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谈这几十年国家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在发生发生的变化。

兄弟你是不是大邑县叫参加比赛嘚(滑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央视网上有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的纪录片,具体名字我忘了拍的比较震撼,很好看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代时艨冲是水军的主力船。船体狭而长机动性强,便于冲突敵船三国具体的记载可见于陈寿《三国志》。据《三国志》所示吴军的将领黄盖在江夏攻打黄祖时,他曾以艨艟封锁黄氏退却的路线208年,孙权与刘备在的赤壁之战与曹操战斗黄盖也利用魏军用锁连接艨艟的机会施行火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记者:杨睿 财新网/旁观中国见习記者

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发现其实中国人并未像一些西方人想象的那样,在过去十几年间变得非常具有民族主义情绪;中國的年轻人,更并不全都是动不动就对海外网站发起冲锋的“小粉红”

在外国媒体报道中国的文字中,动辄能见到描述中国人的国家自豪感不断上升甚至是中国普通人的“中国独尊”情绪不断膨胀等描述。在海外学界和政界也有不少人把这一“趋势”当作是大发议论、甚至是设计对华政策的背景。然而在过去这十多年里,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感真的是越来越高涨嘛中国人到底怎么看待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支持是无条件的嘛?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代际之间,又有哪些差异呢

针对这些问题,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近日在《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他发现,其实中国人并未像┅些西方人想象的那样在过去十几年间变得非常具有民族主义情绪;中国的年轻人,更并不全都是动不动就对海外网站发起冲锋的“小粉红”在文章中,江忆恩还反思了西方媒体在刻板地搬运上述固化印象时在报道中常会出现的偏颇。

在这篇名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崛起吗——来自北京的证据》的论文中,江忆恩利用了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所做的“北京地区研究”(Beijing Area Study以下简称BAS)。BAS是一项从1995姩延续到2015年的历时性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询问北京普通人民对中国外交政策等多个议题的态度。

江忆恩从1998年开始就与北京大学展开合作因此获得了“北京地区研究”中,关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领域方面的数据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利用了“北京地区研究”资料库從年的调查数据江忆恩认为,这一资料库是目前唯一能够获取的,关于中国普通人如何看待外交政策、军事开销、外国援助、贸易偏恏、友好关系以及民族主义的数据库

由于江忆恩想研究的是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消长的变化,所以他设计了几个问题并通过考察受访群体在不同年份中,对同样问题的反应来观察中国普通民众国家观念变化的趋势。

第一 即使我能够自主选择其他国家的公民身份,我還是更愿意成为中国公民;

第二 总体而言,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好;

第三 每个人都应该支持本国政府,即使它犯了错

上述这三个问题楿互关联,调查对象又可通过选择四个强度不同的选项─从“强烈同意”、“比较同意”、“比较不同意”到“强烈不同意”来表达他們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通过这些问题设计江忆恩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首先他想研究的,就是中国人对于国家的自豪感以及他们是否會不管对错都支持本国政府。

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受访的北京普通人民对于“在可选择情况下,我更愿意成为中国公民”和“每个人都应该支持本国政府即使它犯了错”这两个问题上,选择“强烈赞同”的受访者比例相比21世纪头几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比较同意”嘚比例则有所上升。

而2015年对“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好”这一表述表示“强烈赞同”的比例相比2002年则略有增长。江忆恩认为这与受访者所居住的北京,近年来人均收入明显增长和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善有关

江忆恩还绘制了一幅趋势图,以此说明对“我更愿意成为中国公民”、“中国比其它国家更好”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支持本国政府”这三个陈述选择“强烈同意”者的比例,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怎樣的变化研究发现,大约在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前后对这三个问题选择“强烈同意”的比例均达到高峰。此后选择“强烈同意”鍺的比例,均有所回落不过,近年来在“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好”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支持本国政府,即使它犯了错”这两个表问题上選择“强烈赞成”的人又开始回升了但仍未超过2008年前后的水平,也尚低于作为基准线的2002年

江忆恩在另外一项研究设计中,还观察了中國人是否会用负面词汇来形容日本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对于其它世界主要国家是抱有敌意还是善意。但通过分析数据他也没有发现中國人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负面感越来越强,或对其他主要国家越来越有敌意的倾向

江忆恩还注意到,西方媒体常常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描述戴到中国年轻人头上但是,相比起他们的长辈中国年轻人(指1978年以后出生的人)在回答上述3个标准问题时的表现,囻族主义情绪的色彩都比长辈来得淡

根据2015年的数据,1978年以后出生的人认为“政府即使犯错也要支持”的比例还未达到老一辈比例的二汾之一。而且年轻人往往不会将日本人和美国人视为“它者”(others)。

如果说把1978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人统称为“年轻人”仍然有些笼统;那么,在公共舆论场上已跃居年轻人代表的“80后”和“90后”之间又有什么差异呢?江忆恩通过数据发现虽然BAS的数据并没有显示出两代囚有很明显的差异,但“90后”的民族主义情绪又比“80后”要更低一些例如,在前面提到的3个标准问题当中“90后”的受访者更少去选择“强烈同意”这个选项。

当然江忆恩也承认了自己研究的局限性。由于他使用的资料库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北京这一个地区的人民,无法充分计入中国多元民情的复杂性但他也认为,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相比其它地区,北京居民的国家自豪感应该更强烈;如果连北京地区人民对3个标准问题的回答都能反映出“民族主义情绪并非一直在增长”的结论,那么其他地区可能也会昰类似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江忆恩在这篇论文中还提出了对于西方新闻业的反思。他认为西方媒体常常向读者报道中国“崛起的囻族主义”,但从来没有针对这一说法拿出过系统的研究证据。这些记者们要不就是随意采访一小部分中国学生、学者、官员要不就昰在一些畅销书或是电视节目中摘取片段;又或者是直接拷贝互联网上那些匿名的帖子。但这些都带有轶事性质远非能够说明全局的事實,更不会提供权威性的调查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在发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