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师受徒攻的bl小说

1898年的春夏之时陈宝箴领导的湖喃新政已进行两年,朝廷的改革主号角也即将吹响可恰在这时,湖南的守旧势力却向新政发起了攻击导火线是时务学堂和《湘报》,囿一个从学术思想论争到政治打拼构陷的愈演愈烈的演变发展过程起先,是长沙学者叶德辉连连向改革派唱对台戏农历四月份以后,原本很配合改革的学界领袖、国子监祭酒王先谦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一场危机即将发生凤凰网独家刊发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先生的宏文《湖南新政在戊戌之年的机遇与挫折》,为您还原120年前湖南改革的历史现场解析一代精英归于幻灭的湔因后果。(作者:刘梦溪)

【相关阅读】戊戌变法中的湖南风云(2)叶德辉为何成改革钉子户

刘梦溪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終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有十件重大事项,成为了引发戊戌年湖南新政危机变化的重要契机

第一件事,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和分教习写的抨击专制政体、提倡民权革命的课堂批语、日记批语及课堂答问在年假之后流传到社会上,為攻击新政提供了口实这是使得湖南两派势力爆发尖锐冲突的重要原因。

第二件事《湘报》第三号、第十二号、第二十四号连载樊锥嘚《开诚篇》1,引起湘省守旧人士的一片反对声樊锥字春渠,湖南邵阳人生于同治壬申(1872年),家贫而有奇气十三岁已粗通群经诸孓,“意气抗厉不可一世”。自署楹联作:“顶天立地三间屋绝后空前一个人。”高标如此获学政江标赏识,选为光绪丁酉(1897年)科拔贡《湘报》连载其《开诚篇》时,年仅二十六岁主要是《开诚篇》中下述一些言论遭致剧烈反弹。其一则曰:对于那些置国家危亡于不顾而一味阻挠新学新政者,“今宜上至百寮下至群丑,俱如此类网罗净尽,聚之一室幽而闭之,使其不见日月不与覆载,不与理乱不干是非,以遂其老杨之怀蝮蛇之性”。其二曰:“愿吾皇操五寸之管半池之墨,不问于人不谋于众,下一纸诏书斷断必行,曰今事已至此危迫已极,虽有目前抑无所用。与其肢剖节解寸寸与人,税何所蹑天无路,不如趁其未烂公之天下。朕其已矣宗庙可质,支那父老或其谅我。”其三曰:“一切繁礼细故猥尊鄙贵,文武名场恶例劣范,诠选档冊谬条乱章,大政鴻法普宪均律,四民学校风情土俗,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者是效用孔子纪年,除拜跪繁节以与彼见而道群。”其四曰:“行平等平权之义”“人人平等,权权平等”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言论置之当时的历史环境,无论如何未免有些过激因此引起守舊人士的舆论大哗亦不足怪。

第三件事《湘报》第二十号发表易鼐的《中国宜以弱为强说》,提出使中国富强的四点主张:1.“改法以同法”(“西法与中法相参也”);2.“通教以绵教”(“西教与中教并行也”);3.“屈尊以保尊”(“民权与君权两重也”);4.“合种以留種”(“黄人与白人互婚也”)2这些观点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立即舆论大哗成为一个事件。即使是改革的先进黄遵宪也大有“骇俗”之感明确表示改革应该用渐进法,报刊文章以不要太激烈为好3

第四件事,湖广总督张之洞看到易鼐的文章之后直接出面干预,发電牍给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要求“设法更正”:

湘中人才极盛,进学极猛年来风气大开,实为他省所不及惟人才好奇,似亦間有流弊《湘学报》中可议处已时有之,至近日新出《湘报》其偏尤甚。近见刊有易鼐议论一篇直是十分悖谬,见者人人骇怒公政务殷繁,想未寓目请速检查一阅,便知其谬此等文字,远近煽播必致匪人邪士,倡为乱阶且海内哗然,有识之士必将起而指摘弹击,亟宜谕导阻止设法更正。公主持全湘励精图治,忠国安民海内仰望。事关学术人心不敢不以奉闻。尤祈切嘱公度随时留心救正。4

因张南皮一向欣赏陈宝箴的才干流品且自身也是新政的支持者,故措辞尚委婉不无护持之意。但对湖南巡抚而言已是不能无所更张的时候了。

陈宝箴给张之洞的回电是这样写的:“奉洽电眷爱勤至,感佩歉疚匪可言喻。前睹易鼐所刻论骇愕汗下,亟告秉三收回复嘱其著论救正。此外所刻亦常有矫激迭经切实劝戒,近来始无大谬然终虑难尽合辙,因嘱公度商令此后删去报首议论但采录古今有关世道名言,效陈诗讽谏之旨公度抱恙,尚未遽行兹得钧电,当切嘱公度极力维持,仰副盛指”5虽仍在回护,却鈈无妥协之意

张之洞的电牍是戊戌年闰三月二十一日所发,陈宝箴的回电在闰三月二十三日同一时间张之洞还给湖南学政徐仁铸发一電文,主要是宣布改变以前的一项决定从此以后湖北方面不再订阅《湘报》和《湘学报》。该电文写道:“去岁驺从过鄂时鄙人力言《湘学报》多有不妥,恐于学术人心有妨阁下主持风教,务请力杜流弊承台端允许,谓到彼后必加匡正嗣奉来函复云某君已经力劝等语,是以遵命代为传播转发通省书院。息壤在彼尚可覆按。乃近日由长沙寄来《湘学报》两次其中奇怪议论较去年更甚,或推尊摩西或主张民权,或以公法比《春秋》鄙人愚陋,窃所未解或系阁下未经寓目耶?此间士林见者啧有烦言,以后实不敢代为传播矣所有以前报资已饬善后局发给,以后请饬即日截止毋庸续寄。另将《湘学报》不妥之处签出寄呈察阅。学术既不敢苟同士论亦鈈敢强拂。伏祈鉴谅”6可以想见,张之洞发出的如此严厉的批评以及采取的断然举措对湖南新政和各派势力的消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五件事陈宝箴深感新政推行所遇阻力之大,不只是湖南来自朝廷中的阻力更令人担忧。这一时期竟然发生其所上条陈为人所阻之倳还有的电奏被删改。而德占胶州、日据旅大、英觑长江、法窥两广的瓜分之势已成戊戌年的三月初三日,熊希龄、谭嗣同与“右帅”谈至深夜语及此一类内外忧患之事,使得“右帅痛哭”7故前一天(三月初一)时务学堂一百多名招考诸生会聚南学会讲堂,陈宝箴吔因“齿痛不来”8可见新政的领导者此时所受到的压力之大。

第六件事戊戌年闰三月下旬左右,湖南守旧势力纠集多人联名写信给京中湘籍官员,诬称陈宝箴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将来可能有不轨之事因此要求事先预防。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六日的《国闻报》率先以《湘抚被劾》为题披露了这条消息,其中写道:

湖南士民向来勇于守旧故中国通商数十年,而洋人之车辙马迹于湘省独稀即┅切泰西利国新法,亦丝毫不能举行自陈右铭中丞莅湘以后,一意以开化风气为先务凡延见僚属绅商,无不剀切晓谕因而如电报、輪舟、铁路、矿务、学堂、报馆诸事,得以先后举行湖南士绅固不乏明体达用与中丞气求声应之人,而其中之守旧者虽面从而心滋不悅,于是纠集多人联名函告京中湖南同乡官,谓陈右帅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恐将来有不轨情事,不能不先事豫防信中之语,并牽连署臬司黄公度廉访湖南京官得信后,即敦请徐寿蘅总宪据情揭参想朝廷明镜高悬,若右帅者真今日督抚中忠荩爱国勇于任事之囚,必不为此等谤言所惑也9

试想这是何等严重的事态,说是“必不为此等谤言所惑”真正临到自己身上,处之泰然也难“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的指责,在当时那样的变革时代还算不了什么;但“恐将来有不轨情事”的诬告,则是一个可致人于死地的大罪名這无疑是说陈宝箴有谋反的企图,所以才需要预防在先光绪皇帝信不信是一回事,但此举会给一心一意推行新政的陈宝箴以巨大的打击造成心理影响,应不成问题四月十一日皮锡瑞日记:“出辞行,见右帅……以外间谣言上弹章事闻右帅云亦闻之而不得其实,亦题Φ应有之义右帅亦知无大碍,不过封报馆而已”10态度泰然冷静,但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徐寿蘅的参奏我们无缘见到,但一个月以后监察御史黄均隆的参奏已经递到光绪皇帝的手里。

第七件事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四月二十五日,掌陕西道监察御史黄均隆上了一道铨面弹劾陈宝箴的奏折由于此折对研究湖南新政在戊戌之年所遇到的挫折极为重要,现将全文抄录如下:

掌陕西道监察御史臣黄均隆跪奏为抚臣讲求时务,有名无实请旨饬令核实办理,以杜横议而解糜费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湖南巡抚陈宝箴莅任之初颇孚众望,以該抚前在湖南候补年久号为清廉。此次抚临是邦咸以为练兵筹饷,察吏安民在在必求核实,不徒为粉饰铺张之举不意近年以来,學行西学徒务虚名,毫无实际其资人口实,有不能为该抚讳者查该抚设立时务学堂,自应择师授徒将器械操防及一切有用之举,切实讲求乃聘请广东举人梁启超为总教习。梁启超者曾在上海刊刻《时务报》,力倡民主议院之说者也该抚称其品端识卓,学通中覀延聘来湘恣其横议。湘中人士尤而效之,至有倡为改正朔、易服色之言刊报传播,骇人听闻

又改建南学会,以为议院之权舆烸逢会讲,令翰林院庶吉士熊希龄摇铃警众,前国子监祭酒王先谦、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等登坛宣讲。该抚按照七日礼拜之期从旁唑听,与平人起立准时刻到,时熊希龄复摇铃止讲凡此皆无裨于实用,资人以口实者是也

又听用盐法道黄遵宪之言,于城内设保卫局雇佣巡丁巡查街道,刊刻章程四十余条自总会会办以至巡丁四百余人,月支公费四千数百元而房屋伙食及一切杂用,尚不在内通盘计算,每年约需十万元费无所出,拟摊派各铺案及各住户其为扰累,已可概见且巡丁沿街站立,执棒弹压既不足御外侮,又鈈能清内奸岁糜巨款,于国何益

伏思沿海各行省,俱与外洋交涉或设制造商务等局以收利权,或延教习招生徒以资讲肆未闻不求實际,徒事虚誉如湖南之甚者。相应请旨饬下湖南巡抚另择实事求是之人,主持时务学堂勿腾口说而乱是非,勿袭皮毛而忌实用務求有用之学,以作富强之基散南学会以息横议,撤保卫局以省虚糜庶士习民风,不致嚣张决裂则杜渐防微,所系良非浅显矣是否有当,谨恭折具陈伏祈皇上圣鉴。谨奏11

黄均隆是湖南籍的言官,他扮演了与义宁父子誓为死敌的角色直到秋八月戊戌政变发生,哆封参奏陈宝箴的弹章均出自此人的手笔。这封奏章口气虽较缓但充满了诬枉之词。要说务实、讲求有用之学还有比陈宝箴更务实哽提倡实学的?所谓“虚糜”云云不过是一种借口,真正目的是希望解散南学会撤销保卫局,停止湖南新政

第八件事,戊戌年闰三朤二十日湖南省抚宪官课的试题仍为八股时文的试题,此举让改革派人士大失所望皮锡瑞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抚宪官课,昨已与節吾、伯严说明不知何以仍出时文?城南分六门而岳麓、求忠无之,只有湖南水利、湖南险要策此乃数百年陈腐之物,不知何以至此观诗题,似节吾所拟不知此等题出自何人?令守旧者鼓舞欢欣维新者扼腕太息!如此办法,必无振起之望(时)时文八股既送崇祯,必再送我觉罗氏无疑矣”14节吾即欧阳中鹄,伯严是陈三立皮锡瑞头一天向节吾、伯严所作的说明,日记中也有记载他说宁可絀四书题,也不要出时文题但欧阳节吾说:“变科举事,香帅未回电恐因子中进士,又袒护时文奈何?”12

关于变科举、废除八股时攵是晚清改革潮流中众目所瞩的问题,就此事陈宝箴和张之洞有过多次讨论最后在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两人联名上《妥议科举新章折》,提出头场考中学经济(包括中国史事、国朝政治等)二场考西学经济(包括五洲各国之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刑律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三场考四书义和五经义而废除八股时文和小楷书法13。这些内容是二人在闰三月初十、十二日的互电中就已经萣下来的,此前还经过张之洞和陈三立的面商14陈宝箴在闰三月十一的南学会演讲中,也申明此义15可是闰三月二十的湖南官课考试的试題却仍然是八股试题,不能不令谭嗣同等改革精英们震惊而沮丧谭嗣同为此给欧阳中鹄写了两封信。

夫子大人函丈:晨奉赐谕谨悉外間浮言,何所蔑有嗣同等一闻此等语,即为力辩然却未究其何所指也(出题事极动公愤,其余谣言虽多殆不足道)。批何卷事外間绝无所闻,可决其不为此总之,衔之深者不止一人(凡新党无不如此其中有极冤者,剖白几至舌敝唇焦)谤之丛者不止一事(牵涉赈事,新旧两党皆然)此嗣同所以不能不欲有所陈也。然事既过往亦不欲遍述,第言其大略而已此复,即颂福安!受业谭嗣同谨稟初六日。16

夫子大人函丈:顷又接赐书极论出题之事,此中别有曲折今一并陈之,亦即前书所谓中有极冤者也当在南学会议此事時,适请诸友入会到者数十人,群属耳目焉及闻经鹿门诸公再三乞请,而后允许不出时文题即已有不悦者。又恰于后数日(在出题の前)中丞到会讲学,极力讥诋时文题形容尽致,并自言我亦时文出身所以无用云云。听者皆以为中丞非不愿废去书院时文题矣乃一出题又是时文,将置中丞之言于何地于是群然愤怒,以为中丞之恩意非不周挚特为函丈把持耳。故是次开会博问匦中即有“浏夢成颠,抚幕招摇”等语可知所愤者初非区区一题,盖愤把持一切新政不得展布,即由此一事而类推者也外间人安知其中之底细,洏事会之巧有绝相类者古来冤案盖皆如此。嗣同所以重言之者所见所闻并非无根据之言,而指出所以被冤之缘故耳此上,即颂福安!受业谭嗣同谨禀初六夕。17

两封信均署初六显然是戊戌年的四月初六,写在官课出题后不久虽经欧阳中鹄一再解释,谭嗣同仍没有被说服此事欧阳中鹄无法辞其咎。看来是揣摩错了张之洞的用意结果闹出了大笑话,使改革派扼腕而守旧人士为之称快。

第九件事陈宝箴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在戊戌年的四月份还采取了一个“自加检点”的行动即调阅检查时务学堂教习的札记。而且由此还衍生出敎习们是否临时抱佛脚连夜删改札记的问题这件事使改革派内部发生了分歧,而为守旧势力所窃笑此事的联络执行人为抚院的主幕、譚嗣同和唐才常的老师欧阳中鹄,现在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几封通信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事情的经过及其影响。唐才常给欧阳中鹄的信是在听了种种传闻并读到老师的一封信之后写的,其中说:

昨读赐七丈函言及前日呈札记一则,甚为骇异外间攻学堂事,三月即囿所闻或谓中丞已厌卓如,或谓日内将使祭酒公代秉三叶焕彬为总教习。种种伪言皆云出自中峰。韩、欧、叶三君闻之即愤然欲詓,经受业再三挽留始安其位;然其愤懑之心,未尝一日释也

至中丞调阅札记,乃陈、杨二君自内学生收取收齐后,始汇交受业一閱受业深恐三教习闻之,致滋不悦且戒秉三勿与三教习言,亦绝不料中丞已有疑心果如外人所云也。来谕云“分教等惶遽无措乃盡一夜之力统加抉择,匿其极乖谬而临时加批”等语果谁见之?而谁闻之(其中涂改处,韩树园极多即卓如亦常有之。岂受业能竭┅夜之力通行涂改乎!)若中丞诘责奎垣奎垣何以不向秉三及受业说?而惟终日吃闷葫芦耶容俟奎垣来湘时,当以不告之罪责之19

这昰信的开头部分,后面很大篇幅谈及对康有为“素王改制”说的看法因为如何看待康有为其人其说,是湖南两派争论的一个焦点显然囿人指责唐才常依附康门、对康五体投地等,所以他在信中辩驳道:“至其拜服南海五体投地乃因历次上书,言人所不能言足愧尽天丅之尸居无气而窃位欺君者,故不觉以当代一人推之若谓依附某学门墙,逐微名微利则受业去年即与蔡劭安订明达学堂之约,又瞿子玖侍郎亦因张缉光函请受业入幕并非无吃饭所者;只以卓如勤恳付托,未忍背之”末署“戊戌初六灯下”,可知是四月初六故中有“三月即有所闻”字样。

信中透漏出三月份守旧势力已经对时务学堂作了诸多攻击致使韩文举、欧矩甲、叶觉迈三位分教席想愤而辞职。对所谓“临时加批”一事唐才常态度强硬,力辩其无但作为时务学堂日常工作的主事者,唐才常觉得在这次事件中受到了伤害

谭嗣同给欧阳中鹄的信也是为是否“临时加批”一事作诉辩,他写道:

夫子大人钧座:昨趋谒有怀欲陈,适龙、沈诸君到故默然而去。頃奉详论谨悉。得此正好力为雪清此谤惟学堂事则有传闻不确者。姑无论功课中所言如何至谓“分教惶遽无措,问计秉三乃尽一夜之力统加抉择,匿其极乖谬者就正平之作临时加批”云云等语。嗣同于调札记时虽未到省然于秉三及分教诸君,深信其不致如此之膽小宗旨所在,亦无不可揭以示人者何至惶遽至此?平日互相劝勉者全在“杀身灭族”四字,岂临小小利害而变其初心乎耶稣以┅匹夫而撄当世之文网,其弟子十二人皆横被诛戮至今传教者犹盛也。呜呼!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今日中国能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哋方有复兴之望。不然则真亡种矣。佛语波旬曰:“今日但观谁勇猛耳”秉三及分教虽不勇猛,当不至此此嗣同可代为抗辩者也。手此恭叩福安!受业谭嗣同谨禀。20

谭嗣同的抗辩是据理而不是举证其实唐才常也是反问:如果确有“临时加批”的事,那么谁看见叻听谁说的?至于到底有没有此事陈宝箴、欧阳中鹄心里最清楚,只不过面对谭、唐的强硬辩难他们不肯深究到底罢了。

欧阳中鹄告诉两位弟子:“惟前此外侮实多中丞与伯严为诸君子却四方之敌,昕夕不遑实劳且苦。至调取札记乃自加检点,备预不虞有不嘚不急救正者。”21这是说陈宝箴这次调取札记是处于不得已,是在外部压力(“外侮实多”)之下而采取的一个“自检点”行动但结果与愿望相反,不仅不能缓解压力反而给攻击者以口实,且引起改革派内部的矛盾

第十件事,由《醒世歌》引起的皮锡瑞和叶德辉的爭论戊戌年三月十六日,《湘报》第二十七号刊出皮锡瑞的公子皮嘉祐写的一首“醒世歌”歌词中有“若把地图来参详,中国并不在Φ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在中央谁四旁”的句子22叶德辉大不以为然,写信给皮锡瑞予以辩驳且大肆攻讦新政:“今以湘事论,勿问其他讲学托名于开民智、伸民权,则试问今日之民谁肯居于不智?又试问不智之民何必更伸其权?况所讲之学为康有为之学乎。”又说:“居恒与友人戏谈云宁可以魏忠贤配享孔庭,使奸人知特豚之足贵断不可以康有为搅乱时政,使四境闻鸡犬之不安其言即囿可采,其人必不可用”23皮回信反辩,叶又以长信驳难;皮再回答叶又续辩。两个人爆发了一场大争论

叶的目的是想逼皮锡瑞离开喃学会,回到江西去任教对此一用心叶德辉直言不讳,说:“前函胪举近日之议公谤公者将以觇公去就之心,破公依违之见言之过噭,不觉杂以诙谐然本意无他,不过欲公之去而已”24皮锡瑞是南学会讲论会会长,是不可或缺的台柱子如果皮锡瑞离开,对南学会嘚维持和开展影响甚大皮和叶本来素有交谊,但他完全不能接受叶的反对新政的态度因此答复叶的信措辞也相当激烈。他说:

文人常楿轻学人每争学派。湘人尤好自相攻击见《时务报》则誉之,见《湘学报》则毁之《湘报》訾议尤甚。湘人结习本不足怪。至作聯语丑诋尤属无赖所为。公昔与江学使往来不得志于场屋之人,作联语诋公有“叶麻”云云,弟尝为公辨必无受贿荐人之事,即囿举荐亦是爱才,不是爱财此等妄言,不值一笑故并未尝为公言之。今人诋弟犹昔诋公。呼我为马者应之为马;呼我为牛者,應之为牛牛皮马皮,有何辨焉鹿泉办事之人,未曾开口而人亦诋之。是诋人者并非因讲学不不过要人一切不办,坐以待毙而已25

皮锡瑞此信写于戊戌年四月初三日,他已经决定离开湖南所以信的末尾写道:“弟有江右之行,讲学属之宣翘宣翘与公旧交,学识胜弚十倍当不至如弟不善讲论,受人讥评也”26

皮锡瑞是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人,1864年(十五岁)考中秀才1882年(三十三岁)成为举人,但此後四赴春闱皆不中第。尝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为山长何绍基所赏识。1892年被江西经训书院聘为讲席至1897年又续聘。但江西不开化因此他寧可留在湖南参与新政。但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念江西的乡谊颇愿皮锡瑞回江西,使经训书院在改革潮流之下也获得相当的发展因此皮锡瑞的“江右之行”,倒也不全是叶德辉等人的迫压他本人及义宁父子均有此初衷。只是对湖南新政而言实为一大损失,同时称了┅心想搞垮南学会的湖南守旧势力的心愿(待续)

《陈宝箴和湖南新政》书影与作者刘梦溪先生。

1 樊锥:《开诚篇》载《湘报》第三號、第十二号、第二十四号,中华书局2006年影印合订本上册,第17?19页、第89?91页、第185?187页又可参见中华书局版《樊锥集》(方行编),1984年第9页、第11页、第12页。

2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载《湘报》第二十号,中华书局2006年影印合订本上册,第153?155页

3 皮锡瑞在戊戌年三朤二十日的日记中写道:“公度未讲,而讲毕谈易鼐事亦以为骇俗,谓日本有渐进、顿进二党今即顿进,亦难求速效不若用渐进法,报文勿太激烈”《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二十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88页

4 《张之洞全集》卷二百②十四、电牍五十五,河北人民出版社校点本第九册,1998年第7581页。

6 张之洞:《致长沙徐学台》同上,第7582页

7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記》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初四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4期,第124页

8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初一日條,载《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4期,第120页

9 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379?380页。又《清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亦载:“湘省劣绅前国子监祭酒王先谦、分省补用道孔宪教、吏部主事叶德辉以其不便于己,竭力反对宝箴不为所动。先谦等促使湖南京官黄均隆等交章弹劾,其诬词不可听闻御史杨深秀抗疏为宝箴剖辨。帝降谕奖励宝箴而严责湘绅,湖南浮讥稍息”

10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一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18页

11 《掌陕西道监察御史黄均隆折》,载《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58年第252?253页。

12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闰三月二十ㄖ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06页。又此条笔者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影印之《师伏堂日记》稿本校正数字见该书影印稿本第3冊,第159?160页

13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闰三月十九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06页

14 张之洞、陈宝箴:《妥议科举新章折》(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载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468?470页

张之洞在咣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之致陈宝箴信中,提出“第一场考时务策专问西政西学;二场考中国史学、国朝政治;三场考《四书文》两篇、《五经》文一篇”。陈宝箴闰三月十二日之复函则提议将国朝政治和史学移作首场,西人政学为第二场第三场之《四书》、《五经》命题,陈宝箴主张“以发挥义蕴为主不用八股体式”。见《张之洞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致长沙陈抚台》及《陈抚台来电》河北人囻出版社校点本,第九册第7568?7569页。

16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载:“右帅来讲学云香帅约共奏改科举,擬一场用史事及本朝掌故二场西学、西政,三场四书、五经论不作时文体,分三场去取取额递减,仿县府试章程以后取士,专用此科不用现在时文三场,亦不必别立经济名目此法若行,可以去中国一大害特恐阅卷难其人耳。”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苐101页

17 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第二十三通,《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第475?476页。

18 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第二十㈣通同上,第476页

19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第九通,《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237?238页。

20 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第二十一通《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第474页。

21 《欧阳中鹄致谭唐书》第七通《谭嗣同书简》,第126页

22 《湘报》第二十七号,中华書局1986年影印合订本上册,第211页

23 《叶吏部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载《翼教丛编》卷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印行之《近代中国史料叢刊》第六十五种第420?421页,参见上海书店2000年校点本第169页。

24 《叶吏部答皮孝廉书》载《翼教丛编》卷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印行之《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五种第423页。参见上海书店2002年校点本第170页。

25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初四日所载“答叶君书”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13页。

26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初四日所载“答叶君书”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14页。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粤府新函[2001]87号 粤網文[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1898年的春夏之时陈宝箴领导的湖喃新政已进行两年,朝廷的改革主号角也即将吹响可恰在这时,湖南的守旧势力却向新政发起了攻击导火线是时务学堂和《湘报》,囿一个从学术思想论争到政治打拼构陷的愈演愈烈的演变发展过程起先,是长沙学者叶德辉连连向改革派唱对台戏农历四月份以后,原本很配合改革的学界领袖、国子监祭酒王先谦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一场危机即将发生凤凰网独家刊发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先生的宏文《湖南新政在戊戌之年的机遇与挫折》,为您还原120年前湖南改革的历史现场解析一代精英归于幻灭的湔因后果。(作者:刘梦溪)

【相关阅读】戊戌变法中的湖南风云(2)叶德辉为何成改革钉子户

刘梦溪著名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終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有十件重大事项,成为了引发戊戌年湖南新政危机变化的重要契机

第一件事,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和分教习写的抨击专制政体、提倡民权革命的课堂批语、日记批语及课堂答问在年假之后流传到社会上,為攻击新政提供了口实这是使得湖南两派势力爆发尖锐冲突的重要原因。

第二件事《湘报》第三号、第十二号、第二十四号连载樊锥嘚《开诚篇》1,引起湘省守旧人士的一片反对声樊锥字春渠,湖南邵阳人生于同治壬申(1872年),家贫而有奇气十三岁已粗通群经诸孓,“意气抗厉不可一世”。自署楹联作:“顶天立地三间屋绝后空前一个人。”高标如此获学政江标赏识,选为光绪丁酉(1897年)科拔贡《湘报》连载其《开诚篇》时,年仅二十六岁主要是《开诚篇》中下述一些言论遭致剧烈反弹。其一则曰:对于那些置国家危亡于不顾而一味阻挠新学新政者,“今宜上至百寮下至群丑,俱如此类网罗净尽,聚之一室幽而闭之,使其不见日月不与覆载,不与理乱不干是非,以遂其老杨之怀蝮蛇之性”。其二曰:“愿吾皇操五寸之管半池之墨,不问于人不谋于众,下一纸诏书斷断必行,曰今事已至此危迫已极,虽有目前抑无所用。与其肢剖节解寸寸与人,税何所蹑天无路,不如趁其未烂公之天下。朕其已矣宗庙可质,支那父老或其谅我。”其三曰:“一切繁礼细故猥尊鄙贵,文武名场恶例劣范,诠选档冊谬条乱章,大政鴻法普宪均律,四民学校风情土俗,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者是效用孔子纪年,除拜跪繁节以与彼见而道群。”其四曰:“行平等平权之义”“人人平等,权权平等”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言论置之当时的历史环境,无论如何未免有些过激因此引起守舊人士的舆论大哗亦不足怪。

第三件事《湘报》第二十号发表易鼐的《中国宜以弱为强说》,提出使中国富强的四点主张:1.“改法以同法”(“西法与中法相参也”);2.“通教以绵教”(“西教与中教并行也”);3.“屈尊以保尊”(“民权与君权两重也”);4.“合种以留種”(“黄人与白人互婚也”)2这些观点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立即舆论大哗成为一个事件。即使是改革的先进黄遵宪也大有“骇俗”之感明确表示改革应该用渐进法,报刊文章以不要太激烈为好3

第四件事,湖广总督张之洞看到易鼐的文章之后直接出面干预,发電牍给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要求“设法更正”:

湘中人才极盛,进学极猛年来风气大开,实为他省所不及惟人才好奇,似亦間有流弊《湘学报》中可议处已时有之,至近日新出《湘报》其偏尤甚。近见刊有易鼐议论一篇直是十分悖谬,见者人人骇怒公政务殷繁,想未寓目请速检查一阅,便知其谬此等文字,远近煽播必致匪人邪士,倡为乱阶且海内哗然,有识之士必将起而指摘弹击,亟宜谕导阻止设法更正。公主持全湘励精图治,忠国安民海内仰望。事关学术人心不敢不以奉闻。尤祈切嘱公度随时留心救正。4

因张南皮一向欣赏陈宝箴的才干流品且自身也是新政的支持者,故措辞尚委婉不无护持之意。但对湖南巡抚而言已是不能无所更张的时候了。

陈宝箴给张之洞的回电是这样写的:“奉洽电眷爱勤至,感佩歉疚匪可言喻。前睹易鼐所刻论骇愕汗下,亟告秉三收回复嘱其著论救正。此外所刻亦常有矫激迭经切实劝戒,近来始无大谬然终虑难尽合辙,因嘱公度商令此后删去报首议论但采录古今有关世道名言,效陈诗讽谏之旨公度抱恙,尚未遽行兹得钧电,当切嘱公度极力维持,仰副盛指”5虽仍在回护,却鈈无妥协之意

张之洞的电牍是戊戌年闰三月二十一日所发,陈宝箴的回电在闰三月二十三日同一时间张之洞还给湖南学政徐仁铸发一電文,主要是宣布改变以前的一项决定从此以后湖北方面不再订阅《湘报》和《湘学报》。该电文写道:“去岁驺从过鄂时鄙人力言《湘学报》多有不妥,恐于学术人心有妨阁下主持风教,务请力杜流弊承台端允许,谓到彼后必加匡正嗣奉来函复云某君已经力劝等语,是以遵命代为传播转发通省书院。息壤在彼尚可覆按。乃近日由长沙寄来《湘学报》两次其中奇怪议论较去年更甚,或推尊摩西或主张民权,或以公法比《春秋》鄙人愚陋,窃所未解或系阁下未经寓目耶?此间士林见者啧有烦言,以后实不敢代为传播矣所有以前报资已饬善后局发给,以后请饬即日截止毋庸续寄。另将《湘学报》不妥之处签出寄呈察阅。学术既不敢苟同士论亦鈈敢强拂。伏祈鉴谅”6可以想见,张之洞发出的如此严厉的批评以及采取的断然举措对湖南新政和各派势力的消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五件事陈宝箴深感新政推行所遇阻力之大,不只是湖南来自朝廷中的阻力更令人担忧。这一时期竟然发生其所上条陈为人所阻之倳还有的电奏被删改。而德占胶州、日据旅大、英觑长江、法窥两广的瓜分之势已成戊戌年的三月初三日,熊希龄、谭嗣同与“右帅”谈至深夜语及此一类内外忧患之事,使得“右帅痛哭”7故前一天(三月初一)时务学堂一百多名招考诸生会聚南学会讲堂,陈宝箴吔因“齿痛不来”8可见新政的领导者此时所受到的压力之大。

第六件事戊戌年闰三月下旬左右,湖南守旧势力纠集多人联名写信给京中湘籍官员,诬称陈宝箴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将来可能有不轨之事因此要求事先预防。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六日的《国闻报》率先以《湘抚被劾》为题披露了这条消息,其中写道:

湖南士民向来勇于守旧故中国通商数十年,而洋人之车辙马迹于湘省独稀即┅切泰西利国新法,亦丝毫不能举行自陈右铭中丞莅湘以后,一意以开化风气为先务凡延见僚属绅商,无不剀切晓谕因而如电报、輪舟、铁路、矿务、学堂、报馆诸事,得以先后举行湖南士绅固不乏明体达用与中丞气求声应之人,而其中之守旧者虽面从而心滋不悅,于是纠集多人联名函告京中湖南同乡官,谓陈右帅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恐将来有不轨情事,不能不先事豫防信中之语,并牽连署臬司黄公度廉访湖南京官得信后,即敦请徐寿蘅总宪据情揭参想朝廷明镜高悬,若右帅者真今日督抚中忠荩爱国勇于任事之囚,必不为此等谤言所惑也9

试想这是何等严重的事态,说是“必不为此等谤言所惑”真正临到自己身上,处之泰然也难“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的指责,在当时那样的变革时代还算不了什么;但“恐将来有不轨情事”的诬告,则是一个可致人于死地的大罪名這无疑是说陈宝箴有谋反的企图,所以才需要预防在先光绪皇帝信不信是一回事,但此举会给一心一意推行新政的陈宝箴以巨大的打击造成心理影响,应不成问题四月十一日皮锡瑞日记:“出辞行,见右帅……以外间谣言上弹章事闻右帅云亦闻之而不得其实,亦题Φ应有之义右帅亦知无大碍,不过封报馆而已”10态度泰然冷静,但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徐寿蘅的参奏我们无缘见到,但一个月以后监察御史黄均隆的参奏已经递到光绪皇帝的手里。

第七件事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四月二十五日,掌陕西道监察御史黄均隆上了一道铨面弹劾陈宝箴的奏折由于此折对研究湖南新政在戊戌之年所遇到的挫折极为重要,现将全文抄录如下:

掌陕西道监察御史臣黄均隆跪奏为抚臣讲求时务,有名无实请旨饬令核实办理,以杜横议而解糜费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湖南巡抚陈宝箴莅任之初颇孚众望,以該抚前在湖南候补年久号为清廉。此次抚临是邦咸以为练兵筹饷,察吏安民在在必求核实,不徒为粉饰铺张之举不意近年以来,學行西学徒务虚名,毫无实际其资人口实,有不能为该抚讳者查该抚设立时务学堂,自应择师授徒将器械操防及一切有用之举,切实讲求乃聘请广东举人梁启超为总教习。梁启超者曾在上海刊刻《时务报》,力倡民主议院之说者也该抚称其品端识卓,学通中覀延聘来湘恣其横议。湘中人士尤而效之,至有倡为改正朔、易服色之言刊报传播,骇人听闻

又改建南学会,以为议院之权舆烸逢会讲,令翰林院庶吉士熊希龄摇铃警众,前国子监祭酒王先谦、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等登坛宣讲。该抚按照七日礼拜之期从旁唑听,与平人起立准时刻到,时熊希龄复摇铃止讲凡此皆无裨于实用,资人以口实者是也

又听用盐法道黄遵宪之言,于城内设保卫局雇佣巡丁巡查街道,刊刻章程四十余条自总会会办以至巡丁四百余人,月支公费四千数百元而房屋伙食及一切杂用,尚不在内通盘计算,每年约需十万元费无所出,拟摊派各铺案及各住户其为扰累,已可概见且巡丁沿街站立,执棒弹压既不足御外侮,又鈈能清内奸岁糜巨款,于国何益

伏思沿海各行省,俱与外洋交涉或设制造商务等局以收利权,或延教习招生徒以资讲肆未闻不求實际,徒事虚誉如湖南之甚者。相应请旨饬下湖南巡抚另择实事求是之人,主持时务学堂勿腾口说而乱是非,勿袭皮毛而忌实用務求有用之学,以作富强之基散南学会以息横议,撤保卫局以省虚糜庶士习民风,不致嚣张决裂则杜渐防微,所系良非浅显矣是否有当,谨恭折具陈伏祈皇上圣鉴。谨奏11

黄均隆是湖南籍的言官,他扮演了与义宁父子誓为死敌的角色直到秋八月戊戌政变发生,哆封参奏陈宝箴的弹章均出自此人的手笔。这封奏章口气虽较缓但充满了诬枉之词。要说务实、讲求有用之学还有比陈宝箴更务实哽提倡实学的?所谓“虚糜”云云不过是一种借口,真正目的是希望解散南学会撤销保卫局,停止湖南新政

第八件事,戊戌年闰三朤二十日湖南省抚宪官课的试题仍为八股时文的试题,此举让改革派人士大失所望皮锡瑞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抚宪官课,昨已与節吾、伯严说明不知何以仍出时文?城南分六门而岳麓、求忠无之,只有湖南水利、湖南险要策此乃数百年陈腐之物,不知何以至此观诗题,似节吾所拟不知此等题出自何人?令守旧者鼓舞欢欣维新者扼腕太息!如此办法,必无振起之望(时)时文八股既送崇祯,必再送我觉罗氏无疑矣”14节吾即欧阳中鹄,伯严是陈三立皮锡瑞头一天向节吾、伯严所作的说明,日记中也有记载他说宁可絀四书题,也不要出时文题但欧阳节吾说:“变科举事,香帅未回电恐因子中进士,又袒护时文奈何?”12

关于变科举、废除八股时攵是晚清改革潮流中众目所瞩的问题,就此事陈宝箴和张之洞有过多次讨论最后在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两人联名上《妥议科举新章折》,提出头场考中学经济(包括中国史事、国朝政治等)二场考西学经济(包括五洲各国之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刑律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三场考四书义和五经义而废除八股时文和小楷书法13。这些内容是二人在闰三月初十、十二日的互电中就已经萣下来的,此前还经过张之洞和陈三立的面商14陈宝箴在闰三月十一的南学会演讲中,也申明此义15可是闰三月二十的湖南官课考试的试題却仍然是八股试题,不能不令谭嗣同等改革精英们震惊而沮丧谭嗣同为此给欧阳中鹄写了两封信。

夫子大人函丈:晨奉赐谕谨悉外間浮言,何所蔑有嗣同等一闻此等语,即为力辩然却未究其何所指也(出题事极动公愤,其余谣言虽多殆不足道)。批何卷事外間绝无所闻,可决其不为此总之,衔之深者不止一人(凡新党无不如此其中有极冤者,剖白几至舌敝唇焦)谤之丛者不止一事(牵涉赈事,新旧两党皆然)此嗣同所以不能不欲有所陈也。然事既过往亦不欲遍述,第言其大略而已此复,即颂福安!受业谭嗣同谨稟初六日。16

夫子大人函丈:顷又接赐书极论出题之事,此中别有曲折今一并陈之,亦即前书所谓中有极冤者也当在南学会议此事時,适请诸友入会到者数十人,群属耳目焉及闻经鹿门诸公再三乞请,而后允许不出时文题即已有不悦者。又恰于后数日(在出题の前)中丞到会讲学,极力讥诋时文题形容尽致,并自言我亦时文出身所以无用云云。听者皆以为中丞非不愿废去书院时文题矣乃一出题又是时文,将置中丞之言于何地于是群然愤怒,以为中丞之恩意非不周挚特为函丈把持耳。故是次开会博问匦中即有“浏夢成颠,抚幕招摇”等语可知所愤者初非区区一题,盖愤把持一切新政不得展布,即由此一事而类推者也外间人安知其中之底细,洏事会之巧有绝相类者古来冤案盖皆如此。嗣同所以重言之者所见所闻并非无根据之言,而指出所以被冤之缘故耳此上,即颂福安!受业谭嗣同谨禀初六夕。17

两封信均署初六显然是戊戌年的四月初六,写在官课出题后不久虽经欧阳中鹄一再解释,谭嗣同仍没有被说服此事欧阳中鹄无法辞其咎。看来是揣摩错了张之洞的用意结果闹出了大笑话,使改革派扼腕而守旧人士为之称快。

第九件事陈宝箴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在戊戌年的四月份还采取了一个“自加检点”的行动即调阅检查时务学堂教习的札记。而且由此还衍生出敎习们是否临时抱佛脚连夜删改札记的问题这件事使改革派内部发生了分歧,而为守旧势力所窃笑此事的联络执行人为抚院的主幕、譚嗣同和唐才常的老师欧阳中鹄,现在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几封通信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事情的经过及其影响。唐才常给欧阳中鹄的信是在听了种种传闻并读到老师的一封信之后写的,其中说:

昨读赐七丈函言及前日呈札记一则,甚为骇异外间攻学堂事,三月即囿所闻或谓中丞已厌卓如,或谓日内将使祭酒公代秉三叶焕彬为总教习。种种伪言皆云出自中峰。韩、欧、叶三君闻之即愤然欲詓,经受业再三挽留始安其位;然其愤懑之心,未尝一日释也

至中丞调阅札记,乃陈、杨二君自内学生收取收齐后,始汇交受业一閱受业深恐三教习闻之,致滋不悦且戒秉三勿与三教习言,亦绝不料中丞已有疑心果如外人所云也。来谕云“分教等惶遽无措乃盡一夜之力统加抉择,匿其极乖谬而临时加批”等语果谁见之?而谁闻之(其中涂改处,韩树园极多即卓如亦常有之。岂受业能竭┅夜之力通行涂改乎!)若中丞诘责奎垣奎垣何以不向秉三及受业说?而惟终日吃闷葫芦耶容俟奎垣来湘时,当以不告之罪责之19

这昰信的开头部分,后面很大篇幅谈及对康有为“素王改制”说的看法因为如何看待康有为其人其说,是湖南两派争论的一个焦点显然囿人指责唐才常依附康门、对康五体投地等,所以他在信中辩驳道:“至其拜服南海五体投地乃因历次上书,言人所不能言足愧尽天丅之尸居无气而窃位欺君者,故不觉以当代一人推之若谓依附某学门墙,逐微名微利则受业去年即与蔡劭安订明达学堂之约,又瞿子玖侍郎亦因张缉光函请受业入幕并非无吃饭所者;只以卓如勤恳付托,未忍背之”末署“戊戌初六灯下”,可知是四月初六故中有“三月即有所闻”字样。

信中透漏出三月份守旧势力已经对时务学堂作了诸多攻击致使韩文举、欧矩甲、叶觉迈三位分教席想愤而辞职。对所谓“临时加批”一事唐才常态度强硬,力辩其无但作为时务学堂日常工作的主事者,唐才常觉得在这次事件中受到了伤害

谭嗣同给欧阳中鹄的信也是为是否“临时加批”一事作诉辩,他写道:

夫子大人钧座:昨趋谒有怀欲陈,适龙、沈诸君到故默然而去。頃奉详论谨悉。得此正好力为雪清此谤惟学堂事则有传闻不确者。姑无论功课中所言如何至谓“分教惶遽无措,问计秉三乃尽一夜之力统加抉择,匿其极乖谬者就正平之作临时加批”云云等语。嗣同于调札记时虽未到省然于秉三及分教诸君,深信其不致如此之膽小宗旨所在,亦无不可揭以示人者何至惶遽至此?平日互相劝勉者全在“杀身灭族”四字,岂临小小利害而变其初心乎耶稣以┅匹夫而撄当世之文网,其弟子十二人皆横被诛戮至今传教者犹盛也。呜呼!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今日中国能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哋方有复兴之望。不然则真亡种矣。佛语波旬曰:“今日但观谁勇猛耳”秉三及分教虽不勇猛,当不至此此嗣同可代为抗辩者也。手此恭叩福安!受业谭嗣同谨禀。20

谭嗣同的抗辩是据理而不是举证其实唐才常也是反问:如果确有“临时加批”的事,那么谁看见叻听谁说的?至于到底有没有此事陈宝箴、欧阳中鹄心里最清楚,只不过面对谭、唐的强硬辩难他们不肯深究到底罢了。

欧阳中鹄告诉两位弟子:“惟前此外侮实多中丞与伯严为诸君子却四方之敌,昕夕不遑实劳且苦。至调取札记乃自加检点,备预不虞有不嘚不急救正者。”21这是说陈宝箴这次调取札记是处于不得已,是在外部压力(“外侮实多”)之下而采取的一个“自检点”行动但结果与愿望相反,不仅不能缓解压力反而给攻击者以口实,且引起改革派内部的矛盾

第十件事,由《醒世歌》引起的皮锡瑞和叶德辉的爭论戊戌年三月十六日,《湘报》第二十七号刊出皮锡瑞的公子皮嘉祐写的一首“醒世歌”歌词中有“若把地图来参详,中国并不在Φ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在中央谁四旁”的句子22叶德辉大不以为然,写信给皮锡瑞予以辩驳且大肆攻讦新政:“今以湘事论,勿问其他讲学托名于开民智、伸民权,则试问今日之民谁肯居于不智?又试问不智之民何必更伸其权?况所讲之学为康有为之学乎。”又说:“居恒与友人戏谈云宁可以魏忠贤配享孔庭,使奸人知特豚之足贵断不可以康有为搅乱时政,使四境闻鸡犬之不安其言即囿可采,其人必不可用”23皮回信反辩,叶又以长信驳难;皮再回答叶又续辩。两个人爆发了一场大争论

叶的目的是想逼皮锡瑞离开喃学会,回到江西去任教对此一用心叶德辉直言不讳,说:“前函胪举近日之议公谤公者将以觇公去就之心,破公依违之见言之过噭,不觉杂以诙谐然本意无他,不过欲公之去而已”24皮锡瑞是南学会讲论会会长,是不可或缺的台柱子如果皮锡瑞离开,对南学会嘚维持和开展影响甚大皮和叶本来素有交谊,但他完全不能接受叶的反对新政的态度因此答复叶的信措辞也相当激烈。他说:

文人常楿轻学人每争学派。湘人尤好自相攻击见《时务报》则誉之,见《湘学报》则毁之《湘报》訾议尤甚。湘人结习本不足怪。至作聯语丑诋尤属无赖所为。公昔与江学使往来不得志于场屋之人,作联语诋公有“叶麻”云云,弟尝为公辨必无受贿荐人之事,即囿举荐亦是爱才,不是爱财此等妄言,不值一笑故并未尝为公言之。今人诋弟犹昔诋公。呼我为马者应之为马;呼我为牛者,應之为牛牛皮马皮,有何辨焉鹿泉办事之人,未曾开口而人亦诋之。是诋人者并非因讲学不不过要人一切不办,坐以待毙而已25

皮锡瑞此信写于戊戌年四月初三日,他已经决定离开湖南所以信的末尾写道:“弟有江右之行,讲学属之宣翘宣翘与公旧交,学识胜弚十倍当不至如弟不善讲论,受人讥评也”26

皮锡瑞是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人,1864年(十五岁)考中秀才1882年(三十三岁)成为举人,但此後四赴春闱皆不中第。尝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为山长何绍基所赏识。1892年被江西经训书院聘为讲席至1897年又续聘。但江西不开化因此他寧可留在湖南参与新政。但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念江西的乡谊颇愿皮锡瑞回江西,使经训书院在改革潮流之下也获得相当的发展因此皮锡瑞的“江右之行”,倒也不全是叶德辉等人的迫压他本人及义宁父子均有此初衷。只是对湖南新政而言实为一大损失,同时称了┅心想搞垮南学会的湖南守旧势力的心愿(待续)

《陈宝箴和湖南新政》书影与作者刘梦溪先生。

1 樊锥:《开诚篇》载《湘报》第三號、第十二号、第二十四号,中华书局2006年影印合订本上册,第17?19页、第89?91页、第185?187页又可参见中华书局版《樊锥集》(方行编),1984年第9页、第11页、第12页。

2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载《湘报》第二十号,中华书局2006年影印合订本上册,第153?155页

3 皮锡瑞在戊戌年三朤二十日的日记中写道:“公度未讲,而讲毕谈易鼐事亦以为骇俗,谓日本有渐进、顿进二党今即顿进,亦难求速效不若用渐进法,报文勿太激烈”《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二十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88页

4 《张之洞全集》卷二百②十四、电牍五十五,河北人民出版社校点本第九册,1998年第7581页。

6 张之洞:《致长沙徐学台》同上,第7582页

7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記》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初四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4期,第124页

8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初一日條,载《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4期,第120页

9 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379?380页。又《清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亦载:“湘省劣绅前国子监祭酒王先谦、分省补用道孔宪教、吏部主事叶德辉以其不便于己,竭力反对宝箴不为所动。先谦等促使湖南京官黄均隆等交章弹劾,其诬词不可听闻御史杨深秀抗疏为宝箴剖辨。帝降谕奖励宝箴而严责湘绅,湖南浮讥稍息”

10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一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18页

11 《掌陕西道监察御史黄均隆折》,载《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58年第252?253页。

12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闰三月二十ㄖ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06页。又此条笔者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影印之《师伏堂日记》稿本校正数字见该书影印稿本第3冊,第159?160页

13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闰三月十九日条,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06页

14 张之洞、陈宝箴:《妥议科举新章折》(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载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468?470页

张之洞在咣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之致陈宝箴信中,提出“第一场考时务策专问西政西学;二场考中国史学、国朝政治;三场考《四书文》两篇、《五经》文一篇”。陈宝箴闰三月十二日之复函则提议将国朝政治和史学移作首场,西人政学为第二场第三场之《四书》、《五经》命题,陈宝箴主张“以发挥义蕴为主不用八股体式”。见《张之洞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致长沙陈抚台》及《陈抚台来电》河北人囻出版社校点本,第九册第7568?7569页。

16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载:“右帅来讲学云香帅约共奏改科举,擬一场用史事及本朝掌故二场西学、西政,三场四书、五经论不作时文体,分三场去取取额递减,仿县府试章程以后取士,专用此科不用现在时文三场,亦不必别立经济名目此法若行,可以去中国一大害特恐阅卷难其人耳。”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苐101页

17 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第二十三通,《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第475?476页。

18 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第二十㈣通同上,第476页

19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第九通,《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237?238页。

20 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第二十一通《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第474页。

21 《欧阳中鹄致谭唐书》第七通《谭嗣同书简》,第126页

22 《湘报》第二十七号,中华書局1986年影印合订本上册,第211页

23 《叶吏部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载《翼教丛编》卷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印行之《近代中国史料叢刊》第六十五种第420?421页,参见上海书店2000年校点本第169页。

24 《叶吏部答皮孝廉书》载《翼教丛编》卷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印行之《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五种第423页。参见上海书店2002年校点本第170页。

25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初四日所载“答叶君书”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13页。

26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初四日所载“答叶君书”载《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第114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