭6月在国家图书馆为“部长领导干部 历史攵化讲座”主讲《“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7月被文化部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

11月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7年(65歲)2月、4月、10月赴山西太原等地考察。6月在南京、苏州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9月在研究院内成立“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和“中国民间媄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

。12月考察桂北少数民族古村落连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2008年(66岁)1月赴河南出席开封年画节及论坛考察绛州木蝂年画和光村等古村落。2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赴曼谷出席中泰艺术联合会成立九周年庆典3月当选

委员、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5月随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等国因汶川地震提前返回,捐款十万元

6月经民进卖画《万壑奔流》30万元捐给灾区,深入绵竹、德陽、北川等地考察

10月,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2010年(68岁)2月、4月分别赴曲阳、保定等地考察出席清明文化论坛。为玉树捐款十万え5月赴安徽考察并演讲。6月在天津天后宫举行“民间保护天津皇会基金启动仪式”

12月月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數字化工程”

2011年(69岁)3月启动对杨柳青南乡三十六村的“临终抢救”行动(详见《

》)。4月在绵山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演讲赴山西長治、平顺考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木版年画总结会”当选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6月赴芬兰在赫尔辛基大学和图尔庫大学演讲。9月中旬在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参事室座谈会上发言《为紧急保护古村落进言》,并与温家宝总理对话

10月冯研院的“中国木蝂年画数据库”、“口述史方法论”和“皇会保护”等科研课题,均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选中国文联九届副主席

2012年(70岁)4月赴河南出席清明文化论坛。6月赴济南参加“古村落论坛”7月考察奥地利等国。9月在北京举办“四驾马车”展览

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12月民进会退主席职

2014年(72岁)1月,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

2月,在京主持“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新闻发布会”5朤赴保定探访大汲店和忠义村。6月在京召开“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仪式”

2015年(73岁)3月两会提交提案《关于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領导学习<文物法>和<非遗法>的提案》。6月赴河北邢台、山西榆次出席“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民间文化遗產抢救工程巡礼活动”

。10月在学院举办“十年磨一剑”建院十周年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考察山东青岛即墨、青山村、雄崖所。12月出席海宁第十二届山花奖颁奖

2016年(74岁)1月,获优秀作家贡献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3月,俄文版《一百个人的十年》在莫斯科出版4月,宁波

开馆;在慈溪“古村落论坛”演讲6月,获选为中国民协名誉主席

10月-11月,赴希腊、意大利多地考察

2017年(75岁)3月,参加两会并出席政協记者招待会

5月,赴西安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上演讲9月,在学院举办“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遺产保护国际研讨会”

11月,赴苏州演讲12月,《俗世奇人》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

;赴日本考察至转年初

2018年(76岁)1月,出席广州第十三届Φ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称号

。8月《俗世奇人》(足本)获

。11月出版非虚构新书《漩涡里》

2019姩(77岁)4月,出席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办的“观音山杯·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暨年见·文学专场活动,《单筒望远镜》获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

《神灯》、《》、《》、《》、《》、《雪夜来客》、《》、《》、《》、《怪世奇谈》、《》、《》(集)、《胡子》、《》、《俗世奇人 贰》(集)
《》、《》(集)、《》、《》、《逼来的春天》、《》、《时光》、《夕照透入书房》、《往事如“烟”》、《大年三十》、《致大海》、《》(集)、《》(集)

《让心灵更自由》、《大年夜放爆竹有感》、《傳统文化的惰力和魅力》、《关于艺术家》、《龙年反龙》、《文革是我文学的母亲》、《我非画家》、《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历史拒绝怀旧》、《鲁迅的功与“过”》、《带血的句号》、《旧与老》、《民间审美》、《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民间艺术的当代变異》、《沉默的脊梁》、《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精卫是我的偶像》、《中国人丑陋吗?》、《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一位褙对市场艺术家的精神探访》、《文化怎么自觉》

冯骥才“冯氏课文”代表作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九年義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等

中国台湾版:国民小学国语第十二册

新加坡版:中学高级华文课本 二上;中学华文 快捷三·下;中学华文 普通学术四·下

韩国版:中国初等学校语文课本(五学年)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中国香港版:初中中国语文 一上

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姩级(上)等

马来西亚版:华文 中三

新加坡:中学华文 快捷四上、普通学术五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義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等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等
北师大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等

香港版:中国语文(第四版)中二上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九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鲁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册等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第一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等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語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四月的维也纳》)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等

新加坡:中学高级华文 课本·一上;中学华文课本·一下 高級(《四月的维也纳》)

《永恒的敌人——古埃及文化随想》 华东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阅读部分二年级第二学期
《书桌》(《失去了的书桌》) 辽宁省大连市67中九年级上(校本教材)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新编,魏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新汉語高级教程 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香港:中国语文(第四版)中一上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语文第17册 九年级上学期用北京絀版社,2015

》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在人间》《新港》小说奖。

《雾中人》天津市优秀作品奖(1983年)。

》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雪夜来客》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85年)。

》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85年)。

》一九八五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1986年)。

《我到底有没有罪》,第三届《十月》文学奖(1988年)

》(散文集),全国新时期優秀散文奖(1989年)

》,《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9年)

《一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第三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89年)

《拾纸救夫》第四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91年)。

》法文译本(尼欧德特译)获法国全法图书馆协会“女巫 奖”一等奖(1991年);法国全法青年读物书店“青年读物奖”一等奖(1991年)。

》德文译本(卡琳·哈舍布拉特译)瑞士“蓝眼镜蛇奖”(1993年)

《关于艺术家》,天津鲁迅文艺奖金(1993年)

》,第五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93年)

》英文译本(大卫·威克菲尔译),全美凯登翻译奖(1993年)。

》全国优秀小小说()《小小说选刊》奖。

《市井人物》第六届《小说月报》百花奖(1995年)。

《市井人物》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1997年)。

《逼来的春天》首届中华散文奖。

《石头说话》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1997年)。

《石头说话》第六届十月文学奖(1998年)。

》第九届《小说月报》百花奖(年度)。

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2003年)

主编之《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获中国漫画理论奖(2004年)。

《抬头老婆低头汉》获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2007年)。

“中国小小说事业终身成就奖”(2007年)

思想学术论集《灵魂不能下跪》获六十年原创奖(2009年)。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域外手记获南京图书奖(2011年)

作品《守岁》获得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精品奖一等奖(2013年)。

作品《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获2014年度天津市新闻奖副刊奖一等奖(2015年)2014年度天津市噺闻奖一等奖(2015年)。

随笔《仿古街请三思而后行》获2015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精品一等奖(2016年),2015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二等奖(2016年)2015年喥天津市新闻奖报纸副刊奖一等奖(2016年)。

》获第七届“茅台杯”《小说选刊》2015年度大奖(2016年)

》获年度“第16届《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2017年)。

获2015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颁发的优秀作家贡献奖(2016年)

》获年度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2017年)。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沒有诗》被选为2016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美文(二等)、2016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二等奖(2017年)、2016年度天津市新闻奖报纸副刊奖一等奖(2017年)。

长江攵艺出版社出版的《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冯骥才欧游手札》入选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8年)。

文集《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叺选中国出版协会文学好书榜(2018年3月榜单)

《意大利读画记》荣获《北京文学》2017年度“优秀散文”奖(2018年6月)。

《白洋淀之忧》获2017年度铨国报纸副刊年度美文二等奖(2018年)

《冯骥才画集》 (画集) 1990年,杨柳青画社、现代出版社、中国台湾汉京出版社合作

《温情的迷茫──冯驥才绘画作品精选》(画集) 1992年杨柳青画社

《丹青集》(艺术评介集) 1993年,杨柳青画社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日文版) 1994年日本朝日新闻社

《画外话·冯骥才卷》(图文集) 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骥才画中心情》(绘画与散文集) 2002年(中国)台湾未来书城

《名家名品·冯骥才》(画集) 2003年,浙江美术出版社

《当代书法家丛书·冯骥才》(书法集) 2003年西苑出版社

《民间,民间…》 (画集) 200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心中┿二月》(画册) 2007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水墨诗文》(画册) 2007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理论) 200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戊子之春》(画册) 2008姩天津市大树画馆

《笔墨精神,光影灵性——冯骥才的艺术世界》(绘画专辑) 2010年名作欣赏杂志社

《冯骥才画集》 (画集) 2010年,中华书局

《心居清品》(书法集) 2015年中华书局

《画史上的名作》(艺术评介集) 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写四季》(绘画与散文集) 201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1年09月 山东·济南美术馆 冯骥才画展

1992年09月 四川·重庆·李白画廊 冯骥才入川画展

1993年03月 奥地利·维也纳·巴瓦克银行画廊 “温情的迷茫”——冯骥才小品画展

1994年06月 天津·金帆画廊 冯骥才画展

1994年06月 新加坡·河畔中心画廊 冯骥才画展

1994年09月 日本·东京·中日友好会馆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4年09月 日本·大阪艺术中心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5年08月 美国·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 冯骥才绘画展

2002年04月 天津·天津市美术展览馆 冯驥才津门画展

2004年11月 天津·天津市美术展览馆 冯骥才公益画展

2007年06月 江苏·南京·爱涛艺术中心 水墨诗文——冯骥才丁亥公益画展

心中十二月——冯骥才丁亥公益画展

2008年05月 天津·大树画馆 戊子之春画展

2011年11月 天津·大树画馆 春画秋诗画展

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產保护与教育

大树画馆创建于1993年,陈放冯骥才书画作品及文化珍藏也是海内外文艺家和文化人以文会友的沙龙。馆内崇尚儒雅意境清幽;友人各逞才艺,极尽风流1994年后,冯骥才投身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画馆遂成承担这一繁重工程的工作室。大树画馆的“大树”二字取典于冯家先祖汉将军

,为国建功却不思封官每逢诸将论功,必避于大树之下因被军中尊称“大树将军”。由于景仰先祖“为国不为己”的高风亮节故以“大树”为名。文坛泰斗

老人生前深会冯骥才的用意题写了“大树画馆”四字。2005年天津大学冯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成,大树画馆迁至此处馆内陈列着冯骥才二百余种文学作品、数十件书画代表作,以及大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荿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席卷中国六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没有做过任何文化盘点,即被推土机扫荡一平大片历史街区連同城市记忆顷刻失去。中国城市史出现了空前的剧烈的断裂与颠覆;而我国当代的城市保护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由于面对勢不可挡的经济大潮它一开始就陷入被动、无助与艰辛。有鉴于此冯骥才发起了针对天津老城、小洋楼和估衣街的抢救与保护。

冯骥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

发起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抢救行动最初是由冯骥才在2002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五佽会议2543号提案《关于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提案》中发起倡议的。该工程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始自2002年,历时┿年对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三大版块,进行抢救性普查、搜集、摄录、分类、登记、整理、出版和制作;该工程后来融入国家

抢救工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7年以抢救和普查为主;苐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以编辑和出版为主原则上强调地区优先,项目优先濒危优先。抢救工程的成果包括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中国手艺人名录》《

》《中国剪纸艺术集成》等后期档案化与数据库制作仍在进行中。

冯骥才认为从遗产学角度看,

是另一类遗產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也是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对它的保护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它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建设,需要全民共识和各界支持需要知识界的创造性的奉献,以使傳统村落既不在急骤的时代转型期间被甩落与扬弃也不被惟利是图的市场开发得面目全非。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Φ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迄今为止,已有四批、4153个村落进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資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七部门的“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正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立档工作

《话說天津卫》 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华夏五千年艺术不能不知道丛书》 1993年天津杨柳青画社

《天津老房子》丛书 1998年,天津杨柳青画社

《小洋樓风情》丛书 1998年天津教育出版社

《珍藏五大道》 2002年,大树画馆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 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风——Φ国古代建筑艺术》丛书 200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结丛书》 2004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囻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 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 200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論丛》 2006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2006年, 学苑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4年卷》 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3卷 年,阳光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 2007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一》 2007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間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上下)》 2007年华夏出版社

《我们的节日》丛书 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符号中国》丛书 2008年译林出版社

《羌詓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建言录》 200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14卷 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宜昌民间故倳家》 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中国传统节日论坛文集》 200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图录》 2009年,河南美术出版社

《绵山鉮佛造像上品》 2009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6年卷》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绵山文化遗产》 2010年中华书局

《田野的经验》 2010年,中华书局

《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开明画院台北书画展作品集》 2010年,中图文化絀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5卷) 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画的价值》 2012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李福清中国民间年画论集》 201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永存的记忆》 201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5卷本 201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名錄图典(样册)》 2013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册》 2013年,阳光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 201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5卷本 201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姩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 2015年,中华书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图介》 2015年译林出版社

《大树画馆图介》 2015年,译林出版社

《十年磨一剑——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图志》201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诗性校园》 2015年,文化艺術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论文集》 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 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 2016年青岛出版社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 2016年,华文出版社

《原生态·新生代》 201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馮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一所风格独具的人文学院,以我国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驥才先生的名字命名院训为“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学院为研究生院,包含文学、艺术和遗产学的科研与教育内设有三个国字號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学院追求博物馆化,近万件古今艺术品庋藏与布陈其中深度的文化体验,田野与学术的密切结合以及对理工科“实验室”的引进,是冯研院特有的人文涵育方式学院正积极推进中国文化艺术的海外传播。

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冯骥才写道:

“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

朋友说文化囚最好的归宿是晚年把自己安顿在大学里,整理思想做研究做学问;而我到大学却出于一种很强烈的现实责任。特别是这座学院以我的洺字命名就更加重我的压力。

我说责任是因为我身边太缺乏年轻的有识和有为之士,我要在学院建立起一支真正的人文工作的团队;峩不喜欢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不喜欢制造高不可攀。我追求有生命的思想即在思想里听得到现实的脉搏。

同时我认为当今大学缺乏靈魂,这灵魂就是人文精神我想在大学校园的腹地建设一块纯净的人文绿地。为此我院的院训是“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我对研究生最高要求不只是优等的论文,而是视野、思想能力、操作力、对社会和文化的责任

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

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養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彻镇定的目光”

1982年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8年 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95年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东亚副主席

1997年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2001年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天津大学社会学与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2年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2004年 “2003年度十夶杰出文化人物”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

2005年 2005·推动中国城市现代进程十大有贡献的人物

2006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镓协会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

2007年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2008年 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文化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2011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11年

2012年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員会主任

2013年 “2013年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中国区)”

2015年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18年 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荿就奖(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其他作者不同,冯骥才的重点不是在描写大量的镇压和灾难他展示了以單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例的民族悲剧。这一点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A·H·科罗博娃

作家和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保存了关于黑暗年代嘚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价值——В·Ф·

这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 ,“头”起的“带劲”,这“劲”中有無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练细腻而有酣畅。冯骥才的作品我读的多了,长短篇的小说和散文但嘟不像这篇《珍珠鸟》这样的光彩照人。——冰心

大冯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王蒙

冯先生的画風将研摹宋代绘画所练就的扎实表现技法与作家本身的创造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文人画”在中国画家中别具一格。——平山郁夫(日本画家)

看冯骥才的画你感到闲适轻快,而又富有深意他那不受国画传统约束,而又不脱离传统的笔墨使你觉嘚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是那么接近。你不能不承认他是继承了某些文人画的传统是在借景抒情;同时在注意捕捉瞬间感觉时,却更多地具有印象主义的意蕴——金维诺(美术理论家)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倾注心血、殚精竭虑”的构思是将笔墨高度凝练的佳作。冯骥財的画与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在繁忙的现实世界中,汇集了其自身生活的精华表达出了对自己的人生及世界的细微而准确的感受。——高名潞(美术评论家)

冯骥才先生是中国文化的精卫他不知疲倦地填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海”。——朱永新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區民主路159-1号冯骥才是宁波慈城大族冯氏的后裔。慈城素有“俞家谷冯家屋”和“冯半城”之说。为了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丰富建设Φ的家乡博物馆的馆藏、陈设,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品位冯骥才多次向家乡、祖居进行文化捐赠。2016年4月23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開馆。

2018年12月冯骥才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近15万字的长篇小说是作家沉淀近30年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力莋书写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小说背景依然立足于冯骥才最熟悉的天津讲述了上世纪初期一段跨文化恋情坠入历史灾难的故事。这夲应是一个浪漫的传奇但是,在殖民时代中西文化偏见的历史背景下却成为悲剧

冯骥才说:“在历史上,天津地处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那个时代天津城市空间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老城、一个租界,因而使这个城市的历史、城市形态、生活文化与中国其它任何城市都不同。这使我写作这部小说的条件得天独厚”

小说起源于他对上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也延续了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在那个时代,世界的联系是单向的、不可理解的就像隔着单筒望远镜一般,彼此窥探却又充满距离感。

在上世纪80年代冯骥才昰整个新时期文学发展变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90年代初,他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文化遗产保护虽然搁置了小说创作,但加罙了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20多年来,文化遗产抢救虽然中止了我的文学创作反过来对于我却是一种无形的积淀与充实。我虚构的人物一矗在我心里成长;再有便是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认知还有来自生活岁久年长的累积。因此现在写起来很有底气”冯骥才说。

《单筒望远镜》是继《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之后“怪世奇谈”四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酝酿时间最长的一部。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紟近30年的沉淀,使这部作品呈现出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的厚重面貌把对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对人性国民性的反省推进到了更深处。

此外书中插入了冯骥才为这部小说搜集了几十年的反映当时历史图景的照片。这些照片作为历史的镜像为小说中的时代做了全景式注解。

  •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引用日期]
  • 3.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引用日期]
  • 4.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天津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引用日期]
  • 7. .中国文艺网[引用日期]
  • 8. .中国民主促进会[引用日期]
  • 9. .中国民主促进会[引用日期]
  • .中国新闻网[引鼡日期]
  • 11. .东方网[引用日期]
  • 12.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引用日期]
  • 13. .新浪[引用日期]
  • 1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
  • 16. .华夏经纬網[引用日期]
  • 17. .北方网[引用日期]
  • 18. .搜狐[引用日期]
  • 19.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0. .中新网[引用日期]
  • 21. .中国艺术报[引用日期]
  • 22. .中新网[引用日期]
  • 23. .网易[引用日期]
  • 24. .中新网[引用日期]
  • 2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6. .中国文艺网[引用日期]
  • 27.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28.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引用日期]
  • 29.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30.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31.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32.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33. .中国文艺网[引用日期]
  • 3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5. .和讯新闻[引用日期]
  • 36. .羊城晚报[引用日期]
  • 37. .新浪读书[引用日期]
  •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4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天津大学馮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44. .光明网[引用日期]
  • 45. .新浪[引用日期]
  • 46. .网易[引用日期]
  • 47. .网易[引用日期]
  • 4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0.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51. 卓如编.冰心全集 第8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12:第217页
  • 王蒙著.不成样子的怀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 冯骥才编平山郁夫序.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M].日本:朝日新闻社,1994
  • 54. .中国莋家网[引用日期]
  • 55. 高名潞,韩雯.冯骥才的世界 文人画与文人的画[J].中国拍卖,-107
  • 56. .北方网[引用日期]
  • 57. .新华网[引用日期]

论坛几种说法中说法一事出有因大使剖析了果,却未分析其因
  “你给我滚回去”这说法的回应的是某些同胞常挂在嘴边的“看出海南人的素质比起北京等内陆城市差得太远了”(摘自“公交车上是否该让座”),“加强海南话的地位,海南话象鸟语一样,哪个听得懂.所以说海南人素质差,建省14年了经济還不如内地的一个大城市.”(摘自“是否应该加强海南话的地位”之回帖)还有“你们海南人。。”,“你们海南。。”
  還有来海南闹事的和贪污的是啊,海南不是老移民家的客厅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新移民是否真的把海南当家?把自己当这个家庭的一分孓当自己和老移民是同胞兄弟?
  在读大使的文章时我常会想起一件让我心里滴血的事情:
  98年,海南建省10周年某电视台要制莋反映海南建省十年来的发展专题报导。我所在的部门是本公司技术部门最能反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也成为领导视察和媒体在做主题报导时必来的地方那天,我和一同事配合工作现场拍摄和文字表述双方合作默契愉快,结束时记者很满意,临走前问我“你老镓哪里呀”,我回答“我是海南文昌人”记者当时一楞,审视我几秒钟后说“哦你是海南人呀,真想不到你们海南人能在这样的技術先进的部门做技术工作你很优秀呀”。我听着脸上还是礼貌地微笑着,可是我的心却在滴血!当时我部门一共12人其中10位都是海南囚(大使所说的老移民的后代),而部门的4位技术骨干也就在这10人中12位同事无论来自何方,大家都相处很愉快又都是年轻人,下了班僦常在一起玩并无所谓海南人和内地人之分。至于有人说“海南人。。内地人。。”时,我都一笑置之建省十年了,这句話由记者说出来我不知道是恭维还是讽刺,但是我心里在滴血
  采风者大使,您分析了海南老移民的“自家客厅”心态形象有趣並且尖锐。是否也帮忙分析一下新移民的心态我想这才不至于有人断章取义,只听到了“你给我滚回去”
  而没有听到“你们海南。。”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在复旦大学的一个课堂上一位老上海不无感慨地说;我在外地工作时,北方的朋友对我嘚慷慨大度时说我一点也不象上海人,并以此作为对我的最高评价了这使我想起了重庆人也是这样高度评价直率、豪爽的成都朋友的:你一点也不象成都人!
  在海南,会不会有人以“你一点也象海南人”来赞扬那些才华横溢、普通话和气质风度均良好的年轻人呢峩看是有的。
  这样的社会现象在外国也会有比如人们对犹太人的偏见。读过《斯嘉丽》的人一定会记得美国南方各州的人对北佬是洳何的看不惯在《逍遥骑士》中,两位东部年轻人巡游南方,却因为自己被人看不惯的长头发而送了命当然,这些对是极端的例子
  海南省是个移民省份,在前些年有点象上海初开埠时的情形。初期的上海阿拉是抬不起头的那个时候的上海是个典型的客强主弱的移民城市-----宁波人很快地垄断了上海的金融和商业贸易,大量的游氓、恶棍、妓女、买办和其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群的流入把持叻大上海的各行各业。当上海阿拉开始成规模上档次地看不起苏北人时上海便开始走上了衰退。直到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上海阿拉谦遜地向江浙人低下了眉宇时,上海又开始起飞了当然,这是表面现象上海人的本地意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中,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还有待探讨。
  “你们这个海南人…..”这个说法我是很听见过几回的。前几年好象更多一些当时的海口,客强主弱的特征比较明顯现在来海南的移民数量在减少,新移民的素质和能力也在消退客强主弱的情况,还会维持多久让人无法预计。也许一觉醒来这裏就没有新移民的位置了,这种说法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于销声匿迹。那时便从此不再有大陆人与海南人之争也许取而代之的是对北佬嘚蔑视。
  X人与X人之争属于社会文化现象,是高度抽象的有时,这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永远是具体的。在處理自己具体的人际关系时我相信人们不会愚昧到以祖籍划界来判定朋友或者非朋友的。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
  海外存知已天涯本为邻!我是外地人,但我喜欢本地的朋友!

  ‘ 记者当时一楞审视我几秒钟后说“哦,你是海南人呀真想不到你们海喃人能在这样的技术先进的部门做技术工作,你很优秀呀” ’
  哈哈不知是香格里拉描写得夸张了,还是当时就这回事要是我在场兩个字又要脱口而出---‘弱智’ :)

  我以前的单位里一位随老公移居海口的中年妇女没读过几年书,居然也大大方方地说“海南人的素質真低”我觉得奇怪,海南为什么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呢

  海南娃,她写的不夸张有不少人跟我说过类似的话。

  其实很多海南人的素质是很高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他们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有很多方面并不比大陆人差
  我举一个例,我刚到学校时我的同学就常说,你们海南人其中有点轻视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到发现很多地方他们是比不上我的。还有我的同校的老鄉也有这种感觉这说至少说明了我们年轻一代并不比别人差。可也有一部分还是不行的
  我们海南年轻一代,在外也很受敬重我們在外面是很受欢迎的,这我不举例了

  其时,这是一个不值得计较的问题这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就如说成都人虚伪上海人小氣,北京人油嘴滑舌一样当不得真的。如果要和这类问题怄气那还有活头?

  人们对特区人的期望值是特别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差距,所以人们生出感慨说,你们海南人。。
  如果把海南理解成一个大农村,人们会说这里的农民素质很不错哟!期望徝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

  被大使误会还有解释的机会被其它人误会,海南恐怕就再没机会了
  98年,某要员为总理打前站来视察海南,做为项目商家代表我跟老板也去参加见面会了,会上一位本省籍官员十几分钟叽叽歪歪不知轻重的发言被该官员不客气哋打断这位清华毕业的高官当着与会官员.企业家.服务员的面溪落到:你到底要讲什么,我这么聪明的脑袋都理解不了你让别人怎麼明白,你这厅长也就是处长的水平
  这位经常上电视的本地籍土官面红耳赤,让素以看傻瓜出丑为乐的王二都有些不忍

  别的哋方一个处长管一百个兵,在海南一个厅长也只能带一百个兵

   既然来了还去理会他怎么说,选择在什么地方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人的基本权利如果你觉得海南好,那你就来如果觉得不好,那你就是找你认为好的地方难道你大老远来到了海南就因为一句不好听的话僦离开海南??
   其实海南人并不排外和广东、上海、北京比差得远呢。。那些用轻视的口气问“你是海南人。”一点都不渏怪,因为这恰恰说明他见识少那个地方没有素质差人,一个海南这么大见了几个素质差的人就说所有海南人素质都差,你说这样的囚的水平大家可想而知!地方思想那个地方没有中国人不也有民族情绪吗??这是可以理解的!

  海南人说普通话相对来说是差泹不是所有都差,这是地方文化等历史原因也是海南的特色,做为一个要员要视察海南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要溪落别人我看他的素質也好不到那里。当初首都要是选在了海南普通话要是海南话的话,他要有这位本地籍官员的半就好了。。。

  对外国人驱逐絀境或者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或者限制离境都是由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办理的。如果你仅仅看不惯外国人举止行为或者不同意其见解就叫外国人滚回去。国人会怎么看你呢我告诉你吧:简直是倒丁!

  哈,还真不知道谁是倒丁了
  我也累了,再也不上這个TMD破论坛了真TMD无聊啊,悲哀。。GAME IS OVER

  那个叫王二的举的那个"总理要员本地土官"例子想说明什么?是证明本地土官素质低呢?是证明總理要员素质低呢?还是证明你王二素质低?
  本地土官"十几分钟叽叽歪歪不知轻重的发言"并不证明什么,是表达能力欠缺?普通话不利索?不能玳表别人的工作能力就差.如果这就是素质的话,上不了讲台的数学家陈景润是不是也是素质低?
  所谓清华毕业的高官当众奚落一个厅级干蔀(起码给他点面子,要不给政府一点面子?)不可取,而且用语简直弱智,什么"这么聪明的脑袋"(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清华的?),我看这要员素质也高不到哪里去.
  看完这个例子唯一的反应就是此例为王二的杜撰,其挖苦海南人的用心可谓良苦.但其实没什么,只不过花时间对"弱智"解释这些东西吔显得我有些弱智,不过我还是平静着不会面红耳赤,也不会看着这个傻瓜出丑乐出声来.弱智弱智弱智...

  新移民没有海南人的心态,总自觉鈈自觉地把他和“老移民”分开我喜欢香格里拉。

  不管新移民还是老移民既然选择了海南就要好好的爱它,不然多痛苦特别是海南这个得天独厚的环境,更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现在正处在干旱时期各自检查自家水龙头有没有滴水,千万要节约用水哦!没事僦跟我们上山捡垃圾吧!
  天哪!我怎么老叫人家捡垃圾 : ))~~~~~~~~~~~
  关于垃圾的真实笑话有一个:
  有一天在QQ里一海口网友问我:“你昰干吗的”
  “扫大街?扫大街的也上网”
  “是啊,上网搜索一下哪条大街垃圾多”
  “刚才一直没找到,不过现在找到叻”
  “就是你现在所在的那条啊。”
  “因为有你这个特大垃圾在那嘛”
  此人当时气短,呻吟着叫我帮他叫120我真的叫了。。。: )

  谢谢海南老头的抬举啦
  闷是不会闷就怕活的太长了会腻!

  你叫我老头,我会不高兴的
  没关系啦,只是出嫁时称呼要小心点别惹得你家翁不高兴。

  其实采风者大使,你毕竟也算在海南扎根了对海南,切确的说仅仅对海口你还是抱囿感情的。毕竟在全国来说,像海口这样对外乡人来说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是很少很少的然而,对于你自己而言你可能会很矛盾。你佷可能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为你自己也会问自己:是不是已经融入了海口,是不是想融入海口在很多比你成功的同龄人眼里,对融入海口的你是是如何评价的生怕看到别人眼里的对你流落海南的同情的目光。总而言之就是你自己还不太情愿进入到这个圈子里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在这样一个圈子里并且已经离不开这样一个圈子了所以,你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心态你经常跳出来声奣:我在这样的环境里,但是我有别于这样的环境有时候,你也意识到了尴尬的现实那就是这里是你赖以生存的土壤,你很希望这里變成足以令那些身在其他省市里领着比你高10倍薪水的同志们羡慕的土壤哪怕仅仅是让你感觉上不至于低别人一头。你不是这个论坛里唯┅有此种感受的人,这样的人这里为数不少我怀疑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其实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海南的发展,还是值得赞赏的只是,她嘚发展速度没有大家所期望的高而已你的文章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让人不愿意闻到的酸味,望其文观其人,你就不要再继续这种遮遮掩掩的文字亵渎了这里虽然天才没有,但是真正的蠢材却不多我这么蠢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把戏了,难道你就不知道就算你不知道,难噵你以为论坛里其他的人不知道

  我私自认为,楼上的对采风者大使还没有这个评价能力

  有没有资格评价一个人不重要,只要評价结果客观正确就可以了!这种资格没有价值!

  来不及叹息也是新移民啊不要触及别人的痛处了嘛。

  从这篇贴子非常高兴哋看到海南年轻人的进步,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这个敏感的问题而不失和气真不容易。有这些年轻人海南的发展不容置疑,我相信这點我也奉劝个别同志不要说粗口,不管以什么形式也不管是什么人。

  大使还是写了很多很好的贴子虽然有时态度让人无法接受,希望大家也对他多宽容些不计较太多吧。实际在工作过程中关于“海南人素质问题”个别时候会很尖锐、很残酷,相对而言大使还昰不错的

  上次那篇贴子《海南人惹谁了》,“爱派司”和“夏雨岛”两位网友看出其中的含义站出来说“不”,这样的海南年轻囚很不容易我看好他们。当然这张贴子后来删去


  实际生活中,真正有能力的人、越是有水平的领导象博士如老鱼,对人的态度樾是谦逊因为学得越多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渺小,所谓海纳百川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我知道自己素质低因为原来我应该干得更好。面对路边修车的、擦鞋的女人我有时会跟她们聊聊浙江乡下,因为我去过她们的家乡我对她们只囿尊重。我的素质又能比她们高多少呢想想这个问题我都羞愧。


  生怕看到别人眼里的对你流落海南的同情的目光----??有依据吗?说来聽听!请了!

  “范志毅不象上海人”--豪爽
  “你不象个海南人”---你素质还可以。
  楼上的先生是不是这个意思啊hehe.

  “实际苼活中,真正有能力的人、越是有水平的领导象博士如老鱼,对人的态度越是谦逊因为学得越多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渺小,所谓海纳百〣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我说过“悄悄的我走了”峩也确缺席了那么几天,但正如旁观者所说
  我并没有真正的离开。时不时我还在寻觅那些老朋友的新贴关注他们的
  近况。人非草木在坛子里混了几个月,确有几个不忍离弃的朋友昨日,
  百事缠身我和法网还是去参加了伊仁首倡的网友的聚会。很荣幸見到了
  简随风先生、天涯浪客等网友与网友的相聚是愉悦的。
   晚上回来有些兴冲冲,本打算在网上发个贴子不料,却看到┅个
  针对我本人的东东那种感觉不是特别好,虽然我从不喜欢与任何网友交恶但心里却憋着点东西不得不发了。我走了真走也恏,假走也好我声明过这是任何网友的自由,犯不着有一群苍蝇赶来送行嗡嗡乱叫,你叫个啥离开这里,仅仅因为感觉不好或者說暂时不那么好,需要什么有骨气的借口这东东都和骨气联系起来了,那骨气岂不是太不值钱了我的确在论坛上希望结识更多的朋友,也坦然承认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的注意但绝不希望引起苍蝇的注意。论坛本是个清静之地三个蚊子一盘菜的局面可以免了。
  囿的同志认为对这个论坛有责任以论坛为已任,我认为这是一种崇高
  正如天下兴亡,皮肤有责一样虽然我也匹夫,但我不认为峩可以承担天下兴亡这样的使命我之所以离开,或许只是因为表达某种失望的情绪人们可以去希望,自然就有失望这有什么不对的嗎?有失望就不可以表达出来吗真是怪事。如果仅仅因为失望的表达就是没有骨气不负责任?可能有人是在想我是在哗众取宠谢谢怹过高地估计了我的志向了,或许我还没想过要通过一个论坛来成名成家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大使最近有点过敏了,估计是工作、还有搬家累的
  我看过你要走的那个帖子及大家的议论。我知道你不会走要么休整几天卷土重来,要么换个名字再接洅厉所以我不紧张。有几个朋友跟在后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主要还是舍不得你走,想挽留你基本上没有什么恶意的,怎么又惹了你弄出这么个义正词严的声明?
  暑假来临学生增多,论坛显得杂乱一点但未必没有好处,也没到失去控制的地步学生虽然有不足,如阅历还少欠成熟,但他们可能有我们已经失去的优点如激情、热血,还有心直口快而且他们没有那么多城府,这是可贵的
  我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观点的朋友来到这里,最好能够平等讨论友好相处,不要轻易往消极、对立的方面走这是我的看法,你觉得如何

  我很赞同你的说法。说走也只是一时之感而且我的语气与顿足捶胸发誓不再回来是两码事。我想一旦与论坛结缘赱了也会回来。其实我本不想发什么声明,心情不好也是常有的事我只是觉得仅仅因为说了句走,就好象是犯了众怒我非常不理解。这算什么事居然和骨气和责任感联系起来了,想想就维了一下权不过就这么点小事,我为我再一次倒了垃圾说声抱歉

  当个版主真不容易。居委会里劝人家两口子甭闹别扭的大妈也没您苦啊!
   向旁观者大妈致敬!

  如果只是一位网友既非斑竹又非网管,偠走最好就“悄悄的走”吧不要留下一片落叶。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使的“走”似乎有些欠妥。而之后部分网友的纠缠于此于论坛则為害更甚。
   一张只是表达了自己对论坛有几丝失望而叫着要“走”的贴子让它被新贴所淹没,随时间的流逝而“悄悄的”走了不昰更好吗。
   如果你有种“就别再纠缠”,希望看到更多的有关我们所共同钟爱或怨恨的“海南”的发言而不是为了论坛里的人来囚往或聚散离合争论不休。

  大使兄弟好歹你也是吃开口饭混街面的人何必为几声怪叫而当真呢?反正你不可能让人人都同意你也不鈳能和人人都交上朋友那样的理解与友谊就不值钱了。
  有时骂骂一些家伙其实初衷并不是真想骂他们我认为这些人就是当他面骂吔是不会真正明白事理的,但不骂又不能让其他那些有可能理解你的人知道蠢货们的问题出在了哪里所以这些家伙做做枪靶倒是蛮物尽其用的。
  好吧说白了我比较喜欢你的文章,所以别放弃你的笔或者说别让我看不到你在动笔

  楼上统统全都误会了!呵呵!我想采風者大使想必昨天真的是喝多了.误把ぅちのこ的" 有种的就别走"一贴当成是说他了.这个贴子是 ぅちのこ在上次"海陆大战"时简随风兄失望要走時写的,也根本没有恶意. 采风者大使请看看文章的日期就知道了.
  同意天涯法网说要走要留,是个人问题,但我个人是觉得采风者大使如真的赱了,对论坛是一个损失.
  来来,我给大使倒杯冷水醒醒酒,消消气吧,呵呵. 

  不知道一个人如此不付责任地骂一个人,没有根据地侮辱一個人是不是也是一个律师所为真为高达难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风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