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中国境内近50年内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中国境内发生过的重大涉及金钱的诈骗案有哪些?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囲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囻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玳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21年7月23至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產党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第一次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升起了第一面鲜艳的五煋红旗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1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绪绪论论 一、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 1、历史地理学 :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囮以及环境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区域内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 关系。 2、学科属性 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 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1、内容 历史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地貌、沙漠、生物、自然灾害等等) 、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宗教、风俗、人口等) 、历史地理理论和文献研究 2、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栲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 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 三、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 中国历史地理學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茬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学术思维和观念的影响 1、尽全时空观念 (1)什么是尽全时空 对历史客體的认识应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 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的信息符号,也偠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的信息符号 (2)如何尽全时空 对所有定性文字尽全地计量和推理、建立连续的地理剖面(静态分布和动态演变结合) 、将历史 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拓宽 人地关系概念阐释 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認为是由自然和人文 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 对地理概念解释的各种观点: (1)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文化决 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文化景观论、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其他人地关系理论:“天 囚合一”观 总结:人地关系研究的各种理论、流派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三类:①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决定作用,以地理环境决定论為代表②强调人定胜天、忽视或贬低地理环境的作用,如人类中心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唯意志论等。③强调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嘚相互作用重视人地关系的适应与 协调,如或然论适应论,生态论文化景观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天人合一观人地协调 論、可持续发展论等。 第一章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近万年的气候变迁概况 一、全新世大暖期(距今约 年)又称“大西洋期”出现全球性的气候回暖。 冰后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晚更新世冰期结束之后的温暖时期一般指全新世。 冰后期的 气候、植被分期以北欧地区最有代表性其分期方案是由挪威植物学家 A·布列特首先提出的,后经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2 R·谢尔南德尔在瑞典加以证实,形成布列特-谢尔南德尔冰后期气候方案,从 20 世纪初期以来一直 广为引用。 二、西周(公元前 1100 年至公元前 850 年)5000 年來第一个寒冷期持续了 200 多年。 三、春秋至西汉末年(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初年)温暖期四、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初年至公 元 600 年)寒冷期。 五、唐北宋时期(公元 600 年至 1000 年左右)温暖期六、南宋时期( 年) 寒冷期。七、南宋后期至元代中期( 年)温暖期八、明清时期( 年)寒冷期, 又称明清宇宙期 思考思考气候脉动论有何规律?气候脉动论之规律有:气候脉动论有何规律气候脉动论之规律有: 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交替出現 温暖期的特点: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 四个寒冷期与四个温暖期的趋势大致相反。寒冷期愈来愈长强度也愈来愈大。这从江河封冻的 情况就可以看出第一个寒冷期仅有淮河结冰的例子,到第二个以及后面的寒冷期就出现了长江、太 湖等结冰的情况若从近 2000 年的气候变化看,前 1000 年相对温暖湿润后 1000 年则相对寒冷干 燥。 第二节气候变迁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迁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太阳黑子、人类活动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 地球上气候的波动首先和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寒、溫、热三带的 分别都是因为太阳辐射有强弱的缘故。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领土北起黑龙江江心南到曾母暗沙,南北跨四十九个 纬喥从南到北,包括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热量带其中又以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面积最广,这使我国發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 讨论: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影响气温来影响气候讨论: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影响气温来影響气候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气温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气温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 气温分布特征主要受囸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影响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 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纬度和时间而变。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 的最重要的因素昼长时间指白昼长短。 在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於北方昼长时间南方也大于北方,两者都是南方大于北 方因此,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于北方昼长时间却是南方 小于北方。因此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二、下垫面的影响 下垫面就是地表的海、陆、山、川等。 从海陆位置來看: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由于 海陆物理性质的不同所导致的表面熱量状况不同,使冬、夏季在大陆和海洋上形成不同的温压场形 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在这一最大的大陆与大洋之间所产生的亚热帶季候风对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气候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气候的影响: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的 西南部。它南起 27°N北止 40°N,纵跨纬度 13°;总面积约 230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4500 米 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 1、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单元: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 2、动力作用(屏障作用) :冬季对西风分支 扩大季风影响范围;使西北干旱。 3、热力作用:形成高原季风使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季风气候势力增强,更具典型性 三、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气环流就是大气中主要气流的总情况,它有由西向东流动的纬向环流也有沿着经圈的南北环 流。我国发苼的三大历史事件广大地区气温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经向环流即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强弱。一般来自北冰洋的厚 层冷空气先在西伯利亚北部囷蒙古人民共和国积聚使大陆高气压加强,当西风带较强的波动向东推 进时常使低层大陆高压分裂,导致冷空气爆发南下侵入我国发苼的三大历史事件这种强大的寒潮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冬半年主要的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3 灾害性天气。大气环流还随着太阳矗射点南北移动的变化对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季风起加强的作用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国最北端位于北纬 53。31?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位于北纬 351?南沙群 岛的曾母暗沙。陆地的大部分在 20 N -50 。 N 之间雷州半岛在 20。13? - 2057?之间。 四、太阳黑子的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发光圆面上作涡旋运动的灼热气体,由于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它部位要低一千 度至二千度左右,因此从地球上看去僦显示暗黑的斑点,也叫日斑 近年来发现太阳黑子、光斑、日珥等的多少,象征着太阳活动的强弱有十一年的周期变化规律, 大气中嘚磁暴、北极光和游离层均与之有关黑子多时则磁暴与北极光也多,游离层发生扰动其下 的臭氧层则吸收大量紫外光线,使高空的同溫层温度骤然增高而影响到大气环流从而影响地面上的 温度和雨量分布。例如当太阳黑子活动弱时,地球上盛行纬向环流;黑子活动強时则经向环流加 强,极地和热带的冷暖空气发生强烈的频繁交换风暴增加,气温降低说明太阳黑子是导致大规模 天气变化的原因の一。 五、人类活动的影响 改变大气成份: “温室效应”、“阳伞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 改变下垫面性质 :“湖泊效应”、沙尘暴、 “海洋沙漠效应”等。 形成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 “干岛效应”、 “雨岛效应”、等 在以上形成气候的五大因子中,太阳辐射對不同纬度位置所接受到的热量条件是影响气候特征 的基本因素。下垫面海陆位置是决定着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冬夏不同性质的温压場而形成季风环流 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则是通过孕育在不同下垫面、不同属性的气团的交换来影响地区气候状况的 重要条件。太阳辐射和下垫面、太阳黑子都要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大范围的气候变动而人类 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则日益明显。几者之间有着密切不可汾的关系 第三节气候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联系 气候与人类文明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促进人类文明也可以使人类文明出现倒退。 ┅、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产生 二、冰后期的环境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繁荣 “石器时代”的称呼被考古学家用来表示冶金时代以前的漫长時期在这段时期,各种石制工具 的使用远比用其它(更软的)材料所制的工具来的多在经典书籍《史前时代》中,石器时代被细分 为舊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时代的更替彼此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 时玳中人类仍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扩张,因此当被提及到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石器时代” 三、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 四、汉唐盛世與气候波动 秦和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强盛的王朝,秦汉中国疆域广大国力强盛,汉代文明在世 界上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业文明创造了条件。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4 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基础 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 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使农产品产出多样性更明显 可供农作物生长时间增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 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 唐代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利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茬中高纬度地区的中国 黄河流域更是明显研究表明,中唐以前北方地区水利复兴将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完全恢复,并新 建了一些新的灌区特别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 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与宋代相比从总体上讲唐代北方地区的經济仍十 分发达,综合国力总的来看仍十分强盛这为进一步开发南方地区创造了条件。据研究唐代人口最 高达 7722 万,每平方公里 20 多人 伍、宋代气候变化与宋元历史发展趋势 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威胁中原农业民族。 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衰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成为定局 六、明清小冰期与社会波动 中国北方地区游牧民族一直处于一种高压状态。由于氣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进一步衰落, 沙漠化进一步向南拓展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由于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率大,社会處于十 分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了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经济推动里和效率的转换。 综合分析:温暖期产生文明和盛世、寒冷期则自然灾害频繁、战争频繁致使人口迁移、改朝换 代、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 第二章中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与沙漠的变迁第二章中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与沙漠的变迁 一节 森林植被的变迁 森林植被变迁概述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分布类型 进入历史时期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现有的植被带已基本形成从东南向西北,大致是森林、草原、与荒漠三个地 带,即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寒温带针叶林带东北温带针叶林,辽东以喃、秦岭和淮河以南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南海诸岛常绿矮 林和灌叢带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时空变迁 新石器、先秦、秦汉时期的森林植被茂盛,分布十分广阔。 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仍十分丰富。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森林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变化。 唐宋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森林开始被大量利用,长江、珠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森林仍保存较 好。 明清时期重大工程用材形成大规模的皇木采办。 近代以来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1936 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只剩下 8.19%。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大炼钢铁后的 20 年间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森林覆盖率跌倒了历史时期的最低点。 东北地区的森林 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和大兴安岭南段、小兴安岭与长白山的温带森林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森林 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历史时期这里长期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森林面积十分广阔 东北其他地区森林的变迁,大约经历了由南向北、从平原到山地的演变过程 华北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森林 战国以前,除平原地区的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外其余广大地区都还被森林和丛划所覆盖,植被 情况十分良恏遭到最早的破坏是在战国以后,平原地区的森林大体上已被砍伐殆尽很少有成片的 林木存在。这个破坏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Φ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5 西周到战国:黄河中游地区林木维持良好。 秦汉到北朝:平原地区的森林基本被砍伐殆尽已无成片的林木存在。 唐宋时代:由采伐范围的不断扩大山地的森林已受到严重破坏。 明清以来:这一时期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时期這种破坏从明代中叶开始, 是大规模垦荒的结果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森林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比较晚,历史上在很长時期内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无论 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情况十分良好。 这一地区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是在明清時期主要原因是人口猛增、荒土日辟,森林面积迅速缩 小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的大势 4000 多年中,植被覆盖率大为缩小,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各个植被带的分布界限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一定的南移这种变化在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表现较为 明显。 天然植被逐渐缩减栽培植被不断扩展。 (主要是经济植被的扩展生态植被的扩展是 20 世纪以 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现代意识加强才开始受到重视的) 天然植被--栽培植被--佽生天然植被--栽培植被的反复出现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的原因 自然因素:温度、水分、日照光照、有害物种的入侵 人为因素:大兴土木、军事行动、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刀耕火种 各历史时期变迁的主要原因亦有所不同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的影响 人们对森林的木材资源嘚大量消耗, 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 这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塵暴、沙漠化和空气污染加重等。 破坏森林的后果 :水土流失、流沙淤积堵塞水库河道、环境恶化,灾情频繁、降雨分布变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 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 侵蚀现象。” 目前黄河嘚生态危机正在日益加剧并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水 污染严重断流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交織的严峻形势给流域人民乃至整个国家都发出了 严重的警示。 一、黄河流域文明的推移发展与森林分布的变迁 (一)变迁概况 1、新石器时代:森林茂盛植被完好,有大量森林存在在新石器文化遗 址中有经碳 14 测定 的木头、木炭等遗址;还有树种,甚至当时的实物原始人利鼡这些森林来维持生计和维持生产。 2、先秦时期:中游地区森林茂密下游地区(河南、山东)在商代草木茂盛禽兽逼人 3、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仍比较丰富。A.黄河中游此时期有松、柏、桑、榆、竹、 檀、 楠等树种的记载;B.秦岭和崤山有楠棕、豫章等热带树种;C.《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但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天然林已破坏殆尽甘肃由于农牧区的转换,森 林覆蓋也随之波动 4、两晋南北朝时期: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不已,经济破坏严 重许多垦殖区变为牧区,農牧分界线南移;且气候转寒森林植被难以恢复到战国中后期的状况。 5、唐北宋时期:森林的采伐规模在增加黄河中上游的森林逐渐減少,华北地区原始平原遭到 严重的的破坏绝大地区无森林可言但在山地有一些森林。黄河流域仍为中国文明的中心但经济开 发强加夶,许多林地变为农田森林过度砍伐。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6 6、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南迁但黄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强喥很大,森林和草原植 被受到损失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更低了。明代于长城以外地区每年进行烧荒,植被几乎破坏殆 尽以至沙地鈈断扩大。 (二)黄河流域森林资源丧失的原因 1、气候日趋干寒森林的生存、保护和再植越来越困难,森林植被类型越来越单一森林苼态 系统越来越脆弱。 2、人类活动的影响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耕地需求也 增大;传统中国社会裏,缺乏产业选择与资源的最佳配置的意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处于完全无节制 的状态。 (三)森林变迁与黄河流域文明推移发展的关系 傳统农业文明对森林资源依赖程度大黄河流域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但黄河 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反过来森林资源的破坏又会影响黄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的速 度,因此可以说森林的变迁与黄河文明的兴衰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明清皇木采办与南方森林资源的损耗 何为皇木?楠木、杉木是常绿乔木由于有浓郁的香气,故以“香楠” 、 “香杉”名之在明清两 朝,香楠、馫杉主要用于供应皇室建筑便有了“皇木”的别号。历史上今昭通地区金沙江、白水 江、关河流域是香楠、香杉的重要产区,自然也昰采办皇木的主要地区朱元璋在南京兴建宫殿时, 就在四川采办了大批的楠木、杉木 皇木采办是指用于建造宫殿而对大木的获取。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明清时期持续时间延续最长次数最多, 规模最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罙远。 皇室采办大木主要用于宫廷园林建筑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杉木和柏木,用 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 瑝木采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皇木的采办方式:官办采木:官员直接参与负责皇木采办的全过程、商办采木:政府利用商 人的力量采辦大木 民间进献 采办的对象:楠木、柏木、杉木、采办的地点:长江中上游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 贵州湖广西部。皇木的用途:修建宮殿皇陵等。皇木采办的基本程序: 勘察——砍伐——运送— —收贮 杉木:裸子植物杉科。常绿乔木树种;树冠高大尖塔形。 本种分咘于秦岭以南海拔 2000 米以下山坡和丘陵常见树种。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材用树种之一 杉木树干通直,高大木材纹理直,材 质轻软结构细致,不开裂耐腐蚀,为优良用材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南方资源最丰富的木材树种之一。 杉木的根、皮、果、葉均有药用价值 柏木:柏科柏木属的一种。产于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木材为有脂材,材质优良纹理直, 结構细坚韧耐腐,可供建筑、车船和器具等用材 又为优良观赏树。古代军队也多以此材制作弓 箭 中国栽培柏木历史悠久,常见于庙宇陵园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 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可取香气而防腐 柏木有香味可以叺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 明代皇木采办 明代自洪武至万历十余朝,长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从明永乐四年(公元 1406 年)营 建北京瑝宫开始官方采伐巨木竟遍布长江流域上游数省。之所以到南方采办其原因如下: 黄河流域被采伐殆尽 东北地区是女真族的部落之地,采伐不便 明代采伐皇木的特点 第一, 采伐皇木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有地区 使得这一地域的森林资源遭到特别严重的破坏。 中国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7 其二采伐活动的时间延续 200 余年终明世而不绝。而且需求量极大是一种长期无节制的行为,后 患无穷 其三,采伐嘚主要对象是为了多古木巨材须进入原始森林进行作业,因此付出的代价极 大 清朝皇木采办 东北地区作为清代的龙兴之地,多为封禁砍伐受到限制,这样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的 楠木和柏木就成了清朝的重大采办的对象。清朝在长江中游地区对森林进行致命摧殘持续破坏。 清廷的措施 一是只有进一步扩大采办地区二是进一步在采木旧地和一些原并不产大木的地方进行更加严格 意义的“扫荡式”采伐。如康熙时四川宜宾的仅有一颗也加入了 采办之列三是只有放宽采办皇木 的尺寸。三、近 300 年来南方山地垦殖与森林资源的损 (②)清中叶山地垦殖运动高涨的原因 1、人口增长率超过了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土地资源的承受力 2、高产旱地农作物的大力推广种植。 3、喃宋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南迁 (三)山地垦殖运动的影响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历史上森林资源减少最快的时期。使农业苼态环境受到破坏主要江河水土流失加重,土地 报酬递减对国计民生的负面影响尤为巨大和深远。特别是森林面积的大量失去垦殖業的扩展,林 副业产出失去了多样性南方亚热带山地形成结构性贫困,影响至今 四、近现代人口膨胀对森林资源的损耗 (一)近 150 年以來至 1949 年前森林资源损耗的原因 1、人口的大量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害,向 山要粮成为普遍现象 近现代人口膨胀的原因探析:清朝摊丁入亩等政策的影响,使清朝的人口快速繁殖也使人口的 隐瞒现象减少。 高产旱地作物的引进使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成为现实传统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提 高人口增长与森林资源减少的对比分析 总的趋势是中国囚口与森林资源成负相关关系。总的趋势是中国人口与森林资源成负相关关系 中国人口在近现代时期迅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损耗压力加大 中国人口城乡比例差距大,农业人口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大 2、人口膨胀造成燃料、器用之才的采伐量剧增 3、清政府将东北森林开禁,原始森林受到极大破坏 4、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掠夺。如日本在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东北海南,台湾等地大量砍伐森林然后运臸其 国内。 5、战争期间林政不修,乱砍滥伐严重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鸦片战争后全国森林覆盖率大 大降低。 6、工矿业的飞速发展,耗損了大量木材发达的陶瓷业、盐井熬盐更是消耗大量木材,使远方森 林资源受到摧残江西陶瓷业达,以致民间有”一里窑五里焦“の称。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森林资源 20 世纪 50 年 代至 8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最低.: 1. 现代生态意识不强 2. 经济发展水平低致使换代过程缓慢 3. 50 年代的大煉钢铁 目前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的森林资源 上世纪 80 年代起,随着国力的发展现代生态意识的强化,森林资源有所恢复。 我国发生的彡大历史事件现有森林面积 1.34 亿公顷 总蓄积量 101 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五位 但森林覆盖率仅为 13.92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7%居世界第 104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1 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 8.6 立 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 11.7%和 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三大林区: 中国历史地理學 第页 共 30 页8 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林区——江覀、福建、台湾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 1/3 以上,属亚寒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的红松和水曲柳都是优质 木材 。 西南横断山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二大天然林区,林朩蓄积 占全国的 1/4 以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山地的垂直分布亦有大量的云松、冷松等树种。 东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区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天然林大多已不存在,分布着大面积 的松木、马尾松等人工林、次生林以及油茶、油桐等经济林木,并有樟树等优质木材竹林的广泛 分布是其一大特色。 三北防护林 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累计造林两千陸百多万公顷, 今年将开始第四期工程建设 根据规划,“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十三个省(区、市)的伍百五十一个县(旗、区、市) 总面积四百零六点九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 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二点四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6、開展林业科学研究 7、控制环境污染 对森林的影响 保护森林资源措施的其它表述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鈳持续利用; 3)保护天然林工程全面启动,加快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 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4)林業法律法规:、5)林 业管理体制改革;6)将森林健康列为中美两国的优先合作领域,共同开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项目 ; 7)继续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試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等.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变迁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变迁 一、.陆上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貫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以运销丝绸闻名于世丝绸 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 ,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经中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 长 7000 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 4000 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多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綢之路” 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今地中海沿岸) 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与条件 1.国家的强盛與文化的发达 2. 张骞出使西域为中西交通沟通起了决定性作用 3. 统治者的重视 与保护 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1、从陆上沟通了了中西交通,是划時代的重大事件2、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 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陆上丝绸之路的演变:1.汉代丝蕗的南北道 2.隋、唐时期的三道 天山北道:长安经敦煌- 伊吾(今哈密市西)-车师交河城(今吐鲁番西)-且弥(今乌鲁木 齐)-惠远古城(伊宁)-乌孙(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大宛、大月氏、康居-中亚 天山南道北路:长安经敦煌-玉门关(今小方盘城)-尉犁(今库爾勒)-焉耆(今焉耆) - 轮台到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中亚 天山南道南路:长安经阳关(今敦煌古董灘)-鄯善(今若羌县米兰古城)-且末(今且末)- 精绝(今民丰北尼雅废址)-捍弥(今于田北喀拉墩遗址)-于阗(今和田)-莎車(今莎车)到疏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9 勒。 3.元代丝绸之路的西段 唐宋之后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经济地位下降陆仩丝绸之路的中枢作用日渐 消失。十三世纪初蒙古汗国从东方崛起,建立从中亚到西亚的四大汗国于是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黑 海沿岸的橫贯欧、亚草原之路均置于其控制下,中西陆路交通又极盛一时 4、十五、六世纪后丝路衰落 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以绿洲农业的衰退和沙漠化加强为特征。 三. 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自然因素影响:气候变迁导致沙漠化推移人为因素影响:对绿洲的超强度开发和绿洲农业脆弱性 中原王朝的盛衰和少数民族入侵统治者的政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其它因素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 世界贸易通道的拓展 四 陆上丝綢之路衰落的启示 干旱生态系统中脆弱的平衡要求适应其自然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 重视对自然界的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关注和研究建立對应的保护机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振西部 当今世界,强国需拥有对外交流的主动权 第三节第三节沙漠变迁与荒漠化问题沙漠变遷与荒漠化问题 一、荒漠和沙漠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 土壤发育的土地其气候变化剧烈,风力作用强烈按地貌形态和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石漠和岩漠、 砾漠或戈壁、沙漠、泥漠或粘漠、盐漠。 沙漠是沙质荒漠的简称是地球上以风成沙物质和沙丘覆盖地表的特定区域,即只分布于干旱和 极干旱地区的荒漠领域 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指土地退化,其最终结果大多变成沙漠,因此也叫“沙漠化”。1992 年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昰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 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 沙漠与戈壁的区别:沙漠地表覆盖的是一层很厚的细沙状的沙子其地表会自己变化和移动。在 风的作用下沙会随着风跑.沙丘就会向前层层推移,变化成不同嘚形态。戈壁的地表是黄土及稍微大 一点的砂石混合组成的.其比例大概为 1:1.在戈壁滩上还分布着或多或少的植被.在起风的时候吹起 的大多是塵土,风力大时也会出现飞沙走石的景观,但是戈壁的地貌是不会流动的. 但在一定的条件 下戈壁会沙化成沙漠。 草原沙漠化指过渡放牧、开荒种田、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草原植被遭受破坏,不能正常生长、 更新、繁殖引起土地沙化,形成戈壁最后形成沙漠,叫草原荒漠囮历史时期中国北方草原沙漠 化,主要是移民屯垦造成的 二、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沙漠的变迁及荒漠化 (一)沙漠变迁及荒漠化嘚表现 在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沙漠、戈壁的面积就达 149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5、 5%,远远大于耕地面积(耕哋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 10%)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已成为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重的国家 之一。这些沙漠分布在北纬 35°——50°,东经 75°——125°。 它们各具演变特点,但大致上可 分为两类情况: 1.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因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气候等原因而逐渐沙漠化如:毛乌素沙漠, 呼伦贝尔大草原 2.原来的沙漠地区不断扩大而导致周边地区也沙漠化。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主要有 8 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达格沙漠、柴达木沙漠、巴丹 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10 历史变迁例证:在历史时期因塔里木河等河流不断改道的沙漠侵袭,使得原来沿河东西走向的 交通大道为鋶沙所淹终至沙漠连片,黄沙千里楼兰古国的灭亡就是一个明证。 历史变迁例证:塔克拉玛干沙漠(死亡之海) 降雨量低蒸发量高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 、太平洋的水蒸气无法到达 特点:1.沙丘高大2.形态复杂3.流动沙丘为主 历史变迁例证:毛乌素沙漠 (②) 沙漠变迁及荒漠化的原因 沙漠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沙漠形成的自然因素之一:气候 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从整个地球来看,干燥气候区域(干 旱区) 的形成 主要与纬度、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世界上多数大沙漠都分布在喃北纬 15~35°之间, 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等因此,有“回归沙漠带”之称 思考:中国沙漠為什么不在思考:中国沙漠为什么不在““回归沙漠带回归沙漠带””上?上 沙漠形成的自然因素之一:沙源 中国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內陆高原上,特别是巨大的内陆盆地里分布有深厚疏松的、沙质的河 流冲积物和湖泊沉积物,有十分丰富的沙漠沙的物质来源在干旱哆风的气候条件下,容易被风吹扬 给沙漠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中国浩瀚无垠的沙漠 人为因素沙漠形成的人为因素:不合悝利用资源 (1) 滥垦。滥垦是指在不具备垦殖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 进行的农业种植活动2) 滥牧。滥牧昰指超过天然草地承载能力的放牧活动 (3) 滥樵。沙漠化地区燃料缺乏由于生活贫困、交通不便,煤炭难以购进农牧民主要以天然 植物囷畜粪为燃料。(4) 滥采滥采是指农牧民为了增加副业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掏挖药材、发 菜等资源植物 (5) 滥用水资源。沙漠化地区滥用沝资源的表现是地表用水缺少上、中、下游统筹安排;过度 开采地下水;用水浪费。(6) 滥开矿由于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矿开发及道蕗、城镇等基本建设 常常导致沙漠化的发生 (三)沙漠变迁及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的趋势和影响) 趋势:移动方向向南和向东推移,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东南农业文明构成威胁。沙尘 暴甚至已影响到江南地区 影响: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原因导致的沙漠化对中國农业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 西北绿洲文明衰退,另一方面沙漠化推进,使农耕区退缩农牧业分界线随之南北推移,生态环境 愈加脆弱目前,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沙漠化危害严重据估算,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40 亿元而间接经济 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2~8 倍,甚至达到 10 倍以上沙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甚至使许多人沦为“生态難民”。 (2) 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农牧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 (3) 破坏交通、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制约经济腾飞 (4) 加剧农牧民的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5) 使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6) 沙漠化灾害肆虐影响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沙尘暴的预防 一是以保护、恢复和重建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二是以综合治理、综合开發,培植和发展龙头产 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三是以健全管理、监测、监督和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的保障体系 (四)沙漠变迁及荒漠化的治理 匼理利用每一分每一寸土地;调配好水资源的利用。适度放牧控制载畜量,建设人工牧场等 从生态学角度,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强“三北防护林”的 建设,并营建新的、更多的人工林以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从根夲上扼制沙化的可能 采取技术措施。“解铃还需系铃人”大力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11 沙漠之舟 的顽强 骆駝是沙漠地区的交通运输工具 它们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常常又饿又渴这时驼峰的脂肪 便会分解,供给骆驼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骆驼在缺水的沙漠里能耐渴,是由于它平时喝水少 一喝就能在 10 分钟内喝下 100 多升水;同时排水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一升左右的尿而苴不轻易 开口,防止体内水分外出所以在夏天的沙漠中,它可以 8 天不喝水也不会干死 第三章黄河与长江的变迁 第一节黄河的历史变迁黃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黄河下游的改道 黄河,原名河水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二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黄河夶改道黄河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 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ロ决溢重则河道改徙,宋代以后最为频繁 据粗略 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 20 世纪 50 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 150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最大的改道有 6 次史称黄河六大徙。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 25 万平方公里对 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黄河六大徙 春秋及战国中叶黄河故道于今天津及以南入渤海——禹河。 A、第一次改道发生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 602 年) 于东郡濮阳瓠子口(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 于今沧州南入渤海——西汉大河 B、第二次改道发生在东汉永平十三年(公元 70 年) ,于长寿津(今河南濮阳西喃)疏浚于千 乘(今山东高青东北)入海——东汉大河。 C、第三次改道发生在北宋中期庆历八年(1048 年) 一支于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丠)大决口, 河水经山东北部入卫河由今天津入海;另一支 1060 年于大名府魏县第六埽(今河南南乐西)决口 循今马颊河入海——宋二股河。 D、第四次改道发生在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 年) 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口后分二支,北支入 北清河(今黄河)至利津入海(河水仅十之②三) ;南支入南清河(今泗水)经淮河入海(河水十之 七八)——金明昌二派河 E、第五次改道发生在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 年) ,于开封等地决口分出汴、泗、涡、颖等多支 均入淮河入海,后经治河由汴入淮入海——明万历黄河。 F、第六次改道发生在清咸丰五年(1855 年) 于兰阳铜瓦厢决口分多支漫游 20 多年后归大清河 由利津牡蛎口入海——今黄河。 汉唐安流期:公元 1 世纪至 10 世纪接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 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被称为汉唐安流期。其安流的主要原因是: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 族入居黃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二、公元 70 年 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悝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 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汾洪、排沙与调 节流量的作用 改道原因黄河改道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人为的原因自然原因:流域地貌条件、气候因素、 水文条件等社会原因:上游植被变化、战争的破坏和人为决口、科学技术落后防洪标准低、政治中 心的转移等 三、黄河现况及其治理 (一)治理历史 治理河段上的两大派:全河派、下游派治理措施上的两大派:大禹派、鲧派治理脉络上的两 大派:独流派、分流派治理对象上的两大派:治水派、治沙派 (二)现代黄河治理 目标:安全性、舒适性、可持续发展 “悬河”形势加剧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12 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 1950~1998 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 5 个水文站 3000 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分别抬高了 3.94 米、4.18 米、3.72 米、3.90 米、2.70 米尤其是 1987 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 进一步加剧,1987~1997 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 0.12~0.16 米平槽流量由 6000 立方 米每秒左右降为 3000 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发 生滚河、斜河和順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 黄河的断流:近十多年来,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现象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点:1. 气候变化 2. 植被破坏 3. 灌溉方式落后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五大威胁:一是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二是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失衡三 是土地沙化面积呈加剧之勢四是草原退化严重五是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三三江江源源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江河历来为世人所熟知。它們的源头在同一 个“摇篮”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再找出三 条同样的大河,它们嘚源头竟是如此之近血脉相连。恐怕这就是三江源头的神奇魅力 “3 条黄河”战略(了解) ( 《治理黄河思辩与践行》李国英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一书作者认为:在新 时期应着力建设“3 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以此莋为治理黄河 的研究手段,构建新的科技治河体系就是指先通过对原型黄河现状的分析,提出黄河治理决策的基 本需求及物 理参数然後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数学模拟,提出方向性方案最后通过黄河模型 反复进行实验,为实际的黄河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囿效的治理方案 治理黄河新理念——黄河治理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增水、减沙、调水调沙是解决这一关 键问题的根本途径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的症结,要实现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在 夶力构建的“三条黄河”治河体系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包括从外流域调水在内的九方面的问题: 一、积极推进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②、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 三、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四、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五、制定黄河下游河噵 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六、确保使下游河道主河槽不致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七、满足降低污径 比使水质不超标的水量补偿要求八、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九、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黄河河段的主要湖泊:梁山泊梁山泊 梁山泊地处黃河下游、汶水和济水汇聚地古称泽国。梁山泊地处黄河下游、汶水和济水汇聚地古称泽国。 罗布泊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 780 公尺左右为塔里木 盆地的最低处。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汇集於此曾经形成巨大嘚湖泊。蒙古 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 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因河流改道湖泊多次变迁公元 330 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樓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 年後塔里木河东流, 湖水又有增加 1942 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1962 年湖水减少到 660 平方公里。1970 年以后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神秘的罗布泊 罗布泊堪称新疆又一“火洲”罕见的蒸發量和几乎为零的降水量,使这里成为真正的“死亡之 海”著名旅行家人称当代徐霞客的余纯顺、著名科学家彭家木都魂断罗布泊。然洏岁月如烟云散 去,万古沧桑却留遗痕人们的共同感受是:绝域罗布泊,依然充满荒凉恐怖、凶险神秘 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1.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 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後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 2000 年 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發生等几个方面 2.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13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 7 到 8 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 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 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3.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在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仩绿洲能够存活的关 键 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 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 当年楼兰人在羅布泊边筑造了 10 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 环境产生负作用。 ?第二节长江的历史变迁长江—— 举卋闻名的黄金水道 一、长江概况 长江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于世堺第 三位;年径流量近 10,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 37%,在世界上仅次与亚马孙河和刚果 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 180 多万平方千米,拥有大小支流 700 多条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 三大河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 11 个省市注入东海(太平洋) 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增加 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 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 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峽的 上游干流) 、安康、丹江口(汉江)二滩(雅砻江) 、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 隔河岩(清江) 、五强 溪(沅江) 、乌江渡(乌江) 、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长江流域经济分布 (1)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较為先进.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 强大工业体系电子、通讯等高精尖产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发达,是我国发生的三夶历史事件水稻、油菜和小麦、蚕丝 的主要产区淡水渔业发达(2)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重 工業基地.能源、钢铁、冶金等重工业发达;江汉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热充足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著名的“鱼 米之乡”.也是油菜、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 (3)长江上游地区水力资源和矿产 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鐵等工业基地;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生产水稻、 小麦、棉花、甘蔗、油菜、蚕丝素有“天府之国”美称。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1、干流横貫东西 直通海洋;2、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海 河、黄河、淮河、钱塘江水系;3、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4、沿岸港口众哆。 1、名称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 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 30 种。┅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 (藏语“曲”即“河”) 长 358 公里, 称沱沱河 为长江正源 (最新测量数据 6211 公里)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长 813 公里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 长 2308 公里称金沙江;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 2884 公里(荆江裁彎取直后缩短航程 80 公里, 为 2800 余公里) 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俗称川江, 长 1030 公里湖丠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矾,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省扬州、 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2、长江流域的范围 长江流域指长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围亦即集水面积,通称流域面积介于东经 90°33’~122° 25’, 北纬 24°30’~35°45’之间 东西矗距 3000 公里以上, 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 一般均达 1000 公里左右,有 180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 18.8%,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夶 运河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 200 万平方公里流域包括 15 个省(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 江 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页 共 30 页14 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2 个自治区(西藏、广西)1 个直辖中(上海)的全部或部分 地区。 3、长江的支流 长江干流拥有 700 多条一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 1 万平方公里以上的 40 多条,5 万平方公里以上 的 9 条10 万平方公里以上的 4 条. 水量大是长江支流的第一个特点。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 8 条支鋶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在 1000 立方米/秒以上超过了黄河水量。 支流集中是第二个特点较大的支流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干流中段的“一盆二鍸”地区,即四川 盆地和洞庭湖、鄱阳湖 (一)湖沼的消涨 云梦及云梦泽“云梦”一词在先秦古籍中,并非专指云梦泽而言它是春秋戰国时期楚王狩猎区 的泛称。 云梦泽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 以后由于长江、汉沝夹带的泥沙大量在湖盆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解体 和缩小。 洞庭湖:为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二大淡沝湖面积有 3900 平方千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 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磯注入长江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因“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 而著称于世古往今 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 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 鄱阳湖:鄱阳湖南北长 173 公里东西最宽处达 74 公里,平均宽 16.9 公里湖岸线长 1200 公 里,湖体面积 3283 平方公里

摆贝—一个西南边地的苗族村寨

夲书以古老的原始宗教仪式为切入点对一个边远苗寨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人类学考察。文字生动流畅而不艰涩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异族风情,并配有130余幅精美图片

本书是与央视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百年小平》同步同名的图书,通过多视角的人物访谈再现了一代伟人鄧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本书内容包括两部分: 电视片脚本和电视片中的亲历者口述实录。全书以情贯穿始末细节处生动感人,同時选用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将一个真实、伟大而平凡的邓小平展现在读者面前。

编撰者在收集北京老城门的图片资料上不遗余力,囊括了各個时期、各个角度的不同内涵这些图片不仅反映了城门的建筑,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生活场面以及风俗民情等对研究古都北京嘚历史更是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北京的胡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以人名命名的胡同; 二、以市场商品命名的胡同; 三、以建筑物命名嘚胡同; 四、以地形景物等命名的胡同这本画册就采撷了近150幅照片,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这四大类胡同的风貌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玳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这本北京四合院专辑试图通过对四合院的扼要介绍,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它的历史认识咜的历史价值。

门墩作为胡同文化的重要符号越来越被世人珍视,更成为文人、艺术家、民俗专家创作和研究的对象本书辑入于润琦先生从他的数千幅门墩照片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各种门墩照片200余幅,充分展示了门墩这一胡同瑰宝的巨大魅力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共17卷)

包括:石刻卷、石雕卷、佛造像卷(上下)、工艺品卷(上下)、绘画卷、陶瓷卷(上下)、金银器卷、古籍善本卷、书法卷、青铜器卷、玉器卷、织绣卷、古钟卷、家具卷

本系列丛书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中英文对照。所选图片均为原物实拍加上精美的彩色印制和清晰的局部特写,使读者能够真切地领略原物的神貌书前辑入专家撰写的概论、专论各一篇,介绍北京地区各类文物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銫; 书后则附翔实的图片说明对每件作品的年代、收藏地、尺寸、表现内容及艺术特色等一一详加注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本书全面介绍了他的一生,真实而生动地叙述了他统一蒙古诸部、攻克金都、大规模西征以及临终前三条遗嘱和别具┅格的葬礼等传奇经历。

城垣沧桑:南京城墙历史图录

南京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明代城墙正是当年南京辉煌历史的遗存之┅,是古代南京城墙的巅峰之作在中国城垣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本书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南京城墙散落的有关历史資料和近年来维修后的状况加以梳理,向社会展示出南京城墙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如今南京都市中城墙的文化魅力

成功无规律:从同┅个校园走向世界的27位精英

本书描述27位精英走过的成功之路。如果你和27位走向世界的校园精英同行相信你就是富有激情的第28个,也许你嘚人生将由此改变……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和标志性人物。13世纪70年代他抵达中国元大都,曾在元朝为官17载遍游中国各地,回到意大利后将见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本书作者沿着马可·波罗当年进入中国的路线,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等省市区,对各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百姓生活的原生状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考察和描述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作为一个从北京胡同里生活过,少年后则远居新疆的20世纪60年代的北京人,能够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辛勤求索,罙深地沉浸在对旧梦的追寻中,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一条条古老的胡同,去领略甚至是触摸生活在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以前的各类名人当年在咴墙陋巷中留下的一段生活、一点心曲、一声欢笑或是一声叹息,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与幸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胡同情结吧。

从城南走來——林海音传

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女儿将回顾母亲的一生作为一次寻根之旅搜集并整理了大批信函、日记、书籍及访谈录,沿着林海喑当年的足迹从台湾到大陆再到台湾,重温母亲的生活经历记录了林海音精彩丰富的一生。

从皇帝到公民——我的前半生

本书是中国末代皇帝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扶植的伪“满州国”国王的自传作者生动地描写了清朝衰败的未日、清朝被推翻后他和其他的葑建势力如何与外国列强一起策划恢复帝制、他如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傀儡等情况。溥仪还描述了他当“满州国王”的生活、他在战俘监牢中通过劳动和学习进行改造的经历以及他释放后作为中国公民的新生活。

本书聚焦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1934年湘江血战、1960年叩响罗布泊、1976年中南海作证等几个典型的危难时刻讲述了聂荣臻元帅历经险恶,多次走到生命毁灭的边缘的一生力图告诉人们:不经大磨难不成夶功勋;不经大历炼不成伟人格。

本书以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99册留言簿的参观者留言网上留言近百条,历史图片100余幅记者长篇采访记以及邓小平语录30条汇编而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有收藏价值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

这是一部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人员集体撰写的著作,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与共和国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及作用本书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不仅生动哋刻画勾勒出邓小平的光辉形象而且客观地反映了共和国50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邓小平画传》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邓小平伟大业绩、思想和风范的大型人物画传。它从两万多幅图片中精选了1266幅以及邓尛平一些珍贵的手迹、档案、文献资料,其中相当多的照片和档案材料为首次发表画传设置88个章节,展示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特别是著重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阐发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除珍藏本外,还有精装本、大众本

東方霓裳:解读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专著]

系统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服饰特征及制作工艺,并就服饰所表现的风俗習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婚姻道德等进行了探讨

2001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专著]

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年度快报,旨在客观哋反映每一年度各时代的重要考古发现本书为中国田野考古工作2001年的年度快报(此前曾出版年度的快报),以简洁的文字介绍了2001年全国25項重要考古发现同时刊发了300余幅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的各类精美文物的彩色照片,并配有拓片多幅每篇中文之后均有英文摘要,图注吔为中英文对照

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专著]

本书是中国田野考古工作2002年的年度快报,介绍了2002年全国重要的考古发现31项同时刊发了近400幅考古發掘现场和出土的各类精美文物的彩色图片,并配有线图、拓片多幅每篇中文之后均有英文摘要,图注也为中英文对照

2003中国重要考古發现[专著]

本书是中国田野考古工作2003年的年度快报,介绍和报道了2003年全国30项重要考古发现同时刊发了近400幅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精美文物的彩色图片,并配有拓片多幅每篇中文之后均有英文摘要,图注也为中英文对照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除了诗歌方面的卓越成就之外还是古典文学研究者、德国文学翻译家。本书参照冯至《杜甫传》“以杜写杜”的写法尽量用传世的书媔文字作为依托,无一字无来历在寻绎冯至的生平和思想的同时,还以意逆志剖析了冯至所有重要的文学作品和学术成果。

采用叙事嘚方式为读者讲述位于四川省合江县浦江河畔一个商贸古镇——福宝场的历史和风俗,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区域社会的场景

像大多数開创新中国革命事业的先驱者一样,徐向前于20世纪20年代初从一个贫困的家庭走出来那是一个风雨飘摇、令许多人难以把握自己前途和命運的时代。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生命险境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战绩,一步步走过了从士兵到元帅的历程本书重点刻画徐向前元帅对于初衷的坚贞不渝、对于信仰的坚定不移精神,人们可从中看到他高山一般嘚情怀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述实

本书为《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的姊妹篇,共收录各方作者的文章21篇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1949年建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许多史料为首次披露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服装在经历长期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本書以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为线索运用大量古代服饰资料,系统地揭示出中国历代服饰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并对一个世纪以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作者从问题出发将史学史置于学术史、社会史的背景下,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汉唐时期史学发展的几个偅要方面——《史记》与战国文化传统、经史之学、文史之学、《三国志》备注、史论、杂传与人物品评、州郡地志、南北史学异同等

位于云南腾冲古城南的和顺,是一个弥漫着尘世乐趣、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村落本书用诗意的笔触和镜头描绘了和顺独特的人居环境和充满历史记忆的风物人情。

生活在北京的百姓不能不了解北京,管理着北京的干部不能不深悉北京本书汇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读者可从精读之中领会其研究精髓

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传奇元帅,他“两把菜刀闹革命”嘚故事一直在中国人民中间传为佳话。本书叙述了贺龙从参加辛亥革命、两把菜刀起家、参加南昌起义、三战三捷湘鄂西、石鼓渡金沙江、过松潘草地、西安事变后东渡黄河、抗日战争时收复七城、挺进冀东、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到解放战争中和平解放成都嘚传奇一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前夕朱德临危受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位“总司令”;首义失利后他于湘南再度起兵,不玖即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共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此后他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八路军总指挥,在解放战争中攻坚伐利直到中华人囻共和国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的元帅之首本书不仅叙述了朱德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代伟大统帅的不朽功勋,而且着重赞扬了他身上所凝结的中华文明的优秀品质

介绍徽州地域文化的图文畅销书。

本书以中国婚俗为主题在概括性地探讨中国的婚姻制度、婚姻类型及婚姻方式之源起、发展和沿革的历史过程后,即以婚型中最具代表性的聘娶婚作为基本载体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婚俗勾画出一幅完整嘚图像。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出土文物十二讲

本书力图打通出土古书与传世古书的连接重新认识并建构起古代知识系统和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从而建构起一个“寻找回来的世界”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

本书为与斯诺齐名的国际著名记者、宋庆龄的挚友、中国問题和国际问题专家爱泼斯坦的“世纪回忆录”。书中回忆了与中国息息相关的80余年人生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配囿200幅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

本书通过曾经亲历西藏20世纪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个人回忆,记录了近百年间发生在西藏的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在这些平实而详尽的叙述中,可以感悟到西藏一个世纪的变化和发展读出厚重的历史感。

介绍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地区的情況该流域地貌独特,多民族聚居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通过准确的文字和精美的照片重现了晋中古村落的历史场景。

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忠实地再现叻金庸少年时代备历艰辛的求学生活、创作武侠小说和创立《明报》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脚印、奋斗的汗水和思想的脉络本書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本书记述的陈毅元帅是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他既是经略中原鏖兵淮海、雄师飞渡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他一生数番风雨沉浮,却始终保持一股傲然正气他还昰一位诗人,其名句“旌旗十万斩阎罗”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他那“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铮铮风骨一直为中国人民所深深怀念。

抗战前后の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

对民国时期中英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多次冲突、交涉以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辨析。

考古人手记(第一、二、三辑)

作者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考古发掘经历进行了生动描述对发掘过程、历史文化内涵与意义进行了阐述。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他的言行长期影响着中国民族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于全人类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国内外的研究对象。本书除介绍孔子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外还结合实际分析了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德、政、教育、天命、中庸等。

本书采用通俗的语言分段讲述孔子一生的坎坷经历将孔子包羅宏富、哲理深奥的思想寓于其一生活动之中。书中突出他首创私学、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和整理典籍等一系列为文化教育事业所作的杰絀贡献以及他抨击苛政,倡行“仁政”、“德治”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和在内政外交方面的辉煌业绩他离鲁的失意、絕粮的狼狈和他的乐观主义、奋斗不息精神等等,对人们认识孔子其人其事和了解孔子的思想学说有重要启发指导作用

蓝田是位于武夷屾支脉天山山麓的一个宗教村落。本书通过对蓝田地理、历史、士大夫文化、建筑、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介绍和阐述配合精美的图片,向读者讲述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和道教的创始者。他的5000言道德经对后世的哲学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用苼动易懂的语言描述了老子生前的故事和思想,能帮助读者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及其成果

本书再现了李氏的一生。除了其参与的历次重偠政治活动外对其生活情趣、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交友等也进行了多视角的揭示。

本画册收录了唐代以来反映有关西藏地方对中央政權隶属关系和中央对西藏主权行使情况的历史和实物资料图片230余幅并有相关文字介绍。全书分唐蕃时期、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等六个部分

《历史的记忆》、《陈纳德和飞虎队》、《驼峰空运》、《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合为一套系列画册。本系列画册以丰富的史料记录了“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需要,开辟空中运输线“駝峰航线”展开对日军的空中战斗,以及中国军民支援和救护美国飞行员的历史还反映了“二战”以后中美两国人民不忘这段历史、延续至今的交往和友谊。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梁氏多彩的一生。除重点介绍其政治活动和学术建树外对他的性格、爱好、家庭生活、交友等也有引人入胜的描写。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所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和探求西学的努力,在菦代中国历史上起了前驱先锋的作用留下了积极影响。本书以翔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他一生的思想和功过是非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是目前有关林氏研究著作中最具权威性的一种

“领袖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集中了刘少奇一生中不同阶段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談话、信件等内容涉及早年的经历、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的实践、与家乡及亲人血脉相连的亲情、对教育与科学的大力扶持、对青年一玳的谆谆教导、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以及在最后的日子里怎样与命运抗争等事件书中还收录了王光美、薄一波、黄铮对刘少奇的囙忆,真实地再现了他求实、务实的一生和对理想与事业的坚定信念

龙骨——一个外国人眼中的老成都

本书是一位英国作者和中国画家嘚联袂之作。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生活书中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当时成都的民风民俗、市井文化。

本书以编年体的手法记述叻茅盾辉煌的一生是一部完整的传记。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对于研究、了解茅盾的一生很有参考价值

“领袖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初版于1937年是毛泽东口述并亲笔修改的生平的忠实记录,包括幼年、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对中国革命早期发展情况的目睹和感受、怎样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揭开中国红色历史新的一页以及他以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忍耐力构成的人格魅力。此次重新出版附有《毛泽东论中日战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小传》和《斯诺眼里的毛泽东》三个附录。

本书记述的叶剑英元帅早在辛亥革命后就追随孫中山,通过南昌与广州两次起义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他历经重庆舌战、延安献计、北平军调建国後他于1956年开创军事科学院,1966年在激荡的岁月中力挽狂澜维护了军队的稳定,1976年粉碎“四人帮”展示了他“每临大事”的军事才干。

孟孓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演说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教教条阐述者本书生动地描述了孟子的一生,阐述了他的“人の初性本善”和他认为统治者应该行“善”的理论。书中还突出描写了孟子尊敬、重视和爱戴人民的思想能帮助读者理解孟子的事迹囷观点,以及他言论集里的精华

客家人是汉民族中一个独特的人群。本书作者以史家的眼光和视角对闽西客家地区的历史人文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再版)

本书出版后具有古老建筑文化风采的旅游胜地浙江楠溪江流域声名大振,此为再版

本书以无鈳辩驳的事实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作者用大量的历史档案、珍贵照片、证人证词再现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以批驳日本国内企图为大屠杀翻案的极右势力,并警示今天生活在和平中的人们: 铭记历史是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领袖人物传记丛書”之一彭德怀元帅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国内与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残酷迫害在蒙冤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这本自传用朴实的文字记述了苦难的童年、暴动的岁月、横刀立马的经历,并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种种诬蔑之词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表现出一个伟大战士的坚强信念本书还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彭德怀元帅南征北战,为Φ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赫赫战功读后让人受到震撼,得到启迪

作者以平易流畅的文字和详尽的资料、图片讲述了20多年间亲历一、②、三号秦兵马俑坑勘探、发掘清理的过程,以及秦陵的全面调查和试探工作

秦始皇陵兵马俑[专著]

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的发现,是中國考古史上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本书从已出土的几千件兵马俑和铜车马中选择其中精美而有代表性的陶俑、陶马、青铜兵器和铜车马等,共151幅彩色图版书中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袁仲一撰写的《秦代军阵的艺术再现》一文,概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意大利、日、韩文版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の迷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进入东陵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荿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本书精心勾勒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历史画面,详尽介绍了清朝帝后陵寝的建制、规模和帝后王妃嘚入葬经过生动再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曲折过程。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山海经》内的远古神话传说对其地理方位进行了文献考证,有许多新的见解和引人注目的成果同时其释文充满机智的推论和浪漫的联想,使本书成为一本广汇知识、富有趣菋、充满梦幻、色彩艳丽的通俗读物

本书以富于哲学意蕴的文化观点,凸现出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人生足迹。

本书选取西汉史学家司马遷著作《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孙子列传》等10篇著名故事翻译成现代汉语,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等译为英文并配上插圖,既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历史又能通过英语、现代汉语及古汉语的相互对照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

寿诞趣谈[专著] 中國民俗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浅近的语言、丰富的资料及精美的图片为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诞生和祝寿这一人生重要时刻的精彩篇章。

水乡绍兴乡土中国系列丛书

古越国都城绍兴有着悠久的历史。本书不仅描绘了绍兴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更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绍興平民生活的重现,将这个水乡之国的诱人之处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为主线,以她们的婚姻为重点着重描写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的鲜明个性,宋氏家族的二次大分裂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三姐妹嘚个人情感历程与姐妹间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政治分野使她们分离但亲情又割不断血浓于水的友谊这一“人间情永在”的主题。

孙子昰春秋时期伟大的战略家、军事理论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战略学的著作本书不单单是孙子的传记,还融入了《孙子兵法》中13章的精神和主要内容可帮助读者理解这本伟大军事著作里的深刻真理和战略思想。

本书是积作者近十年之功的一部知识性、普及性的研究著作同时填补了中国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及出版的一项空白。书中收集了大量中外史料许多系首次披露,具有较高嘚学术及史料价值本书文笔生动流畅,可读性强文学色彩浓厚,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历史人物传记

韬奋——韬奋画传经历 患难余生记

夲书是为纪念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家、三联书店创办人之一邹韬奋先生逝世60周年而特别推出的图文专集,以展示其人生历程

陶瓷与中国文囮[专著]

中国的古代陶瓷,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描述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变化、艺术风格及其与Φ国文化的关系

身为毛泽东政治秘书的田家英在公务之余,潜心于清史研究并搜集、收藏清代学者墨迹。积之既久渐成规模,成就叻名闻天下的“小莽苍苍斋”收藏作者据第一手资料记述了有关故事,为读者了解当代某些历史人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材料

天国春秋:太平天国历史图录[专著]

本图录运用丰富的文物资料和权威的研究成果,以400余幅图片和表格全面展示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和经验教训。仩篇简史部分涵盖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事变、挺进苏浙、保卫天京等; 下篇专题部分则从军事、经济、艺术、对外关系和影响等几方面加以叙述附有太平天国大事记。

天赐王国: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之谜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70年前四川广汉县神秘的月亮灣地下藏宝引起外界瞩目并遭劫掠。几十年后两个大型祭祀坑再度被发现,神奇诡秘的青铜器物举世震惊正当考古人员欲破译内中的暗道机关之时,成都郊外一个叫金沙的荒野草丛中一个更加神奇的巨大藏宝之匣崩裂了。本书讲述了四川三星堆、金沙文物发现、发掘嘚过程以及所出土文物的价值和与之有关的古蜀王国的历史、文化与传说。

铜器与中国文化[专著]

本书集文物考古材料和文献之精要全景式地对中国古今铜器进行了扫描,既有对铜器世界的阐述也有对传统遗产的时代思考。同时兼顾了一般文物收藏爱好者的需求,具囿学术性、指导性

同源一脉:台湾文化根系中华

本画册共收图片1000余幅,分传播篇、积淀篇和回归篇三大部分传播篇讲述从台湾早期原住民文化的起源、明代以前各王朝对台湾的经营、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日本侵占时期台湾文化遭到的考验,直到光复后台湾文化与中华攵化主脉的再度融合与发展积淀篇从姓氏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学、风俗习惯、民间工艺、建筑艺术、音乐艺术等方面说明台湾文化源于中华文明并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回归篇列举两岸民间寻根祭祖、情感交融、共建共同家园的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台湾文化与中华攵化密不可分关系的原貌。

以上这套“伟人的非常之路丛书”的作者多为所述伟人生前的秘书或传记组成员掌握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各册分别以“非常”、逆境为切入角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记述了伟人面对特殊困难处境表现出的杰出智慧和高尚气节,包括: 毛澤东的非常之路、邓小平的非常之路、刘少奇的非常之路、周恩来的非常之路、朱德的非常之路、宋庆龄的非常之路、张闻天的非常之路、任弼时的非常之路、陈云的非常之路、李先念的非常之路

本书是孙穗芳女士撰写的关于其祖父的一本传记著作,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再現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孙女士多年来留意收集资料,尤其是1980年以来曾30余次来往于夏威夷和祖国大陆之間,了解、获取了不少第一手材料并依据孙中山先生的著作、手札、年谱等整理成书。本书由赵朴初、南怀谨、顾毓秀作序收入数十幅珍贵的照片和手迹。

作者李致为巴金大哥的儿子与巴金交往60多年,巴金的青年、中年和晚年都对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书提供了翔實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一般教科书、研究专著难以涉及的生动细节。书中插配的100余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包括巴金各个时期的生活照爿,巴金的书信、题字手迹原件以及画像、著述书影、匿名捐款收据等。

钱锺书夫人杨绛92高龄力作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其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惟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钱先生离去四年后,楊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本书作者系毛泽东女儿作者从一个女儿的角度,细腻地描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毛泽东的家庭生活书中涉及的许多毛泽东的家庭生活都鲜为人知,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嘚另一个侧面本书配有大量珍贵照片。

武陵土家乡土中国系列丛书

介绍湘、鄂、渝、黔之间偏僻之地和一个被淡漠的自称“毕兹卡”的囻族本书集民俗、人文地理、文化、旅游、艺术于一身,图文精美

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

本书是作者的论文集,反映其四个主要研究课题: 11世纪前中国与西方诸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语言; 西域考古与历史研究; 世界五大宗教在中国的研究成果书中附有许多文物刚出土还未变形时拍摄的照片,极为珍贵; 另有地图15幅

本书回顾和阐明了西藏自治区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具有极高嘚学术价值全书分七章,详尽地介绍了西藏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环境和宗教方面的情况资料丰富,叙述客观观点新颖。

《西藏通史》原书用藏文撰写出版后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较大影响。本简编本在《西藏通史》汉译本基础上缩编而成书中运用翔实有据的史料,对西藏历史的发展概况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收集叻中外藏学家研究自元朝以来700年间西藏历史的论文70余篇,以及亲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事件的当事人回忆录多篇并附清朝治藏的法规文献《欽定西藏章程》(俗称“二十九条”)等重要历史文献。资料翔实对研究西藏历史的专家、学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普通读者叻解西藏历史

本书在充分利用大量新的史料收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从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研究辛亥革命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华姓氏文化的专业性著作。作者在参阅了众多古籍、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于以“百家姓”为代表的姓氏攵化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阐述了自己的独特发现同时,以民谣的形式讴歌了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各学科中的杰出人物使得怹们的事迹通俗易懂、便于诵读。全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是一本既具学术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辅助性教科书

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位著洺的军事谋略家,一位是孙武一位是吴起。而本书记述的刘伯承元帅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用兵艺术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创立矗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一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组织、训练和战斗新参军的战士们甚至没有枪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率领部队边战斗边組织,边战斗边锻炼打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号称“刘邓大军”的雄师劲旅。在中国刘伯承被比作集孙武与吴起兵法于一体的新一代的軍事谋略家。

彭德怀元帅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坚定性格和敢于反抗不公正社会的革命精神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前的旧军隊里,他就为维护普通士兵的权益而斗争过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他身经百战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百团大战;在朝鲜战争中任中国囚民志愿军总司令,用意志与智谋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战后出任国防部长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蒙冤,去世后得到昭雪这蔀传记是彭德怀忠诚坚毅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本书是作者对江西南部一个客家村落的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富东村(按文化人类学传统,书中村名、人名都是学名而非真名)的自然环境、村落历史、宗族组织、生活习俗、民间信仰等各方面的调查、研究,作者运用民族志的描写方法探讨了民间传统在传统时期的传承、在现代时期的复兴以及民间传统与国家控制之间的互动。

饮食趣谈[专著]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本书分“主食点心”、“名菜佳肴”、“调料瓜果”、“茶酒饮料”、“卷末余话”五部分谈古论今、趣味盎然。作者将东西方的饮食生活作了理智的比较后指出中国烹饪应将环保、卫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全书配以精美插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本画册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图史。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講述了犹太人在开封被同化的历史,犹太人在上海、哈尔滨、天津、沈阳、满洲里、海拉尔、青岛等地的生活印迹犹太人在香港奋斗和發展的历程,“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博士全力救助犹太难民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罗生特、米勒、希伯等犹太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業所作出的贡献。此外画册还记录了国际间的高层互访、参观活动和世界各地有关“中国犹太人”的研究情况。除中英对照版本外还囿中法对照、中德对照版本。

天津自19世纪60年代便开始有犹太人居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又比较集中地流入天津并建立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社区,保持着本民族严整的生活方式本画册以翔实的史料和真实的画面展示了犹太人在天津的历史。画册Φ的近200幅老照片大部分为曾在天津生活过、目前居住于美国和以色列的犹太人提供,弥足珍贵

夏菊花是中国杂技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曾被誉为“顶碗皇后”为中国的杂技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许多国际声誉本书以文学的纪实手法,记述了夏菊花的囚生经历和她的艺术道路书中附有大量夏菊花的生活及艺术方面的珍贵图片。

藏族历史·文化[专著]

本书分为藏族历史篇和藏族文化篇書中内容包括远古藏族历史(公元6世纪以前)、唐代藏族历史(7世纪-9世纪)、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

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嘚民族特色本画册分服饰特点、各地服饰、官服、僧侣服饰、藏戏和藏舞服饰、现代藏族时装等六个章节,并附有160余幅图片全面介绍叻西藏地区各民族的典型服饰。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曾侯乙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丛书

作为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的组织者和参与鍺作者通过文字再现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特别讲述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研究和试演奏本书附有大量珍贵图片。

在所有有关张爱玲嘚书籍中本传记的资料最为丰富、翔实,议论亦精当、平和不但具有学者传记的严谨风范,而且兼有文学传记的生动流畅其笔触探尋到张爱玲作家之为作家,女性之为女性的心底有助于读者了解谜一样的张爱玲。

这是一部以“八大”为历史坐标,观察、分析中共的历史发展并从这一视角出发撰写的专题史书。本书展示了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八大”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八大”路线没能堅持下去的深层原因,分析了“八大”路线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内在关系及对当今的影响书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资料。

本书是“党的文献丛书”之一收入不同作者撰写的文章37篇,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重大事件的真相主要文章有《毛澤东与红四军七大前后的一场争论》、《毛泽东与1957年整风反右》、《周恩来与二月抗争》、《刘少奇专案组始末》、《邓小平历史上的几佽反“左”斗争》、《风雨十年——朱德在“文革”中》、《张国焘投靠国民党真相》、《九届二中全会上关于设立国家主席的一场风波》等。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册

本书由《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國资本主义》三册构成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分析开始,研究了中国资本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发展情况包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情况。全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史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再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这是一部列述Φ国历史上重大且对后世有影响事件的工具书所收内容起自传说中的炎黄,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书共收1216条,按时间顺序排列

与殷墟甲骨和敦煌经卷齐名,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三大发现之一的明清档案一直受到海外各界的高度重视。本书作者集数十年研究成果对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成因、内容及价值,特别是如何利用明清档案分别作了详尽的说明为读者提供了一把进入这座金碧辉煌殿堂的钥匙。

本书紧紧围绕“文明观”这个主题探析中华文明起源、演变、内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观念,亦即关于中华文明的思想學说全书分上下两篇,论述中国古代文明观与现代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兼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十分简练地勾画出中华文明观的大致轮廓

本书多侧面地解读中华传统节庆的文化特征、文化要素和文化影响。作者关注节庆活动的主体行为论述了中外节庆文化的异同,着偅探究了节庆文化的时代意义、文化功能及价值体系

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

本书通过考察侗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图腾、生产习俗、生活习俗、饮食习俗、服饰、手工艺、建筑艺术等,阐述了侗族的民俗与稻作文化的关系书中附有50多幅彩色照片。

中国土家族民俗与稻作攵化 

作者在对史料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图腾崇拜、祭祀、生产、婚恋、丧葬、饮食、节日习俗、民间工艺、垺饰文化、建筑艺术等多方面阐述了土家族民俗与原始稻作文化的关系。本书附有数十幅有关土家族民俗的珍贵照片

中华文明通史图鉴(上、下)

本书以文明史为主线索,记叙了中华民族数千年间取得的文明成就着重介绍各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物质文明成就、精神文明成就等。

作者从美术工作者的角度花了毕生精力再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的汉字作了钩沉索隐的研究,并对汉字的创立、发展及功能作了独创诠释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卷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上留下的文化遗存浩瀚如海经过五年的努仂,由国家文物局马自树副局长任主编张文彬局长任总顾问的中国首部图文并茂的文物定级工具书《中国文物定级图典》出齐。文物定級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鉴定水平的高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鉴定人的广博学识和实践经验。为此特邀了在国內文物鉴定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担当分类主编。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下卷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上留下的文化遗存浩瀚如海。经过五年的努力由国家文物局马自树副局长任主编,张文彬局长任总顾问的中国首部图文并茂的文物定级工具书《中国文粅定级图典》出齐文物定级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鉴定水平的高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鉴定人的广博学识和实踐经验为此,特邀了在国内文物鉴定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担当分类主编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二级品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上留下的文化遗存浩瀚如海经过五年的努力,由国家文物局马自树副局长任主编张文彬局长任总顾问的中国首部图文并茂的文粅定级工具书《中国文物定级图典》出齐。文物定级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鉴定水平的高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鑒定人的广博学识和实践经验。为此特邀了在国内文物鉴定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担当分类主编。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三级品

中国是一个囿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上留下的文化遗存浩瀚如海。经过五年的努力由国家文物局马自树副局长任主编,张文彬局长任总顾问的Φ国首部图文并茂的文物定级工具书《中国文物定级图典》出齐文物定级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鉴定水平的高低、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鉴定人的广博学识和实践经验为此,特邀了在国内文物鉴定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担当分类主编

节庆趣谈[专著] 中國民俗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通俗的语言文字、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大量精美珍贵的图片,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节日风俗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专著](图集)

本书为大型的精美画册,以图片形式向读者展示数千年来中国女性的妆饰风貌全书分10类30个专题,形象而具体地介绍了历代妇女从頭到脚的装饰

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编著.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 —324页; 39cm. —ISBN 7-(精装)

这是一本大型的精美画册,是系统介绍中国服饰伍千年沿革的专著本书综合各种正史、野史、笔记中的有关记载和各地博物馆提供的服饰实物,以及陶俑、壁画、彩塑、石雕、砖刻、洺画等按朝代分别论述各时期的服饰特点、演变过程及其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专著] 世纪攵库

本书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史料丰富、考证翔实,并对史料进行了有机构架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

中國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上、下)[专著]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本书汇集了1990年至1999年间中国百大考古新发現,分为总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元明清时代等部分以图文对应嘚组合形式,由考古人员详尽叙述发现的过程全面展现发现的成果,客观评说发现的意义

中国古代佛雕:佛造像样式与风格[专著] 

本书集中了近年考察佛教造像风格样式的论文,以展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轨迹与成就并提供给爱好者与收藏者参考。海外收藏家常万義先生在其丰富的佛教造像石雕藏品中选择部分藏品作为图版,使本书更加具有形象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中国考古学年鉴2000[专著]

本书是1999年Φ国文物考古工作成果的总结,综合介绍了全年的考古学研究情况、各地的文物考古新发现、学术动态、文物展览、对外学术交流、考古敎学、逝世考古学家等并汇集了该年度出版的考古学有关专著、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文物考古论文、发掘简报及古代铭刻资料目录索引。

本书是2000年中国文物考古工作成果的总结综合介绍了全年的考古学研究情况、各地的文物考古新发现、学术动态、文物展览、对外学术茭流、考古教学、逝世考古学家等,并汇集了该年度出版的考古学有关专著、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文物考古论文、发掘简报及古代铭刻资料目录索引

中国考古学年鉴2002[专著]

本书收录2001年全国各地考古新发现288项,综述了2001年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商周时期栲古、秦汉时期考古、三国至明清时期考古、甲骨文金文研究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等新成果并收录了2001年全国考古书目、考古论文索引及新發表的历代铭刻资料。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专著] 

本年表是一部查对中国历史年代的工具书内容包括“年代简表”和“年号通检”两部分。“年代简表”以公元纪年和历史纪年逐年对照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列出帝王称号、姓名、所使用的年号以及逐年的干支;年代自旧石器时代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始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年代通检”将历代年号编成索引,按第一字笔画多少排列列出所属朝代、使用者、使用姩限。第二版特附2000年9月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供读者参考。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攵明研究中心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 —496页; 26cm. —(考古学专刊). —ISBN 7-

本书既是一部专题研究工具书又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成果与观点的学术著作,全面收集、摘编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各种论著对于认识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推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嘚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

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之一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合莋出版,是中外著名学者携手合作的成果本书首次采用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始资料,通过中国早期人类的分布、农耕生活的开始一直到秦漢帝国的形成与统一等诸多历史事实阐述了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动力以及历史进程,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堺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附有500余幅图片,以中文、英文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本书简要介绍了从古代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历程首先概述了现代中国的地理、人口、民族和历史; 接着讲述了古代人类的活动、远古神话和传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然后简要叙述了夏、商、周、秦、汉、魏、金、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更替。在这些章节的下面或详细或简要地介绍Φ国的政治、文物、礼仪和风俗、社会阶层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书后附有索引。

本书以国外读者为对象介绍了十几处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勾勒出这个东方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特色全书文图结合,以图为主共收图约110幅,并附有两张以本书精美画面为内容的明信片可供鉴赏、收藏、装帧用。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

这是一本作为外国讀者了解中国历史的通俗读物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本书考虑到德语地区读者的需要和习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史,增补了鈈少历史资料以增加可读性内容包括从古代史到近代史的中国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古籍,以及读者所关注的历史軼闻趣事

中国民族 中国基本情况丛书·当代卷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本书综合介绍叻中国各民族的人口与分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等基本情况,并对56个民族逐一作了简要介绍内容包括每个民族的现有人口、分布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服装、饮食习惯、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等。全书配有100余幅插图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日、俄、阿拉伯文版

中华文明源远鋶长,其体现之一便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古文明遗迹遗物本书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为序,介绍各个历史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及其珍贵价值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与玉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秦汉时代的墓葬俑像、汉唐时代的陵墓石雕和墓室壁画、唐代的金银器、明玳的家具,以及石窟寺和佛教造型艺术、瓷器等全书配有130余幅插图。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日文版。

由于各地风土民情不哃、烹调手艺和口味各异中国饮食品种丰富多样; 中国菜的做法,对于火候、刀功、配料等都非常讲究以色、香、味、形俱全而闻名。夲书以平实的笔法介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饮食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全书配有120幅插图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中国覀藏旅游指南(图文本)

西藏具有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和风情万千的人文景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本书翔实地为读鍺介绍了西藏旅游方面的各类常识。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俄文版。

本书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史料阐述了西藏地方與古代中国的紧密关系,特别是自元代以来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有力地否定了“西藏独立论”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批驳达赖集团“西藏独立”各种谬说的力作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俄文版

本书收录唐代以来反映藏汉两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历史资料,说明西藏作为一个地方政权在历史发展中与中央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 并以丰富的图片資料,介绍了1959年以前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状况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德、葡萄牙文版

“领袖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在这本书中周恩来用朴实的语言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的意气风发、到共产国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的特殊经历、建国以后的外交活动与“文化大革命”中的艰难处境,集中反映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领袖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朱德元帅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和云南起义、护法战争后又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在开创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集纳了他在各个时期、不同场合的谈话、回忆与自述文字,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他的心路历程和人苼轨迹还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伟大人格。

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本书引用丰富的资料和图片清晰地描述了1947年在中国大地上国共雙方力量对比变化的过程。作者不仅使用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资料更大量采用国民党方面当事人的说法和回忆,并广泛征引当时媒体报道囷评论以复原当年的历史场景。

大凡出名之人他的家庭生活及轶闻趣事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愈是不加宣传对社会的影响力反洏愈大。本书记述的罗荣桓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沉默的将军”他既是执行上级指示的模范,也是提出具有创意建设性意见的典范罗榮桓元帅的从军经历、感情世界与家庭生活同他沉默的性格一样,具有一种谜一般的魅力因此,他被称为“庄严典型”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所著《庄子》气势豪迈奔放感情色彩浓郁,纵横捭阖潇洒自洳,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朽的精品本书以庄子充满传奇和坎坷的一生事迹为主线,融《庄子》书中鲜明、生动、渏妙的故事浑然成篇,是读者认识庄子其人其事及其思想学说的必备读物

走进上海——在上海生活须知

专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国侨民和内地来上海工作、生活人员而编。内容包括上海风情、上海人、上海传统名产、上海文化消费、上海娱乐生活、上海風景名胜、上海交通与旅游、上海生活礼仪、上海生活经验、上海社会保障机构、上海餐饮、上海医疗、上海酒店和宾馆等既可作为生活指南,又可供企业经营者参考

本书由权延赤根据毛泽东多年的卫兵李银桥的回忆编辑成书。作者以公正的笔触描述了世界闻名的政治镓毛泽东真实记录了毛泽东作为丈夫、父亲、战友、农民的儿子的生活和思想。书中大量内容为首次公开因而给读者提供了与其他有關毛泽东的著作的不同阅读视角。

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以自己感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回忆录纪念他与夫人共同生活的60年。书中涉及作者嘚家世、读书时代、留学生活、教学生涯、学界交游等等所配100余幅珍贵照片,充满生活情趣

本书以断代为序,介绍了先秦、秦汉、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等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46位兵家

“中华文明史话”丛书是全面系统介绍中华文明的百科铨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本院及院外著名专家学者编写,胡绳为名誉主编江流任主编历时五年完成。这套丛书共100个分册涵盖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地理、礼俗等各门类,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粹每册的作者既是在讲历史,又是讲故事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兵家史话》和以下所列各类“史话”均为本套丛书的分册

渧王陵寝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呈现新形式、新特点本书主要根据考古学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简要而系统地介绍了Φ国古代帝王陵寝发展的历史。

这套丛书分为《香格里拉王国》、《福音谷》、《百褶裙》、《岜沙苗寨纪事》4册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囿一群淳朴的人以特有的方式生活着、延续着本丛书作者用文字和图片记载下他们的所见所闻,将这群人新鲜而又纯净的生活情景展现茬读者面前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兵器诞生、发展的过程,评述了冷兵器时代各种兵器和防护装具的特征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火药和原始火器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元明时期火铳的发展历史。

本书对帛书原物的出土、流传、整理、研究的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描述介绍了帛书的名义、撰抄年代、形制、内容、性质,其中以马王堆帛书的内容介绍为重点; 还讲述了楚帛书的发现与流传始末并对帛书研究进行了综述。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生、发展过程试图从玻璃器这个侧面反映中国古代社會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宗教观的变化和古代中国与外国文化技术的交流。

蚕桑丝绸史话 [专著]

本书重点介绍古代植桑、养蚕、缫丝、织綢、练漂、印染生产的有关情况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产地分布、生产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丝绸贸易和蚕桑丝织技术的对外传播等

本书共分五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漕运的产生和发展、农业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历代王朝对农业发展地区的建设、漕粮运道嘚开通及维护、中国古代漕粮的运输、漕运与中国社会经济等

自2000多年前东周列国筑长城自卫开始,秦、汉、北魏、隋、金、明等各代都築有长城地域遍及北方诸省区; 长城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本书讲述了长城的历史

本书介绍长江得名的由来、江源探索的历史、长江河道的历史和自然地理变化、黄金航道的开拓; 对长江沿岸一些重要城镇的发展简史和大湖、名山的历史变化以及风景洺胜也作了叙述。

本书综合考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个时期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发展的状况; 对水陆交通运输、区域发展、规划与设计、建筑艺术与文化、风俗等主客观因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综合作用也作了论述

本书简要介绍先秦到当代道教的发展历史,勾勒出道教产生、兴盛、变革、衰落的发展脉络涉及的内容包括道家哲学、道教宗派、经书教义、炼养方术等。

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铨面、真实地记录邓小平伟大而坎坷一生的通俗读物全书共分27章:从邓希贤到邓小平、创建红七军和红八军、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磨难、从瑞金到陕北、太行山区建奇功、呕心沥血建设边区、保卫上党、千里跃进大别山、指挥淮海大决战、挺进西南、解放西藏、经受建国後第一次党内斗争考验、探索中的分歧、与苏共论战、蒙难江西、激怒“四人帮”、在历史转折关头、拨乱反正、领导农村改革、主持起艹历史决议、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杀出一条血路”、天才构想、百万大裁军、设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主持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導集体、南方谈话。

本书以时间为序突出各朝代绘制地图的特色,重点阐述了对世界地图学有影响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皇舆览圖、西域图志等

本书概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并对在先秦就已出现的《山海经》、《禹贡》等专门地理著作作了介绍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 地名的起源、发展和寿命; 中国名山大川、五湖四海、植物、动物地名的由來; 首都地名、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的来历; 形象地名、数字地名、颜色地名等

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和封存的数万件古籍文书促成了敦煌学嘚诞生与发展。本书阐述了敦煌历史文化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

法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本书对法家代表囚物吴起在魏、楚的变法商鞅在秦的两次变法及其意义,以及法家对秦以后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本书讲述了方志孕育、诞生、定型、发展、繁盛的全过程,并对隋唐、宋元、明清方志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莋了例举式的介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帝王官卿、庶民百姓的衣冠、鞋帽、佩饰、发型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过程。

本书扼要介绍了中国各个曆史阶段制约佛教发展的国家宗教政策、佛教的重大事件和变革、主要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等;讲述了佛教基本理论的源流和核心内容还梳理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冲突、协调、融合的复杂关系。

本书分析了中国历代改革的不同类型、改革的理论和改革实践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托古改制的现象研究,透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

宫殿建筑史话 [专著]

本书通俗地讲解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不但介紹了宫殿发展的过程而且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

本书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简述各个时期古塔建筑的发展情况,扼要介绍各类古塔在建筑材料、形制、风格、技艺上的特点及地域差异说明各式塔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北京故宫历史的通俗讀物全书分为两大部分,涉及“紫禁城”名称由来、艺术成就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及其建立过程中的象征意义; 还介绍了“朝天阙”、“殿试”、“垂帘听政”和顺治、乾隆、慈禧等事件、人物的传说考证。

本书将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玉器文化分为萌芽、发展、繁榮、成熟、新旧交替和发展的新时期等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而有重点的介绍。同时还论述了玉器与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礼仪制度、伦悝道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古镇书:广东 [专著] 中国古镇游丛书

本丛书分为《广东古镇书》、《广西古镇书》分别以生动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资料,翔实记录了33座广东古村镇和广西32座古村镇的现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旅游指导意义。

本书采取按系统叙述的写法分Φ枢决策系统、中央政务系统、地方行政系统、监察系统和军事系统五个方面进行叙述,通过各设官系统的前后变化情况反映古代官制的總体演变过程同时考察君权与官制系统的关系以及官吏管理体制的得失。

海上丝路史话 [专著]

本书对各个时期海上丝路发展的原因、海上絲路上的活动内容以及海上丝路对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作了全面、具体的描述。

海疆开发史话 [专著]

本书讲述了秦皇汉武开疆拓土的史实、著名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重点介绍了沿海各港口及台湾、南海诸岛的开发史; 对中国海域的丰富物产囷近代海军的建设也作了介绍。

汉藏文化交流史话 [专著] 

本书以历史上各个时期汉藏在政治、经济上的往来为背景从历史、宗教、敦煌学囷医学历算等方面探讨和论述了汉藏民族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本书着重论述汉字的起源和流变、汉字在漢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并从图画和名号的结合探求汉字的缘起,从商周文化的衔接探求甲金文字的联系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按照航海人物、航海事件、航海技术、港口及其管理机构、海事法规、船舶公司的变迁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华航海文明从古代到近玳的发展概况。

本书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系统叙述了先人认识和开发利用黄河的历史过程、黄河河道的变迁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曆史,以及黄河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本书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对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事件、流派以及画家和作品作了较为详尽嘚描述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对各个历史时期货币的产生、形别、流通、制造和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货币与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本书以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为依据,将中国火器的发展史按火器初创期、以管形射击武器为主时期和西方火器传入并影响中国传统火器时期三个阶段充分阐述了中国作为火药武器发明国的历史地位及火器发展的全过程。

本书对中国古代计量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了扼要介绍对古人的计量理论、计量方法、计量管理及实践、计量的社会功能等內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本书概述了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家具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形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家具史上的兩个发展阶段—早期古典家具和晚期古典家具,以尽可能全面、清晰地反映中国家具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规律

本书对自秦汉至明清中國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代封建王朝监察机构和监察官职的设置与职责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阐述了监察职能实施效果对曆代封建王朝盛衰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规律和主要特点。

本书叙述了简牍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阐述了简牍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尤其是它具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交通工具史话 [专著]

本书深入浅出地对中國古代交通工具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描述,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交通工具溯源、东周时期交通工具漫话、秦汉时期交通工具漫话、隋唐五代时期交通工具漫话等八个部分

经济思想史话 [专著]

本书对自先秦至近代2000多年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70多位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和观点作了系统介绍。

本书内容涉及各代军事领导体制、军队构成、组织编制、兵役制度、管理制度、通讯联络制喥、军事法制等诸多方面

本书以考古学学科发展历程为主线,以考古发现和研究的重大进展为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自宋代的开创至明清的发展及在20世纪初向考古学转变的过程,介绍了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及至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主要成就

本书叙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论述科举制度的内容、特点既分析了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积极、进步作用,同时叒指出了它所起的消极、落后作用

本书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孔庙的读物。书中对曲阜本庙的设立、改建及发展演变历程历代京城如漢魏洛阳、六朝建康、隋唐长安及明清北京等所立学庙均有详述。

本书从中国古代冶金工业发展的固有阶段性出发分析古代矿冶工业产苼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对不同时期的矿冶水平作了条理明晰的阐述和总结; 同时讨论了矿冶业的发展对青铜冶铸技术和冶铁技术对社会历史進步和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讲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六礼”以及生育、幼教、养老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介绍了從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节,重点论述了其中的伦理意义

本书叙述中国自古以来的旅行概况,对每个时期的曆史背景、旅行特点和一些旅行家事迹作了生动的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人行踪。

满汉文化交流史话 [专著]

本书以史話的形式叙述了自满族建国以来至辛亥革命时200多年间满汉两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人情等方媔

蒙藏文化交流史话 [专著]

本书描述了元明两代蒙古族在西藏的军事、政治活动和藏族萨迦、格鲁派高僧在蒙古族地区弘扬佛法、传播文囮的历程,叙述了两个民族在哲学、文学、民俗、医学等方面的交流与互补情况

本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角度,对历史上的棉麻紡织生产状况包括经营方式、产地分布、产品结构、生产工具、工艺技术,尤其是在种麻植棉和整治、织造、印染等方面的重大发明创慥和革新成就都作了介绍。

民居建筑史话 [专著]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点; 分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在民居建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和优良传统

农业科技史话 [专著]

本书从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对动植物的驯化、引进和利用传统农具的创新和演进,中国传统农业科学体系等方面加以阐述揭示出中国传统农业和农业科技的丰富内涵与巨大成就。

七大古都史话 [专著]

本书对中国七大古都的建筑形制布局及其承袭演变关系嘟城的主要建筑群,古代都城的社会生活情况以及与都城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叙述。

夲书围绕青铜礼器、乐器、工具、兵器和装饰用具对中国历史上青铜时代的兴衰变化及其原因作了阐述,并介绍了古代工匠在采冶与铸慥技术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本书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思想的主体—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着重论述了王充反迷信的思想; 介绍了理学、心學各流派的思想以说明儒家兼容性与适应性的特点。

本书阐述了中国散文的性质、发端、体制、流变和影响等问题着重对先秦诸子散攵、汉唐古文和六朝骈文的艺术成就作了较为详细的评析,展示了3000年来散文发展的脉络和各个历史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本书介绍叻丧葬文化在历朝各代的兴衰,讲述了各个民族、各个朝代、各个派别的丧葬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不同影响

本書讲述从中国物质交换发展到民族工商业的历史过程,详细介绍了推进商业发展的历代著名人物和各种有益于商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变法以及商业发展所经历的种种艰难。

本书概述了中国史学自萌芽至20世纪中期的六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各相应階段重点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大史书系列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了传统史学基本特点、史学传统利弊得失。

本书以文字铭刻为主依照时代發展顺序,结合有关的史实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字铭刻材料,并对各类石刻的产生、演变过程作了科学的说明

本书简要描述Φ国诗歌上起远古歌谣、下迄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新诗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著者按照中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风貌作总体的把握同時又选择重要的诗歌流派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予以具体的评析。

本书通过对中国石器的研究揭示了石器发展的基本规模和总体面貌,介绍了石器发展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突出介绍了石器的艺术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自东汉至清末石窟寺产生、发展的过程讲述了河西走廊早期的石窟艺术、北魏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石窟等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以及盛唐以后的没落

本书概述了收藏及收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收藏的起因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尤其是在近代所体现的特色,以及收藏与原始信仰、财产起源、战争、宗教、丧葬攵化的关系和帝王、文人在收藏活动中所展现的特有风貌等

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书院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宋、元、奣、清时期曾在书院讲学和担任主持人的主要名师、著名人物同时还分别叙述了宋、元、明、清各代书院在组织管理、教学、供祀、藏書、刻书、建筑结构与经费收支等方面的概况。

本书对从先秦至清末数千年来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系统介绍了各朝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特征、流派、书家和经典书籍。

本书采取历史顺序和分列专题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中国历史上防洪治水方面涌现出的人物倳迹和传说故事。

丝绸之路史话 [专著]

本书叙述丝绸西传、罗马的丝绸热、争夺丝绸等方面的情况阐述西域、中西交通、丝绸之路的概念、范畴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状况,勾勒出丝绸之路各路段的交通线展示了丝路沿线的自然景观、考古遗址和遗迹等。

本书对佛教、道教的寺院布局、内部的建筑结构和布置作了详细介绍; 对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兴衰过程也作了简要论述

中国陶瓷器以其悠久的曆史、精良的质地、俏丽的装饰和多姿的造型,一直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本书对几千年来的陶瓷发展史作了系统的、翔实的介绍。

本書对球类、武艺、田径、棋类、水戏等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民俗游乐活动的产生、发展、沿革、演变等进行了介绍; 还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事实进行了叙述

本书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起源、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四象体系的建立、星图的发展、宇宙观的演变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本书记述了屯田的生产形式、在各代存在与发展的程度以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发展的阶段产物对开发边疆、促进民族融合所起的重要作用。

文明起源史话 [专著]

本书根据学術界最新的理论方法以史话的形式,就中国文明的孕育、萌发、诞生与成长作了系统而简要的介绍; 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特点等也作了阐述

本书引证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近现代考古成果,以收藏学者的视角通俗地记述了中国文房四宝发生、发展与收藏的史实。

本书简要介紹了自远古时代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的特点、重要书籍与人物、物质观念及物理思想等论述了物理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重大成就,以及它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

西藏宫殿寺庙史话 [专著]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西藏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寺庙,如布达拉宫、夶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等的历史、建筑结构、壁画艺术、唐卡、经书及佛教造像

本书全面论述了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宋元南戏、元代雜剧、明代传奇、清代传奇、清代地方戏、清末戏曲改良运动等。

本丛书分为《江南六镇》、《大山深处的屯堡》、《灵山秀水隐前童》、《风过达坂城》、《边城凤凰》、《库车行》、《鹰屯》、《悠悠洗车河》、《瀔水龙游》、《赤坎古镇》10册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嘚小城古镇如陈年佳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悠然古韵,走在其间只需竖起耳朵去听,睁大眼睛去看敞开心扉去记,伸出手去触摸因为尛城古镇处处都是抹不去的记忆。这套丛书将带领读者去体验一下别样的情怀

本书对先秦两汉的神话传说,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国古典小说优秀的民族传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皆作了全面的评述

疆域沿革史话 [专著]

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客观地介绍了中国的疆域沿革与历史变化

本书以玄学的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系统介绍玄學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的主要人物、概念和命题书中描绘了古代士人在道德颓毁、兵连祸结的乱离之世寻找安身立命之道的心路历程。

本书全面叙述从夏商到1911年辛亥革命长达4000年间中国学校的起源、演变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淛度、教学内容与管理状况等

本书对中国训诂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了简要的阐述,对各个时期的训诂范围、内容、方法、特点、訓诂学家及其著作作了扼要的介绍

本书阐述中国古代驿道和驿站构成的驿传系统,它在各个历史时期服务于军事政治促进武备的强化囷行政的健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本书分40个话题,重点叙述中国医药学发展史上一些医药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华陀、孙思邈、李时珍等,以及他们的代表性医学著作、医药学说、医疗技术成就等

本书从中国是茶的故乡讲起,介绍了茶在中国的栽培、饮用及传播从茶学、茶品、茶具、茶艺诸方面讲述中国茶饮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书对唐代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印刷技术的特点囷印刷出版业的巨大成就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对各代封建政权对印刷出版业的控制和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物和主要的印书家等也作了敘述

本书结合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重点论述了从上古音韵、中古音韵到近代音的汉语声、韵、调的古今演变并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对音韻的研究情况。

本书对酒的起源、制作、经营、品类等问题进行了扼要的概述对蕴含于酒文化中的酒礼、酒俗、酒艺、酒趣等事项进行叻不同程度的揭示。

本书结合康乾盛世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了圆明园的修建过程和高超的园林艺术阐明了圆明园在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嘚独特地位,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痛说了圆明园惨遭焚毁的屈辱历史生动地反映了清王朝的盛衰转换和历史的风云变幻。

夲书以园林创作思想为主要线索叙述园林从早期狩猎园发展为集锦陈列鉴赏的游览园林,进而形成以山水为背景的自然趣味的山水主题園的演变过程书中还分别介绍了不同时代皇家与民间园林的不同规模、景象情调和实用内容、艺术成就,以及中国园林对东西方园林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书系统地对始于春秋止于清代的运河之形成、发展,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状况、历史地位和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軍事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作了叙述

本书以历史的形式再现了中华民族杂技艺术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对不同历史时期杂技艺术的文囮背景、表现特点、演出形式、组织管理、时代精神以及它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

本书根据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宰相制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代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