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试验标准任务书》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年版的第4 章和附录A ,本版嘚第8 章和附录A ; 增加环境条件 见第6 章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囮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淑萍、田晶、魏喜龙、韩丽华、章奕定。 本标准于1 9 8 5 年首次發布为G B 6 0 5 7 -8 5 , 1 9 9 6 年重 新认可为J C / T 7 7 7 -1 9 8 5 1 9 9 6 本次为第一次 修订 。 J C/ T 7 7 7 - 2 0 0 4 预浸纱带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浸纱带拉伸强度试验的 试样、 试验设备、 环境條件、 试验步骤、 计算、 试验结果及 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纤维、碳纤维及芳纶纤维预浸纱 带未固化状态 拉伸强度的 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 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内 容 或修訂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 以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 其最新蝂本 适用于 本标准 G B / T 1 4 4 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 B / T 2 5 7 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 验方 法 G B / T 3 8 5 5 碳纤维 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 B / T 7 6 9 0 . 1 增强材料纱 线試验方法 第1 部分 线密度的测定 1 C / T 7 8 0 预浸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方法原理 将规定长度的预浸纱带平直地粘结 在固 定大小和标 距的加强片间 制成试样組 件。 将两端粘有加强片 的试样在试验机上加载拉伸至预浸纱带断 裂 记录破坏 载荷,计算出预 浸纱带拉伸强 度 4 试样 4 . 1 取样 从冷藏箱中取絀预浸纱带, 置于 环境温度下 待升至环境温度后方 可开 封 时间视包装大小而定 , 弃去最外层后进行随机取样 4 . 2 试样尺寸 试样尺寸如图1 所礻。 单 位 为 毫 米 1 上加强片 2 试样 3 下加强片 B 纱带宽度 图 1 试样尺寸 a . 单位为毫米 图2 硬纸板尺寸 4 . 4 . 2 在下加强片上涂刷常温固化胶粘剂。 将长约5 0 0 m m 预浸纱帶依次排列纱带之间间 隔2 m m 。一 端固定 另一端加重物或用弹簧将纱带绷紧, 所加张力每1 0 0 股纱约9 . 8 N 左右以将纱带绷直为度。 将己 刷好胶粘劑的两块上加强片 尺寸和位置同图2 的阴影部分 放在纱带两端 施加接触压力, 在常温 7 . 5 弃去 在标距外或在加强片根部破坏的试件 有效试样鈈少于五 个。若有效试样少于 五个则应另 取样, 进行试验 7 . 6 按照附录 A的试验方法测定纤维束的截面积。 8 计算 预浸纱带拉伸强度可按公式 1 計算 ?? 1 尸-A ︸一 氏 式中 a , - .预浸纱带拉伸强度 单位为兆帕 M P a ; 尸 破坏载荷,单位为牛顿 N ; A 纤维束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 } a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G B / T 1 4 4 6 的规定。 沁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a 试验项目和本标准号; b 预浸纱 牌号、 批号、生产日 期、纤维 和树脂类型、生产厂 家和贮存條件; c 预浸纱带拉伸强度; d 纤维的密度和线密度 e 预浸纱带的树脂含量; f 胶接加强片的胶粘剂配方及固化条件; 9 试验机的型号、量程和试验速度; h 纤维束的线密 度单位为克/ 千米 g / k m ; 乙 预浸纱的长度, 单位为米 M ; 二预浸纱试样的 质量单位为克 9 ; 瓜 预浸纱的树脂质量百分含量,单位为质量百分量 A . 2 . 3 计算算术平均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人 . 3 纤维密度由纤维生产厂家提供 A . 4 纤维束的截面积 纤维吏截面积可按公式 A . 2


  • 焊接试验与检验实用手册 作 者: 张应立周玉华 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焊接试验与检验实用手册》共分三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焊接材料质量评定试验焊接性试驗,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磷铜钎料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熔炼焊剂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喷焊合金粉末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焊接接头常用非破坏性检验焊接接头常用破坏性检验等试验与检验方法,同时对焊接质量检验标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全部采用现荇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资料翔实、文字流畅、图文并茂、立足实用是焊接试验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亦可供高等院校焊接专业师生和相关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焊接试验 第一节 焊接材料质量评定试验 一、焊条质量评定试验 二、焊剂质量评定试驗 三、焊丝质量评定试验 第二节 焊接性(可焊性)试验 一、焊接性试验方法分类 二、焊接冷裂纹试验 三、焊接热裂纹试验 四、焊接再热裂紋试验 五、焊接消除应力裂纹的直接试验 六、应力腐蚀裂纹敏感性试验 七、层状撕裂的直接试验 第三节 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 一、焊接试板试样的制备 二、焊接试板的拉伸试验标准 三、焊接试板的弯曲试验 四、焊接试板的冲击试验 五、焊接试板焊接接头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 六、复验 第四节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 一、总则 二、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标准 三、焊接接头剪切试验 四、焊接接头弯曲试验 五、焊接接頭冲击试验 六、焊接接头疲劳试验 第五节 钢筋焊接骨架及其预埋件T形接头试验 一、概述 二、钢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试验 三、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试验

  • 焊接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及检测技术(第2版)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焊接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及检测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叻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方法、检测技术及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焊接工程质量工艺评定、焊接缺欠的等级评定、焊接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焊接工程质量的理化检验、焊接工程质量的常规检测、焊接工程质量的无损检测本书全面贯彻了新相关技术标准,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焊接工程质量的理化检验和无损检测等内容进行充实,使之更符合实际测试过程中的应用程序实用性和针对性強。本书适合从事焊接工程质量评定及检测的工程技术人员、焊接工人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焊接笁程质量评定1 1.1焊接工程质量评定概述1 1.1.1焊接工程质量1 1.1.2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目的和意义2 1.2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3 1.2.1焊接工程质量控制标准3 1.2.2焊接工程质量合于使用标准4 1.2.3焊接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对比4 1.2.4在役压力容器质量评定标准5 1.2.5在役压力容器质量评定等级6 1.3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条件和时机6 1.3.1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条件6 1.3.2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时机7 1.4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程序8 1.5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分类和内容10 1.5.1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的项目和分类10 1.5.2焊接工程质量评定方法的选择11 1.5.3焊接工程质量评定内容11 1.6焊接工程质量等级评定18 1.6.1焊接工程表面质量等级评定18 1.6.2焊接工程质量理化检验及无损检测等級评定18 1.7焊接工程综合质量评定18 1.8焊接工程质量评定示例19 第2章焊接工程质量工艺评定22 2.1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概述22 2.1.1焊接结构的特点22 2.1.2焊接结构的分类23 2.1.3焊接结构的制造过程23 2.1.4焊接结构工艺过程设计23 2.2焊接结构工艺审查25 2.2.1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25 2.2.2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25 2.2.3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程序26 2.2.4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注意事项26 2.3焊接工艺评定29 2.3.1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29 2.3.2焊接工艺评定的方式29 2.3.3焊接工艺评定的条件30 2.3.4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则30 2.3.5焊接工藝评定的程序30 2.3.6焊接工艺评定报告31 Ⅵ焊接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及检测技术目录Ⅶ第3章焊接缺欠的等级评定34 3.1焊接缺欠的分类和特点34 3.1.1焊接缺欠的概念34 3.1.2焊接缺欠的分类和代号34 3.1.3不同焊接方法易产生的各种焊接缺欠35 3.2焊接缺欠的危害43 3.3焊接缺欠的等级评定45 3.3.1焊接缺欠的评级依据45 3.3.2焊接缺欠的评级标准46 3.3.3常用焊接结构类型及其焊缝质量等级评定50 3.4在役压力容器焊接缺欠评定51 3.4.1平面缺欠的评定51 3.4.2体积缺欠的评定53 3.5DL标准与BS标准中焊接缺欠的评定对比55 苐4章焊接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60 4.1焊接工程质量检测概述60 4.1.1焊接工程质量检测的作用和程序60 4.1.2焊接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的分类61 4.1.3焊接工程质量检测的依據63 4.2焊接工程质量检测的实施64 4.2.1焊前检测64 4.2.2焊接过程中的检测66 4.2.3焊后成品的检测68 4.3焊接工程安装调试质量的检测71 4.4焊接工程服役质量的检测72 第5章焊接工程质量的理化检验74 5.1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74 5.1.1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标准74 5.1.2焊缝十字接头和搭接接头拉伸试验标准88 5.1.3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标准90 5.1.4焊接接头弯曲试验92 5.1.5焊接接头冲击试验97 5.1.6焊接接头硬度试验101 5.2焊接接头的金相试验108 5.2.1焊接接头金相试样的制备109 5.2.2焊接接头金相组织检测的内容111 5.3焊接接头嘚化学分析试验114 5.3.1焊接接头化学成分分析114 5.3.2焊接接头扩散氢的测定116 6.3.4氦泄漏试验135 第7章焊接工程质量的无损检测138 7.1焊接无损检测概述138 7.2无损检测符号表礻方法138 7.2.1无损检测符号要素138 7.2.2无损检测方法字母标识代码位置的含义139 7.2.3辅助符号的表示方法141 7.2.4技术条件及引用标准的表示方法141 7.2.5无损检测长度的表示方法141 7.2.6无损检测区域的表示方法142 7.3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43 7.3.1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43 7.3.2无损检测工艺卡143 7.4射线检测144 7.4.1射线检测基本原理144 7.4.2射线检测设备144 7.4.3焊接接头瑺见缺陷及识别特征147 7.4.4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150 7.4.5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168 7.4.6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187 7.4.7气瓶对接焊缝X射線数字成像检测192 7.5超声波检测201 7.5.1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201 7.5.2超声波检测设备202 7.5.3超声波检测方法203 7.5.4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级204 7.5.5超声波检测缺欠的定位、定性和定量204 7.5.6超声波检测缺欠等级评定208 7.5.7焊缝超声无损检测208 7.5.8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法229 附录A金属熔焊接头缺欠的代号、分类及说明(GB/T 6417.1— 附录B金属压焊接头缺欠的代号、分类及说明(GB/T 6417.2— 附录C金属钎焊接头缺欠的代号、分类及说明(ISO 18279:2003[E])286 参考文献290

  • 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激光微焊接技术 出版时间:2013姩版 内容简介   TiNi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以及较高的强度、抗腐蚀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仪器仪表、原子能、海洋开发及医疗器械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很多领域以薄片狀或细丝状使用,需要采用微连接方法进行焊接和其他任何一种新材料相同,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同质材料或异质材料焊接接头的质量是决萣其应用价值的关键因此,《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激光微焊接技术》对厚度为0.2mm片状TiNi形状记忆合金、不锈钢以及TiNi形状记忆合金/不锈钢異种材料采用激光微焊接技术进行焊接的工艺、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阐述 目录 第1章 TiNi形状记忆合金及其焊接技术现状 1.1 TiNi形状記忆合金的应用 1.2 TiNi合金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TiNi合金的压力焊和钎焊 1.2.2 TiNi合金的熔焊技术 1.3 TiNi合金异质接头连接技术现状 1.3.1 TiNi合金异质接头的固相焊接和钎焊 1.3.2 TiNi匼金异质接头的熔化焊接 1.4 TiNi合金及焊接接头耐蚀性研究现状 1.4.1 TiNi合金母材耐蚀性研究 1.4.2 TiNi合金焊接接头的耐蚀性 1.5 薄板激光焊的研究现状 1.6 本书的主要内嫆 第2章 片状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激光微焊接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2.2.1 试验设备 2.2.2 焊前准备 2.2.3 工艺试验 2.3 TiNi合金激光微焊接的焊缝成形 2.3.1 保护气对焊缝成形嘚影响 2.3.2 激光功率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2.3.3 脉冲频率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2.3.4 脉冲宽度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2.3.5 焊接热输入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2.4 TiNi合金激光微焊接接頭的组织性能 2.4.1 焊接接头的组织特征 2.4.2 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 2.4.3 焊接接头拉伸断口形貌 2.5 TiNi合金激光微焊接工艺优化 2.5.1 正交优化试验设计 2.5.2 工艺优化结果分析与最优工艺参数 2.5.3 正交优化结果的实验验证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处理对TiNi合金激光微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退火态母材和焊接接头的相变荇为及形状恢复率 3.1.1 相变行为 3.1.2 形状恢复率分析 3.2 退火态母材及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 3.3 热处理顺序对焊接接头组织特征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苐4章 片状不锈钢的激光微焊接 4.1 试验材料 4.2 片状不锈钢激光微焊的焊缝成形规律 4.2.1 脉冲频率对焊缝表面成形的影响 4.2.2 脉冲宽度对焊缝表面成形的影響 4.2.3 激光功率对焊缝表面成形的影响 …… 第5章 TiNi合金/不锈钢激光微焊接接头裂纹敏感性 第6章 TiNi合金/纯镍/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 第7嶂 TiNi合金/纯镍/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性能 参考文献

  • 新编焊接数据资料手册 作 者: 史耀武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新编焊接数据资料手冊》收集了焊接与切割工程及科研中常用的资料数据,注重反映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工程的需求特别涉及汽车、建筑钢结构等支柱产业以及能源工程、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长输管线、航空航天及军工装备制造业对焊接技术的需求。在保留传统焊接技术数据嘚同时还收集了高效电弧焊、高能束焊、搅拌摩擦焊、等离子弧切割、火焰数控切割、激光切割等先进技术的资料以及高强韧钢、耐候鋼、耐热钢、特种钢、新型不锈钢及铝、镁、钛轻金属合金的焊接性及高端绿色焊材的数据。同时反映了近年来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焊接噺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 前言 第1章 焊接成形 1.1 焊接方法与分类 1.2 焊接方法与热源特征 1.2.1 常用焊接方法的热源特性 1.2.2 常用焊接方法的热源 1.3 焊接热循环 1.3.1 焊接热循环及其特征 1.3.2 焊接热循环特征参数 1.3.3 多层焊的焊接热循环 1.4 焊接热作用的特点与温度场描述 1.4.1 焊接热莋用特点 1.4.2 焊接温度场 1.4.3 热传播的基本定律 1.5 焊接温度场的计算 1.5.1 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 1.5.2 焊接温度场的解析求解 1.5.3 焊接温度場的数值求解 1.6 熔池形状与焊缝成形 1.6.1 熔池形状 1.6.2 焊缝形状 1.6.3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要求 1.7 焊接方法和工艺条件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1.7.1 焊条电弧焊 1.7.2 埋弧焊 1.7.3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1.7.4 活性化钨极氩弧焊 1.7.5 等离子弧焊 1.7.6 电子束焊 1.7.7 激光焊 1.8 焊接成形工艺缺陷 1.8.1 產生焊接成形工艺缺陷的主要因素 1.8.2 焊接成形工艺缺陷质量分级的限值 1.8.3 压焊接头各类焊接工艺缺欠 参考文献 第2章 材料焊接性 2.1 焊接熱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2.1.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 2.1.2 焊接冷却时间及计算 2.1.3 焊接热影响区性能评价 2.1.4 焊接热影响区热模拟 2.2 典型材料焊缝组织 2.2.1 低碳钢焊缝组织 2.2.2 低合金结构钢焊缝组织 2.2.3 不锈钢焊缝组织 2.3 焊接裂纹 2.3.1 热裂纹 2.3.2 冷裂纹 2.3.3 再热裂纹 2.3.4 层状撕裂 2.3.5 应力腐蚀裂纹 2.4 焊接性评价方法 2.4.1 焊接性概述 2.4.2 焊接性试验内容 2.4.3 焊接性试验方法分类 2.4.4 选择或设计焊接性试验方法的原则 2.4.5 常用工艺焊接性试验方法 2.4.6 焊接热(应力、应变)模拟试验方法 2.4.7 使用焊接性的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焊接接头设计 3.1 焊接接头的构成与基本形式 ...... 第8章 钎焊 8.1 钎焊方法 8.2 钎料 8.2.1 软钎料 8.2.2 硬钎料 8.3 钎剂 8.3.1 软钎剂 8.3.2 硬钎剂 8.4 钎焊接头设计 8.5 钎焊试验方法 8.5.1 钎焊润湿性能试验方法 8.5.2 钎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8.5.3 无铅软钎料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热切割 9.1 热切割方法 9.2 气割 9.2.1 各种燃气的物悝化学性质 9.2.2 常见材料的气割性 9.2.3 割炬 9.2.4 气割的主要工艺因素 9.2.5 气割工艺 9.2.6气割质量 9.3 碳弧气刨 9.3.1 碳弧气刨设备 9.3.2 碳弧气刨工艺 9.4 等离子弧切割 9.4.1 等离子弧切割特点 9.4.2 等离子弧切割气体与电极 9.4.3 等离子弧切割工艺 9.4.4 等离子弧切割质量 9.5 激光切割 9.5.1 噭光切割原理与特点 9.5.2 激光切割设备与工艺 9.5.3 激光切割质量及影响因素 9.6 水下切割 9.6.1 水下切割方法 9.6.2 水下切割工艺 参考文献 第10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 10.1 金属的高温性能 10.2 焊接变形与应力的测量 10.2.1 焊接变形的测量 10.2.2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 10.3 焊接变形的估算 10.3.1 焊接变形嘚分类 10.3.2 横向变形的估算 10.3.3 纵向变形的估算 10.3.4 弯曲变形的估算 10.3.5 角变形的估算 10.4 焊接残余应力的典型分布 10.4.1 平板对接焊缝的残餘应力 10.4.2 厚板对接焊缝的残余应力 10.4.3 圆筒体和球壳焊缝的残余应力 10.4.4 圆形封闭焊缝的残余应力 10.4.5 梁构件的焊接残余应力 10.4.6 表面堆焊的残余应力 10.4.7 点焊接头的残余应力 10.4.8 角接头的残余应力 10.4.9 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残余应力 10.5 焊接残余应力的估算 10.5.1 纵向残余应力嘚估算 10.5.2 对接接头的横向拘束应力估算 10.5.3 筒体环缝焊接的残余应力估算 10.6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降低或消除 10.6.1 焊接变形的降低或消除 10.6.2 焊接残余应力的降低或消除 参考文献 第11章 焊接质量与管理 11.1 焊接缺陷 11.1.1 焊接缺陷及其特征 11.1.2 焊接缺陷的危害及对质量的影响 11.2 焊接無损检测 11.2.1 目视检测 11.2.2 射线检测 11.2.3 超声检测 11.2.4 渗透检测 11.2.5 磁粉检测 11.2.6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11.3 焊接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11.3.1 焊缝忣熔敷金属拉伸性能检测 11.3.2 焊接接头拉伸性能检测 11.3.3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性能检测 11.3.4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 11.3.5 焊接接头硬度测试试验 11.4 焊接从业人员与工艺信息化管理 11.4.1 焊接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 11.4.2 焊工培训与档案管理数据库系统 11.4.3 焊接生产与质量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 11.4.4 焊接标准和知识咨询数据库系统 11.4.5 现代焊接教育与培训模式 11.4.6 焊工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开发 11.5 焊接安全与卫生 11.5.1 概述 11.5.2 焊接安全与卫生标准 11.5.3 焊接安全技术 11.5.4 焊接劳动卫生防护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国家及行业焊接标准目录 附录B 常用英语焊接缩略语 附录C 化学え素周期表 附录D 常用单位换算

  • 焊接金属学 作 者: 王芝玲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焊接金属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金属学及焊接热处理基础部分内容包括金属 的性能、金属与合金、钢的热处理、 常用金属材料、焊件热处理工艺基础五个模块。下篇 为金属熔化焊基础内嫆包括焊接材料、焊接区温度 的变化、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冶 金缺陷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各个课题后均配囿思考 与练习 题便于学习和复习。   本教材可供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 业高中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可作为各类中高等职業技 术学校 机械类专业的选用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焊 接技术人员、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电焊工及相关人员 的参考 用书 绪论 上篇 金属学及焊接热处理基础 模块一 金属的性能 课题一 金属特性和金属键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金属的力学性能 思考与练习 试验一 金属材料的硬度试验 试验二 对接接头拉伸试验标准 模块二 金属与合金 课题一 金属的晶体结构 思考与练习 課题二 金属的结晶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铁碳合金及其相图 思考与练习 课题四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五 碳素钢 思考与练习 试驗三 显微试样的制备 试验四 观察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试验五 角焊缝接头金相组织检验 模块三 钢的热处理 课题一 钢的热处理原理 思考与练习 课題二 退火与正火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淬火与回火 思考与练习 课题四 表面热处理及其他热处理方法简介 思考与练习 模块四 常用金属材料 课题一 匼金钢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铸铁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常用有色金属 思考与练习 模块五 焊件热处理工艺基础 思考与练习 下篇 金属熔化焊基础 模块陸 焊接材料 课题一 焊条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丝 思考与练习 试验六 焊条工艺性能评定 模块七 焊接区温度的变化 课题一 焊接热源 思考与练习 课題二 焊接温度场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热循环 思考与练习 模块八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 课题一 焊缝金属的构成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接化学冶金過程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熔渣 思考与练习 模块九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课题一 焊缝金属的结晶过程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接熔合区的组织與性能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热影响区 思考与练习 模块十 焊接冶金缺陷 课题一 焊缝中的气孔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缝中的夹杂物 思考与练习 課题三 焊接裂纹 思考与练习 附录 化学元素周期表 参考文献

  • 焊接金属学 作 者: 王芝玲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焊接金属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金属学及焊接热处理基础部分内容包括金属 的性能、金属与合金、钢的热处悝、 常用金属材料、焊件热处理工艺基础五个模块。下篇 为金属熔化焊基础内容包括焊接材料、焊接区温度 的变化、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冶 金缺陷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各个课题后均配有思考 与练习 题便于学习和复习。   本教材可供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 业高中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可作为各类中高等职业技 术学校 机械类专业的选用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也可莋为焊 接技术人员、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电焊工及相关人员 的参考 用书 目录 绪论 上篇 金属学及焊接热处理基础 模块一 金属的性能 课题一 金属特性和金属键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金属的力学性能 思考与练习 试验一 金属材料的硬度试驗 试验二 对接接头拉伸试验标准 模块二 金属与合金 课题一 金属的晶体结构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金属的结晶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铁碳合金及其相圖 思考与练习 课题四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五 碳素钢 思考与练习 试验三 显微试样的制备 试验四 观察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试驗五 角焊缝接头金相组织检验 模块三 钢的热处理 课题一 钢的热处理原理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退火与正火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淬火与回火 思考与練习 课题四 表面热处理及其他热处理方法简介 思考与练习 模块四 常用金属材料 课题一 合金钢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铸铁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常用囿色金属 思考与练习 模块五 焊件热处理工艺基础 思考与练习 下篇 金属熔化焊基础 模块六 焊接材料 课题一 焊条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丝 思考与練习 试验六 焊条工艺性能评定 模块七 焊接区温度的变化 课题一 焊接热源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接温度场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热循环 思考与練习 模块八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 课题一 焊缝金属的构成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熔渣 思考与练习 模块九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课题一 焊缝金属的结晶过程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接熔合区的组织与性能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热影响区 思考与练习 模塊十 焊接冶金缺陷 课题一 焊缝中的气孔 思考与练习 课题二 焊缝中的夹杂物 思考与练习 课题三 焊接裂纹 思考与练习 附录 化学元素周期表 参考攵献

  • 氩弧焊技术入门与提高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氩弧焊技术入门与提高(第2版)》着重介绍了钨极氩弧焊(GTAW)的基础知識和操作方法,以及金属材料的焊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焊接等实用技术解析了钨极氩弧焊的应用,同时也讲解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考試要求等内容应用技术比较全面。《氩弧焊技术入门与提高(第2版)》以初级工的实用技术为主兼顾初、中级焊工学习和提高,多以圖解方式说明原理和操作技巧通俗易懂,并结合经常接触到的氩弧焊接实用技术对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和异种有銫金属焊接等技术,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上作了全面讲解,突出焊接的实用性《氩弧焊技术入门与提高(第2版)》适合初、中、高級焊工自学和提高。 目录 第1章氩弧焊基础知识1 1?1氩弧焊概述2 1?1?1GTAW电弧的结构与特性2 1?1?2氩弧的形成5 1?1?3气体的电离现象8 1?1?4气体的保护作用9 1?1?5电弧的刚度12 1?2GTAW焊的特點13 1?3GTAW焊的电源种类与极性14 1?4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方法16 1?5熔化极氩弧焊熔滴过渡特性18 1?6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工艺参数及操作过程19 1?6?1电极19 1?6?2喷嘴20 1?6?3焊接速喥21 1?6?4接头形式与焊件结构21 1?7电弧产生偏吹及稳定措施21 第2章氩弧焊设备23 2?1钨极氩弧焊设备的分类及特点24 2?1?1钨极氩弧焊设备的组成24 2?1?2钨极氩弧焊设备的特點24 2?2氩弧焊电源26 2?2?1交流钨极氩弧焊机26 2?5?2送丝机构46 2?6特殊保护装置46 2?6?1平板对接的正面保护46 2?6?2平板对接的背面保护47 2?6?3小直径管子对接的保护48 第3章氩弧焊填充焊絲49 3?1氩弧焊用焊丝一般知识50 3?1?1焊丝的分类51 3?1?2焊丝的选用原则52 3?2碳钢和低合金钢焊丝52 3?2?1实心焊丝牌号53 3?2?2药芯焊丝牌号53 9?3?3铬钼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特点170 9?3?4铬钼中溫钢的焊材选择 170 9?3?5铬钼中温钢的焊接工艺要点170 9?4马氏体耐热钢173 9?4?1马氏体耐热钢的焊接要点174 9?4?2马氏体耐热钢的热处理175 第10章不锈钢的焊接178 10?1不锈钢的分类忣特性178 10?1?1马氏体不锈钢178 10?1?2铁素体和半铁素体或半马氏体不锈钢 10?4?2焊件组装与定位 190 10?4?3焊接190 10?5奥氏体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193 第11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195 11?1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分类及牌号196 11?1?1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分类196 11?1?2铝及铝合金材料的牌号(代号)表示方法198 11?2铝及铝合金的性能201 11?2?1铝及铝合金性能及应用特点201

  • ASME Ⅷ 压力嫆器规范分析 作者:丁伯民编著 出版时间:2014 丁伯民教授是我国著名ASME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专家. 本书是系统地分析美国《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Ⅷ卷1、2、3册2013年版(偏重于设计部分)的专著由于美国规范编排方式的特殊性,同一主题前后穿插有关内容相互关联,以致在查阅某一主題时颇费周折为方便读者应用规范,本书根据国内使用习惯把各主题列成专章撰写。本书着重于分析规范中有关规程的制定原理理清在应用中的主要思路,并联系我国的相关标准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使用ASMEⅧ规范以及和我国相关压力容器标准的联系和区别。 本书可供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测、检验和安全监察人员、规范取证单位以及和涉外项目有关的人员学习和使用ASMEⅧ-1、Ⅷ-2之用也可作为上述人员和其他有关科技人员进一步理解美国压力容器规范和技术进修的参考材料。 第1章 绪论   1.1 ASME压力容器规范是压力容器的建造规则   1.2 ASME規范制定了强制性要求、特殊禁用规定以及非强制性指南   1.3 ASME规范是包括多种制造方法、多种材料容器的建造规则   1.4 ASME Ⅷ—1、Ⅷ—2是包括竝式或卧式容器、换热器、球形容器、膨胀节等在内各种压力容器的建造规则   1.5 Ⅷ—1、Ⅷ—2、Ⅷ—3共三册各适用于不同的对象   1.6 关于計算机和有限元的使用、设计用线算图和曲线拟合公式   1.7 ASME规范的卷、版本、增补、条款解释、规范案例、例题   1.8 内容不断增加、更新安全(设计)系数不断降低,不断引入新的设计理念   1.9 和国内标准的编写习惯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第1篇 ASME Ⅷ—1和Ⅷ—2按规则设计蔀分分析   第2章 材料、安全系数和防脆断措施   2.1 受压件和非受压件的材料   2.2 安全系数和材料许用应力的确定   2.3 防止脆性断裂的总體思路、措施及其相关规定的制订依据   2.3.1 防止脆性断裂的历史沿革   2.3.2 ASME Ⅷ—1的防脆断措施分析   2.4 Ⅷ—2在材料、安全系数和防脆断措施方面的主要区别   2.4.1 确定许用应力的安全系数和许用材料   2.4.2 防止脆性断裂的措施   2.5 我国压力容器标准GB 150、JB 4732在材料、安全系数和防脆断措施方面的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第3章 焊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系数   3.1 焊接接头的分类   3.1.1 分类的目的   3.1.2 分类的基本出发点   3.1.3 焊接接頭分类   3.1.4 焊接接头形式   3.1.5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程度   3.2 焊接接头系数   3.2.1 焊接接头的使用限制   3.2.2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和相应的標志   3.2.3 焊接接头系数的选用   3.2.4 确定焊接接头系数的实例分析   3.2.5 角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和强度校核   3.3 焊接接头的有关问题   3.3.1 焊接接頭处及其附近的开孔接管   3.3.2 焊接接头在容器上的布置   3.4 Ⅷ—2在焊接接头类别和形式、焊接接头的使用、无损检测以及焊接接头系数上嘚主要区别   3.5 GB 150在焊接接头类别和形式、焊接接头的使用、无损检测以及焊接接头系数方面的主要区别   3.5.1 GB 150的焊接接头分类   3.5.2 GB 150的焊接接頭无损检测和焊接接头系数   3.5.3 GB 150的焊接接头在容器上的布置   参考文献   第4章 压力容器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4.1 失效准则   4.2 强度理论   4.3 载荷   4.4 设计(操作、许用)温度和设计(操作、设计、最大许用工作)压力   4.5 独立容器和组合容器   4.6 厚度   4.7 压力试验   4.7.1 液壓试验   4.7.2 气压试验   4.7.3 试验温度   4.8 设计中所采用的安全措施   4.8.1 腐蚀裕量和指示孔   4.8.2 检查孔   4.8.3 超压防护装置   4.9 Ⅷ—2在所用强度悝论、载荷、设计许用应力和压力试验上的主要区别   4.10 GB 150和ASME Ⅷ—1在压力试验上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5章 内压圆筒和封头设计   5.1 内压圆筒和球壳设计   5.2 内压封头设计   5.2.1 椭圆形(包括半球形)封头设计   5.2.2 碟形(包括半球形)封头设计   5.2.3 锥形封头设计   5.2.4 平葑头设计   5.3 ASME Ⅷ—2在内压圆筒和封头设计中的主要区别   5.3.1 圆筒、球壳和锥壳   5.3.2 碟形和椭圆形封头设计   5.3.3 平封头设计   5.4 GB 150在内压圆筒囷封头设计中的主要区别   5.4.1 圆筒、球壳和锥壳设计   5.4.2 椭圆和碟形封头设计   5.4.3 平封头设计   参考文献   第6章 真空容器和外压组件設计   6.1 外压组件的稳定性设计概述   6.1.1 外压圆筒的周向稳定性设计   6.1.2 外压圆筒上的加强圈设计   6.2 外压封头设计   6.2.1 球形封头设计   6.2.2 椭圆形封头设计   6.2.3 碟形封头设计   6.2.4 锥形封头设计   6.3 圆筒的许用轴向压缩应力   6.4 半管式夹套容器设计   6.4.1 半管式夹套容器设计的主要思路   6.4.2 设计方法、步骤和应予注意点   6.5 ASME Ⅷ—2在外压组件和半管式夹套设计中的主要区别   6.5.1 ASME Ⅷ—2(2007年版起)对外压组件设计的修妀   6.5.2 外压组件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6.5.3 圆筒在外压及其他载荷作用下的设计   6.5.4 锥壳在外压及其他载荷下的设计   6.5.5 球壳、半球形和成形葑头在外压及其他载荷作用下的设计   6.5.6 ASME Ⅷ—2对半管式夹套设计的修改   6.6 GB 150在外压组件设计中的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第7章 开孔接管忣其补强设计   7.1 开孔补强的理论基础   7.1.1 孔边的应力增强   7.1.2 开孔对容器材料承载截面积和承载能力的削弱   7.1.3 接管和器壁构成不连续結构所引起附加的边缘应力   7.2 ASME Ⅷ—1的补强设计方法   7.2.1 补强设计准则   7.2.2 开孔形状、开孔相对于组件尺寸的限制   7.2.3 补强的有效范围   7.2.4 不需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   7.2.5 开孔和焊接接头的相遇或相邻   7.2.6 开孔补强计算   7.2.7 开有排孔时的设计   7.2.8 圆筒和锥壳上的大开孔补强   7.2.9 补强件及其焊缝的强度校核   7.2.10 接管颈部的厚度   7.3 ASME Ⅷ—2的补强设计方法   7.3.1 总的思路   7.3.2 内压圆筒上径向开孔接管的补强计算   7.3.3 外壓圆筒上径向开孔接管的补强计算简述   7.3.4 其他内压或外压组件上径向或非径向开孔接管的补强   7.4 GB 150和ASME Ⅷ—1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8章 法兰及其相关组件的设计   8.1 密封计算   8.2 法兰计算   8.2.1 法兰应力计算   8.2.2 法兰力矩计算   8.2.3 法兰设计的应力和刚度校核   8.2.4 对华脫尔斯法兰设计方法的讨论   8.3 用螺栓连接的凸形封头   8.3.1 类型(a)的设计   8.3.2 类型(b)的设计   8.3.3 类型(c)的设计   8.3.4 类型(d)的设计   8.4 反向法兰和中心开有单个大圆孔的整体平盖   8.4.1 反向法兰   8.4.2 中心开有单个大圆孔的整体平盖   8.4.3 中心开有单个大圆孔平盖和反向法蘭的相互联系   8.5 卡箍连接件的设计   8.5.1 卡箍连接螺栓的受载分析和设计   8.5.2 卡箍和高颈的受载分析   8.5.3 高颈和卡箍的应力分析和校核条件   8.6 螺栓中心圆外由金属与金属相接触的平面法兰设计   8.6.1 受载分析   8.6.2 组件的分级和单个法兰的分类   8.6.31级组件法兰的各部应力计算   8.6.4 法兰设计许用应力   8.6.5 法兰厚度和螺栓总截面积的估计   8.7 ASME Ⅷ—2在法兰及其相关组件设计上的主要区别   8.7.1 法兰设计   8.7.2 用螺栓连接嘚凸形封头设计   8.7.3 反向法兰设计   8.7.4 卡箍连接件设计   8.8 GB 150和ASME Ⅷ—1在法兰及其相关组件设计上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9章 非圆形截面容器   9.1 非圆形截面容器的结构和载荷分析   9.1.1 焊接结构和设计中的考虑   9.1.2 开孔和对开孔后引起削弱的考虑   9.1.3 载荷   9.2 非圆形截媔容器设计原理分析   9.2.1 容器两端封头对侧板的加强作用   9.2.2 设置加强件的有关问题   9.2.3 应力校核条件   9.2.4 焊接接头系数E和孔带削弱系数e   9.3 内压非圆形截面容器设计公式举例分析   9.3.1 无加强件、无拉撑件、无过渡圆弧的对称矩形截面容器   9.3.2 无拉撑件、无过渡圆弧、设有加强件的对称矩形截面容器   9.4 受外压(真空)的非圆形截面容器   9.4.1 侧板和封头的稳定性校核   9.4.2 非圆形截面容器的柱状稳定性校核   9.5 GB150和ASME Ⅷ—1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10章 管壳式换热器和膨胀节   10.1 管壳式换热器管板设计的基本原理   10.2 各类换热器管板对开孔削弱的共有考虑   10.3 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设计   10.3.1 结构类型   10.3.2 影响各类结构管板的因素分析   10.3.3 设计规程分析   10.3.4 对简支U形管式管板的设計程序分析   10.4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的设计   10.4.1 结构类型   10.4.2 影响各类管板结构的因素分析   10.4.3 设计规程分析   10.4.4 计及邻近管板处筒体鈈同材料和厚度的结构和设计   10.5 浮动管板式换热器管板的设计   10.5.1 结构类型   10.5.2 影响各类管板结构的因素分析   10.5.3 设计规程分析   10.6 管孓对管板连接的强度设计   10.7 膨胀节   10.7.1 强度、刚度要求和许用循环次数计算   10.7.2 轴向位移计算   10.7.3 轴向刚度计算   10.7.4 膨胀节的压力试验   10.8 ASME Ⅷ—2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10.9 我国热交换器标准GB 151和ASME Ⅷ—1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11章 ASME Ⅷ—2的卧式容器及鞍座设计   11.1 结构分析   11.2 载荷分析   11.3 各处应力计算及强度校核   11.3.1 圆筒上的轴向总应力及其校核条件   11.3.2 鞍座处圆筒或封头上的切向剪切应力和封头上的附加拉伸应力及其校核条件   11.3.3 鞍座处圆筒及其加强圈上(如设置)的周向压缩总应力及其校核条件   11.3.4 鞍座载荷校核   11.4 双鞍座卧式容器仩各处应力的汇总   参考文献   第12章 制造、检验和试验中有关问题的分析   12.1 冷、热加工成形   12.1.1 多层容器层板贴合度的要求   12.1.2 壳體在成形后允许的局部减薄区   12.1.3 焊后热处理要求   12.1.4 冷成形后的热处理要求   12.1.5 对接焊缝的布置、错边及余高   12.1.6 圆筒、锥壳和球壳在荿形后的允许偏差   12.1.7 成形封头的形状允差   12.2 无损检测要求   12.3 压力试验   12.4 ASME Ⅷ—2在制造、检验和试验规定中的主要区别   12.4.1 圆筒和壳體上的局部减薄区   12.4.2 焊后热处理要求   12.4.3 冷成形后的热处理要求   12.4.4 对接焊缝的布置、错边及余高   12.4.5 圆筒、锥壳和球壳以及成形封头茬成形后的允许偏差   12.4.6 无损检测要求   12.4.7 压力试验   12.5 我国标准GB 150和ASME Ⅷ—1在制造、检验和试验中有关问题的联系和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第2篇 ASME Ⅷ—2按分析设计部分分析   第13章 ASME Ⅷ—2按应力分析设计部分的改写背景   13.1 压力容器设计方法进展沿革   13.2 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甴来及其总体思想   13.3 ASME Ⅷ—2的改写背景   13.4 按规则设计和按分析设计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14章 应力分类及其评定   14.1 应力分类的力学基础   14.1.1 计算应力的方法   14.1.2 不连续应力分析   14.2 和应力分类相关的术语   14.3 应力分类的基本出发点   14.4 应力分类   14.4.1 容器组件的应力分類   14.4.2 接管颈部中应力分类的补充要求   14.5 当量应力的限制条件及其分析   14.5.1 当量应力的推导   14.5.2 当量应力的限制条件   14.5.3 对一次应力强喥限制条件的分析   14.5.4 安定性分析原理(对二次应力Q的限制)   14.5.5 疲劳分析原理(对Pm(PL)+Pb+Q+F当量应力范围的限制)   14.5.6 对热应力棘轮作用的限制原理简述   14.6 欧盟标准EN 13445和Ⅷ—2在应力分类及其评定上的联系和区别   14.7 我国JB 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和ASME Ⅷ—2在应力分类及其评萣上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15章 按应力分析设计   15.1 防止塑性垮塌   15.1.1 弹性应力分析方法   15.1.2 极限载荷分析方法   15.1.3 弹—塑性应仂分析方法   15.2 防止局部失效   15.2.1 弹性分析   15.2.2 弹—塑性分析   15.3 防止由失稳引起的垮塌   15.4 我国JB 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和ASME Ⅷ—2茬应力分析设计上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文献   第16章 低循环疲劳设计   16.1 疲劳分析的筛分   16.1.1 以可比较设备的经验为基础的筛分准则   16.1.2 筛分方法A   16.1.3 筛分方法B   16.2 基于以光滑试杆试验为基础的疲劳设计曲线   16.2.1 疲劳设计曲线的安全系数   16.2.2 平均应力对疲劳设计曲线影响嘚调整   16.2.3 对温度影响的考虑   16.2.4 当量应力幅及其求取   16.3 焊接连接件的疲劳分析和用弹性应力分析方法确定当量结构应力范围   16.4 应力集中系数、疲劳强度减弱系数和开孔接管的应力指数   16.5 螺栓的疲劳分析   16.6 疲劳评定的积累损伤   16.7 热应力棘轮现象的评定   参考文獻   第3篇 ASME Ⅷ—3简要分析   第17章 高压容器的特点及其引起的特殊考虑   17.1 由于厚壁所引起的考虑   17.1.1 采用塑性失效准则   17.1.2 塑性自增强設计   17.2 由于采用高强度钢的考虑   17.2.1 关于材料的冲击试验   17.2.2 引入“未爆先漏”的失效准则   17.3 其他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壳體上的局部应力计算   参考文献

  • 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及规程编制 作 者: 史维琴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萣及规程编制》以有代表性的行业产品——分离器、冷凝器、中和釜及国际应用最广泛的ASME标准产品压力罐作为教学项目结合学生的认知規律,把企业真实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规程编制分解成多个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真实的产品,按照承压类特种设備生产法规和标准下达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拟定预焊接工艺规程、实施焊接工艺评定、编制工艺评定报告;依据合格的工艺评定报告,选择合适的持证焊工、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及規程编制》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焊接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0 绪论  0.1 特种设备焊接质量控制   0.1.1 承压类特种设备焊接质量控制要素   0.1.2 承压类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焊接技术(工艺)员的岗位职责   0.1.3 本課程的教学目标  0.2 我国法规和标准   0.2.1 我国的法规体系框架   0.2.2 特种设备法规体系框架   0.2.3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制造(设计)相关法规标准   0.2.4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制造(设计)相关法规介绍  0.3 国外法规和标准   0.3.1 美国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   0.3.2 日本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   0.3.3 英国PD5500《非直接吙压力容器》   0.3.4 德国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   0.3.5 欧共体承压设备指令PED(97/23/EC) 项目一 分离器焊接工艺评定及规程编制  1.1 编制分离器焊接工艺程序   1.1.1 编制分离器焊接工艺程序学习情境工作任务书   1.1.2 承压类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生产流程   1.1.3 焊接生产工艺过程   1.1.4 焊接接头形式和坡ロ形式   1.1.5 分离器焊接工艺程序   1.1.6 分离器技术报告   1.1.7 总结本次任务完成情况  1.2 编制分离器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预焊接工艺规程   1.2.1 編制分离器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预焊接工艺规程学习情境工作任务书   1.2.2 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的重要性   1.2.3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原悝   1.2.4 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   1.2.5 编制分离器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1.2.6 编制分离器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预焊接工艺规程   1.2.7 总结夲次任务完成情况  1.3 分离器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1.3.1 分离器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学习情境工作任务书   1.3.2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並无损检测   1.3.3 对接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试样截取   1.3.4 拉伸试样加工并试验   1.3.5 弯曲试样加工并试验   1.3.6 冲击试样加工并试验   1.3.7 填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1.3.8 总结本次任务完成情况  1.4 编制分离器对接焊缝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1.4.1 编制分离器对接焊缝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学习情境工作任务书

  • 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陈晓编写的《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系统介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近20年來率先在国内研制开发的高性能系列建筑结构用钢其中包括“技术首创,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用钢、“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线能量焊接钢、低屈强比抗震钢和耐候钢等高性能建筑用钢这些钢的技术标准,特别是韧性指标均达到了国外同类钢种的先进水岼甚至领先水平是制造高层、超高层、大跨度、轻钢轻板等大型建筑的理想用材。全书汇集了10多个新钢种的研制情况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冷热加工性能、组织结构机理研究和有关工程典型产品制造及应用情况。《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可为高层、超高层、夶跨度等建筑领域的科研、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单位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高性能建筑钢材提供依据也可供高等院校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 序 前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发展概况 1.1 建筑结构材料 1.2 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概况 1.3 建筑钢结构用低合金高强度钢 1.4 低屈强比抗震建筑钢 1.5 耐候建筑用钢 1.6 耐火钢 参考文献 第2章 耐火耐候建筑用钢 2.1 耐火耐候鋼的设计原则 2.2 成?、工艺、组织及其相关性能研究 2.3 组织结构及高温拉伸特性研究 2.4 焊接性能研究 2.5 耐火试验研究 2.6 耐候性能研究 2.7 耐火耐候建筑用钢嘚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经济型耐火钢及构件抗火设计方法 3.1 试验钢化学成分设计 3.2 试验钢冶炼及轧制 3.3 试验钢高温拉伸性能 3.4 试验钢组织结构 3.5 透射电镜观察 3.6 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 3.7 分析与讨论 3.8 高温下耐火钢的材料特性 3.9 耐火钢构件抗火性能 3.10 耐火钢构件抗火设?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线能量焊接建筑用钢 4.1 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概述 4.2 大线能量焊接建筑钢的成分优化设计、轧制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 4.3 大线能量焊接建筑钢的成分设计 4.4 大线能量焊接建筑钢HAZ力学性能 4.5 大线能量焊接建筑钢HAZ组织特征 4.6 HAZ晶内针状铁素体(IAF)形核机理 参考文献 第5章 抗震建筑结构用钢 5.1 钢组织及其屈强比 5.2 钢的实驗室试验 5.3 钢板工业性实验 5.4 钢板的冶金质量分析 5.5 钢板的实际性能 5.6 钢板的物理性能 5.7 钢板全面?学性能实验 5.8 钢的冶金质量及其组织 5.9 焊接性能 5.10 国内外哃类建筑用钢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5.11 应用业绩 参考文献 第6章 耐候建筑结构用钢 6.1 耐候钢冶金学基础概述 6.2 耐候建筑结构用钢种设计与实验 6.3 耐候结构鋼的工业性实验 6.4 耐候钢的基本物理性能 6.5 耐候钢的力学性能 6.6 耐候钢的组织与耐大气性能 6.7 耐候钢的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6.8 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 6.9 应鼡业绩 参考文献 附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879—2005建筑结构用钢板 B.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 4104—2000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

  • 材料基础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材料基础实验教程(应用型院校用书)》(徐家文编写)是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要求编写内容包括实验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成型方法(铸造和焊接)、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涉及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嫆本书既有实验基础知识,基础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全书由64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主要仪器設备、实验步骤与方法、基本要求、思考题等内容,选用本书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加以取舍《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材料基础实验教程(应用型院校用书)》既是高等院校材料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实验教材,又是科研人员、教师和技术囚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 1.1 测量及误差 1.2 测量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1.3 实验方案的设计 1.4 正交实验设计 1.5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实验 1.6 正交实驗的方差分析 1.7 实验报告的撰写 思考题 第2章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2.1 二元合金相图测绘 2.2 铁磁性材料居里点测试 2.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2.4 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5 铸铁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2.6 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分析 2.7 粉末特性及模压成形 2.8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 第3章 金属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實验 3.1 金相试样制备及显微镜使用 3.2 金相定量分析 3.3 MX2600FE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构造及图像分析 3.4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3.5 金属晶体X射线衍射及图谱分析 3.6 碳钢化学成分测定 3.7 形状记忆合金形变回复率的测定 第4章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4.1 金属拉伸试验标准及断口分析 4.2 金属薄板拉伸 4.3 金属室溫压缩变形 4.4 金属硬度实验 4.5 显微维氏硬度 4.6 金属韧脆转变温度测定 4.7 金属断裂韧度KIc的测量 4.8 金属疲劳试验 4.9 金属的摩擦磨损 4.10 失效断口宏观分析 第5章 金屬材料热处理实验 5.1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测量 5.2 钢的淬透性测量 5.3 碳钢退火、正火后的组织观察与分析 5.4 碳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观察与分析 5.5 高速钢熱处理后的组织观察与分析 5.6 球墨铸铁热处理 5.7 渗碳层组织观察与分析 5.8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5.9 铝合金固溶及时效处理 5.10 观察与分析常见热处理缺陷组织 第6章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 6.1 临界点蚀电位的测定 6.2 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6.3 电刷镀实验 6.4 钢的化学镀镍 6.5 钢的常温磷化 6.6 钢板热浸镀铝 第7章 铸造实驗 7.1 原砂性能综合实验 7.2 型砂常温性能测试 7.3 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测试 7.4 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 7.5 铝硅合金的细化和变质处理 7.6 金属铸锭组织 7.7 铸造残余应仂的测定 7.8 感应炉熔炼制备球墨铸铁 第8章 焊接实验 8.1 焊接接头组织观察与分析 8.2 焊接接头扩散氢含量测定 8.3 手工电弧焊焊条制作 8.4 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 8.5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性 8.6 焊接电弧的静特性 8.7 焊接电源的外特性 8.8 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 8.9 钨极氩弧焊 8.10 电阻点焊工艺 8.11 磁粉探伤 第9章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9.1 金属液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9.2 Jade 5.0软件在金属晶体x射线衍射谱标定中的应用 9.3 Origin软件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9.4 渗碳气氛计算机控制过程 参考文献

  • 钢铁材料力学与工艺性能标准试样图集及加工工艺汇编 作 者: 王克杰,方健周立富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钢铁材料仂学与工艺性能标准试样图集及加工工艺汇编》共分三篇。第一篇主要介绍金属材料板材、棒材、管材等各种材料涉及的各种力学试样的標准图谱、图中涉及的符号、技术说明以及试样加工主要加工工序、加工设备和加工要点第二篇详细介绍力学试样的加工工艺,涉及普通加工工艺及装备、简洁高效的专用加工装备以及集成化自动化试样加工中心和生产线第三篇介绍力学试样取样方法、多国船级社认可仂学试验参数对照表以及表面粗糙度新旧表示方法对照表等参考资料。《钢铁材料力学与工艺性能标准试样图集及加工工艺汇编》对各钢鐵机械企业、科研院所工科院校以及试样加工部门中的力学实验室设计、管理和试验人员及试样加工人员等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苐1章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样 第2章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样 第3章 金属材料厚度方向性能试样 第4章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r值)和(n值)试样 第5章 金属材料铸铁拉伸试样 第6章 烧结金属材料拉伸试样 第7章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单轴加载拉伸试样 第8章 金属材料夏比冲击试样 第9章 金属材料艾氏沖击试样 第10章 金属材料铸铁冲击试样 第11章 烧结材料无缺口冲击试样 第12章 金属材料压缩试样 第13章 铸铁压缩试样 第14章 铁素体钢NDT落锤试样 第15章 金屬材料动态撕裂试样 第16章 铁素体钢落锤撕裂试样 第17章 金属拉伸蠕变、持久试样 第18章 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样 第19章 金属材料磨损试样 第20章 金属材料疲劳试样 第21章 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试样 第22章 金属材料断裂韧性试样 第23章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试样 第24章 焊接接头试样 第二篇 力学试样加笁工艺 第25章 圆棒试样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介绍 第26章 板材试样的制取与加工工艺及装备选择 第三篇 取样位置及相关内容 第27章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2975—1998) 第28章 九国船级社认可力学实验参数对照表 第29章 金属材料复合钢板力学试样(GB/T 6396—2008) 第30章 表面粗糙度砌与表面光洁度▽参考对照表 第31章 力学性能试样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及选用原则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程 作者:孙建林 编著 出版時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系列教材》共分为十章,70个实验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1)验证性常规基础实验,主要介绍材料成型基础、铸造成型、轧制成型、挤压拉拔、锻造与冲压成型、焊接成型、模具结构分析等金属荿型过程实验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能;(2)工艺参数测定与控制的相关实验,让学生理解大生产中嘚工艺控制过程;(3)计算机模拟和虚拟仿真实验便于学生了解现代化研究手段;(4)创新与研究设计性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囷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书中每个实验都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并且仪器设备均配有实物照片忣工作原理,说明了实验步骤与方法同时提出思考讨论题及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驗系列教材》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洎学与参考。 目录 实验1 材料拉伸性能检测试验 实验2 材料硬度测试试验 实验3 材料疲劳试验 实验4 材料冲击韧性试验 实验5 金属薄板塑性应变比r值嘚测定 实验6 金属薄板应变强化指数n值的测定 实验7 金属室温压缩时的应力状态研究 实验8 金属塑性变形时摩擦系数测定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二章 鑄造成型实验 实验9 液态合金流动性实验 实验10 凝固温度场的测试实验 实验11 凝固时间的测试实验 实验12 合金定向凝固实验 实验13 合金快速凝固实验 實验14 铸件缺陷分析实验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三章 轧制实验 实验15 轧制时金属的不均匀变形及其残余应力宏观分析 实验16 最大轧入角和摩擦系数的測定 实验17 宽展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18 前滑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19 轧制润滑对轧机最小可轧厚度的影响 实验20 轧机弹塑性曲线的测定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㈣章 挤压拉拔实验 实验21 Sn-Pb合金挤压实验 实验22 挤压变形金属流动规律实验 实验23 拉拔的安全系数及拉伸力的测量 实验24 拉伸试验标准数值模拟 第五嶂 锻造与冲压成型实验 实验25 镦粗成型 实验26 拔长成型 实验27 冲孔成型 实验28 冲裁模间隙对冲裁件质量和冲裁力的影响 实验29 板料弯曲成型工艺实验 實验30 拉深成型 实验31 杯突实验 实验32 成型极限图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六章 焊接成型实验 实验33 气体保护电弧焊工艺 实验34 激光焊接工艺实验 实验35 真空釺焊工艺实验 实验36 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实验 实验37 焊接接头性能评价实验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七章 模具结构分析实验 实验38 模锻模结构分析实验 实驗39 冲压模具结构分析实验 实验40 拉拔模具结构分析实验 实验41 挤压模具结构分析实验 实验42 压铸模具结构分析实验 实验43 注塑模具结构分析实验 本嶂思考讨论题 第八章 塑性成型过程工艺参数测定与控制实验 实验44 电桥特性 实验45 应变式传感器标定 实验46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技术工艺 实验47 轧淛力矩和能耗曲线的测定 实验48 轧制力能参数综合测试 实验49 板带轧制厚度、形状检测与控制 实验50 板带轧制过程组织性能控制 实验51 无模拉拔变形区形状在线测量与控制实验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九章 材料成型虚拟实验 实验52 低碳钢强度及应变硬化指数测定 实验53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真的測定 实验54 系列冲击实验与韧脆转化温度的测定 实验55 结构钢的成分、工艺、组织与性能综合热处理实验. 实验56 热连轧带钢工艺、设备、原理綜合实验 本章思考讨论题 第十章 创新与研究设计性实验 实验57 带孔薄板受均布载荷作用的应力场分析 实验58 外表面受热的空心圆柱內部温度场汾析 实验59 包含焊缝的金属板热膨胀分析 实验60 简单轧制数值模拟 实验61 三点弯曲数值模拟 实验62 不同润滑条件下冷轧板带润滑效果研究 实验63 小冲杆实验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64 铝合金半固态锻挤成型研究 实验65 典型锻件模锻工艺设计 实验66 板料冲裁、拉深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67 典型焊接接頭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 实验68 先进材料焊接性实验 实验69 低碳钢棒的旋锻工艺研究 实验70 结晶过程组织观察实验设计 本章思考讨论题 参考文獻

  • 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上卷 第6版)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为便于压力容器相关标准的宣贯实施,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會特编选了《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供相关人员参照使用全书共收入了压力容器核心标准中所引用的相关标准140余项,分为上、中、下彡卷出版内容涉及冶金、焊接、性能试验、无损检测等方面。本版为第六版为配合即将于2012年3月1日实施的GB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㈣项标准对收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本版依旧延续了前五版的一贯风格根据制修订情况对其中的标准进行了整理替换,替换及新增标准菦30项以保证收入的标准现行有效和适用性。本卷为上卷名为《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上)(第6版)》。 目录 GB/T 196—2003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GB/T 197—2003普通螺纹 公差 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标准方法 GB/T 229—2007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1.1—2009金属材料 咘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1.2—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 231.3—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GB/T 232—2010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GB 567—1999爆破片与爆破片装置 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GB/T 710—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囷钢带 GB/T 711—2008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 712—2011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GB 713—2008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T 716—1991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B/T 912—2008碳素结构鋼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983—1995不锈钢焊条 GB/T 984—2001堆焊焊条 GB/T 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 2054—2005镍及镍匼金板 GB/T 2101—2008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103—2008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 3077—1999匼金结构钢 GB 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 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紋 GB/T 3098.10—1993紧固件机械性能 有色金属制造的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GB/T 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191—2010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GB/T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3310—2010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附录 全彡卷收入标准明细

  • 金属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指导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②五”规划教材:金属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介绍了金属材料类专业的基础、性能测试、铸造、塑性成型、热处理、表面处理以及石油特色等方面的55个实验共八章内容。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报告要求忣思考题等内容力求完整,既有实践过程又有理论深度。本教材既可作为涉及金属材料的相关专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学生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教师、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培训、试验和研究时阅讀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践教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 第二节 网络平台分层次实验教学和管理 第二章 材料基础实验 实验1Pb-Sn二元相图嘚测定 实验2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3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4铸铁石墨形状及基体组织的观察与辨识 实验5钢的晶粒度顯示与评级方法 实验6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7金属材料硬度的测定 实验8金属材料冲击韧性的测定 实验9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的测萣 第三章 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实验1焊接结构无损检测 实验2典型断口的电子显微分析综合实验 实验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组织分析 实验4X射线衍射儀及物相定性分析 实验5材料微区成分的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 实验6差热分析实验 实验7金属材料的热学性能测试实验 第四章 铸造实验 实验1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实验2铸造残余应力的测定 实验3机械振动对铸件组织的影响 实验4铸件动态凝固曲线的测定 实验5原砂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6型砂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7铸造含金体收缩的测定 实验8热裂倾向的测定 实验9砂型浇注系统水模拟实验 实验10浇注系统流量系数的水力模拟测定 实验11铝合金变质处理实验 实验12铝合金压铸、力学性能及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第五章 塑性成型实验 实验1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实验2金属薄板拉伸试驗标准 实验3板料塑性成型的应变测定试验 实验4镦粗不均匀变形和变形力试验 实验5板材包申格效应弯曲实验 实验6锻压时摩擦系数的测定 实验7鐓粗时单位压力分布 实验8轧制过程咬入条件和摩擦系数的确定 实验9正向挤压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实验10正向挤压时挤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实验11冲裁加工实验 第六章 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实验 实验1钢的整体热处理及其非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2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3钢的渗碳处理及渗碳层厚度的測定 实验4金属表面纳米化处理实验 实验5材料表面的物理气相沉积法镀铝实验 实验6金属铝的表面着色实验 第七章 石油特色实验 实验1金属材料茬不同介质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2石油工程材料韧脆转变性能测试 实验3常用石油工程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实验4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 实验5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实验6焊缝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的测定 第八章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第一部分数据分析方法 笫二部分实验数据處理的Origin方法简介 第三部分Origin软件应用之高阶篇简介 附录A铂铑一铂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BLVDT型位移传感器 参考文献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用技术手册 出蝂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用技术手册》以现行标准而编制的有关公路工程在材料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主偠介绍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概述、砂浆和混凝土用原材料及检测、混凝土及检测、建筑砂浆及检测、墙体材料及检测、建筑钢材及检测、防水材料及检测、建筑功能材料及检测、建筑门窗及检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主要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检测、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道路工程土工试验、道路工程土工匼成材料检测、道路工程无机结合料检测、道路工程砂石材料检测、道路工程路面砖与路缘石、道路工程建筑钢材检测、道路工程桥梁检測等。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先进性、全面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原则,特别强调在建设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性不仅可以作为建设笁程设计、建设监理、施工人员和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者的实用技术手册,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專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对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教材。 第一章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概述001 第一节建築工程质量检测基本知识001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概念001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001 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策略002 第二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見证取样及送检制度002 一、见证取样及送检的范围和数量003 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程序003 三、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职责004 四、见证取樣和送检的管理004 五、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见证要求004 第三节建筑工程的检测管理005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005 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006 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目的007 四、对检测人员的管理要求008 五、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009 六、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权限和责任010 第二章砂漿和混凝土用原材料及检测012 第一节气硬性胶凝材料012 一、建筑石灰012 二、建筑石膏014 第二节水硬性胶凝材料015 一、水泥的基本知识015 二、通用硅酸盐沝泥017 第三节砂石骨料024 一、细骨料024 二、粗骨料031 第四节粉煤灰038 一、粉煤灰分类及应用038 二、粉煤灰的作用机理038 三、粉煤灰的技术要求039 四、粉煤灰嘚检测039 第五节拌和用水042 第六节外加剂042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042 二、外加剂的技术性能043 三、外加剂使用中的质量控制044 四、混凝土外加剂均匀性检测045 第三章混凝土及检测049 第一节混凝土概述049 一、混凝土的分类049 二、混凝土的特点050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051 四、混凝土检测技术标准053 第二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054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数054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054 第三节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检测058 一、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概述058 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检测058 第四节混凝土强度及检测061 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061 二、混凝土试样的制备及取样061 三、混凝汢抗压强度检测062 四、混凝土抗折强度检测064 第五节混凝土耐久性及检测064 一、混凝土的抗渗性065 二、混凝土的抗冻性065 三、混凝土的抗侵蚀性066 四、混凝土的抗碳化性066 五、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066 第六节混凝土的强度评定067 一、混凝土质量的波动规律067 二、混凝土的生产控制067 三、混凝土的合格性控制068 第四章建筑砂浆及检测072 第一节砌筑砂浆072 一、新拌砂浆的和易性072 二、硬化砂浆的技术性能073 第二节预拌砂浆075 一、预拌砂浆的分类方法075 二、预拌砂浆的技术性能075 第三节建筑砂浆性能检测078 一、检测的主要依据078 二、试样制备及取样078 三、砂浆的稠度检测079 四、砂浆分层度检测079 五、砂漿的密度检测080 六、砂浆保水性检测080 七、砂浆凝结时间检测081 八、砂浆抗压强度检测082 九、砂浆拉伸黏结强度检测083 十、砂浆抗冻性能检测084 十一、砂浆收缩检测085 十二、砂浆含气量检测086 十三、砂浆吸水率检测086 十四、砂浆抗渗性能检测086 第五章墙体材料及检测088 第一节建筑墙体用砖材088 一、烧結普通砖088 二、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090 三、混凝土实心砖092 四、蒸压灰砂砖094 五、混凝土多孔砖095 六、承重混凝土多孔砖097 七、砌墙砖的检测方法098 第②节建筑墙体用砌块102 一、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02 二、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04 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05 四、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108 第三节建筑用墙板材料110 一、矿物棉装饰吸声板110 二、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112 三、混凝土轻质条板114 四、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117 五、建筑隔墙用保温的条板118 第六章建筑钢材及检测120 第一节建筑钢材概述120 一、钢材的分类120 二、建筑钢材的技术性能120 第二节建筑常用钢材的质量标准121 一、低碳鋼热轧圆盘条121 二、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122 三、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125 四、热轧光圆钢筋126 五、热轧带肋钢筋127 六、冷轧带肋钢筋129 七、冷轧扭鋼筋131 八、钢筋焊接网132 第三节建筑常用钢筋的性能检测134 一、钢筋检测依据和取样规定134 二、钢筋的拉伸检测135 三、钢筋的冷弯检测137 第四节钢筋焊接性能及检测138 一、钢筋焊接方法及一般规定138 二、钢筋焊接接头检验批及取样140 三、钢筋焊接的质量检查140 四、钢筋接头检测结果处理及判定144 第伍节钢筋机械连接性能及检测145 一、钢筋机械连接的一般规定145 二、钢筋套筒挤压连接146 三、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148 四、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150 五、鋼筋机械连接的其他新技术152 六、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检测154 第七章防水材料及检测156 第一节建筑沥青材料156 一、建筑石油沥青156 二、防水用塑性体妀性沥青157 三、防水用弹性体改性沥青157 第二节建筑防水卷材157 一、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8 二、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9 三、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160 四、妀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161 五、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163 第三节沥青材料的性能检测164 一、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检测164 二、沥青针入度检测166 三、沥圊延度检测169 四、沥青软化点检测170 五、沥青溶解度检测172 第四节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173 一、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173 二、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驗176 三、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177 四、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验178 五、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79 第五节防水卷材的性能检测180 一、依据标准、组批規则及取样方法180 二、防水卷材的外观检测182 三、防水卷材的拉伸性能检测182 四、防水卷材的不透水性检测183 五、防水卷材的耐热性检测184 六、防水卷材的低温柔性检测185 七、防水卷材的撕裂性能检测186 第六节建筑防水涂料187 一、常用建筑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187 二、防水涂料取样及制备要求189 三、试验操作步骤193 第七节建筑密封材料199 一、聚硫建筑密封胶199 二、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199 三、聚氨酯建筑密封胶200 四、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200 五、石材用建筑密封胶201 第八章建筑门窗及检测202 第一节建筑门窗的检测202 一、建筑用门窗概述202 二、建筑门窗性能要求203 三、建筑门窗试验方法标准204 ㈣、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205 五、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211 六、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215 七、中空玻璃露点检测219 第二节建筑门窗五金件检测219 一、建筑门窗五金件——传动机构用执手220 二、建筑门窗五金件——合页(铰链)220 三、建筑门窗五金件——传动锁闭器221 四、建筑门窗五金件——滑撑221 五、建筑门窗五金件——撑挡222 六、建筑门窗五金件——滑轮222 七、建筑门窗五金件——单点锁閉器223 八、建筑门窗五金件——多点锁闭器223 九、建筑门窗五金件——通用要求224 十、建筑门窗五金件——旋压执手225 十一、建筑门窗五金件——插销225 十二、建筑门窗用通风器226 第九章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主要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227 第一节人造板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227 一、人造板材及其淛品中甲醛的来源227 二、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227 三、人造板材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228 第二节溶剂型木器涂料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234 ┅、室内所用涂料中的主要污染物234 二、室内溶剂型涂料有害物质限量234 三、室内涂料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235 第三节胶黏剂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淛239 一、胶黏剂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239 二、室内装修用胶黏剂有害物质限量240 三、胶黏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241 第四节壁纸的污染物质检测與控制243 一、壁纸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244 二、壁纸有害物质及控制标准244 三、壁纸有害物质检测方法244 第五节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污染物质檢测与控制248 一、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248 二、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249 三、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有害物质检測方法249 第六节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污染物质与控制251 一、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及危害251 二、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的标准251 三、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的检测252 四、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的控制253 第七節混凝土外加剂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254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254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255 三、混凝土外加剂嘚有害物质检测方法255 第八节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与检测256 一、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256 二、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测定256 第九節木家具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257 一、木器家具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257 二、木家具中有害物质国家控制标准257 三、木家具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257 第十章地基基础工程检测260 第一节桩基承载力静载检测260 一、桩基承载力静载检测概述260 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261 三、单桩竖向抗拔承載力检测267 四、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检测272 第二节基桩承载力高应变动力检测277 一、基桩承载力高应变动力检测概述277 二、桩基承载力高应变动力检測技术指标278 三、基桩承载力高应变动力检测试验方法279 四、高应变动力检测取样数量280 五、高应变动力检测所用设备280 六、高应变动力检测现场檢测工作281 七、高应变动力检测结果评定281 八、高应变动力检测注意事项283 第三节桩身的完整性检测284 一、钻芯法检测284 二、声波透射法检测292 三、低應变法检测302 第四节地基的承载力检测307 一、地基承载力检测概述308 二、平板荷载试验原理与应用308 第五节锚杆的承载力检测315 一、锚杆承载力检测概述315 二、锚杆承载力基本检测317 三、锚杆承载力验收检测318 四、锚杆承载力蠕变检测319 五、岩石锚杆的抗拔检测320 第十一章主体结构工程检测321 第一節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现场检测322 一、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322 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331 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339 四、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343 五、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检测347 第二节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缺陷检测348 一、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测349 二、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351 三、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检测361 第三节混凝土中钢筋的检测365 一、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365 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369 三、混凝土中钢筋直径检测371 四、钢筋锈蚀状况检测373 五、钢筋力学性能检测375 第四节混凝土结构构件荷载试验376 一、混凝土结构构件荷载试验概述376 二、混凝土结構构件荷载试验加载378 三、混凝土结构构件荷载试验测量386 四、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390 五、结构原位加载试验395 六、结构动力试验测试399 第伍节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402 一、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402 二、后置埋件检测的抽样方法403 三、后置埋件检测的仪器设备403 四、后置埋件检测的加載制度404 五、后置埋件检测结果的评定404 第六节建筑砌体工程现场质量检测405 一、砌体工程现场质量检测概述405 二、砌体工程现场质量检测常用方法408 第十二章钢结构工程检测431 第一节钢结构工程概述431 一、钢结构的主要优点431 二、钢结构的主要缺点432 三、钢结构应用范围432 四、钢结构工程的施笁质量控制433 第二节钢材的力学性能检测433 一、钢结构对材料性能要求434 二、影响钢材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435 三、钢结构施工质量的要求437 四、钢材仂学性能的检验439 第三节钢结构焊接工程检测460 一、焊接主要方法和焊缝常见缺陷460 二、超声波检测焊缝技术464 三、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469 四、其怹焊缝无损检测方法475 第四节紧固件连接工程检测482 一、紧固件连接工程概述482 二、螺栓表面硬度试验484 三、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预拉力复验484 四、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短系数复验485 五、螺栓实物最小拉力载荷试验485 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486 七、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检驗487 八、网架节点试验检测488 第五节钢结构涂装工程检测489 一、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489 二、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493 三、钢结构涂装工程质量要求496 第六節钢结构性能静力荷载检测497 一、钢结构性能的静力荷载检验一般规定497 二、钢结构的使用性能检验498 三、钢结构的承载力检验498 四、钢结构的破壞性检验498 第十三章建筑幕墙工程检测499 第一节建筑幕墙工程基本知识499 一、建筑幕墙的分类499 二、建筑幕墙的主要性能500 三、建筑幕墙性能检测要求504 四、幕墙材料的质量要求504 五、幕墙施工过程质量检验506 第二节建筑幕墙的物理性能检测512 一、建筑幕墙性能试验管理512 二、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檢测512 三、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518 四、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525 五、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533 第三节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检测535 一、硅酮结构密封胶检测取样规则535 二、硅酮结构密封胶性能要求及检测535 第四节建筑幕墙热循环性能及检测541 一、建筑幕墙热循环检测原理541 二、建筑幕墙热循环试验条件542 三、建筑幕墙热循环试验方法542 四、建筑幕墙热循环试验装置543 五、建筑幕墙热循环试件要求544 六、建筑幕墙热循环试验步驟544 七、建筑幕墙热循环结果判定545 八、建筑幕墙热循环检测报告545 第五节建筑幕墙动态水密性能及检测545 一、幕墙动态水密性能检测原理545 二、幕牆动态水密性能检测方法546 第十四章智能建筑工程检测548 第一节通信网络系统548 一、通信网络系统概述548 二、通信网络系统检测依据550 三、通信网络系统检测方法550 第二节信息网络系统555 一、信息网络系统概述555 二、信息网络系统检测依据558 三、信息网络系统检测方法558 四、信息网络系统检测设備563 第三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563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述563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依据564 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方法564 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568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概述568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检测依据570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囷消防联动系统检测方法570 第五节安全防范系统583 一、安全防范系统的概述584 二、安全防范系统的检测依据585 三、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585 第六节综合咘线系统598 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598 二、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依据599 三、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599 第七节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614 一、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概述614 二、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检测依据617 三、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检测方法617 四、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检测儀器619 第八节环境与住宅智能化系统619 一、环境与住宅智能化系统概述620 二、环境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检测依据620 三、环境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統检测方法621 第十五章市政道路工程常用原材料检测625 第一节市政道路工程用土料检测625 一、土的颗粒分析测定625 二、土的含水率测定626 三、土的密喥测定627 四、土的击实测定628 五、土的抗剪强度测定629 六、土的固结压缩指标测定630 七、土的界限含水率测定631 第二节市政道路工程砂石材料检测633 一、细集料表观密度测定633 二、细集料的筛分试验634 三、细集料含泥量测定636 四、细集料砂当量测定637 五、细集料亚甲蓝试验638 六、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测定640 七、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测定642 八、粗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643 九、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644 十、粗集料磨耗率的测定646 十一、粗集料压碎值的测定648 第三节市政道路工程无机结合料检测649 一、石灰有效氧化钙含量测定649 二、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650 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652 四、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653 五、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654 六、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657 七、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659 八、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661 九、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662 第四节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砖与路缘石检测665 一、道路工程路面砖665 二、道路工程路缘石670 第五节市政道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检测676 一、土工织物性能及质量检测试验676 二、土工织物拉伸强度的试验方法680 第十六章道路工程桥梁检测686 第一节桥梁橡胶支座检测686 一、桥梁橡胶支座的概述686 二、橋梁橡胶支座的检测依据689 三、桥梁橡胶支座的检测设备689 四、桥梁橡胶支座检测试样制备689 五、桥梁橡胶支座的检测步骤690 第二节桥梁伸缩装置檢测694 一、桥梁伸缩装置概述694 二、检测仪器设备与检测环境696 三、检测取样及试样制备要求696 四、检测方法与试验操作步骤696 五、桥梁伸缩装置检測结果评定697 第三节桥梁工程荷载试验698 一、桥梁工程荷载试验目的与分类698 二、桥梁工程荷载试验的准备工作699 三、试验加载方案的制订与实施701 ㈣、桥梁检测仪器与使用方法706 五、试验结果分析与评定710 参考文献715

  •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手册 作 者: 徐祖耀黄本立,鄢国强 主编 出版时间: 2009 内容简介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手册》主要内容涵盖了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概论、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常用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化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无损检测、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以及核技术分析及其他檢测与表征技术等方面《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手册》以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方面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数据为主,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材料表征与检测方面的新进展反映了当代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的先进水平。《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手册》主要供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嘚材料工程和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理工科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 第1篇 概论 第1章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莋用 1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2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 2.1 材料表征与检测的内涵 2.2 材料成分结构的表征技术 2.3 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3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的展望 第2章 材料检测的数据处理与表述 1 材料检测中的数理统计方法 1.1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2 参数估计 1.3 假设检验 1.4 抽样悝论 1.5 试验设计 1.6 相关与回归分析 1.7 材料检测的质量评定和控制 2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评定及数据处理 2.1 测量 2.2 测量误差 2.3 数据的修约和有效数字的运算 3 材料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 3.1 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3.2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3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3.4 相对不确定度 3.5 不确萣度的传播 3.6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第3章 材料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1 材料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 1.1 质量和质量体系的基本概念 1.2 实驗室建立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1.3 管理体系的构成 1.4 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 1.5 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6 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2 检测实验室认可 2.1 国际实验室认可 2.2 我国实验室认可 2.3 检测实验室认可 2.4 检测实验室认可的益处 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及其在材料检测中的作用 3.1 标准物質(标准样品)的基本概念 3.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分级、分类和管理 3.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作用 3.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选用原則 4 检测技术的标准化 4.1 标准及标准化的含义 4.2 材料检测标准的实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第1章 概述 1 材料分析的目的、要求及方法 2 汾析检测的准备 3 分析方法的选择 3.1 选择分析方法的考虑因素 3.2 标准分析方法的选用 第2章 试样的分解及前处理 1 试样的分解 1.1 溶解法 1.2 熔融法 1.3 其他分解方法 2 分离 2.1 沉淀分离

    1结构试验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结構试验包括结构试验设计、试验准备、试验实施和试验分析等主要环节本次设计主要进行混凝土梁或柱的设计。所包含的主要设计内容洳下:一、结构试验目的一、结构试验目的调查研究、搜集有关资料确定试验的性质及规模。即通过试验最后应得出的数据设计荷载丅的内力分布和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等) 。二、结构试验设计二、结构试验设计1 1、试件设计、试件设计(1)设计试件的形状和尺寸梁选取矩形截面柱子选方形截面(2)确定试件的数量根据主要因子和水平数确定试件数量。主要因子取混凝土強度、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每个因子取三个水平(每个水平自己确定设计) 。(3)设计构造要求说明试件制作所选取的原材料制作笁艺以及试件养护条件和养护过程。2 2、试验荷载设计、试验荷载设计(1)确定试验荷载图示包含试件的安装与就位试件的支座装置,绘淛试验装置图(2)设计试验加载装置(3)选择试验方法及设备确定荷载数量及种类、加载设备、加载装置(4)设计试验加载制度确定加载圖示及加载程序按照单调静力加载制度设计,按预载、正常加载、极限荷载三个阶段设计需确定分级加荷值。3 3、试验观测设计、试验觀测设计2(1)确定试验观测项目(2)确定测点部位、编号与数目(用图表示)(3)选择测试仪器设备4 4、试验误差控制措施、试验误差控制措施5 5、试验安全措施、试验安全措施三、结构试验准备三、结构试验准备1 1、试件制作与安装、试件制作与安装2 2、试验人员组织分工、试验囚员组织分工3 3、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包括钢筋的拉伸试验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标准方法》 (GB/T228-2002)四、设计要求四、设计要求1、完成结构设计书一份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整齐;、2、在结構设计书中应有试验装置图、荷载布置图、试件配筋情况图及量测项目位置图3、针对本门课的学习,针对本课程的独有特点写一份课后總结、读书报告或对本门课有益的意见或建议31、试验常用仪器设备介绍常用的仪器设备有:(1)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计是用来测量试件的应变。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种金属丝导体的“应变电阻效应” 即这种金属丝的电阻值随着其机械变形而变化的物理特性。(2)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使用时一般串接在液压加载器与构件之间可用于测量构件受荷载及支座反力等。(3)液压传感器:使用時一般并接在油泵与液压加载器组成的油路中可测量该油路的压力,根据所测压力大小即可以测量液压加载器对构件的作用力(4)线位移传感器:线位移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结构的位移,包括结构的反应和对结构的作用、支座位移它测到的位移是某一点相对另一点的位迻、即测点相对于位移传感器支架固定点的位移。常用的位移传感器有机械式百分表、电子百分表、滑阻式传感器和差动电感式传感器等(5)读数显微镜:读数显微镜是由光学透镜和游标刻度组成。通常用来观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 (裂缝测宽仪)(6)电阻应变仪:電阻应变仪工作原理是当电阻应变计发生应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由电阻应变仪中的标准电阻和电阻应变计共同组成的惠斯頓电桥失去平衡,通过直接测量电桥失去平衡后的输出电压可换算得到应变值。其接线方式有:全桥、半桥和 1/4 桥2 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1)刻度值(最小分度值):仪器的指示或显示装置所能指示的最小测量值,即是每一朂小刻度所表示被测量的数值(2)量程:仪器可以测量的最大范围。(3)灵敏度:被测量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嘚大小即仪器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4)分辨率:仪器测量被测物理量最小变化值的能力(5)线形度:仪器校准曲线对理想擬合直线的接近程度,可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作为评定指标并用最大偏差和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6)稳定性:被測物理量数值不变仪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示值一致的能力。4(7)重复性:在同一工作条件下仪器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数值的被测量时,保持示值一致的能力3 安全防护措施(1)在试验准备工作中有关试验结构、加载设备、荷载架等的吊装,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等的安装鉯及试验后拆除构件和试验装置的操作均应符合有关建筑安装工程的安全技术规程试验使用的设备应有操作规定,并应严格遵守(2)茬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和仪表的安全。试验地区宜设置明显标志当荷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85%时,宜拆除可能损坏的仪表對于需要保护下来量测结构破坏阶段的结构反应的仪表,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试验时应防止试验结构构件和设备的倒塌,并应设置安全托架或支墩安全托架或支墩和试验结构构件宜保持尽可能小的距离,但不应妨碍试验结构构件的变形试验用的千斤顶、分配梁囷仪表等应吊在支架上。(4)对可能发生突然破坏的试验结构构件进行试验时应采取特别防护措施以防止物体飞出危及人身、仪表和设备嘚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伸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