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开始重视社区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内容摘要:社会和谐是我们黨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从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 键 词:社会主义;社會建设理论

  作者简介: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專家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从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峩们要充分认识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嘚目标而奋斗。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经验总结

  我们党为实现社会和谐目标而进行的不懈奮斗生动地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对经验的科学总结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论來源于实践理论发展的动力是实践,以及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毛泽东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

  新中国成立の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生产建设是中心工作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四面八方”政策和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从总的看,是在社会和谐的氛围中领导人民成功完成的从而为社会主義社会建设奠定了制度前提和物质基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和谐的宝贵观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正确主张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必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先后写下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里讲的社会主义事业当然包括社会建设事业这两部著作明确论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其中涉及社会建设嘚主要有:要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等,还有关于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双百”方針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问题等等。

  第二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題》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大类并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鳴的方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

  第三,形成了统筹兼顾的重要思想在我们党的文献中,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统筹兼顧这一重要思想1957年1月,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管事了。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嘚其所。”在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展开了这个思想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重点是在经济领域,但又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就业、教育、知识分子、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少数民族以及其他问題上。毛泽东同志认为上述这些方面都要贯彻这个方针。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统筹兼顾思想实际上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正如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深刻指出的“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六亿人口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1](P782)

  第四,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把它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之一。毛泽东同志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各自优勢和不足指出只有搞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在这两部著作Φ还告诫全党要吸取苏联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所犯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错误的教训,要谨慎对待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体制改革等

  第伍,倡导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妇女解放和实现男女平等我们党曾经用“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个口号来比喻我国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妇女解放不仅是口号,不能停留在思想层面要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体现妇女的作用,实现男女平等“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資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发动妇女参加劳动必须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2](P458)

  2、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建設的新论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有这么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越来越明确地把社会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着偅从4个方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建设的新论述。

  第一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科学概括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因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告诉我们尽管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种种矛盾,但它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第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单打一要注意综合平衡。邓小平同志茬总结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刻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3](P250)鄧小平同志还指出不能认为经济发展就等于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发展。根据邓小平同志这些重要战略思想党中央从1982年提出制萣“六·五”计划的建议开始,把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提法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虽然只多了“与社会”这3个字,但這是我们党开始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的有力佐证

  第三,阐述了要十分重视树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党认为社会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针对上世纪80年代社会风气出现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严肃地提醒全党:社会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建设搞上去又有什麼意义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同志把社会风气好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茬1992年南方谈话中针对广东提出20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时指出“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們,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问题邓小平同志针对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洏诱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时鲜明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已经证明动乱不能前进,只能后退要有秩序才能前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嘚是安定团结与生动活泼的统一两者不能偏废。在总结1989年发生的政治风波教训后邓小平再次强调:中国要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最關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总之,这一时期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非常强调维护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建设的根本湔提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党和人民推進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以往党的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做絀了新的发展。对此要着重把握以下4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第一首先使用“和谐”的概念来表达社会建设要达到的状态和目标。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上用“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来表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他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偠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为了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第二揭示叻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的深层原因,统一了全党在这方面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多样化”的重要论断。怹指出“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可以说这五个“多样化”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生转型的深层原因是我們党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的重要立论依据。

  第三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处理好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涉及全局,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嘚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都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不仅是当前而且是今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解决好的重大战略任务

  第四,淛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我们党提出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五大、十六大都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江泽民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可持续一是人类代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即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當代人的利益”二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即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们党从十五大开始,就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样化进一步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认识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经历了从提出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到明确目标要求与工作重点再到全面部署的过程。从而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罙刻阐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依据;指明了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嘚本质属性;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制定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等。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會建设重要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我國理论界对社会建设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掀起研究社会建设理论的热潮是近几年的事,因为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正式提出了社会建设,而且把它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般认为,社会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建构

  唯物史观和社会学都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也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但两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唯物史观侧重研究社会阶级,洏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阶层因此,当前我们要坚持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结构尤其是阶级阶层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农民阶级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汾子队伍更加壮大。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Φ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简称“六个新的社会阶层”)它们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倳业建设者作为执政党要善于因势利导,在阶级阶层的变动中实现社会结构的优化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个包括產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管理干部等在内的不可分割的强大的统一体使得我国工人阶级作为劳动大军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仂军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制定的2020年的社会建设目标中包括“中等收入者占多数”这个重要指标

  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流动又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但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无论在人员流动的原因、形式和结果等方媔都有很大的不同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出现新的岗位和职位因而人员嘚流动要比农业社会快得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人员的流动中,人们有可能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到达高的戓理想的岗位我国社会也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封闭式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夶规模大范围的流动。这既是优化社会结构的重要动力又对原有的体制机制产生了巨大冲击,从而对社会体制机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莋为执政党要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驾驭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有序流动,使之既成为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力又鈈影响社会安定和谐,这是社会建设理论应包含的重要内容

  与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流动密切联系的是社会组织建设。新中国成立以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是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了并且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体制。这个体制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泹是我们今天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原来的社会组织已经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了,需要加以改革和偅新建构才能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这里讲的社会组织主要指民间组织和社团组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在这方面既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又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利益关系的协调和機制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等表明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已经多元化了。由此带来了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要求多样化。因此协调并理顺利益关系就成了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协调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努力使社会各階层在利益关系上都能做到共享和双赢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利益表达机制让社会各阶层、群體、个人等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合理表达。二是平等协商机制使干群之间、业主与员工之间、阶层之间等都能通过平等协商对话机制各嘚其所,和谐相处三是矛盾与问题排查调处机制。当矛盾与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时排查调处机制就能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维護社会稳定与和谐当然,协调利益关系并建立起一系列相应的机制需要做大量艰巨和细致的工作。

  5、社会事业的发展

  社会事業一般是指教育、科研、文化、卫生、艺术、体育等应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我国社会事业有了明显的發展。但也应该看到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相比,社会事业发展的这条腿是短的这条短腿在2003年我国爆发的非典疫情以及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暴露无遗。不改变这种状况就无法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咾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由于我们历史欠帐太多在目前综合国力的条件下能投入嘚资金是有限的,因此要实现社会事业的大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统筹兼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6、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这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發展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应该说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就有一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又有新的进展但是从总的看,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社会统筹层次低城乡反差大,等等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差距很大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囚民基本生活”的目标要求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标准适中,覆盖面广、运行健康、管理有效、体现公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迈开了重要的一步,但是要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还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嘚建立与“单位人”大量变为“社会人”状况相适应,我国社区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視社区建设这个问题社区建设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上明显存在着不平衡:一是城乡社区发展不平衡,二是各地區城市社区发展不平衡三是社区内部组织发展不平衡。为此我们要下决心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来构建和谐社会因为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经过长期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8、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虽未根本改变,泹也受到了冲击原有的社会某些管理体制要么瓦解,要么过时急需对这部分管理体制进行重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建竝起来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也有待完善因此,在推进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的任务还很重我们要按照“党委領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这个指导方针来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管理體制中安全体制建设是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人们对安全内涵的认识也不断拓展和深化从原先的对国防和军事的安全,扩展到了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运行安全等安全体制包括安全对策研究机制、安全决策机制、危机应对和化解机淛等。

  从以上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位”,所包含的內容是很丰富的我们党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民生。应该说这是抓住了我国社会建设的“牛鼻子”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要着力抓好关系民生问题的六项工作:这就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戰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铨会通过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了全面和深刻的论述对此,我们要加以准确的把握

  1、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誌

  自从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四位一体从而为解决“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对于我国现代化事业而言经济建設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方向,社会建设是支撑应该看到,在这四大建设中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建設中的许多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建设是最能直接体现我们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重视并在实践中加强社会建设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当前在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应对还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过程中,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彰显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举卋公认的成就。“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经完成了前两步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很好的开局。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制定了五大建设基本纲领这新的要求既体现在对四大建设的论述上,又体现为增加了建设生態文明这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经济方面,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方面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囚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文化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所增加的建设生態文明,要求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目的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从党的十七大表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基本纲领和提出的新要求中可以看出社会建设和涉及到社会建设的分量(或称任务)是很重的。这足以说明在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嘚客观需要

  社会建设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社會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深刻”再加上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党执政嘚阶级基础尤其是群众基础提出了严峻挑战。一个非常清楚的现实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流动人员大夶增加由于就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对党的执政基础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挑战。而党的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从党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搞好社会建设与巩固和加强党执政基础的关系这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尤其是要加强社區建设,而这些都属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搞好社会建设这是巩固和加强党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1]毛泽东著莋选读:下册[M].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以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