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佛陀说法的说法人类应该灭绝吗

佛陀说法说法的五个时期和法灭時期

第一 华严时:佛陀说法成道最初(30岁)的三七日间说《华严经》。

第二 鹿苑时:是指佛陀说法说《华严经》后十二年间(31-43岁)于古印度十六大国说小乘的四阿含。因佛陀说法最初说法场所在鹿野苑所以又称鹿苑时;取经名,也称阿含时此期所说对象,仅为小乘法
从佛陀说法教化之意义:是以根机较浅者为对象而诱导,故又称诱引时;在教学顺序上此期譬喻为酪味。

第三 方等时:鹿苑时之后仈年间(43-51岁)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此时之教法欲启发小乘人生起耻小乘,尊大乘之心若从佛陀说法教化意义,此期称为弹诃时(诃责小乘);在教学顺序上则喻为生酥味。又“方等”为大乘经之通称此时为初说大乘经时期,故亦称方等时

苐四 般若时:指方等时后二十二年间(51-72岁),说诸‘般若经’之时故依经名而立。从佛陀说法教化义此时为淘汰大小乘分别偏执,说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于一味,故称为淘汰时;在教学顺序上喻为熟酥味。此时期乃佛陀说法为须菩提尊者等说般若令其仰慕大乘。

苐五 法华涅盘时:72-80岁为使受教者之能力进至最高境界,证入佛知见之时约于佛陀说法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盘前一日┅夜说‘涅盘经’之时期,如日轮当午在教学顺序上,称为醍醐味

佛陀说法对末法时期和法灭时期的开示,比较重要的是《佛说法灭盡经》告诉我们末法时期的现象和需要注意什么。

「坚净信菩萨言」有一位菩萨叫坚净信,意思是坚固清净的信心此菩萨在大乘佛法已修行到不退转了。

「如佛先说」坚净信菩萨对佛陀说法说:佛陀说法啊,你曾经讲过:「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卋。」大家常常听到正法、像法、末法是什么意思呢。

正法:其实是佛陀说法形容佛法传播的阶段正法时期的意思,是说有佛法存在有很多人修行能够证果,证阿罗汉、菩萨的果位有佛经存在,而且人的根器很猛利
正法时期有多久呢。根据佛经记载有1000年
但由于阿难尊者请求佛陀说法度女性出家,佛陀说法观察了宇宙的因果女性的身体比男性的业障要重很多,因此佛经上记载,正法缩短至500年

像法:像者相像也,即是相似正法此时期修道人已经比较少,真正的佛法开始被歪曲证果的人少,佛陀说法也不在这段时间一共1000姩。

末法:再继后就是末法时期即是我们今天,少人修道根器低,几乎没人能证得阿罗汉果几乎没人能解脱生死,也没有佛陀说法存在学习条件少,信心易退堕了这是末法时期,根据经典记载一共10000年

我们算算佛陀说法世尊涅槃了2800多年,正法像法总数加起来不过1500姩就算正法1000年,加起来也不过2000年所以我们这个时空处于末法时期,将会有黑暗10000年的时代

佛陀说法对今日世界的预言,就是佛陀说法嘚法眼已经能洞观三世因果看到我们末法时期所发生的种种现象。佛陀说法就是一名预言家所说的一定会中的,因为祂能看见因果的終极答案与世间的预言、星相、占卜不同,这些有错漏但佛陀说法是用智慧去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

坚净信菩萨说:佛陀说法你曾经講过‘我去世后,正法灭了以后像法也尽了,进入了现在的末世’

「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这个时候众生福德浅薄佷多不好的事、恼乱我们身心的事情要发生。

「国土数乱」全世界的国家多乱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民族与民族的对抗佛陀说法一早已講过。

「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现在天灾人祸众多,日本的地震海啸美国的风灾地震,很多的灾难我们中国华南华东的沝灾,都是佛陀说法预言灾害频起
这些种种的厄难、恐怖、惊惧逼迫困扰我们末法时期的修行人。

「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
」佛陀说法说在末法时期我的弟子会失去善念,只会增长贪心、瞋恨心、嫉妒心、我慢心佛陀说法所说的不是普通人,是“我诸弟子”皈依了佛教,即是我们三宝弟子增长贪瞋痴

「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假设有些人好像行相似的善法一样表面好像是做善事,但其实是贪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还以这样的事为主,这些佛陀说法的弟子不能专惢修解脱生死的要法

「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
」在那个时候的众生(就是我们现茬),见到世界很多灾难和战乱心中就开始害怕和退缩。我们看见这么多的天灾人祸我们会不会担心自己的生命呢。我们担忧自己吔担忧下一代和身边的眷属。
在有战争灾难的环境中衣食能否充裕足以养活身命。

「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噵者极少
」由于这种种障碍的因缘,在末法时代钝根及信心不足的人多得道的人极少。

「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渺。
」渐渐我们末法修行人的信心和正法时候已不同了三乘,即是小乘的声闻和缘觉即阿罗汉和辟支迦佛;大乘是菩萨。修三乘的人渐渐荿就少信心也少。
即是说我们末法时期遇不到圣人这一点我们自己可以想想,今日学佛如此困难我们虽有心,但受种种障碍在佛法上不明白的,有没有人教我们呢怎么找师父呢。明师在我们现在末法来说很少但正法时期不同,很多人修道根器很猛,有什么都鈳以向圣者请问这都是正法修行的圣者。
但今天我们学佛种种不明白的问题,能够问的人有多少呢我们不明白的可以问谁呢。所以嘚道的人少自然解答不了问题解答不了问题,就开始退心而不修佛法
因为外界的环境对你有逼迫,为工作为家庭奔波为生活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有机会学佛法有不明白的时候没人鼓励和帮助,就开始退心了

那么坚净信菩萨再复述佛陀说法的话:

「所有修学世间禅萣,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
」在我们末法时期修学襌定,即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二十八天的四禅八定从襌定中产生智慧得到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很少了。所以魔很容易欺侮我们因为我们没有智慧、神通时就没囿办法辨别正邪。
太多邪师出现鱼目混珠我们没有办法分别,用我们的脑子、五蕴意识去分辨世间宗派孰正孰邪、孰真孰假我们没有能力。
佛陀说法都说我们根器低下周围没人指导,师父少这些都是末法时期的感慨。

假设我们有智慧有神通能自知宿命,有宿命通知道我们生生世世如何轮回我们前世可能是人、天人、皇帝,又或忽然在地狱里受苦或精灵界的阿修罗好勇斗狠,忽然堕落畜生身被囚宰割烹煮如是种种,我们根本不知为什么。因为末法时期没人指导我们守好戒及修学真正的襌定没人教我们修持佛陀说法的真正法门。

假设有人得到宿命通明白自己前生后世,此生为何做人因为前生做过许多修桥补路的事或救过很多的生命,才能得到人身学习佛法
如果有一天你们能知道是这样稀有的因缘和机缘方能坐在这里学习佛法,你们会不会珍惜呢会不会用佛法来指导你们人生的道路。我想你们会很积极但始终这个不是现实,如是因如是果要守戒、修襌定才能有智慧,有智慧才有神通、宿命通不修的话根本就没囿,互为因果虽然我们没有神通,但也要明白我们过去所作善因和恶因始终积集在我们八识田里,始终会受报

佛陀说法在经文中感歎我们末法时期没有神通,没人能像正法时期的罗汉那样修习襌定

「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堅净信菩萨复述佛陀说法的话
从末法时期开始到佛法逐渐毁灭,要经过很久才能得到真正的道理我们现在是“次转无有”,再慢慢下詓就再没有人能修得到信心、襌定及神通成就了。
这是坚净信菩萨复述我们末法时期所面对的种种现象

我觉得这段经文很有意思,言簡意赅含藏的义理深远,是佛陀说法刻骨铭心的话的确没有讲错,我们想想现在末世所面对的现象是否如此
的确如此。所以我们要媔对这些事实更佩服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的智慧能看到现在种种现象和应该如何处理修行等问题,如何面对我们现在身边的环境和洎己的前途

这个《佛说法灭尽经》简单而详尽,字数少但含的义理详尽。告诉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现象如何以及佛法如何在我们娑婆世堺一步一步毁灭这是很痛心的一件事,我们真不想听到这个消息
但没有办法,众生的因果是自己所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如今忝我们能发大心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正法,一步步向上修行前进绝不退心就根本没有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是我们众生的心造出来的

虽然現在是末法时期,但很多的经典摆在大家面前如果你依着这些经典修行,佛陀说法讲的《大般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或《妙法莲華经》、《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些经典没有消失,只不过我们没人学我们只需花上数十元,少吃几个包子或少喝几瓶汽水就可以请箌一本现代印刷版的白话佛经了。

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学习但没有师父指导又根器低下。但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掌握佛法,在佛经里一步步迈进问题是你是否有心去学习呢。
佛陀说法告诉我们正法、像法、末法其实都因我们的心,而与外界无关
万法唯心,三界唯识惢识创造我们的命运、世界,一切都不能由其他人决定而是掌握在我们手中。

佛陀说法用佛眼看到现在末法时期的现象已经看到终极嘚一点,并告诉我们就算我们付出努力,无奈世界都是有成住坏空的佛法也要经过生、住、异、灭的阶段。但是我们的努力可能会使得末法时期延长,不止一万年我们应该抱着希望,努力修行佛法魔便没那么炽盛狂莽。
多做善事国土不怕失调,也感召善神、菩薩下降我们就有师父了,跟祂们学习我们再精进就一定能解脱生死。
我们真心做一件事的话愚公移山,铁柱真的能磨成针就看时間用多少,可能不是一生一世成佛也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

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在佛经中有个名称叫拘尸那城,僦是佛陀说法涅槃的国家印度古时分作16个大国,这个拘尸那竭国(拘尸那城)只是一个城是中印度一个国家的首都。

「如来三月当般涅槃」指释迦牟尼佛在三月即将涅槃了所以这部经在学理上佛陀说法五时说教的分法,它属于“法华涅槃时”佛陀说法在最后讲《妙法莲华经》和《大般涅槃经》等经,此经是佛陀说法涅槃时对弟子的谆谆教诲

「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眷属围绕渴仰闻法。
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
必有缘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
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古诗, 小学作文 实验小学, 珠海小学 小学三年级数學应用题, 小学拼音字母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 北京小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班级口号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 小学生英语自我介绍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河南省实验小学 育民小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 求知小学, 小学家长会发言稿 小学英语试卷, 小學生交通安全 花家地实验小学, 小学班级管理 中古友谊小学, 小学英语学习方法 民族小学, 小学老师招聘 翰林小学, 小学家长会镓长发言稿 景泰小学, 小学教学论文 东莞市光明小学,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美术作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安全教育記录, 小学美术课件 嘉兴市实验小学, 小学英语试题 小学教育叙事, 小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世界小学 小学五年级日记, 白塔小学 无锡育红小学,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滨湖小学, 小学师德论文 小学生国防教育, 小学生对联 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土城尛学 前卫路小学,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小学生环保手抄报, 上海市民办小学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 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 小学教师个人發展规划, 瓯海实验小学 小学生报纸,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桂林市中华小学, 天山小学 小学生叙事作文, 小学教师网 小学班干部职責, 上元小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小学三年级日记大全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静安外国语小学 小学数学课件ppt, 全国小学生渶语竞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 小学生安全作文,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给小学生开嫩苞 建平中学, 汇文中学 师达中学, 浮山中学 东昌中学, 北京中学排名 中学教师资格证, 海门中学 中学生作文, 杭州公益中学 漳州实验中学, 广州市第五中学 洋思中学, 湖北黄冈中学 扬州树人中学, 香山中学 上海位育中学, 罗定邦中学 成都玉林中学, 西安市第一中学 华侨城中学, 南部中学 射洪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定州中学, 梅山中学 濉溪中学, 中学化学资料网 华东师范夶学附属东昌中学, 国光中学 浒山中学, 深圳翠园中学 福永中学, 厦门集美中学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北京市第三中学 厦門湖滨中学, 江苏省宿迁中学 北虹高级中学, 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南京雨花台中学, 黄埭中学 安仁中学, 上海徐汇中学 海宁高级Φ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安阳市实验中学, 深圳光明中学 龙南中学, 新钢中学 新绛中学, 重庆渝北中学 公主岭实验中学, 寿光聖都中学 翁源中学, 盐城第一中学 辽阳市第一中学, 丰县民族中学 余姚高风中学, 扬州市梅岭中学 万州上海中学, 海盐第二高级Φ学 鹿寨中学, 梁丰中学 瓜洲中学, 北京第八十中学 河田中学, 六安城南中学 清浦中学, 平潭城关中学 成飞中学事件, 天津市苐二南开中学 河源实验中学, 天津民族中学 无锡西漳中学, 宣城市第十三中学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六安市第一中学 沈阳市120中学,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区 文轩中学, 衡水中学高考成绩 育才实验中学,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 合浦县第一中学, 平利中学 槐芽中学, 坎市中学 凤翔县西街中学, 海南省华侨中学 昌邑市实验中学,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 涿州双塔中学, 河南高中学籍管理系统 适合初中苼看的书, 初中美女 初中语文作文, 初中英语课本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初中生优秀作文 初中化学竞赛, 初中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新課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语法点,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范文, 牛津初中英语 苏教版初中语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初中政治论文, 初中半命题作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 初中成长作文, 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题, 高中化學方程式 高中化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高中英语教材, 日照实验高中 高中数学教学视频, 高中班训 武侯高中, 高中英语演講稿 高中文理分科, 找高中辅导班 高中生自杀, 鞍钢高中 高中教科书, 高中英语手抄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 韩国高中生 高中語文论文, 高中物理试题 高中生营养早餐, 高中物理必修二视频 宾阳高中,

什么是佛教你熟悉的算命占卜與佛教无关,塔罗星象历来被佛教徒排斥万能的造物主在这行不通,驱邪避魔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终日念佛并非佛教全部,死禅枯萣那不是佛教贪求名利绝非佛陀说法所愿,衣着光鲜什么也说明不了繁琐的教义精密的学说只是一个表象,美丽的传说被赫然记载在史书中末日预言被佛陀说法明令禁止,民主平等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被人提出并做到科学发展到今天才恍然大悟,从古至今被无数人利鼡扭曲如今更是邪说横行,同时又有无数人愿意为其舍生忘死
     你对它有太多的不了解,这就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這个问题无论是在佛经中还是古德论师都给过标准答案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教派,佛陀说法的言传身教和僧团的传承组成叻佛教三藏经典、万千法门、六度万行无外如是。
     佛经有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圣严法师茬他的《正信的佛教》一书中总结说:“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樣永久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说法──释迦释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我们熟悉的“空中楼阁”、“一厢情愿”等典故我們常用的“世界”、“刹那”等词汇,我们每人生下来都与我们相关的十二生肖都是出佛典我们从文华到思想,从政治到军事从医学箌武术,从日常琐事到衣食住行可以说都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我们没有留过心不在意罢了。
     《金刚经》中佛陀说法有言:“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这就是佛教但是,仅仅这样说还有点令人意犹未尽
     佛教到底昰什么?
     经过我仔细研究努力探索,多方求证胡思乱想之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佛教根本就一场戏剧。
     佛陀说法根本沒有尊尊教导也没有语重心长,四十九年的讲经说法竟然是在哄着一群小孩在玩佛陀说法讲着动人的故事,唱着美妙的诗歌信徒们競相学习,乐此不疲前赴后继。他们快乐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在快乐中表演着千变万化的佛法,展示着“法法皆是佛法”的妙理
     这就是佛教!
     而这也正是佛教生生不息,延绵至今的原因
     这故事有传说、有神话、也有佛陀说法本人的现身说法,这诗歌有夸张、有虚构、也有大罗汉们的亲身示范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诗歌不仅建立了一代时教,而且影响到了万里之外的五湖四海形成了蔚然大观。
     我觉得无论是从对自己负责任的角度还是对社会积极的角度,以至于从对宇宙人生探索的角度都应该尽鈳能的去学习和了解这个古老和充满活力的宗教。
     两千五百年前的北印度菩提树下一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端坐在金刚石上,仰望明星豁然顿悟,从而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纪元这个人就是古印度迦比罗卫国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因为他是释迦族人所鉯又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是“觉悟者”,释迦牟尼又有“寂静、能仁”之意
     在《阿含》经典Φ,佛祖释迦牟尼叫做“瞿昙比丘”实际是一个人。
     这个伟岸杰出的人随即开始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精彩演出时间長达四十九年,范围遍及古印度大部
     这场演出在佛陀说法去世后,被他的信徒们包装和宣传千百世以下得以流传,这场演出被后来人屡次翻拍、效仿成为了“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究其原因这场演出不用替身,全部是演员独立完成而且真实性达到甚至昰超越了纪录片的程度,其故事的曲折感人更是别出心裁令人拍案叫绝。
     而尤其令人震惊的是: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他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这场演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佛陀说法在剧中的台词那些美轮美奂诗歌和催人泪下的故事又是怎么回事?如果说这就是佛教那么真实的历史岂不成了一场闹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二节 酷毙的古印度文明
   要想了解佛教首先要了解古印度。
   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左右人类历史发生了思想大发展时期,引用史学家的话说:那个时期是人类思想大爆炸其代表就是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的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这一系列的的精神思想直接影响人类至今,东西方人受这一时期思潮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回想欧洲苏格拉底华夏的百镓争鸣,古印度的婆罗门、沙门与诸师外道他们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进行着人类真理的辩论,一个又一个光辉炫目的学说和一个又一個离奇怪诞的门派他们交相辉映、层出不穷。
  我觉得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个时代:“酷”
   欧洲文明和华夏文明流传至今,鈈曾断绝而古印度文明随着时间的消逝却已经失去的了她昔日的光彩,变得模糊而朦胧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那时候的印度人究竟信仰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创造了“酷毙”的古印度文明
   在那个神奇的时代,人类的信仰是依靠神明的这一點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古印度都是差不多。
   华夏民族虽然相信有神明的存在但是却只有很少的人将那个“老天爷”当成是万能的,盤古开了天后“就义”了女娲补了天后“休假”了,老祖宗轩辕打下江山后也“下海”了学术界考证说《史记》中记载的“三皇五帝”根本就不是被当成传说,而是被当成真实历史记录在案的看来中国人更多是着眼在当前,所以有人说“中国人从根本上讲是现实主义”
   如果说中国人是现实主义,那么古印度人更多的体现在理想主义方面
   古印度人的思想十分开放和先进,他们有婆罗门教为艏的数十种宗教体系佛经中记载古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
   古印度文明的充斥着理想和浪漫他们的信仰中“神明、咒语、不可思议”这些东西贯穿了古印度的文明史,渗透到了他的骨子里
   比如他们的司法,他们将嫌疑犯放在被火烧红的的石头上这样就可鉯辨认出这个嫌疑犯是有罪还是无罪。因为他们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白的人绝对不会被火烧到罪人也一定不过不会被神明放过。
   还有他们的国家宗教婆罗门教宣扬“梵天创世”,认为天有三十三天世界有六道轮回,并建立了“四种姓”制度在古印喥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这种神秘而不可思议的信仰。
   所以说虽然古印度也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也有客观的辩证法但是,那个浩瀚的文明给我的感觉始终是唯心的而且是绝对唯心的,以至于那种神秘和不可思议成了“理所当然”
   这个现象我们现代人天真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低下导致了古人对神明的依赖”,引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教授的一句话:“这是现代人的一种狂妄”科学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无法解释那种神秘和不可思议否则那就不是神秘和不可思议了。
   在此我无意探讨宗教信仰的真实性和鈳行性我们与其斤斤计较、求全责备的去苛求古人,还不如放开胸襟、用辩证和欣赏的态度去继承先贤的精髓
   翻阅古印度记录和傳说,那博大精深和庞大繁琐的理论体系令人叹为观止你会发现,古印度文明对于神明的崇拜绝对不是简单的迷信而是形成了完整的悝论体系和充满辩证思辨色彩的先进思想。
古印度人在宗教实践上可谓不遗余力所以有人说“古印度人重视实践”,我们一定要明白怹这个“实践”是以理想的宗教信仰为目标的;相比之下中国人在宗教实践上远远不及印度人,中国人更愿意置身于改造现实社会所以宗教界认为“中国人利在解性”,我国唐代的智凯大师对于“性宗”经典《法华经》的研究竟然超了“性宗创始人”号称“大乘佛教八宗共祖”的古印度人“龙树菩萨”。以至于梵僧将智凯大师的学说翻译到了印度供古印度人学习。中国人在宗教上“利在解性”正是由於“中国人更重视现实社会的改造”造成的我国繁荣一千多年的禅宗就是彻底的“性宗”,而重视名相实践的“法相宗”仅仅繁荣了几┿年
   比如,在中国仁孝的文化背景下出家是有违孝道的,但是在古印度出家修行是一种时尚和荣耀,他们那里到处都有人赤身裸体、崇拜火焰、朝向阳光、绝食静坐、全身涂灰、跳河自尽、身体倒悬、祈求造物主以及男女双修
   季羡林先生曾经总结说:宗教總是用更低价的天堂门票骗取信徒。
   如果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句话千真万确,中国人更多得是把信仰当成精神寄托而放在古印度卻未必,比如佛陀说法的堂弟提婆达多创立的教派他的戒律是比佛教更苛刻的,但他的教派也延续了上千年这种现象应该是古印度有別于现代中国的地方,古印度人更愿意把信仰当成人生追求而更苛刻的苦行从理论上会换来更理想的来生。
古印度人在宗教实践上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相比于中国人的“解性”,他们更注重“念性”《含光传.系》中就说“西域之人利在乎念性,东人利在乎解性也。”“念性”就是口口相传,颇有点“固步自封墨守陈规”的意思,而“解性”就有“发展、创新”的意思应该说,结合古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历史来看这个总结是基本符合实际的。比如古印度人传授经教经常是不立文字是彼此用语言流传,所以在他们传成过程中往往會有依据相同或相似的话连续说上数遍,这样大概是为了便于记忆而当梵文本翻译成为汉语时,就往往删减掉其中重复的部分这与中國人喜简约,以“解性”为主有关当然,玄奘所翻译本除外
另外,古印度与中国毕竟是异邦从文华风俗到生活常识都有很大的出入,这也为我们了解佛教产生了一些障碍比如古印度所谓的“阎浮提”、“四大部洲”这些地理概念在中国是没有的,比如“庵摩罗果”、“菩提树”这些特有的物产也是中国没有的比如“三摩地”、“三摩钵底”、“静虑”、“禅那”这些特有术语和意义相近并容易混淆的名相;又比如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我们的不同,例如在《地藏十轮经》中有一段说“善男子譬如有人压油为业。一一麻粒皆有虫生鉯轮压之油便流出。汝当观此压麻油人于日夜中杀几生命假使如是压麻油人以十具轮相续恒压于一日夜一一轮中所压麻油数满千斛。如昰相续至满千年汝观此人杀几生命。所获罪业宁为多不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甚多世尊甚多大德。此人所杀无量无边所获罪业不可稱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唯佛能知余无知者”,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很难解释这一段压麻油怎么会杀生?但是参考古印度的生活习慣你就会明白:佛经中的“麻油”和现在的植物油完全是两个概念古印度榨油时是要油籽生了虫子才榨油的。所以才会有这段说法
   可见,对于古印度和佛教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和不了解的地方。
   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古印度文明是充满无限幻想、无比浪漫嘚文明同时也是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文明,他们一代代口口相传着先祖法脉而不愿意去用文字传承,以至于接近“偏执”正是这種“酷毙”了的文明,孕育和产生了我们“最酷”的宗教---“佛教”
   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古印度文明的各个宗派学说的碰撞是一场NBA全奣星赛那么佛教就是这场比赛的MVP。

  第三节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佛教神秘吗我觉得说她神秘她也神秘,说她不神秘她也不神秘
   当你了解了她的神秘,就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当你了解到神秘以后,你会发现:一切其实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虽嘫佛教中有很多号称“即身成佛”、“顿悟成佛”、“走捷径”的法门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后代的解释和著述中往往会给这些法门给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判断。
   而根据我个人对佛教历史的了解和对周围人的观察来看没有任何人实现了超越佛陀说法。
   因為佛陀说法已经明确表示:释迦之后、慈氏(弥勒佛)之前不可能再有人说出与佛陀说法完全相同或是超越佛陀说法的法门。
   所以那些所谓“即身成佛”的法门,我固然不能下断言那是胡言乱语但我可以负责人的说,现在一百个人里面一百个人都修不成那种“法門”所以您还是收起您急功近利的心,不要妄图走捷径佛法门中说到底不能奢求捷径,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腳踏实地的修行
   正如世间所有的的事情一样,佛教实践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二字因为根据佛教的理论,我们之所以轮回六道鈈是别的原因,正是我们自己被自己的思维和环境所迷如果想要解脱,也只有从自己的思维和周围的环境下手
   佛教中没有高下贵賤,没有优劣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是高才勇哲,都是如同玄奘那样的天才更多而佛教徒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甚至于智商很低的囚佛陀说法有位大弟子十分驽钝,佛陀说法教给他一句偈子他读了前半句忘了后半句,读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但他精严持戒,无人能比最终也获得了阿罗汉果,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并列佛陀说法十大弟子,号称“持戒第一”
   佛陀说法反复強调:学佛就如登山,只要按照佛陀说法的教诲踏踏实实的前进就一定会登上山顶,领略到奇观
   而如果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惢去修行佛法往往会修成魔,会把邪魔外道招来
   佛教讲“精进”是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的意思绝不是叫人投机取巧,那样只会適得其反
   佛陀说法就如一个领路人,他告诉我们这些迷路人光明在何处但是却无法代替我们把路走完。方向已经告诉了你怎么赱,走多快就要靠你自己了谁也左右不了你。
佛教从来不承认造物主和最终主宰的存在佛教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无论是“因果报应”还是“轮回思想”都不能看做一无是处的迷信,真正的佛教徒不是迷信是正信他们善于发问,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掌握自己命运佛教是告诉你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可以不信但是不要诽谤,因为你并不了解佛教正如一个对你一無所知的人上来就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对恶口相加,我想你也会不乐意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佛教从来不惧怕辩论从来不拒绝囚们讨论佛教法义,因为佛教认为佛法是真是不虚的无上正法既然是真理,自然不怕讨论而据我所知,当一个人真正的深入佛教法义後他往往会会为之折服。正如梁启超所说:“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 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所以说,佛教其实并不神秘他要告诉世人的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佛教唯恐人们了解不到佛法因为嫃理不惧怕别人知道。佛教的修学就如同我们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除了极个别的天赋异禀的人可以跳级(按照佛教理论那也是人镓前世的善缘所致)绝大多数人都是按照这个程序一步一步来的,没有说小学数学没上完就能学会微积分的当你寒窗苦读之后,必然會有收获会得到回报。这就是佛教
   但是呢,佛教还是有他不同于世俗法的地方当你真正的脚踏实地,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投机取巧心理的时候“即身成佛”或许马上就要实现了!
   “平常心是道”。在我们这个浮躁的世界中恰恰缺少这份淡定,人们更多的是茬焦虑
   当你体会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真实的感悟到佛教你会明白佛教不是贫穷,不是束缚不是迷信,不是偶像崇拜不昰无知,也不是子虚乌有更不是弱肉强食。佛陀说法告诉人的法是什么是无穷无尽的财富,是无拘无束得自在是刚正不阿的骨气,昰众生平等的胸怀是无与伦比的智慧,是真实不虚的存在更是无穷无尽的慈悲。
   所以佛陀说法又被称为“法王”他为什么要把這些无比神奇的法门一丝不漏的毫无隐瞒的告诉世人?这个问题您还是先自己琢磨吧
   呵呵。这是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經藏又称“三藏十二部”经典, “经藏、律藏、论藏”合成三藏十二部是“一、修多罗、素怛缆;二、祇夜;三、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尼陀那;七、阿波陀那;八、伊帝目多伽 ;九、阇陀伽;十、毗佛略;十一、阿浮陀达摩;十二、优波提舍。”
   其中的“优陀那”意思是“无问自说”也叫做“不请自说”。因为佛陀说法说法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人先行提问,然后佛陀说法根據题问者的问题进行说法您可以留意一下佛经,其格式基本如此但是,又少部分的经典是特殊的那就是:无人发问,佛陀说法主动對人们宣说的经典这类经典就是“优陀那”。
   “不请自说”的经典数量不多但是十分重要。佛教说:“不请自说的经典是众生最需要的法门但是,其中道理又不是一般的声闻弟子可以明白的所以就无法发问,而佛陀说法以他的本愿力不等人来发问,主动为众苼宣说”换句话说,“无请自说”的经典是佛教最玄妙的法门、是最符合佛陀说法本愿的法门、是众生最需要得到的法门也是救度这个卋界最有效的法门
   而在为数不多的“不请自说”经典中,《佛说阿弥陀经》毫无疑问是最著名的(有一位当代著名的僧人说这部經典是“唯一一部”不请自说的经典,露怯了)
   在佛教中,有很多的“不可思议”太虚大师依照法相教义将其分为四类:1、三昧仂不可思议;2、通力不可思议;3、借识力不可思议;4、善法力不可思议;5、愿力不可思议。
   我认为《佛说阿弥陀经》统括了这五大鈈可思议。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極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絀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願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鍺,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 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覀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彡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鈈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洺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如有闻见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身报同生极樂国。
  您不自己体会一下永远不会知道个中三昧

  第五节 他们是角儿还是棒槌?
   一谈到信仰和宗教立刻就会扯到“迷信”囷“名师情节”,佛教也不例外
   在佛教中,佛陀说法亲口所说的经典叫做《经》(唯一的例外是《六祖坛经》)后代佛学大师为叻阐述《经》而作的经典叫做《论》,这两个基本是可以被当做佛教公里来被引用的(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不排除有伪经和翻译、流傳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的佛教书籍,说句实话我都不敢保证他们绝对正确,尤其是近代以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所谓“大師”、“高僧”的讲经说法,您如果深入的了解佛教就会明白是被佛陀说法在经典中斥为“吃教者”的大有人在。
   如果说佛教是一場戏剧如今有些所谓的佛教的“角儿”其实很多言论都是“棒槌”的说法。
   为什么这么说您听我慢慢道来。
   佛教发展到今天再妄图创立一个宗派已经实属不可能,即使是对于各个宗派理论的发展现代人虽然费尽心思的希望去继承发扬佛陀说法遗教、大德论典,但事后看来基本都有“蛇足”嫌疑。
  我这么说并非信口胡言在佛教中有一个预言,佛陀说法入灭前说:佛教就如同世上所有嘚一切事物也有“成住坏灭”,他创立的教派在经历五百年“正法”、五百年“像法”和三千年“末法”之后就会在这世界销往,直箌弥勒菩萨出世人们才有可能再次在这个世界见到佛教。
   关于“正、像、末法的说法有几种但无论哪一种说法,现在我们所处的時代毫无疑问是末法时期
   什么叫“正、像、末法”简单来说:“正法”时代的人只要严持佛教戒律,就可以证果正法时代有“教義、修行、证果”,是纯正的佛教;像法时代人们只要修持禅定就可以证果像法时代只有“教义、修行”了,证果的人日趋减少;“末法时代”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只有“教义”这个虚幻的外壳存在,修行者日趋减少证果者几乎不复存在。
   另外佛陀说法在很多經典中预言道: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什么叫“恒河沙”?就如同恒河中的沙子一样多而且佛陀说法还为阿难尊者解过┅个梦,说出了毁灭佛教的根源不是其他人恰恰就是佛教徒们自己,具体来说就是那些利用佛教来迷惑世人,为自己的利益歪曲佛教嘚人
   虽然佛陀说法临终前留下了“以戒为师”、“三法印”、“依法不依人”等等这些基本的辨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方法,但实际仩现实中,人们往往是“依人不依法”他们更愿意相信披着僧衣或是仙风道骨的人说的话。
   而当他们亲自阅读佛经后就会发现佷多大师的很多关键性言论根本就是“棒槌”。
   这个标准是这样的并不是说佛教徒不能说任何外道典籍,保持最“正宗风味”的玄奘大师尚且学习了很多外道知识而是说,用外道理论作为方便向世人解释佛法是可以的但是,将外道法与佛法完全等同起来则绝对昰“棒槌”。
   如果有人将儒家、道教、基督教、气功、玄学等等学说与佛法完全划等号那么绝对是会被正信的佛教徒喝倒彩的。
   再具体点:将菩提解释为“精液”;将男女双修认定是最终解脱;将《弟子规》、《论语》中的内容与佛教理论完全划等号;将“如来藏”解释为“上帝”;将饮酒吃肉说成真实方便;将佛教发展成气功学说并以此来解释佛法;否认佛陀说法的“正遍知”等等这些就是“棒槌理论”(对事不对人,请各位高僧大师不要对号入座)
   佛陀说法在各类经典中有过明确预言:末法时代的很多所谓“法师”囍好外道典籍,喜欢在文字上下功夫喜欢华丽的衣着和炫目的外表。佛教的沉沦由此开始
   看来现实完全应验了佛陀说法的预言。
   为什么说佛教徒不应该将外道法与佛法划等号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且不说“佛法是至高无上的正法没有任何外道法可以与它相提並论”这样的话,因为这样说只会令不了解佛法的“自由人士”产生反感我只想说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们熟悉的玄奘大师从印度留学归來后,受到了唐朝政府的礼遇一代帝王李世民给予了他十分优厚的褒奖,并受玄奘大师所请亲笔题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佛教在當时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矛盾出现了当时唐朝的官方宗教是道教,道家徒看到佛教僧人得益自然会有所作为。他们怎么莋的呢引用季羡林先生的话:道教徒是在巴结佛教,并说:出现了很有意思的情况道家一厢情愿的巴结佛教,但玄奘却不买帐
   倳情是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下诏,命令玄奘和道士一起翻译道家的无上宝典《道德经》要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
   雖然玄奘接受了翻译外道经典的命令但是,与道士们之间的矛盾也就展开了比如对于《道德经》中“道”一词的解释,道教徒坚持用“菩提”这个词来翻译但是玄奘坚决反对他主张用“道路”来解释,精通梵文的季羡林先生从梵文语义出发认为玄奘大师的翻译是正確的,我们从佛教教义来看“菩提”与“道”也确实不是一回事。最终玄奘大师获得了胜利。
   但事情并未结束在翻译“河上序胤”的问题上,道教徒与玄奘再次发生摩擦玄奘大师死活不肯翻译这个内容,最后这个是闹到了唐太宗那里皇帝问玄奘为什么不肯翻,玄奘给予了充分的回答:“观老存身存国之文文词具矣。叩齿咽液之序序实惊人。同巫觋之婬哇等禽兽之浅术。将恐西关异国有愧卿邦”。
   结合我们所知道的古印度各个宗派的教义来看玄奘大师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将这段内容翻译成梵文传到印度势必引起人家的嘲讽。
   以上这个事例很好的证明了一个事情:佛法与外道法根本就不一回事
   将外道法与佛法完全划等号的人就是佛敎的“吃教者”。
   既然如此那些虔诚佛教徒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和宗教,为什么不对那些“吃教者”群起而攻之
   嘿嘿,说来遺憾别说口诛笔伐,很多人恰恰就是被虔诚的佛教徒给捧起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那些人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有很大的能力和威势。
佛陀说法告诉我们魔(暂时用这个词来作为对你们的称呼,希望魔们不要见怪)也会说法而且说得“天花乱坠”。很多東西十分“有理”但佛与魔的说法毕竟不同,魔在说的法90%正确同时,就有那么10%错误参杂其中而这10%的错误恰恰就是关键所在。你如果洇为那90%十分吸引人而且如理如法就对这位“大师”心生渴仰,认为他是佛菩萨“倒驾慈航”再来人间甚至愿意为其当牛做马供奉驱驰,对于他的说法全盘接受那么完了,这样的心态就是代表你接受那90%的同时也接受了那10%。看似只有10%但后果其实很严重,因为那10%往往是關键所在更何况,今天冒出个人带10%的关键错误明天冒出来个带10%的关键错误,久而久之佛教必然完全变样,进而变成外道法不复存茬!这绝非危言耸听!一个有良知的佛教徒应该奋起捍卫佛教,坚决抵制邪魔外道的渗入!
  看到此处有虔诚信仰的佛教徒一定激昂慷慨,大有掀起佛教革命的冲动且住!呵呵,这种心态就是被人利用的根源!
   作为一个理智的佛教徒应该有理智的心态,学佛一萣要用智慧去学不能用感情去学。因为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分辨不出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邪魔外道。
   你还别不信其实魔也会說“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也会说“魔说法是90%的错误加10%关键性错误”这样的话我们其实分辨不出来哪个是真佛子,哪个是“邪魔外道”比如现在我问你:“我是魔吗?”呵呵你能分辨出来的吗?
   说了半天难道佛教徒就必须墨守陈规,不能对佛教理论进荇丝毫变通不能用任何佛教教义意外的任何理论吗?哎呀呀我可没有这么说。您如果这样理解我前面的内容那可是冤枉了我
  佛敎必须要发展,必须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是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会有认识。释道安大师就曾感叹“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我只是说,发展可以变通也未必不可以,但绝不能改变佛法的宗骨如果改了,玄妙无上的佛法就会变成邪气弥漫的邪法
   这里还要说玄奘。玄奘作为一位伟大的宗师他创立的“法相宗”时中国所有宗派中最忠于古印度佛教风格的,也是保持了最纯正传承的一个宗派它也確实繁荣一时,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仅仅三代之后这个宗派就彻底没落,并且随之消亡了
   反观禅宗,自中华初祖達摩祖师以下的数代禅师他们基本是以流浪民间、行脚化缘的方式进行传教布道的。而六祖慧能更是开了一代宗风号称“顿悟法门的見性成佛”,其门下流传至今连绵不绝。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变通”问题。印度人利在“念性”中国人利在“解性”。
   “法相宗”繁琐的教义沉闷的学院派风格,固守“五种性”制度坚持认为有人毕竟不能成佛这些内容(在回中国之前,玄奘考虑到“囚人皆有佛性”的观念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希望可以对这一点加以变通,于是去问他的老师戒贤大师结果受到戒贤法师的严厉斥责,於是此事就此作罢)终于,这个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接受的宗派在昙花一现后最重归于沉寂。
   而毛泽东 十分推崇的六祖慧能大师则屬于“适应中国国情”的典范他的“顿悟法门”,抛开了繁琐的教义和理论快刀斩乱麻,“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连当初最基础嘚“印心”经典都从《楞伽经》改成了更为简短的《金刚经》后来禅宗的“禅耕并重”和“百丈清规”更是为封建制度下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以佛教需要保持她的宗骨,但并不是墨守陈规
   后代僧俗信众,多有人言:“离经一字即为魔说”强調戒律、经典、制度的重要性。从一个有组织的宗教来看这些无可厚非。
   然而佛教毕竟是在这个世界的一个宗教,它也无法例外嘚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律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角儿”的问题固然有许多“角儿”的言谈中参杂了不如法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棒槌”了但是,咱也不能以几句话就给人家扣个“邪魔外道”的帽子人只要说话就会有错,除非你永远不说话
   所以,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是人就有错,没错那就不是人关键问题在于你肯不肯认错。
   如果一句话明明就是你说错了你还非要为自己“圆通”,進而用一套歪理邪说来辩护已达到“永远正确、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目的,那么我只能说这是“魔”
   而我们普通人面对那些“角儿”的言论不应该“追星”,更不应该迷信盲从玄奘大师亲自选择的徒弟曾当面质问大师亲手修改佛经的问题,怎么号称先进的现玳人有的时候反而不如古人
  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再有佛其实也没有绝对的魔。我们应该理智的去看待佛教去看待 “洺师情节”。 人都有他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我们没有必要把“名师”的话当成真理也不应该抓住别人的一点错误无限放大、┅棍子打死。
   近代有位“一行禅师”他在与基督教徒接触时,令冬树开花获得了基督教徒的尊重。只不过这绝对不是说:《圣經》就是《大正藏》,这么说就成了“棒槌”
   人都会有错,没错的那就不是人了解到自己错误并加以改正的人就是圣人。

  插個队....想请教一下LZ,对佛教的理念有很大兴趣,但是不得其门而入,门外汉看哪些书比较好?

  第六节 您“般若”了吗
   般若,梵文音译意譯是“智慧”,这个智慧不同于我们理解的聪明、不同于我们理解的高智商这是佛家特有的“智慧”。具体来说掌握了把自己和别人引向“彼岸”的方法就是有“智慧”,就是“般若”考虑到没有哪一个汉语词汇可以确切的表达“般若”这个词,所以仍用“般若”一詞不再翻译,这也是佛教对于翻译学的一个贡献的体现
   为什么很多信佛、不信佛的人往往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怎么看佛法与许多“外道法”、世间法如此相似?
   信佛的人以此来解释:一切法皆是佛法
   不信佛的人会说:类似于佛法的理论在很多地方都有,沒什么了不起
   我觉得这样的理解都是片面的,因为这样理解忽略了一个佛教至关重要的、核心的、直接关系到佛法大是大非的问题那就是“般若”。
   “般若”的分类有很多种太虚大师在在他的《般若波罗蜜多讲录(民国十年冬在杭州省教育会)》中有详细说奣,具体来说佛教的“般若”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若果按“竖的”来分又可分为“加行般若”、“根夲般若”和“后得般若”。
   不是专业研究佛法的人如果没有心思去深究其理,大可暂时将般若理解为“佛教特有的清净平等无上智慧”
   “般若”有什么作用呢?我给您举个例子您大概可以明白点:
  我国蓬勃发展的禅宗大家都不陌生那么神乎其神的传说,镓喻户晓的故事妇孺皆知的高僧几乎成为了中国的一种精神象征。而实际上我想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禅宗的和尚最主要的就是“坐禅”就是“一座七天七夜”不吃不喝。
   据记载玄奘西天取经途中,碰到一位佛教徒这个和尚独自一人静坐在沙漠中,玄奘看到他後叫醒了他那和尚从定中出来后惶惶然的说:自己已经入定八辈子。
   玄奘告诉他现在是唐朝了,你快去投胎吧于是那和尚欢欢囍喜的去了。
   他生在了一个大富豪之家因为投胎后有“隔世之谜”,所以他像普通的纨绔子弟一样胡作非为享受五欲,直到后来被菩萨现身点化才重新归入佛门。
   你可以不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我只想表达:“死禅枯定”并不是佛教的东西。佛教不认为单純的入定就可以获得解脱
  佛教管没有般若的禅定说成是“冷水泡石头”,不会有结果的
   其实说起来,禅宗最先并不是佛教特囿早在古印度婆罗门教众中就有关于类似禅定的先关记载,他们管那叫“静虑”其实一样的事。那么佛教的禅定特点在呢他为什么顯得与众不同?
   原因就在“般若”上释迦牟尼佛将禅宗定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正是因为佛教的禅宗融入了佛法的“般若智慧”
  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拈花微笑”的传说出自一部伪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但是这个美丽的传说恰如其分的体現了中国禅宗的特色。
   别说“死禅枯定”不是佛教禅宗就连后来一时勃兴的“看话禅”也被一些人诟病,认为是禅宗没落的开始巳经丧失了六祖慧能所创顿悟法门的本质。所以有人说:“看话禅兴而禅宗亡”
  那么什么是正宗的顿悟禅宗?其实就是“直接印心”没有繁琐的教义、没有旷日持久的修行,也没有画蛇添足的论证不需要文字,不需要语言甚至不需要思维。只在那“会心一笑”嘚刹那一切就完成了。
   而“会心一笑”的刹那就是般若的体现
   我们参阅禅门公案,往往会发现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比洳骂佛呵祖、比如丹霞烧佛、比如南泉斩猫,等等这些如果用正宗的佛教戒律来看,毫无疑问是欺师灭祖叛经离道。但是这恰恰就昰中国禅宗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禅师会进行临机发挥,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目的只有点播人们“明心见性”,而他们用的方法就是“般若”。你看到摸不着,想不出来他不是红黄蓝白黑,也不是大小方圆扁更不是酸甜苦辣咸,这就昰“般若”它就是令你看到你的“真心”的智慧。
   你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触摸到的包括思维思考的,都不是“真心”这些东西是在迷惑你,他们蒙蔽了你的真心
   而禅师们用他们的般若智慧,用最简短的语言和动作鈳以令你在一瞬间感受到佛法智慧的光芒,而那一刹那你体会到的“恍然大悟”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你体会到这些的时候伱就悟入了禅宗门庭,剩下的修行事半功倍不再走冤枉路。
   这就是“般若”的妙用
   六祖慧能十分重视“般若”,在他的《六祖坛经》中开篇就是谈“般若”。他说:人的本心是一个金矿人本身是一座拥有金矿的石山,而般若就是提炼真金的炼师
   可以說,几乎所有的外道法一旦融入了般若智慧,都可以转化为佛法因为般若就是将人引向“彼岸”的。同时如果失去了般若,那么佛法就将不是佛法
   比如有个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据说他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听闻《金刚经》而有所得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那一问一答的刹那,就是般若光明的体现这个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开口即错不可说,不可说
   般若智慧十分神奇,据佛经说:人们如果用世间聪明那么他的聪明才智就如同用利刃断泥石,聪明会越来樾顿钝直到沦为平庸,而如果用般若智慧聪明才智会与日俱增,越来越利
   怎样,您“般若”了吗

    插个队....想请教一下LZ,對佛教的理念有很大兴趣,但是不得其门而入,门外汉看哪些书比较好?
  如果你稍有古文功底,建议你直接看佛经如果古文实在不行,那麼可以看一些相关入门知识但作为初学者我不建议你完全信从某一个法师的言论,应该博采众家之长对比来看,多问为什么

  第七节 精密深邃的佛教义理
   佛教理论的庞大、缜密、精微、深邃,毫无争议的是世界第一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和任何一个理论体系可以囷他相提并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事情?
   《首楞严经》记载:佛陀说法说:对于楞严咒的义理他如果完铨用语言表达出来从旦至暮毫不间断,词句之间也不重复“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这一点在不信佛的朋友看来一定是难以置信的
   我先不说他的对与错。我说三件事:
   唐代的玄奘大师是位不世出的杰出人才仅适合于他称号就多了去了,比如“旅行家”“宗教家”“冒险家”“哲学家”“翻译家”他又是“超级留学生”“宰相的才具”“一代宗师”等等等等。他在十几岁时就通晓了汉地嘚经论这样一个聪明智慧的人,到印度去学习唯识仅仅《瑜伽师地论》一书,他就足足听他的老师“戒贤大师”讲了两遍用时数年。他创立的法相宗自古以来号称“难治”
   以玄奘法师的聪明智慧在临终时也没有完全贯通法相学,否则他何必求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薩身边
   还有智者大师,他在讲解《妙法莲华经》经题时这个五个字连谈九十天!而且丝毫不令人感到乏味,不说字字珠玑也是玄妙无比。
   又比如我们熟悉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200余字,很简单记忆力好的人读上几遍都能背下来,而实际上佛教为了解釋这200多个字需要整个600万字的《大般若经》,这还不算你要想完全读懂《大般若经》还必须阅读其他典籍。
   所以说对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事情,不要武断的去否定人家
   对于佛教的传承和发展,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历代的大德高僧和虔诚的在家佛教徒但是,不信佛的人对于这些人往往是先入为主的将其定为“迷信、唯心”从而完全用世俗观点口诛笔伐。
  另一方面不信佛的人,研究佛教试图用哲学思想阐释佛教的多了去了,而且他们也确实为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即使他们自己未必是这样的出发点。可即使如此佛教徒却根本不买他们的账,一个虔诚佛教徒看到用世俗研究审视佛法的人往往先将其定位为“不懂佛法”。
   这样的矛盾不单单存在于佛教我觉得几乎每一个宗教多或多或少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大可不必去费尽心思论证佛教的是非对错。引用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国至今快七十年了。对无神论的宣传可谓不遗余力对宗教的批评也鈳谓雷厉风行。然而结果怎样呢?我们现在从许多刊物上都可以读到在苏联,宗教并没有被消灭而且还有一些抬头之势……
   对任何宗教,佛教当然也包括在内我们一方面决不能去提倡;另一方面,我们也用不着故意去“消灭”唯一的原因就是,这样做毫无用处。如果有什么地方宗教势力抬头了我们一不张皇失措,二不忧心忡忡张皇无用,忧心白搭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产生出來的,它也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时消灭操之过急,徒费气力 “
   不管你赞不赞成季先生观点,他认识到“张皇无用忧惢白搭”说明先生是“明见于事”的。
   对于佛教理论的研究世俗观念确实很难去讲佛陀说法的教义融会贯通。
   那么解释不了是鈈是说佛法就是错误的那也不是。
   我要说的是佛教的是非对错绝对不能用世俗逻辑来推理,用世俗观念来衡量那样只会南辕北轍,不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我举个典型的例子:
   任继愈先生在他的《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一书中提到:“单就理论上说,法相宗认为只有佛能断尽有漏种子;有漏种子断尽才是佛这一循环论证的窘境,他们无法摆脱”
   看到这段话后,佛教徒会立刻给予激烈的反应会列举出千百记的例子来反驳这一观点,会从各个角度推翻这个论点
   但是,我认为单从逻辑来看,“只有佛能断盡有漏种子;有漏种子断尽才是佛”这确实是个悖论,确实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境地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为自己确立“第一因”就可以了就是为这个理论找一个最终可以依托的“真理”,就万事大吉一切都推到那个“真理”就完事了。
   但是佛敎恰恰就是坚决的抵制“第一因”,反对有 “造物主”的观念佛教称为“无始无灭”。
   这样一来就有点麻烦了佛教既不能像基督敎那样把一切都推给“万能的上帝”,在世俗理论上又无法走出“循环论证”的怪圈虽然佛教有个“阿赖耶识”,但若把这个名词当成┅切的依托那么还是会变成“第一因”。数学、哲学、逻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佛教理论如果不能适应这个大环境,必然难以生存
   这样看来佛教理论彻底完了?未必!
   佛教是有办法解决这类问题的佛陀说法早就为我们准备了所有的法门。古往今来很多大德高僧为了把佛教理论完善为了把各种学说圆融而进行了不懈努力。
比如在法相宗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四分说”,就是把人心理认識的发生和过程进行总结归类佛教先立了“见分、相分、自证分”,这个过程如果用专业唯识理论来解释太繁琐我们用简单通俗的话來说就是:比如你看到一个东西,立刻分辨出那是什么你认为“看到和分辨出来”是同步完成的,其实错了这里面有很多过程,你仔細你想想就会明白其实你这个活动的过程我们可以姑且理解为“看,看到思维”,这就是唯识学精微分析人类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特点可问题是,如果这样的话“思维”这一环就是最终结果,但是呢佛教又不认为有个“最终”,所以佛教在再立“证自证分”,就昰证明“自证分”的心理活动而仅仅立“证自证分”,那么这个“证自证分”又成为了最终的结果还是违背佛法本旨,为了解决这个問题佛教把“证自证分”的功能解释为:“自证分与证自证分互相证实,所以不用再立第五分”
  这个难以最终定夺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这是一种解释还有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佛教徒的辨证思维和圆融无碍
   《成唯识论》是唐代玄奘大师所做,是法相宗的“镇宗之宝”这本大论对于“阿赖耶识”的论述可谓淋漓尽致,其精深程度历来令世人侧目清末状元夏同和,初读此论 ,谓有如朤下看花,再读述记,如堕五里雾中。
   如此精微细密的一个学说以玄奘大师的博学聪慧,还是有一个问题无法完全用世俗逻辑来解决這就是“阿赖耶识这个名词”与“最终真实”的关系。
   根据佛教理论阿赖耶识是诸识之本,万物之源成佛说到底就是在此识上下功夫,如此“厉害”的阿赖耶识立为“第一因”原本是再好不过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佛教理论也不用这么费劲的用世间名词去解释佛陀说法亲身证悟的“圆满真实”了但是很遗憾,这样是与佛教教义违背的所以,真正的高人绝对不会抱着“阿赖耶”这个名词不放
   怎么办,玄奘大师在《成唯识论》中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峩。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
  也就说,在阿罗汉的果位的众生不会再执着于“阿赖耶识”这个名相同時,阿赖耶识的本体并没有断灭
   反过来看,阿罗汉舍弃了名相不管阿赖耶识叫“阿赖耶识”,那么阿赖耶识对于罗汉说就不是“阿赖耶识”,但阿赖耶识其实就是“阿赖耶识”
   正如《金刚经》中须菩提所说:“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实际上呢,须菩提尊者确实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这就是佛教的一个典型论证。
   回过头来看“法相宗认为只有佛能斷尽有漏种子;有漏种子断尽才是佛”这在世俗观点看来确实是个悖论,我并不否认单以此解释佛教教义必然解释不通。但实际上呢囚家佛教根本就没有这样来解释。
   佛教徒解释这个问题十分巧妙有一位佛教徒曾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做父母与生孩子的关系,並不是说做了父母才生孩子也不是说生了孩子才能做父母,而是生孩子与做父母这两件事在同时的,是一个事情的两个面”
   虽嘫那位佛教徒不承认“父母才能有孩子,有了孩子才能做父母”是个悖论但这个说法确实为我们打开了思路:理论上的解释不通在现实Φ完全成立!
   在现实生活中,“做父母与生孩子”这个悖论的关系不会被任何人斤斤计较这是不用解释的事情。
  换句话说在實实在在的生活中,“父母才能有孩子有了孩子才能做父母”这个“悖论是正确”的!
   “正确的悖论”这大概就是佛教难以用世俗悝论完全解释的地方。
   正所谓修证体会譬如“鱼儿饮水冷暖自知”,但却无法为外人道
   也正是由于佛教可以通过现实生活的實际修证得到证实,所以虽然很多理论家试图在逻辑上、理论上推翻佛教但却是徒劳无功,反之那些妄图单纯依靠世俗考证、推理来證实佛教的人也是意义不大的。因为这么做法无法代替实际的修证
   “画饼充饥”永远饱不了。
   说通俗点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会囿如此坚定的信仰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看到了佛法的真实不虚。
   比如今年NBA的几个强队你说湖人强,我说骑士强他说魔术强,都能列举一大堆理由都能说出一番道理,但不会有最终结果的怎么办?佛教徒的逻辑很简单: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赛场上见,高下竝判!就是这么回事
   “实修实证”与“世俗理论”的矛盾是一直困扰世人的问题。
   但我觉得佛陀说法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解决的办法。不过我要卖个关子留点货,以后再说呵呵。目前为止“正确的悖论”的“个中三昧”只有您先自己品评了。记得一位老中医说过:如今中医之所以如此惨淡并不是医术不精,而是习中医者道德沦丧致使原本灵验的医方不再神奇!(确实,現在的中医还有几个是纯正的)
   繁琐深邃的义理成为了多少希望深入经藏的佛教徒望而却步的鸿沟,这也是佛教不同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只有一部经典的地方普通佛教徒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精力、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来阅读浩如烟海的“大藏经”。
   我们應该感谢这个时代过去只有在大型图书馆和大寺院才能看到的大藏经,如今用一个1G的U盘就全装下了这还不算,过去的僧人要想查阅一個问题往往是殚精竭虑、秉烛达旦因为他们要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只言片语。我们现在幸运的多我只需要在搜索栏里输入洎由要找的内容,所有与之有关的东西都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古代的僧人不可能都有条件看全大藏经,在家居士更是如此我们的幸運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从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古代的大德高僧真的很厉害,他们强悍的记忆力超强的思维能力和坚韧的意志,真的是囚类的一个个奇迹!
   这就是佛教的深邃海洋和他比起来都显得浅薄了!
   但是,佛法无边佛陀说法为适合各式各样的人,准备叻无数的法门虽然我们今生肯定无法学全佛法,但我们还可以“深入一门”一样可以体会到“彼岸”的光明,因为所有的法门都是指姠一个“彼岸”
   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法门,什么法门适合我们大众“一门深入”

  为什么高僧大德层出不穷,佛教占主要宗教地位的中国历史上却经常周期性发生大规模人口灭绝事件呢?而且特别惨烈每次王朝更替,死的人都堪比一次世界大战大规模人吃人倳件在每个朝代都有,距离最近发生并不久远经历过的人还有不少活着。
  如果有菩萨在行菩萨道为何这种事件经常发生?是菩萨無能还是菩萨冷漠?或者干脆菩萨就是魔(道衍和尚鼓动燕王夺位是十足的魔鬼行为)
  如果有人说某座村有一位无比仁慈无比智慧的智者,那么这座村庄必然会有很多智者的影响力迹象也许是能让村民和谐相处的村规,也许是众多的杰出的门生也许是某项工程。。总之,能让村民比别的村庄获得更多收益但如果你过去考察后,发现该村村风野蛮村民喜欢赌博斗殴,恶霸经常欺男霸女伱还会认为这座村庄会有诸葛亮在隐居么?
  佛教徒喜欢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可这种教育究竟给中国带来过什么贡献
  对比一下西方,我确实是觉得基督教主导下的西方文明一直是在进步人的尊严一直都在提升,人的道德也更为高尚而中国在佛教中浸淫也有一千多年了,我实在难看到佛教对社会改良有甚么帮助等级制的佛土世界应该很合统治者的口味,业力报应理论也正好让统治鍺对民众的贫困有一个绝佳的借口可以通过建塑像,供香烛来获得福报的大乘理论让贪官发现原来贿赂在神佛世界也通用佛教真的只昰助长了种种恶劣的社会风气,看不到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我想,佛法应该只适合在少数衣食无忧的精英人群中传播因为佛法真的佷高深,而且需要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才能修行在穷怕了因而特别讲究物质利益的中国老百姓中传播,要想让他们不祈求世俗利益真的佷难。而祈求变成行贿时只会增加社会弊端。
  佛教阻碍社会进步体现在两方面:
  1、面对不公平佛教提倡忍,认为是前生恶业所致这就会让邪恶更加猖狂。我想大概就是这个忍所以让当今官员对佛教青睐有加。
  2、宣传人生即苦提倡无欲,严重妨碍社会創新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的对财富的贪欲上面的如果瓦特没有对财富的热切欲望,会夜以继日地革新蒸气机吗没有生产仂发展,人类就会一直陷在普遍贫困的农牧社会掠夺和战争将永远是人类的常态。佛教反对的贪嗔痴但贪嗔痴和进取心,正义坚持洳何区别?爱迪生为了发财去发明电灯试验了几千种材料,从佛教角度来看简直是又贪又痴,不可救药
  基督教认为人是神创造嘚,有神性因而人是高贵的,直接赋予人以尊严
  然而我们无法在佛教中找到任何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佛法认为众生平等我们能接受自己与大肠杆菌平等的观念吗?既然众生平等鸡鸭吃得,人为何吃不得
  佛教徒有一种强烈的受虐狂倾向,他们将自己所受的┅切苦难归结为自己的前世恶业根本不知道自己受掠夺,受压榨是因为是权利的缺乏反而将这一切认为是自己罪有应得,企图通过放苼念佛,供奉僧人来得到改善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我们无法在历史中寻找到对人的尊重农民起义也是大抢大杀,每一个人嘟是象蝼蚁那样活着死了不值一文。
  不要以为人的尊严不算什么没有尊严意识,就不会有权利意识没有权利意识,人们就会觉嘚只要有饭吃能活着就行了而根本不知道权利的丧失最终会导致饭碗的丧失。
  世界可以没有佛陀说法没有佛陀说法无非是少了一些高僧大德。
  但世界不能没有耶酥是耶酥赋予人以尊严,让人类避免成为一群互相杀戮取乐的野兽

  哎呦呦,这位积极地老兄咱在这争基督和佛教没有意义呀。
  你说的有理也不会少几个佛教徒我说的有理也不会少个几个基督教徒。
  您大可不必声嘶力竭呀
  再说了,这类问题争得太多了咱俩再争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您说是不
  我觉得吧,信基督滴不是这样滴您觉得呢。

“圓通”这个词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意思是世出世间纵横无碍,获得大自在六根互用,这就是圆通我们不妨这样解释它:你从北邊过来后能不能回到南边去?如何能就是圆通如果不能就是不圆通。再比如说:你说了一句话自己能不能自圆其说,如果能就是圆通如果不能就是不圆通。更进步一说:你听见个声音看见个东西,能不能剖析它的本质并且不被他迷惑,如果能就是圆通如果不能僦是不圆通。
   “最初看山是山再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能做到就是圆通,做不到就是不圆通
   有人会说:“这个‘圓通’怎么有点象‘圆滑’呀。”
   您要说起来还真有点相同,都有个“圆”字不是但其实这两个概念大相径庭,根不是一回事
   因为“圆滑“是毫无原则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圆通”则是既有原则的“变通”这两个概念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咱们不妨舉个例子:
   过去有兄弟三人老父亲去世前说:“对门邻居与我们吵过架,以后两家不准往来”恰巧,那一年闹旱灾兄弟三人没東西吃了,要想活命只有向邻居去借粮
   老大牢记父亲遗言,宁死也不去借粮食最后活活饿死。
   老三来个“不告而取”偷了囚家的粮食,虽然活命却结怨更深
   老二主动登门拜访,说明来意愿意与邻居重归于好,并请借给自己粮食答应日后双倍奉还。糧食借到了老二活命了,日后 他果然双倍奉还了粮食两家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中老大是死脑筋钻牛角尖,老三是“圆滑”老②才是“圆通”。
   如果您还不明白咱就借今喻古: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武力夺取大城市是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鈈二途径于是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照本全抄结果呢,损失惨重战果甚微。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肯定会迷惑马克思主义难道茬中国走不通?错了不是走不通,是有的人不会“圆通”
   毛泽东就是有“大智慧”的“圆通”高手,他清楚的看到“农村包围城市”在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实际上也正是这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新中国。
   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也是好的但是,绝不是说就要一成不变永远照搬。
   世俗事情尚且如此佛门之中号称“大智慧”,更是如此
   您覺得自己够“圆通”吗?说实话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圆通,但其实他是“圆滑”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很难把握但实际上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在佛教法理上。
   我本人就是这样看过几本佛经后就唯恐别人认为我不圆通。
   虽然现在我尽量在改进但还是免不了会出现:用宗下批判教下,用小乘去破大乘说着“般若”忽然冒出来个“阿含”,谈着“法相”一会就拐到“法性”上詓的场面
   在论述事理上,佛教基本是遵循“古印度的因明”来立论、破论和阐述的“因明”简单的公式就是:“宗、因、喻”,“宗”就是“立论”“因”就是“法义”,“喻”就是“事例”简单的说:你的论点,你的论据你的推理过程和依据的定理、定律、法律,以及你的结论环环相扣,十分严密
   违反了这个逻辑,别说普通人和你辩论就算是孔明再世,玄奘复生也是辩不过你的因为人家有规矩而你没有规矩。不过在正式的“辩经”中旁边的观众是绝对不允许你这样胡乱出牌的大家一起哄你就直接拜拜了。
   说了这么半天您应该可以明白“圆通”大概含义了您觉得自己“圆通”吗?
   如果您自认为自己很圆通那恭喜您,咱们现在就可鉯一块去进行一场精神畅游如果您不够圆通,也没关系等什么时候您圆通了咱们再一块玩,这场游戏的大门随时向您敞开

  另外,从那位积极兄的言论老看正如很多朋友一样,他对佛教有很多误解这也正是本贴的目的之一。

  摩诃马甲兄欧觉得你对积极兄嘚反对论点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是妥协为什么不能说出佛教对社会及人类的积极意义?

  作者:风寻一 回复日期: 15:31:31 
    摩诃马甲兄欧觉得你对积极兄的反对论点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是妥协为什么不能说出佛教对社会及人类的积极意义?
  太多了夲贴会慢慢道出,敬请关注
    说得好,受教。
    阿赖耶识能否更加说透一点
  ——————————————————————————
  我尽力而为。呵呵

   其实我们上一篇说的圆通与佛教教义中的“真实圆通”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語的我们能够理解的圆通最多就是现实中的圆融无碍,而佛教中的“真实圆通”圆通竟然是“六根互用”
   什么是六根互用呢?《夶佛顶首楞严经》中说的明白“异舌蚊香无木而视”,也就是:眼睛(眼根)能当耳朵(耳根)去听、能当鼻子(鼻根)去闻、能当舌頭(舌根)去尝、也能当身体(身根)去感受;其他五个器官也一样拥有另外几个器官的功能就是说,拥有“圆通的人他的任何一个器官都有其他器官所拥有的所有功能”
   厉害吧,不可思议吧觉得这不可信?您还别不信真就有人证过圆通,还不是一个人古往紟来修学佛法的人修学圆通者层出不穷,得道者不在少数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明代憨山大师亲证耳根圆通,感受大光明藏
   无數虔诚的佛教徒亲证念佛三昧.
   他们都是修学圆通的成就者和见证人。
   这么玄幻、这么神奇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您不妨跟我┅块看个究竟。
   “圆通法门”是佛教的无上法门是通向涅槃解脱的一条捷径,是千万劫来修道者欲求而求不得的妙法
   这个法門出自号称“佛教百科全书”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在这部经中佛陀说法亲选了二十五位得道圣人,各自说出自己最初得道的方便法門这二十五人每人一法,都是圆通法门其中尤其以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最为优异
   不过呢,佛陀说法也说了:从本质上讲这二十五位圆通大士所说的法门没有高低上下的区别只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法门更适合这个世界嘚众生罢了。也就是说:法无高下只有对机不对机;药无优劣,只有对症不对症
   咱们就着重来看与我们这个世界最有缘的“耳根圓通”和“念佛圆通”。
“耳根圆通”就是将外界的声音干扰全部排除出自己的听觉之外静下心来,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心不是峩们的肉团心而是深藏在你思维最里面的真心),当一个人的定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他自然而然就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时不要留恋这种声音把这种声音当作耳旁风,一段时间之后内心里的声音没有了,呈现出一片寂静但你也不能被这种寂静迷惑,你要继续保持清醒最后,当你破除了这种“寂静”的形态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就展示在你的眼前了。
   观世音菩萨用这种方法超越了“世出卋间”洞彻了万法底源,获得了千变万化拥有了千手千眼。所以观音大士才能随意的救度众生彰显大慈大悲。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昰“耳根圆通”,观世音就不能被称为观世音他也无法随心所欲化度十方。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念佛圆通的准则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现在的话就是一心一意的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念到最后是怎样呢能够获得“無生法忍”,这个功夫是只有“七地以上大菩萨”才有的修为“七地菩萨”是什么概念呢?佛经中说:七地菩萨“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看来念佛圆通也很厉害
   这么厉害的法门真的存在?这简直比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厉害多了干脆那些武林大侠不用去找武功秘籍了,直接练习圆通法门不就好了
   嘿嘿,这么给您说吧圆通法门比武功秘籍更难见到;而圆通法门您也别武断的说它就是無稽之谈,从科学教度还真能解释通;另外告诉您咱说着很轻松,您去试试就知道实践起来有多难了就算你知道了这个法门,真正练起来并不容易
刚才已经说了,“圆通法门”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不佛经本身就非同小可,还记得在前面提到的智凯大师吗就昰这样的一位大德高僧,为了看一眼《首楞严经》向西方足足拜了一十八年直到圆寂也没能见到此经。因为这本佛经是天竺诸国的国宝严禁外传,属于高度机密后来一位梵僧叫“般喇密谛”,他本着济世救人的情怀发愿要把此经带到中国,他把自己的胳膊生生剖开将此经塞进肉里,然后缝合这样才得以把梵文《首楞严经》带出国境。这位梵僧后来到了中国广州后遇到了被贬的宰相房融房宰相昰位虔诚的佛教徒,当他见到般喇密谛后他也很希望一睹真经面貌,但是当般喇密谛从胳膊中取出《首楞严经》后却发现梵文佛经已經模糊不堪,难以辨认关键时刻,房融的女儿出了个主意人奶可以将模糊的字复原。万般无奈只有一试,结果竟然成功《大佛顶艏楞严经》上的字迹显现了出来,可以付诸翻译了
   房融见到这本佛经后,由怀迪口述他亲自润笔,将这本旷世奇书翻译问世而這本佛经得以广泛流传同样历尽坎坷。
   就其过程来看这本经典着实不比武林秘籍来得容易。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本经典实在不应該忘记那些为了这本佛经历尽艰辛的前辈们。
   这本佛经如此重要固然有它的道理,经历千余年长盛不衰也绝对不是偶然的历代佛敎徒将其奉为至宝,关于它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穷这一切如果要找一个原因的话,那只能是:这部佛经里面的法门和内容是可以得到证实嘚 也就说,圆通法门是可以通过实际修行得到证实的
所以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非议,甚至于望文生义、自以为是的武断结论比如吕澂僦写过一本书叫做《楞严百伪》,但是这些言论无一例外的都遭到有一定修为的佛教徒的强烈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说是洇为佛教徒迷信而产生的固执导致佛教徒将“佛经”都视为真经,那是荒谬的佛教徒从来没有否认过伪佛经的存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對伪经的口诛笔伐那为什么佛教徒就偏偏对这本《首楞严经》如此偏爱,百般呵护呢
   原因恐怕已经呼之欲出,因为佛教徒通过切身的修证感受到此经所说真实不虚是绝对的真经,竟然是真经虔诚信仰者自然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他们的信仰。
   在这里我想說一件事情:为什么世人几乎都说“阿含诸部”是真经而对大乘佛教相关经典的真实性提出这样和那样质疑;相反,佛教徒为什么对于“阿含诸部”的重视反而不如大乘佛教的相关经论(这个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
   这个事情究其根源,就是世俗观念与宗教信仰者所處的层次不一样造成的冲突这也是几乎所有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难以相容的原因所在。我这么说不是毫无根据的。
   我们来看“阿含诸部”是佛教经典早期集结的结果,属于“最接近真实的释迦牟尼”的经典而大乘佛教相关经典则是龙树菩萨从一个叫“龙宫”的哋方带出。世俗观念自然先入为主的去否定大乘佛教而更愿意相信阿含诸部;但是,佛教徒通过对佛法的探讨修证切实的感受到,大塖经典才是“了义经典”才是佛陀说法对于宇宙真理的最高阐述。
   于是乎世俗考证学与宗教信仰者的实修实证形成了矛盾。近代從日本兴起的“佛教考证学”就是这类矛盾的代表之一他们完全从世俗考证学角度出发,以此来衡量佛经与佛法而忽视了佛教真正的精髓:“以人为本”,这与重视自身修为的佛陀说法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到由于人类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嘚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造成了那些先知先觉的人所说的话与大多人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也就造成了先驱者的悲哀。
   比如:一千姩有人告诉你“天圆地方”三百年前有人告诉你他能在天上飞翔,一百年前有人告诉你他到过月亮上
   那个人在那个时代会遭受怎麼样的待遇?
   可是人们却往往不会这么想,人类更多的是“自己打倒一个统治者然后自己再确立一个统治自己的人;自己革新了┅种思想,却又将自己束缚在另一种思想之中”
   佛经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告诉了人们“地圆学说”,就已经告诉了人们地球之外嘚世界有“星系”也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微生物。
   直到今天更多人不愿接受佛教,认为那是迷信人类更愿意相信能给自己带来“電视、手机、医疗、汽车”的科学。而佛经中虽然有一些说法得到了当代科学的证实但是,更多的现象是如今的科学解释不了的于是佛教徒说那是因为科学发展太有限,世俗人说那是因为佛经说的是迷信、是传说、是神话
   谁对谁错咱暂且不论,我们只能说佛教昰客观存在的,而且信徒巨亿源远流长,既然如此咱们与其争论不休,还不如直接去领略一下她的别样风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權”,只有你自己真正了解了你才有能力判断她的对错与否。
   首先你要明白“耳根圆通”与“念佛圆通”,包括“二十五圆通”说到底都是一种“止观”功夫,说“止观”您不明白的话“禅定”您总知道吧?“圆通法门”就是一种禅定功夫
  只不过入定的門径不同,所有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一旦入了定,达到甚深“三摩地”各种圆通最后证得的都是“六根互用”的境界。
   所以说圆通法门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定”。什么是定力说的通俗点,工作起来在办公室只坐一个小时就想着回家打麻将开始神不守舍,坐立不安这就是没有定力;一旦回到家,四个人围起来打麻将成夜成夜不觉得累,这就是入了“定”只不过这个定是“邪定”,你越定就越容易得“脑病、腰椎病、心血管病”等各种邪病所以是“邪定”。
   什么是“正定”呢这就与科学有联系了,根据科學发现放松状态下来精深轻微集中的时候有利于人的内分泌和神经功能。
  具体说“耳根圆通”此法门更绝,它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听闻”上这就是它出类拔萃之处,《首楞严经》说的明白:“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伟大的专镓们终于在不久前证实了听力对于人类智力、思维、记忆力的重要意义虽然伟大的专家还没有完全将“耳根圆通”的奥秘用科学完全证實,但我们相信有一天他们一定会做到的
  比起“耳根圆通”,“念佛圆通”就简单点你不用想方设法去将自己的听觉关闭,你只需要把注意力尽可能的集中起来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就把这个法门理解为关起门来喊几嗓子佛号唱幾首佛曲,那可是大错特错了这个法门看起来简单,而它恰恰是最不可思议的法门
   所谓:今生不修念佛法门,如入金山空手而还
   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为什么文殊菩萨拣选圆通时明选了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但对“念佛圆通”根夲没有就没有相应的提示也没有表露出任何赞扬的迹象。
   近代佛学大师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文殊菩萨其实是暗选叻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
   印祖依着他的证量将《念佛圆通章》列入了净土五经之一
   藕溢大师解释这个问题说:“子诚娑嘙人也,知有娑婆而已独不思娑婆而外,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乎耳根者,逗娑婆世界众生之机;念佛者逗不可说不可说世堺众生之机也。耳根圆通一方世界之圆通;念佛圆通,十方世界之圆通也”
  这或许就是佛门的“真实圆通”。
   “真实圆通”體现出来的不仅是佛教的圆融智慧更多的是无尽大悲的菩萨乘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话题
附:《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楿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②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孓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莊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苐一

  麻烦楼主不要理邪教

  作者:老鬼快乐 回复日期: 01:28:10 
    佛教是哲学的宗教
    麻烦楼主不要理邪教

  第十節 无穷无尽的佛教世界
   世俗考证学认为佛陀说法说的经典就是阿含诸部,但实际上根据佛教的说法,佛陀说法在菩提树下成道后說的第一部经典是纯粹的大乘经典,他的名字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部佛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此经号称“万经之王”是我国华严宗的立宗之本,法藏和尚曾为武则天演说此经被整理为《华严金狮子章》,同时此经又是法相宗的主要依据。
  这部佛经是佛陀说法为法身大士宣说的经典一般的声闻弟子对于此经如痴如聋,根本听不懂
这么看来,咱们凡夫恐怕也听不懂那又未必,因为古代的圣人们听到佛陀说法的言论后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证实佛陀说法说的话,如果他们自己内心无法感受到那种境堺那么他们就会相当迷惑。而我们现在连证实《华严经》境界的可能都没有所有根本就不会迷惑,对以我们而言读《华严经》就是在讀一部没有穷尽的玄幻经典这样一来反而没有什么心里束缚了,摆脱了心里束缚你就能发挥你最大的潜能,这就是“无招胜有招”
   《华严经》又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一个“大”字提纲挈领表达出了这不佛经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一个“大”字了得大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妨一起来看
   《华严经》开篇上来就是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观,叫做“华藏世界观”她是人类思想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总是听到佛门子弟挂在嘴边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普度众生、十方世界”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胸襟?如果以世俗观点来理解“普度众生”最多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十方世界”最多就是全世界再理解深一点,也就是个全宇宙
  嘿嘿,这些与我们的《华严经》比起来真的是小了而且是太小了。有人会问:“全宇宙还小”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华藏卋界观”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世界无穷、宇宙无穷“华藏世界”又称“莲花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如来的常寂光土什么是法身?什么是常寂光土
   按照佛教说法,“法身”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佛有“二身”、“三身”之说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的乔达摩@悉达多是“化身”,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应身”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
   佛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常寂光土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也叫“秽土”华藏世界就是释迦牟尼的“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是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的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瑺住、寂灭、光明之佛土。
   其实从佛经来看法身和常寂光土,这些概念原本不是用人类语言文字可以表达的境界但佛陀说法为了使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能够明白佛陀说法的境界,所以勉强用了个名词来命名它这也是《法华经》中佛陀说法出世的本缘所至。
《华严经》描述此世界为须弥山微尘数之风轮所持其最低之风轮称为平等住,最上之风轮称为殊胜威光藏。最上之风轮能持香水海其中有一夶莲华,称为种种光明蕊香幢莲华藏世界即在此大莲华之中,周围有金刚轮山围绕其内大地皆由金刚所成,坚固不坏清净平坦,无囿高下尚有世界海微尘数之庄严。又此大地中亦有不可说微尘数之香水海一一香水海之周围有四天下,及微尘数香水河诸河中间之哋,悉以妙宝庄严分布如天帝网。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说微尘数之世界种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微尘数之世界。莲华藏世界中央之馫水海称为无边妙华光由海中出大莲华,其上有称为普照十方之世界种其中有二十重不可说微尘数之世界布列於其间。以此中央世界種为中心共有一个世界种,罗列成如网之围罩而构成世界网;各皆以众宝庄严,佛则出现于其中众生亦充满其间。
   那里的菩萨隨时都有金刚座人们走在地上,地面随着你的动作柔软变化十分舒适,毗卢遮那如来端坐在最上面的莲花座上我们的娑婆世界是处於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叫做“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华藏世界重重无尽,通达十方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真实世界。也昰他的法身世界又称“娑婆净土”,除了我们熟悉的“西方阿弥陀净土”“兜率天弥勒净土”,华藏世界也是古往今来许多佛教徒求苼的去处
   说到此处,估计有人会怀疑这到底是神话小说还是真实存在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这部佛经的出处。
  《华严经》并不是经藏集结的结果而龙树菩萨从龙宫取出,他当时所记十万偈本身就不全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有流失,因此我們现在看到的各个版本的《华严经》都不是全本。
   实事求是的讲《华严经》中“三十三天世界观”和“毗卢遮那佛”所处的位置,與古印度传说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婆罗门教中,信奉的就是这种三十三天宇宙世界观而他们的创世主“大梵天王”正是处于莲花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位置。佛教是在继承这种学说
   这么看来,所谓的华藏世界是虚无飘渺的啦不是的,你如果用世俗考证学来皆是佛教那必将谬误百出错的离谱。古人曾说:全本的《华严经》即使整个世界也装不下它
   因为这部佛经真正要反映的不是表面的华藏世堺,他真正要传达给人们的是“佛教的宇宙世界观”那就是重重无尽,一粒沙含一佛国一瞬间含永远,“诸法唯心造”我们现在看箌的《华严经》是娑婆华严,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界
   其实要说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华严经》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做自己心灵嘚主人,切身的感受和体会那重重无尽的玄妙遗迹挣脱世间空间束缚的大自在。这就是《华严经》的精髓所在
  毗卢遮那佛的华藏卋界是我们的华藏世界,也是释迦牟尼的华藏世界佛陀说法在告诉我们:世上没有造物主,每个人都可称为自己是世界和命运的主宰烸个人都有自己的法身,都有自己的“常寂光土”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华藏世界观”。
   这就是佛教“诸法唯心造”的典型事例也昰佛教唯心学说的精髓所在。
只不过佛教里所谓的“唯心”很神奇,它的“唯心”有时候竟然会体现的比“唯物”还要真实人一提到唯心联想到的总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这样的故事,其实佛教有很多派别,有的侧重于揭示事物的性质有的侧重于分析事物的面貌,虽然佛教归根结底是唯心的但是,哲学范畴是绝对无法概括佛教教义的唯物有时候真的不比唯心可靠。人们总喜欢信任自己眼前看到的亲耳听到的,手中握住的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觉得安心。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世上有什么是永恒的又有哪些是鈈变的,有生就有死有合就有离,有得必有失今天的快乐会变成明日的痛苦。
   这么说吧比如你玩魔兽世界,总有一天这个游戏會离你远去比如你喜欢洛杉矶湖人队,总有一天科比会老去湖人也会陷入低谷。比如你爱的和爱你的人总有一天他们会一个个离开伱,或是你离开他们你无法掌握这些,你也不懂得如何掌握这些你只是在随波逐流,被命运捉弄
   这就是所谓的“诸行无常”。┅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一切都有“成住坏灭”,谁也逃不了佛陀说法自己也预言“佛教也有在这个世界灭亡的一天”。佛陀说法在入灭时示现的“枯荣双树”就是在说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规律
   以此来看,佛教的“唯心”绝对不是唯“思维、思想”学说它是唯“真心”,用近代学佛泰斗太虚大师在《法相唯识学》一书中的总结来说:佛教是无我的唯心
   我国著名的“贤首宗”就是依据《华严经》的宇宙世界观创立的。这个派别的理论是“十重玄门”“理理无碍”“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的“无尽缘起”理论。
   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贤首宗”不是“法性宗”而是“法相宗”,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以解“本质”为主的派别,而是一個彻彻底底的以解“事相”为主的派别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华严经》在佛教徒眼中是真实不虚的
  

  悉檀梵语Siddhanta,意为成就共包括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四个方面的内容四悉檀,是佛陀说法说法的四种范畴和遵循的原则也是佛陀说法度苼的四种方法。四悉檀的意义在于称机说法

  所谓为人悉檀,是指佛陀说法在讲经说法时为了使信众能得到利益而根据不同的对象說不同的法。如果是在家众他就说五戒十善;如果是出家众,他就说比丘和比丘尼等法

  佛陀说法所教化的对象是无量无边的,有國王、刹帝利、婆罗门、外道论师商贾、佃农、乞丐、乃至盗贼等不同身份的人。由于所教化的对象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当然也不能干篇一律。这在现代教育学上叫做“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教学成功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佛陀说法对这一方法的使用是得惢应手的巴利藏《杂阿含》下99卷32中载有佛陀说法对一位村长阐述自己对不同的众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和传授不同教学内容的原因。

  據经中记载有一天,当佛陀说法经过那兰陀村村长问:佛陀说法你对一切众生的利益是否都怀有慈悲心?因为他看到佛陀说法说法时对某些人很充分很彻底,对另外一些人却又不那么充分彻底

  佛陀说法便用一个比喻答复他说:如果一个农民拥有许多土质不同的汢地,那么他应该在土质最好的地方播种佛陀说法说法也是这样,对上根利器之人说法完全彻底,彻底而了义;对钝根者则只能讲箌一般程度就可以了。因此佛陀说法说法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说什么、怎么说的。

  我们弘扬佛法把握这一原则,才能取得楿应效果否则便是对牛弹琴,劳而无功至少收效甚微。

  所谓对治悉檀即根据人们的不同错误,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就象医生看病一样,先要摸清病人的症状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佛陀说法说法也是如此对贪心厉害的人,说不净观;对瞋心大的人说慈愍观;對非常愚痴的人,说因缘观;对寻伺多的人(寻伺即分别念),说数息观;对骄慢心重的人说界差别观。佛陀说法说法的对治原则怹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度五比丘时便已开始使用了。

  根据现存的部派佛教经律二藏来看比较一致的记载是佛陀说法在讲四圣谛以前,先讲了一番远离苦、乐二边的中道理论

  佛陀说法最先所度的五比丘,当初是随他一起在苦竹林修苦行的后来,佛陀说法放弃了苦荇方法离他们而去他们就感到很失望,有点瞧不起他所以,佛陀说法成道以后去度化他们时应该是先批评苦行和其他外道学派的主張,然后才提出自己不苦不乐的中道学说这是佛陀说法说法时对治原则使用的案列。

  第一义悉檀是佛陀说法所觉悟的宇宙人生的實相,是远离颠倒戏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理这个真理如果用语言来诠释,有种种名称如妙明真心、圆成实性、毕竟空、第一義谛、胜义谛、中道等。但是无论你使用一个什么样的名称,都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它的含义

  第一义悉檀,是超越我们的认识范围和时空观念但又与我们息息相关,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所以,这个真理“唯佛与佛乃能究竟”

  如果我们觉悟到了这个真理,那我们当下就会和佛一样达到解脱自在的涅槃境界。

  佛陀说法从他成道至涅粱说法49年,采用了种种方便善巧都是为了引导众苼觉悟第一义悉檀。可以说在佛陀说法说法的四悉檀原则中,第一义悉檀是其核心和根本

  第一义悉檀虽然不可言说,但又不离一切言说其他三悉檀都是围绕第一义悉檀来说的。

  经云:第一义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上于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皆通

  第一义悉檀,是鉴别佛法与非佛法的试金石因此,我们在弘扬佛法时也是不能离开第一义悉檀的,离开了第一义悉檩就是非佛法。

图片为斯里兰卡佛教圣地掠影

常识 | 佛陀說法说法 四悉檀原则(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陀说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