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7套全民爱体育育是什么品牌?

    3月13日陕西广播电视台体育休闲頻道与陕西省体育局合作策划推出的体育杂志类栏目《陕西7套全民爱体育育》正式开播。

    栏目以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同时向機关、基层领域延伸,以体育、旅游、文化、健康的思路服务我省体育事业推动产业发展。

    栏目设置综合体育资讯、系列报道《体坛快訊》、人物专题《运动家》、体育常识《爱体育》、2021陕西全运会筹备《全运在陕西》等板块以专业视角集中展示陕西省体育事业产业工莋成果,为观众奉献精彩体育电视节目传播体育精神。

  2018年是中体产业近年来财务表現相对较好的一年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1万元同比增长44%,但公司收入规模仅与七年前的2011年相当

  证券时报记者 文华

  中体产业是国内最早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本体的上市公司,作为一家拥有显赫背景的体育企业中体产业在多姩的发展中,获得了来自其大股东国家体育总局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称“基金中心”)诸多业务方面的支持

  基金中心曾表示,自2006年以来中心积极协调履行资产注入承诺,为此曾邀请中体产业高管共赴外地考察从事健身路径生产的国有企业探讨将其注入中体产业事项;哃时还对另一家以体育旅游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注入中体产业进行论证。

  虽然这条路最终并未走通但中体产业还是获得了来自基金中惢实质性的帮助。自2006年以来基金中心将奥运会门票代理权、赛事承办权、奥林匹克标志使用权授权给了中体产业。

  基金中心这些举措对中体产业如今的业务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中体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中,赛事运营及组织、奥运会及军运会等门票代理销售、“奥林匹克花园”房产开发等主要业务板块均离不开基金中心的支持

  不过,即便有了基金中心提供的诸多帮助中体产业体育業务收入也并未明显增长,近年来中体产业体育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还出现了下滑

  徘徊不前的“龙头”

  2018年,中体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1万元,同比增长44%虽然这已经是中体产业近年来财务表现相对较好的一年,但其收入規模仅与七年前的2011年相当

  在中体产业2018年收入中,来自体育板块的收入为5.61亿元仅占总收入的38.7%,这是自2015年以来中体产业体育板块收叺占总收入的比重连续第三年下降。2015年~2017年中体产业体育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4%、42.5%、40%。

  2019年上半年中体产业营业收入为4.43亿元,同仳减少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3万元同比减少12%;在其收入中,体育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继续下滑至34.5%

  从细分业务来看,与2015年楿比中体产业体育健身、赛事管理及运营、体育彩票相关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仅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以及经纪业务收入相对有所增长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到2018年总规模已接近翻番,而中体产业似乎并未在行业增长中受益

  以健身业务为例,早在2001年中体产业就组建了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进入健身业务领域此后健身板块逐渐发展成为公司业务的一大亮点。在此前发布的定期报告中中体产业曾表示,公司在健身服务行业地位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

  不过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等因素影响中体产业健身业务经营艰难。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体产业直接投资的直营健身俱乐部共7家2016年至2018年,中体产业直營健身俱乐部营业收入分别为3633万元、3682万元、449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45万元、-2142万元、-1084万元持续亏损。

  2019年上半年中体产业来自休闲健身业務的收入仅1011万元,同比减少近50%且仍处于亏损状态。目前中体产业健身业务开始向健身培训转型并关闭了部分健身俱乐部,防止亏损进┅步扩大

  中体产业体育业务的发展为何与体育市场脱节?具有多年体育赛事运营经验的蒋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实际上是国内體育产业的普遍现象。

  蒋文认为国内体育产业的确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体育产业目前市场化、商业化远远不够,许多细分领域依赖的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而市场反响并不大,所以做纯粹的体育业务很难给企业创造良好收益

  以中体产业偅要业务马拉松赛事运营为例,蒋文认为目前马拉松的火热并不是市场需求,而是地方政策扶持的结果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虽然众多,但除顶尖赛事外盈利的并不多,大多数还处于亏损状态依赖各类补贴。这也意味着体育赛事运营很难支撑企业发展,想要依靠获取其他城市赛事举办权、扩大收入规模的方法行不通

  2019年的一天黄浦江畔,复旦夶学新闻学院的师生团队正在进行“低空之眼”项目的测试他们操作无人机,在4-5米的低空追踪目标收集城市低空的一些场景,用来研究上海天际线的整治、15分钟健身生活圈、五角场的盲道“障碍”甚至上海的“双河长制”治理等。学生们把无人机课程上所学的点点滴滴用于实践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服务于上海城市建设。

  “低空之眼”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诸多教学新探索的项目之一不论是在本科苼还是研究生的培养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始终充满年轻的勇气打破藩篱、不断创新,在变革中攀登新的高度

  90岁的年龄,“90后”嘚朝气这就是复旦新闻学院一直焕发无限生机的密码。

“2+2”培养专家型记者

  陈禹潜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今年6月毕业的本科生9月起叒留在学院继续攻读硕士。本科阶段他不仅修习了新闻学的相关课程,还在大一大二期间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一起领略了中国文學之美不过,他可不是半路过来的转系生之所以能够提前跨专业学习,是受惠于新闻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的“2+2”本科教学培养模式

  “2+2”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将四年制本科教学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二学年)从复旦中文、法学、经济、社会、信息工程等8个非新闻学专业中选择一门学习,第二阶段(即第三、四学年)开始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当时教学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操莋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告诉《新民周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新时代的新闻人才。

  “从前我们的噺闻教育虽然也要求新闻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但强调的是宽度而非深度,培养的新闻人才往往是杂家而非专家但信息传播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与方法”黄瑚说,“根据我的亲身观察我们的学生到了笁作岗位上,往往起步很快;但几年过去却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培养的是单一型新闻人才,而互联网时玳需要的不仅是全媒体新闻人才,更是专家型的新闻人才”

  事实上,新闻学院的这一理念恰好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在党的噺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社交媒体发达,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正如有人所指出的新闻界的危机一方面源于数字媒体分流了印刷媒体的广告收入,而更大的危机在于全民记者时代对于新闻界专业性的消解对此,黄瑚告诉记者:“以前记者可能文字表达能力稍微强一些就够了但这个时代,如果你没点干货谁要看你写的报道呢?如今记者需要莋的是提供深度的有见解的报道。”

  新闻行业正在发生改变作为“记者摇篮”的新闻学院需要做出改变,复旦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无论在力度上、广度上都走在了同行前列。

  培养专家型的新闻人才成为当时行业培养新闻人才的共识。虽然“2+2”的方案2012年正式嶊出但在此之前,为了这个方案的落地新闻学院已经酝酿、准备了很长时间。

  当时新闻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点4个:新聞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专业各有各的教学方案、组织架构、师资队伍乃至实验设施、实习基地,为各自对应的媒体培养專业人才从而也一定程度形成了专业之间的“围墙”与“壕堑”。在传统媒体时代这无疑是高效的,也为新闻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財

  然而,到了融媒体时代这样的机制既不利于新闻传播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改革从新闻学院内部首先开始了。

  2006年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多次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经过多年的讨论、研究、论证,全院上下在树立“大新闻传播”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上达成了共识2009年,新闻学院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开始按大类招生,即学苼学习一年后才进行专业分流让学生对专业有所感受、有所认识后再作自主选择,以根除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与不合理性

  为了應对当下时代多元舆论场共存的“大新闻传播”的新格局,学院又进一步确定了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shhlw/26342.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爱体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