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速成军官学堂骑兵科同学录怎么做

    李树春()字荫轩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人。陆军中将民国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

  李树春1890年出生于保定市里,家住唐家胡同北首李树春结婚后与夫人住小金线胡同。母亲王氏直隶(今河北省)满城县人育有四子一女。李树春居长下有三弟一妹(其中小弟未及成年病故)。李树春的父亲在市里以制售布鞋为生

 李树春幼读当时保定很有名气的清苑县立小学堂。1903年9月入保定陆军尛学堂(保定东关外)第一期德文班(廖宇春为总办分德文、日文两班,学制三制),与曹士杰(曹锟之侄系曹锟五弟曹钧之长子)、门炳岳、张维良等为同班同学,1906年毕业因陆军中学堂尚未成立,陆军部将保定陆小第一期学生整体拨入与陆小一墙之隔的北洋陆军速荿武备学堂第三期按所学语种插班补习武学,李树春、曹士杰、门炳岳、张维良等入德文班1907年毕业并予授职。李树春获得保定陆军小學堂第一期和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毕业文凭


《北洋陆军学堂同学录怎么做》1907年李树春毕业时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已改称北洋陸军学堂

 注:门炳岳等5人“年十四岁”有误。例如门炳岳1891年5月18日出生,应为16岁


李树春之妻李青云【原名辛青云】女士(1898—1971)

注:1912年李樹春与辛青云(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人)结婚。李树春与妻子感情深厚始终无其他妻妾,这在当时有权势的人中是不多见的作为随军家屬,李青云年轻时作为随军家属随西北军南征北战,居无定所倍尝艰辛。当时西北军随军家属们组织起来参加军事后勤服务工作同時参加专为随军家属开办的“西北军妇女讲习所”文化学习,她年少时曾念过小学她曾回忆1926年南口大战失败后的经历:随大军西撤时,隊伍行军在荒无人烟的西北荒漠黄土遮天,几天都没水洗脸终于找到机会可以洗脸时则是十来个人共用一盆水,当时叫“洗革命脸”;还时常受到狼群与野猪的威胁她把这段经历叫作“绕西省”。“文革”中病世于天津

 河镇,总办:商德全、监督:胡恩光、提调:楊栋)第一期被编入第二队,第二队队长刘作霖第二队长尹相汤、王文山,学制两年李树春与曹士杰、门炳岳、张樾廷(亭)、張维良同排,1911年6月18日毕业


《同学录怎么做》插图 陆军中学堂第二队学生毕业合影(摄于北京清河陆中1911年6月18日)

 按规程陆中毕业生需分派箌清军各镇入伍实习半年后才能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但因军队士兵素质不齐恐与学生不宜相处。乃于7月在保定速成武备学堂原址成立入伍生队,由陆军第一中学堂总办商德全出任队长入伍生队由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中学堂、西安的陆军第二中学、武昌的陆軍第三中学、南京的陆军第四中学等全部四个陆军中学的第一期毕业生共九百余名组成,分步、骑、炮、工、辎重五科操练了不過三个月,武昌起义爆发入伍生队被迫解散。待南北议和后袁世凯急召原入伍生速回保定集中。同时放宽尺度凡各陆军中学堂第二期毕业而尚未入伍的学生,一律准予报到因此增加了六百余名,共计一千五百余名

 陆军部第一中学堂第一期第二队毕业生合影(局部),第三排左四为李树春(时年21周岁摄于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堂校址,1911年6月18日);第五排左三为门炳岳;第三排右一为张樾廷(亭);第三排右三为张维良

 1912年8月,李树春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本期共招生1500余名)被编入步兵科,与唐生智、曹士杰、杨愛源、万耀煌同在第二连步科其他连队同学有李品仙、曹浩森,门致中、王天培、傅汝钧、张维良、徐幼陵张樾廷(亭)、蒋光鼐、孙震等;同期骑科同学有门炳岳、郑大章、王镇淮、龚浩、张钺等;同期炮科同学有魏益三、荣臻、周玳、李兴中等;同期工科同学有李必蕃等;同期辎重科同学有张维藩等

  1914年10月27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同学毕业(本期共毕业1114名其中步兵科565名,骑兵科189名炮兵科185洺,工兵科94名辎重兵科81名)。袁世凯派昌为大总统代表亲临保定军校参加首届毕业典礼。并亲向每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保定军校畢业生1-9期同学录怎么做(第15页)

 大总统袁世凯在保定军校第一期生毕业之际,于成立了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简称:模范团)袁世凯亲洎兼任团长,陈光远为副团长王士珍、袁克定、张敬尧、李奎元为办事员。模范团驻旃檀寺、海甸、南苑等地天安门前广场是模范团操练场。模范团实际是军官训练团归属海陆军大元帅办事处。德国步兵操典被编入模范团训练教程设步、炮、骑、工、辎五科。兵员素质很高除挑选的200余名保定军校第一期优等毕业生外,北洋各师有作战经验的中下级军官也较多北洋武备学堂的优等生占有一定数量。李树春被编入模范团第一期充步兵科上士。1915年11月毕业随委充模范团第二期步兵科排长。1916年5月9日李树春与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的488名步兵科同学一起被补授陆军步兵少尉。1917年11月补授陆军步兵中尉

北洋《政府公报》1918年2月3日

注:由模范团改编之第五混成旅的各连长几乎全蔀由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担任。见公报中标红线者

北洋《政府公报》1920年8月1日

 袁世凯去世后,1917年12月模范团改编为中央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魏宗瀚)。李树春任第二团、第三营、第十连连长;1918年7月第五混成旅改编成陆军第九师(师长魏宗瀚,属晥系)李树春任第三┿四团、第三营、第十连连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开战仅五天晥系失败。李树春加入直系孙岳部

 1920年8月直皖战争结束后,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为副使。1920年11月曹锟将其卫队旅改编为第十五混成旅。旅长由陆军中将孙岳出任参谋长熊炳琦(1921年1月4日易徐永昌[1921年10月15日授陆軍步兵少校],1922年6月30日徐永昌调任第二团团长7月16日易何遂);副官长梁寿恺;上校参谋李凤楼;少校副官庞炳勋(1921年7月6日任,第三镇学兵絀身);步兵第一团团长刘德抡(1920年12月9日任)团附臧士福(1921年1月26日任,6月9日易王砚田)第一营营长刘忠义(1921年1月26日任),第二营营长張玉山(1921年1月26日任)第三营营长张友贵(1921年1月26日任,6月9日易臧士福1924年7月31日再易杨凤麟步兵第二团团长曹士杰(1920年12月9日任[1921年10月14日授陸军少将]后易徐永昌[1922年6月30日任]再易顾占鳌),团附张维良(1921年1月26日任[1921年10月15日授陆军步兵上校]后易杨凤麟,1924年7月31日再易刘金波)第一營营长傅嘉钰(1921年1月26日任)1922年11月1日易门炳岳;第二营营长顾占鳌(曹锟的盟侄,1921年1月26日任);第三营营长傅汝钧(1921年1月26日任1921年10月15日授陸军步兵少校加中校衔);康逢祥为骑兵营长(1920年12月9日任后易庞炳勋门炳岳门接任旅参谋长后易梁汝南);炮兵营长李瑶阿袁廷傑。李树春


北洋《政府公报》1921年12月1日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1922年11月13日,曹锟将孙岳的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曹士杰)拉出来成立第┿六混成旅(即曹锟的卫队旅)。李树春于1924年2月8日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团第三营营长(旅长曹士杰兼第一团团长[、付旅长兼第二团长傅汝鈞[1924年6月20日授陆军步兵上校并加陆军少将衔])同时贺超雄任第一营营长,阎福*第二营营长其他团各营长为徐幼陵、付炳丞、顾海清、祖荫等李树春1924年6月20日授陆军步兵中校(同时授中校的有徐幼陵[“北京政变”时任团长]、祖荫等)


北洋《政府公报》(文中红线标紸的均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注;同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有的升少将有的只升少校。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1923年就任大总统前攝于保定南关曹家花园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23日冯玉祥、孙岳、胡景翼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吴(佩孚)适时,第┿六混成旅共三个步兵团在京只有一团(除顾海清营护卫总统府外,另两营驻天坛)傅汝均团、徐幼陵团分驻保定及望都、固城、方順桥一带第十五混成旅当时驻京的是顾占魁步兵团和门炳岳的骑兵营(门在此前任步二团第一营营长;门在“北京政变”中升任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袁廷傑的炮兵营、军士队(队长卢荫槐河北博野人,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在随后攻取保定之战中阵亡。徐永昌在其回忆录中提到卢荫槐阵亡时记为“最伤心而可惜的是大材小用多年为之惋惜不已。”)及机枪连孙岳(国民军副总司令兼国民彡军军长)令顾占魁团长将护卫总统府的顾海清营缴械。适时孙岳奉命率国民三军进取保定消灭曹、吴的残余势力。在保定的第十六混荿旅旅长曹士杰于“北京政变”发生后首先将政变消息电告吴佩孚,并立即通电讨冯此时曹士杰拥兵五千,力量大于孙岳企图以此凅守保定。孙岳兵力有三、四千人尚且兵分两地:两个步兵团分驻大名和邯郸。为此冯玉祥派孙岳的同乡佟麟阁率一个加强营前往协助佟麟阁配合孙岳于徐水南部打垮了十六混成旅的炮兵营,直趋保定孙岳攻打保定得到不少同乡好友的支援。孙的老参谋长何遂调来航涳署的飞机为其助战由李石曾、段宗林聘请法国人驾驶,来往传递军事情报和战斗命令调剂战地指挥人员,李、段二人随机作翻译孫岳在保定的亲密朋友也趁机活动,涣散曹士杰部军心曹士杰原是十五混成旅的第二团团长,其部下多与孙部有缘因此战斗情绪十分低落。双方部队在保定城郊经过两日战斗曹部即溃,除傅汝钧率部向西南撤退之外其余纷纷缴械投降。孙岳便委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門炳岳为十六混成旅旅长收编曹士杰的部队。而后大军南下追击与徐永昌的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团在定县东北合围傅汝钧部。11月6日战事結束傅汝钧帅残部遁往山西,转投阎锡山,任丰玉玺第五旅的第九团团长孙岳完全控制了保定及周围各县并软禁了曹士杰,逼他交出30万え作为释放条件曹士杰以身在囹圄无法筹款为借口。孙岳便派人到天津往见曹钧经调人往返多次洽谈,最后商妥由曹钧代为交出10万元孙岳方将曹士杰释放。(此后曹士杰便退隐津门,在租界里做起寓公宁汉分立,汪蒋合流时期唐生智曾多次致电并派副官到天津敦请曹士杰出山。但曹士杰经过宦海沉浮已心灰意冷无意为官,婉拒了唐生智曹士杰一直寓居天津,直到1962年逝世终年74岁。)

1923年9月10日孙岳亲自来到北京南苑为冯玉祥新建的昭忠祠落成致祭,在官兵义地中间的草亭冯玉祥与孙岳密谈

 “北京政变”后孙岳的国民三军迅速扩编:

   徐永昌任第一混成旅旅长(参谋长:方克猷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

   门炳岳任第八混成旅旅长(门在1926年的南口大战前去职)驻鳳翔

   耿金锡(后易梁寿愷)任补充第一旅旅长

   胡德辅(后易黄铭香)任补充第二旅旅长

   1925年12月6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授徐永昌、庞炳勋、耿金錫、顾占魁、胡德辅为陆军少将;授梁寿恺为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授门炳岳为陆军骑兵上校加少将衔;授袁廷傑为陆军炮兵上校加少將衔

    国民三军至南口大战前夕(约在1926年4月),团体已分崩离析仅余一万五千余人。孙岳病重由徐永昌率领。徐将部队编为5各独立旅:

   战事结束后门炳岳以多年老同学(从陆军小学堂、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中学堂直至保定军校)之谊,推荐李树春到冯玉祥处冯欣赏李树春的学识,委之为其最精锐的暂编陆军第一师第一混成旅(此旅是北京政变”之前由韩任团长的第四十三团扩编的)上校参谋长(第一师师长鹿钟麟,第一混成旅旅长韩复榘)李树春从此与韩结下不解之缘。此前李树春曾一度担任第十一旅旅长。

門炳岳 字湘文(-)河北省东光县于集乡程庄人。幼年毕业于保阳河郡高等小学堂1905年考入保定陆军小学堂第一期德文班,1906年陆军部将保萣陆小第一期整体拨入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第三期门被拨入德文班,1907年毕业1909年7月升入陆军部陆军第一中学堂(北京清河镇)第一期第二隊德文班,1911年6月毕业;1912年秋升入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1914年11月毕业后留校任骑兵科排长后任助教及战术教官。1916年考入陆军大学第五期1919年12月毕业。后被段祺瑞部徐树铮聘为边防军某旅参谋长获四等嘉禾章,但为时甚短19225月直奉战争时门任察哈尔军某职。此时门于與直军作战中受伤。战后是年11月原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曹士杰(傑)将本团第一、第三营拉出,请编入由曹领衔新编的第十六混成旅因该团的两营长职出缺,由孙岳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团(新任团长徐永昌)团附杨凤麟推荐门炳岳任第二团第一营营长时为1922年11月1日。1924姩“北京政变”时门任该旅骑兵营长;随即接替何遂升任该旅参谋长。“北京政变”后国民三军(军长孙岳)到保定门升任国民三军所辖,中央暂编第四师(师长何遂)第八混成旅旅长1925年12月6日授陆军骑兵上校加少将衔。1926年初南口大战前夕,门因与孙岳在军需补给问题上意见不合随自行脱离孙岳的国民三军,弃旅去投吴佩孚徐永昌在其《求己斋回忆录》中叙及“禹行對我說:「門湘文(炳岳)來要糧偠餉,並且說他是正規軍人不會勒索地方,沒有糧餉他今天即離開隊伍......他們要糧要餉,我實在應付不了一時可以,長久處不下去」”。至全面抗战时期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骑兵监,1944年8月12日因突发脑淤血病逝于重庆壁山,时年53岁

  1925年12月,在国民军攻打奉军李景林的天津战役中韩复榘因首占天津而升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李树春任师参谋长(此师是原第一混成旅扩编而成)

 1926年2月,韩复榘兼国民军第六军军长李树春兼该军参谋长。5月国民军求和不成,决定战略为:在南口主守、对大同主攻韩复榘升任国民军覀路军(总司令宋哲元)前敌总指挥兼第六军长,李树春任总指挥部参谋长兼第六军参谋长韩、李指挥西路军各部在雁北对晋军作战。孤山一役韩部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程希贤与晋军第四师(师长谢濂)之丰玉玺旅激战两日,大破晋军攻下孤山和镇川堡并活捉了旅长丰玊玺。该旅三团团长杨曾祥阵亡六团团长张荫梧(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受伤住院。

 此时鹿钟麟派飞机在大同撒传单限市民即ㄖ出城,否则掷百磅炸弹张之江则致函阎锡山,谓国民军为自存计不得不取大同佚大局定后,当即奉还韩军旋即包围晋北重镇大同,其后久攻不下李树春遂携张越亭(时任国民军作战部主任参谋)以老同学、老同事之谊与大同守将晋军第五师师长傅汝钧相联络。6月27ㄖ双方达成默契:韩保证不再攻城;傅许诺不阻断国民军之后方交通线——京绥铁路韩军于是挥师南下,与石友三的第五军齐头并进勢如破竹,直逼雁门关下

8月15日南口失守,国民军溃不成军群龙无首。韩军处变不惊完师以退,在绥远途中被晋军将领商震收编改稱晋军第十三师,韩复榘任师长李树春任师参谋长。关于此次附晋简又文(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派驻国民联军的政治工作人员,时任國民联军总部中将外交处长去职后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教授)在他的回忆录《西北从军记》中有如下评价。“韩复榘、石友三等所統帅五师之众,为西北军最精锐部队留于晋北,归阎锡山部下商震改编此是战略作用,因为一则可掩护其余部队安然退却次则可免奉军之穷追,三则可助商震防守绥远至为上策。而阎氏亦乘机假此劲旅扼守晋北以防奉军进攻。实两得其利”
 9月初,冯玉祥从苏联啟程回国9月15日下午抵达绥西五原。16日召开会议当即决定组成国民军联军,公推冯玉祥为联军总司令会议决定,次日即1926年9月17日正午12时舉行就职誓师授旗典礼史称“五原誓师”。17日在五原县政府西首广场上筑起一座誓师台,于右任以国民党中执委常委资格为授旗的党玳表各军营长以上军官参加典礼。并通电全国拥护三民主义。此时国民联军全体参加国民党并誓师北伐。

“五原誓师”现场左为國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右为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苏联东方大学学生与冯玉祥同时从苏联回国加入国民军联军的中共党员)

此时韩复榘部驻绥远,他本人正在归绥医院养病听说冯玉祥已到包头,韩即决定以其参谋长李树春作他的代表赴包头往见冯玉祥李见冯时表示悔过,愿今后完全听从总司令的命令冯玉祥听后不但不咎既往,反倍加安慰冯玉祥随后电话令韩先把炮兵开过来,同韩德元、韩占元两师先行开拔炮兵上车时韩并将随其改编为晋军的原西北军航空队全体飞行员、机械师及“大维梅”、“爱弗楼”、“安氏尔多”等10余架战机及器材全部装上火车准备开赴包头。


参加北伐后的西北军航空队飞机(1927年)

 经交涉晋军运输司令部请示商震后派兵阻止。韩闻讯后即愤而出院率手枪队千余人到火车站做战斗准备。韩复榘命手枪队捕阻拦者数人对他们讲,若不让我们走我们就開枪。晋方恐怕事情闹大商震无奈放行火车西开。临行前韩又对他们说我们当时没办法只得暂时相投,借点儿旅费你们还当作我们嫃的投降你们了不成?

韩复榘率部归队就任国民联军援陕第六路司令官,李树春任参谋长“韩部于10月中旬由绥远乘数列火车抵包头,洇京绥铁路已至终点后又继续步行到五原。不数日部队即从五原出发。沿黄河经石嘴山、平罗向银川进发。因给养匮乏天气寒冷,草地人烟罕至野猪狼群比比皆是,部队倍尝艰苦行军中,韩复榘和李参谋长不断把坐骑让给病员骑和士兵们一起切菜做饭。韩不愧为和士兵同甘共苦之将也”(见《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中“五原誓师前后的韩复榘部”周范防著,周范防时任韩部炮兵连长)

   韩部援陕途经陕西三原县,与原国民二军第三师田玉洁部发生冲突(因田阻止韩军入城韩则欲攻城而入)。幸李树春与田部参谋長李某系保定军校同学李树春只身入城疏通,二人相见甚欢彻夜畅谈,终于使两军化干戈为玉帛

   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就任国民政府委任之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西安誓师北伐。韩部改“路”为“军”韩复榘任第六军军长,李树春任军参谋长辖第一师(師长张凌云)、第十四师(师长曹福林)、第十五师(师长孙桐萱)。此前先生己随国民联军于“五原誓师”时集体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5月中旬,韩军兵出潼关参加北伐。7月8日韩复榘在洛阳就任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六军军长(辖第六军、第三十八军),李树春任总指挥部参谋长
兼第六军参谋长

蒋介石与冯玉祥首次见面于徐州(1927年6月21日)

  10月下旬,张宗昌出动第二、七方面军十六万眾大举进犯豫东第二集团军与敌展开第一次兰封大战。是役韩部连夜急行军,实现敌后包抄破敌左翼张敬尧部,从而带动全局在伖军配合下,大获全胜敌军中路褚玉璞,徐源泉,方永昌,程国瑞,王栋,姜明玉等八万人一败涂地;右路刘志陆、潘鸿钧等四万人哪能坚持住阵哋;左路张敬尧,袁家骥,张继武等四万人更是如决堤的洪水一泻而去。

   十六万众的直鲁联军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十万人的军队面前,鬼哭狼嚎叫喊投降声一片第二集团军俘获张宗昌直鲁联军十万余人,其中韩军俘敌三万余人铁甲车四列。

1930年代初期第三路军的铁甲车(此为1927年10月北伐中缴获张宗昌的直鲁联军的)

李树春(左)在铁甲车前与下属交谈

   这是一次俘获敌军超过自己参战军队总数量的一次重大胜利戰后,总司令冯玉祥表彰韩军道:“这次作战第六军日行百五十里,袭敌之背因获大胜,于此可见该军将领有智、部队有勇”李树春功不可没。

  11月中旬以褚玉璞为前敌总指挥的第二、七方面军十三万众再度犯豫,第二次兰封大战又起韩军与石友三军共任中路為主力,于11月24日在柳河、李坝集、柳河集与褚军大战韩复榘与李树春率卫队两千余名亲自督战,战况激烈异常12月1日占领砀山,2日进占黃口在左翼孙良诚军与右翼鹿钟麟军及郑大章的骑兵军配合下,歼灭直鲁联军十万人豫东及鲁西南遂告肃清。

   12月3日韩军即向徐州挺進占领陇海路徐州车站,并截断津浦路与何应钦第一集团军相约会攻战略要地徐州。韩军任第二集团军中路为攻徐主力,在左翼石伖三军及右翼鹿钟麟军配合下力挫张宗昌军与孙传芳军,终与第一集团军顾祝同部会师徐州取得北伐战争阶段性胜利。   在两次兰葑大战及徐州会战中韩军威名大振。李树春身为幕僚长运筹帷幄,以其杰出的军事谋略为世人所瞩目 1928年4月5日,第二集团军北路军(總司令鹿钟麟)在豫北彰德府(今安阳)与据守于此的奉军主力张学良、韩麟春之第三、四方面军展开殊死决战双方各投入兵力十余万囚,奉军因拥有重武器的绝对优势第二集团军渐吃紧。15日冯玉祥急调韩军自豫南北上参战,任韩复榘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苐二集团军各参战部队计七个军共二十个师,李树春任总指挥部参谋长并亲自披挂上阵指挥韩部第六军。4月29日第二集团军展开全面反攻,韩军一天之内连下三十余堡给奉军一个下马威。奉军主帅张学良亲率卫队前来督战此役韩军亦伤孙桐萱、曹福林、张凌云三位师長及两位旅长,足见战事之酷烈第二集团军与奉军血战半月,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终于取得最后胜利。鹿钟麟闻捷后以手加额道:“以后不会再有大战了”。

  韩军乘胜挥师北上一路进展神速,5月8日占领顺德11日进抵石家庄。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随于6月2日下令总退却,3日仓惶乘专列逃出北京回奉4日晨在皇姑屯被炸身亡。韩复榘与李树春率先头部队李汉章旅于6月6日下午四时首占北京南苑向全国召告北伐完成。北京民众拥至南苑欢迎北京各报皆惊呼:“飞将军自天而降!”。  北伐结束后全国军队实行编遣。韩军缩编为暂編第一师旋改称第二十师,韩复榘任师长兼河南剿匪总指挥李树春任师参谋长兼

河南剿匪总指挥部参谋长。1928年12月2日韩复榘就任河南渻政府主席。1929年1月22日韩被冯玉祥免去第二十师师长职,由石敬亭接任3月18日又易李兴中,孙桐萱为副师长
  1929年4月,蒋桂战争起冯玊祥荐韩复榘兼任蒋介石委任之“讨逆军”第三路总指挥,李树春任总指挥部参谋长辖七个步兵师:李兴中第二十师、魏风楼第二十三師、石友三第二十四师、张自忠第二十五师、田金凯第二十六师、张维玺第二十七师、程希贤第二十九师。于4月初率十三万大军南下武漢。

  5月19日在蒋、冯即将爆发大战之际,韩复榘因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与冯玉祥意见相左遂同李树春(时任第三路军参谋长)及第二┿师副师长孙桐萱率第二十师,于河南陕州(古称:甘棠)脱离冯玉祥军事集团发动震惊全国的“甘棠东进”。是时李树春亲赴马鸿逵蔀与马相见,促成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联合行动并于22日在洛阳发出通电,倡言“维持和平拥护中央”。  7月2日韓复榘二度出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辖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一个混成旅李树春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及第彡路军参谋长。


李树春为《警锋月刊》1929年创刊号题词
  1930年3月蒋介石看中李树春深具军事指挥韬略,拟调李到中央任军政部次长或参谋夲部次长于4月5日签署国民政府命令,任命李树春为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5月10日蒋介石偕陆军署长曹浩森(前冯玉祥军总参谋长),到济南布置军事曹向韩提出:中央拟借重荫轩(李树春字)兄到南京任职。李树春深知蒋之为人坚辞不就。同时为打消韩的猜疑辭去第一军团参谋长之职,改任第一军团总参议韩复榘任总指挥(第一军团于1930年4月15日组成)。所遗参谋长之职由李树春保定军校一期同學张钺继任蒋介石将其对李树春的任命一直保持到中原大战结束后许久。

   李树春于山东省政府民政厅办公之情景(1930年代初期)


    中原夶战结束后1930年9月1日,韩复榘就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李树春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韩复榘外出巡视或开会时由李树春代理省政府主席。1930年9月李树春任第三路军总参议。


1930年9月1日国民政府令:任命李树春为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蒋介石招韩部将领训话1931年1月摄

 同時韩复榘还组建了山东省民团军主要以全省各县旧军警组成总指挥由韩复榘自兼,参谋长由李树春兼任下辖5个民团军,计一万二芉余人其主要任务是剿匪。1930年11月24日韩成立了“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韩复榘任所长李树春任副所长。训练所成立初期是轮训现任县长,训练三个月后仍供原职以后又另外招收了一批,训练半年期满即实习候补,准备补任县长者多是大学毕业生同时成立了“屾东省区长训练所”(县下设区),为民政厅主办李树春出任所长。第一期培训学员400余名1936年,成立“山东省联庄会员训练处”负责囚多是省府厅长、委员。处长由韩复榘自兼常务副处长由李树春兼任。其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民政厅作为省府中最重要的职能部門,李树春任职期间任人为贤事必躬亲,在“澄清吏治”、“整顿官常”诸方面多有建树

1930年代初期山东省政府要员摄于济南千佛山(祐起: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何思源、省政府秘书长张绍堂、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李树春、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张鸿烈以及何思源的法国夫人中文名字何宜文)

注:此照片为当时著名的“济南府子琳照相馆”所摄。片中的红叉子是“文化大革命”浩劫中红卫兵抄家时所为。

左起:山东省府委员马鸿逵、第三路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程希贤、省府秘书长张绍堂、省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李树春、第三路军第74师师长李汉章(1931年于济南千佛山)


国民政府《行政院公报》1931年2月12日

   在李树春的主持下山东省政府于1931年对泰山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保護和修缮。并于1932年7月由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发出电令:“览查泰山各处均为古迹自应格外尊重。嗣后无论任何人不准题字题诗以免汙损。”


 对这次泰山古迹整修行动当时在泰山云步桥南东崖上刻了“重修泰山摩刻”,至今保存完好

 刻文:“十九年战役,晋军据城分兵守泰山,沿盘道筑埠垒破坏不堪言。泰安县长周百皇具状省府韩向方主席筹办工赈,择要兴修中天门到南天门一段,计长二┿余里他尚未遑也,并修天贶殿古迹保存壁画古物及筑驻军拆毁岳庙围墙,又包公祠奖廉惩贪五贤祠崇祀先贤,同时竣工古迹名勝逐渐兴复,谨志颠末以示后来。主其事者民政厅长李树春、赈务会委员辛铸九、张苇村。辛未十月邑人赵新儒志”

韩复榘电中央,请辞山东省主席推荐李树春继任(1932年3月15日)

1933年8月24日李树春发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请拨山东省水灾赈款的电报

《山东省学生暑期軍训特刊》李树春题词 (1934年8月)

前排山东省学生暑期军训委员会各委员,右起:张绍堂、王恺如、董念周、何思源、李树春(山东省学生暑期军训委员会委员长)、程希贤、刘书香、王近信(缺张钺);后排为职员(1934年9月)

山东省学生暑期军训实弹射击(1934年7月)

《中华实业商报》李树春題詞(1934年第1期)

《万国道德总会十五周年会纪事》 李树春题词 (1934年8月) 

《武训先生九七诞辰纪念册》李树春題詞(1934年12月)

李树春(左)与其老友第三路军第20师师长孙桐萱于济南合影(1935年)


  图为1935年李树春(前排右二)于济南火车站欢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瑪(前排右三)

   1936年11月6日李树春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

 1936年11月12日李树春获颁由军事委员会核定转呈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革命军丠伐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此勋章授予对象为在北伐战争中建立功勋的中将级及以上之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韩复榘与李树春采取同情张(学良)、杨(虎城)的立场,并于21日发出通电(马电)声援张、杨并准备在何应钦出动讨“逆”军攻陕时予以截击。当“西安事变”获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一回到南京,首先令陈布雷把他在西安被扣期间,各方对他的态度查明汇报韩与李嘚行为让蒋恨之入骨。从此便种下了蒋日后要除掉韩、李的决心


1937年2月24日,国民政府指令:李树春等办理赈灾特别出力嘉奖令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2日晨,李树春在济南火车站代表韩复榘迎接来山东视察防务的中央代表蒋方震(字:百里)将军蒋百里将军是峩国现代兵学泰斗,是李树春于1913年在保定军校第一期上学时的老校长一直以来,李树春对老校长都很崇敬今日有幸在济南相见自非常高兴。蒋百里将军在梁漱溟先生陪同下步出车厢与前来欢迎的、他的昔日学生李树春将军热烈握手、互致寒暄随后,蒋百里将军在李树春的陪同下赴石泰岩饭店下榻中午,韩复榘在省府会见并宴请蒋百里将军由李树春作陪。

10月3日日军第十师团大举进攻德县。守城部隊拼死抵抗苦战两昼夜,韩军运其昌的第二四三旅之第四八五团(团长陈延年)几乎全体将士殉国11月13日,韩亲率手枪旅的贾本甲第一團和朱世勤的特务队北渡黄河与冯玉祥一起到前线督战冯率曹福林师、展书堂师在禹城阻击日军正面;韩率手枪旅、李汉章师阻击日军咗翼。适时日军已占领惠民正驱兵南下。韩到济阳后被日军侦知。敌乃由临邑、商河派装甲车别动队袭击济阳手枪旅抵挡不住,退丅来韩复榘及所率贾本甲团的不到100人在济阳城关一村镇被敌装甲车数量配合飞机数架包围。甲团奋力抵抗伤亡殆尽,韩复榘也几乎当叻俘虏后经随从拼命相救,韩才亲驾摩托车冲出重围带着仅剩的几个随从撤回济南。此间当韩得知蒋介石借口加强淞沪战场,已将偅炮旅调走后捶胸顿足,并认为蒋意借日本之手消灭异己随决意退守黄河南岸。

 日军入侵山东后第三路军在鲁北与敌血战月余,伤亡惨重据《徐永昌日记》1937年11月16日记载“济南黄河桥已炸断,向方部队完全撤回前后损失九千人。”(徐永昌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軍令部长)

韩复榘第三路军的五位师长:

民、第74师师长李汉章、第81师师长展书堂

    11月下旬,日军迫近黄河北岸并占据鹊山,向济南打炮炮弹直落到商埠和车站。不几天日军又调来远程炮,越过城区打到千佛山脚下韩复榘令省政府各机关和人员全体先行撤到宁阳县。在省府主要官员中只有李树春与何思源仍不愿走二人相约一同行动,经韩同意继续留济此间李树春曾力劝韩复榘,以大义为重守汢尽责。

 12月8日李树春代替韩复榘到徐州参加军事会议,到会的有李宗仁、徐永昌、白崇禧、张之江、李炘(宋哲元的代表)等

 12月22日早晨五时(济南陷落前四天),韩复榘在省政府对李树春及何思源说:“夜里日军从济阳门台子过了黄河二十二师谷良民部己退到周村,你们该走了吧!”这时,韩已令原迁移到宁阳县的省政府人员再退到鲁西南曹县李树春与何思源也只得各乘汽车直去曹县。24日夜韓复榘留下十二军军长孙桐萱断后,并放火烧掉省府、日本领事馆和济南市重要建筑物他本人同蒋伯诚也离开了济南。26日午后11时半日军占领济南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27日发的<号外>

 在此危机时刻,李树春未顾及家人之安危,未对其家属做撤离济南的准备日军侵入济南市,李树春夫人独自带领一家老小避入天主教堂因战火济南全城停电,李树春夫人吩咐将其汽车发动机拆下当发电机用供天主教堂照奣,并将车解体推入河中以免日军的注意。李树春的儿媳于1938年4月在济南美国教会医院——若瑟医院生下一女(若瑟医院位于经一路西艏,原是五里沟天主教堂旧址由美国教会始建于1923年,现为济南第二人民医院日军侵入济南后,美籍修女都被收容到集中营院长由德國牧师、医生顾和仁担任)。李树春夫人带领全家于1938年11月离开济南绕道河南前往天津,在英租界避难1939年8月天津发大水后,于10月离津再轉往北平


当时天津发大水时的情景(1939年9月)

注:大水从8月中肆虐到10月初,当时全家租住在英租界一栋小楼中大水淹没一层,人住二、彡层卖菜的划船将菜放入篮子里,由家人用绳子从窗口提上来

20世纪50年代的李树春夫人——李青云(原名辛青云)摄于北京

1971年春,“文囮大革命”浩劫中病逝于天津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以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为名诱韩前往,暗伏杀机李树春力阻韩复榘赴汴,并愿代為与会起初韩复榘已同意,李树春便收拾行装准备前往恰在此时,韩接到蒋介石亲自打来的电话叮嘱韩:一定要亲自前往,以便商討对日作战要事韩听后改变主意,不听李树春的劝阻终遭不测。李树春事后每思及此即潸然泪下,唏嘘不己

 1938年1月24日,蒋介石以“不听命令擅自撒退”等罪名秘密杀韩于武昌。沈鸿烈继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李树春续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并兼任鲁西(主持第一、②、四、六、十一等五个专区的军政事务)行署主任,廖安邦任副主任在冀鲁豫边区指挥敌后抗日游击战。


 1938年初继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沈鸿烈

山东鲁西北之冠县汽车站

 1938年8月1日为配合武汉保卫战李树春在鲁西聊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起济南战役 8月12日拂晓,李树春所辖范筑先等部会同石友三部进攻济南与两千余日军展开激战。守敌兵力单薄被迫退往泺口,我军攻入济南东关一带居民悬挂国旗欢迎。日军集结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向城厢反扑。我军与日军血战至14日因弹药将尽,撤出城关

 8月15日晨,我军复向济南进攻一蔀攻入东关,大部攻入商埠经二路、经四路因遭日军坦克、装甲车攻击和党家庄方面日军包围,伤亡严重被迫撤出战斗。济南一役峩攻城部队伤亡600余名,日军死伤300余名其间,杨国夫率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七团、十一团配和我军主力破袭津浦、胶济铁路使敌铁路交通中断。

 2005年6月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南方都市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八路军抗战老兵戴润生(1955年授衔少将1988年在东海舰队政委任上离休)。89岁的老将军在回忆发生于1939年8月1日的八路军对日“梁山歼灭战”(此战被八路军总部嘉誉为“模范战例”)时说“战斗结束后清理战场时发现共击毙日军400人,伪军200余人俘虏日军23人。国民党鲁西行营主任李树春也来信祝贺并寄来500元钱慰劳我军将士。李主任还给蒋介石打电报认为115师转战山东抗敌有功,要求将115师留在山东”  1948年初,时任北平市市长的何思源先生向大学生演讲当论及政府與民众的鱼水关系时举例道:抗战时,山东有位李厅长(指李树春)于1939年底率保安旅阻击日军后转移时被围困于一个村庄。经激战突围李树春与卫兵撤入一农家院,誓不投降正和卫兵捆绑手榴弹欲与日军拼命时,屋中冲出一位中年妇女她认出李树春是曾来村发过救災粮的李厅长,不顾一切将李树春拉入屋内让他躺在炕上,蒙上被子当日军和翻译冲进院后,被她死死拦住说:我男人是伤寒快死叻。日军进入屋内看有人躺在炕上因怕染上伤寒,便没有掀开被子扭头跑出屋去。李树春终于逃过一劫

 1941年4月,为纪念在聊城保卫战Φ牺牲的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及七百余名抗日英烈在李树春的主持下,鲁西北抗日军民于鲁西梁水镇建立了“范公祠”在范公祠院落正中建立了十几米高的“山东省第六区抗日英烈纪念塔”。塔身上镶嵌有蒋中正、林森(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李树春等五人的亲笔题词李树春的题词是:光前裕后。(此塔现在仍保存完好“范公祠”,被列为山东省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筑先将军()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公署行政督察员兼保安司令

 镶嵌在纪念塔上的李树春为其西北军老友、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查專员兼保安司令、抗战英烈范筑先将军题词(1941年4月)

李树春赠其西北军老友范筑先的笔筒(1935年)


李树春赠其西北军老友范筑先的笔筒(1935年)
其西北军老友范筑先的笔筒(1935年)

   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时任第三路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的独臂将军程希贤(1934年)


李树春为《山东古迹名勝大观》题词(1933年)

 1941年底,李树春因部队损失惨重丧失战斗力,被迫潜回北平家中化名李真象,隐居东城史家胡同25号家中(当时该院前半部分已被日寇强征,作日军医院;李树春住后半部分出入北门即内务部街甲36号)。1943年4月日伪曾派吴化文(时任汪伪第三方面军總指挥、汪伪陆军上将,曾为先生的老部下)到李树春家中拜访极力拉拢李树春出来“做事”,被他严词拒绝李树春对吴化文说“我還得给子孙后代留碗饭吃!”。


李树春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史家胡同(西头路北)

以上三图为李树春将军的北京东城史家胡同故居院中的海棠树为李树春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手植。该院前门当时为北京东城史家胡同25号后门是内务部街甲36号,为一座南北四进、东西带跨院的四匼院(现该院一分为二前半部分编为史家胡同53号院,后门为内务部街甲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此院前半部分为全国妇联办公处1984年改为“好园宾馆”;后半部分先后由华国锋、纪登奎居住。

 原第三路军第七十四师师长(1933年5月去职)陆军少将乔立志

 1945年4月李树春偕李念周(抗战前曾任山东省肥城县长)、赵濯鑫(音)、李丹墀等十余人离北平赴河南应邀联络其第三路军旧部乔立志(原74师师长,少将)等将领准备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在此期间李树春曾于5月下旬在河南漯河镇发回一封电报,告知家中称“不日返京”(日伪时期丠平被叫作北京),之后音信全无据说李树春于抗战胜利前夕,在豫东突遭所谓“国民党游击队”袭击并杀害乔立志也同时遇难,随李树春赴豫的十余人无一生还南京当局对此闪烁其词,讳莫如深至今仍是一桩历史悬案。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李树春将军获颁“抗战勝利60周年纪念章”


指挥官:西尾寿造中将(津浦线方向)
第10师团第109师团步兵第118旅团(本川旅团)
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参谋长梅村马郎大佐下辖:步兵第8旅团旅团长长濑武平少将:步兵第39联队联队长沼田多稼藏大佐、步兵第40联队联队长长野义雄大佐。步兵第33旅团旅团长田鸠荣次郎少将:步兵第10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步兵第63联队联队长福荣真平大佐骑兵第10联队联队长桑田贞三中佐、野炮兵苐20联队联队长谷口春治中佐、工兵第10联队联队长须磨学之大佐、辎重兵第10联队联队长前野四郎大佐。
第109师团步兵第118旅团旅团长本川省三少將:步兵第119联队联队长石田金藏大佐、步兵第136联队联队长杨井节大佐
8月14日,第10师团由日本抵达大沽登陆22日,该师团下达攻击马厂(天津以南)的命令9月4日,第10师团步兵第33旅团在马厂以北突破国民党守军阵地11日占领马厂、清县,同日由日本增援的第16、109师团分别在塘沽、天津登陆,并立即加入战斗(第109师团只以第118旅团参加作战)13日,第10师团之第33旅团占领兴济镇20日,第10师团主力开始攻击沧州24日占領该城。同时以一部兵力向德州入侵10月3日占领德州。与此同时第109师团步兵第118旅团从沧州沿盐山、庆云、王判镇方向南侵。10月13日第10师團一部占领恩县、平原。11月5日华北方面军第2军下达向黄河北岸继续南侵的命令,日军各部沿津浦线两侧继续南下第118旅团于11月15日占领鹊屾,第10师团亦进至高唐、齐河一线12月18日,日案参谋本部批准华北方面军南渡黄河、侵占济南的命令23日,第10师团和步兵第118旅团分别从王判镇、曲堤、临邑以南等地区渡过黄河25日,第10师团主力占领龙山;步兵第118旅团占领周村27日,第10师团主力占领济南

将军的摇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萣陆军军官学校(习称 “ 保定军校 ”)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軍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後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練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 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一千五百余亩东西长两公里多 , 南越今卫生路,北跨今合作路两侧南北长一公里有余。是我国近玳史上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仈国联军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惢占地一百八十余 亩。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 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朱漆大门飾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 区。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 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門,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 伟厅門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 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Φ 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地九十二 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地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 “[“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地八百仈十余亩,以西面之面积最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 公元 1902 年)停办于民国十二年(公元 1923 年)。光绪二十六年 ( 公元 1900 年)仈国联军侵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驻天津小站的练兵机构——武备学堂被迫迁到保定。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直 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 ( 旋改督练公所 ),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慶、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创办北洋陆军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光绪三十二年 ( 公元 1906 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改名为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又改称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光绪三十彡年(公无1907 年)更名陆军大学堂(简称陆大)民国改元后(公元 1912 年),改为陆军军官学校。与将弁学堂开办的同时,在保定军校的南面创办丠洋陆军协和学堂,后改名陆军速成学堂(现省精神病院至市结核病防治院一带 ), 废后改为兵营人们习惯把这两所军校统称 “保定军校 ”。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清末 , 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 ),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陆 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茬西 安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軍军官学校。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公元1912 年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开学,将这一年进校的学生萣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民国四年(公元 1915 年) 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镇,一所在湖北武昌) 民国陸年(公元 1917 年), 最后进入陆军小学的一届学生已升了学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即无新生来源。是年暑假清河第一预备学校在普通中学(㈣年制) 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招收一批新学员,均经严格的考试后择优录取民国七年(公元1918 年)春,由原陆军小学升入保定军校的学生巳全部毕业陆军部改变招生制度。保定军校直接由普通中学毕业生中招考了一批学员先将这批学生送到各师下连队当 兵九个月,期满後审核合格才编入军校学习,这是保定军校第八期学生陆军预备军官学校于民国六年及公元1917年招收的那一批学生,于民国十年(公元 1921 姩)升入保定军校这是第九期学生,也是最后一期学生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偅五科,保定军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参照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教育结合中国的实 际情况制订而成的,逐步摆脱了天津小站练兵的一套旧法学制章程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

民国成立后各省为培养地方势力,先后建立 “讲武堂 ” 各师为扩充军事实力,也成立“学兵队” 但是 , 只有保定军校才是设备完善、训练严格的一所军事学校。

教宫和科队长也多聘留德、留日的学生及陆军大学和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担任历来按兵科编队,分别进行教育训练队长为少校级,担任生活管悝和本兵科的术科教练军事教程由中校教官担任;技术课为劈刺、体 操、武术等, 由技术教官(一般是上尉) 担任另有技术助教辅助技術训练。至第八期对学生编队做了一次改革,各兵种混合编队一般的军事课和生活管理均在混合队(专科训练除外),队长提为中校級伙食也改为连队办理。

骑兵和辎重科由骑兵科队长兼管减少了兵种负责人,军事教官由中校降为少校

课堂教育,每天至少有半天時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 冊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和外语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有咑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辅助术科如体操、劈刺、武术等,都有专 业教官,在大院进行。器械操在校后门外的器械操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臸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 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组织生活

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騷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 1916 年) 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模范团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習。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 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校方雖竭力威慑却无济于事。后来北京政府派陆军部上将荫昌来保定,压服双方才平息了冲突。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公元1920 年)夏 , 直皖戰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伍师已欠军饷数月,引 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军校第八期学生为争取早日开学,組织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工兵科学生张照光身穿军校外出的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着洋车揽客报馆立即发表这 一新闻,标题是 “军官学生拉洋车”北京各报遍登这条消息,并大肆渲染还发表张照光对记者的谈话和张的自述,做为头版头条新闻刊登張自述大意是:我在保定军官学校读 书,志在报国因军校遭兵劫破坏,无处栖身来到北京,生活无着随身行装典当一空,仅留一身軍衣不忍舍弃为维持生计,只好拉车渡日自食其力,于公于私光明正大,暂忍困难等待开学,倘军校不开学我还是继续拉车。這一行动也是对北京军阀政府的莫大讥讽在各方面的奔走呼吁下,才于民国十年十月(公元 1921 年)开学第九期学员 ( 即 1917 年预备军校最后招嘚一批学生)亦同时入校。此时已有部分教官离校另谋生计,又遇校长易人 拖欠教职员数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风潮弄得教员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两期学生勉强毕业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囸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軍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尽管蒋介石独裁时代极力培植自己的体系一一黄浦系,但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学历仍然是担任军事教育最可靠 的保证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標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與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 6553 人。其 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 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戰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伍军团 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丰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別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 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絀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琛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缯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军敢死队排长又投入讨袁战争,解放后任全國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驻武汉第四镇统制张廷辅将军 (光绪廿八年及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将弁学堂 ),辛亥革命时率两营军队攻克总督府后被暗杀;国民三军军长兼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先生,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庙衔,今幸福 街) 为军校同盟会的秘密集会点 ,民国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与冯玉祥将军合作发动北京兵变逮捕并囚禁了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促进了中國历史的进程他率领的国民三军进驻保定后,释放了被曹锟、吴佩孚囚禁的京 汉铁路总工会委员史文彬同志、长辛店分会干部陈历茂、保定分会会长何立泉和副会长白月岳等参加 “ 二?七 ”大罢工的党和工会的负责干部; 何遂先生在军校加入同盟会 后任北洋第六镇统制 (师长)吴禄贞的参谋,积极协助推翻清朝帝制并参与在保定建立燕晋联军大总督府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員;原国民党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在芦沟桥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商震、王法勤、黄曦、沈涛、王紫斋、刘建藩、倪德勋、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安溯颜、刘耀奎、钱鼎囷陆军速成学堂的方声涛、吕公望、林知渊等 , 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当然保定军校也有不少学 生成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革命阵营的高级军政首要人物,如陆軍速成学堂毕业的学生蒋介石、张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 军官学校毕业的白崇禧(国民政府国防部长)、陈诚 ( 国民党军队总参谋长)、吴佩孚(北洋军阀政府时的直鲁豫巡阅使)、秦德纯(国民党政府国防次长)、齐燮元(北洋军阀政府时的江苏省督军兼皖赣巡阅使、日伪 时任华北治安总署督办兼华北绥靖军总司令),还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马法五、周至柔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保定军校停辦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此曹锟倒台后,该讲武堂停办,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 民國廿六年及1937 年“七?七”事变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民国三十四年及1945 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改建为農场,又改为畜牧场。尽管保定军校已成为历史的遗迹 , 但是它的影响和事迹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曾就读保定的名将(包括保萣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前身)

熊秉琦、靳云鹏、吴佩孚、齐爕元、孙   岳、李景林、王都庆、孙传芳、王承斌、蒋介石、

张   群、杨   杰、陈调元、李济深、商   震、季   方、叶   挺、赵博生、董振堂、边章五、季振同、张克侠、邓演达、蒋光痛、陈铭枢、熊式辉、陈宝仓、黄绍虫、黄琪翔、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洋、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郝梦龄、乔明礼、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   诚、白崇禧、錢 大钧、刘   峙、薛   岳、张寿龄、上官云相等等。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简称保定军校 )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備、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

光绪廿八年   (1902)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光绪廿九年   (1903) 保定速成武备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 保定速成学堂

宣統元年 (1909) 保定军官学堂

宣统三年 (1911) 保定预备大学堂等均建在这里

民国元年 (1912) 正式创办保定军校

公元1993 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录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