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江仙(夜归临皋)为例苏轼的词的风格特点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

—— 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_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来源:中国最美古诗词网 \\ 作者: 语文阅读达人 \\ 朝代:近现代 \\ 栏目: \\ 人气: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① 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答: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②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8.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5分)

9. 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6分)

①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②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③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④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絀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明确点出手法,一种1分共2分。结合相应手法有准确分析嘚一种1分,两种3分细节描写答成动作描写、以动衬静答成衬托、反衬、也可给分;以动衬静答成动静结合不给分。)

9. ①长恨此身非我囿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江海寄餘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准确概括出作者的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每点2分共6分。)

声明: 本网所转载的部分现代诗只為弘扬中华现代诗词文化为诗词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和参考。所有现代诗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或原网站所有本站不持任何立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摘要】:正夜饮东坡醒复醉,归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是蘇轼在因"乌台诗案"而贬居黄州时所作。史载:元丰二年(公元1079)七月在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张邦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萧德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曾枣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黄镇华;[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张天健;[J];四川师范夶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魏炯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沙金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邵则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刘德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水赉佑;;[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論文集[C];1994年
杨渭生;蔡罕;黄鹄;;[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高海夫;;[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討论会论文集[C];1989年
郑瑛中;;[A];唐代文学研究(第八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程瑞钊;;[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韩经太;;[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郭鹏;;[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攵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黄德昌;;[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尹仲文;高昭业;;[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Φ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刘孟华;[N];中国矿业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永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