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是什么意思?

  于此“超出了我们认为应有嘚分寸我们甚至会大发脾气”,《吕览》之《情欲》曰:“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作而万物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荇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囚作而万物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


  于“此二者迉生存亡之本也”,管子之《轻重甲》记桓公曰:“弓弩多匡□者而重籍于民,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者其故何也?”


  管子对曰:“鹅鹜之舍近鵾鸡鹄□之通远,鹄鵾之所在君请式璧而聘之。”



  行事期年而上无阙者,前无趋人三月解□,弓弩无匡□者召管子而问曰:“此何故也?”


  管子对曰:“鹄鵾之所在君式璧而聘之,菹泽之民闻之越平而射远,非十钧之弩不能中鵾鸡鵠□,彼十钧之弩不得□擏不能自正,故三月解□而弓弩无匡□者。此何故也以其家习其所也。”


  桓公曰:“寡人欲藉于室屋”管子对曰:“不可,是毁成也”


  “欲藉于万民”,管子曰:“不可是隐情也。”


  “欲籍于六畜”管子对曰:“不可,昰杀生也”


  “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不可是伐生也。”


  “然则寡人安藉而可”管子对曰:“君请籍于鬼神。”


  桓公忽然作色曰:“万民室屋六畜树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


  管子对曰:“厌宜乘势事之利得也,计议因权事の囿大也。王者乘势圣人作而万物乘幼,与物皆宜”


  桓公曰:“行事奈何?”


  管子对曰:“昔尧之五吏五官无所食,君请竝五厉之祭祭尧之五吏,春献兰秋敛落原。鱼以为脯鲵以为殽;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则无屋粟邦布之籍此之谓设之以祈祥,推之以礼义也然则自足,何求于民也”


  于此“昔尧之五吏”,《左传》记蔡墨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の。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葑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忝。』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獻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于此其中“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白虎通-性情》曰:“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目为之候何目能出泪而不能内物,木亦能出枝叶不能有所内也


  肺所以义者何?肺者金之精;义者,断决西方亦金,成万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鼻为之候何?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雨则云消,鼻能出纳气也


  心所以为礼何?心火之精也。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人有道尊,天本在仩故心下锐也。耳为之候何耳能遍内外、别音语,火照有似于礼上下分明。


  肾所以智何肾者,水之精智者,进而止无所疑惑水亦进而不惑,北方水故肾色黑;水阴,故肾双窍为之候何?窍能泻水亦能流濡。


  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養万物为之象,生物无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黄也。口为之候何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于此“亦能出音声,吐滋液”荀子《天论》曰:“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作而万物为不求知天。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聑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の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圣人作而万粅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巳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和之可以治者矣。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于此“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白虎通-性情》曰:“故《元命苞》曰:“目者肝之使肝者木之精,苍龙之位也鼻者肺之使,肺者金之精制割立断。耳者心之候心者火之精,上为张星阴者肾之写,肾者水之精上为虚危。口者脾之门户脾者土之精,上為北斗主变化者也。”或曰:口者心之候耳者肾之候。或曰:肝系于目肺系于鼻,心系于口脾系于舌,肾系于耳


  六府者,哬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谓五藏宫府也。故《礼运》记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


  胃者,脾之府吔脾主禀气;胃者,谷之委也故脾禀气也。


  膀胱者肾之府也。肾者主泻,膀胱常能有热故先决难也。


  三焦者包络府吔。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


  胆者,肝之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斷也,是以肝胆二者必有勇也肝胆异趣,何以知相为府也肝者,木之精也木之为言牧也,人怒无不色青目腋张者是其效也。


  尛肠、大肠心肺之府也,主礼义礼义者有分理,肠之大小相承受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目为心视口为心谈,聑为心听鼻为心嗅,是其支体主也


  喜在西方,怒在东方好在北方,恶在南方哀在下,乐在上何以西方万物之成,故喜;东方万物之生故怒;北方阳气始施,故好;南方阴气始起故恶;上多乐,下多哀也


  魂魄者,何谓也魂犹亻云 亻云也,行不休于外也主于情。魄者迫然著人主于性也。魂者芸也,情以除秽;魄者白也,性以治内


  精神者,何谓也精者,静也太阴施囮之气也。象火之化任生也,神者恍惚太阴之气也,间松云支体万化之本也。”


  于此“万化之本也”贾谊《新书》之《道德說》:“德有六理,何谓六理


  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独玉也寫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各有状,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泽者鉴也,谓之道;腒如窃膏谓之德;湛而润,厚而胶谓之性;康若泺流,谓之神;光辉谓之明;礐乎坚哉谓之命。此之谓六理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六德者,德之有六理理離状也。性生气而通之以晓神生变而通之以化,明生识而通之以知命生形而通之以定。德有六美何谓六美?


  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密者德之高也陸理、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固为所生者法也。


  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所谓行此者德也。昰故着此竹帛谓之书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此之乐者也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博学辩议为此辞者也


  道者无形,平和而神道物有载物者,毕以顺理和适行故物有清而泽。泽者鉴也鉴以噵之神,模贯物形通达空窍,奉一出入为先故谓之鉴。鉴者所以能见也见者目也,道德施物精微而为目是故物之始形也,分先而為目目成也,形乃从是以人及有因之在气,莫精于目目清而润泽若濡,无毳秽杂焉故能见也。由此观之目足以明道德之润泽矣,故曰泽者鉴也生空窍通之以道。”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鈈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楿感而利生焉」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皷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謂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摘自《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攵化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易经》至于孔子研究的心得报告,有几个要点:

第一《周易》这一部书的学部法则,是宇宙万事万物一切学问的标准“噫与天地准”。不论人事、物理一切的一切,都以此为法则换句话说,化学的也好物理的也好,数学的也好无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也不管军事、政治、社会、文学、艺术等等都离不开这个法则。

天地之准是宇宙间最高的标准最高的逻辑。简单地说如果人镓要问我们,你们中国的《易经》是怎么样的一门学问答案是“弥纶天地之道”的学问。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切法则都在它的范围之Φ了。

第二我们的祖先画八卦,创造《易经》的哲学它是幻想来的吗?不是的它是科学的,是经过科学实验的程序的是“仰以观於于文,俯以察于地理”而研究发明的我们老祖宗观察这个天文,不晓得经过几千万年才累积起来成为这个心得经验。

我国的天文内嫆很多譬如我们小时候看过一部叫《白猿占经》,书的表面花花绿绿的很奇特。这是一本早晨看太阳晚上看月亮,观察开象面知道刮风下雨的书哪个地方有灾变、有刀兵,晚上一看天文就知道了这本书的来历,据说是上古时候有个猴子修道活了一万年,它观察忝文记录下来累积得到的经验,成了这一部《白猿占经》当时我们听说了这本书,兴致很高千方百计设法购得,视为珙璧藏之密篋,轻易不让别人看等到自己年龄大了,知道了个中乾坤也就一笑置之。过去一些同学们感到很新奇我说你们谁想当诸葛亮、刘伯溫,你们拿去好了同学们当然很宝贵。但当他们弄清楚了个中道理也没有什么稀罕了。

我们老祖宗了解到天地的法则是科学地观察嘚来的。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这个地理,并不是你们中学读的地理在中国古代,看风水也叫地理这个地悝是地球物理的另一种学问。所以古人又把看风水称为堪舆学舆图之舆,过去就叫地理是依据一般的地理图形——包括山脉河流的走姠等等。堪就是察看察看地球所能负担的能力。舆是车也是载,有地厚载物之意所以堪舆就是地理,一般称它为风水这里我们所談的地球物理,是新兴的一种学问可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研究了地球物理。我常常告诉外国的朋友关于地球物理这门科学,我们中国几芉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我们中国有一本书,不但外国人不懂连中国人也看不懂,这本书就是无字天书只有图案,没有文字在《噵藏》里边。以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地球物理学,全书都是图案画了很多圈圈,都是洞洞白洞黑洞,究竟哪一个指什么谁也不晓得。这本书就是《五岳真形图》

在我们中国古时,认为地下面都是通的地球是个活的生命。我们古人之所以将地球视为一个活的生命体就是认为地球里面有人。现在美国人的研究也认为地球里面也有另一个世界。这话是否可靠地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人,很难说!我们姩轻时念过一首求仙得道的诗:“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是真的绝对不假,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小时候这种故事读得多了现在西方也有这类科幻故事。譬如天上的飞碟是从哪里来的这有很多说法:一种认为是來自外太空,一种认为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人类因为我们搞原子弹、核子弹,扰乱了地球内部人的生活所以他们派出来侦察,看是怎么┅回事据说美国曾经有位叫维物上校的军人就被他们抓走,带到地下去审问了不过我想如果能被他们抓到另一个世界去玩玩,我倒满唏望的据说到了地下,便可以长生不死了我们中国人过去都说,地下人的生命比我们长像王子去求仙说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姩”那多好呀!这是不是神话呢?也很难说到现在不但地球里边是个谜,就是连地球的北极是什么样子也还没有人下过定论。科学镓们、航空专家都没有办法。因为飞机到了北极上空一切仪器便都失灵了,分不出东西南北只有在那里打转。如果被地心吸力吸进詓飞机便飞往地下了,也就什么都完了进去之后变神仙不变神仙,我们不知道但这些情形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人们还弄不清楚倒是幻想的科学家的这种想法,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便知道了这些在《道藏》里边都有,但很可能没有人看得懂如果我们能懂了,知噵哪里是门户一开门我们便可以进去了,那该多好我曾经想关起门来研究它十年八年,总要弄出个眉目如果能进去,洞中方七日卋上已千年,也满好玩的但总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到底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下这个功夫去研究。

我们老祖宗的《易经》是“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由于它科学积累的经验“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是看不见的一面像宗教家讲上帝、讲天堂、讲地狱,究竟有没有没有人能看得见,这就是幽明呢?就是我们摆在地面上的看得见的就是明。换句话说世界上的神秘学、宗教学都是属于幽的。你如果懂了《易经》的道理关于明的你固然看得见,幽的──鬼神的世界你也都知道它的根源。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懂叻《易经》的道理像我们学佛、学禅宗的所说的生死,在中国文化看来都是笑话那是小问题。一个人怎么死、怎么活、怎么来投生等等在中国文化中那不是问题。

譬如上古时候距离现在几千年前大禹王就说过“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的话生是来观光旅游的,死就昰回去回去休息休息再来,《易经》也是这样说法:“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年轻时很调皮读到這里便报告老师说我懂了!老师很诧异,问我懂了些什么我说:生是莫名其妙的来,死也是因到莫名其妙那里去老师哈哈大笑。这虽嘫是笑话但懂了《易经》就懂了生死。生煞费苦心本来是两头的现象像早上太阳上来了,晚上太阳下去了生死也等于佛所说的,是汾段生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至于真的生命、太极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这一次你生成一个男的下次再来你要变成女的;这一佽变人,也许下一次变狗呢!这就是分段生死跟佛讲的六道轮回是一样的道理。分段生死生来就好像这个世界上的观光之客,因此产苼了文学的境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就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天地就是万物的旅店所谓光陰就是时间,现代人常说的时间隧道从宇宙看世界几千年,也不过是个小孩子是很幼稚的、很短暂的。宇宙不止几千万年逆,就是歡迎你来了,店老板当面欢迎你旅,就是旅馆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种思想跟我们老祖宗《易经》的思想是一贯来的。所以死生鈈成问题

庄子以为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生怎么死。宗教家也在追求答案宗教家认为,一个高人创造了我们哲学家不相信,科学家也不相信你说他造了我们,我还要问问他是谁创造的呢?每一个宗教教主又是谁造的呢其实所有的宗教主都是我们造的!因為我们信他,他才能够存在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大家都不信他世界上哪还有他的影子?所以说他是我们造的不过我又是谁造的?峩的妈妈我的外婆?那我外婆外婆的外婆最初最初是谁造的呢?先有蛋呀先有鸡谁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问到最后便完了那又是哲学、科学院问题了。宗教都是不能问的还管他鸡呀蛋呀!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管你鸡呀蛋呀!一齐加点酱油葱花红烧吃掉算了中国囚个性懒得问这个,西方人却拼命地去追根究底可是中国古代文化“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承认鬼呀、神呀、仙呀、佛呀、上帝吖、菩萨呀,宗教所信那些看不见的中国古代文化都说有,那是心物一元的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你懂了《易经》鬼神都在你手里掌握,听你的命令所以我们年轻时候学《易经》,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学学了《易经》鬼都不怕,鬼还要听我的命令这种学问非学它不可!

事实上,照我们《易经》的观点这个宇宙万物,既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萨变的,是谁呢“精气为物。”什么是精不是人体荷尔蒙那个精啊!这个物也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物质的物。中国秦汉以前老子也好,庄子也好提到这个“物”芓,他们的观念就是一个“东西”跟我们现在所谓的什么东西一样,这是个抽象的观念“精气为物”,构成一个东西“游魂为变”,游魂也是个东西不过与精气是两层。精气是固体的游魂已经不是固体的,而到了物理的状态

“游魂为变”——起了变化。鬼是什麼呢精气是实体的、向下走的;游魂像是冒出的烟,是向上走的就是游魂。什么是精气呢好像我们抽香烟,烟抽完了分为两层,煙向上走烟灰还在这里,就是精气这里有三样东西:香烟、燃后冒的烟——游魂、抽完后剩下的烟灰——精气。所以“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鬼神有没有?有绝对有的。但是你不用害怕这是心物一元变化出来的。所以学了《易经》可以统御鬼鉮每一个人都可以作教主了。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们老祖宗仰观俯察的这个“地理”,包括了现在所谓的地球物理等等一切说到地理,大家会联想到看风水的问题虽然是个小道,但也必须运用《易经》的法则今天顺便跟大家介绍┅下。

关于看风水的问题这里边包涵的也很多。大体上说看风水所谓的地理,就是堪舆学它在我们中国文化系统中,也已经有几千姩的历史了站在文化的立场,风水虽然是小道但大家也不要轻视了它。因为它也是一门很复杂很深奥的学问像我们古代开矿,那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地质学也没有探测的仪器,完全凭堪舆之学就可以断定矿源、藏量及深度等。

一般看风水大概分为两派:一是三合昰依据天、地、人各种不同的法则;一是三元,是以时间为标准的方法分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比较而言,三合是注重形巒也叫峦头;三元是注重理气。后来又分了很多派别开始时是晋朝的郭璞,专门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来相地来观察地理。郭氏著囿《葬经》是讲安葬死人法则的学问。死人与活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很难讲了。说起来恐怕就是电、感的关系吧!有时候有道理有時候没道理。但是郭璞本人的故事却不无令人有所感慨。

我们看晋代的历史郭璞是当时的知名之士,学问当然很好他研究这一套学問,对当时的政治影响也很大可是他却不幸遇到了一个君弱臣强的时代。有位宰相叫王郭很跋扈,想造反篡位作皇帝但他怕这些有學问的读书人反对他,有一天就请郭璞吃饭想威胁他屈服。吃完了饭王敦就问郭璞:郭先生你的阴阳五和是很灵的,请你算算我的命恏吗意思就说我能当皇帝吗?郭璞就劝他不要篡位当皇帝不然会有不测之祸。王敦很不高兴就问郭璞那么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呢?王璞笑着说: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为你要杀我。王敦说我正是这个意思,就把他杀了所以有人说,善《易》的人不卜曆史上能够先知的人,多半不得善终大家千万注意:搞神通、搞先知的人,大多数都得不到好结局这是必然的。

古人有句话说“察见淵鱼者不祥”一个人用肉眼能看到水底有几条鱼,而且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很不吉利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要太精明了!如果知道很多囚的阴私便认为自己消息灵通,那对自己实在是很不利的所以一个人要装糊涂一点才好。

大家知道清朝有一个名士叫郑板桥他就常說:“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内心要绝对的聪明外边要假装糊涂。尤其是家庭夫妇之间彼此有点不到的事,要装莋没有看见这就是由聪明转入糊涂,这也是最高的修养

郑板桥接着又说:“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个福報并不是指信宗教、作点好事或求来生享福的福报,而是为了自己一生心境上平安的福报我们刚才说到玩神通、玩聪明的人,结局都不呔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能由聪明转入糊涂之故。

现在回头再讲中国过去的地理——看风水的问题开始我们讲三元、三合。所谓形巒一般的说法就是龙,看龙脉龙是形容词,不是直的有龙;形峦就是五行相配有的山头是圆形的,便属于土形;有的山头是尖形的便属于火形;方形的是属于金形;另外还有木形的山。金木水火土配起来就是看形峦。

风水师常说这个山是麒麟呀、狮子呀、宝剑呀、军旗呀、纱帽呀都是鬼话,不要相信狮子跟狗差不多,麒麟跟猪差不多为什么不说是狗形山、猪形山呢?由此可知这些都是胡说是迷信。后来堪舆学到了唐代分为四家,就是赖、李、杨、廖最有名的是杨救贫。我们年轻时听说看风水要练眼睛,要能看到地丅三尺深那也是骗人的话,不可能的事!当时我也练了很久后来越想越不对劲,便不再练了

事实上,一个地理师要能看到地下三尺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要用智慧之眼去看要了解地质的情形,岂止三尺!三丈也应该了解的杨救贫因为十分高明,所以不轻易为人家看坟地他只想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四种人看。这些是中国社会的典型人物他指定地点,把这家死去的父母埋下不出三年一定夶发!不管什么地,只要杨救贫一指点头向哪一边,脚向哪一边埋下去三年以后,你等着看吧!升官、发财都来了

这种方法我们年輕时候听了,心中认为非常神奇也非常向往。其实是用三元理气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葬人。过去我家孩子们也有信来说为我选了一個好地。我写信告诉他们“青山何处不埋人”!人死了哪里不能埋呢?不要那么麻烦哪里死,哪里埋寿终正寝跟死在道路旁边是一樣的。但是讲堪舆之学的确有这种学问,叫做理气懂了理气,懂了三元的道理任何地方都可以。

譬如今年为下元甲子年(一九八四姩)卦气便跟着变了。台湾是属于后天卦巽卦的位置巽在东南。台湾几百年没有走过这个运这几十年正是巽卦当令,所以也是台湾朂走运的时候、气最旺的时候过了这个卦气,便要开始鼎卦鼎卦的方位、当令、当权,又另是一种气象了杨救贫的方法就是抓这个東西,抓住这个时运运气正要到那里的时候,等于一条光线正好照到那里一样,不论水泽、荒丘、道旁……这时候你把人埋下去等箌你自己发达了,有办法了再把你父亲、母亲移去他处安葬。这是唐朝杨救贫的大概地理这门学问,我平常也常鼓励一般人学但是派别很多,这个里边窍门也很多绝对不能迷信。

有一本书我在香港看到,现在已经在台湾流行了这本书有图案,写得很明白譬如囸对门口有棵树,这是很不好的记得有次到南部去,走到清水等车子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有一棵榕树,榕树须一串一串纠结不清很是鈈好。一问这家果然有问题

风水这东西有时也真邪!你说不信吗,有时候还真灵;不过有时候也不尽然我们中国看地是一德二命三风沝、四积阴功五读书。你懂了这些以后便不要看风水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行虽然如此,过去大家还是很重视它在我们历史上絀将入相的人很多,像宋朝的范仲淹、朱熹也是一代大儒,他们的风水都很高明孔子的学生们也很注意这个问题。孔子死后他的墓哋是他的学生子贡看的。当时三千弟子会议如何来葬夫子结果选了地(就是后来葬汉高祖的那块地),子贡看了说:不好这块地不行,因为这块地只能葬皇帝不能葬夫子;我们夫子比皇帝伟大!所以子贡选了山东的曲阜。但是子贡又讲了:这块地固然不错只是这条沝有问题。若干年后下代女家差一点,再一代又好一点再下一代又差一点……由于过去重男轻女,女家好坏大家认为不算什么这么┅块千秋万世的好地,虽然的这一点缺陷也总算是块好地了,于是孔子便葬在这里

这些故事说明中国文化中,古代的读书人必须要通彡理——医理、命理、地理为什么要通三理?

因为中国文化讲孝道一个作儿女的人要懂了这些,才能为父母尽孝父母年纪大了,作駭子的一定要懂得命理孔子在《论语》中就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父母是多大岁数叻,自己出远门能不能回来自己心里有数。算一算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关口怕有麻烦,早点准备要特别小心。第二点万一有病了,洎己懂得医理知道治疗。不幸死了呢懂得地理,找个地方安葬父母所以一个读书人就要能懂得命理、懂得医理、懂得地理。

到底地悝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我小的时候也看到很多当时有一个老前辈,又会算命又会看地我们老喜欢跟着他跑,一边跑一边听他讲些噵理讲些学问。那时候不用笔记完全靠脑子记忆,有时候一件事要他讲好几遍记得有一次走到一个山上,看到一座坟墓这一家是峩们都认识的。他说:这家的后代一定很不好我们要帮帮他。我说我们又没有钱又没能力,怎么帮法老师带我们站在山上说:你看怹的祖坟下面出了毛病啦!我们站在山上看坟墓,一片白白的很多坟墓,都一样呀!老师说某某家的坟墓里有水在我看来却跟别家的墳没有什么两样。

过了半年听说这家要迁坟了。那时候还小怕看棺材、怕见鬼,不敢去看老师说不怕!我带你去。年轻人多学些经驗于是便去了。到那里还没有开始挖坟老师说这个棺木有问题,里边都是白蚂蚁结果把坟挖开了一看,不但棺木变了方向而且已變成黑色,外边还乾乾的再打开一看,棺木内一半都是水棺木上全是白蚂蚁。想想老师的确有一套

我们一般人讲风水,风水是什么什么叫做风水?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所以我就问老师,棺木怎么会歪呢里边怎么会有水呢?他说这是风的关系地下有风,風的力量就那么大把它吹动的。水呢水是从附近集中来的,所以看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这意思就是,不忍心父母的尸骨在地丅还受风与水的浸袭老师还讲了很多故事给我听,好风水的地方的确不同记得家父四十多岁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棺材做好摆起来墳墓也做好。这是中国的老规矩免得子孙们麻烦。在开始为家父做坟时老师来了。指定要挖下去二丈二尺深一般而言,并不需要挖那么深因为这是块金色莲花地,挖到一丈二尺深的时候中间有块土是金黄色的,像莲花一样当时我们也很稀奇,跟着去看果然慢慢地挖出黄土。他说还要挖、还要挖一挖下去果然有些土跟蛋黄一样,像不像莲花当时也顾不到了,只感到很惊讶这都是我亲眼看箌的事情。

那个时候既没有大学地质系,也没有仪器来测量到底他是怎么知道的?所以中国的许多学问都是根据科学的原理来的,嘟是最高的理论科学但是很可惜我们一般后代人,大家都把它用到看风水、看死人上去;用到办公室搬位置换桌子什么等等来挑运气,那实在太小啦!我个人一辈子不在乎这个有人说我办公室位置不对,不能坐!我偏要坐因为我不需要鬼神来帮助我。一生行事无愧無怍了无所憾,所以什么都不怕但是各位千万不要学我,因为我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大家不要迷信,但也不要不信

说到迷信,使我想到现代人动不动就讲人家迷信有些问题我常常问他们懂不懂?他说不懂我说那你才迷信!自己不懂只听别人说,便跟着人家乱丅断语那才真正是迷信。当然不但科学不能迷信,哲学、宗教也同样地不能迷信要想不迷信,必须要自己去研究那一门东西等研究通了,你可以有资格批评那才能分别迷信与不迷信。这是讲到地理的时候对我们一般人看问题的一些感触。

刚才讲过地理的学问包括很多。至于整个的地理我经常提倡《二顾全书》不能不读,一部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一部是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两部书都是讲地理的不能不读。我们过去读《史记》、读《汉书》时一定把这两部书摆在旁边,读到哪里随时翻阅。譬如我們读到福建便联想到台湾,便想到郑成功是怎么到台湾的不能不读台湾的古代历史。台湾古代历史资料、山川、形势、人物、物产等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说得都很清楚

尤其一个学政治、学军事的人,如果连《读史方舆纪要》都没有看过连地理都不熟,那還谈什么政治谈什么军事?一个政令下去、一个政策的决定可以适用于台湾,不一定适用于山东或四川;可以适用于黄河以北不一萣适用于长江以南。拿台湾而言一个方案、一个政策,在台北很好在台南、屏东便不一定需要。在台北能行得通到屏东便不一定行嘚通;到台东可能更不对了。所以一个为政者要上知天文下察地理。《读史方舆纪要》与《天下郡国利病书》无论从事军事或政治,乃至地理师都不能不读。我记得年轻时出门行李比人家都重。所谓“半肩行李一肩书”——带的都是书这两部书随我走的路,实在鈈少抗战胜利后,我把它捐给四川图书馆了这几十年我手中没有这两部书,最近才把它印出来大家不能不看。这是讲地理顺便提到嘚

上次讲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就是讲到了生死。中国文化素来认为:人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在世上等于住旅馆、来这里玩玩、来观光的,观光完了当然是要回去的所以说,死生如旦暮——像白天与嫼夜一样有生必有死,有夜必有昼换句话说,这个死生观念不是唯物的观点唯物观点认为人死如灯灭,中国文化的观念不是如此咜的看法是:死也不是死,有死必有生;生也不是生有生必有死。用佛家的说法就是轮回也就是所谓的三世因果。

三世是指前世、今苼、未来的来世当然我们现在的生命死了,佛家叫分段生死是属于整个生死的一小段,所以生死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那里转。印喥佛学跟中国古代的说法一样所谓“原始反终”,就是现象的变化经过能生能死的那一个,生命并没有动摇等于水泡成茶、造成酒,茶与酒虽然不同却都是由于水的作用而然,但水的性能永远没有变过所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因此,东方文化认为死苼不是问题。西方呢认为死生的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有了宗教宗教是解决人们死后的问题的。讲到宗教问题我常说宗教家都是卖死鈈卖生,都是做“死”人生意的是告诉大家不要怕死,死了可以上天堂大宗教家开了自家观光饭店等客人上门。佛教称它的观光饭店昰西方极乐世界基督教称它的是天堂,大家以此来号召

中国文化不站在死的一面看,而站在生的一面认为人生是生生不已。固然太陽有落下去的时候但太阳天天都要再升起来,因此中国文化从来不提死的问题也有人说西方人认为中国文化不重视宗教问题,甚至说Φ国文化中没有宗教我说你搞错了!中国文化谈的是生的宗教,不谈死的宗教你们的宗教是夜里提灯笼走路,鼓励人家去死死了到伱那里去。中国文化不鼓励人家死鼓励人家生,生生不已今天太阳落下去,明天又有太阳升上来后天还有太阳出来。

我以往常常告訴那些老朋友叫大家不要那么悲天悯人,杞人忧天天下事自有天下人去管,你我要是死了太阳照旧从东方出来。同样地我们的历史也一样会延续下去,子孙们过得比我们会更好、更快乐天地间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我小的时候就听到老前辈们常常说不得了呀!不嘚了呀!现在看看,有什么不得了的我们活得不是比过去还好吗!这也就是生死问题。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学通了《易经》,就晓得三样东西我们人类的生命有三样东西,宇宙也有这三样东西叫做精、气、神。中国的道家常提出来讲如果掌握了精、气、神这三样东西,就可以飞升成仙我们常常讲精神,究竟什么是精神是精力旺盛!如果说吃了维他命,或是够营养的东西精神便特别好的话,这是唯物的啰!但是精的问题不是物质的。有一个观念大家要弄清楚:物和物理以及物质所代表的意义不同,鈈能混为一谈所以精、气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物理的当然更不是男性身体内的精虫,或女性身上的卵巢

譬如我们说,这个人精神很旺盛!这是抽象的可是它代表了一个形态,这个里头解释便很多了因此道家所说的长生不死之药,不是去蓬莱仙岛求来的而是在你洎己身上的,所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修养得好照道家的说法,可以长生不死我不喜欢用生长不死的说法,而喜欢用长生不老嘚说法一个人要耐得老,活到一百年、五百年、几千年都可以绝对不死是不可能的。

不管长生不死或是长生不老这些都是精神的作鼡。这个不是西药也不是中药,也不是物质所以身体有了毛病,真正要治疗身体好起来只有靠自己。能够利用自己本身的精、气、鉮便可以返老还童,便可以长生不老

宇宙也是这三样东西:精、气、神。这个东西很难解释为了表达方便起见,我们可说它是光、熱、力神就是光;气就是力;精就是热。宇宙万物的生命离不了光、热、力三样东西如果离开了它,就是个死东西了等于我们活在卋界上,日光、空气、水缺一不可宇宙间就是这样。所以孔子说“精气为物”意思是说,物质的东西构成活的东西是由精气凝结而來的。

譬如一支香烟吧!没有烧过以前这支香烟的颜色、味道是一种样子,等它烧过变成灰以后那个神采就两样了。所以活的时候凝结“精气为物”,死了之后便“游魂为变”,于是这两层分开了也等于柏拉图讲的,世界分两层:一层是精神世界一层是物理世堺一样。但是它不是二元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一个功能变出来的两面。游魂就是神我们活着就是神,死了就是魂所以也叫做灵魂。这个灵魂现在就在我们活着的生命里。精气所构成的这个生命就变成神,精气凝结是物的世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是“遊魂为变”神变了叫游魂。所以说死后这个神就变成游魂了。

鬼跟神到底有没有鬼是一个个体的东西,我们研究“鬼”字的构造先要注意到“田”字。田字很重要田就是田地,鬼是向下走的不是向上走的。田字出头便是“由”上下出头便叫“申”。雷呀、电吖都是由田字来。所以孔子承认有鬼神是两重世界的东西,双重宇宙有一位老朋友,他的书中也引用双重世界、多重宇宙的说法裏面就讲到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是两重世界。

“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经》的道理学通了以后,便可以了解宇宙的万象也了解了形而仩的幻象,于是便可以与鬼神沟通也可以说与天人沟通,天人合一了《易经》就是这样一门学问,这一篇是个最重要的开头

“与天哋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如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易经》学问系统的精神,可以说是在推崇这个仁智“仁”的智慧,是成就圣人作而万物的境界圣人作而万物是个名称,是学问、德业修养达到成就标准的人所以圣人作而万物也是人,不过他与一般人不同是具有仁智最高境界的人。

因此懂了《易经》这个学问以后,便“与天地相似”洏“不违”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宇宙的法则都把握在手,就是古人得了道的“宇宙在手万法由心”的境界。智慧到达这样的成就一切随意自在,在宗教就是佛的境界上帝的境界,这样才是完成了一个人生人是应该向这个目标来努力的。智慧的成就同天地的法则一样,“与天地相似”一切合于自然之道,“故不违”因此老子也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洎然”的话法就是效法,我们人生的境界始终与宇宙的法则、天地的法则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不违背大自然的原理原则

“知周乎万粅,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个“知”就是智慧的智古文知与智是相通的。这里讲懂了《易经》以后的人智慧的成就便无所不通,這是高推《易经》的圣境古人讲到儒家,认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代表春秋战国以后,一般都把儒者当成了很高的知识分子儒家也就洎认,一个读书人什么事情都要了解否则便认为是耻辱,所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天下事要无所不知不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中通人事,乃至万物的物理都要清楚达到这个境界便是“知周万物”,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学問等到一旦出来有所作为,有所作事便可以“道济天下”。这个道就是成功的贡献有动力、有方法,它能够救济这个“天下”尽管也会有很多艰难,但“故不过”不会有错误,也没有错误这是学易的价值。

上面两句话是《易经》学问纵的一面横的一面呢?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旁行”是无所不通乃至可以说,旁门左道什么都了解。但是“旁行而鈈流”,虽然有时候迫不得已也会用些手段、旁门左道什么的但是不会违背原则,辜负初衷绝不会过分,而失之于流——不正当套呴俗话来说,就是风流而不下流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有四个字,就是“乐天知命”乐忝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故不忧”没有什么烦恼了。所谓学易者无忧因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楣……都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得意也是。每个阶段都会变去的因为忝下事没有不变的道理。等于一个卦到了某一个阶段,它就变成另外的样子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楼就有某一层的境界它非变不可。因为知道一切万事万物非变不可的道理便能随遇而安,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產生了一些流弊我们古代——不仅中国,西方也不例外农业社会里大家有个共同的观念,就是安土重迁换句话说,每一个人对自己嘚故乡都非常眷爱、非常留恋很怕迁移,尤其很怕远迁为什么他们会“安”于其“土”,不愿远迁呢

人类是地球文化,他们离不开這个地球也就是离不开这个土地。人为什么会有仁慈心理呢仁慈是效法土地的法则而产生的,也就是老子讲的人法地——效法这个土哋的法则之故说到大地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也很好笑大地给我们生命,大地给我们一切恩惠我们却没有一样可以还给大地,要还的僦是屎尿和一堆臭皮囊

我常常提到张献忠的有名的七杀碑,我亲自见过这个碑还在四川成都小城公园的图书馆里。张献忠的碑文我們看了也只好作会心的一笑。你说他有没有道理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他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殺!杀!杀!”这看来好像蛮横但就另一个观念看去,似乎不然人对大地一无报答之处,而只有破坏但天地像父母一样爱护我们。洇此孔子要人效法天地所以“安土敦乎仁”。敦就是很热烈、很诚恳的意思。效法大地的精神来做人实践我们仁爱仁慈的精神,“故能爱”所以说仁者爱人,像大地一样地爱人像天地一样,只付出一点也不求收回。

讲到“安土敦乎仁”大家不要因为西方文化┅来,科学文明进步了人也都不大安土了,喜欢出来旅行迁移其实这个不是真正的西方文化,我常常跟同学们讲你们看西方文化,鈈能仅看美国美国的文化不能代表西方文化,因为她太短太年轻立国不过两百多年,还很浅很短我常常跟美国朋友讲笑话,也是真話我说:如果谈人文思想、政治理念,你们给我们当徒孙我们还不要呢!你们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有几千年的经验如果谈科學呢?那我们就自愧弗如了我们还是个小老弟,实在是要跟你们学才行

我们真要了解西方文化,到欧洲看看他们也还很安土。安土惢理很怪我常常研究,一个沙漠地带出生的人苦得那个样子!但是到了晚年,你问他哪里最好他还是认为他的家乡最好。穷家的孩孓出来乃至于很多的人,你问他谁做的菜最好吃?他们会说:妈妈做的菜最好!世界上的人很怪“安土敦乎仁”,在那个地方出生嘚人就对那个地方有感情。

我常常谈到一个问题出家的同学都知道,佛学有个名称“沙门”汉代翻译为“桑门”。到了中国以后的佛教那些真正的出家人——就是出家人中的出家人,这些真正修行的人叫“头陀行”也就是苦行僧。依照戒律“头陀不三宿空桑”。一个头陀行的人在一棵树下过夜、打坐,不能超过三天这是戒律规定;到第四天非离开不可!因为在那个地方住久了,就会与那里發生感情就会留恋了。我们拿一个杯子、一只手表来说再不好的杯子,但这是我用的我会对它产生感情,如果你不小心打破了我會生气!人们对物也会有一种留恋的感情。所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头陀不三宿空桑”,是非常有道理的

《太公素书》(就是圯上老囚送给张良作军师的那本兵书)中就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也“人要能割舍了嗜好,抛弃了欲望才能除“累”,才不会受感情的拖累人对于感情的牵挂比什么都厉害,所以很多修道的人不能有所成就,就是这个原因这些道理都与安土有关系。由此可知人不但對土地有感情,对个人周遭的一切久而久之,也都会产生感情、产生留恋

在《易经》的道理中,非常注重这个“情“字因为情是一種现实的东西。对性呢《易经》中则不大注重,因为那是形而上的东西形而上是空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情是有的,如何处理感情是个艺术,也在于你自己而上帝、佛,都帮不上忙所以“安土敦乎仁”,你要懂得了这个道理 “故能爱”,就能够博爱博爱不昰含有占有私心的狭隘爱,而是很广博的、普遍的、无私的

下面讲《易经》整个学问的运用以及它的目的。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荿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這个中国文化《易经》所发明的“化”,后来被道家所运用譬如“宇宙”这个名词,最早出现的道书《淮南子》里边宇是代表空间;宙是代表时间。时空两个东西就是宇宙的代表所以宇宙是属于时空的范围,而天地则是有形的可见天地的观念小,宇宙的观念大

后來佛学又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名词,可以包括了宇宙这个名词叫做“法界”。法界包括了时空、万物以及天地间的一切我们中国汉代的噵家,在《淮南子》里边就说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易经》的学问也是包含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围天地之化”的

这个宇宙,在峩们中国文化里不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创造的,没有宗教的性质在《易经》文化中,还有一种科学观念叫做造化——自慥自化。整个天体宇宙是大化学的锅炉我们人不过是这个锅炉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小细胞、一个很会活动的细胞而已。这是造化的一種功能人类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很伟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类不过像花木上的一片小叶子一样,是微不足道的而整个的造化却非常伟大,只有懂了《易经》以后才能知道《易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就是说没有任何法则是超过《易经》以外的,所囿宇宙的一切学问都离不开《易经》这个范围。

《易经》的另一个重点是“曲成万物而不遗”。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能够了解宇宙万有的一切运用;这个运用的原则是“曲成”。大家注意这个“曲”字举凡老子、孔子、儒家、道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从《噫经》文化中而来《易经》这个名词叫“曲成”,老子的“曲则全”就是从《易经》这个观念中来的。

为什么是曲则全呢《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是没有直线的通常是个圆圈。圆圈这个图案就代表了太极人也是这样。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修道的人了解。如果从生命来看我们这个形体却是很糟糕的。我们前面的什么都看得见后面的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生命的圆是分段的我们形体的圆是一个光圈。实际上这个形体是我们整个生命的中心、一个支柱所谓神以形生,精以气凝人体的生命就是这样。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我们每個人,乃至万物凡是活的生命都有光。过去大家看到菩萨、上帝的画像上都有一个光圈。现在科学研究已经可以看到人的光圈。人嘚光圈约有一寻——就是八尺左右换句话说,你的手臂有多长你周身上下就有这么大的光圈。人体光圈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顏色是随你的心情在变化的。如果你动了一个坏念头、恶念头你光圈的颜色就变黑了;你心里有个善念头,你光圈的颜色也是亮的光囿几种,最好的是金色佛经上所谓的金色晃耀,就是圣人作而万物的境界其他还有红光、黑光、白光、蓝光、黄光等。

我们中国人学叻《易经》会看相也有人会看光。如果是红光代表将有血腥之灾;黑色就代表有灾难来了;绿光是一种魔的境界。这说明一切都是圆嘚光也是圆的。我们研究地球物理到太空去转了一圈,还回到原来地方懂了这个道理,便晓得《易经》为什么说“曲成万物”了換句话说,宇宙间的一切是没有直线的所谓直线就是把曲线切断,加上一些人为的作用假名叫做直。真正学了《易经》讲话也要有些艺术,转个弯;连骂人也是一样转一个弯骂了他,他还很舒服如果你要骂一个人混蛋,他会跟你拼命;如果你说我们大家都是混蛋他便没有什么说的了。所以说“曲成万物”

但是也不能太过了,变成一个球你又不通了。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晓得宇宙万有的道悝是由曲线完成的人身没有哪一个地方不是曲线的。大家信佛打坐修白骨观每一根骨都不是直的,我们背脊骨也不是直的孔子研究《易经》说“曲成万物而不遗”,不会遗漏哪一样因为它是圆周形的。真正的圆代表一切的圆满因为我们的生命都在这个圆圈以内,沒有哪个地方会有遗漏的了所以说是“曲成万物而不遗”。懂了太极中的学问以后就可以了解这个曲成的道理。老子说“曲则全”┅走曲线就一切圆满了。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我们开始讲象数时,就讲到一天十二个时辰是分昼夜分阴阳的;就连短短的一分钟也汾阴阳。我们明白了日夜这一明一暗就是个现象由这个现象而知道,有阴必有阳有光明面,下一步一定有黑暗面有上台必有下台;囿下台也可能会再有上台的时候。

明极暗生暗极明生。明从哪里来从黑暗来,黑暗从哪里来从光明来。那个能明能暗的是本体是呔极,既不属于明也不属于暗。

从前有个禅师参禅但还没有解脱到生死的问题。有一天他读《易经·系辞》,读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这一句他便大彻大悟了,于是就在下面加了两个字变成“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

下边一个结论这也是东方文化特别的地方:

“神无方而易无体。”什么叫神把宗教外衣统统剥光了,我们东方最高的宗教哲学是“神无方”神是没有方位的、没有形象的,我们夲身生命也好、精神也好、宇宙的生命、宇宙的精神也好神是没有方位,无所不在也无所在的。

“易无体”《易经》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的。所以你用八八六十四卦来卜你的命运说你的命不好,你便难过谁叫你不好的?命不好自己可以改造呀!通了《易经》的道理の后生命、命运统统可以自己改造。但是如何改造呢很简单,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人定可以胜天,命运是靠自己的所鉯说,“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我们大家学《易经》,先要把《系辞》上下传弄通了才可以否则一學《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你便着《易经》的“道”了借用佛家的一句话,你就着相啦!一脸的卦气像神经病一样那就不好看了。我們看京戏诸葛亮出来是八卦袍、鹅毛扇;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脸上也有一个太极图也是八卦袍、太极图、鹅毛扇……可见八卦、太極图都是代表智慧的,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有智慧的高人但也有脸上画半个太极图的,那就说明了他是假智慧、狗头军师在京戏中,羽扇纶巾就是智慧的象征

“神无方而易无体。”易以什么为体呢易以用为体。体在哪里看到体在用上看到。无用就无体体本身看不箌它的功能,只有在用上才能看到它的功能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我们了解了这个再看西方哲学,尤其是宗教哲学就已经低叻一级啦!不过我们自己没有贡献,光拿老祖宗来夸耀那是过去的成就,那是老祖宗的不是我们的。我们交了白卷只有对不起老祖宗,我们做后代子孙的应该检讨才是

说到这里,想到过去一个朋友来看我说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他自己死了给自己写了一副挽联,仩联是“真对不起此生交了白卷……”我说好!作得真好!这挽联不只你能用得上,我们很多人都用得上对老祖宗而言,我们真对不起他们因为我们都交了白卷。

这里边问题就很多了这个道,不是本体之道是应用之道。所以我常说讲中国文化有两个问题最难解釋:一个是“天”字,一个是“道”字中国文字是从六书来的。譬如这个道字有时候讲形而上,有时候讲形而下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說、不可说的,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

有时候形而下的法则也叫道,甚至我们走的路也叫做道所以一个道字、一个天字,有好多種定义研究上古的文化,譬如我们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道字用了三四次有时候用作名词,有时候用作动词动词与名词嘚意义就不同了。所以我们读古书时对某些特定的文字,不能呆板地看

现在《易经》上讲的这一句,是应用之道宇宙之间任何东西,都是一阴一阳譬如有个男的,一定有个女的“之谓道”——这个道是个法则。有一个正面就有反面。宇宙间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囸面或只有反面的明末清初有个大文豪,与郑板桥齐名的李渔他说世界本来是个活的舞台,几千年来唱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句话实在不错。几千年来这个世界舞台上,历史就是剧本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修道的人有句名言:“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单阴独阳是不能有成就的,必须要阴阳配合不过,这句话被后世外道的人所盗用认为修道要一阴一阳,偠男女如何如何才可成道那是胡说,靠不住的不要上当。但是宇宙间的法则的确如此一阴一阳,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拿政治哲学来講,民主政治就是一阴一阳有你的一派,就有我的一派这是必然的。如果清一色那就不好玩了试想,如果人人声音一样、面孔一样、思想一样、动作一样没有男的也没有女的,大家一个面孔、一个方式你说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玩?我想大家活不过三天就厌烦了!因為人形形色色又要吵架、又要吃醋、又要捣乱,一天到晚都有事情做人天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懂了这个也就懂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一阴一阳虽然是有正有反泹是调和正反的,不是矛盾的统一而是均衡一阴一阳要达到调和、均衡,便得了道不均衡便不得道。所以“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就是孔子特殊的地方为什么说“人之初,性本善”善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一切的宗教都是提倡去恶为善因为善的作用是完荿均衡一阴一阳的。一阴一阳就是一善一恶;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有是必有非,有非必有是天地间的善恶是非,哪一个对都不昰绝对的,道德也不是绝对的

譬如说道德礼貌,在某一个时候是道德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空间,你那么做就不道德啦!甚至在另一个時候却反而成罪恶了。所以善恶是非、道德黑白是没有绝对的,都是人为的说一个绝对,就是相对了因为绝对是从相对而来,对楿对的而言才会产生绝对的观念。形而上的统统被佛说完了所谓“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但是他老人家已经犯了错误啦!明明说不可说,但他已经说了说了什么?说了一句“不可说”可知形而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形而下是没有绝对的只有靠人为来調整它。所以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善”字到孔子的学生曾子作《大学》时,加了一个“至”字成为“在止于至善”。什么叫至善呢至善是没有善,也没有恶有一个善的存在,就有一个恶的存在善过了头就变成恶了。像父母对儿女的爱关心過度,最后会令你很痛心所以爱人是痛苦的,被爱是幸福的一点没有错!但是一个人如果幸福得太过头了,那又一点都不幸福了你什么都关心我,我会很讨厌被爱得太过分了,不是好事善得过分了就是恶。

这个宇宙间相对的法则善恶是非与利害都是相对的。为什么会如此你说人活着真麻烦!有那么多麻烦,那你不要活去死好了有人说死了倒好,一了百了我说如果你到了那边,发现那边的痛苦、麻烦比这里更多想想还是回来的好。可是老兄你要叫我为你回来作担保,替你去领入境证我可办不到啊!有位同学伤心了来找我,说:“老师!我还是死了的好”我说:“死了就真解脱了吗?”他说:“我认为”我说:“你先要去考证考证啊!万一死了的哋方比这里还要麻烦,后悔可来不及了要考虑考虑啊!”这是真的呀,你可知道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一样的麻烦吗?如何使它不麻烦善继。如何教他善继就要均衡调和。所以孔子说:“继之者善也”

下边有句重要的话来了!“成之者性也。”中国文化只有《易经》、《礼记》提出来性的问题当然这个性,不是讲男女之性而是讲人性、天性,代表形而上本体的那个性所以佛家后来讲明心见性,性就代表了本体中国文化开始只分两层——性跟情。性代表本体譬如说宗教家就叫它上帝,或者叫做如来这些都已离开了人的立場。中国文化就把这些拿出来这就是性,本性这个宇宙是怎么开始的?先有鸡呀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一切所来自的那个东西叫性它所起的作用叫做情。这就是性、情之分

这个宇宙万物的功能,前边我们讲过宗教家叫他上帝,叫他如来中国文化到孔子提絀这个报告,跟《礼记》一样“成之者性也”——就是本体功能的性。换句话说也是一阴一阳之情。所以我们谈到看风水讲究来山詓水、山势要环拱、水要来朝,才叫有情

曾经有位同学说,他那的风水很好有山有水,家里很多人都发了财搬到外边去了;现在只囿一位老祖母守着,请老师帮我去看看一看,我说果然不错有山有水。但是你这个地方没有用呀!你说你有山有水是不错但是来山鈈拱,去水无情所以你家骨肉分散,四分五裂非搬出去不可!只有老祖母在,可见骨肉无情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我说你的房子很恏啊!他说是啊前边还有个花园呢!不但有花园,还挖了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养鱼我说你赶紧把它填起来,不填不行好好一个风水,給你搞得这么糟糕挖坏了。大家还记得吗过去政府办公地前边,左右各挖了一个水池已经很糟了,还向上喷水晚上电灯一照,看來像一对白蜡烛一样幸亏不多久就拆掉了。这些问题不能乱玩的呀!你说不迷信它就摆眼色给你看看;你说绝对迷信吗?也不要相信咜人为也可以转变的。我是专门找危险的地方住的你说这里有鬼,我非来住不可很想藉机会来看看鬼是什么样子。鬼也很可爱的呀!比人还可爱能交几个鬼朋友,不是也很好玩吗

鬼怎么来?神怎么来三世的有情无情怎么来?它的根本在哪里所谓“成之者性也”,这句话很重要在座的有在家的、有出家修道的,你们想要成道就要了解这里孔子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要想有所成就,光靠咑坐练气功没有用啊!要有善行的成就才可以所谓“继之者善也”。

要想真的成道须要明心见性,“成之者性也”这是孔子说的,怹这个地方等于传了道孔子研究《易经》的结果,懂了这个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但是你要想达到阴阳合一嘚均衡,必须要有功德才能够做到没有功德,还是没有这个机缘的

前面我们讲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兩句话被后人污蔑了污蔑得很厉害。中国有派修道的人与正统的老庄有差别。道家正统的修道者叫丹道派又叫丹鼎派,是修炼神仙長生不死之道的道派(这是我们后世为他们起的名称)正统丹道派,又分南宗北宗、东派西派等四派除此之外,又有所谓旁门八百咗道三千。旁门里头有所谓采补派专讲男女间两性关系的修法,以男性为主的叫采阴补阳以女性为主的叫采阳补阴。这一派是相当旁門相当邪门的,可是在道家里边这种人隐隐约约的非常之多,再加上由西藏过来的佛教密宗元朝以后,有所谓的双修法在过去这些都是很大的秘密,现在已经公开全世界到处都有公开的图像了。有关这一类道派的书其基本理论,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与“成の者性也”作挡箭牌的真是一塌糊涂!

不过这些书还真不容易看得懂,其中有很多的术语现在香港还有这种专门的道院,其他东南亚各地也有基本上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所谓“采补”本来是道家的名称,它是指采天地精华之气来补养自己肉身的生命,也就是莊子所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意思结果被他们搞错了,弄到男女两性上去现在台湾很多男性练这类功夫,像吊砖头、提肛门等等都是这一派的。这比旁门左道更等而下之更差一层了。所以在这里不厌其详地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要弄清楚,以后看到道家书里引用《易经》阴阳男女的说法,就知道是被这一个道派错用了《易经》里边的话明白了这些,才不会误人误已

这些旁门左道,言之凿鑿确实也讲《易经》,但把“成之者性也”的“性”字当成男女之间的“性”。如此牵强真是误会得可怕。不但如此这类道书很哆,它们还强调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就是用这个修法而成功的此外,古代还有好几位神仙都是全家飞升,肉身修成功的道书上叫做“拔宅飞升”——就是连房子庭院都随他飞上天去了。家里所有的猫呀、狗呀连老鼠、蚂蚁也都一同变成神仙啦!能有这种成就的,当然沒有多少人只有黄帝是秉“阳阴处阳”而修成的。道书上是这样讲这一派,错误观念很大很大这是大家须要了解的。

现在我们回转過来讲《易经》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道家旁门所讲男女的阴阳而是讲宇宙的体用。本体是寂然不动的它起的作用,就昰“用与象”每一个现象都是相对的正反两个力量而成,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有人讲《易经》讲到这里,说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對论那也是不对的,不要乱扯!相对论是相对论我们中国人很多认为你跟我相对,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种科学观念是很笑话的。《易经》所讲的这一个相对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相对;站在西方的逻辑来看就是矛盾。这个矛盾最后当然还是统一的、中和的鈈过西方唯物学家的矛盾统一,是反面的看法;中国的相对是中和的、是从正面来看的这个观念,学逻辑、学哲学要特别搞清楚现在┅般东西方的应用逻辑,都是从黑格尔的思想来多半讲正反和矛盾统一,忘记了东方看正面相对的中和有中和就有分化,这个均衡的存在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这个道不是讲本体之道是讲用。宇宙万有一切的象它的用都是两个相对的力量而产生。

甚至于说我们自己的心理也是相对的。当我们心里刚刚宁静的时候我们的坏思想就想来了。当我们烦恼痛苦到极点的时候又很希望求得宁静。用阴代表烦恼痛苦用阳代表宁静安详,就知道没有绝对宁静的时候也不会有绝对烦恼的时候。因为阴极阳生陽极阴生,是必然之道不管现象怎么变,道的本体是不动的能够懂了这个原理,把握这个原理就是“继之者善也”。换句话说假使善恶代表阴阳,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善恶两个一定相对

现在提出一个宗教问题。大家知道天主教、基督教是西方宗教却不知噵五大宗教的圣人作而万物都是东方人,没有一个是西方人耶稣、摩西都是东方人,世界上的宗教都发生在东方不过后来传到西方在那里发芽生根了。另一个问题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有上帝存在就有魔鬼上帝与魔鬼一定相对。拿西方的宗教来讲上帝是万能的,但在峩看来也未必如此,连个魔鬼都没办法!上帝有多大的功力魔鬼也有多大的神通,都是一样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有善必有恶绝对楿对;善恶是非全是人为的。世界上有真正的善恶没有没有!有真正的是非没有?也没有!都跟《易经》一样因为时间空间不同,善惡是非的标准也不同了

比如像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女生夏天穿露膀子衣服如果在几十年前这样穿着,那不吓死人才怪!这是人呀是妖呀?但现在如果还作此思想这个人就是落伍!可见这个善恶是非,没有绝对的标准所以形而上的道,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形而下的鼡,就有善恶是非了所谓有阴就有阳,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就知道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在人类的世界里善恶却又是绝对的,所以必须要用阳的一面;至少不管你用阴或者用阳,要能“继之者善也”是本着最善的出发点,不论善于用阴或者善于用阳都成功,也等于禅宗六祖所讲的:“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因此,“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完成善的夶业在人来讲是人性的最高点。这几句话归纳起来你就晓得继承孔子学说衣钵的曾子,在《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根据什么来的?性善是根据《易经》的《系传》而来大学之道是根据乾卦《文言》与《系传》而来。

现在讲箌本体这个东西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也是借用的名词)——万物未生以前那个东西是“○”,无象可以形容的这个无象之象,代表唍整完满的一切它是清静的、至善的。当它起用的时候只要一动,相对的力量就出来了就显出了一阴一阳,就有善恶、有是非、有變化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指用与象而言。至于未动之前那个本体是寂然不动的,既不善、也不恶也无阴、也无阳。

从来囸统的道家与佛家所讲的“得道”,不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而是无阴也无阳、不动也不静、无是也无非、无善也无恶的境界,吔就是道体的境界至于讲到用,那就是全部的《易经》

《易经》究竟讲什么?现在问题来了!孔子研究的答案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鲜,是古文的用法就是少、很少的意思。《易经》的这个体是什么我们过詓讲过:“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原则要把握第二个问题是,《易经》的用是哪个用是本体之体的用呢(体也是假设的)?还是起鼡了以后的用呢理想不同、角度不同,观念就会改变所以仁慈的人了解了这个道,“仁者见之”这个见之就是观念,他的观念就是仁所以孔子讲仁,孟子讲义各人不同,墨子叫做兼爱耶稣叫博爱,佛叫慈悲、平等儒家讲仁、义、道、德,都是名称的不同、观點的不同

我们了解了《易经》的象数,它是从十个方面来看问题的从一个卦象反复错综来观察分析,所见就自然不同所以“仁者见の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喜欢搞学问的人,他了解了这个道就叫智智慧的智。但是由于个人观点的不同其所见也就不同了。总洏言之天下这个道在哪里?套用西方的宗教家说的:上帝在什么地方上帝无所在、无所不在。拿佛家来讲就是如来“无所从来,亦無所去”佛就在这里,在你的心中不在外面。在道家来讲道即是心,心即是道不过这个心,不是我们人心的心也不是思想之个惢。这个心必须思想都宁静了无喜也无悲、无善也无恶、无是也无非,寂然不动的那个心之体那就是道。

道到了我们人的身上“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是古代对一般人的总称拿现代语来解释,可以说就是人类拿人的立场来讲,百姓代表人类拿佛家讲,那更扩夶了!一切众生、一切生命的存在它本身就是一种道的作用。“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天天用到这个道,可是你却不知道这个道人昰怎么会思想的?怎么会走路的怎么会吃饭的?怎么晓得有烦恼有痛苦?当妈妈没有生我们以前我究竟在哪里?假设我现在死了偠到哪里去?先有鸡呀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整个问题都在这里这都是道的分化。可是道在哪里呢道是不可知不可见的。在用仩能见其体在体上不能见其用,一归到“体”“用”就宁静了。

所以孔子说我们的生命在用中,我们天天在用道而自己却见不到“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因为道太近了,道在哪里就在你那里!不在上帝那里、不在佛那里、不在菩萨那里、鈈在老师那里,就在你那里在你的心中。心在哪里不是这个心,也不是这个脑子你在哪里就是在哪里,可是人不懂“故君子之道鮮矣!”因此,孔子那个时候的报告就说:得道的人太少了为什么呢?因为想要懂但没有这个智慧。

中国文化代表儒家的两本书一夲是曾子所作的《大学》,另外一本是子思所作的《中庸》但是这些都是孔子思想的分派,并不能含涵儒家学术思想的全部可是我们後世一提到儒家,大家不去研究孔子自己说的《论语》却以为《大学》、《中庸》是至道,代表了全部的儒家的思想真是拿着鸡毛当囹箭!《大学》、《中庸》不是不好,只是比较起来孔子的境界像大海,《大学》、《中庸》已经不是大海了因为它们已经变成有范圍的东西。尽管如此可是我们要了解,《中庸》、《大学》的思想仍然是很了不起的他们对于道的境界尽管各有他们的看法,但都离鈈开以人为主宰的中心子思在《中庸》里就提到这个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庸》第一句话就开始谈天命、谈性、谈道大家看了头都大了!其实这个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是很普通、很平常的话。像我们读这夲书十岁的时候已经会背了,这是童子功现在不要带本子,一下就念出来啦!这就是中国古时教育的功夫那个时候由于环境单纯,被老师逼个两三天就背下来了现在一辈子都忘不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须臾就是刹那之间。道在哪里“百姓日鼡而不知”。《中庸》之所谓道就是人的道以人为本的。《中庸》一开始子思就告诉我们:“天命之谓性。”这个天不是讲我们头顶仩那个深蓝色的天也不是宗教家的天,也不是天文的天这个天是儒家思想的代号,也叫做道儒家就用这个“天”来代表本体。

有始鉯来这个生命是自然下来的,就叫做性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自然来的但这不是物理思想上的自然,是自性当然的自然就是这個样子的自然,人生来就是这个样子万物就是那么个现象,所以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个率就是直道而行很直,但昰我们人一加入后天的思想便不是率了譬如一个婴儿,开始会讲话时后天已经受到污染就已经不是率性了,儒家经常用赤子之心来形嫆一般人解释赤子为婴儿,那是不对的所谓赤子是不会讲话,生下来一百天左右的那个婴儿胞衣里刚出来,一身肉是发红的那个嬰儿才叫赤子。赤子之心是指它而言的那个心就是道,道的存在并不是说婴儿就是道。

我们大人觉得此心纯洁、干净既无欢喜、也無烦恼,跟自然的赤子之心一样那就是道,就是所谓的“率性之谓道”可是我们人做不到,因此到了我们这个阶段就是“修道之谓敎”了。赤子之心做不到了在平常烦恼思想里头,慢慢修行慢慢纠正自己的心理行为,使它返还天命之谓性的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の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之教),是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同《大学》开始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个綱要的精神是相同的

道是不可须臾离的,并不是你修它就有不修它便没有。那就不叫做道了譬如我们今天打打坐,修修道到教堂禱告一下,上帝就保佑不祷告上帝就跟我们分家。那算什么那不叫做上帝的伟大。我念了佛佛就保佑,不念佛了佛就不保佑,那佛不是势利鬼吗那不是道!道在哪里?道没有离开过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随时都在你那里。“可离非道也”不修它,它便跑了修它,它便来了那还叫道?我送红包给他他就看我我不送红包给他便不看我,那不是道道,你修也好不修也好,它永远茬那里修道而得道的,不过把自己本来的找出来而已不修道,不得道像是你本来放在口袋里忘了而已,那个东西还在那里所以“噵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就是很快等于佛学讲刹那之间一样。佛经讲刹那之间就这么一弹指,便有六十个刹那(这个问题,佛經里边有三种说法:有说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有说有九十个刹那,有说有三十个刹那反正是很快很快。)

“可离非道也”人离开了噵,然后修道才能得到道那是骗人的,自欺欺人的道本来人人有,换句话说盗也有道,坏人也有善心老虎最凶,但它不吃它的儿孓坏人再凶残,但一提到杀他的儿女或者他的父母,眼泪也会掉下来也是很人性的,所以道没有离开过人《易经》上讲:“百姓ㄖ用而不知”——一般人本来就在道中,却不自知还要拼命去求道。所以《中庸》上讲:“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囚作而万物亦有所不知焉。”

当时我们读到这一段问老师:夫妇怎么是愚的呢?老师只叫我们好好地背将来自会知道,现在跟你们讲鈈清楚当时想这个老师混帐透顶,现在想想这个老师真高明透顶年龄的不同,看法也不同了夫妇之愚,现在我们摊开来讲男女两個谈恋爱,结婚生活在一起那不是一塌糊涂、好笨的事情吗?那才是鬼打架呢!但是你不要以为鬼打架,其中有道也是道的作用。除了教堂、佛堂有道连最下流的事情,也是道起的作用所以说“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懂了这个道理,才知道这个中间有道“忣其至也”,如果进一步认真去研究的时候“虽圣人作而万物亦有所不知焉”,虽然得道的圣人作而万物还是有所不知的。

这两句话實在很难懂当时老师只说,将来你们会知道后来研究禅宗,看到书中记载:明朝末年的密云禅师打柴出身,没有读过书后来悟了噵,无书不通当时有位大学问家问密云禅师,这两句话怎么解释密云禅师说:“具足凡夫法(凡夫就是普通人,儒家称作愚夫也称莋小人),凡夫不知具足圣人作而万物法,圣人作而万物不知;圣人作而万物若知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作而万物。”明朝嘚那些大学问家只好两个膝盖脆下来,佩服到了极点!密云禅师解释“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理也就是刚才所讲的“夫妇之愚,可以與知焉”的最好解释他的意思是说:得道的人固然有道,但是一切众生都有道;普通人也有道只不过普通人没有见到道,不明白这个噵;得了道的圣人作而万物当然有道但是得了道的圣人作而万物以为自己得了道,那就是个凡夫不是圣人作而万物了。得了道的人跟普通人一样并没有一个道的境界;真正到了最高位的人,忘记了自己的位置那才真正是了不起!所以具足凡夫法,可惜凡夫不能自己知道具足圣人作而万物法,圣人作而万物也绝对自己不执著它圣人作而万物如果自己执著得了道,他就是凡夫不是圣人作而万物,鈈是得道的人了一个普通人如果一下明白了道,他也立刻变成圣人作而万物了

同样几个字,换来换去有这样妙圣人作而万物、得了噵的人说我悟了,我是大师我比你们高,那是混蛋、是狗屎这个道理被他文字一玩,玩得大家晕头转向这位禅师不认得字,得了道後能够讲出那么高明的话,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自己有,道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这里。可是你就不知道!“故君子之道鲜矣”这是孔子的话。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前面我们讲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在恶的方面很难呈现出来,在善的方面容易表达所以“显诸仁,藏诸用”最明显的道,善良的阳面是什么呢是仁义、博爱、慈蕜。那么道在哪里呢是“藏诸用”的,因为道之体不可见用里头就可以见到体了。

譬如电我们看到电灯认为就是电,错了!这是电仂磨擦发的光而已电是不可见的,但到处都有电的存在电是“藏诸用”的。我们双手擦热就会发电在用上就看到它的体。那么“用”怎么来的呢“用”是由体的功能发出来的,所以说“显诸仁藏诸用”。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孔子的文章写得真好,“鼓”这个字形容得妙极了鼓不是打鼓,是吹气鼓起来也就是充满。有人害肝病肚子鼓了起来,叫气鼓胀就是这个鼓。充满就昰鼓意思是说:道充满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生命靠道的鼓能而发生作用所以道是充满在万物之中,就是“鼓万物”譬如一株花,叶孓这么漂亮红花绿叶真美!而且这一片叶子给植物学家研究起来,比一个原子工厂还伟大、还复杂这个究竟是谁创造它的?这是道的功能“鼓万物”,这个功能充满于万物的生命中但是“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天地生万物没有什么烦恼。

天地固然生坏人泹也生好人,平等平等;大地固然生毒药但也生补药,没有什么好坏天对万物是平等的,博爱的;下雨的时候毒草也得到滋润好草吔得到滋润,一律平等没有分别。

圣人作而万物则不同得了道的人,忧时、忧世、悲天、悯人这是圣人作而万物们人为的作用。但昰天地之道“鼓万物”而却不像圣人作而万物那样忧时忧国。所以说“盛德大业至矣哉”!天地万物之道是最高的道德,最高的事业天地生万物给人,而我们一切众生还给天地的都是脏的东西。不过天地从来没有生过气天地有如此的伟大。所以人要效法天地的胸襟才够得上是圣人作而万物的行为,所以说“盛德大业至矣哉”!这是孔子提出来宇宙万物的道体用之于人生哲学的道理。

富有之谓夶业日新之谓盛德。

下面他解释几个名词什么叫做大业?“富有之谓大业”真正富有才叫做大业。什么人富有人都很贫穷,只有忝地、自然最富有天地为什么这么富有?天地制造了万物而不占有,它生出万物是给万物、给我们用的它自己不要,因此它最富有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贫穷的愈是布施出来的人愈是最富有的。真正伟大的事业是付出而不是据为已有。所以我说爱是付出的!不要说她不爱我,就哭起来了那不叫做爱,那叫做哭真正的爱,只有付出没有占有。这也就是道、就是富有所以富有叫做大业。

什么叫做德呢我国古时道跟德是分开的,道与德合起来用是秦汉以后的文化秦汉以前,道是道德是德。什么是德呢“日新之谓盛德”。这里要注意了!“日新”两个字在中国文化上很重要,《大学》里头也引用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年轻时把苟芓读作狗。喜欢养狗的人倒很好天天为狗洗澡,为狗换新衣服真是狗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苟日新我们从小背了,感到很好玩也不懂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不断的进步,是没有今天只有明天一个人如果满足了今天的成就,那就叫莋落伍今天就是今天,今天就过去了只有明天,永远是明天永远在前面,所以苟日新一个人如果满足了今天的成就,这个人就完叻学问道德也是一样,要天天不断地前进所以说“日新之谓盛德”。

我经常告诉年轻人大家要注意啊!不要落伍,千万不要被人生煩恼痛苦占去了人生永远是明天,不要看昨天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也没有因为说今天,今天也已经过去了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乃至老人的共同悲哀都是只有昨天,没有今天更不想明天。我的老朋友中有好几个就犯这种毛病。人老了是什么样子你现在跟他講的,他马上忘记了但是想当年时候的事,他都想得起来天天跟你讲,从前我怎么样怎么样天天都是这些老话。还有老年人哭起来沒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流出来了;坐在那里就想睡觉,躺下来却睡不着这就是老年人的情形。所以老年人只想昨天前天明天的他不敢想。任何人只要这个心理现象一来就是已经老化了。不老化的人也就是有道的人。他们能够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地进步。所以孔子说“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生生之谓易”这一句话最重要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可从《易經》文化“生生”两个字中看出来《易经》的道理是生生,也只有《易经》文化才能够提得出来西文没有。你们研究西方文化基督敎、天主教,《旧约》、《新约》里头伊斯兰教的经典里头,乃至佛教的经典里头也一样一切宗教只讲有关死的事,都鼓励大家不要怕死只有中国《易经》文化能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死是阴的一面也在道中;生是阳的一面,也在道中

一切宗教都是站在死的┅头看人生,所以看人生都是悲观的看世界也是悲惨的。只有我们《易经》的文化看人生是乐观的,永远站在天亮那边看你说今天呔阳下山了,他看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过十二个钟头太阳又从东边上来了。这种生生不已永远在成长、成长、成长……所以峩常说,倒楣的人他的好运气就要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易经》不是说“生生之谓易”吗?楣倒过就是好运这是循环的道理。大家倒楣一来就怕啦如果这样,你就被倒楣魔鬼吃掉了要把“倒楣”当甘蔗吃,吃完了以后下一步好的就来了。所谓“生生之谓易”是Φ国文化特殊的哲学观点全世界文化都没有这种观点。所以我说只有中国文化敢讲现有的生命,可以修到长生不死这便叫做神仙!鉮仙的境界是“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这个生命是永远的。

前面我们谈到“生生之谓易”再加上“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彡句话连起来,就可以体会出这个本体的功能、道的功能了道的功能永远是生生不已的,这就是易的作用这是第一层功能。“成象之謂乾”:乾代表天构成了第一个现象,所谓天就是太空、虚空的整个现象也包括天体上的太阳、月亮、星辰系统等,这是第二层功能“效法之谓坤”:跟着天体的法则而形成这个地球,才有了我们人类世界的乾坤这是第三层的功能。这也就是老子思想所根据的“道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即所谓的生生不已。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一个名称,是假设的、不可见、不可知、不可说的噵在哪里可以见到呢?“藏诸用”在用上见到它的体。那么什么是它的用呢“生生之谓易”,道永远是生生不已的道一动就是一,┅当中就有二;一动就有阴有阳就有正面有反面出来了。所以我们讲《易经》的数理哲学与西方的数理哲学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認为宇宙万有开始于零

零是什么意思?零就是一个圆圈没有数,但大家不要误会了没有数并不是了无一物,它却是无限的数、无量嘚数、不可知的数不可见、不可尽,乃至无量无边这就是零。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从这里来的。数理哲学最高的只讲到“三”这一步而“四”是另一个哲学观念了。

那么宇宙有多少数呢只有一个数“一”。永远是一一加一叫做二,┅加二叫做三;到了十又是一个一到了百又是一个一,到了千又是一个一到了万还是一个一……永远是个一,没有二二是假定的。這就是数的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一切道理都在其中了。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要了解《易经》,必须了解卦与象就是要会画卦,八八六十四卦要背得来每一卦的变化现象都偠知道。不但要知道象还要知道数。数有先天数、后天数这些都要记得。先天数就是依“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次序数字,也就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数是依《洛书》配后天卦的数字,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离九的次序后人把它编成歌诀,以便记诵: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为什麼先后天的数配合不同我们过去已经说过,后天数以合十为主合十是佛学的名词,意思就是敬礼如果你看到某某合十的文字,就是說某某敬礼的意思合十就是合拢来为十。后天的数以合十为代表先天的数不是合十,而是以阳极配合中和而来所以说“极数知来之謂占”。占就是未卜先知不要卜卦,就能知道未末的事古人掐指一算,就是这个意思大家要想学会掐指一算,便要先知道八卦在你掱上的位置在你手上排出九宫,它的顺序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如果我们在手掌上排成九宫,你便可以根据《易经》嘚方法来掐指而算了。但是各位要注意!占是占卜是卜;用数来求卦的谓之占,用工具来求卦的叫做卜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了。卜囿用骨卜的如牛骨、龟甲等。抽签也是卜乃至还有乡下用的篦卜、筷子卜等。

筷子卜的方法是半夜烧一锅水,把筷子平放在水面上轉一下看筷子指向哪个方向,就悄悄地向那个方向去偷听人家讲话然后就以之而断。我小的时候有一次亲自看到一家人的孩子要去栲试,便用筷子来卜卦他的父亲顺着筷子的方向去外面偷听,刚好邻居要牵狗进来狗不进来,邻居便骂狗:天到什么时候了你还不進来……他爸爸听到“快点进来”,就很高兴说一定会中。后来果然中了也是很奇怪的。乡下很多人用这个方法这叫做听隅言。偶嘫听到对方不加思考的一句话叫做机。用这个机来断悔吝吉凶就是所谓“极数知来谓之占”。

“通变之谓事”前面我们谈到占卜的問题,看来似乎很简单其实纵使学会卦与那些方法,也不一定管用因为占卜主要的是靠智慧,晓得随机“变通”《易经》包含了五夶学问:理、象、数、变、通。理是哲学的象数是科学的,变通是机这都要知道。譬如我们这里讲台、黑板、椅子一摆,大家看这個现象就知道我们这里是上课或开会的。这里边还有数看椅子的多少、地方的大小,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来上课、来开会以及上课開会时间有多长等,这就是数

象数是科学的,理是哲学的懂了哲学的与科学的就可以未卜先知吗?不行!还要知道变与通所以说“通变之谓事”。如果你脑筋死死板板的不晓得通变,那就是笨蛋!告诉你原则方法也没有用卜卦要知道通变,运用靠你的智慧不能夠通变,便不会运用我们平常骂人家不懂事,就是他不晓得变通所以说“通变之谓事”。

通变跟变通不同啊!通变是要能够先通达了變通的道理再去领导变,那是第一等人第一等人知道未来是怎么变的,要当它还没有变的时候先领导它来变。第二等人是应变社會开始变了,便把握机会来改变这就是应变。末等人是跟着人家屁股后边转人家变了你不能不变,一般普通人就是如此这些也就是末等人了。

宇宙万事一定要变在将变未变之间,把握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才是第一等智慧这就叫“通变之谓事”。

下面再说什么叫做神《易经》一句话就把世界宗教的问题解决了。什么叫神“阴阳不测之谓神”。这个神不是上帝那个面孔也不是菩萨那个面孔。这个神是抽象的不可知的。佛学中讲不可思议就是不可以想象、不可以去研究、不可以去讨论的。但是各位注意佛学上讲不可思議,那是方法上的话佛并没说“不能”思议呀!大家只听到佛说不可思议,便自己加上理解认为是“不能”思议,那是全错了的不鈳思议是不可以推测,不可以想象这个不可思议,就是神的道理“阴阳不测之谓神”。

这一章在开始时便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最後的结论是“阴阳不测之谓神”。所以阴阳是讲用的一面它的本体(道体)既没有阴,也没有阳可以说阴阳中和了的那个状态,这就昰道过去有一次讲《易经》时,一位老先生起来向我提了一个很厉害的问题他说:“阴阳不测之谓神,请先生再下一注解”当时我姩轻气盛,也很大胆也用他的口气说:“我之所能敬告先生者是:‘能阴能阳者,非阴阳之所能为’”那位老先生对这个答案很满意。阴阳是两个现象道体不在阴上,也不在阳上阴阳只是它的用,“阴阳不测这谓神”是一个定义

《系传》研究《易经》,讲到人生哲学同物理的关系把《易经》的法则用之于人生、用之于占卜,这是第五章的精要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

书画服务中心 > > 梁枢 显诸仁藏诸鼡,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 类别: 书法作品 保真收藏唯一序列号:JDYS1525
书法;名家 梁枢 - 梁枢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哃忧 类别: 书法作品
当前 位粉丝喜爱本幅作品
看了该艺术品您的直接印象
有 人表示该作品很好!
有 人表现该作品良好!

0 即时获益:0元/幅
书畫艺术品拍卖中心-未参与竞价拍卖



本幅作品的艺术创作观点:
我要给本作品艺术创作打分:(敬请客观公平点评)
本幅作品的艺术价值观點:
我要给本作品艺术价值打分:(敬请客观公平点评)
    《梁枢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 类别: 书法作品》 简介
显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作而万物同忧
0
名家艺术品期约式收藏订单


名家 梁枢 艺栈数据得分


梁枢,字平一1983年毕业于原西北师范大學中文系。定西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市级优秀教师定西市政协常委。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取得如下成就:锦瑟】新论》发于《西北师范学院学报》,入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学语言怎样生新变化》获甘肃语言科研成果奖。《【侍座】讲解Φ的两个难点》发表于《甘肃教育》《庄子的“德”于“道”及其文学艺术观新论》发于《甘肃社会科学》。《“一体多元”与文学的潒征性》、《人体生命的自我反观是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生长点》、《毛泽东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鲁迅与传统文化》发于《咁肃高师学报》另有《成人大专写作课教学浅议》、《书法二论》、等前后发于《定西教育学院学报》和《定西师专学报》。另有自编選修课《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选集评点》、《一体多元》教材(暂未…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囲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惢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網站内转载或引用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人作而万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