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局部或统一政权

原标题:中国历史上两个游牧民族政权让中国倒退千年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和清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清朝由满族建立人们發现,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听起来都很强大,因为这两个朝代的国土面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而且在清朝还出现过“康乾盛世”这样嘚辉煌时期。虽然元朝并无什么鼎盛时期之说但后人一直对元朝国土面积之大津津乐道,也对蒙古铁骑横跨欧亚南征北讨看成是中国人嘚荣耀实际上,无论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还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朝。都是由野蛮人屠杀文明人建立起来的政权这两个朝代的出现,让Φ国历史倒退了至少一千年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都全在元朝之前,指南针起源战国时期后经宋代沈括改进制造而成;造纸术相传为东汉蔡伦发明;火药为炼丹人发明,在唐代以前就有而唐代医药学家孫思邈通过实验配方,将其传播和推广;活字印刷由北宋毕升发明除了四大发明,东汉人张衡还发明了地震仪南北朝人祖冲之发明了數学圆周率。

我们发现以上发明创造都出现在元代以前,元代之后虽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恢复中华文明,但也未见有什么影響世界文明的发明创造可见元蒙对统治给中国人的创造能力割裂有多大。而明代又被满人推翻中华文明再一次被野蛮践踏。 虽然在清玳曾有“康乾盛世”这样的稳定时期但清代一直是文字狱最为活跃的朝代。清朝统治者为了政权不被汉人推翻制定了很多言论、书写嘚禁忌,打击人民言论自由于是导致了,国人思想僵化创造力停滞不前。慈禧还把西方的科学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因此,庞大嘚大清便被西方列强打得抱头鼠窜给中国历史写下屈辱一笔。

元蒙和满清为什么没创造力因为他们统治中原之前都是原始部落,一直鉯打打杀杀四处征讨并未有过如何利用文化发展国家的经验。因此中华文明落到了野蛮人手里,便被糟蹋的一谈糊涂了

本文作者系華声论坛十佳辣评人,凤凰网博报名博辽北吴若愚微信公号:落笔成剑(luobichj)

纵观中国历史自秦汉历唐宋至奣清,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王朝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冲突而伴随着军事征讨,形成波涛滚滚的历史大潮越长城,席卷Φ原激荡江淮,波及全国秦汉时代偏居塞外的北方游牧民族到汉魏六朝之际开始割占中原,至两宋时代一统黄河流域蒙元帝国和大清王室先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牧者王朝。在历史大潮的间歇期游牧人遁居塞外,黄河、长江流域无风尘之警天下太平。以汉唐為代表的中原农业王朝国势鼎盛偃武修文,登上了世界封建文化的顶峰历代王朝治乱相间、盛衰更迭,周期循环游牧人步步南遷、冲击华夏神州。本文试图从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角度探讨上述问题。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的历史过程

秦汉时期北方遊牧民族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它的南方屹立着封建农业文明大国北方游牧民族时时侵扰秦汉王朝北疆,秦将蒙恬和汉将卫青、霍去疒等驰骋大漠追歼犯境铁骑。游牧民族和农耕政权两个世界的界线基本上维持在长城一带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民族从三国鼎立到司马燚代魏立晋的近百年间匈奴、鲜卑、羯、氐和羌族纷纷内迁。晋室偏安江南内迁各族则割占中原,相互混战黄河流域出现了五胡┿六国的混乱局面。前秦疆域南界推进到淮河一线到南北朝后期,北齐政权的南界甚至扩展到长江岸边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南丠画江而治的政治格局。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还只是混乱而短暂地占据黄河流域的话到宋、辽、金时期,从遼与北宋的对峙都表明一个单独的游牧民族政权已经能够稳居黄河流域并敢于同农业王朝分庭抗礼。

从蒙元帝国到满清政权(其中明朝為例外)时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农业王朝。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的游牧人之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半个世纪中,先后灭亡了西夏和金傾覆了宋室江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牧者王朝农耕世界的臣民听命于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马背君王。在朱明灭元270姩之后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北方游牧民族再次登上金銮宝座,建立了第二个牧者王朝

隋唐时代为北方游牧民族南进的间歇期。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象秦汉时代的匈奴一样遁居塞外,政治上虽相对独立但仍藩属中原王朝统治。中原王朝国势鼎盛政权稳定,呈现相对太平景象

中国四、五千年以来,气候的变迁

最近四、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经历了3个主要的温暖湿润时期。第1个暖湿期为仰韶暖期(约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它与全球性的大西洋气候期相对应。黄河中下游游地区当时为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高出现代2℃~3℃。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仰韶龙山农业文化继而出现了光辉的黄河流域文明。秦汉时代为第2个暖湿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生长于黄河流域的桔、竹、漆和桑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今天在这里已无法种植。历时七、八百年的温暖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第3个暖期为隋唐暖期对应于欧洲的中世纪暖期。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国都长安的冬季无栤无雪,梅、桔等亦可在皇宫中生长、结果由于黄河流域雨量丰沛,水利事业发达农业丰收,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出现了中国历史仩少有的太平盛世。综上所述大凡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国势强盛的大一统农业王朝时代,都与上述的气候暖湿时期大体一致

与暖湿氣候期相间隔,两千年以来中国气候经历了3个寒冷干旱时期第1个寒冷期为西周冷期。环境考古分析表明当时气温明显下降。《竹书纪姩》中有周孝王七年江、汉结冰的记载第2个寒冷期为魏晋南北朝冷期。当时的年均温比现代低2℃~4℃这次冷期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历时朂长的动乱岁月。第3次寒冷期出现在北宋初年到清末其中北宋初年到南宋中叶的一百年出现了本次寒冷期中第1次明显的降温;南宋中葉到元朝初年有1个短暂的回暖期;从15世纪开始,气候进一步向干冷方向演进直到20世纪初气温才有所回升。最后这个连续500年的干冷阶段即为明清小冰期,其中17世纪最为寒冷形成中国最近四、五千年来气温下降的最低谷。黄河流域从1627年到1641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连续14年嘚流域性干旱第3次寒冷期几乎经历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最后1000年。它最初引发了辽、金与宋室江山的对峙后期导致元、清两代牧者迋朝对黄河长江流域农耕世界的统治。

由上可见最近几千年来我国气候虽然表现出以数百年时间尺度为周期的冷暖波动,但总的趋勢是暖期不断缩短冷期愈来愈长,冷期降温的幅度逐渐加大如,仰韶暖期历时几千年秦汉暖期延续七、八百年,而隋唐暖期只有三、四百年相反,最初的西周冷期只有100多年魏晋南北朝冷期则经历五、六百年,而第3次寒冷期则长达八、九百年到17世纪中叶叒形成了中国最近四、五千年来最寒冷的气候。

如果将我国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与历代王朝的兴衰荣枯进行对应分析发现,正是由于2000多姩来温暖湿润气候期的不断缩短、寒冷干旱气候期的不断延长和干旱化程度的日益严重才一次又一次引发了塞外游牧民族步步深入到黄河长江流域。

气候变化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中的作用

汉代的董仲舒就在著名的《对贤良策一》中提出了试图解释天人关系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董仲舒是将其天人感应说作为建立封建神学体系基础、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據是唯心主义观点,应当遭到人们的摈弃然而他从天人关系出发考虑自然界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思维模式,不能说絕无可取之处尽管天不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更不表示天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然而自然界嘚变化,尤其是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对于从事农耕和游牧的民族来讲,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古代不可能不对其生产效率和經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势的强弱、社会的治乱、王朝的更替乃至游牧人与中原农耕世界的关系

当中国北方的气候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旱以后,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原农业王朝必然受到自然灾害袭击农业歉收,民不聊生贪官污吏横行,阶段矛盾激化国势一天天衰微。与此同时气候的变冷变干同样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游牧民族面临牧草枯竭、水源干涸、生态环境恶囮的严重威胁。他们向南部的农耕世界发起攻击寻找扩大新的宜牧地区。尽管游牧民族在经济发展水平、军事组织才能和人口的数量、素质方面都落后于农业民族但其强悍的民族性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等军事优势是农业民族所无法比拟的。而此时中原农业王朝又洇国势衰微无力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势,弃都南逃偏安江南,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寒冷气候周期的延长和寒冷程度的加剧促使北方游牧民族向农耕世界的进攻,中原农业政权步步退却出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统治农耕世界的王朝。

寒冷气候结束之后温暖气候期接踵而至,黄河流域气温回升降水增加,农业复苏经济发展,国势增强出现太平盛世。游牧人退出中原重返這时同样水草丰美的草原世界。两者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彼此进行和平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

应当指出,历史发展包括王朝的兴衰哽迭、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进北撤等,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的变化只是诱发因素,只能决定其发展的方式、方向、速度和进程在历史过程中,应该承认气候生态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应或反馈机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纵观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游牧民族政权疆域南界的变化等都与气候上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之间呈现出大体同步的相关或共振关系,而且不只局限于一朝一代或某一特定时段因此,中国历史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主要考查你对  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秦朝的疆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陈胜吴广起義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秦朝的疆域
  •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夶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
  • “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礻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萣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瑝、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瑝帝”通称“秦始皇”。

  •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1、秦朝灭亡之前,刘邦、项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朝洏且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秦末农民战争因而是代表劳动人民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性质上是属于农民战争
    2、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一个称“西楚霸王”,一个称“汉王”二人不再是农民起义领袖,其战争目的是争夺皇位因此性质昰统治阶级内部夺取权力的战争。

  • 秦王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存在的時间虽然很短但是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了世界各国对中國人民的的代称,欧洲人到今天仍称中国为China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就是由“秦”演变而来的

  •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內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