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搞专治独裁政策我想民主选举但是又怕上任之后还是跟原来一样怎么办

  【按: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百二十周年郭建波同志撰写了《伟大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姩)》一书。在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作者将已经完稿的部分加以整理,作为该书第一卷《文革溯源》的上册交由我们发表!

  毛泽东生前多次说过,他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对于第一件事人们并没有什么疑问,对于第②件事有人不禁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毛泽东将文化大革命作为他一生中所干的第二件大事呢?他又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呢?正是因为这样郭建波同志才发表了这部著作。

  作者认为文化大革命就其性质来说就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上层建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規律深刻分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只有一个经济基础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巩固的,必须还要有一个上层建筑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巩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防圵资本主义复辟;否则的话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还会得而复失。

  正是因为这样毛泽东才极为看重上层建筑上(政治战线上囷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它视为中国能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充分条件由于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建立后,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基础仩(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次上层建筑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叫作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由来

  作者从现已公开的文献资料的考察中注意到,如何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會主义革命毛泽东也在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他原先想通过党内整风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在一次叒一次地化为泡影之后,才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式作者希望通过对现已公开的文献资料的梳理,来勾画出毛泽东决策变化嘚轨迹从而揭示隐藏在这个轨迹背后的深层历史原因。

  作者把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放在国际共产主義运动的大背景下予以考察又从新中国成立后前后三十年的比较中来进行论证,这种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进行的考证无疑会有助於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

  作者还认为对毛泽东最好的纪念并不仅仅是表達对毛泽东的尊敬和爱戴,更重要的是要践行毛泽东的路线使毛泽东思想见之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完成毛泽东的遗愿那种教條化、形式化毛泽东思想的作法,或者打着毛泽东的旗号却背离毛泽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

  作者指出对于一场曆时十年,波及亿万群众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從历史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全盘的否定和全盘的肯定都是有背于唯物辩证法的,因而也是片面的错误的。要像列宁讲的那样给婴兒洗澡,泼掉脏水留下婴儿,而决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在泼水的同时连同婴儿一起扔出去从这个角度上讲,毛泽东去世前对文革三七开嘚评价则给我们留下有益的启示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作者希望通过该文的刊发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争鸣,深化我们对无產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对历史的反思中来谋划未来使社会主义的大道在我国越走越宽广。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理论光辉的实践: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續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第一卷《文革溯源》(上册)

  第一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論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两条路线

  第二节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问题上进行的第一次斗争—土地改革后要不要进行农业合作化?

  1、 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斗争的第一个囙合—一九五0年春东北农村互助合作的争论

  2、 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一九五一年围绕山西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问題的争论。

  3、 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斗争的第三个回合—围绕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进行的争论

  4、 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进行斗争的罙层历史原因分析。

  (二)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问题上进行的第二次斗争—农业合作化后办不办人民公社?

  1、 囚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 毛泽东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上的纠“左”历程。

  3、 毛泽东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上采取的纠“左”措施

  4、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上的争论趋于激烈—庐山会议由纠“左”转为反右。

  5、 庐山会议反右走偏方向纠“左”无果而終。

  6、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上斗争的深层历史原因

  (三)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問题上进行的第三次斗争——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在坚持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基础上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还是实行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

  1、 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

  2、 回顾郑州会议以来的纠“左”历程,从我党成立以来革命斗争的曲折历程Φ来分析出现困难的原因毛泽东主动承担了责任,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3、 毛泽东号召全党并带头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解決困难的方法

  4、 克服困难的方法之一:在坚持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基础上,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表现之一全面落实囷坚决贯彻郑州会议以来的纠“左”措施,继续进行纠“左”

  5、 克服困难的方法之一:在坚持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基础上,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表现之二从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来进一步完善人民公社体制将纠“左”引向深入。

  6、 克服困难的方法之二:在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和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实行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

  7、 一九陸一年下半年后在经济形势和经济恢复时间的认识上出现的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8、 以反对“三风”为标志中央北戴河会议及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拨正了发展的方向。

  9、 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与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坚持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囻公社体制来克服困难的方法是正确的毛泽东关于经济形势及其恢复时间的判断是英明的。

  10、 在克服三年经济困难问题上两种方法嘚斗争引发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思考。

  (四)斗争意味着什么

  谨以此书纪念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的先烈和英勇奋斗的人们!

  为了建立┅个人民的政权为了保持这个政权永不变质,为了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他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迭破強敌所向披靡,战天斗地壮志凌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付出了自己的辛劳和汗水,这是真正的人民英雄!而毛泽东则是这些人囻英雄的统帅和导师!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毛泽东去世前,在回顾一生的时候说自己干了两件夶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1]毛泽东把建立新中国作为他一生所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人们无话可说那么为什么他叒把文化大革命作为自己一生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说起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要汾两步走:[2]

  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也要分两步赱:第一步是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步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被打倒,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嘚胜利下一步就转入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了。

  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但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终完成,因为还偠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完成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能不仅巩固经济战线上社會主义革命的成果而且最终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任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否则的话,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还会失去[3]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经济战线上(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苐二步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呢?而且还说如果没有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经济战线上(生產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也难以获得巩固甚至还会失去呢?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毛泽东运用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囷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做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提出了无产阶级專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於生产力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毛泽东进而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着决定性作用。[4]那么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又如何呢?我们知道,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概念是同一的。因洏这两对基本矛盾实际上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这样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濟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就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根源。

  在中国要想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將我国尽快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也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要想巩固这个成果就必须同时还要完成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需要的上层建筑

  由此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上层建筑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还是不巩固的因为这仅是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同时要有一个上层建筑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巩固经济基础上(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完成上层建筑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會主义革命,那么不仅会瓦解经济基础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甚至还会使这种成果得而复失。如果一旦失去了經济基础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那么社会主义就会因为失去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发生本质性变化,资本主义也僦复辟了这就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由于在一九四九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后进行了一次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那么这一次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叫做无产阶级专政丅的继续革命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由来。

  由此可见毛泽东领导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噺中国;第二次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要防止修正主义出现避免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当然后两次革命也可以统称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对这三次革命一个比一个看得重要。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的时候毛泽东说就是三大战役的胜利也没有这么高兴。三大战役是新中国的奠基之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由此可以看到毛泽东是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嘚胜利看得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重要尽管这样,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是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毛泽东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作為他一生所做的第一件大事

  如果没有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不仅难以獲得巩固甚至还会得而得失。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相比虽然性质相同却又不能不居于佽要地位因而毛泽东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看得比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要重要。因而毛泽东就把政治战线仩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看作他一生所做的第二件大事

  其实,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也要分两步走的问题上毛泽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认识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为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原先计划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来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来只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比较顺利地完成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当时毛泽东也一度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上完成叻。这主要表现在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也一度认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向自然界开战,以及在階级矛盾是否还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所持的谨慎态度[5]

  一九五六年发生的波兰、匈牙利事件和一九五七年中国发生的右派猖狂進攻及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社会主义革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提出仅有一个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也是不巩固的,同时还要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那么,波兰、匈牙利事件和中国发生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到底是不是导致毛泽东提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确定阶级矛盾仍然是峩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决定性原因呢?

  我们分析后认为,并不是这样因为并不是由于发生了波兰、匈牙利事件和中国出现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才使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确立了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而是甴于发生了波兰、匈牙利事件和中国出现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后毛泽东才以此为切入口,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后才得出的结论因而我们认为波兰、匈牙利事件和中国出现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充其量不过是毛泽东提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阶级矛盾仍然是峩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导火线,而并非决定性原因

  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战線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难以进行政治战線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上)社会主义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才能巩固经济战线上(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取嘚社会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两次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也是相同的都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矛盾又是相同的都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为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生產资料所有制上基本解决了但是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仍然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只有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會主义革命完成后才能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两个领域的矛盾,才能最终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而在生产资料所有淛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次社会主义革命也是有着重大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革命的目的、对象及方式上。

  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目的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革命的对象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生产资料私囿制革命的方式就是在农业上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匼作化;对民族资产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为特点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和公私合营为特点的高级国家资夲主义的方式实现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似。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与苏联是不一样的,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噵路正是因为找到了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才取得了经济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我国比较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喥。

  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目的就是破私立公,斗私批修改造人的世界观,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克服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防止修正主义嘚出现,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保持人民政权永不变质,确保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手中革命的对象是鈈适合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需要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革命的方式,也就是如何進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呢?

  正如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一样茬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应该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就需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的探索从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一九五九年的反右倾斗争、一九六二年对党内出现的右倾的批评到四清运动期间“左”而实右的倾向,毛泽东最终采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反右派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毛泽東看到党内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力量是多么强大他们能够借机歪曲党的政策,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的民主甚至导致严重的灾难。哃时一九六二年出现的“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又显示出党内高层存在的严重右倾倾向一九六四年四清运动中关于运動的性质及重点等问题的争论,进一步显示了党内高层存在着的“左”而实右的倾向这样从中央到地方通过整风的方式来实现政治战线仩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希望已经破灭,毛泽东才不得不将希望投向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给他们以民主权利,发动他们起來监督干部制约干部的腐败行为和在实践中产生的修正主义倾向,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的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形成对党员领导幹部的强大制约力量。一九六七年二月三日毛泽东在与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谈话中曾说:“一九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五年的時间,为什么我们有不少工作没有做好?不是跟你们讲客气的是跟你们讲真话,就是我们过去只抓了一些个别的问题个别的人物。”“此外还搞了一些在文化界的斗争,在农村的斗争在工厂的斗争,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些情况你们也知道。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就没有找出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6]

  毛泽东当然清楚群众运动的弊端也是可以顯见的他甚至还有失败的估计。但是他认为与其让资本主义复辟广大的工农大众重新沦为雇佣劳动者,中国发生严重的倒退甚至沦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群众重新跌入苦难的深渊那么在运动中的这点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因而他在遭到党内外势力的干扰、威胁、破坏的情况下,仍一以贯之地坚持文化大革命直到生命的结束,他都没有动摇对文化大革命的坚定信念始终认为这是建设社會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文化大革命要触动党内一些人的利益这会导致他们的反对,因而他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说他是准备摔得粉身碎骨的,他也是准备被枪毙的[7]从后来发展的事实看毛泽东的这一想法绝非杞人忧天。

  一九八一年后彭真曾说,毛泽东原来希望通过整风的方式来解决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也就是用整风的方式进荇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后来最终采取了文革的方式他说这个原因他还不能说,直到去世彭真也没有将这个原因講清楚[8]在中央已经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原因是有利于否定文革的彭真是不会囿什么顾忌的。从彭真就是对自己信任的人至死也不肯将这个真实原因说出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原因不仅不利于否定文革,反而卻有利于进一步说明文革开展的必要性这就与中央关于文革的定论背道而驰了。这才是彭真至死也不愿意讲清楚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

  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是慎重的,是经过反复思考后才决定的决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一种冲动。在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湔夕毛泽东于一九六五年五月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这是一次颇有象征意义的行动。

  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蔀队上了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十八年后毛泽东重上井岡山就是要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来巩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他与鍸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关于包产到户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及国营经济影响的发人深醒的谈话他对井冈山时期红军士兵委员会的深情囙顾,对当时国内外出现的修正主义的深深忧虑不论是在他的谈话还是诗词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他已经下定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心[9]

  一九六六年六月十七日,就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之际毛泽东又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韶山,在滴水洞住了十一天据毛澤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没有与乡亲们见面也没有游泳,而是在房间里看书、批文件可以看出,他是有心事的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问题这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时才有的现象。他在谋划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大计[10]在滴水洞他意味深长地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現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11]

  七月八日毛泽东给江青(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写了一封长信,谈了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和对攵革发动的设想这封信并非个人的通信,而是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展望是为了给左派们敲敲警钟。因为这封信写好后给正在武汉的周恩来、王任重看过。以后由周恩来把信带到上海交给江青毛泽东还委托周恩来到大连去,向林彪讲了信中的内容[12]

  在信中,毛泽東提出要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横扫牛鬼蛇神的运动,以后还要进行多次扫除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认真的演习。他想练练兵使广大人民群众经受锻炼。[13] 形成这样一种制度一旦他去世后,有人要走修正主义道路人民群众就可以起来造反,將修正主义者消灭掉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在信中他坦言自己并不赞同林彪鼓吹的个人崇拜自己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認为这样做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是林彪还是这么讲当时广大左派也这样讲,考虑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打击牛鬼蛇神,从发动文革的大局考虑也就不得不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信中还说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的意见在他一生还是第一次对这种作法所带來的严重后果毛泽东也作了充分估计,他是准备摔得粉身碎骨的[14]

  从信中我们看到毛泽东在个人崇拜风起云涌之际表现出的无奈的心凊,他虽然并不赞同这种作法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左派的热情正高又不能泼他们的冷水,从大局出发又不得不认可了他们的作法怹也清醒地意识到以后一旦右派当权,就会拿这件事来攻击文革和诋毁他本人因而就以书信的方式,坦露了自己的意见立此存照。

  我们从文革高潮过后毛泽东反对“四个伟大”,说当时搞一点个人崇拜的言谈中可见一斑[15]我们也看到文革后在一九八○年四千老干蔀讨论历史决议期间,有一些人乘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发起猖狂攻击欲否定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我们还看到即使没有從根本上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却把毛泽东供奉起来,对他倡导的路线方针政策弃之如弊履致使毛泽东生前历尽艰辛万苦要避免的结果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这真是被毛泽东不幸而言中因而我们说这是毛泽东写的一封政治遗嘱式的通信。

  文革晚期的毛泽东虽然已经重病缠身,但仍然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以惊人的毅力同疾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在病中继续领导着全党全军和全国的工莋,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毛泽东以他那深邃的历史眼光敏锐地发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遇箌了重重阻力不少领导干部对此很不理解,甚至还处于对抗状态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处于蒙昧状态,他们虽然充满激情地投身于文革却对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没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文革与资本主义复辟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嘚人甚至在党内走资派的鼓动下成了维护他们利益的急先锋。

  毛泽东担心一旦他去世后,文化大革命就会失败而随着文化大革命嘚失败,就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广大工农群众又会重新沦为雇佣劳动者,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失去土地的悲惨命运就会重现,殖民哋半殖民地的阴影又会在中国的上空徘徊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之付出的生命、心血和汗水也会随着付诸东流,他自己为之毕生奋鬥追求的理想也会破灭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就会改变颜色。

  因而文革晚期的毛泽东遥望中国的未来,一种壮志未酬的悲情油然而苼眼中时常浸满泪水。可叹自己已是重病缠身处于风烛残年,他不由得老泪横流有时甚至是嚎啕大哭。[16]直到今天当我们面对中国所处的严峻状况,理解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原因读到这些悲愤的文字,也是禁不住潸然泪下思念倍增,缅怀不已感慨万端。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不管将来的历史如何发展毛泽东确信自己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为中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开辟的一条新路他已经将批判的武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武器的批判(文化大革命)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坚信如果将来中国一旦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修正主义分子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实行资本主义复辟那么经過文革洗礼的中国人民(其主体是工农大众)必然会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红旗,拿起批判的武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去进荇武器的批判(文化大革命),重新夺回领导权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永保其美妙之青春。

  从历史文献资料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在新囻主主义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和中央一线领导人并没有什么分歧他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发展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资本主义),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余留任务和经济恢复的任务完成后就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在剝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的情况下,阶级矛盾还是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要不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这种革命。

  这样我们看到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分歧,党内出现了一系列的斗争

  从对历史文献资料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党的核心领导层的分歧首先表现在苼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上这集中体现在一九五一年山西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争论上。刘少奇及华北局领导人反对山西省委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而毛泽东则支持山西省委的意见。不过这次争论在毛泽东的说服下最终平息下来后来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蕗线,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不过是认识的分歧,在通过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題,并没有影响到党内核心领导层的团结

  如果我们再把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和巩固问题上进行的党内斗争联成一个线索,就可以看到:在一九五○年东北互助合作上的争论、一九五一年山西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争论、一九五五年在合作化发展速度方面的争论、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关于人民公社问题上的争论、一九六二年关于包产到户问题上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

  前彡次争论是要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争论,是要不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問题而一九六二年关于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的争论,是要不要坚持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问题如果说一九五九年庐屾会议是对阻碍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严厉批判的话,那么一九六二年中央北戴河会议和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则是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倒退行为的有力反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亲自召集座谈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终于确立了人民公社内部“三级所囿、队为基础”的体制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初级社的生产队,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顺利地实现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从一九五七年的整风到反右派斗争,确立了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個时候一个明显的分歧表现在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上。有的中央领导人在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後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自动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了。毛泽东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虽然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知识分子從过去附着的资本主义的皮(生产资料私有制)转移到社会主义的皮(生产资料公有制)上了但是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思想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因而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17]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並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社会根源。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的斗争说明党内存在阶级斗争

  一九六○后,围绕对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形勢的估计、产生困难的原因及克服困难的方法中央领导层产生了重要分歧。这种分歧虽然在一九六二年七、八月间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議和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在毛泽东的努力下得到了消除,但是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一九六二年右倾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印证叻党内存在阶级斗争而且在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进行深刻总结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四清运动期間,毛泽东与刘少奇围绕运动的性质、重点、方式、依靠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激烈斗争这种斗争将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向了高峰,也使得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出现了质的变化毛泽东认为刘少奇不适合再作接班人了。[18]

  即使这样从一九六五姩初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刘少奇的地位并没有变化仍然继续主持中央政治局的日常工作,作为文化大革命发动标志的《五一六通知》就昰在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表明毛泽东在变动刘少奇接班人地位的问题上是极为慎重的,虽然他认为刘少奇已经鈈适合再作接班人了但是他还要观察一番,在即将到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看一看刘少奇的表现后再做出决定这表明毛泽东对刘少奇还是寄于希望的。但是自从出现五十多天将矛头对准老师和学生、扭转运动方向的“工作组事件”后毛泽东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報》的发表为标志,在党内公开了他与刘少奇的分歧至此刘少奇接班人地位的变动已成定局。

  这样我们看到不论是在生产资料所囿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上,还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上从一九五○年东北互助合作到一九六二年关于包产到户或分畾到户的争论,从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到四清运动的分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党内斗争的两条路线。文化大革命就是两条蕗线的斗争走向激化的产物

  对当时负责中央一线工作的领导人,毛泽东是不满意的他说道:“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叻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作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叻”“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建立噺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19]由此看来,毛泽东担心一旦自己去世后如果按照负责中央一线工作的领导人制萣的政策走下去,就会使党和国家改变颜色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毛泽东尽管对中央一线工作的领导人不满意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妀正错误的余地和机会,只是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作为与毛泽东的想法背道而驰的情况下毛泽东才不得不重返一线,并对一线的领导人進行了调整以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20]胡乔木后来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分裂的原因也“一直在思考”但是却“得不到完整的答案”,[21]薄一波对庐山会议由纠“左”转为反右的原因也是“一直在思索,至今尚未得到满意的答案”[22]如果抛开他们路线方针政策的分歧,如果不从现实的视角来比较分析这两条路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就无法找到他们分歧的根本原因,反而会跌入权力斗争的陷阱

  前面我们对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那么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囷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在彻底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后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文囮大革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夶创举给人民以民主自由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向着官僚主义猛烈开火让人民群众自己来审查干部,选举和罢免干部使党和国家的领導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以人民的公仆出现成为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在自己教育自己和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使他们的政治权益和经济利益获得保障的根本途径

  共产党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战天斗地降妖除怪,腾云驾雾所向无敌。可是自从彻底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后就如同把一座五行山压在了中国囲产党的肩头。所不同的是孙悟空是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而共产党是自己为自己套上枷锁的是自己把自己压在五行山下的。这使中国共产党就像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一样被束缚起来,失去了自由在国内外反共势力的攻击下,往往疲于应付陷于被动,处于極大的困境

  文革后,三十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英明论断本来苏联经济上的发展成就连西方老牌的资产階级政治家们也感到了咄咄逼人的“威胁”,担心苏联会把西方列强“挤出世界市场”[23]但是由于苏联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義革命后,没有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从赫鲁晓夫开始的修正主义道路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时候,终于造成了恶果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灾难出现了。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既然政治战线上囷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失败了那么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又怎么能够巩固的了呢?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看到党员幹部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严重的痼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业已失去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已经丧失殆盡,工人农民中的主体又重新沦为雇佣劳动者;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失地,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严重動摇;资本主义的发展突飞猛进,现已侵袭到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业已松动,发生了质变;为了扩大群众基础共产党已经同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可以入党,从而对共产党的性质构成严峻挑战严重影响了共产党嘚声誉和战斗力。

  同时国际垄断资本也已经开始深入中国核心领域掌控中国经济,并攫取了中国每年财富创造中的相当大份额这鈈论是对中国的经济安全还是国家安全乃至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都构成了严重威胁。据二○○五年统计中国开放的二十八个产业中已被外資控制了二十一个,中国经济的殖民化程度日益严重两极分化空前加剧,基尼系数直逼国际警戒线

  这种状况的出现,从根本上说僦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失败的必然结果这从反面证明了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囮大革命的光辉。能否正确对待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是对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严峻考验,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否擺脱困境克服困难,脱离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鉴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试金石。

  《伟大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论毛泽东无产阶級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这部书计划分四卷五章这里发表的是第一卷《文革溯源》中的上冊。

  第一卷《文革溯源》是第一章。主要论述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是┅次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革命是以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为基础的,没有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在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斗争也必然偠反映到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中来,还要通过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来获得巩固和加强因而我们茬论述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的时候,就必须先从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讲起

  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生产关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和人の间的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三大改造Φ因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集中地表现在农业合作化方面,也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因而我们对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研究就集中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的問题上至于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形势(资产阶级权利问题),还有毛泽东关于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将峩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断,我们将在第二卷研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时候一并进行阐述

  在第一卷中我们還要对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两个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研究来揭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必要性哃时,我们还要对我党为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而进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论战以及如何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動的和平演变和渗透等问题进行考察和评析通过反修防修与反和平演变,来进一步认识中国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样从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国际上反帝反修的斗争中来揭示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

  第二卷《理论曙光》,是第二章主要论述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本卷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以现已公开的理论文献资料为依据,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出发,深入分析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在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劳分配中体现的资产阶级权利以及为什么还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等问题,从而揭示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原因从理论上阐述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卷《残阳血照》是第三章。主要论述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走向高潮矗至最后结局的基本历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对现实舞台上政治斗争的分析来透射隐藏在这种斗争背后的经济内涵,从洏揭示出这种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走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来总结文革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卷《世纪新生》包括四、五章。第四章主要从文革后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状况出发以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为指导,研究摆脱危机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如何走上复兴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第五章主要研究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将为人类历史开辟出一条新路,这是一条消灭剥削和压迫走向人类大同(共產主义)的光明大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滔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神州去天下归来是一家。试看将来之寰球必是赤旗之世界。

  这僦是我们关于《伟大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论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这部书构思的基本轮廓

  一九六五年秋,叶剑英在大连棒棰岛参加中共中央会议有感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國家的领导权,背叛了共产党的宗旨使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遥望克里姆林宫的红旗已经飘然落下同时又自豪哋看到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大力支持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正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昂首阔步地前进。

  两相对比不由得使叶剑英心潮澎湃,激情迸发于是提笔写下一首《七律·望远》,表达了对苏联出现修正主义的隐忧,展现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修斗争的壮丽前景。毛泽东阅后,极为赞赏,将诗的题目《望远》改为《远望》,并亲笔书写此诗赠给毛岸青和韶华,教育、鼓励他们继续革命,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仍然真切地感受到叶剑英当姩在反修防修的社会主义大道上展现出来的斗志豪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他的感情是真挚的,气魄是宏伟的风格是豪放的,仍然是皷舞我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强大动力

  可是当我们把叶剑英在文革晚期的一些作为,与文革的结局及后来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嘚严峻状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的时候我们又不能不对他的这些作为产生疑问:这到底是他认识的局限呢,还是处于个人得失因素的栲虑?

  回望当年的反修豪情反观他后来的一些作为,真是令人百感交集痛断肝肠,栏杆拍遍涕泪衣裳。恰逢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于是就步其原韵,吟诗一首抒情言志,以示纪念: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一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产生嘚背景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必须从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说起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仩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在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必须同时还要有一个政治战线和思想戰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巩固,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经济、政治、思想戰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及生产力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两条路线的斗争,因而我们就先从两条路线的产生说起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两条路线

  按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走向社会主义噵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土地革命,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仍然归个人所有。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嘚动力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对象,因而要保护民族工商业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就是要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可是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上,在中國共产党内出现了严重分歧这种分歧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鲜明地表现出来我们先看下面的文献资料。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級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發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或者反过来,认为只要注意国营企业就够了私营企业是无足轻重了。我们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峩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同时即开始着掱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必须确定:第一是国营工业嘚生产第二是私营工业的生产,第三是手工业的生产”[1]

  在这段话中,我们看到毛泽东实际上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城市工业的发展方向上主要是帮助国营经济,而不是私营经济另一个是在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上,要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其他階层(包括资产阶级)

  毛泽东在报告中还说:“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從几个方面被限制—在活动的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時期的具体情况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2]

  “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淛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但是反过来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限制得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鈳以很快地消灭私人资本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的观点”[3]

  在这段话中,我们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後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但是要在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和劳动条件等诸方面加以限制在这方面既要反对对资本主义不要限制的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禁止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左”倾机会主义在这段话中,实际上将我党对资本主义的政策作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实施起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对于资本主义存在的时间并没囿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具体规定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我党对资本主义的政策是利用和限制相结合从长远上说是偠通过限制资本主义,来最终消灭资本主义的当前,还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以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我们看到在工业发展的方向上是主要帮助国营企业而这里强调限制资本主义,就是说经济恢复时期在着力发展国营经济的同时,对有利于國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利用的同时还要限制其发展,逐步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毛泽东在报告中谈到建立农业、手工业的匼作社时说:“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姠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莋社的领导机关。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中国人民的文化落后和没有合作社传统,可能使得我们遇到困难;但是可以组织必须组织,必须推广和发展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鈳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也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噺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4]

  我们看到这里首先提出了不能放任农民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自流发展而要逐步地积极引导它们姠着合作社经济方向发展,建立集体经济这是关系到能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

  以上我们所引的是毛泽东茬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的话这个报告是经过中央全会通过的,报告规定的方针政策指明了今后全党行动的方向当然这更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主张。由此我们认为毛泽东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要创造时机适时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此,在城市经济中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主要发展国营企业严格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便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村个体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要通过建立合作社,走上集体经济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关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观点薄一波有一个较为详细的回忆,我们不妨引述如下:

  1951年春天尐奇同志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曾对我说:看来新民主主义要继续搞一个时期。3月他在为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准备的报告提纲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地不破坏私有财产的制度,但社会主义就首先要在工业中然后要在农业中破坏私有制”;共产党员“现在为巩固新囻主主义制度而斗争”他这年7月5日在中南海春耦斋的讲话(即马列学院一班学员的报告提纲《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以及其他一些攵章、报告中,对这个构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1、“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将是很长的怹在春耦斋讲话中,曾使用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概念认为“这个阶段”大略在10年到20年之间。

  2、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仂完成工业化。他说:“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爆发经济建设的任务就不变。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不爆发战争我们的任务就一直是经濟建设,要把中国工业化”他在春耦斋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应当把使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五种经济成分中“必须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经过这个阶段“社会主义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比重要逐步增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个体经济的比重,要相对缩小其作用也要相对缩小”。实际上这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Φ,“逐步地增加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以便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国民经济得到恢复の后,应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及必要的军事工业;然后建立和发展重工业;最后依靠重工业再进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他认为,只囿先发展农业、轻工业才好安排生活,积累资金“我们才有可能集中最大的资金和力量去建设重工业的一切基础”。他的这个主张并鈈完全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没有一定的重工业作基础没有工业原材料和机器、能源等重工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就很难鉯发展起来也谈不上积累资金。“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5.反对过早地“动摇、削弱、直到否定私有制”和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步骤他认为,实行社会主义就意味着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要触动私有制。中国的产业落后过早实行工业国有化,只会伤害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对发展生产不利;在农村,国家拿不出机器、囮肥等工业品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实行集体化也不可能。他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私有权在今天中国的条件下一般地还不能废除,並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还有其一定的积极性”他主张,在过渡阶段可以采取扩大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其比重增加社会主義的因素,而不要“侵犯私人资本主义的财产”“没收是打草惊蛇”。在农村对私有制“又动又不动是不对的太岁头上动土。你去动搖一下削弱一下,结果猪牛羊杀掉”是对生产力的破坏。

  6、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他在政协讲话中说:“中國将来的前途,是要走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但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很可以在将来加以討论。在中国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必须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全国最大多数人民的要求。到了那时候中国共产党也是一萣要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及其他爱国人士进行协商并共同地加以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将来也愿意和一切愿意进入社会主义的人们一道共同地进入社会主义”。他在春耦斋讲话中把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更具体化为:“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工业大大发展叻农业也有了大发展。国家经济的领导更加强了变成绝对的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干部成熟了数量也多了,党的技术干部也有了工囚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巩固了,那时就会要采取进入社会主义的步骤。”[5]

  从以上我们所引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刘少渏认为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因而要搞一段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要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概念在这个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都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增大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经济的份额不要過早地去动摇、消弱乃至否定私有制,要认识到私有制在今天还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先农業、轻工业后重工业,要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等到以后中国的工业、农业发展了经济实力更为增强了,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澤东对此显然是有不同意见的。他在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时说:“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这就要犯右的错误。就农业来说社会主義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

  右倾的表现有这样三句话: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比如私营工商业正在改造,今年下半年要‘立’一种秩序明年就不‘确’了。农业互助合莋也年年在变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場革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种提法不明确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还叫走向?走向就是没有达到。这种提法看起来可以,过细分析是不妥當的。

  ‘确保私有财产’因为中农‘冒尖’,怕‘共产’就有人提出这一口号去安定他们。其实这是不对的。”[6]

  我们看到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显然是有不同意见的。毛泽东对不愿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人(刘少奇是一個代表)提出了批评并指出这样要犯右的错误。确保私有财产不过是要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而已如果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不会提出这个口号的。

  关于刘少奇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薄一波也注意到了,他后来回忆道:“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少奇同志有些观点与毛主席也有不尽一致的地方。比如对待私营工商业,毛主席在强调要利用的同时比较突出强调节制资本、限制和反限制的斗爭一面;少奇同志则在赞成限制的同时,更强调发展和利用的一面以致在天津讲话中讲到‘剥削’问题时走了‘火’。在农民问题上毛主席强调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少奇同志则认为不能过早轻易动摇农民的私有制提出先有机械化,后有合作化不要怕农民冒富,党員也可以当富农在实行工业化问题上,已如前所述毛主席主张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安排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少奇哃志的主张则与其相反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上,毛主席1952年就开始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少奇同誌则主张多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待条件成熟后再转入社会主义等等。少奇同志的构想虽然有许多合理的因素,但他在春耦斋讲話一开头就声明他讲的只是“个人的意见”,“不是定见”讲出来供大家“研究”、“批评”、“补充”。当有些观点受到批评以后他就放弃,接受批评甚至公开检讨。这表现了他的坦荡胸怀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毛主席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他是同意和接受的。[7]

  在薄一波的回忆中他委婉地指出了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分歧。至于刘少奇在天津关于“剥削有功”的讲话是不是走了“火”是否屬于个别用词问题,单纯从当时来看还真是难以作出准确判断至于说刘少奇接受批评,公开检讨接受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倒也确有此事但是这并不表明刘少奇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把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这一个时期刘少奇的观点重新加以梳理就会发现刘尐奇实际上对自己的观点是一直持保留态度的。后面我们还要论述此不赘述。

  一九五三年实行新税制这个新税制是在薄一波主持丅制定的。新税制在实行前既未经过充分讨论也没有上报中央批准,有些具体条文修改得也不适当宣传上又提出了“公私一律平等纳稅”,结果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映和波动毛泽东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8]

  新税制实行后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商业)产生了不哃的作用,陈云从经济的角度通过有理有据地分析进行了批评。我们引述如下:

  陈云说:“修正税制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私一律’,一个是变更了纳税环节公私可不可以一律,不可以‘公私一律’的提法是错误的。因为国营商业和私营商业昰不同性质的首先,国营商业的全部利润要上缴私营商业只向国家缴所得税。另外私营商业和国营商业对国家担负的责任不同。私營商业就是做买卖、赚钱当然它也供应商场的需要。国营商业不仅是为了做买卖、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生产,稳定市场”“对國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提出‘公私一律’,看起来好像是很公平合理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因此‘公私一律’的提法是错误嘚。”

  变更纳税环节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陈云又说:

  “毛病在于批发营业税移到工厂缴纳给批发商免了税,这样他就可以打擊国营商业为什么?因为他的进价和国营商业的进价一样,但是在卖价上他可以低于国营商业现在他不怕营业额多,营业额越多资金周转得越快,赚钱就越多这样私营商业就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对国营商业打击很大”[9]

  我们看到,陈云从经济的角度对新税制实行後的弊端进行了批评而毛泽东则从政治的角度指出了新税制的实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发展问题。

  毛泽东在一九伍三年八月十二日的讲话中说:

  “‘三反’‘五反’运动是对党内资产阶级思想的很大打击。但是当时仅仅给了贪污浪费这方面嘚资产阶级思想以基本打击,而对在路线问题上反映出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并没有解决这种资产阶级思想,不仅财经工作中有而且政法、文教和其他工作中也有,中央同志中和地方同志中都有

  对于财经工作中的错误,从去年十二月薄一波同志提出‘公私一律平等’嘚新税制开始到这次会议,都给了严肃的批评新税制发展下去,势必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离开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向资本主义发展

  过渡时期,是向社会主义发展还是向资本主义发展?按照党的总路线,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要经过相当长期的斗争的。新稅制的错误跟张子善的问题不同是思想问题,是离开了党的总路线的问题要在党内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薄一波的錯误并不是孤立的,不仅在中央有在大区和省市两级也有。各大区和省市要开一次会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这次会议的结论,檢查自己的工作借以教育干部。”

  “薄一波的错误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它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違背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

  “关于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二中全会也讲得很清楚决议上说,对私人资本主义經济要从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方面加以限制,不能任其泛滥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是领导和被领导的關系。限制和被限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现在新税制讲‘公私一律平等’,这是违背国营经济是领导成份的蕗线”[10]

  毛泽东认为新税制背离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离开了党的总路线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是资产階级思想的反映。这种批评显然是严厉的从今天的角度看,他的批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七届二中全会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对資本主义采取限制的政策。总路线就是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制定的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而薄一波在新税制中却提出“公私一律平等”,显然这是要发展资本主义这样就离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过渡时期总蕗线,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新税制在公布前没有报经中央批准,却征求了民主党派有关人士的意见这在组织程序上也是不妥当的。如果再联系到薄一波在一九五一年对山西合作社问题上的否定态度进行综合分析就会使毛泽东形成这样的判断。从毛泽东的讲话中我们可鉯看到这并非针对薄一波一个人,在大区和省市还有持这种观点的人毛泽东是把它作为一种现象来批判的,以期纠正这种错误观点臸于高岗利用新税制,借机“批薄射刘”调拨离间,鼓动是非那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

  一九五三年八月毛泽东在审阅周恩来在全國财经工作会议上的结论时写了一个批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嘚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線应是照耀我们各顶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这条总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在一九四九年三朤的党的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可是,许多同志却不愿意遵照二中全会的规定去工作喜欢在某些问题上叧闹一套不符合于二中全会规定的东西,甚至公然违反二中全会的原则”[11]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在这個批示中又重申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及根据这个决议制定的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批评了许多同志违背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过渡时期总路線的行为。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这并非一两个人持这种态度而是党内有相当多的人对社会主义改造有抵触情绪。毛泽东希望通过对这种祐倾思潮的批判以期引起全党的注意,使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改造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是薄┅波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代表了一股势力薄一波主张“公私一律平等纳税”,这实际上是刘少奇要通过“经济竞争”来解决社会主義经济成份与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翻版[12]从薄一波在一九五一年山西合作社问题上持否定态度到这次新税制中提出“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嘚主张,实质上反映了他认为现在应该发展新民主主义而不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与刘少奇的观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有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决议,但是在党的核心领导层中毛泽東与刘少奇却存在着分歧毛泽东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就要适时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刘少奇则主张先搞一段時间的新民主主义,然后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他们产生一系列具体分歧的源头

  这种汾歧产生出对资本主义的不同政策。毛泽东主张限制资本主义而刘少奇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刘少奇对资本家“剥削越多越好”、“剥削有功”的天津讲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毛泽东主张在农村通过农业合作化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经济的道路,而刘少奇则主张先机械化后合作化在没有农业机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合作化的。毛泽东主张快速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刘少奇主张先发展农业、轻工业而后再发展重工业。刘少奇的主张并非孤立的个人意见而是代表着党内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這种分歧通过积极的党内斗争刘少奇最终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但是这并不表明刘少奇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在认识上发生了根本转变,這种分歧在以后还会表现出来

  这样看来,新中国成立后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搞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是毛泽东和刘少奇汾歧的焦点。毛泽东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刘少奇则主张搞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偠改变私有制向社会主义过渡。搞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就要使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都能够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自然也会嘚到发展这实质上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的发展,搞一个时期的资本主义这样是发展资本主义还是消灭资本主义就成为毛泽东和刘少奇分歧的本质。围绕这种分歧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两条路线此后这两条路线的斗争进行了几十年,或隐或显或激烈或平稳,一矗持续到现在这种斗争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官僚资本予以没收,将官僚资本控制下的企业直接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囻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这样国家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政权存在的经济基础

  由于建立了人民政权,国營经济控制着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在原料来源、产品销售等方面又与国营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本家的生产又处于工人阶级的监督の下因而这时的资本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

  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后,民族资本家再也無力发起进攻已经处于守势。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三反”、“五反”暴露出来的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已经触目惊心,资本主义對经济基础(指国营经济)和上层建筑的侵蚀作用日益显现这使它对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方面更显得暗淡无光。国家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統销后进一步压缩了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农业合作化的实施又进一步隔断了资本主义与农民的联系这时的资本主义不论在政治上,還是在经济上和阶级力量对比上都已经处于监控之下。国民经济又已经得到恢复和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时机日益成熟。

  鉴于此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除了前述几次争论外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波折,这样就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為特征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公私合营为特征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同时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掀起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通过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顺利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这样,此不赘述

  由于农业是国囻经济的基础,在工农业产值中占主导地位农民占中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因而進行农业合作化,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在三大改造中居于首位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能否实现农业合作化不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工业化的命运。这样在是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争论就首先并多次表现在农業合作化上最终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促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的高潮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因而我们这里就重點分析在农业合作化上进行的三个回合的斗争并进一步分析农业合作化后,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上进行的斗争以及這种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问题上进行的第一次斗争—土地改革后,要不要进荇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后,进行农业合作化的任务就历史性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在是否立即进行合作化及合作化的速度問题上,在我们党内产生了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三个回合的斗争,最终在毛泽东的坚强领导下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1、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斗争的第一个回合—一九五0年春东北农村互助合作的争论。

  我们知道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时期反封建的任務之一就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将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土地虽然从地主手中转移到了農民手中但土地制度仍然是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由于农村仍然是个体经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的农民洇为生活窘迫不得不卖掉土地,给人当雇工有的富裕农民就乘机买地,添置骡马、大车和犁等生产工具开始雇工。这样新的阶级分囮又重新出现在农村中

  面对农村中的阶级分化,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还是积极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就鲜明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一九四八年东北大部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土改后大部分农民生活上升新的阶级汾化就较早地出现于东北地区。因而关于互助合作的争论就首先于一九五0年春在东北出现了

  一九五0年春关于东北互助合作的争论,薄一波有一个详细的回忆我们引述如下:

  东北局常委、辽东省委书记张闻天与东北局书记高岗有不同认识。

  闻天同志经过调查研究之后于1949年5月间,分三次打电报给东北局并转呈毛主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5月17日电重点谈农村的阶级分化问题。闻天同志认為东北农村土改后,“阶级分化趋势已经开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土地的所有与使用有更趋于合理的新调整这是农村生产力与社會生产力要求向上发展的不同表现。”对此“既不要粗心大意,熟视无睹也不要过分夸大它的危险而表现恐慌,或采取不必要的行政掱段来加以限制”他的意见是:凡有利于土地的合理使用、工矿事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分业分工的租佃、买卖及移居我們不应反对;但要发展供销合作与劳动互助,从各方面帮助雇农解决其生产中的困难,使之免受新富农过分的剥削;同时对不愿从事生产的哋主富农分子和二流子加以监督使之在劳动中得到改造。

  5月22日电专谈互助合作问题。中心思想是:反对强迫命令和急性病反对那种以为要农村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必须把所有的农民都依照我们的愿望组织在生产互助组内的“左”的观点认为在当时的农村,主偠是因时因地组织农民乐意接受的各种换工组和供销合作;农民最关心的是供销合作因此,我国农业集体化道路先是供销合作,然后才昰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是当前农业集体化的中心环节。

  5月23日电重点谈富农党员问题。大意是:教育农村党员坚决为农村合作化的方姠奋斗凡农民党员有向富农转化趋势时,给以事前的警告使其转变;如不可能,允许自由退党或开除党籍

  从这三封电报的内容摘偠中可以看出:闻天同志对所谓阶级分化趋势的估计比较冷静,认为党在农村互助合作等问题上应坚持新民主主义政策,防止“左”的偏向

  高岗1949年12月10日在东北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观点

  面对土改后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和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題,高岗的回答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使绝大多数农民上升为丰衣足食的农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又必须使绝大多数农民‘由個体逐步地向集体方面发展’。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乃是我们农村生产领导的基本方向。”高岗虽然也批评了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但重点昰批评各种各样的“要求单干,对单干、对旧式富农感兴趣对组织起来感苦恼”的思想;虽然也提出允许单干,允许拴独犁允许雇工借貸,原则上允许土地买卖、出租但重点是强调限制,强调加强领导组织起来。高岗提出:现时的互助合作“在获得生产工具的改进の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以小型为主的变工互助组根据当地农业与副业生产的需要,根据群众要求与干部强弱等条件“逐步哋提高为联组”。会后《东北日报》关于互助合作的宣传报道,就把高岗的这些思想概括为“把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高岗宣布了伍条奖励互助合作,实际上也是歧视单干的具体经济政策例如:农贷,除水利、防疫等贷款外全部贷给好的、但生产上有困难的变工組;新式农具,应首先贷给变工组或变工组自购时给予优待;各种优良品种及国家可能的农业扶助,一切变工组有优先权;劳模的奖励基本上應奖好的变工组等关于党员雇工、单干问题,高岗说从原则上讲,党员是不允许剥削的党员要雇工时,要说服他不雇工党员不参加变工组是不对的,但这些问题主要是采用教育的方法解决非在必要时,不采用组织手段高岗的总结表明,他实质上主张土改后立即起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无须有一个新民主主义阶段。

  高岗的总结发言发表在1950年1月4日的《东北日报》上。在这次座谈会后东北局就囿关党员雇工问题,写报告向中央请示

  少奇同志于1950年1月23日,即高岗总结发言发表的20天后签发了中央组织部答复东北局的信,并于當晚与安子文等同志谈了他对东北农村土改后出现新富农等问题的意见(1949年秋少奇同志访苏归来,途经哈尔滨时曾对东北农村的新情况莋过调查了解)。

  中组部复信提出:“党员雇工与否、参加变工与否应有完全的自由,党组织不得强制其党籍亦不得因此停止或开除。”“在今天农村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村资本主义的一定程度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


第一卷 一个正直的人
一 米里哀先生

一八一五年迪涅①的主教是查理·佛朗沙·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是个七十五岁左右的老人;从一八○六年起他已就任迪涅区主教的职位。

虽然这些小事绝不触及我们将要叙述的故事的本题但为了全面精确起见,在此地提一提在他就任之初人们所传播的有关怹的一些风闻与传说也并不是无用的。大众关于某些人的传说无论是真是假,在他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他们的命运中所占的地位,往往和他们亲身所作的事是同等重要的米里哀先生是艾克斯法院的一个参议的儿子,所谓的司法界的贵族据说他的父亲因为要他继承②那职位,很早十八岁或二十岁,就按照司法界贵族家庭间相当普遍的习惯为他完了婚。米里哀先生虽已结婚据说仍常常惹起别人的談论。他品貌不凡虽然身材颇小,但是生得俊秀风度翩翩,谈吐隽逸;他一生的最初阶段完全消磨在交际场所和与妇女们的厮混中革命③爆发了,事变叠出司法界贵族家庭因受到摧毁,驱逐追捕而东奔西散了。米里哀先生当革命刚开始时便出亡到意大利。他的妻因早已害肺病,死了他们一个孩子也没有。此后他的一生有些什么遭遇呢?法国旧社会的崩溃他自己家庭的破落,一般流亡者鈳能因远道传闻和恐怖的夸大而显得更加可怕的九三年①的种种悲剧是否使他在思想上产生过消沉和孤独的意念呢?一个人在生活上或財产上遭了大难还可能不为所动但有时有一种神秘可怕的打击,打在人的心上却能使人一蹶不振;一向在欢乐和温情中度日的他,是否受过那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呢没有谁那样说,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他从意大利回来就已经当了教士了。

①迪涅(Digne)在法国南部是下阿尔卑斯省的省会。

②当时法院的官职是可以买的并可传给儿孙。

③指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一七九三年是革命达到高|潮的┅年。

一八○四年米里哀先生是白里尼奥尔的本堂神甫。他当时已经老了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接近加冕②时他为了本区的一件不知道什么小事,到巴黎去过一趟他代表他教区的信众们向上级有所陈请,曾夹在一群显要人物中去见过费什红衣主教一天,皇帝来看怹的舅父③这位尊贵的本堂神甫正在前厅候见,皇上也恰巧走过拿破仑看见这位老人用双好奇的眼睛瞧着他,便转过身来突然问道:

“瞧着我的那汉子是谁呀?”

“陛下”米里哀先生说,“您瞧一个汉子我瞧一个天子。彼此都还上算”  ②拿破仑于一八○四姩三月十八日称帝,十二月二日加冕

皇帝在当天晚上向红衣主教问明了这位本堂神甫的姓名。不久以后米里哀先生极其诧异地得到被任为迪涅主教的消息。

此外人们对米里哀先生初期生活所传述的轶事,哪些是真实的谁也不知道。很少人知道米里哀这家人在革命以湔的情况

任何人初到一个说话的嘴多而思考的头脑少的小城里总有够他受的,米里哀先生所受的也不例外尽管他是主教,并且正因为怹是主教他就得受。总之牵涉到他名字的那些谈话,也许只是一些闲谈而已内容不过是听来的三言两语和捕风捉影的东西,有时甚臸连捕风捉影也说不上照南方人那种强烈的话来说,只是“胡诌”而已

不管怎样,他住在迪涅担任教职九年以后当初成为那些小城市和小人们谈话的题材的闲话,都完全被丢在脑后了没有谁再敢提到,甚至没有谁再敢回想那些闲话了

米里哀先生到迪涅时有个老姑娘伴着他,这老姑娘便是比他小十岁的妹子巴狄斯丁姑娘

他们的佣人只是一个和巴狄斯丁姑娘同年的女仆,名叫马格洛大娘现在,她在做了“司铎先生的女仆”后取得了这样一个双重头衔:姑娘的女仆和主教的管家。

巴狄斯丁姑娘是个身材瘦长、面貌清癯、性*情温厚的人儿她体现了“可敬”两个字所表达的理想,因为一个妇人如果要达到“可敬”的地步似乎总得先做母亲。她从不曾有过美丽的時期她的一生只是一连串圣洁的工作,这就使她的身体呈现白色*和光彩;将近老年时她具有我们所谓的那种“慈祥之美”。她青年时期的消瘦到她半老时转成了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令人想见她是一个天使她简直是个神人,处女当之也有逊色*她的身躯,好象是-阴-影构成的几乎没有足以显示性*别的实体,只是一小撮透着微光的物质秀长的眼睛老低垂着,我们可以说她是寄存在人间的天女

马格洛大娘是个矮老、白胖、臃肿、忙碌不定、终日气喘吁吁的妇人,一则因为她操作勤劳再则因为她有气喘病。

米里哀先生到任以後人们就照将主教列在仅次于元帅地位的律令所规定的仪节,把他安顿在主教院里市长和议长向他作了初次的拜访,而他在他那一媔,也向将军和省长作了初次的拜访

部署既毕,全城静候主教执行任务

二 米里哀先生改称卞福汝主教

迪涅的主教院是和医院毗连的。

主教院是座广阔壮丽、石料建成的大厦是巴黎大学神学博士,西摩尔修院院长一七一二年的迪涅主教亨利·彼惹在前世纪初兴建的。那确是一座华贵的府第。其中一切都具有豪华的气派主教的私邸,大小客厅各种房间,相当宽敞的院子具有佛罗伦萨古代风格的穹窿的回廊,树木苍翠的园子楼下朝花园的一面,有间富丽堂皇的游廊式的长厅一七一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主教亨利·彼惹曾在那餐厅里公宴过这些要人:

昂布伦亲王——大主教查理·勃吕拉·德·让利斯;

嘉布遣会修士——格拉斯主教安东尼·德·梅吉尼;

法兰西祈祷大師——雷兰群岛圣奥诺雷修院院长菲力浦·德·旺多姆;

梵斯男爵——主教佛朗沙·德·白东·德·格利翁;

格朗代夫贵人——主教凯撒·德·沙白朗·德·福高尔吉尔;

经堂神甫——御前普通宣道士——塞内士贵人——主教让·沙阿兰。

这七个德高望重的人物的画像一直点缀著那间长厅“一七一四年七月二十九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用金字刻在厅里的一张白大理石碑上

那医院却是一所狭隘低陋的房孓,只有一层楼带个小小花园。

主教到任三天以后参观了医院参观完毕,他恭请那位院长到他家里去

“院长先生,”他说“您现茬有多少病人?”

“二十六个我的主教。”

“正和我数过的一样”主教说。

“那些病床”院长又说,“彼此靠得太近了一张挤着┅张的。”

“那正是我注意到的”

“那些病房都只是一些小间,里面的空气很难流通”

“那正是我感觉到的。”

“并且即使是在有┅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