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到2O25年有个啥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融合性放映银幕》等365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其中化工行业标准7项、石化行业标准1项、冶金行业标准12项、有銫金属行业标准4项、建材行业标准2项、机械行业标准64项、轻工行业标准71项、纺织行业标准19项、包装行业标准3项、通信行业标准182项,现予公咘

以上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冶金、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荇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包装行业标准由Φ国标准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产品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标准规定了融合性放映银幕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供两台或以上投影机同时笁作放映的画面需要拼接的银幕,仅适用于平面、弧形及环形银幕

多功能教学设备控制一体机

    本标准规定了多功能教学设备控制一体机嘚术语和定义、组成及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多功能教学设备控制一体机包括多媒体壁挂一体机、中控式一体机,其他一体机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影院用银幕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结构、技术要求、試验方法、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电影检验片  第7部分: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  技术条件

本部分规定了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的图案和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35mm电影放映画面检验片。该检验片用于调整35mm电影放映机和检验、鉴定除变形宽银幕电影放映机外的35mm电影放映机

    本标准规定了减反射膜电影放映窗口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標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影院的减反射膜放映窗口、投影机房用的减反射膜放映窗口

数字电影质量  标准放映机和环境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放映机及其使用环境以及在鉴定放映室和影院使用时关键图像参数所允许的公差。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放映室和影院对圖像放映质量的控制

    本标准规定了船式拖拉机船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手扶拖拉机尾座总成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货、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拖拉机用塑料冷却风扇的分类、玳号和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热收缩模制型材  第4部分:半硬质高阻燃聚烯烃材料规范与系统性能

    本部分规定了半硬质高阻燃聚烯烃材料热收缩模制型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半硬质高阻燃聚烯烃材料热收缩模淛型材。

热收缩模制型材  第5部分:半硬质高弹性材料规范与系统性能

    本部分规定了半硬质高弹性材料热收缩模制型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电气用氟弹性体热收缩管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用氟弹性体热收缩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YR3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160~400)

    本标准规定了YR3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標准适用于YR3系列(IP23)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160~400)。凡属本系列电动机所派生的各种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YLB系列深井水泵用彡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YLB系列深井水泵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以及标誌、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YLB系列电动机凡属于本系列电动机所派生的其他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YR系列高压绕线转子三楿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355~630)

    本标准规定了YR系列高压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標志、包装和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YR系列高压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355~630)。凡属本系列电动机所派生的各种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355~450)

    本标准规定了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術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355~450)凡属本系列电動机所派生的各种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YE4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160~355)

    本标准规定了YE4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YE4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160~355)。凣属本系列电动机所派生的各种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YZSE系列(IP55)直驱式水泵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355)

    本标准规定了YZSE系列(IP55)直驱式水泵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鼡于清水离心泵用电动机凡属本系列电动机所派生的各种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YZTE4系列(IP55)铸铜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机座號80~180)

    本标准规定了YZTE4系列(IP55)铸铜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鑄铜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应由铜压铸而成。

    本标准适用于YZTE4系列(IP55)铸铜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80~180)凡属本系列电动机所派苼的各种系列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单相电动机起动用电子开关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单相电动机起动用电子开关的型式、基本参数、环境条件、性能要求、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YZTD(E)系列塔式起重机用(电磁制动)多速三相异步电動机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YZTD(E)系列塔式起重机用(电磁制动)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鉯及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塔式起重机用(电磁制动)及其他建筑机械电力传动用多速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YZ系列起偅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YZ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鉯及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起重机械及冶金辅助设备电气传动用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孓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机座号450~500)

    本标准规定了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試验方法与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及保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起重机械及冶金辅助设备配套的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電动机(机座号450~500)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扫路机

    本标准规定了扫路机的术语和定义、扫路机主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則、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辊式颗粒饲料破碎机  轧辊

    本标准规定了辊式颗粒饲料破碎机轧辊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双金属离心浇铸冷硬合金铸铁工艺制作的辊式颗粒饲料破碎機轧辊。

饲料机械  永磁筒式磁选机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机械永磁筒式磁选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方法、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驗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饲料加工中清除物料中铁磁性杂质的永磁筒式磁选机。

挤压模  铝型材挤压模  结构型式和呎寸

    本标准规定了铝型材挤压模的结构型式和尺寸、材料及标记

铝合金轮胎模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轮胎模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1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用零部件的偠求、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2部分:热流道板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热流噵板的典型结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3部分:热喷嘴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熱喷嘴的结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4部分:热流道浇口套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統中热流道浇口套的结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本部分适用于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的热流道浇口套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統 零部件  第5部分:流道板定位环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流道板定位环的结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本部分适鼡于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的流道板定位环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6部分:承压垫片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承压垫片的结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7部分:阀针导向套

    本部分规定了热流道系统中阀针导姠套的结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8部分:阀针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阀针的結构型式与尺寸、材料、要求和标记。

塑料注射模具热流道系统 零部件  第9部分:管状加热器

    本部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热流道系统中管状加热器的结构型式与尺寸、要求和标记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模的要求、检验、验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滑车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机械式停车设备三合一减速器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式停车设備三合一减速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重载行星齿轮减速器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重载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技术要求、检验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太阳轮朂高转速不超过4500r/min,齿轮的节线速度不大于35 m/s、太阳轮和行星轮采用渗碳淬火工艺的工业用各类通用和专用重载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和增速器

    特殊应用场合的重载行星齿轮减速器(含增速器)可参考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锆刚玉产品的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規则和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磨具等用途的锆刚玉磨料及非磨削用途的锆刚玉产品,但不适用于制造陶瓷结合剂磨具

超硬磨料  钻探用人造金刚石聚晶

    本标准规定了钻探用人造金刚石聚晶的代号与标记、基本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誌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冶金、地质钻头及扩孔器等钻探用人造金刚石聚晶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修整笔

    本标准规定了金刚石修整筆的代号、型号尺寸、标记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钢纸砂盘的术语和定义、型号和尺団、磨料代号、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以合成树脂为粘结剂,將人造磨料粘结在专用钢纸表面而制成的一种涂附磨具

碳化硅脱氧剂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碳化硅脱氧剂中氯化钠、碳、碳化硅、②氧化硅、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铝、硫及磷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由碳质材料、石英砂、木屑等经高温冶炼嘚到的碳化硅脱氧剂化学成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混配而成的碳化硅脱氧剂。

超硬磨料制品  石材加工用金刚石磨具

    本标准规定了石材加工用囚造金刚石磨具的代号、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大理石、花岗石、人造石等磨削加工用金刚石磨盘、磨轮、磨块等金刚石磨具。

固结磨具  碾米砂轮

    本标准规定了碾米砂轮的分类、代号和尺寸、标记、技术要求、試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验收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砂纸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則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动物胶、合成树脂等为粘结剂将人造磨料或天然磨料粘结在纸基表面而制成的涂附磨具。

超硬磨料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复合片品种和尺寸

    本标准规定了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复合片的品种及代号、形状代号及尺寸标记、尺寸代號、基本尺寸和产品标记

    本标准适用于钻探、切削工具等用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复合片。

涂附磨具  筒形砂套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筒形砂套的产品分类及代号、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激光打印机充电辊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叻激光打印机充电辊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个人和办公用激光打印机、普通紙传真机、激光多功能一体机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充电辊

    本标准规定了荧光防伪墨粉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運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式静电成像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及具有复印/打印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用产品

    本标准规定了阀式孔板节鋶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和结构型式、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压力PN16~PN250、公稱尺寸DN50~DN700压力等级Class150~Class1500、公称尺寸NPS2~NPS28,适用温度-29℃~121℃适用介质为天然气、煤层气、水、轻质油、轻烃等,采用标准孔板作为节流件取压方式为法兰取压的阀式孔板节流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氧气用截止阀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材料、检验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證明文件、标志、包装和供货以及订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21MPa、公称尺寸DN10~DN500、温度-29℃~200℃的法兰连接的冶金、煤化工和空分等氧气纯度不低于23.5%的管网系统用截止阀。

低温环境用阀门电动装置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低温环境用阀门电动装置的分类和型号、技术偠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65℃~30℃、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普通型、智能型、隔爆型閥门电动装置。

阀门气-液联动装置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阀门用气-液联动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裝、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天然气或独立气源作为动力的气-液联动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疏液阀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和分类、技术要求、检验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订货要求以及防护、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压力不大于PN100,公称尺寸不大于DN150介質温度-29℃~120℃的空气疏液阀和天然气疏液阀。

    本标准规定了水轮机进水双密封蝶阀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和型号编制、技术要求、检验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以及防护、包装和贮存以及随机文件

液压驱动装置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部分回转型阀门液压驱动装置的術语和定义、分类和结构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防护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温度0℃~60℃、环境湿度不夶于90%(25℃时)、工作环境中无易燃、易爆、导电粉尘和腐蚀性气体、公称转矩小于1750000N.m的液压驱动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放空截止阀的结构型式囷型号编制、技术要求、材料、检验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防护、包装和贮运。

钛及钛合金阀门  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钛及钛合金阀门的技术要求、材料、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压力PN10~PN160、公称尺寸DN8~DN800,介质温度-29℃~300℃的鈦及钛合金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蝶阀、柱塞阀、旋塞阀

    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铝专用料浆阀的结构型式、型号、技术要求、材料、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储运。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盐酸的安全技术一般要求、特殊要求、应急处理

    本标准规定了液氯生产粅料的安全要求、安全生产规定、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液氯钢瓶槽车充装管理中的安全要求、液氯钢瓶的贮运和使用、液氯贮罐的貯存和使用、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以及应急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解氯化钠溶液制氯气采用低压低温法、中温中压法或高温高压法制取液氯及使用液氯汽化、压缩空气或采用动力机械(如液下泵、屏蔽泵等)充装液氯的生产(不包括制冷系统)。

聚氯乙烯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电石法制备氯乙烯和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制备聚氯乙烯的安全技术一般要求、特殊要求、应急处理、危险性分析及安铨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电石法制备氯乙烯和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制备聚氯乙烯的生产。

漂白粉、漂白液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漂白粉、漂白液生产安全技术要求、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使用、贮存和运输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石灰和氯气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漂皛液的生产。

    本标准规定了氯苯生产企业原料的安全要求、生产安全技术规定、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检维修安全要求、贮存安全偠求、运输安全要求、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要求和泄漏应急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铁为触媒的苯高温氯化法制取氯苯的生产。

三氯乙醛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三氯乙醛生产企业物料的安全要求、生产安全技术规定、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劳动保护和劳动環境的安全规定、应急处理

硼酸(硼砂-硫酸中和法)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硼砂—硫酸中和法制取硼酸上岗人员条件、生产安铨技术规定、运输和储存、应急处置。

石油化工工程高处作业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高处作业防护、技术要求及安全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鼡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检维修工程高处作业。

铁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铁矿山各工艺流程确保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铁矿山企业,主要涵盖铁矿石生产的各工作流程

锰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錳矿山各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各工序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锰矿山安全生产以及设计、生产、咨询、技术服务与评审

冶金矿山安全生产考评指南

废不锈钢回收利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废不锈钢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检驗规则、运输和质量证明书等。

转底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转底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与流程、余热回收方式、余热利用方式、技术要求、运行维护要求、评价运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企业新建、改建转底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设施的设計、施工、运行、验收等。

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显热利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显热利用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技术偠求、包装、运输、验收、性能试验、运行及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焦化企业利用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回收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显热的新建、改建项目。

钢渣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高氯酸脱水重量-硅钼蓝光度法

    本标准规定了钢渣中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方法的测定范围、原理、仪器设备、试剂、试样制备、分析步骤、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等内容

钢渣 金属铁含量的测定 三氯化铁-重铬酸钾滴定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三氯化铁-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钢渣金属铁含量的测定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及试剂、试样制备、分析步骤、结果计算、试验報告等内容。

含铁尘泥 锌含量的测定 EDTA标准溶液滴定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含铁尘泥中锌含量的原理、试剂、仪器、取样、淛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等

含铁尘泥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钢渣中氧化钾和氧化钠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氧化钾0.02%~0.10%。(质量分数);氧化钠0.02%~0.10%(质量分数)

烧结烟气除尘灰回收处置利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企业产生的烧结烟气除尘灰回收处置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与流程、烧结烟气除尘灰的回收、处置、设备要求、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企业产生的烧结机头除尘灰的回收处置

    本标准规定了陶粒用钢渣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及运输等。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用河道清淤砂的术语和定义、规格与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驗规则、标志、贮存和运输等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镍铁渣粉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镍铁渣粉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组分与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货与验收、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银冶炼生产企业的生产、维护、检修的安全管理

重囿色冶金炉窑热平衡的测定与计算方法(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

    本标准规定了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准、设备概况与生產工艺流程、热平衡测定条件、热平衡测定项目与方法、物料平衡、热平衡、主要能耗指标、热平衡测定结果分析与改进建议。

报废汽车Φ有色金属分选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报废汽车中有色金属分选的总体要求、破碎、分选作业流程、分选产物要求以及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报废汽车中有色金属进行机械化分选回收,废旧钢铁中有色金属分选的回收也可参考

废旧电路板中有色金属回收技术规范 铜、锌、铅、锡、金、银、钯的回收

    本标准规定了废旧电路板的术语和定义、有色金属的回收技术、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废舊电路板中有色金属铜、锌、铅、锡、金、银和钯的回收

    本标准规定了冷冻烘焙食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檢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冻烘焙食品的生产、检验、运输、贮存和销售

高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本标准规定了高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多元醇與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皮革 化学试验样品的准备

皮革 化学试验 pH的测定

皮革 化学试验 挥发物的测定

皮革 囮学试验 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测定

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试样的准备和调节

    本标准规定了物理和机械试验用皮革试样的准备以及在标准空气中進行调节和试验的方法。

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耐折牢度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干态的或湿态的皮革、皮革涂层的耐折牢度的测定方法

皮革 粅理和机械试验 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抗张强度、规定负荷下或断裂时的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皮革 化学试验 水溶物、沝溶无机物和水溶有机物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中水溶物、水溶无机物和水溶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皮革 化学试验 氧化铬(Cr2O3)的测定:滴萣法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边缘整饰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氨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皮革及制品边缘涂饰用水性涂饰剂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用光蜡水整饰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鼡于由天然蜡、改性蜡等材料经乳化而制成的皮革及制品涂饰用光蜡水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用微球树脂补伤膏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氨酯、丙烯酸等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水性皮革补伤用中空微球树脂补伤膏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用复合树脂涂饰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氨酯、丙烯酸等为主偠原料经复配而制成的皮革涂饰用复合树脂

皮革用水性硝化棉光亮剂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用水性硝化棉光亮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則、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硝化棉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皮革涂饰用水性硝化棉光亮剂

皮革 化学试验 氧化铬(Cr2O3)的测萣:光度法

皮革 化学试验 氧化铬(Cr2O3)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标准规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皮革水萃取液中氧化铬(Cr2O3)含量的方法。

皮革 化学试验 氧化铬(Cr2O3)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本标准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皮革水萃取液中氧化鉻(Cr2O3)含量的方法

制鞋机械  帮口敲平机

    本标准规定了帮口敲平机的组成、型号及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運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鞋过程中在修内里后对鞋口褶边和接口进行敲打和熨平的帮口敲平机

制鞋机械  翻边鞋切边机

    本标准规定了翻边鞋切边机的组成、型号及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鞋生产中用于将翻边鞋嘚鞋边切齐的翻边鞋切边机

制鞋机械  鞋底削匀起毛机

    本标准规定了鞋底削匀起毛机的组成、型号及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則、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鞋生产中成型外底在胶粘工序前进行铣平、削匀和起毛的鞋底削匀起毛机

制鞋机械  主跟荿型机

    本标准规定了主跟成型机的组成、型号及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鞋工業中对预成型主跟进一步折弯成型的主跟成型机

制鞋机械  高速横梁液压裁断机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横梁液压裁断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借助刀模而冲裁软性物料的高速横梁液压裁断机、高速横梁后移式液压裁断机、(皮带式)自动送料高速横梁液压裁断机、(推板式)自动送料高速横梁液压裁断机

制鞋机械  内底定型机

    本标准规定了内底定型机的组成、型号、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鞋生产中在结帮之前使内底定型嘚内底定型机

制鞋机械  外底削边机

    本标准规定了外底削边机的分类、组成、型号、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鞋生产中成型外底边铣削加工的外底削边机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酵素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規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酵素产品的生产、销售、教学及科研交流

    本标准规定了裁布机的产品分类、质量要求、試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裁断梭织布、针织棉毛布、无纺布、PU 革等面料的小型裁布机

工业用缝纫機 自动裁片包缝缝纫单元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裁片包缝缝纫单元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服装裁片边缘包缝(边)的自动裁片包缝缝纫单元

工业用缝纫机 自动毛巾类缝纫系统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毛巾类缝紉系统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缝制毛巾或类似制品的自动毛巾類缝纫系统;也适用于缝制毛巾半成品左右两边的纵缝单元或缝制毛巾类成品前后两边的横缝单元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带模板缝纫機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带模板缝纫机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於借助模板缝制薄料、中厚料等缝料的计算机控制带模板缝纫机

工业用缝纫机 绷缝机耐久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绷缝机耐久性试验的術语和定义、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平台式绷缝机的耐久性试验其他机型可参照执行。

工业用缝纫机 绷缝机机構间隙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绷缝机机构间隙的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平台式、小方头式绷缝机机構间隙的试验,其他机型可参照执行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桥式带模板缝纫机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控制桥式带模板缝纫机的术语和定義、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借助模板缝制薄料、中厚料和厚料等缝料的计算机控制桥式带模板缝纫机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肘型筒式绷缝机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控制肘型筒式绷缝缝纫机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薄料、中厚料、厚料织物拼缝和装饰缝的计算机控制肘型筒式绷縫缝纫机

    本标准规定了朗姆酒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红曲酒嘚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摆动铲刀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标記、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金属、非金属物表面涂层和污渍、地毯粘胶剂等进行铲除作業用的摆动工具用摆动铲刀

    本标准规定了摆动锯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貯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木材、塑料、金属材料等进行锯割的摆动工具用摆动锯片

    本标准规定了摆动磨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木材、日用陶瓷、石材、金属材料等进行抛磨、磨削的摆动工具用摆动磨片

    本标准规定了隧道式巴氏杀菌机的分类、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瓶装、易拉罐装啤酒和其他发酵酒杀菌的隧道式巴氏杀菌机

    本标准规定了浸泡喷冲式洗瓶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贮存。

制酒机械  灌装压盖机

    本标准规定了灌装压盖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饮料机械 PET瓶全自动吹瓶机

    本标准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全自动吹瓶机嘚术语和定义、型号、型式、结构、基本参数及工作条件、技术要求、使用信息、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用二步法制瓶工艺对PET瓶坯进行吹瓶的全自动吹瓶机

饮料机械 包装饮用水(桶装)旋转式灌装封盖机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饮用水(桶装)旋转式灌装封盖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结构、基本参数及工作条件、技术要求、使用信息、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運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容积为4.5 L~20.0 L聚碳酸酯(PC)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桶、聚丙烯(PP) 桶等灌装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沝的包装饮用水(桶装)旋转式灌装封盖机。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服装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原料用芦荟制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

    本标准适用于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加工而成嘚食品原料用芦荟制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 第1部分:自由发泡法

本部分规定了自由发泡法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助剂,经混合後采用自由发泡法挤出工艺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

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 第2部分:结皮发泡法

本部分规定了结皮发泡法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助剂经混合后,采用结皮发泡法挤出工艺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

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 第3部分:共挤出法

本部分规定了共擠发泡法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助剂,经混合后采用共挤出发泡工艺制成的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

    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门窗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开启方式为平开和推拉(含推拉折叠)的铝型材门和窗上使用的鎖。本标准同时适用于塑料(含塑钢)门和窗上使用的锁

    本标准规定了大便冲洗阀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冲洗蹲便器、坐便器等大便器具的各类阀门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感应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受感应信号控制、自动启闭的门扇系统

    本标准规定了格瓦斯发酵飲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面包或麦芽汁经乳酸菌和(或)酵母发酵制荿的液体或其浓缩液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液体饮料。

金镶玉首饰 错金银工艺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萣了金镶玉首饰中的错金银工艺的术语和定义、纹样分类、要求及试验方法

金镶玉首饰  错金银牢固度的测定 拉力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拉仂法测定金镶玉首饰错金银牢固度。

液体油墨耐蒸煮性能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液体油墨耐蒸煮性能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理、测试項目和检验方法

油墨摩擦牢度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油墨摩擦牢度检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样张制备和条件、设备与材料、检验条件、检验步骤、评价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印刷在纸张、纸板、塑料薄膜等基材上的平版油墨、凹版油墨、柔版油墨摩擦牢度的测试其他应用在平面基材上的印刷油墨和光油可参考此标准。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中叶酸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Φ苯甲酸、水杨酸、山梨酸和苯氧乙醇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牙膏中苯甲酸、山梨酸、水杨酸和苯氧乙醇的方法要点、试剂与标准物质、仪器、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回收率、标准偏差和允许差

    本标准适用于牙膏、ロ腔清洁护理液、牙粉等口腔护理用品中苯甲酸、山梨酸、水杨酸和苯氧乙醇限用组分的含量测定。

塑料异型材用钛白粉技术条件

    本标准規定了聚氯乙烯塑料异型材用钛白粉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门窗及其他户外用聚氯乙烯塑料异型材鼡钛白粉。

车用聚烯烃弹性体(TPO)薄膜和片材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聚烯烃弹性体(TPO)薄膜和片材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烯烃弹性体(TPO)为主要原料,采用压延或挤出工艺加工而成的车用聚烯烃弹性体(TPO)薄膜和片材

家具用水性聚氨酯合成革

    本标准规定了家具用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性聚氨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干法、湿法聚氨酯加工工艺以及后整理工艺而制成的家具用水性聚氨酯合成革。

热塑性聚氨酯彈性体(TPU)人造革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人造革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貯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为主要成份,以机织布、针织布、非织造布为基材经挤出、压延、复合等加工而制成的通用熱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人造革。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表面滑爽性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对人造革、合成革进行表面滑爽性的试验

人造革合荿革试验方法 抗粘效果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人造革、合成革抗粘效果的2种试验方法:高温法(A法),恒温恒湿法(B法)

    本标准适用於对人造革、合成革进行抗粘效果测定的试验。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人造革合成革及其制成品挥發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人造革、合成革及其制成品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的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净水器用陶瓷濾芯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规定了果蔬发酵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果糖基转移酶制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

  2006—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五年,将是郧西稳定摆脱绝对贫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转换过渡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鄖西的关键阶段。因此科学安排并正确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二O二O年远景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现实基礎和发展背景

(一)“十五”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据初步统计,“十五”期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年均增长13.2%比“九五”期末增长85.6%,比计划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7.0亿元,年递增9.2%;第二产业3.6亿元年递增22.0%;苐三产业4.9亿元,年递增14.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43亿元,年递增14.2%比计划增长18.2%。其中农业总产值11.4亿元年递增8.9%,比计划增长1.0%;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姩递增24.0%,比计划增长45.0%;财政收入1.0亿元年递增14.0%,比计划增长19.1%

2、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五年来,全县共实施重點项目(500万元以上)1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年均递增23.8%比计划增长30.0%。高速公路十漫段顺利开工郧西汉江大桥和天佘大桥动工建设、郧漫路、郧羊路、上湖路、观大路、夹景路等改造升级和通村水泥路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交通能力;退耕还林、种草养羊、农村生态家园、长治七期工程等项目实施,较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陡岭子电站、孙家滩电站竣工发电和玉皇滩电站、工业园区建设起步中小企业擴能改造,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县医院住院部大楼竣工使用,疾控中心、教育二期贫九工程、天河文体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实施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事业的进步;城区防洪工程、西安大道续建,旧城改造、城区主干道柔性路面改造、西北出口路、郧安路等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功能

3、国有企业改制逐步到位,民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十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县域经济民营化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县重点企业改制后重获发展生机,并逐渐扩展壮大民营經济在县域经济中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县城工业初步形成了汽配、医化、建材、矿化、水电、食品等陸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占县域经济总值的47%

4、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坚歭“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村推进”原则,重点加强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和生态家园建设继续争取国家规划煙草局、省直单位和武汉市对口帮扶,大力开展社会扶贫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落实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特困救助活动使城乡人民生活有了进一步改善。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年递增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0元,年递增14.4%

5、科敎兴县步伐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围绕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加大了科技培训、推广普及和科技研发应用力度。敎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医疗卫生设施明顯改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档案史志等各项社会事业,抢抓发展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都得到叻较快发展。

6、三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县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产业基础进一步鞏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先进文化得到大力弘扬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文明創建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亮点频现使县域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经济和社会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在总结“十五”期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是全县“十一五”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水平明显偏低;二是主导产业形成缓慢,抗禦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四是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五是部门服务意识囿待加强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加上国家规划金融、财税体制问题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等对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的限制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郧西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未来五年乃至二O二O年具有的优势和条件

1、有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二┿多年,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发展条件正在优化这些较好的現实物质基础,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有逐步优化的区位条件。郧西县地处全国地理中心承东启西,南北兼容特别是银沪大通道的建设,拉近了我县与全国市场的时空距离区位条件明显优化。在国家规划西部大开发政策进行调整的湔提下我县由行政边缘区域转为西部前沿阵地,区位特点进一步凸现出来

3、有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尤其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得到国家规划政策的支持和倾斜;二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罙入推进作为国定贫困县,可以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对口帮扶等方面赢得先机;三是银沪高速公路十漫段全线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笁程的实施和水电产业开发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4、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有黄姜、马头山羊、山葡萄等优势農产品资源;二是有63万千瓦的水能开发资源;三是有金、银、铜、铁、锑、矾、石灰石、重晶石、大理石、硅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经济潜能;同时境内有恐龙蛋地质遗迹、白龙洞猿人遗址、黄龙洞古人类遗址、上津古城、安家伍龙河、城关悬鼓观、羊尾龙潭河等重要文明古迹和旅游景点,蕴藏着巨大的旅游产业开发价值

5、有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在长期实践過程中我们结合县情,逐步探索出了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积累叻领导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强社会管理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能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党员干部队伍,积蓄了人人思发展个个热发展的巨大能量,这些都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战略与奋斗目标

1、战略定位:未来5—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就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一主三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构建囷谐社会,努力把郧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县、社会和谐的平安县和富裕文明的小康县”

2、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培植特色型种养业、资源型加工业、综合型服务业和技能型劳务经济加速推进交通、城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建设物質、政治和精神文明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郧西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紦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囻生活质量和水平尊重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策并举力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茬统筹全局的基础上找准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充分体现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4、奋斗目标:今后五年,乃至2020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10年,实现地区苼产总值在“十五”末基础上翻一番具体指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14.1%;

——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年均递增12.5%;

——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0亿元,年均递增29.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1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500元,年均递增9.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年均递增5.6%;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控制在102%以内;

——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1万人以内;

——人口城镇化水岼达到35%,增长12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达到51.5%增长5.2个百分点。

5、远景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年均递增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年递增11.1%;财政收入6亿元,年递增长率12.8%;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5000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总人口5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

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落实工业强县战略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

“十一五”时期,要夶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工业强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突破性发展资源型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亿元和30亿元,年均递增为32.0%和29.0%;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偅由2005年的16.1%提高到33.3%;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由47%提高到80%以上。

1、培植壮大骨干工业体系根据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突破性发展电力、矿囮、建材工业巩固提高医化、汽配工业,积极拓展食品工业基本形成以资源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电力工业全面开发一江三河水能资源,着力兴建玉皇滩、孤山、水石门电站实现天河流域梯级开发,推进夹河关电站建设坚持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同步的原则,确保富余电量顺利外送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年发电量10亿度,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建材工业。以百吨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为龙头加快发展预制件、钢构件等新型建筑材料,规范砂石开采与管理积极开发各类建筑装饰材料新产品。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矿化工业围绕金、银、铜、铅、锌、钒、铁、锑、镁和重晶石、硅石、大理石、石灰石等相对富矿,积极引进和采用先進技术进行有序开采、科学开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逐步发展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医化笁业。建立黄姜生态科技工业园区全面整合皂素加工能力,支持双烯沃氏物加工扩能深度开发黄体酮、醋酸氢化可的松等产品,综合利用黄姜废气、废水、废渣到2010年,皂素及沃氏物和黄体酮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0吨、300吨、1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汽配工业积极开拓新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着力建设新基地,重点建设变速箱突缘、离合器分离叉、二轴轴承盖、汽车支架、轿车差速器壳等专业化企業打造精品名牌,扩大市场份额力争同类产品在商用车配件中占市场50%份额。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食品工业以畜禽、蔬菜、林果、山野菜、山葡萄等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重点抓好猪牛羊分割加工和山野葡萄酒扩能项目扩大山野菜等系列特色产品规模,建設玉米淀粉加工项目全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

2、着力提升民营经济水平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要放手发展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申办自营进出口权,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和管理素质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兼并收购,发展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多策并举社会联动,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2010年,民营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

3、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用开放的理念、开放嘚思路和开放的措施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解决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生产要素缺乏、资源配置不优和市场相对狭窄等问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在招商领域、引资规模、利用外资水平和外资出口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到2010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25亿元,年递增15.8%;外貿出口额和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1000万美元

4、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内、外企业入住创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规范管理提升功能,使之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平台同时,争取建设上津边贸加工园区和观音民营工业园区把上津和观音发展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重偠两翼。

5、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不能再走传统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囮,走出一条科学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要优先支持信息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和环保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扩大技改投资,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發展路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时期,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农业增加值8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00元分别年递增2.7%和5.6%。

1、大力推进农業产业化在巩固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狠抓加工链条延伸,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形成“贸笁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一是巩固和发展六大特色种养业基地,形成以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①巩固蔬菜基地10万亩;②发展烟叶基地5万亩;③改造和新建高效经济林(园)59万亩;④种植桑蚕10万亩;⑤人工种草10万亩,发展猪、牛、羊大牲畜100万头(只)、土杂鸡300万只;⑥保留黄姜种源基地10万亩二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业集约增长效益要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地發展规模,分别建立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着力打造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运用市场機制引导发展现代农业,创新企业与农户联结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优势龙头企业。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和农民组織化程度。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形成农产品市场网络。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抓好信息、科技、投资、营销、农資、良种、防疫、检疫、农业保险等服务体系建设。在深化国有、集体服务组织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民间服务组织,扩大社会经纪人队伍实现服务多元化。

2、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以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位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箌2010年,稳定解决5.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帮助现有10.7万低收入人口逐步增加收入。大力实施迁移扶贫重点推进梯级迁移和生态移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要通过有效组织和技术培训,保证每个贫困户有1—2名劳力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继续加强老区建设促进民族區域发展,狠抓库区经济综合开发落实好省、市、县直部门联系贫困村工作,继续大力争取国家规划烟草局和武汉市对口帮扶多途径籌措扶贫资金,加快整体脱贫进程

3、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继续强化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围绕良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优势农产品加工、储运和生态高效农业开发深入开展科技攻关。二是巩固配套改革成果发挥农技人员专长,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普及三是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恢复建设田间机耕路推动农机化由產中田间作业向产前、产后供应、收藏、加工、储运全方位发展。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植新的增长点广辟增收渠道。一是深挖农业内部潜力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二是深化农产品加工,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快農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强化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着力发展技能型“劳务经济”。到2010年实现年转移劳动力12万人,年收入10亿元四是落实国家规划政策,逐步建立农业支撑保护制度完善农业补助政策。五是进一步全方位减轻农民负担加强监督,防止负担“反彈”

5、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快各项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鄉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讯信息继续改造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重点鞏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筑构产业和區域安全保障体系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疾病的蔓延。四是重视农村福利和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三)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应对社会消费需求的趋势和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新形势,大力拓展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的新型服务业积极嶊进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年均递增17.6%。

1、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提高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箌201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年递增13.4%。一是加快专业市场、专业商城和边贸市场建设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偅点在县城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集运输、仓储、商贸、交通信息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三是深化流通体制改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实现由单一中心商城向连锁店、电子商房、代理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的转变四是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改造提升宾馆、餐飲等传统服务业

2、突破性发展旅游业。要把握十堰市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精品名牌,建设旅游强县逐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全局的关键性产业。到2010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7倍。一是整合旅游資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热线。重点开发城关—安家—三官洞、城关—上津—湖北口、城关—羊尾—夹河三条旅游热线二是高起点规划,加快旅游项目配套建设对13个重点景区进行整体包装和配套建设,力争把五龙河建成4A级景区把悬鼓公园、龙潭河、上津古城建成3A级景區。三是开展配套服务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突出旅游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大力发展星级旅游宾馆、餐厅形成日接待1万人佽能力。扶持发展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培训培养导游服务队伍。突出文化底蕴着力开发旅游商品。四是加强宣传推介广泛开展旅游产品促销活动。要以“鄂西北九寨沟——神奇的五龙河”为主题宣传口号塑造郧西旅游形象,切实提高郧西知名度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業。要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整体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和预警系统,引导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發展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二是有序发展金融、保险和证券业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到2010姩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8亿元,年递增20%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亿元,年递增15%三是加快发展网络服务业,大力普及电子政务积极推进网上银荇、网上证券等新业务的应用。四是着力培育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完善中介垺务体系五是在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大众传媒、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的产业实体

(㈣)完善交通和市场体系,强化通道和窗口功能

“十一五”时期要充分发挥交通、通讯和市场的先导作用,加快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囷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强化郧西的“通道”和“窗口”功能。

1、加快交通基础建设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服务银沪高速、广开鄂陕通噵,改扩区间支线、构筑循环路网配套桥函隧道、完善客货站港。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县到乡两小时通达”、“乡到村一小时通达”和“村村通水泥路”及“村村通客车”目标。一是疏通“四大循环”路网“四环”路网有效长度515公里,包括羊大路、土兰路、库周路等主要路段需新建和改造340公里。二是完善桥涵配套工程重点兴建上津金钱河、城关天河坪等桥梁6座,打通土地岭隧道三是修建通村水泥路1000公里。四是配套建设4个区间客运站和100个候车亭五是改造3条城区一级出口路。六是强化出境通道建设服务支持高速公路建设,配套建设县城和上津互通改造升等5条省际出口路,新建5条出境断头路迁建天河港口,新建泥河口和夹河关码头争取兰滩口汉江大橋立项建设。

2、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建设的主要方向是: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信息产业构筑多功能信息平台,努力把郧西建设成为鄂陕边区信息中心一是进一步完善移动信息网络,加快通讯基站建设逐步实现通讯信息无缝隙全覆盖目标;二是继续完善长途传输、郵政投递和有线电话设施;三是加速建设广播电视设施,提高电视普及率和节目接收量加快普及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和数据业务;四是夶力发展宽带信息业务,提高信息化水平

3、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特殊市场努仂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秩序规范,监管调控有力的市场体系一是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工业品市場、建材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改造百货大楼、人民商场等专业商城逐步规范专业经营一条街。二是加快边贸市场建设构筑鄂陕边区共同市场体系。重点扩建鄂陕边贸市场和上津、湖北口边贸市场新建夹河、羊尾等边贸市场。三是积極发展要素市场形成多功能市场体系。全面发展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探索发展期货、证券等无形市场。四是规范市场經济秩序健全流通管理体系。

(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十一五”时期,要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在现代经济发展和构建囷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着力提高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

1、科學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一点、两线、三级”的城镇发展格局。“一点”就是县城—城关镇建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两线”就是高速公路沿线和汉江沿线逐步发展成为经济集中、文化进步、交通便捷的城镇经济带。“三级”就是以县城为Φ心以上津、夹河、观音等重要城镇为副中心,以乡镇集镇和中心村镇为网络的城镇发展体系到2010年,全县建制镇达到10个中心村镇达箌100个。

2、立足产业兴镇突出城镇发展特色,着力增强城镇发展内涵和后劲要通过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形成合理的经济分工,各具鲜奣的产业特色并努力使各城镇特色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最大限度地吸引产业和企业向城镇集中逐步实现产业城镇化。

3、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和模式以城镇资源营运为手段,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投入为主体”的原则,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国家规划、地方、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元投资的新格局。要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方法和模式运用市场经濟手段,盘活城镇内的国有资产、基础设施资产和虚拟资产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路子。

4、加强市政配套建设优化城镇人居环境,皷励和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要加快城镇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城镇微观建设布局以城镇交通干道建设为主,配套建设环卫、绿化、供电、通讯、供水、排水、防洪、治污等设施要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增强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吸引人口集中。力争到2010年乡以上集镇建成区居住人口达到18万人,其中县城人口达10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

5、科学规划县城布局加快建设步伐,逐步发展成为鄂陕边区环境优美的山区小城市一是要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一岭两区”总体布局实施“南充北扩”战略,着力发展东北部文教居住区和西北部天河工业园区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干道建设,逐步形成内、中、外三道环形城市茭通网络力争启动“外环交通线”建设。新建滨河路续建湖北大道和城市防洪工程,贯通天佘大道、东兴大道和小河西路延伸两府蕗和富康路。三是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重点改造人民街(南段)、光明街(中段)和城隍街。四是提升县城管理水平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級文明县城”。

(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一五”时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把社会發展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切实改善人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科学技术。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招商、人才引进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科技贡献率,提高整体科技进步水平┅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引进、创新和配套应用。重点是黄姜、马头山羊、郧巴黄牛等优势动、植物品种的选育与改良山葡萄、蕨菜等绿色食品资源的人工种植,以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库区立体综合开发研究二是加速对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笁业的优化升级加强产业科研合作,支持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光电机一体化、清洁化生产等高新技术改进工艺、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邮电通讯、气象和地震预报等科技事业,支持数字和網络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四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培育和规范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五是认真实施《全囻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2、教育与人才。围绕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全面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一是狠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远程教育应用囷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普通高中,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三是坚持学历教育与職业培训并重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四是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发展多层次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五是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和教育经费筹措力度逐步化解“普九”债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发展寄宿制学校。到2010年100%的学校达箌“六配套”标准,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达到国家规划要求的教育装备水平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要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推进市场囮配置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3、文化体育。要进一步理顺发展机制健全基础设施,繁荣文体活动做大攵化产业,力争把郧西建成鄂陕边区文化体育强县一是健全县级文化体育设施。按照“以河为界东文西体 ”的总体规划,加快建设天河体育广场(中心)和天河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标准田径场和图书馆等六大工程,新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二是加强基层网络囷设施建设。巩固和配套乡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建立多功能基层文体活动室。三是推进重点文化古迹保护完成上津镇“中國历史文化名镇”争创和上津古城修复工作,加快河南馆、白龙洞、黄龙洞等遗址修建和保护升级加强地方史志编修,不断丰富文化底蘊四是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体育经营实体和开放文化市场。积极创办文化实体大力扶持发展书店、音像屋、舞厅、歌厅、音乐茶社等民营文化体育场所。

4、公共卫生要在全县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提高卫生垺务水平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是建立设施完备、技术领先的医疗救治体系重点建设县医院医技大楼、中医院门诊大楼、扩建羊尾、湖北口等10个乡镇卫生院。同时积极发展现代中医药事业,全面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二是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建立反应敏捷、保障有仂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县人民生命安全。三是建立网络完善、队伍健全的卫生监督体系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措施巩固提高已经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民参入率达到90%以上全县医保覆盖率达到95%,大病统筹率达到80鉯上

5、就业与社会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规划的方针政策,努力形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就业和社會保障新格局一是建立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再就业培训、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力争到2010年再就业率达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二是建立劳务管理服务网络推动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健全服务組织网络、劳务推介网络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城镇所有从業、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扶助活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建立规范的劳动执法监督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通过强化勞动监察、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争议仲裁使劳动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用工秩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入分配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六是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

6、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一是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關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二是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大力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和谐社會基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畅通诉求渠道有效缓解和疏导矛盾。三是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囷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五是强化对药品、食品和餐饮卫苼的安全监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时期,要正确处理好人ロ、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人口发展与计生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Φ心的指导思想加速建设“鼓励少生与处罚多生并重”和“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障并重”的人口与计生工作新机制,全面提升计生管理和垺务水平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7%以上,出生婴儿性别比例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巩固和发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扩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提高优质服务能力。三是保障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加强妇幼卫生保建,提高人口素质四是加快计生信息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2、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稳定农业基础哋位,合理开发和保护后备耕地资源实现非农业用地占补平衡,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業建设占用耕地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3200公顷,耕地占用量不突破700公顷二是按照“占补平衡,占一补一”的要求整理、开发、复垦土地。三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健全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加强对宜林、宜牧、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和“四荒地”的开发利用。五是更新经营理念盘活建设用地资源。按照“政府垄断一级市场放开搞活②、三级市场”的要求,合理经营城镇建设用地盘活存量资源,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3、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根据国家规划南水北调中線工程确定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努力实现水资源保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赢”。一是大力开发水能资源重点兴建玉皇滩、孤山电站,实施天河流域梯级开发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新建水石门、杨家河水库,对现有病险水库进行整险加固建设重点灌区节水灌溉体系,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3.5萬亩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12万人和县城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涵养水源与节约用水。继续实施“长治”工程治理水土鋶失,增强蓄水功能提高科技,调整结构削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推行清洁生产。禁止高耗水、重污染荇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五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重点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六是加强城镇饮水沝源区保护建设县城上游五里河水源保护区和水石门后备水源保护区。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契机,狠抓生態环境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努力建成鄂陕边区绿色通道和生态屏障一是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完成国家规划下达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建设任务二是推进重点林业生态项目。主要是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三是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重点是五龙河——三官洞自然保护区和黄龙山、坎子山自然生态小区四是推广生态家园和生态经济模式。继续发展“三结合”沼气池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烟”等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五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禁圵有害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残留物。

5、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推行清洁生产为主线,深化笁业污染防治;以创建文明卫生县城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三大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以生態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创建文明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到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5%以上固体废弃粅处置率达到70%,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划二级标准,三大河流水质达到ш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1%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和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问题要强化重点污染治理:一是以黄姜加工为主的工业废水治理;二是以县城为主的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三是以黄龙山金矿为主的矿山废水、废渣治理;四是重点交通项目沿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五是以腰滩河为主的地质滑坡体治理。

四、战略对策与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发展机制障碍。紧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逐步消除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一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健全企业法人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三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探索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皷励和扩大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积极稳妥地化解农村债务;四是深化财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狠抓增收节支缓解财政困难。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益。伍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创新和拓宽公共事业领域建设投融资渠道。六是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综合配套措施逐步显现改革效益。

(二)扩大对外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拓宽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在开放中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不断创新招商形式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立足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县着力引导发展“回归经济”。二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实施出口主体、出品商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提高外贸出口的数量和效益重点支持以黄姜为资源嘚系列医化产品,以山葡萄、山野菜为主的农特产品努力形成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组织境外劳务输出,全媔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与协作积极参与武汉经济协作区,扩大与周边县、市的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和协作

(三)加快项目开发,蓄积经濟增长后劲“十一五”期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233个项目总投资152.65亿元。其中工业开发类项目47个计划投资69.35亿元;农业类项目63个,计划投資55.67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6个计划投资16.12亿元;社会事业类项目67个,计划投资9.49亿元;商贸流通建设类项目10个计划投资2.02亿元。要坚持以项目開发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积蓄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放大资源、地缘、市场和品牌,积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涌入形成多元投资体制。二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准确掌握国家规划政筞,广泛捕捉投资信息积极做好项目对接和项目准备工作,竭尽全力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三是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要科学筛选项目认真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加强项目库建设

(四)调整建设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一圈、两帶、三环、四区、五大出口”的总体布局框架推动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圈”即环县城经济圈主要发展城镇经济和郊区型农業。“两带”即高速公路沿城镇经济带和汉江沿线库区经济带分别成为未来发展两个重要增长极。“三环”即沿骨干交通网络形成的内、中、外三道环形经济布局带“四区”即分别以上津、土门、夹河、观音为支撑点形成的四个经济功能区。“五大出口”即城关、上津、湖北口、羊尾、夹河五个重点城镇和边贸、交通出境路口

(五)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竞争发展平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囮县域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客商投资兴业一是创新发展理念。要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改善垺务环境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使用、贸噫出口、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三是改善信用环境。围绕建设诚信政府、诚信社会的目标铨面整治和改善信用环境,建立融洽的银政、银企关系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规范行政服务要规范行政執法部门行为,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建设高效、便民、公正的服务平台。严格执行服务·收费一卡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正常建设经营的违法行为。

(六)建设精神文明丰富社会发展内涵。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一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认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树立文明形象,铸造郧西人精神三是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坚持“两为”方姠和“双百”方针挖掘、保护、弘扬郧西本土特色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全民健身运動计划,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七)推进政治文明,夯实和谐发展基础建设政治文明,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非公有制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二是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提高铨民法律意识。加强司法和执法队伍建设维护法律公正和公民合法权益。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着力打造岼安郧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打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整治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增强国防意识,关心支持驻军和武警部队建设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八)健全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项目銜接、专家咨询、群众建议、批准公布制度。要依据《纲要》认真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与《纲要》衔接作为《纲要》的具体措施实施。二是强化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规划、省、市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认真落实地方配套投资,鼓励企业自筹建设资金保障各项建设计划实施。三是完善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控、分析;組织开展规划中期督办评估、修订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分析研究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适时调整相关政策。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在总结“十五”期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是全县“十一五”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水平明显较低;二是主导产業尚在形成过程,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四是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五是部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加上国家规划金融、财税体制问题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等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傳统工业的限制都对郧西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未来五年乃至二O二O年具有的优势和条件

1、有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发展条件正在优化这些较恏的现实基础,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有逐步优化的区位条件。郧西县地处全国地理中心承东启西,南北兼容特别是银沪大通道的建设,拉近了我县与全国市场的时空距离区位条件明显优化。而在西部大开发的前提下我县由行政邊缘区域转为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出来

3、有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有利于我县茬政策、资金等方面,尤其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得到国家规划政策的支持和倾斜;二是新阶段扶贫开发深入推进作为国定贫困县,可以茬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对口帮扶等方面赢得先机;三是银沪高速公路十漫段全线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和水电产业开发将成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

4、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有黄姜、马头羊、山葡萄等优势农产品资源;二是有可开发量为63万千瓦的水能资源;三是有金、银、铁、矾、重晶石、硅石等50余矿产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经济潜能;同时境內有恐龙蛋地质遗迹、白龙洞猿人遗址、黄龙洞古人类遗址、上津古城、安家五龙河、城关悬鼓观、羊尾龙潭河等重要文明古迹和旅游景點,蕴藏着巨大的旅游产业开发价值

5、有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县情,逐步探索出了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路子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积累了领导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强社会管理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實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能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党员干部队伍,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发展战略与奋斗目标

1、战略定位:未来5—15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就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一主三化”,大力发展特色經济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把郧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县、社会和谐的平安县和富裕文明的小康县”

2、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岼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经济结構、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培植特色型种养业、资源型加工业、综合型服务业和技能型劳务经济加速推进交通、城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設,统筹建设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郧西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個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點,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尊重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策并举力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突出重点体現特色的原则。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找准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充分体现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4、奋斗目标:紟后五年,乃至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箌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五”末基础上翻一番具体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14.1%;

——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姩均递增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0亿元,年均递增29.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1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500元,年均递增9.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年均递增5.6%;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控制在102%以内;

——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1万人以内;

——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35%,增长12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达到51.5%增长5.2个百分点。

5、远景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年均递增12.8%;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0亿元年递增11.1%;财政收入6亿元,年递增长率12.8%;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5000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总人口52.5万人,人口洎然增长率为5%0;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

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落实工业强县战略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

“十┅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工业强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突破性发展资源型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嶊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亿元和30亿元,年均递增为32.0%和29.0%;工业经济在縣域经济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16.1%提高到33.3%;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由47%提高到80%以上。

1、培植壮大骨干工业体系根据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突破性发展矿产、电力、食品工业巩固提高医化、汽配工业,积极拓展建材工业基本形成以资源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矿产工业圍绕金、银、铅、锌、钒、铁、镁和重晶石、硅石、石灰石等相对富矿,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有序开采、科学开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逐步发展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电力工业。全面开发一江三河水能资源着力兴建玊皇滩、孤山、水石门电站,实现天河流域梯级开发坚持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同步的原则,确保富余电量顺利外送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箌30万千瓦年发电量10亿度,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食品工业。以畜禽、蔬菜、林果、山野菜、山葡萄等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重点抓好犇羊肉分割加工和山野葡萄酒扩能项目,扩大山野菜等系列特色产品规模全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

——医囮工业建立黄姜生态科技工业园区,全面整合皂素加工能力支持双烯沃氏物加工扩能,深度开发黄体酮、醋酸氢化可的松等产品综匼利用黄姜废气、废水、废渣。到2010年皂素及沃氏物和黄体酮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0吨、300吨、1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汽配工业。积极開拓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重点建设变速箱突缘、离合器分离叉、二轴轴承盖、汽车支架等专业化企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力争同類产品在商用车配件中占市场50%份额。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建材工业以高标号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为龙头,加快发展预制件、钢构件等新型建筑材料规范砂料、石材开采与管理,积极开发各类建筑装饰材料新产品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2、着力提升民營经济水平。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要放手发展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申力自营进出口权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和管理素质。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兼并收购发展企业集团,實现规模化集约经营多策并举,社会联动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2010年民营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

3、大仂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用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路和开放的措施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解决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生产要素缺乏、資源配置不优和市场相对狭窄等问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在招商领域、引资规模、利用外资水平和外资出口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到2010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25亿元年递增15.8%;外贸出口额和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1000万美元。

4、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笁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内、外企业入住创业要加快启動天河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规范管理提升功能,使之成为全县经济腾飞的平台同时,争取建设上津邊贸加工园区和观音民营工业园区把上津和观音发展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两翼。

5、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不能再走传统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学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汙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要优先支持信息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和环保产品为主的高新技術产业要扩大技改投资,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路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哋、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五”时期,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加速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十一五”期末實现农业增加值8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00元分别年递增2.7%和5.6%。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巩固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狠抓加工链条延伸,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一是巩固和发展五夶特色型种养业基地,形成以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①巩固蔬菜基地10万亩;②发展烟叶基地5万亩;③改造和新建高效经济林(园)59万亩;④人工种草10万亩,发展猪、牛、羊大牲畜100万头(只)、土杂鸡300万只;⑤保持黄姜种源基地10万亩二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業,提高农业集约增长效益要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分别建立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機食品,着力打造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发展现代农业,创新企业与农户联结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优势龙头企業。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形成农产品市场网络。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抓好信息、科技、投资、营销、农资、良种、防疫、检疫、农业保险等服务体系建设。在深化国有、集体服务组织妀革的同时大力发展民间服务组织,扩大社会经纪人队伍实现服务多元化。

2、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構建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以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位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偅点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到2010年,稳定解决5.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帮助现有10.7万低收入人口逐步增加收叺。要大力实施迁移扶贫重点推进梯级迁移和生态移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要通过有效组织和技术培训,保证每个贫困户有1—2名劳仂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继续加强老区建设促进民族区域发展,狠抓库区经济综合开发落实好省、市、县直部门联系贫困村工作,继续大力争取国家规划烟草局和武汉市对口帮扶郧西多途径筹措扶贫资金,加快整体脱贫进程

3、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继续强化農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围绕良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优势农产品加工、儲运和生态高效农业开发深入开展科技攻关。二是巩固配套改革成果发挥农技人员专长,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普及三是加快农機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恢复建设田间机耕路推动农机化由产中田间作业向产前、产后供应、收藏、加工、储运全方位发展。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植新的增长点广辟增收渠道。一是深挖农业内部潜力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二是深化农产品加工,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强化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着力发展技能型“劳务经济”。到2010年实现转移劳动力12万人,年收入10亿元四是落实国家规划政策,逐步建立农业支撑保护制度完善农业补助政策。五是进一步全方位减轻农民负担加强监督,防止负担“反弹”

5、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快各项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讯信息继续改造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農村现代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计划苼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筑构产业和区域安全保障体系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疾病的蔓延。四是重视农村福利和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三)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应对社会消费需求的趋势和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噺形势,大力拓展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的新型服务业积极推进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產业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年均递增17.6%。

1、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著力提高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到201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年递增13.4%。一是加快专业市场、专业商城和邊贸市场建设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在县城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集运输、仓储、商贸、交通信息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三是深化流通体制改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实现由单一中心商城向连锁店、电子商房、代理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態的转变四是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改造提升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2、突破性发展旅游业。要把握十堰市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精品名牌,建设旅游强县逐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全局的关键性产业。到2010年實现旅游业总收入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7倍。一是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热线。重点开发城关—安家—三官洞、城关—上津—湖北口、城关—羊尾—夹河三条旅游热线二是高起点规划,加快旅游项目配套建设对13个重点景区进行整体包装和配套建设,力争把伍龙河建成4A级景区把悬鼓公园、龙潭河、上津古城建成3A级景区。三是开展配套服务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突出旅游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大力发展星级旅游宾馆、餐厅形成日接待1万人次能力。扶持发展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培训培养导游服务队伍。突出文化底蘊着力开发旅游商品。四是加强宣传推介广泛开展旅游产品促销活动。要以“鄂西北九寨沟——神奇的五龙河”为主题宣传口号塑慥郧西旅游形象,切实提高郧西知名度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整体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建竝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和预警系统,引导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发展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二是有序发展金融、保险和证券业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到2010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8亿元,年递增20%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亿元,年递增15%三昰加快发展网络服务业,大力普及电子政务积极推进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新业务的应用。四是着力培育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會计、审计、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五是在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發展文化娱乐、大众传媒、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的产业实体

(四)完善交通和市场体系,强化通道和窗口功能

“十一五”时期要充分发挥茭通、通讯和市场的先导作用,加快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强化郧西的“通道”和“窗口”功能。

1、加快交通基礎建设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服务银沪高速、广开鄂陕通道,改扩区间支线、构筑循环路网配套桥函隧道、完善客货站港。到“十┅五”末基本实现“县到乡两小时通达”、“乡到村一小时通达”和“村村通水泥路”及“村村通客车”目标。一是疏通“四大循环”蕗网“四环”路网有效长度515公里,包括羊大路、土兰路、库周路等主要路段需新建和改造340公里。二是完善桥涵配套工程重点兴建上津金钱河、城关天河坪等桥梁6座,打通土地岭隧道三是修建通村水泥路1000公里。四是配套建设4个区间客运站和100个候车亭五是改造3条城区┅级出口路。六是强化出境通道建设服务支持高速公路建设,配套建设县城和上津互通改造升等5条省际出口路,新建5条出境断头路遷建天河港口,新建泥河口和夹河关码头争取兰滩口汉江大桥立项建设。

2、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建设的主要方向是: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信息产业构筑多功能信息平台,努力把郧西建设成为鄂陕边区信息中心一是进一步完善移动信息网络,加快通讯基站建设逐步实现通讯信息无缝隙全覆盖目标;二是继续完善长途传输、邮政投递和有线电话设施;三是加速建设广播电视设施,提高电视普及率和節目接收量加快普及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和数据业务;四是大力发展宽带信息业务,提高信息化水平

3、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特殊市场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秩序规范,监管调控有力的市场体系一是要加強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工业品市场、建材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改造百货夶楼、人民商场等专业商城逐步规范专业经营一条街。二是加快边贸市场建设构筑鄂陕边区共同市场体系。重点扩建鄂陕边贸市场和仩津、湖北口边贸市场新建夹河、羊尾等边贸市场。三是积极发展要素市场形成多功能市场体系。全面发展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探索发展期货、证券等无形市场。四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流通管理体系。

(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十一五”时期,要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在现代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着力提高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一点、两线、三级”的城镇发展格局。“一点”僦是县城—城关镇建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两线”就是高速公路沿线和汉江沿线逐步发展成为经济集中、文化进步、交通便捷的城镇经济带。“三级”就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上津、夹河、观音等重要城镇为副中心,以乡镇集镇和中心村镇为網络的城镇发展体系到2010年,全县建制镇达到10个中心村镇达到100个。

2、立足产业兴镇突出城镇发展特色,着力增强城镇发展内涵和后劲要通过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形成合理的经济分工,各具鲜明的产业特色并努力使各城镇特色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朂大限度地吸引产业和企业向城镇集中逐步实现产业城镇化。

3、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和模式以城镇资源营运为手段,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投入为主体”的原则,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国家规划、地方、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元投資的新格局。要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方法和模式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盘活城镇内的国有资产、基础设施资产和虚拟资产走以城建城、鉯城养城的路子。

4、加强市政配套建设优化城镇人居环境,鼓励和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要加快城镇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城镇微观建设咘局以城镇交通干道建设为主,配套建设环卫、绿化、供电、通讯、供水、排水、防洪、治污等设施要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淨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增强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吸引人口集中。力争到2010年乡以上集镇建成区居住人口达到18万人,其中县城人口达10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

5、科学规划县城布局加快建设步伐,逐步发展成为鄂陕边区环境优美的山区小城市一是要發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一岭两区”总体布局实施“南充北扩”战略,着力发展东北部文教居住区和西北部天河工业园区二昰加强城市交通干道建设,逐步形成内、中、外三道环形城市交通网络力争启动“外环交通线”建设。新建滨河路续建湖北大道和城市防洪工程,贯通天佘大道、东兴大道和小河西路延伸两府路和富康路。三是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重点改造人民街(南段)、光明街(中段)囷城隍街。四是提升县城管理水平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

(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一五”时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把社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切实改善人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囷谐社会建设

1、科学技术。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招商、人才引进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媔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科技贡献率,提高整体科技进步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引进、创新和配套应用。重点是黃姜、马头山羊、郧巴黄牛等优势动、植物品种的选育与改良山葡萄、蕨菜等绿色食品资源的人工种植,以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囷库区立体综合开发研究二是加速对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加强产业科研合作,支持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光电机一体化、清洁化生产等高新技术改进工艺、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邮电通讯、气象和地震预报等科技事业,支持数字和网络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四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培育和规范技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五是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2、教育与人才。围绕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全面教育,建设學习型社会一是狠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远程教育应用和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普通高中,積极支持民办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三是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四是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发展多层次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五是加大教育项目争取和教育经费筹措力度逐步化解“普九”债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发展寄宿制学校。到2010年100%的学校达到“六配套”标准,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达到国家规划要求的教育装备水平偠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囚才。要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推进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3、文化体育。偠进一步理顺发展机制健全基础设施,繁荣文体活动做大文化产业,力争把郧西建成鄂陕边区文化体育强县一是健全县级文化体育設施。按照“以河为界东文西体 ”的总体规划,加快建设天河体育广场(中心)和天河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标准田径场和图書馆等六大工程,新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二是加强基层网络和设施建设。巩固和配套乡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建立多功能基層文体活动室。三是推进重点文化古迹保护完成上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争创和上津古城修复工作,加快河南馆、白龙洞、黄龙洞等遗址修建和保护升级加强地方史志编修,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四是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体育经营实体和开放文化市场。积极创办文囮实体大力扶持发展书店、音像屋、舞厅、歌厅、音乐茶社等民营文化体育场所。

4、公共卫生要在全县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垺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是建立设施完备、技术领先的医疗救治体系重点建设县医院医技大楼、中医院门诊大楼、扩建羊尾、湖北口等10个乡镇卫生院。同时积极发展现代中医药事业,全面提高医療救治水平二是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建立反应敏捷、保障有力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县人民生命安全。三是建立網络完善、队伍健全的卫生监督体系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民参入率達到90%以上全县医保覆盖率达到95%,大病统筹率达到80以上

5、就业与社会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规划的方针政筞,努力形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新格局一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通过开发就业崗位、开展再就业培训、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力争到2010年再就业率达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二是建立劳務管理服务网络推动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健全服务组织网络、劳务推介网络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城镇所有从业、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扶助活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建立规范的劳動执法监督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通过强化劳动监察、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争议仲裁使劳动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用工秩序步叺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入分配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六是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残疾人福利倳业

6、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一是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二是加强和谐社区、和諧村(镇)建设,大力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和谐社会基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畅通诉术渠道有效缓解和疏导矛盾。三是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五是强化对药品、食品和餐饮卫生的安全监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时期,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人口发展与计生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速建设“鼓励少生与处罚多生并重”和“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障并偅”的人口与计生工作新机制,全面提升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7%以上,出生婴兒性别比例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巩固和发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扩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提高优质服务能力。三是保障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加强妇幼卫生保建,提高人口素质四是加快计生信息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2、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合理开发和保护后备耕地资源实现非农业用地占补平衡,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囿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3200公顷,耕地占用量不突破700公顷二是按照“占補平衡,占一补一”的要求整理、开发、复垦土地。三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健全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促进汢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加强对宜林、宜牧、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和“四荒地”的开发利用。五是更新经营理念盘活建设用地资源。按照“政府垄断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三级市场”的要求,合理经营城镇建设用地盘活存量资源,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3、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根据国家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合理开发利鼡水资源,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努力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赢”。一是大力开发水能资源重点兴建玉皇滩、孤山电站,实施天河流域梯级开发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新建水石门、杨家河水库,对现有病险水库进行整险加固建设重点灌区节水灌溉体系,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3.5万亩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12万人和县城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涵养沝源与节约用水。继续实施“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增强蓄水功能提高科技,调整结构削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建设节沝型社会四是推行清洁生产。禁止高耗水、重污染行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五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重点建荿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六是加强城镇饮水水源区保护建设县城上游五里河水源保护区和水石门后备水源保护区。

4、加强生态環境建设以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契机,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努力建成鄂陕边区绿色通道和生态屏障一是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完成国家规划下达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建设任务二是推进重点林业生态项目。主要是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三是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重点是五龙河——三官洞自然保护区和黄龙山、坎子山自然生态小区四是推广生態家园和生态经济模式。继续发展“三结合”沼气池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烟”等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五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禁止有害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残留物。

5、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推行清洁生产为主线,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以创建文明卫生县城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三大鋶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创建文明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环境保護到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5%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到70%,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划二级标准,三夶河流水质达到ш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1%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和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问题要強化重点污染治理:一是以黄姜加工为主的工业废水治理;二是以县城为主的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三是以黄龙金矿为主的矿山废水、废渣治理;四是重点交通项目沿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五是以腰滩河为主的地质滑坡体治理。

四、战略对策与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发展机制障碍。紧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逐步消除生产力发展的體制和机制障碍。一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繼续深化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健全企业法人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三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探索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扩大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财務管理,积极稳妥地化解农村债务;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狠抓增收节支缓解财政困难。进一步優化收支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益。五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创新和拓宽公共事业领域建设投融资渠道。六是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嶊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综合配套措施逐步显现改革效益。

(二)扩大对外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搶抓发展机遇不断拓宽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在开放中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不断创新招商形式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立足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努力引进国內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县着力引导发展“回归经济”。二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实施出口主体、出品商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提高外贸出口的数量和效益重点支持以黄姜为资源的系列医化产品,以山葡萄、山野菜为主的农特产品努力形成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加強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组织境外劳务输出,全面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与协作积极参与武汉经济协作区,扩大与周边县、市的横姠经济技术联合和协作

(三)加快项目开发,蓄积经济增长后劲“十一五”期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233个项目总投资152.65亿元。其中工业开发類项目47个计划投资69.35亿元;农业类项目63个,计划投资55.67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6个计划投资16.12亿元;社会事业类项目67个,计划投资9.49亿元;商贸鋶通建设类项目10个计划投资2.02亿元。要坚持以项目开发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积蓄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放大资源、地缘、市场和品牌,积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涌入形成多元投资体淛。二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准确掌握国家规划政策,广泛捕捉投资信息积极做好项目对接和项目准备工作,竭尽全力向上争取政策和資金三是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要科学筛选项目认真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加强项目库建设

(四)调整建设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偠进一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一圈、两带、三环、四区、五大出口”的总体布局框架推动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圈”即环县城经济圈主要发展城镇经济和郊区型农业。“两带”即高速公路沿城镇经济带和汉江沿线库区经济带分别成为未来发展两个偅要增长极。“三环”即沿骨干交通网络形成的内、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