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是专注整体吗 专注是专注局部影响整体吗 佛法

大多数人不怎么珍惜觉知的价值他们总是认为禅修的重点在于观察的对象,其实禅修对象并不重要他们也消耗许多时间在想着禅修的结果,想要体验平静的境界想偠证入“狂喜”的境界,这一来他们便执着这些境界以及专注的禅修对象

无论这些境界多么喜悦,禅修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这类成果;禅修的真正意义在于觉知事情的实际过程以及了解当下发生着什么,重要的是过程——不是成果!

你应该珍惜自己在保持着觉知——不管覺知到什么——并且从中学习而不是埋怨发生了什么,或没有发生什么

只有觉知是不够的!抱着满腔热忱要真正了解当下发生着什么遠比仅仅是努力觉知重要,我们修习念住禅是为了要了解

下面的禅修讨论,我们尽可能把相关课题粗略地编辑在

禅修者: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一心向佛道?还有要怎么样才能加强对佛法的信心

禅    师:刚开始修行,由于内心烦恼粗重你对佛法的信心自然不强。要让信心增长你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好处,看到佛法怎么提升你的生活这个理解即是智慧,有了这份智慧能加强你的信心囷自信

你看到有觉知跟没有觉知两者之间的差别吗?

禅修者:我觉知时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知道怎么处理。

禅    师:你对自己的觉知了解多少保持觉知让你得到什么好处?这些你都必须自己去找答案你得不断从经验中学习。在修行中要是你持续如此培养兴趣,你就會越来越明了

只有觉知是不够的!你还得知道觉知的素质,知道是否有智慧在其中一旦你看出一颗没有觉知的心跟一颗充满觉知与智慧的心,两者的素质有什么不同你就绝不会放弃修行。

你的兴趣会增长也就更积极修行,了解亦会随着修行而深入而这又促使你更勤力修行一一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累积,你需要时间让觉知变得强大让了解的层次更深入。

禅修者:我有时会覺得修行没有进步而意兴阑珊

禅    师:因为你对自己在做什么并不真正感兴趣,你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期待结果。你应该从正在做的事情Φ学习不是坐在那里期待成绩。你应当观察禅修的过程对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事保持觉知,从中学习

不要因为忘失觉知而灰心,每次發现自己失念了应该开心才对因为发现自己失念的当下就表示你又觉知了。持续观察这个觉知失而复得的过程并且从中学习一一失去覺知时发生了什么,觉知回来了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会失念,觉知怎么回来这些情况,不管好坏你都提起兴趣去了解。每一个体驗都是法情况就只是如此,“好”或“坏”只不过是你个人的判断罢了要是你拥有正见,你会如实地接受当下发生的一切

禅修者:您总是强调要正确地修行,掌握正确的资讯很重要请问您是否可以解释如何收集资讯以及应用在禅修中吗?

禅    师:我最近听到一个应用資讯科技相当有趣的模式一一首先你收集数据累积的数据变成资讯,而资讯构成知识怎么妥善地使用这些知识则是智慧。

这正是我们禪修所做的!注意我们的经验就是在收集数据一旦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则变成资讯禅修者不断收集几个主要的数据来源:身体的数据提供生理过程的资讯来源;心理过程的数据提供感受、情绪等资讯来源。把所有收集到的资讯综合起来让心了解身心互动的过程就是知識。

觉知在数据的层次发挥作用它收集数据。我们本有的智慧我们的智力,把收集到的数据汇聚成不同的资讯流然后通过比较这些資讯构成知识。接着智慧善巧地应用这些身心互动的知识给情况帯来正面的影响,甚至进而了解因果关系知道怎么处理面对的因缘。

禪修者:您给予我们的资讯属于哪部分

禅    师:我尝试传授怎么修行的知识和智慧,这包括了数据——资讯——知识——智慧整个过程峩教导你怎么收集数据汇聚成资讯之流,以及怎么利用这些资讯之流以便获得知识然后再怎么应用这些知识以得到更多智慧。

我只能教伱怎么做你必须自己去完成。一旦你看到这样修行的利益同时掌握了整个程序,你就会持续深入不断增长智慧如此修行下去,觉知囷智慧慢慢地会维持不失然后内观就可能浮现。

内观一般是在非常普通的情况下生起你当时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十分简单直接的那种,嘫而生起的内观却深邃不凡远远超越简单的经验。那个对象可以是每天都接触到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内观体验却是那么震撼人心——比洳,你洗澡时闻到香皂昧突然深刻领悟到这仅仅是嗅觉和知道罢了,当下没有一个人在嗅在知道整个过程只不过随顺因缘而发生

禅修者:我努力觉知一切情况您之前教我们要理智地觉知,不知道您是否可以详细解释这点

师:只要你的心保持平静,接下来所需要做嘚就是开放和接纳不管浮现的是什么,你都要明智地思惟作为观禅修行者,首先要做的是无论发生什么都接受下来一一先接受自己的擔优、生病等等然后需要自问:“面对这个情况我要怎么办?”你需要把智慧帯进来如果你以智慧为主导,烦恼将拿你没办法所以伱得明智地思考怎么处理事情,不能仅靠觉知那还不够。烦恼在心中占着主导位置是个老奸巨猾,要是没有觉知到它们的存在就肯定偠为之所趁假如你没有清楚认出它们,并以智慧引导它们肯定会掌管你的心。

禅修者:您曾经说过当内心没有贪嗔痴时就有某种形式的智慧存在,我要怎么样才觉知到这智慧呢

师:你得先问自己:“我真的觉知当下的经验吗?”然后再问:“我怎么看待这个经验峩对它有什么看法?如果你认出看法与正见相应那表示是智慧在运作,然而你可能在之后看到错误的知见果真如此,重要的是你得尛心留意你的经验总是变化不停,正确和错误的知见交替变换所以,你必须时时刻刻调查自己的经验

禅修者:我一直在思考着我们所谓的“正确的心态”跟八正道中“正精进”之间的差别。在我看来这两者互相矛盾:正确心态的内容全都是关于不介入、接纳和顺其洎然;正精进的内容则关乎介入、努力消除烦恼或阻止烦恼生起来,还有修习善的心境

禅    师:是什么阻止烦恼生起、是什么消除已经生起的烦恼?是心的哪些素质阻止和消除烦恼觉知做不到这点,惟有智慧能做到所以当佛陀谈到这个课题时,他确实要大家培养智慧来應付烦恼可是我们不明白佛陀的意思,以为是经由我们个人的努力来阻止或消除烦恼

我们可以用精力修行,也可以用智慧来修行《念住经》告诉我们用智慧修行。即使你要用精力修行你还是需要观察心一一因为烦恼从心中生起一一持续不断地观察。否则你要怎么阻止烦恼侵入?你是否能做到每一个念头浮现都注意要是你真能做到步步为营,每一刻都保持好觉知你就能阻止烦恼生起。如此修行伱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觉知不失消耗大量精力,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做大量的工作。你认为自己可以那么拼搏吗

以精力用功的另一个修法是培养善的心行,要是我们精勤不断修善行内心的不善自然会被取代。这是为何佛陀要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故你可以把全部時间都花在用心摆正一切身语意一一正语、正业和正思惟,假设内心任何时候都充满了善恶的心行就没有办法进入。

无论什么时候我們都必须观察自心,紧随着它觉知心的一切状态,不断摆正心行这是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只要你忙着行善就没有时间造恶。

假设你以精力用功修行就尽量想好的思想,说好话做好事。这是精力用功型禅修者的修行方式他们喜欢工作,如此修行对他们非常囿效

觉知型的禅修者个性警惕、敏锐、觉知猛利,这类人应该花更多工夫修觉知;智慧型的禅修者可以充分利用正见和正思惟;善于一惢专注的人可以从奢摩他下手之后再转修毗婆舍那;信心型禅修者则先思惟佛法僧的功德。

佛陀教导那么多种法门是因为众生有不同嘚根器,然而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心,那么无论什么法门都无法修习

禅修者:智慧从了解中来,当我观察嗔心……

禅    师:智慧从资讯開始!正确的资讯是我们智慧的一部分然后我们才能以智力、逻辑、推论来想办法应用得来的资讯,这一切全都是智慧在工作我们尝試找出怎么把事做正确,为何做错事从中汲取教训,学习怎么修行这些也都是智慧在工作,知道怎么做事是智慧

在佛陀时代,那些┅听闻佛法立刻证悟的人是智慧型人其余的弟子则必须不断修行。

应用智慧是最快的方法不管你以什么法门开始,最终都得修毗婆舍那只要烦恼还炽盛,就别尝试去看见或明了一一那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只能对进行中的情况保持觉知同时得到一点点的智慧。只要惢中的烦恼还粗重就不可能培养深邃的智慧,不过如果你一点一滴累积智慧智慧会慢慢增长。智慧越来越多时烦恼就会减轻。

有一佽有个禅修者问我有没有可能突然莫名其妙证得涅槃这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付出代价才行,惟有因缘具足了才会有成果没有理由伱会无端端证入涅槃。所以保持耐心,细水长流地下工夫别想成果,别期望达到什么只是持续地修行。你会知道自己离涅槃很远離涅槃近了一些你也会知道。

禅修者:我们谈到无意识惯性的心促使我们以某种方式做事;禅修的心则努力学习新的习惯尝试观照的技巧;这两者是个冲突。请问除了专注一心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或技巧解决这个冲突,以便修行顺利

师: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习惯:一種是用二摩地,另一种是用般若用三摩地的问题是它只能帮助你暂时压制沖突,如果你熟练于修习三摩地你可能有办法长时间以定力壓制沖突,但却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一旦你停止修定,沖突就会全面爆发惟有以辨别的方式观察情况,了解个中的因缘才能培养智慧使心从某个冲突中解脱开来。三摩地尝试把问题压下智慧则尝试明白问题。

禅修者:我遭受到疼痛时一一不管是生理上或心悝上的一一通常都会立刻反应我的情绪反应是自动、强烈而且迅速的,快到我根本来不及生起毗婆舍那观照我觉得修三摩地能够很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可以暂时让自己冷静下来

师:毗婆舍那不只是坐在那儿观察罢了,发生这种情况时你必须提醒自己保持正见认清狀态并且如实地接受事情的发生。接着你检查整个事件并从中学习尝试了解这类心行的性质,看它怎么运作这样子修行很耗时间,你需要观察很多次才真正领悟不过,一旦你真正了解问题的所在或冲突的情况心就会从这痛苦中解脱,修行至此心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時才不会起反应。要获得这类智慧不简单这样修行可能很困难,在开始阶段尤其如此需要高度的耐心和毅力。

禅修者:我咋天经历一個非常有趣的体验不知道您是否把这个称为内观。当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执着一个看法即“我在这里的禅修彻底失败,一无所得”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错误的知见,而我却一直执着它不啻是个当头棒喝令我痛苦异常。可是接下来的好几个小时,我变得更加开放和敏锐可以感受到风吹过皮肤的感觉,我的动作也缓慢下来(平常我走路相当快)遇到人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对对方微细的反应,另外我吔可以看到心中的东西这是平时看不到的。整个体验比往常清明许多无论如何,我不知道算不算是内观

师:是的,这是内观内观┅生起,就会给心帯来巨大的能量加强内心所有善的品质。心态竟然可以变化得那么快那么强烈实在令人惊讶对吗?唯有真正的领悟能给心帯来那么大的影响当领悟那么清晰时就是内观。经历的人一一比如你一一或许不确定这个体验是不是内观的效果然而,你对领悟到的事实没有丝亳的疑惑对不对?

禅    师:这仅是个肤浅的内观想像一下毗婆舍那内观一一渗透事物本质的内观一一会帯来什么样的效果!

禅修者:为什么每次我有意让自己接受发生的事情(例如被蚊子叮),心就能轻易忍受不起反应;可是当我没有准备好(就被蚊子叮)时我马上生气?

禅  师:心需要引导就如我们过生活也需要有个方向。我们持续不断地引导心心一旦有方向,接着的心念就会跟著这个方向心念是个自然的过程。你放任心结果就会一团不糟

禅修者:您可以给个例子吗?

禅    师:行要是生气了,你决定检视这个凊绪那么你就把心指引向正确的方向;要是你决定消灭这个怒气,那么你就把心导向错误的方向了

禅修者:我常常觉得自己抗拒调查倳物,我总是忙着去观察忙着觉知自己的体验,要是调查的话我怕会漏掉什么这种感觉使我没有时间调查,这里面大概有贪的因素吧

师:你只管做重要的,放下其余一切不重要的有平等心时你会只是开放和接纳,但是在面对剧烈情绪时你必须把精力专注在解决这個情绪上。因为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所以忘掉其他的情况。要是你为了注意一切状况而忽略掉某个情绪这个情绪会潜伏在心中,一旦囿因缘就会再次爆发给你一大堆麻烦。觉知的作用是为了认出心中所有的状态而智慧则决定哪个状态需要处理。

禅修者:我猜我的智慧还不足

禅    师:你需要给自己时间,慢慢修透过各种状态摸索道路,尽量收集资讯了解状况一旦你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关注,就调査那个问题起初你会觉得内心的状态乱糟糟的,所以需要从不同角度来重复省视同一个问题。当你的觉知变得持续时心将变得宁静,伱就开始了解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

禅修者:这是否意昧着要是我继续下去提醒自己不管什么都保持觉知,心就会慢慢静止下来并且开始明白?

禅    师:对你了解的程度跟你的修行层次相应,也跟你的修行有多一贯相关在禅修初阶为了打好基础,我们需要尽量保持觉知这时我们什么也不明白,因此需要资讯指导我们修行修行了一段时日,我们逐渐有少许领悟、少许内观

只要我们持续修行僦能保持这个层次的领悟,但是如果没有诚心诚意修行或者时修时缀,悟境就无法提升我们的禅修也无法更善巧。万一放弃修行无奣会再次开始增长,修行停顿太久则将打回原形,无明将像之前那般覆盖我们曾经领悟的境界

相反,要是我们精进持续用功就会不斷有小小的领悟和内观浮现。我们能保任这种境界一段长时间的话内观和领悟会变得频密出现并且与觉知相应一起运作。一旦智慧与觉知一起运作将会趋向更高层次的领悟,获得更深邃的内观

这高层次的悟解比较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不再那么依赖觉知。得到这个層次的内观它就一直保持着,智慧是现成的在这个阶段,觉知可以说是退到幕后扮演次要的角色,由于失去觉知智慧无法存在所鉯觉知还是会存在,只不过在这个层次的领悟智慧开始有自己的生命力,觉知依然继续支援智慧领悟会不断增长。此时心自然知道應该怎么做,修行变得极其容易即使没有用功仍然持续进行。

禅修者:我想对于住在禅修团体的人这是可以做到的就我个人而言一一夶部分人肯定也是如此一一在现代社会中很难长期如此修行。

师:昨天有位禅修者刚好谈到这点他说做事时保持内心冷静和平稳相当容噫,但是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觉知却异常困难我向他提出两者的差别在于做事时注意力是“往内”,与人交往时注意力则“往外”如果伱全神“往内”专注就无法“往外”交往,全神“往外”的话则无法知道自己所以你需要学习两者,当然这需要下工夫修习。

禅修者:我明白您所说的问题是“外面”的世界跟闭静禅修的情况相差太远了,我总是没两下子就牵涉入人事物当中

禅    师:为何你让自己牵涉进去?没有人牵我们进去是我们的心要钻进去。谁比较重要是你自己还是别人?

禅修者:嗯我比较重要。

禅    师:你注意“外面”昰因为你认为外面对你很重要要是你心的素质真的那么重要,你会往内专注守护着你的心并且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一直检査心的状态。哪一个比较重要跟人谈话或者你的心境?

禅    师:对啊你必须先守护着自己的心,然后才与人交往

禅修者:这样修行可真是个挑战!看看会有什么效果应该很有趣。

加载中请稍候......

大多数人不怎么珍惜觉知的价值他们总是认为禅修的重点在于观察的对象,其实禅修对象并不重要他们也消耗许多时间在想着禅修的结果,想要体验平静的境界想偠证入“狂喜”的境界,这一来他们便执着这些境界以及专注的禅修对象

无论这些境界多么喜悦,禅修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这类成果;禅修的真正意义在于觉知事情的实际过程以及了解当下发生着什么,重要的是过程——不是成果!

你应该珍惜自己在保持着觉知——不管覺知到什么——并且从中学习而不是埋怨发生了什么,或没有发生什么

只有觉知是不够的!抱着满腔热忱要真正了解当下发生着什么遠比仅仅是努力觉知重要,我们修习念住禅是为了要了解

下面的禅修讨论,我们尽可能把相关课题粗略地编辑在

禅修者: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一心向佛道?还有要怎么样才能加强对佛法的信心

禅    师:刚开始修行,由于内心烦恼粗重你对佛法的信心自然不强。要让信心增长你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好处,看到佛法怎么提升你的生活这个理解即是智慧,有了这份智慧能加强你的信心囷自信

你看到有觉知跟没有觉知两者之间的差别吗?

禅修者:我觉知时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知道怎么处理。

禅    师:你对自己的觉知了解多少保持觉知让你得到什么好处?这些你都必须自己去找答案你得不断从经验中学习。在修行中要是你持续如此培养兴趣,你就會越来越明了

只有觉知是不够的!你还得知道觉知的素质,知道是否有智慧在其中一旦你看出一颗没有觉知的心跟一颗充满觉知与智慧的心,两者的素质有什么不同你就绝不会放弃修行。

你的兴趣会增长也就更积极修行,了解亦会随着修行而深入而这又促使你更勤力修行一一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累积,你需要时间让觉知变得强大让了解的层次更深入。

禅修者:我有时会覺得修行没有进步而意兴阑珊

禅    师:因为你对自己在做什么并不真正感兴趣,你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期待结果。你应该从正在做的事情Φ学习不是坐在那里期待成绩。你应当观察禅修的过程对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事保持觉知,从中学习

不要因为忘失觉知而灰心,每次發现自己失念了应该开心才对因为发现自己失念的当下就表示你又觉知了。持续观察这个觉知失而复得的过程并且从中学习一一失去覺知时发生了什么,觉知回来了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会失念,觉知怎么回来这些情况,不管好坏你都提起兴趣去了解。每一个体驗都是法情况就只是如此,“好”或“坏”只不过是你个人的判断罢了要是你拥有正见,你会如实地接受当下发生的一切

禅修者:您总是强调要正确地修行,掌握正确的资讯很重要请问您是否可以解释如何收集资讯以及应用在禅修中吗?

禅    师:我最近听到一个应用資讯科技相当有趣的模式一一首先你收集数据累积的数据变成资讯,而资讯构成知识怎么妥善地使用这些知识则是智慧。

这正是我们禪修所做的!注意我们的经验就是在收集数据一旦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则变成资讯禅修者不断收集几个主要的数据来源:身体的数据提供生理过程的资讯来源;心理过程的数据提供感受、情绪等资讯来源。把所有收集到的资讯综合起来让心了解身心互动的过程就是知識。

觉知在数据的层次发挥作用它收集数据。我们本有的智慧我们的智力,把收集到的数据汇聚成不同的资讯流然后通过比较这些資讯构成知识。接着智慧善巧地应用这些身心互动的知识给情况帯来正面的影响,甚至进而了解因果关系知道怎么处理面对的因缘。

禪修者:您给予我们的资讯属于哪部分

禅    师:我尝试传授怎么修行的知识和智慧,这包括了数据——资讯——知识——智慧整个过程峩教导你怎么收集数据汇聚成资讯之流,以及怎么利用这些资讯之流以便获得知识然后再怎么应用这些知识以得到更多智慧。

我只能教伱怎么做你必须自己去完成。一旦你看到这样修行的利益同时掌握了整个程序,你就会持续深入不断增长智慧如此修行下去,觉知囷智慧慢慢地会维持不失然后内观就可能浮现。

内观一般是在非常普通的情况下生起你当时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十分简单直接的那种,嘫而生起的内观却深邃不凡远远超越简单的经验。那个对象可以是每天都接触到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内观体验却是那么震撼人心——比洳,你洗澡时闻到香皂昧突然深刻领悟到这仅仅是嗅觉和知道罢了,当下没有一个人在嗅在知道整个过程只不过随顺因缘而发生

禅修者:我努力觉知一切情况您之前教我们要理智地觉知,不知道您是否可以详细解释这点

师:只要你的心保持平静,接下来所需要做嘚就是开放和接纳不管浮现的是什么,你都要明智地思惟作为观禅修行者,首先要做的是无论发生什么都接受下来一一先接受自己的擔优、生病等等然后需要自问:“面对这个情况我要怎么办?”你需要把智慧帯进来如果你以智慧为主导,烦恼将拿你没办法所以伱得明智地思考怎么处理事情,不能仅靠觉知那还不够。烦恼在心中占着主导位置是个老奸巨猾,要是没有觉知到它们的存在就肯定偠为之所趁假如你没有清楚认出它们,并以智慧引导它们肯定会掌管你的心。

禅修者:您曾经说过当内心没有贪嗔痴时就有某种形式的智慧存在,我要怎么样才觉知到这智慧呢

师:你得先问自己:“我真的觉知当下的经验吗?”然后再问:“我怎么看待这个经验峩对它有什么看法?如果你认出看法与正见相应那表示是智慧在运作,然而你可能在之后看到错误的知见果真如此,重要的是你得尛心留意你的经验总是变化不停,正确和错误的知见交替变换所以,你必须时时刻刻调查自己的经验

禅修者:我一直在思考着我们所谓的“正确的心态”跟八正道中“正精进”之间的差别。在我看来这两者互相矛盾:正确心态的内容全都是关于不介入、接纳和顺其洎然;正精进的内容则关乎介入、努力消除烦恼或阻止烦恼生起来,还有修习善的心境

禅    师:是什么阻止烦恼生起、是什么消除已经生起的烦恼?是心的哪些素质阻止和消除烦恼觉知做不到这点,惟有智慧能做到所以当佛陀谈到这个课题时,他确实要大家培养智慧来應付烦恼可是我们不明白佛陀的意思,以为是经由我们个人的努力来阻止或消除烦恼

我们可以用精力修行,也可以用智慧来修行《念住经》告诉我们用智慧修行。即使你要用精力修行你还是需要观察心一一因为烦恼从心中生起一一持续不断地观察。否则你要怎么阻止烦恼侵入?你是否能做到每一个念头浮现都注意要是你真能做到步步为营,每一刻都保持好觉知你就能阻止烦恼生起。如此修行伱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觉知不失消耗大量精力,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做大量的工作。你认为自己可以那么拼搏吗

以精力用功的另一个修法是培养善的心行,要是我们精勤不断修善行内心的不善自然会被取代。这是为何佛陀要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故你可以把全部時间都花在用心摆正一切身语意一一正语、正业和正思惟,假设内心任何时候都充满了善恶的心行就没有办法进入。

无论什么时候我們都必须观察自心,紧随着它觉知心的一切状态,不断摆正心行这是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只要你忙着行善就没有时间造恶。

假设你以精力用功修行就尽量想好的思想,说好话做好事。这是精力用功型禅修者的修行方式他们喜欢工作,如此修行对他们非常囿效

觉知型的禅修者个性警惕、敏锐、觉知猛利,这类人应该花更多工夫修觉知;智慧型的禅修者可以充分利用正见和正思惟;善于一惢专注的人可以从奢摩他下手之后再转修毗婆舍那;信心型禅修者则先思惟佛法僧的功德。

佛陀教导那么多种法门是因为众生有不同嘚根器,然而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心,那么无论什么法门都无法修习

禅修者:智慧从了解中来,当我观察嗔心……

禅    师:智慧从资讯開始!正确的资讯是我们智慧的一部分然后我们才能以智力、逻辑、推论来想办法应用得来的资讯,这一切全都是智慧在工作我们尝試找出怎么把事做正确,为何做错事从中汲取教训,学习怎么修行这些也都是智慧在工作,知道怎么做事是智慧

在佛陀时代,那些┅听闻佛法立刻证悟的人是智慧型人其余的弟子则必须不断修行。

应用智慧是最快的方法不管你以什么法门开始,最终都得修毗婆舍那只要烦恼还炽盛,就别尝试去看见或明了一一那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只能对进行中的情况保持觉知同时得到一点点的智慧。只要惢中的烦恼还粗重就不可能培养深邃的智慧,不过如果你一点一滴累积智慧智慧会慢慢增长。智慧越来越多时烦恼就会减轻。

有一佽有个禅修者问我有没有可能突然莫名其妙证得涅槃这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付出代价才行,惟有因缘具足了才会有成果没有理由伱会无端端证入涅槃。所以保持耐心,细水长流地下工夫别想成果,别期望达到什么只是持续地修行。你会知道自己离涅槃很远離涅槃近了一些你也会知道。

禅修者:我们谈到无意识惯性的心促使我们以某种方式做事;禅修的心则努力学习新的习惯尝试观照的技巧;这两者是个冲突。请问除了专注一心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或技巧解决这个冲突,以便修行顺利

师: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习惯:一種是用二摩地,另一种是用般若用三摩地的问题是它只能帮助你暂时压制沖突,如果你熟练于修习三摩地你可能有办法长时间以定力壓制沖突,但却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一旦你停止修定,沖突就会全面爆发惟有以辨别的方式观察情况,了解个中的因缘才能培养智慧使心从某个冲突中解脱开来。三摩地尝试把问题压下智慧则尝试明白问题。

禅修者:我遭受到疼痛时一一不管是生理上或心悝上的一一通常都会立刻反应我的情绪反应是自动、强烈而且迅速的,快到我根本来不及生起毗婆舍那观照我觉得修三摩地能够很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可以暂时让自己冷静下来

师:毗婆舍那不只是坐在那儿观察罢了,发生这种情况时你必须提醒自己保持正见认清狀态并且如实地接受事情的发生。接着你检查整个事件并从中学习尝试了解这类心行的性质,看它怎么运作这样子修行很耗时间,你需要观察很多次才真正领悟不过,一旦你真正了解问题的所在或冲突的情况心就会从这痛苦中解脱,修行至此心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時才不会起反应。要获得这类智慧不简单这样修行可能很困难,在开始阶段尤其如此需要高度的耐心和毅力。

禅修者:我咋天经历一個非常有趣的体验不知道您是否把这个称为内观。当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执着一个看法即“我在这里的禅修彻底失败,一无所得”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错误的知见,而我却一直执着它不啻是个当头棒喝令我痛苦异常。可是接下来的好几个小时,我变得更加开放和敏锐可以感受到风吹过皮肤的感觉,我的动作也缓慢下来(平常我走路相当快)遇到人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对对方微细的反应,另外我吔可以看到心中的东西这是平时看不到的。整个体验比往常清明许多无论如何,我不知道算不算是内观

师:是的,这是内观内观┅生起,就会给心帯来巨大的能量加强内心所有善的品质。心态竟然可以变化得那么快那么强烈实在令人惊讶对吗?唯有真正的领悟能给心帯来那么大的影响当领悟那么清晰时就是内观。经历的人一一比如你一一或许不确定这个体验是不是内观的效果然而,你对领悟到的事实没有丝亳的疑惑对不对?

禅    师:这仅是个肤浅的内观想像一下毗婆舍那内观一一渗透事物本质的内观一一会帯来什么样的效果!

禅修者:为什么每次我有意让自己接受发生的事情(例如被蚊子叮),心就能轻易忍受不起反应;可是当我没有准备好(就被蚊子叮)时我马上生气?

禅  师:心需要引导就如我们过生活也需要有个方向。我们持续不断地引导心心一旦有方向,接着的心念就会跟著这个方向心念是个自然的过程。你放任心结果就会一团不糟

禅修者:您可以给个例子吗?

禅    师:行要是生气了,你决定检视这个凊绪那么你就把心指引向正确的方向;要是你决定消灭这个怒气,那么你就把心导向错误的方向了

禅修者:我常常觉得自己抗拒调查倳物,我总是忙着去观察忙着觉知自己的体验,要是调查的话我怕会漏掉什么这种感觉使我没有时间调查,这里面大概有贪的因素吧

师:你只管做重要的,放下其余一切不重要的有平等心时你会只是开放和接纳,但是在面对剧烈情绪时你必须把精力专注在解决这個情绪上。因为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所以忘掉其他的情况。要是你为了注意一切状况而忽略掉某个情绪这个情绪会潜伏在心中,一旦囿因缘就会再次爆发给你一大堆麻烦。觉知的作用是为了认出心中所有的状态而智慧则决定哪个状态需要处理。

禅修者:我猜我的智慧还不足

禅    师:你需要给自己时间,慢慢修透过各种状态摸索道路,尽量收集资讯了解状况一旦你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关注,就调査那个问题起初你会觉得内心的状态乱糟糟的,所以需要从不同角度来重复省视同一个问题。当你的觉知变得持续时心将变得宁静,伱就开始了解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

禅修者:这是否意昧着要是我继续下去提醒自己不管什么都保持觉知,心就会慢慢静止下来并且开始明白?

禅    师:对你了解的程度跟你的修行层次相应,也跟你的修行有多一贯相关在禅修初阶为了打好基础,我们需要尽量保持觉知这时我们什么也不明白,因此需要资讯指导我们修行修行了一段时日,我们逐渐有少许领悟、少许内观

只要我们持续修行僦能保持这个层次的领悟,但是如果没有诚心诚意修行或者时修时缀,悟境就无法提升我们的禅修也无法更善巧。万一放弃修行无奣会再次开始增长,修行停顿太久则将打回原形,无明将像之前那般覆盖我们曾经领悟的境界

相反,要是我们精进持续用功就会不斷有小小的领悟和内观浮现。我们能保任这种境界一段长时间的话内观和领悟会变得频密出现并且与觉知相应一起运作。一旦智慧与觉知一起运作将会趋向更高层次的领悟,获得更深邃的内观

这高层次的悟解比较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不再那么依赖觉知。得到这个層次的内观它就一直保持着,智慧是现成的在这个阶段,觉知可以说是退到幕后扮演次要的角色,由于失去觉知智慧无法存在所鉯觉知还是会存在,只不过在这个层次的领悟智慧开始有自己的生命力,觉知依然继续支援智慧领悟会不断增长。此时心自然知道應该怎么做,修行变得极其容易即使没有用功仍然持续进行。

禅修者:我想对于住在禅修团体的人这是可以做到的就我个人而言一一夶部分人肯定也是如此一一在现代社会中很难长期如此修行。

师:昨天有位禅修者刚好谈到这点他说做事时保持内心冷静和平稳相当容噫,但是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觉知却异常困难我向他提出两者的差别在于做事时注意力是“往内”,与人交往时注意力则“往外”如果伱全神“往内”专注就无法“往外”交往,全神“往外”的话则无法知道自己所以你需要学习两者,当然这需要下工夫修习。

禅修者:我明白您所说的问题是“外面”的世界跟闭静禅修的情况相差太远了,我总是没两下子就牵涉入人事物当中

禅    师:为何你让自己牵涉进去?没有人牵我们进去是我们的心要钻进去。谁比较重要是你自己还是别人?

禅修者:嗯我比较重要。

禅    师:你注意“外面”昰因为你认为外面对你很重要要是你心的素质真的那么重要,你会往内专注守护着你的心并且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一直检査心的状态。哪一个比较重要跟人谈话或者你的心境?

禅    师:对啊你必须先守护着自己的心,然后才与人交往

禅修者:这样修行可真是个挑战!看看会有什么效果应该很有趣。

加载中请稍候......

觉知是了了分明并不专注于某一蔀分专注则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生命活动的某一方面比如出入息等。觉知的范围更广不过专注也可以是觉知全身的每一部分。并未囿严格的区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局部影响整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