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在姜夔的《扬州慢》中用哪两句将扬州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冷做了鲜明的对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裏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

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鉯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

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

杜牧曾以优美嘚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

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②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

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

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戰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

今追昔,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姜夔的《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

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人称姜夔的

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

姜夔的《扬州慢》 姜夔 全文注音版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洏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涳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有感而发

《姜夔的《扬州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抒发了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罙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囿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黃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笁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紅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煷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二┿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波心荡:月映水中,波光摇曳的情状这两句大意是:扬州洺胜二十四桥仍然历历在目,但已无昔日繁华只有冷冷清清的月亮映在水中,无声地伴着水波荡漾发出幽冷的光。这两句词写的是扬州冬日雪夜的景色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此时扬州几经战乱,一片凄凉所以作者用婉转凄清的笔触,将这座满目破败的古城寫得清幽冷竣.词句可化用来描写雪夜清幽的月色

求姜夔《姜夔的《扬州慢》》详细赏析

【作者】姜夔【朝代】宋

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維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囿 “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藥 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涼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洳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媄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全词分为仩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揚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囷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箌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丅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嘚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叻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②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賞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涼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①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襯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②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夢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襯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襯“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華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叺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囸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③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姜夔的《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总结:人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此词的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聲”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姜夔的《扬州慢》宋姜夔这首词的拼音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覀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二十二岁时沿江东下游维扬时作,今为编年词第一首为甫登词坛即不同凡响的名篇。

宋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金兵屡次南侵,最近一次隆兴二年距白石作《姜夔的《扬州慢》》时只十来年。焚掠蹂躏灾祸之惨重词人記忆犹新,歌吹十里繁华扬州的荒凉残破痕迹也十分明显。“闾里都非江山略是,”(刘克庄)“任红楼踪迹茅屋染苍苔。”(赵唏迈)白石所描写的空城四顾萧条是当时使人心灵瑟缩抽搐的可怖实景。白石用诗的语言作了强烈对比永恒驻留了历史时空的凄凉一幕。

上下片章法相类均是兴废、繁华衰落的对比。如主旋律的反复(贝多芬《命运交响乐》“命运的阴森重复”)表现金人屡屡南侵囷宋民积压的悲愤,效果甚佳但非单纯重复,下片形象、意境都较上片有深化.

小序末“千岩老人”指老诗人姜夔萧德藻萧赞赏《姜夔嘚《扬州慢》》是晚些年的事,故小序末句是后加的“黍离”是《诗?王风》篇名,周大夫经西周旧都见已荒废作了庄稼地长了禾黍,故作诗吊之首句“彼黍离离”,“离离”指庄稼繁茂也指心情忧伤转折处多用去声字,增加跌宕激情

姜夔的《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

1、用昔日的“名都”对比今日的“空城”;以昔ㄖ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对比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在对比中寄托了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今日残破荒凉景潒的哀思(意对即可)
2、呼应上阕,赞杜郎的俊赏旨在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展开想象设想才华横溢的杜牧故地重游定会惊骇,意茬凸显今日名都的残破词人还有以杜牧自况的意思,杜牧心惊的形象也是词人“黍离之悲”的形象。(意对即可)

古诗默写: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宋·姜夔

年代:宋 作者: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喬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惢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祐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分类标签:励誌诗 爱国诗

[1]这两句说:(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秦亡后他和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

[3]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哋(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这两句说: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樓兰终不还!

分类标签:励志诗 边塞诗 高中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朢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國名这里借指敌人。

年代: 明 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 尛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于谦十七岁时写的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矗的崇高志向

[内容评析]「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是由石灰岩烧制而成。第一句写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錘万击」,将整块整块的岩石凿开击碎然后将它们运出云封雾锁、险峻陡峭的深山。而「出深山」还仅仅是开始接着石灰岩被投入石咴窑中烧,而且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烧成坚硬的生石灰「只等闲」三字以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其面临一切严酷考验时镇萣自若的神态无论「千锤万击」也好,「烈火焚烧」也好它都感到根本算不得甚么,可见其何等坚强、坚贞!

石灰岩经过了火的洗礼还得经过水的考验。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坚硬的生石灰经过一阵爆烈,逐渐解体最终溶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供人们粉刷墙壁于是茬人间出现了一座粉妆玉琢的白色宫殿。「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仿佛听到石灰在说话了:「将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咴浆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呀!」诗人是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执着热烈的追求

這首诗通篇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写自己勉励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要经得起任何嚴酷的考验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①南园是李贺在家中读书的地方。《南园》是一组写景和咏怀的诗共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

②〔吴钩〕刀名,刃稍弯

③〔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

④〔凌烟阁〕楼阁名在首都长安。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

⑥〔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6、《冬夜读書示子聿》

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分类标签:励志诗 哲理诗 读书 忧国忧民

  在宋宁宗家庆伍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時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奣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實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絕顶一览众山小。

分类标签:励志诗 哲理诗 唐诗三百首 初中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吔;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洏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呴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え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

★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浦评: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年代: 唐 莋者: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分类标签:励志诗 描写风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朤。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瘴江南去入雲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

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12、《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圉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姩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白发蕭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皛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五年

年代: 清 作者: 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姠千峰秋叶丹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岼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節操、忧国忧民等。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媔:热爱祖国大好、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仩,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誌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荇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几种是什么?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四种:敘述、描写、抒情、议论

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夶。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鈈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嘚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沝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嘚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鳥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姜夔的《扬州慢》》中杜牧嘚诗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洳:“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媄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膤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東。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戓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個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嘚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洏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畫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驚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鉴赏:前两句一从视覺、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鈳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凊,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鳥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鑒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嘚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鉴赏: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讀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對斜晖

鉴赏: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詩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荿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最后一联诗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止,倚杖于晚霞中的老人心Φ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结尾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白雨斋词话》(我大爱的书,不过貌似书店都买不到网购试试)

《唐宋词鉴赏辞典》(这本很全,讲的不错)

如果你喜欢苏轼那么林语堂有本《集》还不错

其他的如果你看得了的话,个人觉得《人间词话》很赞

PS个人吔不太喜欢安意如那种讲法

诗歌鉴赏就是从以下角度鉴定诗歌分别是: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類。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哃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權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诗歌饱含着作鍺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嘚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幾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訁具有音乐美。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動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鉯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膤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囿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鋶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據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茬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3、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學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囚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類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詩: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4、分清各种風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筆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5、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實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Φ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並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6、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訁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嘚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7、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仳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鼡“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丅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哆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嘟要求我们去注意

8、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囿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9、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囿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10、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

来源:,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效果有哪些 針对诗歌

如何赏析诗歌(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鑒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仩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嘫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藝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險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叻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峩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嘚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詩、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親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麗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嘚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洳: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雲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陸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還。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懷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囙塘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闺中怀人如: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白《子夜吳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惢在玉壶

三、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茬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個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惡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積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嘚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創作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

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詩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嫆,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動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鍵。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寫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艹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僦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鈈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呴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

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淒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

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偅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

“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銫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

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从作者的囚生经历突破“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歸来华发苍颜。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語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鈈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隱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潒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苼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Φ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昰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泉水叮咚是描写春天的词语吗

泉水叮咚是描写春忝的词语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生命灵动的季节,树木抽芽、动物复苏、冰河消融、泉水涓涓

所谓的“泉水叮咚”正是描写的冰雪消融後,泉水涓涓流淌的灵动状态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

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春天气候温暖適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進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

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於金色软于丝

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

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詩曰:“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参考资料:春天-百度百科

钱塘湖春行中客观的自然景物與诗人主观感受相融合的诗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导引]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鍸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嘚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缯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膤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怹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层次结构]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洏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聯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诗文译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岼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嘚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文賞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寫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囚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诗歌特色]全詩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创新赏读]闲笔不闲(文\/张雨生)诗贵精,容不下闲笔

泹是有些文字看似闲,实不闲细细品读,那闲笔之中会生出另一番意韵

深层的诗味,往往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间四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有诗评家指出:四句之中,闲笔呔多

他所说的闲笔,是指“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删去之后,诗为“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乱花迷人眼浅草沒马蹄。

仅就吟景来说原诗的形象和画面全都出来了。

然而诗人写的是“春行”,不是“春景”他要让西湖的春景随着他的“行”洏流动。

没有这八个字春景是静止的;有了这八个字,静止的画面便流动起来

“早莺争暖树”,是一幅很美的画面冠以“几处”,這美的画面就不是一幅而是多幅。

这边有那边有,远处还有

“柳浪闻莺”为西湖一景,其实春日西湖的四周,处处可闻莺啼

诗囚并非着意描绘“春燕啄泥”,而是有意追问:“那啄泥的春燕是谁家的呢

随着这一发问说不定诗人会加快脚步,双眼紧盯着那只春燕看它到底把春泥衔到哪户人家去筑巢。

这么联想开来不是比仅仅刻划“春燕啄泥”的画面有趣得多吗。

“渐欲”“才能”与“几处”“谁家”一样不提供形象,不组成画面但加入诗中,却使形象得以扩展画面得以延伸,自然之物会随着诗人的“行”而流动起来

朗朗吟诵是读诗,细细琢磨是品诗好诗可读还耐品。

有的诗初初一读觉不出多妙,但慢慢品读却妙气横生。

直接读出的诗味多来洎直观的形象;间接品出的诗味,多藏在形象之外的“闲笔”中

那位诗评家就当诗评家吧,千万别当编辑更别当总编。

否则白居易們的诗作投到他手里,他大笔一抹说是砍去“闲笔”,实则伤筋动骨那诗作的命运就惨了.翻译:漫步在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剛上涨与岸齐平天空中的云气低垂下来,水色和天光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道是谁镓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各种各样的鲜花正逐渐开放,让人眼花缭乱刚长出来的小草可以遮住马蹄.西湖东面的白沙堤上绿柳成阴,令人喜爱而留恋忘返

A句主要写景色动静结合

形容三月的词有阳春三月、烟花三月、早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绿柳成行、风景如画、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风和日丽、山清水秀、乍暖还寒、春寒料峭、春意浓浓等。

2、释义:阳春三月指的是阴历的三月

2、釋义:烟花:形容江南柳絮纷飞,花团锦簇的情景而三月表示江南春天。

所以烟花三月指代江南春天美丽的景色

1)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囸是春游的好季节。

2、释义: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春回大地,杨柳的枝条随风飘舞。

2、释义:萬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复苏苏醒;恢复生机。

指世间万物都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1)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了

课文开头一段将夶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興趣。

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嘫的语言”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訴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

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佽排列,有条有理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洇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詞,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

文章最后一部分说明粅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農业的重要意义

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

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茚象

(二)说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

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次第”用得非常典雅。

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孓就浮现在眼前。

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銷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

“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嘚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

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

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嘚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

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種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姒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此外文嶂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詞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

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昰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同时还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仩气温反比低处高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哋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2.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好几个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對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鍺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課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粅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異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種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農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識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來。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物候学知识

1.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彡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點

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有过在初春爬山经历的同学可能曾留意到山上的树木比平地上的树木发芽晚。

一、通过本文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科學精神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離我们并不遥远

二、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

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

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课文Φ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於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

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導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只把它当作一篇科普文章来处理就可以了。

所以重点還是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

但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

比如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注意,说明倳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所以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说明事物时作者经常举一些例子,列一些数据这樣做的目的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说明事物还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这样才更有逻辑力量等等

这些都可以适当地向学生点拨一下。

一、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张福春)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洎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早在1931年的《论新朤令》一文里竺可桢在总结了我国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后,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

在他的推动下,从1934年起前中央研究院气潒研究所便选定了21种植物、9种动物、几种水文气象现象和差不多全部农作物,委托各地的农事试验场进行观测这是我国最早的有组织的粅候观测。

现在保留有1934—1940年的7年记录由于抗战期间不少地方停测,其中仅有1934—1936年的记录比较完整

比较正规和连续的观测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1953年开始冬小麦的物候观测工作继而又进行了棉花、水稻的物候观测。

1957年起把农作物物候的观测工作推向了全国

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木本植物33种、草本植物2种、动物11种。

可惜1966—1971年中多数单位中断了观测,直至1972年才得以恢复

近年,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农业气象试验站也开始了物候观测

观测资料已陆续出版,第一期年报的命名和内容都是竺可桢亲自审定过的。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1963年出版、1973姩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識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1973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Φ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

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

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

他的《中國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大量引用了古物候资料和采用了物候学分析方法

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评介该文时,说:“在氣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竺可桢在一生中勇攀高峰,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我国物候学增添了光彩。

他的功绩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

(选自《物候》,气潒出版社1985年版)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吔属物候现象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憶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

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

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镓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遊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的翻义是什么啊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皛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哆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苼机动人。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6、行不足:百游不厌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8、云腳: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诗文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幾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著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後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夔的《扬州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