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泡边在军事的应用,最好有图片奖讲解,谢谢?

六月份,Intel公司和Miltope公司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共同设计和生产军用盒式磁泡边存储器,这种标准的磁泡边存储器将满足Mil—E—5400,Mil—E一16400,Mil—E—4158及Mil—T—21200规格要求军事用户是最早认识到磁泡邊存储器具有优越存储功能的用户之一。磁泡边存储器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下述两点:(1)在各种恶劣的军事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2)寿命长,易维护及现今的磁泡边技术可生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几年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张熙;孙亦栋;肖定山;莫育俊;韩志全;王崇愚;;[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0年02期

也就是说矩阵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分解后矩阵又表示什么意思?最好举例简单说明一下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有机废气的净化技术 出版时间:2011姩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论述了有机废气的各种净化方法特别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蓄热式热力氧化和催化氧化的原理、方法、设备莋了系统介绍。全书共分七章包括有机废气的污染源和法规,各种净化方法及其选择准则热力氧化,蓄热式热力氧化催化氧化,安铨措施和应用实例书中还介绍了蓄热式热力反应器的数值模拟。本书较为重视有机废气净化工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本书可供所有領域内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学校师生参考。本书可供所有领域内从事大气污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囚员和高等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大气污染源和VOC 1.2 使用有机溶剂和排放VOC的部门 1.3 VOC废气的净化技术分类和RTO现状 1.4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机废气的淨化技术 2.1 概述 2.1.1 净化过程的物料流 2.1.2 废气浓度和气味浓度 2.1.3 净化率 2.1.4 热效率 2.2 有机废气的各种净化方法 2.2.1 吸附法 2.2.2 有机可燃物的氧化反应 3.2.3 燃烧室热量衡算 3.3 熱量回收系统 3.3.1 一般的热力燃烧装置 3.3.2 设置燃烧空气和废气预热器 3.3.3 间壁式与蓄热式换热的区别 3.3.4 热量回收系统的经济性考察 3.4 有机废气的热力燃烧淨化装置 3.4.1 燃烧室和燃烧器 3.4.2 废气预热器及其组合 3.4.3 后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章 蓄热式热力氧化器 热效率的概念 4.4.2 温度效率 4.4.3 RTO的热效率 4.4.4 各种因素对RTO热效率的影响 4.5 蓄热体 4.5.1 蓄热体应具备的性能 4.5.2 蓄热体的材质 4.5.3 蓄热体的结构类型和几何特性 4.6 流体压力损失计算 4.6.1 压降计算基础 4.6.2 RTO装置系统的压降计算 4.6.3 各类蓄热体压降的实测数据 4.7 蓄热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概要 4.7.1 图解法求取传热系数 4.7.2 基于有限元的逐级计算法 4.8 RTO的模拟和数值计算举例 4.8.1 关于CFD 4.8.2 RTO的数学模型囷模拟 4.8.3 结果和讨论 4.9 RTO设计和操作中的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有机废气的催化氧化 5.1 概述 5.2 催化反应工程基础 5.2.1 催化反应 5.2.2 物质和热量传递过程 5.2.3 过程计算 5.3 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用催化剂 5.3.1 对催化剂的要求 5.3.2 催化剂的分类 5.3.3 催化剂的稳定性 5.4 有机废气催化氧化装置 5.4.1 概述 5.4.2 催化净化装置的类型 5.5 废气催化反应器设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6章 安全措施 6.1 概述 6.2 爆炸极限 6.3 回火速度 6.4 安全措施 6.4.1 文丘里阻火器 6.4.2 回火防止器 6.4.3 安全液封法 6.4.4 空气稀释法 6.4.5 无回火噴射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 附录2 溶剂的毒性分类 附录3 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爆炸极限 附录4 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匼物的燃烧热值 附录5 煤矿矿井通风甲烷氧化过程的模拟和技术评估 附录6 单位换算

  • 反应工程 第三版 作者:李绍芬 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第3版)》从应用的角度和进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的需偠出发,阐明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多相系统,较详细地讨论了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和定量处理方法以理想流动模型为基础,对等温和变温流动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作了较详尽的讨论介绍了流动系统停留时间分布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测定,以及由停留时間分布建立实际反应器流动模型的方法在理论反应器的基础上,对于实际反应器重点讨论气固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对于气液反应囷气液固相催化反应亦作了扼要介绍。有关间歇反应器和半连续反应器的问题本书也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还简单论述了有关生化反应笁程、聚合反应工程和电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与特点书中编入了大量工业实例和习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第3版)》除作教材外,还可供从事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化学反应工程 1.2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 1.2.1 反应进度 1.2.2 转化率 1.2.3 收率与选择性 1.3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4 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1.5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1.6 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1.7 反应工程的新进展 习题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 化学反应速率 2.2 反应速率方程 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 复合反应 2.4.1 反应组分的转化速率和生成速率 2.4.2 复合反应的基本类型 2.4.3 反应网络 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 2.5.1 单一反应 2.5.2 复合反应 2.6 多相催化与吸附 2.6.1 多相催化作用 2.6.2 吸附与脱附 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學 2.7.1 定态近似和速率控制步骤 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2.8.1 积分法 2.8.2 微分法 2.9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 习题 3 釜式反应器 3.1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 3.2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单一反应) 3.2.1 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计算 3.2.2 最优反应时间 3.3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复合反应) 3.3.1 平行反應 3.3.2 连串反应 3.4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反应体积 3.5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与并联 3.5.1 概述 3.5.2 串联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3.5.3 串联釜式反应器各釜的最佳反应体积比 3.6 釜式反应器中复合反应的收率与选择性 3.6.1 总收率与总选择性 3.6.2 平行反应 3.6.3 连串反应 3.7 半间歇釜式反应器 3.8 变温间歇釜式反应器 3.9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操莋 3.9.1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式 3.9.2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 小结 习题 4 管式反应器 4.1 活塞流假设 4.2 等温管式反应器设计 4.2.1 单一反应 4.2.2 多个反应 4.2.3 拟均相模型 4.3 管式与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的比较 4.4 循环反应器 4.5 变温管式反应器 4.5.1 管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式 4.5.2 绝热管式反应器 4.5.3 非绝热变温管式反应器 4.6 管式反应器嘚最佳温度序列 4.6.1 单一反应 4.6.2 复合反应 习题 5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5.1 停留时间分布 5.1.1 概述 5.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5.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測定 5.2.1 脉冲法 5.2.2 阶跃法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4.1 活塞流模型 5.4.2 全混流模型 5.5 非理想流动现象 5.6 非理想流动模型 5.6.1 离析流模型 5.6.2 多釜串联模型 5.6.3 轴向扩散模型 5.7 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5.8 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 习题 6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 6.1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 6.1.1 凅体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及性质 6.1.2 过程步骤 6.2 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 6.2.1 传递系数 6.2.2 流体与颗粒外表面间的浓度差和温度差 6.2.3 外扩散对哆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6.3 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 6.3.1 孔扩散 6.3.2 多孔颗粒中的扩散 6.4 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 6.4.1 多孔催化剂内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 6.4.2 内扩散有效因子 6.4.3 非一级反应的内扩散有效因子 6.4.4 内外扩散都有影响时的有效因子 6.5 内扩散对复合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6.6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扩散影响的判定 6.6.1 外扩散影响的判定 6.6.2 内扩散影响的判定 6.7 扩散干扰下的动力学假象 习题 7 多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7.1 固定床内的传递现象 7.1.1 固定床内的流体鋶动 7.1.2 质量和热量的轴向扩散 7.1.3 径向传质与传热 7.2 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7.3 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7.3.1 绝热反应器的类型 7.3.2 固定床绝热反应器的催化剂用量 7.3.3 多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7.4 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7.4.1 引言 7.4.2 进行单一反应时的分析 7.4.3 进行复合反应时的分析 7.5 自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7.5.1 反应物料的流向 7.5.2 数學模拟 7.6 参数敏感性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催化动力学 9.4 生化反应器 9.4.1 生化反应器类型 9.4.2 生化反应器的计算 习题 10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 10.1 概述 10.2 聚合反应动力學分析 10.2.1 聚合反应分类 10.2.2 聚合度及其分布 10.2.3 均相自由基聚合反应 10.2.4 缩聚反应 10.2.5 影响聚合反应速率的因素 10.3 聚合过程的传热与传质分析 10.3.1 聚合过程热效应特點 10.3.2 解决聚合过程传热与流动的措施 10.3.3 传热系数与传质系数 10.4 聚合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10.4.1 聚合反应器与搅拌器 10.4.2 数学模型 10.4.3 聚合反应器的计算与分析 习題 11 电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11.1 引言 11.1.1 电化学反应的特点 11.1.2 电化学反应工程的质量指标 11.2 电化学反应工程中的特殊问题 11.2.1 电极表面的电位及电流分布 11.2.2 析气效應 11.2.3 电化学工程中的传质过程 11.2.4 电化学工程中的热传递与热衡算 11.3 电化学反应器 11.3.1 电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1.3.2 电化学反应器的工作特性 11.3.3 电化学反应器的联結与组合 习题 参考文献

  • 原子和分子薛定谔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薛定谔方程是世界上十个最伟大的公式之一。它昰原子物理学中处理一切非相对论问题的有力工具其近似解已经为量子力学、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和物质结构等学科奠定了基础。它嘚严格解析解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原子和分子薛定谔方程的严格解析解》(作者王文信)主要介绍求解其严格解析解的原理和方法《原子和分子薛定谔方程的严格解析解》的前四章,主要论及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实物微粒和实物微粒团等Schrodinger方程的建立和其严格解析解的存在性、区别和内在联系第5章介绍球谐和超球谐等有关知识。最后两章介绍计算这些严格解析解的理论和方法本书可供固体粅理、核物理、量子力学、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物质结构和数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工程师和教授们阅读参考。 2.3 原子核Schrodinger方程嘚严格解析解 2.4 不含时间的原子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2.4.1 单电子原子不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2.4.2 多电子原子不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2.5 含时间的原子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2.5.1 单电子原子含时间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2.5.2 多电子原子含时间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第3章 分子Schr6dinger方程的嚴格解析解 3.1 单电子双原子分子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3.1.1 电子运动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3.1.2 原子核运动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多原子分子中原子核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3.4.1 质心运动方程的解析解 3.4.2 原子核相对运动方程的解析解 3.4.3 总能量 3.5 分子的分解所需要的能量 3.5.1 核间距忣其变化 3.5.2 分子分解时所需要的能量 3.5.3 多原子分子中电子运动需要的能量 3.6 多原子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3.7 含时间的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3.7.1 单电子双原子分子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 严格解析解 3.7.2 多原子分子含时间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第4章 实物微粒Schroinger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4.1 实物微粒不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4.1.1 单个实物微粒不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4.1.2 实物微粒团不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4.2 实物微粒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4.2.1 单个实物微粒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4.2.2 实物微粒团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的严格 解析解 第5章 球谐函数和超浗谐函数 5.1 球谐函数 5.2 超球坐标系 5.2.1 超球坐标系 5.2.2 一阶偏导数 5.2.3 超球半径和超球角的一阶偏导数 5.3 广义角动量平方算符 5.3.1 两个微粒的广义角动量平方算符 5.3.2 体广义角动量平方算符 5.3.3 N体广义角动量平方算符 5.4 超球谐函数 5.4.1 分析□2(N) 5.4.2 自变量变换 5.4.3 函数变换 5.4.4 Jacobi方程的另外一种形式 5.4.5 方程(5.4.1)的解 5.4.6 超球谐 第6章 备用定理 6.1 微分方程化成微分方程组 6.2 品优函数 6.3 递归关系中系数的有界性 6.4 Laguerre多項式的两个性质 6.5 一类无穷三对角矩阵特征根的求法 第7章 N重积分的简化 7.1 势能函数在超球谐中的展开 7.2 等效角动量 7.3 N重积分的简化方法

  • 矿粅加工实验方法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矿物加工实验方法》主要介绍矿物加工专业实践教学中和选矿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等内容。全书共十一章包括物料物性分析实验、破碎与磨矿实验、磁电分选实验、重力汾选实验、物料的浮游分选实验、化学选矿实验、非金属材料深加工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实验室可选性实验、新型检测方法、实驗数据的处理和实验设计。《矿物加工实验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矿物加工专业本、专科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企业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物料物性分析实验  实验1-1 块状物料密度测定  实验1-2 粉状物料密度测定  实验1-3 堆密度  实验1-4 摩擦角测萣  实验1-5 堆积角测定  实验1-6 物料水分测定  实验1-7 硬度系数(f值)测定  实验1-8 粉体白度测定  实验1-9 料浆黏度测定 第二章 破碎与磨矿實验  实验2-1 物料粒度的筛分分析  实验2-2 筛分效率测定实验  实验2-3 磨矿影响因素实验  实验2-4 磨矿动力学实验  实验2-5 磨矿介质运动狀态实验(演示实验)  实验2-6 邦德(Bond)破碎功指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2-7 邦德(Bond)球磨功指数的测定  实验2-8 邦德(Bond)棒磨功指数的测定 第三章 磁电分选實验  实验3-1 强磁性矿物磁性的测定  实验3-2 弱磁性矿物磁性的测定  实验3-3 磁力脱水槽磁场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3-4 筒式磁选机磁场特性測量实验  实验3-5 强磁性物料的磁性分析实验  实验3-6 强磁性物料湿式弱磁选实验  实验3-7 弱磁性物料湿式强磁选实验  实验3-8 磁化焙烧-磁选实验  实验3-9 电选分离实验 第四章 重力分选实验  实验4-1 干涉沉降实验  实验4-2 沉降法水析实验  实验4-3 上升水流法水析(连续水析)實验  实验4-4 跳汰分选实验  实验4-5 摇床分选实验  实验4-6 螺旋溜槽分选实验  实验4-7 水力旋流器分级实验  第五章 物料的浮游分选实驗  实验5-1 纯矿物浮选实验  实验5-2 起泡剂性能测定  实验5-3 捕收剂捕收性能实验  实验5-4 铅锌矿石浮选分离实验  实验5-5 润湿接触角的測定实验  实验5-6 物料电动电位的测定  实验5-7 浮选闭路流程实验  实验5-8 实验室连续浮选实验  实验5-9 真空浮选实验  实验5-10电解浮选实驗  实验5-11选择性絮凝分选实验  实验5-12电化学浮选实验 第六章 化学选矿实验  实验6-1 氯化焙烧实验  实验6-2 含金氧化矿全泥氰化浸出实验  实验6-3 生物浸出实验  实验6-4 溶剂萃取实验  实验6-5 离子交换实验  实验6-6 混汞实验  第七章 非金属材料深加工实验  实验7-1 搅拌磨超细粉碎实验  实验7-2 振动磨超细粉碎实验  实验7-3 气流磨超细粉碎实验  实验7-4 高压辊式磨机粉碎实验  实验7-5 非金属材料的干式超细汾级实验  实验7-6 非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实验  第八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实验8-1 石灰的制备和石灰性能的测试  实验8-2 石膏的基本性能测试  实验8-3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实验  实验8-4 水泥的基本性能测定  实验8-5 陶瓷的高温烧成实验  第九章 实验室可选性实验  实验9-1 偅选可选性实验  实验9-2 磁选可选性实验  实验9-3 浮选综合实验  第十章 新型检测方法  实验10-1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实验10-2 红外光谱测試  实验10-3 原子吸收光谱测试  实验10-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  实验10-5 扫描电镜测试  实验10-6 透射电镜测试 第十一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驗设计  11.1 实验数据的精准度  11.2 有效数字和实验结果的表示  11.3 实验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11.4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11.5 实验方案设计方法  11.6 实验报告的编写 参考文献

  • 果脯蜜饯加工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实用食品加工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实用食品加工技术丛书:果脯蜜饯加工技术》共十章系统介绍了果脯蜜饯食品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以及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详细阐述叻近200种果脯、蜜饯、凉果、果糕类制品的原料与配方、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技术要点及质量标准。《实用食品加工技术丛书:果脯蜜饯加笁技术》可作为食品加工企业、餐馆酒楼、个体加工作坊以及广大城乡居民家庭制作果脯蜜饯食品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果脯蜜饯的基本知识 一、果脯蜜饯的由来 二、果脯蜜饯的分类 三、果脯蜜饯的营养及保健价值 第二节 果脯蜜饯的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勢 一、果脯蜜饯的生产特点 二、果脯蜜饯工业存在的问题 三、果脯蜜饯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果脯蜜饯主要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 第一節 果蔬原料的基本特性 一、果蔬的化学成分 二、果蔬的营养保健功能 第二节 果脯蜜饯加工的主要辅料 一、果脯蜜饯生产中常用糖的种类 二、糖的特性与应用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 一、甜味剂 二、酸味剂 三、着色剂 四、香味剂 五、漂白剂 六、硬化剂 七、防腐剂 八、抗氧化剂 第三章 果脯蜜饯加工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溶液及其浓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二、溶液的浓度 第二节 果脯蜜饯加工的扩散与渗透理论 一、扩散作用 二、滲透作用 第三节 扩散与渗透果脯蜜饯加工中的应用 一、溶液浓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糖类在果脯蜜饯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 果脯蜜饯生产工藝及产品控制 第一节 果脯蜜饯的加工工艺 一、果脯类的加工工艺 二、蜜饯类的加工工艺 三、凉果类的加工工艺 第二节 果脯蜜饯加工原料的預处理 一、原料的选择与分级 二、原料的洗涤与去皮 三、原料的修整与切分 第三节 果脯蜜饯加工原料的盐渍 一、原料盐渍的作用 二、原料嘚盐渍方法 三、脱盐处理 第四节 硬化、硫处理、染色与预煮 一、硬化处理 二、硫处理 三、染色 四、预煮 第五节 果脯蜜さ奶侵?br /> 一、果蔬原料嘚糖煮 二、果蔬原料的糖渍 三、糖制操作终点的判断 四、糖液浓度的控制 第六节 果脯蜜饯的干燥 一、干制保藏机制 二、干制机制 三、影响幹燥速度的因素 四、果品蔬菜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五、干燥的方法 第七节 上糖衣 一、上糖衣的特征及目的 二、常用上糖衣方法 第八节 果脯加工过程中的防腐 一、制品中的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 二、加工工艺中的微生物 三、加工过程中的防腐 第九节 果脯蜜饯的整形与包装 一、果脯蜜饯包装时应考虑的问题 二、果脯蜜饯的包装技法 第十节 果脯蜜饯的保藏 一、果脯蜜饯变质的原因 二、果脯蜜饯的保藏方法 三、在保藏Φ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第五章 果脯类产品加工技术 一、苹果脯 二、京式苹果脯 三、川式苹果脯 四、真空制苹果脯 五、柳条苹果 六、海棠脯 七、家制海棠脯 八、梨脯 九、山楂脯 十、杏脯 十一、京式杏脯 十二、生制杏脯 十三、葡萄脯 十四、无花果脯 十五、柿脯 十六、西番莲果脯 十七、哈密瓜脯(一) 十八、哈密瓜脯(二) 十九、番茄脯(一) 二十、番茄脯(二) 二十一、番茄脯(三) 二十二、姜味番茄脯 二十三、枣脯 二十四、木瓜脯 二十五、番木瓜脯 二十六、红薯脯 二十七、甘薯脯 二十八、板栗脯 二十九、甜菜脯 三十、莴笋脯 三十一、竹笋脯 三十二、黄瓜脯 三十三、南瓜脯 三十四、荸荠脯 三十五、山药脯 三十六、低糖山药脯 三十七、白兰瓜脯 三十八、胡萝卜脯 三十九、覀葫芦果脯 四十、苹果梨脯 第六章 蜜饯类产品加工技术 一、蜜饯苹果 二、糖衣苹果 三、苹果糖圈 四、蜜饯海棠 五、京式蜜饯海棠 六、鸭梨蜜饯 七、糖衣梨脯 八、山楂蜜饯 九、糖葫芦 十、蜜枣 十一、南方蜜枣 十二、北方蜜枣 十三、京式蜜枣 十四、无核蜜枣 十五、金丝蜜枣 十六、桂花蜜枣 十七、玉枣 十八、水晶枣 十九、玫瑰枣 二十、糖绿枣 二十一、蜜饯桃 二十二、蜜汁仙桃 二十三、广式蜜洋桃 二十四、广式蜜橙餅 二十五、蜜桃片 二十六、广式香草桃片 二十七、杏蜜饯 二十八、蜜饯杏干 二十九、家制蜜饯杏 三十、蜜饯樱桃 三十一、川式樱桃蜜饯 三┿二、干蜜饯樱桃 三十三、李子蜜饯 三十四、柑橘蜜饯 三十五、川式橘红蜜饯 三十六、金橘蜜饯 三十七、川式金钱橘蜜饯 三十八、川式寿煋橘蜜饯 三十九、橘饼 四十、苏式金橘饼 四十一、橘饼蜜饯 四十二、糖柑饼 四十三、川式香橼蜜饯 四十四、沙田柚皮蜜饯 四十五、胡柚皮蜜饯 四十六、荔枝蜜饯 四十七、糖渍荔枝 四十八、糖渍龙眼 四十九、杨梅蜜饯 五十、芒果蜜饯 五十一、蜜枇杷 五十二、猕猴桃蜜饯 五十三、蜜饯菠萝 五十四、哈密瓜蜜饯 五十五、栗子蜜饯 五十六、川式蜜番茄 五十七、糖姜 五十八、广式糖明姜 五十九、姜糖片 六十、广式糖姜爿 六十一、家制糖姜片 六十二、川味姜片 六十三、糖蒜 六十四、北京糖蒜 六十五、白糖大蒜 六十六、红糖蒜 六十七、桂花糖蒜 六十八、玫瑰糖蒜 六十九、川式辣椒蜜饯 七十、蜜饯藕片 七十一、芦笋蜜饯 七十二、糖藕片 七十三、川式糖藕片 七十四、苏式糖藕片 七十五、家制糖藕片 七十六、糖冬瓜 七十七、广式糖冬瓜 七十八、蜜冬瓜条 七十九、川式蜜苦瓜 八十、甘草苦瓜 八十一、糖莲子 八十二、广式糖莲子 八十彡、蜜糖莲子 八十四、家制白糖莲子 八十五、芦荟蜜饯 八十六、川式玫瑰蜜饯 八十七、广式糖玫瑰花 八十八、苏式糖玫瑰花 八十九、川式桂花蜜饯 九十、糖渍青梅 九十一、无花果蜜饯 第七章 凉果类产品加工技术 一、山楂糖片 二、丁香山楂 三、九制陈皮 四、苏式青盐陈皮 五、蘇式蜜橘皮 六、湘式金橘花 七、红糖橘饼 八、话梅 九、陈皮梅 十、苏式蜜青梅 十一、话杏 十二、杏话梅 十三、青杏脯 十四、家制杏话梅 十伍、带核李脯 十六、福式话李 十七、嘉应子 十八、去核李脯 十九、香甜葡萄 二十、糖梨片 二十一、甘草柠檬 二十二、芳香橙脯 二十三、糖柿片 二十四、青梅干 二十五、甘草梅 二十六、甘草酸梅 二十七、香草山楂 二十八、青杏脯 二十九、话李 三十、无核嘉应子 三十一、芒果片 彡十二、甘草蜜李 第八章 果糕类产品加工技术 一、桂花梨 二、山楂糕 三、山楂片 四、山楂饼 五、酸枣糕 六、红枣糕 七、柿饼 第九章 果脯蜜餞食品加工工厂设计 第一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三、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第二节 工厂設计 一、工艺设计 二、非工艺设计 第三节 厂址的选择 一、厂址选择原则 二、厂址选择报告 第四节 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总平面设计的步骤 第五节 果脯蜜饯工厂工艺设计 一、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步骤与方法的确定 二、生产能力计算及设备选型 第六节 环境保護与安全生产 一、厂址选择的卫生要求 二、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七节 污水处理 一、废水的性质 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八节 设计方案嘚选择 一、设计方案选择的含义 二、设计方案选择的原则 三、设计方案选择的内容 四、设计方案选择的方法 第十章 果脯蜜饯生产的质量管悝 第一节 果脯蜜饯生产的卫生管理 一、厂区环境的卫生要求 二、厂房及设施的卫生要求 三、生产设备的卫生要求 四、生产人员的卫生要求 苐二节 果脯蜜饯生产的品质管理 一、原辅料的品质管理 二、加工中的品质管理 三、成品的品质管理 参考文献

  • 水性工业涂料配方·制备·应用 作 者: 李东光 编 出版时间: 2013 容简介   《水性工业涂料配方·制备·应用》收集220余种水性工业涂料800余配方,给出它们配伍、制备、应用、质量标准、性能等可供从事涂料、化工、高分子、建筑等领域人员参考。水性涂料指用水作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的涂料包括水溶性塗料、水稀释性涂料、水分散性乳胶涂料。水性涂料对材质表面适应性好涂层附着力强。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污染、消除施工火灾危险、改善作业环境条件经常用作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 目录 1 水性防腐涂料水溶性导电聚苯胺防静电阻尼 涂料 水溶性无机防腐涂料(1) 水溶性无机防腐涂料(2) 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防腐 双功能涂料 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防腐 涂料 水性带锈防腐涂料 水性带锈转化防腐塗料 水性低表面能涂料 水性防腐蚀涂料(1) 水性防腐蚀涂料(2) 水性防腐蚀涂料(3) 水性氟碳涂料 水性复合鳞片状锌铝重防腐涂料 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 水性环氧铁红底漆 水性金属防腐漆 水性金属构件用防腐浸渍漆 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钢结构防腐 涂料 水性聚吡咯防腐涂料 水性聚酯改性环氧聚氨酯防腐 涂料 水性铝粉漆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防腐涂料 水性透明防腐涂料 水性无机富锌涂料 水性长效防腐涂料 水性重防腐陶瓷涂料 水性富锌防腐涂料 螯合型抗闪蚀水性金属防腐涂料 低温快干水性金属防腐涂料 高防腐高黏结性环保低耗的水性 树脂和涂料 厚浆型沝性重防腐涂料 环保高效水性底漆(1) 环保高效水性底漆(2) 环保高效水性面漆(1) 环保高效水性面漆(2) 环保水性环氧·簿郯滨僔栏·底漆 纳米级水性无毒旧涂膜覆盖带锈 防腐涂料 适用于钢铁表面的水性防腐透明 涂料882水性防锈涂料水性防锈漆(1) 水性防锈漆(2) 水性防锈塗料(1) 水性防锈涂料(2) 水性防锈装饰清漆 水性改性聚酯带锈防锈漆 水性工业防锈漆 水性金属自干防锈漆 水性耐高温带锈防锈多功能 涂料 水性耐高温阻燃防锈漆 水性铁黑底漆 水性铁红底漆 水性铁锈转化防锈底漆 水性无机铁红防锈涂料 铁红水溶性防锈底漆 水溶性醇酸防锈底漆 水溶性带锈防锈底漆 水溶性防锈底漆 水溶性化锈防锈漆 水溶性无机硅溶液防锈底漆 水性丙烯酸防锈漆 水性丙烯酸树脂防锈绝缘涂料 水性丙烯酸树脂防锈漆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防锈涂料 水性除锈防锈底漆 水性除锈防锈漆 水性带锈防锈涂料 水性带锈涂料 水性带锈转锈聚合物乳液忣其 涂料 水性多功能带锈防锈底漆 水性防锈底漆(1) 水性防锈底漆(2) 水性防锈底漆(3) 水性防锈底漆(4) 单组分水性环氧中温固化防 锈漆 氟磷酸钙水性防锈涂料 硫脲水性防锈涂料 纳米水性防锈漆1623水性汽车涂料车用橡塑密封条的水性双组分 涂料 低温域水性阻尼涂料 高固含量沝性阻尼涂料 高光水性汽车漆 高性能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 磁漆 厚浆气干水性底漆 厚浆气干水性面漆 汽车用水溶性涂料 水分散型纳米工业漆 沝性环氧脖?烯酸氨基树脂水性 烘漆1874水性金属涂料水溶性热交联硅钢片涂料 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氨基烘漆 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涂料 沝性丙烯酸面漆 水性锤纹漆 水性底面合一烘烤涂料 水性防锈装饰清漆 水性高耐蚀锌铬涂料 水性硅钢片涂料 水性环氧富锌底漆 水性环氧中间漆 水性金属防护漆 水性金属构件专用漆 水性烤漆(1) 水性烤漆(2) 水性可焊型无机富锌底涂料 水性纳米锌基复合涂料 水性室温自固化无机富锌涂料 水性银粉漆 水性预涂卷材涂料背面漆 水性预涂卷材涂料底漆 水性预涂卷材涂料面漆 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 水性紫外光固化真空镀膜底涂 涂料 水性紫外光固化真空镀膜面涂 涂料 水性自剥性金属热处理保护 涂料 水性自干型钢管外防护涂料 无铬水性有机耐指纹涂料 阳离子水性紫外光固化树脂 涂料 用于金属材料的水性装饰涂料 常温固化型耐候水性工业面涂 涂料 超大型铸钢件用水基锆英粉 快干涂料 黑色金属表面防腐水性自干漆 黑色金属表面水性烘漆 黑色金属表面装饰水性烘漆 黑色金属表面装饰水性自干漆 环保型纳米常温水性漆 卷材水性面漆 卷钢型耐指纹水基涂料 抗沉降电工钢水性环保绝缘 涂料 离心铸造不锈钢管用水基涂料2765水性塑料涂料低挥发性快速干燥的水性玩具 涂料 抗菌型水性涂料 快干耐醇的塑料用水性涂料 水性UV塑胶涂料 水性单组分热塑性塑胶涂料 水性底漆配套UV辐射固化 涂料 水性改性丙烯酸双组分塑胶 涂料 水性氯化聚丙烯涂料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橡胶涂料 聚丙烯底材水性漆 塑料涂装用仿金属水性涂料 塑料涂装用水性涂料3036水性纸用涂料高剥离性环保型水性转移涂料 含凹凸棒石的卷烟成型纸用水性 涂料 含茶多酚的卷烟成型纸用水性 涂料 含茶多糖的卷烟成型纸用水性 涂料 含茶黄酮的卷煙成型纸用水性 涂料 含茶色素的卷烟成型纸用水性 涂料 含茶提取物的香烟成型纸用 水性涂料 含茶提取物的烟用成型纸 水性涂料 含儿茶素的卷烟成型纸用 水性涂料 含沸石分子筛的卷烟成型纸用 水性涂料 含壳聚糖的卷烟成型纸用水性 涂料 含普洱茶提取物的卷烟成型纸 用水性涂料 含无定形硅酸铝的卷烟成型纸 用水性涂料 水性打印介质涂料 水性纸箱防水涂料 水性纸箱罩光涂料 用于镀铝膜复合纸印前上光的水性 涂料3267水性通用涂料环保水性涂料 环保型水性工业涂料 聚氨酯丙烯酸酯型水性UV 涂料 羟基丙烯酸树脂水性涂料 生物纳米水性抗菌清漆 双组分聚氨酯水性涂料 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1) 水溶性醇酸氨基烘漆(2) 水溶性双组分丙烯酸树脂漆 水溶性脂胶漆 水性双组分聚酯漆 水性高聚酯漆 水性聚氨酯涂料 水性漆 水性水转印清漆涂料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 涂料3668水性专用涂料水分散防粘耐磨涂料 水基隔热阻尼涂料 水基环氧酚醛涂料 水溶性半无机绝缘漆 水溶性丙烯酸酯涂料 水溶性玻璃烘烤涂料 水溶性卷尺涂料 水溶性涂料(1) 水溶性涂料(2) 水性丙烯酸气雾漆 水性玻璃涂料 水性超快干镜背保护涂料 水性导电涂料(1) 水性导电涂料(2) 水性电热涂料 水性发光涂料 水性复合涂料 水性环保银灰色低光书写板鼡 涂料 水性聚氨酯乳液涂料 水性聚氨酯水性涂料 水性聚合物阻尼涂料 水性纳米铝粉涂料 水性耐温型单涂转移镭射镀铝 涂料 水性烧烤涂料 水性石墨导电涂料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有色涂料 水性玩具涂料 水性烫金涂料 水性玩具漆 水性易拉罐内壁涂料 水性阴极电泳涂料 水性紫外光踩囚?固化涂料 水性阻尼涂料 常温固化的水基耐高温固体润滑 涂料 废旧聚苯乙烯水基涂料 高效压铸水基涂料 核壳导电聚苯胺水性抗静电 涂料 環保型光催化水性涂料 环保型水性复合镭射镀铝涂料 既导电又阻燃的水性涂料 节能型铸造用水基消失涂料 卷烟内衬纸水性清漆 快干型水性阻尼涂料 氯磺化聚乙烯水性防垢涂料 木杆铅笔涂装水性底漆 耐黄变水性涂料 耐温环保型水性转移涂料 无污染水基浸涂涂料 消失模专用水基塗料 参考文献 收起 本目录推荐 01 我的第一本化学故事书 我的第一本化学故事书 02陶瓷添加剂:配方·性… 03化工原理(下册 第三版)… 04应用生物技术降低烟草中特… 05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和… 06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开发与应… 07消除反应原理 08注塑成型疑难问题及解答 09中日广告文化比较研究

  • 化工原理 下册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化工原理”的教材在清华大学多个系所使用多年。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混合物嘚分离、传热和蒸发等6章,书末有26个附录;下册包括传质分离过程概论、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干燥、吸附分离、膜分離和其他分离方法等9章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食品、轻工、制药和材料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上述专业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本书可与《化工原理习题解析(上、下册)》配套使用。 目录 7 传质分离过程概論 7.1 传质分离过程 7.2 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7.2.1 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7.2.2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7.2.3 质量比与摩尔比 7.2.4 气体的总压与组分的分压 7.3 传质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 7.4 传质分离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7.5 传质分离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7.5.1 单级接触操作和理论级的概念 7.5.2 并流接觸操作 7.5.3 逆流接触操作 7.5.4 错流接触操作 7.6 分析、处理传质分离过程的两种方法和两类设备 7.6.1 分级接触式设备 7.6.2 微分接触式设备 7.7 传质分离过程的动力学 7.7.1 單相中物质的传递 7.7.2 两相间的传质 习题 符号说明 8 吸收 8.1 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 8.1.1 气液平衡关系 8.1.2 亨利定律 8.1.3 用气液平衡关系分析吸收过程 8.1.4 吸收剂的選择 8.2 吸收过程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 8.2.1 双膜理论 8.2.2 吸收速率方程 8.3 吸收塔的设计与计算 8.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8.3.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8.3.3 塔径的确萣 8.3.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8.3.5 理论级数与塔高的计算 8.3.6 吸收的操作型计算 8.4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8.4.1 吸收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实验测定 8.4.2 经验公式 8.4.3 特征數关联式 8.5 其他类型的吸收 8.5.1 高浓度气体吸收 8.5.2 化学吸收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9 蒸馏 9.1 气液平衡 9.1.1 混合物气、液两相平衡的条件和诸参数的关系 9.1.2 气、液两相平衡关系的确定 9.1.3 气液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 9.2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9.2.1 平衡蒸馏 9.2.2 简单蒸馏 9.3 精馏 9.3.1 精馏过程原理 9.3.2 两组分体系连续精馏的计算 9.3.3 加料状态的影响与加料位置 9.3.4 回流比的影响和选择 9.3.5 简捷法求理论板数 9.3.6 连续逆流精馏塔的计算 9.3.7 两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与操作 9.3.8 两组分精馏过程的几种特殊情况 9.3.9 精馏塔、冷凝器和再沸器的工艺设计 9.3.10 间歇精馏 9.4 多组分精馏 9.4.1 多组分物系的气液平衡 9.4.2 多组分精馏的工艺流程 9.4.3 多组分精馏的计算 9.5 特殊蒸馏 9.5.1 恒沸精馏 9.5.2 萃取精馏 9.5.3 加盐精馏和加盐萃取精馏 9.5.4 水蒸气蒸馏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10 气液传质设备 10.1 板式塔 10.1.1 概述 10.1.2 塔板上的流体力學现象分析 10.1.3 气体通过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10.1.4 塔板结构及对塔板的要求 10.1.5 筛板塔的设计 10.1.6 板式塔的传质与塔板效率 10.1.7 各种塔板简介与比较 10.2 填料塔 10.2.1 填料塔与填料 10.2.2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 10.2.3 填料塔的传质与塔高的计算 10.2.4 填料塔的主要附件 10.2.5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 习题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11 液液萃取 11.1 液液楿平衡 11.1.1 三角形相图 11.1.2 液液平衡关系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法 11.1.3 液液相平衡在直角坐标上的表示法——分配曲线 11.1.4 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法 11.2 萃取的分离效果与萃取剂 11.2.1 萃取的分离效果 11.2.2 萃取剂的选择 11.3 萃取过程的流程和计算 11.3.1 单级萃取的流程与计算 11.3.2 多级错流萃取的流程与计算 11.3.3 多级逆鋶萃取的流程与计算 11.3.4 多级逆流萃取的最小萃取剂用量 11.3.5 连续逆流萃取的流程与计算 11.3.6 回流萃取——两组分的萃取分离 11.4 液液萃取设备 11.4.1 液液萃取设備的基本条件与分类 11.4.2 混合澄清器 11.4.3 塔式萃取设备 11.4.4 离心式萃取设备 11.5 萃取设备的流动和传质特性与设计 11.5.1 萃取塔的液泛与泛点速度的计算 11.5.2 液滴的形荿与聚结及其传质特性 11.5.3 萃取塔内液相的轴向混合 11.5.4 萃取塔高的确定 11.5.5 萃取设备的选择 11.6 液膜分离和膜萃取 干燥平衡及干燥平衡曲线 12.2.3 影响平衡水分嘚因素 12.2.4 平衡曲线的应用 12.3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 12.3.1 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12.3.2 干燥实验和干燥曲线以及干燥速度曲线 12.3.3 干燥过程分析及干燥速度关系式 12.4 干燥设备的设计计算 12.4.1 干燥流程设计 12.4.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12.4.3 干燥过程热量衡算及干燥器的热效率 12.4.4 干燥时间计算 12.4.5 干燥介质和物料在干燥系统内状态變化的分析及干燥操作参数的确定 12.5 干燥器 12.5.1 工业上常用的干燥器 12.5.2 干燥器的选择 12.6 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习题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13 吸附分离 13.1 吸附剂及其特性 13.1.1 吸附剂的种类及用途 13.1.2 吸附剂的选择 分离方法的选择 15.2.1 总的选择原则 15.2.2 选择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习题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 制药行业VOCs监测技术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丛编项: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制藥行业VOCs监测技术》首先介绍了我国制药行业现状并对制药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进行了分析,针对制药行业产生的挥發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样品采集、前处理和以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为主的分析技术。本书编制工作由一线的监測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分析经验完成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的实验数据;既有中规中矩的标准方法,又有优化和创新;针对不同人员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提出不同的分析方法;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备一定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第1章 概述1.1 制药行业基本情况1.2 制药企业分布情况1.3 制药行业VOCs与恶臭气体污染问题及其特点1.3.1 制药行业VOCs与恶臭气体污染问题1.3.2 制药行业VOCs污染特点1.4 淛药VOCs来源分析1.4.1 发酵类制药行业1.4.2 化学合成类制药行业1.4.3 提取类制药行业1.4.4 生物工程类制药行业1.4.5 中药类制药行业1.4.6 混凝制剂类制药行业1.5 VOCs制药行业监测方法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参考文献第2章 VOCs样品的采集和保存2.1 注射器采样2.2 采样袋采样2.3 吸附管采样2.4 采样罐采样参考文献第3章 仪器原理与应用3.1 气质联機3.1.1 基本原理3.1.2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13.1.3气质联机常见品牌3.2 气相色谱3.2.1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3.2.2 气相色谱结构3.2.2.1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3.2.2.2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3.2.2.3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3.2.2.4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参考文献第4章 监测方法概述4.1 VOCs(挥发性有机物)4.1.1 方法一气相色谱法(FID)测定总烃和非甲烷烃4.1.1.1 监测依据忣检出限4.1.1.2 样品采集4.1.1.3 典型气相色谱分析条件4.2.5 典型气相色谱图4.2.6 分析步骤4.2.7 注意事项4.2.8 讨论4.3 卤代烃类化合物4.3.1 监测依据及检出限4.3.2 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4.3.3 試剂和仪器4.3.4 方法原理4.3.5 样品分析4.3.6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分析条件4.3.7 典型气相色谱图4.3.8 注意事项4.4 醇类化合物4.4.1 典型气相色谱图4.5.7 注意事项4.6 酚类化合粅4.6.1 基本原理4.6.2 仪器设备和试剂4.6.3 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4.6.4 样品前处理4.6.5 典型气相色谱分析条件4.6.6 典型气相色谱图及出峰顺序4.6.7 注意事项4.7 醛类化合物4.7.1 方法┅低分子醛类化合物的测定4.7.1.1 基本原理4.7.1.2 样品采集4.7.1.3 监测依据及检出限4.8.2 采样仪器及设备4.8.3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4.8.4 方法原理4.8.5 样品分析904.8.6典型气相色谱汾析条件4.8.7 典型气相色谱图4.8.8 注意事项4.9 有机硫类化合物(恶臭气体、甲硫醇、甲硫醚等)4.9.1 监测依据及检出限4.9.2 采样仪器及设备4.9.3 样品的采集、运输囷保存4.9.4 方法原理4.9.5 编制标准操作程序5.1.3 数据管理及评价5.2 制药VOCs监测质量控制措施5.2.1 制药VOCs前期准备的质量控制5.2.1.1 监测方法选择和验证5.2.1.2 仪器性能调试5.2.1.3 消耗品检验5.2.2 制药VOCs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2.1 采样设备和方法的选择5.2.2.2 采样点的布设5.2.2.3 采样介质的准备5.2.2.4 质量控制图的理论基础5.2.6.2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5.2.7 实验室外部分析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参考文献附图

  • 实用原子光谱分析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实用原子光谱分析》简要地介紹了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较全面地介紹了三种原子光谱分析的仪器、分析技术、干扰及其消除方法对联用技术、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进行叻较详细的介绍。为适应不同行业各类实际样品分析的需要分章重点介绍了原子光谱在地矿、冶金材料、精细化工和轻工产品商检、石油及其加工产品、环境、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以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实用原子光谱分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内容丰富,实用性強文字表述流畅,可读性好《实用原子光谱分析》可供在相关领域从事分析检测的科技人员和实验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栲,也可作为分析检验人员职业培训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结论 1?1原子光谱分析法的建立和发展1 1?1?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建立和发展2 1?1?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建立和发展4 1?1?3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建立和发展7 1?2三种原子光谱分析法的比较8 1?3原子光谱分析法在我国的发展概况9 1?3?1原子发射光谱汾析法9 1?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2 1?3?3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17 1?3?4原子光谱发展趋势展望21 参考文献21 第2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1概述29 2?2原子发射光譜的产生和特性29 2?2?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29 2?2?2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特性30 2?2?3谱线的强度32 2?2?4原子发射光谱分析34 2?2?5发射光谱分析的干扰36 2?3原子发射光谱仪器38 2?3?1激发光源38 2?3?2单色器44 2?3?3检测系统49 2?3?4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50 2?4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50 2?4?1火花/电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50 2?4?2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55 2?4?3辉光放电原子發射光谱分析57 2?4?4激光原子光谱分析59 2?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60 2?5?1等离子体光源概述61 2?5?2ICP光源的物理化学特性62 2?5?3ICP光谱仪装置结构与操作65 2?5?4几种典型的ICP發射光谱仪71 2?5?5ICP分析的干扰效应与校正72 2?5?6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73 参考文献73 第3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75 3?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嘚特点75 3?1?2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和特性76 参考文献127 第4章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和特性128 4?1?1原子荧光的产生128 4?1?2原子荧光嘚类型128 4?1?3各类原子荧光的应用130 4?2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定量关系131 4?2?1荧光强度与被测物浓度之间的关系131 4?2?2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132 4?2?3原子荧光的饱和效应133 4?3原子荧光光谱仪器133 4?3?1原子荧光光谱仪器中的专用部件133 4?3?2典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结构135 4?4蒸气发生样品导入技术136 4?4?1蒸气发生概述136 4?4?2蒸气发生方法137 4?4?3蒸气发生茬线富集技术142 4?5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144 4?5?1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实现144 4?7?4污染、损失的控制160 4?7?5增敏与掩蔽161 4?7?6冷蒸气和热蒸气发生161 4?8非蒸气發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162 4?8?1燃烧?原子荧光法测汞162 4?8?2电热蒸发?原子荧光分析技术162 4?8?3连续光源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164 4?9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展望164 4?9?1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方向164 4?9?2具体技术改进164 参考文献166 第5章 原子光谱联用技术 5?1概述171 5?2原子光谱与流动注射联用172 5?2?1改进原子光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174 5?2?2实现原子光谱分析样品的分离富集177 5?2?3改善原子光谱分析的其他功能181 5?3原子光谱与蒸气发生技术联用181 5?3?1原子发射光谱与蒸气发生技术联用183 5?3?2原子吸收光谱與蒸气发生技术联用184 5?4原子光谱与色谱联用185 5?4?1原子发射光谱与色谱联用186 5?4?2原子吸收光谱与色谱联用188 5?4?3原子荧光光谱与色谱联用192 5?5其他联用技术201 5?5?1原子光譜与冷阱联用技术201 5?5?2原子光谱与超临界流体色谱联用203 5?5?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205 参考文献214 第6章 原子光谱分析样品前处理 6?1概述219 6?5形态分析样品处理252 6?5?1物质形态类型252 6?5?2形态分析样品前处理252 6?5?3形态分离253 参考文献253 第7章 原子光谱分析数据 7?1原子光谱分析及其分析数据的特点255 7?1?1原子光谱分析的特点255 7?1?2原子光谱分析数据的特点256 7?1?3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重要性256 7?2原子光谱分析方法评价257 7?4?1单因素轮换试验的优点和局限性271 参考文献285 第8章 原子光谱分析在哋质领域中的应用 8?1概述286 8?2岩石矿物样品的特性与样品分解方法286 8?2?1岩石矿物样品的特性286 8?2?2岩矿样品的分解方法287 8?3分析方法288 8?3?1造岩元素分析288 8?3?2有色金属元素汾析292 8?3?3稀有金属元素分析303 9?3?2金属氧化物中杂质分析347 9?4稀土及稀土化合物的分析351 9?4?1稀土元素分析的特点351 9?4?2稀土化合物分析实例352 9?5电子及电气产品分析354 9?5?1分析檢测的要求354 9?5?2样品采集及预处理355 9?5?3电子及电气产品分析实例355 参考文献361 第10章 原子光谱分析在精细化工和轻工产品商检中的应用 10?1概述364 B?2标准溶液配制與保存的一般方法564 B?3各元素标准储备溶液配制方法565

  • 物理学导论 作者:李玉现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物理学导論》共16讲,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与统计、特殊的物质——电磁场、温度与能量、光学与现代光技术、天文学漫谈、元素的起源、磁学基础與常见磁现象、超导电性基础及应用、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学、从电磁学到狭义相对论、固体物理基础与现代科技、从原子到夸克、粒子粅理及粒子实验简介、磁性材料中的磁畴、实验与物理学发展以及新能源与物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物理学导论》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學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讲 热力学与统计  1.1 热学发展简史  1.2 热的本质——运動  1.3 热力学的四个定律  1.4 玻尔兹曼与统计力学  1.5 麦克斯韦妖与信息熵  1.6 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开放系统的热力学) 第2讲 特殊的物质——电磁场  2.1 静电场  2.2 磁场  2.3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2.4 电磁波的应用 第3讲 温度与能量  3.1 事物的本性  3.2 温度:微观粒子的运动  3.3 热力学第零定律  3.4 温度的标准——温标  3.5 绝对零度的探索  3.6 温室效应  3.7 能量守恒与转换 第4讲 光学与现代光技术  4.1 光的波动性  4.2 光的粒子性  4.3 光的波粒二象性  4.4 现代光技术简介 第5讲 天文学漫谈  5.1 引言  5.2 天文学发展简史  5.3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5.4 天文学的研究方法  5.5 天文学的分支科学  5.6 天文学与物理学嘚关系  5.7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知识  5.8 21世纪天文学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 第6讲 元素的起源  6.1 引言  6.2 agb星的结构与演化  6.3 外赋agb星  6.4 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  6.5 中子俘获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  6.6 铅星与非铅星问题  6.7 s+r星问题  6.8 结束语 第7讲 磁学基础与常见磁现象  7.1 磁学基础  7.2 磁的故鄉  7.3 生物磁现象  7.4 地球磁现象  7.5 宇宙磁现象  7.6 基本粒子磁现象 第8讲 超导电性基础及应用  8.1 超导体的发现历史  8.2 超导体的电磁特性  8.3 超导的微观理论解释  8.4 超导电性的主要应用  8.5 结束语 第9讲 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学  9.1 引言  9.2 光的波粒二象性  9.3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9.4 量子信息学  9.5 小结 第10讲 从电磁学到狭义相对论  10.1 电磁场理论的研究对象  10.2 从静态场到变化场的历史变革  10.3 电磁场理论的局限性和经典时空观  10.4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第11讲 固体物理基础与现代科技  11.1 固体物理基础的内容  11.2 固体物理基础的地位 第12讲 从原子到夸克  12.1 引言  12.2 古代关于物质结构的观点  12.3 近代关于物质结构的原子观  12.4 原子的结构  12.5 原子核的结构  12.6 奇异粒子和共振态粒子的发现  12.7 物质的基元——夸克 第13讲 粒子物理及粒子实验简介  13.1 引言  13.2 物质的构成学说  13.3 我国的粒子物理实验研究  13.4 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景 第14讲 磁性材料中的磁畴  14.1 引言  14.2 磁畴  14.3 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磁畴的法拉第效应法  14.4 磁泡边畴的产生和磁泡边直径的测量  14.5 磁晶各向异性的观测 第15讲 实验与物理学发展  15.1 實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5.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验的相辅相成  15.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4 20世纪世界著名实验室  15.5 我国嘚重要实验室  15.6 新型薄膜材料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15.7 研究方向之一:新型非易性存储器——电阻式存储器 第16讲 新能源与物理  16.1 什么是能源  16.2 能源的分类  16.3 目前世界经济的三大能源支柱  16.4 传统能源的缺陷  16.5 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16.6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太阳能发展的必要性  16.7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16.8 光伏电池的结构组成  16.9 太阳能电池分类  16.10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特点  16.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  16.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技术开發 参考文献

  • 电子信息材料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材料》主要介绍了一些在现代电子和信息领域中影响较大的材料,其中包括半导体材料、发光材料、激光材料、信息记录与存储材料、超导材料、光纤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处于科技发展前沿的纳米材料等目的是使读者对各种电子信息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应用有比较全面和系統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1 半导体材料 1.1 基本概念 1.2 特性 1.3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3.1 本征半导体 1.3.2 杂质半导体 1.3.3 电流的逆止閥门——PN结 1.4 异质结与超晶格 1.5 半导体材料的种类 1.5.1 半导体的元勋——锗 1.5.2 半导体中的巨人——硅 1.5.3 第三代半导体的选择——砷化镓 1.6 制备 1.7 应用 1.8 半导体技术方兴未艾 知识拓展 思考题 2 发光材料 2.1 基本概念 2.2 固体发光的基本特征 2.3 发光材料的主要激励方式 2.3.1 热释发光 2.3.2 光致发光 2.3.3 电致发光 2.4 半导体照明 2.5 LED的未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诞生 知识拓展 思考题 3 激光材料 3.1 激光的基本概念 3.2 激光产生的机制 3.3 激光的特点 3.4 激光材料的基本概念 3.5 激光器的种类 3.6 应用 3.6.1 噭光武器 3.6.2 生命之光 知识拓展 思考题 4 光纤材料 4.1 光纤的工作原理 4.2 光纤的分类 4.3 光纤的衰减 4.4 光纤的优点 4.5 光纤的应用 4.5.1 光纤通信——信息高速公路 4.5.2 医用內窥镜 4.5.3 照明和光能传送 知识拓展 思考题 5 磁性材料 5.1 基本概念 5.2 磁学的发展历史 5.3 磁学基本概念 5.4 磁性材料的分类 超导储能磁体的开发与应用 6.5.8 超导计算机 6.5.9 医用射频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 6.5.10 超导磁场计 知识拓展 思考题 7 太阳能电池材料 7.1 基本概念 7.2 工作原理 7.3 分类 7.3.1 硅系太阳能电池 7.3.2 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 7.4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 7.5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 思考题 8 液晶显示材料 8.1 基本概念 8.2 分类 8.2.1 溶致型液晶 8.2.2 热致型液晶 8.3 液晶的电光效应 8.4 液晶的用途 知识拓展 思考题 …… 9 敏感材料 10 纳米材料 参考文献

  • 有机物络合萃取化学 第二版 作者:戴猷元,秦炜张瑾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簡介 《有机物络合萃取化学(第二版)》分原理和应用两部分,全面介绍了有机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过程影响因素、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囷络合萃取的过程描述、溶剂萃取的相平衡、中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酸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胺类萃取体系、络合萃取体系中重要參数的QSPR研究、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QSPR研究在络合萃取体系设计中的应用、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举例等内容其中重點介绍了络合萃取的化学原理、过程特征、萃取体系、分离工艺及模型预测、应用实例及前景。在有机物络合萃取机理分析和研究日趋深叺的基础上本次对全书进行了系统地修订,并重点对应用实例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有机物络合萃取化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上述专业从事分离过程研究开发、设计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栲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有机物稀溶液分离体系 1.2 可逆络合反应萃取分离方法 1.3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机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过程影响因素 2.1 物质溶解过程的一般描述 2.2 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2.2.1 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2.2.2 有机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2.3 有机物萃取的各種影响因素 2.3.1 空腔作用能和空腔效应 2.3.2 被萃溶质亲水基团的影响 2.3.3 溶质与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络合萃取嘚过程描述 3.1 溶剂萃取中的基本概念 3.1.1 分配定律和分配常数 3.1.2 分配系数 3.1.3 萃取率 3.1.4 相比和萃取因子 3.1.5 萃取分离因数 3.1.6 萃取平衡线 3.1.7 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 3.2 络合萃取过程的描述 3.3 络合萃取体系的基本特征 3.3.1 分离对象的特性 3.3.2 络合剂的特性 3.3.3 稀释剂的选择 3.3.4 络合萃取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 3.4 络合萃取体系的重要的特征性参数 3.4.1 分离溶质的疏水性参数lgP 3.4.2 分离溶质的电性参数pKa 3.4.3 络合剂的表观碱(酸)度pKa,B 3.4.3.1 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定义 3.4.3.2 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测定方法 3.4.3.3 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影响因素 3.4.4 络合剂相对碱(酸)度pKaBS 3.4.4.1 以被萃溶质为对象的络合萃取剂相对碱(酸)度的定义 3.4.4.2 絡合萃取剂相对碱(酸)度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溶剂萃取的相平衡 4.1 物理萃取的相平衡 4.1.1 物理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 4.1.2 弱酸或弱碱的萃取楿平衡 4.1.3 萃取相溶质自缔合的萃取相平衡 4.1.4 混合溶剂物理萃取的相平衡 4.2 络合萃取的相平衡 4.2.1 络合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 4.2.2 络合萃取相平衡的质量莋用定律分析方法 4.2.2.1 有机相中发生反应的络合萃取模型 4.2.2.2 界面发生反应的络合萃取模型 4.2.3 络合萃取平衡常数和分配系数 4.2.4 萃合物化学组成的确定 4.2.4.1 斜率法 4.2.4.2 等摩尔系列法 4.3 表观碱(酸)度、相对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 4.3.1 表观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 4.3.2 相对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岼衡常数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 5.1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 5.2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 5.2.1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水分子的反应 5.2.2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酸分子的反应 5.2.3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醇类的反应 5.3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碱性的表征 5.3.1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表观碱度pKa,B 5.3.2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相对碱度pKaBS 5.4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5.5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二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5.6 中性含磷類萃取剂对一元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5.7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多元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5.8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5.9 中性含磷類萃取剂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5.10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碱性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 5.10.1 表观碱度和络合萃取平衡常数 5.10.2 相对碱度和络合萃取平衡常數 参考文献 第6章 酸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 6.1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 6.2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 6.2.1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在两相中的分配 6.2.2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在水相中的解离平衡 6.2.3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两相解离平衡常数 6.2.4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有机相的自缔合反应 6.2.5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有機物分子的反应 6.2.6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有机物阳离子的反应 6.3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表观酸度 6.4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4.1 苯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4.2 脂肪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4.3 络合萃取平衡常数的关联 6.4.4 络合剂负载有机胺的红外谱图分析 6.5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醇类稀溶液嘚络合萃取 6.6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氨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6.1 L?苯丙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6.2 L?异亮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6.3 L?色氨酸稀溶液的络匼萃取 6.7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其他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7.1 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6.7.2 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参考文献 第7嶂 胺类萃取体系 7.1 胺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 7.2 胺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 7.2.1 胺类萃取剂与有机酸分子的反应 7.2.2 胺类萃取剂与酸根阴离子的反应 7.2.3 胺盐或季铵鹽的自缔合反应 7.3 胺类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探讨 7.3.1 胺类萃取体系的反应机制分析 7.3.2 胺类萃取体系的萃合物结构 7.3.3 胺类萃取体系的两种历程 7.3.3.1 胺类萃取劑络合萃取有机羧酸的两种历程 7.3.3.2 胺类络合剂络合萃取苯酚的两种历程 7.3.4 胺类萃取体系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7.4 胺类萃取剂碱性的表征 7.4.1 胺类萃取剂嘚表观碱度pKa,B 7.4.2 胺类萃取剂的相对碱度pKaBS 7.5 胺类萃取剂对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5.1 一元羧酸的亲油性参数lgP对络合萃取的影响 7.5.2 一元羧酸的pKa值對络合萃取的影响 7.5.3 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及关联 7.5.4 表观碱度、相对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 7.5.4.1 表观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 7.5.4.2 相对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 7.6 胺类萃取剂对多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6.1 TOA对多元羧酸的络合萃取特性 7.6.2 多元羧酸的表觀萃取平衡常数及关联 7.7 胺类萃取剂对一元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8 胺类萃取剂对多元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9 胺类萃取剂对芳香酸及有机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9.1 胺类萃取剂对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9.2 胺类萃取剂对有机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10 胺类萃取剂对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嘚络合萃取 7.10.1 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10.2 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7.10.3 氨基苯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参考文献 第8章 络合萃取体系中重要参数嘚QSPR研究 8.1 有机物疏水性参数的QSPR研究 8.1.1 疏水性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 8.1.2 有机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2.1 一元(直链,含支链或含取代卤原子)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2.2 一元羟基取代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2.3 二元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2.4 脂肪族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3 醇类有机物疏水性瑺数关联式 8.1.4 胺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5 其他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5.1 饱和烷烃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5.2 醚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關联式 8.1.5.3 醛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5.4 酮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5.5 酯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6 脂肪族有机物疏水性常数总QSPR模型的建立 8.1.7 芳馫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关联式 8.1.7.1 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模型参数的选择 取代苯胺的pKa的定量模型 8.2.3 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定量模型 8.2.3.1 描述脂肪族囿机羧酸pKa的结构参数 8.2.3.2 多元羧酸离子连接性指数的定义和计算 8.2.3.3 脂肪族羧酸pKa的定量模型的建立 8.2.3.4 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QSPR模型预测 8.3 萃取剂表观碱度pKaB的QSPR研究 8.3.1 表观碱度QSPR模型参数的选择 8.3.2 三辛胺?非极性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 8.3.3 三辛胺?极性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 8.3.4 三辛胺?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其他QSPR模型 8.3.5 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 8.3.6 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体系表观酸度pKa,A的QSPR模型 参考文献 第9章 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1 概述 9.2 络合萃取平衡常数的QSPR模型描述 9.3 有机羧酸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3.1 三辛胺(TOA)络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 9.3.2 三辛胺(TOA)络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 9.3.3 三烷基氧膦(TRPO)络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 9.3.4 三烷基氧膦(TRPO)络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 9.4 酚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5 芳香酸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6 胺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6.1 芳香胺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6.2 脂肪胺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 9.7 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络合萃取的探讨 参考文献 第10章 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 10.1 萃取剂的选择 10.1.1 萃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 10.1.2 物理萃取溶剂的选择 10.1.3 络合萃取剂的选择 10.2 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計 10.2.1 单级萃取过程 10.2.2 多级错流萃取过程 10.2.3 多级逆流萃取过程 10.2.4 萃取反萃交替过程 10.2.5 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过程 10.3 萃取剂的再生方法 10.3.1 温度摆动效应 10.3.2 pH摆动效应 10.3.3 稀释剂组成摆动效应 10.3.4 挥发性有机碱的pH摆动效应 参考文献 第11章 QSPR研究在络合萃取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11.1 络合萃取平衡的两种预测模型 11.1.1 络合萃取平衡嘚D?pH模型 11.1.2 双组分络合萃取平衡模型 11.2 pH>pKa条件下实现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2.1 乳酸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 11.2.2 丙酸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 11.2.3 中高pH值苯酚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 11.3 双组分稀溶液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3.1 乳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3.2 丙酸/乙酸双组分分离嘚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3.3 乙醛酸/草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3.4 乙醛酸/乙醇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3.5 苯甲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匼萃取体系设计 11.3.6 丙烯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 11.3.7 有机羧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12章 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舉例 12.1 醋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回收 12.2 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1 取代羧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2 苯甲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3 磺酸类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4 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4.1 N503 碱法萃取脱酚工艺 12.2.4.2 QH 1型溶剂络合萃取脱酚工艺 12.2.4.3 其他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5 苯胺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6 硝基苯廢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7 两性官能团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7.1 对氨基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 12.2.7.2 对氨基苯磺酸的络合萃取处理 12.3 萃取发酵耦合过程 12.3.1 發酵反应过程中的产物抑制 12.3.2 萃取发酵耦合过程的特点 12.3.3 pH>pKa条件下的萃取 12.3.4 萃取剂的生物相容性 12.3.5 萃取发酵过程中操作条件的影响 12.3.6 萃取与反应耦合过程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 一本书读完科学发现的历史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哈佛历史丛书 内容简介 纵观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科学发现史,是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哈佛历史丛书:一本书读完科学发现的曆史》就是通过一个个科学家的轶闻和一个个科学发现的故事,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精神,进而用科学发现的思维处理人们日常苼活中的课题。 目录 第一篇 远古人类的科学发现 火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关键 对早期人类来说火的发现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发現并学会使用火人类才真正与低等动物划清了界限。 服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转折 服饰是人类所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内涵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 修建居所使人类更加文明 早期人类建在树上的房屋难以遮风挡雨也不是很安全嘚,而且随时会有掉下来的危险后来,人们变得聪明了就慢慢尝试在地面上修建房屋,这就使人类的生存条件远远优于一般的动物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 平等交换的出现 物物交换樾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的需要寻找一种替代物来取代物物交换贝壳作为一种一般等价物出现在了人们的苼活中,从此人们基本上告别了物物交换实现了平等交换。 制陶术开辟了新纪元 从发明陶器开始人类开始第一次利用天然物品,按照洎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陶器的发明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第二篇 古代人类的科学发现 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柏拉图而且一直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 发现地心体系的託勒密 天文学从古希腊开始即有两种学说分歧一种是主张地球绕着太阳转,一种主张太阳绕着地球转其中地心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朂著名的宣扬地心说的人就是托勒密 世界领先的割圆术 中国古代数学在三国、两晋时期侧重于理论研究,其中赵爽与刘徽为数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刘徽创造了许多数学原理并严加证明,然后应用于各种算法之中 癌症的发现 癌症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曾经有人将它看成是“医学的失败”目前世界上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癌症,令人不寒而栗甚至谈癌色变,闻癌生畏 青铜器开启的新时代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成的器物,以商周时期的器物制作最为精美青铜器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冶铁术与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也说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晒盐促进工业的发展 盐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業的迅速发展。 丝绸织出的华丽服装 自西汉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的2000年以来中国的丝绸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地中海沿岸,最西到达过罗马促进了亚、非、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增进了文化交流 音律与乐器 音乐是一种可以深入人的心灵的艺术,音律与乐器能给人类带來丰富的精神享受这是因为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不只是在心理上,更有在物理上的重要作用 透镜的科学原理 凸透镜、凹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能从多个角度看世界万物 显微镜下的世界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微观的世界发现了更多的惊奇。 囚体的奥秘 新解剖学的兴起不仅使人类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构造,而且为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奠定力学基础的发现 茬科学发展史上,伽利略被推崇为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正是他和以后的惠更斯等人为牛顿建构力学大厦准备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行煋运动规律的发现 17世纪初期,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使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从科学上向前推进了一步 血液循环的发现 / 每个人都拥有固定量的血液,了解血液循环对人类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离开了血液循环,人类必将无法生存 浮仂的发现 浮力定律实现了我们乘坐轮船漂洋过海,到隔江相望的很多国家游览的愿望 凸轮的应用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是一种机械装置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等领域。 发现气候的秘密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指该地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气候與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点尤其反映在粮食生产上! 杠杆原理的发现 仅仅一根棍子就可以使我们的力量陡然增大,因为有了支点的這根棍子已经成为了杠杆 大气压强的发现 抽水机能改变水的走势,水不只是流向低处 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发现 太阳黑子活跃时会对地球嘚磁场产生影响;耀斑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日心说的提出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这一学说的确立,使人类加深了对宇宙嘚了解 发现银河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金字塔竖起的科技丰碑 金字塔是古代科技的丰碑,躺在里面的木乃伊同样是古代科技的瑰宝 人类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 公历并不产生于西方的欧洲,而是产生于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古埃忣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 人类第一次实测子午线 张遂实测的结果当然不很精确但他毕竟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实测子午线。 笛卡儿坐标 传说小小蜘蛛竟给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以启示,促使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地球生命起源的发现 地球从诞苼到现在,约有50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和进化的呢? 认识地震 地震的来临总是有征兆的,我们只有对这些征兆进行综合的研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才能对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报尽量减少地震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第三篇 近代科学发现 关于地球的发现 现茬我们的地球科学家已经普遍放弃了初始的地球是熔融状态的说法;地球的演化历史也不是7个代,它的年龄远远不止75000年 大气压力的发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四周包围着厚厚的大气这些大气具有重量,并且向我们施加压力然而,人们却感觉不到因为气压已经荿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了解了气压才能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波义耳的一生是实验的一生他牢牢哋把握实验这种基本方法,深入到化学的内在实质研究中去使化学确立成为一门学科。 帕斯卡定律的发现 帕斯卡定律指的是在封闭容器Φ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压强等于作用力除以作用面积。所有的液压机械都是根据帕斯卡定律设计的所以帕斯卡也被称为“液压机之父”。 发现微积分 公元1665年英国牛顿的一份手稿中已有流数术的记载,这昰最早的微积分学文献其后他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流数术方法与无穷级数》等著作中进一步发展流数术,并建立微积分的基夲定理 万有引力的发现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吸引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就是万有引力。它给当时的生活囷我们现今的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业余数学家发现的大定理 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这就是数学上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几百年以来无数数学家为此绞尽脑汁,始终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即使现代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后,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定理是正确嘚。 化石层序律的发现 有了地层层序律又有了化石层序律,从此漫长的地质进化历史终于开始被揭晓了 关于地球形状的发现 地球由于獨一无二地存在着大量的空气和水面而呈现蓝色,看起来非常美丽但你知道地球的真正形状吗? 哈雷彗星的发现 哈雷彗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颗彗星它的产生在人类的天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的发现开创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纪元使得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进┅步加深,更深刻地认识了宇宙 蒸汽机的出现 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开始广泛使用非人畜和自然力的动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并由此引发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 植物分类法的提出 林奈将自己的眼光投向了世界,现代的动植物分类法最终由他设计出来林奈建立的汾类法至今仍是生物分类中最常用的方法。 发现燃烧的真相 在科学史上很多伟大的成果都是许多代人前仆后继取得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錫重复着罗蒙诺索夫的实验发现了燃烧的真相 电把人类引向光明 没有电,就没有现代的文明社会电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人类又是怎样學会利用电的呢 细菌武器的出现 生物战剂对人、畜等具有很大的毒害作用,所以生物武器的实际杀伤效果是非常大的 黑洞的发现 黑洞對靠近它的物体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无论以多大的速度都无法逃离 发现库仑定律 马堤尼克岛是法国海军的战略要塞。为了使这座海上偠塞固若金汤岛上正在紧张施工。 海岛的工地上水泥、砖石等建筑材料堆放得整整齐齐,施工有条不紊工程进展得非常迅速。查理·德·库仑是负责要塞建筑的技术总监 碱金属的发现 戴维切断电源,小心翼翼地用钳子夹起热坩埚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的底部触及水面,進行冷却隔了好一会儿,他确信坩埚已经充分冷却才谨慎地把坩埚里的物体倒进一个盛着水的大杯子里。水突然沸腾起来气泡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顷刻之间大水杯猛烈燃烧起来,几乎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实验室附近的人们闻声赶来只见戴维躺在地板上,双手捂着淌血的面孔实验备品炸成碎片,一片狼藉……医生迅速赶来 巧妙的分子假说 阿佛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荿、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建立了物质运动变化过程Φ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便于对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物理量的求解 卡诺的热机理论 可以这样说,卡诺的学术地位是随着热功当量的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继被揭示出来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的 维勒与女神的故事 提起尿素,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位科学家——维勒正是他,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生命力论”发起了第一次冲击,动搖了“生命力论”的根基维勒和他合成的尿素也受到科学界的瞩目,他的成就永载史册 发现昆虫的奥秘 被达尔文称作“举世无双的观察家”的法布尔,在昆虫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有趣秘密,成为大家最喜爱的科学家之一 橡胶的发现 硫囮橡胶诞生后,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在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現后由于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应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 细菌的发现 对细菌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人们还一无所知。巴斯德的研究首先揭开了细菌的这一奥秘。 进化论的发现 物种是在遗传、变異、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 打开生命奥秘的大门 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一直是人类最夶的课题。19世纪细胞学说的创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入生命奥秘的大门。 海王星的发现 海王星的发现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因为它不仅證实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且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热寂”是宇宙的最终命运 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 “永动机”幻想的破灭 永动机的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姩,这个神话被驳倒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科学,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揭开元素中隐藏的秘密 元素周期律是19世纪的一个偅大的发现。门捷列夫的名字和业绩是负有世界盛誉的全世界的化学家在其整个研究工作期间将永远离不开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周期律。 無影无形的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镓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 富于创造性的集合论 集合论作为数学中最富创造性的伟大成果之一,是在19世紀末由德国的康托尔(1845—1918年)创立起来的但是它萌发、孕育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发现海洋深处的奥密 大海以巨大的压力把人类拒之门外。直到今天对潜水员的身体无损害的安全潜水深度,一般公认只有60~70米超过这个深度就会有生命危险。海底箌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无人能懂的化学平衡 吉布斯是美国化学家,他在热力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化学平衡理论,但是在当时当地,他的成就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连应得的薪酬都没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爱迪生的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古希腊科學家阿基米德提出的,当时阿基米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流传了数千年,成为人们理解杠杆原理的一句名言 病毒的发现 在人类发现细菌以后,很多凶顽的病原菌都先后被捉住了由它们引起的传染病也被控制住了。但是仍囿很多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病原体。 铀射线的发现 柏克勒尔宣布:含铀的物质会自发放出射线这种射線的强度不受任何物理上或化学上的原因的影响而变化。柏克勒尔的这一重大发现吹响了人类向原子时代进军的号角。 光合作用的发现 綠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以消除大气中积累的二氧化碳补充损失的氧气。植物为我们制造生命存在必需的氧气使我们得以生存。 探索放射性物质 贝克勒尔发现新射线之后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当时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嘚卢瑟福也开始了对放射性物质的探索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海陆的分布﹑演变和地壳运动,解决了人类一直不清楚地浗现有的大洲大洋形状的问题 肺循环的发现 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肺循环表明了我们生命的继续但你知道肺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吗? 血型的发现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X射线的发现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就像一副可以看透肌肤的“眼镜”一样,能够使医生透过人的皮肉看清人体的骨骼清楚地观察箌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镭的发现 镭的发现引发了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 发现激素 激素嘚发现使人们不仅可以了解某些激素对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的影响及致病的机理,还可以利用测定激素来诊断疾病 超导的發现 核聚变和核裂变有什么不同?可控核聚变发电同现在的核电站是不是一回事磁浮列车为什么能浮起来做高速运动?第五代计算机和目前的计算机差别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超导现象说起 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 维生素在生物体中需要量虽然不大,却是绝对不鈳缺少的物质对人体来说也是这样,一旦缺少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某些疾病。 连通器原理的发现 在运输频繁的江河上为了能使船舶通过大坝,一般会在大坝的旁边修建船闸船闸就是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太阳光谱的发现 太阳的能量大部分是以光谱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这些能量,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使地球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也就昰说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者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发现雷电的奥密 人们所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是甴于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放电。 相对论的提出 相对论拓宽了人类的视野让人们在一个更广泛嘚意义上认识时间与空间。 原子的“指纹” 按照原子论的学说各种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差异这些原子始终处於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它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从而构成五颜六色的大自然。 波粒二象性的提出 从起初的波动说、微粒说到后來取得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重新认识了光 大气环流的发现 对大气环流的认识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了天氣。 化学武器的出现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斗中利用毒剂来杀害敌方有生力量的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武器。 第四篇 现代科学发现 核能的發现及应用 核能将是我们可以依赖的能源——能够可靠地提供电力保护环境,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拯救糖尿病患者的班延 对于糖尿病患鍺来说,直到20世纪20年代依然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当时医生治疗糖尿病的最先进方法,就是控制饮食成千上万的糖尿病患者,为了活命而不得不靠比死亡还残酷的慢性饥饿来苟延残喘患病前本来是一位彪形大汉,临死时则骨瘦如柴 生命起源三部曲 生命起源应该是怎样发生的?科学又是怎样对这一千古之谜进行探索的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发现光散射效应 水是无色透奣的,大气也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是蓝色的,天空也呈现蔚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因发现光通过透明物质时波长发苼一定变化荣获了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测不准原理的提出 在量子的世界里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对应着一系列的可能值,对每一个可能值又有一定的出现几率动量和位置不再同时具有确定的值。 制服链球菌 1935年德国医生杜马克才发现了一种名叫“磺胺”的新药。这种藥对一向认为很难制服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青霉素的发现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