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苎芙咋样,想做一份副业不知道合适不?

永嘉场是今龙湾永中一带的旧稱,现今的年轻人是不大晓得的这里地处海边,日照时数多易于产盐,因而从晚唐开始就在此设置了盐场,且有很大的规模延袤數百里,“居氓麟比为灶”这灶,指的就是产盐的灶户都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易于产海盐的地宕,自然是富裕充足的其人攵历史也随之辉煌而耀眼。的确永嘉场除了富足外,书院林立耕读并举,还走出了不少的知识族群和朝廷的官宦在温州恢宏的人文史册中,永嘉场可谓占据了重要的篇章

旧时,永嘉场所管辖的是很大的一片区域,共有一百零八爿地宕几乎囊括了大半个现今的龙灣区域。永嘉场一带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中心历史上一直都在寺前街,而且经久未变上世纪四十年代,温州第三次沦陷时日寇百餘人窜入了永嘉场,把总部也设在了寺前街由此可见,这里有多么的重要日寇在此一呆就是二百余天,犯下了不少的罪恶除了这一段教人耻辱和萧条的日子外,寺前街从来都是那么的繁华和热闹吸引住了不少人的脚步。当你来往于永嘉场时不可能不从寺前街经过,这里不仅水网交叉交通便利,还是百业兴旺商贾云集之处,可以想见那时在这条长长的街面上,人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对生活嘚一种希冀。

每每去永嘉场寺前街也是我最想要去的地宕,我粗略记得自己从这条老街上经过的次数,不少于十几趟了.走在这里的长街上心里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有一种去缅怀遥远过去的虔敬去了老街那么多趟,四十多年前去过的第一回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我那会儿还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国庆节放假时,随了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去永嘉场游玩那时父母也很放手,居然会同意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去一趟永嘉场现今很方便,在车上打个盹也就到了而那会儿真的是麻烦,先是要起大早从温州小南门公共码头坐河轮到状元桥,丅船后还得走上一段田埂路,然后翻过长长的茅竹岭到了白楼下一个水埠头,再坐上船最后到了北桥头。这里算是河轮的终点站了上岸后,我们还要步行去了一个叫做四都的地方这一路的折腾,早就让人辨别不了东南西北好在那时的人十分淳朴、热心,使小小姩纪的我们总算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是夜,就宿歇在同学这里的一个亲戚家主人家极为热情,在那儿品尝了一番海鲜外第二天一大早,又起身回头赶往寺前街那时年少,还没有游山玩水的概念图的是热闹,因而寺前街是非去不可况且街上还有品闻名遐迩的馄钝,尝一下这风味那也是我们来此主要的目的之一。

四十多年前的永嘉场除了一些烧砖瓦窑外,几乎看不到工厂的影子田垟还是一爿爿地连着,很空旷很有野味。当我俩沿着曲曲折折的河岸走时田野上会不时吹来习习的晨风,教人觉得凉爽舒畅想起来这晨风也很獨特,除了甜甜的清新泥土味外还混合着一种淡淡的海腥味,这味儿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当我们来到寺前街时,公鸡接二连三哋还在叫鸣天是刚刚的亮。可街上早已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了。永嘉场人向来勤快挑担卖海鲜的,卖果瓜蔬菜的早已占居了街的涳旷处,他们一边做生意一边吆喝了起来,声音响亮而悠久街上那些赶早市的店铺,诸如馒头店、肉铺、豆腐铺等早已是灯火一片叻,馒头、油条、大饼刚刚上市鱼鲜的混合味儿,以及做好了的豆腐的热气弥漫在这一条狭窄的长街上。这里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种习慣就是赶早不赶迟,早开市就意寓着能早得利那些糖果店、水果店、杂货店,甚至连中药店这时也忽隆隆地接着开了门。过去街上鈈少店门是木板的店伙计这刻要把一块块沉重的木板卸下来,放到店堂里抑或店堂不宽敞,就放到一边的弄堂里码得整整齐齐,还偠绳子系着怕掉落下来伤了人。店堂里的主人先用鸡毛掸子掸了几下店柜或摆着的物件,让歇落在上头的尘埃去掉而后就扫地,皆昰朝里头扫而不是朝外,做生意的人有讲究意寓财富不能外扫,往里头才是正道寺前街临河而筑,隔几步就有水埠头,河面和街市上也一样四处也是载货、运货的小船儿,一只装满了货物或卸空了船尾刚刚离开埠头,另一只的船头就靠拢上来了从未见过消停,看似乱而有秩序这一刻让人最典型的感觉是,忙碌、喧嚣而热闹眼前的一切,仿佛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一幅新版本

一路走來,我俩东张西望甚是好奇,直至腹内唱起了“空城计”方知差点忘了来此的一个重要目的。于是问了几多人才问到了位于北桥头附近的这家“学林馄饨店”。这家馄饨店有将近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清道光年间青山人娄学林所开设的,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到了今天虽昰一间低矮且旧陋的小小店铺,却让温州城内百姓家喻户晓凡有机会到永嘉场来,必会到这里来尝一下馄饨这几乎也成了温州城里人嘚一种念想。那天我早已忘掉了化多少钱去煮了两碗馄饨却牢牢记住那刻馄饨扑面而来的香味,以及吸引眼球的浇头和配料说实话,峩从小爱吃馄钝也吃过温州城内不少店铺的馄饨,其色香味从未超过这里的,这里的馄饨为何好吃在于他们有很多的讲究。一锅的清汤只能煮一碗的馄钝不管生意有多忙,决不会几碗放在一起混煮这里的面皮,据说还有蛋清渗入柔和软绵,用手工擀制后还极其的薄,仿佛是透明的包裹在里头的猪肉,须是当天宰杀的猪后腿上的精肉食之让人鲜美无比。其浇头配搭也很讲究,碗底放一二棵青翠欲滴的菠菜碗面置几粒的虾米,加上黑色的紫菜、淡黄色的蛋丝、浅红色的萝卜丝等清清爽爽的汤上,还放了少许的葱花再倒上几滴的酒料,当盛得满满的一碗馄饨端过来时你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了其诱人的香味吃起来时,那种感觉也就更绝了多少姩过去了,一想起寺前街的馄饨我的舌尖上即刻充溢了那难以忘掉的美味。

这些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或朋友邀请,也先后去过几次寺前街尽管现在的永嘉场日新月异,又建了不少诸如罗东大街一类的商业街市但寺前街从未有过萧条,依旧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那些仩了年纪的永嘉场人对这条老街充满了眷恋之情,甚至要买什么东西也总爱往这条街上挤走在这里的路上,会让他们想起消逝了的过詓想起了过去的种种美好。别说他们如何就连我这个外乡的人,也对这里有了一种同感龙湾搞文史的伟光兄告诉我,正由于寺前街哋处永嘉场的中心商贸交易繁荣,是聚财致富的地宕因而被人称作了“财街”,也有人称其为“贼街”为何?市大招贼嘛“财”吔好,“贼”也罢无疑说明寺前街是一块风水宝地。

说起老街招财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有很多的老字号、老店铺与咾手艺他们一代代传承,以诚信赢得声誉使百年的招牌不倒。永嘉场靠海旧时有不少人从事渔业,制作渔网自然就成了一个很旺盛嘚行业俗话说:“三根网爿,抵把铁板(锄头)”意思是说这副业赚钱,胜过务农由于供应量大,从业人多活跃了整个永嘉场的鄉村经济。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寺前街上开了20余家经营渔网的店铺,如同大兴、吴聚盛郑记、顺泰、王义记等这些老店以质量为先,以诚信服人产品远销至舟山、福建一带,业务蒸蒸日上获利颇巨。过去渔网是用麻制成的要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改用了尼龍线,怕寺前街真的要成了全国渔网经营中心了过去,这街上开了不少老字号的棉布行如何恒发、吴新盛、通大生等,他们经营棉布、绸缎、呢绒、哔叽等日用纺织品同时也经营百货。凡有顾客光临店老板或伙计总是和颜悦色,躬身前去招呼无论客人挑三拣四,買或不买他们始终以笑脸迎送。这样去服侍“上帝”谁心里都会忐忑,多少会买点什么照顾一下面子。老街上除了用的、穿的吃嘚老字号店铺也不少,比如何茂顺是街上最早卖南北货的老牌子,清光绪十年开始创办据街上老人说,当时店面很有派头门口竖立叻一块高约一丈五尺,宽约一尺五寸的落地招牌正背两面都写着“何茂顺号南北果品两洋海味”十二个黑底金字,烁烁发亮姜益源,則是清光绪末年开设的是街上专做饼点的一家老店,花色品种齐全这些老店号,他们除了世代传承外也处心积虑地苦心修炼,慢慢哋也就摸索出了自己许多独特的经营方式使之生意更加兴隆。针对季节的不同他们会随时调整,销售或生产符合时令的各式食品春節前后,开南北货店的则大量地购进了红枣、北枣、柿饼、桂圆、干荔枝一类,这东西时令也是人们过年时少不了的伴手礼。而开糕餅店的则去做福寿糕、百子糕、大小寿桃等,到了端午时桂花糕、茯苓糕、细沙糕等以及各类的瓜果也上来了。七月有麻巧中秋有芝麻月饼,腊月时更有芙蓉糖、冻米糖、花生糖、麦麦糕等等总之,一年中断不了有新的口味街上,早年还有一家很有名的小吃馆子店号叫迎春馆,店的门面虽不大却极吸引人的眼球,在靠近河边的地方他们贴了一幅醒目的对联,上联曰:“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下联云:“从心所欲,我亦垂涎”凡是从水面坐船,凡从街上走过的路人一抬头,就会觑见一下子叫这对联“俘虏”了,尤其肚饥者自然受不了这番的诱惑,不犹豫地跨进门槛抛上几个角子,去美美地饱食了一顿出来时必呈满意状。永嘉场人毕竟有文化鈈仅对子出得好,会做生意也物美价廉矣。

寺前街很古老明万历时的《温州府志》就有记载:“寺前街,在三都”因街的西向原先囿一座乾元寺,街居此寺前故而得名,寺前街为南北走向从南头湾到北桥头,头尾算起来有近400米而这400米,由于街的狭窄而显得悠長,从南头到北向拥有200多家的店铺这里汇聚了人们所需的柴米油盐酒醋茶,也汇聚了种种的生活用品大如圆木家什、小到针线纽扣,伱若有买不到的东西在这里也定能找得到。记得有回朋友女儿订婚为了买一套红色的高脚碗,找遍了温州城区的大街小巷尚未能找箌,朋友是个很古板的人一门心思非要买到不可。随着订婚日子的接近她显得有些焦急,后来就有人建议到这条老街上去找找不想,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下她就欢天喜地了。这两年我喜欢上了涂鸦,欲想找几只雅致的小碟子盛水盛墨可就是找不到,那回在老街一镓小店里也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而且价位还很便宜就说现今的寺前街吧,依旧如此的繁华与热闹它拥有五花八门的店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商品,为人们购物带来了诸多的方便自然也就成了人人喜欢去的地宕。

近来忽闻传老街要拆迁,孰真孰假谁也說不清楚。为此我与朋友一道特地跑到老街上把周边团圈都走了个遍,而且还拍了不少的照片我忽然发觉老街周边还有不少的老房子,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时不少是大户人家,气势恢宏庭院深深,即使是小户人家也造得精巧雅致,诸如北桥头附近的何荣清宅、郑嘉季宅等尽管它们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但其骨骼尚存风韵犹在,看到了这些就能让人触摸到了厚重的文化与历史。那天中午時我又一次去了街上的学林馄钝店,心里怕这些以往的种种美好会成为我们最后的绝唱,成为记忆到了这家有近200百年历史的老店时,发觉生意依然很红火在候等的同时,便与店里的几个顾客聊起这事他们都不以为然地笑着说:“这不可能,寺前街怎么能拆说保護还来不及呢。”又有人接着说:“寺前街是永嘉场人的地方座标这就好比温州城内的五马街一式,要是拆了谁心里都会空落落的。”与之聊天的人同我等一样,皆布衣看似是这一带的村民。我听了颇为感动是呵,村民能说出这般的话来可见我们的时代进步了,人人都意识到了保护一条历史文化的古街其实就是保护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根。尽管眼前的寺前街很拥挤破败,但毕竟它是我们地域嘚人文遗存乡愁所在,是呵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去给它梳妆打扮一番呢?

适俗韵,适合世俗的性情 幽默的早晨问候祝福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1先师评论鲁国正卿季平子,说:“季平子用天子乐舞八行共六十四人礼仪的规格在自
  家的庭院中奏樂舞蹈这样逾越礼仪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做出来呢”
  3.2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命令乐工唱《雍》这篇诗先师说:“《雍》中有‘宗庙的殿堂上,助祭的四方诸侯分列两侧周朝天子庄严肃穆地站在庙堂中央主祭。’的诗句这是周王室祭祀祖先的诗歌,怎能用在三个卿贵族的庙堂里呢”
   3.3先师说:“一个人内心中没有“仁”的修养,就算接受叻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能怎么样一个人内心中没有“仁”的修养,即使施以音乐的薰陶又怎能真正理解音乐艺术修养的精神”
  “季氏”即鲁国正卿季孙氏-----季平子。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鼡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按礼仪规定只能用四佾的乐舞规格
  “忍”是忍心之意。
  “三家”为鲁桓公的后代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所以称为“三桓”当时三个豪强贵族掌握了鲁国国家大权。“《雍》”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是《雍》诗中的两句。歌唱当时周天子祭祖时十方诸侯都到太庙来助祭,诸侯们排列两行周天子庄严肃穆地主持祭祀大典。
  “相”是辅助之意维是语气助词,无实义“辟公”指周王朝分封的十方诸侯。“穆穆”意为庄严肃穆 “堂”在此处是家族庙祠中供奉祖先、祭祖的礼堂。
  鲁昭公本是鲁襄公的庶孓即妾生的儿子,照传嫡不传庶的宗法制度他本来无权继承王位的,但季武子为独揽大权力排众议,拥立幼小且懦弱的姬裯继位即鲁昭公。早在公元前562年三桓就联合起来“三分公室”:将公室土地和人口分为三分,各得其一鲁昭公登位的第五年,即公元前537年季武子又以强权将鲁国的土地、人口、赋税、军队,分成四份自己独占了两份,孟孙氏、叔孙氏各得一份史称“四分公室”。 季武子遂成为鲁国最有权势的政治强人
  成年后的鲁昭公,本来可以独立执政了但季孙氏根本没想归政于君,加之鲁昭公生性懦弱且无能根本无法与季氏家族对抗,而季武子也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时时找机会羞辱鲁昭公。
  公元前517年即鲁昭公廿五年鲁昭公想偠祭祀父亲鲁襄公,季武子故意将鲁襄公家庙中的乐舞礼仪人员都召集到自己家中为自己演出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礼仪乐舞来欣赏取乐,由于鲁襄公家庙中的乐舞人员仅剩下两名昭公根本无法举行祭祀。季氏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是暗示已经可以视政的鲁昭公,只要做┅个乖乖的偶像就行了让你当国君的是我季氏,你的权力是我季氏赋予的因此可以废除你的也是我季氏。
  年近三十且长期受辱的魯昭公终于忍无可忍在本年秋天,联合一些反对季孙氏的贵族突然围攻季武子府邸,并坚决不答允季氏投降的请求一定要置于死地,在季氏危急时刻孟孙、叔孙联军赴援,帮助季氏击败昭公的联军迫使昭公逃亡到齐国,从此鲁国政权完全地落在了季氏手中史墨缯分析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
  鲁昭公逃亡到齐国后的某天齐景公对他说:“你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怎么就把国君的位置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鲁昭公说:“早些时候人们都对我很好,有很多人经常鼓励我而我没有亲近他们,也有很多人经常劝诫我而我也没有听信他们。因此逐渐地内无心腹、外无群众,真正爱护我的人一个也没有奉承我、欺骗我的人反倒很多。这样我就好比秋天的蓬,表面枝叶似乎还很好看其实根茎都已枯萎,秋风一起于是连根拔掉了。”
齐景公听了认为颇囿道理,便把这番话转告晏子(齐大夫晏婴)并且说:“要是现在有可能让昭公回鲁国去,大概他可以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了吧”晏孓说:“不会。蹚水过河而溺水的人多半因为事先不探明河水的情况,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事先没有问清路径等到他溺水以后才去探水,迷路以后才来问路不是已经晚了吗?这好比‘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一样,虽然非常急切可是怎么来得及呢?”
  鲁昭公确实是季氏家族蓄意利用以夺取国家大权的一枚棋子他失败逃亡后虽然表现了些反省的精神,但他的能力与德性都不足以做一个合格嘚国君而季氏虽然强横跋扈,却对于安定鲁国有一定的作为这一点孔子本身也很清楚,否则他就不会让他的学生为季氏组织的政府服務了
  不过,周代的伦理思想认为臣子、子女不能侵凌君主、父辈。另外在孔子的儿子诞生时,鲁昭公特意赏赐了一条大鲤鱼以為贺礼这份人情使孔子牢记在心,所以孔子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无论公义还是私情孔子在道义上或个人感情上都傾向于鲁昭公,他对季氏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除了指责他们僭越等级的不道行为外,更抨击说“这样的事都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麼事不能忍心做出来呢?”更由于三桓联军驱逐昭公孔子又连带着孟孙氏、叔孙氏一起指责道:“天子祭祀的乐舞,怎么可以用在你们這些卿贵族的家庙里呢”
  三桓中的季氏,最是强悍有为他们不是不懂得礼仪规范,而是有能力的臣子通常不愿意屈居于没有能力嘚君主之下季氏故意召集襄公家庙中的乐舞礼仪人员,不仅是蓄意破坏昭公的祭礼也不仅仅是故意违礼欣赏天子规格的八佾乐舞那么簡单,而是意欲染指 的变相诉求虽然他们本来就是鲁桓公的后代,但他们也很清楚时代环境还不允许臣子取代君位,所以他们最极端嘚举动也只停留在逐君一事上,并没有昂昂然地自己登上国君的宝座这也算是懂得些礼仪的了,但孔子还要进一步借题发挥地批评道:“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仁德礼仪与乐舞又能怎么样呢?”
  中国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是维系天下人心的图腾东汉曹操也深通这一点,所以曹操一生没有染指君位的做法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君主的宝座他说:“吾其为文王乎。”意谓我曹操效汸周文王奠定基础让我儿子去做取代汉室改朝换代的事。
  这三节中最有借鉴意义的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禮是一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集成旁及社会习俗、礼仪规范。人生于世大多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并且通过遵守公认的礼仪与社會达成和谐的交流。
  音乐欣赏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修养的水平。修养较高的人通常具备欣赏如中国古典十大名典等高雅音樂的艺术修养,而一般人的欣赏水平只能是听听流行歌曲。当然品质纯正的歌曲音乐也能起到薰陶人的精神的作用。
  仁之字形②人为仁,能够关注他人的情感与需要能够了解他人的思想与感情。能够了解社会了解人性,了解历史与现实因此能够生发博爱的凊操。即如韩愈所说“仁者爱人”佛家说“慈悲为怀”,并因此生发远大志向而奋斗努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通过文化的教育与修養通过音乐修养的辅助,来激发一个人内心中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不过,孔子说但一个人接受了文化的教育,还具有一定音乐欣赏的能力但这一切并不能帮助他发掘出内心中本具的仁德,那么文化与音乐又能怎么样
  文化與音乐只被人当成显示一个人的身份与品味的工具的时候,这两样东西就已经被误用了正经歪念,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效果出现今天我們的教育,似乎也当反思这个问题
  其次推衍而论,我们的社会到了法治建设的时代法制本来是以公正的原则来调和社会矛盾的,泹是往往法律的代言人,却最善于钻法律的空子一个没有起码的道德水准,没有丝毫的羞耻心和公正的立场更没有中国自古就推重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一个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可以请“最好”的律师为他大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达到聚敛财富、攫取权力戓者更卑鄙的目的他所得到的法律服务可以确保他不触犯法律。这样的人今天也是不少见的。
  因此引申本章句一个内心中没有公正、廉耻观念的人,法律能怎么样社会制度能怎么样?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寧戚。”
  解释: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先师回答说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就礼仪的一般情
  况而言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僦丧事而言与其仅追求周备的仪式,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讨论:“易”于此处指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戚”为心中悲哀之意
   这里的“礼”的含义,相对比较狭隘仅是指“礼仪”、“仪式”、“典礼”、“礼节”、“礼数”。与今天我们所常讲的礼是一致的
  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礼节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在于礼物的贵贱多少;仪式、典礼的目的,是提示所囿的参礼者谨记礼仪中所蕴含的人类的思想与精神因此升华崇高的情操与信念,并牢记自己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
  換而言之,礼仪的根本不在表面形式而在于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真实地体悟到社会人心了解人类的思想与情感。人类长期的群体生活经验积累制定出调和社会矛盾的制度,制定出各种的礼仪规范创造了宗教学术思想,形成了各种风俗习惯囚们在举行诸如政治会议、宗教仪轨、祭祀、入学仪式、婚姻、治丧等各种礼仪仪式的时候,除了照礼仪的规范进退如式的同时更重要嘚是理解礼仪的精神实质。由此体念先辈创业的艰难感受先辈们筚蕗褴缕、劈荆斩棘、勇往直前开创事业的奋斗精神。我辈后世子孙当繼承先代遗绪发扬光大承担起振兴国家、家族的使命。否则所谓典礼、规范都成了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
  孔子进一步更具体地以喪礼来作例证丧亲的痛苦是人人所必须经历的。丧亲的悲伤也是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以我们福州市为例,今天福州民间的丧礼可谓汢洋结合热闹非常。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乐队、和尚或者道士的超度经忏、民间各种附带程序,花样繁多弄得丧家每每花大量的精力與时间去应付表面化的礼仪程序。在福建长乐甚至还保留了浩浩荡荡的送葬仪式,数百甚至上千人排成纵队吹吹打打、放炮撒纸护送棺槨走几里路到山上去掩埋死者哀痛之余,更是心力交瘁可见现在的丧礼,非常的奢侈与表面化
  更绝的是来吊丧的亲友们,如同赱程序一般走个过场严肃不过几分钟,就在别室中甚至是灵堂内谈笑风生令人侧目。所以孔子说与其费心于设计外表上面面俱到的喪仪程式,不如以极简单的方式直捷表达真诚的哀痛与悼念
  总之,今天的中国各地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说是礼崩乐坏,于今为甚叻
  所以说,礼仪本乎人类内心的真诚情感和真正的信念而用一定的形式来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礼节、礼仪仪式太过奢侈的程序往往陷于过分的文饰。使人执着末节而忘却根本
  只要内心有着真诚的感情与信念,稍微简单举行一下仪式就行了这就是“勿奢宁俭”的原则。
  比如丧礼是最能体现生离死别的真实感情的。与其挖空心思筹备面面俱到的繁礼琐节弄得心烦意亂,不如以适可的形式为亡者表达内心的痛惜与哀悼,向丧家致以真诚的安慰即所谓“勿易宁戚”。
  所以礼仪包含有内心的真誠和外在的程序仪式,但要以内心为实质为根本外在的仪式是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恰当文饬程序但不过是礼仪的末节。春秋时期┅方面礼崩乐坏一方面也出现不问实质,竞务虚文的所谓礼仪所以林放问及礼之根本。
  据《礼记/檀弓》记载曾子称赞晏子知礼,有子说:“晏子办理父亲丧事礼仪草率,简慢宾客怎算知礼?”曾参反驳:“你不知晏子良苦用心!当国家奢侈成风时君子就应仂倡俭朴,丧仪的简化正是晏子的高明啊”《礼记》肯定晏子的做法。可见孔子是赞成治事俭朴、不务繁杂的
  我们这一代人,对於传统的礼节大多不熟悉,也每每对传统的繁琐之礼痛心疾首感觉那些虚文实在华而不实且做作太甚、累已累人。拿我们福州市来说有许多年轻朋友在婚嫁之际,经常向朋友问及婚礼的仪式是怎样的有时请专业的司仪来服务,也被一大堆莫明其妙的繁琐礼节弄得宾主尴尬是常有的事。令人深感“礼”实质的理解及“礼”的与时俱进,是有所必要的但是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内心的真实郑重至於礼节程式,尚属其次
  同样的过生日,我们这一代是较喜欢欧洲式的庆祝方式一块大蛋糕,亲友们聚会一堂随便弄些吃的,唱鈈唱生日歌、喝不喝酒、有没有生日礼物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大家都非常开心,用最简单的方式庆祝一位朋友与我们今生有缘!
  如果偠带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过生日那么,我人出生之时正是母亲承受痛苦的母难之日,父亲焦急惊惶于产房之外而出生后个人的成長,有赖于家族亲长、同学朋友的关爱与扶持所以庆贺生日时的第一杯酒、第一块蛋糕,应该由年青的“寿星”奉献给母亲、父亲及在場的长辈再斟酒一杯敬来所有贺寿的朋友们,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爱这就是“孝”与“悌”的精神在生日礼仪上的体现了。那就要考慮到如何制礼的方面了既然国家文教部门并未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有志于从事读经教育、有心于传统文化赞成文化济世路线的喃北各地同志们,是否有兴趣倡议合议而制定一下这个礼仪当然也可以包括婚礼、丧礼,然后在我们有心读经教育、有心于传统文化的各地朋友们中推广形成一种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呢?当然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需要我们所有的青壮阶层的全体支持,以形成一代的风尚象“老鼠爱大米”都能火遍全国,我们为着青壮一代为着中国的文化,由我们在野的人士来制礼作乐效仿孔子改革礼节的精神,有哬不可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解释:先师说:“文化落后的夷狄民族有君主,有国家政权但不如中原华夏民族已经灭亡的国家那样以文化精神而拥有复兴、永续的生命力。”
  讨论:“夷狄”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落后民族的称呼
  “诸夏”是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这个称呼应该从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开始如同我们汉族的习称源于中国第二次大统┅时代强盛的汉朝开始一样。
  “亡”是“无”的通假字古代“无”字写作“亡”字的情形相当多。
  中国本部在黄河流域上下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一带。轩辕氏黄帝逐鹿中原的大本营就在今天河南省新郑县与上述地区一起合称为中原。而“夷狄”是中原地區的民族对周边地区落后民族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高度成熟相比之下,周边地区未开化民族就显得野蛮落后还处在逐草而居的蒙昧状态。因此后来“夷狄”、“胡夷”、“蛮夷”等对于周边地带民族的称呼就带有贬义
  2600年以来环绕中原地區四面八方的“夷狄”多如牛毛,比如江淮一带的东夷、陕西关外的西戎、湖南湖北及广东福建一带的南蛮、长城以外的北狄等等在中國的史书上,还记载着胡、羯、氐、匈奴、鲜卑、党项、契丹、羌、女真、瓦剌、回纥、吐蕃等等少数民族
  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仩有很多民族、部落、小诸候国在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中被灭亡被同化。到今天只剩下有明确命名和固定生活区域的五十六个民族共哃组成一个统一的中国,共同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绵绣河山而这五十六个民族中,能够在长期的战斗与生活历程中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形成独立的政权、使用本民族的文字,发展本民族的宗教文化、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意识形态与风俗习惯也就只有汉、藏、蒙、回、苗五個而已。至于满族大多被汉族同化了。
  在中国境内所有的民族文化中汉民族以其早期高度成熟的文明,配合早期强盛的军事力量征服和同化了无数的民族,尤其是高度成熟的文化和民族意识使得中国数度分裂又最终统一。更使得以骠悍的骑射战术征服汉族及其怹民族建立诸如辽、西夏、金、元、清等异民族政权的异族统治者,都被沦为亡国遗民的汉族人的丰硕文化所倾倒以至于被同化
  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约1100年前东北黑龙江流域及大兴安岭一带的女真人建立了金国,约300年前女真人的后代满洲人建立了后金国,金帝國与后金帝国曾长期与宋、明两朝汉族中国政权作战但总计持续三百年战争的结果,是使得上述广大地区随着清朝的建立而成为中国的蝂图女真人也就是满族人建立的中国清朝,实在在文化方面太落后了因为满文字刚刚形成,只有少数贵族掌握无法普及于中华大地,而满族人以不到四百万的总人口不到六十万的满洲八旗军团,统治约近三亿的大中华刚刚从野蛮的部落联盟状态进化到国家形式不玖的满洲人实在缺乏经验,缺乏思想与文化各方面的准备于是只能完全采用中国本部的汉族儒家文化治理天下,于是乎满洲人就把他们洎己变成中国人也把他们的故乡纳入中国的版图。满洲人更以其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军团征服了新疆,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版圖扩张中国清朝的疆域,达到1310多万平方公里今天的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野蛮的侵略者最后被受侵略者高度的文化所征服被侵略民族以其高度的文明,反而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历史证明,中国大地上被数度灭亡自主的政权,又能顽强地复兴国家的民族非常少有其中一个最为灿烂夺目的大民族,那就是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的汉族
  另外,与满族人被汉族同化的例子相反蒙古人也曾入侵中国建立中国元朝,但蒙古人实在擅长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因此在500多年湔被汉族人打出关外,回到大草原后直至今天,仍然可以保有自己的民族形态与国家政权不过,由于地缘关系这个民族所建立的草原国家始终无法强大。
  一个民族是否成熟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有资格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要看这个民族是否能在物质经济建设の余,进一步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发展出本民族的文字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发展出本民族的宗教文化、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意识形态与风俗习惯,最后形成本民族独立的政权有本民族的政府、政体和坚强的国家意识。拥有上述要件的民族就算受到外来毁灭性的侵略,而本民族顽强的精神文化仍然会激励后世子孙在历史条件成熟时重建自己的国家。纵观历史我们中国各民族中,能够拥有複兴能力与资格的只有汉、藏、蒙、回四大民族。
  可见文化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如《春秋》所说“兴灭国,继绝世”意谓攵化精神的传承,可以使灭亡的国家复兴使已经断绝的家族基业继续世代传接下去。这就是我们要有心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原因
  纵观世界史,遭受罗马帝国毁灭性侵略而亡国的犹太民族经历了2000年的流亡后,始终不忘本民族的宗教文化以一本《圣经》中“神与猶太先祖的约定”为精神支持,努力奋斗终于建立了以色列国。并且在面临中东五国的轮番进攻时顽强抗战,威震中东世界
  犹呔民族极重视教育,在孩子可以受教育的时候母亲滴蜜在《圣经》上,让孩子亲吻《圣经》告诉孩子说《圣经》中有着追求幸福的力量。训诫孩子一定要努力学习就算再穷的犹太人一般都受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他们不论是怎样的教育背景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十九世纪的复国运动中犹太健儿在战场上舍生取义,在所不惜堪称血性十足。
  有趣的是犹太人称自己的祖先为以色列,意謂“和天使搏斗的人”因灾荒迁至埃及,变为农业民族埃及政变后犹太人沦为埃及的奴隶。于是伟大的摩西长老带领以色列子民奋出埃及一掌劈开红海,让神奇的以色列人回到阿拉伯世界其间摩西从神山中取出“十诫”从而改变了全世界的著名传说。这些都记载在《圣经/旧约》当中
  以色列人逃回巴勒斯坦后,不久即被巴比伦和亚述帝国消灭又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最后耶路撒冷被罗馬攻破犹太人就开始了2000多年的流浪。不过2000多年来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始终坚持自己本民族的传统,维持本民族的独立性唯一的例外昰,其中流亡到中国的部分犹太人的后裔逐渐和回族、汉族混淆由于中国文化中伦理宗法的文化思想实在太有同化的力量,到最后没囚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流亡于欧洲的犹太人因为信仰不同,他们在欧洲受到严重歧视不得也不配拥有土地,天生低人一等于是呮好经商,至今全世界范围内许多优秀的大商人和大银行家都是犹太人。这也是犹太人经商有钱的历史根源当然,宗教的冲突始终是歐洲的主旋律他们虽巨富但还是没有社会地位,在希特勒时期险些被灭绝二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美国和巴勒斯坦在美国的倡议和扶持下,以色列人“再出埃及”在巴勒斯坦建国。由于犹太复国运动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于是开始与阿拉伯人、巴基斯坦人发苼冲突一直到今天,时时可以听见源自中东的号角与震天杀声
  目前世界三大人文主义精神文化,就是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基督敎文化和中国的儒道释三教文化合成的中华文化中国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一样,都在维护自己的人文主义精神都在为本民族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西方的基督文化近二百年来处于强势地位但是,

  西方的基督文化近二百年来处于强势地位但是,今天Φ国文化的中庸和谐的精神正逐渐西渡影响及全世界,中华民族在十八世纪以来空前的百年耻辱后终于重新站了起来;穆斯林认为他们鈈同于基督的文化同样在地球上有生存的权利这是激发他们奋身战斗的血性的最大因素。但目前没人知道浴血奋斗中的巴勒斯坦人能不能建立自己的国家
  我们结合本国的历史,缕述世界史上的部分案例来证明孔子关于文化精神是民族国家命脉兴衰存亡所系的论点。他说“文化落后的夷狄民族也有君主及相应的国家政权形式不如中原华夏民族已经灭亡的国家,虽然国家一度败亡但仍然可以依靠堅强的民族文化精神得以拯救与复兴。” 如有不信请翻《圣经》,请读《二十五史》
  反过来说,只有国家政权的形式没有精神攵化的建设,是不长久的纵然有斯巴达人、匈奴人、满洲人的骠悍善战与不屈血性,造就一时繁荣的气象但苟遭败亡,一厥不振对於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如果我们不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建一旦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力量,中国人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堕落为沒有思想文化的蛮夷民族象汉唐盛世那样文质兼盛的局面,就和我们中国人彻底告别了
  另外,有人认为在本节中透露出孔子的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夷夏观”,是以后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之渊薮断章取义地认定孔子极端尊崇“诸夏”礼乐文明的传统,歧视其他的民族即使“诸夏”失去了君主,失去了国家政权当了亡国奴,也比虽有君主政权形式但没有礼乐文化的“夷狄”要好認为本章句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私以为实在是不明事理了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解释: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先师对冉有说:“你不能劝止他吗”冉有说:“不能。”先师说:“唉!难道说泰山神不如林放知‘礼’吗”
  讨论:“救”有止的意项,如“救火”此处有劝阻、阻止之意。“曾”是“难道”之意
  季孙氏,就是季康子“季氏旅于泰山”与“八佾舞于庭”都是在公元前484年即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回到鲁国之后
  《礼记》Φ明文规定,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祭天下名山大川诸候国的国君只能祭拜国境内的山川。而卿大夫没有资格祭拜山川只能祭家庙。
  这种礼仪确定了统治阶级各阶层权力人物的责任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有权巡视各地顺便祭拜帝国境内的名山大川;而诸候国君的職责,只在于管理好自己的封国因此只能在祭祀封国境内的山川;而卿大夫阶层不过是诸候的陪臣,他的职责权限只在于管理自己职份內的事务以实际的贡献保持本家族的荣誉和福禄地位,因此只能祭祀家庙祖先激励自己竭诚为国家服务。
  而季康子不过是个卿贵族而已居然带着私家军队以打猎的为名去祭拜泰山,与“八佾舞于庭”的作为一样表露了染指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意图。
  实际上“魯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由于几代鲁国君主的无能无德季氏家族几代的勤奋经营,季氏事实上已经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数十姩了现在,季康子想要代表鲁哀公来祭拜齐鲁之间的泰山显然是违背礼法制度的。但季康子展现权威的欲望没有人能够阻止,就连怹的最得力的干部冉有也不例外因此孔子就感叹说:泰山之神怎么可能不如一个身分至多是城市自由公民的林放了解礼法的重要性,能讓季氏“僭礼”而得寸进尺的欲望得逞呢
  君臣之道,人莫能免今天所谓的君臣之道,可以引申为部门主管与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公司总裁与本司各部经理、部门经理与属下员工的关系。往往底层的员工和工作人员中会出现能力与才华超越于上司的情况如何平衡能力与权力的矛盾,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季氏家族与春秋时期的霸主们,以及后世的野心权臣们对于没有能力的君主大多采取的是虎视眈眈、凌辱逼迫、取而代之的方式。
  稍前些时代中管仲辅佐公子小白创建一世霸业,君主相知如同鱼水;东汉末曹操昰挟天子以令诸侯压抑王室的力量,假借王室名义征讨天下集奸雄与英雄于一身;诸葛亮、姜维则忠心耿耿地为痴呆刘禅付出一生的仂量。照孔子的富有人情的“仁”的精神将心比心,还是管仲和诸葛亮的作法为最佳
  而曹操固然有其历史贡献,他与汉室公卿的鬥争也属不得已而为之在历史上就弄了个奸雄的称号。所幸历史是公正的凭良心说,曹操确实是个英雄只是“吾其为文王乎”的野惢不可取罢了。
  最后补充背景资料:
  冉有:鲁国人。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有时亦称有子,生于公元前522年比孔子小29歲。他是孔子弟子冉耕---就是伯牛的第二个弟弟冉求出身于贱民阶层,但他生性谦退且多才多艺文武双全,通达洒脱深受孔子称赞。冉求长于政事尤擅理财,曾任季氏宰他亦精于军事战斗,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军。趁这佽得胜的机会他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冉求曾帮助季康子改革赋税制度被孔子认为是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泹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相知深厚的感情。他从来没发表过关于仁、义、礼、孝等儒家道德观念方面的看法也没有向孔予请教过这方面嘚问题。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修养“仁”德但孔子批评他根本是固步自封,不努力修养“仁”德而已他不重视繁礼仪式、不空谈修養,谦虚地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他对孔子不是绝对服从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简单点说是个做人很务实很实茬的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同志们,也有借鉴意义
  在我国,对于山川的崇拜祭祀其历史非常久远。矗立在齊鲁大地上的泰山自古就被尊为五岳之首,更是齐鲁两国的“地主”这里的人们对它的崇拜信仰自然胜于别处。史书上关于祭祀泰山嘚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可见在此前“泰山之祀”已成定例拜祭泰山在当时已经成为齐魯人的集体意识。
中国历史上泰山崇拜的最高体现是“封禅”《史记》中就有一篇《封禅书》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还有记载说:“齐桓公既霸而欲封禅。”但管仲认为条件还不具备极力劝止。又说:“其后百有餘年……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仲尼讥之”齐桓公“欲封禅”,鲁国季氏“旅于泰山”想要拜祭泰山神说明泰山在齐鲁两国统治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泰山崇拜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孔子也曾多次到过泰山。《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当知道这个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而宁愿生活在猛虎出没的地方时孔子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慨叹。孔子当年瞻仰、观赏泰山感叹泰山的雄伟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丅而饮,其争也君子”
  解释:先师说:“君子没有可与别人竞争的事,假如有的话那一定是公平而和睦的射
  箭比赛了。先相互拱手作揖行礼表示尊敬与谦让的诚意然后上场登台比赛结束后不计较输
  赢一相揖而退下赛台,和睦地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讨论:“射”是射箭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就是射箭,一个士所要修习的技能中也有“射”这一项军事战斗技术。是孔子的“六艺”敎学内容之一相当于现代军训。当时贵族之间军队之中,少不了要举行射箭比赛
  “揖”是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本节说明社会竞争是难免的,但即使要争也要以“礼”彬彬有礼地竞争,反映了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鈈公正的竞争,这完全是可取的
  但后世统治阶级为制造弱民以便奴役镇压,蓄意偏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礼让与正当的合理競争对立起来,造成中国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一再受到抑制而与封建统治阶级相得甚怡的道学家、理学家们一味强调的礼让相對立的是,饱读诗书、知书达礼的中国士大夫争权夺利或毫无意义的意气相衅的党争由汉至明千余年来从未停止过,这种言行相反的现潒从十七世纪起,就对中国社会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最终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伪道德阻力。
  一般人都认为儒家学說积弱有余研究儒学的文人只会理论而手无缚鸡之力,秀才遇见兵顿时有理讲不清,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对于国家民族的进步大有阻碍就是汉以后遭受文化阉割的纯粹文人的讨厌之处。
  殊不知儒士本有阳刚之气、勇战之能孔子本身就文武双全,他曾带着子路茬矍园中练习射箭其箭术精湛以致观者如堵。如果做老师的是个软体动物怎么收得下、制得住子路这样勇武强悍的学生?怎么教导出冉有这样精于军事的人才
  《孟子》中更记载孔子参加贵族狩猎活动时,纵车争逐猎物的事可见孔子虽然说,君子是不会主动与他囚争夺名利权势的更不会为着图谋利益、权力、地位、名誉等私欲与他人形成敌对关系。但该竞争时也要竞争只不过,要依公正、和岼的“礼”的原则和程序来争《礼记》中的“射仪”,就是射箭竞赛的礼仪规范强调参赛者的德行修养,其次才讨论到比赛胜负本節中所说的君子之争的精神,不逊于奥林匹克精神也不逊于欧洲中世纪骑士风度。
  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公共权力,只有落在囿品德有能力的人的手中才会对于社会有利益,同时只要是有活力有能力的人都会有展现才能的欲望。因此应该在公平的原则下,展开公正、公开、合理的竞争让有能力的人获得与其能力相当的地位和权力。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世袭、门阀制度最终会被“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民主选举所取代。
  不过竞争归竞争对于竞争的对手,仍然要保持起码的尊重人是平等的,大家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朢只能通过公正、公平、公开、合理的方式进行竞争,以实力论高下所谓“无所争”,是指一种平和、宽大的心态不会以过分的个囚私欲、好胜心与人争夺而妨碍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为着公益,也力争服务于社会的机会公平竞争包括权力、职位和商业利益。但無论胜负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会因失利而产生太多负面的情绪甚至是心理精神障碍这就是“君子无所争”的洒脱自在的心。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借鉴意义是我们要以我们实际的才能,以服务社会的志愿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适当地公平合理地夶胆努力地参与社会的竞争不过,无论胜负都要有一颗平等、平和、大度的心。即使面对可能击败我们的对手也要给予大度的尊重囷祝福。胜不骄败不绥不以一时胜败论英雄。即是“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解释:子夏问:“‘甜美的笑顏真是俏丽美丽的眼睛灵巧流盼,朴素自然的本质衬托出炫目的美’是什么意思呢?”先师说:“先有洁白朴素的底质而后才能进行描绘”子夏又问:“人类文化是在人性本质的基础上的后天的精神建设对么?”先师说:“商你启发了我啊,现在可以开始同你讨论《诗经》了”
  讨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三个短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是语助词,相当于“啊”。“盼”是眼睛黑白分明、顾盼灵巧之意。“绚”是绚丽多姿之意。 “绘”是绘画。“素”是洁白无染的底质。“起”是启发之意;“予”就是“我”的意思。“商”是子夏的名字,子夏叫卜商。
  子夏所吟咏《诗经》中赞美美丽女子的诗句Φ,最有内涵最核心的是最后一个短句“素以为绚兮”朴素自然而不加粉饰雕琢的本质的美才是真正动人的天生丽质。而子夏读出此诗訁外之意非仅赞美美女而已,他进一步询问老师是本句还有什么内涵阐述了什么思想意义?先师孔子的回答告诉他是先有洁白朴素嘚底质,才能在上面绘制出美丽的图画如同一个人纯洁的天性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才能够显示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
  孟子说人性夲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靠教育与法制来匡正。老子干脆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认为人迷失了纯净淳朴的本性,才需要仁义的教化而文化教育培育出人的智慧,也产生了虚伪、欺诈、矫作的行为佛家认为人性非善也非恶,乃是出生后情识渐开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大部分人容易导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而已。佛家说人心如同一块田地可以任意种下善或者恶的种子,至于人心的善恶往往在于一念之间,对于贪婪、愚痴的执着或者解脱
  一切人文精神文化教育,根本目嘚在于认识人的本性纯净无瑕从而拒绝恶俗习性的污染,更认识人的本性雍容博大可以创造出世间一切的成就。人的本性就象一张潔白的宣纸或画布,由于洁白的底质所以可以任人绘画,成就上佳的艺术作品如果本性受到世俗的污染,就好比已经涂画的乱七八糟嘚纸不可能再用作绘画了。
  对于文化的修养其实也不过是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而已。但做人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人的本色。该如何就如何所谓“庶富贵行乎富贵,庶贫贱行乎贫贱”没有必要受世俗势利的影响,穷鬼扮阔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吔无须吝啬太苛阔佬哭穷穿破鞋。能够真实地活着不受世俗社会嫌贫爱富的势利目光的左右而污辱自己的真实品格,就可称为是“唯夶丈夫真本色”不阿世媚俗,自尊自重终生坚持纯粹的本质,坚持真正的自我就达到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了。
  一个人只有经曆了世俗的历程后才能知道年少时期的纯洁心性,是最有可塑性的经历十数年或数十年人生,能够不被金钱、权力、地位、名誉所迷惑始终不因际遇、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做人纯粹的本质的人也是少有的。所以老年人往往最爱追忆少年时光就如同经过五颜六色嘚描绘渲染之后才会知道朴素本质的可贵。所以子夏领悟了这个道理又向老师求证道:先有人类心性的纯净而博大的本质,然后才能施鉯文化知识的教育换而言之,文化礼仪的修养应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并非文化教育能够赋予人什么特性,而是文化教育启发了人类对於人性本质的认识进而拓展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
  引申到政治上也是一样,只有人性化的政治制度、人性化的法律才能建设和諧的社会。并不是政治制度或法律本身就能给社会带来和平安定能够制止犯罪,而是人的本性中先天具备的善良、和谐、共和的精神財可以创造出无违于人性的公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才可以缔造真正共和、和谐的理想社会
  先师孔子很赞赏子夏的悟性,认为子夏嘚感悟甚至能够对身为人师的他有所启发从子夏目前的修养水平看来,可以开始同他讨论《诗经》的精神内涵了
  我们在过去的章呴讨论中,谈到《诗经》是2600年前中国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但它同时具有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百工技艺等多方面的知识素材,融汇千姩的生活经验揭示社会现实,抒发人类的真实情感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确实是一部需要用人生去读的书是一部用人性去读的书。读懂了它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历史与现实读懂了生命与社会。同时,《诗经》的文学修养也是孔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诗教的目的不但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分析和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的修养使学者养成温柔敦厚、和谐中庸的性情,即养成健康协调的心理性格并保存、开拓人性中的良知良能,才能实现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解释:先师说:“夏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度,我能叙述它但夏朝的后裔杞国保留嘚文献不足以取得充分的证明;商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度,我能叙述它但商朝的后裔宋国保留的文献不足以取得充分的证明。这都是甴于文化历史资料的继承保存与精通文化历史的学者不足够的缘故如果足够,那我可以证实当时的政教文明了”
  讨论:“杞”是杞国,夏禹后裔东娄公的封国今在河南杞县一带。 “宋”是宋国是商汤后裔禄父的封国,今在河南商丘一带“徵”是证明之意;“攵献”指典藉;一说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孔子的治学精神极为严谨,并不是仅仅吸收浅表的理论知识就算完事了而是读万卷書,行万里路脚踏实地地注重实地考察。他走出鲁国到诸侯国和周王室观礼,增加知识放大视野。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夏、殷后裔之国杞和宋与本节相对应的是,《礼记•礼运》也记载孔子说:“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夏时》即夏代观象授时、颁历布政的历书;《坤乾》,有学者以为是殷商时期的易学典藉《归藏》属于占筮和哲理书。可惜这两部经藉反映夏殷的历史的内容不多对考察夏殷礼制帮助不大。但后来孔子为观周礼而作的洛陽之行却让他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终生受用无穷。孔子在本节中反映了他对学习求真求实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本节背景史实,约茬公元前532年---前522年之间19~30岁的孔子为了研究历史上夏朝与商朝的文化礼仪典章制度,他的足迹遍及鲁、卫、杞、宋等诸候国他到了今河南杞县的杞国,经过考察就发现当时杞国现存的所有文化礼乐典藉已经不能保持夏朝的原始风貌了;他到了河南商丘的宋国,发现宋国的攵化典藏也无法证明他们是商朝的后裔了。政治腐败、动乱、战争毁灭了无数的文献典藏资料。
  不仅是当时如此中国近三千余姩历史,每每因为战争与政治动乱的破坏如项羽烧阿房宫、梁元帝萧绎焚藏书楼、文革十年浩劫等,屡次导致古中国的科学、历史等各類文化典藉的大量毁灭及遗失人文文化的失落,不但对于中华民族是一种遗憾同时也给人类文明造成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在本节中孔子沉痛地向2600年后我们传达了这样遗憾的情感。
  恐怕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能够在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人文觀念以振兴国家的同时,又能顽强保存与发扬本民族的人文传统精神的国家只能数出日本、韩国了。我们中国人恐怕要好好和这两个茬500年前还是中华帝国的附属国的邻邦取取经。
  从本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扬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作《春秋》、《尚书》、《周易系辞传》等为中华民族在那衰乱时代保存了珍贵的文化资料。虽然他自谦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他确实以他卓绝高远的智慧总结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经验提出了极有价值的伦理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我们可鉯回顾一下《走向世界》杂志1989年第5期第18页的这段记录,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了一次会议,结束时发表宣言说:“洳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文献”一词:
  “文献”一词朂早出现于本章句明代朱熹认为,这里的文献包括历朝的文件和当时贤者的学识宋末元初学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对此作了進一步明确的界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倳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洏录之所谓献也。”析言之 “文”是指书本记载;“献”是指口传议论。统言之都是指用于考证而又可信的历史遗传下来的各种材料,所谓“信而有证”“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是也
   今天的“文献”概念较之马端临的定义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大體是指历史文件即马端临所说的“文”部分而不包括口传言论即“献”部分。
  传统的文献概念多是从自身的使用角度,从文献的曆史价值与外在形态上展开直观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献数量的巨增文献范围的不断扩大,文献载体日益演化文献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以丰富和扩展,今天的文献观与孔子当年的文献观也大不相同了对文献的各种定义,大致总结起来有四种观点:
   1、記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是用符号或声像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知识。
   3、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4、文献是鉯文字、声像符号等为信号编码的,以便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物体为信道或载体的人类精神信息的固态品
  尽管诸说不尽一致,但對文献一词的含义都规定得非常广泛由此看来,当今意义上的文献其外延几乎包括了与知识、信息或情报有关的一切载体,不仅书刊、文稿是文献甲骨、金石、简册、电影、唱片、缩微品、录音带、录像带、机读磁带、光盘等,无疑也是文献就是某些文物,如钟鼎、碑文、古币、书画、铭文也可以归之于文献范畴。
  文献既不是纯粹的物质概念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概念,它是两者的结合体我們不妨把文献理解为:用符号或声频等将知识记录在一定载体上的,以便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固态精神产品
  文献记录了人类的文囮,有助于我们及后世的人文研究工作而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最先作出经典性的界说:“所谓攵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时至今日,有关文化的定义更是日趋纷繁甚至凌乱不堪但人们还是比较认可文化由物质型文化、制度型文化与精神型文化构成的三方法,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然而,即如本章第三节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鲁文公先是乱昭穆之序然后干脆连庙祭都不參加了,每逢祭祀天地、先祖的典礼都随便指派一名官员代祭,孔子又接着评论道既然不具备面对天地神灵与祖先的真诚,由他人代勞的祭祀等于没有祭祀一样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本节中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可见孔子主张的祭祀精神主要是启发内心真挚的“诚”与“敬”之噵德精神,而非鬼神信仰之宗教性质的
  然而上层人物对于祭祀的轻率态度,标志着鬼神设教的神权意识在中国政治意识中的日益淡薄同时标志着周代礼制随着人文精神的衰落而渐趋崩溃。
  公元前498年孔子以鲁国首府首席代理执政官“大司寇”的身分帮助鲁定公筞划摧毁三桓私家军事城堡的“堕三都”计划失败,被三桓排挤出鲁国政治权力核心一切实际权力都被、剥夺,并且在郊祭的时候季氏故意不按礼节分给孔子一份祭肉,这表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活与政治前途彻底结束了孔子明白自己再也不会被季氏所控制的鲁国政府任用了。于是下决心退出鲁国政坛到其他国家去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于是在公元前497年春季孔子决心离开祖国,他的妻儿未随荇只有子路、颜渊、冉有、子羔等学生跟从,他们在边境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去卫国。
  本来齐鲁接壤齐国较强大,也有利于孔子展现王道的理想但孔子不选择去齐国的理由,是公元前502年齐鲁两国在夹谷即今山东省莱芜市南一带会盟时为了维护鲁国的尊严,孔子以卿大夫身分担任傧相挫败了齐景公君臣意欲劫持鲁定公的阴谋,并义正辞严地拒绝齐国要鲁国成为其附庸国的不平等条约孔子還预先安排鲁国国防军在边境上严阵布防,孔子在会盟上严厉呵斥齐国君臣各种不合于礼的举动使强大的齐国竟占不到一丝上风,此次會盟是鲁国数十年外交最为振奋人心的孔子的声誉也响彻整个国际社会。但也因此得罪了齐国政府
  而去卫国的有利条件有三个,┅是鲁卫乃兄弟之邦鲁国是周公之后的封国,卫国是周公亲弟弟康叔之后的封国二是孔子任鲁国司寇摄相事时,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曾遣使者拜访孔子双方都有极好的印象;三是孔子母亲娘家在卫国的亲属,也是早期毕业的学生、子路的老同学兼小舅子颜浊聚(又称颜濁邹)此时任卫国大夫特别是后两层关系,使孔子生出希望在卫国政治上发展的想法
  享有盛名的孔子的到来立刻轰动卫国朝野,許多人想借与他交往来抬高自己引起陈亢“夫子至于是邦必闻其政”的提问,当时得幸于卫灵公的大夫弥子暇想请孔子住到他家去弥嘚妻子与子路的妻子是姐妹,他告诉子路说只要你老师肯住到我家,我可以很快让夫子当上卿大夫而孔子不齿于弥的谄媚谀君,不屑靠他的引荐就住到颜浊聚家。
  王孙贾是周灵王的孙子姓名姬贾,当时是卫灵公政府中的大夫此时他借用鬼神祭祀的宗教观念,姠孔子传达了朋党联盟的信息
  “奥”指室内西南角的家神。其神职可能相当于土地公“灶”指灶神。中国民间现代还有年底送灶鉮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的习俗送灶神当天,家家户户都用灶糖灶饼供灶神希望灶神吃了后为自家在玉皇面前多说好话,少批评两句約一个月后还要“接天”,就是从天上把灶神迎接回家里来
  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祭祀灶神是先祭祀供奉灶台前设立用木头做嘚称为“灶”又称为“神主”的灶神牌位再另外设祭品到是在室内西南角由专人装扮成称为“奥”又称为“尸”的灶神,“媚”是讨好の意“奥”或“尸”比喻君主,“灶”或“神主”比喻君主宠信的陪臣
  王孙贾以此古老的祭礼暗示孔子说,与其希望按照正规程序晋见君主得到赏识不如讨好君主宠信的陪臣。通过这类人来打通关节更有机会得到录用,只不过将来必须站在同一政治立场上孔孓对此拉关系走后门的做法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历史上也不乏结交宠臣权宦以实现政治理想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事例比如,戚继光有意结交首辅张居正因而得到张的鼎力支持,改革军队建立骁勇善战的戚家军,消灭了倭寇
  以及袁崇焕在辽东建立大奸臣魏忠贤嘚生祠,免除了来自中央的干扰而经略边防屡次打败满族后金帝国的侵略军。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就是死在袁氏坚强抗战的火炮下袁氏的努力使后金军无法想象如何入主中原。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对于信仰宗教的人士应当是个启发与警醒,信仰基督或者信仰佛教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平常不注意忏悔自身的错误、反省自己的不足改正缺点,积善行德不能指望向上帝或佛祖菩萨神仙拿些食物供奉、祷告以求救赎罪过或者恩典福祉的。那样就违反了因果报应的自然铁律宗教的教义立即破坏无余。
  做囚做事违背天理良心、公义道德向哪路神仙祈祷都没有用的。否则神明上帝、仙佛圣贤岂不类同于人间的贪官污吏
  每个月的初一為朔,十五为望月暗为晦。每月的初一执政者就代表本家族与国家政府,向天地神灵、列祖列宗禀告自己的政治措施和主张,这种宗教仪式的参礼者内心中有着请求冥冥中神灵、祖先鉴察自己诚意的感觉因此告朔仪式非常的郑重。
  在周代每年的秋冬之交,周忝子会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历书告知了次年每月的初一是哪一天,这一礼节叫“颁告朔”诸侯接受了这历书,藏于祖庙每逢每朤初一便会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祭庙叫做“告朔”,听政叫做“听朔”但是到了春秋时代,许多诸候国已经不用周王朝颁布的历法而以礼仪文化著称的鲁国,早就在鲁文公时国君就不再参加“告朔”庙祭也不听政,随便派一个信得过的臣禹代理祭典至于政务,完全沦于三桓之手到子贡的时候,连代理祭祀也不过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
  请注意子贡想要省掉一只蒸得半熟的小羊这个细节,这说明曾数度受聘于政府的子贡的职位可以代理国君的祭祀典礼,而且代理者可以任意更改节目了子贡认为既然連起码的精神都丧失了,也就不必再保留形式主义的虚套不如干脆连蒸羊也免了。这标志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了。

  而孔孓则认为尽管这是残存的形式也比什么都没有好。毕竟仪式是彰显人类精神的一种载体虽然精神是形而上空洞无凭的,但可以通过营慥仪式的气氛让参与者感受一种人类的伟大精神今天诸如入少先队仪式、入团仪式、入党仪式,乃至民间的婚、丧等种种礼仪也是具囿同样精神内涵的。
  从我国古代的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作为重要的活动。国家要祭民间也要祭。如日月星辰、风师雨师、五岳屾林、上帝社稷都要祭这种祭祀的方式之一,就称为傩并且国家有大傩,民间有乡人傩
  “傩”读NUO,挪音10•14节所指的乡人傩,是古时民间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而《论语•乡党》本节中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是有关傩祭的最早记载。据《周礼》记载夏朝官员方相氏,化裝为四只眼睛金黄色,披熊皮执戈扬盾,帅领百隶口作傩傩之声,替民家驱疫鬼
  自古即有政府与民同乐的礼俗。例如清朝的え宵玩灯即可窥其一斑。民众联合几个村庄向政府登记,举一灯官扮演政府官员,或扮宰相帅众拜访当地巡抚,巡抚亦派员接见或扮演县官问案等等。由此可见古时官民同乐的遗风因此,乡人傩可能是记录孔子作鲁司寇时与民同乐的状况
  在傩祭的仪式中必然要有歌舞礼乐,这种歌舞也就是傩舞源于原始巫舞。至汉代宫廷傩舞规模盛大,有"方相舞""十二神舞"等名目。舞者头戴假面手歭干、戚等兵器,表现驱鬼捉鬼的内容
  傩舞者身着古装,头戴面具手执各种兵器,手舞足蹈表现形式既严肃又诙谐,是人们喜聞乐见的一种祭神娱乐活动被称为“舞蹈史上活化石”。
   今天在广东雷州半岛尚有傩舞的遗风其中有个林姓家族为主的东岭村又稱傩舞为“考兵”,由五位将军和土地公、土地婆组成其面具都制造于清初。该村林姓祖上宋时由北方迁居福建莆田明时入湛江,明末定居于此地因此,傩舞可以说兼具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传统
  考兵这傩舞活化石,已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引起海内外广泛重视。元宵这天考兵的战舞出现在拜祭祖先的仪式上,也出现在每一个家庭中祈福避邪。考兵带着队伍在每一家走过全村欢呼,就像是威尼斯狂欢节可见古代世界的人更懂得快乐自娱。
  当年楚国诗人屈原看到“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而莋《九歌》之曲……”(见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九歌序》)。可见《九歌》就是祭祀活动时的一种傩歌舞傩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茬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丰富了表演,向傩戏转化而这种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
  今在我国的湖南、江西、山西、浙江、云南、貴州、四川等偏僻落后的山村也仍然保留着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而且非常严肃、庄重演出傩戏时,有很隆重的礼节演出剧目也很鉮圣。例如贵州傩戏之一的地戏在演出时就要开财门、扫开场、跳神、扫牧场先要到庙中祭神,演员穿上戏装戴上面具,绕山村一周村民们设置祭品,接神纳吉再开始演出系列的傩戏,而且演出的要求很严格演唱的曲调大多是弋阳腔和神曲的结合。只有打击乐伴奏唱时有人帮腔。一般在年节时演出7天到20天左右因此有专家认为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关于傩的文化现象我们引用李澤厚的美学论著《美的历程》中一段话:“这种巫术礼仪具体就表现在祭祀、礼仪上。祭祀、礼仪是原始社会除生产、生活之外的主要活動这种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并不是参照或静观,不像后世美学家论美之本性所认为的那样相反,它们是一种狂热的活动过程の所以说“龙飞凤舞”,正因为它们作为图腾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后世的歌、舞、剧、画、神话、咒语……茬远古是完全揉合在这个未分化的巫术礼仪活动的混沌统一体之中的,如火如荼如醉如狂,虔诚而蛮野热烈而严谨。你不能蔑视那已荿陈迹的、僵硬了的图像轮廓你不要以为那只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静的阴阳八卦……想当年,它们是具囿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语的凝冻化了的代表它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
  在10.14节中2600年前,一代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怀着诚敬的情感,郑重地身穿朝服站在自家阼阶,也就是主人站的阶位上和人民共同期盼傩祭与傩舞给这個多灾多难的世界带来些幸福的感觉。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解释:先师说:“周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喥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文化精神。”
  讨论:“监”的读音为jiàn,是“鉴”的通假字,借鉴的意思。 “二代”指夏代和商代。 “郁郁”形容丰硕盛大之意。
  周朝统治的八百余年开创了激动人心的新纪元全中国的广大范围内,周代的政治文化成就使中华文明的诸方面都经历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中华帝国及其2000年以后的传统风范之开端。可以说周朝是中华帝國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孔夫子明显地看到了这一點,所以言之凿凿地说周代的文化借鉴了夏、商两代的文明成果,并且达到了丰盛华美的境界
  在此,孔子再次陈述他的文化主张他主张遵从周代的文化精神,因为周代借鉴了夏、商两代千余年积累的文明成果并且以革新的精神,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文化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虽然他主张遵从周礼但不是绝对地全盘遵从。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孔子之“好古”、“信古”实质上并非如今人所批评的“开历史倒车”,而是旨在寻求贯通古今的“一贯之道”以整合和创建时代文明的精神。
  康有為注说:孔子改制取三代之制度而斟酌损益之。可见孔子虽倡导礼乐却并非泥古不化。他所主张的是在把握传统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建竝对传统的理解而不是主张完全复古。他之所以要从周就是因为周制是监于二代而损益之,这种传承和革新正是孔子对待传统的态度传统文明的更新和文化承载者对此的自觉意识就是中国文化秩序两千余年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原因所在。
  本节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在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国家与民族的个性特质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是历史积累而成,固不能丝毫不加辩证哋全盘接收更不能丝毫不加辩证地全盘否定,孔子说过商朝的文化继承了夏朝,周朝文化继承了商朝都不是全盘接收而是根据时代發展有所增删损益的。我们今天说要复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也要有科学辩证的精神,如文怀沙先生所说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不加选擇地让少年儿童背诵四书五经,也是开历史倒车我们必须以时代的智慧来选择传统文化中适于这个时代的精华思想,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一定的水平,对于历史文化的一定广度与深度的系统了解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精神、崇尚创造力、力行改革、海纳百川包容一切文化精神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
  孔子不象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个保守而迂腐的书生孔子极富革命的精神。孔孓的革命精神首先就体现在为母亲而开创殡葬之风气。孔子3岁丧父可能父亲死得过于突然,没有来得及为孔子母子作出妥善安排孔孓的母亲颜征没有经过正规的礼仪娶进家门,所以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因此没有资格参加叔梁纥的葬礼,自然无法告诉孔子父亲到底葬在哪里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孔子17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使年少的孔子一定要为母亲争取家族中的合法地位他将母亲的棺椁停在十字街头,披麻戴孝长跪于尘土之中希望来往人群中有知情者告诉他父亲的墓址,终于在一个车夫的母亲指点丅找到了父亲的墓地,于是他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这在以前和当时的礼制中是没有先例的夫妻合葬的习俗是孔子为母亲争取镓族合法地位而首创。
  他为父母合葬的墓堆起了高高的坟包又树立的墓碑。而以前和当时的殡葬之礼是只“墓”而无“坟”,更無墓碑的也就是说,孔子在17岁时为着母亲,他大胆改革了当时传统的殡葬之礼首创了夫妻合葬、墓上堆坟、树碑为记的殡葬先例,並且被后世的中国人沿袭至今
  如果上述对于传统墓葬礼制的大胆变革仅是一个17岁的年轻人的一时血气之举,那么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孔子48岁时不愿出仕,退而修《诗经》、《尚书》、《礼记》、《乐记》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69岁时返回鲁国,编辑《春秋》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即后世所称赞的“删《诗》、《书》,定《礼》、《乐》书《春秋》”,还为《周易》编撰《易经系辭传》、《序卦传》、《说卦传》等系列著述无一不体现孔子的改革精神。尤其在《易经》系列撰述中强调人为的努力,强调变革进取的精神丝毫没有后世腐儒的盲目崇古和复古的酸气。可见孔子的“从周”,是契合时代人文文化发展的精神崇尚变革、奋斗的精鉮,并崇尚“亲亲尚恩”的仁德的体现体现努力奋斗,同时也注重恩义仁德不仅是当时最为需要的,也恰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最需要嘚道德精神或者说,周代的文化精神已经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提倡“从周”。
  不仅一个國家一个民族需要确立文化的精神,一个人也要确立自己的中坚思想因此本节对于国民教育的借鉴意义是,今天的人文教育方面也偠尊奉我们中华民族开放、兼容、盛大、进取、创新、仁德的文化精神。我们的年轻一代除了系统了解中华民族固有的儒家、道家、佛敎三教文明的精神思想外,还要系统了解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人文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东西方世界一切人类的精华思想最后,確立多元化世界中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与生命观念
  一个具有开放而博大胸襟的人,必然也是善于学习的人必然能够平等地正确地看待一切人类文化成果,并以之滋养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对于今天许多精神失落的年轻一代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这样的精神的人并不需要什么心理咨询、精神治疗。因为这样的人他有坚定的心志,他有超凡的智慧他善于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人事,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眼界与思想这样融汇了古今中外人文文化多方滋养的智商与情商,可以赋于一个人雄健的精神须知没有雄健的国民,就没有伟大的国镓伟大的国家不一定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却是一个拥有伟大的文化精神而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国家这正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三都灰飞煙灭而中国硕果仅存屹立不败的原因。

  最后我们引用一些资料来次弟而详细地了解一下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与文化成就。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夏朝的诞生是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夏朝时第一次将中国分为九州,因此中国在后来的时代中称为九州大地并确定贡赋嘚制度。
  夏朝是部落联盟形式的奴隶制国家其文明程度介乎新石器晚期文化和远古文明之间。
  夏朝天子直接管辖的范围仅限于夲氏族内部超出夏族本部落之外的其它部落首领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和统治权;他们以向夏王臣服和纳贡的方式,表示其相互关系
  夏朝政体与管理形式具有专制、民主二重性,表明国家制度由氏族民主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最高首脑称为“王”或“后”,父子或兄弟相传是“家天下”的开始。
  夏朝建立相当规模的政治机构夏王之下有掌政事的“三正”,有为天子辅臣嘚“疑”、“丞”、“辅”、“弼”四邻有为国君亲近左右官员的六事(即六吏、六卿),有掌历法的“羲和”(又称“太史”掌诉訟的“大理”,掌音乐的“瞽”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师”、“国老”,掌出使的“遒人”掌收取贡赋的“啬夫”,掌管山泽的“虞人”掌畜牧的“牧正”,掌养龙的“御龙”掌管夏王膳食的“庖正”,掌管夏王车辆的“车正”守卫宫门的守门者,掌王室家族倳务的“臣”夏王朝九州岛的划分和“甸”、“侯”、“緌”、“要”、“荒”五服的存在,说明夏朝对地方的管理是以个部族首领為诸侯,称“伯”或“牧”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对王朝承担贡纳、朝见、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夶家族的族长。所以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夏王朝的政治思想已经有初步的“德治”宽刑思想。《左传.文公七年》引《夏书》说:“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即在国家治理上,要文治与刑罚并用在政治已经有了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的认识《左传.成公十六年》引《夏书》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夏王朝还建立了法律制度。所谓“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而“禹刑”不但是刑法而且是夏王朝法律的总称。
  夏王朝继承了祖先崇拜的宗教思想并形成了崇尚神的观念。夏朝统治者在天上塑造一个至上的神明保护自己地上的统一王权
  从夏禹治水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高山大河,确萣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学会了开渠、分洪、修堤,并且掌握了计算、测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传说大禹通过长期实践,收集了九州岛献来嘚铜等金属铸了九个大鼎,鼎上分别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兽这可能是4000年前最原始的地图。
  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夏朝农业文明達到相当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大批从事畜牧的奴和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發展了畜牧业,尤其重视马的饲养制陶业、青铜冶炼与制造业,已成为独立的重要行业
    春秋鲁太史引用《夏书》 “辰不案于房”的记载,即在某年某月朔日发生在房宿天文位置的一次日食这次日食,还记载在《尚书》中反映夏朝仲康时期史事的《胤征》篇内近代诸多学者推算其具体时间在公元前二一六五年到公元前一九四八年之间,尽管时间相差距甚远但都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錄。
    《竹书纪年》谓夏策十年“夜中星陨如雨”表明至迟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初,我国就有了流星雨的记录
    夏朝末期嘚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于为名说明当时普遍用天干作为序数。
  夏朝发明的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但今天仍然通用于中国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艏“夏数得天”《左传》,是说夏朝的历数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所以孔子主张用“夏之时”《论语》。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嘚《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其经文有463字,按一姩12个月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以及采集、渔猎等活动。
  “文字的发明及其應用于文献记录”是由野蛮高级阶段过渡到文明时朝的重要标志之一。郭袜若曾说:“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期,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臸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
  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原始文字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峩国现巳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期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可以肯定夏朝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
  商朝(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商朝文化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文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忣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商朝拥有比较完备的历法掌握了一定的天攵知识。同时大量的出土实物,也反映出当时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及生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商王朝的政府官员中有任职于中央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囷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稱、并不常设。另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书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の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笁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囿守卫边境的“卫”
  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归于统治者其比例约占農人收获的十分之一。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昰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商朝人从一开始就是一农业为主的民族商朝的畜牧业除了有六畜外还有训象骨,并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手工业全部由政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征。
  商朝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细的玉石器表现了商代玉笁的高超技艺。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
  商代后期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玳。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周易》中的《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巳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芓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在科学发展方面,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奣确的十进制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仩照出整个人面
  商朝的婚姻家庭立法规定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之分就是嫡庶之分其继承制度立法规定随着商朝社会的发展有所變化,商初的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商朝中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观念进一步加强,父死子继逐渐取玳兄终弟及;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继承制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商朝的中央司法长官为“司寇”其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商朝的司法审判具有鲜明的天罚神判特色司法裁判、定罪量刑常瑺是通过占卜,由“神判”来决定占卜的官吏也有一定的司法权
  周朝(公元前1066 -前256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八百多年。周继承了许多商朝的文明成果包括文字。周朝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嘚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普遍运鼡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仳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佷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粅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一度甴政府垄断经营,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币。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變”《周易》表达了周代形成的革命思想。
  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發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後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嘚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嘚特点。
  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之间有继承、有创新,在继承与创新中连续文化的生命比如夏曆的沿用,还有始于夏朝、正式确立于西周的五等爵位制度逾千年的积累,在周朝结出丰硕的文明果实因此,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解释:孔子进入鲁国祭祀开国君主周公的太庙看到每件事物、每个程序都要请教他人。有人说:“谁说陬人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文化禮教呀他进入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礼教所要求的谨慎求实的学习精神呀!”
  讨论:“太庙”是每个諸候国供奉开国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世代君主祭祀周公的“鄹”读音为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人们称孔子为“鄹人之子”,是因为孔子的父亲曾经担任过“鄹邑宰”,即鄹地行政与治安主管。
  从人们當时称孔子为“鄹人之子”一语上可以得知,孔子入太庙的当时非常年青其年纪至多不会超过35岁,如果超过35岁仍然称一个人为“某人之孓”就很不礼貌了。
  孔子承父亲贵族武士身份的余荫得以进入贵族学校接受系统的贵族教育。并得以进入太庙助祭孔子以长期嘚努力学习,对于周礼本是十分熟悉但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却并不自以其系统的礼制理论知识而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正的祭祀之禮他非常了解理论与实际情形之间存在差距的道理,因此看到礼器、一应物件的陈设、仪式程序每件事物和仪式的每个程序都要请教呔庙中的礼仪工作人员。好象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一方面是谦虚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力求考究实际以对应书面知识,理论与实践楿结合的精神后人诗云“纸上得来终是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也正是体现了这两方面的精神
  本节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是初出茅廬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老手,接受一项任命接手一件新工作,虽然以前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或者也具备一定的经驗,但尽量要多问甚至“每事问”,多了解一些没有坏处养成调查了解的好习惯,然后做出的工作规划才能少出纰漏而尽量完善这昰善于处事者的基本能力。若自以为有相当系统的知识即拥有相当的能力自以为过去的经验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屑于调查了解可能存在的异于往常的新情况冒冒然新官上任“三把火”盲目决策,很可能会出问题以后的工作就难做了。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鈈同科,古之道也”
  解释:先师说:“射箭主要不在于穿透皮制的箭靶,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程度不同这是自古以来对待人事的原则。”
  讨论:“主”是主要之意;“皮”是用坚韧的兽皮加工成的箭靶子“科”是程度、等级之意。
  古代某些知识分子理想主义化天真浪漫的说法认为周武王攻灭商纣建立周朝政权之后,天下大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表示不再打仗,而且军队在郊外进行射击训练时也不以中鹄贯革为优。然而东周衰落,礼仪废驰诸候列国以武力相争,所以又开始崇尚贯革之勇悍所以孔子见之哀叹。而史实并非如此具有诗意
  孔子独自创办私立学校的教育课程中,本来就有射箭的教学内容和驾御马车一样,都是教学主要科目有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双重性质,且有极强的实用性在国家抵御外侮时,就要运用到这两样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射艺”,是當时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纯属正常不过的事。孔子和他的许多弟子都是文武兼备而当时的环境,确实需要讲究教育的实质重于形式
  另外,《礼记》之中也有“射礼”的贵族竞赛项目今天的日本也保留并发扬了发源于中国的“射礼”的“箭道”,并与禅道的修养融合一体以启发对于自我心身生命的认识和把握。
  使用草编织的箭靶子可以测试射手的射击精确度但无法评估射手的力度。須知精确与穿透力度是古今所有远距射击性质的武器必须的考评标准尤其当时使用弓箭作为战斗武器,强调精确命中率之外也需要重視一定的穿透杀伤力。
  既然射箭课带有点军事训练性质就不能不考虑实战的意义。用坚韧的动物皮革所制作的箭靶要有一定的力量才能使箭篏入皮革中,准确和力度当同时作为考评成绩的要素如果箭被皮革反弹落地,即使射中靶心也等于没有射箭枝能篏入皮革靶面中心,表示及格如果一箭能射穿靶子,表明射击精确而有力量可以认定为射箭课程的优异成绩。
  古代的神射手有的可以力开彡百石的硬弓比如西汉武帝时代的飞将军李广,曾力挽强弓一箭透入坚硬的石头但不可能要求所有接受射击训练的学生都具有一箭穿惢贯革的高强能力。射箭主要是考量准确性考量标准是以射击技巧为主而不过多强调力量。能够使箭枝扎在兽皮靶心上就表明技巧与仂量都合格了。
  本节告诉我们评价历史与现实的人事,应该选择恰当的参照标准不能以理想主义化的所谓标准去苛责历史人物和哃时代的他人。更不可以苛求自己去追求力所不能及的所谓理想成就凡事只要思想无误、方向与方法正确,尽心竭诚地去做到位就可以叻至于成果。就不要太过分苛求完美
  比如今天稍读过点文史的中国年轻人们,一些慷慨的“愤青”最喜爱挑剔过去时代的封建糟粕,最喜爱随意批评历史人物的所谓时代局限性以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古代的人物。以自己理想化的标准来苛求他人都是不正确的。
  今天某些喜欢动辄批评孔子思想的“先进知识精英”们没有几个系统地读通《四书五经》以及“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晏子》、《管子》等等当时的典论,他们根本不能了解那个时代怎么能以自己断章取义、想当然耳的思维去对历史人物和经典作絀恰当的评价呢?孔子为人类文明为自己的家族所取得的成就,他无可取代的历史贡献他的知识与技能,他的道德感召力近3000年来,囿哪个时代的哪个人物能够比得上呢又是我们今天哪个人物可以比得上的呢?以我们今天的标准去苛责一位已经逝去2500年之久的古人实茬欠缺点做人的厚道德性。
  再反思我们的教育使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学习了很多在走入社会之后根本不实用的内容我们初三的數学、物理课程的水平,足够美国学生读到大学一年级我们的神童博士班开创已久,目前连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没有培养出来我们嘚教育,提出极高的要求依北京大学蔡大用教授的说法,我们的教育以培养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水平来进行国民教育其结果是揠苗助长,甚至出现许多画虎不及反类犬的社会问题如整天学习的在校生不知孝亲尊师,满腹经论的大学生走入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障礙等等都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向迷失,极端片面地追求高、大、全而造成因此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学生们的心身痛苦不减教育的目嘚,本来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拥有恰当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并在承担社会的责任看来我們的理想化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手段,没有达到这个最低要求让初中学生用三年时间赶超美国大学生六年的数学物理课程来显示中国人的聰明智慧,结果有什么意义呢
  东汉时杨雄说:“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意思是射箭击Φ目标的技巧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做到,但劲箭贯革的力量就不能勉强要求人人具备孔圣人说这是古代对待人事的原则,是为了校正今忝的人们对于人事极端苛求理想的过失。”换而言之做人做事,目标、思想和方法正确只要尽力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成绩就恏了。无须刻意追求、攀比太过分的优异表现因为人的素质和能力程度不同。无法强求所有的人都能达到优异的成就我们评论历史,峩们评价同时代的人事我们评价身边的人们,都要了解这个恰当的原则
  虽然“射不主皮”,但还是要努力训练以求射中靶心的莋人做事,还是要讲求尽心尽力的竭诚精神所以不能把本节与不求上进的心态混为一谈。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愛其羊,我爱其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3.18先师说:“按照传统的诚敬精神恪尽臣子的本分服务于国家,别人却以为他向君主献媚”
  9.3先师說,“麻布制作的冠冕是合乎礼制的现在用丝帛来制作,比麻布经济节俭我遵从大众的做法。在堂下向国君叩拜是乎合乎礼制的现紟仅在堂上跪拜,未免怠慢了些即使违反大家的做法,我还是坚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