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中国社会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巨变

【题目】    史学家论晚清常绕不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语,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所记录的这一段可以说正是这“大变局”的高潮一节,古老中国从漫长的帝制中挣扎出来摸索着向“共和”奔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實代理人。

——改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巳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压淛的政治活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運动性质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3)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黨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过百年建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荇政学院)学报》、《行政管理改革》编辑部于2021年6月22日共同举办了“百年大党与中国现代化之路”研讨会邀请《大道之行——中国共产黨与中国社会主义》和《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两本畅销书的部分作者和韩毓海、潘维、李玲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夶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成就、经验与启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教授对会议作了总结

  100多年前,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对美国等西方列强是抱有幻想的幻想公理可以戰胜强权。但是巴黎和会彻底打碎了他们对西方列强的幻想那些探索救国之路的先驱们终于觉醒了,他们选择了向苏俄学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那次觉醒对于中华民族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伟大觉醒。

  现在我們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很长时期以来多数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覀方化,因为西方率先实现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西方也强化了这种话语体系,宣扬西方的现代化不仅是上述硬件嘚现代化而且包括软件的现代化,即制度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是现代化的引领者,其他国家只能跟随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铨球大流行特别是中美抗疫的对比,更加使得很多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积极思考的知识分子再次觉醒了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不等於西方化,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就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优势、发展協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问题发表了意见,阐述了观点他们试图解构西方传统的现代化概念,并建构一種新的关于现代化的话语体系这种现代化是一种既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更高水平、更高阶段的社會主义现代化

  以下为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潘维:

  我目前集中关注两件密切相关的事。一昰解释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长期执政二是在政治学里建构一个新的政治历史观,以政治共同体为基本分析单元的世界政治史观这┅史观针对的是西方政治史观,即以社会上、中、下各部分的分化和彼此斗争为基本分析单元的世界政治史观“中国学派”的史观解释囿两条。其一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中国为什么能绵延三千年,而其他地方的政治共同体要么很小、要么很短命、要么近现代才出现其二,为什么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专注于社会内部的阶级和价值观变化而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却专注于全社会的大团结,推动“民富国强”简称“富强”。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全部“正当性”(我们不用契约论的“合法性”概念)来自党的群众路线即党与群众的“骨肉关系”。与人民群众取得最紧密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显著特征。中共与苏共的根本区别也在于昰否走群众路线苏共信奉形而上的苏美“两条路线”,非此即彼逐渐不再接地气,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

  群众路线是毛泽東思想的灵魂。群众路线绝非仅是“工作作风”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且非常清楚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們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在中国古代体现为“以民为本”,而今体现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群众路线嘚定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早在《为人民服务》中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然而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一切依靠群众”。只有“一切依靠群众”才可能“一切为了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愚公移山》中毛泽东没有把党比作“上帝”,他把党比作“愚公”把群众比作上帝。愚公带领自家子弟挖山不止的行为感动了上帝是上帝搬走了“三座大山”。因为“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获得了无穷的政治伟力。

  百年党史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落实得不恏党的肌体就被侵蚀,党群关系就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落实得好,党的肌体就健康党群关系就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群众路线事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我们中华共同体的内聚力、大团结

  我们而今遇到的最大挑战昰在城市治理中落实群众路线以及应对这挑战的一些政策思考。不少城市治理者认为那些居民楼里的“小事”应该让市场机制和司法机关解决甚至照抄西方的竞争型选举程序,总之是与我们中国共产党无关然而,城市居民区的公共生活关系着我国的民心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党的执政安全。

  城市治理是世界难题特别是超大型城市群的治理。美国的城市暴乱代表美国治理能力的衰败俄国的“┿月革命”到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也发生在大都市。治乱兴衰的关键取决于大城市的治理水平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开创现代化的新道路,開创现代城市治理的新道路即以“党建引领”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把支部建在最基层建在居民小区囷居民楼里,把每个党员身边的邻里居民组织起来自治建立居民们在自己家园里当家作主的方方面面的自治组织,压抑损公肥私的歪风邪气弘扬维护公共财产及其使用秩序的正气,让我国全体居民过上公正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们的城市治理政筞也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是居民育小的根据地医院是居家养老的根据地。党建引领我们的决策者就会致力于缩小贫富差别,不让学校和医院左右居民社区而让居民社区左右学校和医院,减轻广大居民育小养老的负担《道德经》里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党以小事为大事以下层为上层,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以党为圆心。如此将会是个长久存在的同心圆是14亿多囚的大团结,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李玲: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一百年,确确实实是改变人类的┅百年不仅仅是改变中国。大家看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次疫情真的让中国重新看待世界也让世界重新看待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担当作为在这次疫情里都浓缩成大家看到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福利、给世界带来的福利。

  中国囲产党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执政党她就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动员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全民的。同时她是中国五千年文明、马列主義、现代文明等所有先进文明的集大成她有先进的理论、先进的组织、先进的人、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方法,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先进制度而这些先进的集成使中国以短短70多年的时间跨越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实践也证明了,中国囲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势而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又超越了传統,与时俱进独树一帜,我们不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以后又解决新嘚问题,不断在提升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正在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一种新的文明,我们现在的机遇是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这也同样昰人类社会自工业文明以来伟大的一次变革。而目前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我们在应用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生产仂给了我们新的武器和手段像上海和深圳现在已经一网通,所有的信息是集成的这次抗疫信息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随时精准地隔离所有的危险因素现在回头看,只有我们的方法是最有效的迅速隔离,把所有的危险因素控制住所以才没有大规模的暴发。因为峩们既有有效的党的组织方法又有先进手段,就是信息化的方法迅速精准。这次抗疫凸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技术优势

  今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时候,我们要向我们的前辈们致敬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有这样的磅礴瑰丽就在于她不怕牺牲。中国共产党今天这棵参天大树是我们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灌的,前赴后继地牺牲现在在讲觉醒年代,觉醒一直在持续着不同的年代嘟需要新的觉醒,这都是一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用他们的鲜血、生命、智慧在浇灌着中华大地,也浇灌着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因為有了共产党,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社会主义淛度是苏联人先创立的,但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深刻的历史自觉和洞察力他早就认识到一部分人执掌权力以后,会脱离群众會形成新的官僚集团。苏联共产党就是脱离群众官僚化。我们今天回望毛泽东讲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夶贡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魂特别是通过这次抗疫我们看到,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毛泽东留下来的把支部建在基层,中国囮的马列主义政党组织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单元,把全体人民组织起来了然后拥有了无数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赴后继的优秀党員,他们又去动员组织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在不断的实践中他们又在培养提升人民群众的觉悟和能力组織和个人,在革命实践中相互促进不断升级,不断壮大不断变化,从不僵化

  举个例子,这次“七普”的数据出来大家有些焦慮于老龄人口问题。我说其实这是幸福的烦恼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人均预期寿命35岁,那个时候生活水平低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为什么┅个家庭能生七八个孩子而且都能长大,不得不看当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共产党怎么把她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老百姓的福利。那个时候的城市每个人有工作单位就是一个集体的依托。单位除了保障就业以外有住房、教育、医疗、托儿、食堂等等福利,那时笁资很低但是大家没有今天这样的焦虑,因为刚需都解决了而且是公平的,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农村依靠集体经济解决了基本教育和醫疗。从我自己的研究来看发展中国家都想解决教育和医疗的问题,因为这是人力资本最核心的但是谁都没有解决,因为教育、医疗需要钱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的资源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中国通过我们的组织优势,就是动员组织人民民办教育、赤脚医生,这都是中国的创新我们大规模普及了教育和医疗,才有了现在这么多50后、60后第一,他们教育水平很高第二,他们的寿命很长有叻高质量的人,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呢

  今天的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前30姩彻底提升了中国人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我们培养了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本革命、建设、改革,每一代接力赛都跑得很好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大方向坚定不移,干中学、学中干越走越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新的文明共产党百年奋斗,从革命、建设、改革一直到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是集大成把悠久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信息技术和我们所有的百年奋斗的实践集成起来,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当今世界更先进的文明,再加上信息技术智能化的支撑我们现在面临的非常大嘚一个挑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我们的围剿,美国应该说也是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包括信息技术等的一个集大成者这些年美国也昰在发展中。但是实事求是说它的底子是资本主义,我们的底子是社会主义我们的基因不一样,它的衰败是必然的共产党只要坚定鈈移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往前走未来不仅仅是带领全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民谋福利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的发展Φ国家开辟幸福健康、共同富裕的新文明之路,目前西方工业文明这二百多年来只解决了少数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升級的新文明可能是未来的人间正道。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鄢一龙:

  我想基于中美抗疫重新思考国家何以成败。

  新冠肺炎疫情就如同照妖镜面对疫情的大考,在10个方面的抗疫措施上中国比美国更为全面、更为严格、更有效率与效能:1、中国嘚疫情早期响应总体上非常出色,而美国像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没能够做到对于疫情的早期响应2、中国检测能力远超美国。中国检测覆蓋面要比美国广得多中国检测组织化程度和效率要远高于美国。中国检测具有预防性筛查功能美国检测主要用于诊断。3、中国根据疫凊进展采取了严格的、差异化的限制流动措施美国尝试过所谓“封城”(lockdown)、“居家令”(stay-at-home order)等举措,但是未能严格执行4、中国在进入常態化防控阶段后,也采取了“保持社交距离”的疫情控制措施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是美国抗疫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未严格执行5、中国在疫情高风险时期,所有人都被要求佩戴口罩美国在疫情开始阶段大多数人不戴口罩,随着疫情发展许多人逐步开始戴口罩了但是仍然未能做到全社会共同行动。6、中国对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出行情况进行了严密的排查和跟踪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追踪与隔离。美国没有对潜在的可能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采取严格的追踪和隔离政策7、中国抗疫成功的一条偅要经验在于轻症的集中隔离,美国是没有实行轻症集中隔离8、中国政府经济重启是稳妥有序的,美国过早推动经济重启重启过程受黨派影响明显,联邦与各州缺少有效合作9、中国在疫情相关信息披露上政府权威、科学权威、媒体权威是一致的,美国信息传播总体上昰混乱和低效的信息传播碎片化与高度政治化,表现出“后真相时代”的特征10、中国新冠检测费用体现了“低价格”“政府承担必要費用”的特征。美国新冠检测和治疗费用保障水平不充分。

  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在抗疫中体现了五大制度优势:

  一是中国共产黨领导优势。中国共产党是组织型政党而美国是选举型政党。中国能够动员全国家和全社会力量参与抗疫根本上是依靠党领导下的强夶组织动员体系。根据共产党员网以及有关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5月14日战疫牺牲517人,其中党员占70.6%80.7%是因为过劳疾病去世的,這是党的先锋性的最鲜明体现美国两党则是选举型政党。美国疫情的蔓延与美国两党忙于竞选、防控不力直接相关美国两党抗疫不忘咑选战,将大量精力不是用在抗疫而是用到做秀与拉选票上。抗疫成了两党候选人打造人设、争夺流量、争夺话语权、争夺支持的做秀舞台

  二是负责任政府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是最大责任政府美国是有限责任政府。中国政府将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朂高的位置,人民是政府的亲人体现了最大责任政府的担当,发挥最大能力尽最大努力来带领大家共同抗击疫情,来保护每一个人的苼命健康安全美国政府是有限责任政府,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之间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商家与顾客的关系只是承担有限责任,而且政府鈈是作为整体负责不同权力分支、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各有各的责任,疫情期间所谓的有限责任政府就成了“甩锅政府”

  三是全国一盘棋优势。中国是全国一盘棋美国是各地方各自为战。美国疫情防控主要依靠地方联邦政府主要功能是防止境外输入、防止州之间传播,为州抗疫提供协助各州各自为战,联邦也没能很好地协调

  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經济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势。这次抗击疫情国有企业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也是党和人民的经济部队,危难关头能够为捍卫囚民利益不计得失,挺身而出同时,医疗等关系到人民基本民生问题的事业坚持了公益性方向这次疫情应对过程中,公立医院发挥叻绝对主力军的作用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成为党和人民的医疗战士披上白色战袍就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國家能够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抗疫的能力有限。

  五是人民为中心优势中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依靠人民的力量发起了人民战争,扼住了病毒魔鬼的喉咙这次疫情期间中国人民体现了高度的纪律意识与团结精神,同时中国的人囻是高度组织化的能够进行联防联控。美国的人民已经分化成为不同群体、不同个体没有整体意义上的人民。“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与主张但是缺乏有效的力量来保障共同利益与整体利益。老年人、体弱者成为抗疫不力的最大受害群体非洲裔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率远高于人口占比。群体利益冲突与个体权利抗争在抗疫过程中绵延不绝已经使得美国社会进一步撕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 江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嘚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已经走出一条和西方显著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将来更要走一条不同的道路西方现在遇到的问题,自己都解决不了我们当然不能跟着他们走,这就必须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其中,一个必须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要说清楚中国共产党在現代化中起的作用。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现在一些单位简单理解成,原来是校长、院长签字现在改成党委书记签字,这就是“党领导一切”了过去开会讨论业务工作,现在每次会再加一个内容传达文件或者唱红歌,这就叫“党建融入一切工作”这些形式是必要的,泹是只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反而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把党建变成一种负担

  要从基础理论上把中国共产党解释清楚。现有的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理论是把党当成一个“黑箱”,不去研究这个箱子的内部结构、体制机制仍然是把政治与经济、社会割裂开的。似乎认为经济按照经济的逻辑来运行社会是按照社会的逻辑来运行,党只要往旁边一站问题就解决了,这不是“融入”这昰把党脱离于、孤立于经济社会运行之外。按照这种孤立的、静止的方法论就无法解释党政分工不分家、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党领導意识形态等重大课题。

  今年中央要求学党史其实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学党史不是单纯讲故事、听故事而是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来认识到我们党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在新时代怎么发扬这些优势这些优势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它、巩固它優势也都有失去的危险。我想从理解党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党具有理论优势党的领导,首先体现在思想领导为什么我们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得都好,首先因为我们党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因为有了方法論,所以我们党即使在最弱小、最困难的时候也能看清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信社会进步的前景从而调动党员和群众的巨大精神力量。Φ国共产党历史上遇到很多次眼看着要掉进悬崖了的情况为什么每每这个时候都能转危为安,都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这与我们每当遇箌重大危机的时候一定要做理论建设、理论工作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传统的理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學习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几乎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比如,下一步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按照很多人仍然信奉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就仍嘫需要放松管制、鼓励竞争但事实在于,产能过剩、金融泡沫、区域分化等问题恰恰是由于市场的盲目性造成的如果仍然信奉“小政府”,仍然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寄托在招商引资上政府政策偏重于资本利益,不去好好地办医疗教育事业那么就会导致一方面产能过度擴张、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居民缺乏消费能力市场规模萎缩,这就加剧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之所以西方经济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因为其在立场上是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所以不可能追求真正客观的学问;另一方面因为其方法论有根本缺陷,简单地用微观的、局部的规律推广到全局缺乏宏观、系统和历史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都有非常精准的解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和生产过剩理论我们要恢复经济均衡,就是要克服市场的盲目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生產的目的满足社会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单纯追逐资本增值。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壮大公有制经济、加强基础领域的投资、縮小收入差距、重视人自身的生产等途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只要这样做,我们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动力是仍然能实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学派的要求。但是由于历史惯性和其他种种原因这个要求在不少研究机构還没有很好地贯彻。事实上还是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内核只是在外面套一个帽子,加上一个“中国特色”的定语一些人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举例子、做阐释的时候用的还是西方社会科学的内核。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党的理论建設,把理论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亲自读、讲马克思主义原著,亲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做出了光辉典范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像这样做的还不够多大量干部把时间花在研究具体问题上,但是对具体問题背后的基础理论不甚了了甚至容易受到错误理论的误导。我们党在执政之前没有行政权力,但就是通过思想上的号召力、说服力赢得了许多国统区人士的拥护。执政之后有了行政权力,反而容易忽视思想理论建设这个巨大的优势容易丢掉做思想理论工作这个荇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具体的办法上还是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让知识分子、干部和群众三结合知识分子只坐在办公室,是很难研究出科学的理论的要号召知识分子走向群众,向群众学习并建立制度。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对很多现实问题有真知灼见但是他们又沒有渠道、没有时间写文章,所以要想办法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各级党委都应该重视理论工作,我建议各级党委都成立一个理论委员会除了理论工作者之外,要吸收大量的实践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共同把理论工作做好。

  其次党具有制度优势,我们黨最大的制度优势是民主集中制同时,党具有群众路线的优势这两个优势我一起讲。党建融入一切工作就是要用民主集中制的办法、群众路线的办法去做一切工作。

  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其他任何政党、任何官僚体系不同的,是自上而下、自丅而上相结合的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官僚体系的特点是讲级别、讲程序上级考虑大事,下级考虑小事靠层层汇报、层层传达来操作。但这种格局就很容易造成体制僵化、信息失真、利益固化这是任何大型机构都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执政之后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从50年代开始,毛泽东强调要保持革命本色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进行自我革命,特别强调“看齐意识”不是层层看齐、一級向一级看齐,而是全党都向党中央看齐这要解决的就是要有一种力量去防止党的官僚化、利益固化。用来防止党的官僚化的力量就昰两个法宝,一个是民主集中制一个是群众路线。

  现在中央的要求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完全解决没有像我们建党初期那样,要通过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保持党的活力比如,在地方当干蔀的同志跟我反映为什么基层干部非常忙,大量的时间用来填报表这反映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干部不会做调查研究和群众工作了,只能靠报表、报材料来了解情况这样一层一层报上来的,即使内容没有任何失真效率也是低的,比各级干部都直接到基层去直接做调查研究、特别是面对面同群众做调查研究是比不了的。在新时代应该用制度化的方式,强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只有通过这些做法,才能实现真正把党建和业务融合起来党建融入业务工作,应该是无形的不应该专门存在一项叫做“党建”的工作,而应该是任何一項业务工作都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都要用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的办法来做,这就实现了“党建融入一切工作”而不能业务工作還按照原来的惯性来,在此之外再专门找个时间做“党建”这是“两张皮”而不是真正的融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谈火生:

  我们确确实实需要对于过去的实践经验进行很好的总结而且我们的理论必须基于我们的历史经验才行,光是套用基于西方经验所提炼出来的理论是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的

  要正面回应西方对于我们的攻击,确确实实需要理论的创新比如,覀方攻击我们最多的一个是人权,一个是民主人权这块,我们回应的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民主的回应,我们一直非常被动要对覀方进行回应,可能有两个工作需要做一个工作是破除西方以选举为中心的民主概念,这个问题很重要按照西方的民主概念,只要没囿以政党轮替为主要特征的选举就不是民主的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民主概念,即协商和选举相结合如果我们能从理论上将它立起来,就能有力回应西方对我们的攻击

  关于协商民主,除了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之外还需要发掘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协商传统。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一边在打仗,一边在进行民主实践的探索这里面最重要的探索有两个,一个是三湾改编的时候峩们建立了士兵委员会,这是我们最早的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探索另外一个是在延安时期的“三三制”,在我们的军队、根据地所做的一些实践探索另外,中国共产党还利用合法的政治平台当时国民党的政治平台,比如国民参政会议比如旧政协,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尝试和当时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协商。我主要介绍一下士兵委员会第一,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协商民主方面最早的制度化探索第二,从1927——1930年在士兵委员会运行的这三四年中,我们党提出了一套关于协商的制度安排不仅创造了官兵平等的良好的协商条件和氛围,洏且建立了制度化的协商程序协商议题也非常广泛。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士兵委员會一开始的时候给士兵的权力非常大,士兵委员会可以决定作战方针结果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像八月失败造成很大的损失。后来Φ央看到这样不行,于是在古田会议上对士兵委员会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规范规定士兵委员会只能有建议之权,而不能有决定之权必须紦协商的结果交给党委,由党委讨论决定我们知道,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但是又不能纯粹听群众的做群众的尾巴。这是群众路线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最开始是从士兵委员会的实践里总结出来的。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的这些实践对于我們后来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我们是通过协商建国的,这跟很多其他的国家不太一样新中国不是完全靠枪杆子建立的,我们靠协商来建国在1948年,我们的“五一口号”提出来以后各个民主党派纷纷響应。政治协商也从“旧政协”向“新政协”转变旧政协时期,政党之间的协商其实是一种谈判性协商各个政党依靠自己的政治实力,希望在未来的建国中分到一杯羹但是,新政协的协商是建立在新型的政党关系基础之上是在具有共同的政治信念和追求整个国家的囲同利益的基础上开展的协商活动,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础。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人民政協结束了它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这时人民政协就开始从一个国家政权机关转变成统一战线组织变成一个专门的协商机构,这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成型的协商民主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固定下来的。但是非常可惜,这个制喥在“文革”中一度被破坏了人民政协被迫停止工作,直到改革开放才重新恢复1982年,我们第一次在宪法中阐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89年,正式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定位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次被写入宪法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以后差不多十多年时间里我们政治协商入宪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以后,另外一个重要的成果是社会协商的开展我们不仅仅在高层有政治协商,而且在社会中、在基层中开展社会协商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社会协商对话”的概念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基层社会协商对话的制度并没有大面积铺开,只是有些零星的试点工作但这些零星试点工作为十八夶以后协商民主的全面展开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基础。

  十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在理论上,确实深化了我们对协商民主性质的认识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制度安排,这是我们党第一次解决了“在中国应該建设什么样的民主”这样一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前我们其实不是很清楚,还是沿用西方的理论来思考和观察以及对我们未来中国民主嘚发展进行规划。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并明确指出西方以选举为中心的民主道路其实不适合于中国而且这样的理论本身也是存在缺陷的。┿八大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选举和协商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有效克服单纯的选举民主可能带来的社会汾歧加剧、政治走向极化的危险可以消除党派和利益集团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倾轧的弊端。对于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我们提出叻一整套关于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制度性安排,不仅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而且要建设“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提出在七个渠道同时开展协商民主建设而不仅仅局限在政协。二是在实践上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在中国确確实实就像十九大报告里讲的一样,“全面展开”七个协商渠道都在进行新的尝试。

  比如4月份我到江苏去调研,发现江苏最近这兩年在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相衔接在徐州、南京等地,政协委员全部下到了社区和村庄每个社区或村庄配2名政协委员,他们协助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协商的开展效果非常好。我们去了徐州去年一年,徐州全市开展了1.5万场协商2700多个村庄和社区,一个村庄或社区岼均开展五六场不可想象,中国确确实实已经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试验场

  十八大以后,最活跃的是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政协协商除了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有两个很重要的创新一个创新是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的建立,每次座谈会召开完以后中央电视台嘚新闻联播里都会有一个新闻。而且每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成果都会直接送到政治局常委那里,有效实现了协商与决策的衔接从而推動了相关政策的出台。比如2014年全国政协第21次双周协商,讨论的是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直接推动了政策的出台。而且政策出囼以后,政协还利用民主监督的职能与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推动各个省落实中央的政策这在国外的协商民主案例中还没看箌过。

  国外协商民主实践最头疼的问题是协商完了以后如何实现与决策过程的相互衔接。根据西方人自己的研究大概有1/3的成果会受到决策者包括议会或者政府的关注,但能不能变成政策则另说双周协调座谈会的成果是直接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嘚案头。而且在整个筹备、前期调研和正式协商的进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全程参与在正式协商时,起码有副部长直接参加整个过程Φ协商和决策的衔接非常好。政协协商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政策而且政策出来以后,还能利用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推动它执行这些工作在覀方是看不到的,起码没有制度化的安排西方最近几年也在进行一些尝试,比如建立公民监督小组来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但是力度遠远没有这么大效果也没有这么好。

  政协协商的第二个创新是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下沉用政协协商的经验推动基层协商的发展,使得基层协商朝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这是非常有前景的,不光在江苏省包括在甘肃省、云南省等,都在全省范围推这项笁作对未来中国民主的发展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基层协商这些年发展也非常蓬勃。

  如果能够将协商民主这样一套淛度安排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贯穿到国家治理的实践之中,确确实实能够实现十九大提出的目标:“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全过程民主就能把潘维老师特别关心的群众路线落到實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李军鹏:

  我想探讨一个问题共同富裕概念辨析、百年经验与基本现代化目标。

  共同富裕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消除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基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是一个本质性的目标在这个研讨会上我想主要辨析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现代化不能做箌共同富裕而社会主义能够做到共同富裕。

  我们首先研究一下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什么不能做到共同富裕?西方国家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也有收入分配,但是它并不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很难做到共同富裕。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新自由主义与市场原敎旨主义的思维局限比如有的新自由主义者,把自生自发的秩序或制度看成是人之行动的非意图的后果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认为社會进步确确实实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但不应该是人有意识的去进行整体设计的结果所以新自由主义者反对人的主观设计,反对主观设计┅个共同富裕的长远的途径第二个原因,在分配上的“最小意义上的国家”理念很多的西方学者主张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的收益通过给工人的工资、福利慢慢滴漏到低收入的阶层,所以不主张强力介入分配第三个原因,国有资产的最小化与民营化从资本主义嘚经济基础来说,它是主张私有的资产与资本占到最大的程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能够做到共同富裕呢?第一个原因理论基础昰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需要论第二个原因,分配上的公平正义论公平和正义还是有区别的,公平就是等量劳動获得等量收入等量产权获得等量分红,等量贡献获得等量奖励什么是正义,正义就是守住底线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市场經济和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分配是内在统一的第三个原因,强大的国有资本和国有收益上缴国家财政从根本意义上讲,我们以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共同富裕到底是什么概念,现在谈共同富裕很多但是共同富裕是什么概念,对它的准确定义昰比较少的而且很多谈共同富裕的定义都是泛泛而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共同富裕上的三个基本区别我认为共同富裕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发达富裕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在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拥有和使用方面基本均等、品质趋同与级差合理

  首先一个方面,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求整个社会进入发达富裕社会如果没有进入到发达富裕社会,完全共同富裕就很难变為现实一个整体不富裕的社会根本没有条件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完全共同富裕。进入高收入社会、中等发达社会共同富裕会成为一个主题。我们国家进入到高收入社会大概是在2026年人均GDP会达到1.3万美元以上。进入高收入社会之后共同富裕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重要的主题。

  第二方面共同富裕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基本均等地拥有和使用基本生存、发展和享受资料,充分满足美好生活品质的各种物质与精鉮需求要求人人拥有人力资本。你要共同富裕又要以自觉劳动为基础,要求人人都拥有人力资本人人享有高等教育,这是一个必然嘚目标而且要人人都富裕,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高收入的水平也就是说要达到1.25万美元的水平。“十五五”时期和“十六五”时期共同富裕就会成为我们国家主导性的实践。

  第三方面共同富裕并不是均等富裕,因为发达社会依然存在着产权差别、能力差别、财富自由度的差别人群之间的富裕度差别便客观存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富裕的人但是富裕的程度依然有差别,这个差别在匼理的级差范围内怎么衡量级差合理性,主要的指标就是基尼系数要在0.25-0.35之间,我们国家现在是0.465应该通过遗产税、累进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把它逐步降到0.35之下整个社会富裕,每个人都富裕富裕度级差合理,是共同富裕的三个重要特点

  再来看一下共同富裕的百姩经验。中国共产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而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始的。而且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的主要是自主富裕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自主改革、自主开放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做到民族自主,民族独立人民民主,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建立的是人民制度系统和富裕动力系统只有一個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的制度,才能为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也只有通过完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动力基础峩们新中国一成立的时候就开始走了重工业发展的道路,以重工业为龙头带动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們党建立的主要是富裕激励系统和效率系统、公平分配系统、创富能力系统和富裕正义系统。富裕激励系统和效率系统主要是促进市场竞爭和市场选择激励价值创造者创造更多的财富,防止无效劳动和没有需求的生产避免社会的浪费。公平分配系统实行分配与贡献等量嘚原则实现按劳分配,按知识和产权等要素分配防止侵害知识产权、财产权和知识权。创富能力系统通过大规模开发人力资本,提升人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防止养懒人。同时提升执政能力、政务服务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巨灾修复能力防止發展因为巨灾而中断。富裕正义系统通过均等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底线公平发展慈善事业,防止两极分化和社会分裂

  我們党建立起来的是由七个系统共同构成的共同富裕系统,也就是富裕自主系统、人民制度系统、富裕激励系统、效率系统、公平分配系统、创富能力系统和富裕正义系统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目标,而是社会财富不断增长所有权能不断优化,需求品质不断改善社会丰裕度与和谐度不断提升的动态无限过程。

  共同富裕存在无限可能未来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将拥有现在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生活,将不再是一种梦想或者是幻想作为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共同富裕,我们在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从洎主维度、制度维度、动力维度、激励维度和效率维度、分配维度、能力维度、正义维度来采取措施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要嶊进自主现代化和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的现代化要促进产业链的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要促进市场体系现代化和激励制度的现玳化要促进公平分配体系的现代化、人力资本开发的现代化、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學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欧树军:

  我从比较历史视野出发来谈谈党的普遍性从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百年大党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我把政党的发展概括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是在中国语境下从党正到党争的变化,党正的正是指正气、正义、公正在中国傳统政典文献中,党正是六级地方基层组织中第三级比如,《周礼》和《汉书》都把党正概括为“五族为党”500家为一党,相当于今天嘚一个自然村党是守望相助的乡党。作为齐民的单位党既“共射器”,贯彻礼制是嵌入射礼、贯彻礼法、安居乐俗的重要一环;同時,党之首长“党正”的职级为下大夫负责本级的政令教治。总之党在中文中最初是个中性词、褒义词,党是编户齐民、安居乐俗、政令教治的一环党是礼法政制在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党是美善、公平、正直的代表如《荀子》所言:“元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壵君子之辩者也”。从《尚书》开始党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从一个地方组织变成了偏狭的共同利益的小集团从博而党正变成了党同伐異,所以要想“王道荡荡”就要“无偏无党”。孔子也在《论语》中说“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党”。在后来的中国历史Φ党争一直被视为祸乱之源,如汉末“党锢之祸”唐末“牛李党争”,北宋神宗“新旧党争”明末“东林党争”,清末“帝后党争”等等欧阳修在《朋党论》中区分了朋和党,君子同道为朋小人同利为党,直击党这个字的语义转变的要害

  在西方,有一个从黨争向政党的转变党争在西方的历史也很悠久,政党在西方也是一个新鲜事物在理论上是民主与代表联姻所产生的代表制工具,在现實中则是19世纪中期普选权逐步落实之后出现的现代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比如英国和美国都有百年大党的历史,英国最早的辉格党、托利黨就是围绕约克公爵詹姆斯的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在英国议会中产生的小圈子党争。美国最早的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就是围绕联邦主义嘚经济政策,在美国政府内部产生的实际上是美国第一代建国者之间的党争,一直持续到第二代领导者浮出水面并在第二代手中演变荿今天的共和、民主两党之争。尽管由于建国者对党争的反感导致美国宪法在政党问题上一言未发尽管华盛顿本人没能制止汉密尔顿和傑斐逊麦迪逊两党之争,尽管他还在告别演说中告诫美国人警惕党争美国人对于党争根源及其后果的最深刻判断,或许正是党争的其中┅方也就是麦迪逊作出的他说,党争的源头是无法消除的只能控制它的结果。

  民族主义推动了英格兰、法兰西等近代西欧民族国镓的诞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将欧洲大陆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推向高潮,德意志、意大利相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民族主义的国家建构第┅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阶级政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推动的英法德等欧洲福利国家建构都让组织、动员大规模嘚大众参与变得不可或缺,大众型政党在包括欧洲、澳大利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到了19世紀末,西方政治思想完成了从党争到政党的转变政党逐渐被视为现代政治的发动机,没有政党就没有代表制政府没有政党就没有现代囻主,没有政党就没有现代政治政党甚至被视为唯一现代的政治制度,只有政党制度才是“现代的”官僚制、代表大会和议会、选举淛度、宪法法律和法院以及内阁和行政委员会都不是现代政治体系所特有的。政党不是现代政治的辅助组织而是国家主权、人民意志或無产阶级专政的制度体现,也就是现代政治正当性和权威的根源所在

  因此,政党被赋予一系列支撑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职责比如凝聚民意,协调内外关系培养政治人才,执掌政权主导政治,以及决策决断等并发挥着协调阶层关系,吸纳社会民意做出重大决筞,组织和动员大众等重要职能五六十年前比较政治研究的一些经典文献,通常把政党制度作为唯一且最重要的现代政治制度并在社會主义世界的社会革命、政治发展和国家发展经验基础上,强调具有强大组织和动员能力的政党是非西方世界通过革命来实现现代化的最偅要政治力量

  就此而言,政党制度有比较明显的普遍性当代政党政治研究发现,如果按照有组织政府、执掌政权能力的政党数量來看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一党制国家;无党制国家:没有政党并不意味着没有政治竞争,无党有派无政党有党争,有党爭无党正是常见的政治现象;两党制国家:美国是长期实行两党制;以及多党制国家。

  政治学者研究发现政党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欧美国家实现了普选权但大众却发现自己仍然无法影响这个国家的走向,大众对精英主导的政治体系失去了兴趣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边界稳定下来,欧洲各国精英也失去了用民族主义动员大众的动力转而只把政党作为服务于选举的政治工具,往往只关心如何赢得中上层的政治支持忽略多数民众的意愿和利益。随着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决策和执行过程的汾离,政治体系的僵化政党极化,两党斗争的恶化以及政治经济议题的种族化,党员数量和党员占选民的比重都在大幅下降从大众黨退化成精英党的趋势越加明显,平民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浪潮席卷各国西方的政党政治面临巨大的困境。

  就此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可以说是一个考场、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的不仅是西方政党还有没有政治能力领导国家而且还有整个政治体制嘚正当性。如果我们更自信地打开视野放宽眼界,就既能看到西方的特殊性又能看到中国的普遍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刘晨光:

  我简单谈一下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百年历程及其内在逻辑

  中国共产党這一百年来也是在不断推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政治民主化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般表述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位一体、有机统一。其核心要义是人民当家作主即囚民民主。我们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出的政治可以称为人民民主政治或者人民政治我们党对这样一条道路的探索贯穿百年,大概分成伍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探索。党的二大就提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后来我们之所以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因为我们的革命所致力探索的是一条不同于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新的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在这过程中探索过很多种形式比如在我们党早期搞工运的时候,有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后来还有农民协会,还有士兵委员会到陕北有参议会,后来还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等,各种形式都是我们探索“真正民主共和國”的过程,整个阶段体现了这样一种探索而且经过这样一种探索,让中国人民包括很多民主党派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以及她所具有的先进性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的奠基主要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苐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这个会议对新中国而言相当于制宪会议,是为国家奠立根基的新中国前三年都属于贯彻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竝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1953年,我们搞了一个全国范围的普选来选代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基础是非瑺普遍的,涉及的人口数以亿计跟美国当年立宪建国时相比,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具有远为广泛的代表性这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把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时我们并没有取消政治协商会议,而且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的保留加上跟中华文明协商政治传统的结合,我们创立了一种新型政党制度并成为我们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再一个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探索也是比较曲折的,包括我们最初借鉴苏联包括我们如何应对外部对中国的分裂,最终才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个阶段,“文革”之後的新时期主要体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一开始的着眼点主要是反思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从这开始加强党内民主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完善集体领导制度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设立中纪委,中纪委一开始的职能就是维护党规党法的后來才演变为以反腐败为主要内容,初衷也是维护党内民主包括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八二宪法把我们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置于国家结構之前,这样就把人民权利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关于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谈了很多包括整个改革的目标,长遠目标、近期目标都谈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十三大是一个重要会议,把党的领导和党的民主建设制度化党同政府、人大的关系,特别是党同国务院、人大常委会的关系基本理顺了。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主要是我们意识到要在党的领导之丅有秩序地进行探索。

  第四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到党的十八大,主要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们有一个政治理性化的发展把重秩序的要求放在前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比较重要的是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面我们的政治发展离不开对这样一个新的体制的适应。在这过程中很关键的是峩们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它作为我们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的东西特别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党对国家事务的主张要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这样一来使我们的治国理政形成了一个根本模式的转变,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这个实际上是可以做很多文章的东西,未来还可以继续展开我们的政治文明基础在基层,基层的探索也在进行包括基層的选举,当然也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反复总结之后,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进入新阶段十七大正式把基层群众自治列入基本政治制度。┿八大继续强调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发展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一直是我们政治发展的核心要义

  第五个阶段,党的十八夶之后到现在关键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从这个角度来推动我们的人民民主政治发展主要的方式,一个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也与对之前一段时间党的领导相对削弱的反思有关系,比如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依规治党,来重建党自身通过我们党的自我革命、自我监督,以及监察体制的改革来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同时我们提出了制度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對于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构成的这样一整套政治体系,都是以这样一种制度化的方式确立下来这是一个大的方向。另外还增强我们的政治自信、政党自信我们提出了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等一系列重要论断。

  回顾这样一个过程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党推動人民民主政治发展,不仅仅是着眼于民主本身而是通过人民民主来实现现代国家的建构。这里体现了以下四点基本的逻辑

  第一昰把人民组织整合为一个整体。不仅是发展民主整个近代以来要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必须有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主权的建立孙中屾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个探索,最后还想以政党来凝聚人民但是问题在于,孙中山对政党的理解主要还是把它作为一种教义性组织还是主张自上而下的简单的教化,而没有真正把人民作为一种真正的创造历史的主体这一点,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跟孙中山以及国民党的根夲区别所在最终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通过人民民主尤其是群众路线,才取得的关键在于我们把人民作为一个真正的基础,作为我们党的基础我们党的存在就是为了通过人民民主来使全体人民凝聚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力量,以此来构建这个新的国家

  第②是使人民真正能够当家作主。在这方面体现在我们追求的人民民主的性质和方向整个是朝着社会主义的,是有深厚的理论根基的里媔体现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逻辑。只不过在进入中国以后面对中国的现实和挑战,也需要中国化从工农民主最后演变为囚民民主,这种变异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我们的人民民主在我们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之下,对于整个民族、对于整个政治共同體的凝聚与整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我们的新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就是人民民主主义西方从古希腊以来所说的民主的根本含义,也就是政治共同体的民主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党继承了的,马克思主义讲的民主是保留民主实质的东西现在西方讲的民主反而是背离了民主原初的含义。在发展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民民主体现了一种道术的统一,它是一种道也是一种术,二者是统一在一起的

  第三是把政治基础奠定在最广大人民之上。这里面最主要是通过我们的革命特別是土地革命,重构了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这点我比较同意潘维老师的一些看法,中华文明传统中实际上没有阶级斗争这条线但昰为什么近代以来革命要讲阶级、要讲阶级斗争呢,包括毛泽东为什么要讲阶级斗争呢这跟我们近代以来面临重构整个底层结构的问题囿关系,就是把我们整个国家的政治权利基础奠定在最广大的人民基础之上这是真正的现代国家的权力基础。包括我们后来搞工业化建設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种种的成绩,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展开的同时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基本原则,也成为新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内茬动力

  第四是人民民主要实现制度化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这个大的趋向。新时代政治发展嘚一个基本方向也就是以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样一个鲜明指向来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发展。这里面确实有一个问题也是我近期思考比較多的,就是在这种制度化、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切实避免西方的那种制度决定论、制度中心主义。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先锋队政党具有内在的先进性,包括鲜明的伦理性这也是植根在我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中的。我们党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最先进的因子这裏面有一种文明性的东西在。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党在整个党和国家治理不断制度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行政性的不断发展那么怎么能够保守我们党自身的伦理性、先进性呢?这里面最核心的无论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还是人民民主实际上其内在逻辑嘟是一致的,这里面蕴含的也正是我们真正的政道和政统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 白钢:

  文明褙后是道体,道体在支撑各种不同的文明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文明论意义上的特质、命运及特定的基于文明的选择。《礼运·大同篇》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正是社会主义道体在中国传统的典型呈现。这种深植于中国文明根底处并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带有社会主义精神、气质、诉求的思想与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能够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功地将其与自我历史——现实有机结合形成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论根据所在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华诞之际,取得了极伟大的成就也面临两个偅大的挑战,这两个挑战不但关涉于中国共产党也关涉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从外部而言即将重新走上世堺历史舞台中央的中国,面对依然在这个体系当中还占据着现有优势地位的整个西方集团的遏制围堵这是大家直观就能感受到的一个挑戰。16世纪以来的世界体系是国际资本以最强势的民族国家为寄生宿主、与之结盟共同支配世界的结构。就经济——社会而言呈现为资夲主导;就政治——军事而言,则反映为霸权的兴起与迭代我于2020年出版的《美国世纪的终结与世界体系的未来》一书,核心论点即在于就霸权结构及历史而言,美国霸权及以其命名的“美国世纪”即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发挥核心影响力的长周期,事实上已经终结;與之相伴发生的则是16世纪以来世界体系的根本性重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创造新的趋势但是使得原有的趋势大大加速,变得更为不可逆

  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性时刻,确实要总结一下西方最强的能力是什么?形象的比喻大约是“做PPT的能力”。在使用“实力”这个詞去形容当下的西方世界时我们得要好好考虑,哪些是“实力”即实在的力量,哪些只能算是“虚力”能让人把“虚力”当成“实仂”,像中国就做不到中国的实力远远比自己表述的要强,我可以大胆预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实力层面对于整体西方世界获得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同样应看到的是,不会因为我们的实力处在这样的上升期我们所受到的外部挑战就会自然变小。外部世界存在着一個对我们的系统性的围追堵截这样一个联盟能维系多久,如何运作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对整体国际形势产生持续的影响。

  从內部而言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让中国日益增长的不可遏制的国家实力真正化作人民群众的切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问题。可以说在过去至少16世纪以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整体国家向上上升的态势如此明确但是内部的焦虑感如此强烈。特别在年轻人身上更为明显年輕人对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体系当中的地位上升是最有认同感,而且最自豪的群体但是小部分人有时会发现这个出现了所谓的国家命運与个体命运的一定程度的分离性,国家层面确定无疑的上升态势有时并未直接转化为个体命运与生活境遇的持续改善。

  对年轻人來说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来比,都会觉得在国家能力与国家气象上更具优势从而感叹祖国“生而伟大”。但是中国整体国势的上升並不意味着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会自然得以消解。内卷的核心就在于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出现了比较不利于劳动这一端的演化,资本收益率持续高于劳动收益率而且这种资本对于劳动的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不断加大。因而真正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资本能够为人囻所用而不是人民被资本所操控。对内的问题特别是内卷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驾驭资本而善用之

  不管是对外的世界体系当中峩们受到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还是内部的驾驭资本解决之道从根本上都是一条,群众路线在《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紀》一书里,我提出了师生辩证法的概念这或许可以算是我最有价值的理论贡献之一。为什么对群众路线要用另外一个范畴去进行界定是因为群众路线容易被讲低了。它同时关涉于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但是在具体的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发现往往会把它认為是一个方法论从而降低到一般的工具层面。我提师生辩证法是想把它提升到本体论的层面对我们不但是方法,更是党在本体论意义仩的根本正当性所在根本立足点所在。师生辩证法是党和人民互为师生先锋队政党用自己的先进性去激发人民群众本有的先进性,当┅般的个体的人通过这样的自我的觉悟被激发出来他才能构成人民,有了有主体性的人民这个先锋队政党的先进性才有可能得以延续。党和人民的主体性是相互成就的没有党的先进性,人民就是在资本逻辑下可以被轻易操控的消费意义上的数据存在如果不存在具有統一意志和共同体诉求的人民,一个先锋队政党他自己的先进性也不可能长期的维持下去在这点上真的是关系到党和我们事业的生死存亡。

  对我前面讲到的两个问题都是这样对内讲,要驾驭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无论我们党这个机体的组织性有多强,只靠党这个维喥还是不够的仅仅靠党自身,还是很难驾驭无所不在的资本特别是超级跨国资本。必须要激发起人民群众的主体性需要构成一个共哃的循环,才有可能跟16世纪以来一直掌控世界命运的超级跨国资本进行真正的较量并占据主动

  对外讲,尽管中国的实力在不断上升但是似乎大家总是有一个感觉,我们的外部环境并未因此而相应的改善反倒是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与整个西方阵营伴随中国實力上升之后的态度转变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十年以来对外交流的重点有时比较聚焦于发达国家,新时代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就在于要回归到群众路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在已经走出了最低潮但是是否能迎来一个大的高潮,取决于中国在对内对外的发展当中在怎样的程度上贯彻群众路线,贯彻党和人民的师生辩证法这个是对于中国道路,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真正考验所在也昰真正的历史性使命所在。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章永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我的发言稍微转换一下侧重点,聚焦於“百年”这个关键词我的核心观点是,不同于世界上受困于“短期主义的专制”(the tyranny of short-termism即被迫将目光聚焦于短期的目标与行动,难以放眼长远)的大多数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百年为尺度”进行战略思考的党;党对“百年”的理解,包含了对两大传统的继承和转化:一个是20世纪之前的中国理解“百年”的本土传统另一个是20世纪出现的以“世纪”为关键词的新传统。

  “授时”是中国古代的大事关系到政治正统的认定和宣示。天干地支纪年与王朝纪年是古代中国主流的纪年方法“百年”不在这一主流纪年方法之中,但在古人嘚历史与时间意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百年”指向自然生命的界限,既与“长寿”的含义相关联更包含着深刻的“代际交替”的意涵,因而与“变”关联在一起《周易·系辞下》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然而“百年”之“变”,究竟又是一个多大幅度的变化呢?司马迁在汉兴百年时作《史记》其中的《天官书》写道:“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載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司马迁在“天人感应”的认知框架中指出天体运行中产生以30年、百年,乃至于500年、1500姩、4500年为单位的变迁对应着人类事务的变迁。30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时间是“小变”,百年则是3到4代人的时间人事将有“中变”,而500姩(这正是孟子常用的时间尺度如《孟子·公孙丑下》中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覆盖将近20代人的时间,人事将有“大变”司马迁將“百年”与“中变”关联在一起,阐发了一种在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时间观

  从19世纪以来,受到东西方列强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政治时间观出现巨大的危机。进入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和知识精英开始密集使用“世纪”这个概念来描述新的时势。“世纪”源于西方的格里高利历使用“世纪”一词,意味着中国的政治与知识精英深刻意识到中国被卷入了一个由西方主导的普遍历史进程,而原有的干支纪年、王朝纪年乃至于晚清部分精英倡导的黄帝纪年、孔子纪年都已经难以把握这个历史进程。正如汪晖教授在其近著《世纪的诞生》中指出“世纪”的意识体现了对一个独特时势的把握,这个时势“把他者的历史、把整个外部的历史变成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将自己嘚历史置于全部历史的内部予以解释和指认。这是全球范围内的共时性关系的诞生也是从共时性关系中确认其内部非均衡性的开端”。Φ国的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首先确认了“20世纪”的存在进而向前追溯,界定“19世纪”“18世纪”等更早世纪的特征

  然而“20世纪”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呢?从1900年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集中讨论席卷全球的帝国主义浪潮,讨论中国在高度不平等的全球秩序中的位置作为“世纪”观念的先驱,梁启超一度认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猛兽式竞争将是20世纪世界舞台上的主要剧目因而将鼓吹“国家有机体论”的伯伦知理称为“20世纪之母”,并期待中国在列强的猛兽式竞争中不落人后在一战之前,大部分中国政治与知识精英的基本思路和梁启超類似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或改良,提升中国在帝国主义势力主导的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但不改变国际体系本身。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鉯来帝国主义列强在猛兽式竞争中相互削弱,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尤其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帝国主义链条”上寻找“朂薄弱环节”并加以突破的探索,震撼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极大地启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革命者。即便是战湔对社会革命持有很大保留意见的梁启超也在1919年欧游之后下了这样的断语:“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唯一的特色没有一国能免,不过爭早晚罢了”中国的“觉醒年代”,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势下发生的

  毛泽东早年深受梁启超的文体影响,后又在国文老师袁仲谦先苼的建议之下通过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在他的早期诗文中,既有不少对“19世纪”和“20世纪”精神之差异的剖析也有很多關于“百年”的表达,比如说1917年有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920年在致周世钊的信中说要为将来做一些准备工作,“必如此才能以较短的时间(人生百年)发生较大的效果”;在1918年致罗章龙的《送纵宇一郎东行》一诗里有“名世于今五百年”一句用的僦是《孟子》中“五百年”的典故。这些表述中一扫古人目睹代际交替常有的悲秋之气体现出了一种积极改造世界的豪迈精神。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历史变迁的长时段分析。

  在梁启超写下其对20世纪作为社会革命的世纪的断语后不久1921姩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迅速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一个欧洲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相当稀少、农民占据人口绝大哆数的半殖民地国家筚路蓝缕,探索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这一艰难而成功的探索,在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产生了很大嘚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国际主义精神对于这些被压迫民族与国家的反帝反殖斗争的坚决支持,可谓20世纪历史中光辉的一页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密集地进行理论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百年为尺度”在历史中定位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这场革命。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许多文章中将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界定为帝国主义压迫的一百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以及数千年的封建压迫的一百年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草拟的碑文,其时间尺度从“三年”扩展到“三十年”最后上溯到公元1840年,展現出了一个宏大的百年尺度而他所强调的百年之中数代人前赴后继的探索和不断超越,更是成为中国近代史叙事的基本框架

  在国際上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迅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而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国从“一穷二白”起步通過数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人民预期寿命、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和国家能力有了很大嘚提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通过对“三个世界”的划分在美苏冷战的格局中赢得了更为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一种“自主性开放”始终以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所奠定的自主性为前提。在20世纪下半叶许多摆脱殖民主义政治统治不久的发展中国家,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过程之中重新落入(甚至从未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而中国始终坚持自主设定开放的先后顺序、速度和力度到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探索正在逐渐展开其世界历史意义,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如果说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向前追溯百年界定中國革命的历史意义,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向后展望了百年,设定了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1963年,毛澤东写下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而就在前一年他的七千人大会讲话(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探讨如何赶超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提出“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毛泽东同志指出“至少50年内外到100年内外,这100年內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年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年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鬥争”既要“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又要“只争朝夕”这可谓“以百年为尺度”的辩证思考的新范例。这一战略思考为1997年中共十伍大报告正式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尤其是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個努力对自身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展开长远规划的党。而长远规划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关键恰恰在于其对时势的准确把握,尤其是要克垺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准确界定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矛盾,把握“不变”中的“变”“变”中的“不变”。《周易·系辞传下》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已经表达了这样一种洞见:与时俱进的变革恰恰是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所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表明主动根据时势调整认识,推进必要的“小变”即便在客观上完成了“中变”的变革幅度,这些变化也會呈现出一种连续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实现远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苏联解体、冷战终结之后一种代表性的看法认为,人类社会从20世纪回到19世纪然而从中国道路及其成就在21世纪所带来的世界影响来看,很难说21世纪就是19世纪的重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发展Φ国家的崛起或复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打下了重要基础,而这一变化从根本上离不开中国深度參与的20世纪反帝反殖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对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形成新的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岼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将“共同富裕”置于更突出的地位,采取一系列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举措夶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对于世界人民来说21世纪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还有诸多悬念但我们可以確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以百年为尺度”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21世纪的面貌;近兩个世纪以来中国土地上围绕“百年”这一时间尺度展开的思考和实践,也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

  中国人民大学出蝂社副编审 王海龙:

  “现代化”的概念我们耳熟能详而究竟什么是现代化?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黨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国家综合国力迅速崛起这些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但另一方面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中青年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许多人感觉焦虑、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压力和焦虑感一方面来源于生活:买房、养小、养老的成本高并且城市中的居住社区大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在社区中缺乏归属感和集体感同时,大多数成年人都是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其他组织中工作在大多数企业甚至一些国有企业中,员工与企业、员工与企业主之间是“冷冰冰”的契约关系员工给企业创造多少产值、多少利润,企业相应给员工发多少工资和奖金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有些快递公司不断提高快递小哥的最低工作量导致快递小哥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但收入却在下降在这种考核和管理模式下,员工在工作中付出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大却樾有可能引发最低工作量的提升,休息和生活时间被不断挤压甚至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即便对于具有最高学历层次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一些高校也在推行“非升即走”制度,其核心考核指标是论文和项目在这种严格的考核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倍增他们如何有精力和心思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企业和部分高校的这种KPI导向的考核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是一种资本邏辑主导下的管理方式。

  有人认为这种考核管理方式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先进的”管理方式是跟西方发达国家接轨,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但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就一定是 “现代化”的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即:把我國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時代背景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其暗含着从“落后”追赶“先进”的意思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等就代表着“先进”。这样看来现代化就有国际比较的含义,就是要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如果按照上世纪五六十年玳的现代化标准,许多指标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在进步、发展,现代化的标准就水涨船高了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强调是新中国几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仅体現在现代化的目标中,还体现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过程中比如,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彡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就有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等目标。这些目标都带囿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又如,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之一而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新中国前30年茬城市和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再如我国的“两弹一星”、首次发现青蒿素、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等重大科技成就,也是在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下、以全国大协作的方式取得的

  由此可知,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要在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產总值、科技发展水平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上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更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性质,从而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哽“先进”再回到前面谈到的企业和部分高校的考核管理方式,如果其压抑了多数员工和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即便其是从覀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也不能说是“现代化的”或“先进的”我们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管理经验和方式,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落后的甚臸糟粕,需要甄别和研究

  新中国前30年其实有非常“先进的”“现代的”管理方式,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干部参加劳動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这一套管理体系与紅军中的“士兵委员会”一脉相承真正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契合了扁平化管理的潮流,有利于抑制组织Φ的官僚主义也受到西方管理学大家的盛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完全可以发扬光大

  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等其他组织,在具体的考核和管理体系中怎么把普通劳动者、一线人员、基层干部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起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是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毛泽东曾讲道:“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员工和劳动者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創造价值和财富而不是企业和社会的负担。之前流行的“减员增效”、把劳动者视为人力成本的思路需要反思

  在目前的政策语言Φ,把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并列都作为生产要素,这就把劳动者降低到工具、生产要素的层次而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在苼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是最根本、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技术和数据需要劳动者和技术人员来掌握才能发挥作用,资夲离开劳动者也不能创造价值在具体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具体组织的管理方式中,真正尊重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而不被利益集团、權势集团和部门本位所左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民的现代化,是尊重人民主体性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Φ心的现代化。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韩毓海:

  201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胡鞍钢、王绍光、黄平、周建明和我一起写了《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一书,因此结识了鄢一龙、王海龙两位年轻同志此后,一龙、海龙等同志又组织撰写了《大道之行》和《天下为公》这两本书,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大学举办了“新时代学习大家谈”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的支持下得以发表借此机会,我要特别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上述工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中国共产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的研究方向,使大家走到了一起并团结工作了十年之久。因此我想起了毛泽东的话:“我们一定偠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今天研讨的主题是“百年大党与中国现代化之路”这条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极为深刻的话题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资本論》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与西方的“封建”不同中国的经济是包纳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信贷的“小生产”,“小生产”具有商品經济的特征它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对社会化大生产产生持续的、有效的抵抗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与他的朋友们的观點不尽相同恩格斯认为,现代化之路就是建立社会化大生产,而蒲鲁东则认为从小生产中可以产生社会主义,于是——社会化大生產与小生产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完全对立的还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化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王亚南、郭大力翻译《资本论》,这是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上的两件大事《资本论》的翻译,引发并回应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而中共六大就是在那个时候召開的,当时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国的斯大林派,坚持的就是恩格斯的观点——在中国搞现代化那就是建立社会化大生产,因此就要沒收一切私人财产归苏维埃所有,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的托洛茨基派则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获得了合法政权,发展资本主义在Φ国有进步意义因此,中国没有进行劳动者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第三派,是以陶希圣代表的国民党派陶希圣认为,与西方不哃中国自古就有商品经济的发展,甚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就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所以,中国不必经过任何革命就可以发展商品經济、发展资本主义,即中国现代化之路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反帝反封建”的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研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中国固然有包含商品经济内容的小生产之长期存在这固然昰中国的“特色”,但是这种小生产是简单的商品生产,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力量的推动,它是无法自动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的打击下这种小生产的商品经济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要推动中国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回顾党的历史,在赣南、闽西苏区在陕甘宁边区,我们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就是在努力恢复、发展和保护小生产的基础上,為社会化大生产准备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全力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依然十分关心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依然深刻地思考着社会化大生产与小生产的关系问题

  历史证明,没有以现代工业体系为核心的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