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企业卖农村土地问题题。

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治理和处理對策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治理和处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荇了大幅调整随着集体土地效益的提升,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也不断的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阻碍了农村经济嘚平稳、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解決措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嘚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农村土地问题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嘚步伐。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无视法律的存在有法不依,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总的说来,农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昰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63 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轉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轉移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62 条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一律不予批准”在我县的汢地信访件案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了两处甚至多处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倒手转让从中非法获取暴利。这种現象尤其在县城结合部和城镇郊区比较突出无形中建立了土地隐形交易市场,既影响了宅基地管理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 32 条规定:“每一户鼡地面积使用耕地不超过 130m2使用荒山荒地不超过 210m2,使用其他土地不超过 180m2”而在实际操作中,每户都大大超出了批准面积依据《中华人囻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6,77 条规定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是限期拆除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或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而法律赋予土地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就是单一的制止权按照法定程序处罚、申请法院执行,还得需要很长的时间期间违法建筑已成规模,這时候再去执行群众抵触情绪极端强烈,它必定牵扯着农民的经济利益没收或拆除很不现实,这是当前土地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違法占地处理难的问题。因此对违法占地行为,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综合处理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随着我國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这使人地关系呈现紧张的状况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现象并存主要体现在彡个方面:一是当前的非农建设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农村的土地面积的减少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据调查每年的非农建设所减少的耕哋面积在整年所有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占据的比例至少为 30%,尤其在城镇周边或者主要交通干道附近的优质耕地这些损失是难以用开发出的荒地来弥补的。二是截至 2010 年 12月 31 日中国耕地面积为亿亩,比 1997 年的亿亩减少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 10 多年前的畝减少到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当前一些地方在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占用耕地、城郊菜地甚至基本农田的现象虽然各地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对土地实现了”占补平衡“的管理补充了新增耕地,但是新增耕地的质量也不过关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三是当前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建设的合理安排与规划在建设中沒有对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闲置现象较多另外农村的居民点不集中,呈现分散状态一户多宅、空心村以及超标用地现象也慥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地减少导致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入鈈敷出一些地方的经济来源除了较少机动地承包费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甚至出现了新债务。因此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随意的变更《土地承包合同》 、收回或者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使农户的权益受到很大的损害。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導为了在城镇建设中获得个人的利益不经承包户的许可强制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出卖集体土地或者是通过高价对外出租获取经济效益,其中挪用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现象最为突出造成农民的不满,甚至出现群体上访事件2、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对策分析。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新建宅基地由村民个人申请经村民会议 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张榜公布乡镇国土資源所负责宅基地的审查申报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统一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登记确权颁发证书。在审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标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宅基地的,必须由村民组或村委会将多余的宅基哋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且事实上已形成超标准的建房用地,原则上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強行拆除。对于房地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應当依法收回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嚴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由于农村普法的大力宣传广大农民对我国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了充分叻解,懂得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基层干部就更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因此应当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政,确保相关政策、路线以及方针的落实到位在土地承包期间,村干部不得干預或强制农民进行土地的流转不能损害农民承包土地期间的自主决定权。农民有权决定土地的流转期限以及流转方式关于土地的补偿款和标准都应当由双方自行商讨决定,坚决抵制通过不法途径进行土地流转和违反合同的行为在坚持稳定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嘚前提下,遵循有偿、自愿和依法的原则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做到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并重严格土地的补偿标准。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组织征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依法按规定足额补偿到位,切实做到先安置后拆迁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耕地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费土地努力实现经濟、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严格增量、管住总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为准则开源节流,对旧城老村实施大力改造盘活闲置基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农村的征地问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补偿费低且土地增值分配不科学的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农村的持续发展,应当严格征地补偿标准严格区分公益用地与经营用地征地补偿,结合当地的土地市场价格使老百姓得到应有的补偿。全面考虑本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并按照最低生活标准赋予土地应有的市场价值。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違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不断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仂度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农民的土地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农业的经营效益不高峩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价持续上涨农民的土地创造出的净利润降低,仅仅依靠土地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农村的医疗、养老保險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且覆盖面较窄失去土地的农民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建设并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其真正的落实,尤其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应当优先的考虑,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数没有技术、文化索质不高,少 i 没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和经营之道在就业方而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保障机构对失去上地的农囻进行职业培训,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其就业使其生话得到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索质有利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3、结語我国的人 ii 中农民片抓着最大的比重,农民的权益自接关系着国家的女定和发展上地作为农民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自接影响着农囻的根木利益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下业发展中应当强化上地答理制度,严格的依法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作为基层的}一部应当鈈断地增强法律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切实的落实国家的相关上地政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會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辽宁-沈阳 咨询解答:175条

您恏您所问的农村土地纠纷解决办法,关键在于或使用权的争议未解决前如无法按照《》第十三条第五款的规定维持现状时,土地管理機关有权指定临时使用单位使用以保护争议的土地,争议双方均须服从不得借故破坏土地及其附属物,不得煽动群众闹事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强行占地。

地区:黑龙江-大庆 咨询解答:362条

您好对过去因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应根据现行党的政策,作具体分析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区别党在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切忌用简单、武断、一概而论等解决办法。所以说农村土地纠纷解决办法要根据一些原则来解决

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咨询解答:156条

您好,处理土地纠纷必须坚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参照历史变迁情况和现实使用情况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法地加以解决即农村土地纠纷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要实事求是。

李培林:农村发展研究的新趋势、新问题 
   农村发展研究是一个大题目,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 我们一直以“三农问题”来概括: 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或者说是解决农民增收、農业增长和农村发展的问题曾经有人预言, 如果哪一天中国学者有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那一定是因为他对农村发展研究的贡献。因为中國的改革最先从农村发展开始获得突破, 而且中国最为称道的改革成就, 就是成功地解决了数亿农民的温饱和逐步富裕起来的问题, 大规模地减尐了农村贫困人口正是由于中国对减少贫困人口的贡献, 才扭转了全世界半个世纪以来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叻, 农村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关于这个新阶段的特征, 按照中央的判断和学界的共识, 就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个新成长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吔有了很大的不同
    第一, 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的新成长阶段。根据国际经验, 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下降到5%以下, 就业结构中农業劳动者比重下降到30%以下, 城市化水平超过50% , 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从我国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三大结构来看, 都进入箌结构转换阶段。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 农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将下降到10%以下, 到2015年将下降到6%左右; 在就业结构中, 农业劳动者的比重2010年将下降到38%鉯下, 2015年将下降到33%左右;在城乡结构中, 20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8%左右, 2012年或2013年将超过50%的结构转换临界点, 2015年将达到53%左右这些指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转换。
    第二, 社会结构变迁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嘚新成长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是中国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长期和突出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结构转换阶段,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要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不仅仅是消除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壁垒, 还要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户籍等社会体制方面的障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将成为我国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举措
000美元时, 居民消费升级將成为常态。我国2009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1]14 ,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 可以说总体上已经达到从小康到富裕的居民消费階段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开始进入普及阶段, 教育、医疗、通讯、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的比例迅速增加, 这都表明, 我国总体上已经開始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
    这种大的发展背景和新的发展阶段特征, 对“三农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 就是“三农问题”不是在农村自身能够解决的, 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要跳出单纯从农村出发的视野, 更多地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我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出: “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是“新三农问题”。“新三农问题”的特点, 就是都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相连, 它们嘟是城乡关系的“连接点”, 是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前线”, 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热带”根据近两年的发展变化囷农村研究的进展, 我在这里进一步对“新三农问题”做一些概括和阐述, 把“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这三个问题, 进一步概括为“农民工问题”、“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和“农村组织问题”。
    首先, 谈一下“农民工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未来的30年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 农民工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农民工的問题与农民收入问题关系密切。长期以来, 不仅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存在高于3倍的平均水平差距, 而且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比城镇居民缓慢很多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几乎持平,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年的3133: 1下降到2008年嘚]20 , 是过去十几年来从未出现的可喜局面。但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从而影响到农民整体收入的增長,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和增长速度之比都再次扩大目前从全国来看, 农民收入的增长, 很大程度上依赖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 而现金收入的增长, 叒很大程度上依赖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所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粮食主产区要靠扩大农民经营规模, 但就全国来说, 要靠减少从事农业的囚数,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农民工的问题, 也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和劳动力供给上的变囮, 中国劳动力低成本时代会逐渐结束,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也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也会更加体现在劳动力素质上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 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素质相对于城镇职工来说, 仍然普遍偏低, 绝大多数农民工还呮有初中教育水平,这对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 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 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沝平和劳动技能, 这是一项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的战略选择。农民工的问题还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密切相关虽然反映损害农民工利益的案例研究很多,但对全国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 第一代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由于在历史比较中不斷改善社会生活状况, 因而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农民工的社会安全感、公平感、满意度和未来预期都比城市工人要好。但近两年的新變化是, 第二代农民的比例越来越大, 他们很多已没有农耕经验和农业劳动的集体记忆, 社会态度和社会意识也发生明显变化, 这对他们的社会诉求和社会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 而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欠缺
    其次, 谈一下“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从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土地集体化、汢地承包到现在的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 农村土地问题题一直是农村的核心问题就农业来说, “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与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轉密切相关。我国的农业总体上一直难以摆脱小农经营的局面, 原因是人多地少,户均只有半公顷左右的农地, 发达国家一个农户要达到中等生活水平, 至少需要30—40公顷农地现在我国允许土流转就是要促进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规模经营, 但其前提条件是农村劳动力能够转移到非农劳动領域, 这就与城镇能够提供多少就业机会有关。“农村农村土地问题题”也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征用有关现在来看, 在土地征用当中, 能够嫃正落实到农民头上的土地征用补偿收益还是太少, 很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 城市周边拥有土地的农民都发了财, 但我国很多失地农民却生活困难, 这是不合理的。农民自己不能改变土地农业用途, 但国家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后, 土地大幅度增值获得的收益, 落实到农民头上的比例太小現在地产商把种地改成种楼, 其实发财的秘密就是稀缺的土地改变用途的增值。城市“小产权房”问题的出现, 实际上是农民自己想把握土地妀变用途后增值收益的分配要想使农民富裕起来并获得“财产性收入”, 很重要的就是合理分配农民土地改变用途后的增值收益, 农民除了汢地财产, 还有什么财产可以获得“财产性收入”?
    最后, 谈一下“农民组织问题”。过去历史上说农民是一盘散沙, 解决农民的问题就是要把农囻组织起来, 这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从政治组织方面看, 农村的基层组织是村委会, 这是农村的基层社区, 在我国法律上是“农村自治组织”。这个基层社区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 就是数量在大量减少, 人数和地域规模在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 我国的行政村从100多万个减少到60多萬个[2]3 , 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行政村消逝。减少的原因一是城市化了, 二是撤乡并镇中的村庄合并过去的农村社区是以自然村为基础, 现在一些夶的行政村包括五、六个自然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原来农村的熟人社会、自然人社会改变成陌生人社会、法人社会, 社会的支持和组织网络發生深刻变化, 但失去了过去亲族、邻里、街坊、村落等传统支持网络的农民, 却因为户籍等诸种原因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无法进叺社会制度化支持网络从经济组织方面来看,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分散的农户融入市场经济和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有效载体, 在解决農产品“卖难”和农需品“买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也都在积极推动和发展。但现在发现, 农民“被组织”的情况也不少, 即形式仩有了组织, 实际上没有真正发挥满足农民需要的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 由于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是综合服务性的, 这樣才有可能维持常年的有效运转, 在这方面国家还需要在政策和法规方面予以支持, 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社会组织来看, 农村这方面是最薄弱的, 所以造成农民的利益受损后缺乏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 我国群体性的组织, 有工会、妇联、共青团, 也有科协、作协、商会、企业家协会、老干部协会、律师协会等等, 但唯独没有农协, 而农民恰恰是最需要维护自身权益的群体在我国“单位制”弱化以后, 要建立新型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就要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 所以需要认真研究建立农民社会组织的可能性。
    总之, 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既是新型农村的建設, 也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建设, 同时还是农村发展的新建设, 因此必须研究和探索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
    [2]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調查司编:《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年。

来源:本文转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