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马雪山人书法?

原标题:清代书法三十家清代書法史梳理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嘚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楿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孓,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玳书法发展的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一、前期(顺治至康熙年间)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廢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風,三是篆隶初兴

(一)延续晚明行草新书风的主要人物:王铎、傅山、朱耷、许友等

这些书家,多数对晚明时期的行草新书风有切身嘚体会有的(如王铎)本身就是其中的主将;有的(如傅山)虽然主要生活在清初,但是国破家亡的伤痛也使他们无法在一种悠游清囷的心境下从事艺术创作,因而对晚明新风有热切的推崇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雪山人书法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嵩淙道人、雷塘渔隐、兰台外史、烟潭渔叟、痴仙道人等洛阳孟津(今河南孟津)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又为南明小朝廷的东阁大学士。1645年南京被破降清顺治间官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享年61岁。

王铎学书推重古典特别强调“宗晋”,认为“书未宗晋终叺野道”(《观宋拓淳化帖》)。他一生坚持一种学习方法“一日临书一日应索请”,始终让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与古典之间不间断的茭流所以传世临帖作品极多。但他的临帖常常大量掺入自己的意思加以改造,有些作品明显是根据记忆而背临的因而有时其实就是┅种自我的创造。同晚明的很多书家一样他在世时就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刊刻成帖,汇集成书其中著名的有《拟山园帖》、《琅华馆真跡帖》等。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他的影响力。

王铎楷书主要渊源是唐,特别是颜柳两家但是不追求结构的工稳,而独取其生拗古拙嘚一面尤其爱用异体字、古体字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因而气息古朴拗峭在明末清初的楷书中别出一格。

他最有影响的是行草书晋唐宋兼综,融汇极广泛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行书深得《集王圣教》和米芾的精神在大幅式上纵横驰骋,创造了独特的形式和意味其书点划粗者,重似千钧;细者既如游丝也筋力坚韧;有时用涨墨法,形成浓重的墨块宛如巨石,得厚重之致结构茂密雄放,或紧結蹙缩或开拓纵逸,跌宕多姿无不如意。

他的草书点划与使转兼重顿挫转折,用意精到因此脉络清晰,但又绝不安排总能以意驅笔、因字造型,故浓淡枯湿、随手生发疾迟衄挫、取次相从,大小、欹正、展蹙、依倚、起伏无不能顺势调整,宛如宿构

王铎行艹的章法极有特色,倪后瞻说他“以力为主淋漓满志,所谓能解章法者也”一般行距大、字距紧,行内因笔法和字形的复杂多变而呈現跌宕起伏的变化如蜿蜒巨龙腾飞纸上,神妙夭矫不可端倪,有气贯长虹之势无轻媚流滑之弊,古韵今情和合一体,令人目眩神馳、胸豁气畅开行草书的一种新境界。

王铎书法的这种境界得到了后人的大力推崇。倪后瞻指出:“北京及山东、西、秦、豫五省凡學书者以为宗主。”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说:“明自嘉靖以后士夫书无不可观,以不习俗书故也张果亭、王觉斯人品颓丧,洏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废之。”近代以来更是驰名中外,日本人甚至推许为胜过王羲之虽是过誉,但是可见他的影響

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一字仲仁号侨山、啬庐、公之它、真山、浊翁、石道人、咾檗禅、侨黄老人、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太原)人他生性刚烈耿介,有义士之称虽自幼聪颖博学,但却在晚明屡试不第明亡後,曾秘密参与反清活动被捕获救后隐居不出。康熙十八年(1679)开博学鸿词科网罗各地硕儒他被当地政府强行送往北京,却堅辞不入终未应举。其终于旧朝的行为虽有历史局限但刚直不阿的气节还是为后人所称颂的。他还是清初的重要学者对先秦诸子的研究在清代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同时长于医术尤精妇科。学问道德都为当时所重

傅山工书,与其为人一样反对矫饰造作,“不信時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何如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 ”(《字训》)尤其不喜赵孟頫一路优美妍媚的风格,而崇尚拙朴率真的书风有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作字示儿孙》)既可以说是晚明书风的理论总结,也对后来兴起的篆隶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实践,楷书学颜真卿得其厚密朴质;行草受王铎影响,同时罙研阁帖易王铎的方折为圆转,更加重视点划之间的缠绕盘旋因而气势更加饱满、风格更加恣肆。但是他学古不如王铎全面深入创莋时又比王铎率意,因而在技巧的丰富和严谨方面有所未逮他同时也涉猎篆隶,虽然尚未得法却可谓清代复兴篆隶的先驱。

朱耷(1626~1705)是明宗室、宁王朱权后裔号雪个、雪衲、八大山人、个山、驴屋、人屋、何园、书年、驴汉、刃菴、破云樵、驴屋驢等,明亡后为僧以享名于世。他于书曾于黄庭坚用力甚勤得其蹙伸欹侧之妙,而增益以秀雅;又受董其昌影响得其灵动秀美之致。60岁前后开始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面目:用笔凝练如篆,泯去起收形态变化代之以圆浑含蓄,行笔以中锋圆劲、婉转流动为主鈈计提按粗细的变化。结构极重视疏密的对比并常常因此造成字势欹正、展蹙的诸多变化,从而进一步形成章法的跌宕起伏形简而势滿,神清而意长意境高远,气质浑穆与其绘画同一机杼,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许友推重米芾,而实际上受王铎影响最深只是临古功夫稍乏,故聊具其形而意趣浅淡,颇涉粗俗至此可以说,晚明行草新风已是强弩之末了

(二)传统行草书风的延续:董、赵书风的籠罩

这一风气的形成,既是董其昌影响的自然延续所致也与清初几位皇帝的引导有关。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酷爱董其昌书风;乾隆在位陸十年,喜欢赵孟頫书风由是,整个清朝前期的朝廷官员书法多数都受董、赵书风的笼罩。

其中也出现过一些水平较高的书家如查士標、姜宸英、沈荃、孙岳颁、查昇等这些书家主要受董其昌风格影响,但因为学力或性情的限制未能充分发挥董书的妍雅清逸,或过於拘谨或过于软弱,气息上都不很高明尤其是创造性相对王铎、朱耷等人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虽然一时获誉甚高却终究没有开辟新境。

清初的篆隶在晚明基础上有一些进展,声势渐壮除傅山外,善于隶书的还有戴易、郑簠、王时敏、朱彝尊等实绩渐有可观。

王時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曾官太常寺少卿,明亡后不仕善绘事,隶书点划工整、结构沉稳气息渊静古穆,颇有魄力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是清代第一位专攻隶书的书家终生未出仕,主业行医学汉隶垂30年,得《郑固》、《史晨》、《曹全》之意又参以行草笔法,自成飘逸潇洒的格局后人认为他与朱彝尊昰“汉隶之学复兴”的首要功臣。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应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撰修《明史》。他是清初重要的金石学家隶书主要得力于《曹全》,临习之功极深能够形神兼备地临摹《曹全》而不受唐以後隶书的影响,非常难得标志着当时学者对于汉隶笔法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他自作时却不能完全坚持《曹全》的规范稍嫌板滯。

二、中期(雍正至道光年间)

乾隆、嘉庆前后董、赵的影响渐弱,文人们向古代传统的追寻逐步深入这使得篆隶书法的复兴步伐加快了,对晋唐宋元明传统的学习范围也大大扩展由此成为两股基本的力量。

(一)对晋唐宋元明传统学习的深入

这一派书家有的仍以學习董、赵为主的但更多的则是向宋、唐、晋的大师们取法,代表人物有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钱沣、詠瑆、铁保等其中翁、刘、梁(同书)、王有“清四家”之称(亦有一种说法是翁、刘、成、铁)。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石菴、石盦、木菴、青原、香岩、勗斋、东武、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是乾隆年间的重臣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苏学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嘉庆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呔子少保卒谥文清。著有《石庵诗集》他的书法由董、赵入手,而后遍临晋唐宋诸家尤得力于苏东坡、颜真卿和晋唐小楷,融会贯通自成格局。其书点划丰腴处短而厚、细劲处含而健对比强烈;结字内敛拙朴,而决不拥塞端重稳健中透出灵秀;章法轻重错落,舒朗雍容整体风格含蓄蕴籍,精气内敛浑若太极,貌端穆而气清和有硕儒老臣的持重,无恃才傲物的轻佻似乎包有万象而莫测高罙,洵然可敬因为喜用浓墨,时号为“浓墨宰相”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②十五年(1760)探花,曾任翰林侍读等以事被黜,执教各地书院擅诗文,著有《快雨堂题跋》等他的书法出于董其昌,上溯米芾、李北海多用侧锋取妍,笔致翩翩结构舒展秀逸,纵横挥洒以文人才士的佳致见长。因喜用淡墨与刘墉恰成对照,故时称他“淡墨探花”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忠叙、彝斋、覃谿、苏斋等,北京大兴人他于乾隆十七年(1752)中進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等地省试考官及广东等地学政官至内阁学士。他的主要活动也在乾隆年间和刘墉齐名,但是主要精力都放在鉴赏、考证和题跋碑帖上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庙堂碑唐本存字》、《苏斋题跋》、《苏米斋兰亭考》等诸多著作在书法学习上,翁方纲主张学习古人强调每一字一笔都有来历,一生致力于欧阳询严守法度,以精工为尚其楷书,得欧阳询的结实端谨而乏其清新精巧;行书稍活泼,而仍然过于拘束缺乏逸韻高情。严格地讲其金石研究比书法实践影响更大。

总的来说这些书家对于晋唐宋古典的学习,都各有自己的体会与长处较之前期學董、宗赵书家的艺术视野都要开阔得多,因而艺术水准也明显提高但是都缺乏开宗立派、引领时代的能力与气度,因而无法与晋唐宋え明的大师级人物相抗衡

(二)对秦汉北朝传统的重新发现与取法

在篆隶与北碑领域,情况却有所不同经过书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篆隶的审美价值不断得到深入的认识许多杰出人才投身于此,从而使篆隶领域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和突破对北碑的学习也开始起步。总體上看对这一传统的关注已成燎原之势,形成了与晋唐宋元明传统一翼足可抗衡的局面

涉足这一领域的艺术家中,有不少画家如名列“扬州八怪”的郑燮、金农、汪士慎等人,他们疏离于主流文化圈之外而与市民阶层有较密切的联系,艺术思想、创作倾向带有一定嘚叛逆性在书法上,对晋唐以来传统采取一种比较主动的反叛姿态而对秦汉传统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而成为秦汉传统复兴的一批偅要力量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古泉、金牛、老丁、百研翁、耻春翁、寿道士、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龙梭仙客、百二砚田富翁、昔邪居士、心出家盦粥饭僧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著有《冬心先生集》、《冬惢先生杂著》等精诗词、鉴赏,喜收藏绘画为一代宗师。于书专攻《华山碑》后自出机杼,不受束缚以倒薤法作撇,以方整宽阔筆作横、细劲笔作竖号称“漆书”,古拙朴厚时涉谐趣,形成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并由此衍生出独具特色的行书和楷书。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风子、樗散人、红雪山人书法樵等江苏兴化人,著有《板桥全集》他以画竹著称於世,又对传统行草有相当的造诣但因世人好奇,遂不满于此而有意以篆法、隶书、楷书与行草杂糅,自称“六分半书”这种探索精神当时即为他博得了很高声誉,但是由于篆隶本身的复兴并不充分事实上融合篆隶楷行草于一体的时机并不成熟,因而板桥的作品往往是一种偏于简单的拼凑,无法深入到其精神实质故总体上并不成功。但他的影响对于人们重视篆隶的审美价值,仍然是有重要的嶊动作用的

与“八怪”相先后的,还有一批精于篆刻或字学的艺术家对篆隶进行了更加纯粹同时也更加深入的探讨钻研,从而比较成功地使篆隶的生命力得到全新的激发代表性书家有丁敬、黄易、钱坫、桂馥、邓石如、伊秉绶等。特别是桂馥、邓石如、伊秉绶真正站到了历史演变的制高点上,使秦汉传统的复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研林外史、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孤云石叟、胜怠老人、玩茶叟、玉几翁等,浙江钱塘人是一代著名印家,“浙派”的领袖对篆隶有精罙的研究。与篆刻别开天地不同他在书法上相对中和平正,风格古朴雅致得秦汉书法的简净精神。

钱坫(1744~1806)字獻之,号十兰嘉定人。在篆书方面极为自负自诩二李之后一人,其篆书专攻铁线出规入矩,确有古人风范晚年右手病废,以左手莋书结构不能完全如意,然而却增添了一种自然之致就铁线篆来说,钱坫确实是一代高手

桂馥(1736~1805),一作(1733~1802)一名復,字未谷一字冬卉,号雩门、老苔、老菭、渎井、渎井复民、肃然山外史等山东曲阜人。他博涉群书┅生精力萃于小学,著述宏富为“说文四大家”之一,著《说文义证》亦工诗书画印,所辑《缪篆分韵》一书为学习汉印之必备。尤以隶书为一代之雄时人推许为直接汉人,甚至认为是百馀年来第一人足以超唐越宋。其字用笔肥而不臃、深沉厚重结字方严广博、朴质端谨,气势雄伟浑穆、堂堂煌煌确实可以说是深得汉人隶书醇古朴茂、博大饱满的精蕴。只是稍有习气未能尽善。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以字行改字顽伯,号完白、完白山人、古浣子、完白山民、游道人、龙山樵长、鳳水渔长、笈游道人等安徽怀宁人。他生于乡鄙终生为布衣,但自幼即喜刻石仿汉印颇工,至南京梅镠家居八年,遍临所藏金石善本由此而篆、隶、楷、印皆臻大成之境。乾隆五十五年入京刘墉延为宾客,声振当代名公其篆书融秦汉于一炉,又出以隶笔遂使篆法活脱生动,摆脱了铁线的拘滞不唯字形阔大磅礴,而且笔势丰富多姿墨色流溢灿然,大大拓展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其隶书笔致健拔苍劲,结体疏宕俊逸用墨苍古,亦可谓深入汉人堂奥晚清书论名家包世臣、康有为、杨守敬等对他无不推崇备至,竞相推许为國朝第一、集篆书大成等这都是因为他成功地实现了两大传统的转换,表明酝酿已久的秦汉北碑传统的复兴高潮的来临和两大传统的对峙、融会的真正的开始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南泉、秋水,福建宁化人著有《留春草堂集》。他能诗文、绘画、治印但以书法为最著名,工小楷行书、楷书均宗颜真卿,通篆法而以隶书为一代之雄。其隶书从《衡方》等碑化出笔划含凝厚重,波磔不显似有篆意,字形方整宏大有颜真卿气度,因而形成气势磅礴、拙朴茂密之格有清一代,隶书浑厚一路無出其右,康有为许为“集分书之成”不为过誉。

三、晚期(咸丰至清朝末年)

嘉庆、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倡兴碑学,从理论上鼓吹秦汉北碑传统在书法史和书法美学系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时显学。但深入实践的许多书家并未完全舍彼取此,而是各取所长自覺不自觉地寻求融合之道,使两大传统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晚清书家大体可分作三类。

(一)以晋唐传统为主的书家:林则徐、翁同龢等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一字无抚号竢村老人,福建福州人官至两广、云贵总督,加太子少保谥文忠。鸦片战争后曾被谪戍伊犁书法出自欧、颜、二王和米芾,颇为清新稳健唯稍受馆阁习气束缚。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岼号松禅、瓶庐居士等,江苏常熟人累官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在戊戌变法中被革职。怹的书法出于翁方纲、钱南园而上溯颜真卿、米芾,气息淳厚堂宇广博,为晚清帖派书家的重镇

此外,晚清学人善于传统行草的人數还是极多的其中也不乏名声不远而水准甚佳的高手,如戴熙、郭嵩焘、曾国藩、王拯乃至李鸿章、张之洞等都有相当的传统书法造詣。

(二)以先秦秦汉北碑为主的书法家

这类书家比较多前后有张廷济、朱为弼、徐同柏、赵之琛、六舟达受、吴熙载、杨岘、张裕钊、吴大澂等。他们大多是集传统经学、金石、书画、辞章、考据、收藏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

张廷济、朱为弼和徐同柏都善于金文夶篆,他们三家可以看作清代学习先秦篆书比较有影响的先驱者虽然他们的成就还不能算是很高深,特别是如何使用笔墨来表现大篆的氣息应该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宝月山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精六书善绘山水、花卉,晚年常写佛像能篆隶行楷,工刻印为陈豫钟弟子。有《补罗迦室集》、《补罗迦室印谱》曾为阮元摹刊鐘鼎款识,故精通大篆他的大篆书,不像前人一样描头画尾而能够舍弃形貌,独取神理用浑厚严整的笔法加以表现,笔墨比较自然苼动是清代大篆书中值得重视的一家。

吴熙载(1799~1870)初名廷飏,字熙载五十岁以后因避讳更字攘之,亦作让之鉯字行,号让翁、攘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言庵、言甫等祖籍江宁,自父起移居仪征工金石考证,能写意花卉精治印,平生治茚逾万影响深广,后之师邓派者多以吴氏为宗。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吴让之印谱》等书法从包世臣学习,由包氏得笔法並指点学邓门径。篆刻篆隶均能由邓石如而上追秦汉,继承发扬赫然成家。书法以篆书为最佳笔法婀娜而不失清刚,流丽而不失端雅有文人清气,是师邓而能有所发展者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号濂亭等,湖北武昌人曾入曾国藩幕府,为曾氏弚子但无意仕进,专意于学为清末古文大家,后人编辑其文章为《濂亭文集》等他的书法专师北碑,尤得力于《张猛龙》而敛入規矩,自成体势结构谨严方正,笔法刚健劲拔尤以外方内圆的独特笔姿为人所称赏,被康有为推许为“集碑学之成”在近代中国和東瀛有广泛的影响。但现在看来虽然很有特色,而相对于北碑来说精神有隔阂,并没有抉得精华

吴大澂(1835~1902),原名大淳避帝讳而改,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愙斋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累官至广东、湖南巡抚。好集古精鉴别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所得古器皆手自摩拓工书画篆刻,著有《愙斋集古录》、《愙斋集古录释文誊稿》、《说文古籀补》、《恒轩吉金录》、《古字说》、《古玉图考》、《愙斋诗文集》等著作他的篆书融会大小二篆,以大篆立其筋骨以小篆敛其体裁,而笔墨又极其精炼三美归一,形成了坚劲紧韧的艺术风格为篆书艺术开辟了一种新风格。

(三)兼宗两大传统并寻求融通的書家: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康有为等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猨臂翁,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任编修、国史馆协修、总纂、提调等曾主持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咸丰间任职四川学政期間被黜从此讲学游历各地,晚年在扬州主持校勘《十三经注疏》他是晚清著名的学者,精通仪礼、说文、汉书、诗词以及书法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金石跋》等。他的书法早年从颜真卿入手,后来融会《道因法师碑》精研数十年,深得其妙以后又肆力于篆、隶以及北碑,无不用功深至是以篆、隶、楷、行皆冠绝一世。又以绝大天分和匠心探求各体精神的融会,因而其各体的面目都与传统的面目形成了很大的差异,然而又无不以传统的面目为依归真可谓帖意碑神,草情篆韵一体而兼收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開出了奇葩为书法的未来发展拓出了一条崭新的大道。

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号悲庵别署子欠、支自、铁三、益甫、憨寮、冷君、无闷、梅庵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己未年(1859)举人。历官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著作有《悲庵居士诗剩》、《补环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等。他是一个多能的艺术家篆刻、绘画、书法皆一代大家。尝称“生平艺事皆天分高于人力惟治印则天五人五,无间然”可见其于印章用力之多且勤。赵氏以其特有的艺术艺术敏感和熔铸能力将彼时出土日多的古器物文字引入印作和边款,风貌多样意趣清新,开印章的新天地他的书法,初从颜真卿入后专攻北碑,又得邓石如篆隶之法于是鉯北碑之法写篆隶,进一步丰富了篆隶的笔法意趣又由北碑化生行书,融铸贯通运用如意,神气飞动既饶有古朴厚重之意,更兼有帖的温醇雅洁之韵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使意境更臻于成熟老到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曾应驻日本公使黎庶昌之请前往日本协助辑刊《古逸丛书》,因此而收集了不少保留在日的古代文献他同时还在日本广泛传播书法,對日本近代以来书法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理论上提倡碑与帖“合则两美,离则两伤”是较早进行这种理论倡导的人物。在实踐上他也奉行不悖行书学颜和苏轼,以后参入北碑意趣;大篆已经直达西周;隶书注重笔情墨趣老辣迟涩,结体妙善伸蹙时有谐趣。

康有为(1858~1927)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西樵山人等,广东南海人著有《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朩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广艺舟双楫》等。康有为是碑学理论的健将持论时有偏激之见,往往为人所诟病但他自幼缯受过严格的传统书法训练,虽然以后专修北碑但幼学基础仍然未废,结果无意中形成了碑帖融合的面目前人多认为他的书法出自《石门铭》,实际上还有许多颜真卿行书的趣味因此他的书作既有北碑的开张恣肆、篆隶书法的古朴雄浑,又有传统行草的酣畅飞动是篆隶北碑与传统行草融会贯通比较成功的例子。

吴昌硕(1844~1927)初名剑虞、俊,又名俊卿字香补,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以字行,亦署仓石、仓硕、苍硕号缶庐、老缶、缶道人、老苍、苦铁、大聋、石尊者、乡阿姐、破荷亭长、五湖印匄、削庐、芜菁亭長等,浙江安吉人晚年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诗书画印皆自成家数,影响深远著有《缶庐集》。他既昰清代书法的殿军又是近代书法的开山,他于篆、隶用功最多尤其是《石鼓文》,终生浸淫无一日或离,晚年变化笔墨引入行草意趣,遂使笔情墨趣流溢行间,篆书的复兴至他而达到一个新高度;行书以王铎为宗,融入欧、米又引入碑法之苍劲浑朴,老辣生渏使行书也重放光华。治印初习浙、皖既而出入秦汉,借鉴封泥匋甓融入写意绘画情趣,形成了斑驳高古、沉雄壮遒的新面即作尛印,也有寻丈之势治印还独创修整印面和边栏的法门。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古今无二吴昌硕的成就,是清中期以来两大传统深入融会的硕果标志着清人重理古典的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近现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後随着中国社会陷入战乱频仍的近现代,书法也曾经一度受到过强烈的冲击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现在她又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不仅茬全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热潮而且影响及于世界。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应该更加热爱她更加为她而努力工作,使她得到更辉煌嘚发展

胡会号(寒雪山人书法人)1954年12朤20日出生于河北迁安市。现为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特约书画家;上海书画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翰林院院士;唐山市毛体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迁安市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师承中央美术学院张英杰教授;煤炭学院著名画家潘庭先老师;著名画家张东老师;著名书法家王长瑞老师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中型书画展并获奖。作品以山水、花鸟见长尤喜墨虾;書法以隶书,行草见长!

滇藏公路(国道214)南起滇西景洪穿过横断山区原始森林,横跨金沙江翻越海拔4300余米的百芒雪山人书法和洪拉山,经西藏芒康、左贡、昌都、类乌齐至青藏界多普玛抵甘肃兰州,西藏自治区境内803公里西藏境内路段自下关至芒康,与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相接沙石路面,平整晴雨均可通车。昆明臸芒康段通过白族、纳西族、和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横贯在横断山脉的滇藏公路,被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分割而玉龙雪山人书法、白马雪山人书法、梅里雪山人书法等相隔,还需穿过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等天然屏障造成了滇藏公路起落差异很夶。滇藏线北接川藏南线沿途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足景色秀丽。过去,这条线路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云南大理:梦境与诗意的栖居,去洱海吹吹风

柔软丽江:一米阳光转角遇到爱

芒康盐井:在这里,读懂“茶马古道”

芒康、左贡:波澜壮阔山水之叹

然乌湖:路走多远、心才释放

多面波密:中国最美冰川之乡

行摄林芝:刻骨铭心纯美艳遇

清晨7:10分卡瓦格博神山露出了她神奇优美的身姿迷倒了所有前来朝拜她的信徒们……

神山护佑,禁毒宣传万里行行万里平安吉祥!

今天很幸运,不但看到了日出金山、日月同辉而且当我们偠离开时,神山还不断露出洁白的顶峰仿佛不断的在挽留我们,迷得大家都恋恋不舍不想离去……

西藏的云充满雪城风光,处处都让經幡高扬有时碧波荡漾,总是满载太阳的光茫如奔跑的藏羚羊,像奔腾的黄河长江始终离不开她的滋养。

西藏的云是布达拉宫的烛咣不管走向何方,把每个人的前程照亮让转动的经筒装满一生的希望,永远不停地摇晃寄托着博爱与慈祥,洒下一路阳光祝福人們幸福安康。

一路向西在去拉萨的路上人们用各种方式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她是去拉萨最美的格桑花最可爱清纯的小卓玛,她今年4岁她和奶奶及家人从四川阿坝出发,走的时候她才2岁半连路都走不稳,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她奶奶的引领下她学会了三步一叩首去寻找屬于她自己的梦想一路朝拜一路向西,今天到达波蜜……祝福小美女祝福一路向西的人们早日平安到梦想的拉萨。

西藏波密风景区位於西藏东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与喜玛拉雅山交界处的波密县,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独特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它气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繁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的江南气候

中文名称:西藏波密风景区

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繁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的江南气候。

雪山人书法环抱湖泊迷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卡钦冰川的发源地整条冰川长达19公里,面积约90平方公里波密平均海拔4200米,而县城所在地扎木镇的海拔则为2750米在年平均气温摄氏10度左右的波密停留,你会发现西藏江南嘚秀丽景色这里位于雅鲁藏布江东岸,3、4月份为桃花盛开的季节四周高耸的雪山人书法包围着波密小村庄,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得红、黄、绿一片

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郁的乡土特质、明丽的雪域色彩的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和孕育它色彩斑斓、光怪陸离、风情万种、无与类比的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波密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来享有“西藏的瑞士”、“绿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旅游之胜地”的美誉

跟随行者的脚步,丈量大地的广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山人书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