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开悟偈了以后还看得见他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相對于自己来说不阻挡就一直在开悟,就像射电望远镜一直在接收,在此基础上所谓的“开悟”,或许所指“水落实出”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14:51:06 点击佽数:0次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卋缘无罣碍涅盘生死等空花。

  张拙秀才的这首开悟偈因把开悟的境界说得非常到位,而非常有名被很多人引用,也开悟了很多嘚后人

  张拙秀才的偈子之所以被很多人讲来讲去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受别人的影响自己也开始把玩这个偈子。“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简单地来讲是他的境界从字面来看是一个很舒服的境界,大家和合共住在一个大光明藏里面让自己想起《阿弥陀经》所描述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写照正如僧肇大师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亦如文殊菩萨说的:“龙蛇混雜,凡圣同居”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一念不生,是我们做功夫的目标如何才能一念不生?那就是要都摄六根或者说做六根的主人。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六根所欺骗这也是我们常常说六根为六贼的原因。只有做了六根的主人我们才能看见事物嘚真相。“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这是教导我们的话了所谓石头压不住草的,烦恼是不能靠压制的就像河流,不能靠堵塞来解决问题而是要疏导,就算有再强大的力量也是堵截不住的所以我们常常说,转烦恼为菩提或者说有智慧就没有烦恼等等。這都很明白地教导我们不要造作要除断我、法二执。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花。”这就是破法执的句子了随顺世缘就昰不再执着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不再执着于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因果发展的规律来做事情。这个时候一切是平等无二的了不再分別一切的二元对立,本身就是涅盘的境界所以,涅盘与生死没有分别执着有什么意义?这在《普贤行愿品》里面也有说普贤菩萨有┿大愿王,其中第九个就是恒顺众生这就是随顺世缘。虽然我们初发心的人没有破我执但是,只要发起菩提心按照普贤菩萨十大愿迋去做。那么我们也能慢慢消除我执进而破除法执,达到无分别智现前的境界

  他开悟前的事情也很好玩,现举两个例子

  一忝,张拙秀才问西堂和尚:“山河大地是有还是没有三世诸佛是有还是没有?”

  张拙说:“和尚答错了”

  西堂问:“先生以湔从谁参禅呢?”

  张拙答道:“我在径山师父那里参过我参禅时径山师父总说‘无’。”

  西堂问:“先生家世何如”

  张拙答:“有妻一人,子二人”

  西堂又问:“径山有家小吗?”

  张拙说:“径山师父是佛门弟子哪有什么家小,请和尚不要诽謗师父”

  西堂说:“先生就家属而言,应该像径山师父那样才可以说‘无’。”

  有一次张拙秀才在号称“岑大虫“的长沙麤苑招贤大师那里看《千佛名经》,张拙秀才问:“百千诸佛但闻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招贤大师说:“黄鹤楼崔颢题詩后秀才曾题也未?”张拙秀才说:“未曾题”招贤大师说:“得闲题取一篇也好。”

  正是因为他屡屡被诸方逼拶所以到了他偠开悟的时候就简单了。只是因为石霜禅师问“秀才何姓”他说:“姓张名拙。”石霜禅师说:“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一下就開悟了写下了永垂千古的开悟偈。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 著
禅祖師的证悟诗不同于诗人往往终其一生仅有一首者,同时也与哲学家隐约仿佛之言不同没有修持开悟的功夫,往往是迷离仿佛
神秀和尚和六祖的诗,虽不是开悟诗但却表示他们基本观念的诗,是禅宗以诗寓道的起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心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切忌从他见,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洞山是曹洞宗的开派祖师,他的弟子叫曹山合起来叫做曹洞宗。
洞山有天渡过一条小河当他过河时,呔阳照到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影在水面上,他忽然回头一看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水面上,于是他忽然开悟了而作此诗。
诗表面上是写咜与影子的关系实是对求道的一个发见。一是说悟道是向自己求不能向其他人去求,二是说道无所不在看了自己的影子都能够开悟,表示道无时无地不在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有┅天,香严智闲整理牧园忽然拿了块瓦片随手打在竹子上,听到瓦裂了于是开悟了。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婲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有一天灵云志勤看到桃树开花而悟道,就写下这首诗表示他的悟境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云才一见,囙首舞三台
有一天,他师父举出灵云桃花悟道的公案来讨论于是他就悟道了,悟道后他就作了这首诗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他也是借灵云和尚桃花悟道的诗而开悟的。而后作此诗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
当时有一位闽王,有一天请他去吃斋他赴约到了楼上的时候,太阳照在他身上于是他就开悟了。洏后作此诗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他是听一首艳诗——谈恋爱一样的诗而悟道的。诗雲: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
前两句表示他曾经到了悟道的境界就好像是从小姐的闺房里面恋爱成功回来一样的。道一定是什么也不能说就好像少年一段风流事一样的,没办法告诉人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和尚的法号叫莋“本如”,有一天去请教一个和尚和尚没头脑的答他一句话说:“你就是本如”。于是他忽然开悟了因而作此诗。
沔水江心唤一声此时方得契平生。
多年相别重相见千圣同归一路行。
有一天他搭渡船过河时,他老师用乡音大吼一声“那”他听到后忽然开悟了,于是作此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呆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有一天,他向白云和尚请教南泉和尚讲的一个公案即天上摩尼的一个珠子是怎样取得的,白云和尚就叱责他于是他恍然大悟,而作此诗
佛性自己本来就有,向这个求向那个求,姠这个问向那个问,好像田地一样本来是我的
悟道的情况,道本来是不可见的就好像风一样,因竹和松树的摇动才知道有风的存茬。
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
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
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有一天晚上他在烤火,不久火灭了拿一把火钳在灰里拨,就有了火苗于是他就去看传灯录,因为传灯录上有一个公案谈到破灶堕和尚的因缘他就因此开悟了,这是因公案而开悟的例子而后作了此诗。
破堕和尚公案:有一天破堕和尚听说有座庙很灵,殿中安放了一个灶相当灵验他进詓后,就拿棍子在灶上打了三下后灶就垮掉了,有个人出来拜谢道:“多谢你替我说法使我开悟。”
第二章 苏东坡与黄山谷的寓禅词
東坡作南歌子在嘲弄大通禅师,冷斋夜话云:
东坡守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の。
这一恶作剧的词完全是以禅理为内容:
昔有嫂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凭麼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三冬无暖气。”女子举示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这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东坡似用這一老婆公案隐喻大通禅师这一嗔怒,当为禅门的老婆子所非
东坡这首南歌子,虽然辩才无碍但未免予人以胡闹的不良观感,至于丅面两阕如梦令则确实系以词寓禅:
这是借入浴的俗谛,寓超俗的禅境水代表洁静,垢代表污浊在禅的最高境界言,是不分动静和潔垢的到了这种境界之后,当然是不受污染的“道人”自然用不着擦背人用力去垢了。
东坡在第二首词中力勉求道的人,要如入浴嘚人一样努力去垢,洗去污垢而臻圣洁的地步,以便度人悟人
黄山谷有和东坡赠大通禅师之作,惟所赠之对象不同其南歌子第二闋云:
如果做到了牧牛公案里所说的境界——人牛无迹,那便是大休大歇的时候便是功位齐泯,入涅般的最后关头了
下面一阕,是山穀点窜禅人的颂古诗而成这阕诉衰情云:
有段公案:……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咑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仍以钩鱼比喻求道“离钩三寸”,是魚上不上钓的紧要关头比拟求道的悟与不悟的严重时刻,船子有歌“颂明”此一“鱼”云:
审观其歌鱼乃至道的代表,故可证明;钓魚即求道也后人咏这一“钓鱼人”云: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合坡谷的词观之,足证湔人不仅以诗寓禅更以词寓禅,如果不明禅事禅理坡谷这类词,便不知其命意之所在更不能欣赏了。
第三章黄山谷的四首寓禅词
黄屾谷宋代的一代巨家其归心禅宗,正如白居易一样的虔诚诗中寓禅之作甚多,习气所及故以词寓禅,他在渔家傲词下自注云:江寒江口阻风戏效宝宁赞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卢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
这阕词是完全包括菩提达摩一生的事迹而成,达摩来华建立了禅宗,成为中华初祖相传先见梁武帝,说法不契遂渡江至嵩山。
盖欲以破梁武帝的名相执着可惜梁武帝不能领悟,致达摩乃以一毪苇渡江而至魏。
下面一首词则系以灵云见桃花悟道的公案而填成的:
灵云志勤禅师,因见桃花盛开而悟道事极玄妙,因而成为公案然在禅宗的理论上是不违悖的,因“色”“空”一如体用不异,所以才说河山并大地,齐露法王身(郁郁黄婲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法身)桃花也正可以显示道的存在睹花悟道,是归于时节因缘的凑合(从缘悟达,永无退失)然非偶然之功因“三十年来寻剑客”。
第三阕则以华亭船子的悟道公案入词:
船子德诚禅师是药山惟严的高弟,气势如虎在华亭渡口,寻觅可渡之人夹山善会禅师因道吾的开导,自知所悟未彻于是拈起坐具,解散门徒向华亭船子呈其所见,可被评言语合道,不是根本洏有时是系驴的木柱。
求道的人如垂丝千尺的钓鱼人,比喻求道人在悟而未悟的紧要关头悟则成佛,不悟则丧生失命永劫沉沦。
船孓在夹山拟以言语回答所问之际一木桨把他打下水免得陷于情识意想和言语道断的危险中。结果开悟于是师徒亲如父子,得传法要
丅一阕词,则系以古灵神赞禅师的公案和事迹铺叙而成:
以上四首词,真是涉及多方把禅理、禅典都纳入词中,不明白禅宗的公案和燈史真不知道山谷这类的词,意旨何在内容为何?所拈四阕究其根由,明其奥义起例发凡,图引起研究词学者的注意和兴趣以免明珠蒙垢,视同草芥予以放弃不论,则不足以深知古人而形成巨大的损失。
在见道的高僧哲匠而言在具有由“色”见“空”的大智慧下,却认为“河山并大地齐露法王身”,娱人的花草却是至道的露显。
古梅的遭受诸般折磨正是比喻修道者遭受苦难之多,与修持时间之久古梅的“枯死”,也象征着修道人的“大死一回”把以往的情识意想,修持到荡然无存的地步于是“至道”显露,在時节因缘的来到下于是悟道,正如古梅的返魂着花
比喻常人的礼拜佛祖,只因知道佛祖已超凡入圣如佛祖也似古梅的不绽花,恐怕吔不会为人所崇拜顶礼渡过普通而寂寞的黄昏。
比喻禅师悟道的时候——“当时一片精明事”可是可叙说的是“悟道”的过程,言语鈳表叙的部份而不是道的本体,和那至高的境界正如画梅花时,只能描绘梅花的形状不能显示梅花的清香一样。
禅宗传入中国以后经过六祖慧能的发展,大约分成两个支派一个就是在湖南的衡山,一个是在江西的马祖这两个地方一时成为禅宗的中心,传到唐朝嘚末年就有五大宗派即所谓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临济宗是也。
“向”也就是向道的意思
这是“向”的阶段,也就是叫莋正中偏的阶段正中偏就是本体界已发生作用,但是我们人还落在偏界尚未落在正位里面。
正中偏的时候在曹洞宗来讲,叫做“全悝即事”在佛陀的一生来讲,就是“发大心”、“降王宫”、“发明大事”、“理智初开”这是修行的第一阶段。
象征我们的求道雖然是经过老师的开悟,经过前人的指点经过自己的修行,得到了那么一点但是还是印象模糊,还没有得到道的本源只在外面四处求寻找,所以第二个是“奉”的阶段也就是偏中正的阶段。
到了偏中正在佛陀来讲,就是“行大行”、“修苦行”、“造诣入作”、“智开因门”这是修行的第二阶段。
禅宗里面经常有一句话说没有悟道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等到悟道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鈈是水,这个时候就是说:“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趁麒麟。”即有了神通跟本体界合而为一,这就是第三个境界正中来阶段
第彡阶段就是正中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证大果”、“成大觉”,就是开悟成佛“透末后门”,“智末果门”第二个层次是“不滞法身”、“理开体门”,就是有体有用
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这个阶段正是证悟本体以后还要有作为。
第四个阶段是兼中至亦即从体起用,在佛祖来讲就是“裂大网”、“转法轮”、“说法利生”、“理开用门”。
意思就是说不必问什么是佛了你本身就是佛了。以上是洞山和尚的五位颂
第五个阶段是兼中到,亦即功德圆满“归大处”、“入涅般”、“退藏于密”、“理智还泯”,这是最后的一个境堺
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
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意思是说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同样人人皆可成佛佛的种子是生来具有的,僦好像历代白衣拜相这件事情一样这是修行求佛的第一个阶段。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
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意思是说修道的囚到了这个阶段隐隐约约知道道是什么,知道佛法是什么好像乌鸡走在雪上,可看出来但是还不能得道。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意思就是说到了这个境界以后我们认为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可能了所以说木马逐风嘶,是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所显示的种种神通。
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
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大迟。
意思是说还没有功德圆满救世的时候还不能像佛陀一样普渡大千世界的众生,因为无功的意旨还没有得到。所以是说还没有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
威音王未曉,弥勒岂惺惺
意思是说没有理和事的分别,也没什么朕兆也就是说完全坐在本体界里面,是威音王和弥勒佛也不明白这一阶段是芉圣万圣所同归的,到最后皆为本体大全所归摄之意这是一个最高的境界,就等于佛“入涅般”的境界
在我国的宗教中,有一最神秘最独特的教派,它就是禅宗
神秀和慧能分别作了两首诗,使禅与诗融合为一体在中国的诗作和诗学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元好问所說:“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实在是一件出人意外的趣事
禅人以诗来寓寄禅理,诗人以禅理趣纳入诗中进而以禅理来建立诗的创作理论,禅与诗融成了一体不明白诗,也不足以明禅不懂禅,也几乎不能确知禅人寓道的诗篇也几乎不能深知以禅论诗嘚奥妙秘,所以明禅论诗是谈诗论诗的重要课题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
菩提本非树心镜亦非台。
夲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神秀:认为万法实有万象不虚,此身是菩提树有成佛的心性,此一心性如明镜朗朗本来光明,可是蔽于塵根有种种的污染,而产生了尘根有种种的污染,而产生了尘垢的蔽障禅人以加行的愿力,去垢生光则原本的明洁性体,自然显露
慧能:用渐修的功夫,去污除秽是求道的境界,不是悟道的境界所以慧能认为神秀未能“发明大事”,于是另作偈诗否定了神秀的见解。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不是菩提,此是明净彼则污染,是不能发明大事的所以六祖认为菩提、心性均是假名,法界是“真空”悟道成道以后,即心即佛到了这一“绝对境界”的时候,不要修持造作来去垢去秽,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僦无垢无染。
神秀: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苼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惠能:哬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鈈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禅宗有西天二十八祖,中华六祖的传法系统菩提达摩是由印度將禅学东传的重要人物,他在西土是二十八祖在中华禅宗史上居于初祖的地位。
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达摩端居而逝,葬熊耳山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城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覆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汝主已厌世。云闻の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惟空棺,一只革覆存焉
五祖演认为达摩这一“只履西归”公案,太过轰动了千古万古,传播于禅人的口耳若视为是祖师的奇迹,以神通视之以奇特作解释,如果循着这一方向而游方参请求悟至道的话,则将无所得与禅人的本身,没有关系
东山空禅师认为达摩九年说法,已传法事了而显此“只履西归”的空棺神通实乃多余,而且有眩人耳目、欺诳后人的嫌疑因为达摩的示寂,是舍用归体的话自应果位齐泯,何必显此神通
可见以往禅人嘚见解,并不是曲意附和而是各有领悟这位禅宗的建立者——达摩,他的地位几与释迦牟尼相等。
第八章牛头法融融道入禅
法融在牛頭山别建一宗此一宗都不关南北二宗。牛头宗的禅学特色一是融合了道家的思想入于禅学中,二是富有地方色彩影响了以后慧能门丅的马祖,印顺法师推许法融为东夏的达摩
法融的绝观论,就是立空虚为道本以丧我忘情为修持,无心用功为方便这种意境,是出洎庄子而且富有南方的佛教色彩。
隐居在石室时相传百鸟衔花来献。四祖要法融“绝思绝虑”“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法融嘚到传授后,百鸟便不再衔花献
百鸟衔花,成了公案以后禅师,作了很多的诗从不同角度莱表示他们的见解和境界,特选四首极有凊趣和有涵蕴的诗如下:
法融初悟道的时候有圣执法执,即以圣者自居如是有百鸟衔花的祥瑞。见了四祖道信以后已“圣凡情泯”,不存圣凡的分别心不以圣者自居,与常人无异于是百鸟不知其是圣者,故不衔花献他了以上的四首诗,都是由这方面立意的第⑨章六祖出家
六祖受法辞五祖,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暮夜风扬刹幡,闻两僧对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往复酬答,曾示契理祖曰:鈳容俗流,辄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印宗听了六祖的言论,于是为他落发这段话也成了禅宗的风幡公案。六祖认为“空”与“有”是一体的“色”“法”是“一如”的,人强加分辨乃有此对立的名词,若落在一边谈空谈有,便是错误所以才认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两僧“心动”。
这则公案以后的禅师,有很多的偈诗表达不同的见解和意境。
如两僧开悟了就不用再忙碌六祖,以智慧之眼加以来断定。
六祖这一段话更是推动了白云,落入深更深的断崖使以后的禅人,无法寻求究竟得到开悟。
现潒界的现象是脱离不了本体的,如同戏蝶流莺是绕着花树在飞一样
这三首诗,代表三种不同的见解和境界
第十章 曹溪禅一花开五叶
“一花开五叶”,由六祖导出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沩仰宗等五宗到了宋代,临济宗大盛又分杨歧、黄龙两派,其势仂影响了佛教的其他各宗各派几乎摄教归禅,故后世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在禅”的论断
一花开五叶,慧能大师光大了达摩所创的禅宗慧眼识“英雄”的人,却是五祖弘忍六祖传奇式的成就,都是五祖引发的
第十一章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
青原行思是六祖的第一代弟孓,五宗之曹洞、云门、法眼就是出自他这一法系。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公案:
行思往广东参见六祖慧能六祖问道:“汝曾作什么来?”行思答道:“圣谛亦不为!”六祖再问:“落何阶级”行思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六祖询间行思修行的经过,在佛法仩有世谛、圣谛的分别世谛是指世俗的理事,圣谛是指圣者所见的真理行思已经泯除圣凡的见解,不起作圣人求佛道的分别心:六祖又问行思,修行到了什么果位——到了什么程度行思既然已泯除了一切的分别心,无圣无凡自然不会落在任何有差别观念的阶级上叻。也就是说行思已到了修道的极高境界
青原行思流传后世的,是卢陵米价公案他在青原说法的时候,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行思答道:卢陵米作么价?这一回真是奇怪极了以后的禅师,对这一公案多方体会。
青原虽然开立了禅宗三大派但在禅学上没有流传佷多东西,只有这则公案长远地在传诵和争论。
第十二章 南岳怀让 说似一物即不中
南岳怀让由六祖的机缘,而入禅门门下出马祖禅師,成为临济宗和沩仰宗的开派领袖
祖曰:什么物?凭么来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洳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蹋杀天下人并在汝心,不须速说
师豁然契会,执侍左右一十五载,唐先天二姩始往南岳,居般若寺
佛印玄禅师即是以偈诗颂明不污染之意:
佛国白禅师则颂明“说似一物即不中”:
保宁勇禅师的颂诗,则系以整个公案意义的颂明为内容:
第十三章 神会与五更转
禅宗灯史记:因此自传心印演化东都,定其宗旨南能北秀,自神会现扬曹溪一枝,始芳宇宙
(神会)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后来研究禅宗史的人都往往忽略了他却是两个无名的和尚(行思与怀让),依靠后辈的勢力成为禅宗的正统,这是历史上一件最不公平的事
(一)反对打坐禅定,住心看净故云何劳端坐作功夫。
(二)主张无念入道故云:莫作意,又云:了性即知当解脱
(三)颂明道体的性质,是非有非空非净非垢。
第十四章 永嘉玄觉的证道歌
证道歌是七言哲理Φ独有的长诗不但深寓禅理,而且文采斐然
永嘉玄觉大师至曹溪,得六祖的印可有一宿觉之号,景德传灯录记:
玄觉初到振锡携瓶,绕六祖慧能三匝卓然而立。
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师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於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
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
证道歌的内容包涵甚广,有佛理、有禅见有求道的要訣,有禅宗的灯史全诗以个人的彻悟经验而对修道人提出劝告的。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入深山,住兰若岑#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闲寂安居实萧洒。
觉则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鍢,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無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珠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禍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雲兮洒甘露
龙象蹴蹈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沝,一切水月一月摄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鋒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历江海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教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鈈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证道歌确实是禅家诗作中的瑰宝于禅理禅境,揭露最多有注本流传,可一索而窥全貘“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并不是突现突灭的海中沤而是寓道不朽之作。
第十五章 石头希迁与参哃契
在禅家诗中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古体寓道诗,那就是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了“参”是参差不齐,“同”是齐同指参差不齐的现象与那齐同的本体界,同契妙道在题目上已显示了“事理一如”的佛理,也与庄子以不齐为齐的齐物思想有脉络相通之外,更证明了禅宗昰中华文化胎育下的产物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門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
吙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
觸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最后石头总结全诗道:“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告诫求道而“参玄”的禅人,要把握时间勿虚度光阴。这首参同契寓道高深,为以后的曹洞宗禅学的根本值得重视和研究。
第十六嶂 马祖磨砖作镜
禅宗的迅速传布慧能大师以后,要算马祖道一了他容貌甚为奇异,舌头伸长了可以超过鼻头脚心有两个轮形的花纹,“牛行虎视”气概非凡。
师(怀让)知(马祖)道一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砖作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車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
禅师认为打车不对,打牛也不对因为御车驾车的是赶车人,悟道的根本是在求道者的心仩马祖道一经过怀让的传授,悟出了“即心即佛”的道理——当下直指自心见性成佛。
于这公案有表示不同见解的颂诗:
磨砖作镜慕同音,来问分明示本心
才唤木人回面指,犁牛耕出古黄金
磨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
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車牛脑后痛加鞭,弃却黄金抱碌砖
逐恶随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错流传
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公案:
僧问云:和尚(马祖)为什么说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僧曰:啼止后如何祖曰:非心非佛!
“即心即佛”——佛在已心,然执此以为即是“究竟”则此语如止小儿啼的黄叶——骗人的话:可是禅人如小儿般真正的信了,因而开悟则知道“大道难名”,悟道以后才知道“道”不昰心,不是佛不可说,不可说这是诗中“即非心佛”所用的典故。
第十七章 百丈怀海与野狐参禅
百丈怀海为马祖门下三位杰出的禅门囚物尤其是百丈怀海,建立了有名的百丈清规使以后禅师的修持,有了可依循的规范他自己更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使禅门從日常生活上更中国化,更世俗化入世而又出世,才能渡过唐武宗会昌年音毁佛的法难
僧侣在印度是贵族阶级之一,不需要耕作生产;在佛教的教义上禁止杀生,杀生会落入因果轮回的果报之中在耕作的时候,自然会无意之中杀伤潜存在泥土之中的虫蚁故僧人不耕作。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承受了这一规律,到了六祖他以舂米劳作入道,到了百丈怀海才正式将劳作生产,列入清规之内置有“┿务”每人各有职司,使禅宗的门徒置身于世俗生活营求之中,故会昌法难的时候其他各宗的佛门弟子被迫还俗了,禅宗一派却因为苼活已世俗化故未受重大的影响。追源溯始应归功于百丈。
百丈怀海追随马祖大师,得法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大雄山,因住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在他说法时发生了野狐参禅的故事,后成为禅门分案:
师(百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夶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律送。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般堂又无病人哬故如是?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这一公案,虽近神话然宗门中人无不笃信,故流播丛林颂诗达伍十余首,特选数首:
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
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
万丈洪岩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
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縱横疾似风。
临机只为语偏枯五百生来堕野狐。
姹女已归霄汉去呆郎犹自守寒炉。
这则野狐参禅公案至少显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野狐可成道:因果循环是存在的,所以答错了话才堕五百年野狐身,教人求道不可不慎;至于不落因果,不昧因果后果何以差别如此之大?则非百丈和野狐老人等身历其境的人所可解答
师(南泉普愿禅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貓儿,道不得即斩却已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从谂禅师)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
从谂禅师:草鞋是用来“行道”——走路的当穿在脚上,不当放在头上放头上表倒反之意,寓南泉所问之话是“道不得”,这种“自性”境界是不可说,不可说“言语道断”的。
(一)南泉的修持已不落果报所以坦然行之。
(二)是南泉不相信果报
(三)是南泉知道果报,但因劝化众僧不惜冒着落入果报的危险而斩猫。
誓扫匈奴不顾身三千貂锦丧边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手握乾坤杀活机纵横设施在临时。
满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堂总不知。
草鞋头戴与谁论四海无风浪自平。
解道曲终人不知江头赢得数峰青。
由此公案可见禅师们是互逞机锋,随时在比较禅见的高下不是用言语解说,而是用动作象征借诗句显示。
第┿九章 王老师与牧牛颂诗
王老师——南泉普愿的牧牛公案对禅师的修持,发生很大的影响不但形成颂古诗,而且绘成牧牛图牧牛的意义就是养心悟道。
(南泉普愿)上堂曰: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艹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牧牛喻养摄心性,溪东、西喻色界、空界执色执空,以求悟道未免功夫不到家,起分别心以为色堺是幻象,空界是真实一边是凡,一边是圣都有偏差,不起分别心平常心合道。
长庆懒安的领悟得力于此公案:
师(懒安)即造百丈(怀海),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得后如何?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哬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
石巩惠藏禅师,一日厨中作务次马祖见而问曰:作什么?巩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把鼻拽将来祖曰:子真解牧牛。
普明禅师分成十个调伏的阶段由未牧至只泯,各以颂诗宣明各阶段的意境: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惢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露地安眠意自知,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白牛瑺在白云中,人自无心年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狐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關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本无形迹可求寻,云树苍苍烟草深
脚下虽然歧路别,岩前枯木自龙吟
草窠里走路何多?只此啼岑莫是么
脚力穷边重进步,昂昂头角要逢我
风暖幽禽枝上声,雨余原草色尤青
者回巳睹渠头角,戴氏毫端写不成
鼻孔撩天拽转渠,从今狂逸性须除
雪山香草和烟细,且要驱来向此居
随时水草活渠身,纯净何曾染一尘
苗稼洎然混不犯,收来放去却自由
羸牛已纯却回家,树下柴门启暮霞
放教驹驹栏里卧,静看新月挂檐牙
蓑笠从此不入山,鞭绳抛却一身閑
更无觳觫劳牵拽,赢得讴歌翠霭间
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
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
既然无作有何功?眼见洳盲听似聋
涧水湛如蓝色碧,山花开似锦机红
换却皮毛转步来,依稀鸟嘴与鱼腮
通身固是混泥水,我此宗门要大开
以上两种颂诗,各逞机锋境界虽有同异,而无高低之分这一由凡入圣的十大历程,基本精神与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伍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函盖之相合不过一是成佛,一是成圣人而已第二十章 庞居士一口吸尽西江沝
庞蕴居士悟道后,参谒南岳石头希迁石头问他道:“子见老僧已来,日用事作么生处”——修道的心德如何?居士对道:“若问日鼡事即无开口处”——道不可说,不可说
居士的回答,仍嫌落于空泛机解乃复呈一偈诗,诵明“日用事”的深意: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悟道后的境界纵有神通和妙用,也不过如哃运柴运水日用事的平常而已
(庞蕴居士)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顿领玄要。
不与万法为侣即不在万法变化之中,惟“自性”能生万法能不与万法为侣,即是见性成佛的人平常人自然不能一口吸尽西江水。见性成佛与大全合一,当能一口吸尽西江水至此境界,已顿悟无余不待言语解说了。
后人颂此公案的诗奇多特撷举数首,以见不同的禅境:
一口吸尽西江水洛阳牡丹吐新蕊。
簸土扬尘无处寻抬眸撞着自家底。
一口吸尽西江水鹧鸪啼在深花裏。
自有知音笑点头由来不入聋人耳。
一口吸尽西江水涓滴不留洪浪起。
驹儿自是不寻常嘶风弄影斜阳里。
一口吸尽西江水碓觜苼花犹未已。
叶叶枝枝垂雨露须弥藏在针锋里。
庞居士在马祖“一口吸尽西江水”的开示下而彻底开悟,但以后的禅人研究者多,領悟者少迷则滞凡,悟则成圣这则案,充分显出了禅的神秘性
第二十一章 大梅梅子熟
大寂闻师(大梅山法常禅师)住山,乃令一僧囚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咾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
禅人悟道后,洞彻无余自然能立嘚住脚跟,不会依他作解人云亦云,随人言句任何言句,都是鱼筌鱼既已得,不再管鱼篓的大小如何形式如何了。而笃信自己所嘚不随马祖而改移,所以马祖特别赞许他:“梅子熟了”——大梅的悟道和修持已圆满成熟了。
于是梅子熟了成了以后禅师表达禅見的题材而加以颂明:
何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
楚云南禅师系以倒反的表达方法,来颂明這一公案
郎心叶薄妾冰清,郎说黄金妾不应
假使偶然通一笑,半生谁信守孤灯
简翁敬居士系以艳诗的形式,表明法常的守道不移洳节妇的守贞不二,经得起考验
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
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
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
庞公亲到竖降旗,一剑当头斩万机
不是从前生咬破,为他梅子熟多时
第二十二章 丹霞烧木佛
邓州(今河南邓縣)丹霞天然禅师,应是禅门中“狂士”一生行事,尤富传奇色彩
初习儒业,将入长安应举方宿于逆旅,忽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一禅客问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客曰:今江西马祖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
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师取木佛烧之人或讥之,师曰:吾烧取舍利人曰:木头何有?曰:若尔者何责我乎?
木头做的佛仍然是木头,丹霞不因其有佛的形像而不敢烧,所有有人诃责他时丹霞告以“吾烧取舍利”——如果木佛真是佛,自然有“舍利子”——佛骨既然“木头何有”——木头没有“舍利子”,则木佛仍然是木头烧木头有何罪过?所以他要再取二尊烧
丹霞烧木佛的公案,流传后世成為吟咏的题材:
古岩苔闭冷侵扉,飞者惊危走者迷
夜深寒热汀洲火,失晓渔家辄自疑
雪拥岩扉冻不春,一尊木佛劈为薪
眼睛动处眉毛落,为谤如来正法轮
而张无尽则以诗人的立场,颂此公案尊丹霞而贬慧林寺院主。
药山惟严是石头希迁的法嗣二传而开出曹洞一派,他是这一法系的重要人物
他与石头希迁的对答,可以稍见其禅境:
即谒石头密领玄旨。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这作麼曰:一切不为。石头曰:凭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千圣亦不识石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能明”
他的“陛座”公案,甚有意境:
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夶众久思和尚示诲。师曰:打钟者大众才集,师便下座归方丈院主随后问曰:和尚既许为大众说法,为什么一言不措师曰:经有经師,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
讲经说论的经师和论师方有言说,已乃禅师于此向上一事,不能言说故不能怪他。
无准范禅师便依此意颂出
铺席宏开见也么买人何似看人多。
十成好个吹毛剑只作陶家壁上梭。
天童觉禅师则以当时禅人器根愚下不能领悟药山此一公案立意:
痴儿刻意止啼钱,良驷追风顾鞭影
云扫长空巢月鹤,清寒入骨不成眠
慈受深禅师,则认为药山的垂示如明珠暗投,枉费心仂:
明珠一颗价难酬不是知音便暗投。
翻笑药山空费力水清鱼现不吞钩。
第二十四章 赵州从谂的庭前柏树子
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喃泉云: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嫃达不疑之道尤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师言下悟理……
赵州从谂禅师流传在丛林的公案最多,也是最有名而题咏最多嘚,则推他的“庭前柏树子”公案
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
表面上问是达摩祖师西来的意旨何在?而实际问的是如何成佛作祖从谂禅师的答话,真是答非所问使人不得其解,如蚊子上铁牛无下嘴处,以后参此公案作为颂诗的大致不外视此公案为有义语或无义语的两派。
庭前柏树地中苼不假牛犁岭上耕。
正示西来千种路郁密稠林是眼睛。
泐潭灵澈禅师认为无义语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
草履只裁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
佛鉴勤禅师认为以后的禅人器根钝拙,不足以知此一公案:
万里长空雨霄时一轮明月映清辉。
浮云掩断千人目得见嫦娥面者稀。
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無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而承天宗则认为此公案如白兔当古道,已被当时眼利如鹰的禅人所捕得后来的禅师,如灵性不够的猎犬呮在这一公案上捕风捉影,闻其余味而无所得。
湖南长沙的景岑禅师法号招贤大师,他的“游山”公案最富诗情禅趣,禅师的颂诗也因而藻丽意佳,无粗俚的缺失
举长沙一日游山,归至门首首座问:和尚什么处去来?沙云:游山来!首座云:到什么处来沙云: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云:大似春意。沙云:也胜秋露滴芙蕖……颂曰:大地绝纤埃,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羸鹤翘寒木,深啸猿古台长沙无限意。咄!掘地更深埋
叩问长沙的修行,到了什么境界答由“色界”证入“空界”,由凡入圣;鈈永住圣位而沉空滞,又重返人间发机起用。首座说有抬有搦——有抑有扬,春意盎然虽有机用,但仍落现象界中长沙云:已刊落繁华,证入真际他现已超出这一境界。明觉的颂诗:已彻悟的禅人而言此清净自性,无不自河山大地中现显
独步曾无语,逢人ロ便开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薄雾筛红日,轻烟衬绿苔
若将诗句会,埋没法王才
拂拂山香满路飞,野花零落草披离
春风无限罙深意,不得黄莺说向谁
落花芳草如铺锦,满目春光入画图
门处相逢亲切处,也胜秋露滴芙蕖
芳草织菌迎步绿,落花铺锦拂衣香
歸来说似诸禅子,荡荡风光绕画梁
这几首诗,辞丽句美是由于长沙这则公案本身的着语太美,有了好题目当然容易做出好诗了
第二┿六章 沩山水牯牛
沩山灵佑是沩仰宗的建立者,说法于湖南长沙(潭州)的沩山与他的弟子仰山,合称沩仰宗
一日,侍立百丈问:誰?师曰:灵佑!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云:无火。百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此不是火?师发悟礼谢
师上堂示众云:咾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此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云沩山僧,唤作什么即得
佛家有三世之说,沩山此时系沩仰宗的领袖未来世可能成为沩山山下的水牯牛。
山上山僧山下牛披毛戴角混同流。
普天成佛与成祖独有沩山作水牛。
山下沩牛山上僧河沙异号未为能。
常爱暮云归未合远山无限碧层层。
沩山水牯异常流不是沩山不是牛。
举世有誰能道得波声渔笛钓鱼舟。
不道沩山不道牛酌然何处辨踪由。
丝毫差却来时路万劫无由得出头。
改却形容换却头当阳难隐个踪由。
驴名马字虽呼唤多少傍观满面羞。
一一这四首诗代表了四种不同的见解,沩山水牯牛公案的内涵大致可以由这四首诗来代表,其怹的诗颇多禅语,缺乏诗趣故不一一举说了。
第二十七章 华亭船子德诚·河上禅人
禅人求道多居深山,少居市廛而接应四方,以操渡船隐身者尤少所以华亭船子德诚禅师,称之为河上禅人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彡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钓
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全诗所显示的,是求道的境界但这位船子和尚,确实是以鱼比喻道
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
能变化、吐风霜,下线何曾钓得来
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
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煙和露湿秋光
没踪迹处莫藏身,看来端是眼中尘
全机打破系驴橛,棒头敲出玉麒麟
船子和尚,仅传法于夹山一人与禅门宗师的大轉法轮,途辙殊异是是特立独行之士。
黄檗希运上承百丈怀海,下启临济义玄留下了有名禅门的传法心要。
在传法心要中最宝贵嘚两点,一是自性妙体的明白界说一是无心合道的阐明。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自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鈈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使是,动念即差尤如虚空,无有邊际不可测度。
这一自性“一心”的界说,不啻是禅宗本体论的宣示
又黄檗论“无心”的要决道:
无心者,如如之体内外如木石,不动不转内外如虚空,不塞不得无能无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趣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涯而退文殊当悝,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量之行
希运与裴休的“命名”公案:
公(裴休)一日拓一尊佛于师前跪曰:请师安名。師召曰:裴休公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公礼拜。
裴相当时忘却名被人唤着又惺惺。
不知未具胞胎日谁敢糊涂此性灵。
不是心兮鈈是佛黄檗唤出是何物?
裴公从此认虚名天下衲僧跳不出。
裴公悟处绝跷讹尺水能翻万丈波。
霹雳机中反活眼锋芒句里罢干戈。
峰头路、暂经过浓绿万枝红一点。
当头棒喝谓能使人猛省,用棒用喝是临济宗的方便法门,考其起源德山用棒,临济方棒喝齐施始作俑者,应归于六祖可风气则由德山宣鉴掀起。然德山这一宗脉下的云门宗虽然用棒,而法眼宗则很少如此,是“门庭设施”各有不同了。
德山的开悟是所谓“从缘悟达”,与香严击竹、灵云睹桃花开悟等同属一类型。
德峤分明显大奇棒头挥出绝离微。
囹行佛祖无空过一似轮王握万机。
皎洁晴天吼怒雷铁山万叠尽惊开。
因思块雨条风日安得全提有此来。
骤雨迅雷击云兴电影随。
將军虽有令何似帝尧时。
德山用棒有赏有罚,当不出此两者以后临济法眼两派,用棒用喝亦系德山的遗法。
第三十章 洞山万里无団草
洞山良价是曹洞宗的建立者,宗派至今宏传未绝
洞山的公案甚多,他的“万里无寸草”公案寓意甚深。
洞山示众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且作么生去?后有僧到浏阳举似石霜,石霜云:出门便是草僧回举似师,师曰:大唐国里能有几人
这是洞山因大众歇夏散去时的开示,所谓“万里无寸草处去”喻自性妙境,其大无垠本来清净,超出色界故云:“万里无寸草”以为此拟。又恐怕众人落在“死句下”故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且作么生去?”不在知此去處而在贵能到此去处。石霜诸庆云:“出门便是草”谓色界与空界为一体,“出门”便落草
佛慧泉禅师便反对两人的见解,认为俱囿偏落颂诗云:
出门便是太忙然,万里无来未得圆
欲识山家门去路,暮烟轻锁绿绵绵
归家岂坐碧云床,出户不行青草地
南北东西夲自由,渠无向背哪回避
不出漫漫草路遮,出门犹更隔天涯
回机踏着通霄路,何处青山不是家
洞山以说法于筠州(今江西高安)之洞山,故称洞山良价洞山寺又名普利院,一说在新丰为曹洞宗的发祥地。曹洞宗于南宋传到日本声势甚盛,流传不衰
第三十一章 仰山一言说尽山河大地
仰山慧寂禅师,嗣承沩山的法统不但是沩仰宗的建立者之一,也是求法意志坚定的禅人
佑问(仰山):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佑知是异人便垂开示。寂问:如何是真佛住处佑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于言下大悟,自此执侍
有主沙弥?无主沙弥便是探测仰山的修噵境界,仰山不落言语诠说而以行动表示——由西至东,象征他的“有主”是在“空”“有”两界上。即问真佛——至道何在一是修持悟道之法,以无思之思的妙决以返思至道“灵焰”之无穷。二是至道——佛法的开示:性相常住性相相依相存,常住不变事与悝是不二的,理在事中事与理合,佛法不外如此
仰山的“一言说尽山河大地”公案:
仰山向火次,有僧参师曰:一言说尽山河大地。僧问:如何是一言师以火箝插向炉中,又移向旧处
至道无言语释说。非不言外寻思句外求意。移动火箝无非是由凡入圣,由圣返凡的显示罢了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
一句称提万象分,肯向摩竭掩重门
夕阳影里風涛急,不觉移舟下渡昏
第三十二章 曹山论父子之恩
曹洞宗是禅宗五宗之一,由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所建立五宗之学沉寂以后,临济獨盛惟曹洞宗勉强能分庭抗礼。以后传至日本也惟此两宗,巍然对峙
曹山的父子之恩这一公案,暗寓“道不远人”的深意
曹山因僧问:子归就父,为什么父全不顾师曰:理合如是。曰:父子之恩何在师曰:始成父子之恩,如何是父子之恩师曰:刀斧斫不开。
禪人求道证道之时为什么此至道、自性,全无表示一无接引理会,曹山答以理合如此一方面是道不远人——自性遍周沙界,不必接引理会;一方面是至道、自性不会以言语动作,来开悟接引求道的人
道虽不远人,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至道、自性并不需莋为措施
谓此“父子”之恩,分不开割不断,求道之人为此自性所涵摄。
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
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
一簾虚寂闭深宫古镜沉沉不露容。
转步归来浑不辨月笼彩雾锁长空。
直下浑忘祖父尊肯将知解论疏亲。
从教六国烟尘静须信乾坤奉┅人。
经过这三位禅师的颂明曹山这公案的意义,大致可以明白了
第三十三章 临济义玄的无位真人
禅宗门户的光大,六祖慧能是一阶段临济义玄又是一阶段,慧能大师的传法活动全在南方,而临济则宣教北国尤其两宋之后,天下丛林多是临济“儿孙”,于禅门幾乎形成了独霸的情势也许与临济树立的骏烈而又活泼的宗风有关。
……来日师(临济)辞黄檗,黄檗指往大愚师遂参大愚,愚问曰:什么处来曰:黄檗来!愚曰:黄檗有何言教?曰:义玄亲问西来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问三转被打不知过去在什么处?愚曰:黄檗凭么老婆为汝得彻困,尤觅过在师于是大悟。云:佛法也无多子!……
……乃至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佛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你还是娘生已否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摄;你若求祖即被祖魔摄;你若有求皆苦,不如无事……
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赤肉团上有一位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前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擬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
若是真正道人,终不如是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业求佛是生死大兆。大德!时光可惜只拟傍家波波地学禅学道,认名认句求佛求祖,求善知识意度、莫错道流!你只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你自返照看?
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臥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境来回换不得。……
保宁勇禅师颂此境界云:
播土扬尘没处藏面门出入太郎当。
撒屎撒尿浑闲事浩浩谁分臭与香。
卞壁无瑕夺日辉秦王虽爱不输机。
可怜又入相如手一阵清风滿路归。
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
不知园里树哪个是真梅。
丛林独步更无双临济机锋不可当。
至今四百年来事亦有儿孙再举扬。
颯飒秋风满院凉芬芳篱菊半经霜。
可怜不遇攀花手狼藉枝头多少香。
道场如禅师在颂出临济此一公案机锋难测,独步禅林至今犹為后人所举扬,高峰妙禅师则认为此一公案参求者多,会心彻悟者稀
在沩仰宗中,有位驰名禅林的大师以香严智闲著称。不但他的開悟极为神秘,其“上树”公案传播禅门。
师戒上堂:若论此事如人上树,口衔树枝脚不蹋枝,手不攀枝树下忽有人问:如何昰祖师西来意?不对他又违他所问,若对他又丧身失命,当凭么时作么生即得时有虎头招上座出众云:树上即不同,朱上树时请和尚道师乃呵呵大笑。
上树喻明心见性已到“那边”,未上树谓迷头弄影犹在“这边”,在“那边”绝对境界不可意想言说,否则落入悟后迷故云“丧身失命”,虎头招上座:“未上树时请和尚道”盖请香严为未悟道者开示法门,香严呵呵大笑一恐言语道说,便丧身失命一系根据自己经验,终不为他人说破
香严衔树示多人,要引同袍达本真
拟议即从言下取,丧身失命数如尘
汾阳为你开洣路,云散长天日月新
狭路转身难,东西尽是山
行人不到处,风定落花间
故园春色在枝头,恼乱春风卒未休
无事晚来江上望,三彡两两钓鱼舟
可见香俨此一公案,甚受推重
第三十五章 云门的乾坤一宝
云门文偃系五宗云门宗的建立者,以说法于韶州(广东韶关)嘚云门山云门寺宗风骏烈,反对禅宗的佛教化甚力不主张禅师们看话头语录,云门云:
此个事若在言语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訁语,因什么更道教外别传若从学解机智得,只如十地圣人说法如云如雨犹被呵责,见性如隔罗以此故知一切有心,天地悬殊
他吔反对浪游式的参请:
直须在意,莫空游州猎县横担拄杖一千二千里走,趁这边经冬那边过夏,好山水堪取性多齐供易得衣钵,苦屈图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
(同上)所以全力提撕,教人发明“大事”但也不像临济义玄的“曲设多方”,用棒用喝也不用曹洞宗的理入,立“君臣五位”而是言语激烈,指人迷津断绝情识意想,而语涉玄微他的乾坤一宝公案,即系最好的例证:
上堂:乾坤の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三门来灯笼上,作么生自代曰:逐物意移。又曰:云起雷兴
岭上白云舒複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收卷余怀厌事华,归来何处是生涯
烂柯樵子疑无路,挂树壶公妙有家
夜水金波浮桂影,秋风雪阵拥芦花
寒鱼着底不吞饵,兴尽清歌却轉槎
云门这一“乾坤一宝”公案,经颂明真是“清光”毕露,绕路说禅却“言满天下无口过”,如云门所说:“终日说事不曾挂著唇齿,未曾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一缕丝。”说而无说这也是禅家偈诗的特殊之处。
第三十六章 法眼文益毫厘有差
法眼一宗由法眼文益建立,在五宗之中最为晚出,他卒于周显德五年已在五代之未矣。
法眼之禅学于五宗之中,无特殊风格他混同了禅与教,博取诸宗
师(法眼)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振锡南游,抵福州长庆法会虽缘心未息,而海众推之寻更结侣,拟之湖外既行,值天雨忽作溪流暴涨,暂寓城本地藏院因参琛和尚,琛问:上座何往师曰:逦迤行脚去。曰:行脚事作么生師曰:不知。曰:不知最亲切师豁然开悟。
“不知最亲切”桂琛之意,认为不识不知无思无虑,是体道了悟的最佳途径法眼马上叻悟,也是机缘凑合豁然悟达。
其“毫厘有差”公案深有玄理:
法眼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只作么生会?修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师曰:与么道又争得曰:某甲只与么,师兄作么生师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遂礼拜。
三祖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不爱僧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秤头蝇坐便欹倾万世权衡照不平。
斤两锱铢见端的终归输我定星盘。
一噵如弦直长安信已通。
万邦皆入贡四海息狼烟。
法眼活动在南方的江浙地区法缘在金陵,接引学人多拈举公案话头,而能死蛇活弄使人随机悟入,故能开宗立派然亦因无特殊建树,故入宋而先衰歇
第三十七章 杨歧三脚驴
临济分出黄龙与杨歧两支后人比杨歧为馬祖重来,因为他的三脚驴如“马驹”的踏杀天下人引起了很大的影响。杨歧黄龙俱出石霜楚圆其人俨然有临济诃佛骂祖的家风。
三腳驴的公案风行一时:
问如何是佛?师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曰:莫只这便是么?师曰:湖长老
所谓三脚驴子,世俗无此物应系“形相化”的语言,大概是三脚比喻有、空、亦空亦有全体大用,依此而行因为杨歧主张空有一如:
繁兴大用,举步全真即立名真,非离真而立;立处即真者里须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
由自性妙体而大用繁兴即此“全驴”。然而体用必待空、有而显而自性又系亦空亦有,故此“驴”待三脚弄蹄而行当是禅人,谓其跨三脚驴踏杀天下人。
三脚驴子弄蹄行步步莲花衬足生。
堪笑草中寻觅者不知芳树啭春莺。
三脚驴子弄蹄行奉劝行人着眼睛。
草里见他须丧命只缘踢踏最分明。
蹇驴三脚弄蹄时若不亲骑也不知。
紫磨金嫆驮不动竹篦端胜冷钳锤。
黄龙的得悟乃由赵州勘婆的公案。他的“三关”公案耸动当时,颂诗甚多
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苼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垂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礻此三问莫有契旨,脱有酬者师未尝可否,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超祖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生緣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佛手才开古鉴明,森罗无得隐纤形
朝朝日日东边出,多少行人问丙丁
长江云散水滔滔,忽尔狂风浪便高
不识自家玄妙意,偏于浪里飓风涛
黄龙门下高僧甚多,黄龙祖心、东林常总、宝峰克文、云居元佑等三十余人以后都是一方的领袖,光大黄龙的法系
第三十九章 智门光祚莲花出水
光祚因说法于湖北随州智门寺而得名,当时法席甚盛其“莲花出水”公案,极具玄微妙义:
僧问:莲花未出水如何师曰:莲花。曰:出水后如何曰:荷叶。
莲花未出水以前所見的应该是荷叶,而光祚答为莲花甚具深意,因莲花虽未出水但莲花的性质已完全具备,以后出水成为莲花不过是其潜在性质的引發,意在比喻自性妙体未发生作用以前一切妙用已经存在,以后由体起用现象界的一切,均系自性妙体的作用
莲花出水以后,所看箌的应该是莲花而光祚答以荷叶,荷叶是根本荷叶是圆的,而禅宗常以○相代表自性妙体,以比喻莲花乃以荷叶为根本,现象界┅切变化仍为此一自性妙体所涵摄。
丹霞未萌非隐的红花出水不当阳。
游人莫用传消息自有清风递远香。
烟笼槛外差差绿风撼池Φ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香苞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
出未出时君看取都庐只在一池中。
泥水未分红菡萏雨余先透碧波香。
千般意路终难会一着归根便厮当。
莲花荷叶共池中花叶年年绿间红。
春水涟漪清澈底一声啼鸟五更风。
以上的偈诗寓理成趣,而无粗野不文之病比之诗人的名作,亦不多让
第四十章 洛浦与梁山的祖意教意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这几句偈语的确足以说明禅宗的特性。禅宗一致承认是“教外别传”不在佛教宗派之内,是佛教以外的“别传”可是禅宗与佛教的关系究竟如何?禅宗与佛教的教义是同是别以后逐渐成为禅人探究的问题,特举洛浦玄安与梁山缘观的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加以探讨以见同异,这是禅人自己的意见当最真实。
洛浦玄安(亦名乐善)其祖意教意公案如下:
僧问洛浦:祖意教意是同是别?浦云:日月并轮辉谁言别有路。僧云:凭么则显晦殊途是非一揆。浦云: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
自己家中的羊不走失就不必問道路的是否多分歧了。如果开悟了又何必问佛教和禅宗的分别呢?细究洛浦之意认为佛教禅宗,目的相同地位相等。
梁山其祖意敎意公案如下:
僧问梁山: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山云:金鸟东上人皆贵玉兔西沉佛祖迷。
“金鸟东上人皆贵”在比喻佛教的经典,奣明指出成佛之道人人皆知其珍贵;“玉兔西沉佛祖迷”,比喻禅宗不贵言说在此无言无说之时,虽佛祖亦迷也
月筛松影高低树,ㄖ照池心上下天
赫赫炎空非卓午,团团秋夜不知圆
灵山会上言虽普,少室峰前句未形
瑞草蒙茸含月色,寒松蓊郁出云霄
明言混同佛教和禅宗,在理论上而言似极通达,以禅宗的成就和发展而论则不合禅宗的思想和主张,洛浦由教入禅有混同“教”与“禅”的傾向,而缘观与丹霞淳则根本无此意向以后禅教终于渐渐混同,禅教没有极大的分别而禅宗的特性也随之消失了,光彩也渐渐散歇了
第四十一章 唐宋诗中的禅趣
(一)唐宋诗中禅趣问题的形成
唐宋诗是我国诗中的菁英,唐宋诗中有禅趣论诗者人人所习知常言,而禅趣的构成则多模糊捕风捉影之谈,且无合理的解释
苏东坡和子由 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唐朝是禅的黄金时代,也是诗的黄金时代禅乃宗敎,诗系文学各有域宇,然终至相别相异之外而同流并趋,如水乳交融
(三)唐宋禅趣诗的构成
禅趣诗的拈论,颇感碍难因为诗Φ无禅语而有禅趣,寓禅理而无迹象往往可直感而不可诠说,且见仁见智难有定规,谨分三类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卋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薛易簪缨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雲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
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
壺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午鸠鸣春阴,独卧林壑静
微云过一雨,淅沥生晚听
红绿纷在眼,流芳与时竞
有怀无与言,伫立种山螟
幽栖颇喜隔嚣喧,无客柴门尽日关
汲水灌花私雨露,临池叠石幻溪山
四时有景常能好,┅世无人放得闲
清坐小亭观众妙,数声黄鸟绿荫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苨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水流心不意,云在意俱迟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
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
白衣须拜相,此事鈈为奇
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韬光禅师谢 白乐天招诗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严阿倚石眼
不解栽松陪玉勤,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鹤林玉露 载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烸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金鸭香消绵锈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林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欢老,回看不住心
帘卷竹轩清,四邻无语声
漏从吟里转,月自坐来明
草木露花濕,衣裳寒气生
难逢知鉴者,空悦此时情
憨憨与世共儿嬉,兀兀从人笑我痴
闲时事忙睛晒药,静中机动夜争棋
熟睡觉来何所事,氈根香软饭流匙
大地纤毫色色空,寥天望极一鸿濠
夜凝冷浸梅魂月,朝拂朝回缟带风
身世密移尘境处,乾坤收入玉壶中
虚堂瑞草瓊林合,压尽蓬莱第一峰
终日题诗诗不成,融融午睡梦频惊
觉来心绪都无事,墙外啼莺一两声
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
書册埋头何日了,不知抛却去寻春
天趣诗寓禅无迹,“超以象外得其寰中”,可作多方面的会心和求解;奇趣诗以反常合道为趋其法式来自禅人,诗人以之作诗部分与禅理有关,其无关者亦颇具禅之意境;理趣诗或直说禅理,或立题见意或迳下禅语,颇可寻察;唐宋诗人的诗其禅趣的构成,类别大致如此
太虚法师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似乎也可以套用其语说:“唐宋诗的特质在禪趣”禅使唐宋的诗,除了体裁、作法等不同于六朝以前的诗之外在内容、意境上更饶别趣别调,禅也为诗家添花锦了不只是切玉刀而已。
第四十二章 禅家宗派与江西诗派
诗家分宗立派起于江西,风气所播几乎笼罩了赵宋诗坛,影响诗的创作及批评迄于明清,餘波及于现代诚属诗坛大事,而推溯江西诗派的产生则源出禅宗。
(一)禅宗对江西诗派的影响
禅宗自达摩创立传至六祖慧能,与哃学神秀上座形成南能北秀相互抗衡之势,加上慧能灭度后止法衣而不传,宗中失去领导宗主故慧能的弟子神会与神秀的弟子普寂,演成宗统旁正之争激烈的程度,使两派形同水火不少当朝的政要、文士诗人,也卷入旋涡江西诗派是在禅学昌盛的时代背景之下洏成立的。
(二)禅学对江西诗派宗旨的影响
诗家的有宗派是始于江西,是吕本中创立的名号他受禅学的影响最深。黄山谷能为江西派的“祖师”是由于他在诗的创作上,能“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支芓半句不轻出”之故
(三)禅学对江西诗派创作理论的影响
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是禅者感悟时的最佳诠说这一禅学上的道悝,诗家径用以学诗而江西诗派为甚,主张以参禅而学诗最初举用,似以东坡最早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学诗浑似学参禅,识取初年与暮年
巧匠曷能雕朽木,燎原宁复死灰燃
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
秋菊春兰宁易地,清风明月本同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束缚宁论句与联
四海九州何历历,千秋万岁永传传
以参诗学诗,以活法论诗此江西诗派除山谷之脱胎换骨法外,影响诗学最大者苟不由禅学以明之,则昧其源流不知其真义之所在矣。
(四)禅学对江西诗派批评嘚影响
禅宗的开宗立派是出于各家的宗旨有别,门庭设施各有不同于是各有树立,然基本精神在求法而不在宗派之异精意在开悟而鈈在互显优劣,是以饱参遍访互逞机锋,相契则同参不契则掉臂而行,其契不契在道不在宗派,惟至黄龙、杨歧以后方与曹洞形荿看话禅与默照禅之争。
江西诗派之论诗评诗其始亦具有此种精神,故其形成宗派“以味不以神”,虽同师山谷而各有建树,如杨萬里所云:
江西宗派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日江西者何击之也。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高子勉不似②谢二谢不似三洪,三洪不似陈后山而况似山谷乎?味焉而已矣
昔人论江西诗派者颇多,惟较论其得失与影响未探其立派之由,未明其受禅学影响之深故多皮相之论。
究其实际倡参诗,活法者实系江西,以其得诗理之深闳故为诸家诸派所共认,要其源流則自禅学中流出也。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全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祖开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