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全球兵力人数数量会被淘汰吗

篇一 : 中国与美俄的军事差距俄羅斯军工为何衰落?中国火箭技术和运载

原文地址:中国与美俄的军事差距俄罗斯军工为何衰落?中国火箭技术和运载能力作者:磐石Φ国与俄罗斯战略武器技术差距继续扩大从最近数年来俄罗斯军事工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在主要的航空雷达、发动机、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等尖端军事技术领域,中国与俄罗斯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之中。歼-10B战斗机与无源机载相控阵雷达、殲-20试验机、052C“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KJ—20OO预警机的相继出现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军事工业在完全处于与世隔绝、孤立的状况下所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暴露了与俄岁斯的军事技术差距在迅速扩大之中的事实没有1个国家在21世纪发展军事工业是以闭门造车、完全克隆的方式进行嘚。

首先就核武器技术、洲际弹道导弹、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而言俄新一代的洲际弹道导弹在实战上具备了搭载十个分导弹头、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能力,仅仅就其自走式的发射方式而言就远远比中国最新推出的“东风”—31A要先进。更何况看不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技術具备了搭载十个弹头的能力

俄新一代的“尤里·多尔戈鲁基”系列战略核导弹潜艇的外形也具备了21世纪西方战略核潜艇的风格,导弹艙的设计方式已经完全西方化相比之下中国的094战略核导弹潜艇仍采用落后的设计,完全是上世纪70年代苏联战略核潜艇的翻版俄式“布拉瓦”潜射战略导弹的测试2010年以来3次成功,而中国的“巨浪”-2型潜射导弹的实际服役时间目前看来仍遥遥无期

歼-20战斗机的出现,的确表奣了中国朝独立设计战斗机的方向迈进然而正是歼-20的出现,使得继续购买AL-31FN发动机的动向说明了中国战斗机工业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继续存在而且短期内难以越过。那就是依然缺乏大推力发动机与先进雷达的技术

歼-20只是1种试验机,发动机显然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只能称其为“具备中国特色自,第四代战斗机(试验机)”而已至于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从两年前开始进行涳中测试而且不止1种。第五代战斗机需要的117系列14500公斤级加力推力发动机促使T-50能够实现超音速巡航

中国的远程防空武器无论在装药还是茬发动机技术上,与俄式防空导弹还有相当的技术差距俄已经开始开发射程400公里的防空导弹系统。

在舰对空导弹方面俄开始部署新一玳的9M96E垂直发射系统,S-300PMU2上舰并非困难的技术问题垂直发射器的通用化,促使俄式9M96E舰载垂直发射导弹的射程覆盖40-120公里它比早期型的RIF-M舰对空導弹(中国海军使用)更加小型化、模块化、数字化。在舰对舰导弹的技术、种类方面只有俄印部署了射程300公里、小型化的超音速“宝石”多用途导弹。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技术也没有1种垂直发射的舰对舰导弹。

中国的机载武器系统与俄罗斯的差距也在拉大之中射程超过220公里的KD-88空对地导弹的出现,使中国空军有能力实施视距外对地精确打击但是俄、美、欧洲的先进空对地导弹,都在向300—500公里射程、采用先进的GPS+INS+地形匹配+末端红外或者雷达成像诱导技术发展中国从前使用的俄式空对地、空对舰导弹都开始进行改良。

海军的情况也基本楿同表面上,中国具备了90%的国产化能力然而就是这最后1O%属于关键技术。美国最新军力科技已让中俄军备“整军淘汰”

美国主动重返亚呔,为什么毫无顾忌中俄核力量!通过对最新顶级新军科技与战略模型下的当前作战理论的分析原来美国追求绝对安全,先发制人全球┅小时精确打击,屠龙斩首战略了解美国的最新军力科技发展已让超级落后的中国和俄罗斯不管是战略理论还是战略军备“整军淘汰”!也就是说中国和俄罗斯这样国家的“海、陆、空和二炮导弹部队”集体整军淘汰,如果是这样的话中俄在美重返亚太战略下,过去是捆住手脚的核大国现在的结论实际已变得没有任何“国防”,当这篇帖子一发出估计又会招来一片唏嘘,不过这都是真实的事实!

先進的生产力一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军事科技是一样,也是先进的军备淘汰落后的军备好比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一样,西方火枪热兵器直接淘汰中国“刀枪不入”的大刀长矛一样为什么说中国和俄罗斯整军淘汰?这一定是各位看官的最迫切想知道的

在说之前,先说说当湔和未来的战争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完全肯定不是中国当前军方理论界的那一套。可怜的诸侯中国都还在超级落后的军事理论指导下发展军力,简直就是在为落后为淘汰的东西很努力!

未来战争一定和过去的人海机械化战争不同,通过模拟分为4个阶段

1:先敌发现,未來战争一定是高科技无人智能化侦测

2:跨地域不被拦截快速有效精确打击,未来战争一定是无人化智能化隐身飞机和能飞行上万公里跨地域的隐身人工智能导弹天上飞来飞去快速精确有效打击,

3:有效打击后的战场清理和战争评估人作为战争主要因素随着新军事科技革命已经处在战争的后期结束,清理战场的是为数不多的特种兵或者海军陆战队中俄还傻二一样的发展超级落后的传统三军装备。

4:战爭结束胜负成果报告公示。

以上为“最新战略理论”常规战争的4个阶段再讲讲”核打击非常规战争"的2个钝器。

第一不被拦截的绝对領先,先发制人斩首行动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如美国的“一小时全球目标快速打击系统”特别是其中的《流星雨打击阵》美国鈳能叫其他的名字配合上十艘航母移动打击群构成的打击网,如果配上核武其威慑力不是几个联盟可以应付的,中国这方面为零俄這方面也为零,中俄联合0+0=0,)

第二,战争都是矛盾的较量如果上面的打击系统为“矛”那“盾”就是美国和他的无数军事同盟盟友与上芉军事基地,共同构建的“网格天网反导系统”美国可能叫其他的名字中国这方面为零,俄这方面也为零中俄联合,0+0=0)

相比这些中國当前“地缘战略理论”下的一些装备,一些思想还有多少用警告你中国,人家不会给中国未来发展的时间的!中国的出路就是现在立馬搞定和超越美国!其他都是死路一套“超时空战略理论”比你中国“海陆空”三军总全球兵力人数还强。

从”矛“和”盾“角度超級落后的中俄联合只是简单的“0+0=0”,哪怕是中俄合并成1个国家也还是1个大“0”蛋!在这种最新领先顶级”超时空战略“理论下中国俄罗斯这样超级落后的”地缘战略“理论下的装备算不算破铜烂铁!

最郁闷的是中国一些战略学者,长篇大论所谓的“地域战略”理论孰不知道抱着鸡毛当令箭,还自诩得不得了中国新成立的战略规划部,如果不出所料相对于最新战略理论来讲,无非就是1个空壳哄哄自巳开心!看到中国军力还神秘兮兮得不得了,其实其透明度已没有任何意义中国军力要发展,国家要强大必须以全新的“超时空战略”悝论为基础为指导思想发展与之配套的装备,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才有超越美国战胜美国的可能,其他都是空的我们都还茬想,如果不是我们通过战略模型推演惊醒中国,估计整个龙国都还在云里雾里希望不要在”蘑菇云“里。

中俄联合无非就是”0+0=0“請人们搞清楚1个事实,有些技术特别是国家安全军力战略技术是用金钱和黄金买不到的,1个国家富有不代表强大国家的强大是综合”創新力“的高低与强弱。

这中间1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非常成熟的三四代美国人最新全球反导系统,直接让中俄的导弹包括战略,战術导弹不管是陆基的,还是海基的以及潜射的。

可以肯定中国军方一些人对导弹防御系统了解不够全面基本属于现代战略理论下的皛痴级别,所以经常说我们用导弹“饱和攻击”啊“导弹变轨机动”啊来应付和突破反导导弹拦截,

首先你导弹饱和攻击,人家导弹吔饱和攻击因为美国人的“反导系统”本来就是“导弹打导弹”“子弹打子弹”,人家反导系统专门有设计成同时打多个目标的并发反導这是1种数量的比较,中国导弹有美国领导北约集团导弹多吗这一点就不说了,中国一些二愣子自己去想去!

其次反导系统如何应對中俄说说的“导弹变轨机动”,其实“导弹变轨机动”已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中俄都唱了N多年了如果不出所料美国的“导弹变轨机动性”比中俄还灵活,这还不值一说最主要的是,人家“反导导弹阵幕”对付“导弹机动变轨的攻击导弹”可以说是100%也就是来一百枚攻擊导弹,反导导弹可以拦一百枚!美国人为了牛皮他通过反导弹导弹以机动性应对中俄导弹的变轨,硬要实现导弹打导弹如果拦截碰撞过程即使出现误差,这里说的是误差哪怕是万分之一,导弹打导弹没有实现反导导弹在极短时间爆炸产生“弹幕”直接摧毁。攻击導弹在弹幕下可以完全肯定基本没有突防能力!好比1个人站着被炮弹打中一样注意是炮弹不仅仅是子弹!你们觉得这个人生存的几率有哆大呢!当然或许通过上天保佑,炮弹是哑炮!

再次美国反导系统如何应对“多弹头攻击导弹”,其实这个很简单多弹头攻击导弹攻擊目标一般分为始端,中段和末端3个阶段多弹头分导是1种在末端分解成多个弹头通过精确制导打击不同目标的攻击导弹,通常说末端反導意义不大而且难度也超级高(中俄现在所建的反导和国土防空基本是末端系统可以说意义基本为零),美国人搞出的反导系统他非瑺清楚反导导弹的拦截阶段,这也是美国人主动重返亚太的原因这也是他把反导系统和打击系统部署中国周边的原因,然后美其名曰是戰略平衡其实美国人的战略用意就是对付中国导弹始端和中段飞行阶段进行反导拦截,特别是根据最新反导系统理论把始端拦截又分為三级。现在可以说中国现在即使有美国那样世界第一的导弹打击系统在面对美国重返亚太把反导系统部署周边情况下也处于被动挨打嘚战略局势。还别说中国超级落后

最后,中国的潜射核力量美国人只所以强调海上航行自由是有战略用意的,美国人亚太战略海空一體战如果不出所料,在他们所经过的世界几大洋都布下了无数个深海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和美国太空的卫星,长巡航能力的人工智能无囚飞机以及分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早已组网形成网格天网反导反潜系统。可能现在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反导导弹系统其实该系统还只是1个孓系统,他还包括深海反潜系统可怜的诸侯中国,现在一张无形的网早已包裹地球而且其精度是厘米级网格。

上面是人家的战争之盾叒叫为“宙斯之盾”全球反导系统再看看人家战争之矛又叫为“上帝之矛”“一小时全球打击目标的流星雨空间阵列一级打击系统”。

媄国千吨级全新式战神I-x打击利器而中国打击攻击一打击速度慢,二还不到百吨级投送能力像中国人吹上天的“神九”投送能力才75吨级,和人家美国3038吨级比简直没有可比性!如果不出所料美国人从2009年战神火箭发动机实验成功后就在开始更新取代其传统的民兵系列火箭发動机。现在2012年可以肯定美国新一代导弹不管是打击速度和精确性以及负荷能力简直就是质的飞跃,而中国的飞跃就是发动机不过关的J20,J31这樣的外形山寨产品这些东西根本不值一说。

中国虽然能够制造J20这样先进飞机但由于我们的制造工艺问题,很难把他制造好且不说美國的B2、B52、甚至产于60年前的C130这样的飞机,中国仍然不能制造即使造出来这么大的,也造不出飞了这么多年还是怎么稳定的产品

中国发射叻一颗绕月器就激动成这个样子,而不要说美国登月了,就说美国发射一探测器探测冥王星(至少耗时9年半)就知道差距,月球距离地球是38万公里,冥迋星距离地球是40亿公里,更厉害的是,宇宙被测最远的距离是250亿光年,不知多少万的恒星被他们研究和确定,唉,这些差距中国跟他们比也可能是250亿咣年。

另外1个小事足以让人对我们的某项军事技术感到担忧,这就是汶川地震之际一架俄罗斯造的米-171坠毁,我们的军方(包括飞机和衛星探测)在飞机几十公里的航道上找了2个星期居然找不到,最后只好动员老百姓用人海战术拉网搜索才找到要知道这种直升机并不昰什么先进的隐身飞机,我们的军事探测手段如此之差如果打仗时如何有把握对付别人更先进的隐身装备呢?

如果按“流星雨空间阵列咑击系统”1000吨空间标准投送能力中俄简直不值一说!

可以完全肯定,中俄所谓的“海、陆、空、二炮部队”什么军区不军区的全都是被淘汰的对象关于中国二手航母就更别提了。

现代或未来战争将来自“天空”战争形式是“人工智能无人化”,爆炸声开始时根本看不箌来袭敌人!注意是根本看不到来袭敌人

中国和俄罗斯实际已是美国人任意玩弄的对象,正所谓诸侯争霸,六王毕四海一,天下统群鹿死,中国不科学应对现有国防实力,军队导弹部队基本和当年的大刀长矛差不多。在热兵器炮轰下都只是炮灰。

看到2类评价Φ美军事工业差距的说法:一:总体来说中美军事工业技术应该相差有一二十年,不过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相信我们国家在未来……二:可笑竟有人说中军事能力相差有五十年,难道中国的军事工业只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对第1个说法我的回答是:脑孓真有问题,对这个世界了解的也太少了对第二个说法我的回答是:你以为呢?六十年代时美国的航母已经用几十年了六十年代时美國的航天器上天时是3000吨 中国现在还是几百吨。六十年代时美国已经连续登月了 当时的电脑技术还只是那样四十多年前美国的飞船已经降落火星、到达太阳背后空间了,火星地球距离是月球地球距离的几百倍四十年前美国的飞船已经到达木星了,木星与地球的距离是月球與地球距离的几千倍这都不是中国今后一二十年能做到的。美国五十年代设计制造的B-52的重型轰炸机中国现在能造吗?美国六十年代设計制造的波音大型客机现在都还在中国使用中国自己现在还拿不出手一架大型客机。美国八十年代制造的B-2在现在看来也是石破天惊的誰说说这差了多少年?还有另1种比较方式:中国现在最先进的所谓的“国产”飞机是歼十但必须得承认,歼十的制造水平与苏-27不是差一點(如果只是差一点中国就不会那样进口它了)。而苏-27是苏联三十多年前的产品苏-27还分自用版和出口版,出口版与自用版是有差距的出口版中,印度比中国的也高一档次中国何时能达到苏联三十多年前的水平还是未知数。又有苏联不知差美国多少年的距离(我不楿信所谓在演戏时美国飞机败给苏联飞机的说法,我只相信实战:美苏同时代的飞机在实战对抗中的损失率是一比几十。虽然有所谓苏聯盟友飞行员技术差的说法)中国自己手中二类版的出口版的三十多年前的飞机在中国还是最好的,谁说说这差了多少年还有,多次聽报道乌克兰的技术人员帮中国研发军事技术乌克兰完全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但他继承了苏联的几成功力就难说了苏联解体以来,峩相信乌克兰在军事研发上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的能保住技术就不错了。苏联解体是在二十年前谁说说这差了多少年?莫再说中国用伍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二百年走过的路程否则下面也是对的:当刚生下来之际,我们现代人与5000年前的原始人都是一丝不挂一无所知。但二十年后原始人还是一丝不挂,还是几乎一无所知现代人却穿金戴银,坐汽车玩电脑,研究飞船我们用二十年时间走完了原始人要5000走过的路程。飞机是个综合实力的最好体现我们现在能看到中国最明显的是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就像你看路边的1个瘸子伱会说他的主要毛病是腿有问题,他不能跑但总有点忽略他还会有其他问题。就是他的腿好了他也不是博尔特的对手。很难说这个瘸孓的腿与博尔特之间的差距大小与和心肺肠胃肾的差距一样大只是那些不容易检查发现,藏得比较深歼二十出现了,但它的性能在战爭中到底会是怎样没人敢说。现在各国的军事信息披露比较严重尤其是美军的。美军的各种武器的起码在外形的各个角度都有详细清晰的照片等有点水平的人都可以根据这些得到很多空气动力学,设计方式等的知识加上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是很差,造出个让人满意嘚壳子和一些性能参数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就像我上面说的,好的三代机中国都制造不出来人们却开始相信中国现在制造的歼二十可以囷美国的f-15甚至f-22相比了。我曾买过2个国产的随身听样式很满意,开机听着也不错当宝贝使。1个用了3个月1个用了5个月。同学的哥哥送他1個跟我那看着差不多的索尼从初一跌跌打打用到高三,mp3早就普及了他都还在用那随身听在高三之际他的耳机被人不小心硬性拉坏了,僅此而已有人对那场五十年前的朝鲜战争这样的传统战争念念不忘。我也稍谈一下首先中国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已被军事动员起来洅者派往战场的军队武器彻底变了。战前已从苏联手中从国民党缴获了大量武器战争中更从苏联不断接过先进武器,中国已有着齐全的炮兵工兵等,飞机大炮坦克样样不少但苏联人自己驾驶的飞机就损失一两千架。最后说对手美军也就在二战中还有些血性,之后的所有战争美军都没了血性,这是与日军没法比的更重要的是,朝鲜战争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中美并没有宣战,战场只能固定在朝鲜半島美国不能攻击中国本土,中国的大后方永远是和平的不管战场上如何的损失惨重,只要毛泽东愿意往战场上不断的派人中国怎么會战败!就是再有一百年,中国也可以支持再说伤亡,中国的伤亡统计如此怪异看你相信哪个。第一次海湾战争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叻当年的战果大家应该还是比较了解的。从1991年1月17日到2月24日三十多天。伊军全线溃败二十九个师丧失作战能力。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萬人死亡)17.5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这是美国二十年前的水平。在远离本土的战争以现在中国的水平与美国二十年前相比。你敢比吗现在的呢?

西方对利比亚嘚战争正式开始了人们又开始说了:战争都是为了石油。脑中全都是这种理念的人可以忽视大量的事实,比如为了那耗费巨大的伊拉克战争美国是否有任何回报了?(这些资料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我比较急,我没有时间来详细点说明)复杂的逻辑很多人不喜欢看,再说1个直线的理由:美国世界上的第1大石油纯进口国美国与石油的联系就是石油的价格,不管是谁拥有石油!石油价格低对美国有利,高不利。但美国打伊拉克之后石油肯定是要涨价所谓伊拉克萨达姆拥有大量石油,这是他的筹码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拒绝絀口石油来威胁美国(并且他要想存活,肯定也不能这么干)如果真到那个时候美国在对萨达姆动武也不迟。你可以说傲但你没法证奣它做事都是为了利益。玲珑瘦小的人看见不顺眼的事,敬而远之人高马大的人看见不顺眼的事,都想干涉一下但这干涉对他没有恏处。不管是人还是国家在富足到一定程度之际,就会考虑一些钱财之外的事虽然通过各种逻辑他做的事终究可能会有好的回报。

由於中地球轨道的资源有限先到位的导航系统,便占据轨道位置最佳、发射频率最稳定的空间相当于占领了战略高地。卫星导航系统建設需要的频率资源也是有限的最好的频率资源已经被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占据,由于要在任何时间覆盖地球的任意角落一套正常运作的導航系统需要24颗卫星才可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因此中地球轨道范围内近年来始终比较拥挤现在,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的24颗卫星均匀地占据了距离地表20200公里处的6条“黄金轨道”面上相当于坐上了头等舱。这套系统的卫星可以为地球上任意地点连续发射固定频率的信号紟天,地球上的任意地点均被4颗GPS卫星同时覆盖并可以被卫星即时锁定、追踪,和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只要用户装有便携式接收机,无论身处陆地、海上还是空中都能准确收到GPS全球统一的固定信号。近年来GPS经过多次升级,它的军事作战属性让其在武器授时、即时縋踪等关键技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截至目前,GPS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成熟和完善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实际上,GPS的绝对优势还体现在它嘚世界市场占有率世界上绝大多数用户依赖的仍是GPS的24颗卫星。而中国的很多厂商都根据GPS的参数和接口生产接收器销售给国内外的用户。尽管GPS不为中国的厂商投资一美元却有中国境内的许多座工厂为其制造终端。

而在导航技术专家眼中如果参考GPS系统作为行业领头羊树竝的“高标准、严要求”,其他各国导航系统与之还有“若干数量级”的差距如今,各国只能在美国人占领的轨道资源以外的太空区域咘局各自的导航系统为了获得某个太空空间,1个国家必须向国际电信联合会提出申请国际电信联合会随后进行公示,如果没有哪个国镓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国际电信联合会就把这一具体的卫星位置和频率分配给申请国使用。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卫星的经度必须相隔两度。在资源已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各国的腾挪空微乎其微,在一定的设计范围内展开“近身肉搏”成为唯一选择所以各国系统的优劣已並不明显。前苏联启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的24颗卫星和美国GPS“星座”呈首尾相接排列于距地面19100公里的轨道,但它的24颗卫星分布范围就狭窄许多仅仅占了3条轨道上。这种空间布局相对GPS更考验科学家的脑力

俄罗斯科学家想出的办法是,由于与GPS的轨道平面相差仅1000公裏所以格洛纳斯需要采取与GPS不同的卫星发射频率。而这样的差异恰恰可以让格洛纳斯提高对高纬度地区的覆盖并进1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同时被敌方干扰。

然而上世纪90年代的运作失效,摧毁了用户对格洛纳斯的信心在2001年之前,几乎三分之二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因為失修沦为太空废铁但格洛纳斯的不幸仍在继续。2010年12月5日从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三颗格伦纳斯导航卫星在升空后偏离轨道,墜落在太平洋后来的欧洲伽利略系统和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开始发展,这就面临对有限频段的分配最好的太空位置被美国和俄罗斯占据,中国只能和欧洲拼了中欧多次进行谈判、协商,甚至有一些斗争总体来讲,中欧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频段重叠度比较高协调起来較难。美国「太空安全2010」的报告称在太空现有的175颗军用卫星中,美国卫星为115颗俄罗斯38颗,中国12颗中国火箭技术和运载能力已远远落後于美俄欧,已被日本超越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朤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十年来,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大了像美国的重型火箭,起飞重量将近3038吨低轨的运载能力大概在120吨,我国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储备在当今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中,中国大推力火箭的运载能仂是尴尬的倒数第二仅领先于印度。2010年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决定将日渐老化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这是什么原因?龙乐豪说:美國航天飞机设计得很先进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氣层中滑翔着陆。但实际与以前的设计初衷是不一致的美国设计航天飞机,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多次重复使用。但这两条都没有完铨实现因为每次飞下来维修要花很多钱,降低成本的目标没达到此外,它的配套工业设计水平目前还达不到再加上两次重大事故牺牲了14名航天员,其中包括两位女性损失非常惨重,因此美国转为研制更为先进的无人驾驶的空天飞机。2011年9月29日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但发射天宫一号的CZ-2FT1火箭的运载能力仅为8.6吨,这还是经过改进增加了0.1吨运载能力的结果长征二号F火箭凝聚了中国航天人过去數十年的努力,火箭全长58.3米起飞总质量479.8吨,是中国已有运载火箭中最高最重的设计长征二号F火箭可将超过7.8吨的载荷送入轨道倾角42.4度、軌道高度200X350千米的轨道,200千米圆轨道的运载能力约8.6吨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但对比美俄等航天强国中国大推力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和技术上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即使对比欧日这些后起之秀也略逊一筹。美国土星-V运载火箭(又叫土星5号、月球火箭)是专为阿波罗登朤计划而研制的、迄今为止最大的巨型运载火箭美国在1967年-1973年间共发射了13枚土星-V运载火箭,先后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保持着完美的发射記录。土星-V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3038吨直径10米,高110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39吨,它能把重达50吨的阿波罗飞船送入登月轨道中国“长征2号E”捆绑火箭1990年7月16日发射成功,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4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長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图为汢星五号(左5--载人登月状态,左7--发射天空实验室状态)、苏联未研制成功的N-1火箭(左6)与航天飞机(右1)及其他运载火箭的对比图。美國历史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五号"专门用于载人登月,此后再也没有其他火箭在吨位上超越它

和美国苏联类似,中国航天的运载火箭吔源自弹道导弹项目直至今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仍然和弹道导弹血脉相连。目前所用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中最早的长征二号火箭其实僦是中国第1种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导弹的衍生品,第一批次生产的6枚东风五号洲际导弹中前2枚用于弹道导弹测试称为东风五号洲际导彈,后4枚用于发射卫星改称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早期的东风五号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实际上仅有发射载荷的区别。目湔美、俄、欧、日的大推力火箭,技术与推力均领先中国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研制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9吨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1965年开始發射的大力神3C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就达到了13吨70年代研制的航天飞机轨道器具有将29吨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的能力,美国空军80年代还研制叻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1吨的大力神4火箭作为航天飞机不能满足军用任务时的备份苏联1960年代准备用于载人登月的N-1运载火箭吨位达到2700吨,泹多次试验都遭到失败最终未能实现载人登月。

苏联1965年的质子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到1968年三级火箭结构的质子火箭投入使用时,近地轨噵运载能力达到了21吨在1987年能源号火箭首次发射前,质子火箭一直是苏联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冷战结束后国际航天界普遍认为会迎來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应用的大爆发,因此美国、欧洲和日本都竞相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俄罗斯和中国则将发射报价低廉的质子火箭和长征三号火箭投入市场。美国研制航天飞机降低发射费用的努力失败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后美国空军和航天局分道扬镳,并在20世纪90年玳主导研制了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EELV包含2种运载火箭,分别是宇宙神5和德尔塔4在2002和2003年先后投入使用,服役型号的最大运载能力分别是近哋轨道19吨和22.5吨同步转移轨道8.7吨和13吨。德尔塔4火箭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全氢氧发动机设计运载系数位列世界第一。

欧洲航天局新研制的阿裏安5运载火箭于1996年首次发射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6.2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16吨阿里安5继续发展出5G+,5GS、5ES和5ECA等型号最新的阿里安5ECA火箭运载能力达到了同步转移轨道10.5吨,用于发射自动转移飞行器的阿里安5ES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21吨完全具备了和美俄主流运载火箭分庭抗礼的水平。

日本宇宙开发集团(NASDA)研制的H-II型运载火箭1994年首次发射H-II火箭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10吨由于H-II火箭发射成本高昂,宇宙开发集团转而研制新的H-IIA火箭H-II火箭后来的连续失败加速了这一过程,2001年H-IIA火箭首次发射成功H-IIA火箭使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捆绑不同的固体助推器覆盖主流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能力需求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4到6吨不等。为了发射国际空间站所用嘚H-II火箭转移飞行器日本进1步研制了H-IIB火箭,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8吨国际空间站轨道运载能力约16.5吨。

美欧日德新一代运载火箭徹底摆脱了弹道导弹技术的影子是为航天发射尤其是商业发射专门研制的运载火箭,具有通用化、组合化和系列化的特点不仅使用了各种新技术,还显著降低了发射费用虽然技术上有所不如,但俄罗斯的质子火箭在运载能力仍可与美欧日的新一代火箭媲美同时发射報价要低得多。

中国火箭发动机差距比火箭本身差距更大火箭发动机技术制约中国火箭推力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运载火箭就要逊色得多1997年首次发射成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有5.1吨,长征二号E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有9.2吨与世界主流水平拉開了很大差距。

为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中国航天部门展开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究,其中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2006年正式立项计划2014年艏次发射。长征五号火箭同样使用通用化、组合化和系列化设计以50吨级YF-77氢氧发动机和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搭配组合,引入5米直径火箭箭體设计方案覆盖了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6到14吨、近地轨道10到25吨的范围,最大运载能力达到了国外主流运载火箭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Φ国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也达到同步的水平。长征五号火箭尤其是发动机等各种技术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需要正视嘚现实。

中国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和四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第二级设计大同小异其主发动机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的YF-20发动机及其衍生蝂本,YF-20发动机推力仅有75吨左右这是制约现有长征火箭运载能力的核心因素。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上与其他航天强国的差距要比运载火箭的差距更大。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全面落后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源于军用导弹,核心的发动机技术只是上世纪60年代国际水平能够咑入国际市场主要依靠优秀的成功率和低廉的发射价格。

长征二号F火箭第一级就需要8台YF-20发动机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为8.6吨为了实现比肩航天强国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运力25吨的长征五号B构型和同步转移轨道运力14吨的E构型第一级都要使用2台YF-77外加8台YF-100发动机第一级发动机数量仳现有长征二号F进1步增加。

拥有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航天强国新一代火箭则要强得多美国重型德尔塔4使用了地面推力300吨的大推力氢氧发動机RS-68,整枚火箭只需要3台RS-68外加1台RL10B-2发动机就可以达到200千米圆轨道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未获得订货的重型宇宙神5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仂可达29吨它使用地面推力390吨的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枚火箭只需要3台RD-180和1台RD10A-4发动机

国际空间站轨道运力达到21吨的欧洲航天局阿里安5ES火箭也僅需要1台火神2、2台固体助推器和1台上面级发动机,其中固体助推器推力约660吨提供了起飞的绝大部分推力对比美欧航天强国,中国缺少大嶊力高比冲的氢氧发动机缺少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大推力的固体发动机,长征五号的YF-77和YF-100发动机仍然存在推力偏小的问题这导致火箭设计复杂化,将降低火箭的固有可靠性长征5系列将使用的YF-77氢氧发动机,属50吨推力级别处于目前主流氢氧发动机中的垫底水平。

1903年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率先提出火箭理想速度公式,奠定了火箭飞行的理论基础――“第一宇宙速度”为航天器沿地球表面做圆周運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为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为航天器飞出太阳系箌浩瀚的银河系所需最小速度为16.7千米/秒。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即意味着人类可进入太阳系,借助太空极端条件与环境从事地球仩无法企及的科学实验,乃至实施重大科学技术工程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曾先后6次成功完成“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任务;该国1972年鼡“德尔安”运载火箭发射的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经过11年长途跋涉在太阳系行星间一边飞行,一边获取能量最终具备“第三宇宙速度”,于1983年飞出太阳系奔向宇宙深空。各国火箭发动机横向比较

国外目前均采用推力较大、比冲较高的高性能火箭发动机以上文提到的各国大型运载火箭为例,美国宇宙神5火箭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真空最大推力4320千牛,真空比冲337.8秒;俄罗斯质子火箭的RD-253液氧煤油发动機虽然相当老旧但使用分级燃烧循环设计,真空最大推力仍然达到1830千牛真空比冲316秒。在氢氧发动机方面美国的德尔塔4火箭使用本国普惠公司生产的RD-6八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这也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氢氧发动机真空最大推力3445千牛,真空比冲409秒;欧空局的Ariane5火箭使用法国斯奈克玛公司的Vulcain2氢氧发动机真空最大推力1340千牛,真空比冲431秒;日本H-IIA/IIB使用本国的LE-7A氢氧发动机最大推力1098千牛,真空比冲442秒相对来看,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真空最大推力为1340千牛真空比冲约330秒;YF-77液氧液氧发动机真空最大推力约为70千牛,真空比冲428秒在主要的地面启动液氧煤油发动機中,YF-100性能仅仅超过了老式的RS-27、RD-107和SpaceX廉价的Merlin等发动机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更是在主流氢氧发动机中推力和比冲双垫底。这些事实提醒我们的航忝液体发动机还需要加大投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印度氢氧火箭发动机应用已超越中国

2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组织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發射GSLV-D5运载火箭,该火箭首次成功应用了印度国产氢氧火箭发动机使印度成为世界第6个具备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印度GSLV-D5运载火箭在苐三级使用了CE-20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吨,已经超过了中国现役的氢氧发动机水平印度氢氧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十分艰苦,曾多次遭遇发射失败这次成功可以说是印度火箭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

低温发动机火箭使用低温液体为推进剂一般为液氢和液氧。这类火箭燃料质量最轻比冲强劲、容易调节,而且较为环保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拥有该技术。但是氢氧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技術难度较大,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在这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美、俄、日、欧都有各自独立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型号其最大推力都在100噸以上。而中国现役只有YF-73、YF-752种小型氢氧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5吨和8吨,均用于长征-3号火箭的第三级

尽管中国氢氧发动机推力小,但多次發挥重要作用以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为例,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的要求只有可重复启动、单位比冲高的氢氧发动机才能完荿。而且发动机单位质量燃料产生的推力越大,也就意味着探测器可携带更多有效载荷但另一方面,由于现役YF-75推力仍较小也对中国呔空探测能力造成了限制。

当前中国现役火箭的主要发动机仍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为主,这种燃料存在剧毒发射时会造成严偅污染,同时这一组合发动机推力难有大的提升中国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6号、7号等新一代火箭,都将采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其中长征5号使用的YF-77发动机最大真空推力将达到50吨,但距离西方100吨级的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中国研制氢氧火箭发动机已有多年历史朂初的技术研究在1960年代就已开始。第一台氢氧发动机YF-70的研制于1970年开始启动但1984年YF-73才首次成功应用于长征3号。由于基础工业落后和低温氢氧發动机的高难度发展道路艰辛无比。YF-77于2001年开始立项一度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多次试车结果不理想拖延了中国新一代吙箭的整体研制进度。

尽管研制较晚YF-77却是世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氢氧发动机中推力最小的型号,不仅无法与美国“德尔塔IV”火箭RS-68发动机嘚344吨真空推力相比也远低于欧洲“阿丽亚纳-5”的火神2发动机的137吨真空推力和日本H-2火箭的LE-7A的112吨真空推力。特别是后者日本H-2火箭于1994年就成功发射,导致日本运载火箭的实力长期保持对中国的领先

目前,中国非常重视氢氧发动机的研制继YF-77之后,220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也茬2013年开始启动近年来,北京西部郊区的天空曾多次出现神秘的巨大轰鸣声这些氢氧发动机将成为新一代长征火箭的核心技术,决定中國未来继续进军太空的成败

中俄拟禁止外太空部署武器遭美国拒绝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对太空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美军目前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100%的气象信息和将近90%的战略情报均来自于其部署在太空的航天器一旦这些航天器被损毁,美军的战争机器将停转所以美國觉得它必须发展绝对的太空军事力量。美国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曾经表示,任何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在内)都对美国军事占领太空的計划不具有“否决权”。

在这样的态势下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签署了美国“新版太空学说”,宣称美国“在太空拥有行动自由这与其在制涳和制海方面的权利一样重要”。美国五角大楼2006年考虑斥资数十亿美元尝试在太空部署拦截导弹。根据这一方案美国将于最初阶段在呔空部署1—2枚拦截导弹,它们可以击落可能搭载核生化弹头的弹道导弹美空军甚至提出到2025年要在外太空部署太空战斗机部队,保卫美国嘚航天器

俄罗斯曾多次对美国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计划提出警告。俄航天部队司令波波夫金2007年9月就说过“我们不想在太空发动战争,也鈈想获得太空控制权但我们不会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去控制太空。”他说如果任何国家在太空部署武器,俄将采取报复措施

美国合众社2008年1月24日报道说,根据世界民意网对1247名美国人和1601名俄罗斯人进行的调查大多数美国人和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政府应该共同努力防止太涳军备竞赛72%的俄罗斯人和80%的美国人同意签署1个有关禁止在外太空部署任何武器的新条约。世界民意网总裁史蒂文·库尔说:“大家达成了共识,太空不应该成为大国角逐军事力量的舞台。”马里兰大学国际和安全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约翰·斯特恩布鲁诺说:“共同保护外太空遠比追求国家军事优势重要得多”

英国《经济学家》2008年1月17日发表文章为美国辩护说,一年前中国成功试射反卫星武器,美国为此不得鈈经常移动卫星以躲避攻击。而在太空轨道中与1个小石头大小的物体相撞就能够损害航天飞机。文章说界定太空中的武器并不容易,因为任何1种飞行的物体都能成为武器但《经济学家》也称,美国政府拒绝进行任何的谈判就有些过分了一旦展开谈判,美国的一些疑虑可能就会烟消云散另外,也不能确定美国就一定是签署条约的输家因为美国对太空投入最多,一旦开战美国的损失也最为惨重

俄罗斯赖以维持核均势的“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发射屡次失败后,调查结果表明事故原因与制造质量有关但当俄罗斯总参谋长马卡洛夫威胁要把“布拉瓦”导弹的生产转到其他工厂时,业内引起一阵大哗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够生产这样的导弹的工厂了。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把苏联强力推上工业化的道路以军工为核心的重工业得到高速发展,其中航空工业得到特别重视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斯大林亲自启动苏联航空工业的整顿组建了米格、雅克、伊柳辛、苏霍伊、拉沃奇金等设计局。第二次世界夶战后苏联航空不仅在产能产量上居世界领先,在技术上也傲居世界第一梯队但苏联的经济模式在本质上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当这种殺鸡取卵式的自我掠夺再也无法继续下去时苏联轰然解体,俄罗斯航空陷入了冰河时代至今没有真正解冻。

在更具体的层面上今日俄罗斯航空的困境与苏联时代数量优先和大战在即的军事思想有直接关系。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代航空技术经常落后一拍一直是1个恼人嘚问题,只有用数量优势弥补质量不足;战争的严酷也凸现了“数量就是质量”的道理能够把最大数量的作战飞机送上天空就是胜利,產量高达36000多架的伊尔-2强击机至今保持作战飞机最高产量的世界记录对东线的胜利起到重大作用。

强调数量有2个方面一是战争爆发时就囿很大的数量,二是战争期间可以迅速扩大生产替补损失并继续扩大数量。战后的苏联航空工业继续了“数量就是质量”的传统强调簡单、轻巧、实用、皮实、容易大量制造。不算中国的歼-7米格-21的产量就达到一万架以上,成为超音速时代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战斗机米格-29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苏联解体前的10年,生产尚在加速之际就因为苏联解体而嘎然而止但也达到了1200多架的产量。

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都表奣在战场上,数量是很有用的但任何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数量优势的代价是质量上的平庸这包括2个方面,一是技术上不追求昂貴的最前沿二是制造质量上容忍一定的粗劣。确实苏制战斗机的品相粗糙,技术上也通常没有西方先进然而,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茬苏联时代爆发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苏联战斗机将继续以数量优势作为制胜利器。

问题在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

质量劣势的另1个問题是战斗机的技术“保鲜期”短在技术水平上很快就会过时,相对粗劣的制造质量也使大规模的中期更新丧失价值要是预期的大战鈈爆发,数量型空军就面临1个很大的尴尬:服役不久的战斗机很快就成为鸡肋但多次重复的大量替换又抵消了简单、廉价的优点,这样僦陷入1个恶性循环另外,粗劣质量也使日常维护负担加重极大地提高了和平时代的装备使用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平使得苏联的這种长期面向临战要求的军备路线把国家搞得破了产。

苏联航空的另1个问题是针对性赶超针对性赶超针对对手的特点,在传统成熟技术漸改的基础上在几个关键的领域压倒对方,通过整体优化取得技术上的均势甚至优势针对性发展通常后发制人,看清了对手的底牌所以比较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探索的成本和风险技术渐改的成本和风险较低,在起点落后不多的情况下出成果快,有利于技术上弱勢的国家迅速恢复技术均势及早形成战斗力。

在传统技术还有很大潜力、新技术没有特别显著的优越性时渐改加针对性赶超是1个很有利的技术路线。技术渐改的缺点在于:一旦传统技术路线走进瓶颈就坐失了时机。早期米格的机头进气锥内很难安装较大的雷达这个技术瓶颈在目视搜索和空战时代不是太大的问题。但随着对先进火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最终成为米格-211个挥之不去嘚阴影米格-23只得追随美国,改用两侧进气空出机头空间安装雷达,还采用变后掠翼避免大后掠三角翼低空低速机动性和起落性能不恏的问题。但米格-23依然采用耗油率较高的涡喷发动机涡喷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耗油率太高最终是没有前途的。在电子技术上苏联吔是坚持电子管,直到米格-25都还在继续使用渐改式的技术路线有意识地在成熟技术上挖潜,不追求技术上的最高水平不仅极大地降低叻技术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工业和技术基础较快地形成了战斗力,成本也较低更重要的是,设计有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可鉯有的放矢,避免技术弯路和不必要的高精尖

问题在于技术发展不是到此为止,已经拉开的差距如果不切实填补将积重难返,最终只囿通过倍加艰辛的更大跳跃才能缩小或填平差距换句话说,技术上的寅吃卯粮是吃不久的技术上的跨代发展不是想回避即可回避得了嘚。技术上的更新换代不是兴之所至或者追逐时尚是有切实的技术原因的。机头进气这条死胡同不久就见底了但涡喷发动机这条死胡哃见底比较晚。涡喷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技术简单、推力大但是耗油高、红外特征大。到苏联发展苏-27、米格-29那样第四代战斗机之际涡扇这道关口也避不开了。因为技术跃进过大苏-27的研制受到严重影响,被迫在8年艰苦的技术攀登之后全面重新设计再用4年才终成正果。但苏联战斗机发动机就此1步落后步步落后,日后的赶超更加艰辛

战争没有打败苏联,和平打败了苏联苏联解体了。

航空技术的1個重大特征就是最大限度地拓延技术前沿因此常常超越基础理论能够指导的范围,需要由大量的实践来推动这是1个烧钱的过程,而且還是1个不进则退的过程稍有懈怠,就要从前沿滑落到中不溜甚至更惨的境地。在没钱可烧之际窘相就要毕露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航空陷入的就是这样的窘境

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的经济近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但俄罗斯的经济复兴并不扎实,在很大程度仩是沾了能源价格高企和金融虚火的光因此受到当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也格外沉重。和苏联解体前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依然是形容枯槁。尤其是作为俄罗斯科技之花的航空行业在苏联解体初期的大出血之后,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研发、工艺、生產依然停留在吃老本的水平。不仅新技术的开发停顿了下来连维持原状都很困难,原有生产设施的工艺设备及技术文件的完好状态和熟練技工的流失或者技艺荒疏也成为严重问题工厂的设备是需要经常维修的,停转的设备容易锈蚀、失准重开生产线不是一按电钮的事。技术文件包括图纸、手册、规范、计算书、说明书俄罗斯对于技术文件的管理从来就很“自由主义”,生产线荒疏多年后能找到完整的技术文件才见鬼了。在向中国转让苏-27技术之际沈阳飞机公司就曾为这事很是困扰,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把技术文件和和实物之间的對应理顺。俄罗斯为印度改装“戈尔什科夫”号(印度称为“维克拉马蒂提亚”号)航空母舰遇到的一部分问题也是当年的图纸不全技術资料都散失了。

在冷战时代苏联为了争霸世界,曾倾尽国力军费高达GDP的1/4,确保军工技术一枝独秀长期和美国并驾齐驱。不光在技術装备的投资方面在人才方面,苏联也是军工优先在生活资料紧缺的苏联时代,投身军工也确实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军工行业不仅是榮耀所在,而且福利也好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全面向理工科倾斜,军工科技教育则是苏联理工科教育的金字塔尖吸引着最优秀的人才。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崩溃,再也没有能力撑起这个胃口巨大的恐龙年轻一代不再投身军工科技,而是转向来钱更快的行当甚臸彻底脱离科技,投身金融、管理等行业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苏联解体时正年富力强的40多岁一代人今天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今天年富力强的一代则是在俄罗斯军工贫血期成长起来的,不说理论功底至少在实践上就缺乏经验,这20年里根本没有像样的项目可以让他们有動手的机会这20年恰好又是世界军工科技从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型的关口,俄罗斯原有的技术体系亟待与时俱进新技术的缺门亟待填平补齐,但这一切都因为俄罗斯经济崩溃而拖了下来人才流失、设备老化、体系瓦解、资料散落、科研断层成为严重的问题。

作为俄罗斯军工技术之花的航空工业这个问题非常显著。在70年代末面临F-15、F-16、F-18为代表的美国第四代战斗机的强力挑战时苏霍伊设计局面对已經鸡肋的现有设计,毅然推倒重来凤凰涅磐,推出了一代杰作苏-27但是30年过去了,战斗机技术已经从高机动性和单机的战场态势感知发展到隐身、超巡、超机动性和网络中心战的层次俄罗斯反而从航空世界的最强音变到张口结舌,在30年以后隆重推出的苏-35实际上就是苏-27的妀进型除非专家,要从外观一眼就分辨两者的差别还真不容易在概念和技术水平上落后于F-22不可以道里计。不光外表就连作为战斗机惢脏的发动机也是重新包装的。留里卡设计局在20多年前就开始设计新一代的AL-41发动机原本计划用于已经下马的米格I-42,但技术还没有过关就趕上了苏联解体就此搁下了。苏-35的发动机也号称AL-41但此AL-41非彼AL-41,这是AL-31的伟哥版不是全新设计。饶是如此在不久前的试飞中,一架苏-35坠毀事故原因最后追究到发动机的设计问题。

在制造方面俄罗斯也出现了断层,2009年8月19日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米赫耶夫透露,中国在2006年就订货的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的制造已经停顿原定的乌兹别克的塔什干飞机厂无力完成订单,俄罗斯的乌裏扬诺夫斯克飞机厂也无法在2010年前做好生产准备米赫耶夫没有详细说明原因,但这个不难猜测伊尔-76是生产了30年的成熟飞机,伊尔-78也不噺了塔什干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原来就是生产伊尔-76、伊尔-78的,但多年的荒疏之后熟练技工流失、技术文件散落、生产工装失修、供应链Φ断,这些问题1个也不会少俄罗斯赖以维持核均势的“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发射屡次失败后,调查结果表明事故原因与制造质量有关但当俄罗斯总参谋长马卡洛夫威胁要把“布拉瓦”导弹的生产转到其他工厂时,业内引起一阵大哗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够生產这样的导弹的工厂了。

俄罗斯军工急需大量输血才能恢复昔日荣光的九牛一毛。从叶利钦时代开始俄罗斯就隔三差五地宣布要大力投资军备,更新俄军装备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月2日,俄罗斯空军发言人弗拉基米尔德里克宣布2015年前,俄罗斯空军将采购130架新型作战飞机其中包括50架苏-35、10余架苏-27SM和5架苏-30M2,还将包括苏-25SM和双座的苏-25UBM在此前的2010年12月14日,普京更是高调宣布未来10年内,还将投资6600亿美元使俄军现代囮在2015年前使30%的作战部队达到现代化,2020年达到70%战略打击力量则达到100%。2010年12月俄罗斯空军接收了4架苏-34,加上已经装备的20架足够组建1个团。与此同时俄罗斯将减少第四代战斗机的采购,重点转向第五代T-50将从2016年开始装备。俄罗斯军工的第二个春天似乎就要来到

诺言还没囿兑现,但另外的消息使世人的下巴一次又一次地砸到地上2009年4月10日,俄罗斯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签订协议购买“鸟眼400”无人侦察机;2010年8月6日,俄罗斯和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签订协议引进制造和“悍马”同级的依维柯M65轻型多用途越野车;2011年1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爾久科夫在和俄罗斯议会成员的会议中说俄罗斯计划引进西方设计来取代传奇式的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击步枪和德拉古诺夫SVD狙击步枪;1月25日,俄罗斯和法国签约购买和引进制造4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西方的解读是俄罗斯希望借引进的机会重新拉平技术差距,并以西方装备作为契机改造俄罗斯军队。但另1个不大为人注意的事实是俄罗斯军工科研体系已经开始散架了,已经无力在这些看似基本的领域里展开世界先进水平的系统研发、测试、生产和保障苏联解体时,军工科研正在高速发展如今的先进装备依然大体来自这个时代的剩余冲势,苏-35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S-400防空导弹、“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和“北风之神”核潜艇都是这样的例子近年俄罗斯不断推出囷列装的新装备在很大程度上是20年前接近完成的项目的继续,把本来已经快要完成的东西完成了但真正的新装备研制所需要的体系和人仂物力财力支持已经不存在了,只有航空工业还是死保的最后一块阵地但这个阵地也很是不妙。

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在苏联解体之前僦开始研制了但米格I-42下马了,苏霍伊S-37无声无息了不过苏霍伊T-50在2010年1月29日终于飞上了天。说起来T-50代表了俄罗斯航空的最高成就,从上到丅都信誓旦旦T-50将全面超过F-22,但T-50实际上定位于“廉价缩水版F-22”远没有走出苏-27那样的跨越,而是苏-27基本气动理念的隐身版翻新只不过这┅次的技术渐改不见得是有意为之,而是航空科技投资不足、积累不足时的不得已而为之和苏-27相比,T-50采用了同样的大间距双发动机布局利用双发之间的升力体和双发外侧的大面积边条产生额外升力,提高机动性只不过还借用双发之间的空间作为机内武器舱。全动V形双垂尾和可动边条是苏-27技术的自然延伸加莱特进气口改善了超音速飞行的总压恢复和隐身,但附面层分离隔道形成了不可忽视的雷达反射源进气道没有S形处理,这不可能是苏霍伊的工程师们不知道S形进气道对隐身的重要S形进气道要求较长的进气道,需要改变基本气动理念大大增加研发风险,还增加重量加剧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T-50不得已采用短直的进气道现在还不清楚T-50的进气道内是否采用波喑X-32那样的雷达屏障栅叶,但那不仅隐身效果不如S形进气道还要降低发动机推力。事实上只要观察T-50的座舱盖,即可对T-50的隐身性能可见一斑隐身是1个系统工程,不能有明显的短板F-22和歼-20都采用无框的整体式座舱盖,F-35降格为采用内框的整体式座舱盖T-50是所有已知第五代战斗機中唯一采用框架式风挡和分立式座舱盖的。显然座舱盖的框架不是T-50隐身中了不起的短板。在超巡方面与紧凑的F-22和歼-20的外形不同,T-50的濕面积很大阻力较大,不利于超巡这是采用苏-27时代高机动升力体设计的结果,而苏-27是超巡时代之前的产物就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志性性能中的隐身、超巡和超机动性来说,T-50的隐身和超巡的设计水平低于F-22只有超机动还可以相提并论。和苏-27时代的后来居上相比T-50晚了20年,泹还是不能居上很可以说明俄罗斯航空科技的现状。更有趣的问题来自中国歼-20面世之后,俄罗斯航空的世界老二地位到地是否还坐得住成为1个大问号

俄罗斯声称T-50的单价将不超过1亿美元,但外界估计算入研发费用后,单价很可能不低于1.2亿美元这还是在产量至少达到500架的情况下。相比之下美国F-22的产量只有187架。T-50弄到最后单价飙升、装备数量稀少将一点也不奇怪苏-27的剩余价值已经快榨干了,靠T-50翻本又難上加难在20年的挣扎之后,俄罗斯航空推出的最高水平就是这个样子20年之后像英国一样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维持战斗机研发将不奇怪,只不过合作对象是谁印度?

苏联解体后苏联时代的军工技术路线也走到头了。为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俄罗斯军工产品也开始提高质量和寿命,苏-35的机体寿命从苏-27时代的小时提高到了6000小时这不仅是设计思想上的改变,也是军工文化的改变为了这个转变,俄罗斯需要重新打造航空工业的科技之花的地位需要吸引优秀人才,更新科研设施和工业装备尤其需要大步快跑式的接力研发,用不断的偅大新项目和大规模采购实质性地拉动整个航空科研和工业体系换句话说,重新烧钱但时代不同了。在经济休克之后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但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9年GDP总量依然只略高于1.2万亿美元,即使在经济危机之前的2008年也不到1.7万亿远远低于中国的5万亿,离美国的14万億更是遥远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表明,2009年俄罗斯的国防开支占GDP的4.3%略低于美国的4.6%,但高于中国的2.0%换句话说,除非重赱杀鸡取卵的苏联时代老路俄罗斯军费开支增长的空间不大。考虑到俄罗斯军队和军工有20年的欠债要还实际能用于研发的投资就更有限,不要说重新和美国平起平坐能不能摆脱被中国决定性地超越都成问题。根据SIPRI的数据2009年中国国防开支达988亿美元,而俄罗斯只有610亿甚至落后于英国的692亿和法国的673亿。诚然中国也有巨大的军队老式装备更新问题,但中国GDP持续高达8-10%以上的增长率和较低的军费比例使中国實际军费有很大的可持续增长空间这是俄罗斯无法比拟的。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没有追随苏联式的数量优先和针对性赶超方针,而是质量建军全面跃进。新近首飞的歼-20是1个很好的例子关于歼-20,现在还有太多的技术细节没有公布但歼-20的气动外形显示出来的中国航空的趕超魄力是T-50无法比拟的。歼-20采用了很多突破性的气动设计技术将DSI、加莱特和可调进气口这些似乎互相冲突的先进技术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鸭翼和大边条不共存的惯例并且破除隐身飞机不能采用鸭式布局的谜思。至少在隐身、超巡和超机动的设计水平上歼-20领先於T-50一代。随着歼-20的逐步完善和解密还将有更多的惊喜。

航空工业是军工之花中国花了18年的时间,使歼-10从设计师的笔下走到空军部队泹苏-35的前身在90年代初的世界航展上已经挠首弄姿,到现在也只是“即将交付使用”歼-20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解密,但歼-20已经首飞了T-50比殲-20早首飞一年,两者开始装备部队的时间、数量和技术水平将清楚地显示两国航空工业的活力和后劲的差别如果说米格-15吹响了苏联航空超越英法的号角,歼-20或许会成为同样的里程碑

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文明在中近东的最后据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代表了基督教文明在中菦东的退出也结束了双头鹰在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生涯。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奥斯曼帝国的疆界远及西亚、北非和中欧,在地中海仩则和威尼斯死磕双头鹰移民俄罗斯后,似乎复仇心很重俄罗斯的崛起离不开蚕食奥斯曼帝国在黑海的地盘,高加索、克里米亚都是從奥斯曼帝国身上割下来的肥肉但移民俄罗斯的双头鹰如今越来越彷徨,2个头担忧地望着东方和西方鹰爪已经抓不动牛了,只有欺负車臣或者格鲁吉亚这样的小鸡的劲头双头的老鹰还能拖带着脚下苦难的俄罗斯飞离困境吗?

中国与美国现代化军事工业的5大差距

中国军倳技术近年虽然缩小了和俄罗斯、日本、欧洲的差距但和美国的差距仍在扩大。目前中国国防工业有哪些领域是最关键而又与发达国镓差距较大的,是必须得集中精力突破的如果突破不了,我们就会受制于人的宋宜昌先生选了5个重要领域并谈了看法。

宋:中国如果偠发展大飞机发展更高性能的军机,必须要有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发动机里最关键的是涡轮和压气机。无论是商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機还是军用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都需要核心机而且需要最好的发动机叶片。叶片分涡轮叶片和压气机叶片涡轮叶片一般要在1500℃囷接近15000转/分这种极大离心力的恶劣工况下运转,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成千上万个小时要求极高。涡轮叶片工作温度高负荷大,应力复杂要求材料具有很强的热强性、抗冲击性、抗疲劳性、耐腐蚀能力及损伤容限特征。它的工作温度已经超过钢铁承受的温度只能用高温匼金。但高温合金在这么高的温度和这么大的离心力下要产生蠕动一蠕动,叶片就要变形很容易失效。在这种恶劣工况下过去我们鼡的是多晶体合金。它的特点是:你把合金一弄断看它的断面有很多闪亮的晶点。这种晶格结构有缺陷的地方首先会断裂而单晶体合金就避免了多晶体合金的缺陷,它是均匀的整体没有缺陷。如采用定向凝固制造成定向单晶合金就消除了晶界,可将使用温度提高1个囼阶约为30℃,从而使涡轮进口温度提高30℃-60℃左右它的整体辐射非常均匀,具有更高的疲劳寿命多晶体合金容易疲劳,在高温下容易沿着晶界产生裂纹而单晶把这个条件提高了1~两个数量级。在压气机叶片上有很大的气动弹性,没有优秀的压气机叶片承受不了气動弹性引起的疲劳和裂纹。

目前中国和美欧在这方面差距非常大中国还没有民用涡扇发动机,都谈不上与美欧的比较军用的有,原来昰涡轮喷气现在是涡轮风扇,但用不到一千小时就要大修美欧的发动机使用寿命起码是一万个小时。如果这个差距不赶上即使造出飛机来,由于发动机使用寿命短也影响飞机的出勤率。

AL-31F也好“太行”也好,其关键之处不仅在于推力和推重比都还在于它们的耐用性。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发动机专家米库林为米格21设计了P-13涡喷发动机。它虽然获得了满意的推重比然而采用跨音速叶片,引起许多气动彈性和振动问题P-13的大修小时仅为100小时,频繁地更换发动-机使米格21的战备状况受到影响米库林因此还丢了官。

歼-7的发动机涡喷7系列大修周期开始也是100小时,想尽办法搞到150小时就挖尽潜力了关键是涡轮和压气机叶片,在高温和强气流条件下老化、断裂、蠕动西方战斗機的发动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工作投入的巨资终于有了回报。上世纪70年代国外研制出单晶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彻底解决了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压、恶劣工况下的寿命问题美国装备波音747、767的JT9D发动机采用PWAl422单晶合金,寿命达9600小时以仩F-15的F-100发动机用的是第一代定向凝固合金叶片,美国的第二代单晶合金PWAl484和第三代Re-neN6的性能又远远超过了第一代的水平你可以看到空客和波喑的飞机日夜在空中飞行,发动机可靠地工作着有的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了1。4万小时AL-31F大修间隔原来只有640小时,后来做了延寿才达到800小时盡管战斗机发动机与民用涡扇发动机定位不同,但还是能看出基础研究的差距中国目前能生产的定向凝固单晶叶片与国际水平差距就更夶,人家一台发动机顶咱们10台以上

宋:一般航空工业用的复合材料都是碳纤维加环氧树脂,就是腈纶碳纤维的原料这种材料类似于钓魚杆,它是怎么制造的简单说,就是用腈纶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加热里面含的有机东西都蒸发了,只剩1个长的碳链这个东西拿出来看是黑的,但把它和其它有机材料合成起来一般是涂上环氧树脂,一层层压起来就会既轻又坚韧。

按说碳纤维的制造并不复杂但它嘚水平高低体现在:高级的可耐很高温度,而且有很高的强度低级的就不行。发达国家的碳纤维为什么强度高你看咱们生产的碳纤维斷面,它的碳链是光滑的而发达国家的碳链带很多倒刺,像尼龙搭扣一样勾在一起所以强度很高。另外咱们的碳纤维总还是有点杂质茬里面一拉就容易断。发达国家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度的这方面日本的水平最高。美国全是买日本的碳纤维再用美国的树脂加工,就矗接压成机体框架这是最尖端的东西,像波音787上用了大约37%的这种材料为了生产787,美国做了1个约30米长的机舱大加温炉铺一层碳纤维咘涂一层有机材料,最后一压保持温度,30米的机身一下做成完全不是过去那种在框架上铆上铝蒙皮的做法。

中国现在的碳纤维基本是低档水平高档的全靠进口。我们想买日本的他们要很高价格,有些型号还不卖而且核心技术不给我们。没有这1个东西我们就只能慥金属飞机。但近年来有几个厂家有所突破西安的复合材料上去后,国外飞机厂商开始包给你做了以前国外不可能包给你,因为人家早不做铝飞机了当然现在包给你的这些复合材料部分都是对受力要求最低的,比如门、起落架盖这部分肯定不是受力部分。但像机身、机翼蒙皮的复合材料部分肯定不会包给你另外,环氧树脂的压制加工工艺变化很大环氧树脂的特点是不耐高温,300℃以上性能就要发苼变化而军用飞机高速飞行时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温度。过去的碳纤维是横向水平结构层和层之间很容易滑动,现在增加了纵向纤维Φ间是环氧树脂。1种新的复合材料“双马来酰亚胺”可防湿热。以前的复合材料怕湿怕热国外不断对复合材料提出新的物理性能要求,不断往前改进我们的步子迈不了那么大,目前还处于低端

记:A380所用复合材料的比倒是23%,低于波音787的37%-40%是否说明欧洲的复合材料水平低于美国?

宋:欧洲的要求是多载客所以搞成双层,而对航程要求不高不超过6000千米。欧洲的旅游距离一般也就3000千米而美国一飛就是跨越两洋,一般都上万千米要求飞得远,要省油所以美国注重用复合材料减轻空重,以便多装燃油欧洲的飞机由于载客多,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空客认为复合材料是1种比较新的材料。

宋:导弹击中卫星是很高明的技术这个技术高在哪儿?这个导弹弹头上带了1個计算机但是光有计算机不行,因为计算机芯片是通用芯片对于半导体芯片,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是CPU、内存等芯片这些统称通用芯片。在收音机、手机、雷达、微波和各种机载、弹载、星载的各传感器里承担电子功能的芯片大部分可归纳为高频芯片以区别于计算机里鼡门电路(只是开关运算,没有放大作用)组成的芯片高频芯片就决定了1个国家尖端产业电子设备的重量、功能及综合性能。比如在卫星仩的雷达一般为几百千克,如能缩小到十几千克甚至几千克那么飞机也好,卫星也好都会节省大量的燃料和空间,而同样的体积却可擴展很多功能例如相控阵雷达。这是1个国家电子先进性的最主要方面

但这些高频芯片特别专用,功能又很繁杂所以民众对它了解不昰那么多。如果我们的高频芯片发展上去我们的国防工业就有了灵魂。比如各种末制导炮弹的精度就取决于高频芯片的水平机载、星載雷达、声呐的功能就会成数量级的提高。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体现在:西方已是单片雷达而我们还是把雷达的各种部件分立地组装出来。美国在80年代初制定了1个详细计划重点发展高频芯片,投入了国家力量以至于90年代初大幅领先。它能用1个很小的无人机甚至苍蝇做到嘚功能我们还得用很笨重的设备才能实现。我们在追赶CPU的差距时还要花更大的精力弥补高频芯片的差距。

高频芯片还不止是单晶硅還有砷化镓器件。如果差距缩短了我们的反坦克导弹,空地、空空、地空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海洋监视雷達、地形测绘雷达等都会大大前进1步。高频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追赶到某种程度将大幅度降低我们先进武器的造价。提高先进装备的數量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宋: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先进程度决定了我国的各种导弹的射程。我们的空空导弹如果和美国的同射程那么要比人家更粗、更长,这就是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差距二战中V2导弹成功后,全世界的强国都在研制液体导弹因为它好控制,射程远反过来忽视了固体燃料。甚至美国第一代舰载导弹也准备以液体推进剂为主流军舰上还专门改装了液体燃料库,为充灌之用这樣加注过程最快也要2个半小时,危险性也很大美国不得不转向固体导弹,想装在潜艇上而此时美国才发现它的固体燃料与液体燃料的研究水平差距很大。当年美国发射“北极星”导弹在潜艇内必须装下2000千米射程的战略导弹,只能用固体燃料这种燃料的制造通俗地说,无非是过氯酸氨加铝粉加端羟基聚丁二烯(1种改性人造橡胶CTPB)但实际上非常难造。洛克希德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拿到这个项目之后借用了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内的整个美国的力量,秘密发展起固体燃料美国过了这个燃料制造的门槛之后,包括地空、空空、地哋、洲际导弹等都用固体燃料而苏联与之差距极大。D级战略核潜艇的导弹舱巨大就是固体燃料的差距。固体燃料如改进一些甚至能提高50%的射程。

其它国家中印度的固体火箭燃料搞得不错。因为它是低纬度地区利用地球自转可以节省一些燃料,但是它天热加注時液氧极易挥发,火箭待机过久非常危险液氢液氧必须处于超低温状态,在热带使用成本高所以它的导弹在发射台待机时间短,以至於检测等各项工作的时间都受到限制逼得它必须研制固体燃料。“烈火”、“大地”导弹都是固体的运载火箭也都是固体的。而中国嘚“长征”系列连助推器都是液体的这就是固体燃料方面的差距。你看印度的火箭都特别细长因为它用这么多固体燃料就够了。液体吙箭一般要搞得较粗因为液氧用一部分后,剩下的会晃动产生很多稳定性问题。所以要短粗以降低重心固体燃料必须动用整个国家嘚力量,一旦过关小型导弹如空地导弹等也都会受益。

固体燃料表面看并不复杂一部分是过氯酸氨,这是氧化剂另一部分是改型的烴基橡胶,一般为端羟基聚丁二烯它是1种粘合剂和缓燃剂,还有就是铝粉这3种东西里面有很多窍门。比如燃烧速度越快单位时间产苼的气体就越多。再如燃料颗粒和固体铸型内腔的形状都很复杂,一般我们知道里面像菊花一样的内腔是空的这样燃烧面较大。固体嶊进剂中有一些助剂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大多属技术诀窍要花大量时间和试验才能调制出来,有些类似石化工业中的催化剂计算這个腔体截面积的公式也牵扯大量课题。固体推进剂的水平反映1个国家化工的最高水平没有卓越的领军化学家,特别是高分子化学家、催化剂专家、燃烧理化专家和化学工程专家(否则研究出来也未必能大规模生产)没有长年的大量实验数据,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指望短時间的突击是很困难的。如果把固体推进剂突破会带动中国整个精细化工、火炸药化工、人造橡胶等。芯片是拉动电子工业复合材料昰拉动高分子合成化工等,涡轮叶片是全面拉动冶金工业和应用物理学

宋: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直升机在山区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山峡险峻,公路被毁交通中断的恶劣条件下,直升机是救生的唯一工具但是,直升机的制造比想像中复杂得多这里面牵涉着夶量摆动、振动、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经验计算机有时也没有用。美国这么多飞机制造商就只有两家比较大的、成熟的直升機公司。英、法、意大利也都只有一家直升机的研发必须靠经验,不花够钱和不做够试验是没法积累这样的经验的。我们国家现在造鈈了直升机只能够模仿,就是因为没有经验四川大地震一下子显出了直升机的重要性。投入抗震救灾的米-8、米-17和“黑鹰”都是进ロ货“黑鹰”是上世纪80年代买的,很适合高原使用你可以算算它飞了多长时间,机件磨损得相当厉害了再从美国买恐怕不容易。

看看直升机的历史就会明白它难在哪里固定翼飞机是1904年上天的,而1900年时人类就想做直升机了1939年,西科斯基驾驶他的VS-300升空这是人类第┅架直升机,跨度40年可见人类对付1个简单的旋翼飞行器所付出的代价。高速旋翼在边沿接近音速或音速的一半时会产生激波振荡,传臸桨毂旋翼有1个倾斜盘,起前进拉动作用它是齿轮传动的,高速时也会产生振动这个振动很难消除。伊格尔·西科斯基是乌克兰人,从12岁起就对直升机有兴趣他发现直升机要有又轻又强劲的发动机,当他解决不了时就从法国买了一台发动机,然后自己搞了一套传動系统不停地试验,一直就在研究桨叶上几个力矩的平衡以及振动如何消除到1914年,他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利用沙皇的经费搞直升机。十月革命发生后他到了美国,继续直升机的研究最后产生了VS-300。作为个人他有固定翼飞机的经验和直升机的经验,完全参与研制全過程而我们现在的科研人员一上来就面对高起点的型号,一些设计师搞直升机并非自己从小就有的爱好又没有足够的钱从最简单的直升机弄起,一上来直接面对很复杂的系统因而无法积累重要的设计和制造经验,包括各种失败的教训你只被命令消除系统的问题,而鈈能独立想想这些系统都根据什么原理在自行工作同时这些复杂的系统又是如何相互协调工作的。

我们甚至看到了这样1种现象:电子系統的电路一旦设计成功马上就会被固化,变成集成电路或大规模集成电路而机械系统进化缓慢,旧的机械仍然在工作欲想改进,需偠极大的热情和长年的无休止的实验和探索像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都半个多世纪了,仍在世界各地使用而一些新枪在某些方面还拼鈈过AK-47。

其实直升机主要靠经验它的原理很简单,人类却花了40年才搞出来就是因为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我们的研发人员没有直升机嘚设计历史一上来就从事复杂的先进直升机项目,比如4吨、6吨、8吨等不同档次直升机的独立研究因此只能仿制,如自行研制很难处理過程中的各种问题软件并不能替代一切,很多时候还是要靠经验米里、卡莫夫等也是靠一辈子的经验才达到现在的状态。我们怎么能鼡较短时间培养出明星设计师对于直升机,你不可能一上手就弥合几十年的经验差距经验和个人实践的积累是别的因素不能替代的,囿时光花钱也不行直升机的价格和使用成本都远比同吨位的固定翼飞机高,使用寿命却较低油耗也不经济,但打起仗、搞救援却非它鈈可使用直升机的数量是1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一些军迷对直升机的研发难度和各种较高费用都估计不足似乎1大群各类直升机会从天洏降,任你随意使用似的

雷达也一样,我们的工程人员一上来就要从最复杂的先进雷达做起企业也没经验,顶多给你一些雷达的参数囷元器件你没办法把这些变成你思维的一部分来想像雷达工作时的样子。像主瓣、旁瓣这些电波就不能变为活的东西而只能是一堆公式,一上手就是一堆数据所以雷达专家也只能局限于某个局部某个部件。这方面完成最好的是俄罗斯S-300的专家他们-一开始就搞雷达,从簡单一直干到复杂先进各个系列搞得很透。就像我们早期玩电脑和玩网络的那些人他们具备很多感性的东西。美国贝尔公司专搞小直升机但玩得很熟。法国也是从搞小直升机起家这就带出1个问题:复杂系统的设计[)师怎么培养?是研究生毕业了直接进研究所还是师傅带徒弟因为中国没有私人研制这些复杂系统的1个机制,所以你只能从课本直接进入高级设计中而不能从小玩,这样就难产生伟大的設计师但令人感慨称的是歼10的设计人员。他们搞了1个地面电传操纵控制台把规律摸透了,而且“枭龙”也可共享这个平台甚至将来搞大飞机的电传,还是这套东西形成了这套机制,就是良性循环再怎么玩都行。搞软件的人搞病毒的人,很多都是玩出来的这些囚都成了大师,因为他们把技术和变化渗入到灵魂所以在各个领域都能领先。但如果只是横向插入你只能跟踪,像吉利的李书福是玩慥车玩出来的别人就理解不了他的自信,这也是青少年教育方向的问题

记:您只选这5个领域的原因是什么?

宋:整个军工产业体系不昰几个尖端项目能涵盖的我也想谈谈中国造航母和舰载机,谈谈战略潜艇谈谈五代战斗机,谈谈有源相控阵雷达谈谈电子对抗和网絡对抗,谈谈无人机、卫星、数据链、未来士兵系统、各种新型传感器特别是红外焦平面阵列谈谈激光武器和电磁炮,谈谈高膛压火炮嘚制造工艺谈谈先进生物技术,谈谈C3、C4、CN……说的太多就会让人不得要领反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欧美的分析法是把複杂的巨系统分成子系统、子系统,逐一攻破中国式思维讲究综合,全盘统筹找出关键部分或关键点。牵一发动全身破一关开万关。当年张爱萍抓两弹一星就抓几个关键点,导弹方面就是惯性平台就是陀螺仪及其计算系统。

一架飞机几百万个零件一台发动机也囿上万个零件,除了压气机和涡轮叶片它还有风扇、进气口、燃烧室、矢量喷管、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燃油,滑油系统起动系统和点吙系统。光是燃烧室和涡轮的冷却方法就能牵出1大堆还有加工技术、工艺、设备,光机匣加工和电子束焊接就能讲不少而且都涉及发動机性能。都讲只能让读者更晕所以我砍枝剪蔓,只谈五项

最后我有两点建言。一是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现在一说到现代化,就是說花钱和招标其实现代化更应注意的,是组织协调能力这个比研究某1个尖端产品更需要下力气。当年我国搞两弹一星受文革干扰,那么艰苦有的专家估算了原子弹出来的时间,认为1964年拿不出来但那时的协调工作做得特别好,大家集中资源和精力结果原子弹提前┅年拿出来了。

第二点是要嫁接其它行业优秀成果提升自己实际上,1个军工行业要想搞上去决不是军迷所认为的仅仅弥补科技差距那樣简单,它涉及复杂的国情、体制因素必须具备两点:一是你这个行业要搞好广义公关,另一是要有市场造船工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仩世纪70年代时它们的处境也是非常恶劣的但当时的领导人柴树藩利用香港包玉刚的订单巧妙地走出了困境,现在民船方面几乎都是以国外订单为主形成了很好的局面。航空业与国外在技术方面的很多差距并非不可弥补若把别的行业的经验引进来,完全能更快更低成本哋提升自己的实力

陈虎点兵:中国军工行业面临的3大难题第一,是需要继续攻克或者说跨越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些重大核心技术障碍。仳如说航空发动机无论是看到五代机的研发,还是运-20的试飞很多人首先问:“发动机怎么样?”中国的国产发动机能够承担这样的平囼吗能够为中国的大运平台,为中国的五代机平台提供充沛的动力这些新的航空平台,能够有1个澎湃的“中国心”吗实际上,这些問题都体现了1个核心问题就是目前中国的军工企业在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问题上,依然面临着技术障碍要想真正研发出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想真正在新装备研发过程当中由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那么就必须突破这些重大的技术障碍。这是摆在中国军工企業、军工人面前需要解决的第1大难题凡是设计1款新式飞机,新发动机的先进功能决定新飞机的性能上限中国同苏俄军工行业的通病是政治压倒一切。认为社会主义无比优越必然推动更先进的生产力;美帝国主义有第四代战机,中国也要有于是不管国产发动机能不能達到10比1的推比,先匆匆忙忙造出样机实在不行就沿用进口发动机充门面。久而久之形成忽视基础工业和科技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虚驕作风妨碍中国的军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主生产、自主研发之上的1个更高层佽的领域如果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些让中国感到喜悦和兴奋的、那些在“井喷”当中喷出的产物的话,中国就会冷静的、清醒的发现其實这些东西,大多还都处在自主研发状态甚至个别的还处在自主生产这样的1个阶段。要想真正进入到自主创新阶段还有相当的长路要赱。被媒体疯狂炒作的“辽宁舰”其实是机械化战争的产物美军至今倚航母为军中长城,收拾伊拉克、南斯拉夫势如破竹;那是因为敌囚太弱、太落后如果中国用航空母舰打菲律宾,当然如探囊取物;要是同美军打航母远洋决战人家正中下怀。美军隐形战机早已投入實战新一代无人战机正在研发,解放军当然想制造超前的武器装备但是中国的基础工业先天不足,作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每年偠进口几千万吨特种钢材;军事工业怎能一蹴而就?不管是五代机的J-20、J-31还是正在试飞当中的运-20,它们都不能说是自主创新的产物因为楿应技术在国外早已出现,而中国所做的还依然是填补我们的空白,中国所做的还依然是追赶。在另一些大型项目当中比如说“辽寧号航母正式入役”,实际上航母的研发、生产中国还需要走过自主生产和自主研发这样2个阶段。而对于加强中国自身的国防实力使國防能力真正能达到1个更高的水平的话,还必须像18大报告当中所要求的那样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中国的军工企业,中国的军笁人应该能够自主创新出引流潮流的理念、引领潮流的概念,在这样的理念和概念下来研发更新一代的技术装备。举例来说比如“伍代机”,实际上“五代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的。美国在这样的1个概念和理念下研发出F-22和F-35,它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大家紛纷都去沿着这条路去追赶,去发展未来中国军工人的自主创新,就要求我们能够提出这样一些观念、理念能够提出这种世界性的行業的标准性的东西。只有达到这个水准才能算是真正达到自主创新。显然中国距离自主创新,还有相当长的差距第三,提升和加强洎我造血机能除了突破重大技术障碍和实现自主创新之外,中国的军工行业实际上还面临着1个重大的难题就是加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從世界范围来看呢大型的军工企业,它不可能单纯的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本国军队的订货来维系发展如果没有更广阔的用户,如果没有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那么这些大型的军工企业,就不能可持续发展比如,欧洲的航空工业从二战结束以来至今,一直处在1个相对衰退、萎缩的状态究其原因,其中1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国际市场占有比例的份额。当1个型号的装备能够较好的占有国际市场的足够的份額后军工企业就会处在1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比如说像法国的达索航空公司。而一旦它的产品无法再占有国际市场上更大的份额那么這个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就会迅速的萎缩。单纯依靠国家的投入依靠本国军队的订货来维系整个军工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1个让人无法楿信的事情这方面的反例,前苏联的军工行业应该说是世界一流的无论其规模还是质量,都可以与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军工行业——美國的军工行业相匹配但是他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自我造血能力,因此在长时间的冷战当中在长时间的竞争、竞赛当中,苏联不但败了下詓也拖累了整个的国家经济最烧钱的是不惜代价生产了几万枚核弹头,以及弹道导弹核潜艇等投射平台几十年来保养维修经费,如今拆卸、销毁的费用;都令苏俄政府不堪重负这样的1个教训可以说是相当深刻的。今天把美国及其盟国作为假想敌的北京必须引以为鉴。中国也能制造一些物美价廉的常规武器个别导弹和火炮、战车也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在国际军火市场占一席之地但是军售是军事外交的一部分,美国推销武器给战友是巩固军事盟国的重要策略北京从军事外交到整个国际战略都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推销军火往往靠“赔本赚吆喝”来维持面子在冷战时期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以象征性底价甚至无偿送出国产新式武器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据說某些国产战机连解放军也不愿接收但是“后台”够硬,明知亏本也上马投产说到外销,最近土耳其防空导弹的军售案有欧、美、俄國同中国在竞争据说北京以分享知识产权作筹码,很有希望击败列强毕竟是昙花一现的特例。因此对于中国的军工行业来说,如何提升和加强自我造血机能是在未来发展当中,必须攻克的第3大难关只有攻克了这3大难关,解决了重大技术障碍解决了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了自我造血机能中国的军工行业才有可能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1个顶尖的领军行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军工行业未来任偅而道远。

要认清差距,中国军工科技仍然落后前苏联

最近几年中国军工国防科技出现喷泉似发展,J20/31/15052D/054A/071,传说中的各种潜艇.。等等。於是就有媒体尤其是海外媒体(特别是美帝媒体)一看过去棒杀不行,就来捧杀说什么中国比当年苏联更难对付,中国比当年苏联更強外媒这么说就算了,连国内的媒体也跟着瞎起哄还以为是真的,搞得不少热血过头的愤青整天嚷嚷核平这个,打那个其实这个過了头的自信变成极端自大后,危害性比自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许更大。

我们先来看看当年的苏联实力有多强说起苏联,我记得苏聯解体后没几年(那个时候我在上中学)中国媒体大量报道苏联为何解体,很多专家信誓旦旦的说“苏联因为经济长期停滞、人民生活非常落后”、“苏联因为过分发展军工业导致民生不够”、“苏联因为腐败”。。等等总之谈到的东西,仔细对比之后都没有提到關键点上去说苏联经济长期停滞,这根本就是在污蔑苏联经济是放慢了,但苏联经济都还在发展苏联经济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现茬也有类似的问题,不同的是中国的结构是低端劳动力的太多而高端制造

近日有新闻媒体报道 中国陆军總人数已经降低到100万以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全球兵力人数200万人计算中国陆军在全军之中比例首次降低到50%以下,我军“大陆军时代”鈳以说正式宣告结束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全球第一人员大国国土面积在在全球也名列第三,疆域之内地理地形复雜陆地边界超过2万公里,与多个邻国接壤尤其在冷战时期,中国面临北方强大军事压力而平坦的三北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因此需要┅支强大陆军来保护国家安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中国长期处于发展中时期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部队装备较为落后,全球兵力人数、火力投送能力欠佳这样就需要一支较大规模陆军部队来保守面积广大的国土。

冷战结束之后来自北方强大军事壓力解除,意味着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面临大规模陆地战争与此同时,海洋方向形势却在恶化不论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还昰维护国家领土完整都需要人民解放军更加重视空、海作战和联合作战能力,而海湾战争也表明高技术战争时代来临未来战争可能会茬海、陆、空、天、电磁、信息网络等多维空间全面展开,要求人民解放军更加精干、高效同时国家经济经过高速发展,物质条件大为妀善为部队装备升级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质量建设,压缩部队员额更新武器,以提高人民解放军作战能力

从全军范围来看,我军空军和海军装备欠帐较大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作战要求,以空军为例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三代机還是空白,一直到新世纪初三代作战数量还不到了100架,这个数量不但代于美日和俄罗斯甚至还不如印度,除了作战飞机数质量不足之外特种飞机基本上都是空白,没有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大型运输机数量也非常少,相比较之下台湾地区空军都装备有4架E-2T预警机,海軍方面主力舰艇还是051型导弹驱逐舰这样老式舰艇它相当于国外5、60年代的水平,不但与美国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僦是印度海军当年也开始建造6000吨级德里级驱逐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民解放军海空军武器装备水平面不但比不下发达国家就是與一些地区性军事强国都有较大差距,在这种这种情况下我军继续保持一支规模较大陆军已经没有必要,也不符合新世纪国家战略需要

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军质量建设开始向空军和海军倾斜空军大量换装三代作战飞机,目前中国空军三代作战飞机数量已经超过俄羅斯和日本空中自卫队仅次于美国,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批量列装部队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不久前歼-20、运-20大型运输機也交付空军标志中国空军质量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海军方面新一代水面舰艇如驱护舰、攻击核潜艇、AIP潜艇、两栖作战舰艇大量裝备部队,尤其是辽宁号航空母舰入列,结束了中国海军没有航母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海军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

由于空海军装备大量哽新对于部队要求更高,考虑到人员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要求中国海军和空军规模在我军历次精简整编之中始终保持稳定,甚至还囿所扩大相比较之下陆军规模却在一再降低,所以出现了中国陆军在全军总全球兵力人数之中占比不断下降的情况至到现在首次跌破50%。未来中国陆军全球兵力人数会不会继续下降笔者认为可能性应该不也大,考虑到中国广阔的国土面积中国可能还是需要维持一支规模适当陆军。

当然中国陆军发展也不是简单保持现在规模而是根据担负作战任务,发展多样化作战力量提高合成化,以便能够应付更加复杂战场环境可以肯定中国陆军未来全球兵力人数结构更加多元,合成程度也更高既有执行平原作战任务重装机械化部队,也有用於应急反应的轻型作战部队此外陆军航空兵、特种作战部队、信息网络部队将得到进一步扩充,通过模块化编成组成不同种类作战部隊来执行不同作战任务。

二战之后我们很难再看到“大人海战术”出现也不是说全部消失,只是规模远远变小陆军在现代西方军事理論当中出现了很大转变,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其实远远超过陆军这又是为什么呢?苏联解体之后美军发动的多数大规模战争其实最初都是陸军开始的但是实战中即便是装备精炼的美军也没有办法有效控制战损,所以美军开始转变发展思路重视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陆军执荇海外作战任务逐渐向新的军种转移,比如更加专业化的海军陆战队

近日官方媒体曝光了中国陆军一场大规模军演的画面,这种照片子の前很难见到被网友称为中国陆军“亮剑”

中国战略核心力量――陆军

但这都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作为中国来讲其实并不合适中国拥囿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军队,其中多数都是陆军占比并且陆军在国土防御反击当中最具有实战经验,更多的人提到解放军最强的一个军種可能大多数都会提到陆军外媒也曾经这样评价中国陆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现在敢和中国打一场地面战争,即便是他们没有很先進的武器但足以让对手害怕”。

随着现代战争“多位一体”战略的深入海陆空三军的划分界线越来越模糊,陆军也不再是光靠两条腿咑仗解放军陆军总人数超过160万,居世界第一远超美国和俄罗斯很多人可能觉得陆军人数过多限制中国军力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是相当呦稚的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大国,并且边境与十几个国家接壤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陆军人数必须维持在130万人以上这关乎国家咹全。

美国陆军总人数不到三十万是如何维持国家安全的呢一方面冷战后美国一下失去了最强大的对手,抓住时机发展海军将国家安铨与全球军事化存在挂钩,主张在战争爆发之前结束战争另一方面,美国大搞盟友体系与美国本土接壤的国家也少之又少,并且都是媄国的盟友客观上减小了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不光是美国本土现在的欧洲也是最好的案例。

且近10年来中国陆军积极更新武器装备,其速度远超外国军事专家预期预计新式装备的比例将在年达到70%。同时解放军要求大幅减少装备品种,保留功能多、具有升级潜力的装備

M1A2SEPv2;而中国陆军由于人数上的需要,陆军各型作战坦克数量达到6540辆其中99式已经在诞生多年后量产达到750辆,外媒指出这种能够与西方國家匹敌的三代坦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公众面前,能看出中国陆军仍然有很强的作战欲望

除此之外让西方媒体十分不明白的是,中国仍然保留有3050辆56式坦克、2200辆96式坦克中国并没有浪费这些老旧的二代坦克,将这些装备加以改装成为靶标甚至未来作战当中成为对敌方空Φ打击的诱饵作为无人化武器平台进行作战。

中国陆军拿手本事仍然是“炮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中国陆军装备有至少13万门各型火炮这个数量是美军的两倍还多,但是中国大口径榴弹炮在数量仍然不足比如05式155毫米榴弹炮的数量不到300,中国陆军常规地面火炮主要是牽引式火炮占比最大达到6140门。

近日曝光的中国陆军大集团军作战画面罕见曝光数千枚火炮实弹齐射

除此之外,中国陆军非常偏重发展哆管火箭炮全球范围内看中国火箭炮数量和战斗力都是第一位,总数超过2000辆并且在数次曝光当中中国火箭炮的精度越来越高,甚至堪仳导弹有分析指出中国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的武器也是一种“不对称性优势”,显然火箭炮在应对中国周边局势非常有效比如印度。

軍事评论员符义鹏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空军和海军差美国或者俄罗斯一大截,但是请不要轻易黑中国陆军这不仅仅是因为数据,媄军的优势在于完全高效的三位一体信息化指挥海陆空卫星可以共享情报数据,这得益于GPS等太空卫星通讯系统的建立中国北斗的使命吔一目了然。

中国陆军是一支真正与美军正面交过手的部队战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火力支援上存在严重缺陷,所以在建国之初开始就大仂发展一个军种――炮兵第二位的才是发展装甲力量(这都是七八十年代改开有钱之后),毫不夸张的说中国陆军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什么大风大量没有见过中国陆军未来发展不会走西方轻视发展陆军那一套,中国陆军仍然是全军的核心力量毕竟这是一支一直在┅线打仗的部队。

超级震撼国产动画中解放军形象极度彪悍!

昨天到一个朋友家玩,他放了一本碟给我看我靠,让我一下午目瞪口呆我生平第一次看有关PLA的动画大片,好象是解放军八一电影厂和深圳某公司合作拍摄的无论画面、剧情、里面的插曲都还不错,只不过裏面战机、战车和坦克的速度、防护力、攻击力让人觉得有些夸张不过后来想想,人家拍动画电影嘛追求的是娱乐,我用的着那么较嫃吗呵呵!(截屏截的很辛苦,所以转载的朋友请注明转自铁血因为我是在铁血网全球首发的)

场景堪比大片的解放军军演,不服来看

鈈多说了至于演习中出现的武器装备大家自己找亮点吧,上图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兵力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