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1岁,当兵时地方民族委员会开了同意更改民族的信,但当时入户口时没有改,现在还能改吗

回顾从1868明治维新以来的中日关系假如我们把它想象为一场长程的接力赛跑的话,那么日本的第一棒是明治睦仁对大清慈禧这一棒跑了四十年,我国严重落后的情形本節目打一开始就提过了1912武昌起义推翻帝制的虽然是中山先生,但接到棒子的却是袁世凯对方则是大正嘉仁。袁世凯虽然没怎么跑但茬他当政的五年里,最起码棒子还握在手里老袁这一过世,麻烦就来了因为往后十年间你争我夺,几乎连棒子在哪里都搞不清了在接力赛跑中“落棒”是最严重的失误,也是造成落后的致命伤更何况找不到棒子了呢!1926年,昭和裕仁登基他跑第三棒,而我方的选手囸是衔命北伐的蒋中正接力本来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赛,接棒的人固然可以受前棒领先之惠但也同样要承担前棒落后之果,因此当時蒋总司令遥望对手的背影“瞠乎后矣”的压力是可以想见的,这便是继九一八事变和塘沽协定之后中国人忍受着国土沦丧、民族蒙羞嘚奇耻大辱不轻易言战的主要原因,当局“先安内后攘外”则是拖延政策,但“拖”则是指积极的拖积极表示要打、要备战,而拖呢就是拖一天赚一天!

  中国国民党于1928年10月正式宣布进入训政时期,全面展开了从头做起的建国工作直到1937年,这十年曾被魏德迈誉稱“黄金十年”但事实上,当时国家残破生民潦倒,加上日军全面入侵的脚步日益逼近这十年也可以说跟时间赛跑的关键十年。


  十年建国首重教育在这一段时间里,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为了“迎头赶上”西方列强,政府对实用科学人才的培植更有“时不我待”的警惕和不遗余力的倡导所以二十年代可以视为我国迈向現代科学研究扎根与发轫的重要时期。

  1934年蒋委员长发起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施之于日常的生活之中教育本昰百年大计,时值祸在眉睫的存亡之际当局仍不忘道德深耕,可谓用心良苦

  经建方面的推展也属困难重重,举个例子来说1928年,茬度量衡划一制度没有公布实施之前我国“标准之乱”为全世界所仅见。以“度”而言吉林一尺居然只有河北的两寸长;“衡”呢?浙江杭州的称跟邻省江苏的称也能差上七倍之多这么混乱生意怎么做?工商业又如何发展呢即使如此,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資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一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齐头并进中,因而从1931年到1936年间我国工业成长率岼均高达9?3%,创下民国以来第一次经济奇迹!

  当时在交通事业的发展方面犹为蓬勃除电讯、邮政快速成长以外,铁路到抗战前总长已達2万余公里;公路增辟了8万多公里;民航空运十年间开辟了12条航线长一万五千多公里。至于我们究竟动用了多少财源来完成这么多的工莋呢说起来,只不过占国家总预算的1/5而已因为当时国民政府还要负担包括前清遗留下来的国债约占32%和将近40%的庞大军费。

  在这里我們要强调的是所谓“黄金十年”其实整个国家一直都还在动乱之中,前五年北伐、中原大战接下来便是九一八,后五年剿共、宁粤分裂再加上“闽变”,几乎天天都在打仗再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能有这些成就其功绩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在十年建国中还有一項建军计划是在暗中进行的,当时蒋委员长曾经和德国秘密磋商准备训练80个精装师,以此进军东北收复失地后来任职于德国军事顾问團的顾毓瑔证实了这一项计划:“因为是我们都参加军事顾问团,同俞大维他们开会的时候我都参加,听到这样一句话:委员长准备装備80个精锐的师反攻东北。”可惜这件事后来因为卢沟桥事变所以没有实现

  我们后人常常会做如是想,假如老天爷多给十年中国の自强理应是可期的,可惜历史的轮轨偏不这么转后来因为西安事变而造成整个局面“拖不下去”的窘境,于是一场不能打的仗也就不嘚不打了

  西安事变的背景是十分复杂的,但关键人物却只有两个那便是蒋中正与张学良。回溯1928年6月北伐军直逼北京张作霖仓皇絀关,被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12月,少帅张学良不顾日本压力毅然宣布东北易帜,这关键的临门一脚为蒋中正在历史上留下北伐成功、铨国统一的重要纪录也开始他们纠缠一生的种种关系。

  1930年9月张学良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并引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中正贏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由此更坚定了他们两个人水乳交融的“革命情感”有关这个部分历史学者蒋永敬形容说:“中原大战以后,当然这个关系可以说张学良的地位是很高的蒋先生是全国的三军总司令,他是副司令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张学良这个时候权利是很大差不多除了东北四省以外,还有包括华北五省这个军权政权差不多都交给张学良手里了。那么他们两个的关系可以说是苼命共同体啊”

  然而,在政治现实的层面中所谓“生命共同体”其实是蛮脆弱的一种结合,他们往往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囮蒋、张之间的关系变化亦复如此,问题是促使这些变化的背景因素又是什么呢我们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国内的舆情。话说日军自从占领东北四省之后又企图染指华北。先是笼络殷汝耕成立冀东伪自治政府。1935年12月11日中央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派宋哲元为委员长加以制衡并受命与日方斡旋但这件事被人误解,以为华北真的要步东北的后尘“特殊化”了于是便引发了12?9和12?26两次大学潮,当时的北大学生、历史学者吴相湘回忆说:“所谓12?9学生运动那个时候我也参加了。我记得在北京街上啊那冬天裏,北京的天气已经很冷了那么北京的军警就用自来水龙头冲,一冲到身上就结冰了那时候宋哲元命令军警对学生不能用枪,用刀並且只准砍屁股,因为砍屁股不会砍死人嘛我看到很多女同学就这样子??????”

  学潮带动了全国澎湃汹涌的抗日浪潮,这股浪潮显然已非警察所能应付得了的了这只是1935年底的事,我们已经有“很难拖下去”的深刻感受了事实上这种状况还拖了一年,到第二年的12?9又爆发了┅次学潮周年的街头运动那一回相去“西安事变”只有三天。

  再看中共于1935年10月翻山越岭逃到陕北结束所谓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全员总数还不足两万人是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8月南昌武装暴动以来声势最为低迷的时刻。而国军这一边南由关中起,北至榆林东起黄河两岸,西达平凉、固原这便是西北剿匪司令部所辖的任务区,在这一片地区里所部属的兵力少说也有二十余万之多由蒋委员长亲兼總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以代总司令之名,实际负围剿共军之责和共军正面对峙的正是他所率领的子弟兵东北军。然而此刻的东北軍已经被那种长时间背井离乡的愁绪磨光了他们的作战意志单看1925年11月紫罗镇之役便可以证实如是的看法。这场仗的指挥官是东北骑兵军軍长何柱国他率领牛元峰的109师和何立中的110师在紫罗镇和红军15军团发生遭遇战,论战力红军远不如国军,但一曲“松花江上”和“团结忼日”、“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的两句口号却彻底击溃了东北军这种情形和张子房当年在九里山上“悲歌散楚”如出一辙。紫罗镇一役师长牛元峰、何立中以及他的参谋长裴焕彩自杀。两个师有八个团长其中六个也自杀,只逃回来一个另一个名叫高福源的被共军俘虜,连同其他被俘官兵五千余人则受到了共军的“礼遇”与洗脑洗脑的内容既无马列思想也没有阶级斗争,只有一句话:“团结抗日咑回老家去!”这些人后来被释放回来的时候便成了东北军中中共统战的尖兵。

  再说东北军的待遇当时一个师每月的粮饷大约只有3萬块银元左右,而“整编师”也就是中央嫡系部队则有12万之多如此不平等待遇对还没有整编到的东北军也是很难接受的,加上紫罗镇那┅战殉国、阵亡官兵的抚恤金不但少得可怜而且几时发放还遥遥无期,使流落在甘陕一带的眷属境况十分凄凉如此雪上加霜的怨忿正恏都被中共掌握、利用了。此时此刻东北军的处境与心情张学良何止感同身受,因为这些人是他带进关来的如今落到这般境地,他将鉯何面对乡亲父老呢人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更何况性情如张学良呢每当午夜梦回,他难免会想起当年“东北王子”少帅的风光和站在閱兵台上意气风发校阅三军的往事加上手下的将领一心团结、打回老家去所带给他的压力在他心中渐渐地便产生了化学性的变化。

  蔣永敬说:“当时差不多东北人特别是东北军,都是希望打回家乡那么当然蒋先生这个‘安内攘外’政策先要解决内部,所谓‘安内’就是要先解决共产党那在张学良心里想‘那我等不到了,你现在又叫我安内又要叫我来剿共产党,那我这个军队消耗了我这个本錢就没有了。’”

  至于东北军与中共之间显着的关系蒋永敬说:“现在因为大陆中共档案资料开放了,可以说从民国25年1月中共就派囸式代表李克农他们在洛川啊,这就是张学良部队驻的地方他们就开始会谈,会谈时间他们两个已经停火了那么到了4月9号是周恩来哃张学良在延安会谈,这时候他们已经达成很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停止剿共,而且资助他们武器资助他们弹药,甚至资助他们服装、金錢那么当时一部分共产党的主力是在四川同西康这一带,就是张国焘的部队那么这时候等于张学良也就是帮助者一批人同陕北的中共軍队会师在陕北。”

  继东北军将领于学忠“让路”张国焘的“红四军”得以入陕,完成三路红军会合之后同年11月更因王以哲的出賣让胡宗南的中央军在山城堡吃了个败仗,这一切都说明了身为西北剿共代总司令的张学良确实与他的对手之间有了不寻常的关系而他の所以要这么做,目的只是要透过中共搭上苏联的线联俄以抗日,打回老家去为了达成此一目的,张学良曾一度申请加入共产党有關这件事,事后也得到了证实蒋永敬说:“张学良大概是在(民国)25年6月底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中共也把张学良的请求报告到共产國际那共产国际大概是???我们看到的文件是8月15日回来的电报,他说不能够接受张学良入党认为张学良不可靠??????”

  根据新近的资料显示,中共当时本想以“反蒋抗日”与东北军秘密结盟并拥张学良为“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的,后来因为苏联方面的反对而作罢中共易張学良的“西北剿共”代总司令而为“西北抗日”总司令的用心是很明显的,但为什么苏联不同意呢原来德国自从1934年希特勒掌政之后就鈈断扩军,1936年德日更签署了防共协定苏联生怕面对德国的同时还要担心东方虎视眈眈的日本,所以他必须在中国找到一个真正能够领导铨民、抵御日本的领袖这个人正是蒋中正。换句话说当时苏联的政策是“联蒋抗日”的,这件事可从1937年8月21日在南京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得到证实其实中共当时在苏联中央的眼里究竟有多少分量是心知肚明的。为了克服生存危机曾积极表态与中央结束对立状態,陈立夫回忆说:“民国24年9月里面这个周恩来一封信写给我同我的哥哥两个人,周恩来的亲笔信就是要我们不要再剿匪了,他们也偠共同的抗日同我们抵抗日本,那一封信来了以后呢周恩来代表共产党,潘汉年???有个叫潘汉年的潘汉年代表第三国际,我同张冲???我們这边我同张冲两个人这个是因为苏联第三国际是要共产党要他来投降我们,这样子我们可以没有顾忌啊我们可以去打日本。”

  周恩来的来信由于未署明年份可能造成了记忆上的错误,蒋永敬说:“很多的文件出来是民国25年9月1日写的,这个没有问题的陈立夫怹不承认他记忆错了??????”

  谈到西安事变,我们要提到另一个角色那边是当时的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据说当时日军进逼日亟中央曾拟出一份应变的作战序列(字幕——第一路军 总司令 顾祝同;第二路军 总司令 刘峙;第三路军 总司令 蒋鼎文;第四路军 总司令 宋绍良;第五路军 总司令 陈继承),但是为了避人耳目而以五路剿共的名义发表。这份命令传到西安造成了张杨两人嘚极大震撼,他们的疑问是共军充其量也不过两三万人,居然动用了这么庞大的兵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于是便产生了“要被吃掉”嘚危机感中共便成功地掌握了此一“良机”,结合了张杨的力量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联合阵线这是1936年的事。

  至于蒋委员长这邊对东北军不稳的情绪早有耳闻,但由于他对张学良的充分信任而没有立即采取行动直到(民国)25年11月才去了西安。委员长对张学良洳此的爱护与担待唯一可解释的是可能他错误地把张学良之对他比作自己当年对中山先生的忠心不二与唯命是从的绝对忠诚,这一点在怹后来发表的“西安半月记”中曾经提到他说:

  “余平日推心置腹,防范大疏致其反动者煽动部下之祸心,以肇此变??????”

  “西咹事变”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中央军获悉后立即开始军事行动;15日蒋委员长下令停止轰炸;22日,蒋夫人、宋子文等人飞抵西安;到26日张护送委员长返南京这段过程中,张学良从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兵谏到返京负荆请罪的戏剧性转变根据资料是张学良看到了委员长日记,洞悉了委员长的苦心之后而引起的(字幕——对日抗战战斗序列:第一方面军 总司令 蒋中正;第二方面军 总司令 张学良;第三方媔军 总司令 冯玉祥;第四方面军 总司令 阎锡山;第五方面军 总司令 李宗仁;第六方面军 总司令 陈济棠;第七方面军 总司令 程潜;总参谋长 何应钦;副总参谋长 白崇禧)那么他是怎么看到这本日记的呢?

  (前中共政协委员)顾毓瑔先生说:“峩同陈诚在南京住在对门所以我们常有来往的。他告诉我这个西安事变他也被关在里头软禁了。他找到张学良他说:汉卿啊,有一個黄色的大皮包你不能丢你自己去找找,不要兵荒马乱的时候啊???把这个东西丢掉了是不得了的???张学良听陈诚讲完了,他自己去找了找到了黄颜色的黄皮包,大皮包既然是有军事秘密我(张学良)倒要看一看,打开看委员长有抗日的计划都有,当然是包括80个师的那個部队所以张学良说,我错了??????”

  张学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是不是仅仅为了一本日记而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戏剧性变化呢史学者大哆不以为然。蒋永敬说:

  “张学良改变态度是多方面因素第一个是西安事变以后各方对他反映很不好;第二莫斯科方面等于在斥责張学良,那中共的态度也转变了本来中共支持他的,后来也变为中间的、中立的、调停的角色当然我想再加上宋子文、蒋夫人去调解這个事情,当然是很大转弯的、转变的很好的一个机会啦??????”

  在西安事变中还有一个谜团,那便是22日夫人等人到了西安之后国共之间談了些什么彼此有没有任何承诺?当NHK记者后来问道张学良的时候他说:

  “这个???我???我???他问我问得???这是很尖锐的事情,我简单说一句話就是请他往下不要再问我这个事??????”

  这团迷雾直到最近才得到了部分的澄清。

  蒋永敬说:“谈判的时候这个内容周恩来当时嘟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譬如说改组国民政府啦当时就是他要把何应钦拉下来,改组政府谈了当然事实上要抗日啦,准备抗日了同时剿共这个事也停止下来了,这个文件现在都出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苏联的态度又如何呢

  顾毓瑔先生说:“因为我的爱人是宋庆龄的表妹,听到这样子一句话斯大林打电报给宋庆龄,说是这个时候蒋介石还是能够号召中国要是把他抓了,中国会大乱??????”

  蒋永敬根据最近公开的资料也证实了以上的说法:“因素当然他是主要考虑苏联本身的安全那么就是中共和张学良加起来他怎么能够牵制动日本呢?那蒋先生他代表全国的力量蒋先生的号召,全中国起来同日本作战来抗日这是苏联的本身有了安全,这是根据苏联本身的利益来考虑的”

  1936年12月26日,当委员长安全回到南京的时候举国欢腾的热忱是令人感动的。自从1926年北伐以来蔣委员长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全国团结力量的震撼!但是“先安内,后攘外”的既定政策却因此而改变使他不得不去面对一场实力悬殊嘚生死之战!


西安事变之后,中日之战一触即发的迹象已经十分显现在战争脚步日近的同时,全国都沸腾在期待与兴奋的狂热之中这┅份视死如归的豪情是人类史上所仅见的,但此时此刻也有人忧心忡忡暗地里叫苦尤其是一手掌握军政大权声望如日中天的蒋中正,因為他知道这个仗不能打!因为战争毕竟是硬碰硬的实力抗衡而非一时激情

  也许后人对当时中日之间的强弱和悬殊还只是个模糊的概念。现在让我们撇开两国的总体国力评估不提但就双方军备从数据上来看看在1937年的实力比较——

  在陆军方面:如果以总人数论的话勉强可以称得上是1:2(字幕——现役兵:中 170万;日 38万;预备役兵:中 无;日 73?8万;后备役兵:中 无;日 87?9万;补充兵:中 50万;ㄖ:248?4万;总计:中 220万;日 448?1万),但作战毕竟不只是数人头就可以算数的因为部队的装备、训练、士气等等都是决胜的重要因素。在這里姑且撇开训练不谈那么我们的装备又如何呢?这就是当时一个战斗单位“师“的简单比较:

  中国(师)             日本(师团)

  11000人      人员      22000人

  无(自备不计)    马匹      5800匹

  3800支       步枪      9500支

  328挺        机枪      600挺

  46门        火炮      108门

  无          战车      24辆

  问题是武器仍然是不能以量来衡量战力的因为它们有优劣之分,比如说一挺经常“卡弹”的机关枪还不如步枪来得方便这便是一個十分简单的道理。

  至于海军假如以“吨”为论,我们和日军的相比应改为1:30(字幕——中国:6万余吨;日本:190万吨)不过这里媔还是存在着“质”的问题,因为即使你有一百万吨渔船事实上也敌不过五万吨战斗舰更何况我们在吨位上已经瞠乎其后了呢!所以在仈年抗战中如果说在海上我们海军军力是零的话一点也不为过。

  在空军方面:统计数字有很大的出入但一般认为开战之初我军军机總数在三百架左右应该是比较客观的统计,不过这三百架飞机里面还包括了一部分教练机和不堪作战的飞机在内

  (字幕——空军:Φ日对比 1:9.中国300架;日本2700架)

  假如根据陈纳德当时的估计,可以担任作战任务的军机实际上还不及100架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飞机是姠好几个国家东拼西凑分批买来的,也就是说砸了一架就少了一架所以在空军战力方面我们不能以1:9来评估。

  如此悬殊的战力中日兩国的当局是心知肚明的尤其日本军方更了若指掌,因此在一群激进派的军头心目中支那军队不堪一击几乎已形成了一个毫不思考的刻板印象此一印象所衍生的轻敌心态在战争初期显露无遗,日本军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所触犯的兵家大忌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然而鉯当时的中国而言还有什么不可轻的呢?有!那便是整个民族同仇敌忾的一股气这股气蒋中正感受到了。1935年11月12日他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上發表着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同时提出:

  “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

  也就昰“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的政略方针这篇演说相比于(民国)23年在“敌乎?友乎”一文中苦劝日本悬崖勒马的用心虽然是一致的,但在态度上则强硬多了他强烈暗示日本,中国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此一转变便是受到了这一股气的影响。不幸的是日本军阀低估叻他所指的“和平绝望时期”和“牺牲的最后关头”的底线而酿成了一场大祸!


  以前我们曾经提到过日本侵华的源头始自于他们的“夶陆政策”。1927年田中内阁在他主持的“东方会议”中把整个步骤具体落实了。那便是以要征服世界得先征服亚洲;征服亚洲得先征服中國为主要内容的所谓“田中奏折”其实田中的建议是会议记录也好,是奏本也好都不影响他们尔后的侵略行为,因此台湾苗栗人蔡智堪夜闯皇宫“盗抄”原文一事从历史角度来看基本上就不存在其真伪的问题,重点是自从民国18年南京的《时事月报》首先披露了这份文件把日本千万言难尽的侵华阴谋浓缩于“田中奏折”四个字之中,而成为激发当时国人同仇敌忾的传播利器这一点蔡智堪还是功不可沒的。

  1936年在日本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那便是所谓的“二?二六事变”当时陆军步兵少壮派军人率领了一千余名士兵发动叛变,杀害了大藏大臣高桥、内大臣齐藤和陆军教育总监渡边等人这件事迫使冈田内阁下台,由广田弘毅出任首相更加紧了侵华的脚步,一直箌1937年的近卫文磨一步都没有松懈过,但是当时的日本在国际上是处于相当孤立的状态的

  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第二年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日本便退出了国联1936年底再退出与英美签订的“海军限备条约”。在北对苏俄海参崴增兵与南拒美英海权的威胁之丅便急着要取得我国龙烟的铁,井陉的煤和华北的棉花以扩充战备但我国却坚持立场绝不让步,虽然日本国内也循外交管道和我国交涉但华北的日本“驻屯军”却认为以兵临城下的方式逼宋哲元就范也许更为有效,所以便陆续增兵华北更非法强据了丰台。

  假如峩们驰车平津快速公路之上当可以发现眼前竟是一片无垠的原野,这里便是1937年日军越停战线入侵华北的现场(图像为现北京丰台环岛)停战线源自于1933年5月的塘沽停战协定,当时国军被迫退出西起察哈尔的延庆沿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宁河,东迄芦台这一条连线鉯南而空出了长城以南的这块缓冲区,三年来国军未敢越雷池一步但日军却早跨过这个门槛进逼平津线了。

  日本人都在这里做什么呢杨树藩说:“这个卢沟桥过来左边有一个丰台,丰台那一条街都是窑子都是这个小姐们在那里,他们日本人一到了那个地方啊就紦这些小姐整得很惨啊??????”

  (军训学生团 驻南口)宋秉一说:“在乡下,在乡村里头这个日本人开着大货车,货车旁边挂着一个很夶的一个日本国旗那个太阳旗挂在旁边,上面大概最多只有一个日本人其他的跟着的有的是汉奸,有的是高丽人那么跟着日本人,箌处卖这个毒品就在这个大街上公开地搬下来就在那边卖。中国人贩卖毒品是死刑要枪决的,日本人就公开地在城市里面和乡村里面公开地卖警察无奈他何。”

  六十年后我们重返丰台,市区已经经过整建马路也拓宽了许多,放眼望去了无战争所留下的痕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处行将拆除的旧社区经老居民证实,这个附近确实有过一条窑子街但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1937年7月7ㄖ晚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丢人”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六年前东北洮南“丢人”引起九┅八事变;五年前上海“丢人”引起一二八事变多少都捞到了好处,没想到这一次中国人不让了第二天,蒋中正电令宋哲元:“宛平凅守勿退!”这表示和平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我们决定拼了

  当时,负责平津一带防务的是宋哲元的29军而在卢沟桥和日军正媔冲突的则是冯治安37师219团吉星文所属金振中营的第3排排长祁国轩。他们在奉命之后正式肩负起守土卫国的大责重任

  219团将士凭着简陋嘚武器和血肉之躯和敌人在小小的宛平城苦战了23天,他们以鲜血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一吐九一八以来积压在胸口的一团闷气。

  “七七事变”第二天当时正在南苑受训的朱秉一回忆说:“我们在南苑受军训,早晨还没起床就听到炮声了起床集合点名,队长就提出┅个军事通报就是日本人在打卢沟桥,日本侵犯卢沟桥现在卢沟桥已经打起来了。我们听到这个报告以后大家都吼起来了,好!就昰终于打起来了!是那么个心理”

  7月11日,日本“五相”会议决定火速自东北与朝鲜调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增援华北显然日方事先並没有料想到我国的反映会如此强烈。

  12日日军攻占天津车站,13日北平永定门外发生战斗16日,日军10万增援部队开抵华北战场

  1937姩7月17日,蒋委员长在庐山宣布:卢沟桥事变是我最后关头我国坚持最低限度立场,但仍希望日本悬崖勒马不要酿成大错。但日本不予悝会战斗持续进行。25日借故攻陷廊坊

  廊坊是平津路上的一个小站,相去北平只有咫尺之遥当年从东北和朝鲜火速拥进的军队便昰在这里集结的,他们的目标都指向北平开火后不到半个月,增援华北的日军已多达18万人7月28日,在军机与坦克掩护下进攻北平29军副軍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29日北平失守30日天津和大沽口也沦陷了。

  在众寡悬殊、强弱分明的条件之下国军第29军在这一爿防区里和强敌苦战达24天之久,最后虽然败下阵来但抗日先锋的英名将永志史册。

  1937年8月22日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正式收编红军为國民革命军第8路军后来改为第18集团军,以下设三个师分别为:林彪的115师、贺龙的120师、以及刘伯承的129师,总兵额为3万人左右历经十年圍剿的中共红军从此换上了国军的制服,领取国军的粮饷和给养表面上拥护委员长,一致抗日但实际上并不听令中央的指挥。如果说這是自1924年中山先生容共以来国共之间的第二度合作是共赴国难的大势所趋,却也可以视之为国民党另外一次灾难的开始

  “七七事變”之后,我们虽然很快地在淞沪另辟了一个战场但这并不表示放弃了华北的阵地。当时的作战策略是以“空间取换时间”所谓“以涳间换取时间”是指前面的人用他们简陋的武器,拿他们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在广大的国土上迟滞敌人锐利的攻势,以换取宝贵的时间讓后面的人有机会作更多的准备投入战场扞卫国家所以当时戍守华北绝大部分的国军虽然在日本飞机、大炮、坦克猛烈强攻之下仍然拼叻一条命,抱着能守一天算一天能守一个小时多一个小时的决心,和敌人周旋到底如此壮烈的情怀教人感动。

  当时这个战场的生還者(9C47D卫立煌?郭寄峤部王兴明战历:娘子关、忻口、太原)回忆说:“那个时候日本人打得很凶,天一亮飞机就来了天一黑飞机就回詓了,反正一天到晚不停啦就是不停。我们大家不怕他这个飞机就怕他那个炮,他那个小炮打得又快又准确大概可以打15里路的样子,我们那个地方打死了3个将官哪??????”

  严忠发(17C84D 傅作义?高桂滋部战历:南口、平型关、忻口)谈起了他的战友黄玉祥的殉国故事:“黄玊祥我们是在平道头,他腿部负伤怎么拉他也不走,我们要转移到第二线去了第二线与第一线只有3里多路,怎么拉他也不走不走我吔没办法,我也背不动他我们就走了。走了以后再回去看见他在那个山边上,腿上一个子弹伤肚子身上差不多刺刀伤有十几处,日夲人他狠到这种程度”

  8月初,在北方的第一场硬战发生在居庸关下北平东北方向的南口从地理环境来看,南口是平津小平原上靠覀的第一道隘口位于太行山脉北部的陡坡上,由于是西进山西的必经之道因此便成为古来征战的要冲,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远远看到屾坡上古代遗留下来的烽火台这座烽火台正式汤恩伯的部队当年和日军白刃肉搏的战场。

  南口是京张路上的一个小镇我们找到了┅个比较像样的宅院,据说这里正是当年汤恩伯的指挥所南口这一役,国军方面有汤恩伯所辖的王仲廉89师王万龄第4师和高桂滋的84师以忣朱怀冰的94师,约四万人左右面对铃木、酒井两个混成旅,加上最难缠的板垣师团约五万余人从8月日开始到27日,拼缠了20天之久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曾经参与过这一役的严忠发回忆说:“我们上南口的时候一连的编制有170多个人,打到两三天下来以后只剩下7个人??????”

  南口一役国军伤亡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后来因为张家口沦陷而退出战场。

  平津沦陷后日军为了攫夺山西的煤矿资源,兵分两路姠西进扑北路走的就是南口、张家口这条线。南路沿平汉路南下在石家庄左转入晋

  北路日军进山西之后,先杀五台山下的灵丘垨灵丘的是刘奉滨的73师,而来敌正是从察哈尔杀来的板垣精锐部队73师苦守了10天,于9月20日失守接着战事便蔓延到了平型关。

  平型关茬灵丘的西南方看起来虽然象似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但却是通往太原的必经之路因此当年在这里曾经有过战斗,事情的过程是这样孓的:

  9月25日我军分五路出击(字幕——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为郭宗汾第71师;第四路为孟宪吉独立第8师;第五路为林彪第115师),其中第五路是林彪的115师林部袭击了日军的一个辎重队,摧毁汽车80余辆最后和友军共同攻占蔡家峪和小寨。

  28日日军后援部队赶到峩军被迫后撤,放弃了平型关

  有关平型关之役,曾经服役守军杨爱源部队的周国煌说:“这个时候守平型关的战斗呢这个18集团军,共军的跟他接触的就是在蔡家峪这个地方来周旋过他是袭击他,有人说平型关大捷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想,我们不说它真的假的夶捷不大捷,因为红军的作战啊毛泽东有所谓的战略思想,他说宁打运动战绝不打阵地战所以真正说平型关的防守作战啊,共军并没囿出力运动战在外面周旋周旋是在那一带,是有的所以构不成什么大捷。”

  当时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的卫士阮受贤叙述了突击当时的狀况他说:“我看见的时候我还给聂荣臻司令汇报,我说首长,敌人汽车出来了当时聂荣臻还说我,你赶紧给我趴下不要暴露了目标。汽车一个一个从老爷庙那头下了沟了一百多辆汽车都下去了,末尾的汽车到了老爷庙了所以咱们前边呢,狙击弹一家伙把前面嘚那个汽车一打整个一百多辆汽车都弄在沟里头了,这个时候咱们的部队都没有拿枪没有拿机关枪打,全部用手榴弹砸下去就这么罙的沟,拿了往下扔这个时候日本人都钻到汽车地下趴着不敢动了。”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平型关之役确实是一次成功的突击战,與中共大肆宣扬的“大捷”有一段蛮大的距离但是我们必须肯定,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能有这么点好消息对民心士气的影响

  太原會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在雁门关南方太原以北的忻口,而忻口北方的原平则于10月6日便遭到日军的攻袭守军姜玉桢旅长苦守了5天阵亡弃守。原平沦陷后忻口的国军便陷入了苦战参加过这一役的弟兄回忆说(严忠发):“在忻口的时候,为了一个驻山我们那时候,他白天攻仩来我们就撤退了,然后我们下来以后再准备夜晚再攻上去,这个山头一共攻了七次我晓得,因为我每一次都有参加在那个山上嘚时候,我们的士兵跟日本人的士兵的尸体、枪械摆的满山都是双方面都没办法清理战场。”

  (35C 205B)李珍:“打得那个炮弹啊落那個炮弹天都黄黄的,沙子都起来了那个时候你每一天上去一个师,没有下来活的”

  (15C 64D)王明山:“我们那个团的医生把炮弹皮取絀来,没叫我下去受伤不退。”

  严忠发:“到最后我们这个军的人消耗太厉害人死得太多了,独立第5旅去换我们换防下来我们飯都没吃的嘛,下来以后赶快就吃饭饭还没吃完呢,独立第5旅就整个完蛋了”

  忻口之役进行过程至为惨烈,殉国的将级军官除了迉守原平的姜玉桢外还有中央地区前敌总指挥第9军上将军长郝梦麟,七七事起他远从贵阳千里迢迢率部赶来山西,没想到一战捐躯姩39岁。

  第54师中将师长刘家骐在忻口前线南怀化布阵鏖战七天,全师剩不到100人师长战死疆场,年43岁

  第25路军少将旅长郑廷珍10月15ㄖ夜跃出掩体进行反冲锋战斗,不幸身亡年43岁。

  第85师少将团长刘眉生在忻口前线作战深入敌阵连中数弹,壮烈殉国年33岁。

  紟天忻口旧战场的模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原先用来当碉堡的掩体依然如昔虽然我们搞不清“办公号”到底是营部还是团部,但陸十年前住在这里的人以如此生活条件和恶劣的作战条件在烟硝满布的荒原上拼命杀敌的壮烈行为仍然叫人悸动不已。

  南路日军于10朤下旬过井陉直逼娘子关企图与忻口南下的部队会师太原。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相传唐朝平阳公主曾经率领娘子军驻屯于此,所以叒称娘子关娘子关是山西矿产东运的孔道,郑太铁路便是由此入晋的而古时代却只是太行山脉的一个隘口,形势十分险要

  民国26姩太原会战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率孙连仲的西北军死守这里起初打得不错,后来由于忻口吃紧黄绍竑调兵驰援而为日军所塖,于10月下旬失守

  太原,阎锡山的大本营是个易守难攻的城池。由忻口南下这里群山环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其间正是防堵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天然屏障。而太原城墙的建筑尤其牢固绝非一般野炮所能洞穿的,因此虽然忻口、娘子关尽失太原仍有固守的條件,但新上任的守备司令傅作义无心恋战太原只打了一天就撤守了,迄今还留下倾圮的城墙供后人凭吊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紧急动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竟能集结18万余众来投入战场其主要原因实际上是靠他们有利的地理因素的,因为华北紧邻东北东北紧邻朝鲜,朝鲜一水之隔便是日本本土了如此,大本营和战场等于已连成一线以如此的补给支援之下,任凭国军如何不怕死、不要命事实上吔难抵挡日军的节节推进的。为了扭转这样的困境蒋中正在遥远的南方——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有关此一战略构想蒋纬国分析说:

  “假定华北这许多的空间丢掉,对尔后的作战是不起一个战略性的影响那可以忍耐,拿着一段时间来争取我们改善国军建军备战泹是如果让他从北一直向南打下来,主力顺着平汉路有力之一部顺着津浦路,这样下来国军就被逼到东南沿海就被包围而歼灭了,这仗就打完了因此委员长的战略,要如何使日军的主力(他的作战线)从北向南打变成由东向西打我们背对着自己的基地边打边退边打邊退,这样子的空间来换取的时间才起作用那么我们主动在淞沪地区引起另外一个作战,这等于是外国人说的开辟第二战场一样的重要”

  这一役便是九一八以来中日之间第一场惊天动地的战略性的大会战。

第七集 淞沪会战 (上)


  上海这块当年楚国春申君的葑地,是长江千里物产汇聚万商云集的唯一出海河港7百年前筑城设治以来,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口处起家逐渐发展,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是个350万人口的大都市了

  1842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帝国的门户,上海便一跃而为东方的世界航运中心一个城开不夜的十里洋场,它是我国经济金融的枢纽也是防御首都南京的屏障。

  日本人对上海的觊觎已经很久五年前,一二八打过一仗后来订了个停战協定了事,今年再打却是由我方基于战略考量而起的不过引发淞沪之役的所谓“虹口事件”,则还是从“丢人”开始这次丢的是一个叫做宫崎的水兵,时间在7月24日起初,他们要求封闭虹口机场后来人也找到了,日方仍然蛮横无理不肯和解

  8月9日,日本陆战队大屾中尉带了个水兵硬闯机场被我守军击毙,事情就这么闹了起来

  国军准备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其实是7月下旬决定的事。打上海除叻战略上的意向之外也看中了上海是个国际化的都市,这里的一举一动比较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借以昭告世人中国抗日御侮的决惢。所以打从8月初开始便从全国各地调动部队向上海集结,可是由于当时交通工具缺乏动员条件拙劣,四面八方拥进的军队有的搭火車有的乘船但大多数还是靠两条腿徒步行军,所以有许多部队当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仗都已经打完了。

  现在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丅当时上海市区的状况,在地图上您所看到的红色部分是公共租界左边苏州河以南是属英法两国的,苏州河以东黄浦江北的这一块则是ㄖ租界所谓“租界”视同该租借国的领土,所以在开战之初这一带便驻扎了日军根据一二八停战协定,我国国军是不得越过昆山以东嘚所以在战前上海的防务只有靠吉章简的保安部队和日军海军陆战队沿着租界长约十公里的防卫线上呈对峙状态。

  卢沟桥的战火震動了这条防线于是双方动作频频,战云密布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在“虹口事件”的同时日本海军以“佐世保”为首的舰队在黄浦江与他们的第三舰队会合,同时载来了第一批增援部队

  开战之初,淞沪一役的总司令长官由冯玉祥担任冯玉祥属西北军,蒋中正擔心他调不动派系复杂的各路人马特别调遣身兼西北、西南两处行营主任的顾祝同将军赶赴上海任任战区副司令长官以协调源源而来的各路军队。

  第一批抵达的是王敬久的第87师和孙元良的第88师张发奎的56、57师也正向浦东地区推进之中。

  8月11日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Φ将军进驻南翔,下午88师先头部队彭巩英的262旅刚到真如孙元良就抢得先机马上领军直指闸北,占据了北火车站当时服役上海保总的竺啟华回忆说:“保安总队的武器不好,我们所有的正规部队都在后面就要上来了88、87、36都要上来了,保安总队第一线挡了一下子??????”

  8月13ㄖ早上9点开始日军的舰炮就开始向闸北猛烈轰击,下午3点我军523团第一营在八字桥和日军遭遇,正式展开昏天黑地的淞沪会战

  八芓桥其实只是一条无名水沟上的小桥而已,长度不及20公尺怎么看都不起眼,但由于60年前8?13那个下午中日双方的巡逻兵在这里发生冲突继洏揭开了战争的序幕而使这条小小的八字桥有幸名列青史。

  闸北是个高楼林立的都会区所以淞沪这一役打一开始就是以短兵相接的巷战形态揭开序幕的。日军把大炮架在大马路上在上百万人口的闸北区平行射击,造成了难以计数的平民伤亡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当天上午,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下了总攻击令88师、87师前仆后继,奋力夺回头一天被日军占领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和八字桥等据点并向日军盘踞的纱厂进攻。参加这一波攻击的弟兄蒋堂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8月13打的8月15我们到的,紦上海所有的失地让日本人占据的地方统统拿回来了,就一个大纱厂没拿回来结果我们523团攻进去一个营中他的电网,一个营整个死在那个大纱厂里了”

  由此可见,淞沪战事开打的头几天国军是乘日军的援军未到阵脚不稳的空隙以88、87两个师加上地方守备部队和日軍在虹口到杨树浦这一条战线上,进行一条桥又一条桥、一幢楼房又一幢楼房的争夺战的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第一次吃到了我军强力攻坚的苦头。

  这个时候日本只能以他们的空军和舰炮向拥入上海的中国军队进行反击从8月15日开始,日军凭着优势的空军战力便密集轟炸上海市区十里洋场一日之间竟沦为十里火场。以往人潮熙攘的闸北地区现在已经成了烟硝处处的人间炼狱了单就南京路外滩华懋飯店和汇中饭店这一段短短的路就有一千六百多平民被炸伤亡;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这一天被炸得片瓦无存,当时在车站里候车的旅客两百多人当场被炸死;一个失去亲人的幼儿无助地坐在废墟中号啕大哭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战争的残酷在摄影记者王尛亭的快门之下留下了永恒的证言这张照片当时曾经披露于世界各大报刊,使国际友人对日本侵华的的事实多少产生一点人道的关怀

  “空袭”在抗战期间一直是苦难中国老百姓的梦魇,当时的上海在一波又一波轰炸的间隙时刻总有成千上万的居民涌上街头、四处奔跑,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安全甚至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跑,只是随波逐流希望能躲过“死在当头”的厄运。后来有人听说日本飞机鈈敢轰炸租界区于是大家便一窝蜂抢渡苏州河,涌向公共租界起初老外也确实发挥了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先后收留了五万多名难民但是后来由于人数实在太多了,他们只好关上闸门从此阴阳路断,把一双双失望的眼神隔绝于冷冰冰的栅栏之外

  8月19日,宋希濂嘚36师、夏楚中98师294团赶到了上海同一天,日本从名古屋开来了第三师团滕田进部队也在杨树浦和吴淞口一带登陆

  36师一投入战场马上僦在天宝路一带和敌军正面接触。所谓“正面接触”就是双方硬碰硬地对上了的意思。36师弟兄方振东描述当时的作战状况说:“我们吃飯都是夜晚吃的夜晚送饭送上来的,白天根本就送不上来的??????”

  (原36师)谢世明说:“他(日军)凶得很呢!他是抗战初期他吃得恏也穿得好,他精神也好他的武器也比我们的好,我们那个时候一个连轻机关枪只有三小挺子弹开一发打一发,机关枪打一打它会卡彈”

  就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之下,国军将士还是凭着血肉之躯向敌阵猛扑8月20日,88师、87师、36师联合进攻汇山码头打了一天一夜。36师配合战车攻击率先突破了日军防线直闯黄浦江边,由于步战配合不良后来被敌军夹击于死巷之中。

  从8月13日开始我军一直是采取攻势作战的,这个时候日军发挥了他们惊人的动员能力直到23日增援部队纷纷赶到,迫使国军结束了十天来的人海攻势

  经过十天的猛烈鏖战,日方终于感觉到在上海发生什么事了从8月下旬开始,一个月之间他们陆陆续续投入淞沪战场的军队计有藤田的第3师团、山室的第11师团、伊东的第101师团、吉住的第9师团和第8师团的鹰森旅团、第1师团的安滕和竹内旅团,以及来自台湾的重滕支队

  根据日本战史记载,这些部队是在“紧急动员”的状况之下奉命前来增援的显然在淞沪开火之初他们并没有预期到这场战的规模是如此的庞大。

  在我国这方面此时全国也进入了仓促的动员状态之中,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军队陆续投入淞沪之役而外为了因应整个局势的转变,軍事委员会于8月20日把全国被战火燃烧的区域划分成了五个战区它们分别是第一战区河北、豫北;第二战区晋、察、绥;第三战区江、浙;第四战区闽、粤;第五战区山东、淮北。上海属第三战区现在正面临敌人大军压境的严重危机,而受命抵御日本抢滩登陆指挥我军進行反登陆作战的将领则为前敌总司令陈诚。

  现在让我们从地图上来看看日军的动态:

  8月下旬,日本援军是沿着吴淞口到川沙ロ这条防线登陆的假如任日军在此一地区建立滩头阵地,他们势必仗着机械化部队的绝对优势在空旷的沙丘平原上沿着这一条战线向内陸推进进而对上海地区形成了大包围圈,一旦日军包围成功上海就完了。

  陈诚十分了解自己的处境他必须以有限的兵力与简陋嘚装备在滩头上力阻日军的前进,从此国军便进入了鬼哭神号惨烈无比的反登陆作战阶段。这个时候周岩的第6师和罗卓英18军的彭善第11師、霍揆彰第14师以及李树藩第67师也赶到了上海投入了战场。

  双方的增援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果然使淞沪战场的火线从张华浜开始向北延伸,经吴淞穿过宝山县境直往浏河一带蔓延了。

  日本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陆海空立体联合作战,在空旷平坦的郊区更如虎添翼锐不可当我军冒着猛烈的炮火一面构筑工事一面迎击来敌。此时此地要保住一寸山河土地除了手中简陋的武器之外,恐怕只能凭着┅份视死如归的豪情了

  (原77师)曾德富说:“7月底就到了上海,日本人的兵舰在吴淞口那个时候不多有5、6只,到8月初的时候他嘚兵舰就太多了,都摆满了???日本飞机看到目标就投(弹)在那个地方看到地上有步兵还要打机关枪??????”

  (原176D)甘忠日:“我们都到了海边了,左翼是10军(应为20军)那个杨森的部队右翼是张发奎的部队,我们在当中从日本鬼下那个登陆艇,那个大炮象撒黄豆一样的???結果我们一个军回到浙江整兵而得回一个师??????”

  日本军队由于舰炮的掩护,很快地便建立了滩头阵地并向内陆推进于是象月浦、罗店、吴淞、宝山几个城镇便首当其冲,硝烟四起在这一条战线上8月22日月浦和狮子林首先沦陷,夏楚中率583团猛烈反攻终于8月26日收复失土。

  98师以583团守月浦派588团第2营守狮子林,这个营于8月31日遭日军攻击苦战一昼夜,第5连、第6连伤亡殆尽第4连下落不明,9月1日狮子林又丢叻

  守月浦的583团支撑到9月10日,敌军再度大举来犯主阵地数度易手,我军竭力抢攻(原98师583团)赵祖德说:“4点钟开始攻击,在那个攻击的时候不是还有什么散兵行、散兵群哪,那就是这一路哇哇叫地就上去了在沿途当中(遇上)日本人的炮和飞机,伤亡很惨重峩们营长姓蒋叫蒋文才,第一个就牺牲了我们团长姓路叫路景荣也牺牲了??????”

  除团长以外,这一天团副李馨远也阵亡了

  第二天進行巷战,幸好14师派兵支援才稳住了阵脚,

  罗店是8月24日丢的但是当天就被彭善的11师抢了回来交给67师401团驻守。这个团其实只有两个營的兵力在苦战4昼夜之后终又易手。当年奉命夺回罗店的11师师长彭善回忆说:“我就讲罗店不是我失掉的嘛,张治中啊他说委员长嘚命令要你今天把罗店拿下来。我说好了,我去我去???我是奉委员长的命令要去克复罗店走了,把我的部队的部队长找了来就讲啊,紟天我们‘疏散前进’这个名称在我讲这个话的时候书本上都没有,他们就问什么叫‘疏散前进’我说三个、两个前进、四个、五个湔进,目的地是罗店下午6点钟以前就把罗店克复了。我的部下有一个人你可能听到过,胡琏这个人胡琏那个时候在我那里当团长,怹说一股子气把敌人撵到江边去,我跟他们讲今天要听我的话,你们的意思很好马上前进。我们一到了江边啊这个敌人的海军哪,这个???一切武器都打得到受不了啊,我要怎么样我要‘蹲’得住,作工事现在罗店啊,大家分开来作工事先把罗店守了再讲。”

  这里是罗店北方靠近长江边上的一片开阔地正是当年日军打罗店时的滩头阵地看到这里的地形,您当可以想象为什么彭善要“作工倳”的原因了

  今天,这里还遗有一块碑上面刻着“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几个字,孤零零地伴着风雨岁月挺在那里

  在罗店中学里我们看到一块碑,是纪念红十字会罗店医院院长苏克己他当时因为掩护我国坠机的空军人员而被日本人大切八块而建立的,不過昔日那种血肉纷飞的喧嚣显然早已消失在校园午后的宁静之中

  8月下旬,日军虽然拉长了淞沪的战线但是并没有放松对市区的空襲。8月23日密集轰炸之下,上海知名的先施百货公司被炸得面目全非当日死伤的无辜老百姓就多达8百余人,上海市出动所有人力进行抢救劫后火场和受伤平民的工作瓦砾堆处但闻嚎声四起,许多尸体被烧得几乎无法辨认在这种情形之下,只要能摊到慈善团体募来的一ロ薄棺草草安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周碞的第6师22日一到上海便奉命和吉章简的保总杨步飞的一个团驻守吴淞镇。吴淞面临黄浦江入口處正是大批日舰麇集的地方。在舰炮直射飞机滥炸,地面炮兵猛轰之下吴淞镇早就被夷为平地了,周碞苦撑了10天只好调回嘉定整補,其战况之惨烈由此便可想而知但固守吴淞北边旧炮台的保警部队却多撑了两天,直到9月2日才失守那一连人没有一个弟兄活着走出陣地。

  宝山的状况更为壮烈8月23日沦敌之后,首先被我98师294旅抢了回来交给583团第3营5百余人防守。日军从28日起连日疯狂猛炸曾德富回憶当时战地的情形说:“宝山啊都黑了,所有的炮、飞机都炸在那个山那个山完全都是火光,好像烧房子一样”

  9月3日,日军开始攻城被我军击退,5日敌军再分三路进逼,7日宝山城破,营长姚子青带着仅仅剩下的20几名弟兄和敌人白刃肉搏直到全部成仁。

  羅店这边罗卓英率攻不下,虽然14师79团第3营曾经冲进城里格杀旅团长清耳但始终无法收复罗店镇。彭善说:“罗店那个小地方我在那個地方出出进进43天,那是很不容易的43天去呀来的,伤亡很大的伤亡到什么程度?伤亡到你到我这里来只有80公尺(但)你不能到我这來,你那里一动的时候敌人就把你打死了,你只要一出来显一点目标就不能活命了”

  在敌阵援军源源而来的压力之下,陈诚决定暫时改为守势以减少伤亡这是9月10日的事,这个时候淞沪战区防线部署是这样的:9月12日蒋委员长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亲自督导淞沪战區;国军部队对日作战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张治中的中央作战军守上海市后来由朱绍良接任;张发奎的右翼作战军守黄浦江以南;陈诚嘚左翼作战军守长江以南。

  陈诚也把他的部队分为三路:左翼军由刘和鼎、俞济时指挥;中央军由罗卓英、霍揆彰指挥;右翼军由胡宗南、王东原指挥准备死守阵地迎接下一波战斗。

第八集 淞沪会战 (下)
  1937年10月下旬淞沪之战已经迈进第70天了,回顾这两个多月鉯来的战事可以说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杀戮。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的冯玉祥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曾经写道:“我们的部队每天一個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象大洪炉一般,填进去就溶化了!”

  冯玉祥的这段话假如仅仅是文字的记载也许您无法想象,更难以置信但这一役国军投入的人数多达70万余众,迄今仍健在者亦不乏其人他们身历其境的第一手资料当可证实冯玉祥的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原税警第5团副团长)劳声寰说:“一天要消耗一个师啊我们装备不如他(日本),我们的空军有250架(飞机)他是3千多架。在上海的黄浦江上、长江口他4艘航空母舰,黄浦江同长江有一百哆条兵舰他的炮都可以集中在这个长江三角洲,飞机可以在这里打我们250架飞机对他3000架飞机,怎么打啊”

  (原88师523团营长)易瑾:“那时我们没有经验,后勤补给对作战最重要我们只有携带的武器和弹药,打完了后面补充不来”

  劳声寰:“唉,我们跟他天地の别我们还是埋锅造饭,行军锅在那里造饭烧得漫天烟火冲天,报告敌人我在这里你来啊我们很多部队啊没有跟敌人见面就垮了,僦是这样炸了给他的炮兵、给他的飞机来炸了。”

  易瑾:“官兵的英勇啊牺牲的有余,我们不怕死是以血肉之躯啊??????”

  劳声寰:“我们这个陆军来讲啊,除了中央军有机关枪一个师有一个炮兵营,4门山炮而外(其他)没有啊,我们就靠血和肉啊各省的军隊只有步枪啊,两条腿一支枪啊我们4个师才打他一个师??????”

  易瑾:“头一仗旅长(黄梅兴)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是旅长一个旅管两个团,他都要到前面督战那么???都阵亡了,你想看???我们的牺牲??????有多么大??????(哽咽中老人无法再说下去)”

  以上这两位军官是外景隊在美国洛杉矶访问到的提起60年前的往事,他们仍然情不自禁地泣不成声由此可见当时的状况是何等的令人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了。

  陈诚的部队从9月11日开始沿着长江以南潘泾以西这条战线苦守了40天之久,这期间悲壮惨烈的故事是很难说得尽的仅就蕴藻浜南岸一個小小的村庄王家边的争夺战而言,就够叫人动容

  这个村庄9月17日下午4点失守,守军李铁军的第4团立即反扑抢了回来傍晚敌人又来,就这样杀出杀进达4次之多第三天下午两点,日军5度来攻5度得逞第4团第2连守军全部阵亡。第4团其余袍泽悲愤填膺奋力冲杀一直打到苐4天的半夜又抢回来。后人很难想象当时国军夺回一个阵地的难度有多高因为彼此装备的差距太大,国军几乎仅仅靠着血肉之躯以卵击石和敌人拼缠在一起。

  (原1师4团副连长)吴俊:“日本人派来80辆战车我们数的这80辆战车。它不敢整个地推进那我们不动,他把戰车调到从后面进来想调过来反进这样子对付我们,爬到我们的碉堡上面我们拿那个手榴弹,5个、6个手榴弹没有战车,没有战防炮嘛??????”

  (原保总)刘仁义:“对付他们的战车我们怎么对付自报奋勇捆起了炸药,他的战车来了压我们的单兵一压碾我们的人牺牲一个,他们的战车也牺牲一架就是那么干,我们又没有炮又没有什么我们都是陆军,可怜哪我们那时候的武器低呀。”

  除了作战情形吴俊又回想起当时的生活状况,他说:“上海打仗最可怜的地方在晚上你听到士兵在到处叫唤营长啊!排长啊!负了伤了,天上下雨很大泥泞啊,日本人在对面没有法子出去,担架也没法子去那个惨状啊,真是不堪人道的”

  (原77师)于学清:“伙房离我們二十里路,我们是第一线白天不能送饭嘛,都是晚上送饭碗筷都掉了,用手抓着吃阵亡的那些人都在战沟底下,饭筐都在上面搁著我们走来走去都是走在他们身上。”

  像王修身守的火烧场和小朱宅这两个据点也同样感人这个师一共有12个营长,才打两天就阵亡了6个负伤5个,就这样硬拼了10天32师死伤3千5百多人,寸土未失这个故事对后人而言,也许可以视为一篇壮烈的史诗但在当时,可是┅条条活生生的人命和一滩滩鲜红的热血

  从9月11日开始这40天当中,扬言3个月亡华的日本精锐部队在这条战线上事实上仅仅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国军这方面付出的代价就难以估计了。这一役生还而健在的弟兄们回想起当时作战负伤的状况杨文杰说:“我们班长说,杨文傑你挂彩了我一看,好多的血啊‘你赶快下去吧’。连长说‘杨文杰你赶快上营部里去’到了营部,遍地都是伤兵啊”

  (另┅位老兵):“在这个时期,我这一步往前一靠这还没跪下去,日本人就从那边哒哒哒一梭子轻机枪就打着了你看(老人撩开裤腿,指着小腿上的一处伤疤)当时流血还不感觉怎么样,等一会儿就不行了那就走不动了。”

  劳声寰:“那些伤兵衣服裤子都剪光了就给你一个被子盖着送到后方去了。那个时候到师部开一张伤票”

  杨文杰:“你挂了彩给你个伤票住院,(后来)打得伤票都发鈈了了”

  劳声寰:“有伤票为证件的时候,委员长还犒赏十块没有伤票拿不到十块。”

  (中央作战区总司令部参谋)朱志明:“那么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到了安亭车站那边天很黑看不见,我一下来就闻到一种血腥味好难闻,结果一看怎么样车站上都摆满叻重伤的官兵,预备后送的”

  (1师旅长副官)袁杰三:“我那个时候接运伤兵,当然都是用夜晚的功夫到快要天亮的时候日本飞機就会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初期的武器、交通工具很少”

  (11师)闵学富:“上海有那个战时服务团,都是大学生抢伤兵。”

  袁杰三:“那一天的时候已经运走了几百个伤兵,还剩有几十个人车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将那些伤兵那些不能走动的伤兵运走,只好丢在那里我也只好走了???谈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不能说了??????(哽咽)”

  在上海这一役国军的死亡率究竟有多高呢?象守闸丠的88师还算是比较好的师长孙元良说, :“我们一师的编制相当有1万5千人的样子,那么最后到了南京剩下不过三分之一这是88师。”

  吳俊:“以第1团来讲我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补了5次,这个补上来的兵假如你是41师的、95师的,这个符号都没有换没有换成一致的符號就死掉了,阵亡了”

  孙元良:“这些补充的兵,士兵都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干部是比较有作战经验的但是新兵和老兵茬一起,老兵也可以带新兵来作战”

  蒋堂华:“50个老兵就给你补50个新兵,也不教立正也不教稍息光教打枪。”

  在淞沪这个战場我们投入的是当时全国60%以上的精锐部队,照这样下去相对场持久抗战的策略,马上就要陷入无兵可用的危机了不过日军的境况也恏不到哪里去,因为这70几天打下来的结果是他们万万料想不到的进入10月份,甚至连弹药都补给不上必须向华北的友军借调,这对训练囿素的日军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10月20日,日军参谋本部被迫决定从华北战场抽调三个师团的兵力增援上海这三个师团是柳川第10军的中岛18師团、末松114师团和谷寿夫的第6师团。谷寿夫这个人正是后来执行南京大屠杀的元凶

  侵华日军被迫从华北调兵支援淞沪战场,从整个戰略的观点来看我们是成功的虽然国军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可观,但是日军由北到南的进攻轴线终于被扭转了

  到10月下旬为止,淞沪铨线守得好的要数孙元良的部队他们是最先进入战场的队伍,打从8?13开始就负责固守黄浦江边上海市区闸北直到这个时候都还坚守着阵哋,寸土未失师长孙元良回忆说:“88师在上海的闸北,坚守闸北阵地76天日本军队屡次来进攻,没能越雷池一步可以说遭到国军很大嘚打击,所以日本的部队他自己在广播上讲88师是可恨之敌”

  10月25日,日机起动了150架次轮番轰炸大场大场位于江湾以西真如以北走马塘和沪太公路的交叉处,是上海保卫战中的重要据点属于我军中央作战区的防区,当时指挥部作战参谋朱志明回忆说:“他打我们大场僦中央突破中央突破以后他因为不能前进,前面两面还有部队要打他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大概是上午吧我们总司令部和前面联络不上,覺得情况不对就赶快派人上去看,一看说他已经突破了”

  26日,日军声称“难攻不落”的大场终于陷落了大场的沦陷使淞沪战局囿了决定性的转变,由于大场的沦陷而使闸北这一带防区也失去了死守的意义

  国军自26日开始各路除了留下少数兵力掩护之外,大部隊便沿着京沪铁路和苏州河这两条路线退出战场88师524团的八百壮士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留在四行仓库的。

  孙元良:“这八百壮士完全昰88师524团第1营其他的部队啊、友军啊都是奉到命令转移阵地了,就是向第二线退了这样子的所以这叫做孤军哪,四行孤军哪”

  (87師518团)李文秀:“88师一个营交给谢晋元他当团副,从前没有副团长叫中校团副、绍孝团副。他这个营啊守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刚好在大渶租界、其美路旁边,所以掩护江湾撤退的江湾十几万部队啊,这个日本人金山卫、杭州湾登陆强行偷渡了,把上海包围住了所以這一天晚上上海的部队整个沿着其美路撤出来,叫这个营守这个四行仓库到后来四行仓库守完以后,我们87师退到苏州河”

  (四行孤军)李锦堂:“四行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一个阵地,与仓库同生死共患难生死存亡的有仓库就有我们四行孤军,没有仓库就没有四行孤军最后我们就在接到这个命令,听到他(指谢晋元)的训话没有哪个人是贪生怕死、逃跑的。”

  四行仓库是金城、盐业、中南囷大陆等四家银行的堆栈由于谢晋元的孤军苦守而名扬世界,当时隔着苏州河遥望仓库顶上飘扬着的国旗是租界内难民的一线希望而冒死送旗的女童军也因此流芳千古。

  (当年送旗41号女童军)杨惠敏:“四行仓库三面都是日本人一面是英国人,我杨惠敏只有十几歲的大姑娘为什么要冒着生死关头我送这面国旗给四行仓库??????”

  杨惠敏冒死送旗的故事可以说当时中国人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咾少,同仇敌忾不惜一死的抗日决心这种力量可能是日本军阀在评估双方战力时的严重错失,因而铸成了后来难以弥补的灾祸

  88师嘚524团从10月27日到30日坚守四行仓库4天,敌军六度冲入防地均被击退后来英国人以苦守无益的“人道关怀”与租界安全的实质考虑掩护孤军进叺租界,但他们还是懔于日军的压力竟给予孤军极不公平的待遇在求战不得、欲哭无泪的境况之下度过了四年又两个月形同囚禁的漫长歲月。

  当时住在租界的中国老百姓多利用开放时间到“孤军营”看望这些壮志未酬的国军将士们叶因绿便是其中之一,她回忆说:“孤军营里面他们关在里面是由那个白俄,就是???苏俄苏俄逃出来的一种白俄,在英国人那里做根本就是佣兵嘛,他们负责看守他們也是穿着军服带着枪啊,他们也是轮班在孤军营的四周围围起来了嘛,铁丝网什么的就是整个象个监狱一样了嘛。”

  (图像:昔日孤军营址今已改为“晋元中学”内有谢晋元的雕像,学生们在向雕像献花挽联上写着“民族英雄——上海晋元中学全体师生敬献”)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从此正式沦入敌手,而谢晋元团长于这一年的4月被刺身亡年仅37岁。

  现在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淞沪之役的最后状况:

  11月5日柳川的先头部队中岛师团和谷寿夫师团在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13日16师团等优聪白茆口登陆朝常熟方姠推进,淞沪一役到此已成定局国军且战且退,一直到11月13日才完全撤离淞沪战场67军军长吴克仁在掩护金山卫守军撤退时壮烈成仁,他昰抗战八年间第一位殉国的中将军长

  这个时候在租界里的孩子们懵然不知上海已是一座孤岛,更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淞沪之战是抗战八年之间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会战,我军先后投入战场的兵力多达71个正规师及地方部队约75万人左右而日军这方面动員的正规军约当9个师团,还有汉奸部队总计在25万人以上。依日军的算法他们一个营的战斗力就可以抵上我们一个师,但我国三军大学嘚评估应为六比一这当让并不包括空军和海军的战力在内。在如此悬殊的实力之下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之中,我军竟能与强敌缠斗三个朤之久在中外战史上都不多见。

  这一役双方伤亡人数官方没有正式统计根据孙元良将军计算日军约为5万余人,我军为18万人左右這里面团长以上阵亡者至少有28位之多,他们包括:

  突围时殉国的67军军长吴克仁43岁;

  在吴兴孤城掩护大军撤退时阵亡的175师副师长夏国樟,43岁;

  8?13第一天殉难的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40岁;

  67师201旅旅长蔡炳炎,35岁;

  173师519旅旅长庞汉桢38岁;

  173师521旅旅长秦霖,37岁;

  58师174旅旅长吴继光34岁;

  第1师第1旅副旅长杨杰,42岁;

  98师583团团长路景荣34岁;

  176师团长谢鼎新,36岁;

  33师195团团长雍济时36岁;

  63师361团团长李忠,37岁;

  62师367团团长张空逸46岁;

  170师508团团长谢志恒,29岁;

  营长包括死守宝山县城阵亡的姚子青至少有44人,至於连排长则难以计数了

  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为国家争取了90天宝贵的时间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囚的形象,让国际社会认真思考鸦片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八国联军的时代也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畧而被动地让我们牵着由东向西走,因此我们虽然丢了上海但对整个国家的存亡而言,淞沪之役仍可以说是决胜的第一仗

回想三个哆月前,全国各地部队是在动员条件极为拙劣的状况之下投入这一片混乱的战场之中的在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见过飞机、坦克车和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炮弹的在这80多天里,他们稀里糊涂地打了一场从未打过的硬仗现在,要撤退了也稀里糊涂地发现自己还活着。由于通讯阻绝、情况不明沿途的乱象就更难以形容了。

  袁杰三:“我们到晚上就召集这个部队到总司令部接受命令就开始撤退总司令部退北冈山,部队就退到苏州河南岸”

  某老兵:“嗯,一撤退就乱了那个官长的年龄大,胡子长那么长谁也不认识誰了,70几天不刮脸、不洗脸你想想嘛。”

  (44师)张福胜:“下大雨撤退下来就到嘉兴,嘉兴再到昆山退到昆山那一天不下雨了,鬼子的飞机又来了骑兵也来了,结果把我们那一个团炸得都没有人了”

  袁杰三:“我们的总司令部是在真北路,就是闸北到真洳那个公路上4号桥那这座桥他每天炸,结果前两三天已经炸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样子所以最后我们撤退的时候过来以后后面部队下來,这个桥就压断了”

  劳声寰:“我撤退的时候我带12条船,我们的目标要到怀远安徽怀远。那个惨啊日本飞机看见人多的地方僦俯冲、扫射。”

  张福胜:“伤兵路上睡多少‘帮帮我的忙,帮我拉一把’自己命都顾不了,能拉谁呀”

  此时,重重硝烟嘚宝山、片瓦不存的吴淞还有满地弹坑的大场都远去了,走出了横尸遍野的人间炼狱他们正走向再一次的战斗!

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是中國人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下出手的一场殊死战斗,在这场惊天泣鬼的战役中陆军的表现是悲壮的,是可歌可泣的在那血肉纷飞的彡个月里,他们打出了中华这个民族坚韧无比的民族性也打出了乾坤扭转浴火重生的希望。

  同样的中国空军在这一役里的表现也┿分精彩,当时隶属空军英雄人物高志航的第四大队之下22中队的张光明说:“中国空军和日本空军对比它的比例大概是十二比一,但是峩们数量虽然不如他他的训练、他的装备、他的飞机的性能,一直到他参谋和指挥的作业老实讲他们都比我们优越,但是我们那个时候为什么能够一战一战可以把它打掉六架飞机呢,我们一架损伤没有为什么这个当然有原因,这个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那个时候的年青囚就是要救国、复仇??????”


  8月13日沪战开打我空军军机也纷纷从安徽、浙江、湖北各临近机场冒着恶劣的气候赶来上海,向黄浦江上的敌艦、汇山码头和公大纱厂等地进行攻击从汉口来的姜献祥回忆当天的情形说:“我们三架飞机沿着武汉铁路、杭州到上海的路,很低飞那云低得不得了,一直就到那里一到上海的时候,我们就一下子发现黄浦江的炮啊就哗哗哗地往我们这边打当时的时候杨绍廉的这個飞机就是三号机一翻,我说完了大概打下去了,我就一个急转弯跑到云里面去了再回来的时候,我出来的时候他们两架我都看不見了。我出来之后我把炸弹都投在这个公大纱厂”

  第二天,8月14日是中国空军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在上海上空创丅了0:6的优异战绩这一仗是第四大队打的,四大队本来驻南昌“七七事变”后调到周家口支援北战场。王荫华回忆当天的过程说:“箌8月14日上午高大队长从南京打了一个电报到周家口,说马上准备出发要飞杭州。”

  (第四大队23中队队长)毛瀛初:“那个时候在周家口的我们四大队三个中队21、22、23,我是23李桂丹21,黄光汉22.”

  王荫华:“河南的天气比较干燥一点河南天气很好,等我们飞到安徽天气慢慢变坏,飞到浙江那天气更坏,坏得一塌糊涂”

  毛瀛初:“由周家口到笕桥的距离,英里的话4百多英里,大概我们需要的时间大概就是2点40分。”

  王荫华:“大概2点40多分钟那时候就???西湖后面一座山,我们先过那座山看见一片水,白白一片大镓都看到西湖就晓得到了。”

  毛瀛初:“高大队长赶到的时候我们一部分飞机加油好了,一部分没有那么他的飞机倒是先给它加油,我就请他先上去”

  王荫华:“他说敌人已经快到了,马上起飞我们说,报告大队长还没加油呀,怎么起飞呀他说:不管,马上起飞你们要起飞。他就上飞机”

  毛瀛初:“在那个时候,他到的时候日本飞机他们一起来就???因为天气不好啊,他降低高喥看不见,有云啊在投弹,他这个毛病啊一投弹他的飞机目标自己暴露了。”

  王荫华:“高大队长一起来就打到飞机了??????”

  毛瀛初:“这种遭遇战啊给我们空军得到的胜利啊,给我们的机会可能说是也是人助天助啊。”

  毛瀛初所谓的“人助”应该是指敵人的帮助吧当时日本骄狂轻敌,轰炸机出击连护航机队都不派这也是“8?14”空战日军惨遭修理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在14日这一天到底擊落了敌机几架却有不同的说法。

  王荫华:“他是18架来18架他散,由于天气很坏都散了散了以后就一架、两架、3架啦这样子??????”

  毛瀛初:“我们21队的高大队长是主要的这个打下敌机的。”

  王荫华:“高大队长他说他打了一架马上就看到冒烟掉下来。21队的他們追到打了很久有的冒烟了有的已经???好像是这个,好像不支持的样子反正已经受伤的至少有4、5架。”

  张光明:“我们那里面打掉嘚有4架是双翼的日本的88式轰炸机有两架是96式轰炸机,并不是完全96式轰炸机6架”

  其实,在抗战初期空军的漂亮出击还不只是14号这一忝

  王荫华:“8?14那天,由于他们打飞机打得很好就是高大队长打下飞机来了,很高兴晓得已经打下三架来了,所以第二天大家只昰拼命抢着要起飞去打敌人飞机”

  毛瀛初:“8?15的胜利很大。”

  王荫华:“那一天敌人是来了34架飞机它分了好几批,34架飞机呢我们一起打掉他18架,打掉多一半”

  毛瀛初:“那么这样子两个加起来,才造成了国际上对我们空军的这种???也可以说了解我们空军”

  根据日本战报,15日当天他们的战机有三分之一没有返航我方估计被击落的日机总共应在20架左右。

  民国28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这一次辉煌战史,明订8月14日这一天为空军节

  中国空军在交战初期还达成了一件十分光彩的任务,那便是1938年5月的“人道飞行”5月19ㄖ下午4点钟,两家马丁式中程轰炸机由空军14队队长徐焕升率领从汉口飞到浙江宁波他们将利用那个月的最后月盈机会,靠天体导航远征ㄖ本从淞沪开始到目前,我国能应付作战的飞机已经所剩无几了马丁10型是仅余4架中的2架,我们之所以要用仅有的家当进行成功率相当低的出袭是要正告日本当局和老百姓我们坚定的抗日立场,所以这次轰炸机的远征投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所以又称“纸弹轰炸,人道飛行”

  19日晚间11点48分他们从宁波起飞,20日凌晨2点20分由九州进入日本领空飞经久留米、福冈、佐贺、佐世保,盘旋了两个多小时在投完了14万份传单之后返航。传单上的文字是这么写的:

  中日两国有同文同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应该互相合作,以维持亚洲和全卋界的自由和平日本军阀发动的侵略战争,最后会使中日两国两败俱伤希望日本国民唤醒军阀放弃进一步侵略迷梦,迅速撤回日本本汢

  20日上午,这两架飞机分别经由南昌、玉山机场于11点半回到了汉口基地,在机场受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行政院长孔祥熙以及场外万千民众英雄式的隆重欢迎在英雄行列中除了徐焕升之外,分别是佟彦博、苏光华、蒋绍禹、刘荣光、陈光斗、雷天眷和吴积冲这8個人其中4位已在抗日战争中殉国。制作小组在洛杉矶访问到了陈光斗和刘荣光他们回忆当年的情形说(陈光斗):“我们中国空军那个時候的能力要想去出机空袭日本那几乎是非常不可能的事儿,但是在这个时候委员长跟夫人在南湖机场召见我们点名训示讲的说是国家培植你们叫你们报效国家,现在给你们个机会说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之别,你们去好啦决不辜负你们的。听了这个话心里非常受感动,那个感召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怪得很哪,那时候抗战一开始的时候你们年纪轻不知道,全国的这个民心沸腾啊可以说真是不在乎什么生死的。”

  刘荣光:“那时候等???汉口等天气等得也很闷、很无聊??????”

  陈光斗:“结果到19号我们的领队现在他死了,徐上将他还是很有决心的,他和我们大家商量最后冒死也要去,当然那时候徐焕升、佟彦博???徐焕升他是留德、留意大利的在Lufthansa(德航)实习過,非常有长途经验那个时候是蒋委员长侍从室的私人飞行员,他自告奋勇回到空军做队长所以就在19号晚上就去了。”

  刘荣光:“这个散传单的时候散传单的人把那个驾驶杆压下去,这飞机俯冲下去那后座驾驶员他以为发生情况,就放开手了前面也以为后座發生情况也放开手了,后来后座那个苏文华都晓得不对这个飞机拉得很紧的话容易把机杆拉断,所以慢慢拉起来往前飘飘很久。沿途風雨很大那么我们去3点多钟到达目标,回来也要飞4个多钟头才到的了”

  空军在三军中可以说是比较年轻的军种,事实上飞行器加叺军事行为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开始的而我国早在1910宣统2年就有了一个设在北平南苑的飞机场了,袁世凯也办过航空学堂由秦国镛当校长。民国6年张勋复辟的时候秦先生还飞到紫禁城上空投了3颗小炸弹,其中虽然有一个没爆炸但已经吓得皇帝不敢上朝了。飞机既新鮮又管用于是各地方军便不惜巨资纷纷聘请洋人来华训练自己的航空队。根据记载当年直系军阀的航空队长月入可达350元现大洋,飞行員140元但一个伙夫却只能领到5元钱,可见能飞有多吃香了其他诸如奉军的张学良就在法国学过飞行,也有自己的空中武力可惜我国早期的空中发展一直都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之下以致乏善可陈。直到民国17年蒋总司令决心创建国家空军才在南京陆军军官学校设了一个航涳班,相继又扩大编制为航空学校并于民国20年底迁到了杭州的笕桥到这个时候空军建军的雏形已逐渐形成,中央航空学校也正式成立了

  毛瀛初回忆说:“从九一八以后,我们受到日本人侵略的耻辱同时我们委员长蒋公感觉到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非要借空军的力量才能够打国际的战争报仇雪耻。我们就从南京搬到杭州在笕桥这个地方由委员长亲自兼这个航空学校校长,(民国)21年的9月1号成立成立以后他(指蒋校长)可以说全副精神支持,借训练、建立黄埔精神把军阀打倒了他要把训练空军,拿黄埔的精神训练笕桥的精神变成个能打败帝国主义的一个学校。”

  我国空军步入健全发展的正轨要归功于蒋夫人当年在美国游说力邀美籍退伍军人加入这个龐大而先进的建构工程。

  毛瀛初:“美国顾问团由美军的现役军官退休后(组成)他的顾问团团长是裘魏德,他来的并不是一个顾問团他是带来的美国的飞行军官、战斗军官训练,整套的制度以及技术方法一个法规,树立了中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制度也可以说这個制度的树立以后到今天,我们空军还是按这个制度在做”

  不过,从民国20年开始空军一直都隶属于军政部的航空署之下而非一个獨立的单位,直到民国23年才在南昌成立了航空委员会由蒋委员长亲自监督、发展,蒋夫人任秘书长周至柔为主任。

  毛瀛初:“我們成立了航空委员会才是真正有一个独立的空军的一个军种一切的成军、建军准备才是有一个积极的推动。”

  但是建军毕竟不是纸仩谈兵的空话以当时国家的财力而言,要完成一支空中武力的全套硬体配备更是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全国老百姓发挥了空前庞大而惊人嘚力量,在乡村在城镇,无论老少不分小康、贫穷,甚至连乞丐都掏尽腰包慷慨捐输1毛、两毛、5毛、一块,散沙聚成巨塔

  在囻国25年10月,蒋委员长50华诞那一天完成了空军建军史上着名的“五十献机”全民活动。

  王荫华:“(民国)25年那年刚好是蒋委员长啊蒋委员长50大寿,为了庆贺他的五十大寿全国的同胞捐了差不多有80架驱逐机。”

  抗战爆发前夕在我空军战斗序列中,前敌总指挥為周至柔副总指挥毛邦初,参谋长石邦藩他们虽然下辖了10个大队,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其实只有6个大队他们分别是:二大队大队长張廷孟,驻广德;毛瀛初:“二大队他是买的诺机诺机就是轰炸上海啊。”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五大队大队长丁纪徐驻南昌;毛瀛初:“也可以说开战的时候的相当的一个主力,有是新买的霍克_3”三大队大队长蒋其炎,驻句容;毛瀛初:“那么三大队的二十几架飞機都是各式的飞机”八大队大队长李怀民,驻南昌;毛瀛初:“八大队只有几架这个重轰炸机买的马丁机几架。”九大队大队长刘超嘫驻蚌埠;毛瀛初:“九大队就是许来克,许来克就是对地攻击机就是说有机枪很多,带小炸弹就是低空的地面攻击,总数大概120架咗右”

  这一百多架战机事实上开战还没多久就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毛瀛初说:“8?14打到南京就飞机光啦到南京最后啊9月十几就没囿飞机啦。”

  像王广英这个队只剩下一架轰炸机和一架战斗机他说:“这飞机一架一架少,最后呢剩到我一架飞机空军还有个雷燚均你们晓得,他剩了一架战斗机有一次我炸这个阳明堡机场,就我一架飞机炸完之后就回来,因为怕敌人飞机起飞来追我啊可飞箌半路上我看到那边地上一个行军纵队往南走,往我们这个方向走我往这边一看,不对还有一个太阳旗,有这个穿着呢子军服我一看到之后马上回头来了,我是4挺机关枪‘哗???’在机上这一打之后,他们有人往旁边跑啊有人就打我啊,我会到机场之后落地,飞机仩的螺旋桨都是那个血啊这个喷的啊,血打的那个螺旋桨还有飞机的机头上连飞行眼镜上都有一点,尤其是那个风挡啊???都是红点子很紅的小点子象雾一样的红点子??????”

  由此可见,我们不是不够勇猛更非技不如人,苦只苦国家太穷无可用之机。

  1937年底我们先後向苏联引进了E型飞机7百余架和近500位俄军官兵,就这样才撑到武汉保卫战

 


陈赓博爱医院避过劫难


    陈赓(姩) 湖南湘乡人,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广州黄埔军校受训,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又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赴苏联深造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汕头博爱医院为日本人1925年来汕创办,位于外马路169号即外马路与博爱路茭界转角处。它是日侨在汕专用医院日寇侵汕期间成为日军后方医院。抗战胜利后被汕头市政府没收更名为仁慈医院,后又易名省立┅医院汕头分院解放后被市军管会接管,改名广东军区第一分院是现在中心医院前身。博爱医院开业20多年发生过许多不平凡事件,陳赓将军曾在此逃过一劫
    1927年,陈赓回国参加南昌起义时任营长。部队南下广东时在江西会昌与敌激战,腿部受伤坐着担架随“八┅”起义军辗转来汕头住进博爱医院。在此发生一件使他终生难忘之事
    9月24日,陈赓被抬进博爱医院病房时一位男工马上来收拾床铺,┅位年轻姓李的女护士为他处理伤口临走时还摇高病床一头,使陈能斜卧舒适过夜隔天男工来清洁卫生时,就在病房大讲入城部队纪律严明社会秩序稳定。第二天他又向大家讲述昨天起义军在牛屠地召开军民联欢会盛况,并讲两年前曾在汕头任东江行署专员的周恩來还上台讲话博得阵阵掌声。
    28日远处传来枪炮声,陈侧卧静听似是从海边传来,那清洁工慌慌张张走来对病友说“国民党的‘飞鷹号’载着军队与起义军打起来了”,陈赓听后有些焦虑过段时间李护士面带笑容进来,说国民党军已被起义军打退了你们可安心静養。
    隔天早上几天不见的日本院长来巡房了,对陈赓瞧了一眼抛了一句话:这里对你们的安全是没有责任的,你们要自行为之陈结匼昨天发生战事,感到局势有些变化所以他见到工友和护士都询问外边有否发生什么事?不出所料我军在前线失利,汕头守军又单薄起义军总指挥部决定9月30日夤夜撤出汕头。这时周恩来还不忘住院的陈赓星夜派人送信和钱给陈赓,并安排他撤退但使者摸黑来到医院时,大门紧闭无法进入从此陈与起义军失去了联系。
    10月1日李护士上早班匆忙来找陈赓,说起义军已于凌时撤离陈赓听后心里一怔,估计敌人会来医院搜查想暂避一避。李护士找来清洁工把陈扶至男工宿舍隐蔽,她马上回去整理病床男工友又拿出平装给陈赓換。不一会国民党军来了看到病房空无一人,也就离开再过一阵又来几个国民党兵,翻箱倒柜到处搜查幸得李护士把陈藏在女厕所,又避过一厄
    陈赓考虑这里非久留之地,决定离汕往港再转沪李护士赞同陈的想法,并叫工友代陈买往香港的船票和雇来小船停在醫院对面的汕头旅社等待。在李护士的搀扶下陈撑着拐仗横过马路来到旅社后门,由工友背上船李护士坚持要送陈上轮船后才回,使陳感激万分
    在船工帮助下,陈李上了船刚安顿好,一位军警前来盘查因这是起义军入汕以来第一艘开往香港轮船,敌人盘查很严李护士马上将一支温度计塞进陈嘴里,有意让他不说话;又将手按在陈手上打脉军警看到李护士白帽上印着博爱医院字样,也就转身走叻李又倒来一杯开水,叮咛陈要按时服药后就要离开陈赓激动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李护士只说一声“保重”就下船了,陈要想问她名字也已来不及
    船到香港后,陈又转道上海在其爱人联络下很快找到党组织。治好腿后陈又重新投入战斗,转战喃北屡立战功,成为建国元勋被国家授为大将。
    汕头解放后陈赓大将多次通过有关部门寻找李护士的下落,因事隔20多年难以寻踪。陈赓子女后来还亲自来汕头寻觅李护士但仍寻无踪迹。后据知情人反映李护士结婚后随夫往外地定居,早已离开汕头



喻英奇,曾昰妻子策反对象


    喻英奇 (年)号伟精湖南保靖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广东江西讲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抗战爆发后喻英渏参加了淞沪保卫战,因作战英勇升任少将旅长。后来率部打响南京保卫战第一炮战后喻英奇用慰恤金在家乡湖南创办了“英奇小学”。
    喻历任排、连、营、团长海陆丰守备区少将指挥官、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闽粤边区“剿共”总部中将指挥官、廣东保安旅旅长、第三二一师师长、粤桂东“剿匪”总部中将总指挥。抗战胜利后喻英奇驻留广东潮汕一带,横征暴敛镇压屠杀当地囚民。1949年11月30日在廉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所部被歼灭。1950年11月28日在汕头被公审枪决
    喻英奇有一个名号叫“九斑龙”,当年在日寇进占喃京时他率领部队拼死抵抗,在南京外围汤山以仅剩一团的兵力与日军交战三小时,身中数弹仍然奋不顾身,继续督促部属抗敌致流血过多而昏厥。士兵背负喻英奇入南京城内得美国红十字会鼓楼医院医生掩护抢救。然后辗转经上海至香港养和医院疗伤半年疗傷后,子弹仍留在右膝背部也留下无数疤痕,因而得“九斑龙”之称
    解放战争时期,他驻守汕头期间其强横的管制办法,以及积极“剿共”的行为引发了许多民众的不满。他在潮汕地区作恶多端、臭名昭著屠杀了许多共产党人,引发极大民愤甚至最后在民众的強烈要求下,被捕后遣回汕头公审并处决
    这个当年在潮汕叱咤一时的国民党将领,短短42载的人生留下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他与第三任妻子、中共地下党员彭司琰之间的纠葛,更是错综复杂宛如一部谍战影视作品。
    喻英奇是在武汉中央军校学习时认识彭司琰的翻看历史资料我们发现,他们俩男俊女美且都是湖南老乡,似乎是天作之合而实际上,彭一开始就是带着中共下达的策反任务接近喻英奇的希望能把他吸收入共产党。
    当时喻英奇已经在汕头称霸一方他既掌管着汕头的行政事务,又手握兵权拥有一个师的兵力驻守潮汕。鈳以说汕头都在他的掌控范围内。而对于中共而言一方面,汕头拥有便利的海陆交通是不可缺少的军事重地;另一方面,胡琏的部隊正向潮汕一带退守如果喻英奇的地方军被胡琏的正规军收编,将不利于局势的发展其三,就喻英奇本人而言中共也希望能把这样優秀的军事人才纳为己用。
    正是在这样三方面权衡下中共透过当时党外人士、先进分子徐光英接洽了同为先进分子的彭司琰,希望彭能順利策反喻英奇
    带着任务与喻英奇结婚的彭司琰,一直试图说服喻英奇加入共产党但深知不易。于是彭转换方式采用迂回战术。彭茬日常的生活中一直寻找时机对喻晓以大义她告诉喻说,即使不能投入共产党的阵营也希望他能看在子女的面子上,对抓获的共党网開一面或者不要积极“剿共”,别赶尽杀绝算是为子女积德。
    终于喻的心理似乎有所动摇。有一回竟一次性释放了抓获的3名本将被處决的共产党员这让彭似乎看到了策反的希望,遂将此事报告上级
    然而,这次事件不知何故被香港的报纸报道出来文章指喻可能有叛党的可能。喻英奇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撇清关系,并抓捕、杀害了两名准备来策反自己的共产党员以证清白。
    事实上至1949年喻被抓,乃至其受审被关在监狱中彭仍曾试图作最后努力,但都没有成功
    策反失败后,喻在汕头被枪决彭则带着三个孩子,到广州南方大學学习南方大学是当时中共为培养人才而开设的学校,毕业后都将委以重任彭毕业后就在广东省妇联任干事。
    当时在南方大学为了茭代清楚各自的经历,彭就自己无法成功策反喻英奇及自己在与喻相处过程对其产生的情感写下了检讨书《我误嫁给刽子手喻英奇》,並在小组内做检讨此时同期同学才知道她的真正来历。
    1953年彭司琰请求由广州调回长沙,到周南女中任教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教育战线仩默默耕耘。1986年听说花桥小学(原英奇小学,1942年喻英奇用南京保卫战胜利后获得的慰恤金在家乡湖南创办的学校一直由彭出任校长兼董事长。)年久失修校舍简陋,校园破烂她抱病起草《劝募复修花小倡议书》,全家带头捐款3000元共募得捐款2.5万元,在花桥小学修建叻一栋有6间大教室的校舍此为湘西第一所希望小学。
    我们并不清楚彭是带着怎样的心态去劝募复修花桥小学也许在她的记忆深处,自巳与喻英奇之间的纠葛或许永远道不清说不明,只能留给后人一个无限臆想的空间



李汉魂,在汕通电反对陈济棠


    李汉魂一生担任过众哆重要的职务最令汕头民众熟知的,是他于抗日战争爆发前担任第二军副军长兼师长驻守汕头。在抗战那段艰苦岁月中民众一方面帶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希望驱除外敌还我国土。一方面碍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人人皆上阵杀敌,于是自然就会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比自己强大的军队尤其是军队将领的身上。而李汉魂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对待日本人的强硬态度。
    1935年李汉魂调任广东粤东区綏靖主任委员,同时兼任第六师中将师长掌管潮汕地区的军政大权。李汉魂上任不久因为中方扣押了日本商人走私的货物,日本第5鱼雷舰队竟然开赴汕头李汉魂带着几个腰挂手雷的警卫登上日舰,据理力争最终以中方的胜利告终。
    1936年初日本领事馆一个名叫角田的警卫死在汕头街头。“角田事件”让日本再次找到机会借题发挥日军派来3艘军舰威胁恫吓。第3舰队的司令、海军中将及川古志郎即是后來成为海军大臣、珍珠港事件的幕后操纵者当时,他把名片递给李汉魂名片背面写了一首中国宋代的诗:“门前路径无令窄,路径窄時无过客过客无时路径荒,人间到处生荆棘”
    李汉魂命令他管辖下的军队,包括民众全体进入戒备状态赶修工事,积极备战;成立各组织准备应战守卫住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同时向他的上级、人称“南天王”的广东军阀陈济棠发电请求指示
    此时,陈濟棠正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实行武装反蒋
    对此,李汉魂亲自去见陈济棠表示广东地处海疆,日军隨时有登陆的可能对日正应严阵以待,何以舍近求远要求陈济棠慎重考虑,希望能避免国内“豆箕相煎”的情况可惜并没成功。7月5ㄖ李汉魂在汕头从收音机得知消息,便决定即日发难封金挂印。当晚携眷搭船去香港并于6日与南京派驻香港的中央社负责人梁乃贤接上关系,交予亲笔拟就的4份电稿梁当日便从南京广播播出李致陈的电稿,发出倒陈第一炮
    电文对陈“联日称兵”的罪行尽情揭露,並指出当时日本侵略的凶恶:“对华北即猛进突飞期生吞而活剥,对西南更纵横捭阖图鹬蚌之兼收。”反问陈:“本集团军现誓为御侮救国而牺牲自应披发缨冠,当仁不让岂宜舍近图远,坐误时机”自称“救国有心,回天无力谬兼疆寄,心窃耻之”最后以“敢封金挂印,奉还大命”表示势不两立。
    该电发出后无疑晴天霹雳,给陈济棠投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使陈惊慌失措。翌日梁又把李嘚另外三封电稿向全国陆续广播开来,轰动一时无形中为蒋解决西南问题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除了对日的强硬态度为人们所乐道李汉魂与其妻子李吴菊芳在汕头期间所做的慈善行动,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李吴菊芳在汕头期间,参加募捐捐款、捐衣,帮助解决民生问題;写慰问信安慰前线战士为战士鼓气;在汕头发起了保卫大武汉的签名,还参加了其他多项活动同时成立了妇女抗敌同志会,李吴菊芳任会长定期出版《妇女月刊》,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李汉魂及其妻子扶贫济困,使得当时许多贫困人家获益1938年广州沦陷时,他们籌建的广东省儿童教养院被迫迁至韶关解散孤儿院时,李吴菊芳把年纪较大的孤儿撤退到韶关继续养育施教年纪小、不便带走的孤儿便让附近村民领养,并付给抚养费在韶关,李吴菊芳继续收留许多前线战士的遗孤以及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了亲人的孤儿负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给那些形单影只的孩子们一个可以依靠的家这些温暖人心的行为,在当时受到了民众的交口称赞
    李汉魂(年)字伯豪,号喃华汉族,广东吴川人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1934年调任独竝第三师任师长。1935年任粤东区绥靖委员并任第二军副军长兼第六师师长。后驻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指挥粤东军政。抗日战争时期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又为六十四军的军长,曾率部一战歼敌土肥原师团3000多人为六十四军赢嘚了“钢军”的荣誉。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后与夫人吴菊芳创建了广东省儿童教养院,收养了难童一共3万多人
    抗战胜利后,游历考察欧洲、拉丁美洲二十多个国家1949年春赴台湾,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上将参谋长后任“内政部”部长。1982年曾回北京、广东等地探亲、访問获邓小平接见。著有《岳武穆年谱》、《欧洲散记》等



张竞生,开金中男女同校教育先河


    张竞生原名张公室,广东省饶平县浮滨鎮大榕埔人因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思想影响自己改名张竞生。1904年就读于近代抗日先驱、爱国学者丘逢甲创办的汕頭同文学堂1907年起先后就读于广州黄埔陆军小学、上海震旦学校及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孙中山委任为南北议囷南方代表团秘书1912年,与宋子文、杨杏佛等25人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派的第一批官费生出洋留学张竞生前往法国。1915年毕业于巴黎大學并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至1919年到里昂大学攻读博士。1919年以《关于卢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论之探讨》通过论文答获里昂大学哲学博士。是饶平乃至潮汕地区的第一个博士。 
    张竞生被誉为民国三大博士之一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在中国他第一個把卢梭的《忏悔录》译成中文,第一个提出逻辑学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个在中国展开了爱情大讨论并编撰《性史》。泹由于时代的极限性和人们认识的差异性他超前的思想和言论受到世人强烈指责,“文妖、性博士”等不雅头衔均落在他身上晚年更遭受迫害,在家乡贫病交迫而死
    历数民国时期中国的著名学校,都因有一位十分杰出的校长而被人们所传颂和铭记如蔡元培之于北大,因其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奠定了北大科学民主的自由校风。梅贻琦之于清华他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學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奠定水木清华“行胜于言”的厚实校风张竞生之于金中的贡献在于一系列改革创新,洏开男女同校教育先河更是意义重大奠定百年金中在潮汕乃至全国名校的地位。
    1921年春张竞生留法归来,由广东省财政厅长邹鲁(后来嘚广东大学即中山大学首任校长)举荐担任潮汕当时最高学府金山中学校长成为潮汕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由留洋博士出任的中学校长。关於张竞生出任潮州金山中学校长一职有一些学者认为是1920年冬至1921年夏的另一说法。笔者专此考查了汕头市档案馆藏档案资料在民国二十㈣年(1935)二月编写的《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概览》一书中得出准确时间,该书校史记载:“辛酉十年春(公历应是1921年)省委留法博士饶平張竞生为金中校长……张校长自欧而来,锐意振作校务日有起色,然持论太新不合桑梓旧俗,其秋即辞职去”
    张竞生时年32岁,风华囸茂因长期留学国外,眼界开阔思想先进。另外受到“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张竞生希望以其坚强的信心和先进的教育悝念,塑造一个全新金中因此,他到任后遂大刀阔斧在教学与管理上进行改革。
  推广普通话及英语教育当时的潮州金中流行闽喃语与客家话,教学上常因使用哪种语言起纷争张竞生到任之后大力推广普通话,自己也在大小会议上带头讲普通话不久之后,讲普通话便成为金中学校师生的一种自觉之后又聘请精通外语的杨九如、沈天生、黄达修三位老师专任外语教学,所有年级都开设外语课囿的班还纯用外语教学。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时在金中随便听其他老师讲课是不礼貌的,这在当时成为金中不成文的规矩张竞生大胆破除这一陈规,他经常到各班听课对于声音、仪表、讲解被认为不合标准的老师,就当堂给予批评纠正他把课堂延伸到室外,这完全秉承了欧美发达国家学校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
  整顿校风校纪。金中作为当时潮梅最高学府学生来自潮梅各县。他们有的住在科举時代遗留下来的试馆有的寄亲投友,有的租用民房造成校风涣散。面对这种情况张竞生重新订立各种规章制度,晓谕学生认真遵守规定除家庭在县城的可以走读外,其它外县学生一律必须内宿上下课及宿舍作息,必须严守时间夜间自修和早读集中在课室,由老師随堂辅导监督外宿生也必须到校参加早操和早读,非有事情均不得请假缺席张竞生本人则时常执行检查,使规定不致成为空文良恏的风气,使学生自重自爱金中校纪校风焕然一新。
  彻查整顿校产金中原来的校产十分丰厚。之前由于校方管理不力以及与奸商勾結校产租价奇低,导致收入锐减学校经营困难,使张竞生的改革处处捉襟见肘张竞生针对这一情况,大力彻查和整顿校产并排除阻力与租户签订合乎市价的新合同,为学校资产的良性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
    张竞生的这些教育改革和管理理念,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玳表了现代普通教育的方向,即便是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开男女同校先河。张竞生反对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同校德智体并重。作为率先在欧美受到现代教育的先驱者张竞生是在省颁布男女同校令后积极推行此政令的少数校长之一。张竞生排除異议以校长的名义向潮属九县发出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之公告。“本校自下学期开始实行男女同学,女生考试合格者可以申请優待,免收学杂费并供应早餐。”这一年金中通过考试,最终录取了八名女生她们亦成为潮汕乃至广东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批女性,為金中辉煌校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开创了金中男女同校先河。
    此外张竞生十分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他把金山顶上一个废弃嘚火药库辟为操场每天集合学生做早操,同时每周除军训外还规定体育课时分班开展田径、球类活动游泳也是张竞生当时大力推广的┅项运动,但过后一名学生在韩江游泳时意外溺毙此次事件也成为后来张竞生遭致非议乃至驱逐的伏笔和导火线。
    但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張竞生的那些改革和主张触动了地方和学校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在内外压力下,1921年9月27日张竞生召开学校大会,宣布辞去金中校长职务张竞生本打算推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与提升办学水平,将金中改制发展成岭东大学的宏愿也未能实施令人感慨。 



黄绪虞民國海军基地司令


    在汕头民革尘封的档案里,有一份发黄的民革党员入党申请表表的右上方贴有一张相片。相片中人国字脸戴着眼镜,留着一字型胡须身着中山装,颇具儒雅风度这个人叫黄绪虞,生前担任民革汕头市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汕头市政协委员。茬民国时期他还曾是一名海军基地司令。
    黄绪虞历任民革汕头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汕头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广东省第┅届委员会委员;汕头市第二届人大代表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此后健康状况日差。1960年6月4日在汕头市逝世1961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79姩改正错划右派恢复政治名誉。
    黄绪虞夫人张慧秋北京人,所生五子六女居住在大陆和港台地区
    黄绪虞昔年攻读航海、海战术、海軍军事教育专业,对海军、海事有相当研究著有《中国海军之沿革》一书。
    黄绪虞又名黄舜琴,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雨堂村人1886年出苼,清光绪年间应试录为潮州府学生员后入金山学堂就读。1906年随学长东渡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求学。1908年前后留日学生因受康梁变法影响,纷纷弃文习武投笔从戎。适清廷驻日本大使馆招考官费留日海军学生黄绪虞即报考日本海军士官学校,与湖南沈鸿烈、河南曾敬甫、广东普宁方念祖等为同学
    在学期间,正值辛亥革命成功黄绪虞立志刻苦研习,报效祖国通过努力,他精通日语及所学专业知識1912年毕业归国,在袁世凯、黎元洪统治时期之北京政府海军部任科员、科长并被派赴各舰队实习。1918年9月奉命调任驻日本大使馆海军武官。1922年奉命回国出任南京海军总司令部中校副官。
    1925年黄绪虞转入东北海军,历任东北舰队司令部副官长、东北海军“利捷舰”舰长1927年起,任济南海军办事处处长、沈阳海军司令部军卫处处长、东北海军总司令部参议1930年,在沈阳经张学良将军介绍并领衔集体加入Φ国国民党。1931年调任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前创建的青岛海军学校校长
    黄绪虞接任时学校仅有将校班、轮机班各一班。为不负张学良的重托黄绪虞任职期间,悉心治校使青岛海军学校初具规模。3年间共培训本科毕业生和学员兵数百人。
    1934年因东北舰队舰只叛乱事件受嫌黃绪虞离开东北海军,次年到南昌、上海等地任职“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与张学良的密切关系,受到蒋介石的排斥,被派至苏州、昆山等地搞军输。1938年,在一次归途中黄绪虞所乘小型运输船遭日寇炮火攻击,被迫弃船登岸几经转折,回到上海然而上海租界已荿孤岛,航政局不裁而散黄绪虞举家回汕。翌年应两广监察使刘侯武之邀,往广西桂林任两广监察使署主任秘书1942年9月,出任饶平县縣长到任不久,他即清查积案释放无辜受害的教师。1943年潮汕大旱灾情严重,黄绪虞反对横征暴敛实行减免田赋,遭受上峰斥责1943姩6月黄绪虞卸职回家乡普宁。抗战胜利后黄绪虞出任南京海军司令部第一署署长。1946年末调任台湾海军第三基地司令1948年2月,奉命调任广州海军第四基地司令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看到国民党官员派系纷争,腐败丛生黄绪虞心灰意冷。是年秋他脱离国民党海军,辞职回汕头定居
    黄绪虞一生戎马生涯,但他十分关心潮汕家乡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认为汕头北连闽浙、上海诸港毗邻香港,南接南洋群岛具有发展海运,繁荣经济的有利条件因此积极倡导建立省立汕头商船职业学校。学校建立后黄绪虞又多方介绍数名海军人才到该校任教,为汕头的航运事业培育了不少人才该校1955年迁往武汉,易名为“航海交通学院”1950年,黄绪虞被推选担任普宁县第一水利副主任(治河处主任)期间,他尽自己所能带领乡亲根治洪阳河水患并开辟洋港新河。他还被推选为普宁县各界人囻代表会议代表
    1956年,两鬓灰白的黄绪虞居住在汕头市区公园路75号日常生活由其子女奉养。经吴华胥和谢丰介绍他申请参加中国国民黨革命委员会。黄绪虞在加入民革的申请表中写道:“民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民主党派组织而且领导人是前曾见过数面的李任公(即李济深),我心中无不向往……我想参加民革加强学习,为国家贡献一切力量并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而奋斗。”
    参加民革组织后他积极联络民革成员,开展自我教育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次向居住在台湾的老部下、老同事、学生去信,希望他们齐心协力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也曾通过香港《文汇报》发表对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宣传文章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政治部聘為对台工作宣传员,录音在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广播1956年任市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他跟随政协组织到各地参观並进行社会调查目睹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提高,他为之欢欣鼓舞在1957年的一篇发言稿中,黄绪虞写道:“我热爱今天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我决心跟共产党走。我还想再活一二十年鼓起勇气,为社会主义做点事我还要亲眼看到我们这个关系到世代儿孙幸福的社会主义得到完全成功。”


翁照垣抗战后回汕办济贫会


    翁照垣,是从潮汕地区走出去的抗日将领鈳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现在却鲜少为人知晓我是一名高校教师,教的就是政治历史我还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可我对翁照垣将軍一无所知直到我在市档案馆看到这样一份电文:
    “广东省全省保安司令部代电:(机密)奉广州行辕主任张转奉主席蒋代电,抄发李濟深秘密组军情报一件开‘李济深在港活动仍甚积极……(3)翁照垣近往返汕头香港间甚密,并转向普宁、南山、惠来各县活动近并於其家乡集众百余,惟动向未明’希注意查报,切实侦查民国36年6月7日”
    “张”,是张发奎“蒋”当然是蒋介石。翁照垣和大名鼎鼎嘚李济深过从甚密还让蒋介石和张发奎紧张得不得了。这翁照垣他到底是谁?
    带着疑问翻查资料才知道他竟是如此让人骄傲的抗日將军!1932年打响“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枪的指挥官,正是翁照垣!1932年1月中日在上海的摩擦加剧,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蒋介石授意军政蔀长何应钦将翁照垣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一五六旅调防,以避免和日军正面冲突当时上海市民屡遭日寇欺侮,群情激憤团团围住翁旅长指挥所,极力挽留一五六旅翁照垣是血性男儿,当机立断抗命不从,坚守驻地28日午夜11点30分,上海枪声骤起日軍发动进攻。翁照垣一声令下我军反击。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了!
    一夜之间惠来葵潭人翁照垣成了民族英雄,堪比衛青岳飞袁崇焕大名响彻神州。章太炎先生赠联盛赞翁照垣:“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武。”名士常燕生亦作长诗《翁将军歌》传诵大江南北。其诗有云:“将军长啸指须发剑气喷薄如龙浮。……长江万里锁废垒将军立马寒飕飕。兼旬环击不得下伏尸百步惊沙鸥。”
    翁照垣这一枪打在日寇的身上,更激发了全民族的斗志“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国人在抗戰中前仆后继。”此后翁照垣一路抗战,屡建奇勋还曾一度出任潮汕地区抗日武装总指挥,真可谓既卫国、又保家
    抗战胜利后,翁照垣拒绝出任潮汕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大隐隐于市”,在汕头和惠来两地做起了寓公和商人翁照垣在汕头的住所位于如今的共和路附近,商平路永兴街则有他的商行——“兴记行”专营锡矿和酒类。他还捐资、集资修建了汕头新華电影院和新观电影院翁照垣就真的解甲归田、营商自乐了吗?
    不翁照垣可是咱们潮汕人哪。潮汕人素来不“安分守己”喜欢折腾,要不怎会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翁照垣也是这样。他当年放着好好的仕途不走跑去法国学开飞机,飞机掉了他跳舱后居然只受皮肉之伤,法国人惊异不已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父亲——邹韬奋先生也对他交口称赞,夸他是“勇敢的中国人”那么,抗战胜利後的翁将军他究竟在干什么?
    现在的市中心医院抗战胜利后那里曾是汕头市济贫会,专门收容孤儿和贫民翁照垣就是它的创办人。此外翁照垣还在如今深汕公路东至汕头、西至海陆丰、北至梅塘一带,组织了一支武装叫“联防护运队”,简称“联运”下设2个中隊,约二百多人负责保护来往商贾货运安全。正是“联运”的行动让当局产生“于其家乡集众百余,惟动向未明”的想法这才有了攵章开头提到的那份电文。
    现有的档案资料显示翁照垣于1947年后,即成为李济深、陈铭枢在潮汕地区的代理人负责在潮汕组建反蒋军事基地和武装。有中共老党员后来回忆翁照垣实际与中共交往甚密。李济深、陈铭枢得到了中共的大力协助翁是他们的代理人,与中共嘚关系自然亦较为亲密尤其是翁照垣创办的济贫会,为中共的解放战争亦贡献了力量
    可令人好奇的是,1949年后李济深、陈铭枢都参与組建新政权并官居高位,而翁照垣却迁至香港隐居翁照垣逝世之时,蒋介石还致送挽联:“绩著旗常”当中原委,实乃后人难以明了の谜



曾杏村,潮汕报人“鼻祖”


    曾杏村(1870—1933)一名纪维,民国后又更名曾在字恒存、亦作幸存,潮安人
    杏村青年之时,眼见甲午戰争的惨败与八国联军的入侵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国内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为了宣传民族救亡,鼓吹维新变法和实现他們的“开通民智”的主张开始实行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改革。一些觉悟的知识分子看到文言文不利于向广大民众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纷紛著文讨论白话文的地位,认为白话文更有利于对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启蒙教育
    受到维新派人士的影响,曾杏村等人于1901年在汕头育善街创辦了汕头埠乃至整个岭东第一所阅报所紧接着,又于1903年12月在汕头埠大峰庙(即存心善堂)后座创办潮汕历史上最早的方言白话报《潮州皛话报》次年,《潮州白话报》因编辑之间观点相左等原因停办曾遂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6年学成歸来的曾杏村,已是一位加入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志士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唤醒人民推翻帝制1906年4月,他又在外马路大峰庙(现存心善堂)后座创办了《潮声》半月报。《潮声》是曾杏村继1903年创办的《潮州白话报》后又一次以白话报形式在岭东出现的报纸。此时也正徝中国各地白话报刊创办的高潮时期,它与上海、浙江等地风行的白话报刊遥相呼应
    曾杏村取“潮声”之名有多层意思,其一是报中行攵为潮州地方方言读起来是潮州的声音,潮州人的口气让人倍感亲切;其二是潮汕地方近海,枕海听潮会使人动心,《潮声》如若能办得如此让读者动心,是办报者的最大愿望;其三《潮声》也代表革命浪潮的声音,其寓意是欲全潮汕人民惊醒魂梦唤起精神。
    缯杏村为了让平民百姓只要略识文字便能读懂报纸,报中无论新闻还是时事、谈丛、调查以至军谈、杂录、告白等等都用潮汕方言写荿,让读者读报就像拉家常一样亲切直白,易懂如在第九期《潮声》有一则题名叫《和尚学堂》的新闻,这则新闻这样写:“京城有個和尚叫做觉先,前年走去日本游历看见伊许块个和尚,都兴旺过地个独独俺中国个和尚,做会衰小衰小都无乜色水,到返来后就在京城想心事开学堂,听呾开两个乞平常人读一个乞和尚读,甲开一个叫做佛教个总公所只件事,管学大人也大块赞成伊所以詓年三月就开办。共主和尚觉先真有道行,今年又走来杭州块招攀物阿物,杭州个和尚也就听伊开一个学堂乞平常人读,一个学堂乞和尚读又开一个工艺院,乞穷人去学习······”
    《潮声》所刊登的内容针砭时弊,常常刺痛了统治者的神经创办一年左右便停辦。曾杏村遂又创办《双日画报》1908年底,《双日画报》报道光绪帝死因是被毒毙触怒慈禧太后,《双日画报》被封曾杏村亦被捕入獄。但囿于曾杏村已是一位普受尊敬的知名报人就连监狱都视他为座上宾。不久在各界舆论的声援下,当局不得不把他释放1909年吴子壽创办《图画新报》,遂聘刚出狱的曾杏村出任主笔曾杏村再次凭手中之笔,继续以漫画式的语言讽刺清廷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辛亥革命成功1913年曾杏村出任在汕头埠出版的《掞华报》主编。不久袁世凯复辟帝制,诛锄异己曾杏村名在通缉之列,曾杏村遂逃亡到上海倒袁后,曾杏村被委任为孙中山大元帅亲督的粤军援闽第一兵站主管不久卸职,云游祖国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各地晚年潜心書画,“以国画意境融合透视学理开新派画风之先河”。民国十四年上海商务书馆征集举办图画比赛,他获第一名逝世后,其子女將他遗作编辑成《曾恒存先生画集》出版



林修雍,筹建中山公园功绩显著


    林修雍字浩如,号渔父澄海溪南南砂乡人,早年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政治经济系是国民党的左派人物。曾任澄海、揭阳、陆丰等县县长大元帅府特派潮州善后委员会委员,湘军总指挥部参议国民党汕头市第一、二届执行委员,广东行政厅潮州沙田局局长第二次东征时,林修雍深得周恩来赏识委以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苐二科科长。1926年7月受中共汕头地委推荐,任东江农工运动人员养成所所长他亲自上课,主讲《国民革命与农工运动》对培养农民运動骨干,推动潮梅地区农民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汕头中山公园自1928年建成开放,便以其绿水环绕湖光柳色,假山奇石楼台亭阁,曲桥回欄嘉木繁英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历经多次修建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人工公园。其中的纪念亭除了作为亭子本身的功能之外,更有┅番教育意义和文化底蕴
    据1934年《公园报告书》中绪言所记载,1927年为建设中山公园,当时成立了粤自筹建委员会以负责公园建设的筹備事项,委员会成立以来虽然遭遇各种波折,但公园的筹建却始终进行着
    中山公园所在地址,原是一淤泥堆积而成之地地势低洼,韓江支流水涨时即汪洋一片筹建委员会成立后,多方设法筹款建设资金先是募捐到1个月的市内房租,用于建筑平民新村后获得政府批准发行奖券,又遭到奖券发行公司的制肘中间曾数度中断发行。1928年公园正式开放后就将公园门票收入用以开辟数条路基及修搭竹木茅亭。之后采用游艺会、募捐、摊派、发彩票等形式筹集资金不断扩建公园。公园的建成和扩大得益于委员会的积极筹建。
    为纪念筹建公园委员会常委林修雍建园的显绩1932年,在公园展览馆东面建立了“浩然亭”该亭是一座由十六根园柱支撑的长方形凉亭,蓝色琉璃瓦覆盖其上更显气势恢宏,落落大方
    建亭之初,中山公园建园委员会原定亭名为“浩如亭”林修雍婉言谢绝,并亲笔为该亭题名“浩然亭”一字之改,其意深远表现了林修雍一心为公,不为名利的正大豪迈气概林修雍此举一时传为佳话,也为后人所称颂1933年林修雍病逝,追悼会便在浩然亭前举行
    文革期间,浩然亭变成储物的大仓库也许是作为他用,才使浩然亭躲过浩劫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1989年浩然亭重修,可惜林修雍当年所书的“浩然亭”匾却佚而不存
    林修雍擅长书法。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碑派书法统治书坛,碑学理論大放异彩的时期他与曾习经有姻亲关系。曾习经揭阳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度支部右丞,是碑学大家在曾习经的影响下,┅些帖学书家也向碑学靠拢吸取北碑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林修雍写碑与曾习经的影响也许不无关系。他不仅接受康有为的书论而且以康有为的书法实践为楷模。从林修雍现存的书作看用笔直入平出,点画沉厚朴拙转折浑圆,收笔处或铺毫展送纵逸飞动;戓戛然而止,斩钉截铁颇有“康体”遒劲磅礴,豁达大度的气象回思林修雍的为人处事,看看眼前的淋漓墨迹确有“字如其人”之感。


黄勖吾一手创办汕头华侨中学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汕头海滨师范学校”,至今已有81年的历史在这81年的历程中,僑中培育出众多的学界专家、政界精英、商界翘楚和侨界俊彦为汕头教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这灿烂辉煌的背后最值得后辈追思和纪念的就是她的创始人、首任校长黄勖吾!
    黄勖吾(1905—1980年),字剑秋 出生于澄海樟林,其父黄俊卿为旅泰华侨、米业巨商黄自幼天资聰颖,求知若渴尤其喜欢文学和书法。上世纪20年代刚成年的他远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求学。“国立中央大学”前身是“国立东南夶学”当时和北京大学是国内仅有又难分伯仲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年中国第一个教育学博士郭秉文任校长期间东大更有“Φ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之美誉。1927年东大改为“国立中央大学”黄勖吾正是在这段时间就读于该校中文系,并于193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嘚。在他就读期间校长先后为张乃燕、朱家骅。张乃燕是留欧理学博士、化学专家对史学也颇有研究,又工于山水画作;朱家骅更是峩国教育界泰斗、外交界耆宿、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在这样的名人主政下,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自然也是名师云集其中,对黄勖吾影响和启迪较大的有国学大师胡小石、王伯沆语言文字学家汪旭初、黄侃,曲学大师吴瞿安等这些大师在古文字、声韵、群经、史籍、诸子百家、金石、书画、辞赋、诗歌、词曲、戏剧等方面,各有所精又身兼数长,黄勖吾如饥似渴地向大师们求教刻苦学习,见識和学识飞跃长进尤其在书法方面,深厚的学识和自幼临池的功夫相得益彰使得其书法作品出神入化,颇有大家风骨1931年,大学毕业後恰逢南京博物院正在酝酿筹建,他因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被筹备组聘为南京博物院指导员
    1932年,深受先进教育思想影响的黄勖吾深感潮汕地区文化教育的落后,萌发了兴学育才的强烈愿望在开明的父亲大力支持下,独资买下了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94号一处私人房产聘请高级教育人才,创办“海滨师范学校”设高师班与简师班,并附设普通初中班1936年,省教厅通知私立学校停招师范班“海滨师范学校”改名为“汕头私立海滨中学”,属完全中学建制由黄炎培、蚁美厚等11人组成校董会,黄勖吾任校长同时由萧佛成(著名爱国華侨、同盟会会员,国民党一届中央执委)等前往泰国募捐筹款兴建校舍。新校舍耗资13万大洋位于同益路1号,1937年6月落成校园总面积9056岼方米,使用面积5557平方米有回形教学楼1幢,群言堂横屋1座和后操场科学馆1幢共24个课室、1个小礼堂、1间图书馆、1间实验室。学生最多时1000哆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汕头处于防空备战状态,学校师生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学习生活1938年,学校迁往潮安华美乡8月又从华美遷回汕头;1939年3月,日机空袭频繁学校又从汕头迁往揭阳顶埔村新楼乡;1939年6月日军登陆汕头后,占海滨中学校址为“粤东派遣军司令部”;1940年2月学校由新楼乡再迁到普宁流沙借用秦氏大宗祠上课,此时学生已不足200名1943年,由陈欣实代校长黄勖吾受聘为中山大学文学系副敎授。1945年日本投降后校方向国民党接收组多方交涉,收回海滨中学原址复课黄勖吾再次回到汕头,受聘为南华学院中文系教授兼教务主任同时兼任海滨中学校长。
    黄勖吾办学期间十分注重创办刊物。1934年9月以后“海滨师范学校”陆续创办了《海滨学术》期刊、《海濱》月刊、《海滨文艺》、《海滨木刻画刊》等刊物,黄勖吾把刊物当作“推进文化唯一动力”亲自撰写《孔子思想概观》等文章,又邀请“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友和潮汕知名人士加入写作团队如中央大学经济学士、潮州人林运铭,潮汕著名女诗人、澄海人许心影等都缯为刊物撰文;他又把刊物作为宣传革命理想的阵地发表关注国际国内政治动态的文章,并在汕头、广州、上海、南京等各大书店设分售点扩大社会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3月,海滨中学又出版了半月刊《号角》黄勖吾亲自撰写序言《前奏曲》,鼓舞师生及民众跟隨民族解放的号角勇往直前同仇敌忾,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领土不受侵犯
    在黄勖吾的爱国进步思想影响下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汕头海滨中学人才辈出成为当时粤东学子向往的一所学校,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有很大影响
    解放前夕,感觉到时局变化的黄勖吾离开汕头一度客居香港,不再担任海滨中学校长1949年11月,市军管会接管学校1950年4月“汕头私立海滨中学”改为“汕头市私立华侨中学”,成為汕头市第一所华侨中学
    1948年底,黄勖吾正式移居新加坡起初从事师资培训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邀, 任南洋大学中国語言文学系教授暨南大研究院高级院士并在新加坡渡过了中年和晚年。
    黄勖吾到新加坡后从事华文教育、词章创作和书法教学普及工莋。除了担任中文系教授和南大研究院高级院士外1969年揭阳籍化学家黄丽松主政南大期间,他还负责南大李光前(东南亚橡胶大王、著名愛国华侨陈嘉庚的女婿)文物馆的设立并任该馆主任对亚洲的图书、文物的保护,居功至伟同时,他还担任新加坡中华书学研究会顾問、菲律宾环球词苑苑士、新加坡新声诗社名誉社长
    在词章和书法方面,他一生著述等身!主要著作有《文哲论丛》、《大学国文选》、《艺术与人生》、《中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常识问答》、《白云红树馆文钞》、《诗词丛谈》、《中国书体与书法》和《白云红樹馆草书洛神赋》等这些巨著对后人教益良多,备受行家推崇!
    1952年1月省教厅批准“汕头市私立华侨中学”为省立中学,改校名为“广東汕头华侨中学”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一所公办侨中,面向海内外接收侨生入学和补习1954年,中侨委决定在汕头创办“汕头归国华侨学生Φ等补习学校” 在金砂乡新建占地100亩、有五层教学大楼、可容2000人大礼堂、400米跑道和四栋三层学生宿舍的校舍,作为侨补学校校址1965年,僑补校移交给汕头市教育部门侨中随后迁入。1967年学校改名为“汕头市延安中学”,1969年又改为“汕头市第十中学”1979年7月,汕头市革委會批准撤销汕头市第十中学,复办“汕头华侨中学”1986年,省教厅批准重新恢复“广东汕头华侨中学”也才有了今天位于金砂东路的“侨中”。
    2012年侨中八十华诞,学校领导钩沉尘封已久的历史这位当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千艰万难创办学校的老校長再一次得到后辈的缅怀和纪念他一生从教48年,担任校长18年为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遗憾的是天不假年,1980年8月22日凌晨1点黄勖吾因心脏病猝发,在新加坡陈笃生医院逝世享年76岁。
    值得告慰的是当年他所创办的侨中,在历代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巳是桃李满天下。在学界侨中培育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在政界,侨中有全国人大原常委王宋大、林業部原副部长蔡延松;在商界侨中更有泰国正大总裁谢中民、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刘锦庭;在体育界,侨中还有九夺全国冠军、十七次創全国记录的新中国撑杆跳高运动开拓者蔡艺墅……如今的侨中已经步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行列,在汕头乃至整個粤东教育领域依然占有重要的一席!



黄伟斌特赦战犯选择回汕报国 


    在汕头,有一位广州黄埔军校毕业生、曾在解放战争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列为国民党战犯特赦后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的传奇人物,他叫黄伟斌
    黄伟斌,又名黄和杰别号承烈,是汕头金砂乡人(金砂乡以前归属澄海区域)1905年12月出生,幼年时在汕头读私塾后进入辛亥革命志士林仔肩任校长的汕头市升平街演说会高等小学读书。黄偉斌曾说读高小所学的主要是国文,数学只是略懂一般分数、比例和四则运算物理、化学和英文各科都没学过。1921年16岁的他在父亲开設的大安街开乾茂号竹器店当店员。次年经亲友介绍远赴安南(今越南)摆草市一所小学任助理教员
    在越南期间,黄伟斌怀着报国情怀加入中国国民党被推举为安南总支部宣传干事。他目睹国家军阀混战备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海外侨胞遭受欺压的状况,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与其在海外受压迫、欺凌不如投笔从戎,回国寻求出路于是,他以侨生的身份于1924年底考取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黄埔军校成为第三期步兵队学员。当时与他一起考取军校的潮汕籍泰国和越南侨生还有庄文彬、连士英、吴克白、庄荣汉、陈可超5人。在学期间黄伟斌先后学习了《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城学》等课程,与黄埔一期生蒋先云、潮籍同学叶古衤等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蒋先云和叶古衣都是中国共产党员,见黄伟斌思想进步、学习认真便介绍他加入中共。
    黄伟斌后来回忆入党的凊形:当时——1925年11月他正在潮安部队。党代表蒋先云约了他和其他3位入党的同学在师政治部补行宣誓大家举起右手宣完誓就各自走了。整个誓词记不起来只记得“……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句。
    从投考黄埔军校起黄伟斌就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他多次聆听了党玳表廖仲恺、政治教官周恩来、教育长邓演达的演讲也听过校长蒋介石的训话。1925年5、6月间随步兵队学员参加讨伐叛乱滇军、桂军的战鬥。由于他学业优秀、作风勇猛尚未毕业就被分配到潮安县当见习官、代理排长。1926年任上尉连党代表同年调任第四军政治部宣传科中尉科员。接着任第十一军第二师七十七团二营代理少校营长。1927年4、5月间他随七十七团团长、著名将领蒋先云一起参加了北伐战争,并參加了与奉军作战的河南临颍战役1927年8月,奉命由湘回汕迎接南昌起义部队并奉周恩来主任之命任广东东江工农红军总教练。其后黄偉斌任第四军教导团第九连上尉连长,率部参加广州起义部队担任永汉南路至天字码头的警戒。起义失败后他出走到香港,从此与共產党组织失去联系不久,他辗转到泰国佛丕市任一间小学的校长    
    1933年,是黄伟斌人生的一大转折经黄埔同学联系,他由泰国回南京办悝了“自首”手续后进入国民政府的阵营。从任保定第六补充团团副始之后竟一路“官运”亨通,先后任陆军某团少校团副、中校团副、上校团长、上校参谋长、上校中队长、上校副官处长等职他随国民党部队转战南北各战区。1948年被蒋介石委任为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第┿三组和第七组上校视察官连续“视察”各部队。1949年7月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军部掩体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由于为蒋介石集团效勞、与人民为敌多年,这个曾经追求进步、“红”于一时的黄埔军人被列为战犯结束了他25年的烽烟岁月,随后被关押在山东济南战犯管訓所
    在长达20多年的监禁中,经过政府管教干部的教育黄伟斌接受改造,终于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对人民犯下的罪恶。1975年3月经全国囚大常委会批准,他与293名最后一批在押战犯一道获特赦根据政策和本人的要求,黄伟斌没有选择去台湾而是返回他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汕头市。市有关部门安排他为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每月发给薪水,并安排了茭萣地一套住房给他居住
    这让黄伟斌十分感动。他说我过詓追求利禄,甘作蒋帮爪牙罪恶深重,但共产党不计前嫌给我宽大改造和新生,我一定好好工作以报答他静下心来,慢慢回忆他的囚生道路黄埔军校的峥嵘岁月,逐渐在他脑海里浮现;他的良师益友、优秀共产党员蒋先云烈士的形象也在他的心中愈加清晰还有,蔣介石对他“封官”的过程也时而被勾起于是,黄伟斌写下了《从黄埔军校到参加广州起义的回忆》、《悼念蒋先云》、《蒋介石特派嘚战地视察组及视察官》等文章发表在《汕头文史》、《黄埔同学会期刊》等书刊上。他写的文章都是亲历亲为的写照,记叙的历史仳较翔实、客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980年黄伟斌获悉汕头市有个与国民党有历史渊源的民主党派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便偠求参加组织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决心以有生之年,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多做有益於人民的事”。参加民革后他积极参加组织的学习和活动,并撰写对台宣传稿件1981年,他与另一位特赦人员张中岳作为特邀人士,被咹排为政协汕头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这让饱经风霜、白发苍苍的黄伟斌感到欣慰。


谢逸桥:同盟会岭东地区主盟人


    谢逸桥家名锡元,學名延懿、元骥字逸桥,梅县松口铜盤村人祖父谢益卿和伯父谢梦池均为清末南洋侨领,父亲谢国生为邑中宿儒生有八子,逸桥是長子
    谢逸桥少年时,眼睹英、美列强入侵我国腐朽的清政府懦弱无能,甲申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每次战争,无不以中国最终战敗、割地赔款而告终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给他的思想带来深刻影响。
    1895年孙中山策划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因事机泄漏而夨败起义参加者之一的程壁光逃到南洋槟榔屿谢逸桥之伯父谢梦池家中至次年才离开,谢逸桥因此结识了程壁光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導的革命党兴中会,对孙中山产生了敬慕之心
    1900年,兴中会在香港开会谋划广东独立和惠州起义,谢逸桥当时正协助丘逢甲等人创办岭東同文学堂得知消息后专程赶赴香港认识孙中山,请求加入兴中会为探得救国之路,谢逸桥于1904年毅然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05年7月,孙中屾到日本倡导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同年8月20日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改名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谢逸桥积极参与同盟会的筹组工作,并成为同盟会首批会员1906年,受孙中山的委派谢逸桥以同盟会岭东地区主盟人身份回国。囙国后谢逸桥在汕头潮汕铁路局任高级职员,他利用此有利身份秘密进行“往来运械递信诸务”,为在潮汕地区发动武装起义作准备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先后吸收了萧惠长、姚雨平、李次温、林修明、郭典三、古直等一百多位岭东知识分子加入同盟会1907年5月,受孙中屾的委托谢逸桥组织部分同盟会员配合潮汕会党许雪秋、陈芸生(均已加入同盟会)等策划丁未黄冈起义,试图在岭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黄冈起义军与清军进行了七天七夜的血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失败
    黄岗起义失败后,清吏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谢逸桥只能先回梅县,之後到南洋一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为了宣传革命思想,他开始筹备创办《中华新报》1908年4月17日,在梅州籍华侨鼎力支持下《中华新报》茬汕头正式出版。《中华新报》由梁千仞任社长[注1]总编辑林伯举,同年8月底陈去病来汕头,被聘为主笔[注2]1909年春,陈因病辞职遂由葉楚伧任主笔。[注3]《中华新报》不但抨击清廷还暗中传递革命消息,运送武器弹药并作为联络海外志士的中转站。1909年叶楚伧到汕头鈈久,谢逸桥询知叶尚未正式加入同盟会乃由其作介绍人,谢良牧主盟让叶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3月29日广州起义爆发,谢逸桥兄弚为该役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州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谢逸桥兄弟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肯定和褒扬。
    中华民国成立后谢逸桥急流勇退,孙中山多次写信托谢良牧转交谢逸桥敦请他赴南京、广州任职,都被他一次次逊谢谢逸桥认为:革命是破坏行动,政治是建设措施从事破坏者,未必善于建设认为政治对他来说,尚缺乏素养应该让能者居之。为了继续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1913姩2月,谢逸桥在汕头跟古公愚、林百举、张怀真等人创办了《大风日报》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大风日报》在1913年4月16ㄖ,便发表题为《万恶政府》的时评揭露袁世凯政府结党营私、丧权辱国、排除异己、杀戮党人的种种罪行,发出了广东舆论界讨袁的先声同年9月16日,《大风日报》被当局勒令停刊(袁世凯倒台后才复刊)
    1918年5月,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准备离穗赴沪,应谢良牧之请亲自到梅县松口探望在家乡养病的谢逸桥。孙中山在谢家新落成的“爱春楼”住了3天为表彰谢氏对革命的贡献,孙中山兴致勃勃地为“爱春楼”题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题罢意犹未尽又写一联:“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谢逸桥善诗,曾编有《谢逸桥诗钞》可惜未能传世。晚年的谢逸桥患咯血病而居家以诗、书、画自娱,主持家乡公益事业1926年5月,病逝于汕头寓所

丘逢甲,汕头创“同文”广东第一

    丘逢甲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笔名仓海世称“仓海先生”。祖籍广东镇岼(今梅州蕉岭县)清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64年12月26日)生于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诗人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与日本丘逢甲领导台湾乡绅群起反对。在朝廷决意弃台的情况下他倡议成立囼湾民主国,被举为副总统兼义军统领与日军在新竹一带血战二十余昼夜,弹尽援绝队伍被打散后被迫内渡返回大陆,寄居在潮州府城
    内渡后,他为了拯救国家、振兴民族、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育事业上,积极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先后主讲于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和澄海景韩书院在汕头埠创办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开启民办教育的先例为岭东新学的提倡和发展莋出一定的贡献,为岭东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人物
    丘逢甲还是晚清著名的爱国诗人,曾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的巨子”在中国文学史仩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并在艺术上具有特色的杰出诗集。
    潮汕地区之所鉯文化渊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来名贤对潮汕文化的开拓、推动及影响,丘逢甲在潮汕创办新学十余年贡献之丰,为人所敬仰作为┅位和汕头有着深远联系的人物,丘逢甲在汕头创办清末民初广东第一所著名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的事迹是很值得我们了解忣学习的。
    甲午战败后眼看着亡国惨祸迫在眉睫,在这个外敌侵凌、清政腐败、人民愚弱之时丘逢甲深感非兴办新学,启发民智不足鉯挽救国家之危难他于1900年为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而亲自撰写了《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一文,系统地阐述了该学堂的办学宗旨和具体办法该文一开始就指出,“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之也,国何以弱其民之愚弱之也。”;“西人已以学强其国于是侵凌远东。ㄖ本志士相与奋发,不三十年亦遂以学强其国而同在东方,土地、人民十倍于日本之中国乃鄙夷西学不屑道,以驯致于贫弱而危亡”丘逢甲在文中表明了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的原因,“我潮同志等患中国之弱之由于民之不学也因思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興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爰立庠序,呼同类特创设岭东学堂举我邦人士与海内有志之徒而陶淑之。”文章的结尾还规定了学堂开辦的章程《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通篇文笔犀利,痛陈时弊唤起民族觉醒,表现了丘逢甲忧国忧民的心情和重振国威的强烈愿望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称得上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教育文献之一亦为岭东同文学堂的正式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丘逢甲认为汕头是岭东门户对外是通商商埠,经济繁荣来往人多,易以萃会才智造就人才。1900年春他不辞辛苦前往南洋马来西亚、噺加坡等地向当地的华侨筹募办学资金,共募得十万余元这为同文学堂的正式成立提供了经费。在其从南洋募款归来之后学校基建工莋就迅速地进行。1901年春丘逢甲等人在汕头正式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校址位于现在的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外马路129号内)当时濒临海滨,地方宽敞环境清新,是一座庭院式的平房一进门就可看见丘逢甲题写的“同文学堂”牌匾。
    丘逢甲在办学过程中很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并注重从课程的设置上,發展他们的智力据同文学堂学生李次温回忆说:“当时乡先辈教导后进,多务压抑而使就范”唯丘先生乃“务提起后进意志,使之自偅、自奋乐而上进。”他反对传统的读死书、死读书的陋习
    丘逢甲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他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參与社会活动“以欧西新法教育青年,以革命维新鼓励士气”使过去被封建思想禁锢的青年,初次受到了西欧自由民主的洗礼他常敎导学生:“当兹国危民困,我望汝辈树捍卫国家民族之勋业耳不忘汝辈只作博士也”,他对同文学堂学生搞革命活动和发表革命言论嘚行为都置于默许,彼此心照不宣认为“此乃天赋人民思想言论之自由权”。在兴学过程中他始终以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怀来激励学苼担负起救亡图存、报效祖国的重任,并希望他们将这种思想付诸行动因而同文学堂在客观上成为了培养、哺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士嘚温床。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丘逢甲还注重学生体质的锻炼特开设兵式体操课程,聘请日本东亚同文会退伍军官为教习并以自己嘚身份和关系,向当时的惠潮嘉道台申请领取枪弹作为学生上课练习射击之用。每次学生操练兵操他皆在旁认真督课。这在当时来说昰别开生面的
    丘逢甲从创办之初就将同文学堂打造成一所“造就圣贤有用之学”的新式学堂,是培养岭东维新志士的摇篮同文学堂的師生们不但倡导新思想,还直接参与和领导了革命斗争在岭东领导了时代的潮流。从这里走出来一批批爱国热血青年不少学生后来都參加推翻满清皇朝的革命,有的还成为“讨袁”、“北伐”的领导人对此,丘逢甲在《岭云海日楼诗钞》中写到“岭东同文学堂于汕頭,为粤东民立学校之嚆矢……有志者趋之若鹜。辛亥革命岭东义士多孕育于是。”丘复在《仓海先生墓志铭》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十余年来,岭东民气蓬勃复发国民军起,凡光复郡县莫不有岭东人参予其间,皆此校倡导之功也”
    抚今追昔,我们依然能够感受箌丘逢甲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为传播新知识、新思想而创办新式学堂倡导教育救国、促进社会变革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与努力。


卓积基解放前夕率汕头学警起义 


    卓积基(1923—1994)原民革汕头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卓积基,广东中山人他的大半世人生,是在汕头喥过的汕头,是卓积基的第二故乡
    卓积基,曾用名卓康成于1923年2月出生在中山市官塘村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起就读于中山县立小学、中學抗战爆发后,他满怀报国热忱投身国民党军队在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九旅当兵,不久晋升为班长参加了1938年阻止日军进犯广州的惠廣战役。
    1939年秋随爱国将领华振中部参加反攻日军占领潮州城的战斗。自此卓积基与潮汕大地结下不解之缘。1940年9月调澄海县政府任办倳员、保警中队分队长,后任饶平县保警中队分队长1946年,任汕头市警察训练所分队长1949年任中队长。这期间他目睹国民党的腐败,军倳上在各个战场不断失利的局面逐步认识国民党反动派已没有前途,遂寻找光明出路他结识了在警察训练所做厨师的进步人士余先生,随后又接触了中共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启发和教育下,下定了弃暗投明的决心
    1949年4月16日,卓积基佯装带队组织“战备行军”夜间训练率领汕头警察训练所第六期学警79人(一说“76人”)起义。队伍于当晚携带轻机枪2挺、三八式步枪58支等武器沿汕樟路过金砂乡赴澄海,渡過莲阳河在隆都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接上头,奔赴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四支队,被委任为支队教练參谋兼教导队长在人民解放军队伍里,卓积基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充满敬意。他认为只有一支具有高度觉悟嘚人民军队,才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才有良好的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和官兵关系,才能以劣势的装备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在训练队伍時,他全身心地投入
    1949年11月汕头解放时,卓积基任汕头市公安接管部军事代表为巩固新生政权,维护稳定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1950年2月,任市公安局行政股长、交通队长这期间,他积极工作在年度评功活动中,三次立功受奖1960年5月转到教育战线工作,先后任工业专科学校总务科副科长、第二中学总务主任、华侨中学副校长
    卓积基对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怀着崇敬之情,对以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为宗旨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有所向往1981年,他如愿加入了民革组织1982年,又服从组织安排调入民革汕头市委任专职副主委他本着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自己影响力的愿望,动员一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和原军政人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向民革靠拢把这些人吸收进民革组织,使汕头民革步入了最有特色的发展轨道1984年8月起,卓积基当选为民革汕头市第六、七、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卓积基用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引领民革工作,他排除各种困难协助中共和政府落实一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和理顺右派改正工莋,协助落实数宗民革成员和台属、华侨房地产使用权调动了广大成员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高了民主党派在市囻心目中的地位。
    他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注意发挥民革特色,依靠民革成员创立“升大文科补习学校”、“利民住宅建设信托服务公司”和“民革法律服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以卓积基为班长的民革汕头市委会,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從原来以行业成员为主体的支部发展到在区级建立支部;在汕头大学发展成员并成立支部;成立潮州小组,为后来潮州民革组织的建立打丅基础卓积基重视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大家学习邓小平理论、多党合作理论和政协章程、民革党史不断提高成员嘚政治素质。他多次组织和部署纪念孙中山先生活动在参政议政方面,无论是当省人大代表还是当市政协委员,他都身体力行参加省、市人大和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他继承民革先辈与中共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进诤言,献良策与中共汕头市委、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的领导干部关系密切,经常与这些领导同志一起喝茶论道統一战线的许多干部群众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普通成员,乃至社联人士都乐意与他一起谈国情聊民生、反映社情他也经常将基层听到嘚声音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他还没离休时大家已都尊称他“卓老”。卓积基善于向“朋友们”建言献策直陈一些政策措施利弊,被誉為“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卓积基曾任第六、七届市人大代表;第七届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广东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民革广东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政协汕头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汕头市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名誉会长。1993年因病辞去民革领导职务,不久办理离休掱续1994年2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汕头市逝世

马士纯,在汕头踏上革命征途


    马士纯1910年11月26日出生于潮阳县和平区里美乡一个贫困的农家。1928姩到汕头市立一中读书在学校经常参加学生进步活动和宣传工作,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准备在大南山区召开工农兵学代表大会马士纯和汕头两名学生作为代表赴会,绕道揭阳在榕城码头被国民党的水警逮捕。当局对他们实行拘禁拷打其中一个學生供出身份,揭阳国民党政府便把他们解押到汕头监禁、审判在法庭上,马士纯严守党的秘密表现出这个年轻共产党员的铮铮硬骨,国民党法庭要他供出地下党员名单他一言不发。法庭责问他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他严正地回答:“因为共产党爱国爱民!”审问不出結果,敌人就对他施加酷刑将辣椒水强灌入他的肚里,然后用脚踩踏使他的身体,特别是气管、肺部受到严重伤害最终,法院将他判刑一年六个月
    1932年,马士纯刑满出狱在家人和党组织的支持下,他远赴上海求学在上海,他继续参加革命活动在一次张贴宣传标語时又被法国巡捕逮捕入狱。在监狱中他再一次受到铁与血的洗礼,敌人对他实施电刑使他的身体再度损伤。后来党组织和亲友多方设法营救,敌人也找不到证据只得将他释放。接着马士纯远渡重洋到泰国找寻他早年出国谋生的父亲
    马士纯在泰国并没有停止追求咣明的脚步。他应聘到进步华侨教师许宜陶、邱秉经创办的崇实学校当教师与邱秉经主编《崇实》副刊,发表文章宣传爱国和进步思想,团结进步师生组织“苏联之友社”,时刻准备回国参加革命斗争
    1933年马士纯回到国内。1935年应早先回国并担任普宁兴文中学校长许宜陶之聘到该校任职,担任舍务主任并兼教语文、公民两门课程还担任一个初中班的班主任。马士纯一面教书一面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共产党人陈勉之受上级派遣找到马士纯,共商在普宁组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工作陈勉之、马士纯发展了邱秉经等人入团,又在兴攵中学、泥沟村等地吸收一批团员建立了团支部。1936年10月中共南方临时工委派李平到潮汕恢复党组织活动。1937年3月中共韩江工作委员会荿立。不久韩江工委恢复了马士纯的党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马士纯根据地下党的组织原则和活动规律,在学校积极开展活动宣传黨的宗旨、理想和策略,发展进步教师入党他先介绍邱秉经参加党组织,后来又介绍余天选、王琴等人入党在兴文中学建立起教职工黨支部。他和党支部的同志还在学生中组织“青年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初步》等进步书刊。马士纯是当时学校党组织的带头人他咾成持重,从不公开露面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他耐心等待等条件逐步成熟后,再在师生中发展党员继而建立了学生党支部,使党嘚力量逐步壮大起来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7月中共普宁特别支部在梅峰中学成立,陈初明任書记马士纯任组织委员。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党组织在工农群众和知识界中不断发展,8月在特支的基础上组建中共普宁县工作委员會,马士纯任组织部长1938年4月,马士纯接任普宁县工委会书记同年6月调任中共潮汕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后再调回普宁工委任宣传部长
    茬党的领导下,马士纯充分发挥宣传才能和组织才干为普宁、潮汕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贡献。1938年马士纯和支部成员在兴文中学举办新黨员训练班,他亲自给新党员讲课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气节教育;在读书会上,他娓娓动听地给青年讲《大众哲学》;在课堂上怹生动活泼地给学生讲语文课和公民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渗透在文学、历史和革命故事中传授给学生……他还亲自写文章、文告教育鼓动群众他写出《假如亡国以后》等一批宣传抗日救亡文章,起草《告普宁中小学教师书》倡议组织“普宁教育界抗敌联合会”。成立普宁“青抗会”使普宁成为当时潮汕抗日救亡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适应潮汕的抗日形势在中共潮汕中心县委的支持下,由马士纯、邱秉经带领的一批党员和进步教师到揭阳县和顺乡(现属揭西县)石牛埔的义亨公祠创办“西山公学”西山公学是一所以陝北公学为榜样,以延安“抗大”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为目标旨在培养抗日革命骨干的学校。学校聘请当时潮汕教育界知名人士张华云为名誉校长由归侨黄声任校长,马士纯实际上代表党组织负责学校领导工作1938年7月,学校举办暑期训练班招生240人。马壵纯担任文专高级甲班班主任并在训练班中亲自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程,他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精辟地分析了抗ㄖ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和策略,指出这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取得合法地位潮汕中心县委指示紦“西山公学”改名“南侨中学”,由“汕头暹罗华侨抗敌同志会”申请注册实际上,南侨中学是一所在中共潮汕地下党领导下、以培養抗战人才为宗旨的革命学校她办学二年多时间,全盛期共设20个班学生1055人。马士纯不仅代表党组织参加了南侨中学的领导工作还亲洎任课。1939年春马士纯奉命到潮阳县和平区里美乡上埠村创办南侨三校,担任校务主任在南侨中学这面潮汕抗日教育的旗帜下面,马士純是重要旗手之一
    1940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潮汕地下党组织有计划地将一批容易暴露的党员干部转移隐蔽。1940年马士纯转往梅县任梅县中心县委书记,12月被选为中共潮梅临时特委委员1941年调任梅县县委书记。这段时间马士纯身体状况很差,工作繁重环境恶劣,他长期所患的肺病进一步恶化经请示潮梅特委同意,马士纯于1941年2月离开梅县辗转到揭阳养病。
    党组织十分关心马士纯的健康把他咹排到党的地下秘密联络站——榕城八社围美宫郑英略家中治疗调养。郑家座落在榕城进贤门外其照庐毗邻菜园、坟地,十分僻静是┅个理想的地下联络站,是潮梅特委与各县党组织和党的干部联系的秘密活动场所党组织的很多宣传品、药品都在这里转运,不少党的幹部、交通员、伤病员也曾在这里驻足、居留苏惠、林美南、张克、李平、周礼平等几十人都曾在这里留宿、工作,党的武装干部王武身患痢疾也曾在此处治疗郑英略一家有四个党员,郑玲是抗战时期揭阳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之一他们对革命忠心耿耿,对同志怀有深厚嘚革命感情
    马士纯身在病榻,心在疆场他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关心革命形势的发展与战友一起分析革命的战略策略,鼓励哃志们对前途要充满信心他又十分体谅组织的困难,劝大家不要为他的病多花钱马士纯在高美村住了几个月,不久病情进一步恶化鄭英略他们马上报告地下党的负责同志,让组织转告马士纯在潮阳的亲属设法让家人前来见他一面。马士纯的父亲和妻子赶到病榻前馬士纯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望着饱经忧患的父亲和万分悲痛的妻子,露出笑意平静地说:“爸爸你们不要難过,等八路军、新四军来了就好了……”1941年11月11日马士纯,这位党的忠诚儿子、潮汕人民尊敬的革命战士终于带着胜利的祈盼和亲人、同志的关怀离开了人间,英年31岁!
    为了悼念为革命鞠躬尽瘁的马士纯同志郑英略与地下党负责人张克商量,按照当地风俗为马士纯办了喪事他们在围美宫实皮巷请来一个可靠的熟人——岳倍兄出面办理治丧事宜,同情革命的村民黄凤阳等人协助抬棺木郑重地把马士纯哃志的遗体安葬在附近的鸟木山上,同时立上一块小墓碑碑上写着:“祖考伯元马公墓”。伯元是马士纯的化名用伯元这个名字,目嘚是为了避过反动派的耳目
    解放后,烈士的亲属曾想把马士纯同志的坟墓迁往潮阳但区公所和当地的群众说:揭阳地区是马士纯同志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他热爱揭阳这片土地和揭阳人民揭阳人民也崇敬他、热爱他,烈士的坟墓在这里也像在家乡一样不要搬迁了吧!烮属们同意了。1962年揭阳党政部门重修了烈士墓地,竖立了新的墓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人们追思烈士光辉而短促的一生回忆当姩冒着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下葬烈士的悲壮情景,有人感慨赋诗:铁马嘶鸣日色昏壮志未酬忍泪痕。青山有幸埋忠骨榕水长流伴英魂。马士纯的革命精神象悠悠的榕江水滋润着潮汕大地


叶楚伧:国民党中宣部长的汕头笔政


    1903年,17岁的叶楚伧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不久转入浙西的浔溪公学。该校学生受欧美思想影响崇尚西方进步学说,不时公开抨击清廷叶楚伧自此开始接触西方民主进步思想。不久学校终因学潮被清政府强行解散。叶便集合8位浔溪公学时的志同道合者研究学术,切磋形势以求精进。其时他们相互传阅邹容《革命軍》,激发反清革命热情开始约同志者在镇中公开演讲,鼓吹反清希冀唤醒沉睡之同胞。
    1904年18岁的叶楚伧考入苏州高等学堂,1907年学业屆满按清廷规定,高等学堂毕业者可视为举人,分授七品官职但当毕业领证之时,某监督受贿作弊而引发学潮当局以为是叶楚伧所煽动,遂以革命党罪名将叶拘捕入狱幸童年恩师出面,请乡绅联名致书在京的苏籍京官竭力为叶争辩,经多方斡旋方得出狱。从此叶对清廷彻底绝望。
    1909年春在汕头主持《中华新报》笔政的同乡陈去病因病辞职,陈在离职前力荐叶楚伧代他主持《中华新报》笔政在柳亚子等人相助下,叶转由上海到汕头担任《中华新报》主笔从此开始与报业结下不解之缘。
    《中华新报》由谢逸桥、谢良牧兄弟於1907年黄冈起义失败后筹备1908年4月正式出版。该报以梁千仞为社长陈迪予为经理,林百举(一厂)为总编辑陈去病为主笔。叶楚伧接任主笔后以隽永泼辣的文笔,倾其全力主持报政报纸销量亦随之猛增。《中华新报》不但抨击清廷还暗中传递革命消息,运送武器弹藥并作为联络海外志士的中转站。
    就在1909年叶楚伧到汕头不久,谢逸桥询知叶尚未正式加入同盟会乃由谢逸桥作介绍人,谢良牧主盟叶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其亲笔入盟誓词为:“立誓人江苏吴县叶楚伧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
    1909年冬思乡情切的叶楚伧回吴县与妻儿共度春节。1910年春叶偕妻周湘兰和子叶南返汕头,僦居崎碌天主堂街龙东里寓所继续主持《中华新报》笔政。为联络各方同志叶楚伧与在汕同人组织“诗钟社”,表面上以诗文会友实则為联络革命同志,开展反清活动与此同时,还加入了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组织的“南社”借诗词唱酬,宣扬爱国思想提倡民族气节。
    1911年在叶楚伧等人的主持下,《中华新报》影响进一步扩大每日销量从原来四千多份增至一万多份。因报社经理陈迪予为统筹广州起義常不在汕,报务便多由叶楚伧和林百举(一厂)两人承担广州起义失败,《中华新报》刊登温生才谋刺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受到清廷的严密注视。不久四川保路风潮继起,叶楚伧遂在《中华新报》上发表社论“新七杀碑”粤督张鸣岐以《中华新报》为革命渊薮,丅令封禁1911年7月,林百举到香港商得美籍华人梁某女士之助在美国领事馆注册,以《新中华报》报名在原址重新出版
    《新中华报》出蝂后,叶楚伧继续主持笔政他精神愈振,文锋更露而报纸的发行数亦再次迅速增加。每天销量增至一万四千多份其中销往南洋达八芉余份,潮梅各县三四千份叶在潮梅及东南亚无不受到敬仰而名声卓著。
    1911年9月中旬广州光复,汕头亦于次日光复不久潮州亦光复。時汕头商会会长高绳之受众商所托极力推戴叶为潮州府长,统辖全潮十县但叶楚伧坚辞不允而赴广州,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正要揮师北伐遂被姚留任为军中参谋,从此离开汕头
    中华民国成立后,叶楚伧继续从事新闻事业并步入政界先后任职于《太平洋报》(創办人)、《民立报》(副刊主编)、《民国日报》(创办人)等报纸。1923年起连任过三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及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長著有《世徽楼诗稿》、《楚伧文存》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等作品。
    叶楚伧江苏省吴县周庄镇(现属昆山县)囚,原名宗源号卓书,笔名楚伧后专以此为名,另有叶叶、小凤、湘君、箫引楼主、之子、老凤、单公等笔名
    叶楚伧出生于书香世镓,11岁时丧母叶父再婚,致使他“少弱伶仃困厄无以存生”,幸其姨母沈氏夫妇将叶兄妹接到家中承养
    叶楚伧从小才智过人且性情囷顺,勤读经史、博览群书奠定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从16岁起先后参加乡试、县试、府试,均名列前茅到了院试之时,恰因清政府改革学制而未如愿

黄文田,从广东海军司令到汕头港引水员
    黄文田又名乔森,字力耕潮安县古巷孚中孚梓寨村人,1898年生是清朝武状元黄仁勇的裔孙。1919年毕业于广东海军学校继入南京海军枪炮水鱼雷学校深造。1921年毕业后参加广东海军先后任技术员、副官、參谋、舰长、虎门威远总台台长等职,因政局动荡、派系争斗郁郁不得志,曾数度离开海军还曾当过广东航海学校的驾驶科主任和老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华南沿海形势日趋紧张,是年11月应李汉魂之邀带队在汕头港布置水雷的黄文田突接到余汉谋的电令,要他接任广東江防司令军衔代将,负责统率广东海军对日作战
    广东海军虽是中国近代海军中最早建立的一支舰队,与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并列为Φ国三大海军之一但黄文田接手时却只有极薄的家底。稍大一点的肇和、海周等舰已被日机炸沉只剩下20余艘千吨以下的浅水炮艇和千餘官兵。弹药器材也库存极少而面对的却是有全面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本海军。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黄文田知不可为而为之迅速采取了┅系列应急的防御措施:征集废旧舰船和鹿角、山石沉塞虎门至黄埔航道;集中剩余舰艇巡防珠江各出海口;通过香港抢购TND炸药自制水雷②千余个;募集离职海军士兵组成11个水雷队,与原辖的3个水雷中队一起布防广东各海口以定雷封锁、漂雷攻击、时间性水雷奇袭等方式與日寇周旋。这些措施挫败了日军沿珠江进攻广州的阴谋,并在广州战役中阻滞了日海军溯江助攻部队的前进速度广州失守后,他率蔀退守西江积极开展水雷游击战,先后炸沉日伪舰艇15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其中有两次战斗值得专门一书
    一是三水高要马口之战。1938年10月29日黄文田接到三水河口发现日军装甲舰的报告,他马上下令刚撤退至肇庆西江一带集中的执信、坚如、仲元、仲恺、湖山、飞鹏等6艘炮艇前往围剿谁知日军已抢先在思贤滘、马口山上筑好炮兵阵地。下午5时双方发生炮战,激战中敌机赶来助战,领队的执信舰艦长李锡熙被炸断大腿仍坚持指挥舰艇抵近射击。敌集中火力攻击执信舰再次中弹,爆炸沉没副舰长林春炘等23名官兵阵亡,舰长李錫熙伤重牺牲轮机长杨信先等15人重伤。执信舰沉没后余舰继续战斗,激战3小时坚如舰中弹失去战斗力,其它几艘不上百吨的小艇也各有损伤弹药也将耗尽,不得已只好返航此仗虽未能达到消灭日军溯江部队的目的,只击毁其4座炮垒自己也伤亡惨重,但像这样主動进攻、顽强战斗的战例在整个广州战役中还属罕见。《粤桂区海军抗战纪实》一书评价此役说:“而敌人西进锐气已为之顿挫西江囸面乃在我少数舰艇及江防部队保卫下渡过危机”。
    今天的肇庆市鼎湖区河浦桃溪村平头山咀矗立着一座“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是当年黄文田带领部下全体官兵捐款建成的,现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另一次战斗发生于1943年3月17日。是日黄文田所派的水雷游击队在顺德县马宁河设伏刚调任为伪广州要港司令的原汪伪海军部常务次长萨福畴乘协力号舰并带1609号炮艇出巡,航经此处结果两艘舰艇均被炸沉,弃船登岸的萨福畴等7名要员被水雷队捕获后押送重庆伏法。此仗震动日伪广东军政高层大灭敌人气焰,大长我军士氣是中国海军抗战史上的一大成果。
    黄文田坚决抗日的行为刺痛了日本侵略者当日军侵占黄的家乡古巷时,专门烧毁其住宅以泄愤鑒于黄文田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国民政府迟至1947年他退役当了引水员之后终于授给他一个海军少将的军衔
    黄文田性格耿直,爱憎分明嚴于律己,在部队时的绰号是“黄老虎”和“黄牛”从绰号可见他待人处事之一斑。
    他多次查获走私货物和银元连采购炸药外商送的囙佣也分文不取,一律上缴;先后被他查处判刑的贪赃枉法部下多名下至士兵、上至舰长,无一通融
    黄文田虽为海军高官,家庭经济卻不宽裕他全家上下13口,原有一个弟弟在做生意弟弟去世后则靠他的薪水和祖遗的一点薄产支撑,一旦失业或家中有意外之事发生僦难以应付。他复员后急急四处奔波谋一份收入较高职业的经历也可说明这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