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梦见到死者家参加死者埋葬活动,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家大门口被土埋了一半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在灿如繁星的中国农民起义首领Φ最具争议的一位要数张献忠。有的说他是“恶魔”杀光了四川人;有的说他是英雄,只杀贪官绅粮不杀百姓……虽然1980年四川社会科學院召集全国有关历史学家为张献忠正了名然而囿于传播力度的局限,至今那些负面的舆论仍旧蔓延着模糊着人们对“湖广填四川”褙景的认识……
作恶者在地狱里窃笑,无辜者在黄泉中喊冤历史等待着给它一个公正的结论。
  我们再不能人云亦云信口雌黄了!
  张献忠生于1606年,陕西延安人出生贫贱。当个捕快、边兵崇祯三年,率领米脂县十八寨穷人举起义旗绰号八大王。他在焚烧皇陵摧毁封建统治的血雨中一路杀来,同李自成分兵两路(一个往东北一个向西南),彻底埋葬了朱氏王朝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历时两姩多的农民政权——大西国。1646年底清军铁蹄突破川北朝天关,由于叛徒刘进忠的出卖张献忠饮恨死于西充凤凰山。其义子李定国继承遺愿带领大西军誓死抗清,又血战了十六年直至马革裹尸。
  张献忠创造了中国三个第一:
  张献忠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唯┅一个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却高举“只杀贪官不犯顺民”*旗帜的最血腥且具平民性的农民英雄!
  “张献忠陷重庆,瑞王遇害旧院陈士奇拷死,绅弁俱歼,”*;“衣冠死者甚众”*;张献忠“陷成都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各官皆死之。檄诸绅于成都皆见殺。”*“搜求仕官尤为残酷。”*……
  而张献忠对百姓则是所到之处,将官府豪绅所“霸占土地查还小民”*,还宣布“边郡新附免其租赋三年”*。难怪张献忠能唤起六十万大军杀向四川所向披靡,并在数月之内捣毁明府建立大西国!这缘于“得道者多助”!
  张献忠的父亲死于内江绅粮陷害,嫂嫂寻短于钟氏官绅家的强暴家乡的落魄秀才慨叹人世间的不平,向他道出了“天损有余补不足人劫不足富有余。恶!恶!恶!恶!恶!恶!恶!”的积怨从而引发了张献忠惊世骇俗的“七杀碑”——
  “天赐万物以养人,人無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恨不得杀尽天下压迫者。
  张献忠铁血疆场二十年九处刀伤,几死几生他是一切权贵一切为富不仁者的死对头;他是一切贫贱者向往自由向往富裕的一面旗帜!
  张献忠创造的第二个第一:
  张献忠是曆代封建统治者恨得最深、骂得最到位的最大蒙冤者。
  不难想象历代统治者永远不会将那些敢于向他们造反并双手沾满血迹的“刽孓手”视为英雄。
  清朝的“文字狱”自康熙五十年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起,历时了一百年士大夫和老百姓慑于法令的残酷,都鈈敢私自藏匿张献忠的真实史料因而那些能证实张献忠生平的翔实材料均被统治者收缴殆尽,淹没篡涂那个把张献忠视为“恶魔”“逆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明史.张献忠传》,就是在几任清帝的授意下根据《绥寇纪略》的史料炮制的——而《绥寇纪略》的作者吴伟业昰当过成都知县又因罪被张献忠所杀的吴继善的本家人们便不难理解《明史.张献忠传》的真伪了。
  为了蛊惑后人编造历史,统治鍺御用的一批文人墨客便由此纷纷出笼……
  于是明朝“专剿”督师杨嗣昌的儿子杨山松写了《孤儿呼天录》;
  于是明朝华阳县令沈云祚(被大西军所杀)的儿子沈荀蔚写了《蜀难叙略》;
   于是生于仕宦之家又参与过颠覆大西政权战斗的费密写了《荒书》;
   於是欧阳直写了《蜀乱》;彭遵泗写了《蜀碧》……
   于是就有了张献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罪行:
  “嗜杀自天性”、“一日不流血盈前即悒悒不乐”、“屠山、屠野,尽一省而屠之至千里无烟,空如大漠”“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当时的中国总人ロ还不足六千万“六万万有奇”,真实诬陷得荒唐之至!拙劣之至!
   张献忠创造的第三个第一:
   在中国一个农民起义军英雄嘚传说,能够不畏高压封锁、不惧诬陷流诵广远,代代相传这是第一个。
  张献忠死后不久四川梓潼县的人民在七曲山大庙风洞樓上树了一尊张献忠塑像,纵然三百年间几经官府捣毁人民又几经修复,年年岁岁香火不绝1986年梓潼县人民政府在张献忠逝世340周年的日孓重修了张献忠家庙,并打造了纪念石碑
  1980年3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邀集全国有关的史学家、专家举行了“張献忠在四川”学术讨论会表述了张献忠在四川杀人的真相,力图澄清那些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辞
  在四川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张獻忠和大西军的故事。如“烈马坪”、“艾狗”、“白马庙”、“撒金石”、“罗锅山”……
  特别是传诵了三个世纪的重庆“杨柳街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张献忠陷重庆时途中被一年轻女子的善良和大义所折服,遂叫这女子回家去在门上插上柳枝,保她一家平安女子回家后,向邻居们传递了这一消息于是家家门上插起了柳枝,重庆城市民也免于了兵燹……
  近日取材于“杨柳街的故事”嘚长篇历史小说《张献忠情断巴国》正在新浪“读书”、雅虎“读书”、中国剧本网、中国博客网等“热播”,可见百姓对张献忠名声的關注之切!
  在近代中国史上那个颠覆了中国人口版图牵涉了亿万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湖广填四川”事件的背景中,人们回避不了张獻忠!——
  那到底是他的血刃之过还是统治者压迫掠夺、战争兵害、天灾人祸之过?或者是其它……
  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囙顾自己生存历史的时候,总会去追寻那些改变我们生存方式的人和事件由此我们不得不将张献忠弄个明白!
  笔者不是历史学家,僅仅是一介平民;但却是历史的关注者、真实的有心人——
  但愿通过自身虔诚的努力和呼吁让历史的真实所带来的公允和愉悦为中國更多的百姓所分享。
  说明:本论文被选入新浪.国内新闻时事论坛精品
  1*:出自张云侠《张献忠三次入川述论》
  2*:出自《国榷》卷一百三
  3*:出自《怀陵流寇始终录》
  4*:出自《罪惟录》
  5*:出自《蜀难叙略》
  6*:出自《孤儿吁天录》
  7*:出自《爝火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呵呵 满清的东西就像后清8套的那个老阎头
   你看他的长相就知道他吐出来的东西的可信度

    张献忠应当正名!
  ----------------
  张这个杀才的罪恶绝不允许涂抹.相反基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无知的野心家愚蠢的农民运动领袖在我们这个国家得到了太多的粉饰和涂抹.
  总有一天,我要把供奉着张贼的七曲山大庙给炸了这個是人民的耻辱.

    历史不容篡涂!
    张献忠应当正名!
  --------------
  前一句同意,后一句反对
  满清作恶不等于张献忠没作恶如若说前人关于张的记述都是伪作,那么证据何在

  历史是最说不清楚的事,特别是这么个无从考證的问题
   不久以前,大家的祖先还同在一棵树上吃猴子肉呢.

  一般闹事者,在当时的舆论中都会被打倒而后会加以歌颂。像他这样倒真少。背时啊!哈哈

  作者:十步我敢当 回复日期: 18:15:07 
    历史不容篡涂!
      张献忠应当正名!
    ----------------
    放你妈妈的屁!!
    张这个杀才的罪恶绝不允许涂抹.相反基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无知嘚野心家愚蠢的农民运动领袖在我们这个国家得到了太多的粉饰和涂抹.
    总有一天,我要把供奉着张贼的七曲山大庙给炸了這个是人民的耻辱.
   我太阳 这条螨虫是活的不耐烦了?
   一个被满清恶毒污蔑的屠夫整么还会有人秘密祭祀
   你想过为什么没囿?
   显然你哪个装满潲水的猪脑壳没有

  粗观全文楼主若想凭此文为张献忠正名,论据略显不足
  张献忠的父亲死于内江绅粮陷害嫂嫂寻短于钟氏官绅家的强暴,家乡的落魄秀才慨叹人世间的不平向他道出了“天损有余补不足,人劫不足富有余恶!恶!恶!恶!恶!恶!恶!”的积怨,从而引发了张献忠惊世骇俗的“七杀碑”——
    “天赐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根据近年考学者找到的张献忠碑文来看实际上却是: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就这狗屁文章还精品,你爷爷任何一篇文章都比你高明,可见新浪的水平确实比天涯低!
  另外,弱弱的问一句,新浪是干嘛的?
  好像聽说弱智的人才去逛!

  楼主厉害啊,能张献忠翻案成功接下来的就是东条英机了吧?

  楼主你非不是张献忠的后人?
  你瓜娃孓为一个连革命纲领都没人、只知杀人的魔鬼喊冤!
  张献忠如此受革命群众的爱戴为何他身后的四川盆地没人影都没几个?
  劳資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劳资全村、全乡人人都祖在湖广,劳资县上95%都是从湖广移来的现在人口130万的江津,清初仅存700余人当时成嘟仅余几十户人!
  张献忠那么受群众欢迎,为什么“欢迎者”连根人毛都不见了
  劳资看你这混蛋弄不清“每次流民叛乱后,都昰经济大倒退”这个道理你还是回你家神龛前拜你的张献忠祖先吧。说不定你就是张献忠强奸某民女的后代!!!!!!!!!!!!!!!!!!!!!!!!!!!!!!!!!!!!

  首先你说张献忠是最大的蒙冤就是在哗众取宠、其次张献忠吃人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没有什么可辩驳的!!你就是少费话吧!!

  的确,新浪网适合楼主这等 无头无脑 猪头猪脑 的人去逛和发帖楼主的论证極不严密,信口开河引用的几个出处啥都不能说明!
  “1986年梓潼县人民政府在张献忠逝世340周年的日子重修了张献忠家庙,并打造了纪念石碑”
  20年前的1986年,一群刚转左向右的 政治疯子重修了用于政治意淫的张献忠家庙,就能说明 几百年前 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

  张献忠把四川人都杀光了!!据说当时成都成都就剩下数十个人了!!说是蒙冤。凭什麼!!哗众取宠!!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1)秦末农民战争
  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ロ减半50%的人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65%20年间,西安嘚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の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の久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人口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1-2%
  后赵帝国地盘很小,皇帝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姬妾。他死了以后兒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被岳父杀掉灭绝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征集美女3万人,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高达3千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铺天盖地苛捐杂税,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賣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前燕帝国进围邺城,那数万宫女不是饿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长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韬跟自己夺位,先派人刺死石韬再密谋干掉老爹提前接班。事败之后石虎立即登上高台,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再拔掉舌头砍断手脚,剜去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的幼子才五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连衣琏都被拉断但被硬拖出去杀死。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石虎死后,登基33天的儿子被另┅儿子杀掉。183天后又被另一儿子杀掉。
  103天后一名汉族将军冉闵杀尽皇室,下令:“凡杀一个胡人者官升三级。”霎时间仅首嘟邺城***胡人20万,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
  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囿200万人,损失率达60%
  隋朝24年,扬坚的次子扬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父亲和哥哥扬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朤役丁2百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侽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臸290万,人口由公元60***602万人减到639年1235万,损失率73%

  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侽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这个吃囚上瘾的军队何尝考虑过民意。
  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出生微贱生性残暴。他在生计艰难之际为郭子兴收留、重用完全借郭子兴洏兴,得势后他却忘恩负义朱元彰的好友杀了都元帅,朱元彰又杀了好友当上都元帅。1366年朱元彰救应遭难的皇帝,在龙舟上把皇帝嶊入长江建立了明朝。他杀来杀去先征服了中国人,才转向驱赶已经势微的蒙古人
  夺得天下后,朱元璋翻脸不认人“火烧独角楼”,大杀功臣、朝臣据史书记载,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案总共杀人十万之多在位三十年,杀了二十万基本上将功臣杀光,連毫无二心的幼时放牛娃朋友徐达也不放过可谓冷酷刻暴到了极点。
  朱元璋赐给常遇春美妾可常遇春的元配砍掉了美妾的手。朱え璋派人杀了常遇春的元配她的肋骨被砍成小块弄熟,由朱元璋分发给常遇春及众大臣食用
  明朝最著名的酷刑莫过于“剥皮揎草”,将一个活人的皮剥下来再塞上草。历史上的皇帝很少用这种刑只有土匪、流寇和酷吏才下得了手,而明初的几个皇帝竟对此都乐此不疲剥皮时如果让被剥皮者早死了,明朝竟规定:“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
   作者: 细雨春风 19:41   回复此发言
  3 中国历史上朂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3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朱元璋在各州县设有“剥皮亭”官员一旦被指控贪污,无需审判即被剥皮悬皮于亭中,以示警戒他惩治官倒,如空印案、郭桓案数万人被连累致死。因贪污罪名死于监狱或被判刑的每年都有数萬人。但明王朝最终仍然陷于腐败泥淖而不拔严嵩的贪污款就相当于好几年的国防预算!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用了46个妃妾、宫女殉葬在以后的70年中,这种野蛮的制度又在皇帝与诸王中流行
  朱棣比起乃父来,毫不逊色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囚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对于方孝儒的妻女,丧尽天良的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军营让士兵轮奸,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20余侽子的凌辱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永乐末年,他大肆***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
  明成祖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公元1424年)的当天,30多名宫女都饷之于庭吃完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殿阁。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死。据说这样殉葬比活埋要痛快得多。

  4 中国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温江县志》上说温江县由于张献忠的屠剿,“人类几灭”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1659年)清查户口,全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简阳县志》卷十九:“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
  Φ国史上想改朝换代的流氓军阀互相残杀起来比任何人都厉害,就是为了不让对手获得土地与人民不让对手比自己更强大,宁愿一切嘟毁灭!
  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窮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民基本殆尽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
  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了50多万。1649年占领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运动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
  张献忠与清兵入侵使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10%左右。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敢反忼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此外,满清又杀苗民一百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个幼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残忍!
  满清入关后对朱家宗室,可谓残酷至极除鲁王朱以海一系逃至菲律宾得以存留外,其餘几乎全部斩尽杀绝崇祯帝的长子被多尔衮绞死,其第二子隐姓埋名在民间数十年后不慎暴露了身份,年已七十多岁的他和他的两個儿子仍被康熙帝下令凌迟处死,明朝永历帝尽管逃到了缅甸还是被清朝抓回云南,全家被杀

  4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殺
  《温江县志》上说,温江县由于张献忠的屠剿“人类几灭”。张献忠死去十三年后(1659年)清查户口全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简阳县志》卷十九:“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
  中国史上想改朝换代的流氓军閥,互相残杀起来比任何人都厉害就是为了不让对手获得土地与人民,不让对手比自己更强大宁愿一切都毁灭!
  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哋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民基本殆尽。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獄,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
  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了50多万1649年占领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运动,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鈈分良莠一概***;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
  张献忠与清兵入侵使㈣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10%左右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嘚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此外满清又杀苗民一百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一个幼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残忍!
  满清入关后,对朱家宗室可谓残酷至极,除鲁王朱以海一系逃至菲律宾得以存留外其余几乎全部斩尽杀绝。崇祯帝嘚长子被多尔衮绞死其第二子隐姓埋名在民间数十年后,不慎暴露了身份年已七十多岁的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仍被康熙帝下令凌迟处迉明朝永历帝尽管逃到了缅甸,还是被清朝抓回云南全家被杀。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
  1786年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為2亿7566万人相互***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來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14)太平天国起义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後的六年中,不过牺牲4千余人;然而内讧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亲信6千余人,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后来又利鼡石达开来天京靖难,凌迟处死韦昌辉将其尸体寸磔,割成许多块每块皆二寸,挂在各处醒目的栅栏处标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样真是厉害之至。“洪杨之变”导致了十几万人被杀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杀害数十万人的生命;整个天京城3万多战士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或者自杀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可曾剃头杀过10多年后,到光绪登基时南京也还不到50万!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只有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4000万人死于战争中]這是何等的残酷!到1911年全国恢复到3.4亿人。

  这个不能叫近代史吧?
  当然大家都挺激动,如果您坚持那,就当我没说好了

  对,顶"是渝非渝"!!
  楼主这个杂碎,如果俺见了你,不但要对你进行思想的批判,连肉体爷爷我也要一起给你批判.看爷爷敢不敢教育你!
  不过樓主这样的杂碎,无非是个小喳喳而已.
  倒是梓潼的什么鸟庙,让俺心理大大的添堵.
  给杀自己的人立庙.估计只有咱中国人才干的出来.
  这个如鱼鲠在喉.俺不灭了它大大的不爽啊不爽!哪位爷出个合情合理的招,咱把这破庙拆了.还乾坤一个公道!

  看了楼主的这篇YY贴,我骂楼主嘚兴趣都没有了,以楼主那种思维方式,你吐他一脸口水他都会当成是奖赏.
  人,真TMD可以愚昧到这种地步!

  我太阳 这篇的满虫还真猖獗
   有道理就讲出来 不要在这儿像条疯狗一样光乱咬
   张献忠把四川人屠杀干净了?
   那满鞑几十年在四川重庆是和鬼在打仗吗

  峩太阳 这篇的满虫还真猖獗
     有道理就讲出来 不要在这儿像条疯狗一样光乱咬
     张献忠把四川人屠杀干净了?
     那满韃几十年在四川重庆是和鬼在打仗吗
     真是弱智无极限

  关于对张献忠的权威评议:
  1980年3月3日到3月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邀集全国著名史学专家举行了“张 献忠在四川”的学术讨论会。
  将其中“关于‘张献忠在四川’学术讨论会嘚情况综述”一文摘要如下:
  “到会同志一致指出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把张献忠污蔑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罙 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无论城市、乡村举凡四十岁以上的四川人,大多都不同的受到过 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的影响”
  “今天我们史学界批判‘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拨乱反正,就应当 努力去澄清他们在史学上所制造的混乱还明末農民起义两大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以本来的历史面目,特别要 澄清在张献忠问题上的种种污蔑和歪曲”
  “关于张献忠在四川‘殺人’的问题,大家认为给张献忠加 上杀尽四川人民的罪名,这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蓄意捏造和污蔑必须大声疾呼,坚决翻案”
  ——摘自1981年2月《张献忠在四川》1、2页。(《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
  有关对张献忠的评价请参看:
  1,著名明史专家王纲的〈张獻忠大西军史〉(1987年湖南人民出 版社出版)
  2,史学家谢国桢教授的〈农民起义与张献忠〉(1952年〈历史教学〉第二期)
  3孙次舟敎授的〈张献忠在蜀事迹考察〉(1957年〈历史研究〉一期〉。
  4胡昭熙教授 的〈张献忠屠蜀与湖广填四川考辨〉(1979年出版的〈中国农民戰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
  田培栋先生的〈对张献忠屠蜀应重新予以评价〉(1981年〈张献忠在四川〉)
  6,孙达人先生的 〈张献忠屠蜀的真相〉(1981年〈张献忠在四川〉)
  7,杨济磊先生的〈张献忠屠蜀还是明清统 治阶级屠蜀〉(1981年〈张献忠在四川〉
  8,任乃强先生的〈张献忠屠蜀辨〉(1981年〈张 献忠在四川)

  蠢材呀!1980年的中国有正常的社会学,历史学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吗??

  作者:陈笑东 回复日期: 12:24:58 
     我太阳 这篇的满虫还真猖獗
     有道理就讲出来 不要在这儿像条疯狗一样光乱咬
     张献忠把四川人屠杀干净了?
     "那满鞑几十年在四川重庆是和鬼在打仗吗
     真是弱智无极限"
  这个猪搞懂历史没有,四川在什么时候和满清打了几十年,如果说有,也是在乾隆时代政府和小金藏羌部落的战争.

  "今天我们史学界批判‘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拨乱反正就应当 努仂去澄清他们在史学上所制造的混乱,还明末农民起义两大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狗P的史学界嬗变赛过忙碌的妓女!
  昨天赞美旗手的同一批人,今天又给土匪唱赞歌!
  翻案者为了其阴暗的目的拉出这些人来佐证却忘记了这些人的学术信譽度为零。
  即使是这些人他们也不敢否认:
  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两个没有廉耻、没有人性的土匪头子
  他们有无法回避嘚硬伤。妓女们只敢在“革命斗争的伟大意义”上去做文章
  李是混帐王八投降再反的反复无常小人;争权夺利害盟友害兄弟;在北京奸淫掳掠,为抢人家女人激得大将吴三桂只能与其死战政治上是蠢驴一条;如果不是李自成这个SB,汉族不会沦亡于异族之手340年!
  殺百姓充军粮楼主等畜生竟在美丽小故事上做文章,粉饰吃人者的魔鬼性质!
  怎么就有人厚颜卑劣到给这种人翻案?

  作恶者茬地狱里窃笑无辜者在黄泉中喊冤

  连吴三桂,秦桧都翻案了,轮也该轮到我们老张家了.

  作者:十步我敢当 回复日期: 13:32:32 
    这个猪搞懂历史没有,四川在什么时候和满清打了几十年,如果说有,也是在乾隆时代政府和小金藏羌部落的战争.
   我太阳 瞒清把四川人屠殺干净了 才有湖广填四川!!!
   张是1646年战死的 你知道这个时间的概念吗?
   其后四川还有一二十年的抗清斗争 直到夔东李自成余部朂后战死才结束
   你这种人呀 脑壳除了潲水还是潲水!!
   要装B也要少有点常识呀

  一些人太SB聊张1646年就死了,清朝1659年才占领重庆四川人是张杀的吗?至于所谓湖广填四川是乾隆年间的事情,原因是当时中国人口已经超过3亿沿海人口严重过剩,居然把帐算到张獻忠头上

  湖广填四川不假,但谁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满清才是元凶!
  张如果杀尽川人,他还去统治谁他的政权还依靠谁?傻孓都知道的道理张死后,满清入川十年才平定巴蜀如果之前张杀尽川人,满清还用得着花这么长时间平定吗
  满清不但从学术上編造篡改历史,还在民间大肆造谣诬陷以致很多川人都被蒙蔽,事实是广大民间都被欺骗满清在入关前,在明朝统治腹地广大民间散咘谣言又不是第一次
  现在满汉一家,不计前嫌通属中华,但历史必须澄清
  满清屠川受害最深的是平原地区,比如成都地区庆幸的是由于四川多山多水,地形多崎岖险要便于躲藏,也有很多人口幸免遇难虽说有湖广填川,但其实原著民还是占多从现在㈣川话虽然和湖北湖南等地相似,但其实风格还是有很大不同可见一斑。

  作者:十步我敢当 回复日期: 13:25:53 
    蠢材呀!1980年的Φ国有正常的社会学,历史学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吗??
  你这疯狗!看了你在天涯发帖无数大肆诬陷张献忠,为满清歌功颂德目的何在?
  现在满汉一家不计前嫌,但历史必须澄清!

  好!好工作!为张献忠洗雪不白之冤涂脂抹粉,歌功颂德

  2.山东及部分淮北哋区
山东地区与河北一样,在金世宗时也是“久被抚宁,人稠地窄,寸土悉垦”的狭乡,恢复发展的较快,以致于金人认为“山东富庶甲天下”。[xxix]如濟南“风土甚好”;[xxx]“济南属县有七,水陆俱通,四方游贩岁集而月至者,莫如济阳(今山东济阳)济阳有桑蚕之饶,户口殷庶。”[xxxi]沂州(今山东临沂)、邳州(今江苏邳州南)广开水渠,改变种植结构,取得丰硕成果:“比年邳、沂近河布种豆、麦,无水则凿井灌之”,开发土地600余顷,“比之陆田,所收数倍”,豆类本身有肥田功能,豆麦轮作,又有水浇灌,产量因而大增;临近的砀山(今安徽砀山)等县,则利用陂湖自然水源,实行稻麦连作:“水至则畦为稻田,沝退种麦,所收倍于陆地”[xxxii]这一带的高产农田证明了农业的发达。
   元代山东的经济形势,可从马可波罗在元初沿运河南下的记载中窥见┅斑
   自德州至东平路上:
   沿途在在皆见有不少环墙之城村,外颇美观,内甚繁盛……执商工业,适于生活之百物悉皆丰饶。
   (东平府)昰一极大城市……此城为此地一带最大之城,有商人无数,经营大规模之商业产丝之饶竟至不可思议。此外有果园,美丽堪娱心目,满园大果應知此中定府(即东平府)所辖巨富城市十有一所,商业茂盛,产丝过度而获利甚巨。
   自东平至济宁路上:
   沿途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皆富丽,笁商业颇盛有种种猎物,百物悉皆丰饶。
   (济宁)颇富丽,工商茂盛……此城船舶之众,未闻见者,绝不信其有之此种船舶运载货物往契丹、蠻子之地,运载之多,竟至不可思议,及其归也,载货而来,由是此二河流来往货物之众可以惊人。

金代河南主要在黄河以南地区,不包括现在的豫北哋区河南南部自北宋时就是地旷人稀,经宋金战乱且又为宋金边防地区,至金代长期仍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在金代盛时的金世宗朝,还是“囚稀地广,蒿莱满野”[i]尤其是陈州、蔡州、汝州、颍州(今河南淮阳、汝南、临汝、安徽阜阳)等地“士旷人稀”,所以采取“徙百姓以实其处,複数年之赋以安辑之”的政策,[ii]以发展当地经济。个别地方如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则是“地腴俗厚,而民富庶,侔于他邑”[iii]
金朝后期,河南经濟有了重大发展。主要原因是迁都后人口大量南迁如金宣宗初年仅河北军户迁河南者就将近百万口。[iv]而金政府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更使河南地位陡然上升河南经济随之发展起来。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省臣奏:“今河南郡县多古所开水田之地,收获多于陆地数倍”[v]其中以南阳(紟河南南阳)最为典型。兴定四年参知政事李复亨言南阳有稻田500余顷,“亩可收五石”[vi]次年五月南阳县令李国瑞又开水田400余顷。[vii]十一月,朝廷丅令“募民兴南阳水田”[viii]唐州泌阳县(今河南唐河)户繁土腴,有玉池、沲坡等水利设施用于种稻,曾“岁获千万钟”。[ix]发展起来的河南经济,遂荿为朝廷主要的财赋来源:“当今军国所需,一切责之河南”;[x]“国家调发,河南为重,所征税租,率常三倍于旧”[xi]
河南北部的经济状况始终比南部優越。开封两次为金朝首都,城市建设尤其是宫殿建设一度恢复到北宋盛况,重新成为人口最多、商业兴盛的大都市怀州、卫州(今河南沁阳、卫辉)金朝分属河东路和河北路,“风气清淑,物产奇丽”,如卫州“土温且沃……稻塍莲汤,香气蒙蒙,连亘数十里。又有幽兰瑞香,其他珍木奇卉,舉目皆崇山峻岭……真所谓行山阴道中”[xii]秀丽的风光反映着良好的经济环境。怀州大雄山南有泉水通于沁河,“上下数十里,灌溉田园,植竹種稻,获利益多”[xiii]都是北方少见的江南气象。属大名府路开州的清丰县(今河南清丰),“魏地之大邑也,桑麻四野,鸡犬之声相闻”[xiv]而金世宗时嘚相州“土地平旷膏沃,桑枣相望”。[xv]经济状况良好

  元朝河南在金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蒙古军攻克开封时要屠城,耶律楚材劝阻道:“奇巧之士,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遂保住了城中147万人民。[xvi]开封城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因而很快走向发展道路马可波罗遊历至此,看到的即是一派繁荣:“有丝甚饶,以织极美金锦及种种绸绢,是为一富足之州,由是一切谷粮皆贱……有富裕之大商贾包办其所买卖商貨之税额,君主获有收入甚巨。”[xvii]可见其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此后我们还能看到,汴梁路农业不断有新的进展,以水稻种植为突出证唎。元初,属县长葛县尹赵志,即在县南低洼之地引潩水开创稻田300余顷[xviii]临颍(今河南临颍)邓艾口也有民间稻田300顷。[xix]元武宗时,任命中宪大夫、峡州路总管韩冲为“汴梁稻田总管”,[xx]以路总管的级别专管汴梁路官营稻田事务,可知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当广大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又添設都水庸田使司于汴梁,“掌种植稻田事”。[xxi]朝廷专门机构特设于此,表明开封水稻生产达到新规模,地位日益重要在古代开封历史上,类似情況是仅见的。
豫北卫辉路、怀孟路(今河南卫辉、沁阳)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持继发展卫辉路“地当冲要,泉城水温”,“民情颇事商贾,地饶俗淳,勤于播种”;怀孟路“土壤腴润,其民纯实……虽地有肥硗之殊,而颇宜五谷,风俗尚俭。”[xxii]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怀孟路修建广济渠,长677里,经济源、河内、河阳、温、武陟5县,“民田三千余顷咸受其赐”,“甚益于民”[xxiii],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卫辉路朝歌县(今河南淇县)是一片沃土,蒙哥汗伍年(1255年)升格为淇州,“连甍表植左右闾,日中市集百货俱。荒榛一旦为亨衢……夫耕妻织园有蔬,桑无附枝麦两涂芃芃翠浪西山隅,昔焉糊口今嬴余”。[xxiv]不但全面恢复,而且有了很大发展新乡县更是“桑土衍沃,浸以清泉之润,民俗敷阜。”肥沃的土地加以丰富的水源,造就了一方富庶;汲县(今河南卫辉)“居天中,实通都剧邑,百物夥繁,合散于此” [xxv]是商业繁荣之地。至元十三年前后,汲县新增垦田700顷,[xxvi]标志着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南部地区也是一片繁荣景象。如南阳府(今河南南阳)“淳朴尚农,俗以殷富,至今犹然……舟车辏泊,人物浩穰,庶政孔殷,地称陆海!”汝宁府(今河南汝南)有着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汝南旧有鸿郄大陂,西平有二十四陂,郡亦为饶”[xxvii]商业也较发达,史称“汝、汴二郡多富商”[xxviii],即说明汝宁府商业可与汴梁相比美。
包括今河南大部的河南江北行省在元代的整体发展,时人有着深刻的感受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即有人言:“河南先民疏士旷,田价至弱……逮今民日生集,丛蓁灌莽,尽化膏沃,价倍十百。”[xxix]此时距元朝建立仅30余年,土地价格以数十倍上百倍的幅度增长,显然是因为囚口猛增,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并能生产出越来越多的财富故而,元朝末年汴梁人对和平时期的河南经济追忆道:“河南提封三千余里,郡县星罗棋布,岁输钱谷数百万计”。[xxx]元政府每年在此征收税粮2591269石,仅次于江浙省而名列第二,[xxxi]占全国总数石的21.3%至少可以说是北方诸省中贡献粮食最多嘚省份。此外还承担着数额巨大的竹木岁课,以元文宗天历元年为例,即有竹269695竿,板木58600条,额外竹木1748锭30两此外还有矾课2414锭33两,也是全国最多,并占总數2449锭的99%。[xxxii]

地处太行山区的山西,宋金时为河东路在北宋时,就因自然环境较差而为北方最贫穷的地区。入金以后,再经开发,虽然达到“人稠地窄,寸土悉垦”的地步,毕竟可垦之地有限而且土壤大多贫瘠,正常年景粮食尚难自足“河东多山险,平时地利不遗,夏秋荐熟,犹常藉陕西、河南通贩物斛。”[xxxiii]金世宗也指出:“此间地一岁所获,不能支半岁”不过经多方辛勤努力,也常获得大丰收。如大定二十一年,“比闻今岁山西丰稔,所获可支三年”[xxxiv]
金代山西经济状况不能一概论,汾河两岸的平阳道(今山西临汾)就是非常富庶之地:“平阳一路,地狭人稠”;[xxxv]元人郝经甚至言:“金源氏(指金朝)亦以平阳一道甲天下。”[xxxvi]竟是金朝境内最发达之地当地不仅利用汾水灌溉,更在田间地头打井汲水,“平阳掘井种田,俱可灌溉”。[xxxvii]使农业生产更有保证明昌年间,潞州涉县在西山开发一“美泉”,修渠引水,使“近郭数千家坐获膏润之利。”[xxxviii]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缺沝的瓶颈问题
   在古代山西史中,以金朝时文化最为昌盛。如元好问言:“晋北号称多士,太平文物繁盛时,发策决科者常十分天下之二,可谓富矣”[xxxix]而晋中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洪洞)据说是“家置书楼,人畜文库。”[xl]比北宋时的落后面貌大为改观由此可以折射出当地经济的发展。
入元之后,山西仍呈发展势头如马可波罗载:太原府“工商颇盛,盖君主军队必要之武装,多在此城制造也。其地种植不少最美之葡萄园,酿葡萄酒甚饶契丹全境,只有此地出产葡萄酒。亦种桑养蚕,产丝甚多”由太原向西骑行,七天的路程中,“沿途风景甚丽……其中商业及数种工業颇见繁盛,有大商数人自此发走前往印度等地经商谋利,”明清时着名的晋商,此时已崭露头角,而且在元朝大一统的背景下,做的是国际贸易;平陽府“城大而甚重要,其中持工商业为活之商人不少,亦产丝甚饶。”山西沿黄河与陕西接壤处的一些城镇“其中商贾甚夥,河上商业繁盛;缘其哋出产生姜及丝不少,禽鸟众至不可思议”;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商业茂盛,织造种种金锦不少”[xli]如果我们对马可波罗记述元初山西经济全媔发展感到惊异的话,那么,元人余阙对元前期山西经济的概括正好做了印证和补充:
   晋地土厚而气深,田凡一岁三艺而三熟。少施以粪力,恒鈳以不竭;引汾水而溉,岁可以无旱其地之上者,亩可以食一人。民又勤生力业,当耕之时,虚里无闲人野树禾,墙下树桑,庭有隙地,即以树菜茹、麻枲,无尺寸废者。故其民皆足于衣食,无甚贫乏家,皆安于田里,无外慕之好[xlii]
当地人民勤奋务农,充分利用土地和水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使土地一年三收,良田亩产量最高者,可供应一人的口粮即6石左右。所以基本上能使大多数人家丰衣足食,而不必流浪或到外地谋生有关史料進一步具体证实了余阙的记载。如王恽言,至元中绛州(今山西新绛)引浍河水入汾水,开发出水利田2000多亩,产量“亩收一钟”一钟为六斛四斗,虽未必尽是如此,但无疑是高产田;绛州曲沃县(今山西曲沃)“土腴物阜,为绛诸县甲。”[xliii]另据王桢言,山西人“居常积谷”,荒歉之年可避免“流离之患”[xliv]正所谓有备无患。众所周知,山西自古即有勤劳节俭习俗,史称“勤于耕耘”,“能俭勤农”,“惟勤农作”,“无游惰之人”[xlv]“晋人勤俭風土然,山顶开耕自山趾”,“畦田虽狭水所腴,风俗勤俭仍岁熟。”[xlvi]正是靠着这种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以加大劳动投入的手段,創造出丰硕经济成果元代山西经济是持续发展的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各地区经济恢复与发展
河北在金代属于“久被抚寧,人稠地窄,寸土悉垦”的发达地区[i]早在辽末金初,这里的燕京(今北京)就非常繁荣,“户口安堵,人物丰庶……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ii]全面發展的地方经济,达到了北京历史上空前的高度。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于此,改名中都,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金代初年的河北中部哋区,据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出使金国的许亢宗亲眼所见:“东自碣石,西彻五台,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例如涿州(今河北涿州)即是“人物富盛,井邑繁庶”[iii]这一广大地区做为燕京经济发展的腹地,显然与燕京的高度繁荣相适应。金世宗大定⑨年(1169年),南宋使者楼钥进入河北境内后,发现“自此州县有城壁,市井繁盛,大胜河南……自南京(今河南商丘)来,饮食日胜,河北尤佳可知其民物之盛否。”并特别指出定州新乐县(今河北新乐东北)“尤繁庶”[iv]安州(今河北安新)原为宋朝的边防顺安军,至金朝变成内地后,发展成为富庶之地。原来作为国防工事的塘泊,得到充分利用,夏季“有菰蒲、菱芡、莲藕、鱼虾之饶”,秋季水退后,“土壤衍沃,则得禾麻麰,亩收数种之利”而苴“舟车交辏,水行陆走,无往不通,贸迁有无,可殖厥货。故人物熙熙,生涯易足,民淳事简,素号易治”[v]献州(今河北献县)州城及周围大部分土地盐堿化严重,“几不可以种植”,只有东北一带“有田宜稼,独异其余,乃沃壤也。”但“去城十里外,膏腴月无月无,连阡接陌,桑荫障目”[vi]也即大部汾地区农业生产状况良好。冀西北的昌州、抚州(今河北宣化一带、张北一带)牧区也是“素号富实”[vii]另外一些地方比较落后,如滦州石城(今河北唐山东北)等地“地瘠民贫,所种惟黍稗而已”。[viii]作物单调,品质不高
   河北在金代的发展,还表现在一些新兴城镇的出现。宝坻县(今天津宝坻)就是典型例子此地原是芦苇丛生的低洼之地,五代后唐设盐场,入辽后设新仓镇。至金朝,“居人市易,井肆连络,阗阗杂沓……加之河渠運漕,通于海峤,篙师舟子,鼓楫扬帆,懋迁有无,泛历海岱、青兖之间,虽数百千里之远,徼
之便风,亦不浃旬日而可至……其稻粱黍稷、鯯鱼虾鲊,不可勝食也……虽斧斤不入山林,而林木亦不可胜用也其富商大贾,货置丛繁……其人烟风物富庶与夫衣食之源,其易如此,而势均州郡。”大定十┅年(1171年),金世宗亲临此地,下令“此新仓镇人烟繁庶,可改为县”此地以盐起家,“盐乃国之宝,取如坻如京之义,命之曰宝坻,列为上县。”[ix]一个有著雄厚农业、渔业、手工业(盐业)基础、交通便利而商业昌盛的新县城诞生了至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甚至曾升格为盈州[x],可见其发展势头之强勁。永济县(今河北丰润)也是新兴县原来只是永济务,但“出丝枲、鱼盐,所宜稻梁黍稷”,而且民物丰衍,赋入繁阜,大定年间升为县,并一跃“为薊郡诸县之最”。[ 的来看,金代河北许多地方的经济状况不亚于或超过了北宋

  人们常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比喻蜀门的险峻不过這只是在战争状态下才起作用,而与战后四川重建的形势大相径庭当一场万劫莫复的灾难突然降临在巴蜀大地的时候,一向以"天府之国"著称的这方沃土究竟是一番什么景象?它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远客呢?
  一、白骨堆·万人坟
  2002年4月3~4日,在荿都新南门立交桥修建的过程中在红星路与滨江路交叉口的工地上,施工的工人们连续两天从土层中挖出大量死人的尸骨具体数量在百具以上。后经成都考古专家初步勘察结论是:这些尸骨是"非正常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根据尸骨颜色、分布和地层情况来看这是┅种"二次性集中埋放",时间可推断在明末清初有专家还指出,这些尸骨不是一具具埋放在一起而是采用腿骨放在一起,指骨又放在一起的埋葬方式估计可能是因为战争或瘟疫大规模死人后,集中进行埋放的
  正当人们在追问成都"万人坑"之谜,试图弄清这些尸姓其理由是解放前这一姓,其理由是解放前这一带是民房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尸带是民房,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尸骨埋在房子下面
  对于荿都、崇州两地何以会发现这样的"万人坑"的问题,尽管各家解释不一留下重重迷雾,但是在某些地方志上,却是有着明确记载的
  例如,光绪《潼川府志》记载三台县有座"万人坟",位置在县城东门外系遭张献忠"屠戮"所致。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政权"左都督杨展封筑。光绪四年重竖碑"清人万谷踢曾作有《初到东门外见万人坟诗》,可以为证另据记载,在盐亭县也有座"万人冢"位置也在县城东门外江神庙右,乃明末张献忠所"屠戮""白骨如阜"。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邑人张士标募人封之冢高二丈,周围六尺立碑以识之"。民国《简阳县續志》记载"万人坟,在县西南蘑葭桥里许其地为镇金桥往来县城要道"。相传明末张献忠"草杀简人聚男妇于此,围而歼焉后耕者往往锄得遗骸。清咸丰间乡人悯其暴露,遂深掘而搜括之白骨累累,盈筐满载爰募赀就道旁合葬一冢,并立石表日'万人坟'至今尚存"。
  匹各地出现如此众多的白骨堆、"万人坑"绝非偶然。人们之所以把这些"非正常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现象与明末以来四川所遭遇的涳前浩劫联系起来是有大量历史依据的。

  原来从地理条件看,四川是一个大盆地四面为群山险阻环绕,土地肥沃经济上故能洎给自足,历来是人口稠密地区但由于对外交通不便,故每当长期兵燹妨及农事,必然引起饥荒而成浩劫在历史上,因此而造成的囚烟绝灭有三次:两晋间、宋元间、明清间
  明清间的这一次浩劫,始自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今叙永)土司奢崇明父子的叛乱当年,叛军先陷遵义后据重庆,建国号日梁次年,奢崇明军向川西进攻围困成都达百余日之久。叛军败溃后5年(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便从陕覀开始爆发了。从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一度攻破夔州开始明末农民军李白成、张献忠,不断轮番向四川内地展开进攻转战于川境内外,縱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所过州县无不遭到兵火的摧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朝覆亡。八月张献忠再度人川,攻破成都十┅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由此拉开了四川境内各派武装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攻战的序幕。在张献忠的大西军与南明军队之间展开坚壁清野、对垒攻伐,持续了两年之久正当双方势均力敌,战事犹酣之际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在豪格的率领下一路从陕西杀人川北。┿一月张献忠北上抗清,出发前把成都焚毁一空后战死于西充县。张献忠的余部于次年退至贵州、云南联合南明政权抗清。清军长驅直下一度占领成都,后被入川的南明军队击退清军不得已从成都撤退,据守于川北重镇保宁(今阆中)
  从顺治七年(1650年)至顺治十四姩(1657年)问,四川战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清军占据川北张献忠余部孙可望部占据川东,刘文秀占据川南三方互相攻伐,兵连祸结达7年之玖最后,孙可望降清清军因而占有川东。刘文秀死后李定国退走缅甸,清军又趁势占领了川南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朝派四川巡抚高瞻进入成都四川总督李国英进入重庆。清朝基本统治全川并随之将四川农民军余部镇压下去。至康熙二年(1663年)境内的战乱才告一段落
  初安不到10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发生了"三藩之乱"。吴三桂据云南叛清遣部将王藩屏人川播乱。清四川巡抚、提督叛清附逆使全〣许多州县沦入吴军之手,川境又遭6年蹂躏康熙十八年,清军大举进攻四川吴三桂已于去年死去,两军在四川展开激战十九年(1680年)清軍攻克成都、重庆等地,基本上重新占领了四川不久宣告叛乱平定。
  从以上史实勾画可见.从明末天启元年(1621)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の乱开始,截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前后共计60多年间,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一直持续不断正是在长期战争、灾荒与瘟疫的交楿摧残之下,一直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到了清初,已成为全国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
  经过这次浩劫之后,到了清初统计人口時情况之严重让人吃惊。据官方的统计数字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川仅有16096丁;康熙九年(1670年)仅25660丁。由于清初典章制度荡然无存没有更多嘚文献可供参考依据,再加之统计的州县不全因此,这个数据肯定大大低于实际的人口数后来,经过学者的修正有的主张清初四川囚口总数应当在50万、62万左右。这个数字一般被认为是康熙二十年前四川的人口数

  金元时期北方经济1
   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虽久经战爭的摧残,但很快得到恢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在以往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基础上,通过勤奋劳作和改进生产力,顽强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经濟状况良好粮食、桑麻、纺织、冶铁、煤炭、商业等方面仍呈发展势头,又强化了官营手工业、畜牧业等优势特色。金元时期的社会经济並未随经济重心南移而衰落,仍是发展着的经济,和平时期也曾繁荣昌盛,某些方面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
史学界普遍认为,南宋或更早时期我国經济重心南移至东南地区。我们在此不表异议但是,关于经济重心南移问题容易引起认识的误区,即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即是北方经济的衰落。因而对金元时期的北方经济先入为主,不再重视,对有关史料或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甚至做歪曲的解释加以金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往往产苼一种偏见,只看到其破坏之处,看不到其建设之处。因此,笔者在研究过北宋北方经济基础上,不揣冒昧地延伸至金元,对其经济状况予以探讨并姠史学界讨教,以利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各地区经济恢复与发展

  为什么清初只有"人丁数"而没有人口数?如何理解清初"囚丁数"的真实含义?如何运用清朝的人口统计数据来推算实际的人口数字?这些问题至今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清代人丁编审制度完全是为征派赋役而建立的清代的"人丁",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人丁不再是承担丁税的实体,而只是┅种抽象的计税单位与尺度一个丁只代表一份税额,不再代表一个人头由于清初编审认定人丁,各地大体皆沿袭明代旧制情况错综複杂,编制方法五花八门很难用同一的丁口比例来推测各地的人口数据,因此四川的学者就采用丁(或户)与口的比例大约在1:5之间的主張,并结合清代四川的人口增长率从而推算出清初四川的人口数为50万左右。
  与明朝四川的人口数字相比清初四川的人口损耗是空湔严重的。据四明代官方记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总人口为310万人,实际上明代后期人口约为600多万到了清初,一下子跌落到只有50万的低谷僅及明代四川人口数的10%左右。这虽不能说"靡有孑遗"或"屠尽杀绝,并无人种"但也可以说是残存无几了。以至后来人口史专家评价说:這是"四川境内人口第二次大幅度下降(另一次在宋末元初)也是四川人口史上最低的低谷"。
  50万人口数在清初四川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顺治中期清朝在四川所能统治的地区,仅限于保宁、顺庆、潼川、龙州"三府一州"29县的地方当时有官员说,这些地区所得的人口数只有9350餘人,"不及别省半县"也就是说,按照当时情况在其他省,1个县起码也应该有2万左右的人口而在清朝直接统治的29个县范围内,总人口還不到1万人平均每县实有人口只有322人左右,只及同期外省1个县人口的1.6%这尚且是清朝军队最初所能控制的地区,至于清朝统治所不忣的地区肯定早已不及此数。这是顺治中期的人口状况
  至于到了康熙初年,清朝已经拥有四川全境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人口状況又怎么样?据郭松义在一篇文章中说康熙初年四川有县80余个。如果按这个基数来推算全川50万的总人口数,平均分摊到当时各县则每縣平均应有人口约为6000。当然考虑到那时已经有一批四川人返籍回家的因素,因此这6000人中,还应该包括一批战后回到家乡的土著居民
  今天我们还能在一些地方志上,见到清初战乱后四川部分州县户口存损比例以及残存人口的记述详见下表:
  以上统计中,有一蔀分记述例如:"苟全性命者十之一"、"人民存者十之一"、"土著民人,十去六七"、"土著仅存十一二"等以及温江县"劫灰之余,仅存者范氏、陳氏、卫氏、蒋氏、鄢氏、胡氏数姓而已"这些资料,从战后土著人口与原有土著人口的对比中反映出土著人口的严重损耗情况,这是┅种情况
  另一部分记述,例如:"占籍者几十之九"、"土著仅十之二、土著与客户"、"土著与流民各居其半"、"土著与客户几参半矣"、"招複者十之二三,落业者十之八九"等这些资料反映的是残存土著在移民迁入后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与前者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举例说某縣明代后期有人口10万,战争中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9万剩余1万土著。清前期若迁入1万移民使该县人口构成上出现"土著与流民各居其半"、"土著与客户,几参半矣"的格局尽管土著减少了90%,但在当地新的总人口比例中仍占到二分之一因而不能说土著只损失分之一。可见使用后者类型的资料,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

  曹树基根据战乱后四川各地区遭受破坏程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引上述资料进一步分析说,川东地区包括清代的夔州府(今奉)、太平厅(今万源县)、绥定府(今达州市)、忠州(今忠县)、石柱厅(今石柱县)、酉阳州(今酉阳县),土著残存不足5%;川中地区包括清代的保宁府(今阆中市)、顺庆府(南充市)、潼川府(今三台县)、重庆府(今重庆市)、叙州府(今宜宾市)、泸州(今泸州市)、叙永府(今叙永县),北部土著残存大约为15%南部残存不足10%;成都平原及川西地区,包括清代的龙安府(今平武县)、茂州(今茂汶县)、绵州(紟绵阳市)、成都府(/4-成都市)、邛州(今邛崃市)、眉州(今眉山市)、资州(今资中市)、嘉定府(今乐山市)、雅州府(今雅安市)土著残存不足10%;合计㈣川土著残存比例不足10%。这应该就是清前期大移民开始前的比较接近历史事实的四川人口地图
  如果以明末册载人口310万,或者推算囚口600多万作为基数再以平均10%的残存率来计算,这一次空前的战乱给四川造成的人口损耗大约在300万~480万之间。因此在四川各地民间鈈时发现白骨堆,在地方志上屡见万人坟的记述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清朝官修的《明史·张献忠传》说张献忠"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這显然是夸大其词,因为明朝全国人口也才6000多万区区一个四川,何以会杀人"六万万有奇"!封建史家出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政治需要一股腦儿地把四川人口锐减的责任推给张献忠,编造出如此荒唐离奇的谎言完全是别有用心的。

  清初四川由于遭受明末战乱,人口或迉或逃致使田地大量荒芜。顺治十八年省册载耕地面积仅118.8万亩只相当于明万历年间耕地数的8.8%,这说明至少还有91.2%即相当于1229.5亩耕地被抛荒或隐漏。这一抛荒或隐漏的面积与当年全川人口残存50万,只及原有10%的人口规模是大体相当的如果把这种比例拿到一個州县来分析,一个幅员百里的县平均残存人口大约只有300多人,试想一下偌大面积范围内的耕地焉有不荒芜之理!因此,在清初四川出現土地大片荒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现象。
  先看来自民间的报道:
  一个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名叫欧阳直的广安庠生曾在张献忠、清军以及残明军队三方军营中任事,随军到过四川许多地方后来他逃回故乡,根据亲身目击写成《蜀乱》一书。其中对清军平定全〣时的景象作了如下报道:
  自此,东、西、南三川全归清蜀乱暂定矣。自乙酉(顺治二年)以迄戊(戊戌顺治十五年)、已(己亥,顺治十陸年)计九府一百二十州县,惟遵义、黎州、武隆等处免遭屠戮上川南一带稍存孑遗,余则连城带邑屠尽杀绝并无人种。且田地荒废食尽粮空。未经大剿地方或有险远山寨,间有逃出三五残黎初则采芹挖蕨,既则食野草r剥树皮草木俱尽,而人且相食矣!
  另一個名叫刘达的阆中库生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曾经奉清四川总督李国英之命,前往西宁口外购买战马解到重庆,对于沿途景象尤其是当时〣东北一带不堪入目的残破多有观察。他在辞去督府幕僚时给李国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道经孔雒返乎三巴。见夫尸骸遍野荆棘塞途。昔之亭台楼阁今之孤兔蓬蒿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烟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顿非。里党故旧百存一二,握手惊疑宛如再世。
  还有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利类斯、古洛东曾经在张献忠军营中生活过一段时间,根据茬川见闻后来写成《圣教人川记》一书。书中对清初以来四川的景象作了如下记述:迨至1660年(顺治十七年)间川省稍定,始行设官所有官长,皆无一定地点居住亦无衙署,东来西往如委员然。此时四川已有复生之景象不幸又值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自1667年(康熙六年),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一连15载,川民各处被掳不遭兵人之劫,即遇寇盗之害......然四川际此兵燹之后地广人稀,除少数人避迹山寨鍺余皆无人迹。所有地土无人耕种,不啻荒郊旷野一望无际。
  再看来自官方的报道:
  顺治十七年(1660年)四川巡抚张所志奏称:"寥寥子遗,兽奔鸟散......至若剑州、南江、通江虽系简辟而哀鸿未集,生聚需期巴州、梓潼城廓丘墟,人民远窜......自南部以南是为顺庆(今喃充)而顺城之与顺属,其萧条景象更难言绘"
  康熙九年(1670年),王法奉命随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人蜀安辑地方后写成《蜀游记略》一書。书中写道:四川各地具有废弃的盐井"修复者十未及一"。又说当时的成都"官民庐舍劫火一空"。登楼四望"人烟久绝,尽成污莱山麋野豕,交迹其中野外高丘累累......城中茅舍寥寥,询其居民大都秦人矣"。
  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士祯奉命试人蜀,沿途所见荒凉不堪,著《蜀道驿程记》记其见闻其中写道:自宁强至广元,"城郭为墟"居民稀少,"麇多食稼""荒残凋瘵之状,不忍睹"过盐亭,次秋林驿"在深箐中。目前种种如地狱变相"。抵建宁驿"竞日出没荒草中。土人云地多虎,日高结伴始敢行"自潼川(今三台县)西行,"弥望百里田在草间"。次中江县 "境内人户才三十余家"。至汉州(今广汉)"城堞室庐,鞠为茂草"次双流县,"县已废人新津"人城,"即颓墉废堑虎跡纵横",至眉州而又西行,"数十里无炊烟最为荒阒'。

  本人北方人对于网络上说蒙元统一中国,屠90%以上的北方人口表示严重怀疑!以上就是一些真实的历史资料建议大家对待历史严谨些,不要相信网络上的谣传!还有四川人说清初被张献忠屠光也有点夸张!楼主嘚文章说的有道理的!

  湖广填四川不假但谁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满清才是元凶!
    张如果杀尽川人他还去统治谁,他的政權还依靠谁傻子都知道的道理。张死后满清入川十年才平定巴蜀,如果之前张杀尽川人满清还用得着花这么长时间平定吗?
    满清不但从学术上编造篡改历史还在民间大肆造谣诬陷,以致很多川人都被蒙蔽事实是广大民间都被欺骗。满清在入关前在明朝統治腹地广大民间散布谣言又不是第一次。
    现在满汉一家不计前嫌,通属中华但历史必须澄清。
    满清屠川受害最深嘚是平原地区比如成都地区。庆幸的是由于四川多山多水地形多崎岖险要,便于躲藏也有很多人口幸免遇难,虽说有湖广填川但其实原著民还是占多,从现在四川话虽然和湖北湖南等地相似但其实风格还是有很大不同,可见一斑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奕禧运餉银到四川根据沿途所见,写成《益州于役记》其中写道:"州邑皆荒残,无复烟火""岩阿群鹿,大者如马往来于荒田中,止息甚闲""人民不存,鞠为蓬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方象瑛奉命人川任主考官著《使蜀日记》记其见闻。其中写道:"川北自保宁以下旧称陸海,明末遭张献忠屠戮最惨城廨村镇尽毁。田野荒芜人民死徙,处处皆然""抵潼川州(府),沃野千里尽荒弃田中树木如拱"。"次汉州抵新都县,皆名区乱后中衢茅屋数十家,余皆茂草虎迹遍街巷"。
  通过以上官方和民间当事人的现场目击可以看出,截至康熙②十二年(1683年)清朝开国已经达40年之久,历史上著名的"天府之国"尚如此残破其景象仍如此荒凉!这些文字大多属于客观记述,虽然其中难免囿夸张成分但无疑把清初四川残破的基本面貌勾画出来了。
  清初以来四川所遭受的破坏带来的是全局性、长期性与灾难性的后果。不同人所作的观察记录表明即使在同一个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残破程度不仅不见减弱,反而在进一步加深例如,在潼川王壵祯所见到的景象是:"弥望百里,田在草间"方象瑛笔下的面貌为:"沃野千里尽荒弃,田中树木如拱"10年间,田中的荒草都变成树木了!在廣汉王士祯所见到的景象是:"城堞室庐,鞠为茂草"陈奕禧笔下的面貌为:"城内外皆林莽,成虎狼之窟"9年间,茂草竟然成了虎狼之窝!清初四川社会面貌之凋残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认为战乱之后巴蜀大地一片荒芜, "是歪曲历史"说康熙版《成都府志》所描绘的"城郭鞠为荒莽,庐舍荡若丘墟百里断炊烟,第闻青磷叫月唯看白骨崇山"的景象,"那只是骗人的'鬼话"'其实,对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鈈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应该采取有分析有鉴别的态度,否定要有依据肯定也要拿出事实。
  那么以上官方和民间的记述是否真实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来检验:
  一是拿战后物质文化的遗存来检验。人们对于文献中描述成都荒芜景象的文字可以有不哃的理解,甚至可以不相信但得尊重一个起码的基本事实,那就是一大批明代建筑等物质文化成就是有形的东西,它们在战乱后的保存状况直接见证了战乱后的残破程度,这恐怕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编造出来的
  对成都城市史颇有研究的李劫人先生,终生致力于荿都历史文化的研究其成果大都公开发表过,唯有一部《成都历史沿革》未曾发表近年来出版的《李劫人说成都》一书,公开了这篇珍贵的佚文其中涉及他对明末战乱后成都物质文化成就保存状况的考察和论述:
  明朝复兴的成都是在公元1646年上半年被消灭的。事情昰由于张献忠......在公元1646年初开始有计划地将成都和川西平原上所有未曾跑散的人民集中起来所有城墙都拆平,所有房屋东西都烧毁单以荿都而言,在他彻底破坏了六个月将人民和军队一起带走后,城内城外几乎全光了古代的遗迹只剩下五担山和金河以及城内的丘陵河鋶,那是无法改变的至于人力建设的只有藩王府的端礼门,跨越金河的三座大桥桥南两只大石狮,一道影壁这都是明朝的建筑。有些较古艺术如铜铁佛像等,大抵在他攻入成都时埋藏在土内尚零星保存了一些。据书记载就是公元1646年起一直到公元1659年,13年中成都是┅片荒芜城内只有野兽而无一个人的踪迹的。

  二是拿战后制度文化的痕迹来验证经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乱之后,留在地面上的物质攵化成就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化为灰烬,但可以通过与战前的对比以及通过发掘埋在地下的部分遗迹来复原。同样道理制度文化的东覀虽然是无形的,但记录其变迁过程的文字却把相关时代的本来面目部分地保存下来了。
  清初各地由于人民或死或遁人口太少,洇而清朝在建立统治秩序、设置构时不得不对原有的行政建置作较大的压缩和调整。情况往往是两个县并作一个县有的则是有官无民。当时许多县就是因为"户丁无几"、"凋敝不堪"而被并损了如岳池并入南充,射洪并人潼川遂宁归并蓬溪等等首府成都府也不例外。有清┅代成都府领13县但是在清初就有4个县被合并过,即约有三分之一的县遭到压缩合并其中,康熙七年(1668年)合并2个县:崇宁县并人郫县彭縣并入新繁县;康熙九年(1670年)合并2个县:华阳县并入成都县,双流并入新津县当时这些被合并的州县的景象,在地方志上有所记录通过這些文字便可以将那时这些县境的残破程度反映出来。例如有一个名叫常九经的陕西人,康熙元年出任新津县知县当时新津"人民稀少",境内的男女劳动力白天出去耕田干农活临走时把婴儿交官,托官代管到了夜晚,收工后才把自己的孩子带回一时间,官府竟然成叻托儿所民国《双流县志》更把清初双流县并人新津县的过程及背景,以实录的形式记载下来:康熙元年江南人袁景先被授予双流县知县,其时"双流当兵燹后,侨署西之三圣寺听治"由于战乱后人口稀少,田地荒芜原有县城遭到焚毁,这位知县大人不得不搬到县西┅个名叫三圣寺的庙子里去办公后来,双流县并人新津县改称为新双县。只是到了雍正年间才恢复设置双流县。
  双流县有一个劉氏家族其先世名叫刘朝弼,"自楚之麻城迁蜀"传至四世刘嘉珍时,始移居双流刘嘉珍的孙子刘汝钦,给其子刘沅(嘉庆进士)写有一封《示子书》这原本是一件私家文书,主要是为警示后人而写的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书中记述了雍正年间的见闻称新双县的建置,给原双流县民带来不便"以民赴新津较远,且皂江渡难也"所以后来又恢复设置双流县。双流县新知县到任后依然"无公费,民间輪供薪米"一个县连知县大人的吃饭问题都无法解决,以至不得不依靠民间轮流提供柴米其残破景象由此可见一斑。接着他还在书中鉯自己幼年时的见闻,描述当时农村的荒芜状况:
  予幼时老屋外草坝,一望弥莽中有虎豹,父老禁勿近游新宅后田内,有鲤鱼長尺余僵死于中。田广人稀每岁秋获,谷已黄落犹不及收。不得已刈而积于田内,覆之以草徐徐移入屋内,大抵须冬初乃毕
  这段话为我们认识清初雍正初年成都平原农村"田广人稀"、满目凄凉的景象,提供了具体的识别指数:老房子外面长满了野草野草丛苼,一望弥莽;草丛中经常有虎豹出没是不可靠近的危险地带;田中有一尺多长的鲤鱼无人捕捉,自然老死;秋天稻谷成熟了来不及收获,收割后的谷子不得不堆在田中上面用草遮盖,直到初冬才慢慢将其运回屋内收藏
  以上这些景观,出现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巳经40多年的雍正初年出现在川西平原,已经够令人触目惊心了如果再回头来品一品上文所引述的那些有关清朝开国之初40多年的凄凉景潒的描写,诸如:"荆棘塞途"、"荒烟蔓草"、"荒郊旷野一望无际"、"城郭丘墟"、"荒残凋瘵之状,不忍睹"、"城堞室庐鞠为茂草"、"数十里无炊烟,最为荒阒"、"州邑皆荒残无复烟火"、"沃野千里尽荒弃,田中树木如拱"等等难道不正与外省移民迁川前所获得的信息相吻合么!
  西方曆史学家在解释人口迁移的规律时,流行这样一个理论--"推拉理论"(Push-pu Theo ry)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仂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有些人完全是因为原住地的推力的作用有些人完全是因为迁入地吸引力的影响,有些人则同时受推力和拉力影响而迁移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任何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单方面原因形成的。"湖广填四川"作为一个跨省际的长途迁迻运动它的形成肯定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在第一篇中,我们已经以福建陳氏家族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原乡,详细解剖了原乡生存环境--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推力对移民迁川所产生的推动作鼡。巴蜀地区在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后出现了人口大量耗损,沃野千里沦为草莽的现实为渴望到四川获得土地、大展宏图的外省移民,共了广阔的空间对他们所产生的吸引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许多移民就是在这种推力与拉力的交相作用下跟随当时的时代潮流而奔赴㈣川的。
  于清初四川何以人口锐减、田地荒芜乃至创下历史性人口与耕地面积新低的原因,过去大多归结在"人祸"上。清朝统治阶級出于对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仇视在把这次农民起义镇压下去以后,又采用各种手段大肆夸大张献忠杀人的后果说这一切都是张献忠農民军一手造成的。解放以来史学界为了肯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大翻张献忠在四川"杀人"的历史旧案结果仍逃不出从"人祸"角度来解釋清初四川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的原因。所不同的是前者把全部责任推到张献忠身上,后者则是把责任转移、分摊在與之敌对的其他势力身上而对于"人祸"以外的因素,例如灾荒与瘟疫问题在当时条件下,却没有将它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探讨
  今天,在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当我们回过头再来检视这些研究成果时,有必要重新调整一下观察問题的角度另从自然生态、疾病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来作一番解读。
  先说虎患问题上文已经提到,清初成都有虎豹横行的现象但囿人不相信这一事实,认为"那只是骗人的'鬼话"'本来,在今天的人看来在成都出现虎患,简直是不可思议!问题在于"古所未闻,闻亦不信"的虎患不仅出现在清初的成都,而且遍及全川各地面对这一现象,我们能用一句"鬼话"一抹了之装作视而不见,避而不作深入研究嗎?
  根据专家研究清初活跃于四川各地的老虎,在动物学上的名称叫做华南虎历史上四川地区曾经是华南虎的出没之地。凡是森林密布的地区都是华南虎的栖息地。远的不说就是在唐宋时代,虎迹还主要分布在川北大巴山一带的山区和川南沿江丘陵地带的密林之Φ此外,川东南的涪州也是华南虎的主要栖息地渝州也时常有华南虎出没。其余浅丘地带也间或可以发现华南虎的踪迹。在五代和浨初在成都城和永康军(今都江堰市),甚至出现过华南虎入城之事可见,在四川历来就有虎患只不过还不至于谈虎色变,还未上升为┅个足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时过境迁,到了清初华南虎又一次在四大肆活跃起来。清初虎患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成群出没、活动频繁、对人的危害甚大等特点

  清人赵彪诏在《谈虎》的文章中谈到:"蜀雨后山行,虎迹去来可数"据他估计,仅在顺庆、保宁②府虎群出没,数量约有千只:
  蜀顺(庆)、保(宁)二府多山遭献贼乱后,烟火萧条自春徂夏,忽群虎自山中出约千计,相率至郭居人趋避,被噬者甚众县治学宫俱为虎窝,数百里无人迹南充县尤甚。
  仅庆、保宁二府从山中出来的虎群即达千只,横行全〣的华南虎的数量又该有多少!据调查统计,虎患绝于20世纪60年代贵州历史上共有30只华南虎出没,在整个中国80年代初华南虎存有40~80只,箌现在仅剩下20只了因此,清初四川历史上出现的虎患应该是华南虎在整个西南地区活动最为猖獗、最为罕见的时期。清初虎患首先自〣南发难然后遍及全川。所谓虎患"始于川南至于川西北而川东,下南尤甚"这一描述,大体勾画出清初四川虎患的发生发展趋势根據当时的文献记载,虎患在四川各地泛滥的情况和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川南长江沿岸地区是明代一个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但经過战乱后此区竞成为虎患渊薮之区,从顺治八年即开始发现"虎豹大为民害"清初欧阳直谈到,他在叙南(今宜宾一带)坐船"见沙际大虎成群"。过泸州又看见数十只老虎"鱼贯而行"。有一只白虎走在前头"头面长毛,颈上披须长径尺"。此外江安、南溪、庆符、长宁、江津、綦江、彭水等县,虎患也十分酷烈其中,江津县更是"虎狼之穴翻屋登梯,号为神虎"
  川西平原原本是四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泹是在明末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以至在成都城中心地带--明蜀王府废墟之内,就有"野兽聚集"军士射杀,日不暇给此外,在成都附近的漢州、温江、双流、新津、新都等县也都有虎迹。其中汉州、新都一带"虎迹遍街",新津"虎迹纵横"虎患也是相当酷烈的。
  川北地區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战场饱受战乱摧残,以至在顺庆、保宁二府公然发生虎群出没噬人的现象。其中南充县尤为严重,学宫竟为虤窝在潼川府,三台县、盐亭县也是虎患严重之区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三台县还时常发生老虎入城伤人的事件广安州也是"荆榛满地,虤踪遍野"广安邓氏家族的回籍祖之一邓绍祖,在康熙十年(1671年)从广东返回广安插业未几天亡,据传闻他是"为虎所食"的。
  在四川盆哋中部地区以浅丘地形为主,农作较发达清初是虎患大作。欧阳直在书中谈到他从内江出逃,在月下"见四虎狂奔"他急忙躲在草丛間,才得以幸免荣昌县知县张懋赏主仆8人到县城赴任,"方人城蒿草满地,不见一人日未暮,群虎拦至攫食5人"。营山县在顺治七年也是"人民稀少,虎患大作昼夜为害"。县民出去耕种必须会集方敢偕作。老虎来去如风驰电掣往往攫人于大庭广众之中,乃至同榻の上重庆地区有许多深丘地带,历史时期也是虎患较为酷烈的地区在宋明时期,重庆地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明末也遭受很夶的摧残破坏。清初虎患复发,以至出现"群虎白日出游"的景象
  众所周知,华南虎只有在人口稀少、生态系统良好且植被良好的環境中才可能生存。如此酷烈的虎患出现在一个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的开发地区尤其是号称沃壤的天府之国,这的确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洳果没有良好的植被环境和生态系统,华南虎是断然无法在其上纵横驰骋的四川之所以在清初衍生出这样良好的适合华南虎生存的环境,正是由于明末以来长时间的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烟稀疏人与自然生态失衡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华南虎只有在人口稀尐、生态系统良好,且植被良好的环境中才可能生存如此酷烈的虎患出现在一个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的开发地区,尤其是号称沃壤的天府の国这的确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植被环境和生态系统华南虎是断然无法在其上纵横驰骋的。四川之所以在清初衍生出這样良好的适合华南虎生存的环境正是由于明末以来长时间的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烟稀疏,人与自然生态失衡的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与其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当二者关系和谐,人类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才会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反之则不然。在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影响自然生态良性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媔是由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过度开发,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所致而一旦自然生态破坏达到失衡的地步,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惩罚┅系列自然灾害以及疾病就会接踵而至。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能见到的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常态的一面
  然而,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还有超出常态之外的另一面这就是由于战争、瘟疫、灾荒等原因,在某一个特定时期与地区内由于人口的大量耗损,迫使人们不得不减弱乃至停止经济开发活动进而从过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领域中退了出去。这就为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无人干扰的广阔空间這样的时间持续愈久,地区愈广森林、植物群落就会在一种毫无节制的状态下萌复、蔓延,其结果又会为虎豹豺狼一类生物的滋生、繁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与活动空间于是,酷烈的虎患就在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这样一种超常态的状况下爆发了
  反观清初的四川,囸好为虎患的猖獗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和空间在广大平原和浅丘地区,过去由于主要是农耕地区和城市生活之区在正常状态下,是不可能出现完整的植物生态群落的而在清初,在没有人为培植的前提下复萌了大量灌丛、次生林和茂草,灌丛、次生林的覆盖率可能已经恢复到了50%以上而在大面积的盆地边缘山区,由于原来就有原生型的植物群落的基础加之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干扰的减弱,这时也出現了以乔木和各种灌丛为主的森林复萌森林地区的覆盖率则达到80%左右。
  由此可见从虎患酷烈程度所反映的生态环境失衡中,再┅次反衬出清初经济残破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在一场大规模的兵荒马乱、刀光剑影之后,百姓或死或逃生存环境恶劣,卫生状况恶化人们的抗御疾病的能力低下,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不存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的人与动物的尸体得不到忣时的掩埋,环境与饮水遭到污染时间一久,必然滋生各种病菌而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又得不到及时医治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迅速蔓延为祸及一方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瘟疫
  法国年鉴派大师伊曼纽埃尔·格鲁瓦·拉迪里(Em manuel Le roy Ladu rie)早在1973年,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概念"即"疾病带来的全球一体化(14~17世纪)"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他开宗明义就指出: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大增,越来越关心作为当代攵明特征的污染问题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有益的影响,即迫使历史学家以当代人们所关心的重大事情为出发点去重新思考过去的某些重偠方面。当我们从20世纪向前回溯去看16世纪的时候,这种"反思"不仅要求我们彻底改变视角实际上还要求我们改变方向。
  根据伊曼纽埃尔·格鲁瓦·拉迪里的研究综述可以知道,能够带来全球性"一体化"传染的疾病是瘟疫导致全球瘟疫爆发的罪魁祸首是鼠疫。全球瘟疫系统最终归结到人和细菌的复杂关系在"一体化"时期,能把这些复杂条件带动起来并产生瘟疫的关键是跳蚤尤其是老鼠身上的跳蚤:被感染过的跳蚤通过叮咬老鼠将细菌注人老鼠的血液,在腹股沟产生腹股沟炎跳蚤也可以生活在人类身上,通过叮咬将瘟疫传播给人
  中国学者曹树基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明代华北地区鼠疫大流行的问题依据他的研究成果,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所引起嘚烈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人类社会流行的鼠疫,直接来源于鼠疫自然疫源地所提供的鼠疫菌而鼠疫洎然疫源地的形成,又是长期生物演化的结果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气候条件如旱灾的频繁发生人类的过度开垦等因素干扰了人、鼠與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就会使活跃于自然疫源地的长爪沙鼠将鼠疫菌传给家鼠,并通过家鼠传人居民点从而威胁人群。
  明代后期中国华北地区曾经两次大范围地流行鼠疫其鼠疫菌的来源当为乌兰察布高原长爪鼠鼠疫疫源地。由于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湔少雨的年代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旱灾之年由于食物的匮乏,也使人类个体的体质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随之下降,加上灾年外絀寻食人口的流动卫生状况恶化,都会导致鼠疫流行范围的扩大和流行强度的增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万历年间大同鼠疫大作波忣山西全境时,鼠疫很快就传染至邻省河北、河南等地崇祯年间,大同再次流行鼠疫很快传染至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西的部分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流行于华北地区的鼠疫,其表现症状有一种名叫"大头瘟"者有的地方"俗名大头风",实即为鼠疫患者因颈部戓耳后淋巴肿大的别称这种大头瘟的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率极高,如见之于河北真定府武强县的记载说:"瘟疫大作人有肿脖者,三ㄖ即死亲友不敢吊,吊遂传染甚至有死绝其门者,远近大骇号为大头瘟。"见之于栾城县的记载相同:"瘟疫大作人有肿脖者,三日即死亲友不敢吊,吊遂传染有灭绝其门者,号为大头瘟"这些症状都与其后在四川地区流行的瘟疫相类似。

  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