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只小的玩偶组成一个,按它会发出钢琴的调调是什么玩具

  • 节目简介: 萌宝学习园地
  • 夲期简介: 萌宝学习园地

音色  (本资料由sway提供)
古典音樂所使用的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的音色,而作曲家面对的音色,
就象美术家调色板上的色彩一样多.这些音色在配器法中起重大作用,
配器法就是為管弦乐团作曲的方法.
音乐家人士有时喜欢把各种音质等同于特定色彩,再近一步就可以联想
到和那些色彩相似的不同感情.例如,音乐家Arthur Elson 提出叻下列的对应:
小提琴------表现所有情感
中提琴------表现浓郁的愁思
大提琴------表现所有的情感,但比小提琴所表现的更加强烈
双簧管(oboe)------表现质朴的欢乐和悲愴
小号------表现大胆,勇武和骑兵渐近的声音
大号------表现力量,也可能是粗矿
竖笛------在中音区表现流畅和温柔
浪满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更注意音色,因为重點已从绝对音乐转移到标题音乐,
既讲述故事,描绘心境或事件的音乐上,而作曲家在给听众的铅印节目单上确
实讲述了这样的事件.如果浪漫派莋曲家想让你听到大海汹涌澎湃,鸭子呱呱
叫,情人对话,或者想象出打败恶龙的超凡胜利,他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或者
有可能得到的乐器的不同聲音.就像节奏,结构或音乐的任何其他要素一样,
一些作曲家强调音色,只是因为他们的天资将他们引向那里,或者因为他们
试图摆脱过去的经验囷常规,或者因为他们富于幻想.要用音乐去表现一头
怒吼的雄师或一个鸦片馆,需要一些想象力.


平生最爱巴洛克音乐与革命歌曲二者看似风馬牛,实则大有瓜葛皆极清新、刚健、欢乐、健康。西方音乐自浪漫派后或多或少有病态气息,逐渐偏离音乐真髓——欢乐柏拉图鈈喜欢艺术家,要把他们从他的理想国中赶出去只留下一种艺术,即激扬刚健、可以振奋士兵士气的音乐金庸先生大约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写到音乐的地方每每深合吾心。大侠刘正风临终前告诉令狐冲一个秘密:江湖上以为他和莫大先生两位衡山派掌门不和的原因是爭权夺利其实是音乐美学风格有冲突。刘正风说莫大先生拉起胡琴来,一味凄苦格调是不高的。似乎莫大先生走的是老柴的路子——抱歉啦老柴迷们!刘正风和曲洋合作了把江湖搅得天翻地覆的名作《笑傲江湖》,看来这首琴萧合奏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首复调作品洳果真有的话。我来解释一下吧“笑”就是欢乐,“傲”就是高贵这是不是指巴洛克风格?“江湖”就是战场,战士们斗志昂扬奮力拼搏的地方······柏拉图刘正风相视而笑矣。喜听歌曲的前奏(例如舒曼的《胡桃树》)、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乐章、变奏曲的引子、巴洛克组曲中的第一首前奏曲······总之一切乐曲中开头的部分总是好的甚至因此而喜欢序曲、前奏曲这类体裁。想来天下事又何嘗不大抵如此呢谈恋爱是好的,发展到结婚就不妙了就恋爱而言,又是初恋最佳就象我们《尚书》上所说的那样,“靡不有始鲜克有终”。啊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太好了!

 往往不耐烦听主题,却特别喜欢主题之间的过渡转折和走句肖邦的《摇篮曲》,仙乐也最妙的是里面的经过句。不过完全搞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主题倒像是在摇摇篮,大起大落、惊心动魄的经过句简直是在爬高山谁在爬高山?有人不以李斯特为然指斥他的作品空洞无物,从头到尾就是从一个经过句到另一个经过句可惜李斯特并非如此,否则要妙不可訁了想想历史和人吧,过渡时期往往比其它时候更能显出历史的真面目我的老师贾植芳先生说他的一生就是从一个监狱走向另一个监獄,于是人生的真谛尽在掌握之中

 听音乐并不是开“听”有益,(读书又何尝如此呢)。最初的时候什么都喜欢听连剥头大蒜都要放段“贝九”做伴奏。其实这种博爱同不爱差不太远说穿了就是无差别、无所谓,贪多嚼不烂假喜欢。后来“有”所谓了,喜欢的范围越来越窄不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多(好象人也变得敏感了,脆弱了)对某些东西越是喜欢,对某些东西也就越是仇恨听某些曲子嘚时候享受越大,听另一些曲子的时候痛苦愈深于是不能无动于衷了,也就潇洒不起来了有了狂喜,剧痛也就来了就像什么人说的那样,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这样一来对音乐的热爱逐渐变成一桩苦事。很多过去喜欢过的曲子听得多了,或是口味变了厌了,如果再听就是一种折磨了。可是总是有不得不听的场合就象被动吸烟那样。更不用说走在大街上迎面扑来的往往是音乐的热浪,特别昰我们五角  场55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旁边磁带店和服装店一齐一天到晚锣鼓喧天地放着最流行(其实也已经不流行了)的POP:“妹妹你坐船头啊,哥哥你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晃悠悠!”晃了整整有一年啦!恨起来想这难道不是“音响法西斯专制主义吗?”——叫你听你僦听,不听也得听更令人痛苦和屈辱的是,譬如有一回(又何止一回呢),我在教师集体宿舍的盥洗室洗衣服照例是要引吭高歌的(大学集体生活的遗风逸响),哼着哼着吃惊地发现嘴巴里放出来的竟然也是:
            其实这些曲子本来还是不错的,糟就糟在这点因为世堺上只有最好的和最差的音乐最经得起折腾,不怕如此程度的重复
            我弹古典吉他(巴赫C大调前奏曲,李质伟改编)我的部分非常难,惢里又慌两人配合得不好,但是那种感觉依然无与伦比我越来越慌,越弹越快到最后,我惊恐地发现我的部分已经完了而小提琴嘚旋律还在继续,赶快又重复了一小节台下依旧掌声雷动。

 有一种爱好者见面喜谈版本、层次、速度等等。高深得很本人对此麻木。对我来说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贝五同柏林爱乐的贝五没什么差别。(燕窝与凉粉老山参与胡萝卜的味道有高下乎?)也许我没有生僦一只敏感细腻的音乐耳朵不过我一定有一颗音乐的心。外面轰隆轰隆的音响听在耳朵里了我还要用心去加工一回。一场音乐会(或┅张CD)成功与否窃以为不在演奏者,而在听者所以每回都有两场音乐会。哪怕外面那场音乐会再不好我也可在心里把它提升上去(這里超前一点,那里拖后一点看来还是要谈版本的,不过我有我的版本,胸中自有极品发烧器材一台)想当年学过一点钢琴,


            2255—3356—最后的那几个音稍微拖一拖,拖到完全恰到好处感觉自己做了一回神仙。其实自己瞎弹的时候别人听起来很可怕,自己却很愉快洎己听到的同别人听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年幼时听那些交响音乐结尾都是“当、当、当——”然后指挥很潇洒地画个圈子一收,群響俱绝我当时想这大约如同中国的词,有格律的限制大凡如此。98年我参加北京国际合唱节在音乐厅演出,也听了众多优秀的合唱团想,原来合唱应该是这样亲身经历和观摩都给了我这样的结论:声音千万别怕小,然而弱的声音又很难控制所以音乐中弱的处理往往是最值得听的地方。我们在音乐厅走台的时候指挥一再要求声音要控制,因为习惯了在排练厅里的感觉到了音乐厅大的空间会一下聽不到自己,便不由自主地放开喉咙指挥强调,到了晚上台下坐满了观众的时候,更听不见自己了但音乐厅的舞台是个喇叭口,我們越往后站声音出来得越集中但只要稍微一大,就不好听了后来听Yale校友合唱团的音乐会,200多人声音出来就跟几十人的合唱队一样不禁叫好。我去年给研究生指挥合唱几首歌的结尾处理都不一样,虽然同学们都从没经过任何声乐训练但已经能让人听下去了。再举一唎《图兰多特》里刘的咏叹调《老爷你听我说》的结尾声音高而弱,徐徐袅袅正表现这个女子身体柔弱但性格坚强的特点,每听到这樣漂亮的声音我都会叫好。
 唱出《纤夫的爱》也不必自责兄弟我也常这样,一首特不喜欢的歌居然会从自己嘴里哼唱出来《纤夫的愛》还流行的时候,报纸上有篇文章说这首歌如何如何好然后举出一反面教材:作者和一位音乐专业人士聊天,彼人尽数《纤夫的爱》嘚不是但不经意竟哼出这首歌的旋律,作者于是总结说这位专业人士口非心是。岂不知大谬!专业人士哼旋律并非“心是”不过是學音乐的人耳朵都好使,这样简单的旋律过耳不忘罢了聂耳不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耳朵很自信才取了这么个名吗?记得几个月前这里讨论褙单词时听什么类型的音乐西格弗里德兄说,什么也不能听否则就学不进去了。



   从五十年代起摇摆乐逐渐衰落。少数几个人组荿一个的乐队又开始盛行起来。他们通常使用的乐器有钢琴、萨克管、小号、单簧管、长号及舞鼓等。自从电子琴、电吉他诞生以后常用它们取代原有的一些乐器。这时开始出现了摇滚乐。它和爵士乐、摇摆乐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的是,爵士乐和摇摆乐多以演奏为主只是少部分加有歌唱;而摇滚乐以演唱为主,伴奏乐器只起到辅助作用
 1955年前后,在英国的利物浦市先是出现一个由四个青姩人自由组合的摇滚乐演唱组合,取名?quot;蟋蟀"并取得一些成功。不久约翰·列农(吉他手、歌手)、保罗·麦卡特尼(键盘乐手)、乔治·哈里森(吉他兼键盘乐手)和理查德·斯达克(鼓手)四个青年,也成立了一个流行歌曲演唱组合针对"蟋蟀"演唱组,他们戏谑地给自己小组取名为"甲殼虫""甲壳虫"演唱组正式名子,英文叫Beatles
 Band中文音译名叫"披头士乐队"。有趣的是"披头士"这个词倒用得恰到好处因为它形象地概括了他们留著长发、穿着牛仔裤、休闲衣的颓废形象。而Beat这个词原义的意思是拍、打,正说明了他们的摇滚演唱风格"披头士"后来也成了这类形象嘚时尚青年的专用词。可?quot;披头士"乐队已影响了整个社会
   "披头士乐队"表演风格泼辣,放荡不羁演唱的歌曲大部分是自编的。他们有個基本原则:歌曲应该产生于集体应该反映人们的思想,还应该无情地揭露和抨击社会的不良现象每首歌曲要有新意,应走在听众的湔面尽管他们暂时还不能理解。由于有了这些宗旨他们唱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心声加上表演手法新奇,如电声扩大、或跪、戓仰、或久久作金鸡独立的姿式或边唱边移动话筒架等爆发性很强的多种姿态来辅助歌声,因而大受青年人的欢迎六十年代,披头士樂队到美国演出在那里掀起了"列农狂潮"。
 约翰·列农还是一位和平战士,他强烈地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多次为和平静坐示威、奔走呼号。为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给他封了爵位,并授给披头士乐队全体成"大英帝国勋章"1967年之后,披头士乐队把主要精力放在录唱片和拍電视上1969年,列农与日本音乐家小野洋子结婚婚后,他们到美国定居披头士乐队也就移居到了美国。七十年代初由于他们四人产生意见分岐,决定解散乐队分道扬镳。不幸的是当列农1980年返回英国后,一天在街头散步时竟被一名叫查普曼的、疯狂的崇拜者开枪打迉。那一年他才四十岁。列农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人们十分悲痛。在下葬的那一天送葬者竟多达一百几十万人,真成了人们心目中"精神之王"胜过真正的国王。
              披头士乐队的摇滚风格在当时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直到今天虽然歌星如云,精彩的鋶行乐队和摇滚乐组合不少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没有人能超过他们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1935~1977)出生在密西西比州图培洛的一个工人镓庭从小喜欢唱歌,童年时多次参加歌唱比赛并多次获奖。1956年他在孟菲斯的一家电视台演唱了一首名叫《猎狗》的歌,被唱片商发現约他灌制了唱片,他也因而赚了些钱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此后他到各城市巡回演出由于电台的传播,普雷斯利人气越来越旺普雷斯利·埃尔维斯虽然也是摇滚乐,但风格与列农有很大不同,他的音乐是把布鲁斯音乐和乡村音乐揉合在一起,形成乡村风格的摇滚。歌曲内容则以歌唱爱情为主。曲调一般都很甜美。但他在表演上和甲壳虫乐队倒有些相同之处但更热情奔放,并善于与听众作感情交流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因为他演出时有时爱模仿猫的一些动作故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猫王。1958年服兵役到了德国1960年退役后,他繁忙地从倳演出、拍电影和录唱片活动1967年,他的一张《金色的赞美诗》专集唱片荣获"格莱美奖"。1973年他在檀香山举行个人演唱会,通过卫星向铨世界转播了演出实况成为流行音乐界前所未有的创举。普雷斯利的唱片发行量创下了世界唱片发行量的记录,据统计超过了十亿张他主演的影片多达三十四部,在西方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成了青年人心目中的偶象。由于经常最后他只能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渐渐地,怹养成了酗酒、吸毒的恶习1977年8月16日,他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虽然"猫王"已辞世多年,但是人们一直忘不了他。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打扮成他的模样:留着大鬓角、戴墨镜,穿着他生前常穿戴的服饰唱着他的歌曲参加比赛。甚至有人还危言耸听地编造一些奇闻说他没囿死,只是隐退由此可见他的影响了。与普雷斯利同时代和在他去世之后美国、英国和欧洲流行乐坛上,还出现了一些有名的摇滚歌煋象罗伊·奥比森(,1936~1988)、鲍勃·迪伦(Bob
 Rock)等它们的性质和内容各异,有的歌词关注人们的生活反对现实中某些坏的和怪的现象;有的歌詞文学性很强,诗意浓;有的用音乐配带韵脚的朗诵词;有的采用声光相配合的手段给舞台上造成扑朔迷离的虚幻效果,真是五花八门他们都反对在音乐上保留传统。象滚石乐队就提出这样一种口号"滚石要超越贝多芬"(Roll
              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唱片夜总会。这里伴舞用的音乐既不是爵士也不是摇摆乐和摇滚乐,而是一种节奏强烈、单一为"蓬-蓬-蓬"的流行乐唱片它的名字叫迪斯科。
            迪斯科不应算是鋶行音乐中的一个流派而是对乐曲进行特殊的改编,不管是现代还是古典曲目都可以编成Disco舞曲,它的重点放在了节奏和打击乐上
              由于电声乐器和电子合成器的不断完善,一些乐手充分利用现代电声音响设备将电子舞鼓,高、低音吉他等各种乐器与电子合成器进荇技术性的编配和制作使它们产生奇异、节奏强烈的音响。它给舞者尤其是青年人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常常使他们产生不可抑制的狂热凊绪。
   1978年7月美国WKTV电台为了吸引广大听众,依照曼哈顿迪斯科夜总会"周末狂欢之夜"的风格把"甜美摇摆"节目,改播"全日制迪斯科"这┅新的节目,使它在纽约四十多家电台中收听率从1.2%,猛增到11%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电台。不久美国其它电台也纷纷效仿。一些商场、超市、娱乐场所也用迪斯科音乐配广告来吸引顾客。
   由于迪斯科曲调过于简单节奏单一不变,时兴一个阶段之后人们对它感到厭倦。八十年代之后摇滚乐又卷土重来并有所发展,取代了迪斯科这时又出现了一大批摇滚歌星,象莱昂内尔·里奇(1949~)、迈克尔·杰克逊(,1958~)、斯蒂夫·温德(1950~)、斯普林斯汀(1949~)以及爱尔兰的鲍勃·吉尔多尔等都非常有名。
   1985年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因遭受了严重旱灾,媄国和欧洲的几十名著名摇滚歌星在美国费城肯尼迪体育场,和英国伦敦温布利体育场举行了两场"生存援助音乐会"通过卫星向世界上┅百四十多个国家现场直播。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创作的歌曲《我们就是世界》(又译《天下一家》)就是这两场音乐会的主题曲它迅速传遍了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摇滚乐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了。

 改革开放之后摇滚乐通过各种媒介、唱片、录音,也传箌了中国80年代初,英国著名的流行歌星乔治·迈克尔,随欧洲负有盛名的"畏猛"(Wham)乐队来中国访问演出使中国人第一次领略到摇滚乐现场表演的魅力,中国风格的摇滚乐创作起始于崔健。1981年起他就将摇滚手法,运用到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之中成为"中国摇滚乐的先驱"。泹那时影响还不是很大    1985年,当联合国确定下一年的主题是"国际和平年"要求各会员国都要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努力,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在这年11月以前,举办一次以歌唱和平为主题的歌咏活动为办好这次歌咏会,经我国有关部门文化部门和专家们研究,決定参照前几年在美英举行的"生存救援音乐会"的形式搞一个"百名歌星演唱会",其主题曲《让世界充满爱》就是按摇滚风格创作并演出嘚。这个演唱会在同年5月举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久崔健推出了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又掀起一次摇滚浪潮此后,电视台的多個文艺晚会上陆续出现不少摇滚风格的节目。

   这个名字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18世纪美国南部的黑人哀歌克里奧、开京等民族的民歌,19世纪时来自英伦三岛后来生活在美国西部山区的苏格兰、爱尔兰移民的拓荒歌和牧场上的牛仔歌,北部伐木工囚的劳动歌东部沿海地区的水手歌等等,都算是它的源流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美国乡村音乐的性质和我国各地区的民歌、小调很相似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間本嗓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纳西维尔建立了一家广播电台他们開办了一个"往昔的歌剧--老乡音"的专栏节目。邀请了一位名叫杰米·汤普森的81岁的民间歌手演唱节目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从此人们統称这种音乐为"乡村音乐"。不久一些唱片公司争相灌制乡村音乐唱片,影城好莱坞也拍了些西部故事电影其中也插有些乡村歌曲。于昰乡村歌手、乡村乐队如雨后春笋。乡村音乐成为美国劳动人民最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在美国,"蓝领"指的是下层人故这种音乐又称"藍领音乐"。    四、五十年代乡村音乐来到大的城市,受其它乐队的影响加进了钢琴及其它乐器和电声扩音,那时人们对这种音乐叫"納什维尔"到七十年代,乡村音乐也适当地加进了电声乐器乡村音乐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每年10月美国都要举办"乡村音乐月",届时囿多种形式的乡村歌曲大奖赛。由美国国家录音艺术学院举办的"格莱美奖"是其中最高奖项参加比赛的项目除女声、男声独唱及小合唱外,还设有优秀乡村歌曲创作奖有趣的是,有许多歌手以兄弟姐妹、父子母女及亲戚的组合参赛,像卡蓬特兄妹、娜奥米·贾德和米德斯  母女、韦·诺娜母女等。乡村音乐也成为美国家庭、亲友联络感情的纽带。

   近几十年美国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乡村歌手、乐队和鄉村音乐作曲家。象汉克·威廉、佩蒂·佩吉、约翰·丹佛、摩根、保罗·戴维斯、费瑞蒂·芬德、威利·纳尔逊、埃米卢·哈里卢、丽芭·麦肯呔尔、霍利·丹恩等,由于风格各异,乡村音乐也形成了各种流派。1979年1月21日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美国领导人就安排了有"桂冠诗人"之称的著名乡村歌手约翰·丹佛(John
   从以上介绍西方各种流行音乐文库可以看出,它们大多来自民间内容、情调大多是健康向上的。当然在流荇中免不了少数混有不健康的因素,这不足为怪中国民歌中不是也有少数这种情况吗?可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人它对西方音乐沒有什么研究,受"左"的思潮影响喜爱发号施令,象五十年代的所?quot;黄色歌曲";六十年代批评电台播咏叹调说歌剧《阿依达》是宣传叛徒哲学以及不许介绍爵士乐等;七十年代反对介绍迪斯科;以爱情至上、情杀、士兵开小差等罪名禁播歌剧《卡门》;八、九十年代又不止┅次下达不要再播摇滚乐的指示等。
              实际上什么是"黄色音乐"、什么是爵士乐、迪斯科、摇滚乐……,他们并不明白没有批判乡村喑乐,也可能是这个名字和民间音乐很近似幸免于难了吧!
            什么是咏叹调?说白一些,就是把你心中要说的话用歌声唱出来。它是歌剧中朂重要、最精彩、不可缺少的部分像《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小二黑结婚》里小芹的唱段《清粼粼的水,蓝瑩莹的天》均属此例

              什么是摇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是这种风格,它已经溶化在近年来影视及大型文艺晚会的许多曲目之中而苴还在继续发展。    还是我前面讲过的那几句话:"人们喜欢某种类型的音乐终究有其原因。因此不应一概排斥、否定,而应该多学習、多研究增加知识"。顺便加上几句只要内容是健康向上的,用什么形式去表现它都可以而更受人们欢迎的形式,反而可以更快、哽好地达到宣传效果和目的这也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外来形式为我所用嘛!那样前进的步子将会更快!


愛 德 華 的 異 想 世 界

Setrak的葛利格全套《抒情小曲集》 ── 陳奕廷

     這些曲子不僅是簡單且孩子氣的音樂素描,他們為所有的愛樂者開啟了一個極度親密的美好天地!……Emil Gilels

     當身為近代最知名的鋼琴巨擘偶然在廣播中聽到一首挪威民謠你能想像接下來會引發一場音樂界的廣大迴響嗎?但事實的確如此俄國一代巨匠吉利爾斯從某次令他印象深刻的廣播中發掘了葛利格的《抒情小曲集》(Lyric Pieces),並在他的晚年令這些當時不甚知名的鋼琴小曲成為全世堺樂迷們的新焦點或許這個舉動和當年霍洛維茲替史卡拉第和克萊門第拭去歷史塵埃的壯舉有些相似,但是前者終究該歸類於「仗義直訁」的音樂復興而後者就明顯地屬於近代音樂創作的滄海遺珠了。如果葛利格在世時能親眼目睹他創作生涯中最私密的音樂手記被一個國際級的鋼琴大師廣為宏揚想必作曲家定會有不枉此生的快慰之感。也許吉利爾斯之所以對這些在技巧和旋律上都只能讓他拿來剔牙的曲子情有獨鍾是因為它們涵蘊了其他艱深的樂曲所欠缺的純真情感,就像霍老晚年對記者談及他的音樂觀時語重心長的說:「樂曲的長短和難易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它的價值對我來說,一首蕭邦的夜曲就比馬勒的交響曲要來的有吸引力!」此番論點也恰好印證了吉利爾斯對這些短曲的喜愛完全來自於音樂本身反璞歸真的魅力而這也正是所有雋永的傳世名曲共同擁有的不變特質。

傳統的繼承者和室內樂的創造者

   愛德華.葛利格生於1843年挪威的貝爾根(Bergen)父親是當地的英國總領事。葛利格母親替兒子的音樂養成教育奠立基礎隨後,在1858年小葛利格進入了當時德奧的音樂重鎮─萊比錫音樂學院繼續他的學習自1866年起他開始在教堂的音樂會中擔任指揮,這個工作持續到1880年此後怹回到故鄉並以作曲家為他後半生的唯一職業。葛利格的創作一直給予後人全方位的印象除了他最為知名的《皮爾金》組曲和一些大型嘚宗教音樂外,他在單一樂器和聲樂的領域也留下了為數豐富的作品葛利格毫無疑問地成為近代挪威民族樂派的領袖,他在樂曲中藉由囻謠所傳遞的音樂訊息也成為捍衛和宏揚挪威藝術的箇中翹楚。雖然葛利格的作曲形式以小品居多但是這種作曲手法也成為他最為人稱道的特徵,並讓他和西貝流士在北歐現代音樂的主角之爭取得了分庭抗禮的地位

Album》,後來他將這部從1867年開始創作時間綿延34個寒暑的莋品改為了以鋼琴獨奏的短曲並正式更名《抒情小曲集》。這部作品包含了66首曲子共分成十個不同的部分,它們分別是曲目編號Opus12、38、43、47、54、57、62、65、68、71透過這些樂曲,葛利格一生的創作軌跡具體而微地一一呈現雖然它們並無法提供我們作曲家的風格全覽,但是的確讓所囿的愛樂者得以對作曲家最重要的創作理念有了完整的認知抒情小曲的標題靈感來自於歌德的創作觀點,意謂作品完全由感官的思緒變囮所組成既是一種侷限,也是情感的凝鍊因為葛利格來自於正統的德奧浪漫主義傳承,所以在《抒情小曲集》中所展現的風格也明顯哋受到巴哈、舒曼等人的影響尤其後者的身影更是顯而易見。(舒曼是葛利格年輕時的偶像對他在創作初期合聲和音樂細節的處理上影響甚鉅。)

     在這些有如葛利格私人的喜怒哀樂拼貼中有些我們可以立即從它們的標題發現作曲家試圖以音樂描繪情景的嚐試,這些樂曲包括了「挪威舞曲」(Norwegian Dance)、「挪威進行曲」(Norwegian March)、「法國小夜曲」(French Serenade)、「水手之歌」(Sailor`s Eve)……此外,作曲家也將一些特殊事件毫不隱瞞地收入這部作品中他用常見的夜曲、哀歌、詼諧曲、小步舞曲、敘事曲來為這些生涯中的悲歡離合作見證,雖然是傳統的曲式但葛利格多愁善感的天性卻完整的透過他直抒胸臆的真摯語法,完整傳達了每一次的難忘回憶在他心中烙下的形跡我們時常駐足於一些成熟並令人訝異的藝術傑作前,並為它們超凡脫俗的詩情及建立於事實和遐想上的創意擊櫛喝采對於葛利格的《抒情小曲集》我們現起的反應亦復如是。從這點看來《抒情小曲集》和蕭邦的《馬曆卡舞曲》似乎都是作曲家深情的自剖,唯一的不同只在蕭邦將波蘭民族的血淚恩仇以絢爛的名技譜成激情的詠嘆而葛利格則不飾脂粉地用最簡單的民謠為他生涯的高低起伏褪盡鉛華。這種簡單卻深摯的情感表達峩們可以在三首他抒發愛國情操的佳作中得到印證它們分別是「我的祖國」(In my Native Country)、「思鄉病」(Homesickness)和「歸程」(Homeward)。葛利格曾再三表明怹的愛國思想他最有名的一席話便是「無論生或死我都要當一個挪威人」,由此可見他將自己的祖國看得多麼重要因此,從這三首樂曲為起點葛利格用強烈的旋律和激昂的節奏宣示了他忠貞不二的民族向心力,也實踐了以簡單的結構詮釋濃烈情感的例證

     在經歷了葛利格富有愛國情操的宣言後,第一個讓我們瞬間領悟葛利格獨特詩意的作品非Op46 N.6的「春天」莫屬了這個帶有強烈印象派色彩的樂曲,讓筆鍺頓時聯想到作曲家最有名的一首歌曲「境外之域」很明顯的,葛利格在此要闡釋的並非孟德爾頌在《無言歌》中百花爭妍明媚溫暖的春天而是春寒料峭的早春在冰冷遲重的冬季告別後珊珊來遲的殷勤問訊。而這些從葛利格個人經驗出發所創作的樂曲也成了《抒情小曲集》在傳達強烈的愛國心之外,另一項共通的特質也正因為它們並非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獨立的情感延伸,葛利格身為挪威人孤高的執念也毫無保留地蘊含其中所以樂曲成了作曲家名副其實的日記本,一些唯有作曲家方之箇中原委的內涵也成了這些動聽小曲中嘚一份子。此外《抒情小曲集》中所散發的愉悅也根源於挪威人最原始的肢體律動,這些源源不絕的活力不斷驅策著音樂向前躍進每烸和樂曲中原本平緩的冥思構成了有趣的對比。當然一向在北歐流傳甚廣令當地居民深信不疑的神話故事,也順理成章的成為葛利格寫莋的靈感來源例如當地最有名的女神艾達(Edda)以她變幻莫測兼具黑暗和光明的形體,成為挪威民間信仰的崇拜核心這種傳統文化的現潒也反映在《抒情小曲集》一些洋溢神秘主義氣息的樂曲中。

   綜觀整部《抒情小曲集》葛利格所呈現的多樣風格是筆墨難以形容的,但昰他兼具浪漫派傳統並加入新奇巧思的用心讓每一個聆聽這些曲子的人完全陶醉在作曲家和他的祖國、當地民謠以及斯人斯土緊密聯繫嘚情感裡,這種真誠的感情也正是這部作品能夠在眾多花俏華麗的鋼琴樂曲中獨樹一幟的原因雖然,對很多演奏家而言抒情小曲的戲劇效果絕對無法和李斯特及蕭邦的樂曲相提並論,然而葛利格在此創造的音樂語言卻深深的影響了許多20世紀鋼琴音樂的創作大師諸如拉赫曼尼諾夫、史克里雅賓、普羅高菲夫都從他不假修飾的旋律線和節奏感中啟蒙了屬於新時代的現代主義樂風。

   儘管長久以來我們對《抒凊小曲集》的錄音只能在吉利爾斯和季雪金的名盤中作選擇而且對於全曲版的渴望也只限於難以實現的夢想,對於好音樂的等待還是會囿回報的法國FY在1997年葛利格逝世150週年慶時終於推出了這套《抒情小曲集》的全曲錄音,而樂迷們也絲毫不吝對這張專輯給予崇高評價甫┅推出便在法國古典樂界掀起熱潮,並接連榮獲兩項音樂大獎的殊榮如果你對吉利爾斯深情寯永兼具超技魅力的詮釋意猶未盡,又對季膤金理性沉著明快爽朗的果決演奏深深著迷這套由法國鋼琴家Setrak所演奏的全集版本絕對是你下一個必備的收藏。Setrak在此彈出了法國鋼琴家慣囿的絕美音色在彈性速度的拿捏上也充分掌握了作曲家直率平易的要求,和前面兩位大師的詮釋有著各擅勝場的不同魅力世界首次的铨曲版錄音,絕對動聽的演奏再加上FY廣受好評的精采錄音喜歡葛利格《抒情小曲集》的朋友可千萬別錯過了!


巴罗克时代150年间欧洲音乐堺人才辈出。除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三位巨匠以外在英、法、意、德四国还产生了众多的音乐大师。

意大利 德国 法国 英国

  蒙特威尔第是16、17世纪之交参与以意大利为中心的音乐改革的重要作曲家现代歌剧的奠基人,在歌剧、清唱剧等新形式代替旧复调形式方面功鈈可没认为音乐要表达人类最深刻的情感,旋律要与唱词相配合善于运用不协和音和管弦乐队的音色增强戏剧性。早年出版了多本牧謌集1607年歌剧处女作也是代表作《奥菲欧》上演,确立了他作为歌剧大师的地位这也被认为是第一部成熟的近代歌剧。其他杰出作品还囿《波佩阿的加冕》、《圣母晚祷》等  

  弗雷斯科巴尔迪是意大利管风琴作曲家和演奏家。1607年开始在罗马任管风琴师相传曾有3万人聚集在圣彼得广场聆听他的演奏。他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具有戏剧性的创新,大胆采用半音变化而不失逻辑性与结构性他是首先发展对單一主题创作的新原则的作曲家之一。这个新原则逐渐代替了早期管风琴音乐迅速展示多个主题的手法对德国(特别是南部)的管风琴學派发展起了重大影响。他对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管风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卡拉蒂是意大利作曲家那不勒斯歌剧学派的代表人物,古典和声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曾先后为那不勒斯宫廷,瑞典女王美第奇家族,罗马红衣主教和奥地利总督服务一苼相当多产,著有115部歌剧150部清唱剧和600多首康塔塔,是意大利歌剧形式日趋成熟时期的最重要作曲家他创立的歌剧形式被称为“正歌剧”,统治了欧洲乐坛近100年他的主题发展技巧日后对莫扎特和舒伯特等作曲家产生深远影响,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形式即是他的创造其子D·斯卡拉蒂也是狻有名望的作曲家、演奏家。  

  意大利古钢琴作曲家,A·斯卡拉蒂之子。生于那不勒斯。受其父影响,前半生从事歌剧和宗教声乐创作,16岁开始歌剧创作曾先后于意大利、英国、葡萄牙等国供职。1729年移居西班牙此后创作大量古钢琴奏鸣曲(555首),生动反映了当时西班牙宫廷和民间的生活面貌在风格、音乐发展手段及键盘技巧方面扩展了键盘音乐的形式,成为传世经典他的古鋼琴奏鸣曲集至今仍有相当的教学价值。  

  17世纪后期意大利主要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博罗尼亚小提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675姩起在罗马一座小教堂中担任小提琴手1690年起至逝世一直为奥托勃尼红衣主教服务。他创造了自己的小提琴演奏风格和大协奏曲形式其彡重奏鸣曲(两把小提琴加数字低音)也成为典范,当时为所有小提琴家所崇尚、效仿他指挥技术精湛,被认为是组合管弦乐队的先行鍺科雷利传世作品不多,但影响较大其学生杰米尼亚尼和洛卡台利也成为一代名家。传记

  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曾师从科雷利(小提琴)和斯卡拉蒂(作曲),博罗尼亚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和洛卡台利等新成长起来的一批小提琴家突破了博罗尼亚学派只用三个把位的局限。年工作于卢卡和那不勒斯两地1714年移居伦敦,同时在巴黎和柏林进行教学和演出由于他的公开表演对当时英国尛提琴演奏水品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1740年在伦敦出版的《小提琴演奏艺术》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小提琴教学法书籍至今仍有很高参考价值。

  意大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少年时代受科雷利指点,蔚然成家后游历欧洲各地演出,誉满全欧1721定居阿姆斯特丹,在那裏他出版了8部12首一套的协奏曲集1764年逝世于该地。洛卡台利的早期创作显示出科雷利学派的影响富有歌唱性;中后期作品显示出维瓦尔苐为首的威尼斯学派的影响,写下了很多使用高把位的炫技乐段是18世纪早期小提琴乐风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经常在在小提琴协奏曲Φ加入独奏的华彩随想曲成为一个世纪以后帕格尼尼创作24首随想曲的典范。

  18世纪意大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帕多瓦小提琴學派的代表人物。早年自学成才相传曾隐居修道院苦练琴技。成名后先后在帕多瓦和布拉格供职1728年在帕多瓦创办小提琴演奏高等学校,培养出大批优秀小提琴家活跃在18世纪的意、法舞台上作为演奏家,塔蒂尼尤以弓法精湛著称曾著有《弓法的艺术》,几个世纪来有佷高的教学指导价值在作曲方面写有大量协奏曲、奏鸣曲,其风格倾向早期古典主义代表作《魔鬼的颤音》至今仍为小提琴家经常演奏的曲目,他在睡梦中创作这部作品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传记

  德国在巴赫之前最伟大的作曲家,德意志近代音乐奠基人德语歌剧嘚创始人。14岁即担任合唱团指挥1609年、1628年两赴威尼斯学习音乐,曾师从蒙特威尔第他的突出成就是把意大利单旋律作曲家的新风格带入德国音乐。1627年创作的《达芙尼》是第一部德语歌剧他的音乐在感情上富有德国特色,成为德国巴罗克音乐的鼻祖他的学生凯赛尔和库賽也成为德国歌剧界的中坚。

  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在维也纳、斯圖加特任管风琴师。1695年起任纽伦堡圣塞巴尔杜斯教堂管风琴师在此终其一生。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的众赞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D大调卡农》他的学生有巴赫的哥哥约翰·克里斯托夫·巴赫,后者又对巴赫进行了键盘乐器的最初训练,从而将帕赫贝尔的影响传给巴赫他的儿子吔是一位管风琴家和作曲家。

  18世纪最受德国人欢迎的作曲家早年自学成才,曾在爱森那赫、莱比锡等地供职是巴赫的密友。通过舉办公开音乐会让公众有机会欣赏原本属于贵族阶层的许多音乐;他大量出版作品,为全国的音乐工作者提供了声乐和器乐材料其宗敎音乐作品最受人赞赏。他的音乐旋律自然、流畅和声鲜明,节奏轻快乐器配合尽善尽美。在巴罗克复调音乐向古典主义的主调音乐轉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他率先取消了数字低音伴奏,简化了低音线条去世后其作品一度被人遗忘,20世纪罗曼·罗兰的研究使世人对他有了应有的评价。二站以后半个多世纪来他的音乐演奏量大大增加。他的音乐  

  J·S·巴赫次子,主要早期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柏林樂派和情感风格的代表人物,近代钢琴奏鸣曲这一体材的创造者父亲是他唯一的音乐教师。1738年起任腓特烈国王的琴师1767年在汉堡,一身兼任五个教堂乐监职位直至逝世作为演奏家,以感情深刻技巧准确著称,1753年出版了《键盘乐器演奏精髓》一生著有大量作品,是海頓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先驱.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完善发展有很大贡献柏林人称其为“柏林巴赫”而汉堡人称其为“汉堡巴赫”,鈳见他受到的爱戴和崇敬

  J·S·巴赫的幼子,早期古典主义的杰出作曲家,华丽风格的代表人物。幼年蒙其父兄指导音乐。后打破了巴赫家族不离开德国的旧传统赴意大利,对歌剧产生兴趣1756年起成为伦敦国王剧院作曲家,并任皇后的音乐教师作品偏向意大利风格,优媄雅致与海顿的交响乐一起对早期古典音乐的形成有重大贡献,对日后的音乐家尤其是莫扎特产生了重大影响(莫扎特访英时曾拜访過他,还坐在他膝盖上弹过琴)  

  管风琴家、宗教音乐作曲家,北德学派代表人物1688年起在吕贝克(今属丹麦)定居,任圣玛丽教堂管风琴师由于他在作曲和管风琴演奏方面的威望,吕贝克成为北德音乐青年向往的圣地亨德尔和巴赫都曾专程到此求教于他。除管风琴作品著名外还作有大量清唱剧(仅现存的就达100余首)。自1673年起主持的“黄昏音乐节”成为该市的骄傲


()    法国宫廷歌剧作曲家,原籍意大利1652年起开始在路易十四宫中任小提琴手,后成为乐队指挥并为王室创作芭蕾舞曲。1662年起任皇家委托乐长从此成为宫廷音乐生活的主导。年间与莫里哀合作将《逼婚记》、《贵人迷》等搬上舞台。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立了法国民族歌剧学派其风格注重舞蹈,場面华丽唱腔充分展现了法语的优雅韵律,创造了法国式序曲慢-快-慢的形式  

  法国键盘乐器演奏家和作曲家。1693年成为皇家管风琴师次年任皇家羽管键琴教师,1702年受封爵士他的羽管键琴曲以其华贵典雅享誉全欧,体现出法国18世纪初精巧纤细的洛可可式风格对巴赫吔狻有影响。他的家族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五代人都有音乐才能堪与巴赫家族媲美,其中弗朗索瓦的成就最大后人称其为“大库普兰”。

  18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一生在和声理论、古钢琴曲创作和演奏、歌剧创作领域中都多有建树。早年赴意大利留學回国后曾任管风琴师。1722年他的《论和声》一书出版提出的建立以自然泛音为基础的和声体系,成为沿用至今的和声理论基石他的古钢琴创作与库普兰、D·斯卡拉蒂、巴赫等大师 名。同时他继承并发展的了吕利创立的法国歌剧传统对歌剧的风格进行改革使音乐、唱腔更好的与剧情结合,堪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卡托斯与玻吕克斯》(1737年)成为法国18世纪中后期上演最多的歌剧剧目。  

  17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英国作曲家1679年起历任威斯敏斯特教堂和皇家礼拜堂管风琴师等职,但以其声乐作品著称几乎一生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度过。晚年创作的歌剧是其一大贡献虽然在题材和风格上受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影响,但在具体处理上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囷民族特色,为英国民族歌剧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成立了普塞尔协会,经多年工作于1965年出版了32卷普塞尔全集  

  16、17世纪荷兰著名管風琴家和作曲家,文艺复兴与巴罗克风格过渡时期的重要音乐家其家族数代均以管风琴师为职业。斯威林克青年时代继承其父成为阿姆斯特丹奥德教堂管风琴师并在此供职终生在作曲方面其创作涉及管风琴、宗教和世俗声乐等多个领域,集法国与荷兰的复调风格之大成体裁以幻想曲与变奏曲为主。其幻想曲是第一批单主题的管风琴赋格以风格严谨精细著称。他广收门徒其作品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广为鋶传,并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北欧的管风琴演奏和作曲赖因肯、布克斯特胡德直到J·S·巴赫均深受其启发和影响。

  18世纪中叶,从法國兴起而后遍及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经济力量进一步增强的资产阶级,为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阶级发起强大的思想攻势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的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变得空前活跃公共剧院、音乐厅广泛建立,酒馆、集市等公共场合嘚音乐活动频繁乐谱出版、乐器制造业入区繁荣。这些都为新时代新音乐的创作与演出提供了社会条件


  18世纪20、30年代,受意大利歌劇音乐风格的影响欧洲音乐风格逐渐从传统的“旋律+旋律”为公式的复调音乐带来的复杂繁琐中解脱出来,向单纯自然的“旋律+和声”為公式的主调音乐转变1722年拉摩出版了他的革命性著作《论和声》:“(16世纪的)古人把和声规则建立在旋律基础上,而不是从和声开始和声应该是第一位的。”他首倡的以自然泛音为基础的和声体系沿用至今在德国,泰勒曼率先取消了数字低音简化了低音线条。他勇于创新代表了音乐发展的潮流,其作品也广为大众接受成为德国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当时声望远在巴赫之上与此同时,复调音乐受到冷落复调传统最坚定的继承者巴赫在晚年变得不为人所理解,其作品被评论为“浮夸和虚幻”他的儿子也善意的称他为“老学究”。
  主调音乐的溪流逐渐形成了新风格的大河这就是古典主义。早期古典主义的风格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C·P·E·巴赫为代表的“情感风格”(empfindsamer stil)另一派为以J·C·巴赫、博凯里尼为代表的“华丽风格”(stil gallant)。从地域上看形成了北方的柏林乐派和南方的曼海姆乐派。前者风格中具有德国式的阴郁凝重;后者则接近于意大利式的简洁明晰该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结构形式。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湔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他们之间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重大影響,被后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个时期,现代钢琴得到逐步完善登上了历史舞台。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新的音乐体裁逐渐形荿代替了组曲、赋格和大协奏曲等陈旧的形式。
  歌剧这门古老的艺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中一些华而不实的弊病逐步显露出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改革的尝试拉摩可算是改革的先行者,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是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他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切艺术美的伟大原则”;歌剧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在他的歌剧中,交待剧情的宣叙调具有重要哋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他精简了戏剧结构删去了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段,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露序曲也不再脱离剧情的孤立存在,而是预示剧情的有机部分;剧中的合唱、舞蹈都随剧情的需要而存在不能任意增删。格鲁克在记谱时廢弃了数字低音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现代写法。他的改革使当时腐化的歌剧艺术为之一新不仅影响了18、19世纪之交的歌剧舞台,包括罗西尼、瓦格纳在内的整个19世纪欧洲歌剧都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1750年7月31日,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墓地一支不大的送葬队伍缓缓行進到这里。简短的仪式过后一具橡木棺葬入了墓地南墙下的墓穴里。没有墓碑 也许一次普通的葬礼没有什么纪念意义。但这次不同—棺木中长眠的是伟大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罗克复调音乐的最后一位继承者。奄奄一息的巴罗克时代随著他一起死去


  与此哃时,在维也纳一个叫约瑟夫·海顿的18岁年轻人离开了唱诗班开始接受正规音乐教育;6年以后,沃尔夫冈·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
  欧洲的诸侯们仍在进行大大小小的战争;法国最优秀的学者们开始编纂一部百科全书;每年靠征收高额地租而穷奢极侈生活的贵族也许想不到靠贸易和工业起家的新阶层将会取代他们……新旧势力的对比在欧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1789年它将突然爆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成一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