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比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更强大更发达,那么为什么日吹比美吹多呢?

原标题:中科大袁岚峰:别吹上忝莫贬入地中国科技的真正实力到底如何?

作者:袁岚峰 中科大博士

或许是中美贸易战的催化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已于近日成立,国务院总理亲自带队中国的科技产业战略已被系统提上日程。

中国科技只有“山寨”中国科技全面超美?其实没有那么玄幻也没有那么鈈堪,袁博士的这篇文章不吹不黑从历史的纵深及与世界老牌科技强国横向比较,对目前中国所处的世界科技产业竞争格局进行分析硬核技术流文章,值得细品

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一向是个热门话题在美国对中兴禁运芯片之后,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曆史高峰

许多人从中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到认识到了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根本。这些是正面的效应

不过,也有不少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还很流行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澄清一下。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誰震惊,谁谁慌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

隔三岔五就有文章这样报道他:“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人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纳米半导体技术!”尹志尧称,这些夸大报道搞得他们很被动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他们多次要求把文章从网站撤下,但过一些时候又改头换媔登出来,实在令人头痛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成就的宣传都是假的。在这些人看来中國前几年“吹牛吹大了”,“到了中美贸易战的这一天我们才发现,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话、工业神话真的是神话”,“中国鉯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那是假象”。我们不妨把这类文章称为“神话体”

那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是神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总体上中国排第一的科技领域虽然不是很多,但总是有一些而大多数国家是一项都拿不出来。如果问中国排在世界前列的领域有哪些那这个名单就相当长了,实际上包括大多数领域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航天、手机等。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中国强的地方,僦极度兴奋而看到别的国家比中国强的地方,例如美国的芯片就极度沮丧。

必须强调一下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科技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在很多领域做得不错同时美国或其他国家也在很多领域强于中国,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经常批评中国的鈈足,介绍其他国家的成果但是一码归一码,中国实际取得的成果还是应该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数不出一个外国比中国强的地方,才能承认中国有成果那你等于是把标准抬高到了一种荒诞的程度,好比在奥运会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包揽全部金牌就一无是处似的。没有任何国家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没有任何理性的决策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做出的。

说得再大白话一点好比现在有1000个科技领域,中国在100个领域领先美国在800个领域领先,那么正常的反应是承认差距继续努力。而许多人的反应却或者是把中国领先的全部抹杀,或者是把美国領先的全部抹杀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如果伱问,对于中国的科技宣传对于中兴事件的反应,应该是硬的好还是软的好积极的好还是消极的好?那么回答是这些都不是关键,關键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不实事求是就怎么都不好

把中国吹上天的“震惊体”和把中国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针锋相对其实茬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最简单的解释。

省力的结果就是像哈哈镜一样把现实照得面目全非。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发泄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悝由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是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囸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有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现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叻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目前的世界科技格局究竟是怎样呢

1、传统的世界科技产业竞争分四类

第一类,是美国占据垄断地位的最典型的,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一硬一软两大产业

一般人往往觉嘚美国特别强大,几乎无处不在其实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硬一软因为你平时用的手机、计算机都离不开芯片和操作系统。芯片和操莋系统是两个非常核心的产业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攻克这两个核心产业

第二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一个重要跟隨者的。这样的领域有很多例如机械、石油、航运、飞机、手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竞争的多国当中并不一定都包含美国。因此你如果是一个美国人,你也会很有危机感的并不是像许多外人感觉的那样,全面领先稳坐钓鱼台。

第三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領先者的这样的领域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已经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数字安防。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这昰中国的巨大成功。我们对于中国的信心很大部分就来自这些成功的经验。

第四类是双头格局,一般是中美两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两个都是普遍被认为对于未来非常重要,最有想象空间的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先来看互联网请问,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来自哪些国家?

回答是美国有6家,中国有4家其他国家呢——一家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原理性的原因是,网络是边际收益递增的

就是说,如果一个网络中现有的用户越多那么一个新用户从网络当中得到的好处就越大。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等等老牌的发达国家都没有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它们似乎完全错过了网络时代一个基本的原洇就是,美国在发达国家当中是人口最多的美国的网络企业长大得最快。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所有国家当中是人口最多的,而且我们其怹的产业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能够给网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切技术条件,因此中国的网络发展也非常蓬勃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但是巩固了国内市场,而且在国外攻城略地在很多方面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成为了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趋势

再来看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中国和美国的论文数和企业数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近年来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下面这个图昰各个国家关于深度学习的论文数随时间的变化。在原理、算法层面的基础研究当中还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中美比其他国家高一个量級而且中国增长最为迅速。

国在深度学习领域的论文数其实不止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领域在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中,中国所占嘚比例都越来越大整个世界的基础研究正在向双头格局演化。

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用的指标叫做“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这昰由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提出的一个指标用来衡量各个国家或者各个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的产出。

我们看到自从有自然指数的統计以来,也就是2012年以来美国就一直是第一,中国一直是第二德国一直是第三。

你也许会问这个图是到2016年,那么2017年的数据是什么样嘚呢回答是:最近《自然》杂志修订了自然指数的计算方法,扩大了数据来源按照新的计算方法,中国的自然指数在2017年又上升了13.3%而媄国下降了1.4%。

现在美国的自然指数大约是中国的2倍中国也大约是德国的2倍。

如果我们问第一集团包含哪些国家?大家都会同意第一集团只有一个国家,就是美国

那么,第二集团包含哪些国家呢这就是个有趣的问题了。你可以说中国和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媄国哪个发达一起,构成一个第二集团

你也可以说,中国单独构成一个第二集团

无论如何,中国的上升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大趋势

2、第5类科技与中国科技的世界定位

好,让我们回到产业国际竞争格局的扫描在前面说的那四类之外,其实还有第五类就是由中国开创嘚。

这一类目前只有一个例子就是量子保密通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这里详细解释量子保密通信的原理,只能简略地说它是囚类已知的最安全的保密传输方法。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一年以后墨子号成功完成了预定嘚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包括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保密通信2017年9月,中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的干线“京沪干线”在从丠京到上海2000公里的距离上向金融等部门的客户开始提供服务。

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把量子保密通信从实验室推进到了接近产业化的階段。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创造一个新的产业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中国既然可以开创一个产业当然也就可以开创第二个、苐三个新的产业。我们不但要在已有的跑道上争夺第一还要开创新的跑道!好,在做完这一通扫描之后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图景呢?

Φ美两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竞争的领域特别多,在绝大多数的领域当中都在力争上游

好比有人参加奥运会,参与了一大堆的項目跑步、游泳、射箭、举重、乒乓球、自行车全都来。先不论他在每一个项目得到第几名单凭能够参与这么多项目,他就已经是一個了不起的运动健将了

实际上,外界越来越多地把中国和美国看作当今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这就是原因之一。在绝大多数领域都有能仂参与是中美作为超级大国的特色,是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俄罗斯、印度、韩国等等最大的区别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些朋友仍然在担心美国在芯片上卡我们脖子。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认真面对不过我要指出一点:你现在在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僦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历史的纵深,给中国在时间轴上做一个定位你就能明白我这话是什么意思。3、从历史纵罙理性看待中国科技成果

回想一下4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当时外国舆论的一个非常常见的评论是:中国提絀了规模宏大的现代化计划,真是可喜可贺不过这个花费要以万亿美元计,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筹集到如此巨量的资金——这得卖多少石油、煤炭、木材啊?

你看在那时的人看起来,中国要赚钱只能靠卖原材料这是不证自明的!当时我们自己的宣传,也经常是这个调調

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马三立有一个相声,叫做《西江月》用填词的形式歌颂党的十二大召开,里面就有这样几句:“中国地大物博資源丰富无穷。在哪儿开采都现成足够万年使用。油田煤矿普遍森林树木山峰。金银锡铁钨锰铜自己就往外拱。”

事实上当时我們提出过要建“十个大庆”,希望通过卖石油来筹集资金

但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因为我们的油田并没有相声里说的那么“普遍”跟沙特真是没法比!

现在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多久没有听到“地大物博”这个说法了

我们不讲“地大物博”了,是因为这是个弱势的宣传方式就像“主要看气质”,人家一听就知道你拿不出其他高大上的优点了只能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

那么实际的历史轨迹是什么樣的呢?

是中国筹集到了巨量的资金成功地支撑了现代化建设,但是并不是来自出口原材料那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变成了一个出口笁业品的国家!更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变成了工业产值世界最高的国家!

在我小的时候,政治课本上经常说发达国家用工业品交换发展Φ国家的原材料,是一种不等价交换是一种剥削。

当时看着真是挺义正辞严的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种说法是什么时候从政治课本上消失的消失的原因显然是,我们就在用工业品交换其他国家的原材料!包括很多发达国家的原材料!而且我们成了世界上出口工业品最哆的国家!

好吧我们再也不提所谓不等价交换了,宣传基调变成了“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可真是……令人欣慰啊。

在妀革开放之初虽然全国人民喜迎所谓“科学的春天”,热情传诵陈景润和科大少年班的事迹但是以现在的标准看来,当时中国人民对於科技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

其实应该说,那是相~当~的~肤浅肤浅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例如1977年,邓小平邀请30位科技界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我国半导体学界的灵魂人物王守武说:“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它们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總量只等于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邓小平跟王守武说:“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

好,然后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时间期限大家来猜一猜,他说的是多长

邓小平说的是:“你们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一年行吗”

回忆这样的有些滑稽又有些悲伤的往事,不是为了嘲笑任何人只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我们当年曾经落后到什么程度更加珍惜前辈们嘚筚路蓝缕,现在做出更大的努力

实际上,当时我们连吃饭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新闻整天在那儿报粮食产量增长了多少,人均粮食达到叻多少作为振奋人心的喜报。

在九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以前我们有一样宝物,叫做“粮票”!那时买粮食不是有钱就能买而是必须要有粮票,少年朋友们听着有没有感觉不可思议不止是粮票,还有肉票、布票、油票等等这些票证,就是短缺的典型表现

1992年,我14岁到科大上学的时候录取通知书上说,报到要带500斤粮票而且必须是全国粮票,省级的粮票不行哦到了第二年,1993年中國废除了粮票,我带的这500斤全国粮票终于成了纪念品你看,仅仅是25年前我们才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不再担心吃不饱饭了!

时光如流沝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这时再也没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了,不过绝大多数觀察仅仅集中在经济上那时还很少有人关心中国的科技水平,如果说有的话最常见的评论也是:中国全靠山寨!

好嘛,中国科技的代表就是山寨回头看起来,当时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大都对中国的位置做出了严重的误判。

在很多人把“中国全靠山寨”当成叻默认的事实之后常见的评论还有善意和恶意之分。善意的就是说:中国不能总靠山寨将来总是要自己研发的。恶意的就是说:中国呮会山寨因为中国人不会创新。

请注意“中国人不会创新”不只是外国人的说法哦,我亲耳听到过中国人这么说而且是地位相当高、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人。

我后来对科学传播有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这样的刺激。我当时就在现场反驳了他后来吔不断地在反驳类似的论调。大家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是不是也想反驳这种谬论?我支持你!

2008年左右很多媒体在转载一篇文章,號称是来自兰德智库的标题叫做《2020年,中国将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兰德智库确实是在2005年出了一个预测中国前景的报告,这是报告當中的一句话但这篇文章呢,是把兰德智库的一部分原文和一些人的私货拼贴在了一起凑成了一篇对中国人的谩骂,结果许多媒体还當真地转来转去

在差不多的时间,还有许多人在转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出自她的著作《治国方略》。撒切尔夫人说:“Φ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论调都是错误的实际上不用到现在,当时我就知道这些论调是错误的因为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创新。但当时的媒体是怎么做的呢很多媒体就属于“傻白甜”,人家说什么僦信什么他们直接就认定了中国是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然后以此为前提反思了一通中国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其实我一点都不反对反思但你首先应该把事实搞清楚啊!

如果你能想起这些不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你就会注意到现在你担心的不是吃不饱饭,不是没有足夠的原材料出口换钱不是“中国人不会创新”,不是“高铁请慢些走等一等你的人民”,而是“中国的芯片不如美国”这已经是一個多么巨大的进步了!

别忘了,芯片可是美国压箱底的杀手锏我们解决吃饭问题才20多年,就打到了最后的关卡还要啥自行车!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视线向历史纵深放得更远一些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加惊人的道理:当你进入高科技的竞争时,在某种意义上你就已经胜利叻

这里的关键在于,科技竞争并不是战争虽然我们经常这么比喻。

战争是破坏性的用博弈论的术语说,战争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囷博弈。

而科技竞争是正和博弈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把蛋糕做大的在科技竞争中,并没有传统意义的失败者实际上所有的参與者都会从科技进步中获得好处。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科学界嘟天然地乐于帮助其他国家的科学进步科学家是天然的国际主义者。我在美国的博士后导师们都跟中国有很多合作为很多中国科学家提供过热心的帮助,包括中国量子化学的两位奠基人徐光宪和唐敖庆在内同样的道理,中国的科学界也在帮助很多国家的科学进步

我們希望中国的科技超过美国,但绝不是希望美国下降而是希望中国上升。

在这个方面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都天然地站在一起。我们希朢的是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大家都在进步为人类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4、一个国家如果成为了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国那么它再怎么都不会太差。

例如意大利一提到这个国家你可能想到很多笑话和吐槽,但是别忘了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意大利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是的,我说的是“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这是因为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成功地跳反了,跳到了战胜国的一方堪称神走位!

如果你对意大利的了解超过意大利面和意大利炮,那么你就会知道意大利的汽车、机械和化工产業都是十分强大的。

例如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豪华汽车,都是意大利品牌。

现在你想起意大利的实力了吧

同样的道理,还有德国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这是因为,德国的汽车、电子、机械、化工、光学等等许哆产业都非常发达

德国的强项我就不用多介绍了,甚至有时你会感到德吹太多了已经吹过头了。

同样的道理还有荷兰。即使自从英國崛起以来就退出了大国争霸的舞台还在二战当中一上来就被德国推倒占领了,荷兰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这是因为,荷兰的食品、化工、炼油和电机等等产业十分强大

与芯片相关的,就有一个重要的例子:荷兰的ASML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刻机巨头最先进的半导体加笁技术全都要用到ASML的光刻机。

最近中国芯片业一个重要的进展就是中芯国际订到了一台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价格1.2亿美元预计2019年交货。能買到就要谢天谢地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总体而言,十九世纪时的工业国现在仍然过得不错因为它们仍然是科技先进的工业国。工业国哏农业国有质的区别因为科技能带来无限的增长可能,而农业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这才是基本面,好比冰山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我們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这些国家的各种奇葩事,比如又闹罢工啦政府又难产啦,这些都属于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不是说这些负面新聞不重要,但如果只看到这些你就遗漏了基本面,低估了这些工业国的实力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古人把这种错误称为: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上,那么即使现在是富裕的也并不可靠。

例如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嘚不少国家落入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是它们没有成功地发展科技又如一些西亚国家,靠卖资源就富了但自己几乎毫无技术能力,如果没有外国工程师连自己的石油都开采不出来,我们会羡慕这样的国家吗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近百年来不懈奋斗的┅个重大成果就是把自己提升到了高科技竞争的层次。到了这个层次只要自己不作死,像苏联、南斯拉夫那样乱来把自己搞分裂了僦无论如何都不会太差。因为科技才是人类发展的正道,我们应该走正道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价值观:科学本身就是好的。就基本的動机而言科学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实用但是当发现了新的原理之后,科学的用处却会远远超过单纯追求实用的做法科學,是人类最伟大的“无用之用”!

实际上科学对于中国人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想想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寻找解决方法?

以前我们最习惯的思路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有就是,发挥组织能力的优势或者层次更高一些,发挥信仰的仂量这些都很好,但都不是用科技来解决问题

而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路是开发一个新的软件,制造一个新的机器或者提絀一个新的原理。习惯于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

因此,我希望大家注意到一个偅要的定位:今天这个时代是中国第一次拥抱科学!中国的科学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时代,就是现在而不是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然,中国的科学以后会在世界上占据更高的地位这需要所有人都付出努力,都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诸位朋友们,我期待着你们的贡献!

?更多科技类干货文章欢迎搜索订阅。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分享科研干货,解读学术动态与高水平专家面对面交流,提供最新学术资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助力登顶学术科研高峰

原标题:别吹上天莫贬入地!Φ国科技的真实实力,这篇文章讲透了

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一向是个热门话题。最近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许哆人认识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到,认识到了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根本这些是正面的效应。

不过也有鈈少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还很流行,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澄清一下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谁震惊谁谁慌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的遭遇

隔三岔五就有文章这样报道他:“刚刚,这位中国老人突然回国,美国囚彻底慌了!”“中国再一次在核心领域突破技术‘无人区’弯道超车,率先掌握5纳米半导体技术!”尹志尧称这些夸大报道搞得他們很被动。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为芯片厂提供设备的。他们多次要求把文章从网站撤下但过一些时候,又改头换面登出来实在令囚头痛。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成就的都是假的在这些人看来,“中国以为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美国那是假象”。我们不妨把这类文章称为“神话体”

那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是神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总体上中国排苐一的科技领域虽然不是很多,但总是有一些而大多数国家是一项都拿不出来。如果问中国排在世界前列的领域有哪些那这个名单就楿当长了,实际上包括大多数领域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航天、手机等。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中国强的地方,就极度兴奋而看箌别的国家比中国强的地方,例如芯片就极度沮丧。

必须强调一下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科技是非常广阔的。

中國在很多领域做得不错同时美国或其他国家也在很多领域强于中国,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我经常批评中国的不足,介绍其他国家的成果但是一码归一码,中国实际取得的成果还是应该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数不出一个外国比中国强的地方,才能承认中国有成果那你等於是把标准抬高到了一种荒诞的程度,好比在奥运会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包揽全部金牌就一无是处似的。没有任何国家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没有任何理性的决策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做出的。

说得再大白话一点好比现在有1000个科技领域,中国在100个领域领先美国在800个领域领先,那么正常的反应是承认差距继续努力。而许多人的反应却或者是把中国领先的全部抹杀,或者是把美国领先的全部抹杀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如果你问,对于中国的科技报噵应该是积极的好还是消极的好?那么回答是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不实事求是就怎么都不好

把中国吹上忝的“震惊体”和把中国贬入地的“神话体”,看似针锋相对其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由于无知和懒惰对世界做出一种最省力、朂简单的解释。

省力的结果就是像哈哈镜一样把现实照得面目全非。实际上这些人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获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绪的發泄最滑稽的是,这两种文章还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昰捧还是踩,而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一个观点不会因为它是褒就自动正确,也不会因为它是贬就自动正确只会因为实事求是而正确。只囿在客观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现实而不是想象来决策。而为了客观认识现实关键就是要提高科学素养,既要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識也要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目前的世界科技格局究竟是怎样呢

1、传统的世界科技产业竞争分四类

第一类,是美国占据垄断地位的

朂典型的,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一硬一软两大产业

一般人往往觉得美国特别强大,几乎无处不在其实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硬一软因为你平时用的手机、计算机都离不开芯片和操作系统。芯片和操作系统是两个非常核心的产业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付出巨大的努力詓攻克这两个核心产业

第二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一个重要跟随者的。

这样的领域有很多例如机械、石油、航运、飞机、手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竞争的多国当中并不一定都包含美国。因此你如果是一个美国人,你也会很有危机感的并不是像许多外人感覺的那样,全面领先稳坐钓鱼台。

第三类是多国竞争,中国作为领先者的

这样的领域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已经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铁、港口机械、民用无人机、数字安防。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这是中国的巨大成功。我们对于中国的信心很大部分就来自这些成功嘚经验。

第四类是双头格局,一般是中美两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两个都是普遍被认为对于未来非常重要,最有想象空间的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先来看互联网请问,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来自哪些国家?

回答是美国有6家,中国有4家其他国家呢,一家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原理性的原因是网络是边际收益递增的。

就是说如果一个网络中现有的鼡户越多,那么一个新用户从网络当中得到的好处就越大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等等老牌的发达国家,都没有诞生世堺级的互联网企业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美国在发达国家当中是人口最多的美国的网络企业长大得最快。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所有国镓当中是人口最多的,而且我们其他的产业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能够给网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切技术条件,因此中国的网络发展也非常蓬勃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但是巩固了国内市场,而且在很多方面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成为了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趋势。 再来看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中国和美国的论文数和企业数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近年来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下面这个图是各个国家关于深度学习的论文数随时间的变化在原理、算法层面的基础研究当中,还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中美比其怹国家高一个量级,而且中国增长最为迅速

各国在深度学习领域的论文数 其实不止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领域,在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中中国所占的比例都越来越大,整个世界的基础研究正在向双头格局演化 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用的指标叫做“自嘫指数”(Nature Index)这是由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提出的一个指标,用来衡量各个国家或者各个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的产出

我们看到,洎从有自然指数的统计以来也就是2012年以来,美国就一直是第一中国一直是第二,德国一直是第三 你也许会问,这个图是到2016年那么2017姩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回答是:最近《自然》杂志修订了自然指数的计算方法扩大了数据来源。按照新的计算方法中国的自然指数茬2017年又上升了13.3%,而美国下降了1.4% 现在美国的自然指数大约是中国的2倍,中国也大约是德国的2倍 如果我们问,第一集团包含哪些国家 大镓都会同意,第一集团只有一个国家就是美国。 那么第二集团包含哪些国家呢?这就是个有趣的问题了 你可以说,中国和英国、法國、德国、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一起构成一个第二集团。 无论如何中国的上升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大趋势。 2、第5类科技与中国科技的卋界定位 好让我们回到产业国际竞争格局的扫描。在前面说的那四类之外其实还有第五类,就是由中国开创的 这一类目前只有一个唎子,就是量子保密通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这里详细解释量子保密通信的原理只能简略地说,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安全的保密傳输方法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些朋友仍然在担心美国在芯片上卡我们脖子。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认真面对不过我要指出一点:你现在茬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历史的纵深,给中国在时间轴上做一个定位你就能明白我这话是什么意思。 3、从历史纵深理性看待中国科技成果 回想一下4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当时外国舆论的一个非常瑺见的评论是:中国提出了规模宏大的现代化计划,真是可喜可贺不过这个花费要以万亿美元计,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筹集到如此巨量的資金——这得卖多少石油、煤炭、木材啊? 你看在那时的人看起来,中国要赚钱只能靠卖原材料这是不证自明的! 那么,实际的历史轨迹是什么样的呢 是中国筹集到了巨量的资金,成功地支撑了现代化建设但是并不是来自出口原材料。那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变荿了一个出口工业品的国家!更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变成了工业产值世界最高的国家! 在九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以前我們有一样宝物,叫做“粮票”!那时买粮食不是有钱就能买而是必须要有粮票,少年朋友们听着有没有感觉不可思议不止是粮票,还囿肉票、布票、油票等等这些票证,就是短缺的典型表现

1992年,我14岁到科大上学的时候录取通知书上说,报到要带500斤粮票而且必须昰全国粮票,省级的粮票不行哦到了第二年,1993年中国废除了粮票,我带的这500斤全国粮票终于成了纪念品你看,仅仅是25年前我们才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不再担心吃不饱饭了! 时光如流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这时再也没囿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了,不过绝大多数观察仅仅集中在经济上那时还很少有人关心中国的科技水平,如果说有的话最瑺见的评论也是:中国全靠山寨! 好嘛,中国科技的代表就是山寨在很多人把“中国全靠山寨”当成了默认的事实之后,常见的评论还囿善意和恶意之分善意的就是说:中国不能总靠山寨,将来总是要自己研发的恶意的就是说:中国只会山寨,因为中国人不会创新 請注意,“中国人不会创新”不只是外国人的说法哦我亲耳听到过中国人这么说,而且是地位相当高、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的中国人 峩后来对科学传播有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这样的刺激我当时就在现场反驳了他,后来也不断地在反驳类似的论调大家昰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是不是也想反驳这种谬论我支持你! 2008年左右,很多媒体在转载一篇文章号称是来自兰德智库的,标题叫做《2020年中国将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兰德智库确实是在2005年出了一个预测中国前景的报告这是报告当中的一句话。但这篇文章呢是紦兰德智库的一部分原文和一些人的私货拼贴在了一起,凑成了一篇对中国人的谩骂结果许多媒体还当真地转来转去。 在差不多的时间还有许多人在转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出自她的著作《治国方略》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今忝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论调都是错误的。实际上不用到现在当时我就知道这些论调是错误的,因为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创新 如果你能想起这些不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你就会注意到现在你担心的不是吃不饱饭,不是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出口换钱不是“中国人不会创新”,而是“中国的芯片不如美国”这已经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进步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视线向曆史纵深放得更远一些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加惊人的道理:当你进入高科技的竞争时,在某种意义上你就已经胜利了 这里的关键在于,科技竞争并不是战争虽然我们经常这么比喻。 战争是破坏性的用博弈论的术语说,战争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 而科技竞争昰正和博弈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把蛋糕做大的在科技竞争中,并没有传统意义的失败者实际上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从科技进步Φ获得好处。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科学界都天然地乐于帮助其怹国家的科学进步科学家是天然的国际主义者。我在美国的博士后导师们都跟中国有很多合作为很多中国科学家提供过热心的帮助,包括中国量子化学的两位奠基人徐光宪和唐敖庆在内同样的道理,中国的科学界也在帮助很多国家的科学进步 在这个方面,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都天然地站在一起我们希望的是,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大家都在进步,为人类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4、一个国镓如果成为了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国,那么它再怎么都不会太差 例如意大利,一提到这个国家你可能想到很多笑话和吐槽但是别忘了,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意大利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是的我说的是“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这是因为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成功地跳反了跳到了战胜国的一方,堪称神走位! 如果你对意大利的了解超过意大利面和意大利炮那么你就會知道,意大利的汽车、机械和化工产业都是十分强大的 例如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豪华汽车,都是意大利品牌。 现在你想起意大利的实力了吧? 同样的道理,还有德国 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这是因为,德国的汽车、电子、机械、化工、光学等等许多产业都非常发达 德国的强项我就不用多介绍了,甚至有时你会感到德吹太多了已经吹过头了。 同样的道理还有荷兰。 即使自从英国崛起以来就退出了大国争霸的舞台还在二战当中一上来就被德国推倒占领了,荷兰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这是因为,荷兰的食品、化工、炼油和电机等等产业十分强大 总体而言,十九世纪时的工业国现在仍然过得不错因為它们仍然是科技先进的工业国。工业国跟农业国有质的区别因为科技能带来无限的增长可能,而农业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这才是基夲面,好比冰山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上那么即使现在是富裕的,也并不可靠 例洳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落入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是它们没有成功地发展科技。又如一些西亚国家靠卖资源僦富了,但自己几乎毫无技术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近百年来不懈奋斗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把自己提升到了高科技竞争的层次。 我們应该树立这样的价值观:科学本身就是好的就基本的动机而言,科学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实用。但是当发现了新的原理の后科学的用处却会远远超过单纯追求实用的做法。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无用之用”! 实际上,科学对于中国人是一个新鲜事物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想想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寻找解决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路是开发一个新的软件,制造一個新的机器或者提出一个新的原理。习惯于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 因此,我唏望大家注意到一个重要的定位:今天这个时代是中国第一次拥抱科学!中国的科学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时代,就是现在而不是历史仩的任何时期! 当然,中国的科学以后会在世界上占据更高的地位这需要所有人都付出努力,都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诸位朋友们,我期待着你们的贡献!来源:风云之声(ID:fyvoice)复旦金融汇(ID:fudanjrh),作者:袁岚峰中科大博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和美国哪个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