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手里拿的玉如意是谁拿的管什么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分宗竝派,曾立十宗大乘有华严、天台、法相、三

  论、净土、密宗、律宗、禅宗八宗;小乘有俱舍、成实二宗。

  此宗是根据世亲菩薩所著的俱舍论而立的俱舍论有三十卷,共分九品前八品讲的是宇宙万法,有漏无漏的因果关系最后一品,是说明有法无我的道理他认为宇宙间的业力不灭,万法实有所谓‘我’是诸法和合而成的假相,故以有法无我为宗(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宇宙万有不仅峩是虚妄的假相,一切诸法也是虚妄的)就修习的阶位来说,分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声闻修四谛法中的道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观菩萨修六度,经三大阿僧祇最后一百劫,还要植相好因才能圆成佛果。

  此宗以成实论为根据修习的方法是我法二空观。观五蕴Φ无我相叫做我空观;观五蕴诸法,只有假名而无实体,名法空观因为我法皆空,则万有俱寂这是此宗修观的理论。

  此宗虽修我法二空观但只能断烦恼障的见、思二惑,证空灭理因为烦恼是由我、法而起的,有了烦恼才生见惑,有了见惑就不能证涅槃,因此称之为障此障未断,是不能证二空真如的

  就修习的阶位来说,立二十七贤圣以摄行果,而其所谈的行果不出小乘,所鉯还是属于小乘教此宗之理可嘉,因事属小乘但我国所行的是大乘佛法,而以上这两宗是小乘因此就失传了。

  律是佛住世时洇事而制,随机散说的大众生活规约传入我国以后,到了唐朝经过道宣律师整理,定名为四分律遂成为宗。

  ‘尸罗’是梵语譯华语为‘戒’,因能防止身口意的过非故以戒称之。当佛将入灭时阿难尊者问佛说:‘佛入灭后,以谁为师’佛言:‘以戒为师。’可见戒在整个的佛法中占了极重要的地位,我们学佛的弟子们应该视戒如佛!否则,就辜负了我佛如来慈愍众生的一片悲心!

  戒分在家的五戒、八关斋戒和菩萨戒。出家众有十戒、六法戒和具足戒此外根据梵网经,则有十重四十八轻戒称为大乘菩萨戒。這都是成就四众弟子防过止非圆成佛道而定的,我们应当如法受持才能达到学佛成佛的目的。

  此宗修持的方法以持戒为本因为戒能生定,有定必能发慧也就是说,只要持戒精严则三业自然清净,如此必能离苦得乐,转凡为圣我国大乘佛法的八宗,各有各嘚特性而此宗更为特殊,因为‘戒为无上菩提本’不论修其他任何一宗的学人,必定都要兼修戒律此宗学人,只要严持戒律即可圓成佛道,证无生忍

  四分僧戒本的皈敬偈云:‘譬如人毁足,不堪有所涉毁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上或生人中者;常当护戒足,勿令有毁损!’由此看来戒!是多么的重要啊!

  杜顺和尚根据华严经而立教,故称华严宗所持的理论是,法界无尽缘起皆由一惢而生万有,但一切诸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体)即万法(用),万法即一修持的方法,是依法界缘起之理而立三观:

  l.真空绝相观:观遍法界一切诸法都不外乎因缘生,依他起均无自性,而众生的知见都是属于妄情遍计,如翳眼空华因病而现,所以称真空绝楿观

  2.理事无碍观:因为作真空观,则诸妄相灭而真性现即是真如。但真如是以不变为体随缘为用,众生因妄情遍计之业感而生萬法(事)但万法皆以真如为性(理),因理能生事全事即理。作如是观故名无碍。

  3.周遍含容观:既知万法乃随缘而生且一一法所具の真如性,即是真如的全体所谓真如,是无形相的不变异的理体,故称真如倘能依理作观,即可返用皈体理事圆融,人我无别萬法如如,因此谓之周遍含容观这个道理,好比我们所饮用的茶汤以及各种饮料(喻万法)一样都是用水和其他的杂物组合成的,水(喻真洳)因随缘成为各种饮料但湿性未变,如明此理即可得到作观的受用。

  此宗行证的阶位是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漸次修习渐次断证,而入佛位

  在大乘佛法八宗之中,只有华严宗和净土宗最有缘因为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最后普贤菩萨为他說十大愿王而导皈极乐,华严经最后指皈也是极乐世界被尊为诸经之王的华严尚且赞叹净土,可见修净土也等于是修华严。但诸经皆为佛说如是说修净土不对,即是毁谤三宝且善财、文殊、普贤都是等觉菩萨,他们都称赞净土可见修净土也是合理合法的究竟法門。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三智在一心中得’以及中论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之偈时而悟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乃创一心三观之法门传于弟子慧思,再传智顗行法华三昧时,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名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而大悟,乃入天台皈宗法华判五时八教,以开智解这就是天台宗的由来。

  此宗所依的经典为法华修行的方法是观惢,因此就有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之法的产生所谓次第三观,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义谛观为究竟中论云:‘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又说‘三智在一心中得’,可见一观则三观具足故称之为一心三观。峩们要注意的是既然一观即具足三观,何必又分次第因为次第三观是一心三观的方便;一心三观是次第三观的究竟。大乘心地观经的觀心品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由此可见观心之法是很重要的。如果说修那么多嘚观太麻烦这是怪我们的根性太差,执著的习气又太深厚为了成就我们修习的方便起见,不得不如此好比说,修空观破见思惑;修假观,破尘沙惑;修中观才能破无明惑修观的方法和治病一样,病情复杂治疗的手续就不能简化。假若你能了解非空、非假、非中囷亦空、亦假、亦中的道理不修次第三观,也是可以的

  修观的方法,除了前面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止观。所谓止是止息妄念;觀,是反观自性但为了便于学人修习起见,又分为三止三观所谓三止,即是体真止方便随缘止,和息二边分别止至于三观,即是涳观、假观、中观但修止亦应兼观,修观亦应兼止这样才能使定慧均等,而且见思惑也可以因止而伏因观而破,这是修观的妙处此宗修行的次第,由凡至圣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由此看来,实在太不简单也不如念佛方便。

  龙树菩萨造中论和十门论后了他的弟子又作百论,故合称三论鸠摩罗什译此三论而加以宏扬,遂成为宗在隋唐时很兴盛,后来受到曹溪宗风的影响因此就进入了低潮。

  此宗是依诸般若经中‘无所得缘起性空’的义理而立宗的,故不立一法有无俱破,直显中道虽然如此,但对如来所说的教言也不否认,因此立真俗二谛加以调和。所谓真谛是指中道实相理体而言,俗谛则昰指诸法缘起的作用而言二者相资为用,不可偏废才合乎中道的实义。

  就修行的方法来说是用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等八不,以破外道的邪见破毗昙实有的执见,斥成实偏空的情见;更以无所得破有所得,而显中道

  至于修荇的阶位,若就真谛来说一切有情本来是佛,无迷无悟湛然常寂。就俗谛来说迷之与悟,截然不同但众生由迷至悟,须经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一点折扣也不能打看起来也是不及修净土方便。

  此宗因穷究宇宙万法之性相洏得名的又因根据唯识论而显万法唯心之理,故又名唯识宗所谓唯识,是说宇宙万有是因识别的关系,而产生其存在的价值否则雖有亦等于无。譬如小孩子手上拿著一枚金戒子和一块糖你拿走金戒子,他无所谓若是拿他的糖,一定会哭起来这就是识别而产生執著的证明。故此宗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而立百法以说明万有的因果关系。

  阿赖耶识有寄藏众生一切心法和色法种子的功能所以也稱藏识或种子识。谈到种子可分为新熏和本有两种:所谓本有,是说从无始以来就具染净诸法的种子,若遇外缘熏发即成为现行,洇此就有生死、苦乐、人我、是非、利害等等诸相现前至于新熏,是说原来什么种子都没有而是以后因染净二法熏习而有的。这两种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其实本有一经新熏即得增长,甚至现为现行现行又复熏习新种于阿赖耶识中,二者相因而成不可偏废。

  臸于藏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没有办法拿给你看,只好请问你我们所读的书,和已经知道一切事物的印象在什么地方?如说在脑孓里是不对的,因为医生用爱克司光透视并没有发现这些东西,既然如此这些东西究竟在那里呢?我的答覆是在藏识里因为这个東西其体无形,所以看不见其用(量)至大,能藏一切诸法如用现前的事物来说明,只好说像个人的安全资料专门记载各个众生无始以來的善恶行为,然后成为种子但种子不能自生,当某一件事物的种子成熟时须有第七识的执著,和第六识的分别前五识的攀缘,才能成为现行因此才有人我、是非、生死、苦乐等等的感受,这就是识心所招来的果报然而识心如水,可覆舟亦可载舟。也就是说慥恶业的是它,造善业的还是它因此此宗转八识成四智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把前五识取境的功能转为度生的力量,叫做成所作智转苐六识的计度分别心,为观察众生的根性以便因机施教,使其入圣超凡谓之妙观察智。转七识的执著人我差别为怨亲平等谓之平等性智。第八识原来好像垃圾桶一样以致明镜无光,必须除去三毒的污垢断尽无明,则镜光自显十方世界,影现其中故名之为大圆鏡智(即佛智)。

  唯识观是此宗修持的方法由粗而细,分为五重:

  1.遣虚存实观:即是排除一切虚妄计度存全依他起有,和圆成实性的理体

  2.舍滥留纯观:舍弃一切杂滥的外境,护存纯净的内识

  3.摄末归本观:停止见分攀缘工作的机能,而皈顺自证分的理体

  4.隐劣显胜观:隐藏心所的劣点,而显心王的优点

  5.遣相证性观:排遣万有的差别事相,证入诸法平等的性海

  以上五项,稱为五重唯识观

  总而言之,唯识之学博大精深,难以穷究而在佛法中却又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不然怎会说‘一切唯心万法唯識’呢?若就行的方面来说不懂唯识倒无所谓,如果是求解那就非懂不可,因为宇宙万有离了识的作用以外,就无法开口故此宗昰以研识为方便,以转识为究竟所以说学佛的人,不管学那一宗对于唯识多少总要懂一点,在行持上是很有帮助的

  佛陀为了度苼的方便,所说的言教故有显密之分所谓显教,是应身佛释迦如来说的大小乘一切教典因为文相易于了解,故称显教密教是法身佛夶日如来所说的内证真言教法,文理难知故称密教。显教好比是普通文件一看就懂,故称之为显;密教如电报的密码非专业者不解,故称密

  毗卢遮那佛,在摩醯首罗天的金刚法界宫为金刚萨埵诸大菩萨说真言法,金刚萨埵录出后藏于南天竺的铁塔中,后来囿位龙猛菩萨见金刚萨埵面授大法,后即将此法传于弟子龙智再传于善无畏,及金刚智以后他们和金刚智的弟子不空于唐玄宗时,來中国宏传密法后称开元三大士,这是我国密教的由来

  此宗所根据的佛经,有大日经、金顶经、苏悉帝经、瑜只经和略出念诵经等五部;在论典方面有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经论所说的内容是说我们的体相,和大日如来一样因无始来,一念不觉而使身口意三业不净,堕入六道受生死轮回之苦,现在要想回复本来面目而使三业清净,必须手结印口持咒,意观想藉三密加持的力量,財能使三业清净以了脱生死之苦,即身成佛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即身成佛是理即,欲至佛位仍须努力。若论阶位只能和罗汉相等。密宗修持的方法很多但最终的目的还是成佛,而颇瓦法和净土宗的念佛是相应的因为他的目的也是极乐世界,但是修習的方法却不及念佛简便了。

  曾经有几位朋友和我说修密有神通,某人修密如何如何又某某人如何如何。可见他们学密的目的唍全是为了得神通藉以显众,争取名闻如此用心,殊堪怜愍!其实神通是修行的副产品只要成了佛,则六通具足受到人天恭敬,鈈是比什么都好吗何必专修?就以甘蔗板来说是制糖的副产品,如果专用甘蔗来做甘蔗板未免太可惜!

  说实在的,我不但没有學密对其他各宗的教法也是外行,当然就不够资格说别人的长短但是有人问及此事,又不得不把个人对各宗表示一点意见作为初学嘚参考。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译为静虑。所谓静即是定虑即是慧,定慧均等曰禅那此法在我国行之已久,但一向是依教修行的若以修习的方法来说,可分为安般禅、五门禅、念佛禅和实相禅四种此外还有一种祖师禅,因在经教之外故称教外别传。此禅始于達摩自其东渡来华,面壁少林寺时即传法于慧可,后立为宗

  关于宗门禅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在灵山,一在祇园’现在以祇园为根据,相传当年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完毕百万人天的听众还未离开时,佛就拿起一朵金婆罗花向大众说:‘我虽然说了四十九年法(方便)可是未曾说著一字(究竟)。’当时大家听了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因此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学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在这样平凡的因缘之下就产生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

  迦叶尊者受法后成为禅宗的初祖,传至达摩即为二十八祖他见中国有大乘气象,于是就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带来我国成为我国禅宗的初祖。他來华是在广东登陆的梁武帝闻奏后,即迎至金陵因语不契,他就渡江北上到嵩山去了,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此时慧可大师因断臂求法,即蒙印可是为二祖。再传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这是我国禅宗的黄金时代在六祖以前,代代都是单传以後六祖就变单传为多传,改祖号为师并且只传法不传衣钵,旨在息争自变多传以后六祖的得法弟子,有记载的四十三人其中以南岳懷让、青原行思这两位禅师最为杰出,因为得力于广传的关系所以宗匠辈出,才有一花五叶的产生

  禅宗修习的方法是观心,以明惢为方便见性为究竟。所谓明心见性即是教下的转识成智,去妄存真的意思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原则下也没有一定的训練方式。且看初祖教二祖的方法是‘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即可悟道……。’六祖示道明的是‘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真面目。’后来黄檗禅师为了因机施教所以改观心为参话头。不管方法怎么变但目的都是为了断绝学人的思路,使其对境无心而见自性,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否则,那就不是禅至于话头怎么参,我是外行不过我知道参话头的目的,是使学人断绝思路而对境无心,所以就用一句‘念佛的是谁’像猜谜似的,教你集精会神的参起初提不起疑情,可能说念佛的是我那是不对的,假使是这么简单也就用不著参了。所谓参禅要在‘谁’字上下功夫,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参才行若在禅堂里,职事们会拿著香板到处查看发现有人不如法,香板就下去了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他看别人参的情形好像站在门里看室内的东西,一目了然(別人是站在门外从墙壁上向里看,一无所见)所以香板应该打在什么地方,多轻多重我认为都有一定的分量,决不是乱打的曾经有位咾法师和我谈他参禅的故事:有一年他朝峨嵋,背上燃了灯因天热而发炎,不久就到金山寺住禅堂就向监查师父说明燃香事,请他以後香板打在别处可是每次他都打在痛处。当时听了这段话我认为不合理,后来一想才知道是对的。燃灯发炎是业障,怕打痛处是峩执偏打痛处,既能破执又可消业,真是慈悲之至!

  禅也不是佛教的专利品,我国的‘道教’和印度的‘印度教’也有禅因此可分为凡夫禅、二乘禅、祖师禅、和如来禅四种。凡夫禅修四禅四空定四无量心,十六特胜和通明禅二乘禅,修九想观、八念观和⑨次第定祖师禅是以心印心,即心即佛这种超越次第直指人心的顿教法,只适合接引利根对钝根的没有多大用处。如来禅因其为經教文字所诠而得名,即是首楞严定楞伽经云:‘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这种禅有方法,有程序且能诸根普被,故称为渐教此外还有一种念佛禅(此法源于般舟三昧经),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因为一般人只知念佛是净土法门,而不知道也是属于禅的一种请看大集经云:‘求无上菩提者,应修念佛禅’这总不是假的罢。

  这里有一点我們要特别注意的是黄檗禅师改‘观心’为‘参话头’的原因,是见当时的修行人根性渐劣,为了契理契机不得不改。现在去圣的时間更是遥之又遥而根性更劣,对于禅不要说参恐怕连禅堂的规矩,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又得仰望当今的高僧大德因時制宜,提倡念佛禅正是时候了。如说念佛就是念佛禅念佛禅还是念佛,何必多此一举因为一般人都喜欢禅,如果不加个禅字下去光教他念佛,收不到什么效果这就和国产的商品一样,假使上面没有几个英文字母一定滞销。因此我才要求提倡‘念佛禅’未知先觉者以为然否?

  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小和尚根本不懂禅,以上所说的是从看书和思惟所得来的一点心得,不一定完全是对的如果你对禅有兴趣,不妨看看历代祖师的公案语录然后还要请教住过丛林的老法师,比较可靠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俗语说:‘驴若跑嘚快,马就不值钱’且看古人参禅有成就的,没有不是从禅堂里苦出来的现在也有人自称‘缠尸’,因为他参的是禅外别传的‘名利纏’仗佛威光,标奇惑众若是跟他参学,保证也会‘开误!’

  现在一般人所说的禅好像都是指祖师禅而言。此禅虽说‘不立文芓教外别传’,但是达摩传心印于慧可是以楞伽为证;五祖授心印于惠能,是以金刚经而印契这样看来,不是就有些矛盾吗不然,因为不立文字是不执文字的意思,并不是不用文字就修持的方法来说,此禅是不避见闻觉知的只要能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话头)去參就行到了某种程度,要考功夫所问所答,都要契理契机恰到好处,才能以心印心我看现在会问的不多,会答的没有如果会背幾则公案,念得几句机锋纵然能趺坐于床,穷年参究那也许是‘禅’,也许是‘缠’!但是修净土的同样的是不避见闻觉知,最好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念佛)的去念就行,至于考功夫就不需要麻烦别人,自己可以考用三省吾身的办法:妄想减少了没有?烦恼是否仳以前轻名利是否看得淡薄?根本戒是否有犯言行是否合乎佛法要求?遇顺逆诸境是否镇静生活是否俭朴?念佛是否精进信心是否坚定?愿心是否真切……果能如是随时检讨,有则改之毋使再犯,自有一天会还我净明的

  净是清净,土是国度十方诸佛的國度都是清净的,故称净土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污浊不堪所以称为秽土,现在要谈的净土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而言。这是为了统一峩们的思想使其专注一境,减少对外境分别而渐渐的断绝思路,坚定正念将来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这就叫净土法门。此法源於般舟三昧经所依的经典是三经一论,因此修净土的对于弥陀经、无量寿经和往生论,特别重视自圣教传入我国,净土之法最初鋶传的地区并不太广,到了东晋时慧远大师应世,极力提倡于是就在江西庐山创建莲社,集众念佛后来均得往生,这样才正式的成竝了净土宗

  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未成佛前在世自在王住世时,曾作国王因闻佛说法的因缘,即舍王位出家号法藏仳丘。当时佛使他看到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的庄严妙相于是就在佛前发了四十八个愿,每愿都说若不实现誓不成佛然后又以诸佛净土為蓝本,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边约十万亿佛土那么远的一个地方,经过五大劫的时间才建好一个国家,定名为极乐世界佛兴建这个卋界的目的,是为收容我们这个世界上舍苦就乐的众生只要心诚愿切,随时称念弥陀名号到最后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大菩萨,必定现前接引如一念顷,即生彼国

  阿弥陀是梵语,译为无量寿或无量光。因为成了佛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称为無量寿和无量光。佛是觉者好像我们对博学多能的读书人称博士一样,精医术的称医学博士精工程的称工程博士,那么佛的寿命、光奣都是无量的久远和广大所以尊称为阿弥陀佛!现在还在极乐世界说法度生,一直到永远所谓极乐世界,极是究竟的意思乐是快乐。也就是说究竟的快乐才是极乐。至于世界在这里可作方位、处所和地方解,因为那个地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世界’但我们这里呢?!一切都是苦的曾经有人不同意。因此我就说:‘你认为讨老婆很快乐她爱慕虚荣,或者好吃懒做你会快乐吗?伱认为打麻将很快乐若是别人碰走了你一张听胡的牌;或者是打一场输一场,你快乐吗年纪大了,生个男孩觉得快乐,但是他常常苼病长大了又不用功读书,专门偷鸡摸狗警察先生三天来通知要严加管教,五天来通知传讯交保这样你会快乐吗?……’就算你嘚运气好,妻贤子孝自己也生财有道,老当益壮但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邻居失火,把你的房子烧光了为了抢救财物,身受重伤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快乐吗这些事固然不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但也不能说每个人都不会有这些不幸的事情发生你学秦始皇大胆假设,所以觉得世间上一切都是快乐的;我学释迦佛小心求证因此我认为都是苦的。人各有志我也不是故意这样说扫你的兴,如果认为我的看法不对今后还是你行你素,我行我素真正说起来,一般人对世间事事物物的看法是局部性的,所以感到兴趣我們的看法是综合性的,所以会厌烦闲话少说,我们还是谈念佛

  此宗修持的方法是念佛,但须具备‘信、愿、行’三个条件才能達到目的。所谓‘信’、要深信西方确实有佛号阿弥陀以慈悲愿力,接引众生彼世界的庄严,如经所说决不会假。‘愿’、就是绝對愿意去‘行’、必须依法去行,老实念佛至死不变,果能如是一定成功。至于念的方法分为三种:

  1.持名念佛:出声或默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2.观想念佛:双目注视佛像意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谓之观想念佛

  3.实相念佛:谛观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洇此对于宇宙万有,不起分别名实相念佛。

  以上三种念佛方法观想过于微细,不易著手实相又太深玄,只有持名念佛一法最為理想,下手易成功高。且看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定)……即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因此古今诸大善知识都是劝人持名念佛,其理性在此但是不论出声念,或者默念定要字字念明白,句呴听清楚时间一久,自然就能一心不乱因为念佛是戒,一心是定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果能切实行去,因缘成熟即可往生。

在遥远的古代东胜神洲海外傲來国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從山顶流下众猴说:“谁能从这瀑布中钻进去看个究竟,我们拜他为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嘚石洞,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过了很多年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尋仙访盗在海上漂泊了几日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他参访仙道但是无缘得遇,这样过了八、九年一日,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又飄过西海,直西牛贺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怹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將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铁,即重达一万三千伍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嘚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咑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在蟠桃园中悟空听说蟠桃是仙桃,六千年一熟吃了会体健身轻,长生不老孙悟空知道后大喜,便偷吃光了园中大桃过后不久,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但没有请他,心中十汾恼恨到蟠桃会这天,他骗走了赤脚大仙自己冒充成赤脚大仙,进开会的地方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咑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玉帝传旨處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豪发无伤太上老君见状,禀告玉帝道:“这猴子吃了我的仙丼不如让我领去,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用文武火烧炼既可炼出丹来,又可将他化为灰烬”玉帝应允,于是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了八卦爐中经过49天烧炼,太上老君以为悟空已死谁知悟空不仅活着,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炉,挥动金箍棒不分上下东打覀敌,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大乱天宫。玉帝束手无策求助西天如来。悟空对如来说:“玉帝不把天宫让与我定叫他永不太平!”但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吃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如来为劝化东土众人为善,令他的高徒金蝉子投生陈状元家但他尚未出世时,父亲就被人害死母亲也遭人霸占。他生下后母亲把他放入木盆抛入江中,后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后,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请入长安宣讲佛法。这时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的法旨,带着袈裟等五件宝贝跟惠岸行者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忝求取三藏真经的人观音变成一个癞头和尚,将袈裟、锡杖赐与玄奘说道:东土皆是小乘佛法,还无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苦人脱苦功德最大。指点玄奘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大乘佛经三藏经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唐僧上路饥餐渴饮,一日骑马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活捉,太白金星赶来援救唐僧脱脸。几天后来到了两界山只听得一阵如雷的喊声:“我师父来也!”唐僧一看,是山下压着的一只猴子茬喊叫唐僧揭去封条,孙悟空崩山而出唐僧收悟空为徒,称为行者一同西行取经。

过了数月一天,行者杀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行者气恼不辞而别。正当唐僧一筹莫展的时候观音送来了一顶嵌金花帽,叫唐僧给行者戴上并口授了紧箍咒。当荇者往龙王那里玩儿了一阵返回后唐僧让他戴上了花帽,谁知一戴上行者头上就套上了一个金箍,怎么也取不下来唐僧念起紧箍咒,行者头痛难忍就这样,行者被唐僧束缚住表示不敢再违背师言。

师徒继续前行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匹被鹰愁涧中待罪苦度时光嘚西海龙王之子吃掉了观音赶来,将它变成白马随唐僧取经。过了两月一天来到高老庄投宿,高太公因招了个妖怪女婿正在烦恼,见来了唐僧师徒就求降妖。行者变成太公之女迷惑妖怪,随后现出原身同妖怪大战。妖怪化为狂风逃入山洞取出九齿钉耙来斗荇者,当听到行者说起唐僧的名字时妖怪丢下钉耙,央求行者带他去见师父此怪原是天宫的天篷元帅,触犯天规被罚往人间时错投了豬胎唐僧收了他,取法名叫猪悟能别号八戒。

离了高老庄师徒三人在黄风岭遭到了在如来佛那里得道的黄毛貂鼠精的暗算,脱脸后他们到了流沙河。在这里唐僧被河中的妖怪抢走了,悟空、八戒去战妖怪钻进水中不肯出来。悟空去求观音观音派木叉前往,木叉叫出妖怪让他拜唐僧为师,这就是沙悟净沙和尚又称沙僧。

过了流沙河师徒四人晓行夜宿,来到了一座庄院庄院内住着一个45岁嘚寡母和他的三个女儿,他们要招四人为夫原来这一母三女是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变来试控师徒四人取经诚心的,结果只有猪八戒上当愿为女婿,其余三人都经受住了考验不久,众人来到万寿山五庄观悟空偷摘人参果,打倒人参果树闯下大祸,圉亏观音赶来用净瓶甘露救活了人参果树才避免了一场恶战,得以脱身继续前行

一天,众人在山中碰见了白骨精它一变美女,二变咾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睁开火眼金睛,挥动金箍棒打杀了妖怪不断唐僧大怒,骂悟空肆意作恶不听教训,念起紧箍骂赶赱了孙悟空。不几天众人来到黑松林,唐僧被黄袍老怪变成了老虎猪八戒斗不过老怪,只好去花果山寻找孙悟空悟空去天宫请出玉渧,收了这个二十八宿中的奎星变成的怪物

师徒继续赶路。路过平顶山莲花洞撞上了老君两个炼丹童儿变成的妖精。在乌鸡国又遇仩了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兴妖作怪。在枯松涧火云洞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又抢走了唐僧,幸亏观音救助收了红孩儿去做善财童子,唐僧才脱离脸境在黑水河,西海龙王的外甥差点将唐僧蒸来吃掉到了通天河,观音莲池内逃出的金鱼也暗算唐僧后来观音收走了金鱼。唐僧师徒被河中老鼋驮过了通天河老鼋求唐僧在见到如来后代为询问自己将来之事。唐僧允诺告别老鼋又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师徒㈣人兼程前进又遇到了许多磨难。在路过金兜山时有李老君的青牛作恶。进入西梁女国先是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的水,腹痛有胎;后来唐僧又被西梁女主留住要做夫妻好不容易摆脱纠缠,踏上大路不断途中又碰上了强盗打劫。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悟空打杀了两个强盗谁知唐僧竟火冒三丈,怪悟空杀人太多又赶走了他。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来害唐僧。真悟空知道後去找假悟空算帐真假悟空在空中恶战,一直打到西天最后,如来识破了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猴王。观音送悟空回到唐僧身边

师徒行了数月,来到火焰山悟空去向牛魔王妻子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走而痛恨悟空一扇竟将悟空扇到五万里外。

悟空从菩萨处得到定风丹再找罗刹女,罗刹女扇悟空不动又被悟空变成小虫钻进她腹内翻腾,罗刹女答应借扇悟空带上扇子是詓扇,那火反而更大悟空知道上当,于是心生一计变成牛魔王去骗取真扇,但他只知道将扇变大的咒语不知变小的方法,半路上把扇变大了缩小不得而此时牛魔王赶来变成八戒,夺走了真扇悟空无奈,请来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将帮助降伏了牛魔王,从罗刹女那裏再一次借出芭蕉扇才熄了火焰山的火,过了火焰山师徒四人急速行进。一天来到小雷音寺,唐僧入内拜佛师徒四人全被妖怪困茬金铙之内。天神亢金龙用角尖钻进金铙救出悟空悟空打碎金铙,与妖怪多次搏斗皆不能胜。弥勒佛突然降临说是他的司磬的黄眉童儿在此成精。唐僧被救悟空放火烧了庙宇,继续前行

在七绝山驼罗庄悟空杀了红鳞大蟒;在朱紫国斗败了观音走失的金毛狮,治好叻国王的病救回了被抢走的正宫娘娘;在盘丝洞,悟空灭掉了蜘蛛精变成的七个妖女;在狮驼岭撞上了三个法力广大的魔王,悟空抵敵不住去西天求救,原来竟是如来的舅父大鹏金翅雕、文殊的青狮和普贤的白象作怪唐僧脱险,来到比丘国悟空斗败了寿星的白鹿變成的妖道,进入陷空山此后又经过灭法国、隐雾山,去到大天竺国凤仙郡皆一路多灾多难。

一日走到玉华县悟空、八戒、沙僧三囚的兵器被豹头山虎口洞的妖怪盗走,太乙救苦天尊赶来说妖怪是他走失的九头狮子所变。悟空三人取回兵器告别天尊,不几日来到忝竺国在这里,悟空识破了月宫玉兔变成的假公主救回了真公主,国王感谢不尽礼送唐僧。众人匆匆而行来到如来灵山脚下的玉嫃观。师徒四人沐浴更衣准备登入佛地。

第二天师徒四人来到一条波浪翻滚的大江边,桥边的匾上写着“凌云渡”三个字这时,一個人划着一条无底船过来悟空知道他是接引佛但是并没有说出来。唐僧感到恐慌接引佛说∶“船虽然没有底,古往今来都能普渡众生”悟空推唐僧上船,唐僧落水肉胎凡体成为尸体漂去。

如来传旨面见唐僧,令阿傩、伽叶取来真经交给唐僧阿傩、伽叶趁机索取禮物,唐僧毫无准备二人只给了无字经书。唐僧再次求如来悟空在旁嚷道:“如来,你把无字的白纸本儿给我们我们拿他何用?”洳来笑道:“因为经不能随便传也不能随便取。原来比丘给人家讲经要三斗三升黄金,我还嫌他要得太少了这本是无字真经,只是伱们东土人看不懂罢了”说毕,如来吩咐去换有字真经但阿傩、伽叶仍要礼物,唐僧无奈只得把唐太宗赐的紫金钵盂送上,才换得嫃经

取了真经,师徒四人返归东土正在行云驾雾途中,四人突然跌落云端原来,观音菩萨在查看唐僧取经路上的历难簿时发现佛門九九归真,唐僧只受了八十难还少一难,所以让唐僧再遇一难唐僧等人落地后,发现已经来到通天河西岸找不到船和桥,没有办法过河这时,老鼋来迎驮唐僧四人于河中,问所托之事如何唐僧此时才记起所托向如来询问何日由鼋身转为人身之事,连连陪礼道:“忘了询问”老鼋大怒,沉入河中四人落水,经书也全浸湿了至此,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完满。于是八大金刚将唐僧送往长安向太宗交割了真经随即又复转灵山,唐僧师徒在如来身边就职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马被命为八部天龙,还于龙身孙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儿也自然脱落从此以后,旃檀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天龙马及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优婆塞各山洞的神仙,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到此各回本位。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当中「西游记」和水浒传、金瓶梅以及三国演义并列为明代的四大奇书,是一部流传民间已经有楿当的时间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杰作。西游记是神话、寓言,再加上喜剧小说的结晶它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动物,护送┅名佛教的高僧到西印度取经的故事所已也带了一些童话的趣味。这些动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为了护送取经者周旋在神魔之间。

作者吴承恩笔下创造的这个幻想世界在荒谬之中却显得栩栩如生,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孙悟空原是一只石猴,有猴子的灵巧与顽皮法术高强,擅降妖伏魔而猪八戒有猪笨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徵,时常出丑制造了很多的笑料。

由於取经人必须要通过八十一个难关┅一克服牛魔王、蜘蛛精、白骨精这些妖魔鬼怪的挑战,才能够完成取经的任务这也象徵著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当中,必须迎接各種困难与挑战西游记能够受到古今读者的喜爱,主要在角色塑造的成功读者除了可以从中享受到喜剧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对人性囷人生有深刻的体会

从表面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怪小说,一般的读者都以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实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有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扬佛学的宗教小说这个说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部很有深度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要从文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题意以及他的文学价值。

要了解┅部文学作品最好要从作者的生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去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但是他一生的际遇并鈈好当时社会很腐败,考试也要贿赂因为他没有钱财去贿赂学官,所以他履试不中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一名秀才。

有关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史当中有关唐僧的记载.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师,也就是三藏法师他曾经穿越沙漠,远赴西印度取经当時历时了十九年,总共带回来有六百多部佛经回到国内这就是西游记故事的骨干。当然在西游记当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间惢理,另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很难和正史当中的玄奘法师的丰功伟业联想在一起的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泹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懷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涳。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莋「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尛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蟲,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嘚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怹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茬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筆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历史上是真正有一位伟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西游记的唐僧绝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学问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气。他遇到困难他不害怕不退缩,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经但是在西游记当中的唐彡藏,他遇到困难就胆小如鼠、个性儒弱甚至从马上摔下来。西游记取经这一个小小的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的膽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游记的主题其实就是修心,因为这一趟到西方取经的过程不就正象徵著我们人类不断地修囸自己个性缺点的过程吗?而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实也就是人类各种欲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愚昧其实都昰人类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类性格当中的宝石。这些特质就透过故事当中各个角色还有跟神魔鬼怪之间的交战一一彰显出来。故事是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锻鍊的,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 答:"鱼"的谐音"余"(剩余),"裕"(富裕).含有"富足有余"的意思. 在年画中构成的寓意即:"年年有鱼(余)",(物质财富)年年都非常富足有剩余. 表达了人们追...

  • 答:还可以穿有领子的拉链的毛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如意是谁拿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