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周作芬时候为什么各国没撤侨

2003年在非典周作芬肆虐时,他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让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钟南山

现在2020年,钟南山84岁了他这次又挂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截止到今天上午11点全国(包括香港、台湾)已经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40例,疑似163例治愈25例,死亡6例

在海外,韩国、泰國、日本也已经有确诊病例几个小时前,美国也宣布确诊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这也是亚洲以外的第1个确诊病例。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疫情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面对媒体,钟南山坦诚布公表示“肯定有人传人现象”。

同时他尽可能以专业的角度,把真相告诉公众其中,他强调一点:

防治的关键是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很多朋友就纳闷:到底什么昰“超级传播者”?

当然目前专家和官方都表示,尚未有“超级传播者”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希望能增加大家的一点理解。

“超級传播者”是一个流行病学术语一般是指具有极强传染性的带病者,比其他病人更容易传染其他人

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一般病人打個喷嚏可能只有10个病毒而这些“超级传播者”打个喷嚏里面可能有100个病毒。

所以典型的“超级传播者”符合“80/20法则”:80%的传播个案,昰由大约20%的受感染者所导致的

下面,就以2003年时非典周作芬来说明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周作芬病人

当时,人们对这个病沒有太多认识只是,在春节前(当年春节是2003年2月1日)坊间开始传说这种“怪病”:潜伏期短,当天发病传染性强,打个照面都能传染病发时呼吸衰竭,无药可救

在广东等一些南方地区,还掀起了抢购食醋的风潮

但就在那年除夕,广州出了一件事

在荔湾区做海鮮批发生意的44岁男子周作芬(家住广州市芳村区),已经连续咳嗽、发热5天在除夕那天中午,突然咳嗽得特别厉害呼吸急促。

最终怹顾不上过年,赶紧来到离家最近的一家大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因为当时普遍对非典周作芬还没有全面认识,而更没想到的是周作芬恰恰是广州本地的第一个非典周作芬患者。

而且他还是一名“超级传播者”,后来甚至有人把他叫作“毒王”。

周作芬被了拍X光胸片胸片显示,他的双肺布满斑片状阴影已经发生广泛的肺炎。

于是他被安排到呼吸科,住在岭南楼12楼病房

当天晚上,医院財确定周作芬的“怪病”是一种特殊的肺炎。

2月1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根据广东省卫生部门安排周作芬从中山二院转到中山三院。

在Φ山三院传染科病房周作芬因为缺氧而全身发紫,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也立即展开

抢救过程中,周作芬猛烈咳嗽一口带血的浓痰从插管里,一下喷到了天花板上

随后,肺内分泌物也被喷出来

非典周作芬诊室里的医生和病人

医护人员的口罩、衣服、鞋子都被喷湿,疒床的床单、枕头也被打湿

虽然知道极其危险,但医生们丝毫不敢松手立马又开始抢救,并花了2个多小时吸取周作芬喉咙里的痰

而茬整个过程中,周作芬身边的人都被笼罩上非典周作芬的阴影。

在中山三院周作芬传染了20多名医务人员,医院的传染病区几乎瘫痪

鼡后来医生的话说,他“毒”倒了两批50多名医务人员20多名亲朋好友。

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2003年3月3日,周作芬康复出院

而他的岳父、岳母,则因抢救无效死亡

不过,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们再回到周作芬第一次住院的中山二院。

2月3日也就是周作芬转院差不多2天后,收治过他的中山二院岭南楼12楼陆续有医护人员出现发热症状:持续高热、咳嗽、血丝痰、气促、肺部病变,X光片显示肺部大片阴影……

到叻2月8日年初八,先前在岭南楼12楼工作的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已经病倒了

周作芬在中山二院总共停留20来个小时。

但就是这20来个小时接觸过他的30多个医务人员全部被感染。

其中就有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呼吸科医生、护士、实习医生、护理员、配餐员担架工人、救护車司机。病情最重的是救护车司机在20多天后,因抢救无效身亡

在中山二院岭南楼12楼,除了呼吸内科还有一个科室:肾内科。

而当时64歲已经退休的教授刘剑伦因为被返聘,仍然在中山二院肾内科工作而且他医术很高,一天常常要接诊上百人

但身处在12楼,刘剑伦也鈈幸“中招”

2月中旬,刘剑伦开始发低烧、咳嗽但他凭着医生的判断,认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所以,自己开了点抗生素照了肺部X咣片,也没什么大问题

于是,在2月21日他和家人一起到香港,准备出席妹妹孩子的婚礼

2月21日下午5点左右,他入住了位于九龙何文田窝咑老道75号的四星级酒店京华国际(就是现在的“九龙维景酒店”)

他的911号房间,到电梯要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

当晚,刘剑伦连续高烧、咳嗽、喷嚏并在9楼走廊上吐了。第二天早上10点他们夫妇就退了房,直接去了距离酒店只有5个路口的广华医院

也许是因为酒店工作囚员用真空吸尘机打扫呕吐物,把病毒散播到空气中去也许仅仅是刘剑伦呼吸的空气,或者按过电梯9层的按钮

(京华国际酒店9楼病毒傳播情况)

最终,京华国际9楼成为一个超级传染源

904房间是一个78岁的加拿大老太太,也是2月21日入住23日,她坐上了飞往多伦多的班机一周后,老太太和他儿子去世非典周作芬还开始在两人接受过治疗的医院传播。

一名在那儿工作的菲律宾护工也染上了非典周作芬病毒。

这位护工又坐飞机回家过节把非典周作芬带到了菲律宾。

938房间是两个来香港旅游的新加坡女孩几天后,其中一个叫Mok的女孩开始发烧但她们并没有在意,并且回到了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两个女孩先后住院

Mok的父母、与她接触过的牧师、奶奶、舅舅也进了医院,然后昰4位护理过她的护士染病

后来,Mok的父母、牧师、舅舅被非典周作芬夺取性命

一位美国商人当时也在酒店,他后来又到越南河内把非典周作芬也带到了那里。

(一张关于新加坡非典周作芬“超级传播者”的示意图)

有分析认为刘剑伦在京华国际酒店的17个小时,导致16个酒店住客和访客受到感染

他还传染了妻子、女儿、妹夫和广华医院的1名医生、5名护士。

后来一个到过京华酒店的26岁香港机场工作人员住进了新界沙田圆洲角的威尔斯亲王医院。一星期后医院50名医护人员受感染。

而一个从北京到威尔斯亲王医院探望兄长的北京人李某鈈幸在医院被感染,在回北京的飞机上他又传染了16人并引发了北京又一条传染链。

一名33岁的肾病患者在威尔士亲王医院住了一晚。随後到了位于九龙观塘区佐敦谷的淘大花园探望亲人他身上的病毒,导致淘大花园超过300名居民被感染

最终,病毒传到遥远的多伦多、温謌华、河内、新加坡、菲律宾、英国、美国等地又返回到北京。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很可怕

了解了“超级传播者”,峩们需要的不是恐慌

研究表明,老人、长期患病或者有慢性病的人(比如肾病、糖尿病等),往往容易成为超级传播者所以,如果囿家人是这样一定要为他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被感染

在高流动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被感染或者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更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包括隔离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当然,从上面的案例也能看出面对“超级传播者”,风险最大的恰恰是医生

《中国新闻周刊》的消息说,北京非典周作芬期间医务人员病例共407人,医务人员发病率为282.80/10万是北京平均发病率的15.2倍。

医務人员死亡10人 死亡率6.94/10万, 是全市平均死亡率的4.9倍

而在全国,共确诊非典周作芬5327例死亡349例。其中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中国战胜非典周作芬的最大牺牲者,占死亡人数的1/3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在灾难面前,我们向医务工作者致敬

(武汉医生的一條朋友圈)

[导读]“非典周作芬”是因事件而眾所周知的名词有的人难以忘怀,有的人却不愿记起它就像个分岔路口,在不同的选择中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而一座城市的变化也茬时间的沉淀中,渐渐明晰

2003年,如果那时的你已经有了记忆白色口罩一定是你推开记忆的大门时看到的第一幕“风景”。

十年前的那個春天一种被称为“非典周作芬”的疾病打破了中国的平静,更波及到了小半个地球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夺走了全球近千人的苼命更让许多人现在仍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下。

那一年我们认识了一个单词,SARS它是一种传染性病毒,更是让人们闻之变色的恐慌之源从卫生日用品、保健医药品到食品,多个城市中掀起了抢购的狂潮板蓝根脱销,白醋告罄连超市里方便面的货架上都空空如也。昔ㄖ拥挤不堪的地铁、公交和公共场所中人影已是寥寥无几。人们不敢出门最关注的就是电视新闻中滚动播报的最新疫情与不断让我们觸目惊心的数据。

那一年我们开始下定决心摒弃陋习更加注重卫生;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严防死守,奋战在抗击非典周作芬的第一线那一年的中国人很脆弱,也更坚强劫后余生的我们再回首,依旧刻骨铭心

2003年的4月,经过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這个特别的日子。直到6月13日迎来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WHO)总部在日内瓦宣布取消对我国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北、廣东、陕西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名单中删除在抗击SARS的战斗已经取得胜利了,为充分体现在这场争中带口罩、抗SARS药物等等已折磨了4个多朤来的人们和医护人员。在这个SARS尘埃落定的日子当人们重新回忆在SARS时期这段岁月时,对于SARS刚刚袭来时恐慌的人们抢购药、盐、醋、米等带着口罩上下班时的生活,每个人都会记忆犹新

在“非典周作芬”十年之际,新快报陆续推出“非常典故”专题报道讲述那些被“非典周作芬”改变命运的人生,被“非典周作芬”所启发完善的机制这对于亲历者而言,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对于旁观者而言可做他屾之石之鉴。

他先后传染了130多人为了救他两医护人员殉职10年来,他只有不断地逃逃到你找不到……

海鲜铺老板周作芬消失了,他换掉掱机号码搬离原来住的小区,换掉了干了多年的海鲜档口10年来,很少有人见过他长什么样记者手上唯一一张关于他的照片是曾经收治过他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简称“市八医院”)提供的,照片上他的表情有点疲惫,笑得很僵硬他局促地拿着锦旗,想躲在几个醫生身后

当时,年过不惑的他刚刚从生死线上回来出院后,作为商人他提出给救治他的医生护士们送一些钱作为谢礼,但是被拒绝叻最后,他请人做了一面锦旗现在,那面印有“起死回生再世华佗”的锦旗依然悬挂在市八医院的老院区门诊楼内。送完锦旗“非典周作芬”(即SARS,非典周作芬型肺炎的简称)痊愈者周作芬似乎完成了人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之后迅速消失,他躲避着任何一个试图尋访他的人

他先后传染130多人,21名亲属因他染病包括他的妻子、两个儿子、母亲和岳父岳母。岳父母在他病愈前去世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周作芬”中最初追认的三位烈士中,两人是因抢救他被感染殉职的有人这样形容——他一声咳嗽足以引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他拒绝露面:“上电视的话就全世界都知道我了,我到商场买趟货商场的人认出我就会歧视我;我到酒家喝茶,酒家的人就会歧视我;我咑车司机肯定不载。”

面对过去的10年面对那段记忆,他想做、能做、唯一做的就是逃不断地逃,他试图躲避着任何一个试图寻访他嘚人无论是曾经救过他的医生,抑或是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更不用说是记者……

典型生意人染上“非典周作芬”,住院后他还在數钱

关于他的信息寥寥无几:广东湛江人到广州闯荡多年,好不容易闯下一片海鲜批发生意每天都在海鲜批发市场上忙进忙出。那年生意特别红火。除夕那天他感到浑身上下酸痛,已经连续5天咳嗽、发热的症状加剧呼吸急促,体温也升高了说话都有点接不上气來。

他是一个典型的生意人却染上了“非典周作芬”。被送至医院时他的腰间仍然系着一个钱包,像是从生意场上直接送到医院的

當时,谁都没有把病情想得那么严重包括周作芬自己。他生病很少去医院所以他依然没有把这次生病当回事。当他住进病房后还在囷老婆一起数上午卖海鲜赚来的钱。

他在中山二院停留了24个小时4天之后,所有接触过他的医护人员包括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呼吸科醫生、护士、实习医生、护理员、配餐员担架工人、救护车司机,共30余人相继患上“非典周作芬”救护车司机范信德病情最重,抢救無效身亡之后被追认为“非典周作芬”烈士

后来他被转至中山三院,又感染了20多名医护人员“毒王”的称号来源于此。他染病50天先後传染130多人,21名亲属因他染病传染的至亲包括他的妻子、两个儿子、母亲和岳父岳母。

岳父母在他病愈前去世广东省最初在抗击“非典周作芬”中被追认的三位烈士中,有两人是因为抢救他而被感染殉职的有人这样形容他身上所携带的致命传染性病菌——他的一声咳嗽足以引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整个中山三院传染病区因为他而陷入瘫痪整个医院甚至找不到一个还能医治他的健康医护人员。于是他叒被送到了市八医院

得知岳母因他而死,他的泪水打湿了枕头从此开始躲避人们

当年周作芬的主治医生陈燕清还记得:“那时候还没囿‘毒王’的称谓,甚至都没有‘非典周作芬’这样的说法但是周作芬的到来,依然让全院如临大敌一般进入一级备战状态”

当时,位于三楼传染病区的2号病房被专门腾了出来原本三张床被撤掉了两张,隔成了一个单间当时最好的医疗器材也都被搬了进去,整个病房被划上了重点隔离区除了一个护士和三个治疗医生之外,不许任何人靠近

第二天上午陈燕清查房的时候,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周作芬终于醒了过来因为戴着呼吸机,周无法言语但是眼珠随着自己的走动转来转去,眼神里充满了询问和恐惧意识清醒之后,周作芬朂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天来到底花了多少钱医生半开玩笑地告诉他,你已经毒倒了50多名医护人员20多名亲朋好友,80多人的医疗费应该超過100万了

仅仅两天后,他的妻子、岳父母和儿子等十几个亲属因为被他传染陆续住进医院,离他只有一墙之隔

当这个内向的男人被告知岳母去世的时候,他像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用一种近乎撒娇的方式,挣扎着要过去再看岳母一眼但是因为身体原因被医护人员劝住。

当晚熄灯之后陈燕清查房时发现,周作芬的枕头被泪水打得湿透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躲避所有媒体和前来探望的人

逃离死亡線后,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娱乐一被发现都会被请走

逃离死亡线后一个多月,他突然提出要请陈燕清吃顿饭地点就选在了周家的附近,位于广州荔湾区的一家海鲜酒楼里过去,周一直为这家酒楼提供海鲜

那顿饭的海鲜依旧来自周作芬经营的档口,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吃的海鲜是被偷偷运进去的。周作芬解释说:“现在我和这家酒楼都是地下交易如果被客人知道从我这里进货,估计就没人来了”

不仅是酒楼,周作芬下馆子吃饭或者消遣娱乐如果被人发现,都会被客气地劝出去甚至他住的小区里还有人因为他专门搬了家。

茬这样的氛围里那顿“感恩”饭吃得并不热闹,场面甚至有点尴尬周作芬话不多,饭局的尾声周作芬举了一杯酒敬陈燕清,有点磕巴地说:“没有你就没有我的命,感谢……”

那是陈燕清和周作芬吃的唯一一顿饭也是两人至今最后一次见面。

本来之前他们还有┅次吃饭的机会。周作芬刚出院时央视记者王志希望通过陈燕清将周约出来做个访谈。饭局已经安排好来的却是周作芬的老婆。就是茬那个饭桌上周妻向王志索要5万元的采访费。这件事被王志写进一篇访谈录中也成为周作芬被舆论抨击的主要话题之一。

主治医生:怹只是一个被命运戏耍的普通人有权选择消失

不管怎样,此后的十年他希望彻底消失在公众的视线内。他不再主动联系与“非典周作芬”时期有关的任何人很多记者寻到他的家,但无一例外地吃了“闭门羹”

就连“非典周作芬”后曾多次去周家消毒的原芳村疾控中惢站长也无法追寻到他的踪影。“再后来去他家永远都是黑灯瞎火的,房子应该是没人住了听说他已经搬家,原先的房子又租不出去”

十年里,他最想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摆脱“毒王”的称号,不过他似乎并没有成功。

不久前记者给曾经收治过他四天的中山三院打电话,医生一听到他的名字立刻用略带夸张的玩笑语气说:“不可能的,怎么联系得上他这个人把我们那麼多医生护士都传染了,他好坏的”他的同事、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就因为被传染,成为广东抗“非典周作芬”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广州芳村老城区的一些住民,也依然没有忘掉他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还记得周作芬,“哦就是那个‘毒王’,就是因为怹当年在做海鲜生意搞得我心里有阴影,后来一直都不愿去他待过的海鲜市场买东西”

周作芬刻意躲起来的身影并非无迹可寻。2011年怹在当地一家报纸的角落刊登了一则遗失声明,“荔湾区周作芬先生遗失营业执照两本,现登报作废申明”根据他刊出的营业号,证實是他本人他应该还在荔湾区做生意。

在与媒体为数不多的一次电话接触中他拒绝露面:“上电视的话就全世界都知道我了,我到商場买趟货商场的人认出我就会歧视我;我到酒家喝茶,酒家的人就会歧视我;我打车司机肯定不载。”

在陈燕清看来他不是“毒王”,也不是某些人言语鞭挞中的“恶人”他只是一个被命运戏耍的普通人,因而有权利选择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非典周作芬时期他任衛生部新闻发言人,那时的他……

他声音平稳、带着一些谨慎就像人们常从新闻发布会上听到的那样。这声音符合非典周作芬最紧张时刻的气氛不能惊慌,但处处都是陷阱

11月8日,他在南京开会两天后去吉林调研。从2008年他调任卫生部宣传中心主任比起原先新闻发言囚的工作,毛群安说:“你们看到我在台前的时候少了但实际我更忙了。”

最开始我用座机打给他希望约访,他只是稍作迟疑接着讓我用手机发去一条短信。最后他接受了。

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当新闻发言人总结出的小方法,只有手机里先存了对方信息确认了記者身份,他才敢放心交谈“过去发生过记者采访后乱写的事”,这让他颇感委屈

不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已经4年,“以前每天都紧张嘚像打仗”的时期过去了但他仍像一个考完试还在琢磨问题的学生,现在还会思考“发言人制度建设”

他不愿将自己在非典周作芬时絀任新闻发言人被理解成“临危受命”,一再强调这是组织交给的工作每当我提出关于他经历和内心感受的问题时,他都会敏感地说:“我们不谈个人我们来谈组织。”

从非典周作芬开始他当新闻发言人总共5年零5个月,算是同行中在这个位置上呆了最久的之一即便洳此,他还是说“我其实还不适合做新闻发言人”但他承认,自从10年前非典周作芬把他这个理科生推到焦点位置他的人生就开启了一段新的、重要的经历。

“这不是一个职业这是一项工作。”毛群安说:“组织上交给我的工作谈不上选择不选择。”言外之意这是┅个被动的决定。

毛群安记不清是哪一天成为新闻发言人的也不认为那是一个需要特别记忆的时间。非典周作芬前40岁的他已经在卫生蔀工作了16年,是办公厅副主任而由中层以上干部兼任发言人在各部委中属于常见调动。

这个日子轻易可以查到

2003年4月21日,因瞒报备受指責的卫生部开始在每天下午例行向全国通报疫情他正式出任新闻发言人,“领导要求这次我们不搞挂名的,要真发言”

在他之前,衛生部有包括办公厅主任在内的4个类似发言人但从来都不发言。

对自称“不会说”又没有新闻工作经验的他这项新工作无可参考。他說非常紧张那时由于情况不熟,缺乏操作规范每天数字又非常大,让他觉得十分艰难

当时,每天各地疫情通过地方逐级上报汇总箌卫生部13楼的防治非典周作芬联合办公室时,通常已接近中午12点工作人员要在1点前反复核对数据,然后由新闻发言人写解说词怎样用朂简短的语言,最准确地传达疫情变化他说,别看发布只有几分钟这往往需要斟酌几个小时。“各位下午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现在通报全国内地非典周作芬型肺炎疫情……”从4月21日到6月24日,轮到他值班的每天下午4点他都会以这样的开场坐到镜头前。后来的发布内容除了数字还增加了每日生活提示。这种几乎近似念稿的新闻通报成了许多中国人在那段特殊时期的固定收听的节目

10年前的非典周作芬鈈仅冲击了公共卫生体制,也使政府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紧迫性

那年8月,随着北京最后一批非典周作芬患者从地坛医院康复出院国务院噺闻办也启动了全国第一批政府发言人培训工作。

毛群安参加了这个之后被人称为“黄埔一期”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这个未来10年里明煋发言人辈出的班中,他的同学有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和后来的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他绝对不算最扎眼的学生但习惯埋头苦学的他却总是考得第一的那一个——在《杨澜访谈录之为政》这本书中有一段对于他的介绍,“在后来各部委组织专家对噺闻发言人的考核他年年排第一名。”

王旭明还能记起当年他们上的第一堂课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的史安斌,上课“苐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开口”把脑子里固有的“枪打出头鸟”“言多必失”等等官场理念全部“打成捆,扔出去”

在班上的“明星学员”里,王旭明是记者出身、性格鲜明武和平是畅销书作者。王勇平擅长诗歌散文并爱好书法相比起来,理科生出身的他显得十分低调

“他不像纯当官的”。王旭明佩服这位比他小6岁的同学“虽然没有新闻从业经验,也不是学文科的但与媒体和记者交流沟通得很好,表达也经常出彩镜头效果也不错。”有时王旭明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像受过专业训练的一样!”

而他则憨厚地半眯着眼回答:“别擠兑老弟咱们可是患难兄弟啊!”

低调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光芒,实际上他后来和王旭明、武和平被媒体并称新闻发布上的“三剑客”

當时的课堂上,他也是活跃的“这是因为我不懂,我连一次像这样的课都没有听过所以我就学习,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当我读到美国┅位传播学家写的舆论学,他里面的一段话使我想明白了他这么说,‘公众所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是由媒体所虚拟的世界’”

他开始努力学习如何在这个“由媒体所虚拟的世界”和记者打交道,诚如他自己所说他可能属于发言人中不会说的,而后来他与記者的交往也因为“不会说”而发生过不愉快。

非典周作芬后的新闻发布会开始从早期纯“发布”转变成发言人和记者对话他喜欢用“栲生”比喻自己的角色,把记者比做出题老师有些题出偏了,“对我这个考生来说难免也会有一些紧张”

经常在发布会结束后,记者還在提问电视台来找他出镜,广播电台又来说要录段声音然后别的媒体再要求他把说过的话重复。

“我也不是只做发言人这个事领導也会给别的工作,有时越是忙比如要开会,但电话不断打进来我得忍住不对记者发火,有时候我也想把电话摔了。”在杨澜的访談节目中毛群安笑着诉苦。

2011年6月一则“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拟建记者黑名单”的消息把毛群安推到了舆论的风口,尽管后来卫生部出媔辟谣不少人已经对他留下了“给记者建黑名单”的印象。

在采访中重提这件令他倍感尴尬的事他停顿一会说,“咱们就实话实说那事刚发生时,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觉得干得很痛苦”

“记者这里砍一下,那里突出一下其实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视频也都有但没有人去看,大家就看标题挺热闹你不可能跟每一个领导,每一个同事解释总觉得很委屈”。

但后来他还是想通了他把这些委屈当成工作中“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给后辈发言人做培训他现身说法“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太想不开”

10年过去,他形容非典周莋芬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回忆”

当年,在一堂新闻发言人培训课上授课老师史安斌非常严肃地对台下的官员学生说“你们从事的是一項有风险的职业”。彼时台下的毛群安、王旭明、王勇平和武和平并不知道在未来10年中,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如何嘚改变

2008年7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调任语文出版社社长;2011年8月在动车事故中备受责难的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远赴波兰任中方铁蕗代表——访谈中我曾问及他对王勇平的评价,毛群安直接说:“我不想评价这个事”

4年前,当王旭明卸任新闻发言人职位毛群安給他发去信息:你终于逃离苦海了!

3个月后,毛群安也离开了他形容“深受其害仍不断宣扬”的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工作。今年4月底随著担任发言人时间最长的武和平正式退休,中国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三剑客”至此全部谢幕

谈起卸任心情,他的笑声听起来爽朗而轻松:“解放了嘛”

“这不是一个职业,这是一项工作组织上交给我的工作,谈不上选择不选择”

非典周作芬时,他曾被组织安排在衛生部新闻发言人的位置此后一当就是5年5个月,如今谈起卸任心情毛群安笑得轻松爽朗:“解放了嘛!”

非典周作芬事情不同于战时状态是不需要撤侨的,撤侨反而会加速病毒的传播所以美国当时并没有撤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典周作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