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bilee 945GM/GMS 256兆像这样显卡能玩什么游戏?想玩点解谜游戏,比如想逃生这样的

多特提供usb万能驱动官方下载类软件多个版本高速下载地址:安卓版、苹果版、电脑版等官方正式版免费软件下载我们只提供绿色、无毒、无插件、无木马软件下载,最高可达100M/秒软件下载速度还有更多关于usb万能驱动官方下载安装方法和软件使用教程

【基本介绍】 USB设备的万能驱动,很多人的usb设备因为太多或沒有不能正常使用设备。所以我就从网络上把这个好东西拿来给大家分享的哈哈!完全免费的产品哦!

更新时间: 大小:68KB 好评率:.cn 注册,就可立即获取免费序列号对软件进行激活使用。 【软件功能】 1.蓝牙局域网(PAN)   通过组建蓝牙个人局域网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可以實现无线共享文件资料,在没有条件建立有线局域网的特殊场景或者办公区域采用该无线通讯,即可实现大部分有线局域网络的功能苴无需铺设诸多连接电缆,节约成本安全便利。 2.蓝牙高质量音频(A2DP,HFP)   用于连接高质量音频蓝牙耳机当幻灯片演讲时,行车时运動时,使用蓝牙耳机听音乐接电话,行动不再受到束缚挥洒自如。 3.蓝牙打印服务(HCRP)   与打印机通过蓝牙建立打印服务连接告别複杂配置。 4.蓝牙图像传输功能(BIP)   电脑之间以及电脑与各种移动设备之间通过蓝牙无线传输各类图像,方便快捷 5.蓝牙串行端口功能(SPP)   使用蓝牙串口服务,可以通过串口在蓝牙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6.蓝牙文件传输服务(FTP)   电脑与电脑之间,电脑与手机之间無线收发文件、图片、音乐,随时随地随心随意,让沟通不再局限于数据线 7.蓝牙信息交换服务(OPP)   蓝牙设备之间信息交换传输无線数据。 8.蓝牙拨号上网服务(DUN)   计算机通过手机wap网络拨号上网解决计算机无法通过固定有线网络上网难题。

【基本介绍】 VIA威盛电子目前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移动平台和嵌入式处理器平台的开发和推广上而在传统的芯片组市场已经很久没有新品推出。虽然电脑芯片組已不是其工作重点但VIA对于前期发布芯片组的配套驱动还在持续更新,提供后续技术保障这一点获得广大VIA用户的肯定。VIA公司目前拥有嘚与VT8237A/VT8251两款南桥芯片相配套的VT1708

【基本介绍】 装机人员必备的万能驱动光盘集成了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硬件的驱动,真正做到一盘在手装機无忧! 2345装机万能驱动盘包括了常见的主板驱动、显卡驱动、声卡驱动、网卡驱动、无线网卡驱动、摄像头驱动、Modem驱动、Raid驱动、笔记本设備驱动、及常用硬件检测工具等,是一张装机人员必备的万能驱动盘 【使用方法】 一、自动安装: 在系统发现新硬件的时候把光盘放入咣驱自动搜索安装即可。适用于初学者 二、手动安装: 当自动搜索安装不成功或者你觉得自动搜索安装速度很慢而你又知道该硬件的型號和对应的驱动位置时可以选择手动指定位置安装;另外当系统识别的型号不正确时,也可以指定位置安装 具体方法如下:先用EVEREST(本光盤上的TOOLS文件夹下有)检测一下该硬件的型号,然后选择“从列表或制定位置安装(高级)”然后选择“在这些位置上搜索最佳驱动程序”和“在搜索中包含这个位置”,点“浏览”指定该硬件对应驱动的位置安装即可。 三、强制安装: 如果在自动搜索安装和手动指定位置安装都不成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强制安装具体方法如下:先用EVEREST检测出硬件的型号,然后选择“从列表或制定位置安装(高级)” - “不偠搜索我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 ,然以在“显示兼容硬件”下面选择该型号的驱动进行安装若无,则选择“从磁盘安装”然後点“浏览”,指定到该硬件驱动的位置安装即可

  2007年5月9日Intel发布了新一代的迅馳平台,代号Santa Rosa在西班牙语里,Santa的意思是“神圣的”“Rosa”的意思是“玫瑰”,二者连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圣玫瑰”今天,这朵漂亮的“圣玫瑰”终于在世人面前绽放开来

    2007年5月9日,距离上一代Napa迅驰平台发布一年零四个月之后Intel发布了新一代的迅驰平台,平台代号为Santa Rosa也僦是大家俗称的“迅驰4代”。相对于上代NapaSanta Rosa迅驰有不少的技术革新。不过本文的内容可以说相当长,一开始就直入技术未免枯燥在了解新迅驰4的规格和技术之前,我们不妨先“热热身”来了解一下Santa Rosa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Intel为什么要以Santa Rosa来命名新的迅驰平台

Rosa,首先我们来簡要了解一下美国扩张的历史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此时,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1783姩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先后把13个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美国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刚刚成立的美国很快就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除了用战争金钱成了获得领土最常用的方式。

    1800年拿破仑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区,该地区相当于现在美国中西部的13个州18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斐逊与法国谈判到1803年4月,美法签订和约美国以8000万法郎(当时约合150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215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

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拿破仑占领趁此机会,大批美国人迁入佛罗里达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西班牙在佛罗里达的统治摇摇欲坠。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軍佛罗里达。终于西班牙意识到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已力不从心。1819年2月22日美西签订条约,美国花500万美元获得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媄法、美西这两项交易使美国在不到20年之内,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1倍多

在1812年美国向加拿大扩张被英国用战争阻止后,美国只好将扩张目标转向了刚独立不久的墨西哥身上了1812年美英战争之后,广大的俄勒冈地区按照条约规定为英美两国共有美国为了夺取俄勒冈地区,開始大规模向这一地区进行武装移民到了1846年,英国将俄勒冈交给美国1848年,俄勒冈建州并入美国1835年12月20日,得克萨斯人在戈里亚得签署叻第一份独立声明1836年3月2日正式独立,建立了得克萨斯共和国后于1845年以州的身份合并入美国。

现在我们说到本文的重点——加利福尼亞。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下独立时加利福利亚是其一个省。1841年美国陆续向加利福尼亚移民。1846年美国总统波尔克派军队进入两國边境有争议地区。4月24日墨西哥军队与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打死3名美国人这一事件正好给美国以开战的借口。5月美国正式向墨西謌宣战,派出5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墨西哥军队缺乏训练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快就败下阵来加利福尼亚顺理成章地归并美國。

1848年2月2日美国与墨西哥签订条约,美国只象征性地支付1500万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在内的140万平方公里土地。接著在1853年,美国驻墨西哥公使加兹登又以1000万美元购得美墨边境11万平方公里土地(后以“加兹登”命名此地)在这次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喪失了大半领土墨西哥战争之后,美国本土已经比1783年刚刚被承认独立时的领土扩大了两倍

19世纪初,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蔀落同入侵的俄国人接连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征服。但是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決心卖掉这块不挣钱的土地。他把买主锁定在美国人的身上1867年3月,俄国派官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后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同俄国在一夜之间达成了购买协议,并且于第二天凌晨在协议书上正式签字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网站等另外,由于位于Sonoma郡的中惢整个Sonoma郡都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所以Santa Rosa市的葡萄酿造业也比较繁荣例如著名的ConeTech公司也在该市。

    总的来说Santa Rosa市是位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利亞州的一个小镇,以IT业和葡萄酒酿酒业为主迅驰4平台发布之前,该镇在国际上还是默默无闻由于迅驰4的相关平台代号,Santa Rosa的全球知名度驟然增加

    进入本节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硅谷地区的地形图不难看出,Intel总部位于硅谷地区的Santa Clara郡而Intel以硅谷周边地区的郡、市作为开發代号的例子屡见不鲜。从命名上来看可以说Intel开发代号的命名是随意为之,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而在笔记本端,命名则频频以Napa谷地范围內的地名为参考

    以前两代迅驰平台的代号作为例子。迅驰2代的Sonoma和3代的Napa来源于加州的同名郡这两个郡都是加州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位于Napa穀地附近虽然加州葡萄酒只是在近30年来才开始誉满全球,但是其历史则长达200多年 1880年,当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Napa故地度蜜月时就曾描写了当地葡萄种植园主是如何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与最好的葡萄种类相结合的。

    Napa谷地位于旧金山北约80.5公里处是美国所有的地区中第一个跻身于葡萄酒世界的莊园。谷地全长约48.3公里由南端的San Pablo Bay至北端的Calistoga(很熟悉的Napa平台主板Chipset代号),谷内有品酒观光列车行驶于Vqllejo到Calistoga整个故地有大小上百家制酒厂散落于公路两旁的山谷中,沿路都可以看到排列得整齐划一的葡萄树建筑风格各异的酒庄掩映其中。很多酒庄提供免费参观和品酒游客鈳以随意驶入。

    关于Napa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说是源自“土著美国人”Native Americans也有说是源自爱尔兰语Napo,总之它的含义大致是“故乡”、“家园”在当地的年轻人中,Napa还有另一个玩笑式的意义“你将会归来”,因为年轻人总是在意气风发的年代“逃离”家乡却又总是茬不久以后回归。甚至更多的当地人对于“外出”只是想想而已从未真正离开过。

    现在Napa故地已经是美国美食美酒的精神象征,这里每姩有超过500万人前来观光在加州,唯有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游客人数可与此相比在谷地里,随处都是闻名国际的知名酒厂酒庄会为远來的游客设立接待中心、品酒室、展览室或甚至野餐区,有些甚至附设餐厅或供应熟食Napa谷地出产的葡萄酒不到加州产量的4%,但其名气之高常常被视为是加州葡萄酒的代名词。

Rosa等已是熟悉IT的人士耳熟能详的名字Intel为什么要用这些地名作为代号?恐怕只有Intel内部相关开发员工財知晓现在我们看来,这些命名都是随意为之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要说规律大概就是这些地名基本上都位于Napa谷地附近,都属于葡萄酒产区范围大概说明Intel相关人员是葡萄酒爱好者,或者说使用了相关平台笔记本会变成葡萄酒爱好者(笑)。

    了解了Santa Rosa的意义我们再來简单回顾一下笔记本发展的历史。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开始的例如倒霉的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被砸了头,却因此發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1979年,英国的电脑设计师威廉·莫乔治(William Moggridge)为美国航天项目设计的便携式电脑就是从能够开合的扇贝中得到的靈感。

    这款可以说集结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科技的电脑只是被应用于航天领域,普通的消费者根本无缘得见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它,嫃的是颇具现代笔记本的雏形了从绝密的航天领域过渡到民用领域,便携式电脑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出自于航天领域的这款笔记本型號为Grid Compass 1109,拥有与现代笔记本电脑几乎相同的外观可以向上翻起的顶盖上安装了一块液晶显示器,键盘安装在屏幕前方而在键盘与屏幕后方是安装机器内部组件的位置。一切的一切都与现代的笔记本如此相似。

    Osborne 1使用了一块Zilog的处理器时钟频率为4MHz,拥有64KB的内存5英寸的显示器安装在机身正中央,显示器两边则是两个5.25英寸的软驱它的键盘安装最上方,将键盘与机身合起来它犹如一个手提箱一样,说是便携電脑不过11公斤左右的重量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这台Osborne 1当时售价为1795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0元以上,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款主流偏高端的產品了。

    爱普生在1981年11月发布的HX-20也算是另外一种形态的便携式电脑了这款售价为795美元(约合人民币6300元)的机器看上去有点像曾经风靡一时嘚电脑学习机,不过它却是一款彻头彻尾的电脑

    这款爱普生HX-20内置了液晶显示器,磁带驱动器迷你打印机,以及镊铬电池就内置电池這一点来说,这款机器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从此以后,人们在办公室以外使用电脑的时候再也不用四处寻找电源插头了。

    爱普生HX-20使用了两颗日立6301处理器时钟频率为0.614MHz,内存为16KB单色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20×32。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轻便仅1.7Kg的重量,与现代笔记本相比也不算呔重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样一台电池耐用的便携式电脑真是非常不错了。

第二小节 专门的移动CPU出现

    早先的笔记本是没有自己专用嘚处理器的它们都采用着与当时的台式机相同的组件。不过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让它必须要拥有自己专用的处理器强劲的性能,更低的发热量与耗电量(由于本专题的重点是迅驰这里的回顾也以Intel CPU为主)。

    1989年Intel正式为笔记本电脑推出了第一款专用的处理器80386SL/80386DL。而在台式電脑开始了“奔腾”的年代之后1994年,Intel正式推出了面向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奔腾处理器(e-mobilee Pentium)时钟频率从75MHz起跳。

 1994年笔记本电脑正式进入了奔腾时代

    移动奔腾处理器使用了3.3V的核心电压,这让它的耗电量更低发热量也更低,而且它还使用了SL电源管理技术这让使用它的笔记本電脑获得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和奔腾处理器在台式机领域取得的成绩相比移动奔腾处理器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一点都不逊銫。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虽然市场上同样存在着其他品牌的处理器但是它们与移动奔腾处理器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在第一款移动奔腾处理器诞生之后,东芝公司几乎是同步推出了使用这块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T4900CT这款机器推出的时候售價为7499美元(折合人民币近60000元),绝对是当时最顶尖的机型了

 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移动奔腾75MHz处理器的东芝T4900CT当时真是天价

    东芝T4900CT使用了移动奔腾75MHz處理器,8MB内存772MB硬盘,10.4英寸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640×480它内置了一个3.5英寸的软盘驱动器,并没有安装光驱

    在e-mobilee Pentium Ⅲ中,Intel开发出Step Sleep的技术該技术可以在使用外接电源和电池的不同供电环境下自动切换CPU的主频(外频不变),也可通过软件手动控制这项技术并没有被应用在Celeron ⅡΦ。

    NetBurst架构超长流水线使得Pentium 4-M系列的频率可以越来越高性能的提升主要依靠频率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功耗和发热大幅度增加总體效能提升却甚为缓慢。台式机端尚能忍受而笔记本端这么高热高功耗CPU几乎受到一致的恶评。这个时候Intel急切需要一种新架构、重视效能、低功耗的CPU。

除了CPUIntel还注意到在笔记本端芯片组领域多家竞争的状况,Intel的芯片组并不是绝对的主流SiS、ALi以及VIA都能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無线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笔记本都内置了无线上网的模块各种品牌都有。面对这种情况Intel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利用自身在CPU嘚强势地位将其芯片组、无线模块一起打包推广呢?这种背景下新一代的笔记本平台技术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 第二章 历代迅驰平囼回顾

● 第二章 第一节:迅驰一代诞生

  2003年3月12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Intel正式发布了针对笔记本平台的迅驰(Centrino)移动计算技术現在来看,Intel这一举措对于未来移动平台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迅驰品牌是Intel首次将一系列技术用一个名字来命名。根据Intel的说法“‘迅驰’是‘中央’(center)与‘微中子’(neutrino)两个名词的结合体。”他们认为这个字听起来很有活力而且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微小、快速,而且功能强大的设备”

  以往笔记本中的硬件大多由针对桌面的产品修改而来,如Pentium 4-M处理器而从迅驰开始,这一局面完全被打破迅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芯片,而代表的是一个平台化的概念它由三部分组成:移动处理器、对应芯片组以及802.11无线网络功能模块,对应苐一代迅驰(Carmel)而言则分别是:代号Banias的Pentium M处理器、Intel 855系列芯片组以及Intel PRO/Wireless A无线网卡。以上三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代表迅驰的蝴蝶Logo则无法在烙印在筆记本上。

  可以说从迅驰发布这天开始笔记本与台式机开始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变得泾渭分明起来从移动处理器的发展中,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从1989年Intel第一颗移动处理器80386SL,到2007年的Core 2 Duo双核悉数移动处理器的发展历程,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 移動处理器发展回顾(1989~1999)

  1989年,Intel正式推出第一颗笔记本专用移动处理器——80386SL
  1994年,Pentium处理器面世同时Intel为移动处理器开发了voltageReduction(自动降壓)技术,和桌面处理器区别逐步表现出来
  1996年,移动处理器技术发生质的飞跃Intel先后开发了ClockGating、SL和VRT等降低功耗的技术,并开始使用移動处理器专用的MMC和TCP封装方式
  1997下半年,Intel发布Tillamook使用0.25微米工艺,加入QuickStart技术大幅提升电池使用时间,并且首次内置了512KB L2缓存
  1999年,Intel正式发布0.18微米工艺Pentium II 400,集成了2700万晶体管256KB全速L2缓存,核心电压1.5V采用MicroPGA或BGA封装方式。同年Intel发布著名的SpeedStep技术至此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完全分开,形成了两条阵线分明的产品线

  在这个阶段,由于技术和市场条件的限制笔记本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所谓的移动处理器基本仩是由桌面处理器修改而来不过在此期间Intel已经着手进行移动技术方面的研发,著名的SpeedStep技术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这些技术为后来移动处悝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移动处理器发展回顾(2000~2003)

  在这个阶段然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移动处理器虽然与台式处理器有所不同,但基本還是基于桌面处理器的核心研发只是相应的降低工作频率,并使用相对低的总线频率同时降低工作电压而已,除此而外在理论上与桌面处理器几乎一模一样。

  从这个阶段开始Intel处理器发展方向主要以提升频率为主,相应的Pentium 4-M频率也比以前的产品高出不少但是Pentium 4处理器的功能尽管强大但功耗控制的却不如Pentium 3-M来的好,因此当时使用Pentium 4处理器的多是一些并不十分在乎移动性的笔记本电脑那些超轻薄型的笔记夲电脑仍然采用了效率与功耗更加平衡的Pentium 3-M处理器。高主频带发热量的急剧增加Pentium 4-M广受批评,此刻业界普遍开始意识到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嘚区别这也可以说为之后Pentium M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首款专为移动而生的核心——Banias

  2003年3月12日Intel正式发布迅驰移动计算平台,其中的处理器組件采用的是Banias核心的Pentium M处理器这也是Intel为移动平台专门开发的首款处理器。

  继P6架构取得巨大成功之后Intel建立了两支处理器开发团队,同時针对不同发展方向前进其中一支致力于NetBurst架构的开发,代表作是大家所熟悉的Pentium 4系列;另一支以色列开发团队则走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集成度路线成功开发出Pentium M。现在来看以色列团队所走的路线,很好的继承了P6架构的优势而NetBurst方面则过于激进。

  Banias发布后Intel以色列团队嘚脚步越来越快,基本上每年都在对架构进行更新沿着Banias->Dothan->Yonah->Merom这条道路一直走到现在。很多人认为11年前的Pentium Pro与当前的Core 2系列共同点很少但看了上媔的Intel处理器发展简单回顾,不得否认P6架构的确是当前新一代处理器的起点。

  Banias是首款Pentium M处理器的代号用以取代之前Pentium 4-M的地位。按照之前嘚观念高性能意味着高主频,但由于Banias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其频率甚至要比Pentium 4-M低不少,即便是Pentium-M Banias最高频率1.7GHz也远远低于后期的Pentium 4-M所能达到的频率。

  就规格上来讲Pentium-M和之前的Pentium 4-M很不一样。虽然同样是0.13微米工艺但是晶体管比P4-M多了2200万颗,从5500万扩充到7700百万虽然和后来的Dothan几乎两倍的跃進相比并不怎么样,但在当时也是相当大的进步

  在缓存容量部分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Pentium-M具有32K+32K的L1缓存及高达1MB的L2缓存两个都比Pentium 4-M超出许哆,此外虽然缓存大但是系统会自动关闭不需要的部份,所以可以保持高省电的特性在电源管理方面,Banias则是使用了第三代的SpeedStep技术会按照使用的需求动态调整处理器的频率和电压,并自动关闭处理器某些部份

  Banias采用全新的处理器微架构。这是首款能够同时全部满足“性能、电池使用寿命、连接性与Form Factor更新”的四大移动要素的平台Banias的微架构特点在于可使笔记本电脑同时实现更高的性能与更低的耗电量。Intel发表了旨在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的4项技术各技术的内容如下:

  1. Advanced Branch Prediction:分析程序过去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今后可能处理的指令這样就可提高性能。
  2. Micro-Op Fusion:在存在多个可同时执行的指令的情况下将这些指令合成为一个指令,以提高性能与电力使用效率
  3. Dedicated Stack Manager:使用记录内蔀运行情况的专用硬件,处理器可无中断执行程序

  通过这些技术,不需牺牲电池使用时间就可以大幅提高性能。Pentium-M 的设计理念其实仳较接近Pentium III-M 希望能够在每个频率中执行更多的指令。此外它的工作电压极低P III-M 933MHz 需要1.5V的电压,而超低电压的Pentium-M 900MHz仅需1V而已

  说完处理器我们洅来看看迅驰一代三大组件当中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芯片组。Intel明文规定与Banias处理器搭配的芯片组是Intel 855系列但有些厂商用852GM芯片组来代替855GM,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笔记本不能算迅驰。855芯片组的参数如今看来比较落后不支持双通道内存、不支持SATA硬盘、不支持PCI-E显卡、不支持朂新的HD Audio等等。不过855芯片组的性能表现稳定功耗也非常小,对第一代迅驰的推广功不可抹

  Intel 855芯片组原本的代号为Odem和Montana-GM,前者为现在的Intel 855PM後者则是具有整合型显示芯片的Intel 855GM。对于芯片组熟悉的朋友肯定清楚型号后面以“GM”结尾,表明集成了Intel显示芯片而以“PM”结尾的,则表礻没有集成Intel显示芯片因此在采用独立显卡的机型上,常常能看到“***PM芯片组”的字样

  Intel 855共有三种芯片组,分别是855GM 、855PM 及855GME如上面所说,湔两者的差别在于855PM并不集成显示核心采用AGP 4x和显示芯片相连,855GM则整合了Intel自己的整合型显示芯片

  最初,855芯片组仅支持DDR 266内存而855GM所集成嘚Extreme Graphics 2显示芯片表现欠佳,因此Intel随后发布了增强型的855GME不但支持DDR 333内存,还提高了核心频率达到250MHz,经过此番改进之后虽然855GME集成显示芯片的性能有所提高,但由于先天不足表现依然欠佳。三款芯片组都支持DDR内存支持400MHz FSB。

  和前一代845MP/MZ芯片组相比855系列提升了内存的扩充上限(1GB->2GB),也把内存的频率从DDR200/266拉到DDR266/333;此外845MP/MZ搭配的南桥芯片是ICH3-M855则是使用ICH4-M,后者追加了迅驰中不断强调的无线网络芯片控制并配合上新的第三代SpeedStep電源管理技术,能充份地把Pentium-M低耗电的优势发挥出来

● 迅驰所强调的是无线移动

  Intel将迅驰称为一个无线移动计算技术的品牌名称,可见其对“无线”方面的重视程度迅驰,虽然名字和奔腾一样都是对速度的一种描述,但是主打的概念已经不再是它的计算性能而是它嘚无线移动。“迅驰是Intel公司自奔腾以来的第二个孩子”Intel公司董事长安迪·葛鲁夫毫不掩饰他对迅驰的“溺爱”。过去,不论是赛扬、至强还是安腾,都没有享受到这一殊荣。虽然并没有公开承认但是,Intel已经明白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们对于更快的计算速度已经不再敏感,他們需要新的刺激和新的体验就这样,无线模块成为了迅驰平台三大组件之一

,导致双频的2100A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瞩目

  在802.11g的无线AP越来樾多的情况下,Intel也顺势推出了可支持802.11g的Intel PRO/Wireless 2200BG无线网络模组802.11g的特色是采用和802.11b相同的频率(2.4GHz),所以可以向下兼容但是同为802.11g的产品传输速度可鉯提升到5倍的54Mbps,所以现在已经变成了市场主流而大部份贴有迅驰贴纸,并使用Dothan

● 第二章 第二节 并不存在的“迅驰二代”

● 实实在在的平囼革命和并不存在的“迅驰二代”

    Dothan+Alviso+Calexico 2——对于这样一个枯燥的加法感兴趣的人一定不多,哪怕是关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与技术赱向的发烧型读者那么,如果这个加法变成PCI Express+DDR2+S-ATA+802.11a/b/g你,还会无动于衷么

 “迅驰二代”给我们带来的,是平台的革命

    从更广义的层面來说PCI Express和S-ATA的出现,意味着串行传输的方式将取代并行传输从传输速率、电气特性到硬件接口,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硬件的性能将在新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将成为“可能”甚至我们使用PC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这一切,都源自平台的變革

    2005年1月19日,伴随新一代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布这样的变革,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发生了

    虽然新一代的迅驰包含了如此众多并苴重要的变革,但Intel并没有称其为“迅驰二代”——无论在发布会上还是日后的宣传介绍中Dothan+Alviso+Calexico 2组合的官方名称始终是“新一代迅驰移动計算技术”,Sonoma是它的内部开发代号至于“迅驰二代”的称号,只是我们为了便于区别所赋予它的习惯称呼

 2005年1月19日,新一代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发布会现场

M到Centrino伴随P6微架构的回归,Intel的平台策略在移动计算领域呱呱落地一个新的移动计算时代揭开序幕。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以Banias处理器为核心的Carmel(也就是“迅驰一代”)平台其实并无过人之处。除了CPU之外AGP、DDR、P-ATA……都是沿用多年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成熟技术,除了微架构和平台化营销的市场策略之外“迅驰一代”给我们的惊喜,其实有限

    和Centrino的横空出世相比,严格说来“迅驰二代”并不存在,但它所带来的平台革命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并且还在越来越多地改变我们的工作、娱乐和生活方式。直到今天PCI Express、DDR2和S-ATA成为新的“噺一代迅驰移动计算技术”Santa Rosa的标准配置的时候,我们也许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迅驰二代”Sonoma平台这场革命的意义所在。有意思的是正洳我们在这篇长文的开头所说,Santa Rosa是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而这个小镇恰恰隶属于一个名叫Sonoma的郡——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Intel的笁程师有意为之。

    下面就让我们回望历史,看看这场移动计算的平台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第一款90nm处理器——Dothan核心

    一直以来CPU总是被我们稱为电脑的“芯”,CPU的更新换代往往会成为PC升级的标志但是在“迅驰二代”这个带来巨大变革的平台中,代号Dothan的新一代Pentium M处理器的“革命性”却并不像这个平台的其他方面那么明显——从变革的角度来看这一次,“迅驰二代”的“芯”多少有点儿“边缘化”的感觉

    当然,在整个处理器的发展史上Dothan依然是一座很重要的里程碑,作为Intel第一款采用90nm工艺制造的处理器见证了笔记本电脑CPU在工艺上首次超越台式機CPU的Dothan必将名垂青史。

    制造工艺的进步使得Intel能够在硅晶圆里“塞”进更多的晶体管90nm的Dothan集成了1.4亿个晶体管,比130nm的Banias的0.77亿个晶体管多了几乎一倍——听起来是不是很令人吃惊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Dothan集成的L2 Cache的容量也是Banias的两倍而在今天的处理器中,内置缓存才是占用晶体管數量的“罪魁祸首”

M处理器频率止步于1.7GHz,而Dothan核心推出时Pentium M则从1.7GHz起步一路攀升到了2.13GHz——25%的主频提升+100%的L2 Cache容量提升+33%的FSB总线频率提升,从纯粹性能的角度来说Dothan也确实要比Banias高出不少

Dothan“变异”,迅驰1.5代的出现

    随着迅驰平台的不断升级Pentium M处理器家族也在不断地演进。随着90nm工藝的不断成熟Dothan核心开始逐渐取代Banias,从最初的“迅驰二代”入侵到“迅驰一代”出现了Dothan+855芯片组+Calexico的组合——如果一定要按照“代”来劃分,这种“迅驰”大概能算是“1.5代”吧

 Banias核心的Pentium M处理器电路图,用于缓存的晶体管数量较少

● 耀眼的明星——Alviso(915)系列芯片组

    无论在台式机平台还是笔记本电脑平台915作为芯片组,都可以称得上是耀眼的明星原因很简单——从DDR2到PCI Express,一切的变革都源于它。

SpeedStep深度睡眠节能技术——这也是Alviso中唯一一款不支持该技术的芯片组

Audio音频系统(代号Azalia)也出现在ICH6-M中,让笔记本电脑在环绕音效和高保真音频回放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真正的移动多媒体娱乐平台诞生!

    对于关注PC产品与技术走向的读者来说,PCI Express、DDR2等等都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词了因此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看清Alviso给“迅驰二代”带来的巨大进步我们用915GM和上一代迅驰移动芯片组855GME进行了简单的规格对仳,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FSB、内存、集成图形核心、IDE/ATA通道、PCI-E总线、音效系统等各个方面915系列都比855系列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Alviso对“迅驰”平台的变革可谓一目了然● 迅驰二代中的PCI“余孽”——Calexico 2无线模块

    “迅驰二代”最大的意义在于带动了整个移动计算的平台革新從独立显卡接口到Express Card模块,Alviso芯片组为PCI Express的“一统江湖”奠定了基础然而,也正是在全面导入PCI Express的“迅驰二代”中却偏偏还保留着PCI的“不和谐喑符”——更要命的是,这个“不和谐音符”还相当的重要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忽略它的存在。

    按照Intel对“迅驰”的定义这个平台化的品牌必须包括指定的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模块,其中任何一部分与Intel的规定有所不符就不能获得“迅驰”的Logo。因此无线模块也是非常重偠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也正是Intel“迅驰”平台对无线的高度重视,才促进了Wi-Fi普及的热潮让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计算成为可能——“无线你嘚无限”,从迅驰开始

作为第一代迅驰的Wi-Fi模块,Calexico最初仅仅支持IEEE802.11b的Wi-Fi标准无线局域网带宽只有11Mbps,和主流的100M以太网相距甚远很难真正满足企业内部组建局域网的需求。虽然后期加入了对IEEE802.11g的支持最大带宽提升至54Mbps,但由于一些系统厂商将数据传输性能更加优秀的IEEE802.11a作为高端产品嘚标准配置这就导致了一些顶级产品反而无法获得“迅驰”Logo的怪现象。

事实上IEEE802.11a与IEEE802.11b/g最大不同在于其工作在5.0GHz频段下,可轻松避免来自2.4GHz频段嘚干扰它的传输带宽为54Mbps,虽然看起来与IEEE802.11g相同但却在总带宽方面比IEEE802.11g优秀很多。因为IEEE802.11a支持12个非重叠通道其可用总带宽就为12×54Mbps;而IEEE802.11g只拥有3個非重叠通道,实际的可用总带宽仅为3×54Mbps如此以来,IEEE802.11a的优势在接入设备超过3个后就能体现出来——这一点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是极其重要嘚

● 第二章 第三节 CPU架构翻天覆地——Napa迅驰

● 第一小节 CPU:迅驰的中心

    迅驰的出现,可以说是Intel利用自己在CPU端的强势地位强行推广自己芯片組和无线模块的行为。迅驰品牌的推广成功以往Intel CPU+第三方Chipset+第三方无线模块的性价比组合难以看到了。因为用户接受了迅驰品牌迅驰也成為厂商推广的主流,而没有用到符合Intel规范的Chipset和无线模块不能叫迅驰,即使性能规格和迅驰本差不多也不容易被多数消费者接受了。

 迅馳架构的中心始终是CPU

这里大家要明白一点迅驰平台到目前为止4代的中心,始终是CPU正因为如此,迅驰推出之初不少人以为“迅驰”和“奔腾”一样是个CPU代号。而迅驰平台从最初的CarmelSonoma变化最大的就是整体的架构,跟随桌面平台引入了对PCI-EDDR2SATA的支持而CPU端的Dothan和初代的Banias相比,除了改进工艺、增加二级缓存、提升FBS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而随着笔记本的发展要求更高性能、更小体积、更少功耗(进而延长電池续航能力)。既然迅驰的中心是CPU那么开发效能更高的CPU,进而提升整个迅驰平台的效能水平自然提到了Intel的课题上。而Pentium M经过两代的发展也到了需要注入全新活力的时候.开发更高效能、更新架构的CPU自然提到Intel的日程上了。

200619浮出台面和Sonoma一样,Napa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嘚一个郡并且,Napa郡和Sonama郡都是著名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地采用这样的命名规范说明什么呢?是巧合是Intel随意为之?还是表示Napa平台和Sonoma平台没囿革命性变化、仅属于并列关系呢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来看看Napa平台具备怎样的特点吧

4移动版由于忽视发热和功耗,受到广泛恶评、从洏迫使Intel所作出的必然选择笔记本端CPU不能再采取跟台式机一样的做法,必须从最大限度降低功耗、发热的前提下去保证性能而这种设计偠求,就更注重CPU的效能而不是性能

 早期双核Pentium D的内部架构,两个核心各有自己独立的L2 Cache通过MCH芯片来协调,效率不高

M的架构仍然主要建立茬Intel2000年开始使用的NetBurst基础上。前文已经说过BaniasDothan,除了改进工艺、增加二级缓存、提升FBS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而在Yonah这一代却由于双核技术的出现和工艺的进一步改进,CPU架构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Cache,这就意味着当两个内核需要相同的数据时,每个内核都必需将数据存茬自己的L2 Cache中造成资源的浪费。而L2 Cache信息的协调通过MCH芯片来进行这样的设计方式,一是效率低二是发热功耗大。台式机端为了应急可以這么干但在笔记本端显然不行。这种背景下Yonah诞生了。

可以说Yonah从一开始就是为双核处理器而设计的,相对Smithfield来说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进艏先它采用了65nm制程,与Dothan相比同样的Chip面积可以装下更多的晶体管数,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同面积晶圆可切割出更多CPUYonah双核版一共使用1.5億晶体管,包括2MB容量L2 Cache面积却只有90.3平方毫米;同比Dothan1.4亿晶体管,面积为83.6平方毫米相比之下,Yonah的面积只有些许增加

Cache容量与Dothan比尽管还是2MB没囿变化,但使用了双核心共享技术

    和Smithfield不同的是,Yonah内部的两个核心尽管都有各自的L1 Cache但是L2 Cache却是共享的(这一设计在后来的Core架构中一直沿用)。独立Cache的缺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而共享L2 Cache的好处是,比较容易使L2 Cache信息保持一致;并且在两个内核需要相同的数据时数据可以放在共享嘚Cache 中,避免不同的核心在各自Cache中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另外,当一个核心需要较少的L2 Cache时另一个核心可以增加其占用Cache的百分比,以减少Cache错誤并提高性能经过Intel优化的Cache读些技术还能以更高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Intel在Yonah中采用了动态快取配置(Dynamic Cache Allocation)技术与传统分割缓存架构相比,Cache Misses的凊况显著的降低该项技术主要让各个核心在执行应用软件时,都可使用允许范围内最大容量L2 Cache

    共享L2 Cache的设计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可以说箌Yonah这一代Intel才真正掌握了双核技术,而不是简单地把两个单核CPU结合在一起

    Yonah的节电技术是经过大幅改良的,引入了称为Intel 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动态电源协调)嘚节电技术在Banias和Dothan中,软件已经可以因应不同的应用需求自行调节处理器的核心电压和频率这一省电技术称为“Enhanced

● 功耗更低 效能更强

    通過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两个核心切换到节电模式时既可同时控制也可分别进行控制CPU根据OS的状态而提供了多个节电模式,双核心可以根据各自核心的CPU负荷獨自切换节电模式,而且还可以同时进入到同一个模式

    该技术让每个核心根据目前所需的效能自行调整各个核心电压与频率,如果第一個核心运行频率为2GHz另一个核心不论其是忙碌或是闲置的状况,频率与核心电压都是一样的一旦第一个核心开始减速,第二个核心才会鼡同样的SpeedStep一起减速这是基于第二个核心不会比第一个核心还忙的假设。

 动态电源协调技术降低功耗对于笔记本来说很重要

Mode或LFM)。在Intel相關白皮书上这些不同的效能与耗电方式用C0到C4等编号来区分。当处于LFM情况时整个电源管理程序会让第一个核心变成C0阶段,同时关掉第二個核心的频率让第二个核心处于C2阶段。如果两个核心都处于深度睡眠模式(Deep Sleep Mode)或C3阶段整个双核处理器就会进一步进入DeeperSleep(C4)阶段,或进叺加强深度睡眠模式(Enhanced Deeper Sleep)或DC4阶段了如果做不到,那第一个核心设为DC4阶段或者C1、C2或 C3阶段,但是第二个核心同时用最高频率运行不过,電压稳压线路无法允许这样的配置在Enhanced Deeper Sleep模式中中,Yonah会将L2 Cache关闭因此可以将核心电压降得比Deep Sleep Mode还低,所以更省电

Voltage)三种不同功耗的版本,这與Dothan的划分相同受双核心的影响,同档次产品比Dothan功率略高SV版为31W(同档Dothan为27W)、LV版15W(同档Dothan为12W)。

    不过要注意的是Yonah最初是作为一款双核处理器设计的,实际上对于双核处理器来说31W的耗电并不高。而后来的Core Duo(双核Yonah)也是全球首款低耗电的双核处理器(低于25W之前的低耗电双核產品为Opteron 260/860 HE的55W)。

 进阶热能管理使Yonah系统散热控制更好

    此外,Yonah双核心处理器内部运作的子系统都有其热监控和靠近已知热点的温度传感器——熱敏二极管用来预防处理器因为散热风扇故障或其本身过热而产生损坏。因为每一个核心各有一个独立温度传感器理论上可以更精细哋控制散热风扇的转速,对于Chip表面的温度可被散热系统有效管制所以,Yonah系统可以更安静甚至寿命更久

M这个称号,改之以“Core”的命名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Yonah是真正的“酷睿1代”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原因,Yonah核心的Core系列依然分为双核心的“Core Duo”和单核心的“Core Solo”以及后来Yonah核心嘚赛扬系列。

 双核心迅驰标识出现

Solo和赛扬的产品一览

Duo/Solo为前缀外,后缀编号也变为TLU+4位数字有人认为, Intel分别用TLU来命名普通电压版、低电压版和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如果处理器编号字母后跟的第一个数字为“2”那么就表示该处理器拥有两个核心,如果第一个数字為“1”则是单核的产品。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这种说话似乎并没有得到Intel官方承认。

 这一代开始Core这个称号逐渐浮出水面

但是,尽管鉯“Core”来命名已经具备了后来的Core架构的雏形,实际上Yonah核心的这一代Core命名的CPU依然不是采用的“Core架构”。既然Yonah核心效能这么出色而Intel桌面端的NetBurst架构以及双核Pentium D系列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众多“高频低能”恶评。Intel灵机一动把移动端的Core包装改进一下,全面推广到笔记本、台式机和服務器领域岂不妙哉?于是乎新的Core架构(酷睿架构)诞生了。

2006年度春季IDFIntel就宣布了下代处理器将统一采用全新架构,将其正式命名為Core架构Core微架构拥有双核心、支持EM64T、宽区动态执行、智能内存访问等技术,支持包括SSE4在内的Intel所有指令集Core微架构的每个内核仍然是拥有32KBL1

Rosa詳解得章节里会有详细描述,这里就不讲太多了MeromYonah相比,主要特色就是采用了改进的Core架构L2 Cache容量增大为4MB,此外支持EM64T等系列新技术由于性能提升等原因,平均功率增加到了34W

20067月底,Merom正式发布并被应用于Napa平台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迅驰3.5。而在命名规范上由于Yonah核心已經开始启动了“Core”,因此新CPU被命名为Core 2笔记本端首批出货代号前缀都是T(桌面端对应核编号开头是E),全双核版本型号一览如下。

基本仩Napa平台的CPU发展到这里也就到头了。正是这一代CPU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移动端的处理器架构扩展到了桌面和服务器领域推絀了全新的Core架构。而Core可以说是Intel CPU史上的一次革命。由Core开始Intel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追求高频率带来高性能的模式,而是转为更加注重CPU效能鈈仅对笔记本产品这个领域,对整个产业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第三小节 Calistoga:内存控制方式再次成为瓶颈

Chipset属于Napa平台,这种命名就比较好悝解(Intel的命名随意性大并非有什么规律)。

Calistoga平台基本上属于台式机领域i945系列在笔记本端的延续。命名上分为i945PMi945GMi945GT顾名思义,i945PM是不集成显示核心的版本i945GMi945GT都是集成显示核心的版本,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集成显示核心的频率有所区别:i945GM核心频率250MHzi945GT400MHz

 FSB端发展的滞后使筆记本端双通道内存技术几乎成为鸡勒

    也就是说如果采用DDR2 667内存,单条即可满足Napa平台上的内存带宽需求双通道技术的意义几乎是当然无存。而这种情况在随后而来的Santa Rosa平台上还在继续(FSB 800MHz,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2 800内存)充分说明了目前通过MCH/MGH芯片作为CPU到内存之间“中介”的內存控制架构彻底落后了。Intel将来面临两个选择:开发新的内存控制架构或开发新的飞速提升系统FSB的技术

950GMA950),从规格上看仅仅是上代GMA900嘚视频改良版,3D性能没有太大的突破和提升在实际性能测试中并没有给人带来3D性能的惊喜。Intel这次把重点放在了视频回放能力上随着高清标准的逐渐流行,GMA950强调了对于HDTV的支持并且支持ADD2+子卡。所谓ADD2+子卡全称是Advanced 2+ADD2+其实是一个扩展功能子卡子卡上提供DVIS-Video、色差输出接口;S-Video、色差何RF等输入接口,提供电视卡甚至部分视频编缉卡的功能

300接口、8USB 2.0接口。音频方面依然是支持HD Audio,支持7.1声道输出和上代相比没有呔大的变化。

● 第四小节 无线模块Golan:向PCI-E过渡

802.11abg另外与Cisco无线AP联机使用时,假如不同的笔记本同时使用一个单独的AP该模块具备负载均衡嘚功能,可以增加资料流通量(Data

 和上代模块想比Golan主要是转换接口和缩小体积

    新模块内部设计有干扰有效控制电路,可以降低外部干扰的產生Golan将天线、RF收发器等高频元件进行模块化设计,避免因采用多频段而导致高频元件增多、封装成本增高以及封装面积增大等问题而苴能在符合Mini PCI-E规范的小尺寸下实现模块封装。

性能上的变化很小体积上的变化却很大。Golan改变了以往无线模块的PCI总线接口使用了PCI-E,这使得Golan嘚体积只有30×51mm比上代PCI接口无线网络模块小了几乎一倍。

    不难看出Golan只是完成了接口到PCI-E的转换——体积的大幅度缩小,但是在性能上并没囿大的变化而希望无线网络的速度上的突破,只有在下一代Santa

主要经典Napa机型回顾

T43至今仍被不少ThinkPad死忠FANS津津乐道。当然Napa平台也诞生了不尐经典机型,这里我们选其中的几款介绍介绍

联想完成收购后,首次推出的ThinkPad就是基于Napa平台的T60当然,Lenovo不会放弃ThinkPad多年沿用的设计T60在没有翻盖的情况下很难看出与T43的区别,同样的14英寸屏幕设计也是延续了该系列机型的风格特别是矩形线条更硬朗做工更细腻,镁铝合金的磨沙表面顺滑而不易留有指纹

由于在配置上有了不小的提升,T60机身体型上也有所增加体积为311×255×26.6mm,质量2.32Kg在同尺寸的产品中还是属于轻量级。T60机身前端拥有红外适配器以及无线网控制开关左方有常用的VGA接口、RJ-45/RJ-11网络/数据插头、1USB2.0,以及PC Card插槽音频输入/输出孔右侧是两个USB2.0接ロ。

X独立显卡在性能方面比T4X系列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另外指纹识别、防滚骨架、硬盘动态保护系统等安全措施也让T60的安全性能也很不错总之,对于商务人士来说ThinkPad T60一直是不错的选择。

Combo14.1英寸宽屏,标准分标率为当然,对于6999元这个价格独立显卡有点不现实,该本使用GMA950內置显示核心最大共享256MB显存。

    另外作为一款娱乐型笔记本,DV6000系列还配置了遥控器具备Altec Lansing的音频系统,沿用了HP笔记本上常用的Quickplay 2.0关机回放喑乐或电影的技术

7400显卡、DVD刻录光驱,媒体报价18988元

    LCD屏幕采用13.3英寸便携尺寸,分辨率SZ系列尊贵版采用全新的白色LED背光面板,显著降低屏幕的厚度使得整体机身更加轻薄、便携。

    外壳材质方面VAIO SZ系列尊贵版顶盖采用多层纯碳纤维、AZ91D镁合金以及普通铝合金为主材料,处处体現着尊贵之感此次VAIO SZ尊贵款在键盘手托位设计上也使用了拉丝铝合金制造工艺,0.7mm薄的前端部分(R型)给眼睛以极度的视觉冲击力。另外堅固的金属掌托也可以抵抗日常使用中不甚带来的损伤总的来说,凸现了SONY在设计上的功力

● 第三章 迅驰四代SantaRosa技术解析

  迅驰平台的烸一次升级,都给我们带来惊喜2007年5月9日,Intel正式发布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我们熟悉的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三大组件都将得到升级,同时一项代号Robson(中文名称:迅盘)的NAND闪存技术也将被引入在本章节,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Santa Rosa的方方面面

● 酷睿架构5大创新特性解析

  Santa Rosa平台中所采用的依然是代号Merom的酷睿2处理器,同样基于酷睿架构那么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酷睿微架构的5大创新特性。新一代Merom处理器基於的Core(酷睿)微架构相比之前的Netbrust架构有80%以上的部分是重新设计并且加入了5大创新技术。

  这5大创新特性分别是:宽位动态执行、智能功率特性、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智能内存访问以及高级数字媒体增强通过这5个方面的增强和改进,Intel新一代处理器真正做到了低功耗高性能同时兼顾双核、多媒体应用等最新趋势,彻底走出了之前一味追求频率导致恶果的怪圈

  这5大创新实际上之前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但往往过于技术化今天我们来用比较浅显的文字向大家解释,希望您能够更容易理解

  当今衡量一款处理器的性能水平,已经鈈能再单纯的以频率的高低考量而是更强调“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 是Intel新提出的对性能的创新理解,Intel宽位动态执行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升每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升,从而显著改进执行能力和能效

  Intel酷睿微架构擁有4组解码器,相比上代Pentium Pro(P6)/PentiumII/PentiumIII/Pentium M架构拥有3组可多处理一组指令简单讲,每个内核将变得更加宽阔这样每个内核就可以同时获取、分配、执行囷退回多达4条完整的指令。

  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在提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新加入宏融合(Macro-Fusion)技术,它可以让处理器在解码的同时将同类的指令融合为单一的指令,这样可以减少处理的指令总数让处理器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功率处理更多的指令为此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也改良了ALU(Arithmetic Logic Unit)部份以支持宏融合技术。

  Intel智能功率能力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优化电源使用从而为服务器、囼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提供个更高的每瓦特性能。新一代处理器在制程技术方面做出优化采用了先进的65nm Strained Silicon技术、加入Low-K Dielectric物质及增加金属层,相仳上代90nm制程减少漏电情况达1000倍

  值得注意的是,Intel加入了超精细的逻辑控制机能独立开关各运算单元具体来讲,酷睿微体系结构采用先进的功率门控技术来充分利用该微架构的超精细逻辑控制。以往功率门控技术实现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元件开关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而且由休眠到恢复工作也会出现延迟但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已经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该特性可以智能的打开仅仅是当前需要的孓系统,而其他部分则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将大幅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及发热。

  以往的多核心处理器其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是各自独竝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应用下二级缓存不能够被充分利用,并且两个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路线也更为冗长必须要通过共享的FSB和北桥来進行数据的交换,负担很大严重影响了处理器工作效率。

  而Intel酷睿微结构体系结构采用了共享二级缓存的做法,有效的加强了多核惢架构效率这样的好处是,两个核心可以共享缓存内部的数据计算据结果而不是通过FSB和北桥再进行外围的交换,大幅增加了缓存的命Φ率

  Intel高级智能高速缓存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每个核心都可以动态支配100%的全部缓存例如某一个内核当前对缓存的利用很低,那么叧一个内核就可以动态的增加占用二级缓存的比例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内核关闭以降低功耗,但却可以保持全部缓存在工莋状态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关闭掉部分缓存来降低功耗。

  这样可以降低缓存的命中失误减少数据延迟,改进处理器效率增加绝對性能和每瓦特性能。

  Intel智能内存访问是另一个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特性他可以通过隐藏内存延迟,来优化内存子系统之外的数据带寬使用率Intel智能内存访问能够预测系统的需要,从而智能的提前载入或预取数据反映到用户的直接使用体验上,就是大幅提高了执行程序的效率

  以前我们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就需要等待处理器完成前面的所以指令后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效率显然是低下的。而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中加入一项名为内存消歧的能力它可以对内存读取顺序做出分析,智能、预测性的装载下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数据这样能够減少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减少闲置,同时降低内存读取的延迟而且它可以侦测出冲突并重新读取正确的资料及重新执行指令,保证运算结果不会出错误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上面提到了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 这个新概念而Intel高级数字媒体增强也同样是为叻提高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而诞生,它可以提高SIMD流指令扩展指令(SSE/SSE2/SSE3)的执行效率之前的处理器需要两个时钟周期来处理一条完整指令,而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则拥有128bit的SIMD执行能力一个时钟周期就可以完成一条指令,效率提升明显

  当前SSE指令集已经十分普遍地用于主流的軟件中,包括绘图、影像、音频、加密、数学运算等用途单周期128Bit SIMD处理器能力以频率以外的方法提升性能,令处理器拥有高能源效益表现

  基于以上这些先进的创新特性,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提供了比前代产品更卓越的性能更高的能效,同时也保证了完整的软件兼容性結果为服务器、台式机和移动平台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全新可能。

● 主频创新高性能新突破

  尽管同为Merom核心,但Santa Rosa平台中所采用的处理器茬规格以及特性上相比之前的Merom还是有所变化,所以我们更喜欢称其为Merom+新处理器FSB总线将提升到800MHz,缓存容量提升到4MB并且接口也将由之前嘚Socket 479转变为Socket P(478针),两种插槽的底座虽然可以互相兼容但由于针脚定义的不同之前的945和915芯片组将不能支持Merom+。


  Santa Rosa平台采用的处理器将以Core 2 Duo T7000系列命名共有四款普通电压型号,分别是Core 2 Duo T7100、T7300、T7500和T7700这次的处理器暂时取消了T5系列命名方式,并且第二位数字全部为奇数而Merom处理器T7系列的均为第二位偶数,用户应该很容易区分两种不同的处理器命名方式下表是Santa Rosa与Napa Refresh平台处理器的规格对比,可以看到T7000系列的缓存并非全为4MB其Φ的T7100就是例外。

  我们今天测试的Santa Rosa样机采用的处理器为Core 2 Duo T7700主频达到2.4GHz,这也是迅驰平台诞生后所使用的最高主频处理器,凭借酷睿架构嘚优秀表现可以预见其性能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来看Intel桌面和移动处理器已经实现架构上的统一,而桌面与笔记本在性能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刚刚结束的北京IDF上,台式机与笔记本形式上的融合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发热量更低,电池使用时间更长是Intel迅驰平囼一再强调的重点。那么此次Santa Rosa在这方面有何改进呢实际上,仅在处理器上我们就看到不小的变化,除了上面提到的规格变化外在电源管理方面,新Merom也引入了不少特性

  虽然在核心方面没有太大变化,但Santa Rosa平台处理器支持的一系列电源管理特性将让笔记本的续航时間更长。其中有三点值得我们去关注:动态FSB频率切换、增强型深度休眠以及单线程动态加速技术

·动态前端总线频率切换

  所谓动态FSB切换,就是指处理器和芯片组配合在进行低功耗运行状态时,实时的改变前端总线频率和内核电压使处理器进入新的被称为超级LFM的低功率运行状态,以达到省电的目的例如在播放DVD或音乐时,该技术将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我们知道,之前的移动处理器提供了C0、C1、C2、C3、C4等运行模式而新的Merom则进一步提供了DC4,这种增强型深度睡眠模式可以进一步降低CPU空闲时的功耗并且与芯片组一起完成功耗降低嘚任务,从而进一步延长电池的续航能力

  虽然双核处理器可以说已经普及,但就软件程序来讲还原非普及多线程模式。所以在日瑺使用中经常还是会碰到执行串行代码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新的Merom处理器中加入了一项动态加速技术(Intel Dynamic Acceleration,简称IDA)该技术可以让处理器碰到串行代码时提升执行效率,同时降低功耗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当处理器遇到串行代码时IDA技术就会启动,此时处理器的一個核心将进行C3或更深度的休眠状态而另外一个核心在执行程序时将获得额外的TDP空间,简单说就是频率会向上浮动自然执行的表现会更恏。而由于两个核心中的一个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处理器整体的功耗还是会比以前低。例如我们测试的T7700在执行单线程任务时,可能一个核心的频率会提升到2.5或2.6GHz

  以上提到的三项技术:动态FSB频率切换、增强型深度休眠以及单线程动态加速技术,将是Santa Rosa平台处理器也就是T/T所特有的,之前的T7000系列处理器将不会支持

● 第三章 第二节 英特尔965芯片组介绍

  Santa Rosa中的芯片组代号为Crestline,不用说您也能猜到是965系列和桌面嘚命名方式相同,这次同样改为“字母+数字”的排列顺序目前已经确定Santa Rosa的北桥将有三款,分别是PM965GM965和GL960,全部采用Socket P接口将支持新的Core 2 Duo和Celeron M 500系列移动处理器。下面为您具体介绍这三款芯片组的情况

  从命名相信您就能猜出来,PM965是不集成显示核心的版本其支持800MHz FSB,支持最大4GB DDR2 667/533内存可以搭配ICH8M和ICH8M-Enhanced两款南桥芯片组,在Santa Rosa发布之后独立显卡的笔记本将会采用该芯片组。目前已知NVIDIA和AMD都将在近期发布各自的移动图形核心筆记本的图形性能预计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整合图形核心的版本其他方面与PM965相同。GM965中整合了GMA X3100图形核心无论是在性能和功能上都仳上一代的GMA 950有大幅提升。X3100可以完整支持DirectX 9.0c具备128个渲染单元,核心频率最高达到500MHz并且支持英特尔清晰视频(Intel Clear Video)技术,完全支持Vista Premium及Aero特效

  上表是965与945系列的规格对比情况,我们看到无论是芯片规格还是图形规格,965系列都有很大的提升由于支持Vista Aero特效,未来的Santa Rosa笔记本将可以佷轻松的运行Vista获得最好是视觉体验。

  整合图形核心对于很多用户来讲始终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笔记本用户更是如此。随着每代迅驰技术的更新整合图形的性能也在逐步提高。Santa Rosa平台GM965集成的X3100无论在性能还是功能上都有大幅的进步

Operations支持HDR效果,实力绝对不能忽视最高可囲享256MB系统记忆体。从相关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到虽然NVIDIA GeForce61x0和ATI RS48x等同类型的整合图形芯片组,即便它们能在软件层面上能对于DX9.0的可编程Shader Model规格但其核心内部实际上却没有整合硬件级的Vertex Shader和T&L引擎。其后果就是导致了3D渲染过程中的三角形和顶点运算等都非常依赖CPU来协助加速,这样就拉大了独立图形显卡的距离,若想应付日趋复杂的3D游戏将相当吃力因此,全新的GMA X3000采用硬件级的Vertex Shader和T&L引擎可谓是整合图形芯片的一大突破。

  此外GMA X3100采用了可编程单元(EU),不同于传统的绘图核心设计分为Pixel Shaders和Vertex ShadersGMA X3100的每个单元均能完成Pixel Shaders和Vertex Shaders的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加灵活每个執行单元都不会被闲置,而且效率也会更高同时,可编程单元(EU)也是DirectX 10的标准之一很明显GMA

  通过硬件解码技术,Intel Clear Video支持HD WMV9B、HD Mpeg-2等硬件解码技术並支持1080p分辨率为系统提供优秀的高清影像播放能力,减轻处理器在解码上的负担而且更支持画中画功能,在播放HD影像时可以同时播放SD影像同时可以在系统播放HD串流影像的同时,运行实时的HD Mpeg-2硬件编码功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影像的质量,Intel Clear Video亦加入Advanced De-Interlacing功能减少影片中对象边缘線条的锯断,尤其是当影像原档案的像素不足时还能硬件上现此功能对影像输出的优化,提供最清晰及便宜的HD影像处理器解决方案

第彡章 第三节 Santa Rosa无线模块技术解析

● 历代迅驰无线模块回顾

    很显然,是迅驰平台为笔记本插上了无线的翅膀而迅驰平台内置的无线模块则是無线上网的精髓所在。从2003年第一代迅驰面市以来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而迅驰平台也发展到了第四代

    迅驰平台对无线网络的推广做出了鈈可磨灭的贡献,也为笔记本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而就在2007年的5月,第4代迅驰带着更强大的4965AGN向我们走来了

    Intel迅驰平台中的无线模块是绝對不能忽视的,Intel虽然在无线领域难以扩出自己的一份标准但以往的迅驰无线模块以良好的兼容性征服了消费者。而全新的迅驰4代Santa Rosa已经将3玳的3945ABG无线模块升级到了4965AG/AGN

    从字面来看,802.11n(目前处于草案阶段)横空出世而早期的802.11b(11M、22M产品)由于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用户对无线网络速喥的需求,已然被判出局(只是字面上去掉了实际还可以兼容)。而802.11a与802.11g(54M、108M、125M产品)作为目前的主流无线标准得以保留

    最后焦点还是停留在802.11n上,作为最新的无线标准拥有超越802.11a/g 5倍的传输速率与2倍的信号范围,绝对是4代迅驰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于802.11协议来说,最著名的要算昰802.11b它开启了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之门,许多资深的无线用户都是从这个标准开始了解无线网络的而促进无线网络发展的则是现在的主流802.11g。

我们可以把802.11b/g看作是同一家族的两代产品它们的载波频率均为2.4GHz,不过在速度与范围上802.11g要更胜一筹而802.11a在我国几乎没有,它的载波频率为5GHz传输速度与802.11g相同,均为54Mbps但由于频率不同,它不能与802.11b/g相兼容而802.11n则在支持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的基础上,运用许多新的传输技术使无线传输的质量和速度得到极大提升也就是说802.11n将同时向下兼容802.11a/g。

自1999年IEEE正式颁布802.11a/b标准后到2004年11b产品成为WLAN的市场主流,经过了近5年的时间2006年11g产品成为主鋶,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由此我们可以认为:11n的产品替代11g的历时将会更短。如果说从11b过渡到11g只不过是一次升级行为,而从11g发展到11n则昰一次换代,802.11n在802.11b/g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拿我国来说,随着2006年无线产品的大幅降价现阶段的主流产品是802.11g的54M产品,(802.11b产品已经笑声滅迹)而802.11n虽然在去年面市了但由于高昂的售价使用户惧而远之。不过我想更重要的是买了802.11n草案路由器还要购买对应的无线网卡,这样嘚开支是大家不能接受的而迅驰4代的到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用它良好的兼容性来促进802.11n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购买了迅驰4代笔记本嘚用户也很有可能购入一款802.11n的无线路由器。

    目前笔记本用户越来越多大部分无线局域网用户要解决的是笔记本与台式机的共同上网问題,而且仅限于此其他应用基本没有,但随着802.11n的来临我们还能用无线网络做什么呢?

  标准未出台 多款草案路由器疯狂上市

    虽然802.11n的标准尚未出台三大芯片厂商又呈三国鼎立状,但对于此革命性的标准有三项技术是已经确定的。那就是MIMO(多输入输出利用多重无线信道傳输更多数据)、信道捆绑(将两个20 MHz信道捆绑用于传输两倍的数据)与负载优化(可实现在每次传输传递更多数据)。

我们不禁会问既嘫三大厂商的芯片组才是解决802.11n的出路,那么Intel在这中间扮演着什么角色刚才也已经说过了,三大厂商的解决方案彼此都不能互通而Intel的4965AGN无線模块就是痛吃它们的一把利器,你不必去另外购买对应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卡也不用考虑哪个芯片解决方案可以与4965AGN配合工作。也就是說Intel在802.11n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高清视频成为可能?

    那么除了简单的网络速度、范围的提升我们还应当考虑802.11n的在应用领域的用途。譬洳说无线播放高清视频这是无线数字家庭一定要克服的难题,而主流的54M产品是绝对不可能胜任的

    拿1080P来说,30-40Mbps的网络要求一点都不过分洏54M产品只能达到20Mbps,这显然是不够的反过来看看802.11n,目前的草案产品都可以达到90Mbps左右对付高清简直易如反掌。

    目前DMA(媒体播放适配器)等設备也都向着无线领域发展譬如NETGEAR、D-Link、Buffalo已经推出了多款设备,作为数字家庭的枢纽如果有802.11n的支持,那么再清晰的影片也不必担心无线速喥跟不上而产生卡的现象了换句话说,有了802.11n你的无线局域网可以给你的就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上网应用了。

    做到完全兼容各802.11n芯片厂的解決方案肯定要花费几倍的人力物力所以在这个标准不能出台的特殊时期加入对802.11n的支持已经让Intel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但Intel还不肯就此罢手

WWAN 1965HSD,泹是这个计划现在已经被取消

R99/R4网络结构上提出的无线解决方案。

    如果这两种有代表性的标准不能统一(而且还有蓝牙、UWB、3G等等)那么Intel箌时候要做的还是结合,把它们全部吃下这不禁让我们想到Intel在IDF2007峰会上的多天线技术,Intel想要自己的产品完全兼容这几项技术

    虽然迅驰4代暫时不能集成这种ALL IN ONE的产品,但我们想到不久的将来你也许只用Intel生产的一张卡就可以实现普通无线局域网、WiMax与HSDPA或更多标准的无线上网了。

    雖然WWAN 1965HSD没有了但Intel只是暂时放弃了一种标准,对于发展方向还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在迅驰平台中的无线模块要支持多种被用户广泛采用的無线上网方式。但最后Intel把这种ALL IN ONE的设备独立出来还是集成在下一代迅驰平台中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迅驰4代4965AGN对笔记本的影响

    迅驰4代马上要与夶家见面了回过头看看迅驰平台的发展历程,有多少笔记本由于没有集成无线模块而与迅驰擦肩而过

    为了节省成本,压低笔记本的价格有许多型号的笔记本将无线模块移除,这在迅驰1-3代发展历程中都有发生而有的用户可能也没有体会到无线上网的好处,从而错过无線网卡

  没有无线模块而错过了迅驰

    Intel为了推广4代迅驰,特意把4965无线模块分成2种供用户选择分别是4965AGN与4965AG,在价格上它们分别是29美元与22美元鈈过个人认为差几十块钱还是买4965AGN比较合适,毕竟802.11n是近期无线网络发展的趋势

    从目前第一批迅驰4代笔记本来看,无线模块都集成了4965AGN这可能是厂商为了打响迅驰4代笔记本的手段。但随着市场的分化相信会有集成4965AG或是干脆移除无线模块的机型出现。但近期迅驰4代笔记本应该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除了无线模块,其他部分的价格也都比较昂贵所以厂商不会为了节省成本而丢掉迅驰4代笔记本的名分。

虽然802.11n还鈈够完善但我们已经见到迅驰4代在兼容性上的卓越表现。(后面的评测部分)如果您觉得802.11n还不太成熟不想购买此种设备,那我想您应該重新看待802.11n了曾经我也怀疑过802.11n,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现在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片光明,今后更换硬件才能升级到802.11n正式标准的概率越来越小而Intel既然在这个时期敢于推出全面兼容性的4965AGN,那么就肯定不是盲目行事从这方方面面看来,我们只要等待标准的出台就可以了到时候簡单的固件与驱动的升级,会将我们带入完美的802.11n世界到时候4965AGN也会凭着其完美的兼容性为笔记本插上更翔实的翅膀。

● 第三章 第四节 “迅盤”技术解析

    以往迅驰价构往往由三大块组成——CPU、Chipset和无线模块。就这一代来看如果说CPU和Chipset架构没有特别大的惊喜,那么官方命名为“迅盘”的闪存模组算是最大的亮点了。和无线模组一样迅盘也是一个通过PCI-E接口和主板连接的模组,其作用是主要是利用大容量闪存作為缓冲区部分提高系统的磁盘性能以及整体性能。

    现在来看Intel似乎还没有将迅盘模组单独提列出来、使之成为并列于其它三大部分成为構成迅驰平台第四大组成部分的意向。目前迅盘仍然是迅驰系统的一个可选功能扩展模块本章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闪存加速是怎样實现的,第一步先粗略了解一下闪存的分类

● 第一小节 闪存诞生和分类

● NAND闪存 大容量闪存发展方向

Memory,这也是今天闪存的鼻祖1987年,东芝公布了NAND闪存;1988年Intel公布NOR闪存。NOR闪存和NAND闪存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两种闪存。除了NOR闪存和NAND闪存后来还有三菱的DiNOR闪存和日立的AND型闪存,不过嘟不如NOR和NAND闪存那样常见本文也就略过不提了。

    简单来说NOR闪存因为先天设计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读取速度上比NAND闪存更快但是擦除和寫入速度却不如NAND闪存。并且由于Cell Size比较大相对耗电比NAND闪存更多、成本更高。现在NOR闪存主要用于如手机内建存储装置等领域而NAND闪存由于Cell Size小,容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相对成本低、耗电低,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存储卡、U盘等外接存储装备

    不难看出,正因为因为容量和成本上嘚绝对优势NAND闪存成为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闪存。并且 NAND闪存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象我们这里提到的Intel的迅盘技术采用的就是NAND闪存。本節我们介绍的重点也只能是NAND闪存

    SLC是基础的NAND闪存技术,与EEPROM的原理类似(整个NAND闪存都是东芝根据EEPROM发展开发的)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单向传导的半导体上形成贮存电子的浮动栅(Floating Gate闪存存储单元中存放电荷的部分),数据是0或1取决于浮动栅中是否有電荷有电荷为0,无电荷为1写入时只有数据为0时才进行写入,写入方式是向栅电极和漏极施加高电压增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荷能量。电荷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动栅。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大为1电流小则定为0。

    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每個Cell中可存储1个bit的信息其特点是稳定、读写速度快,但Cell可写入次数为10万次三星是SLC是主要倡导者。但是SLC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同面积容量仳较小,并且由于先天上的限制基本上很难再往前发展。

1997年Intel率先研发成功MLC,其原理是将2个或2个以上bit以上的信息写入一个浮动栅然后利用不同电位的电荷,透过内存储存格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MLC由于成本低,容量大问世以来得到了Intel、东芝、Hynix等多家闪存大厂的支持,其Φ东芝更是大力发展MLC技术不过,MLC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工作不如SLC稳定,读写速度也比SLC慢还有,MLC的可写入次数为1万次因此,MLC曾一度被误解为劣质闪存芯片不过,由于容量上的先天优势MLC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 大容量低价闪存的出现使闪存的应用更广泛

    2004年东芝接續推出了MLC 4Gbit和8Gbit容量NAND芯片,将NAND闪存容量更推上新高峰2005年,东芝曾采用90nm技术与三星的73nm技术展开肉搏东芝90nm MLC闪存的存储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9Mb,远远高于三星73nm闪存的每平方毫米25.8Mb的密度

    因此,一直将重点放在SLC的三星也开始改变对MLC的看法2004年和2005年三星在国际固态电路大会(ISSCC)上提交的MLC技術论文,标志着该公司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虽然在三星的网站上仍旧没有任何有关MLC闪存的营销信息,但该公司的确已生产出了4Gb MLC NAND闪存芯片其裸片尺寸是156平方mm,同东芝采用90nm工艺的MLC 4Gb NAND闪存相比还是大了18平方mm。因此在MLC技术上追上东芝三星在其下一代MLC技术上还需要改进。

    不过三煋最近改进了新的的Flex-OneNAND型闪存,这是一种混合型闪存芯片可以在一颗芯片封装里混合采用SLC和MLC。以此来综合两者的优势这种产品的接受度囷实际性能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无论如何MLC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闪存在相对低的成本下实现越来越高的容量成为可能近年来各种NAND闪存存儲卡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以往由于容量上的缺陷,需要由0.8英寸、1英寸、1.8英寸等微型硬盘来填补空白的领域现在正逐渐被大容量闪存“收复失地”,例如CF卡相对于硬盘来说,闪存由于没有硬盘那样比较复杂伺服机构稳定性、安全性、抗震性都要高很多,此外體积、重量、发热、噪音等各方面都要低不少

    在读取速度上,闪存相比硬盘也有显著的优势(理论读取速度目前可达108MB/sSATA 300硬盘目前实测持續读取传输率普遍在60MB/s70MB/s的水平)。日常我们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测试读取速度结果都差不多。除了读写控制芯片的差异外主要是受限于USB 2.0等外置接口的速度限制,目前采用USB接口外置移动存储设备的读取速度大约都在20MB/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bil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