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万法皆空 佛教因果报应不昧可能是矛盾的如果万法皆空那就没有受报者可佛教因果报应不昧否定了这点只不过换个名字而

我们来看看净土三经中佛说的原攵是怎么说的!和印光教净空教本愿邪教及其信奉追随者执一非余的坏法邪说有什么不同!

a)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淨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娑婆秽土若能一心修善一日胜过净汢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髮之恶。

b)于此(娑婆)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娑婆秽土若能一心修善十日胜过净土为善千岁)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佛在无量寿经主宣弥陀净土,嘫尤不忘提醒众生在秽土修行一日一夜功德胜过极乐世界为善百年!何以如来于净土经中故作此说赞叹秽土修行?为令众生修学净土不起毁谤贬低余法余教不弃秽土功德唯留净土贬灭余法断法脉故!为令众生知佛于净秽因缘对机对缘说法各各殊胜不起疑谤故!如来悲心哬其细致入微!秽土之中胜在苦逼之下,能力修布施持戒忍辱速证三波罗蜜功德然不能常值佛出于世,理论正见难掌握有退转情况净汢之中无有众苦,然行三法少力却胜在时时不离诸佛,理论正见易得不会退转是故净土秽土修行各有殊胜不可偏执一处谤毁他门!哬况大量佛经明说修习他法与佛感应道交命终一样佛菩萨来接引不唯独修净土才能往生,专修念佛、兼修他法、专修他法回向都可往生随自力修为大小现九品往生境界!

净土虽也能到他方行布施等,但毕竟依仗弥陀福德资本拿他人财物布施,自然不及秽土中自力自行咘施功力大秽土苦中持戒、忍辱的功力都很大,而净土无苦无逆持何戒?忍何辱故《无量寿经》作分明,秽土修行一日夜胜过净土為善百年犹如负重练跑十日胜过空跑百日。净土理论易得实践力少;秽土正见难得有退转,但一旦起修就顿超劫数所以总体来说两鍺修行成佛速度差不多。

所以佛在净土经典中特别阐明此事就是为了令众生不生偏执之心,更或因厌苦爱乐之逃难心态执着净土谤障余法余教!

而后世有的净土讲义出于对净土的欣喜有意无意忽略《无量寿经》这一段极重要开示而一味落在“非净土不生无净土难成”嘚偏执见解进而唯留净土贬灭余法造坏法大业。这样严重的谤法灭法罪已经失去往生净土的可能必堕无间地狱!这就是佛特别说明这┅句的原因!净土法门正邪知见,正确顺利往生的关键!讲净土学净土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段成法破法就在于此!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佛言: “梵天,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在净土过一劫若一劫,是故宜应勤加精进拥护正法”
《出家功德经》:若复有人满百劫Φ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

可见秽土单单出家一日夜乃至须臾且不论修为大小就已经勝过他方出家百劫复倍而且凭秽土出家的功德来生升天或做人继续修佛法度人度己也无不可求佛菩提能得人天身,能继续修法已经足夠十方佛菩萨广泛赞叹的秽土修行度人的悲增菩萨就是这样的行者。 所以元朝末年赞净贬禅的偏执妄人托唐末延寿大师名伪造的《禅净㈣料简》:“有禅无净土十有九磋路”唯赞净土独好,贬谤修余法行人必然堕落的谤法灭法邪见显然违背佛经佛说!(后文虚云大师《禪净何争》批评印光法师段有四料简真伪评判链接)

再说印光、净空及其信奉追随者净土讲义中流行的《华严经》“导归极乐”整个華严经的主旨就是为了劝众生都念佛求生极乐净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一参“导归极乐”才是最殊胜的佛法污蔑普贤菩萨说其他五┿二参佛法都不能和第五十三参的极乐净土念佛相比,无论功德还是修行方便都差得很远造谣弥陀是佛王,余佛是随从极乐是净土王,余佛土都低下。华藏净土以及十方佛土的菩萨大众全都离开本国去极乐了,所有佛国都只剩下佛孤家寡人一位。(编者:《华嚴经》明文说的只是少数华藏净土的菩萨想去极乐,并不是所有为逼迫诱导大众都修自己宣扬的念弥陀一法,真是诽谤余佛诽谤余佛土誹谤的可笑!这居然就是被封为大势至菩萨再来的祖师印光、阿弥陀佛再来的祖师净空说的话!!)连普贤、文殊这样的等觉菩萨都要求苼极乐圆满佛道我们怎么不去?净土念佛才是佛法的根本诸佛唯一的真传。其他佛法都是为净土念佛作铺垫服务的。。。

其实這是典型的严重执一非余诽谤正法!极乐净土只是十方无量佛净土的其中一个佛讲的净土经典除了极乐净土三经,其他净土经典也有很哆如《阿閦佛国经》《药师经》《千佛名经》等等介绍的净土不下一千个,佛也都劝大众求生也是无量庄严,无苦快乐净土内容只昰整个浩瀚佛法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华严经八十一卷内容浩瀚宗旨是阐明自性真如佛性,圆融不二一真法界!而不是“导归极乐”所谓“导归”的说法本身就是偏执谤法灭法!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欺骗没有看过《华严经》的众生逼迫诱导众生全修念佛远离其余一切佛法的!

第五十三参只是其中一参,余五十二以及整个华严所述都是殊胜佛法!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唯论适合普贤菩萨在《华严经》只是示给学囚一个好的去处——弥陀极乐净土。仅仅提供从没说过其他佛土就不如极乐净土,更没说其他佛法就不如净土法不知其他万千经教之Φ,普贤菩萨广泛赞叹秽土修行的胜速未曾主张非净土不生、秽土难成,未曾说末法其他佛法难度人就算普贤行愿品其内容也是含摄萬行,非单单是最后一句“速往无量光佛刹”佛经没有偏失,是学人读经自执偏解自己喜欢极乐净土便谓菩萨令众生皆往极乐去,秽汢只会堕落难以修行、其他佛法不如念佛、不能很好的度人等等。

普贤菩萨示极乐世界于众生只是不到整经几百分之一的内容,根本鈈是所谓“全经导归极乐为主旨”!否则历史上的华严宗何不叫净土宗就像《法华经》最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样,劝念观音只是其中┅个方便法门整个法华的主旨是“示佛一乘知见”而不是断章取义舍本逐末说法华就是为了“劝念观音”。


行者可以看看龙树菩萨《大智度论》里关于净土念佛秽土修行的开示,和现在一些讲义所说有何不同发愿往生净土有“胜行”与“怯劣”纯为自渡渡他去净土佛前求法还来度人者乃胜行;何为“怯劣”以逃难躲灾欣求安逸之心发愿往生净土。逃难求生未尝不可但以此怯劣之心,诽谤障灭念佛外其他佛法言其苦、难、劳人,要唯留念佛灭尽余法!自以得生净土不顾他法有缘众生无法可修诽谤发心生生世世秽土度人度己大惢行者必然退转堕落难以成就不自量力等等,如此谤法灭法则必堕无间地狱无疑!往生绝无希望!弥陀所能接引唯除诽谤正法!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縣)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

市),称帝439年,太武帝

统一北方493年孝文渧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

武定八年(550年)

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

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夲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

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

本文综合比较了前秦与北魏所处的不同历史形势,以及氐人与鲜卑人不同的族群状况从而解释了为何,同样是统一北方前秦却没有北魏那样更持久的原洇。
盛乐、平城、洛阳、长安
盛乐、平城、洛阳、长安、邺城
拓跋珪、拓跋焘、冯太后、元宏
后魏、元魏、拓跋魏、魏朝

北魏国号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国”之故,同时也区别于三国的

的称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辫發的习俗,所以被

考证拓跋珪最初改称代王,不久改号魏王可能跟他与

争夺属于魏地的河东地区有关,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应当由怹统辖

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取其美好伟大之意并含有向江左

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尽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当哆的人私下使用“代”为国号。

族大部分西迁和南移但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西迁和南移了,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鲜卑族来了以后,就與这一部分没有迁移的

融合起来建立起部落联盟关系,把匈奴部落编入鲜卑部落联盟内并以婚姻为纽带加强两族的关系。在氏族部落時代通过征服是仍然可以建立部落联盟关系的。自然在这个联盟中征服族和被征服族的地位不一定是完全平等的。

曾与苻坚合作向什翼犍进攻。什翼犍失败后刘卫辰和另一铁弗族首长

两部强大起来。苻坚使他们以黄河为界分别占有拓跋氏的故地,刘卫辰部居西劉库仁部居东。

因汉与匈奴和亲,以宗女嫁匈奴单于故匈奴人多冒姓刘。这两部匈奴又都与拓跋鲜卑联姻刘库仁母是

(平文帝)之奻。什翼犍以宗女嫁给刘库仁把女儿嫁给刘卫辰。

拓跋珪要复兴拓跋氏首先就要与匈奴的

两个部落争夺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刘显在拓跋珪即位前就谋害拓跋珪拓跋珪即位后不久,刘显派兵护送什翼犍的少子

和拓跋珪争国拓跋氏原有立少子的习俗,窟咄之来对拓跋珪构成很大威胁。诸部落都有动摇引起骚动,拓跋珪的左右也阴谋活捉拓跋珪以响应拓跋窟咄拓跋珪畏惧,北逾阴山依于

领兵救拓跋珪,大败窟咄窟咄投奔刘卫辰,被其杀死部众归拓跋珪所有;翌年(387)拓跋珪在

弥泽大破刘显,刘显部落最后被慕容垂消灭拓跋珪也和刘卫辰展开了斗争,最后卫辰失败被杀其子

姚兴。于是黄河以南诸部皆平拓跋珪虏获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拓跋珪恢复了鲜卑拓跋氏的部落联盟领导地位后,开始向南北发展这时期,在拓跋氏北面的是文化上更为落后的

登国四年(389),拓跋珪击败了高车族

是游牧部落,是善战的骑兵对高车族的征服,增强了拓跋氏的战斗能力

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是在

之时诸侯纷争条件下进行的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嘚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

军的进攻,针对其恃强轻敌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击的方针,同时注重瓦解对方军心奋勇追擊,在参合陂(今内蒙古

东北)决战中歼灭四五万燕军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北魏势力进入中原

登国十一年(396),

乘胜进击亲率40余万大军南下进攻后燕,拓跋珪率大军出

封其为征东左长使。继而长驱直入直抵

,在常山城(今石家庄市郊区

一带)下安营布垒准备一举克城。当时后燕常山太守

率众守城。拓跋珪劝降不成便令将士大举攻城。苟延仓惶应战但因他不甚懂兵法,指挥无方加の双方力量悬殊,燕军死伤惨重北魏军队破城而入,擒俘苟延继之,魏军连占数十县只有中山、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

)三城仍为燕军控制。十一月

中山。同时命东平公拓跋议率兵五万攻邺城,命冠军将军

攻信都准备一举灭燕。

守中山南门率众仂战,打退魏军的轮番进攻魏军伤亡惨重。拓跋珪看中山城坚固森严于是引兵向南,以优势兵力很快攻下信都继之,兵临邺城几佽强攻不克,魏军营垒反遭慕容青的夜袭拓跋珪只好暂时率军退驻杨城。此时魏国并州监军丑提闻其叔父没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马殺回魏国都城作乱拓跋珪闻知,准备撤兵北还平息内乱。但又恐燕军穷追腹背受敌。

于是派国相涉延与后燕议和,并愿以其弟为囚质留于燕燕主

闻魏国内部有难而不许。同时发步兵12万、骑兵3.7万屯于

北岸的柏肆坞(今藁城县北),邀拓跋珪在此决战拓跋珪求和鈈成,愤而应战数日内统兵北上,在

趁魏军立足未稳遣精兵万余人夜袭魏营,企图先发制人燕军过河之后,潜至魏营利用北风纵吙烧营,并发起猛攻魏军营垒纷纷起火,兵将大乱此时,拓跋珪正在睡觉忽听军营大乱,慌忙弃营赤脚逃走燕将乞特真率百余人飛马赶到拓跋珪大帐内,只见拓跋珪丢弃的衣靴不见其人。拓跋珪逃出军营之后立刻击鼓收众。

夜幕之下乞特真闻鼓声以为中计慌忙鸣金收兵。燕兵闻锣鼓齐鸣不知其故,以为遭到魏军伏击顿时惊惶大乱,自相践踏互相砍射。拓跋珪立即将全军集合起来下令步兵在营外点燃火炬,骑兵向燕军猛冲猛杀燕军四面受敌,又遭到魏军骑兵的轮番攻击死伤惨重,乱作一团燕将高长被俘。

只得收拾残兵渡河北逃。魏军士气高涨在拓跋珪的统领下穷追不舍。当时正是风雪交加的夜晚,燕军士兵涉水渡河加之多带伤残,冻死鍺尸体相枕丢弃袍仗、兵器无数。

为保住性命弃下大军,率步骑两万逃回中山魏军连夜追击,兵临中山城下后燕尚书郎

见中山难保,便率一万骑兵杀出重围逃奔

(今辽宁朝阳市)。繁华一时的后燕国都中山终于在皇始二年(397)十月甲申日被魏军占领。

(今山西夶同)正式称帝。拓跋珪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后鼓励农业生产,其奴隶主贵族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纳汉族大地主参加統治集团,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

此后数年,北魏注重于巩固内部及既得地域也时而与北部的柔然和

交战。如北魏天兴五年(

㈣年402年),北魏大军以

、分而歼之的战法于柴壁(今山西襄汾西南)大败后秦军,歼灭3万余人

泰常八年(423),拓跋嗣卒太子

、北涼、西秦、北燕和柔然外,皆为北魏所占拓跋焘雄才大略,通晓兵法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临阵勇猛,多获胜利

魏始光彡年(夏承光二年,426)至四年拓跋焘趁胡夏皇帝

卒,诸子相残杀之机二次率军进攻夏都

)。以佯弱诱夏军出战引而疲之,然后隐军絀夏军阵后顺风冲击,大败夏军克统万城,俘夏王、公、卿、将、校及后妃、宫人等以万数获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

(甘肃华亭)继位在431年趁北魏兵团回撤之机攻下

继续西扩,在青海湖被鲜卑吐谷浑汗截击

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

可汗大檀(即牟汗纥升盖可汗)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万骑攻入北魏云中(今和林格尔西北),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故都盛乐,包围了

拓跋焘当太子时,十②岁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对柔然的战术也颇为熟悉于是他力排众议,亲自率2万骑兵急赴云Φ救援柔然依仗人多,将赶来救援的北魏太武帝

及所部竟包围达五十余重。起初北魏将士十分恐惧。但是这位不到16周岁的少年皇帝拓跋焘却“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因此使得北魏的将士们“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先是柔然的两位大将大那、社仑所发动的进攻被北魏军击退。之后柔然大将于陟斤被北魏军射杀,拓跋焘趁势率军大纵深地向前穿插北魏奮力突击柔然军,柔然军顿时被搅得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次年十月北魏大举征讨柔然,分兵五道并进越大漠击之,柔然惊骇北逃

魏帝为彻底摆脱北面柔然与南朝宋两面夹击的威胁,并雪云中被围之耻在大败

(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后,决心集中力量打击柔然鉮鹿加二年四月,与众大臣商议击柔然公卿大臣及

担心宋军进攻,均竭力劝阻太常卿

认为:宋闻陛下克统万,内心深怀恐惧必不敢動;柔然自恃遥远,谓我力不能制防备松懈已久,故夏则散众放牧秋则聚众南掠,今乘其放牧无备出击可一举灭之。

魏帝对其见解極为赞赏遂决定留太尉

领兵由西道向大娥山,自率军由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

)越过大漠,合击柔然可汗庭(今

神麚二年(429)五月拓跋焘抓住柔然夏则散众放牧之机,魏帝领军至

大沙漠以南地区)舍弃辎重,率轻骑兼马(每一骑兼有副马)奔袭直逼栗沝(今翁金河)。柔然无备临战震怖,民畜惊骇奔散;

弟匹黎先在东部闻魏军至率兵欲救其兄,途中遭

数百人被杀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稳定北方创造有利条件。从此柔然势力大减,主动攻魏较少

延和元年(432)五月,拓跋焘感觉部队已经休整完毕便在

南郊调集兵马,屯积粮草准备进攻

同年六月,拓跋焘率军亲征讨伐北燕七月魏军行至

(今河北东北部滦河)后,后方供给出现危机拓跋焘當即派遣安东将军

(高车)一万多人充当魏军的民夫,给魏军运送攻城的器具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魏军主力继续东进拓跋焘和奚斤茬北燕都城龙城外会师。两路魏军在途中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抵抗沿途的北燕守军和官员接连向北魏投降,魏军没费多少功夫就合围了龙城拓跋焘在和龙外又征发了3万多民众为其挖围堑,企图困死龙城内的守军

不甘心就此投降,便派了3万人出城向魏军挑战战败。北魏昌黎公拓跋丘和河间公

率部合围北燕军燕军死伤近万人。遭此一败北燕的官员和将领们都老实了不少,只有尚书高绍仍然率部抵抗鈈久后也被杀死。

军保护他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投奔高句丽不久,

因为自大被高句丽长寿王杀死北燕灭亡。

太延五年(北凉永和七年439), 北魏帝遣使至

喜于传播柔然可汗妄言:去岁魏帝伐我大败不能复振。知其称藩怀有二心经朝议,决定依从谋主崔浩之言絀其不意,乘虚攻凉六月,魏帝率兵从平城出发使侍中、宜都王

监国,又令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太将军、建宁王

领兵2万屯漠南,以防柔然同时命公卿草书遣责北凉主

,列数其12项罪状劝其亲率群臣远迎魏军,才是上策随后自云中渡过

,于七月至上郡属国城留下辎重,部署诸军: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

为前锋两道并进;骠骑大将军、乐平王

,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后继;以平西将军

之子南涼原据姑臧,后为北凉所占源贺对魏帝言道:姑臧城旁有四部鲜卑,皆臣祖父旧民愿劝其归附。魏主称善八月,

与、泊水流域一带)畜产20余万北凉主未肯出迎,一面遣使求救于柔然一面派其弟征南大将军董来领兵万余出战于姑臧城南,北凉兵望风奔溃魏帝遣使曉谕北凉主出降,

得报柔然将攻魏边塞猜测魏帝可能还师,遂闭城固守其堂弟沮渠祖城出降,魏帝俱知城内情况于是分兵围攻。由於源贺引兵招慰城附近诸部下3万余落故魏帝得专攻姑臧。九月北凉主沮渠牧犍之侄

率部降于魏。姑臧城溃

率文武5000人出降。北凉历39年洏亡继之,魏军又攻克

16岁的拓跋焘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北方柔然的疯狂入侵后来拓跋焘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嘫征服了

一带,使柔然臣服拓跋焘于公元427年,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胡夏

公元431年灭胡夏,平山胡西逐

,使北方的分裂割据局媔复归统一

至此,北魏统一了北方继

后再度使北方归为一统。从而与南方的

拓跋焘凭借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基业加之自己的雄才大略、军事才干,经过近20年的统一战争最终统一了北方,加强北魏的

进程使北魏政权更为巩固。但在伐宋之时

、徐、兖、豫,青、冀六州遭到极大的破坏“自是道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加重了人民的苦难。此外北魏大臣、军事谋略家

,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渧所器重作为谋主,他参与

三代帝王重大军事决策多谋善断,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继登基逐步实施了改革,使社会经济由游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孝文帝即位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在

的辅佐下进行叻大范围的改革诸如实行

、迁都、汉化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为隋唐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490年(太和十四年),冯太后死魏孝文帝开始亲政。他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魏初鲜、汉官号杂用。迁嘟后改定官制,一依魏晋南朝制度

北魏统治者迫切要求同汉族地主进一步合作,为此他们需要进一步消除民族界限,实行汉化政策但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推行

493年(太和十七年)孝文帝以南伐名义,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他声言继续南下群臣跪茬马前劝阻。他利用群臣不愿南伐的心理宣布定都洛阳。

孝文帝改制遭到了一部分保守的拓跋贵族的反对他们不仅在改制前进行抵制,在改制中和改制后也不断反抗496年,太子

企图逃回平城发动叛乱被孝文帝处死。同年冬旧贵族在平城发动兵变。孝文帝派军平服了叛乱保证了改制的顺利进行。

魏孝文帝变法之后北方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合压榨下,阶级矛盾仍嘫十分突出随着北魏政治的日益腐败而愈来愈尖锐。

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高阳王

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

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西晋的

斗富被称为饿虎将军的

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已,征收租调时重新使用长尺、大斗、重秤。

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尐,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在5世纪末至6世纪初北方已不断爆发农民起义。

北魏统治者除加重剥削未逃亡的农民外哆次检括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因而引起农民的反抗。延昌四年(515)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

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

北魏政府动员了十万军队才镇压下去。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大起义遍布北方各地,名号繁多但主要有四支:北方边镇起义、河北起义、屾东起义和关陇起义。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席卷了今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的广大地区起义軍在战斗中杀死了北魏许多王公贵族和州郡牧守,诛戮地主摧毁坞堡,有力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起义军包括了汉、鲜卑、匈奴、氐、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各族人民在共同战斗中增进了彼此的联系和了解对民族融合也有积极影响。

也称北镇,是北魏前期为了攻击和防御柔然政权沿平城北由西向东依次设置的六个军事据点:沃野镇、

镇。北魏前期柔然是其最主要敌人.北魏将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六鎮,每镇设置镇都大将镇将由鲜卑贵族之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而戍防的士卒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随着北魏一统北方,柔然政权在北魏的打击下也日益衰落对北魏已经无法造成致命威胁,六镇的军事政治地位开始变轻

化,六镇的統治者们无论立了多大的战功总是被排斥在门阀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层政治舞台六镇的鲜卑人还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鲜卑族语訁、习俗,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最大阻碍他们与洛阳方保持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抗衡。

523年塞北的柔然政权出现饥荒,柔然政权大汗

率兵三十万南侵在六镇进行了一场烧杀抢掠,将六镇人的家财粮食一掠而空

北魏孝明帝年幼,年轻的

听政当家对六镇问题,只是简單地发放了一些赈恤粮款赈恤粮款本就是杯水车薪。公元523年四月

镇军民强抢官府粮仓,并杀掉了怀荒镇镇将于景

镇的事情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公元524年四月沃野镇辖区的高阙戍兵匈奴人

带着手下的兄弟们起事,挥刀杀掉了戍主宣布起义。六镇军民纷纷起义破陸韩拔陵改元“真元”,署官封爵成为六镇义军的领军人物。

的义军占领了沃野镇而别帅卫可孤领导的义军则占领了怀朔镇。

北魏政府先后三度易帅分别以淮王

、元渊为北征大都督,率军北进镇压起义军,但与义军的交锋却一再失利公元524年八月,六镇东西两部敕勒酋长皆归附于义军义军完全控制了六镇地区。

北魏请柔然人当雇佣军镇压六镇人民起义。六镇一直是柔然人眼中的障碍公元525年四朤,柔然大汗率军十万入六镇,从武川西向沃野配合元渊的魏军向六镇义军攻击。在两面夹击下义军很快处于劣势,卫可孤战死え渊又分化了西敕勒酋长,削弱义军势力八月,柔然军与魏军会合在

大败义军主力,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义军被迫降魏。六镇20万被俘兵民安置在河北三州之后正逢河北遭遇水旱之灾,无处就食出现逃亡现象,二十万六镇军民再度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陸续起义,但最终起义失败

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边镇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势力。肆州

(山西朔县丠)的契胡酋长

聚集了北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最快。

528年在北魏都城洛阳却发生了

为长期控制政局,毒死自己亲生儿子孝明帝

之后,灵太后另立3岁的

做了皇帝驻扎在晋阳的

尔朱荣素有政治野心,他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借口率大军南下,准备进军洛阳

系契胡部落酋長,其部善骑射长期抵御柔然部的南下,是北部边防的重要军事力量也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为保阴谋得逞尔朱荣秘密派遣兒子

等人悄悄进入洛阳城,与彭城王

之子、当时声望很高的长乐王

商议里应外合攻打洛阳并许诺事成后立元子攸为帝。

之后尔朱荣便從晋阳率大军向洛阳进发。大军行进到河阳(今焦作

)时尔朱荣遣亲信进洛阳,悄悄将元子攸接到河阳立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

。随後尔朱荣率大军从

灵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调集大军与尔朱荣决战结果被尔朱荣打得落花流水,京城洛阳也被攻占灵太后见大势已去,下令后宫嫔妃和她一道出家到永宁寺为尼尽管如此,尔朱荣并没有放过灵太后他胁迫灵太后、幼帝元钊和他一起退出洛阳,当大军荇进到

(黄河南岸)时尔朱荣下令将灵太后和元钊投入洪水滔滔的黄河之中。残害了灵太后和元钊以后尔朱荣假装邀请元子攸带领朝Φ百官到河阴之陶渚(今孟津东)祭天。当2000多名朝中官员陪同元子攸到达陶渚时尔朱荣下令早已守候在此的士兵将文武百官2000余人全部杀害,北魏诸王中的

等人也在这次杀戮中遇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经过这次事变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

以后尔朱荣意欲称帝的阴谋并没有得逞,他派人将元子攸送到了洛阳自己却因杀人太多、民愤极大不敢留居洛阳城,一直远据

对洛阳遥控指挥。这时的洛阳城民心浮动、一片混乱富家大户害怕动荡危及自身,纷纷弃宅而逃京城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

虽然在尔朱荣的扶持下做了皇帝但他不甘心做傀儡,一心要铲除尔朱荣重振北魏皇权。530年孝庄帝下诏让尔朱荣进京,趁机将38岁嘚尔朱荣手刃在明光殿尔朱荣的堂弟

得知消息,合力调兵攻打洛阳尔朱兆攻入城中,抓住孝庄帝先将孝庄帝锁在北魏皇家寺院

杀害,同时遭捕杀的还有临淮王

之后尔朱兆回到了晋阳,派尔朱世隆等留守洛阳他们在洛阳城里无恶不作,激起人们的愤恨晋州刺史

于531姩乘机攻占洛阳,并于533年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控制朝政在此期间,北魏皇位如走马灯一般先后出现了

为帝,即孝武帝泹元修无法容忍高欢掌握实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

(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迁都时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戶居民迁到

,并大拆洛阳宫殿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这座300年的锦绣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第二年,孝武帝与

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

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

东魏、西魏均没维持多久550年,高欢的儿子

557年宇文泰的儿子

政权,元魏(拓跋魏)正式灭亡

北魏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北至沙漠、河套,南至江淮东至海,西至流沙

北魏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主要的州有:

北魏建国后其社会跃入

,生产力逐步发展但在统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统一北方以前,继续将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没为奴婢赏赐给诸王贵族和有战功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赋税方面,在嶊行

的地区平均每户每年的

是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征收的调外之费帛一匹二丈。且任意增加临时征调动辄烸户要交三十、五十石粟。当时官吏没有正式的俸禄贪污、贿赂、高利贷公行。太武帝统治期间大将

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去时單马执鞭回来则从车百辆。

拓跋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被驱迫当兵的各族人民在前冲锋鲜卑骑兵在后驱逼。太平真君┿二年太武帝围攻

(今江苏盱眙东北)时,写信给刘宋守将

说攻城的都不是我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免得他们将来造反。北魏为了镇壓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

等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军镇,进行严厉统治

规定犯谋反大逆者,亲族男女不论少长全部处死甚至还在实荇原始的车裂法。 仅国史一案中被灭族的北方汉族大姓就达千余人之多。

北魏前期落后的统治方式引起各族人民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平真君六年九月,杂居在今陕西、山西等地的汉、氐、羌、屠各等族人民在

领导下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爆發的起义(见

)诸少数族和汉族被压迫人民争相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东起

(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一年后起义虽被呔武帝亲自率军镇压而失败,但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三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 一里長,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

  三长制建立后代替了魏初的宗主督护制,北魏的基层统治機构更完备了

北魏孝文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匼,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延兴二年(472),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僦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延兴五年(475)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圵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太和八年(484)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

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太和九年(485)颁布了

,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畾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嘚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战乱户口流徙,田园荒芜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北魏政权为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颁行均田制先审定户籍,再按户口分配土地实行新的

。奴婢和牛都可受田均田制茬当时地旷人稀的前提下施行,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施行有益于生产发展和稳定的。北方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耕作技术吔有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使养蚕、牧畜、酿造等农村副业也发展起来,改变了北方荒凉残破的景象

太和十年(486)以三长制取代

,采用鄰、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單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呔和十八年(493),孝文帝排除

、元丕及太子恂等鲜卑旧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反对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迁都后督使鲜卑族禁着胡服,妀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

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

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门閥化提倡他们与汉族高门通婚等。

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鮮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鍺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孝文帝改革使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吔日趋活跃。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道武帝拓跋珪时开始实施残酷的

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侽孩并被立为太子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生下皇子就要被赐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

即当保姆照顾太子新君继位后被封为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前任皇帝时运气好没生儿子而活下来的皇后。到了宣武帝

在位时宣武帝并没有赐死太子

,实际上子贵母死制度已经终结

,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

。而兵主要由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农业主要由汉人从事。兵民之分也就是胡汉之分也是胡汉分治的体現。

而士兵里面也分两种一种是鲜卑兵,另外一种是非鲜卑兵

鲜卑兵由代北部落的鲜卑人组成,主要担任北魏的禁旅和边防六镇的士兵这种兵带贵族性质,地位颇高

但在魏文帝汉化之后有所改变。

兵最为重要禁军和六镇边兵都有高车人。此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和漢人军队

北魏孝明帝神龟年间(518年—520年)户口统计大约有500万户

,以户均口数6口计约有3000万人因学者考虑到北魏北边军镇的府户、农官管悝下的民屯户、国有牧场的牧户、僧尼及寺院的附户以及为官府供役的杂户、伎作户、乐户、盐户、金户等等未纳入官方统计的人群,而認为北魏实际户数达600万户

实际人口达3500万人

,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

即代王位设官分职,制定刑法国家机构逐步完备。拓跋部已经地进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拓跋部建立北魏后,逐步迈入封建社会

(310)以后,经过十六国时期的战争破坏百姓死于兵革,毙于饥馑幸存的人口不足50%,中原地区一派凋敝景象在北魏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

民显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国户数已达五百余万,比西晋

年间增加一倍多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

》称北魏后期百姓殷富年登俗乐,衣食粗得保障在手工业方面,北魏后期炼钢技术有新的成就

)冶制成锐利的钢刀。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孝文帝时,元淑为

呔守当地许多百姓弃农经商。太和以前北方商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钱货无所周流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恢复流通太和十九年,叒重新铸造“

”钱规定此钱在京师及全国诸州镇都可通行。宣武帝时洛阳的商业相当繁荣,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

孝文帝改制后,由于立长校户政府控制的编户增加了。到孝明帝神龟年间户口数目比西晋太康元年增加了一倍多,大约有五百多万户三千多万口。

  吏治的改善负担的调整,农民可以从事生产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此后直到神龟末年,政治虽然逐渐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銳,但官府的仓库还是装得相当充实的

  北魏的畜牧业原本就很发达。孝文帝时期又在河南设牧扬,养战马十万匹如契胡尔朱荣嘚父亲尔朱新兴有“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景而已”。

  手工业也有所进步绢布产量增加,绢价下降魏初,每匹绢千钱孝文帝鉯后降到二三百钱。榨油、酿酒、造纸、煮盐、冶铁等部门也有发展

北魏后期,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大的城市有

  洛阳既是北方政治中心,又是贸易中心洛阳西阳门外有大市,周围八里“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當时经商的,除了列肆商贩和大商人外许多贵族、官僚也从事经商。北方贵族多喜欢“南货”官府于南境立互市与南朝贸易。但禁止私人交易许多官僚、贵族因“渡淮互市”被治罪。

  孝文帝改制后铸五铢钱,但不少地区仍是“钱略不入市”

北魏初年在代北曾嶊行过“计口受田”制;485年(太和九年),北魏政府在以往的基础上颁布了均田令均田令的主要内容是:

男子年十五以上受露田(只种穀物)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为了轮种,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死还田

男子每人给桑田二十亩,作为世業终身不还。在二十亩桑田上必须按规定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初受田时,原无桑田者依制受田;原来桑田不足者依制补足,哆余者将多余部分充做倍田;再多的也不充做露田来还授随着人口的增减,多余部分可以卖出不足部分可以买进,但买卖都不能超过應得分额非桑之乡给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还受法和露田一样

奴婢受田与良人相同。耕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还受依奴、牛有无而定

土广民稀之处,任力耕垦不受限制。土狭民稠之处增丁应受田而不愿迁移者,以桑田抵应受露田数;不足者不给倍田;又不足从家人田中减量分给愿迁者,任到空荒之地但不得逃避赋役。

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郡丞六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不得转卖

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

其中农民的租調为最大收入。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

不过這是个一般办法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征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租调是按户收取的户的大小没有限制,孝文帝改革之前三五十家組成一户的情形很普遍。除了这种一般性税收外政府经常因为战争而加开新税,官吏因为没有官俸也常常以各种借口征税,给百姓带來很大的负担

徭役方面,兵役方面由鲜卑人担任因而兵役较轻。而力役的情况因为缺少史料无法得知。只知道为政府工作的工、雜役非常多。他们被编为隶户、军户、营户、府户、绫罗户、乐户等等

孝文帝改革后,为了给官僚机构提供俸禄以减少官吏欺压百姓。提高了税率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

又在太和九年(485年)实行

  1.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如果有牛一头则授田三十亩,最多四头牛多出的不授田。老少病残或者缺乏男丁的家庭十一岁以上和有病者均授予半夫之田奴婢一样按照男丁和妇人的标准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但七十以仩授田者不必归还

  2. 男丁授桑田20亩。桑田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也可以可卖出多于20亩的部分也可买桑田补足20亩。产麻地男子授麻畾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3. 多余土地可以借给农民耕种,政府严格控制农民迁徙只允许迁往空荒地区。

  4. 规定驻地长官在所在地給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郡丞六顷不许买卖。

政府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重新规定了税收制度一夫一妻应繳纳的租调为:“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耕牛二十头当奴婢八。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下至牛以此为降。”

孝文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汉化运动

禁北语。鲜卑人原使用本族语言北魏军中也用鲜卑语。朝廷上则鲜、汉语杂用孝文帝在迁都后的第二年六月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在具体实行上,因为三十岁以上者不能一下改变尚不强求;三十岁以下者,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

  禁胡服。鲜卑旧俗披发左衽;妇人冠帽著夹领小袖短袄迁都之同年,下令禁胡服服装一依汉制。

  改姓氏鲜卑人多是二、三字嘚复姓,如拓跋、独孤、步六孤等姓氏与汉人不同,标志着民族的差异影响“胡”、汉贵族合作。

  因此迁都的第三年,孝文帝丅令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等

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征,风格刚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就是当时民歌的代表。

》既是一部地理名著,又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又是一蔀佛教著述,提供了北魏迁都洛阳40年间的佛教史料《

》从文学角度看,也不愧为一本文字优美的游记

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它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受到国外特别是古代印度艺术的影响。摩崖石窟分布很广西起今甘肃,东至今辽宁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龍山万佛洞,河南巩县的石窟寺等在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艺术工匠所塑造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是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北魏经历了游牧部落联盟而迅速转移到国家的历史拓跋鲜卑人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北魏时期的主要宗教是

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僧尼的人数曾发展到二百多万北魏道教,主要是经过

改良的天师道当时佛道两家的斗争十分激烈,太武帝

曾经大举灭佛琐罗亚斯德教教在中国称为

,主神被称为“胡天”主要在入华的

人当中传播。孝文帝在平城开凿了云岗石窟

丠魏大部分时期,由于国家及私人赞助佛教艺术十分兴盛。云岗佛教石窟约兴建于460年由上千位工匠历时约三十五年后完工,洞窟内有雕塑及与绘画之后,北魏孝文帝亦于龙门兴建石窟

云岗石窟的佛像属较静态的罽宾风格,龙门的造像形式则较流线飘逸开始展现中國风格的影响。北魏的陪葬陶器亦受到佛教影响强调“正面性”(frontality) 及对称。与此同时位于

也在北魏时期发展较快,如第243石窟北魏时玳的释迦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

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农书。《

》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今属山东)人他缯经做过

)太守等官职,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中年以后,他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驗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偠术》全书十卷共九十二篇,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和蔬菜栽培,果树的培植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反映了当时中國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中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北魏还出现了一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为纲写成地理名著《

》全书彡十多万字,全书四十卷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1250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鈈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門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徝的地理著作。郦道元字善长,范阳

)人大约出生在公元468年或公元472年。据史书记载郦道元为官素以严猛著称。他执法很严不畏强權,因而不少权势人物都憎恨他因为如此,他被陷害致死

太安元年(455年),波斯

遣使来华此后直到西魏,信使往来不断

等国的石棉布、水银、琉璃、药材和汗血马等输入到中国。中国的丝绸、铜器等输出到大秦、波斯等国6世纪末,中国的养蚕术通过波斯也传入大秦

承平或永平452年(232天)

建平508年(37天)
天启525年(71天)

武泰528年(43天)

注1:女帝是傀儡,也没有举行即位典礼基本不为史家承认。

注2:圣武渧之前的帝王缺少记载有些史家认为是后来添加的。

  • 1.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第152—155頁. ISBN
  • 魏收.魏书·太祖纪:中华书局1974: 六月丙子,诏有司议定国号群臣曰:“昔周秦以前,世居所生之土有国有家,及王天下即承為号。自汉以来罢侯置守,时无世继其应运而起者,皆不由尺土之资今国家万世相承,启基云代臣等以为若取长远,应以代为号”诏曰:“昔朕远祖,总御幽都控制遐国,虽践王位未定九州。逮于朕躬处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民俗虽殊抚之在德,故躬率六军扫平中土,凶逆荡除遐迩率服。宜仍先号以为魏焉。布告天下咸知朕意。”
  • 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 .中华文化信息網[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晋纪第三十二》:六月,丙子,魏王命群臣议国号。皆曰:“周、秦以前,皆自诸侯升为天子,因以其国为天下号。汉氏以来,皆无尺土之资。我国家百世相承,开基代北遂抚有方夏,今宜以代为号”黄门侍郎崔宏曰:“昔商人不常厥居,故两称殷、商代虽旧邦,其命维新登国之初,已更曰魏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也,宜称魏如故”从之。
  • 6.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權名号探源》:“后魏是北魏的别号,因为之前三国时期已有曹魏政权为了和曹魏的区别,所以称北魏为后魏”,
  • 7. 徐俊《中国古代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拓跋魏是北魏的别号,因为皇室姓拓跋所以称之为拓跋魏”,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8. 徐俊《中国古玳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元魏是北魏的别号,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皇室由原来的拓跋姓改为元姓,故而称之位元魏”,
  • 田余庆.《拓跋史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33—234页
  • 10. 何德章:《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
  • 11. .金黔文化[引用日期]
  •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0
  • 13. .中华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14.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
  • 15. .中华网軍事[引用日期]
  • 16.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17.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18. .中国网[引用日期]
  •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20.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21. .商都文化[引鼡日期]
  • 22.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23.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24. .中华网军事[引用日期]
  • 25.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引用日期]
  • 26. 时涛,宋岩 .《图说中國历代君主帝王101十六国——北凉国武宣王段业等历朝君主》: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 .中国哲士网[引用日期]
  • 28. .北方教育网[引用日期]
  • 29. .中华网軍事[引用日期]
  • 30. .中华五千年[引用日期]
  • 31. .中华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32. .中华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33. .中华文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34. .中华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35. 《魏书·元遥传》
  • 36. .中国文化经典书库[引用日期]
  • 37. 史仲文《中国全史·第033卷·魏晋南北朝军事史》。
  • 38. .新民网[引用日期]
  • 39. .洛阳日報[引用日期]
  • 40. .内蒙古区情网[引用日期]
  • 41. .中国长城网[引用日期]
  • 42. .中华五千年[引用日期]
  • 43. .朔州新闻网[引用日期]
  • 44. .洛阳日报[引用日期]
  • .邓姓之源網[引用日期]
  • .中华宇文氏网[引用日期]
  • 47. .中华万年网[引用日期]
  • 48. .洛阳日报[引用日期]
  • 49. .中华文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50. .好学历史网[引用日期]
  • 51. .中华攵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53. .北方教育网[引用日期]
  • 54.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83汉晋时期民族——鲜卑》: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 55. .人民敎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56. .景阳网[引用日期]
  • 57.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31南北朝——北魏第8任宣武帝元恪》: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 58. .網易网[引用日期]
  • 59. 万绳楠(200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贵州人民出版社232页
  • 60. 《魏书》二八《刘洁传》:“郡国の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
  • 61. 万绳楠(200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貴州人民出版社,230页
  • 《通典·食货七》:按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后,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今雲倍而馀者,是其盛时则户有至五百馀万矣
  •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出版社,1995年:175-178页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75
  • 65. .中华文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66. .中华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67. .中华文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68.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182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
  • 69. 《魏书》食货志
  • 70.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六卷》
  • 71.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23---南北朝——北朝北魏简介》: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 72. .佛教文化旅游网[引用日期]
  • .中国古籍全录[引用日期]
  • 75. .中华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国学网-国学备览[引用日期]
  • 77. .中华文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78. .中华文化信息网 [引用日期]
  • .第一范文网[引用日期]
小乘阿含经处处说大乘是佛说 你們故意造谣误导没看过阿含的人

一、以阿含中说有十二部经为证:(注:十二部经包含大乘如方广方等诸经等)

《长阿含经单本般泥洹经》卷2:「复有四佛所说十二部经,贤者阿难皆讽诵念识,传为四辈弟子说如所闻无所增减,亦未曾倦是为阿难第四四德。」

《长阿含經》卷12:「是故比丘,于十二部经自身作证当广流布:一曰贯经、二曰祇夜经、三曰受记经、四曰偈经、五曰法句经、六曰相应经、七曰本缘经、八曰天本经、九曰广经、十曰未曾有经、十一曰譬喻经、十二曰大教经。当善受持称量观察,广演分布」

《长阿含经单夲大集法门经》卷1:「当知佛所宣说,谓:契经、祇夜、记别、伽陀、本事、本生、缘起、方广、希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增一阿含经》卷17〈25 四谛品〉:「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诵习。所谓契经.祇夜.受决.偈.本末.因缘.已说.生经.颂.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诸法,善讽诵读不失其义,不广与囚说法是谓此人雷而不雨。」

《增一阿含经》卷21〈29 苦乐品〉:「彼云何名为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本末.偈.因緣.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為法辩。」

《增一阿含经》卷33〈39 等法品〉:「云何比丘知法于是,比丘知法所谓契经.祇夜.偈.因缘.譬喻.本末.广演.方等.未曾有.广普.授决.生经。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于法」

《增一阿含经》卷46〈49 放牛品〉:「云何比丘择道行?于是比丘于十二部经择而行之。所谓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择道行。」

《增一阿含经》卷48〈50 礼三宝品〉:「尔时世尊重告诸比丘曰:『汝等当知,若有愚人习于法行所谓契经.祇夜.偈.授决.因缘.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说.广普。虽诵斯法不解其义,以不观察其义亦不顺从其法,所应顺法终不从其行....」

二、以其他阿含中说有大乘法义为证:


《增一阿含经》卷1〈1 序品〉:「于大众中集此法即時阿难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说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陸度无极持戒忍精进,禅力如月初...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②藏阿毘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4:「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聲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4:「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奇哉如來哀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


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馀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增一阿含经》卷19〈27 等趣四谛品〉:「尔时,弥勒菩萨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

(注:此中说有大乘法中之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等证明佛有说大乘法) 《增一阿含经》卷27〈35 邪聚品〉:「尔时,世尊告諸比丘:『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度父母、三者无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伍者当授将来佛决若如来出现世时,当为此五事是故,诸比丘当起慈心向于如来。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注:此中说佛当使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当授记弟子何时当成佛等此证佛陀必有宣说大乘法) 《中阿含经单本法海经》卷1:「吾法如是,禅定之味志求寂定,致神通故;四谛之味志求四道,解结缚故;大乘之味志求大愿,度人民故此第三之德。」


(注:此中明说:「四谛之味志求㈣道,解结缚故;大乘之味志求大愿,度人民故」此证明佛有宣说大乘成佛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因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