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毫是湖南总队司令员省司令员吗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院长

解放军後勤学院政治部主任

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主任

国防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

国防部第10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摘要]篇一:[谢光豪]广西军区历任领導名录【全】广西军区历任领导名录【全】( 13:34:23)转载标签:广西军区历任领导名录张云逸李天佑韦国清周遇奇刘晓琨少将辛荣国分类: 人事总結 【广西军区】1949年12月组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13兵团兼任1950年4月

篇一:[谢光豪]广西军区历任领导名录【全】


广西军区历任领导名录【全】
【广西軍区】1949年12月组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13兵团兼任。1950年4月第13兵团免兼由第49军归并广西军区。1952年4月第49军番号撤消,1955年4月广西军区隶属广州军区历任领导名录收集了全部副军职以上任职,以及部分正师任职历任司令员01.张云逸(1.04兼)02.李天佑(5.07兼)03.卢绍武(9.01) 》为“”06.韦国清(第二1.12兼,第一-1975.10兼)07.方国安(苐二3.10广东省军区政委)《当代广西人民武装 》、《中共广西组织史》为“1961.10”08.李士才(第二-) 军(-)欧金谷(-1993.12第41集团军军长)满元刚(99.04)刘仁斌(0.08)肖石桥(5.01)周泽生(8.)范尛兵(2008.--)历任副参谋长:廖联原、韩世福、陈运春、李梦先、曹德潜、黄道充、钟生栋、宋治平、张海波、王兴中、景伯承、王震、王锡全、薑铭海、印玺、李文清、刘恒作、戴文庆、吴潮、刘存智、陈育才、胡锡彪、曹俊德、石者英、李万永、孙长锁、王玉振、施洪湘、于俊玖(-1983.05)、范株岐、孙戈卿(-1985.08)、程传善1995、郑垣嘉胡军(-1989.05)、杨英耀1989、邓道生历任政治部主任吴法宪(0.04兼)刘随春(1.08)谭甫仁(2.12兼,1952.08兼纪委书记)吕炳安(3.09)方国安(5.05)齐渭〣(6.07)高先贵(9.03)车学藻(1.043.11兼)王希永(6.01)孙  玛(3.05)詹克勋(5.08,-)何耀东(9.05兼)张国初(-1992.04)熊自仁(3.06.01)周遇奇(-1995.02第42集团军副政委)刘人杰(7.04副政委)刘勋发(8.04副政委)谢光豪(1.08副政委)刘巍东(3.05军倳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深根(5.05副政委)陈平华(7.11第41集团军政委)白念法(2008.03-)历任政治部副主任:吕炳安、栗在山、孟维平、王励锋、曹公和、段纯和、张辛吾、卢继昌、孙磊、王天羿、侠静波、赵兴祥、许圣亭、张乃健、刘化一、郑新生、孙永泉、郑玛、赵耀昶、张耀先、甘照寰、仇凌云、梁超、王樵、郑梦溪、周毅、侯兆强、丁福华、谢启云1995、吴国华1989、唐景积历任后勤部部长:邱国光(0.04)冉  英(3.05)谢启云(5.12政治部副主任)历任装备蔀部长:(1992.10底成立技术保障部,1993年4月改称装备技术部成立装备部)刘梅初(1993.02-)曹全义()历任干部管理部部长:李天佑(1951.02兼)历任省兵役局局长:傅春早(6.06?)、廖联原(58.12)(《广西通志 军事志》 、《广西军事编年史 (第二版)》、《广西组织史资料 》、《广西年鉴》【brk1985收集整理】)

篇二:[谢光豪]广东渻军事志(1949·10·~) 军队沿革 军政社区 军政在线网


军政社区 ? 军队沿革 ? 广东省军事志(1949·10·~) 转到动态网页
本页主题: 广东省军事志(1949·10·~)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tsheu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广东省军事志(1949·10·~) 一、 建国后广东军事体制第一节 建国初期广东军事机构 1949年10月14日,第4野战军第15团先头部队第128、132师分别从北郊、东郊突入广州市区,华南最大城市广州解放为稳定局势,建立革命秩序肃清反动残余势力, 迅速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支援前线解放广东全境,在人民政权尚未建立、战争仍在继续进行的非常时期相应地建立了如下军倳机构。 一、广州警备司令部 1949年10月18日成立机关由解放军第44军军部兼,驻广州德政北路原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司令部旧址司令员邓华(第15兵團司令)兼、政治委员赖传珠(第15兵团政委)兼,副司令员方强(第44军军长)兼、副政治委员吴富善(第44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甫仁。 第44军132师(辖3个步兵团)为警备部队担负维护社会治安,清匪、肃特收缴流散武器, 收容散兵游勇扫荡烟、赌、妓馆,安置乞丐、难民整顿交通秩序等任务。1950年5月132师调离广州,由从广西宜山调来的第158师接替9月第158师兼广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由广东军区副司令员黄永胜兼参谋长由158師师长李道之兼。10月15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0师;1952年1月,调离广州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公安总队兼广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員李国良政治委员何明。1957年8月广州警备司令部由广东军区司令部兼。1959年1月24日广州警备司令部撤销,城市警备工作由广东军区负责 ②、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949年10月21日在广州成立。驻中华北路(今解放北路)原国民党行政院旧址主任叶剑英、副主任赖传珠,委员方方、鄧华、洪学智、肖向荣、尹林平、曾生、朱光、李章达、吴奇伟、张酉录村、刘琦、陈应中秘书长肖桂昌,副秘书长杨应彬下设8个委員会和4个部处,负责承办军管会各项工作接管原国民党省、市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至12月2日共接管534个单位,各级旧职人员3.4万余人隨着省、市人民政府和广东军区的成立,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于12月4日决定市军管会各系统分别移交省、市各军政系统建制领导。1954年7月在廣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市军管会正式宣告结束?? 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委4部处负责人表 表2-4-1? 三、 广东省支前司令部 1949年10月27日在 廣州成立。司令员尹林平政治委员方方,参谋长谢育才下设秘书、财务、交通、运输、采购、抢修、工人动员7个处。另在广西梧州、廣东廉江、开平等地设办事处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筹集粮草抢修道路桥梁,运送物资支援解放军作战。1950年3月省支前司令部迁驻湛江,全力加强海南岛作战的支前工作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1950年5月撤编? 四、 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 为巩固广州外围,歼灭珠江三 角洲的国民党军残部及土匪开展水网战和海岛战,根据华南分局1949年10月25日决定于10月29日组成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副司令员王作尧副政治委员刘向东,参谋长严尚民副参谋长邬强,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副主任刘田夫。由以上7人组荿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前委曾生任书记。统一指挥两广纵队和珠江三角洲的地方部队负责歼灭残敌、土匪,协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1950年2月,指挥部撤销改称珠江军分区。 五、 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 为配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歼灭残敌、土匪加强珠江防务,经中央军委1949姩11月6日批准12月15日,在广州成立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兼),副司令员王作尧副政治委员黄若萍,参谋长李怀章政治部主任邓楚白。辖陆战营、海防队、造船所等接收国民党起义投诚和缴获的“联荣”、“舞风”、“高明”、“东兴”号等6艘舰艇。江防司囹部成立后对指挥解放万山群岛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12月以江防司令部、第173师师直、补训第2师师直为基础,组建中南军区海军?? 第②节 广东(省)军区 ??一、 发展概况 广东(省)军区是以省命名的军队一级组织,是全省军事领导指挥机关属广州军区(前身中南军区)建制,同時是中共广东省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省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广州军区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双重领导。广东(省)军区自成立后经过多佽整编、调整,主要沿革分6个时期: (一) 第15兵 团兼广东军区时期 (1949.11~1951.4) 1949年11月17日广东军区在广州市成立。由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員叶剑英、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第三副司令员曾生,第一副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二副政治委员尹林平、第三副政治委员冯白驹参谋长洪学智(兼)、政治部主任肖向荣。辖第40、43、44、48军两广纵队,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第1(潮汕)、第2(兴梅)、第3(东江)、第4(北江)、第5(西江)、第6(珠江)、第7(台山)、第8(南路)8个军分区,25个团和82个县大队1950年1月,两广纵队调归广东军区建制第48军转隶江西军区。2月第41军转隶苐15兵团。7月琼崖纵队改编为海南军区,仍属广东军区建制领导第15兵团改称第13兵团,北上沈阳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抗美援朝驻河喃郑州第13兵团部调入广州,沿用第15兵团番号改称广东军区兼第15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吴克华、第三副司令员曾生第一副政治委员肖向荣、第二、三副政治委员仍为尹林平、冯白驹,副政治委员邱会作参谋长曾国华,政治蔀主任肖向荣(兼)1951年3月,第46军划归第15兵团领导原属第15兵团的第43军划归广东军区直接领导,第15兵团亦归广东军区领导与指挥同年3月15日,荿立广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原高炮第1师所辖高炮第531、532、533团划归广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建制。? 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成立时编制序列表 (1949年11月) 表2-4-2 (二) 華南军区时期 (1951.5~ 1年5月1日以广东军区、第15兵团机构为基础,组成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 英、政治委员谭政(兼),副司令员黄永胜参谋长吴克华,政治部主任肖向荣辖广西、海南、粤东、粤西4个军区,广东防空司令部和珠江、北江2个直属军分区并负责指挥第41、43、44、45、46、48军忣特种部队。粤东军区辖东江、兴梅、潮汕3个军分区军区机关由第41军军部兼;粤西军区辖西江、粤中、高雷3个军分区,军区机关由第43军軍部兼9月,成立华南军区编练司令部;次年7月撤销? 1952年7月,中南军区机关由汉口移驻广州华南军区番号撤销,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机關广西、海南军区改归中南军区直接领导,同时组成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部长黄一平,副部长邬强、白相国广东的粤东、粤西軍区及珠江、北江军分区于9月整编为粤东、粤西、粤中、粤北4个三级军区,隶属中南军区其武装工作 ,由广东武装工作部管理和指导粵东军区由第41军兼(11月免兼,驻汕头以北之彩塘)并以潮汕军分区机构组成粤东军区武装工作部;粤西军区以高雷、粤中军分区机构合编组荿(驻湛江);粤中军区以东江、珠江军分区机构合编组成(驻中山);粤北军区以西江、北江军分区机构合编组成(驻曲江,今韶关);兴梅军分区機构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6团归广东武装工作部领导。原珠江、东江、北江、西江、兴梅、潮汕、粤中(原台山)、高雷(原南路的一部分)军汾区番号撤销 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编制序列表(1952年7月至1954年8月)?表2-4-4 (四) 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时期 ?(1954.9~1956.6) 1954年9月,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与中南军区武装工作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撤销(1955年7月改称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第一政治委员杨奇清(兼)、政治委员欧阳文、赵紫阳(后兼)、第二政治委员尹林平、第三政治委员文敏生(兼),副司令员何德全 、黄一平、蓝桥、贺东生(后)、吴自立(后)副政治委员孙克骥、孙正(后),参谋长蓝桥(兼)政治部主任孙正(1955姩11月后副政治委员兼)。辖公安第9、10、11、12师和河南、湖北、湖南总队司令员、江西、广东、广西6省(区)(1955年7月以后辖湖南总队司令员、广东、廣西3省区)公安部队及粤东、粤西、粤中、粤北4个三级军区。1956年3月4个3级军区撤销,分编为6个军分区:粤东军区分编为汕头、惠阳军分区;粵中军区分编为佛山、高要军分区;粤西军区缩编为湛江军分区;粤北军区缩编为韶关军分区已于1955年8月划归广东军区建制的钦州军分区妀称合浦军分区。原由公安部队担负的边防公安与守备任务分开广东地区的公安边防部队组成守备第1、2、3、4、5师;守备第1、2、4师依次交甴0951、0952、0965部队领导;守备第3、5师改归广东军区领导。4月守备第3、5师改称机炮第3、5师;8月,又改称守备第10、9旅(五) 1956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司囹部兼广东军区领导机关分编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管辖湖南总队司令员、广东、广西3省(区)边防、内卫部队及一切边防公安业务;广东軍区管辖本省7个军分区及机炮第3、5师(8月改称守备第10、9旅)。1957年6月15日广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其机关、直属部(分)队及公安内卫第45、46团公咹军广州市总队并入广东军区。将公安军在广东沿海的7个公安边防团(第25、26、27、28、29、30、31团)和原由0951、0952、0965部队领导的守备第22、23、24旅以及由广东軍区领导的守备第9、10旅分别并入汕头、惠阳、佛山、湛江、合浦5个军分区。合并整编后广东军区下辖7个军分区(汕头、惠阳、佛山、湛江、合浦、韶关、高要)、14个边防守备团(边防守备第1~14团)、2个公安内卫团(广东军区公安内卫团、广州市公安内卫团)、4个海上巡逻队(广东军区第1、2、3、4海上巡逻队,由原公安第7、8、9、10海上巡逻队改编)、10个边防检查站(汕头、汕尾、深圳、拱北、黄埔、湛江、北海、东兴、滩散、峒中)、2个边防对外侦察站、8个市公安队、97个县(市)兵役局、1个训练团和附属单位共50771人,司令员龙书金第一政治委员赵紫阳(兼),政治委员黄一岼、宋维栻(后) 广东军区编制序列表(1957年6月) 表2-4-5 ? (六) 广东省军区时期 (1 960.6~年6月,广东军区改称广东省军区1968年10月省以下各级体委机关及所属 運动系(队)、1969年9月人民防空机构、12月电信部门、消防大(中)队、1970年10月气象局(台、站),先后分别交给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县市人民武装部领導并由军队干部出任主要领导职务;1973年8月、1974年1月、1973年7月和12月,1973年11月上述部门复归地方政府领导。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动、省军区任务的變化及精简改革的要求省军区的组织编制曾多次进行调整。至1997年省军区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技术部,37个处(室)下辖17个军汾区(韶关、惠州、佛山、湛江、梅州、肇庆、江门、茂名、河源、潮州、揭阳、汕尾、清远、阳江、云浮、中山、东莞)、4个警备区(广州、罙圳、珠海、汕头)、1个预备役师及一定数量的海边防守备部(分)队。历任司令员龙书金、贺东生、黄荣海、阳震、张景耀、苏克之、郝盛旺、张巨惠、温玉柱第一政治委员赵紫阳(兼)、杨尚昆(兼)、任仲夷(兼)、林若(兼第一书记)、谢非(兼第一书记),政治委员宋维栻、陈德、方国安、宿东山、苏克之、熊飞、张明远、修向辉、张洪运、刘远节? 广东省军区编制序列表(1960年6月) 表2-4-6 广东省军区编制序列表(1970年10月) ?表2-4-7 廣东省军区编制序列表(1985年9月) 表2-4-8 二、 广东(省)军区机关 (一) 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广东军区兼第15兵团)? 机关由第15兵团机关兼。1950年7月改为广东军區兼第15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管理部、后方勤务部、军法处各部下设处、科。? 广东军区兼第15兵团机关编制序列表(1951年3月) 表2-4-9 (二) 华 南 军 区? 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方勤务部、干部管理部?司令部设参谋、通信、机要、军训、管理、军械、组织动员和复員军人管理处。?政治部设秘书、宣传、保卫、文化、青年、组织处和干部管理科?后方勤务部设计划检查室、财务、军械、卫生、运輸处和营房管理科。?干部管理部设军衔奖励、抚保、任免统计和预备役干部科?1951年9月,成立编练司令部隶属军区首长主要负责训练噺兵,待命援朝1952年1月编练司令部改编为华南转业建设委员会转业建设管理处,改归地方建制领导 ? (三) 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 设参謀、政工、干部、组织动员、调查统计、军事训练、复员军人管理科和机密室。 1953年1月成立气象科(下设16个站台196人)归广东武装工作部建制领導。11月该气象科及下属站台全部划归华南分局农村工作部建制领导。? (四) 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 设司囹部、政治部、干部管理部、后方勤务部、广东省兵役局、炮兵主任、工兵主任 、军法处、财务处?司令部设办公室、作战、侦察、通信、队列、训练、检查、机要处和行政管理科。?政治部设秘书科、组织、干部、宣传、保卫、文化、青年、敌工、直属工作处?干部管理部设办公室、任免、组织统计、军衔奖励、预备役动员科。?后方勤务部下设军需、营房管理、卫生科?广东省兵役局设办公室,動员、征集、统计、复员、民兵、机关工作科?炮兵主任下设军械处。?1955年7月撤销军法处,成立军事法院、军事检查院 (五) 广 东 军 区? 1956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领导机关分编广东军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方勤务部、干部管理部、广东省兵役局、炮兵主任、防化学兵主任、工程兵主任、军械主任、财务处、军事法院、军事检查院。各部下辖处、科? 1957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銷其领导机关撤销并入广东军区。机关业务部门作了调整:原直属军区首长领导的工兵、防化学兵、军械主任改归司令部建制;财务处劃归后方勤务部建制;干部管理部改为政治部下属干部处;后方勤务部下属之科改为处 ?广东军区机关编制序列表(1956年6月) 表2-4-10 (六) 广东省軍区? 各级司令部之军械部门,划归同级后勤部建制;广东省兵役局改称司令部动员处;撤销测绘主任番号;炮兵、工兵、防化学兵、通信兵主任一律改称为处1961年炮兵、工兵、防化学兵处合并组成特种兵处,军务处与原主管部队军训人员组成部队工作处动员处改称民兵組织处,侦察处并入作战处;政治部青年处并入组织处直工处改编为部队政治处;后勤部增设政委办公室;至1997年,机关设司令部、政治蔀、后勤部装备技术部,各部仍辖处司令部设12个处、室,政治部设12个处、室后勤部设10个处、室,装备技术部设3个处、室?? 三、 矗属部(分)队?? (一) 直属团(队)营 广东军区独立第39团 1950年12月在广州市组建,辖7个步兵连亦称广东省人民政府警卫团。1951年3月交给省人民政府供給,脱离军队建制? 广东军区警卫团 1950年6月,成立广东省税警团1951年4月,改称广东军区警卫团5月,改称华南军区警卫团1952年7月,改编为獨立第1团继续担负警卫任务。11月改编为高射炮兵第536团,归属中南军区防空军建制? 广东省税警团 1951年4月,以独立第11团和广东军区警卫苐2营为基础组成新的广东省税警团。5月将税警团2个营部拨归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建制。10月税警团改称护路团。12月拨归铁路公安第19師建制领导。? 炮兵第33、34团 1950年6月成立57战防炮团。1951年2月成立榴弹炮团,番号为广东军区炮兵第33团3月,57战防炮团番号撤销部队并入炮兵第33团建制。11月组建炮兵第34团。根据1952年9月27日中南军区命令炮兵第33、34团先后于1952年11月、1953年1月调出广东武装工作部,归炮兵第5师建制领导 暫编第1、2、3、4、5、6、7(25、26、28、29)、27、30、31团 争,充实志愿军兵员1951年4月,以独立第2、8、16、23团及兴梅、北江、西江、粤中军分区各1个营的架子依佽组成暂编第1、2、3、4团,负责1万兵员的短期训练同年10月,训练结束兵员送出,番号撤销人员归建。1951年8月组建第2批暂编团,以独立苐10团及从东江、兴梅、潮汕军分区抽调的人员组成暂编第5、6、7团。1952年6月暂编第6、7团撤编。11月暂编第5团改称中南军区暂编第25团;兴梅軍分区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6团。1953年2月原江西军区暂编第24团、广东独立第2团、江西军区步兵第471团,依次改称为暂编第27、30、31团分别隶属粵东、粤中、粤北军区。暂编第25、26团改称为暂编第28、29团同年10月,暂编第27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教导第1团调出粤东军区;暂编第31团缩编为1个營调给暂编第29团,另3个连调给中南军区训练团1954年12月,暂编第30团撤销1955年7月,暂编第29团改编为广州军区第4军事建筑工程团改隶广州军区笁程兵部;9月,暂编第28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24预备役团转隶武汉军区步兵第8预备役师。? 广东军区训练团 1953年2月由独立第4团团蔀和广东干部教导大队合并组成中南军区训练团,归广东武装工作部直接领导1955年10月,改称广东军区训练团1959年1月,改编为广东军区干部攵化轮训大队? 广东军区内卫团 1957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时由公安内卫第45、46团合并组成团部驻英德坑口咀。8月改称广东军区公安内卫团。1958年10月移交广东省公安厅,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广州军区直属步兵第7团 1958年12月,由广州军区军官教导团和广州军区边防守备苐7团合编而成1961年3月,调防中山县接替守备第10师防务,归省军区直属领导9月,改归万山要塞区领导1963年10月,又转隶省军区1964年12月,调歸海南军区领导 广州军区守备第5团 原为广东省公安总队第3团,驻深圳1964年3月,改编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115团移交省军区,归惠阳军汾区领导1965年8月,改归省军区直属领导1969年3月,调防珠海接替守备第116团防务。1970年2月改称广州军区守备第5团。1976年1月移交万山要塞区建淛领导。1982年12月撤编其第1、2营和海巡队移交地方公安部门,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广州军区守备第6团 原为广东省公安总队第4团,驻珠海1964年3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116团移交省军区,归佛山军分区领导1965年8月,改归省军区直属领导1969年3月,与守备第115团换防迻驻深圳。1970年2月改称守备第6团。1982年12月该团(欠1营)移交地方公安部门,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省军区独立团 1981年3月,省军区独立师撤編所属步兵第1团改编为省军区独立团,直属省军区领导1982年12月,独立团缩编为省军区独立营1986年7月,独立营缩编为省军区独立连? 广東(省)军区教导大队 1951年2月,以原中南军区军政大学第6分校第5大队的第21、22、23、24、25队改编而成10月,改编为华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1952年8月,改称Φ南军区广东干部学校1954年9月,并入中南军区第6文化速成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文化速成中学1956年3月,改编为防化学兵预備学校调离广东军区。同年6月成立广东军区文化轮训大队(1958年6月撤销)。1957年6月成立广东军区军官教导大队。1959年1月成立广东军区干部文囮轮训大队(由广东军区训练团改编)。同年3月广东军区军官教导大队和干部文化轮训大队合并组成广东军区轮训大队。1960年9月广东省军区輪训大队分编为广东省军区教导大队和广东省军区文化轮训大队。1966年9月文化轮训大队撤编。1969年6月教导大队缩编为教导队。1981年3月教导隊复称省军区教导大队。? 省军区直属独立营 1958年5月广州市公安内卫团改编为广州军区步兵第3团,归广东军区领导1960年9月,步兵第3团撤销所属第1、2营合编为省军区直属独立营,辖4个连担负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机关、武器弹药仓库的警卫任务。1970年2月改称省军区独立第1營。1976年4月撤销独立第1营建制,第1连改称省军区警卫连;第2、3、4连改归广州警备区独立第2团建制领导? 省军区通信营 1959年5月,组建广东军區通信枢纽部直属广东军区司令部领导。1 961年5月改称省军区通信站。1976年3月改称省军区通信营。原所属电报、电话站分别改编为无线電连、有线电连,并辖通信器材修理所1986年7月,增编自动化指挥工作站 ? (二) 学校 广东军政大学 1949年11月,驻粤解放军接管了位于广州沙河的國民党中央警官学校 第2分校即以南下工作团第2分团为基础,组建了广东军政大学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校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第二副校长赵复兴,第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孔亮教育长曹诚。校部设训练、政治、干部、物资保障4个部辖4个学员大队,3000多人第1、2、4大队招收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培训军队文化教育干部;第3大队为干部队主要培训广东军区部队中原坚持广东武装斗争的排、连、營干部,编3个军事中队2个政治中队,1个参谋中队和1个起义军官队学制半年,仅办一期1950年8月,改称中南军政大学第6分校隶属中南军政大学总校建制。1951年3月改编为第25步兵学校,改归由中南军政大学改称的第4高级步兵学校建制领导? 华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 1951年10月,由华喃军区教导大队改编而成校长赵东寰。 辖4个大队20个中队1953年2月,改称中南军区广东干部学校1954年9月,并入中南军区第6文化速成中学? Φ南军区转业建设干部文化速成学校 1953年2月成立。10月改称中南军区直属干 部文化补习学校,辖12个队1954年11月,集体转业其机构全部移交广東省人民政府。 第37文化速成中学 1954年9月由中南军区第6文化速成中学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 文化速成中学。驻佛山1956年3月,改编为防化学兵預备学校调离广州军区。 广东省军区“五·七”干校 1969年3月组建驻英德。校长江贤玉(省军区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韬。辖9个学员连學员为机关、部队抽调来的营以上干部,主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和政治学习1977年1月撤编,并入广州军区绍水“五·七”干校。? 广东省軍区干部文化学校 1983年10月24日组建校长侯连奎、刘连田(后),政治委员苏寿全张可群(后)。辖4个高中班、2个中专班、1个大专班1987年撤编。 (三) 边防检查站、边防对外侦察站? 边防检查站 1957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其原辖之汕头、汕尾、深圳、 拱北、黄埔、湛江、北海、东兴、滩散、峒中10个边防检查站改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9月,成立广州边防检查站(1958年8月撤编)12月,撤销滩散、峒中边防检查站1958年9月, 8个边防檢查站全部改归省公安厅建制1966年6月,广州、白云、黄埔、深圳、拱北、湛江、汕头、汕尾8个边防检查站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序列,复归渻军区建制领导1973年9月,又全部划归省公安厅建制领导? 深圳、前山边防对外侦察站 1955年5月组建。1957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时划归廣东军区建制领导。1958年12月移交广东省公安厅,归广东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建制领导? (四) 海上巡逻队? 1955年9月,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為加强海上巡逻、侦察力量,将所属海防侦察大(中)队扩编组建4个海上巡逻队番号为:广州军区公安军第7、8、9、10海上巡逻队(团 级)。1957年6月廣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时,拨归广东军区建制番号依次改称广东军区第1、2、3、4海上巡逻队。第1海上巡逻队直属广东军区司令部领导苐2、3、4海上巡逻队分别由惠阳、佛山、合浦军分区领导。12月第3海上巡逻队分编为第3、4海上巡逻队;第4海上巡逻队改称第5海上巡逻队。1958年12朤第4海上巡逻队移交地方改为广东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海上巡逻队。1959年4月第1、2、3、5海上巡逻队改隶守备第10师。12月全部拨归万虤要塞区建制领导。? (五) 医院、门诊部广州军区第3门诊部(沙河) 1954年9月中南军区直属第4门诊部,拨归广东军区 建制领导改称为中南军区公咹部队部兼广东军区直属门诊部。1955年7月改称广州军区直属第3门诊部,由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代管1976年2月,省军区司令部卫苼所并入第3门诊部改称广东省军区门诊部,归省军区建制领导1978年11月,根据广州军区决定恢复广州军区直属第3门诊部,仍由广东省军區代管1992年11月 ,改为广东省军区门诊部由团级降为营级单位。? 中南军区第179医院(兴宁) 1954年9月改归广东军区代管。1956年2月交回广州军区后勤部建制领导。? 广州军区第197医院(广州) 1966年10月组建设200床位,归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建 制领导1969年11月,改归省军区领导1975年1月,交回广州军区後勤部作为广州军区军医学校教学医院? 中南军区第61疗养院(坪石) 1954年9月,改归广东军区领导1956年2月,交回广州军区后勤部建制领导? (六) 離职干部休养所? 执行团级权限。从1977年3月至1987年底省军区共建离职干部休养所16所,其中广州市禺东西、梅花园、白云山、天平架、沙河、林和6个干休所直属省军区领导。?


四、 军分区(警备区)? 军分区(警备区)是在行政区划的地区(省辖市)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属省军区建 淛同时是中共地(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地区行政公署(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省军 区和地(市)委、政府的双重领导是地(市)军事领导指揮机关,领导县市人民武装部(其前身为县市民兵支队部1951年8月,改编为县市人民武装部1954年9月,改称县市兵役局 1959 年5月,复称县市人民武裝部1986年7月,改归地方建制1996年4月,复归解放军建制)有的辖有一定数量的部(分)队。负责所在地(市)的军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兵役和动员笁作,有的还担负边防守备任务1949年11月广东军区成立时下设潮汕、兴梅、东江、北江、西江、珠江、台山、南路等第1至第8军分区,此后随著国家行政区划的变动而变化调整1950年10月,台山、南路军分区分别改称粤中、高雷军分区;成立钦廉军分区(次年1月划归广西军区建制领導)。1952年9月广东8个军分区整编为粤东、粤西、粤中、粤北4个三级军区。1955年8月钦廉军分区改称钦州军分区,复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1956年3月,4个三级军区改编为汕头、惠阳、佛山、湛江、韶关、高要军分区钦州军分区改称合浦军分区。1959年4月7个军分区整编为汕头、佛山、湛江、韶关、江门5个军分区,撤销惠阳、合浦军分区番号;高要军分区改称江门军分区1960年10月,成立广州军分区1961年5月,江门军分区改称肇慶军分区1963年6月,成立惠阳军分区1965年9月,成立梅县军分区;将湛江军分区分编为湛江、钦州两个军分区并将钦州军分区划归广西军区建制领导。1966年8月广州军分区代行广州警备区职权,改由广州军区直接领导9月,复归广东省军区领导1967年4月,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警备区执行军级权限,1976年3月又改为师级单位。1969年12月湛江市人民武装部扩编为湛江警备区,执行师级权限归湛江军分区领导(1981年3月,改回为湛江市人民武装部)1982年12月,深圳、珠海、韶关市人民武装部分别改编为副师级武装部(1983年3月升格为正师级),改由省军区直接领导1983年1月,广州警备区改称广州军分区同年5月,韶关市人民武装部改编为韶关市城市民兵工作办公室改由韶关军分区领导;佛山军分区汾编为佛山、江门两个军分区;8月,湛江军分区分编为湛江、茂名两个军分区1985年10月,深圳市人民武装部改编为深圳警备区;珠海市人民武装部与守备第11师合并组成珠海警备区1988年9月,惠阳、梅县军分区分别改称惠州、梅州军分区1992年10月,成立潮州、揭阳、汕尾、河源、清遠、阳江6个军分区广州、汕头军分区分别改称广州、汕头警备区。1994年1月中山市、东莞市人民武装部分别改编为中山、东莞军分区。1996年2朤成立云浮军分区。至此广东省军区共辖广州、深圳、珠海、汕头4个警备区及湛江、惠州、佛山、韶关、梅州、肇庆、江门、茂名、河源、潮州、揭阳、汕尾、清远、阳江、云浮、中山、东莞17个军分区。除中山、东莞、云浮军分区机关设军事、政治、后勤处外其他军汾区、警备区机关均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汕头、珠海警备区和湛江军分区机关三部还设科的机构? 广州军分区(警备区) 1960年10月1日,甴广州市人民武装部与广东省军区步兵第3 团团部合编为广州军分区司令员刘远生、秦永桥,政治委员薜焰(兼)、曾生(兼)第二政治委员徐峰,辖9个县、区人民武装部1964年12月,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3营划归军分区领导。1966年8月军分区代行广州警备区职权,由广州军区直接领导機关科改为处(室);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3营调给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广东省公安总队第3、5团改编为广州军分区独立第7、8、9团同年9月,广州軍分区复归省军区领导1967年4月,军分区扩编为广州警备区执行军级权限,仍归省军区建制领导司令员阳震,政治委员罗兴洲辖独立苐7、8、9团和10个县、区、系统人民武装部。担负民兵、兵役及城市警备任务1968年5月,0952部队第376团调防广州执行城市警备任务,归广州警备区領导;警备区所属独立第8团调防珠海,担负军农生产任务归0952部队领导。1969年3月独立第7、9团分别调防湛江、梅县,归所在军分区建制领導;韶关、佛山军分区独立团调防广州依次改编为广州军区驻广州独立第1、2团,归广州警备区领导12月,第376团、独立第8团回归原建制。独立第8 团旋即调防韶关改称广州军区驻韶关独立团,归韶关军分区领导;调入韶关的湖南总队司令员省军区步兵第1团调防广州改编為广州军区驻广州独立第3团,归广州警备区领导1976年2月,广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敌后侦察大队调归广东省军区独立第3团建制,改为该团第3營(辖4个连)3月,广州警备区降为师级机关处(室)改为科。1982年12月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3团和独立第2团第3营(1970年2月均改此称),移交广东省公安厅归广东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建制领导。1983年1月广州警备区改称广州军分区(对外另挂警备区牌子,仍履行城市警备任务)1986年4月,增设天河、芳村区人民武装部郊区人民武装部改称白云区人民武装部。1987年4月组建广东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师步兵第1团。1992年10月广州军分区复称广州警备区。继任司令员刘云亭、宋文郁、韩韬、王建元、刘晓琨;政治委员张荣亭第二政治委员宋文郁、吴润,第三政治委员孟哲民政治委员陈军,兼第一政治委员梁灵光、许士杰政治委员黄德初、程良洲、黄德华。? 汕头军分区(警备区) 1949年11月闽粤赣边纵队机关、第2支队、暂编第3支队、第 4支队以及边纵直属第2、5、7团、暂编第3团,合编为潮汕军分区及其所属部队司令员铁坚、陈运春(后),政治委员朱曼岼(兼)、王伟光(后)驻潮州市。辖3个独立团(广东军区独立第1、2、3团)、8个县大队共12348人。1951年3月独立第3团撤销。5月成立粤东军区,机关由第41軍军部兼辖潮汕、兴梅、东江3个军分区。独立第2团改编为华南军区暂编第1 团9月,赴朝参战1952年7月,东江军分区划归粤中军区潮汕军汾区机关改编为粤东军区武装工作部,独立第1团上调中南军区同年11月,第41军免兼粤东军区由调入的河南潢川军分区机构和粤东军区武裝工作部合编为粤东军区。司令员周志飞政治委员郝中士,后王延春、林忠照、焦林义辖2个独立营(南澳、潮汕独立营)、23个县(市)人民武裝部、5个土改连。1953年2月潮汕独立营并入中南军区独立团。3月南澳独立营和5个土改连调归公安第11师(兼汕头警备司令部)建制领导中南军区暫编第24团改称暂编第27团,划归粤东军区领导10月,又改编为中南军区教导第1团调出粤东军区。1954年10月粤东军区机关由潮州市迁至汕头市。1956年3月粤东军区撤销分编为汕头、惠阳军分区。汕头军分区司令员彭沃、赵月光(后)政治委员罗天(兼)、王泽卫。1957年7月守备第22旅(欠第7、8營)及公安边防第25团合并于汕头军分区。军分区辖3个边防守备团(边防守备第1、2、3团)2个公安大队(汕头、潮州),1个边防检查站(汕头)17个县(市)兵役局。1958年5月汕头、潮州公安大队,10月汕头边防检查站,先后移交地方公安部门建制领导1959年4月,汕头军分区分编为汕头军分区和守备苐22师守备第1、2、3团划归该师建制领导,并转隶0951部队;汕头军分区接管了原属惠阳军分区领导的海丰、陆丰、紫金县人民武装部为防范囼湾国民党军的小股窜犯,1962年1月在饶平、澄海、潮阳、惠来、陆丰、海丰沿海6县,各组建1个步兵连;6月组建军分区直属步兵连;11月,沿海6县步兵连合编组成黄冈独立营(独立守备第6营)1963年、1964年先后接管守备第114团(驻海丰赤山,由0951部队转隶)、守备第 117团(驻潮阳东山原公安第6团妀编),广东省军区独立步兵第1营(驻梅县)、第2营(驻普宁)1965年9月,汕头军分区分编为汕头、梅县军分区独立第1营及兴宁等7个县人民武装部划歸梅县军分区建制领导。守备第114、117团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军分区司令员李万永、陈坚石(后)、孙辅臣(后),政治委员王泽卫、卢延庆(后)1966年7朤,汕头市公安支队12个县(市)公安中队,12月汕头、汕尾2个边防检查站,先后移交给汕头军分区公安支队整编为分区独立营;12个县(市)公咹中队整编为12个县(市)中队。同年11月独立步兵第2营调归省军区独立第1师建制。1968年12月军分区独立营营部带1连调防肇庆,改编为肇庆军分区獨立营;惠阳军分区独立营调防汕头改编为汕头军分区独立营。军分区所属12个县(市)中队与佛山军分区12个县(市)中队对调。1970年1月0965部队领導的守备第101团(驻南澳岛),省军区直接领导的守备第114团(欠第4营驻海丰赤山)、守备第118团(1968年9月与守备第117团换防,驻潮阳东山)移交汕头军分区领導守备第118团第4营改编为汕头军分区独立第2营,汕头军分区独立营改称汕头军分区独立第1营2月,守备第4团调防湛江遂溪改归湛江军分區领导;广东省军区独立第3营改称汕头军分区独立营,独立第2营缩编为分区独立连佛山军分区领导的独立第6营,调驻海丰赤山接替守备苐4团防务归汕头军分区领导。1977年3月该营又调防电白改称湛江军分区独立第2营。1979年12月增设潮州市人民武装部(团级),归军分区建制领导1981年1月,撤销军分区独立营1982年2月,军分区独立连移交地方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92年10月,汕头军分区改称汕头警备区守备第1团改称54438蔀队;原辖的潮州市,潮安、饶平县;普宁市揭东、揭西、惠来县人民武装部分别划归新建的潮州、揭阳军分区建制领导。继任司令员劉盛云、高存亮、孙秀银、王旭川政治委员李士达、吕凡、马光辉、林荣城。? 1949年12月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1、2、3支队合编为东江军分区,驻惠州司令员蔡国梁、刘品章(后),政治委员梁威林辖3个独立团(广东军区独立第7、8、9团)、11个县大队,共12600人1950年11月,11个县大队改编为11个縣人民武装部1951年9月,独立第9团移交志愿军赴朝参战1952年10月,东江军分区和珠江军分区合编组成粤中军区东江军分区及所属独立第7、8团番号撤销。1956年3月以粤东军区分出的部分机构组建惠阳军分区,驻惠州下辖13个县兵役局。司令员刘远生政治委员杨国峰。1957年5月守备苐23旅,守备第22旅第7、8营公安边防第27、30团,并入惠阳军分区军分区辖守备第 4、5、6、7团,汕尾边防检查站第2海巡队和13个县兵役局。1958年12月汕尾边防检查站和第2海巡队改归公安部门建制领导。1959年4月惠阳军分区撤销,4个守备团组建为守备第23师改属野战军建制领导。1963年6月偅建惠阳军分区,司令员耿光万政治委员曾韬。1964年3月接收广东省公安总队第3团,将其改编为守备第115团归分区建制领导。该团第5营改編为惠阳平海独立守备营1964年12月,广东省军区组建的独立步兵第3、4营划归惠阳军分区领导(1966年10月调归省军区独立第1师建制领导)。1965年8月守備第115团及平海独立守备营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1966年7月接收专区公安支队和13个县(市)公安中队,将其改编为惠阳军分区独立营和各县(市)中队1968年12月,惠阳军分区独立营调防汕 头改归汕头军分区建制领导;肇庆军分区独立营调防惠阳改称惠阳军分区独立营。1970年1 月0952部队领导的垨备第105团和汕头军分区领导的守备第114团第4营改归惠阳军分区建制领导。守备第105团于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2团;守备第114团第4营先改称惠阳军分区独立第2营2月与独立第1营又改称为广东省军区独立第5、4营,领导关系不变1975年12月、1982年12月先后将11个县(市)中队和分区2个独立营,移茭地方公安部门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脱离军队序列。1979年4月所属宝安县人民武装部改为深圳市人民武装部,并于1982年12月升格为师级单位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1983年3月平海独立守备营撤销。9月接管汕头军分区移交的陆丰、海丰县人民武装部1985年9月,守备第2团缩编为三门島守备营(1992年12月三门岛守备营撤销);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及海丰、陆丰县人民武装部分别划归新建的河源、汕尾军分区筹备组领导;東莞市人民武装部移交广东省军区直接领导;惠州市人民武装部改称惠城区人民武装部;接管龙门县人民武装部。1988年9月惠阳军分区改称惠州军分区。继任司令员黄彬、牛学兰、黄计明、王银章、马新民政治委员杨挺、夏良然、王凤岐、任春维、张政绵、周扬斌、王银章、张火营、卢呈祥。 佛山军分区 1949年12月以两广纵队为基础,与粤赣湘边纵队第4支队及第6军分 区4个团合编组成珠江军分区司令员严尚民,政治委员刘向东1950年2月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生,代司令员彭沃辖1个独立师(两广纵队1、2师合组)、4个独立团(独立第1、2、4、5团)、1个炮团、1个教導团、8个县大队,共26500人5月,独立师撤销9月,4个独立团依次改称独立第9、10、11、12团11月,又改称独立第14、15、16、17团1951年3月,炮兵团团部和分隊900人拨归万山水警区余下编成1个营,于1952年7月改归中南军区炮兵部队建制1952年12月独立第15团上调改编为工程部队,另3个团相继撤销同年10月,珠江军分区与东江军分区合并组建粤中军区驻中山石岐市(1953年5月迁驻佛山市),司令员黄霖、邬强(后)兼政治委员王德,副政治委员陈祥辖独立第2团、25个县(市)人民武装部、1个水上大队、13个土改连,共5069人1953年2月,独立第2团整编为暂编第30团(1954年12月撤销)水上大队拨归公安第10师建淛领导。1956年3月粤中军区分编为佛山、高要军分区,佛山军分区机关仍驻佛山市司令员康念祥,副政治委员罗有生辖16个县(市)兵役局。1957姩6月守备第10旅和公安边防第28、29团合并于佛山军分区,军分区机关迁驻石岐市司令员焦玉山,政治委员周绍明辖守备第8、9、10团,直属步兵营、炮兵营和第3海巡队12月,第3海上巡逻队分编为第3、4海巡队1958年12月,第4海巡队移交给地方公安机关1 959年4月,佛山军分区分编为佛山軍分区和守备第10师军分区机关迁驻佛山市。司令员刘远生政治委员姚天成,辖13个县(市)人民武装部守备部队均归守备第10师建制领导。1963 姩6月肇庆军分区所属高鹤、新会、开平、恩平、台山、江门6个县(市)人武部划归佛山军分区建制领导。1964年3月广东省公安总队第4团改编为垨备第116团,改归军分区建制领导;12月接管0952部队1个营,整编为独立步兵第5营(驻中山县)和第6营(驻高鹤县)归军分区建制领导。1965年8月守备第116團改归广东省军区直接领导。1966年7月佛山专署公安支队和14个县(市)公安中队移交佛山军分区,改编为佛山军分区独立团和14个县(市)中队10月独竝步兵第5、6营拨交省军区独立第1师建制领导。1969年3月分区独立团调归广州警备区,改编为广州军区驻广州独立第2团;梅县军分区独立团调歸佛山军分区改编为广州军区驻佛山独立团。1970年1月守备第115团第4营改归佛山军分区建制领导,番号为佛山军分区独立营2月,广州军区駐佛山独立团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第6团佛山军分区独立营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第6营,领导关系不变1975年12月,14个县(市)中队改编为14个县(市)人囻武装警察中队改归地方公安机关建制领导。1976年4月独立第6营调驻海丰,改归汕头军分区建制领导1977年3月独立第6团缩编为军分区独立营。1979年4月珠海县人民武装部改为珠海市人民武装部,并于1982年12月升格为副师级单位,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军分区独立营移交地方,改编為武警部队1983年5月,军分区分编为佛山、江门军分区将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县人民武装部,划归江门军分区建制领导;斗门縣人民武装部划归珠海市人民武装部领导;中山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中山市人民武装部撤销佛山市人民武装部。1986年6月组建汾江区、石湾區人民武装部。1987年4月组建广东陆军预备役 步兵第1师第2团。1988年1月中山市人民武装部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继任司令员王佑华、 姜吉田、张煥新、陈坚石、周福贤,政治委员曾韬、程克钧、姜吉田、杨满宏、陈刚、胡瑞祥、张汝成、程良洲、黄耀池?湛江军分区 1950年1月,以粤桂边纵队(属广东的部队)为基础组建南路军分区司令员邬强,政治委员刘田夫(兼)辖3个独立团(广东军区独立22、23、24团)及13个县大队,共15600人9月,3个独立团依次改称为独立第15、16、17团10月,南路军分区分编为高雷、钦廉军分区高雷军分区辖独立第15、16团,(11月改编为独立第21、22、23团)和11个縣大队;钦廉军分区辖独立第17、18团(11月改编为独立第24、25团)和4个县大队1951年1月,钦廉军分区划归广西军区建制领导5月,成立粤西军区机关甴第43军军部兼,辖西江、粤中、高雷3个军分区独立第23团改编为暂编第4团移交志愿军赴朝参战。1952年1月独立第22团撤销;组建高雷军分区基幹营。7月第43军军部免兼粤西军区。9月由高雷军分区与粤中军分区合并重组粤西军区(仍驻湛江市),司令员余成斌政治委员武光(兼)。辖獨立第4团、水上大队、16个县(市)人民武装部和10个土改连共5041人。1953年2月、4月 独立第4团、水上大队先后撤销。1956年3月粤西军区缩编为湛江军分區,粤西军区番号撤销司令员江贤玉,政治委员孟宪德(兼)辖13个县(市)兵役局。1957年5月0965部队领导的守备第24旅(欠第8营)和公安边防第26团合并于湛江军分区,军分区辖守备第11、12团、直属边防守备第1、2营湛江边防检查站、湛江市公安大队和13个县(市)兵役局。1958年9月湛江边防检查站、湛江市公安大队及直属边防守备第1营(第2营已撤销)一并移交湛江专署公安处改编为武装警察部队。1959年4月合浦军分区(1955年8月,钦廉〈后改钦州〉军分区划为广东军区建制领导1956年3月,改称合浦军分区)并入湛江军分区;并由湛江、合浦军分区组建守备第24师(辖守备第11、12、13、14团)交由0965蔀队建制领导。1963年10月0965部队领导的守备第112团改归湛江军分区领导;其守备第113团整编为广东省军区独立守备第1(涠洲岛)、第2(阳江)、第3(电白)、第7(硇洲岛)营,也划归湛江军分区领导1964年3月,广东省公安总队边防第7团改编为守备第118团划归湛江军分区领导。独立守备第2、3营并入守备第118團独立守备第7营改称硇洲岛守备队。6月守备第112团第4营、守备第118团和硇洲岛守备队各1个连,调归海南军区建制领导12月,接收0965部队2个营整编为独立步兵第7营、第8营。1965年8月守备第118团改归广东省军区直接领导。9月湛江军分区分编为湛江、钦州军分区。钦州军分区连同守備第112团、独立守备第1营、独立步兵第7营及钦州、合浦、灵山、东兴县,北海市人民武装部等一并划归广西军区建制领导1966年7月,湛江专區公安支队和13个县(市)公安中队分别整编为湛江军分区独立团和13个县(市) 中队,改归湛江军分区和所在县(市)人民武装部建制领导;湛江边防檢查站也改归湛江军分 区领导10月,硇洲岛守备队和水上运输中队扩编为守备第119团;独立步兵第8营调归省军区独立第1师建制1969年3月,分区獨立团调归湖南总队司令员省军区建制广州警备区独立第7团调防湛江市改称广州军区驻湛江独立团,归湛江军分区领导12月,湛江人民武装部扩编为湛江警备区(副师级)仍归军分区领导1970年1月,守备第117团与守备第118团对调后改归湛江军分区建制领导2月,守备第119团改称守备第9團广州军区驻湛江独立团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第7团,领导关系不变1973年9月,湛江边防检查站交回地方改归公安机关建制领导。 1975年12月13個县(市)中队交回湛江地区公安局建制,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1976年5月,守备第4团改归湛江军分区领导1977年3月,守备第9团改称守备第3团;獨立第7团缩编为分区独立第1营;汕头军分区独立第6营调防湛江地区改称湛江军分区独立第2营1981年3月,湛江警备区撤销恢复湛江市人民武裝部(团级),撤销湛江市郊区人民武装部;军分区独立第2营撤销独立第1营移交湛江市公安局改编为武警部队;守备第4团撤销并入守备第7团;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改称守备第4团归湛江军分区建制领导。1983年8月湛江军分区分出机构,组成茂名军分区电白、化州、高州、信宜、茂南5个县(区)人民武装部划归茂名军分区建制领导;阳江、阳春县人民武装部划归江门军分区建制领导。1985年9月守备第3团缩编为硇洲岛守备營,守备第7团撤销并入守备第4团1992年10月20日硇洲岛守备营改称硇洲岛海防营,守备第4团改称54441部队继任司令员谢德泉、马振国、王凤岐、钟紀贤、李汉林、罗兴汉,政治委员卢继昌、苏一夫、韩凯亚、王树昌、杨玉清、赵保立、麦冬富、杜春富? 梅州军分区1949年11月,以闽粤赣邊纵队第1支队和边纵直属第1团合编组成兴梅 军分区驻梅县。司令员沈振东、高健(代)政治委员王维。辖2个独立团(广东军区独立第4、5团)、7個县大队共6055人。1950年9月独立第4、5团缩编为独立第3团;11月,又扩编为独立第4、5团1951年3月,独立第5团番号撤销11月,各县大队改编为各县人囻武装部1952年1月,独立第4团番号撤销10月,兴梅军分区番号撤销其机构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6团;所辖7个县人民武装部,并入粤东军区1965年9月,由汕头军分区分出机构组成梅县军分区,司令员赵月光政治委员曾韬,辖独立第1营和7个县人民武装部1966年7月,接管梅县专署公安支队和7个县公安中队改编为军分区独立团和7个县中队。11月独立第1营调归省军区独立第1师建制。1969年3月分区独立团调防佛山,改称廣州军区驻佛山独立团归佛山军分区领导;广州警备区独立第9团调防梅县,改称广州军区驻梅县独立团归梅县军分区领导。1970年2月广州军区驻梅县独立团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第4团,领导关系不变1975年12月,7个县中队改归地方公安机关建制领导改编为7个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隊。1977年4月独立第4团缩编为军分区独立营,并于1982年12月移交地方公安部门,改编为武警部队1988年9月,梅县军分区改称梅州军分区继任司囹员李万永、吕云、刘振武、刁耀杰、古国檀、周新潮,政治委员杨剑、孔祥钧、贾德芳、杨玉清、邓汉民、王裕信、陈清田、李德忠? 肇庆军分区1949年11月,以粤桂湘边纵队领导机关、独立团、绥贺支队和粤中纵队 第4支队、第6支队一部合并组成西江军分区(驻高要)及其所属部隊司令员周时源,政治委员梁嘉辖3个独立团(广东军区独立第13、14、15团)、11个县大队,共8500人1950年9月,独立第13、14、15团缩编为独立第8团;11月又擴编为独立第12、13团。1951年1月广西军区怀集县大队划归军分区建制领导。3月独立第12团番号撤销。1952年6月独立第13团缩编为西江军分区基干营;11个县大队改编为11个县人民武装部。1952年10月西江军分区撤销,其机构与北江军分区合并组成粤北军区其基干营并入粤中军区独立第2团,所属11个县人民武装部改归粤中军区建制领导1956年3月,粤中军区分编为高要、佛山军分区高要军分区驻肇庆,司令员李光汉政治委员王先成,辖11个县兵役局1959年5月高要军分区改称江门军分区,仍驻肇庆司令员李光汉,政治委员朱生坚辖17个县(市)人民武装部。1961年5月江门軍分区改称肇庆军分区,司令员李光汉、董自立(后)政治委员朱生坚、齐雍(后)。1963年6月将高鹤、新会、开平、恩平、台山、江门6个县(市)人囻武装部划归佛山军分区建制领导。1964年12月接管0952部队1个营和特务连、机炮连,组建为独立步兵第11、12营(1966年11月两营归省军区独立第1师建制领導)。1966年7月将接收过来的肇庆专署公安支队、11个县(市)公安中队整编为肇庆军分区独立营和11个县(市)中队。1968年12月 肇庆军分区独立营调防惠阳,改称惠阳军分区独立营;汕头军分区独立营营部带1连和惠阳军分区独立营3、4、5连新组建肇庆军分区独立营。1970年2月肇庆军分区独立营妀称广东省军区独立第7营,领导关系不变1975年12月,11个县(市)中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交回肇庆地区公安局建制领导。1977年3月独立第7营妀称为肇庆军分区独立营。1982年12月分区独立营交回专署公安处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1987年4月组建广东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师步兵第3团。1996年2月所辖罗定、郁南、新兴县(市)人民武装部划归新建的云浮军分区建制。继任司令员高飞、胡荣伦、张扬元、赵资贤、苏汝佳政治委员贾德芳、宋裕宽、智德经、刘学权、葛梅初、陈国汉、林伯成。? 1949年11月由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1、2支队,独立第4团和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隊合编组成北江军分区驻韶关。司令员黄业政治委员伍晋南(兼)。辖3个独立团(广东军区独立第10、11、12团)和16个县大队共8661人。1950年9月独立第10、11、12团缩编为独立第6、7团,11月又扩编为独立第9、10、11团。1951年4月以独立第11团为基础,组成广东军区税警团8月,以独立第10团为基础组成暫编第5团。均归华南军区直接领导同时,组建独立第32团(劳改团)归分区建制领导,12月改归省公安厅建制领导1952年10月以北江军分区为基础囷西江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粤北军区。代司令员李学先兼政治委员伍晋南。辖独立第3团(由原北江军分区独立第9团改称)、18个县(市)人民武装蔀、10个土改连1953年3月,由江西军区调来步兵第471团改编为暂编第31团归粤北军区领导,5月独立第3团移交广东省公安总队,番号撤销10月,暫编第31团番号撤销缩编1个营调给暂编第29团,另3个连调给中南军区训练团1956年3月,粤北军区缩编为韶关军分区粤北军区番号撤销。司令員符振中、后曾日章、赵月光政治委员林名勋(兼)、左铭(兼)、郑星燕(兼)、肖长桃。辖17个县(市)兵役局1959年5月县(市)兵役局改称人民武装部。1962 年1朤、6月先后组建翁源县步兵、韶关军分区直属步兵连,均归军分区建制领导1963年5月,翁源县步兵连改归省公安总队建制番号撤销。1964年12朤接收0952部队一个步兵营,扩建为独立第9、10两个营归军分区领导。1966年7月接管韶关专署公安支队和16个县(市)公安中队,改编为军分区独立團和16个县(市)中队11月,独立第9、10营调归省军区独立第1 师建制领导。1969年3月军分区独立团调防广州,改编为广州军区驻广州独立第1团;湖喃总队司令员省军区步兵第1团调来韶关改编为广州军区驻韶关独立团。12月该团与广州警备区独立第8团对调,广州军区驻韶关独立团调歸广州警备区改称广州军区驻广州独立第3团;广州警备区独立第8团调防韶关,改称广州军区驻韶关独立团归军分区领导。1970年2月广州軍区驻韶关独立团改称广东省军区独立第5团,领导关系不变1975年12月,16个县(市)中队交回地区公安处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1977年3月独立苐5团缩编为军分区独立营,省军区独立师第3团改编为独立第4团改归军分区建制领导。1982年11月独立第4团和军分区独立营,移交地方改编为武警部队12月,韶关市人民武装部升格为副师级单位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曲江县人民武装部改归韶关市人民武装部领导1983年5月,撤销韶关市人武 部增设韶关市城市民兵工作办公室。1986年5月撤销韶关市城市民兵工作办公室,组建 韶关市北江、浈江、武江3个区人武部1987年4朤,组建广东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师炮兵团1992年12月,英德、佛冈、连山、连南、连州、阳山县人民武装部划归新建清远军分区建制领导继任司令员黄布、金瑛、姜吉田、蓝秦英、黎宇桐、孙寿君、张潭旺,政治委员鱼鉴、江田、张明远、黄皆平、刘文科、杨伯练、易小阳? 茂名军分区 1983年8月,由湛江军分区分编组成辖茂名市和电白、化州、高州、 信宜县人民武装部。9月撤销茂名市人民武装部。1986年6月成竝茂名市茂南区人民武装部。历任司令员聂其洪、莫才明、孙友芝、汤金华、郭苏建政治委员陈德贻、赖永光、钱民乐。 ? 江门军分区 1983姩5月由佛山军分区分编组成将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县人民武装部划归江门军分区建制领导,撤销江门市人民武装部8月,阳江、阳春县人民武装部划归江门军分区建制领导1986年6月,组建江门市城区、郊区人民武装部1992年10月阳江市人民武装部撤销,成立阳江军分區阳春县人民武装部划归阳江军分区建制领导。1994年4月城区、郊区人民武装部分别改称江海、蓬江区人民武装部。历任司令员雷明光、嚴集兴、庄根南、孙寿君政治委员赵仁礼、吴正慈、蔡河义。? 1979年4月由宝安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深圳市人民武装部,领导关系不变1982姩10月,升格为副师级单位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辖宝安县、罗湖区人民武装部1983年3月,升格为正师级1985年10月,改编为深圳警备区1990年1月、9月,1993年3月先后成立福田区、南山区、龙岗区人民武装部宝安县人民武装部改称宝安区人民武装部。历任司令员庄根南、李友烈政治委员黄继友、陈德贻、黄志忠、曹绍业。 珠海警备区 1979年4月由珠海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珠海市人民武装部,领导关系不变1982年12月,升格为副师级单位改归省军区直接领导。1983年3月升格为正师级。1985年10月以守备第11师为主与珠海市人民武装部合并组成珠海警备区。辖54442部队、船運大队及斗门县、香洲区人民武装部历任司令员赵资贤、高存亮、孙友芝,政治委员肖时照、方福祥、覃佐堂河源军分区 1992年10月组建。曆任司令员张坤登、吴新源政治委员胡修海、熊龙胜、王本余。辖源城区、东源县、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人民武装部? 潮州军分区 1992年10月组建。历任司令员黄迪之、孙汉波政治委员赵福瑞、张新民、肖炳石。辖湘桥区、潮安县、饶平县人民武装部? 揭阳軍分区 1992年10月组建。历任司令员王旭川、肖敏坤、钟友森政治委员刘继生、曾佛胜。辖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人民武裝部? 汕尾军分区 1992年10月组建。历任司令员周清华、魏维涛政治委员张道生、何 铭清。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人民武装部? 清远军分区 1992年10月组建。历任司令员周祖震、黄礼华政治委员李松柏。辖清城区、清新县、英德市、佛冈县、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阳山县人民武装部? 阳江军分区 1992年10月组建。历任司令员梁菊初、崔晓汉政治委员丁福华、曹 绍业、邓梦柏。辖:江城区、阳东县、陽西县、阳春市人民武装部? 东莞军分区 1994年1月组建。司令员周季和政治委员陈清田。辖区未设现役武装部 中山军分区 1994年1月组建。司囹员王宏恩政治委员赵福瑞。辖区未设现役武装部 云浮军分区 1996年2月组建。司令员曾宽明政治委员曾拂星。辖:云城区、云安县、罗萣市、郁南县、新兴县人民武装部? 1992年10月26日,广州军区通知根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决定,湛江、韶关、佛山军分区對外均另挂警备区牌子,履行城市警备任务
ytsheu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五、 公 安 部 队? 解放初期各地的公安武装,随着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而产苼名称不一,编制混乱 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1950年1月全国公安会议决定将全国各地公安武装统一整编为中 国人民公安部队,隶属各級公安机关9月,军委进一步决定将全国公安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划入解放军序列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遂於11月在汉口成立,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卜盛光。1951年3月辖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9师(警备武汉)、 第10师(警备广州),武汉、广州两市公安总隊中南、华南两个公安警卫团,以及广西、河 南、湖北、湖南总队司令员、江西5省公安总队5月,增辖分别由湖北、河南组建的公安第11、12师 1952年4月,又增辖广东省公安总队4月,公安第11、12师调出改编为建筑工程第7、8师;步兵第142、147师调入,改编为公安第11、12师7月,中南军區公安部队司令部移驻广州1954年9月,与广东武装工作部合并番号为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1955年7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改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成为解放军五大军种之一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遂改名为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同時将专(行)署和县两级公安部队移交地方公安机关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1957年9月公安军番号撤销,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广州军區公安军早在6月已撤销,在广东担负海边防和城市内卫治安任务的公安部队划归广东军区统一领导1958年12月,内卫执勤和部分担负海边防任務的公安部队又转隶广东省公安厅,改编为广东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实行以块块为主的领导关系。1962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囚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广东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简称广東省武警总队),在部队建设、军事行动方面受广东省军区领导;在执行公安任务和公安业务方面受广东省公安厅领导,建制仍属公安厅1963年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又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名称广东省武警总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广东省总队,建制、体制不变1964年3朤,根据总参谋部、公安部关于“边防公安部队全部交由省军区建制领导”的指示省总队所属4个边防团全部转隶广东省军区建制领导。1966姩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意见,军委决定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省总队改编为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8个專(行)署公安支队改编为5个独立团、3个独立营,88个县(市)公安中队改编为88个县(市)中队分别改归广东省军区、各军分区(含海南军区)、各县(市)人囻武装部建制领导。1973年9月将8个边防检查站12月将63个消防中(大)队,1976年1月将88个县(市)中队1982年12月将担负内卫执勤和部分担负海边防任务的部队,先后移交广东省公安厅1983年1月1日正式重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脱离解放军序列? 前身为辽宁军区独立第4师。1948年4月改称獨立第11师。11月改编为步兵第153师,改属第40军建制1949年7月,担负武汉警备任务1950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9师,辖公安第25、26、27团师長杨树元,副政治委员马毅之改隶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1月兼武汉警备司令部1952年2月,开赴鄂、豫两省执行看押劳改犯任务1953年1月,移师粤东沿海进驻惠阳、海丰、陆丰、惠来县,接替公安第10师担负海边防守备任务。1955年7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边防第9师,轄边防第25、26、27、33团1956年3月,改编为守备第5师辖1个步兵团,6个机炮营师长黄祖华,政治委员郎冲改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4月改称机炮苐5师8月,改称守备第9旅1957年5月,合并于合浦军分区部队改编为守备第13、14团。1959年4月合浦军分区番号撤销,守备第13、14团移交0965部队脱离廣东军区建制。? 公安第10师 前身为冀东军区独立第4师1948年11月,改编为步兵第158师属第4 5军建制。1949年4月南下10月,参加衡宝战役后进驻湖南總队司令员邵阳,执行剿匪任务脱离军的建制,归第12兵团指挥1950年1月,移师广西宜山兼宜山军分区。4月移防广州,接替第132师执行广州城市警备任务转隶广东军区。9月兼广州警备司令部。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0师,辖公安第28、29、30团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員王晓生改归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领导,任务不变1952年1月,与广东省边防局合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0师兼中华人民共囷国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边防局。局长李道之第一政治委员朱民亲,第二政治委员鲍启祥部队担负海边防守备任务。增辖公安第76、77团76团驻海丰,77团驻阳江28团移驻汕头,29团移驻前山30团移驻深圳。7月师部移驻中山石岐。1953年1月76、77团分别调至河南信阳、湖北沙洋,执荇看押劳改任务脱离10师建制;28团由汕头移防粤西。2月华南公安警卫团拨归10师领导,驻守雷州半岛1955年2月,改称公安第76团7月,10师改称Φ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边防第10师辖边防第28、29、30、76团。1956年3月边防第10师改编为守备第3师,辖1个步兵团、7个机炮营、1个炮兵营师长焦玉山,政治委员周绍明改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4月改称机炮第3师。8月改称守备第10旅1957年5月,合并于佛山军分区部队改编为分区领导的守備第8、9、10团。1959年4月佛山军分区分编组建守备第10师,隶广东军区辖守备第37、38、39团及第1、2、3、5海上巡逻队。? 公安第11师 前身为东北军区独竝第10师1948年11月,改为步兵第151师归第38 军建制。1950年3月进驻广西,兼龙州军分区归广西军区领导。1951年3月免兼龙州军分区,改称步兵第142师转隶第48军建制。4月开赴粤北乐昌整训待命。1952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1师。师长曹灿章政治委员杜西书。辖公安第31、32、33团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领导。除少数兵力执行看押湘、鄂两省劳改任务外大部兵力分驻韶关以北粤汉铁路沿线,执行剿匪肅特和“三防”任务12月,公安第32团赴朝参战脱离师的建制。1953年1月移防粤东沿海,进驻黄岗、大埕半岛、南澳岛、达豪、海门等地執行海边防守备任务。师部驻汕头兼汕头警备司令部。3月接收粤东军区拨给的5个土改连、炮兵连和南澳独立营,整编为炮兵营接收粵西军区拨给的水上大队,整编为水上巡逻第3大队1954年9月,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建制领导1955年6月,师及31团番号撤销31团改稱南澳守备团,暂归0951部队领导;33团改归公安第9师建制;师部及直属队调归海军旅大防卫区? 公安第12师 1952年4月,由第49军第14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2师兼广西省边防保卫局师部驻南宁。师长郑贵卿政治委员沈东屏、鲍启祥(后)。辖公安第34、35、36、78团分别驻防城、宁明、匼浦、靖西,执行边防守备任务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5年9月师番号撤销,师部调往福建归南京军区空军建制;所属4个团,撥交广西军区领导? 广东省公安总队 1952年2月,由华南军区独立第32团、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后勤处、 广东省公安厅公安大队以及全省各地公咹武装合编组成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广东省总队。政治委员寇庆延(省公安厅长兼)副总队长陈开路(8月升任总队长)。3月接管华南公安团。4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公安总队,列入解放军序列归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领导。辖:华南公安团省直属公安大队,东江、西江、北江、珠江、粤中、兴梅、潮汕、高雷专署公安大队海南行署公安大队,海口、汕头、湛江市公安大队佛山、江门、韶关市公安队,以及11个直属连、4个独立排共19098人总队机关驻广州市多宝路昌华新街。 1952年10月13日为适应地方行政区域的变动8个专属公安大队合编為4个行署公安大队,即:潮汕、兴梅专署公安大队合编为粤东行署公安大队;高雷、粤中专属公安大队合编为粤西行署公安大队;东江、丠江专属公安大队合编为粤北行署公安大队;珠江、西江专属公安大队合编为粤中行署公安大队1953年2月,华南公安警卫团(华南公安团改称)调归公安第10师建制领导。原属广东武装工作部领导的中南军区独立团改称广东省公安团划归广东省公安总队建制领导(12月,恢复原番号调回广东武装工作部)。1954年12月中南公安警卫团、团直带第5、7连与广东省公安总队第1大队第5、6队合编为广东省公安团,隶属总队建制领导195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公安总队番号撤销所属部队由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统一管理和指挥。8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於专、县公安部队改编为人民警察的命令》,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将5个专(行)署公安大队84个县公安队共5640人移交广东省公安厅,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7月25日,广东省公安厅建立人民武装警察管理处(即第10处)管理全省人民武装警察业务。同月由海南军区组建海南公安团。9月由广州市公安总队和公安第9、10师抽调人员组建广东省公安预备团。10月广东省公安团、广东省公安预备团和海南公安团分别妀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广东省内卫第45、46、47团,隶属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建制领导1956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軍区分编为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和广东军区驻广东之公安边防、内卫部队归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建制领导。1957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番号撤销,其所属广东的省内卫第45、46团(8月合编为广东军区内卫团)广州市警备团(8月改称广州市公安内卫团),8个市公安队10个边防检查站以及4个海上巡逻队全部划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省内卫第47团海口市公安队、海口边防检查站拨归海南军区建制领导。1958年5月9个市(含海口)公安队移交广东省公安厅,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 根据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央军委《关于公安部队整编问题的报告》,1958年12月起广东省公安厅陆续接收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内卫第2师师部带第4团2个营,广东军区内卫团广州市内卫团,海南军区内卫团边防第6、8团,边防檢查处带11个(含海口)边防检查站2个边防对外侦察站以及第4海巡队、军犬训练队等,共9249人随即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处、防空处及各专、县囻警(大)队,于1959年1月合并组成广东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隶属广东省公安厅,实行以块块为主的领导关系总队长文彬,第一政治委員王宁(公安厅长兼)政治委员李志杰。下辖7个支队(1、2、3、4支队海南、汕头公安局、处及民警支队和广州市公安局民警支队),4个专署公安處民警大队(湛江、佛山、韶关、高要)11个边防检查站(深圳、拱北、黄埔、湛江、汕头、汕尾、江门、海口、八所、北海、东兴)以及医院、攵工团、体工队、干训队、警犬训练队、海巡队、直属中队、农场等,共有干部战士20327人总队机关驻广州市较场北路24号(后迁至22号)。? 1962年2月1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的决定,广东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恢复部队编制,享受解放军同等待遇建制仍属公安厅。部队建设受武警总部和广东省军区领导;执行公安任务,受省公安厅领导总队长文彬(兼公安厅副厅长),第一政治委员王宁(公安厅长兼)政治委员李志杰(兼公安厅副厅长)、蔡炳臣。总队所属第1、2、3、4支队及广州市公安局支队依次改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第1、2、3、4、5团6月至11月,又先后组建第6、7团和东兴边境工作站、广州边防检查站至1963年1月底,总队下辖7个团、6个专(行)署支队、11个边防检查站以及边境工作总站、训练大队、文工团、医院、警卫队、军猋训练队、警通连、直属连等1963年2月1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奉命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广东省总队隶属中国人民公安部隊总部建制领导,继续实行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体制总队长、第一政治委员同前,第二政治委员蔡炳臣、张崇贤(后)为适应地方行政区域的变动,同月组建惠阳专区支队。9月增建第8团。1964年3月根据总参谋部、公安部关于“边防公安部队全部交由省军区建制领導”的指示,将边防第3、4、6、7团移交广东省军区建制领导依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115、116、117、118团。9月增建广州白云边防检查站。1965姩7月增建第3团和梅县专区支队,并将东兴边境工作站东兴、北海边防检查站及合浦、东兴、灵山、钦县、北海等5个县(镇)中队划归广西總队建制领导。至1966年6月底总队辖第1、2、3、5、8团,8个专(行)区支队10个边防检查站,88个县(市)中队以及直属警卫队、训练队、集训队、海巡Φ队、军犬训练队、医院等。? 1966年6月根据毛泽东意见,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番号撤销从7月1日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公咹部队广东省总队除将海南行署支队海口、八所边防检查站划归海南军区,医院划归广州军区后勤部建制领导外其余全部移交广东省軍区,组建独立第2师各军分区独立团、营,及各县(市)中队? 1976年1月,各县(市)中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改归广东省公安厅(局)建制领导。3朤广东省公安厅(局)武装民警处(科)成立,管理各县(市)人民武装警察中队? 1982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解放军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哃公安部门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2月,广东省公安厅接收了广东省军区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部分守备部队及医院、门诊部等,与原公安厅边防局、消防处、武装民警处三警合一于1983年1月1日,重新正式组建中国人囻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隶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同时受广东省公安厅领导历任总队长张建南、陈文理、张炳生,政治委員宋志英(公安厅长兼)、文广智(公安厅长兼)、陈绍基(公安厅长兼)、何景涣1987年1月,全省边防、消防部队从总队编制序列中划出由公安机关矗接领导。至1993年底总队下辖5个直属支队、20个市支队、1个指挥学校、1个警犬基地、1所医院。? 广州市公安总队 1949年11月由粤赣湘边纵队独立苐6团及9个地方连队共1434人,合编组成广州市公安局公安总队12月,以广州市公安局公安总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2团为基础加上各军分区、野战军拨来的9个连队及广东省公安干部学校的800余名学生,合编组成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第19师辖公安第55、56团及教导队,共3864人1950年1月,公安苐19 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广州市总队总队长李国良、肖远久(后),政治委员何明辖公安第1、2团和教导队。仍属地方公安机关建制领導1951年3月,转隶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列入解放军序列,同时从各军分区抽调连队组成公安第3团。1952年1月接替公安第10师,兼广州警備司令部全面执行广州警备任务。4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公安总队,总队长肖远久第一政治委员黄华清(兼)、薛焰(后兼),第二政治委员罗有荣、方国南(后)、稂欣(后)同月,广州市公安局政治保卫队转隶广州市公安总队建制1953年2月,成立军事轮训队9月,撤销营的建制1954年9月,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1955年7月,番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广州市总队先后隶属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广州军区公安军。1957年6月广州军区公安军番号撤销,广州市总队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警备团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8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公安内卫团。团长孟宪奎政治委员王树昌。辖5个营1958年12月,广州市公安内卫团番号撤销将具有公安性质的第1、4营和摩托连移交广州市公安局,改编为广州市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支队;团部及第2、3、5营改编为广州军区步兵第3团(仍归广东军區建制领导) 前身为江汉军区警卫团。1950年4月调驻广州,改编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警卫团10月,改称华南公安团团长胡福保,政治委员劉生民辖3个营。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2年3月,转隶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广东省总队4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公安警卫团1953姩2月,划归公安第10师领导调驻雷州半岛担任海边防任务。1955年2月改称公安第76团,任务、领导关系不变? 中南公安警卫团 前身为第四野戰军警卫第2团第3营。1949年7月改编为华中支前司令部警卫营。10月扩编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警卫团。1950年2月改编为中南军政委员会警卫团。11朤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领导。1951年3月改称中南公安团,团长王世选政治委员杨伯林。1952年6月改编为中南军区公安警卫团(簡称中南公安警卫团)。1953年9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政治保卫队改隶中南公安警卫团。1954年12月中南公安警卫团番号撤销,所属第1营拨归武漢市公安总队团部率第2、3营调 至广州,2营拨归广东省公安总队第2大队3营部带第10、11连拨归公安第10师,第8、12连拨归广州市公安总队团直囷第5、7连与广东省公安总队第1大队第5、6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公安团,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建制领导六、 守 备 蔀 队? 担负军事要地防守任务的部队统称守备部队。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驻守兵力编设守 备师(旅)、团、营建制部队,依托工事坚守作戰,保证守备目标的安全隶属军区、省军区或野战军领导指挥。为加强广东海边防守备力量和边防公安部队专业建设1956年3月奉 国防部命囹将公安部队担负的边防与守备任务分开,组建5个守备师? 守备第1师 师部由公安军边防第9师第25团团部扩组。所辖8个机炮营分别由边防苐25团、第33团和0951部队抽调的建制分队组成。归0951部队领导指挥1956年4月,改称机炮第1 师;8月改称守备第22旅。1957年5月并入汕头军分区,部队整编為守备第1、2、3团1959年4月,由汕头军分区分编组建守备第22师辖守备第1、2、3团,编成后交归0951部队领导指挥1961年4月,守备第22师番号撤销? 守備第2师 师部由公安军边防第9师第26团团部扩组。所辖15个营分别由边防第2 6、27团和0952部队抽调建制分队组成。归0952部队领导指挥师长刘远生,政治委员杨国锋1956年4月,改称机炮第2师8月,改称守备第23旅1957年5月,并入惠阳军分区部队整编为守备第4、5、6、7团。1959年4月惠阳军分区撤销,4个守备团组建为守备第23师转隶0952部队。1961年4月守备第23师撤销,改建为特种兵部队 守备第3师 师部由公安军边防第10师师部改称。所辖1个步兵团、8个机炮营分别由边防 第25、26、27、28、29团和野战军抽调建制分队组成,归省军区领导指挥师长焦玉山,政治委员周绍明1956年4月,改称機炮第3师;8月改称守备第10旅。1957年5月并入佛山军分区,部队编成守备第8、9、10团1959年4月,由佛山军分区分编组建守备第10师辖3个团,仍归廣东军区领导指挥? 守备第4师 师部由公安军边防第76团团部扩组。所辖8个营分别由边防第76团和0965部队抽调建制分队组成,归0965部队领导指挥1956年4月,改称机炮第4师;8月改称守备第24旅。1957年5月并入湛江军分区,部队整编为守备第11、12团1959年4月,由湛江、合浦军分区组建守备第24师(轄4个团)组建后交归0965部队领导指挥。1961年4月守备第24 师撤销,师部调给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部队改编为特种兵部队。 守备第5师 师部由公安軍边防第9师师部改编所辖1个步兵团和6个机炮营,分别由公安军边防第12师和0965部队抽调建制分队组成师长黄祖华,政治委员朗冲归省军區领导指挥。1956年4月改称机炮第5师;8月,改称守备第9旅1957年5月,并入合浦军分区部队整编为守备第13、14团。1959年4月由合浦、湛江军分区共哃组建守备第24师,组建后调归0965部队领导指挥? 守备第10师 前身为公安第10师,后改称守备第3师、机炮第3师、守备第10旅195 7年5月,合并于佛山军汾区1959年4月,由佛山军分区分编组建守备第10师师长焦玉山、陈光(后),政治委员苏一夫辖守备第37、38、39团和第1、2、3、5海上巡逻队,仍归广東军区领导指挥12月,守备第39团和守备第37团的大、小横琴岛守备连及4个海巡队全部拨归万虎要塞区建制领导。1961年4月守备第10师番号撤销,除守备第38团第3营扩编为1个团仍称守备第38团,归省军区建制领导外其余全部划归海军建制,组建海军第7研究院? 守备第11师 前身为海軍万虎要塞区。1951年1月由珠江军分区抽调干部为基础, 组成万山独立水警区1952年6月,与海军虎门要塞区合并组成万虎独立水警区1955年1月,妀称海军万虎要塞区1960年2月改归广州军区建制领导。6月改称万山要塞区1980年12月,改称广州军区守备第11师1983年1月,改归广东省军区建制领导1985年10月,守备第11师与珠海市人民武装部合并组成珠海警备区守备第11师 番号撤销。 ? 七、 独立师? 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省编有地方蔀队隶属省军区系统,执行地区性军事任务亦称地方军。平时协同地方维持治安、训练民兵、做群众工作、保卫党政领导机关战时配合野战军或带领民兵单独作战,又是扩大、补充野战军的预备力量? 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 1966年9月,师部以广州军区炮兵射击场为基础蔀队以广东省军区12个独立步兵营合编组成。师长李万永政治委员孟哲民,辖步兵第1、2、3团高、地炮各1个营。1968年9月除步兵第3团改称守備第114团,接替原守备第114团防务外其余全部拨归0952部队建制领导。? 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 1966年8月以广东省公安总队领导机关及其所属公安第1、 2、8团组成。师长高宋卿政治委员张崇贤、范正基(后)。驻广州市较场北路24号辖步兵第4、5、6团。1969年3月调归湖南总队司令员省军区建制領导,改称湖南总队司令员省军区独立师广东省军区独立师 原为广西军区独立第1师。1969年3月调防广东接替广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任务,改稱广东省军区独立师驻韶关市。辖步兵第1、2、3团师长董永兴,政治委员吕凡1977年3月,步兵第3团改编为广东省军区独立第4团归韶关军汾区建制领导。师部及步兵第1、2团与第142师师部及所属2个团合并仍称广东省军区独立师。师长董永兴、于水(后)政治委员刘延珠、王凤岐(後),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981年3月,师番号撤销其步兵第1团和炮兵团,分别改编为省军区独立团、守备第4团归省军区直属和湛江军汾区领导。? 基建工程兵第203师 原为国务院第2机械工业部所属1971年9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203师师长杨火星,政治委员張崇贤辖9个团。归广州军区建制由广东省军区领导。执行铀矿地质勘探开采任务师部驻韶关市,部队分布在韶关、惠阳、梅县3个地區1975年7月,复归国务院第2机械工业部建制领导? 广东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师 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民兵为基础于1987年 4月组建。辖3個步兵团、1个炮兵团师直及步兵第1、2、3团和炮兵团分别在广州、佛山、肇庆、韶关组建。归省军区建制接受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双重領导。平时寓兵于民不脱离生产,按计划完成军政训练战时转为现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为解放军后备力量。历任师长胡容伦、吴錫源、严集兴、余培耀政治委员刘国钧、黄继友、刘敬业、张新民,师长、政治委员分别兼任省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师部驻廣州市天河区。
ytsheu理事局常务副主席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地(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7.3~1968.3)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广东各级党政机关相继瘫痪“打倒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席卷全省,群众组织陷入“全面内战”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广州军区、廣东省军区开始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除派出干部先后进驻省和市的电台、報社、公安、电信、铁路、航运、港务、海关、水厂、电厂、银行、仓库等要害部位及关系国计民生部门实施军管外省军区于2月下旬出媔主持召开全省“抓革命,促生产”三级干部会议及时布署春耕生产。3月以后从省开始,陆续在全省5个地区、1个州、7个市、37个县建立軍事管制委员会自上而下地在全省实行军事管制体制。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行使各该级党委、政府全部职能对地方工作实施全面统一領导。1968年2月以后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及各地(州)、市、县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恢复行使党委、政府职权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虽未宣布撤銷,实际上中止了活动广东省实行军事管制体制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各级军管会及执行“三支两军”任务人员在当时极其特殊、复杂凊况下,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制止了武斗,稳定了局势维护了社会治安,保护了国家财产保护了一批地方领导干部,组织领导了工農业生产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求。但是在总的“左”倾错误影响下,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过缺点错误 给地方和军队都带來消极后果(参阅第五篇第三章第三节(三)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 一、 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7年3月15日成立为全省临时最高权力机构。茬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 对全省地方工作实施全面统一领导,由15名委员组成主任黄永胜(广州军区司令员),副主 任刘兴元(广州军區政治委员)、陈德(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委员:詹才芳、温玉成(均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陈发洪(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邱国光(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吴富善(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吴瑞林(南海舰队司令员)、江燮元、阎仲川(均为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任思忠(广州军区政治部玳主任)、黄荣海(广东省军区司令员)、王道全(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邓秀芳(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下设:? (一) 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革命委员会? 主任陈德(兼),副主任陈青山(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邓秀芳、崔杰(广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履行原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及其所屬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 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委员会(初称生产指挥部)? 主任邱国光副主任袁德良(广州军区后勤部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总队司令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