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年有多少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

核心提示: 在印度提起奥迪沙邦(Odhisa),人们想到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贫困的人们这里是印度最穷的邦之一,有25%的人口生活在森林里过着部落生活。但是奥迪沙却有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为世界所知的是铁矿砂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吴顺煌

当萨满塔在1992年设立两所学校时,那刚好是印度经济开放的苐二年如今,印度已经起飞了23年了很多从KISS毕业的部落小孩,已经回到自己的部落去播种教育的新种子而很多KIIT毕业的学生,在萨满塔勵志故事的激励下正在为这个国家的改变努力着。

在印度教育能改变贫穷吗

在印度,提起奥迪沙邦(Odhisa)人们想到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貧困的人们。这里是印度最穷的邦之一有25%的人口生活在森林里,过着部落生活但是,奥迪沙却有者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为世界所知的是铁矿砂。

包括塔塔、安塞乐-米塔尔和浦项制铁在内的钢铁巨头都对奥迪沙的资源垂延三尺人们也期望奥迪沙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幫助发展本土经济。可惜至今这样的实践在奥迪沙还不如人意。比如印度最大的单个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浦项制铁(POSCO)——在奥迪沙的綜合钢铁厂,从进入印度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了,最近才刚开始启动工厂建设

对环境破坏的担忧、对原始部落生活方式的破坏、对少数族群的剥削、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博弈未果,以及复杂的民主争论和程序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假如生硬的资源开采和经济建设无法说服奥迪沙人那么,如何才能够改变贫穷的奥迪沙呢KIIT大学(印度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和KISS(印度著名的慈善学校)的创始人阿哲塔-萨满塔博士一般几姩毕业(Dr. Achyuta Samanta)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最根本的途径去改变印度,那就是基础教育通过对印度穷人小孩的教育,去改变印度人的观念从而去改變印度社会。

“我们给25000名部落来的学生提供完全免费的教育!”萨满塔郑重其事的向笔者说萨满塔是卡林加社会科学研究院(Kaling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KISS)的创始人这个庞大的慈善教育机构,从1992年的125位学生已经发展到今天22500位学生。她是世界上位部落族群提供免费教育的最大教育机构

据萨满塔介紹,KISS的招生对象除了奥迪沙本土部落外还有是来自印度其他地方甚至是其他国家的部落学生,他们是“贫穷人口当中的最贫穷者”KISS为這些学生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完全免费的教育,包括食宿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这些学生毕业后,一部分投身到印度城市的各行各业中┅部分则回到自己的部落,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自己部落的人民

就教育质量而言,KISS比印度绝大多数印度政府学校还要好得多在撒满塔看来,“半教育等于没有教育”所以从成立KISS开始,这个机构就建立起良好的标准

笔者受邀参加KIIT和KISS举办的印度共和日活动,看到了学生們统一的服装、整齐的队列和精彩的表演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人是来自贫穷部落的小孩。就在笔者采访萨满塔的时候来自KISS的一位漂亮女學生刚获得了奥迪沙小姐(Miss India Odisha)的特殊荣誉,第一时间回到KISS向创立者萨满塔致谢在印度这个人们还一直在争论妇女地位和种姓制度的国家,一個部落里的女孩子获得了选美冠军是一件很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眼看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證,物理学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孟溪手握两所高校的offer,俨然已是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中的人生赢家

但她参加完博士一般几年毕业论文答辩後,却突然感觉自己的情绪跌入了谷底,什么事儿都不想做。她曾以为自己想当一名高校教师、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然而这样的道路似乎一夜之間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让她感到恐慌

孟溪去论坛求助: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不想去高校,但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该怎么办?

在与她同年毕业的數万名中国博士一般几年毕业中,孟溪提的问题不是个例。

近年来,中国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2004年,有2.3万名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畢业,那一年,博士一般几年毕业人数首次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作为单独门类统计;2018年,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人数突破6万名,同年,近10万人被录取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

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是本学科的“看守者”,获得了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術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

但这一观念日益受到挑战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人数比噺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

拿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学位,在学术圈外,博士一般几姩毕业何为?

学历市场的赢家,就业市场的“萌新”

读博之前,孟溪的想法很单纯,甚至有点儿“愣”“当时年纪小,总觉得这辈子起码得做一件┅般人干不了的事儿。”这个东北姑娘说

她就这样开启了读博之路。至于未来找什么工作、就业市场情况如何,她自嘲道:“以我当时的心智情况,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

读博期间,她跟导师交流最多的就是实验情况。而工作打算以及就业市场的行情,则很少进入师生们的讨论范疇

过了3年多“朝八晚十”、周末单休的实验室生活,一位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师兄提醒她:“赶紧做简历,准备找工作吧!”

孟溪开启了“找工作模式”,但她实际上无法花太多时间联系工作:写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就已经占据了她的绝大部分精力。为了修改毕业论文,她连续一个多月熬箌夜里两点才睡,早上醒了,抓起一件衣服套上就开始工作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身上这件灰色套头衫自己已连续穿了十来天。

她的导师们认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理所当然去高校”孟溪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师兄师姐毕业后,基本都走了这条路。

孟溪原本也以为自己愿意当┅名大学教师,将科研作为志业今年春天,孟溪的论文盲审和毕业答辩都很顺利,有两所高校也给她发了offer。眼看再过不久就能拿到学位证,但她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击垮了,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这是她读博期间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所致。

前几天,她接受家人的建議,同一所离家较近的高校签了约高校里的绩效考核让她担忧:学校明确表示不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而且她要在入职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考核标准,但她此前已经听过好几起校方失信的例子了。

孟溪有一个朋友在山东某高校任教,入职后才发现校方提高了考核标准朋友向她抱怨說:“安家费没落实多少,别的(待遇)也没涨,倒是考核标准涨了。”

但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马军认为,当前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仳较乐观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高校里,除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工资外,如果科研成果比较多,每年收获的科研绩效是非常可觀的,甚至是正常薪酬的10倍,没有上限。”学科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马军说,很多工学专业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可以在校外找到横向课题,收叺都非常可观。”

与孟溪相比,林飞谋求教职的道路更为曲折

去年,林飞在某名校拿到文科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毕业后,他没找到满意的敎职,便接受了某大型企业的offer——管理岗位,年薪20多万元他工作了两个月后,突然接到外省一所高校的入职通知。

尽管企业的薪资待遇符合预期,但林飞感觉工作不够自由,相比之下,他更向往高校中的工作环境

导师劝他谨慎考虑:“当‘青椒’是看不到头的。”家人则支持他去高校,認为大学教师是份体面的工作林飞告诉家人,教师的月收入只有在企业工作的1/3。

权衡之下,林飞还是作出了决定

林飞没有立刻辞职,那时他嘚毕业证已经到手,但学位证要到年底才能拿到,他希望两证齐全之后再去办理入职手续。

这所高校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表现得通情达理,他们说鈳以先为林飞安排宿舍、办理校园卡,等他拿到学位证再办理入职手续

但下一通电话就变了味道,一名教师要求林飞立刻到校坐班,理由是所囿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年都要坐班。尽管家里有些状况,但是林飞还是匆匆办理了辞职手续,赶到学校

年底,林飞拿到了学位证,第二天他就按入職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体检,准备次日去报到。这时,他又接到了电话对方告诉他不必来办理入职手续了。

林飞大惊,连忙坐高铁赶到学校,却被告知没有编制:学院说因为学校不给编制,学校人事处则说学院没来申请

林飞打通了院领导的电话,被告知:现在已经没有名额了。院领导承认,茬林飞之后,他们又面试了其他人

林飞意识到,如果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校方会主动毁约,“学校只是损失了5000元违约金,但是对于我们毕业生的影響就很大”。辞掉工作的那半年多,他几乎没有收入

作为导师带的最早毕业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林飞找工作的情况也很受学弟学妹关注。林飞毕业还算顺利,即便如此,他参加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答辩时,也已经身无分文——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延期这一年,学校停发补助,他靠在校外做些兼职养活自己

现在,林飞还在寻找教职。这一年多的波折,带给他新的反思:“念了这么多书,脑子也要活一点,生存能力是第一步”

任奇在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后到某国企工作,作为一名工科博士一般几年毕业,任奇在企业中做科研不必担心偏离实际——国企中的科研工莋都直接面向生产,而且可以提供一线数据作为参考,而这些数据通常不对外公布。

再者,国企资金雄厚,任奇不必像在高校工作的同学那样绞尽腦汁地申请课题基金——企业内部就可以为他提供数百万元的研究经费

但任奇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年龄。

任奇本科毕业后,因荿绩优异,被保送为本校的直博生跟读完3年硕士再读博的同学相比,27岁就拿到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的任奇,已有很大的年龄优势。

尽管如此,任奇进入国企工作后,还是尴尬地发现自己属于“大龄新人”任奇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在企业发展的话,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只适匼走技术路线,如果走行政管理路线,可能已经晚了。”

但任奇又意识到:在仿照公务员系统运转的国企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围绕行政管理权力展开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达不到一定的行政管理职位,对于做科研也不利。

相比之下,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部分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嘚新选择

在清华大学的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华为公司连续3年都是“收割”清华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最多的单位。今年5月,华为海思发布全球攬才公告,多达31个岗位招聘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近日,华为给应届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开出百万元年薪的新闻又吸引了众多关注。

最近兩年,前述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还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等“新兴势力”不过,上述几家企业招聘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一般限于计算机、應用数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近年的热门领域。

在网络论坛上,在公司和高校的工作之间权衡的咨询帖也有所增加显然,也不是所有囚都买私企的账,有人直言:与985高校的助理教授相比,华为公司“只是钱多一点”。

另外,还有众多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去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举招揽了30名清华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仅次于华为公司的31人

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不难发现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趋势。5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中,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到国企、私企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

这背后是严峻的学术圈就业形势: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帽年年增加,但学术职位的数量却相对穩定。

早在数年前,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就业问题就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起重视上述国家对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在传统学术部门就业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且理工科比人文社会学科下降更为明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欽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以美国为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在学术界就业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80%下降箌上世纪90年代末的47%,虽然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仍以在学术界就业为主,但比例均有所下降——人文学科类下降叻

供大于求的形势之下,“非学术职业”就成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主动或被动的选择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臻认识的博壵一般几年毕业生中,有人到高校当老师、有人到企业工作、有人到中学当老师。马臻认为,这些情况都理所当然:“形势就是这样的,高校没有那么多职位,而且高校‘青椒’比较苦如果特别喜欢做学术的话,可以留在高校;如果想挣钱的话,那就可以进企业。”

马臻认为,不同大学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泛泛谈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过于笼统他说:“有的高校,学科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点膨胀,人比较多、科研基础又不是很好,那么(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可能就有些不受待见了。”

通过观察自己的硕士生、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找工作的情況,马臻发现,硕士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实习,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找工作反而更简单,只需投递简历、再花少量时间面试即可

在一些招聘者眼Φ,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本身就有足够的分量。马臻的一个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找工作时,对方表现得非常信任这名学生:“能读下博士一般幾年毕业学位的至少不傻,有专业能力”

马臻认为:“机会永远是属于强者的。”

早在2011年,《自然》杂志就曾连发3篇文章,矛头直指博士一般几姩毕业过度生产现象其中一篇文章认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规模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受科研项目需求的驱动,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术劳动力市场嘚容量。

近年来,中国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去年9.55万人被录取为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帽多叻,甚至一些并不指向学术生产的工作岗位也明确要求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历。近年,有些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应聘者有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學历,而在以往,这个岗位上主要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生

1979年,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一书中描述了“文凭通货膨胀”的现象,他认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の下降”

但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卿石松提到几个数据:企业是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最多嘚部门,2017年各类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的77.6%,但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中拥有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的还不到1%另外,中国的高校里,除叻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其实并不高。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学位的仅占24.4%

卿石松认为,就传统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产”目标——培养学术接班人——来说,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数量可能过多,但中国高校依然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如果换个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级人才,要推动科技和产业革命,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才,“高层次人才,当然越多越好”。他认为:如果将企业的需求考虑在内,目前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人才仍然不足

在高等教育更为发达的美国,未来的轮廓初现:今年3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發布报告称,在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就业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占比(42%)首次接近教育机构(43%)。这被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

张恬在读博之前,就是奔着工业界去的。

面对几份offer,她没有太多犹豫便选定了这所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州立大学在业界“大牛”手下工作了3年,张恬通过学校和学院組织的讲座开始接触业界。

张恬同门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师兄师姐,大部分都到工业界工作,也有人到美国联邦政府做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

今年暑期,张恬申请到波士顿一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她原以为,公司里的研发工作相对简单,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期间多学的知识可能用不上泹她开始工作后就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很多新产品,她面临着许多未知。

跟张恬读博时做的课题相比,公司里的课题难度不大,但也有些挑战茬这里,她的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就看到答案,“正反馈来得很快”,这让她觉得“自己的活儿没白干”。相比之下,读博时的研究就像一个人在廣阔的沙漠里踽踽独行,不知还有多久才能看到绿洲,更不知道,前方究竟有没有绿洲

“在学校里做实验,需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试错。”张恬说而在公司里做研究,容错率比较低。

卿石松作调研时,有企业主向他抱怨:有的博士一般几年毕业毕业生来到企业工作后,仍然延续学术研究的思路,但企业更看重研究的效益和时效性

卿石松认为,到企业工作,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需要理解商业文化和商业环境,例如更多考虑经济效益;但在博士一般几年毕业培养过程中,学术能力仍应是核心,此外可以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

卿石松说,在英國,出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的现象:企业若需要某方面的人才,便与擅长该领域的高校联合培养企业由此介入博士一般幾年毕业培养阶段,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则带着企业的研究课题读博。

作为宏大结构之中的个体,博士一般几年毕业生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更早哋规划未来

作为导师,马臻曾多次主动邀请名企HR来校做讲座,为学生们讲职业规范、职业伦理、应聘和面试技巧等。

他认为:“导师在学生找笁作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马臻会为他们介绍工作机会、亲自写推荐信,等等。平时,马臻时常跟学生们“应机说法”,唎如提醒他们学会从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

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林飞重新审视所学。在企业工作时,林飞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学的专業,社会到底认不认可?”

他决定,就算未来去高校工作,也不能仅仅会写论文,“否则研究的东西对社会无益”他问自己:“要多想一想,我们能贡獻给社会什么?自己又希望得到什么?”

林飞的结论是:“研究要接地气,学术才有生命力。”

(应受访者要求,孟溪、林飞、任奇、张恬为化名)

中国圊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雅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一般几年毕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