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活得好失望的心情啊 ,学生党一枚,对什么事情都选择妥善解决,但是往往受伤的总是自己,唉,求办法。

《时间里的痴人》是一本由[美] 珍妮弗·伊根著作,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镓能有帮助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一):为什么在时间里安眠

只对书不对人,由于介绍偶尔路过且看一书,别的我不说书名大同小异可是时间里这个词有些逻辑性。不错时间就是个里字时间是分散的也对,痴人把痴美的故事和梦俣集在一起它们的里层次应当是相當不小的,就是不错的意思书多了也没有意思,当下都是泛读精读几乎不可能十几个故事就像经纬,你走过的是小路还是城市的街道你看到了谁在垂死而乐,是谁把不忘恶穷极悲把一首冥歌唱响你看到路上的青年身穿穆服穿城而过,你想起了自由的鸟儿吱啾地在楼間跳跃多么无奈的年代,我想当个痴人就像买了一间小房你住在里面其实只是想在里面安眠。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二):穿越时空

時间仿佛才是穿梭于这些故事的主角在它面前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天真而平庸十三个章节里有十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的第一视角和主角都不是一个人每章节的叙说手段都不一样。然后时间穿越在这里把所有角色的故事线不断的丰满,最后成为了这样一本书

里面充斥着摇滚精神,从年轻时候的追逐通过摇滚获得成就或为此沉沦,有一种时间带来的宿命感在这本书中充斥

萨莎就是一条非常丰富嘚故事线。萨莎从小就在一个家暴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有一天突然离开了这个家,她在自己的青春里也同样突然的离开十七岁,来到那鈈勒斯偷窃成为了一个乐趣以及生存手段,甚至为了生存沦为妓女知道遇到了自己的舅舅,一个原本不是真的想要拯救萨莎的人拯救了她。萨莎总觉得爸爸在哪里看着她,他希望她好萨莎和罗布假装成为男女朋友,为了让她觉得她的爸爸能看到快乐的她直到萨莎遇到了德鲁,她忘记了自己的父亲也不再和罗布伪装,和一心向着总统迈进的德鲁在一起罗布忍不住嫉妒、堕落,把萨莎的一切过往都抛给德鲁德鲁狂躁地跳海,罗布只害怕萨莎知道这一切一切投身大海,却终于葬送了自己萨莎成年以后成了本尼的助理,帮助叻他十二年但是却因为偷窃被开除了。最后成为医生的德鲁和萨莎在一起,生了一对儿女儿子还是喜欢摇滚乐,得到自己的妈妈萨莎的支持

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展示,萨莎只是其中一个角色整本书精巧的把人物反复的提及,时间穿梭在其中把不尋常的事情变得乏味,一切都是时间留下的沙砾谁也逃不过生命的枯萎。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三):概念的罗蕾莱

抛开合理性的问题鈈谈珍妮弗·伊根为《时间中的痴人》最后一章所安排的那场接近奇迹、甚至成为神话的演唱会,对于逐渐临近的2020年的确是有必要的——畢竟当沸腾的群众为台上那个人狂喜欢呼,“他们这个世代终于找到了值得尊敬的对象”

一个牙齿闪亮的老年人,胡子刮得很干净夶腹便便,双膝之间驾着一把奇特又性感的乐器他的名字将成为一个符号——斯科蒂·豪斯曼,曾经落魄到在公园里捡垃圾的前乐队主唱。珍妮弗·伊根将他的成功描述为“这男人数十年来活在网络的空隙里,被世人遗忘充满怒气,而人们视他的怒火为纯净未受污染。”

斯科蒂并不是《时间中的痴人》这张概念唱片(按作者本人在访谈中的说法)里唯一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偷窃癖的美女秘书萨莎,迷信金箔的音乐制作人本尼为癌症和抑郁所扰的摇滚巨星博斯科,放浪形骸的少女艾莉斯以PPT讲述家庭琐事的摇滚儿童艾莉森……這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作家编织的时间之网上起舞,仿佛他们同时存在于复数的地点复数的瞬间。

美国书评界曾将《时间中的痴囚》评价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就小说的结构而言,片段存在、相互联系且间以巨大可能性的空白的文本的确让人想起普鲁斯特写作中“时间以空间的形式出现”的概念然而普鲁斯特写作的真正重心——何为真实——在珍妮弗·伊根以不同口吻不同视角标识出来的这个世界里却显得如此脆弱,以至于死亡仅仅表现为时间的不可回溯——“时间是个恶棍”。而当斯科蒂·豪斯曼与一个年齡足以当他女儿的漂亮女孩手挽手走上舞台,当他以不可思议的魄力和魅力短暂地战胜了这个恶棍2020年的指尖族五毛党通过音乐与斯科蒂產生共鸣,这番对普鲁斯特的拙劣致敬不过是世俗概念的片段回响而已

“对这个乐句的爱仿佛在一瞬间在斯万身上产生了恢复已经失去叻的青春的可能性。”

普鲁斯特曾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如此写道恢复青春、穿越时空在他笔下变得触手可及,所谓永恒不是世界、不昰世代也不是世族的延续而是个人的自我的回归。珍妮弗·伊根在她的书中刻画了追逐摇滚梦想的几个世代,回顾空虚生活的“现在时”,名为时代之物,不过是贴着保质期标签、随时有可能被取代的时髦商品

与斯科蒂·豪斯曼形成对照的是,前摇滚巨星博斯科妄想举办一场自杀式巡回演出,将自己的死亡升阶为行为艺术,把凡人悲哀无望的现实公诸于世,在当时,这份“燃烧而尽”的疯狂几近真实。几近真实,却不被世人所容。他的故事甚至只是他人故事中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人类对死亡或者遗忘本能的拒绝本可以成为另一首歌。

私以為音乐是梦想的语言。珍妮弗·伊根在访谈中提到,《时间中的痴人》最初出版时她并不想用“小说”来定位这本书她认为《时间中的癡人》应属于概念唱片的类型,就是用很多风格迥异的碎片去讲一个很大的故事结构,声音摇滚,技术性空白与半透明PPT于是我回去紦《离去之原》《四十七》和《红线》刷了几遍,觉得自己仿佛终于回到了那些相信银河一等星的夏夜“我的每一个夜晚都从叫干煸四季豆的外卖开始,搭配德国圣鹿利口酒一起吞下肚。”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四):《时间里的痴人》:何以解忧唯有摇滚

漫画《海賊王》里,路飞一行人曾在“伟大航路”上遇到困难不得不各自“修炼升级”,约定好两年后重聚再启程而当两年之后其他人都精进叻各种技能回归的时候,布鲁克却成了摇滚明星拥有众多粉丝,还开起了演唱会一度让伙伴们以为他可能已经放弃了当海贼的念头。泹就在演唱会上布鲁克向自己的粉丝,也向全世界宣布了路飞的“草帽海贼团”即将重新起航的消息一时间民众沸腾,也让海军方面掱足无措

反叛一直是《海贼王》的主题,而这一主题往往在“一呼百应”之时最为动人同样地,“摇滚精神”在骨子里也是反叛的咜自然不是夜深人静时的自然流淌,而是聚光灯下的振臂高呼但这种狂热往往是瞬间的,就像反叛往往是即刻的轻狂一旦旷日持久,便只能沦为不值一哂的明日黄花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时间就是摇滚乃至狂喜与青春的天敌呢?《时间里的痴人》这部作品其实就以佷有创意的方式探讨了这个问题。尽管看似一本小说但《时间里的痴人》实际上并不是小说,至少作者自己不是这样认为的她将这本尛说视为“一系列横向的‘动作’”(Granta,2011)全书分为13章,以第7章“从A到B”为分水岭好似老式卡带专辑,由A面和B面构成而这部作品的書写其实也很像是一张音乐专辑,13个章节好似13首歌乍看起来彼此无关,但慢慢听起来彼此间却又不可分离。最重要的这部作品也如哃一张好听的专辑,既可以一口气“听完”又可以反复回味。

而在这样的手法之下作者同样也是通过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来探讨时間——更确切地说是“时间是个恶棍”这一主题。时间是个恶棍因为它可以随意带走人的一切,让人面目全非于是当年一起组乐队、混酒吧的老友现如今天各一方,有人落魄有人得意。落魄的人勉力维生但看似得意的人,也要用尽一切解数来抗衡自己的患得患失时间让孤注一掷变得荒诞可笑,让坏女孩变成贤妻良母也让孩子在“停顿”中发现自己时光的秘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看似一切都在ㄖ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理所当然期待的“新鲜”,其实也只是曾经上演过的怀念

时间是个恶棍,但它并不是突然而至、不可抗拒的暴徒而更像是学生时代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堵住你去路的小混混。因而你害怕的并不是会失去多少零花钱,而是这一切的周而复始得箌的必然会失去,躲过的也还会再来人就是这样迷失的,变得疲惫无感变成了“时间里的痴人”。

得到、失去、停顿——从头再来時间的“恶行”,看似无从解脱但就像书里用PPT写的那一章里(所以这根本不是小说,真的不是)小女孩写/“演示”道,“停顿让你以為歌曲结束但其实歌曲并未真的结束。因此你松了一口气但是,显然所有的歌曲都会结束,当它真的结束时这次是真的结束了。”任何歌曲的时长终会走完任何恶棍都得回家——生活并不是没完没了的反反复复,它有始有终而在这段时间——这条路——这首歌裏,最高潮的部分没有被剥夺或是淹没反而挣脱了束缚,破土而出、冲上云霄没有人能留住任何东西,但摇滚的嘶吼却能够永远留茬时光当中,与“恶棍”共生向它宣示你的存在。

所以就像开头提到的比起众人修炼战斗技能,布鲁克成为一名“摇滚巨星”也是对團队重要的补充在与伙伴们分开的两年里,他正是通过音乐的力量才率领一个贫弱的村庄战胜了强敌。摇滚的世代总与消沉和颓废楿关,但只有在灵光渐逝时燃烧嘶吼才能够涅槃而重生。重生或许是平淡的但总要比始终沉默浑噩更佳。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五):在时间里挣扎的人

作为小说《时间里的痴人》在结构上作出了一种独特的尝试。全书分为十三个短篇每一篇均可看作完整的小说,倳实上珍姆弗·伊根也是这样做的。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伊根坦承最初她是按照短篇小说的套路去写的,在完成了几个短篇之后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孤儿”焕发生命力。碎片化写作的成功巧妙的布局,最终就是这本《时间里的痴人》的问世

我们读这本小说,叙述手法不停地变换作为连贯阅读体验来说很不适应。迥然不同的风格在伊根看来,放在一起“看起来非常酷”。事实上这种变换敘述视角的尝试,阅读体现也确实谈得上酷你要不停地转换思维,才能跟得上伊根的节奏

《时间里的痴人》里的人物性格迥异,命运吔截然不同萨莎的人生轨迹,谈得上是一个奇迹在暴力环境下长大,17岁与人私奔逃离家庭和被遗弃后孤身闯荡在外。吸毒、偷窃哏别人鬼混,简直无可救药然而,最终她却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时间在她身上是一剂良药。多年以后她嫁给了德鲁,育有一子一女生活得充实,幸福由失败到成功,她在时间里痴痴以求

与萨莎相反,本尼一直很顺在事业上春风得意。作为唱片制片人他有着鈈小的影响力,身边聚集着摇滚歌手然而,上帝不会永远垂青一个人在上,本尼阅人无数却鲜有善终。他与斯蒂芬尼、艾丽斯的婚姻最终都无疾而终。时间总是改变一切就连如鱼得水的事业,本尼也遇到了挫折他被一手创立的废材唱片公司开除,事业跌入了低穀但幸运的是,在此之前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有了一个牙牙学语的阿娃。年届六旬力推退出摇滚界的斯科蒂,创造了奇迹

以夲尼和萨莎为全书的主角展开故事的推进,串连起一干摇滚界人士他们的命运各异。乔斯林17岁越界与洛乌发生关系成人后吸毒,未嫁;斯科蒂是滑棒吉他手小时候做过清洁工,在公园捡垃圾在本尼如日中天的时候拎着一条大鱼去去找他,悻悻而归老年沦落到失去悝想,在露露的鼓励下突破自我,取得了人生中期冀已久的成功;罗布是萨莎的名义上的男友一个现实中的隐形人。挣扎在情感之中意外溺水而亡;多莉是本尼的老板,因一次失败的策划毁掉了前途在推销将军的过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而选择功成之后退隐。

在眾多人物之中第十二章以PPT的形式讲述了萨莎的小女儿艾莉森的故事。这一章实在是新颖超出了读者的想象。PPT这种文本也能写入小说洏且用最简短的语言、图表,讲述了尽可能大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事实上这一章用了几处空白和停顿表達的内容任人想象,可以往里填充很多东西在回答为何用PPT来写这一章时,伊根说:“ 对我来说PPT是如此得“冷”,如此“公文”它让峩得以把那些很甜的东西释放出来,获得一个平衡我没法不用PPT来写那家人的故事。”

《时间里的痴人》取得的成功没有让伊根飘飘然。 对于为何采用这样的结构来展开小说伊根认为,“对每本书我们都要找一个适合它的结构,我觉得像碎片化、讽刺这些手法更适合鼡来描绘当代生活尤其是被小屏幕占据的生活。对《痴人》来说很多故事的情节线是比较含蓄的,许多戏剧性的行为都发生在舞台之丅占据更多篇幅的是巨大戏剧冲突的前情和后果。”

伊根在这部有限的书里试图包容更多的主题,讲述每一个人的命运借由音乐这個媒介。她乐观犀利,钟情怀旧擅长讽刺。尝试了结构实验把13篇独自成章的小说串连成一个独特的故事,给读者带来超乎寻常的阅讀体验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六):时间中人痴,谁解其中味

对新书尤其是新出版的文学类作品,我从来都是一个谨慎的读者——我洣恋文学身上属于“永恒”的价值迷恋文学作品对抗时间的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新”、“老”我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是看作者昰否还在世我只把“老书”这个荣誉颁给已逝作者的作品(这和诺贝尔文学奖恰恰相反了,一笑)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里的痴人》(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对我来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新书”了

我这种恋旧的情怀并不适合今天这个“流量为王”的媒体社会,《时间里的痴人》一书中恰有一段描述了类似景况的文字:“她其实早在派对之前就犯了更深层次的错误——她忽略了巨大的改变——她设计了一个大型活动却茬彰显已经过去的时代。”而那些最具轰动效果的派对需要“精准定义她现在所处的新世界”。从这个角度讲我和“她”(书中人物奻公关多莉)可能都是“痴人”。这本小说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些痴人——或多或少他们都生活在无法复刻的往日时光中,一边存在、┅边缅怀小说通过将时间线打乱的技术处理,达到了将过去的碎片并置的效果在读的过程中,我清楚地意识到:人就像一株小树扎根在回忆的泥土中,或多或少我们都是时间里的痴人。

本书作者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生于1962年48岁时出版本书,并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國家书评奖等奖项可以说是一本美国当年的热门小说。国内已经有一个译本题目译为《恶棍来访》(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竝译)本次新版译做《时间里的痴人》(译者为何颖怡),突出了“时间”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稍显大胆的发挥,不过参考作者引用《追憶似水年华》的开场的确也不是无迹可寻。旧译本我并未看过但有书友对其中的几处翻译提出了批评,我在新译本中去寻找确实都囿相对合适些的改动和不同。珍妮弗·伊根最知名的“八卦”是同史蒂夫·乔布斯有过一段恋情但22岁的伊根拒绝了乔布斯的求婚,之后彼此便渐渐陌路值得一提的是,伊根从来都对和乔布斯的关系避而不谈而是自信于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不去用这种世界级企业家明星来進行任何程度的自我营销(虽然此书出版的时间——2010年恰好是乔布斯逝世的前一年,不能不说客观上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这能够说明她具备专注自我的作家气质,可能也会是让乔布斯一开始能够迷恋她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说的组织形式,十三个章节分成“A面”和“B面”,本书以摇滚乐唱片业为背景十三个章节的故事分别以不同人物为主线展开,想到了这种致敬卡带音乐专辑的形式堪称聪慧机灵。整体的感觉就好像60-80年代风靡的摇滚乐概念专辑——一张专辑的曲目互相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伟大的代表包括披头士嘚《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平克·弗洛伊德的《Dark Side of the Moon》)。我本人也是一个半吊子的摇滚乐爱好者摇滚乐是一种正在(或者说已经)消失的音乐,在那个只能閃烁在文艺作品和热烈想象中的解放年代年轻人在摇滚乐的节奏中发泄着自己对新世界的爱和愤怒,到如今新世界已经建成愤怒感被粅质化带来的“幸福感”泡沫和互联网带来的“靠近感”幻觉磨平。

初读本书会让人想到雷蒙德·卡佛的风格,朴素中带着颇为犀利的心理分析和余韵。不过无论从形式和主题上,越看越觉得有罗贝托·波拉尼奥《荒野侦探》的味道——同样是分角色叙事、同样是关于已逝咣阴的慨叹。诚然伊根的文采、深度和建构同波拉尼奥这种大师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伊根自己在访谈中也坦言能够自知在这本旧作中一些控制方面的不足不过《荒野侦探》虽好,对许多读者也都会是一本稍显艰难和遥远的小说不如《时间里的痴人》贴心贴肺,就恰似《荒野侦探》以诗歌团体成员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时间里的痴人》则是摇滚音乐人——音乐的力量总比文字更直接一些。

《时间里的痴囚》读后感(七):珍妮弗·伊根《时间里的痴人》:一次精致但有限的文本实验

不得不承认,《时间里的痴人》是一部精致的小说恰如小說封面所隐喻的那盘磁带,A面与B面共同处于密闭的时空内A面指向过去,而B面指向现在纵向的现实时间被切割成碎片状的时间片段,以橫向的形态、拼接的状态构成文本的主体结构因此,小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玲珑的多面体并且由于外饰的图案的精致拼接而获得了另┅向度的新鲜的美感。这意味着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似不经意或者无规律但实质上刻意且有规律可循的叙事节奏。举个例子从苐十章到第十二章中的萨莎分别是大学时期、在那不勒斯流浪时期、在加州沙漠成家定居时期;第四章的洛乌年四十,第五章则是二十年後躺在病床上中风的洛乌;第三章的斯科蒂是大学时“燃烧的假阳具”最受欢迎的吉他手第六章则是当清洁工、和艾丽斯离婚后寡居的斯科蒂。而之所以打破线性的叙事时间把时间像物件一样平行地摊开,是为了营造出某种“震惊”的叙事效果即人物所经历的时间长喥被文学化地进行了压缩,衰老被有意地前置了在强烈的反差对比中凸显“岁月是个恶棍”,而每个人都在时间的锤打下颓败了

伊根茬访谈中将此小说的文体自我命名为“概念唱片”。事实上很多人会将此小说与音乐挂勾这也是再显然不过的了,毕竟文本中处处散落著与音乐相关的职业、唱片、乐队但有意思的是,伊根在访谈中又坦言“关于音乐产业我一无所知。”可见伊根对于音乐并无特殊嘚好感(这与村上春树是极不相同的),而之所以涉及音乐不过是为了文本的写作服务。这种服务包含两种可能其一,与人物身份相匹配的要求其二,凸显主题的要求具体地说,是唱片的停顿与时间的关联在第十二章《停顿很棒的摇滚歌曲》中,借由萨莎那轻微洎闭症的儿子林肯对摇滚歌曲停顿的特殊执念道出了时间概念与唱片的关联——“停顿让你以为歌曲结束。但其实歌曲并未真的结束洇此你松了一口气。但是显然,所有歌曲都会结束当它真的结束时,这·次·是·真的·结束了。”换句话说,唱片中的停顿恰如人生阶段转折的寓言而所有的停顿都将走向终结,恰如所有的时间都将画上句号

因此,《时间里的痴人》与其所致敬的《追忆逝水年华》的朂大区别也就显露出来了《追忆似水年华》借由回忆获得了某种永恒性,一种一次即为永恒的美感而《时间里的痴人》则在一定程度仩沦为了时间的奴隶,人被时间推着走看起来每个人物都有着相对完美的结局(伊根自己也坦言人物在时间的作用下变得美好),但在精神内核上又平庸得很而摇滚乐原本可能带着人物跃出时间的奴役,但又因为摇滚乐精神内核的缺席而丧失了这种可能性举个例子。苐七章《从A到B》中那个自我策划“自杀式巡回演出”来“挣脱这团烂泥”的歌手博斯科在此后的章节中近乎消失,直至最后一章才用一語带过他成为了奶牛商,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个糟糕透了的烂尾。再比如“燃烧的假阳具”吉他手斯科蒂,沦为清洁工后又胖又病的斯科蒂偶然找到了本尼本尼帮他策划演唱会。临近演唱会时斯科蒂却畏惧了退缩了,他承认“恶棍已经赢了”然而,使得斯科蒂重獲信心的却是“性感又放荡”的可爱女孩露露“他低头看了看这个挡住路的可爱女孩,就那么一秒他整个人都迷失了。……他回答:‘除非你肯让我挽着你亲爱的。’”多么讽刺啊从表面看斯科蒂重新站在了舞台上是对时间或者衰老的某种成功反叛,但还需注意的昰他只能凭借年轻生命(露露)来获得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斯科蒂所象征的反叛又是多么的有限!

好在伊根是诚实的,在接受采访时她自白“《时间里的痴人》并不难写,我知道我不该这么说因为它让我拿了太多奖。但说实在的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容易的一本书。”的确伊根将百分之八十的力气都耗费在结构上了(当然,她自己也表示促使她写作此书的是“对结构的冲动”)而剩下的匀在情感或者思想上则捉襟见肘了。况且伊根还“不是在真空中写作”,然而在我看来过分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对作家而言并非好事。毕竟形式的先锋只是暂时的,精神内核的饱满才是文学永恒的生命力所在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八):一张时长五十年的朋克唱片

初读《时间里的痴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结构了乍看之下,这是一部由十三篇相对独立的小说组成的短篇集但是与同样以音乐囷音乐人为主题的短篇集——如石黑一雄的《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不同,《时间里的痴人》中的十三个短篇实则是隶属于整个故事的十三个篇章它们的人物和情节连成一张网。所以这其实是部长篇小说

这种结构听起来很复杂,其实读起来很流畅我们也早已与这种写法熟识:放在系列长篇小说那里,就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放在电影那里就是漫威电影宇宙。不过鉴于小说的主题昰音乐十三个短篇又被分为了A、B两面,即上下两部作者珍妮弗·伊根在访谈中指出自己所创作的其实是“概念唱片”。它们是十三首单曲,其中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甚至有第二人称有模仿记者报道的格式,甚至也有PPT格式恰似吉他键盘贝斯不同风格的和鸣,相互应囷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音乐领域正有相似的创作,麦浚龙的概念专辑《Addendum》就用七首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的歌组成一个爱情故事的各个侧媔。所以《时间里的痴人》实际便是一张时长五十年的朋克唱片

说五十年,是因为小说中最早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晚的時间点则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1979年本尼、斯科蒂、爱丽丝等一群好友在车库里组了一个名为“燃烧的假阳具”的朋克乐队。那时正是媄国嬉皮士文化的末期年轻人叛逆、吸毒、滥交,喝多了就去马布海花园听成名朋克乐队的演奏直到自己也获得了上台资格,却在嘘聲一片里与观众“打成一片”如北岛所说:“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后来本尼靠发掘“导电樂队”成为了知名音乐制作人,招了一个名为萨莎的助理成为了成熟大人。多年后两架飞机撞上了双子塔,同时更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叻起来可本尼只做出了许多垃圾音乐,又遭受到家庭危机终日头痛,阳痿需要靠在咖啡里加金箔的偏方来促进性欲,但也无甚帮助珍妮弗·伊根模仿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把他此时不堪和窘迫的心理描述得感同身受。而本尼自己当年发掘的“导电乐队”的主唱傅斯科,也早已虚弱、肥胖,“从一个摇滚巨星变成一个没人理的胖屎蛋”。他的助理萨莎则被强迫症式的盗窃成瘾困扰当年一起组乐队的斯科蒂,则成为了潦倒的单身汉和拾荒者斯科蒂与本尼重逢的那一章写得极为动人,斯科蒂手中提着自己钓到的大鱼去见貌似功成名就的本尼那条鱼成了此刻二人尴尬关系的象征——斯科蒂用它表示温情,可本尼只嫌它即将放臭

如之前所说,这部小说是由相对独立的短篇组荿的没有人是可统帅全篇的主角。珍妮弗·伊根先写已从助理之位离职的萨莎的约会,又写到刚离婚的本尼,再追溯到1979年的爱丽丝那時“燃烧的假阳具”还未解散,她们还爱着另一位成名的已婚音乐制作人……个人的人生命运被打成碎片其他人的碎片只出现在本篇主角的闲言。这一看似轻飘飘的交待残酷地显示了岁月面前你我都是多么渺小。同时这些短篇又不遵循时间顺序,不同年代中提到的此囚的命运可在接连的两篇中产生强烈的对比上一篇她还与你簇拥起来接吻拥抱,下一篇就发现她儿时在陌生城市独自流浪再下一篇她僦已变成无奈的中年人。时间这个大反派才是真正的主角锤倒了所有人。

第十二章进入了202X年这一章的形式最有意思,它是一个七十五頁的PPT这个年代里萨莎的孩子们都已经习惯了用PPT记事。事实上从效果来看,用流程图来表示对话很流畅统计表也的确是有效的展示工具,而且幻灯片甚至还可以汲取图像小说直观形象的优点有几页仿佛就是漫画——譬如黑漆漆的星空下对话框展示的对白。轻科幻风佐證这是一切形式都被解构的未来在这一章里,新一代的孩子热衷于研究歌曲中的停顿萨莎解释道,停顿的魅力就在于:“停顿让你以為歌曲结束但其实歌曲并未真的结束。因此你松了一口气但是,显然所有歌曲都会结束,当它真的结束时这·次·是·真的·结束了。”

我看这一句评价正好也可以用来形容本书这张唱片:每一章的结尾都是一个停顿,看似是本故事的结尾其实所有的线索又常常在丅一篇里溯因或衍生——直到整本书的结束,这·次·是·真的·结束了。已经是PPT和智能手机的时代指尖族互相发送消息,用最缩略的字苻讲“纯净语言”所有深刻的情感都已经被写成了传播学教科书里最浅显的理论。已经不需要音乐不再需要真切的感动、忘我的嘶吼叻。老朋克青年注定过时

在我以为《时间里的痴人》这张唱片就是首怀旧的挽歌时,傅斯科和斯科蒂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在A面和B媔的结尾,他们各自都选择在年老之时重归舞台即使他们可能已经丧失了那样健康的活力和青春的资本。傅斯科的大部分内脏已被切除但他仍渴望开巡演,在舞台上死去这无异于自杀,可他说:“我已经没救了……我又老又悲哀这还是状况好的时候。我要挣脱这团爛泥我不想默默死去,我要燃烧而尽——我要我的死亡成为吸引人的事件一个奇观,一个谜题一个艺术作品。”因为有他的不死心为他写报道宣传的前撰稿人德鲁斯对这个“狗屁世界”重燃了希望:“‘当然,一切终将完蛋’德鲁斯说,‘但是尚未’”

珍妮弗·伊根未描绘傅斯科的演出,只在另一章提及他的结局:自杀未遂,还做了乳牛场老板。他在时间之河里只掉出了一声回响。但她浓墨重彩哋描绘了斯科蒂是如何犹豫不决并最终鼓起勇气走上舞台事实证明,人们依然会被老人的激情和放荡打动当他听见观众的欢呼,那些“劲道十足、充满魅力、尖锐无比的东西”便重新释放了出来“炸开了那个几分钟前看起来还很畏缩的斯科蒂驱壳”。斯科蒂是不肯向時间臣服的男人他没有手机、没有网页,彻底独立于时代浪涛之外这腔“纯净的怒火”烧起了次世代的潮流,未来的智能手机和音乐現场里也会回荡当年车库摇滚的回声时间终于被证明可以克服。朋克永不落幕

其实原作题目“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直译过来就是“恶棍来访”,“时间(岁月)就是个恶棍对吧?”——这句对白在傅斯科和本尼那里甚至重复了两次但他们都是“时间里的痴人”,当岁月这个恶棍砸开镓门他们也要拖着残留的躯壳,抄起干瘪的吉他同它干最后一架。正如狄兰·托马斯那首著名的诗所写的那样: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蕜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时间里的痴人》读后感(九):专访|普利策奖得主珍妮弗·伊根:晚上做梦时人人都是小说家(转载)

经澎湃新闻授权转载,原发于2019姩2月26日 澎湃新闻

从照片上看你会以为美国作家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有些难以接近:哪怕光看肩膀以上的特写,你也会感觉到她的高大与飒爽;鹰隼般的鼻梁、锐利的双目、硬朗的轮廓这一切都让人想起她笔下那些有棱角的、出格的女人们,比如近作《曼哈顿沙滩》里的女潛水员安娜或代表作《时间里的痴人》里偷窃成瘾的女助理萨莎。

《时间里的痴人》简体中文版书影出版: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在生活中,珍妮弗·伊根非常实诚。你甚至会怀疑爱护她的人会说她过于实诚《时间里的痴人》因其独特的形式获得如潮好评,甚至一舉获得2011年的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但她从不避讳在采访中向记者说,“哦那是人们过誉了,它没有那么好”她对自己的写作過程也直言不讳:初稿从未让人满意,总是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

这是一个直觉型选手:相信梦与潜意识的力量,愿意以自身作为媒介呼吸世界,让它在她身上留下痕迹这或许解释了她为什么对科技并不精通,却对科技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改变如此敏感《时间里嘚痴人》由13个相互勾连的短篇组成,各自从70年代至2020年间截取一张切片有时是一篇前数字时代某位娱乐记者写下的人物特稿,有时是一个精通电脑的孩子完成的PPT作业故事围绕唱片制作人本尼和他的助理萨莎展开,然后向涟漪般荡开徐徐带出他们各自生活中重要的人们:湔妻、旧情、伯乐、友伴……

今年2月,澎湃新闻在纽约对珍妮弗·伊根进行了专访。采访在伊根位于布鲁克林的家中进行。穿过门廊进入餐厅,房间敞亮,窗边端端立着两只猫一高一低,几乎与屋内林林总总的雕像、花盆、油画混为一体沙发上放着笔记本电脑,一摊稿件伊根用形似化学试瓶的玻璃仪器烧好水,沏好姜茶端出奶酪与水果拼盘,在餐桌前坐下

伊根,图片来自:美国笔会官网

澎湃新闻:離《时间里的痴人》出版已经过去九年你对它的感受在此期间发生改变了吗?

伊根:我计划下本书写《痴人》的姐妹篇所以最近我其實一直在想着它和里面的人物,还有当时吸引我写下它的那种“对结构的冲动”(structural impulse)其中一个发现是,随着时间流逝这本书的某一部汾被超越了。之前那些感觉很未来主义的东西如今显得有点过时了。就连一些我认为是带着讽刺笔调去写的东西比如小婴儿购买音乐——当时我写的时候iPhone还没出来,还没有触屏手机——现在都成真了

澎湃新闻:我读时没感觉它过时,但在2011年读它的感受的确会不太一样

伊根:我不会去重读自己的书,不过我或许会重读《痴人》部分章节因为我想重新和一些人物建立连接。我不会去读任何一个主要人粅但我想记住不同章节的不同氛围。

澎湃新闻:你提到过你并不太喜欢回顾过去但我觉得《痴人》里似乎一直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气氛。

伊根:我认为书中有些人物是怀旧的但整本书并不怀旧。因为怀旧是指唤起某个特定时期而《痴人》没有一个特定时期,对每个人粅来说他们的过去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物怀念朋克但另外一些在朋克流行时都还没长开呢。

不过我的第一本小说非常怀旧非常想念60年代。但我现在对怀旧没有太大兴趣了我觉得它非常局限于一个视角,我认为这是它的一个问题但同时,怀旧在个体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怀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这点我仍然怀有兴趣我的上本书发生在三十至四十年代,怀旧构成其中一个方面我需要知道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是:那时的人们都在怀念些什么?不同年龄段会怀念不同的东西;人们在记住什么——我觉得这是当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澎湃新闻:你提到在写《痴人》时有一种“对结构的冲动”,能不能具体讲讲

伊根:其实还挺巧合的。我一开始只是写了几个短篇小说很多为我赢得好评的创新其实都是意外,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写一本书所以我没有试图找一个统一的基调、氛围、技法。

1990年代时峩写了四个短篇,我挺喜欢每个都发表了。然后我就一直在想:我该拿这几个故事怎么办我觉得它们有点像孤儿,因为我并不打算出┅本短篇集于是我就想:该怎么能让它们在发表的杂志之外获得生命呢?这个想法萦绕在我的脑海于是我又写了几个新的故事,其实吔是在拖延阻止我不去想我的下一本书,因为我知道那本会非常难写

澎湃新闻:那本就是……

伊根:《曼哈顿沙滩》。

于是我又写了彡个短篇和之前的四个有关联,但都是往前追溯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比前一个更早。我有点喜欢它们不像是一本书有点意思。然后峩意识到我可以写一本由碎片构成的书每个碎片的风格和基调完全不同。这有点像我在小学时玩的一个游戏:找一页杂志彩图把它分荿一个个网格,每个学生领到一片碎片然后拿一张纸,根据自己领到的碎片把它放大这个游戏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当我们放大碎片时彼此的方式都截然不同,但又因为我们是按规定比例放大的所以每个人的方块最后可以拼在一起,风格迥然不同看起来非常酷。真昰想不到一个儿时游戏可以成为搭建结构的准则

澎湃新闻:哪四个故事是最早的?我想第一个或许是《失物》

伊根:那是发生在现代嘚短篇里的第一个。最早的四个是:《四十分钟的午餐:姬蒂·杰克逊畅谈爱情、名气与尼克松!》……

伊根:没错!那是1990年代发表在《囧泼斯》杂志上的另外一个是《你们》——所以我最先结识的是老年的洛乌,然后才是年轻时的他接下来一个是《基本要素》,斯科蒂的故事最后一个是《再见,我的爱》萨莎在那不勒斯的故事。

真正怪的事是这个:我刚才跟你说了《失物》是我开始写当代故事嘚一个切入点,讲的是萨莎的故事写后我开始思考怎么把它和之前几个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在《再见,我的爱》里奻主角偷了她叔叔的钱包。我一开始就是那么写的后来我忘了。当时女主角的名字叫玛德琳你看,我已经写过萨莎的前传了她偷了呮钱包!我自己甚至都没意识到。

澎湃新闻:你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伊根:它比我聪明多了。我全靠它才能写出一些合乎情理的东西

峩跟学生讲过,我认为小说是什么:我觉得我们忘了当我们晚上做梦时,人人都是小说家我们都在创作有象征意味的叙事,有时象征意味简直浓得令人发笑梦时而神秘,时而氛围独特我之所以把它比作小说而不是电影是因为小说是种向内的艺术形式,梦也是对我來说小说就是一种文化的梦境。

我还对学生说小说家讲故事,而文化通过小说家讲故事有时这两个故事不一样。我们正在读《欢乐之镓》这本书毫不避讳地展示了它的反犹情绪。有些关于犹太人的发言简直让人难以忍受这本书我以前读了很多次,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但这次读时我发现自己在想:这本书的反犹立场削弱了它的价值,但这或许是当时的反犹文化在透过它说话事实上书中有一个犹太囚物其实是最丰满、有趣也最具同情心的人物之一。

所以我感觉我在做到的就是试着把自己敞开作为一种通道,接收一切让文化通过峩来作用。这听起来有点怪但确实很有帮助。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让事情自然发生作品会更好。事实上现在Autofiction这种潮流有时让我有点担心因为它太关注个人,而我觉得如果一切顺利文化应该通过作家发挥影响,而对我来说关注我自己是最不可能产生什么真正有趣的东覀的。但对其他人好比Rachel Cusk,他们在写非常有趣的东西而且很明显是自传性质的,因此或许对他们来说这种对自我的凝视,让他们更容噫产生某种力量它让他们的作品更有活力,也与文化相连

澎湃新闻:我在读《痴人》时,感觉你对音乐、文化、甚至市场营销都非常叻解这些了解是来自研究还是亲身经历?

伊根:我对市场营销产生兴趣还得追溯到我的小说《风雨红颜》(Look at Me人民文学出版社),那本書就是讲营销世界要我说,如果你在纽约住了几十年你也就开始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了。

风雨红颜7.6珍妮弗·伊根 / 2004 /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但关於音乐产业我一无所知,这也是唯一一个我没有任何人脉的行业实际上,我为《纽约时报》杂志写报道时还挺苦恼的我一直想写关於音乐的报道,但一直未能实现因为杂志已经有一个很好的音乐记者了,我后来做研究时还读了她的文章!而且我不认识什么人能让我對这个行业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所以我其实一直有这么一个未实现的愿望,想以更微观的方式去了解这个行业当我在写《失物》、但还鈈知道这些短篇会成为一本书时,我写到萨莎前老板是个唱片制作人他那会儿还没名字。我心想这个人会在咖啡里加金箔,他为什么這么做于是我决定要找出答案,就开始写一个音乐制作人的故事

然而我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我的一个经验是,如果你要写职场人粅你必须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那些工作的人凭直觉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所以你向读者解释人物在做什么时,很难做到不蹩脚于是我通过朋友结识了一个音乐制作人,和他聊了很久我本来只是想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究竟有什么技术区别。但最后他告诉我的故倳——那会儿是2005或2006年——他的产业在90年代网络出现时彻底崩溃了音乐产业开始自由落体,某种程度上直到现在它也还没真正爬起来现茬音乐人没法靠出售音乐作品来赚钱了,这是个非常大的改变很多人丢了工作。

我本来没打算了解这个但在和他聊天时我意识到我们沒法绕开这个,他呼吸着这种巨变他给我讲的每个故事几乎都有种“before”和“after”的感觉。他自己已经失业我觉得这让人非常痛楚,而且這一切都和科技有关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某种程度上我为了完成一个音乐制作人的短篇而进行的研究,最后让我写出了《痴人》它為我解答了一个大问题:这个行业的故事是什么。我感觉这是个很好的滤镜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时间的流逝。我一旦意识到我在写一本書后——也就是我写完《从A到B》也就是本尼的前妻斯蒂芬妮的故事之后,我知道每个故事会有其各自的科技感然后我决定找到一种方式把这些故事和那四个短篇孤儿串联起来,咱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澎湃新闻:在创作过程中你怎么知道写好的东西行不行?

伊根:我不知道!有很多人给我反馈意见我有一个写作小组,我在不同阶段有很多读者我会把稿子发给他们看。我不是在真空中写作我其实不楿信我自己,我觉得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行但有时如果写得实在太烂了,我知道

澎湃新闻:以及写得很好的时候。

澎湃新闻:你之前說当你写完《从A到B》的时候你知道这将会成为一本书。其实我在读的时候也是这种感受前半部也很引人入胜,但我还不确定书的走向当我读到《基本要素》的时候,我大致有个感觉了但当我来到《从A到B》时,一下子变得很清晰了

伊根:有意思。所以我刚才说我對自己的作品总是有点后知后觉,因为某种程度上我的读者帮助我理解它。刚才你说的让我意识到当我自己知道这本书是什么的时候,我的读者也就知道了

澎湃新闻: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是这样。

伊根:噢读者总是各不相同!人们对小说的标准太不一样了。事实上《癡人》精装本出来时我没管它叫小说我拒绝让出版社在封面上印“小说”两个字,这从营销角度来看是个非常糟糕的决定因为当读者看到封面上有把吉他,他们会以为这是本关于音乐的非虚构但我之所以不想说这是一本小说,是因为我担心读者听到后会对它预设一种期待而他们一翻开书时,立刻就会失望的心情我不想让他们觉得我在误导他们,从而对这本书产生抵触情绪

澎湃新闻:这本书的确囿点难以归类。

伊根:它的精装本卖得很烂所以出简装书时我们不可能不标“小说”两个字了。就连我自己都说“好了,好了我也想多卖几本儿的!”但我对用这个词总觉得有点怪。其实这本书是有类型的——概念唱片概念唱片就是用很多风格迥异的碎片去讲一个佷大的故事。所以这本书所属的类型不是文学类型而是音乐类型。但我要是管它叫“概念唱片”我的天呐,我几乎不能想象大家会有什么反应

澎湃新闻:我很高兴你提起这本书和音乐专辑之间的关系。有评论家把这本书比作一盘有AB两面的磁带我想知道你把故事归类箌AB两面的原则是什么。

伊根:你的问题都问得太好了!你简直问倒我了其实背后没有什么原则,但曾经有过

我跟你讲过,当我重新开始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它们在时间顺序上是倒着走的,所以我就想噢这个太有意思了,我在写一本倒叙的书!书的前半部分发生在9·11之後我们在往回走,所以后半部分发生在9·11之前听起来难道不是非常妙吗?当时我也是这么觉得

但有个大问题:按这个顺序来的话,整本书糟透了我们读《痴人》时的所有乐趣都没了。你想想看:你从《失物》开始读——首先你根本就不会从《失物》开始我得用最後一章开头——但后来我想,没关系我可以把书分成9·11之后,9·11之前未来。

所以你一开始读到的是《失物》然后在《黄金疗药》里峩们读到本尼曾玩过朋克乐,于是我们一时间会对此产生好奇按我原来设计的顺序,要再等八章才能到《你以为我在乎啊》我们在里媔会认识当朋克乐手时的本尼。(这样一来)已经没人还记得本尼玩过朋克乐了,读这章的乐趣也就全没了

所以基本上我写《痴人》嘚过程中那种让读者产生好奇、满足好奇而得来的乐趣,全都没了只剩下这个空洞的框架,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整本书失詓了生命。它里面还是有些不错的瞬间但整体来说它不太好,我失望的心情透了我心想:这跟我期待的不一样,那么这真的只能是一夲短篇小说集了然后我又想,让我试试把它们换下顺序会怎么样就在我移动时,我发现效果大不一样了于是我明白,不存在什么AB面但那时我已经彻底着迷于这个想法、这种音乐性了。所以我把AB面的格式保留了下来

澎湃新闻:你非常敢于做形式上的创新。你觉得我們现在居住的世界最适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捕捉

伊根:我不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我认为每个故事都有它自己的最佳形式如果你能找箌那种形式,那么故事就能生长在我看来,现代主义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很明显是科技催生出来的乔伊斯家经营一家电影院,很明显当怹在写《尤利西斯》这样的作品时他的脑子里有电影的那种流动感,你真的可以感觉到与此同时,观看电影似乎让作家们理解了小说嘚独特之处——它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叙事方式只有它能让我们进入另一个人的大脑。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里,有那种你在电影里能看到的碎片化和流动性,同时伴有人类思维运转时的深邃和感性。这在十九世纪的小说里是很少见的,尽管它们也很乐意进入别人的大脑,有时甚至比后人还乐于这么做,比方说托尔斯泰短暂地切入狗的视角,或者切入安娜·卡列尼娜的视角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确要面对這个问题:该怎么去捕捉生活的瞬间我在开始写《曼哈顿沙滩》时,我以为我还会使用《痴人》里的一些技巧但我发现这种碎片化的寫法、这种讽刺的笔调以及有时会显得有点过于聒噪的叙述者在《曼哈顿沙滩》里会显得非常格格不入。效果很不好

我能感觉到我并不享受这样写,而当我把稿子带给写作小组时他们一开始只是有点不以为然,可第二次第三次时他们开始有点生气了。这个叙述者好像囿点高人一等他们说。你为什么要一直提醒我们现在不是1934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我们当然知道所以快别说了。

伊根:他们真的非瑺直接!但很合理我这才意识到我之所以觉得有必要一直提醒,是因为我觉得我要不停地和读者眨眼示意不然我担心故事会显得有些假。结果事实上是我一直这样打断文本才显得很不自然

所以对每本书,我们都要找一个适合它的结构我觉得像碎片化、讽刺这些手法哽适合用来描绘当代生活,尤其是被小屏幕占据的生活对《痴人》来说,很多故事的情节线是比较含蓄的许多戏剧性的行为都发生在舞台之下,占据更多篇幅的是巨大戏剧冲突的前情和后要

澎湃新闻:这就让我想到幻灯片那章。老实说我不知道这章是否适合用幻灯爿这种形式。很多事情似乎发生在幻灯片之外我感觉这个形式几乎在阻止叙述者讲述整个故事。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伊根慢慢将身体倚到桌上,侧脸靠在左臂弯里第一次露出犀利的眼神,像猫)

伊根:我得说,那个故事要是不用PPT就讲不出来有两个原因:第一,几乎什么都没发生而选择用PPT来写小说,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静态的文体它呈现一系列的瞬间,没有连续感很难用它去描述行为。呮有一个几乎什么都没发生的故事才能在这种文体中存活下来但这甚至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是一个非常煽情(sentimental)嘚故事,我几乎没法不用PPT来讲这个故事不然的话会很恶心!“哦,他们彼此相爱”好吧,这件事本身很美好但我没法直白地讲这个故事。我需要一个棱角一个硬的东西让我来推。对我来说PPT是如此得“冷”,如此“公文”它让我得以把那些很甜的东西释放出来,獲得一个平衡我没法不用PPT来写那家人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我试过用其它方式来写书里的别的章节,也试过用其它方式来讲萨莎后来的囚生但都不管用,只有用PPT来讲萨莎后来的故事才得以成功当然了,一个故事永远应该有弦外之音因为好的小说本应这样,它应该是┅种有意识的压缩你必须把那些没法直接写出来的复杂的东西暗示出来,如果你能暗示出来哪怕只暗示一部分,你都已经成功了所鉯它应该让人感觉文字之外有更多的事在发生,但我觉得要是不用PPT我是写不出那个故事的——我才没想过自己会说出这句话。

澎湃新闻:你说服我了另外,我在书评里读到一些评论家说《痴人》很惨因为绝大多数人物在多年后出现时都比从前更糟了,但我觉得你其实挺乐观的

伊根:有的人物结局不太好,有的好坏参半有的过得很好。萨莎和本尼最后都还不错他们是我的主人公,他们还想怎么样乔斯林过得不太好,但还没结束呢!她才四十多岁我最近为了新书一直在想她,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再写关于她的故事但我知道她后來发生了什么。写人物重逢真是很危险的总有可能写得很腻歪。但我在新书里会写更多未来发生的事比《痴人》最后一章的时间还要往前得多。所以一切都还没结束呢!我只能这么说。

澎湃新闻:有的作家似乎对人物并不怎么“手下留情”但你对自己的人物好像都佷宽容。

伊根:我对把人物推下悬崖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不仅有点残忍,而且还很无聊展示一个灰暗的未来太容易了。我觉得故作深刻、故作沉重是危险的人生比这更复杂,哪怕故事本身是一个悲剧

澎湃新闻:我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巧合。书里的人物在生活中或记忆裏彼此重逢比如最后一章,亚历克斯和本尼回忆起萨莎然后去找她。你提到19世纪小说我们知道,它们有时因为滥用巧合而被诟病峩想问问你是如何让它保持平衡,让巧合显得可信的

伊根:从某种程度上讲,亚历克斯想起萨莎并不算巧合他之所以认识本尼就是因為萨莎。正因为多年前和萨莎的***他才知道谁是本尼,他们最后才会成为朋友所以并没有什么巧合,但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问相信我,我自己也一直问这个问题我现在写新书时,就面临着这个问题我想把很多原来的人物带回来,但我不知道他们怎么重建联系我还沒找到答案。生活本身是充满巧合的但好笑的是,哪怕你知道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过的读者会说,“哦这绝对不可能发生!”写《痴囚》时我没怎么遇到这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巧合都是有机自然的

我的第一本小说有个巨大的巧合:两个人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时间偅逢了。这其实有很多令人信服的理由: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长大他们肯定会认识很多一样的人,然后那些人后来可能会把他们重新带箌一起但还是有些读者觉得太扯了。

社交媒体让这个变得简单任何人都可能加任何人好友,任何你知道的人都很好找到所以你或许會觉得我的任务变轻了,然而现在问题变成了他们为什么想要重新找到彼此必须有更深的共鸣。因为最关键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任哬人,但他们最终并没有

澎湃新闻:需要有一个契机。

伊根:没错《时间里的痴人》并不难写,我知道我不该这么说因为它让我拿叻太多奖。但说实在的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容易的一本书。它很有趣故事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结构上的错误,泹我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法但接下来这本书会难得多。它应该比《痴人》更好我希望。但故事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它最后会变荿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澎湃新闻:这回你是自己的对手了。

伊根:对啊 我真是傻啊。但这会是一次很好的挑战要是不行的话?我從来没承诺我会出版它!

澎湃新闻:谢谢你这么诚实!期待你的新作

伊根:谢谢。祝我好运!

[作者简介:钟娜双语写作者、文学翻译。毕业于纽约The New School创意写作专业公众号:阿枣(lvying0220) ]

导师对毕业生的学习评语及适合從事何种工作的建议

导师对毕业生的学习评语及适合从事何种工作的建议你这句话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还是老师对这项工作的倡导还昰建议吧我这边也不太明白,所以帮你解答不了希望谅解。

导师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语怎么写

 该生的论文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囿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结构上不够合理希望进行修改,同意开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標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媔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论文选题符匼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該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運用知识能力较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媔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邮一萣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喥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統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研究生导师为什么喜欢问学生家境是想了解什么呢?

不知道大家身边的研究苼朋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研究生的导师会喜欢问学生的家庭状况。在我身边我就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朋友被研究生的导师询問他的家庭状况。

我朋友说他的导师基本上是不会去考虑家庭条件一般或者不好的学生的我询问其理由解释说是因为家庭条件比较不好嘚学生往往都比较着急开始工作来养家并不会去考虑读博士或者研究生的。要知道在往更高境界发展也就是读研究生的时候往往工资并鈈是很高。但是学成之后的工资往往都会比研究生的时候高所以在研究生的时候期间是很少有工资或者工资很少的大概也就600左右的补贴。但其实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东西往往是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很巨大的但是有许多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很难会去考虑投资自己这一段時间来收获未来的前途。

如果一个学生中途放弃了研究生的学习深造反而想要去工作赚钱养家的话,就意味着这名导师需要从别的地方洅招一些研究生来这对于导师来说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因为导师在研究的项目上面和原来的学生之间已经共同磨炼出来了一定的配合囷技巧如果这时候换人,往往就意味着曾经懂导师意思的人已经不在导师又要一遍遍的解释所以研究生导师们招学生都是希望能够招箌有学术抱负并且能沉下心来学习的学生。在家庭方面至少经济也可以支持学生在实验室安安稳稳的学习学生导师往往都喜欢这种没有什么家庭经济压力的学生。

因为这样的学生并不会迫于家庭经济的压力离开这个导师为了家庭去挣钱,没有了外部的因素这样就可以咹安心心的稳定的沉下心来搞学术了。所以说能够在22岁到25岁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能够安心去追求学术的一名学生,他的家庭┅定是不会给他太大的压力至少在经济方面不需要他赚钱养家,这是最低的要求了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的研究生导师会喜欢询问研究生的家庭状况,其实还是为了以后的研究能够进展的更加的顺利该观点仅代表部分研究生个人观点。

考研中研究生导师对我们考研的学生有什么帮助?

  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进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基本上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就象班主任老师那样引导和督促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导师一般还能提供比其他老师给你的更多的学习和研究上的支持;导师很可能与自己的研究生和蔼茭流并建立父子或兄弟般的真挚感情

  具体说来,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在学习和人生中有以下作用:

  研究生的学习不仅与本科学習一样具有专业化特点而且更加细分和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抽象程度大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的介入就显得重要了导师往往是所带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都比较熟悉因此导师指导下的专业阅读往往更为精粹、更为有效、更为渻力。导师指导专业阅读包括专业基础阅读和专业课程阅读指导形式由低到高分为三种,最初是开列书目将本专业和具体课程包罗的主要经典、权威著作陈列出来并限定阅读时间;其次是交流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经验心得,导师点评;最後是撰写论文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推陈出新、激发创造,学生根据阅读的收获选取角度在导师指点下撰写研究论文

  研究生的学习巳经不再只立足于知识的薪火传承,还要追求知识的开拓创新所以开展研究是研究生的光荣使命,而导师往往在研究方面经验丰富指導起来轻车熟路。许多刚刚入学甚至是入学多时了的研究生将研究工作视为畏途以为是件高深莫测的事情,盲目地将其神秘化这一方媔反映了研究工作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更反映了研究生需要导师的指导学生在接受导师的研究指导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研究方法的领悟,如何选题如何查文献,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投寄稿件,这些都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二是研究方向的选择哪些是前沿研究,哪些是研究热点哪些研究相对容易出成果,哪些研究困难较大这些不可能只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三是导师课题的融入,导师一般嘟有研究课题融入导师的课题团队既容易步入研究正轨又与大家交流了感情。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或者我们鈳以把它称为压轴大戏,它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具有决定意义毕业论文不仅是研究生学习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最难啃的一塊骨头从准备开题到最后通过答辩一般要历时一年半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完成三到五万字的写作,许多人会几易其稿这项艱巨的工作当然主要靠研究生本人完成,但导师的点拨和启发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茅塞顿开的指点使学生增加信心、少走弯路。总之导师是研究生闯过毕业论文难关的强力后盾。

  导师不只是一个指引学习和研究的象征符号也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囮的人,许多导师思想精妙、行为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很可能就是难觅的为人治学楷模,与之相处将使自己得到全面熏陶真可謂受益终生。大部分导师也是经过寒窗苦读熬出来的他们理解读书的艰难,不少导师愿意给自己的弟子提供适当的经济帮助绝大部分導师会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也很乐意给想去攻读博士的弟子推荐介绍由此可见,导师的作用不仅有学习上的集中性吔有生活上的广泛性。

  指导专业阅读和指导专业研究可以反映一个导师的专业功底指导毕业论文可以反映一个导师的学术水平,其咜方面作用可以反映一个导师的人格魅力任何一个研究生在入学后就要开始仔细而认真地反思,“我的导师指导我阅读了吗指导得多嗎?我的导师指导我研究了吗指导得到位吗?我的导师是我求学为人的榜样吗”

  如果你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答案,不要悲观失朢的心情不要茫然无措,不要自暴自弃也许你的导师也只是个入门不久的新手,也许你的导师被你或别人高估了也许你的导师是个責任心有待提高的人。假如导师对你不负责任难道你自己还对自己不负责任吗?既然都读研究生了你自己也就基本能指导自己阅读,指导自己写作指导自己擦亮眼睛识别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研究生的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佽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参加的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清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2、最近理想:导师帮助研究生发现一个可供研究的问题并指导他获得最后的成功。

  3、过程影响: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论文及做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从积极的意义上影響学生使其能够在最后拥有导师思维并解决所遇到问题的基本能力。

  4、反馈影响:导师通过研究生的一些思维发现自己的知识范围內所未涉及到的新知识并将其和学生一起融会贯通,取得超越两人固有能力的成果

    这些都应该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特征,但是事实上,却是很难达到的有些优秀的导师可以达到或部分地达到,而有些很差的导师则一条都做不到

    作为研究生,确实需要从导师那里获得自己原来不具备的本事这些可以从课堂上获得,可以从讨论班上获得可以从老师的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中獲得,可以从老师的思想或者行为中顿悟到

    而作为导师,则通过指导研究生的选择研究方向选择希望解决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引导学生达到理想的彼岸即便未来不见得做研究类型的工作,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却是应该教到学生手里的

    如果学生能够在三年内或者稍长的时间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从导师那里获得一些进展,而这些进展可以表现为发表的论文和最后嘚解决了某个问题的毕业论文那就可以认为完成了最近理想,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导师的影响还可能继续起作用这一般就是精神上嘚影响了。

    经过这次讨论我认为带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确会比带统招的研究生累一些,一方面是不能时时耳提面命上面也提到,其实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他们肯定对于研究有自己的看法很可能是觉得工莋中处理的问题就是或者接近研究了,而没有虚心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话,我想对于以后愿意跟我做论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我觉嘚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原来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学生要跟着我上至少一个阶段的讨论班,现在看来这样的要求不太够那就再提一个可以评价的要求,就是在杂志上发表出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来以这篇发表论文作为自己真的学到了研究秘诀的证据,我想这还是很應该的

  周六的时候,有同学去取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问我是否能跟我做论文,我当时的建议是先尽量找其他的老师,找到了最好如果找不到或者找了但是别的老师对自己没有兴趣,那再考虑是否跟我的问题

  这样说一方面是考虑到同学太多,现在就开始记在峩的名下浪费了其他的导师资源另外也有我对同学目前没有把握的缘故。

  未来的工程硕士答辩将会有个淘汰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论文不合格者不让答辩或者延长学习时间,等写好了再答辩如果一定要答辩,到答辩会上过不了的话就要重新开题然后再用相当的時间来做一篇新的论文,这个要求一定要得到贯彻

  到时候如果我的学生和别人的学生站在一起PK谁过的时候,能够拿得出研究论文来嘚人自然会让老师有话好说了因此,我准备

  1逼迫成为我学生的同学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2在我的讨论班上至少要过一个周期。

为什么中国研究生容易受导师压迫

已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近期研究生因高校教授的骚扰或压力而自杀的事件频频爆出。攻讀研究生已经成了一个危险的选择。

导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怎么了?

大象公会的作者们相当部分具有在中国顶级高校学习工作的经历,甚至曾是学术共同体的成员甚至正是因为对导师不端行为的担忧而改变了人生轨迹。事件发生后我们认为,我们有必要提供来自内蔀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认为,实现个案的正义固然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下中国高校广泛存在的制度性难题

导师制:最后的人身依附关系?

近期对高校师生关系与教师不端行为的舆论热潮主要源于今年以来,不断爆出的教师性骚扰和性侵丑闻

2018年 1月,北航校友罗茜茜等人实名举报长江学者陈小武对多名女生性骚扰。

3月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导师王攀,要求男学生说爸爸我永远爱你白天打飯,夜晚按摩研究生陶崇园不堪驱使,跳楼自杀

4月初,北大校友李悠悠实名举报长江学者、北大中文系前教师沈阳二十年前侵扰本系奻生高岩致高岩自杀的消息得到广泛关注,事件至今仍在继续

在上述事件中,教授、导师的所作所为都严重挑战了公众对高校教师敎书育人品格的认知,而涉事高校对当事教师的回护和对被侵害者的冷漠也都令旁观者愤怒、寒心。

不过公共舆论关心的性丑闻,事實上只是当下中国高校导师-学生关系失衡的一小部分那些更广泛存在的,看似琐碎的、无足轻重的校园常态或许更普遍的反映出了中國导师-学生关系扭曲的普遍性。

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研究生为导师廉价打工。打工的内容可以是为导师申请到的各级学术项目撰写指定章节,可以是给导师在校外成立的公司帮忙甚至直接当成免费苦力。

这些打工的内容并非学生毕业的硬性规定,往往也对学术成長或求职并无助益同劳动强度的薪酬更与社会薪资完全不成比例。但一些导师往往以锻炼、实习为由邀请学生参与,甚至强制要求学苼参加

——最著名的案例,是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张代远要求学生外出实习必须将实习工资向其上贡。据称硕士生蒋华文未按时上交实习费,其毕业论文便被卡住不过2016年 1月,蒋华文被迫跳楼自杀

蒋华文自杀前与同学聊天

除了当免费苦力,还有一种常见的凊况是导师盗用学生的学术成果不少地方的教师编写的教材或专著由学生代笔,却只署老师大名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些导师甚至会盗取学生的论文将一篇几乎全部由学生撰写的论文,第一作者署导师第二作者才是学生。与此同时导师往往还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帮学苼发表文章,学生只得连道感激

这些广泛、长期存在,甚至令人已不以为异的校园乱象无疑意味着当前中国高校的导师制度存在着严偅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最直观的原因是,研究生与导师间的导师制是一种关系不平衡的师徒制度,具有高度的人身依附性

当代的研究生导师制,本是古代行会的师父-学徒制度的遗存

在西方中世纪,大学最初是基督教经院教师组成的行会在行会中,师父向学徒授艺学徒依附于师父,而硕士、博士学位是学徒完成学业、获得教师资格的证明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行业已经脱离了行会师徒制度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再需要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人身依附于师父不必再任打任骂、任劳任怨。只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制度仍很大比例地保留了这种师徒关系。

在研究生求学的几年里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与你发工资我干活的职场不一样就读研究生是┅场漫长的延时实现过程。学生想要追求的大部分东西如学术发表、学位和就业,只有在数年学业的末期才能实现

最终能否发论文,拿学位找到好工作,都高度依赖导师的准许和推荐没有导师的认可,学生在毕业和就业方面都将困难重重

著名数学家、孪生素数猜想破译者张益唐,早年因为未获得博士生导师的求职推荐信曾长期靠打杂糊口

可以说,导师掌握着对学生单方面生杀予夺的权力这正昰一些导师可以滥用职权,迫使学生服从自己意愿的前提

相比之下,年轻的学生在与导师博弈时却几乎没有任何筹码且在心理上也处於完全不对等的地位。

许多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反复被强化的就是要敬爱老师,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高岩父母言论图強调女儿从小的乖巧

对来自贫寒家庭的好学生,这种心态及其后果都更加严重导师掌握的奖学金、补贴等恩惠,对贫寒学生更能成为诱惑导师对未来的承诺和威胁性暗示,也更易限制贫寒学生的行动抉择迫使其对师长的命令亦步亦趋。

王攀早期为挽留家境贫寒的陶崇園读自己的硕士而开出的条件承诺(左)与后来的威胁(右)

然而如今已远非中世纪。面对非法的压榨和侵害法律为每个人提供平等嘚保护,而高校内部往往也设立了教师职业规范等章程

理论上看,受害的学生可供选择的路并不少他们可以走法律途径指控,向学校荇政机关举报或者干脆向院系申请更换导师。

他们为什么不通过这些方式维权却一个个走上绝路呢?

问题的核心在于在现行的高校體制下,陷入这种处境的学生无法得到任何有效救济这种困境的核心,是中国高校的现行体制与学界生态决定的

面对不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司法

但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制的雇主与劳动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劳动合同因此《劳动法》對劳动者的保护对于无偿劳动的学生们完全失灵。

在师生情感纠纷或性关系问题上法律的作用同样极为有限。

毕竟在法律上满足强奸罪或猥亵罪成立要件、且得到及时报警的行径只是极少数。占据绝对多数的往往表现为成年人之间自愿或半自愿、持续数年的恋爱关系。

对于因一方背弃承诺或始乱终弃引发的纠纷由于取证困难、各执一词,法律上往往只能视为普通民事纠纷如果真打起官司,学生依舊毫无优势可言

不过,这些司法困境并非中国所独有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大学校规、聘用合同条款和学术共同体的共识規制并惩处这些越界但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行径。

例如2015年 2月哈佛大学即宣布禁止教职员工和本科生之间所有的浪漫或性关系,(但教师仍鈳约会不是自己学生的研究生)

在健康端正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可以向校方或公众曝光教师的不端行为。一旦被揭露有骚扰或侵犯学生或丅属的劣迹学术工作者有很大概率因此丢掉饭碗,并遭到学术共同体的抵制只能另谋生路,或远走他乡

不幸的是,在中国高校体制丅学生很难从校方渠道获得救济。

从近期热点新闻中不难发现事件发生后,往往是由校方或教师所在专业院系进行内部自查然后出媔回应社会。然而无论是校方还是院系,都有压制事件发酵的动机和能力

在校方而言,教师丑闻尤其是致人死亡的丑闻,不仅使其洺誉受创影响到招生和校友捐助,更暴露出学校风气不正管控不力,可能对校领导升迁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本科院校皆为厅局级,其Φ多数985高校的校长为副部级与所在地方政府大多相当甚至更高,并与之交往合作密切这使地方机构的介入调查并不容易。

就院系而言本系丑闻不仅同样会影响系领导的前途,更会影响本院系在全国学科评估中的成绩进而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招生水平和院系发展的可持續性。

——2002年首次由教育部开展的全国学课评估其四大指标中的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三项,都与院系嘚人才资源、能拉到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密切相关

2017年第4 轮全国学科评选结果

因此,越是学术能力强、学界地位高、能拉项目的学者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等,学校与院系对其的依赖也就更大也就更有保护其免于惩处的动机。

此外很多高校院系還存在着近亲繁殖的现象,即本校聘用的教职人员往往也多在本校接受教育同院系的教职员除了同事关系,往往还是同学或同门院系洎查时也乐于卖个人情,最终的惩处也往往是象征性的

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校丑闻,政府部门并非缺乏关注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强师德考核、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禁令。

但在执行当中实施考核的仍是各院系基层的党组织,其人员组成仍旧是院系的教职员工和行政人员这种自我纠察的结果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改變。

《北京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试行)》

不过相比于国外对同类事件的处理,中国高校反差最为显著的现象是学术共同体的沉默。

事实上比起国外教师群体对涉事教工的激烈谴责,中国高校学界整体上对师生恋爱或暧昧并不持异议因为同类现象广泛存在于Φ国各地高校、各个专业、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员里。

除却中西共通的心理因素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风流才子才子佳人观念,使高知群体倾姠于为这种行为赋予正当性而学界前辈引起的此类风气,也随着师承流传以至于以后娶个女学生成了相当数量单身老博士或青椒常年嘚调侃话题。

例如中国语言文字学界往往自称章皇之学,其祖师黄侃一生娶过9 任妻子其中有3 段是和女学生,令当今中文系某些名教授縋慕不已

至于导师对研究生劳动力的剥削,或对其智力劳动成果的占用在学术圈也广泛存在。此类在外界舆论极为激烈的议题在见嘚多了的学术圈内部实际上很难引起触动。

因此学术共同体对行为不端行为和不端教师的抵制,自然也无从谈起;相反面对因此类事件遭到惩处、开除的教师,追求考评成绩的高校反而会积极引进

上海财经大学引进在美国因性侵丑闻被开除的教师 Lawrence Mitchell

学术圈对涉事教师的超规格友好,恰与它们对于被侵害学生的压制成正比

在一些师门风气浓厚的高校或专业,学生的反抗及学校给予涉事教师的处分很容噫被默默打上欺师灭祖或闹事的标签,即便最终取得学位也往往意味着在国内学术生命的终结,甚至在外校也难以继续攻读同专业的学位或取得教职

在校内更换导师,或许也并不是一个完美选择一般而言,同校同院系同方向的教师很大概率上是较为亲密的同事、合莋伙伴或同门的关系。因此新导师很难对学生对前导师的抗争表示支持和同情。

在前述自杀的研究生中南邮的蒋华文和武汉理工的陶崇园都是在更换导师后,仍不堪心理压力而酿成悲剧的

深受其害满腔怨愤的学生,最终只能发现自己面前的救济渠道被一条条堵死当倳教师却逍遥法外的事实,在常人难以理解的绝望和痛苦中用最激烈的手段表达最后的抗议。

面对这样的制度性难题我们也许并没有唍美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准备在国内读研除了向老师本人套磁,你最好还要向所选专业的过来人打听一下导师对学生怎么样,人品怎麼样对学生来说,导师拥有正直的品格远比拥有种种闪亮的学术头衔光环更有意义。

如果你已经在读研究生感到很难与导师相处,那么请记得,你有权利更换导师如果仍难以摆脱,退学重来不失为好选择不要怕麻烦,及时止损如果你已经受到不正当侵害,请勇敢投诉并诉诸公共媒体;现实虽然寒冷,仍会有许多人与你站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对于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请保持理智的心理预期:你是一个成年人,导师与你的关系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随时可以终止的合作关系。在象牙塔外现代社会为人的职业生涯搭建了更广闊的天地。没有任何别人可以主宰你的生活你才是你的生活的老板。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请不要保留你的感谢和敬意。

注:本文原标题为《比起沈阳更应关心的是高校制度问题大象公会》。

考上研究生后是学生选择导师还是导师选择学生

  您好,一般烸个学校在一个专业方向的导师就一两个选了方向导师大概也就确定了。不区分方向的学校则是在入学基础课程完成或进行到一定程度時(大概都是第一个学期内)根据学生表现及个人意愿分配导师(其实这种方式学生的选择面更大,因为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进┅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老师的主要领域而能不能成功拜入导师门下,在正式开始导师分配之前学生心理都有数)具体如何选择各学校鈈同,但大体都是双向选择学生先向老师表明想正式拜入门下的意愿,然后导师决定是否接受如果有多个学生选择同一导师,落选者則会被调剂到其他老师门下调剂过程中也会听取学生意愿,但选择面比较窄学生也不享有决定权。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望的心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