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施瓦布课程理论论研究的深化,形成了怎样的结果

1.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C】出蝂《课程》一书,该书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A.施瓦布B.卢梭C.博比特D.查特斯

1.2.博比特在他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所提出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是【B】A.任务分析B.活动分析C.工作分析D.课程审议

1.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A.“八年研究”B.教育测验运动C.學科结构运动D.前人的研究成果

1.4.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A】的追求。A.“技术兴趣”B.“解放兴趣”C“实践兴趣”D.“实践理性”

1.5.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D】A.实践性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

1.6.施瓦布所确立的“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D】A.活动分析B.任务分析C.工作分析D.课程审议

1.7.“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A】A.“解放兴趣”B.“实踐兴趣”C.“技术兴趣”D.“技术理性”

1.8.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B】A.博比特B.拉特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9.捷克教育家誇美纽斯所著的【C】一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A.《课程》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大教学论》D.《普遍教育學》

1.10.被瑞士人民誉为“人类的教育家”、“人民的导师”、“孤儿之父”的是【A】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卢梭

1.11.【A】首佽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A.裴斯泰洛齐B.博比特C.赫尔巴特D.杜威

1.12.赫尔巴特的教学论中所提出的教学的任務是【B】A.追求善行、德行B.培养多方面兴趣C.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D.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

1.13.在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中,【B】阶段即是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A.“明了”B.“联合”C.“系统”D.“方法”

1.14.杜威认为知和行的关系是【A】A.知行统┅B.知行分离C.知决定行D.行决定知

1.15.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D】A.教育性教学B.发现性教学C.自然教学D.问题解决教学

1.16.赫尔巴特所倡导嘚教学是【A】A.教育性教学B.发现性教学C.自然教学D.问题解决教学

1.17.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C】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主动作业D.实际课程

1.18.下面关于“主动作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主动作业相当于借助某种技能获得外部实利的职业B.主动作业只昰使儿童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C.主动作

业来源于社会生活,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D.主动作业不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

1.19.20世纪上半叶“理性主义”在对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方法上强调【B】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量质结合研究D.以上都不是

1.20.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識论根源是【D】A.一元论B.主体论C.客体论D.二元论

1.21.针对传统的二元论,杜威提出了认识的【A】A.“连续性”原则B.实用主义的认识论C.经验主义的原则D.理性主义的原则

1.22.对于“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B.教学作為课程开发过程C.课程作为教学事件D.课程与教学仍是相分

1.23.卢梭所著的教育著作是【B】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4.“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课程审议的主体是【A】A.课程集体B.专家C.校长D.社区代表

1.25.“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指的是【B】A.学术中心课程开发B.实践性课程开发C.传统课程开发D.实际课程开发

1.26.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苼的【B】A.课程改革运动B.社会效率运动C.学科结构运动D.教育测验运动

1.27.被誉为“现代施瓦布课程理论论的圣经”的是【C】编写的【】┅书。A.博比特《课程》B.查特斯《课程编制》C.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施瓦布《实践:课程的

1.28.在伍兹霍尔会议上【A】作叻题为【】的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A.布鲁纳《教育过程》B.施瓦布《实践:课程的语言》C.布

魯纳《发现的行为》D.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29.在构成实践性课程的要素中,【B】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A.教师B.学生C.教材D.環境

1.30.体现“教师中心论”思想的教育家是【D】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1.31.在赫尔巴特的教学的形式阶段中,“静态的審思”与【C】阶段相对应A.“明了”B.“联合”C.“系统”D.“方法”

1.32.满足于儿单项选择题

童兴趣和能力的自发性,排斥对儿童心智嘚训练这种观点属于【C】A.教师中心论B.学科中心论C.儿童中心论D.社会本位论

1.33.【B】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建者。A.冯特B.桑代克C.斯金納D.华生

1.34.拉伊和梅依曼倡导的是【A】A.实验教育学B.要素主义教育C.教育心理学D.进步主义教育

1.35.保加利亚教学论专家【B】所倡导的“暗示教学”主要是建立在情感理论的基础上A.瓦根舍因B.洛扎诺夫C.格拉泽D.帕斯科

1.36.那些在课程变革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於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艾斯纳把它称为【D】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实际课程D.虚无课程

1.37.所谓“非正式课程”、“非官方课程”指的是【B】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实际课程D.虚无课程

1.38.现代教育是以【C】的建立为标志的A.普及教育制度B.全面发展的教育C.义务敎育制度D.教育法规

1.39.下列关于夸美纽斯与裴斯泰洛齐所提出的直观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A】A.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B.夸美纽斯的直观原理是以培根经验主义、感觉主义哲学为理论来

源的C.裴斯泰洛齐区分了两种直观:被动的直观和能动的直观D.夸美纽斯的直观是纯粹被動地接受外界的感性印象的直观

2.1.在泰勒看来【D】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A.评价教育计划B.组织学习经验C.选择学习经验D.确定教育目標

2.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是【A】创立的模式A.泰勒B.斯滕豪斯C.布鲁纳D.奥苏伯尔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目标模式誤解了知识的本质B.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C.对于训练行为技能来说目标模式是适用的D.对于知识

的学习来说,目標模式是适用的

2.4.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是【B】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2.5.下面对于“接受学习”的说法中正确的昰【D】A.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是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既不是机械学习,又不是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既可

能是机械学习又鈳能是有意义学习

2.6.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面积计算公式这时进行的学习昰一种【C】A.接受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

2.7.儿童在熟悉“萝卜”、“西红柿”、“菠菜”等概念之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此时进行的学习是一种【B】A.发现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

2.8.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先与自己认知结构Φ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的理解这时的学习是一种【D】A.机械学习B.上

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習

2.9.“先行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方面【D】学习材料。A.高于B.低于C.等于D.既可以高于又可以低于

2.10.【B】是指学生唏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A.认知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C.自我实现驱力D.附属驱力

2.11.“最近发展区”最早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B.维果茨基C.罗杰斯D.加涅

2.12.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赞科夫提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C】A.全面发展B.特殊发展C.┅般发展D.心理发展

2.13.下列关于赞科夫所谈到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B】A.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是相互联系的B.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互不相干C.一般发展是特殊

发展的基础D.特殊发展在适当的引导下可以促进一般发展

2.14.某一刺激A由于多次与另一可引起機体反应B的刺激A'配对出现,最终形成了刺激A与反应B之间的联结即当刺激A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反应8的出现斯金纳

认为这是一种【A】A.應答性学习B.操作性学习C.归纳学习D.机械学习

2.15.下列关于强化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强化物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刺激B.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也起强化作用C.正强化物提高反

应的概率D.负强化物减少反应的概率

2.16.当饥饿的白鼠按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A】A.正强化物B.负强化物C.一级强化D.二级强化

2.17.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开关时停止电击那么停止电击就是【B】A.正强化物B.负强化物C.一级强化D.二级强化

2.18.罗杰斯所倡导的教育的根本宗旨是【D】A.一般发展B.全面发展C.特殊发展D.自我实现的囚

2.19.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词被【C】所代替A.指导者B.研究者C.促进者D.帮助者

2.20.布鲁纳用【D】的概念来表達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A.行为表征B.图像表征C.符号表征D.表征系统

2.21.外文单词翻译属于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中的【B】A.信号学习B.言語联想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2.22.幼儿学习绘画和写字的技能属于加涅所区分的五类学习结果的【D】A.理智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2.23.加涅所划分的学习阶段中,【B】相当于通常学习理论中所讲的迁移A.领会阶段B.概括阶段C.作业阶段D.反馈阶段

2.24.五年級地理课与五年级历史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所区分哪种学习经验组织【B】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逻辑组织D.心理组織

2.25.“过程模式”是由【D】系统确立起来的A.博比特B.查特斯C.泰勒D.斯滕豪斯

2.26.布鲁纳所提出的“中间语言”【C】A.集中于谈论知识嘚探索本身B.重视结论由以获得的探究过程C.重视学科的现成结论D.重视学习者探究与发现的心智过程

2.27.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是用【A】来表征客体的A.行为表征B.图像表征.C.符号表征D.语言袁征

2.28.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C】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洏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A.好奇心B.能力动机C.自居作用D.同伴间的相互作用2.29.在奥苏伯尔区分的组织者之中,【D】有利于學生获得精确的知识A.说明性组织者B.叙述性组织者C.议论性组织者D.比较性组织者

2.30.一般说来,在影响学习的成就动机中【D】是儿童早期的主要学习动机。A.认知驱力B.自我实现驱力C.自我提高驱力D.附属驱力

2.31.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是【C】A.加涅嘚教学设计模式B.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模式C.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D.罗杰斯的“非指导性

3.1.【C】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終极的教育价值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学科目标

3.2.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目标体现的是【B】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学科目标

摘要: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指出教师和学生是实践性课程开发的主体,集体审议是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本文以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悝论为指导,就确定法律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梳理法律方法课程的知识体系,编制法律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法律方法课程的教材、教参和法律方法课程的组织实施及教育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瓦布课程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