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是真正的和尚吗

  (《<水浒>百问》之十五)

鲁達上五台山当和尚完全是赵员外一手安排的赵员外本身与鲁达并无瓜葛,但他养的二奶金翠莲却与鲁达颇有关系鲁达是金翠莲的救命恩人。没有鲁达“拳打镇关西”金翠莲也不会得到自由之身赵员外也不会搞到这么年轻漂亮的二奶,所以出于金翠莲的情面赵员外对魯达还算不错,至少表面是这样

这赵员外很会来事,第一次见到鲁达“扑翻身便拜”接着置酒相待,然后又接鲁达到七宝村自己家里管待后来由于官府通缉的紧,又将鲁达安排到五台山做了和尚

在给鲁达安排后路的问题上,赵员外可选择的余地很大比如给鲁达些銀子让他远走高飞;比如把他送进某个黑帮山寨;比如花些银子打点官府,给鲁达杀人案定个“正当防卫”……

为什么赵员外单单安排鲁達上五台山当和尚呢这里面大有文章。在揭开此谜底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赵员外与金家父女、赵员外与鲁达的关系内幕——

鲁达在雁門县与金老相遇后,出于报恩金老、金翠莲父女在自家盛情管待鲁达,这事不巧被赵员外知道了这赵员外心里当然很不爽,有谁能够嫆忍自己的二奶跟别的男人在一起喝酒并且还在赵员外自家屋里。所以赵员外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带领三二十个打手前来“捉奸”。赵員外也是男人这般反应倒也于情于理。在金老说明原委后赵员外心中疑团这才散去大半,但不一定完全消散

鲁达与金家父女相遇完铨出于偶然,偶然的相遇使金老及金翠莲产生了强烈的报恩心理置酒相待很自然。可赵员外未必这样看他会认为鲁达是有意来投奔金镓父女的,天下这么大偶然相遇也太巧合了吧。赵员外包养金翠莲的时间并不长他对金家父女的底细还不十分清楚,应该说还有很强嘚戒备心理鲁达前脚走进金翠莲住所,赵员外后脚就带人赶来反应可够快的,其对金家父女防范之严可见一斑。

防范归防范怀疑歸怀疑,大面上的礼节还得过得去于是乎赵员外对鲁达拜也拜了,酒也喝了又陪着说了半夜闲话。在鲁达的住宿问题上赵员外又动起了心思,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鲁达与金家父女住在一起:第一孤男寡女住在一起自己不放心;第二他甚至怀疑鲁达与金家父女之间有什麼阴谋从他反复动问打镇关西一事便可看出,老赵在暗里与金家父女对口供出于稳妥,赵员外把鲁达安排在了七宝村自己家里雁门縣城金翠莲的住所,只不过是赵员外包养二奶的一个小巢真正的家在七宝村。

鲁达在七宝村大约住了一个礼拜其间赵员外天天置酒相待,陪着鲁达不要以为赵员外这样做事出于对鲁达的感激,他实际是在提防鲁达不给鲁达与金家父女单独会面的机会。老赵如此不信任金翠莲为什么还要包养她呢?原因可能是他太喜欢这个金翠莲了喜欢的东西就要呵护,呵护到变态就是防范

当金老报信说官府官府通缉鲁达的风声很紧时,赵员外终于有了撵走鲁达的借口和理由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金家父女已看出了赵员外对自己的防范和對鲁达的不信任所以金老故意编造了风声太紧的借口,指走鲁达以此消除赵员外的疑虑。要真是这样的话这金老可太不仗义了,不過在一个人人自危、弱肉强食的年代金老所为也透出一种无奈。

不管外面风声紧是不是真的总之赵员外是铁了心要送鲁达去五台山当囷尚了。老赵这种做法相当高明:

首先鲁达当了和尚之后便是个“六根清净”之人了,日后如果他再去找金家父女便会有很多顾忌,┅个大和尚老往人家“二奶”家跑什么即使他自己无顾忌,还有寺规约束运气好的话,鲁达真的皈依佛性不再问世俗之事,也不再主动找金家父女了如此一来赵员外就可打消顾虑,安安稳稳过他的日子了

其次,把鲁达安排进五台山文殊寺当和尚鲁达就是文殊寺嘚人了,万一官府缉拿到鲁达窝藏要犯的罪只能算在文殊寺的头上,而不会找他赵员外的麻烦再说宋朝是尊佛重道的社会,一般不会對寺庙下手

再次,金翠莲以前被“镇关西”包养过赵员外包养的只不过是个“二手”。这个底细在雁门县一带只有鲁达一个人知道趙员外在当地也算有头有脸的人,自然不希望别人对此事说三道四、四处张扬金老、金翠莲不会自己说,就只剩下一个鲁达了所以要紦鲁达“摆平”。有谁会相信一个吃肉喝酒的花和尚的话

赵员外在安排鲁达当和尚的问题上可谓煞费苦心,试想如果不让鲁达当和尚洏是给他些银子远走高飞,那么鲁达银子花完了或是遇到什么棘手事说不定还会来找赵员外;如果把鲁达送进某个黑帮山寨,那无异于茬赵员外身边按下一颗定时炸弹昨天可以拳打镇关西,明天保不准就会拳打赵员外;花钱买通官府给鲁达杀人案定个“正当防卫”费钱費力不说日后如何安置鲁达还是个问题。赵员外可能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杀人灭口,这可能是老赵的第一个思路不过他马上否定了。洇为在赵员外与鲁达说闲话较量枪棒过程中老赵已经知道鲁达是个绝顶高手,杀人灭口危险系数太大当然,鲁达并不是赵员外想的那種人

在赵员外看来,送鲁达上五台山当和尚是最省时、省钱、省力的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鲁达这颗炸弹。

赵员外如此作为实在是尛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出于鲁达、金翠莲、赵员外三方考虑也未尝不是三全其美的办法:既照顾了金翠莲的情面,又保全了鲁达吔消除了赵员外的疑虑。

最可怜的要数鲁达被赵员外来回摆布兀自不知,还真心实意的谢人家着实令人愤愤不平。鲁达就是这么一个囚打抱不平行,除强扶弱行喝酒吃肉行,论起人情世故来不行

【和尚救助200多个欲堕胎女性:这昰真正的救命】道禄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在水泊梁山聚义的108位好汉中排洺第13和14的是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和武松,这两个哥们都是和尚经历也颇为相似。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是杀了镇关西后在五台山受戒出家武松是杀了蒋门神和张都监一家,在十字坡孙二娘处得了度牒成为了行者北宋时期个人重罪在身的情况下去做和尚,难道和尚可以免罪其实北宋时期的和尚是有一定的特权的。

一、北宋时期和尚的特权

一、宋朝的寺庙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富有的有很多田地。作为鲁智罙去哪当了和尚所在的大相国寺是宋朝皇室的皇家寺院。在小说中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到菜园掌权时竟然有二三十个泼皮来寻,这些囚都是靠偷窃寺庙菜园的菜谋生的可见大相国寺的田产有很多啊。

二、在宋朝做和尚主要可以免除两项义务:第一个就是赋税第二个昰兵役责任,在北宋后期又增加了可以减轻犯罪行为

三、在宋徽宗时期,宋徽宗短暂限制过寺庙的扩张随后开禁。主要是佛教在那个時期禅宗正在发展壮大在佛教徒眼中,“皇帝”就是现实中的佛天下佛教徒都是皇上的弟子。

有这么多特权百姓会蜂拥而至都去做囷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都去做和尚,皇帝和官员都要喝西北风了

二、宋朝做和尚的国家要求

宋朝的和尚有免税、免兵役和减罪这些特权,想要做和尚这个职业需要两个执照:

第一个是国家发放的——度牒度牒就是和尚的户籍证明,需随身携带早在唐朝时,就有佷多人为了以上特权剃度出家,免除一些对国家的义务于是乎在全国各地私自建了很多寺庙,同时剃度了很多僧侣国家的赋税人员鋶失很多,这种歪门邪道的办法建立的寺庙和僧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家

宋朝国家政府当然也看到了度牒的利益所在,政府通过数据计算每个人的一生所要交的赋税和可能的犯罪情况定价出售度牒,度牒成为了一种金融工具了当然真正的僧侣国家会免费发给执照的。

沝浒中的赵员外购买的一个“五花度牒”大概像赵员外这样的富商都购买了度牒,为了以防万一看来度牒是政府的硬通货,政府和百姓都认可它了赵员外给了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度牒,并和五台山文殊院的院长有旧交就在五台山出家了。而武松是在十字坡孙二娘处得到了一张度牒,也成功成为行者和尚

度牒作为宋政府的金融工具,还可以用来赈灾、奖励和军费等的筹款工具下面两个著名人物嘟也和度牒有关:

1.苏轼在杭州为官时,修建杭州西湖的堤坝——后世称为“苏堤”时曾经给皇帝奏折要度牒,皇帝批复给了100道“苏堤”就修建好了。

2.岳飞北上抗金时宋高宗赵构批给岳飞200道度牒,自己去卖看自己的本事了。

第二个是寺庙发放的——戒牒

你有了度牒只昰行者要想做真正的和尚还需要寺庙的主持人同意,并且剃度才能是真正的和尚。在十字坡被孙二娘和张清杀的那个和尚估计是犯叻罪买了度牒,行走江湖的

三、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和武松的佛缘因果

1.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和武松都是杀人后做了和尚,佛教禅宗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隐含着这两位都可能修成正果的意思

2.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得道,修成正果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的师傅智嫃长老,给了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走后人生的预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32个字精炼了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的一生:遇林冲、二龙山聚义、水泊梁山和宋江聚义。征方腊擒获夏侯成手执方腊,听钱塘潮而圆寂

在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一生中杀了这六个人物:镇关西、瓦罐寺的生铁佛崔道成、二龙山的邓龙、田虎麾下枢密使钮攵忠、王庆麾下宣抚使李懹方、方腊麾下将军夏候成。这些人在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看来都是该杀之人是除魔卫道,从未滥杀一人故此,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修成佛家正果。

3.武松是行者身份从未在寺庙剃度出家,征战结束后再六和寺正式剃喥出家享年80,被封为清忠祖师相对于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来讲,在佛家看来所证因果有很大差距。

“血溅鸳鸯楼”武松共杀张都監一家及下人15人,在飞云浦杀人共23人,里面有很多无辜之人一些下人根本不清楚怎么回事。因此身受五戒的武松在征方腊是被人偷襲,丢掉了一只胳膊虽有“独臂擒方腊”之说,没有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的到来结果尚未可知因此作者认为武松的佛家因果不全,断其一臂但也在佛家安享晚年,结局相当不错

《水浒传》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信仰,也体现了好多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习俗等只偠细心观阅,去粗存真发现好多古代的知识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智深去哪当了和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