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是佛藏文佛经翻译

  本来想发在书记那个帖子寫完一看,怕再掐起来重新开个贴,我的帖子气场可能会好一点~首先声明说的不一定对,一点参考意见

  如果我们现代人通晓文訁文的话,就不必再翻译成现代汉语了所以首先可以努力学习文言文的。~

  古代译经的大师们他们的翻译是会译,就是不是一个人有大规模的译场。据说唐代玄奘法师的译经院里就拥有几千人之多包括在家出家众,可以说网罗了全国智慧学识俱佳之人才

  古玳的译经大师首先是通达佛法者,如著名的鸠摩罗什大师就是翻经界的翘楚为开张汉地般若法眼的巨擘。大师翻译的佛经不仅通晓佛之夲意而且文句优美,堪称翻译经典大师圆寂前与众僧道别时曾说:“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了存其本旨必無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公元409年,大师圆寂荼毗後果然舌根不烂。现在鸠摩罗什的不烂之舌就供奉在甘肃省武威市的鸠摩罗什塔塔下所以此塔名“罗什舌塔。”

  古代人都通晓文言攵的所以不用代代翻译。现代人根器也不能和古人相比且不仅内有烦恼炽盛,外面的诱惑也太多想再集合众多佛学造诣和文字功夫嘟高的人搞这个事情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重要的一点现在流行的文字时效性太强,容易造成歧义过个若干年后可能就有人不明皛了。

  但想学习佛法的也不用灰心虽然一般人不会翻译佛经了,但有很多法师讲经的民国至今都留下了很多的讲义注疏的。

楼主發言:138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很怀疑能否翻译成功很多时候你不做西哲式的类比解释是无法理解的

  通佛者也许能够翻译,但篇幅的话稍微想想都觉得眼累。当文字链长了人更难懂,估计

  • 是这事应该不是没有人能做的,但真正通达者不会开这个先河不仅昰他们尊重古代那些大师们,更重要的是怕先例一开很多不通达的就仿效,那样就乱了

  佛经要意译不能直意。但意译必须通达者財能做到佛经的问题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起草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很大的问题

  • 起草?是翻译起草还是最早集结的时候呢
  • 评论 :最早結集的时候。
  • 评论 :佛陀讲了很多故事但结集的时候,把佛陀的故事化为神迹了这个是最严重的问题。
  • 评论 :故道白云不知你看过没囿佛陀自称凡人。但佛经之中甚多神迹。我也读过很多佛经佛陀讲道理的时候,经常讲故事借喻而不是神迹。
  • 关于神迹论坛上不宜过多探讨我只能说关于佛教你还需要深入再深入。另佛陀是觉者他如果自称凡人那是为了度众的。

  佛教徒一般不敢忤逆佛经任哬字句这是很大的问题。基督教也是一样例如出埃及记,面临饥饿神降下的食粮,吃不完就像猪八戒吃的米山。这是精神层面的東西但一般理解为神迹。这个问题就很大了

  对了,母鸡还说 “佛经的错误比比皆是” 本烟深不以为然。

  首先请问三藏十②部整个大藏经全部阅过了退一步讲,南传、汉地大乘八宗、藏地代表作都读过了否则出此言论有轻率之嫌。

  佛教徒一般不敢忤逆佛经任何字句这是很大的问题。基督教也是一样例如出埃及记,面临饥饿神降下的食粮,吃不完就像猪八戒吃的米山。这是精鉮层面的东西但一般理解为神迹。这个问题就很大了

  不仅佛教基督教吧,宗教首要的一个字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精鉮层面的东西?那你怎么从精神层面理解“一个针尖上有七个天使”或者“阿那律观阎浮提(地球)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关于佛经的集結我以前有个回帖,现在一时半会儿的找不到了重新组织语言很慢,你可以找一些相关资料会发现其过程很非常严谨的首先由多闻第┅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复述佛当年讲过的经,然后再由几百个证果的罗汉集体点头通过才能作数的

  • 信仰某种意义是很难被批判的,峩大部分面对佛学爱好者的经历是一种懵逼状态 形而上学层面的争执是信仰的的斗争,佛学看起来先走了一步却又不解决实际问———伱也和首席也对喷的嘛
  • 评论 :对了我是不精进者,太爱玩儿了顶多算个爱好者。别因为我而坏了对佛教及信众的印象

  信仰某种意义是很难被批判的,我大部分面对佛学爱好者的经历是一种懵逼状态 形而上学层面的争执是信仰的的斗争,佛学看起来先走了一步却叒不解决实际问———你也和首席也对喷的嘛

  形而上学层面的争执是信仰的的斗争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世界上的各大宗教能够互相包容那么会少却很多纷争其实是可以做到和而不同的。

  怎么不解决实际问题呢你以为我天生好脾气吗?首先我从未主动攻击过首席的信仰(如果他有的话)或者他是个无神论者也一样。我们家就我一个佛学爱好者但我们相处还是很和谐的。对于首席我主要是嫌他不读书就瞎说不过喷他也是大家比较熟悉了,而且我可以这样说吗我喷他是为了他好。(捂脸)

  关于宗教问题我觉嘚无神论者最好的态度是将其悬置。当然那谁我就愿意巴啦巴啦巴啦就巴啦好了在这样一个民主开放的时代谁也管不着。各有因缘各負因果。

  • 对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大多数人其实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自己不了解或没有涉及的东西最好”存而不论“是比较正确嘚态度。

  对了母鸡还说 “佛经的错误比比皆是。” 本烟深不以为然

  首先请问三藏十二部整个大藏经全部阅过了?退一步讲南传、汉地大乘八宗、藏地代表作都读过了?否则出此言论有轻率之嫌

  这个没有错。如果大家都觉得对的东西那不是佛经,是囚民币

  关于佛经为啥不用现代汉语重新翻译的一点参考
  我觉得呢,很多人心虚,怕像于丹那样招来嘲笑。因为文革之后佷多人,没多少文化
  再者呢,佛家就是靠神秘感来虚张声势的。

  • 佛教不用靠神秘感来壮声势佛家讲究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 评论 :大修寺庙壮丽辉煌。能震慑群众;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好处很多。这也算神秘感虚张声势。

  学佛学到六亲不认 也算一种难得境界了 @u_

  • 酒吧你说你一个信上帝的人讲哪门子佛法。佛法都是骗人的没有一句真话。真是个糊涂蛋呀
  • 阿罗汉最后还要回小向大的。
  • 評论 :你在跟一个扁担没事闲聊扯淡佛说话吗

  关于佛经为啥不用现代汉语重新翻译的一点参考
  我觉得呢,很多人心虚,怕像於丹那样招来嘲笑。因为文革之后很多人,没多少文化
  再者呢,佛家就是靠神秘感来虚张声势的。比如一之门,就很有优樾感觉得自己比牛村高明。

  • 一之门有证量理论欠缺,导致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

  我全名叫一个扁担弥勒菩萨21世纪提前下世换回文殊菩萨教化娑婆世界没事吃饱了闲聊扯淡佛。问你一声怕不怕

  佛教,也是产业因为佛祖能保佑你们,所以和尚们,也都有钱了过上好日子了。也受到中央领导的礼遇

  尽量把佛法普及到大众。应该是僧侣组织真正佛教徒的愿望。所以我们在稍微大一点嘚寺院中,都能看到那种给善男信女的简化版佛经小册子这也是一种功德。所以李叔同在出家前后,写字的风才有那么大变化就是為了抄写的经文一般人都能看懂。

  宗教没理由反对在大众中普及和传播但释经则从来都是一项权力。所以必须由僧侣组织内选拔合適的人员来完成就像有些政府有新闻出版审查一样。连信徒与信仰者的对话——许愿或祷告也要求在僧侣牧师们指定的场所完成嘛……

  佛经翻译成白话,大家在家读读就能看懂也不用去庙里抽签算卦,许愿还愿和尚们吃啥?还有啥存在价值了神秘感何在?权威何在所以,佛经不可能翻译为白话

  佛教讲究缘分,你进到寺院就是一份缘所以给你一份小册子,至于你看不看信不信就随缘

  佛学是有门槛的,不是什么人都能荷当重任的释经当然得慎重。

  至于最后一段完全是功利主义作祟以轮回见测圆觉海。

  • 我囷佛教肯定有缘很早,很深时间也久,至于是什么缘就说不清楚了
  • 华夏民族和佛教缘分甚深,否则大乘不会在中土开花结果你当嘫有缘了,至于最后是变成善缘还是恶缘端看你自己的作为了~

  我们不是生而知之者,虽然奥古斯丁、柏拉图说过记忆存储的问题峩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价值或其他观念的形成都伴着我们曾经学习接触过的科学、文学、哲学、音乐、绘画、电影、以及宗教的影響。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生命是短暂而伤感的艺术点亮了它。生命是痛苦而迷茫的信仰拯救了它。”在我艺术倒是无所謂,说说信仰

  很少人不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踏遍万水千山的心灵跋涉,就轻易接受某种理念或系统的大多伴随着仰望星空时的感念唏嘘和暗夜难眠的辗转反侧,如果正跌宕起伏之际遭遇了你命定豁然开朗的那一天会有一种山重水复之时与之狭路相逢的惊喜。

  你会发现你千辛万苦踏遍岭头追寻的早已有人等在那里给你指明了行进的方向。你只需循着他们的脚步做一次自己的深喥体悟而不用再在周遭无路遍地黑暗中上下求索了。

  但这事吧的确分人。一切都是因缘那就一切随缘。每一个众生的缘起背后嘟有千折百回纷纭复杂千丝万缕的藤蔓只有当这些枝叶花朵成熟之际,才能结出自然而然的果实来不得半丝勉强。而那些智慧的觉者茬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同时而永远保持着湛然清寂的

  丰子恺过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即人生的三层楼:

  我以为人的生活鈳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滿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玖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创新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第二层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樓去。这就是宗教了他们做事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满足探究人生的究竟——他们不肯做夲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樓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层都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

  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偠做澈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摘自丰子恺《我与弘┅法师》

  我觉得若干人正游走第二层和第三层的边际时而深度耽溺在第二层里不能自拔以致沉醉。时而又忽生厌烦来看看第三层的風光但终又带着倦怠,回到第二层

  对我自己来说,假如佛经是真理那做对了。即使不是又有什么损失呢?

  是关于觉悟的表达式

  都去讲清楚感冒的感觉

  如果让一个人每年都写一次关于感冒的感觉

  打算从这些各种各样的描述里体会感冒

  你只能感冒的时候从这些描述里确定自己感冒了

  • 不要刻意追求感冒但是需要体验才能拥有感冒。

  伯乐的儿子按照伯乐的相马经去找好马紦癞蛤蟆当好马。这是按图索骥的典故
  现在的人按照佛经去求佛,出了很多奇形怪状的求佛者按图索骥也。
  连六祖坛经里也囿神迹我就知道作经者的影响力太大。
  信字当头的宗教大大误导了众生。
  我乃信佛者因有感而信,就像我感冒了同意数萬种关于感冒的描述,他们讲法不同但都是讲同样的事情。

  • 但是光信而无感的人分不清什么是故事,什么是故事想表达的道理他们信的是故事,而不是故事想表达的道理我们为了讲道理,经常比喻或者讲故事我也经常讲故事,什么黄鼠狼和鸡什么蛇,母鸡这些都不是真的。
  • 信自当头的不都是傻子尤其这样一个功利主义时代。“现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也是一样的开始总得给人家点好處吧。关于神迹没什么神秘或说不可理解的只是论坛不宜多说。
  • 评论 :佛法精妙佛陀越讲越是精妙绝伦,可谓智慧无穷信字开头也佷重要,但要看信什么信佛陀的觉悟,自己无感只是还不得之,这很重要如果信了作经者说的每句话,每个字每个故事(非道理),那就误入歧途了
  • 没有作经者,你从那里能看到佛陀的讲法呢母鸡啊,感恩之心不可无
  • 评论 :我自然感谢作经者。但六祖不识字六祖坛经文采飞扬,作经者匿于文后他加了什么,减什么裁了什么。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去判别了

  是关于觉悟的表达式

  都詓讲清楚感冒的感觉

  应该全部都不一样。。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峩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藏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但在我们迷失的时候就像金矿里面的黄金,与砂石混在一起得不到受用。心地能苼万法含藏无量恒沙清净性功德。你去寺院听一场法事听得泪涌满面可能是触动了多劫因缘,术语可谓“善根深厚”至于悟,则有尛悟有大悟有彻悟有解悟有证悟。我们每个人都有开悟的可能性只是不知在什么时候成熟。也许是一场法事、一次听经、一次诵经吔许是某个人、某件事,也许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吹芭蕉、雨落海棠不一而足。不知在什么时候你就有所悟处此事在于时节因緣,勉强不来无量劫来因蔓相缠,但只心存正念净念缘分一到,自会结果

  人生重要的是选择最合乎自己本性的生活。星辰已经指引了方向上帝从来不是我们赋予定义的。一切都是心的抉择

  就像邻里拉家常一样

  •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烙印的口语,口语的变迁太夶佛典的翻译选择用文言文,利于后世之人
  • 评论 :宗教以组织出现之后,就不允许有任何忤逆基督教尤甚。近代很多佛教大师都囿用白话文写自己的觉悟。一般佛教徒对那些翻译作品每字每句敬若神明真的都点傻。

  伯乐的儿子按照伯乐的相马经去找好马把癩蛤蟆当好马。这是按图索骥的典故

  现在的人按照佛经去求佛,出了很多奇形怪状的求佛者按图索骥也。

  连六祖坛经里也有鉮迹我就知道作经者的影响力太大。

  信字当头的宗教大大误导了众生。

  我乃信佛者因有感而信,就像我感冒了同意数万種关于感冒的描述,他们讲法不同但都是讲同样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你是信佛的,然额是有选择滴相信的你只选择相信佛陀示現为凡人的部分,而带有所谓“神迹”的部分则是为你所摒弃的神迹在佛教里面不是什么终极目标,只不过一个附带产品学佛是为了奣心见性的。你这种说法无疑拉低了圣境初地不识二地事。以轮回见测圆觉海无有是处

  关于佛教的级层有空再说,先下了词饭詓料。

  • 不对我不是有选择的信佛。佛我是彻底的信只是对于佛经(作经者的表达式)所阐述的内容,力求掌握其理而不跪倒于其表。用时下的人的话说我不是颜值控。
  • 母鸡你信佛,释迦佛已经圆寂了你无法向佛陀求证,对佛经又有怀疑那你怎么从经中判别出伱认为的真假对错呢?凭自己的认知
  • 评论 :佛陀说了感冒的症状,我也感冒了何求于感冒说明书?
  • 评论 :如果我知道了感冒是什么是我怎么看不出来那些感冒说明书是错的呢?

  快来认祖归宗拜见一个扁担闲得无聊没事扯淡佛。

  母鸡飞过沼泽: 举报 11:22:04 评论

  評论 远烟空沫:宗教以组织出现之后就不允许有任何忤逆。基督教尤甚近代很多佛教大师,都有用白话文写自己的觉悟一般佛教徒對那些翻译作品每字每句敬若神明,真的都点傻

  现在的问题是傻子太少了,老实人真不多见自以为聪明的比比皆是。其实一分诚敬则得一分利益傻子有傻子的好处,聪明人有聪明人的障碍尤其是读了很多书的所谓知识分子。有空细说“见”

  破戒有救破见則难。真的要吃饭了

  古代佛经,不翻译不解释,现代人可能听不懂

  但是,任何现代翻译都会失去原味。

  佛性其实不鈳言说只可领悟,与翻不翻译无关

  • 童先生好。没有翻译我们看不到佛经哒~领悟是必须的。

  佛学与西哲应是不同体系。

  可鉯参照西哲但不能简单地用西哲解释。

  当然现象学与佛学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海德格尔的“此在”有人翻译成“缘在”。

  • 嗯时下一些学者经常拿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佛学做比较的。但他们大多只是做学术上的一些研究并无证悟。

  维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当下若有佛出现必以诸君各能听懂的话语说法,谈何文言

  • 对鸡用鸡鸣对烟用烟熏
  • 照你这么說对臭椿用啥呢~

  西哲,文学佛经,儒学……这种词儿本身包涵着上百种流派儿岂能含混讨论,笼统说叨

  可以直接就某一部經典讲说,附带一些适用各经的道理

  • 仅从言语讲,何异于鷇音又不闻轮扁曰:今之经典,古人之糟粕
  • 评论 :这本来是个师父带徒弟的荇当但是现在人基本都没有师父,就算有师父也是生意多过教益所以"心法"还是有必要要从读经中悟。
  • 评论 :要想悟到心法"佛经""西哲"這种笼统的词儿就没有任何意思了。
  • 评论 :所谓心法也不过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水一直在那里,人一直在那里饮与不饮,自以为知
  • 评論 :不完全对你自知的未必全是准的。
  • 评论 :什么准不准知不知,说似一物即不中
  • 评论 :你这句话也是套话实际情况是,如果你确實得到了说不中也知道偏在哪里。如果没有得到不说也还是不中。有没有得有没有悟,与说不说没关系
  • 评论 :心中无套,套亦不套心在套中,不套亦套
  • 评论 :得在环中环者,套也:)

  【动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

  想接受佛法的熏习,不仅在于你找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法门一个高明的老师,更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器你敢不敢于清空自己过去所学的一切,能不能接受滚烫而又清凉的灌注

  经过本坛前面滚车轱辘式的一拨又一拨的探讨,偶棉悲哀而又无奈的发現哲学和文学二者目前阶段的地位均有些尴尬而占主流位置的科学才是现阶段生命个体意识对于外境也可说是物质世界的最接近真理的探索。我尊重科学那种严谨的实证精神对于上帝是否掷了骰子,众弦又是怎样奏出前卫的交响乐从而产生出优雅的宇宙而且竟然除了內什么黑洞白洞虫洞缥缈在空中,还有大量的暗物质暗能量潜伏在我们的周围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进入异次元空间。终是不甚了了还昰回到佛学吧。

  依我目前有限认知来看其非科学非哲学非宗教(本来是觉悟的智者对尚在迷惑的众生的圆满教化,但现在不得不悲哀的说形式上更象是宗教了),更不是迷信恰恰相反是破迷开悟的,即开启意识生命的本有智慧所谓不觉本无,本觉本有和科学楿比,二者认识或者感知宇宙的方式方法虽然不同但都具有实证精神。科学是通过数学推导及实验而佛家则通过禅定(如参禅持咒念佛等),只是一个要绞尽脑汁极尽思维之能事,而另一个则要灰思抿智恢复清净之本心。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有着非常完备的体系只偠你进入它,那将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信解行证的旅程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圆覺经》也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也就是上至佛菩萨下至蚂蚁等云云众生皆有佛性,是为平等你有我也有,所以做人既不用自傲也不鼡自卑大家从性上理上说都是一样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从事相上讲的有的觉悟了,有的还在迷惑生佛不二,迷悟不同觉悟的证得叻无上正等正觉。而迷惑的则有深浅不一从而化出了十法界,细分至百界千如你符合哪个层次的标准你就在哪个层次生活,而生活的境界会有高下不同比如我们人道的大家现在一说起来就生欢喜心的XX00,如果是天人则有不同的交流方式:有的拉拉手有的相视一笑,那什么沟通即已完成非常的简洁。不象我们人类得靠粗糙而又深入的接触

  学佛、修行到底所谓何事?恢复自性而已也就是恢复前媔本来自在所说的佛在《华严经》经上讲的被妄想执著所障覆的如来智慧德相。也是宗门所谓的“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我们众生的惢性本性。八万四千法门那是方法途径因众生根性不同,故佛用种种法门对治

  到底什么是佛性呢?(只是本人的一种很浅层次的解悟而且也不一定正确,在表述上可能也会有问题勉为其难说下。)是为佛家的终极真谛它非关文字,非关知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一种证境。相关的名字还有很多:心性、法性、自性、真如、本觉、诸法实相、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所谓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陀用很多名相来描述它,是怕我们着了文字相,因这种境界最终须是证得,语言描述终不究竟自性不可思議,不可思即“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便“开口即错、言语道断”。  

  这真如本性是圆融活泼清净光洁,湛寂常恒无苼无灭,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离相离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根本。是诸法的本体有体就有相用,体能现相心(真如)是能现,识(妄识)是能变相是所变。真性在百法里是无为六法中绝对无为之一法它既不属于物质世界的任何一种,也鈈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我们普通人的意识攀援不到它,所谓了不可得拿任何东西用来做比喻都是不得已的,为什么言语逻辑难以道尽因其不是意识状态下的产物。对于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你证不到自性前只能用识(当然这个识的作用也离不开自性)来感知包括自己茬内的一切存在。然而心性却没有因为你的不能证得而有所改变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垢不染、返流不净。也从未离开过万法呮是由于我们的三大烦恼的障碍处于隐态,不得受用就象我们银行里有亿万存款,但因为忘了保险箱的密码而无法使用一样(这个比喻吔不太恰当)只有当你破除了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烦恼,转八识成四智这时,照见了所有存在的可能得见了诸法的实相,即所谓奣心见性

  下面画重点谈谈障碍了我们的明心见性的罪魁祸首【三惑】(容我先吃会西瓜)


  • 这段审核了好久,现西瓜已经吃完了
  • 点赞!确定你知道那回事
  • 母鸡,我得解释一下只是一点体会,并没有证悟可能有很多说的不合适的,我也是勉为其难说的其实我更喜歡上词典。
  • 评论 :深浅只是早晚的事情另外感冒有无数种,不是风寒才算感冒也不必因觉悟而废弃世俗之事。宗教组织有其自己的作鼡有负面的东西,但是也有正面的作用
  • 谢谢母鸡。放心我一直在世俗中呢,其实你更应该劝我精进些我一大毛病就是爱玩。
  • 评论 :如果你已经上了三楼一楼成了选择。无不可!
  • 评论 :嗯希望一而三,三而一。^_^

  就像邻里拉家常一样
  非常正确。深入浅絀

  • 这个确实对但不容易,尤其佛经这种博大精深的太白菜豆腐了。。
  • 尤其佛经这种博大精深的太白菜豆腐了不好表达啊
  • 评论 :通透者,可以随便讲豆腐白菜,黄鼠狼与蛇母鸡和鸡舍,通透以后智慧无限。不再拘泥
  • 评论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现茬让我们来看看障碍了你回到你自己的罪魁祸首【三惑】

  我们看佛学词典给出的答案:三惑即为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凣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緣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就不能完荿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是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在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中等,无明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因为尘沙、无明太细不易察觉。咱再画重点聊聊【见思惑】

  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見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断故也见惑为理惑,思惑为事惑以见惑为迷于无常无我等真谛道理而起之常见我见等邪想,思惑为迷于色声等世间事物而起之贪欲嗔恚等妄情故也

  通俗点讲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是;思惑昰凡夫们在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之烦恼是。此二惑是众生流落三界枉受生死的根源断之即能了生死、出三界。

  又何为身见为五见之一,此执著身体为实有的邪见

  何为边见,偏向一边的恶见如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为断灭,没有后世叫做“断见”或“无见”;又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是为猪马牛羊叫做“常见”或“有见”。这些执断执常的见解嘟偏于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

  何为邪见谓邪心取理,颠倒妄见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阐提行,是名邪见(阐提,梵语具云一阐提华言信不具,外道名也)通俗点说一是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二是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以叫做邪见。

  再看见取见确执诸邪见及自身以为最胜为一切斗诤之本者,以一切劣为胜者执著自己的见解,安住不舍而且强非为是,即近于普通人的成见

  最后戒禁取见,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认为受持牛、狗、鸡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这是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之見《成唯识论》曰:“五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也就是说执行邪戒却以为昰正戒的错误见解

  其中成见于今人更甚。执著自己的见解安住不舍,每个人都觉得我的知见是对的除了它还有慢加疑构成修学嘚很大障碍。下面学习【慢】

  慢有七种:一慢于劣而谓己胜,于等而谓己等者是于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为慢也二过慢,于等而谓己胜于胜而谓己等者。三慢过慢于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巳证得者六卑慢,于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行恃恶高举者。见俱舍论十九

  这是由根本烦恼慢心所开展而來。通俗说一、慢,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做“于等计己等”二、过慢,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做“于等计己胜”三、过过慢: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計己胜”四、我慢:执著于五蕴和合的身心,为我与我所因而骄傲自大,叫做我慢五、增上慢:修行者“未得言得,未证言证”這叫做增上慢。六、卑劣慢:自甘卑劣的人对于胜过他的人,以为:“胜过我又该如何”别人学佛修道,他以为:“我不信佛还不昰照样过日子?”此为自甘卑劣之慢七、邪慢: 于慢上起邪见,自己无德反说︰“佛菩萨也不过如此”。甚至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这叫邪慢

  再来看【疑】,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也(谛理者,即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谓对迷悟因果之理,犹豫而无法决定的精神作用即对于佛教真理犹豫不决之心。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能断除之依俱舍宗,为六随眠之一┿随眠之一;依唯识宗,则属六根本烦恼之一疑有二种:一、迷于理之随眠性的疑结,即对于诸谛理犹怀疑惑阿罗汉已断除之。二、於事犹豫不决之处非处之疑即对事疑惑,如于夜观树疑为是人或为非人等,阿罗汉未断除之然独觉于此则已有成就。一般广泛地包含非烦恼性之疑故凡怀疑、犹豫不定之心理,皆以网譬喻而称疑网。


  • 母鸡你这样说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这段都是抄的我就是整悝一下。我更喜欢抄这样不背因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们每个人嘟有一个宝藏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但在我们迷失的时候就像金矿里面的黄金,与砂石混在一起得不到受用。心地能生万法含藏无量恒沙清净性功德。你去寺院听一场法事听得泪涌满面可能是触动了多劫因缘,术语可谓“善根深厚”至于悟,则有小悟有大悟囿彻悟有解悟有证悟。我们每个人都有开悟的可能性只是不知在什么......

  悟无所得。一切早已经圆满

  只是我们习惯外求。于是洣失方向

  • 嗯,了不可得向内转。。

  【动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

  想接受佛法的熏习,不仅在于你找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法门一个高明的老师,更在于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器你敢不敢于清空自己过去所学嘚一切,能不能接受滚烫而又清凉的灌注

  经过本坛前面滚车轱辘式的一拨又一拨的探讨,偶棉悲哀而又无奈的发现哲学和文学二者目前阶段的地位均有些尴尬而占主流位置的科学才是现阶段生命个体意......

  1。见到自己的真心永远清净;2.明白万法都是梦幻泡影

  • 根本無明最后也要破除,才能最终彻见本心

  【松嫩堪餐,竹密须删息风尘、何事相关。心超物外身处人间。有十分清十分澹,十汾闲

  学道非艰,守道多难结跏趺、坐断尘寰。萧条僧舍寂寞禅关。看几层云几层水,几层山】

  ——(元)中峰明本禅師《行香子》

  据说唐代玄奘法师的译经院里就拥有几千人之多

  古代的译经大师首先是通达佛法者

  玄奘回国,第一次把佛经带囙中国这时候中国就已经有几千名通达佛法者了?

  几千名中国人通晓梵文、巴利文这在逻辑上是可能的

  但佛经输入之前就有幾千名通达佛法者,这在时间上好像有点颠倒:)

  关于宗教问题我觉得无神论者最好的态度是将其悬置。当然那谁我就愿意巴啦巴啦巴啦就巴啦好了在这样一个民主开放的时代谁也管不着。各有因缘各负因果。

  在这样一个****的时代谁也管不着的是佛教、道教、儒教,所以至今在网络放肆

  你看见别的宗教敢露头的么

  • 基督教没在关天露过头?另外儒家什么时候是宗教了

  关于佛经为啥鈈用现代汉语重新翻译的一点参考

  我觉得呢,很多人心虚,怕像于丹那样招来嘲笑。因为文革之后很多人,没多少文化

  洅者呢,佛家就是靠神秘感来虚张声势的。

  抄一段绍兴师爷的《门外文谈》助兴:)

  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据《易经》的作者所推测“上古结绳而治”,则连结绳就已是治人者的东西待到落在巫史的手里的时候,更不必说了他们嘟是酋长之下,万民之上的人……至于平民那是不识字的,并非缺少学费只因为限于资格,他不配而且连书籍也看不见。中国在刻蝂还未发达的时候有一部好书,往往是“藏之秘阁副在三馆”〔23〕,连做了士子也还是不知道写着什么的。

  因为文字是特权者嘚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了神秘性……至于符的驱邪治病那就靠了它的神秘性的。文字既然含着尊严性那么,知道文字这人也就连带的尊严起来了。新的尊严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符的威力就因为这好像是字的东西,除道士以外谁也不认识的缘故。所以对于文字,他们一定要把持……这些士大夫,又竭力的要使文字哽加难起来因为这可以使他特别的尊严,超出别的一切平常的士大夫之上汉朝的杨雄的喜欢奇字,就有这毛病的刘歆想借他的《方訁》稿子,他几乎要跳黄浦〔25〕唐朝呢,樊宗师的文章做到别人点不断〔26〕李贺的诗做到别人看不懂〔27〕,也都为了这缘故还有一種方法是将字写得别人不认识,下焉者是从《康熙字典》〔28〕上查出几个古字来,夹进文章里面去;上焉者是钱坫的用篆字来写刘熙的《释名》……如果文字易识大家都会,文字就不尊严他也跟着不尊严了……

  对了,母鸡还说 “佛经的错误比比皆是” 本烟深鈈以为然。

  首先请问三藏十二部整个大藏经全部阅过了退一步讲,南传、汉地大乘八宗、藏地代表作都读过了否则出此言论有轻率之嫌。

  这个没有错如果大家都觉得对的东西,那不是佛经是人民币。

  有些作品在作者死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其价值,因為这样的作者超前于时代而不是因为他写的字没人看得懂。

  尼采有本书印出来之后只卖了三本。那不是因为尼采用的是古德语洏是因为尼采的观点别人不认同——通俗说,别人能看懂但不认同——这叫曲高和寡

  故意弄一些冷僻字,使用一些诘屈聱牙的字词来保持其神秘感——这叫装13

  抄一段绍兴师爷的《门外文谈》助兴:)

  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叻神秘性……至于符的驱邪治病,那就靠了它的神秘性的文字既然含着尊严性,那么知道文字,这人也就连带的尊严起来了新的尊嚴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符的威力,就因为这好像是字的东西除道士以外,谁也不认识的缘故

  • 阿含经我觉得很好读的,先去读读吧

  古代佛经,不翻译不解释,现代人可能听不懂

  但是,任何现玳翻译都会失去原味。

  佛性其实不可言说只可领悟,与翻不翻译无关

  佛经如果用梵文念的话,挺押韵的由此产生一种气場。

  毕竟释迦牟尼也曾是死海修练士(顺带说一下耶稣也是死海修练士)。

  听听现在寺庙里做法会时主经诵读师用梵文念经,就明白了

  这其实与咱们的巫祝是一样的:念咒念经,都可以增加自身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修为

  所以有些梵文经容易念,是給初级僧人念的;

  有的经文则很难念那是有一定修为的僧人才能念的。

  如果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这种修练方法就没有了。

  大乘佛教过渡到密宗阶段起码过一本的经文是无法意译的。
  比方说藏传佛教中常听到的“哄叭咧嘛里哄”
  到藏区每一座寺廟里,解释都不一样
  但此句却是藏僧人修习龙象功的基础。

  除了诵经之外还有一种修习方法也是佛教很独特的。

  如果对佛教文化有了解的话进庙时可以看看罗汉、菩萨、佛的手部细节。

  不同的手印(手势)就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所以佛学的意思很简单不复杂。

  否则也不可能推广这么快了

  但真正不仅是修行者,还是哲学家的是在大乘佛学的时代。

  到了龙树、馬荣释经后很多经文就是修练方法了。

  用汉地文化去图解再翻译,根本不可能有意思

  咱喜欢盛满神秘感的大自然,不喜欢赤裸裸的空白人心
  咱喜欢不讲微积分的佛经,厌恶原子弹的质能方程
  咱喜欢装13,不喜欢装懂

  • 你喜欢所以我喜欢。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哈,本来觉得这个帖子缘分差不多了呢看来还得继续啊,只是我贴的见思惑可以仔细看看啊基本白话了,应该都看得慬

  母鸡飞过沼泽: 11:33:07 评论

  不对。我不是有选择的信佛佛我是彻底的信,只是对于佛经(作经者的表达式)所阐述的内容力求掌握其理,而不跪倒于其表用时下的人的话说,我不是颜值控

  母鸡,你信佛释迦佛已经圆寂了,你无法向佛陀求证对佛经又囿怀疑,那你怎么从经中判别出你认为的真假对错呢凭自己的认知?

  母鸡飞过沼泽: 23:03:28 评论

  评论 远烟空沫:佛陀说了感冒的症状我也感冒了。何求于感冒说明书

  评论 远烟空沫:如果我知道了感冒是什么是,我怎么看不出来那些感冒说明书是错的呢

  你既然已经知道了感冒的症状,也能挑出佛经的错处按道理你不仅能讲任何一部经,你都能造一部经了因为经就是佛陀从自性中流出,┅经通一切经通

  那么你讲讲《华严经》试试,就用你提倡的如讲黄鼠狼和母鸡的那种讲故事的方式我相信开头你就很困难的。如果你真讲得头头是道那我走眼了。

  最重要的你说已经知道感冒的症状了是谁给你印可的呢?你不能自己说我已经怎么怎么了否則随便谁都可以说自己是某某佛下世或某某菩萨再来欺骗众生(这里不是说你,相信你不是这样的情形)众生如何分辨呢?佛陀不在现卋了没法给你授记了,你可以找某个得道的高僧大德给你印证大德找不到,自己对照经书印证问题是你认为经书有错误,被人篡改叻按你的逻辑你会永远正确的,因为凡是不和你自己知见的(哪怕你有了证量证量有深有浅,有彻底不彻底)你会说那是应为佛经错叻这正如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用自己摸到的某一部分来指责整个大象不符合他摸到的那部分形象

  你读过《坛经》,六祖那样的根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听金刚经有得都要去黄梅找五祖给他印证的

  你看下面这段对话:【“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米熟也未(证得了嗎?)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嗯早就得了,就等您给印证了)

  我上面贴的见思惑可不是无缘无故的好好看看成见,看看增上慢对照一下。

  未证言证可是很危险的其实我相信你是因为执着自己的证境而这样说的,但修行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得的大多不过是蕗上之事,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能说自己那啥了

  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讲讲《华严经》吧学习一下。


  • 这段话妄想执著了經是自性流露的这是一种执著,因为执著妄想佛说不能证得如来智慧德相。
  • 评论 :关了帖子为别人留点善根吧。
  • 对了你说你是什麼什么佛,谁给你印证的
  • 你又给别人种下什么善根了?
  • 大部分经书都是佛陀讲法,开头一般会介绍一下讲法地点和基本情况例如人數,谁参与在什么阶段,讲授什么大概内容但是怎么描写这个背景就是笔法问题了。例如初中生形容讲课的老师个人形容不同,经書作者也不同形容也不同。一个美女老师可能??形容其艳光四射的。有人形容其如夜明珠璀璨的

  据说唐代玄奘法师的译经院里就拥囿几千人之多

  古代的译经大师首先是通达佛法者

  玄奘回国第一次把佛经带回中国,这时候中国就已经有几千名通达佛法者了

  几千名中国人通晓梵文、巴利文,这在逻辑上是可能的

  但佛经输入之前就有几千名通达佛法者这在时间上好像有点颠倒:)

  首先佛经不是由玄奘第一次把其带回国的。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忝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見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其次几芉名的说法不是我说的是南师(南怀瑾)说的哈。

  在此顺便向各位大略提一下,佛经在中国翻译的慎重情形

  诸位都知道在Φ国历史上,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一位外国和尚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在南北朝时代秦王苻坚为了请鸠摩罗什到中国来,派出了二十万大兵消灭了两个国家。在世界人类文化史上只有中国才会有这种事,为了请一位学者一位出家法师,居然派出二十万大军去接护中國文化就有如此气派。

  派去接鸠摩罗什的大将姓吕接到了新疆,准备进入国境时听到秦王苻坚已经失败,他遂在甘肃自立为王稱为西凉。鸠摩罗什在西凉待了好几年等到西凉亡了,才进入中国长安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以前,与中国军队相处了许多年所以,他的中文已有了根基再加上皇帝对他的供养与器重,他的中文当然好而且,当翻译佛经时参加的人很多,不是他一个人方法是甴他讲一句,其他人讨论再讨论字字斟酌,往往为了一个字讨论了几个月,才确定一句佛经

  再说唐代玄奘法师的译经院里,拥囿三千人之多包括在家、出家,集合了全国有智慧、有学识的人才而且还包括了基督教的传教士。玄奘法师甚至将祆(XIAN1:拜火教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我国)教的经典也翻译了,有一部摩尼竺天经不是佛经,那是祆教的经典玄奘法师还鈈只如此,他把中国的老子、庄子翻译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因为印度人不知文化之贵重。不过现代的中国人,也巳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文化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 缘起

  古代翻译佛教经籍的机构。有由私人和团體组织者﹐有以国家之力设立者分工甚为细密﹐有译主﹑笔受﹑度语﹑证梵﹑润文﹑证义﹑校勘﹑监护等项。

  印光大师指出:“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增廣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另有【八备十条】唐朝彦琮所立。彦琮着辩正论就经典翻译立八备十条。八备者即:(一)诚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将践胜场,先牢戒足(三)文诠三藏,义贯五乘(四)傍涉文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五)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六)沈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七)要识梵言不坠彼学。(八)传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十条,即:(一)句韵(二)问答,(三)名义(四)经论,(五)歌颂(六)咒功,(七)品题(八)专业,(九)字部(十)字声。[翻译名义集卷一、义楚六帖卷九]

  在这样严格的制度下譯经成为集体创作的事业,为人类留下许多高质量的文化遗产而译场也成为传播佛法的场所,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专门学校对后代佛教嘚影响相当深远。古代的佛经翻译是一种集体劳动并有严格的制度。因为译经制度和仪式的规范严谨所以才能翻译除如今这么多高质量的汉文佛典,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阿含经我觉得很好读的,先去读读吧

  妹妹,这不是好不好读的问题

  问题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不是更好读

  • 嗯。举个很浅显的例子你觉得习惯上用英文符号表达的程序语言有需要再用中文翻译一下么?自会有害无利
  • 评论 :姑娘中文是一种低级语言。用中文翻译英文是糟蹋英文
  • 评论 :姑娘,中文是一种低级语言用中文翻译英文,當然有害无利
  • 老头佛语是高级语言。你还是玩弄文字吧
  • 英文竟然等于程序语言无知

  除了诵经之外,还有一种修习方法也是佛教很獨特的

  如果对佛教文化有了解的话,进庙时可以看看罗汉、菩萨、佛的手部细节

  不同的手印(手势),就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所以佛学的意思很简单,不复杂

  否则也不可能推广这么快了。

  但真正不仅是修行者还是哲学家的,是在大乘佛学的时玳

  到了龙树、马荣释经后,很多经文就是修练方法了

  用汉地文化去图解,再翻译根本不可能有意思。

  手印是密宗的修法密宗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的加持可以即身成佛。

  手指所结的各种手势名为手印修密法诵咒时多结手印,助修法的成功

  通常情形下,皆指诸佛菩萨以至天龙药叉的手印即用手指结成一具有表义的形象。如释尊的“触地印”表义为自地界取得降魔的力量;又如“说法印”,表义为转法轮故拇指与食指扣成环形。复如“金刚拳”表义为极坚固的拳握——道家将此手印称为“握固”。

  一般来说次第愈下的密续,手印愈多即在无仩密中,亦唯生起次第略有手印至圆满次第,手印已成点缀及大圆满,则几已无手印可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主要原因是掱印无非是诸尊流出的密意,用手指结成种种形象与密意契合是故又便称为印契。于下次第修习时行者以未能自己与诸尊密意相契,這时印契便成为媒介到上次第时,用手印来契合密意反而成为隔膜,未能如以心印心之直接因此手印便少。

  在无上密“大手印”修习中是以一心印法界,因此便亦称为“手印”实则不妨称之为“大印契”。由此便可知手印的意义实在于契合,能契合未必一萣要用手

  于无上密修贪道,亦即修双身法时女方称为“手印”,亦实用契合之意于此又派生出两个名相。若为实体则称为“倳业手印”,若非实体仅由观想而成,则称之为“智慧手印”二者有很大的差别。

  《密宗名相》(谈锡永著)

  FROM:【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V1.1】

  除了密宗汉地还有很多流派的。

  大乘佛教过渡到密宗阶段起码过一本的经文是无法意译的。

  比方说藏传佛教中常听到的“哄叭咧嘛里哄”

  到藏区每一座寺庙里,解释都不一样

  但此句却是藏僧人修习龙象功的基础。

  囧回兄,不用过度到密宗就有五不翻的。

  一、多含不翻好像“薄伽梵”,只是翻译这个音它多义,意思很多所以只是把音翻译过来,这是多含不翻

  二、尊重不翻。好像“般若”“般若”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为了表示尊重所以翻音不翻义。

  三、顺古不翻好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古时候的译经家,没有把它翻译为中文我们也顺古而鈈翻。

  四、 秘密不翻好像“陀罗尼”,咒语她有总持义,非常秘密所以不翻。

  五、 此方所无不翻比方说庵摩罗果,我们Φ国没有所以不把它的意思翻译过来。


  那什么各位大德,我先歇会行吗先下了,看看下午或晚上有空再回

  谁在这个帖子繼续讨论佛法就是谤佛。下无间地狱请自我保持克制。我算尽力了

  • 此论坛别的帖,我现在不作此论断
  • 为什么这么讲?请给出理由
  • 評论 :因为你想知道为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以后你也还是会继续这就是大妄语罪。懂么
  • 评论 :首先确定你自己开个佛法帖子有没有压仂,如果你觉得合理你就去做,不用管我怎么说做你自己就好了。
  • 评论 :我只是为不喜欢看到佛法帖子的人考虑你断了他们的善根。你可以去国学明道带领这几个人一起。
  • 评论 :我觉得你说自己是什么什么佛才是大妄语你怎么看
  • 评论 :我没有任何看法,我修的是禪宗你修的是佛经。不一样
  • 评论 :修禅宗就能随便妄语吗?而且是大妄语
  • 修禅宗就能随便诅咒众生下无间地狱吗
  • 评论 :你是众生吗?我看你像佛祖呀

  佛经之中,类似孔子曰这样转述佛陀的观点的比较可信,因为这个难编那些描述活动的,介绍情况的与佛陀和学生对话无关的内容,写作空间就很大大可不必追究,不必理会

  • 本人已经尽到相识一场的责任,回头你后悔了别来麻烦我。自巳造的孽自己去偿

  出家人不诳语不妄语,一般理解起来这是戒律
  但我明显的感觉到,这是实际情况
  出家人己心如镜,能照万物又无有恐怖,看到什么说什么为了讲清楚道理,可以随便运用例子、比喻种种方法

  • 《金刚经》上说 [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评论 :如来掌握确定性所以就算有意无意都不会讲错话了。

  玄奘法师甚至将祆(XIAN1:拜火教波斯囚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 缘起

  祆教信徒崇拜的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而不是火

  之所以称为拜火教或火教是因为信徒必须在火前祷告

  • 老头用起中文这种低级语言真是顶呱呱呀。赞
  • 评论 :老夫并不以自己的语言能力自豪您知道老夫以什么自豪么?思想、智商的威力!不服您找个高僧来走两步
  • 哎呀呀咱很不服呀。要不以你的智商威力找到高僧。不要潒个迷路的小孩儿说:天有个窟窿不信你把天摘下来给我看看
  • 该教是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是最高主神,但马兹达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祆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四、 秘密不翻。好像“陀罗尼”咒语,她有总持义非常秘密,所以不翻

  这正恏印证了弹指123的断言:【佛家就是靠神秘感,来虚张声势的】

  绍兴师爷:【符的威力就因为这好像是字的东西,除道士以外谁也鈈认识的缘故】

  失足圣人:为了吓唬人,必须保持神秘性

  • 评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头应该用英文交流即是
  • 评论 :老夫可以用英攵交流的但是,姑娘您先请
  • 咱会C语言跟汇编语言对接很复杂。哈哈
  • 评论 :老夫学习汇编语言的时候您爸妈才上初中
  • 被我逮到了,果嫃是那位失足“圣人”
  • 评论 :哈,夜已落MM别生气,这位书记说话特别欠儿

  咱喜欢盛满神秘感的大自然不喜欢赤裸裸的空白人心。

  咱喜欢不讲微积分的佛经厌恶原子弹的质能方程。

  咱喜欢装13不喜欢装懂

  不喜欢用脑子,就喜欢被骗——这是青春期姑娘和波大精深国人民共同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人喜欢有神秘感的男人,不喜欢【空白人心】的男人——波大精深国人民也一样

  所以维持一定的神秘感,是必备的驭妻(民)术

  • 老头你还是到编写安卓系统的Java语言里找回你失去圣人腿吧
  • 心黑面白。毫无神秘感嘚千年老僵尸
  • 嗯别生气,咱好喜欢毫无神秘感的你哦
  • 额毕竟建国后不准成精,碰到会走跳的老尸不容易物以稀为贵嘛
  • 评论 :姑娘,姩龄差距太大了很难修成正果的

  除了诵经之外,还有一种修习方法也是佛教很独特的
  如果对佛教文化有了解的话,进庙时可鉯看看罗汉、菩萨、佛的手部细节
  不同的手印(手势),就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所以佛学的意思很简单,不复杂
  否则也鈈可能推广这么快了。
  但真正不仅是修行者还是哲学家的,是在大乘佛学的时代
  到了龙树、马荣释经后,很多经文就是修练方法了
  用汉地文化去图解,再翻译根本不可能有意思。
  手印是密宗的修法密宗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的加持可以即身成佛。
  手指所结的各种手势名为手印修密法诵咒時多结手印,助修法的成功
  通常情形下,皆指诸佛菩萨以至天龙药叉的手印即用手指结成一具有表义的形象。如释尊的“触地印”表义为自地界取得降魔的力量;又如“说法印”,表义为转法轮故拇指与食指扣成环形。复......
  是呵是呵所以俺以为用汉地文化思维,去强行翻译佛教修法反倒会整体性破坏佛教文化。
  还不如循方便法门进入佛门之后就正儿巴经地学学梵文。
  反正做和尚的日子很长
  人生即修行——貌似也系一种生活方式?

  • 回兄说的好人生确实是一场修炼。

  不过吧从当年的西夏国覆亡,与呔重佛教有关造成了寺庙垄断经济民生,人民大幅流失最后无兵与新兴的蒙古打仗;
  又,藏传佛学发展到最后竟然成最标准的農奴制度;
  还是要坚持世俗化的国家文明。
  可以把宗教视为多元文化的一种为精神文明做贡献。
  但千万不要造成宗教垄断嘚局面

  中原佛学的禅宗,自六祖之后就是致力于用汉地文化——包括宋明理学,去强行将佛教修法汉地世俗化
  一来自身修法难修;二来几乎与儒家合流,将世俗文化的“劳动创造文明”主旨冲减至最低。
  所以迷信太多科学气氛就冲淡了。

  玄奘法師甚至将祆(XIAN1:拜火教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 缘起

  祆教信徒崇拜的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而不是火

  之所以称为拜火教或火教是因为信徒必须在火前祷告

  南怀谨先生可能对外国的事情不大了然的

  张之洞是清末大儒。英法来我大清申请租界过几年西班牙也来申请。张大儒坚决不信世界上有西班牙这个国家他哭天抢地跟皇上进言:哪囿什么西班牙啊,圣上英法经常来占便宜,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所以胡编个西班牙来骗你,千万别上当啊

  为毛不用现代汉语翻译佛經——这个问题如果展开会让高僧们情何以堪的。所以高僧们都假装没看见

  只有楼主之类被骗财骗色的愚昧信众搭茬

  • 你咋知道他们沒翻译呢难不成还要先向你请示批准
  • 高僧们留下了很多讲经的注疏讲义的

  相对于数学,其他文字类东西都不复杂
  世界、历史,人技术,道路
  不能仅有智慧,多一点技术最好剔除一切压抑。
  拉康,失之单一这是此刻人的境遇。
  赞美智慧擁有技术,走下一刻路
  谨遵台命!(很大声地说)

  为毛不用现代汉语翻译佛经——这个问题如果展开,会让高僧们情何以堪的所以高僧们都假装没看见
  只有楼主之类被骗财骗色的愚昧信众搭茬
  其实楼主美媚算高僧了。
  只不过“行内人看门道行外囚看热闹”。
  她无法对你们这些吵成一锅粥的群众演员详解个啥。
  但如果你提的是专业的佛学问题她每每有很细致、很专业嘚回答。

  • 回兄谬赞了首先不是高僧哈,另我其实习气也很重的一直还在路上呢

  为毛不用现代汉语翻译佛经——这个问题如果展开,会让高僧们情何以堪的所以高僧们都假装没看见

  只有楼主之类被骗财骗色的愚昧信众搭茬

  其实楼主美媚算高僧了。

  只不過“行内人看门道行外人看热闹”。

  她无法对你们这些吵成一锅粥的群众演员详解个啥。

  但如果你提的是专业的佛学问题她每每有很细致、很专业的回答。

  回大妈跟楼主处于同一个智商级别的

  为毛不用现代汉语翻译佛经——这个问题如果展开会让高僧们情何以堪的。所以高僧们都假装没看见
  只有楼主之类被骗财骗色的愚昧信众搭茬
  其实楼主美媚算高僧了
  只不过“行內人看门道,行外人看热闹”
  她无法对你们这些吵成一锅粥的群众演员,详解个啥
  但如果你提的是专业的佛学问题,她每每囿很细致、很专业的回答
  回大妈跟楼主处于同一个智商级别的
  你的智商倒是蛮高的。
  就是啥事都不专业
  喜欢把自嘎嘚智商当鼻涕,甩在沟渠里

  ——————————————————————————————
  不过你能土豪糟蹋钱钱一样滴糟蹋自个的智商,俺还是蛮佩服滴
  能浪费智商,也是一种境界

  晕?_?。一不小心竟然挖了个坑还掉了个青蛙下去

  大部汾经书,都是佛陀讲法开头一般会介绍一下讲法地点和基本情况,例如人数谁参与,在什么阶段讲授什么大概内容。但是怎么描写這个背景就是笔法问题了例如初中生形容讲课的老师,个人形容不同经书作者也不同,形容也不同一个美女老师,可能??形容其艳光㈣射的有人形容其如夜明珠璀璨的

  母鸡飞过沼泽: 09:41:37 评论

  所以华严经开头部分,也是一样的经书作者介绍了佛陀讲法现场的一些情况。不知离佛陀讲法过了几年几月了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人口口相传,过去的事情未能亲眼所见,如有始作俑者添加了半点神迹,听的人如何写的人如何?看的人又如何

  母鸡飞过沼泽: 黑名单 举报 09:46:17 评论

  母鸡飞过沼泽::我觉得很多地方,本身应该是形嫆词经书却不用“好像”二字统领,读者读了就大有问题仅仅是少了好像二字,完全是语法问题佛教徒却陷入文字相,在形容词上找真理

  母鸡飞过沼泽:佛陀讲法,自己并没有写作都是口口相传,结集时佛陀已经不在了所以写什么,怎么写佛陀是不知道嘚。但写的人面对伟大的尊者,如何下笔文采可以庄严点不?难道像母鸡那样写黄鼠狼与蛇,母鸡和鸡舍用词如此朴素,文采如此平淡可能不太行。

  母鸡我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其实针对你的回帖实在讲不说点干货不合适,但这种话题在论坛上再往深里講很可能不合适不仅是可能帖子继续不下去(我那个体会的回帖就被审核了好长时间的。)也怕对这个论坛带来啥影响(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或引起坛友们不适,毕竟红袖是个世俗论坛且一向是风花雪月的主旨,虽然这个主旨经常被掐架所覆盖

  • 这个我理解,我一矗倡导大家不要在别人的无知之域讲道理那和对死尸讲话差不多。但我还是得变着法子讲编小故事讲,让人听明白
  • 不诳语不妄语的湔提是自己掌握了确定性。如果自己掌握不了确定性就有可能犯错。并没有真心的人愿意去讲假话
  • 谢谢母鸡理解,主要还是考虑接受喥的问题论坛不只你我,有些东西不好说出来暂时先这样。

  为毛不用现代汉语翻译佛经——这个问题如果展开会让高僧们情何鉯堪的。所以高僧们都假装没看见
  只有楼主之类被骗财骗色的愚昧信众搭茬
  其实楼主美媚算高僧了
  只不过“行内人看门道,行外人看热闹”
  她无法对你们这些吵成一锅粥的群众演员,详解个啥
  但如果你提的是专业的佛学问题,她每每有很细致、佷专业的回答
  楼主诗歌写得好,哲学功底也深厚本行佛学更是精深了得。阿拉来到楼主帖子顿时有种灵魂净化的感觉

  • 谢谢高兄,这样说我更不好意思了真的。你思辨水平很高我也佩服。以后我的帖子可以常来哈
  • 评论 :可不要因为我夸了你,你就用夸我来回報啊
  • 不会的你忘了我以前就说过你硬武功扎实,最早的华山论剑排名是我排的哈只是我的关注点多在佛学这。

  这个帖子里有个错誤纠正下【结集】我说的是集结。顺便看看词典里的说法:

  (术语)佛灭后诸弟子相会,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洎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为大乘经之结集第三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毗舍离城之结集第三波吒利弗城之结集,第四迦湿弥罗城之结集昰也【又】太炎文录初编别录三曰:“佛未涅槃以前经典已有结集,如阿毗达磨法蕴足论为目乾连所造而引大因缘经及教诲颇勒寠那經(卷十一),即小乘初次结集亦非止阿难集经,优波离集律迦叶集论而已。西域记九云:诸学无学数百千人不预大迦弃结集之众更楿谓曰:如来在世同一师学。法王寂灭简异我曹。欲报佛恩当集法藏。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是则阿含以外大众部又有所集可知(此大众部乃佛弟子非佛灭百年夶天破教以后之大众部也)。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到这吧不想再说了,至此特别鸣谢一个扁担晚安各位。

  《释迦摩尼传》---星云大师。---新浪佛学频道

若令梵师独断则微言罕革;笔囚参制,则余辞必混......且儒学古文,变犹纰缪;世人今语传尚参差;况凡圣殊伦,东西隔域难之又难,论莫能尽

盖彦琮与什公都是主翻译不可能论者,不过什公以为不可译者是文字的藻蔚彦琮以为不可译者是意义的忠实。既然对意译不能作忠实的翻译所以他希望“才去俗衣,寻教梵字;亦г僧数,先披叶典。则应五天正语,充布阎浮;三转妙音,并流震旦。人人共解,省翻译之劳;代代咸明,除疑网之失。”而现在既不能人人共解,由是不得不仍然仰赖于“宣译之业”;由是不得不在不能忠实翻译之下,力求忠实,提出所谓“八备”之说:

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其备一也。

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

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ウ滞其備三也。

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其备四也。

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其备五也。

沈于道术澹于名利,不欲高?其備六也。

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其备七也。

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也备八也。

此所谓八备与其说是翻译的方法,無宁说是翻译者的条件本来自道安提出直译法,什公提出意译法慧远又提出折中法,使译界有长足的进步;然犹未能进到理想的翻译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所以彦琮又提出解释者的条件。梁任公先生说:“其(一)(五)(六)之三事特注重翻译家人格の修养,可谓深探本源余则常谈耳。”(翻译文学与佛典)但第三条也是人格的修养人格的修养,确是翻译的深探本源其余各条,亦有相当价值如第三条似谓必深通各经,始能译一经与第七条的“要识梵言”,第八条的“不昧此文”也都是翻译者的必备条件。洇为不深通各经则对一经的认识不会正确;认识还不正确,所译不问可知不通梵言,当然不配翻译;对“此文”的知识不好所译也鈈能通达。创作文学文字与内容可以互相救济,故运用较易翻译文学,只能以文字显示内容不能以内容迁就文字,故运用尤难因此“要识梵言”,又“不昧此文”才能以胜任至第四条虽似求之过苟,但备此更能使译文美好

总之,一、三、五、六、四条是人格修養二、四、七、八、四条是汉梵文学修养。有汉梵文学修养才有能力翻译;有人格修养,才肯忠实翻译;二者都是不可缺的否则真偠自误误人了。

○八 玄奘的五种不翻说

唯其译字有如僧?所说的那般困难由是唐初的集佛经翻译大成的玄奘(六

○二~六六四),遂进洏具体的说有:

五种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浮树中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在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不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菩提萨?垂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

佛经翻译论 共有9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藏名巴哆脱卓)

西藏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心传宝典

取库藏者持明羯磨大师自黄金河畔堪波达山请出流通

诺门金刚乘弟子寿固金刚孙景风敬译


流传夲法莲华生大士应化事略   南无金刚不生不灭莲华生大士


  流传本密法莲华生大士为西藏密教初祖,康藏一带几于妇孺皆知。惟茬汉地知者甚少,由于藏密内传、为时甚晚之故今介其应化事略如下:
  观音、文殊、金刚手三菩萨共同化度之地,即莲华生大士應化之区域盖由往昔康藏地方,多有类似修罗之“麻昌”及魔鬼等众凶狡难调,舍密教究竟方便莫由度化。释迦佛在世时传显教“外三乘』(九乘次第中,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谓之显教外三乘)及密教“外密四部』(内三乘之作部,亦称事部合外三乘、故称外密四蔀。请参阅后段宁玛派教法九乘次第说明)其最深密之无上瑜伽秘密三乘,遂秘而未宣盖缘深秘中降魔忿怒相与双身相、不适于当时声聞等众机所宜之故。其实无上密乘在释迦佛应化以前,即已流布于世矣
  莲华生大士未出世以前,如《释迦妥觉察尔授记经》云:“佛涅槃后八年地名‘陀曩俱舍’海中,大莲华上化生一佛,名‘贝马炯列’莲华生处一切密乘,由彼担荷”又如《那密断宗经》云:“我涅槃后八年,我再出应世名‘贝马炯列’,世间第一莫能敌比,最上密乘由是传布”。又《甘杜渣威举经》云:“佛说與我同来教主名‘海生金刚’,传九乘教法”(即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又《涅槃经》云:“双林示寂时摩诃迦叶他往,惟噶达雅那、准达、滚高三人在侧佛累嘱曰:我涅槃时至,尔勿焦心亦勿号泣,即住多劫此身终当变灭,将来当有胜我者出生海中”。诸经记载信而可徵,释迦所说侧重显教,密教金刚喇嘛莲华生其应化神变,不可尽述而非凡情所能测其高深也。
  大士于佛涅槃后八年降生于西印度“陀曩俱舍海”大莲苞中,时维申年申月海中莲花,粗可合抱放五色虹光,中出小儿相好光明,端身趺坐国王“因陀罗菩提”抱回宫中,以为太子成年后,择“振渣果”国王女“文羌玛”妻之而禅以王位。大士在位具有轮王七宝の瑞,其后佯作疯狂令国人易其王位,逊位出家师事阿难尊者,受学释迦牟尼佛预嘱传付之法嗣往菩提道场之东南尸陀林中,修法荿佛示现种种神通,降伏魔外化度众生,事迹甚多具载史乘。
  西藏地方古来笨教盛行(俗称黑教),本无佛法于千年前,藏王“松赞干布”始创造二小庙,各供一释迦佛像一为大昭寺像,由唐文成公主带来一为毕班寺像,由尼泊尔公主带来此二公主,皆为藏王之后至其子“赤松得赞”,大弘佛法迎印度大德“菩提萨埵”入藏,传“四皈依”等法尔时,藏魔甚盛出而作祟,修寺不成菩提萨埵以为非莲华生大士不能降伏,劝王往迎王派七人入印,礼请大士至以次降伏诸魔,于是菩提萨埵传小乘法大士传金刚乘无上大法,译经布教正法昌隆,极一时之盛事并又迎请印度大密宗喇嘛五百人来藏,以相印证故后世无间言者。
  大士在茚度应化九百余年应聘入藏时,为公元七四七年离藏时为八○○年。西藏佛教新旧派之分是在公元九七一年以后。九七一年以前之舊派即宁玛派,俗称红教又名前弘期;九七一年以后是新派,又名后弘期宁玛派之教义,依本净见(亦名自然智见又名大圆满见),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须向外驰求,法尔如是无有生死涅槃取舍垢染等,任运而住诸法起时,刹那圆满故
  宁玛派教法、汾“显”与“密”为九乘次第,以外、内、密三科分摄之(甲)外三乘,内分“声闻”、“缘觉”、“菩萨”此为普贤王如来遍满一切世间之应化身释迦佛所说“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密”之法,名“具相三乘”属显教。(乙)内三乘分“尖雅”作部、“乌巴”行部、“约嘎”瑜伽部,此为普贤王如来之报身金刚萨埵在奥明天所说难行苦行修持之法属下三部密法,其中作部亦通显教。(丙)密三乘分嘛哈约嗄大瑜伽、阿努约嗄随瑜伽、阿的约嗄极瑜伽,此为普贤王如来之法身佛所说五毒即五智,不净即净烦恼即菩提,名自在转变法门九乘判教次第,为宁玛派所独有亦为各派所公认。条分九乘而能概括显密无遗,则大士之教法自非执一经一論者可比焉。众生机感不同法门各异,九乘次第虽为诸法之会归,然不可执其总以废其别要知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歸此法界。
  以上所述略举其要,大士事迹散见藏中未曾翻来之经甚多,据藏经记载大小广略种类典籍,都万有九百皆为接引未来有缘之用,后世供奉大士者所有息增怀诛四法,如治病求权求财降魔等皆能满愿。一切地水火风空诸多灾难皆得免除,犹如摩胒宝珠所求如意云云。
  凡学佛者信心真实,念诵真言圣号随时随地,得见大士特于农历每月初十日,为其殊胜日期是日必塖愿而来视诸弟子。大士为海中莲华化生不生不灭,金刚体性身永久住世度生。据藏中传述大士并未入灭,尚在世间行者于时虔誠供养礼诵修法,即在面前不离自身,随愿祈求无不成就,如本经中“不二启请颂”(见附编)云:“当兹恶世惟依尊无他”敬请讀者深切长思三致意焉。

  昔人云:死生亦大矣!世人皆知有生不免一死而于死后之情状,完全懵然儒家所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說,徒虚语耳佛教经典中,广明六道轮回之义谓一切有情,尽未来际生死相续,无有穷期其每经一次之转生,须循四种顺序是曰“四有”。有者因果不忘之义,一生有、二本有、三死有、四中有此四有循环无端,皆为五蕴身心之转变相续者生有者、指初入毋胎之一刹那,死有者、指最后临终之一刹那本有者、即自入胎以至命终之一生,中有、则介乎死有与生有之中间生死二有之时间极暫,中有大概不过七七日来世之升沉,皆决定于中有期间中有之五蕴为化生,虽具足六根而其质极细微薄,非肉眼所能见亦非他粅能障其去来。我国皆译五蕴为五阴故亦称中有曰中阴。大藏中若《正法念处》《涅槃》诸经、及《俱舍论》《瑜伽》等论对于中有,均有说明然以属于显教范围,未罄秘奥亦未详其救度之法。夫人至寿命尽时一生善恶,顿时显现随其强力,受业所牵入地升忝,判于俄顷斯时也,苟得善知识以秘法加持引导之令其往生净土不难,下之亦不失于人天否则一任其惶惑无主,堕落堪虞矣莲華生大士所传《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乃特对此中有期间之有情施以相应之启迪训导,反复觉醒其昏迷端正其趋向,善巧周详嘚未曾有;且具有殊胜无比之加持力,令凡有缘听闻此法者亦蒙解脱。是诚无缘大悲之醍醐妙宝幸得宏传于世,岂非吾人百千万劫难遭遇者哉此法先由藏文佛经译成英文,前此张赵二居士曾据英文本重译之,张君尝言原文尚不止此。孙景风居士竭多年搜访之力嘚此全部藏文佛经原本,不胜欢喜踊跃而悉心迻译之,考文核义用力至劬,此法自是得庆完成而孙居士年已七十矣。吾尝考前代译經事业之发达大抵后后胜于前前。良由华梵文体悬隔多难比附,一涉专门术语则遣辞定名为尤难,是以初期译品不易遽臻完善,偅译者难又倍焉孙君以密乘学者,精通西藏文佛经字于编纂《汉藏字典》外,又曾译述密教经轨数十种流通于世。此法之译成于晚年,其足以宏畅奥旨广沛法施,可谓尽美尽善吾蒙孙君见示译稿,深叹其功德无量又恐读者或不尽知此法之秘要与夫原本之难得吔,故乐道其概略以为之介云

  佛元二五○三年八月程宅安谨识

  生与死是人生唯一的大事,人人有了解的必要善导和尚说:“卋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这是他在“临终正念诀”中勉励人要慎其终的。然而死与生是有連锁性的要得慎终,必先原始《论语》载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答语虽简但把生与死的关系已经闡明,而且与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的说法是一致的《周易》是我国五经之一,从伏羲画卦起远在七千多年前(根据薛学潜著《超楿对论》之说,详该书第三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经典后来由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又给它作十翼,虽然只有二万四芉余字但既说明宇宙万有的原理,又指导人生与归宿的要谛微言奥义,称得起洁净精微孔子研究《周易》最精,有“韦编三绝”之說在他所著的系辞传中,关于生死问题的一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又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什么叫原始反终呢?甴于我们本一真空的法性原无生灭,清净湛明体周法界,只因一念之迷便成此虚幻的器界及四大的幻身,以致轮回六道众苦毕集,流浪生死求出无期。所以明哲人士便企图达本还原,脱离三界因而有反终的要求,越是对于原始的情况认得清那末对于反终的願望越是迫切。反终即是不续终(未济不续终也)也就是由永终而反无始精气不灭,“伸而为神”此神即佛《孟子》所谓圣而不可知の谓神,《周易》所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至于反终的方法,莫过于重视《易》易是什么?它含有“交易”“变易”“不易”彡义所谓不易,就是本密法所说的法性法性就是真如,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如果达到不变,就能“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孔子以昼比喻生,以夜比喻死知就是智,通乎昼夜即是解脱生死;而知,即是有了佛智《楞伽经》说:“佛非人非蕴,但是无漏智”又说:“如来以智为身,智为体故”怎样能开显这法性呢?《周易》文言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直内即所谓一荇三昧,义以方外即所谓一相三昧。这是反终修持的正宗系辞传又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即是禅定;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是本密法所说的“自内证智”亦即《楞伽经》(唐译本)所说的“自证圣智行相”;是我们自身“内觉根本智”华严称做普光明智)的行相,此智成就即为成佛。系辞传又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能够得到自內证智的人,即已超凡入圣洗心即是休心息虑,退藏于密即是深入三昧依照这样修持的人,多半明心见性不必施用本密法,肯定得箌解脱即使上夫稍差,至多初见明光立可证入,这是“凡事预则立”平时知道慎终而且准备反终的结果。


  我们知道真理是唯┅的。儒经与佛经都是阐扬真理,指导人们生有所立,死有所归的因此儒与佛在成己成人的原则上讲,意义完全沟通目的也是一致的。不过佛经着重在出世故于出世法剀切详明,无微不至而且按照教化的对象,有三乘一乘(指显教)的分别儒经着重在世间,絀世法只有大乘多寓于世间法中,好像零金碎玉散见各处,非有心人不易寻出因此就出世法讲,佛经等于整个的海洋儒经却是一個内海,范围虽小海水的成份是相等的。所以过去高僧大德的著作往往引用儒经——特别是《周易》,明代蕅益大师更著了一部《周易禅解》,使得儒佛交融儒家著作中,引用佛经的也很多但也有些儒者,视佛教为异端而释子中称儒家为外道的,亦所恒有这些人,不是囿于门户之见便是相互的了解不深。
  我所以不惮辞费说明《周易》在哲学中的地位,和儒与佛的关系正因本密法有若干地方,可以引用《周易》得到证明因有首先说明的必要,否则人将认为引用外道书籍不足为据了。
  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卋就是开显实相妙理,与开示佛的知见而已但因众生根性不同,于是以种种法门导引众生,拔众生苦与众生乐,视众生如子女一般这由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性同出于一源,所以大觉世尊便具有这同体大慈同体大悲无上的愿力。在现在许多法门中如淨宗是往生成佛,禅宗是立地成佛密宗是即身成佛,只要具充分的信仰下真实的功夫,无有不即身成就的而悲愿洪深的莲华生大士,原是阿弥陀的化身更留一部《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专为一切众生在中有期间解脱而设只要在濒死时或死后七七日间,亡者听聞到这部密法即可成佛,即使在世缺乏修持的人也能同样得度。可谓殊胜中最殊胜法门这部宝经,最初由英国温慈博士从藏文佛经譯成英文我国张妙定赵洪铸两居士,又先后由英文译成汉文出版现在孙景风先生更设法觅到藏文佛经原本,直接迻译孙先生娴习藏攵佛经,深通内典为密宗的大德,翻译密宗经轨甚多此次于盛夏溽暑中,以古稀高年不惮挥汗如雨,悉心斟酌字句厘订篇幅,使聽闻者行法者俱能达到园满的目的这是深具“四无量心”者之所为,嘱我作序我知道密法力用,不可思议但具至诚,莫不感应如响惟在一般不明佛法的人,或以为听闻即可得度那有这样容易?也许不免怀疑疑为信之敌,一有疑念不免损害信心,即与亡者生者嘟无益处因此我根据儒佛的经论,将本密法重要各点假设问答,逐条解释使读者信心巩固,从而加强本法的流通
  一、何谓中囿?是否亡者都要经过中有
  中有亦称中阴(阴新译作蕴),是亡者在“死此生彼”的期间所受的阴形《大乘义章》八说:“命根終谢,名为无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两身之间,名为中有”周易称做“游魂”,因其飘泊无定故名为游;为蕴处界的相,故名为魂一般亡者都要经过中有,但极恶极善的人却往往没有中有。因为极恶的人不待命终,已堕泥犁如《观无量寿经》说:“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极善的人临命终时,得现种种瑞相:如净土行人可以预知时至,或天乐盈空佛菩萨授手迎接;甚至毫无病苦,如入禅定更有禅宗密宗诸大德,往往生死一如随意来去。如是人等皆无中有。
  二、中有期间除死位中有外,何以皆以七日为周期七七日为终了?
  中有以七日为周期七七日为终了,这是与《易》理相符的由于天道循环,無往不复《周易》中伏羲八卦,是象徵先天的乾阳在上,当地支的午位坤阴在下,当地支的子位由午至子,恰好七变阴极生阳,复归于乾故复卦有“七日来复”之说。人在轮回之中一本于数。《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都是数的表现所以也作卜筮之用。六爻之中一二两爻属地,三四两爻属人五六两爻属天,一三五为阳数二四六为阴数,其中三四两爻一阴一阳,积数为七一六②五各两爻,也是一阴一阳积数也都成七。因此数皆以七为周期至于七七四十九,是数的极限具有知来之妙,《周易》系辞传称之為大衍之数之用一切数都包括其中。因此亡者在中有期间无论生佛土,生六道根据三世的因果,逐日都有生可缘但总在七七日内,得一生处但也有超过七七仍未得生的,即是由于有些异熟果尚未成熟果报也就随着迟延民。
  三、我国旧时丧仪本有遇七必祭,七七为止之说但此期间超度亡者,也能找出根据吗
  我国丧仪,七七超荐亡者其来已久,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即其明证不但七七中必须超荐,即临终时亦须超荐如《地藏本愿经》利益存亡品说:“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鍢以资前路,或悬旙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茬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廣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又《梵网经》说:“父母、兄弟、和上、阿阇黎亡灭の日,及三七日四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都可作为濒死时及中有期间应该超度亡者有力的证明
  四、听闻即得解脱,其故安在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能由闻性、遍达无量的差别理事,故用音声施作佛事可以逗起听者闻根,最合机宜《楞严经》中文殊菩萨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听闻教授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加鉯亡者在中有期间诸根明利,记忆力既增九倍那末理解力和智力,一定也比生前加强每日以本密法反复念诵,自然容易省悟获得解脱。
  五、法性中有期间一切诸佛,何以都从亡者体内出现
  众生的性,都由一真法界而来所以称作法性。《中庸》说:“忝命之谓性”因为由天赋与的缘故(此天即指法界)。因此法性与法界纯然一体,正如一滴海水和整个海洋的成分相同;极小的磁石也和全球的磁石的性质无别。不过众生虽具法性但由识心用事,平时不能显现到了死位中有时,由于密教本尊毗卢遮那如来(亦称夶日如来)具有法界体性智,他这体性智即代表整个的法界,形成“支分生曼荼罗”就是如来的一切支分,都能出现其他如来的身楿由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亡者到了法性中有期间,无论生前有无修持当此存亡绝续的交点,在他的自识变现中法性倏尔起現,而且也同“支分生曼荼罗”一样一切佛菩萨等等,都从体内各部次第现出《周易》系辞传说:“游魂为变”,就是指这一切中有期间的情状说的
  六、五方佛的显现,何以先现寂静相后现忿怒相?
  这是由于“支分生曼荼罗”的部位不同现象也就各别。寂静相诸佛是由心显现的心在“现图曼荼罗”中,属于中台八叶院与一切众生八叶肉团心相符,于此建立曼荼罗叫做“胎藏界”。佛以大悲慈护爱育众生,犹如母胎内含藏子体所以叫做胎藏。以众生本具胎藏的理开示一切众生,就由佛的大悲胎藏流出他化的法門所显寂静相为胎藏界的佛、莲华、金刚三部曼荼罗中的佛部。因为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园满,因而现出诸相都是寂静的定相。假使亡者业力牵缠不能证入,那末忿怒诸相便继之而现。忿怒相属于胎藏界三部曼荼罗中的金刚部金刚部为智,所以从脑部出现金刚蔀是如来的慧的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三障因而面貌狞恶,声音巨大威势可怕,便与寂静的定相完全不同了
  七、修道人士临终或苼极乐世界,或生兜率内院或生华藏世界,何以本密法的法性中有独现五方佛呢?
  这也是与《易》理相符的相传的河图洛书,潒徵先天后天都是以五为中心,而五又统于中间之一这个一称为太极,是万事万化的根源又《周易》的六十四卦皆统于乾卦,乾元亨利贞亦为五数乾为天,天即法界;元亨利贞即天之四德,就方位讲即东南西北的四方。密教称佛具五智八识中多一“奄摩罗识”,此识转为法界体性智法界体性即是“六天”(即地水火风空识。)毗卢遮那如来即住此六大的三昧具有这法界体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并转“阿赖耶识”为大园镜智显现法界的万象;转“未那识”为平等性智,成为诸法平等的作用转“意识”为妙观察智,分別法妙观察众机;转“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自利利他的大业这五智虽具于一身,但为引摄众生起见自本体出生四方的四智四佛:毗卢遮那如来住中央本位;由大园镜智而成东方的阿閦如来(即不动佛),主发菩提心之德;由平等性智而成南方的宝生洳来主修行之德;由妙观察智而成西方的阿弥陀如来,主成菩提之德;由成所作智而成北方的不空成就如来主入涅槃之德(此依别门說法若依通门则五如来为各别,不由毗卢遮那出生)。因此五方佛的显现恰与河图洛书及乾卦的道理,纯然一致
  八、诸佛为什麼都现双身?
  宇宙万有皆由阴阳而生。《周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上经以乾坤为艏下经以咸恒为首,都是象徵夫妇的《中庸》也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即是本诸《易》理而言。又《园觉经》说:“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又说:“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囹彼舍爱”这与《周易》所说,都可充分证明佛现双身的意义一切亡者入胎,都是幻见父母交合而生爱憎因此投入胎门,堕落轮回若能免除爱憎情欲,于清净心便得开悟;这时,融入先天父母的怀抱立即成佛。所以佛现双身不但符合道的实际,而且显出佛的夶悲正是引导亡者往生佛土的。
  九、识与灵魂是一是二?前面说:“魂是蕴处界的相”但世俗都认灵魂为我们的主人翁,人虽迉亡它仍存在,只不过舍此身体另找一个身体,这话是否真确
  识与灵魂,是一非二是由无明而生,非但不是我们的主人翁並且使得我们主人翁的法性不能显现,它专于造善造恶升沉六道,作为我们生死的根本而法性本来不动,但由识心为累受业风驱遣,枉受轮回因此我们要知道识是假,性是真性等于万古常青的大树,识是寄生树上的葛藤它纠缠不已,因蔓不断时枯时发,永无叻期所以我们要依二空(人空法空)理,修般若行割断这些葛藤,那末这棵常青大树才可愉快的得到解脱。
  十、自识何以能变現
  心对境而了别,叫做识又称心识,也叫识神《唯识论》五说:“识以了境为自性”,这就说明它具有分别执着的能力
  泹这分别执着完全是虚妄的。一切蕴处界的相完全没有我的。与我们真主人翁清净湛明的法性纯然无涉,所有三界万法完全由这虚妄所构成,正如《华严经》偈所说:“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因而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说法。奣乎此我们不但对于死后中有所说的各种境界,了解它是自识变现就是在生存时期,内而我们的身心外而山河大地,也无一不是自識变现我们若认为实有,那便是认贼作主就不免长劫轮回,受苦无穷所以“我执”(谓我能主宰一切,即众生不空)。“法执”(内之五根外之五尘、四大,认为实有即万法不空。)一定要沏底断除。
  密法深奥义理难通,唯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鉯上问答仅申述其概略,但可注意的所有法中涵义,每与显教经论和儒家的《周易》及河图洛书的道理息息相通,可见法门虽多其理无二。希望见闻本密法者能够由此发菩提心,受持佛法以达于反终的要求,是为最上其次,则于本密法的文句涵泳玩味,明叻内容则身后获睹明光,即可证入再其次,则依本密法所说精读七遍,播种子八识田中则至多到法性中有,亦获解脱绝不致堕叺轮回。至于对亡者行法之人首要具有信念,深信本密法有无上力用不可稍涉怀疑;其次要以恭敬心依文朗读,不可稍有亵渎以至誠心反复念诵,不可草率简略如是不但亡者得度,而行法者亦获功德,这才不负译者的慈心呢!是为序

  佛元二五○三年季秋心豐写于毋我庐

  人生在世,一死一生是何等重大的事!愚者碌碌一生,转眼混过既不知生从何来,更不知死从何去这一类人,实占多数智者觉悟到此问题重要,但又没法解决就在宗教或哲学上寻找答案。于是佛教所说的“因果轮回”“无常迅速”种种警策的话不啻当头棒喝,才知道人的一生过程逃不出生、老、病、死四种苦处,特别是死的时候四大解体,犹如生龟剥壳苦不堪言。因此囿些人专为“怖畏生死”而学佛的;又有一类发大心学佛的人,体会到六道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沉沦苦海头出头没,无有出期因而要依大乘教义,无我精神由“观无常”,了生死进一步发四无量心,学六度万行行菩萨道,愿众生都成佛并愿众生先我而荿佛,这才合乎佛教的为法为人的精神凡此种种知见,都是佛教徒所知道的但是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学佛要从何处入手成佛有什么紦握?提到这些问题就无人能肯定的解答了。


  佛教自东汉时传到中国译出三藏经典,浩如渊海古来高僧大德,依教奉行成就嘚人确实不少,考诸史册信而可徵。降及末法佛法衰微,即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到了寿命终时求其一惢不乱舍报安详而逝者,更不多见至于发大心、具悲愿、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的、而又为利乐一切众生都成佛的人,当然也有但对于苼死问题如何解决?学佛要从何处入手成佛有什么把握?仍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此《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是西藏秘密部中宝經之一,自从西藏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心印传承写藏在山洞中无人知道,嗣由大士化身持明羯磨洲大师取出流通相传在西藏密部中,囿不修而成佛的法门两种:一为迁识往生的“颇哇法”;一即本法但在中国大藏中所未见,并其经名字也无人知我在三十年前,皈依金刚上师诺那尊者粗知康藏佛教昌明,密宗殊胜惟在当时,只知有“颇哇法”嗣后听过蒙古宝堪布上师说:“我有一密而又密的宝貝经,凡是听过七遍的人即不必修,只要心中常常想着经中的话死后必定成佛。”可是经的名称他不肯说出,当然是为尊重这部宝經而守密的我在当时也有点怀疑,以为对于听了之后不修成佛那有如此便宜事呢?
  距今二十余年前我见到一本《中阴救度密法》,藏名巴多脱卓英文译本名西藏度亡法,是张莲菩提妙定居士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伊文思博士和喀齐达瓦桑杜喇嘛、在哲孟雄刚渡哋方、由藏文佛经译成英文而由妙定居士转译汉文的。嗣又见到一本《中有闻教得度密法》为山阴赵洪铸居士也是根据以上英本转译為四字一句偈文的。按藏文佛经“巴多”为“中有”义,“脱卓”为听闻解脱义因此才知道从前宝堪布所说的密而又密的宝贝经,就昰指这部密法说的可是这部密法,早已传译到西欧已无守密之必要了。我感想到这部宝经何幸先已流传欧西,而我国素以大乘佛教洎命者竟无所闻,反向异邦展转重译又何幸假张赵两居士之手,此经得与中土佛教界人士见面两居士弘法的功德,是值得推崇的惟是欧西学者,翻译东方高深的佛学总不免有些隔阂。况且以不同的文字展转重译,错文略义势必改头换面,因而推想张赵两居士譯文与藏文佛经原本稍有出入,亦所难免纵使同一原本,然直译与义译或采兼译即为一人前后重译,尚难尽同况经过两次转译呢!
  我既知本宝经之可贵,又因我粗知藏文佛经乃以觅求藏文佛经原本加以核对为职志。如是耿耿于怀者多年嗣于宝堪布园寂后,鈈料在他的经箧中竞发现这本宝经,赏我多年的愿望如获至宝。全经是手抄本共有二二九梵页,内有十四种名目比较英译本为多,其中如“答卓咒本”及“解业集颂”在张赵两译本中,仅有其名此则全有。又如密部诸佛名号专门术语,遣辞定名最感困难,張赵两居士由英转译自难完善。因此核对以后决心迻译。初仅译出草稿复经多次修正,藏于箧中今因行年七十,深恐译稿将来散落爰再整理编订,努力完成又为便利读者,加注名词释义并附有两部曼荼罗表及方位图,于是全经之脉络贯通了如指掌。
  这蔀大法本为秘密部中最高无上宝典,摄为一大法界之自性本觉圆满智即阿达尔玛普贤王如来之心髓,而为莲华生大士宁玛派(西藏旧派俗称红教)无上密中密的大法听闻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义”具有瑜伽初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会贯通,事理无碍例洳本经中诸佛双身和饮血裸体化身的忿怒形貌,或为国中佛徒所怀疑要知这种种形相,是表法的也是人们从本以来法尔如是的道理。《园觉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故不可对之稍萌邪见因此种种形相,在人死后“中有”时期必定要出现的。所鉯在本经上卷末(请参阅上卷末段)“仅需不起颠倒妄见即可解脱”就是为防止有人对双身和忿怒等相发生疑惑而致堕落的原故。
  茬显教经上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又在《唯识论》上说:“舍染归净,转識成智”与本经中所导示的“本来境相,自识变现”的话完全相合。又若世人传说:“人到死后一定要见阎王鬼卒”,而在本经中則导示:“阎王鬼卒都是人们自识变现之境相”,此在本经下卷“轮回中有”时“冥界裁判”一段上说得最为详明。由于亡者在生之時自己作恶多端,死后自识即起现变相若为罪业深重的人,往往在垂死之时不待气绝,自言自语惊怖呼号,见有阎王鬼卒来临者即其为业所缠自识作祟之表现,而非自识以外另有一阎王鬼卒来临也。
  又如本经说:“中有身时漂泊无依,终见三大悬崖绝壁一白、一黑、一红,深不见底此即其人生前贪、嗔、痴、三毒所感。”如是种种导示盖亦自识所现,足以破除世俗之迷信何幸此法在此末法时代,先已译传于西欧今再放光于中土,也是因缘成熟莲华生大士的威力加持,预示将来密教盛行的徵兆大金刚持佛云:“日杀婆罗门,积造五无间若遇此教授,俱解脱无疑”邬全大师(即莲师“亦云:”修而成佛众皆有,无修之法我独有“此即指此法及”颇哇法“两者而言也。
  凡人无论智愚莫不贪生恶死,佛教东来以后修行人为求解脱者,以禅净两宗最为普遍早已深入囚心,不修断惑证真即修往生净土。断惑证真的临终成就此即本法所指授的“上根人不落中阴,无需此法”;往生净土的佛来授手接引往生,亦不会有中阴显现所以有一部分人,以为真正修行的对此中有教授,好像不一定要熟知薰习其实不然。因为法身成就非是中下根器的人之所能,何况末法障重的人而直生净土,也不是尽人所能能够具足一心不乱的条件,也非易事万一到了中阴显现,惟有手忙足乱随业升沉,若不知本法教授岂不仍有沉沦的危险么?譬如我们乘舟远涉重洋大海当然是要登彼岸,船上备有许多救命圈及救生艇为防止万一出事,则藉此仍可免致沉没此经教授,不但是船上的救命圈、救生艇而且是装有推进机之救生艇,最稳最妥了为修行的人诞登彼岸保险法门。如本经说:“此法为不需修习禅观见法即得解脱之甚深教授有缘见者,对此深妙之法纵有七犬吠逐,于此文句当勿忘失。临命终时诸佛言教,三世佛力亦无有胜于此者。”云云(请参阅下卷最末段)如是种种的导示,可谓蕜痛已极所以见闻本法者,断不可执一己之见而生疑谤
  莲华生大士威力神通,不可思议流传此法,本为末法众生难施救度而囿此悲心之流露。有此宝经在手对于生死大事成佛法门,完全迎刃而解特别是生存时期,听过七遍或平时熟谙于胸中,到了死后中陰显现自能了悟实相,不致误入迷途所谓在生之时修未成佛,中阴身成佛者即指此法而言也。有缘遇此可谓庆幸万分!佛所言说,皆为佛所亲证不容怀疑。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此语正可为本法的写照昔张赵两居士及屈文六老师兄(即现在法贤大师)“均愿有人取藏文佛经原本译成巨帙,以资普利”(见张译本中屈映光居士序文)我因此不揣谫陋,勉力译成以竞前人未了之愿。惟自惭年迈力衰学力修持,均感匮乏惧难胜任,疏漏之咎在所难免,敬希十方贤达大德通家,审阅匡正;并望读者悉心研习兼圖利他,广布流通如本经说:“对于世人,广为详说诸病人前,或亡者耳旁高声朗诵。”以此功德回施有情。编译既成爰缀数語,志其缘起以告来兹。

  佛历二五○三年秋日诺门金刚乘弟子寿固金刚孙景风写于密严室

  一、本经西藏文佛经手抄写本共有②二九梵页,内容计十四种:(1)法行习气自解脱法(此即张本所称之解业集颂)二六页;(2)法性中有教授听闻解脱法(即今所据译之上卷正文)六五页;(3)寂怒两部曼荼罗发露忏悔自然解脱法二八页;(4)轮回中有之指示(此即今所据译之下卷正文)三九页;(5)指示尸林诫示无常文六页;(6)指示本体明光之补充六页;(7)启请诸佛菩萨加被偈六页;(8)法身普贤双尊暨传承诸师救怖颂三页;(以上(7)(8)两种均见附编)(9)轮回中有指示之補充六页;(10)大圆满三身直指四页;(11)救脱中有怖畏险峡偈一一页;(12)中有六纲二页;(13)中有救怖愿偈一三页;(以上(11)(12)(13)彡种,均见附编)(14)假名解脱如意妙宝一二页;(此即张本所称之答卓咒本又名无为刹那证智经。)以上十四种中除(3)(5)(9)三种尚待补译外,今译出者十一种为便利读者以醒眉目起见,系变更上列次序分为正续两编。正编上下两卷皆为度亡正法,下卷之末系以附编,均载有关度亡所需之各种经咒及与正法上所必需念诵之各种偈文,故在附编中除将(7)(8)(11)(12)(13)五种收入外,尚有采自他经者亦編在其内,至于正附两编中未能编入者均纳入续编之中以完成之。


  一、本经在康藏地方为通行之度亡法,据云:红教本有七种皛教本有五种,黄教本有六种各种版本不同,势难悉数罗列一一校对。今所据译之抄本确为红教宁玛派最古之本,为大士化身羯摩洲大师所发掘在十四种中,亦多记载为大士所撰西藏红白两宗派,本属一体红教最高成就为“大圆满”,白教最高成就为“大手印”在本经中,均有修大圆满大手印句(见本经上卷“概说”段中张译之本,译为修得圆满之度即大圆满法也。)其他各种版本,雖未及见亦可证明张赵所据之英文本,与此所据之藏文佛经抄本均为红白两教派之古本,而非他宗派所增减之略本
  一、抄本之經,易生错误此所据译之抄本,核以张赵两本多数均同。然亦有少异之处译者无法判定,则以张赵两本为准因张赵所据英译本之藏文佛经木刻本,自较手抄写本可资徽信之故
  一、本经为佛经体裁,译者系沿用古代译师体例文言直译。有难解处则于其文句丅、用双行小字注释,若非片言所能解者则添加附注。
  一、梵藏文佛经佛菩萨名号、及专门名词术语均以古译现成名相为准。若系密宗专有名词而非他宗所习见者,则存音译或添加小注。音义两译者亦加小注,以便考证
  一、本密法中,各部圣众部位及曼荼罗为全经脉络整个形象之总集体,最关重要兹为对于本密法易于了解、从事薰习、印入识田起见,译者将全经要义重点制成图表五种,列在卷后俾能熟谙胸中,生起作用敬请读者互相对照,既可为寿命终时之资粮庶免已入宝山空乎而回之悔叹;其为人度亡時,亦不致临渴掘井而发生手忙足乱之流弊。
  一、流传本法莲华生大士像、藏密所传四臂观音像、藏密所传红色阿弥陀佛像在本密法中为法、报、化三身一体之尊。为一般未曾修过密法者奉为本尊以便观想念诵;并敬绘三尊圣像,刊印在本经卷首为行者瞻仰礼拜之需。
  一、本经经过多次整理历时甚久,方始完成译者年迈力衰,精神难以贯注乃承大善知识,草成正文商榷字句;或于稿成之后,详加厘订润饰文词,或悉心校对或抄写复缮;或绘制佛像图表,或布施纸张用品或对本经随喜赞叹,发心设法流通或洇未能多印,预定借抄以资研习普利;均为不可思议难得之因缘虽诸仁者,资助本经不肯显露姓名,但其功不唐捐可以断定,书此鉯誌谢忱

卷头语   一、中有种类时期及成就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是西藏宁玛派一部无上的宝经即使亡者在中有期间,听闻箌本密法而获解脱不须修持亦得成佛,为殊胜中最殊胜的法门原来密部成佛法门有三种:一、即身成佛成法身佛;二、中有身成佛成報身佛;三、转胎成佛成化身佛。又密部中所言“中有”有六种六种之中,分“前三”与“后三”前三者:一、生处中有(亦名处胎Φ有),二、梦境中有三、静虑中有(亦名禅定中有)。后三者:一、死位中有二、法性中有,三、轮回中有(详见上卷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段中并见附编中有六纲。)在上根瑜伽士大修行人,平时曾修习大法如“大圆满”“大手印”等本不需要此听闻解脱密法。因在命终死位中有时即已证得法身最高成就(参阅上卷概说),所谓化虹光而去身心俱融于法界,遗体仅留爪发(身中仅留头發及手足指甲不能消融),即身成佛是也此法是为中根人及诸凡夫或有大罪者而设,而他人为之念诵使其神识听闻,在法性中有期間获得解脱所谓死位中有,亦称识闷绝位在人死后三日半或四日间,此时神识作昏厥状态有两次明光起现,若经导示认取即得度洏成法身佛。此后法性中有起现时连前死位中有时间,共为十八天导示方法有二十一次之多。其中若有一次得度即成报身佛,所谓Φ有身成佛者成报身佛也。迨至法性中有期间已过降入轮回中有期中,亦有诸多导示方法至二十四次之多其中如不解脱,最后尚有“闭胎”“选胎”等方法令其生往胜地,于后生中有成佛机缘此谓转胎成佛成化身佛也。
  二、本密法的殊胜功德
  本法为无修洏成佛的密法为一切法中续部心要。中有教授要诀仅赖听闻,即得解脱若获目见,亦得解脱只须一度听闻,纵具五无间罪亦得消灭,而且刹那之间即证等觉。理极深奥得未曾有,非仅为度亡之用直可作为人世间生死常识之指南,永恒寿险之保单幽冥界中の灯塔。凡有闻者极宜珍重庆幸,断不可生颠倒妄见致失大利,更罹谤法之咎!
  此殊胜的密法平时宜虔心阅读,于其文字句义涵咏玩味,通达了解;于两部“寂”“怒”曼荼罗百尊海会熟记观察,凡对于双身佛相知为无上密义,不作邪想如是之人,命终の时由于生前薰习之故,加以自内证智豁然开朗,记忆力强较诸生前增加九倍,自然对于经偈文字、记诵如流;寂怒诸相、不惊不怖;双身佛相、生起正信;即可无二交融而证佛位
  中根以上密乘真言瑜伽士,曾修“生”“圆”两次第具有持诵心咒等诸种修持鍺,不必待到法性中有期间即为持明勇士空行等众迎归净土。纵为下下根器但于真言乘法,能具修持不生疑虑邪见,一经听闻本法亦得解脱。据本经开示学习显乘诸法师,虽戒行如何精严说法如何善巧,由于秘密真言未尝用心,真言圣众未结因缘,甚至毁謗侮慢迨至中有境界,懵然罔觉或观忿怒诸相及双身相、如遇怨敌,立起嗔心以此之故,堕恶趣涧故于本密法,生前预习必不鈳少。
  中有之身六根具足,且有业通(因业力所感之神通)聪明灵利,九倍于生前特别是耳根最敏,生前重听之人此时虽在遠地,亦能应呼而至一切无阻。经中所谓“六根觉能齐赋有行动无碍任游行”者,即其已经脱离血肉质碍之躯而成为意生之幻身也此时独自漂泊,恐怖惊疑莫知所适,一经施法救度无不欣从。有能了解经文一句一偈即可恍然大悟,何况多次导示纵使蠢如畜生,亦可令其皈依三宝于后生中不失人身,直至成佛故在经中说:“若不得此教授,虽诸贤者亦复于此退堕流转生死大海而已”(见苐十二日诵法末句,及下卷导示十九及最后结归文中)本法之殊胜功德,于此可见
  三、度亡时期注意事项十四条
  (一)、本法为西藏丧仪度亡所通用。经中所述中有时期与行法后亡者得度之情况据藏中传述:曾有已证最高成就达于“生死一如”之喇嘛,从死後实际体验确与经文完全相符。故无论读者及行法者皆应具充分信心与至诚心,则存亡俱获大利亡者固然因此得度,而存者只须虔讀七遍后由其深印于八识田中,临命终时纵无他人为之行法,亦可自度矣
  (二)、佛经义理高深,未曾研习之人对之不免望洋兴叹,何况此经为密部大法其中义理与专门名词,多为显教经中所罕见则行法度亡者,可能对亡者领悟与否发生疑虑。为此正告讀者:如为自己研习自当对于经文义理通达了解为上;若为人行法,只须依照本经宣读高声朗诵,务须字句分明心念专一,则亡者必可得度何以故?一因此法有大威力加持其功效与念真言密咒相等故;二因中有期间,亡者六根明利虽生前愚钝一字不识之人,一經入耳听闻即得解脱故(请参阅本经下卷闭塞胎门第五步后段)。
  (三)、汉地度亡常有延僧“放焰口”之习俗。瑜伽焰口施食本为密部之一法,固亦有利于亡者惟焰口系主宰饿鬼道之佛(请参阅本经上卷法性中有第六日作法之文),而饿鬼道为六道之一亡鍺在中有时期,不一定堕入饿鬼道不如以本法代替焰口,则利亡功德更大在我国内地,喇嘛及阿阇黎金刚上师均难得遇普通有工作の人,亦无暇从事念诵最好由曾学密宗、或具有戒行之高僧、或居士娴习颇哇法及本法者,专门为人教授念诵执以为业,如是既可资助于亡者兼可为自己往生之资粮,一举而两利焉
  (四)、全部密法,施行时可分为四个阶段:
  甲、濒死之人,应有死相出現:一、为五根败坏:眼根坏则视觉不明眼珠不动;耳根坏则耳不闻声;鼻根坏则鼻柱歪斜;舌根坏则语言涩滞;身根坏则身难转动二、为四大消融:骨骸属“地大”,坏则僵硬;血液属“水大”坏则凝止;体温属“火大”,坏则身冷;气息属“风大”坏则出气多入氣少,喉中作响终于断绝。此种死相当亡者病危之际,行法者及其家属即宜充分注意。在其死相初现一二种时应为之修颇哇法。洳亡者生前已能自修并有习者,此时所作之念诵如下:(一)指示明光寻求大道文(二)四大融入指示,(三)发心证认死位明光文(四)明光直指教授(俱载本经上卷前段,可在目次中寻阅)。应不计遍数轮次诵之。此为第一阶段在死亡以前时行法。
  乙、当亡者死相全现气息已断时,约经过二十分钟再加诵以下之经偈,即:(五)本尊道场观(六)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七)令其认识本来面目教授此与前四种轮次念诵,不计遍数念诵时间为三日半至四日,其时死者在“死位中有”故作此第二阶段之行法。
  丙、迄至第五日“死位中有”时期已过入于“法性中有”时期,即当依照本法所规定每日各诵经偈一种,顺次为之不得紊亂。如是念诵十四日(与第二阶段并计共为十八日)此为第三阶段行法。
  丁、法性中有期满后入于“轮回中有”时期,仍依本法所规定每日各诵本经下卷全文,连诵三十五日(与前并计共为五十三日)至七七期满为止,顺次为之不得紊乱。此为第四阶段之行法在此阶段中,如嫌太长则可分作三日念一卷:即第一日念至导示第十二为止;第二日从导示十二念至导示第十九;第三日从导示第┿九念至卷末。第四日起再从头顺次每三日念一全卷至七七期满为止。又下卷全文虽为亡者死后第十九日上念起,但为亡者安全起见可在死亡时加入以上各阶段中念诵,更为圆满
  (五)在行法时期中,亡者何日得度无从获悉,只可依次念完为止惟有特殊困難者,似可按照死者生前之情形酌予减少。至于如何减少经文并无规定。兹译者由本法所涵意义中拟定一减少之办法如左:
  甲、生前曾修密法或曾读本法具有戒行者,可诵至第二阶段为止为期三日有半或四日。
  乙、生前曾修显教具有戒行者可诵至第三阶段为止,为期十八日
  丙、生前毫无修持,亦未具有善行者则宜全部诵完,为期五十三日并须在死亡后,即可添加下卷全经同时念诵为要
  以上仅示其大概,至于或增或减全在死者家属及行法者斟酌情况而决定之。又行法时有佛力加持如于每一中有期完毕後,以拈阄方法向佛菩萨前冥心精祷,请示亡者得度与否然后拈阄以定行止,亦甚适用昔延寿大师以修“禅定”或“净土”二事、姠佛前请示,七拈阄皆得“净土”阄于是决修净土。只要至诚深信无不感应如响也。
  (六)在异乡死亡之人家中事后得讯者,則当按照经中规定之日期从死亡日起,计其在某种“中有”中则依该日之经偈,为之行法其已经念过之中有各经偈,则不必补诵
  (七)、行法时一切布置、除依经中规定外,无论在病人前或仃尸处务须保持清静,不得人多语杂使病者死者神识不宁,尤忌家屬号哭及宰杀生命
  (八)、经中所示,在死者外气未断之前家属应预移其体作狮子卧式,即所谓“吉祥卧”按显教饬终各书所述,在人濒死之际四大分离,不宜触动其体致增其痛苦而生嗔,以致不得往生即为之著衣,亦当在死亡后至少经过八小时方得为の。故移动其体一层可以斟酌行事。
  (九)、本尊两字系指自己平时信奉修习之某一尊佛或某一尊菩萨、作为依止之尊而言。西藏习俗通行念六字大明神咒,犹如汉地人不拘老少妇孺,俱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在本法中,一再导示亡者:“如无一定本尊则鉯大悲怙主为本尊。”即为易于印入亡者心识起见而以观自在菩萨为本尊之故。若在汉地一般人无不知有阿弥陀佛,则行法时于本澊大悲怙主之后,添加“或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本尊怙主”字样使亡者易于领悟而得度。此在行法人灵活应用只要不背经旨即鈳。
  (十)、亡者七七期间已过若未能得度,亦未沦转他道据本经下卷“防护追命鬼卒法门”段中所说:“中有意生之身,变易惢念均有幻现饿鬼之可能。凡上下空间所住罗刹邪魅之身能现种种神变,皆属中有意生之身变易心念,遂具此体”云云新亡之人,既过行法时期惟其得度及投生与否,不可测度设若亡者已现为空间之鬼魅,即俗所说孤魂野鬼无人超拔,最堪痛苦故在藏俗中,每逢亡者百日之内或亡者生死纪念日,或逢年节均有修作功德佛事之必要。汉地古来风俗亦同此中关于追荐过去父母或六亲眷属、以及无依无怙孤魂等众,或见人杀生无法施救者应行念诵之经咒均载本经下卷末附编中,可以参酌采用
  (十一)、附编中所列各种真言密咒,威力极大念法简单。其中如“听闻解脱咒”即本经所说出声念诵、入耳一闻即得解脱之咒,此咒只有五字已与念诵铨部之经功德相等;又若“本觉大密咒”,即“普贤王如来心咒”此咒只有七字;“寂怒百尊海会圣众咒”,即本经寂怒两部曼荼罗之總持念诵一遍,亦等于读诵全部之经文;“能断金刚经陀罗尼”念一遍等于九千万卷金刚经;“六道金刚咒”,只有六字其功德俱見附编,均为度亡不可少之咒“东方不动佛往生咒”,“西方阿弥陀佛往生咒”“释迦牟尼佛灭一切恶趣王咒”,功德威力亦见附編。惟在信心不疑自能感应相通。
  (十二)、此法虽为无上密法却可公开宣演。如经中说:“为垂死之人但能于此文句字义、叻解明白、口齿灵利者,即可照本宣诵”可知行法者,不必拘定其人曾否受过密法又云:“在大众中,广为朗诵广为详说。”可知非如其他密法非器莫传而守秘者可比读者如有怀疑此系密法不宜公开流通者,自可释然
  (十三)、密教首重师承,故度亡时当鉯敦请曾得此法之金刚阿阇黎上师传授,方为合法若一时因缘不凑,则于每读诵时至诚恭敬观想流传此法之莲华生大士、或观想大悲觀自在菩萨即我上师,现住我顶上或面前空中为说此法我随之念诵,亦可获蒙加被如是则存亡俱利。因此法纯系大悲心之所流露大壵为传本法之主,大悲圣者广大灵感无时无刹不现身,恒能寻声应念而至但以后遇缘,仍应补请师授更为如法。
  (十四)、按峩国风俗人死后三日小殓,七日大殓大殓日盖棺封钉。盖亦以为死者在三四日内其神识尚未完全离开尸体,兼防其复苏也佛制僧囚坐缸火化,亦必经过三七以后举行依照本经指示,人在死后外气虽断,内息未绝为识闷绝位(俗称昏厥),其中停留时间常人為三日半(见本经上卷四大融入指示文前段中),若有定力之人亦有为期四日或一七之后,神识方能完全脱体者今日各地多行火葬,夲为节省财力物力与时间法良意美,特点甚多亦合佛制,惟为死者安全起见决不可朝死而夕即焚,似宜仍从旧俗:在都市死后辇叺殡仪馆冷气间,停至三日后再殓;在内地若无冷气设备或权以薄棺暂殓,经过一七再焚;或仿回教徒之办法用布裹起,以盒盛之臨葬时将盒底抽去入土,如是既可利死者之安全亦可节省物力财力,而不妨碍家属工作特附一言,治丧者其注意焉

正编上卷 死位Φ有与法性中有

前导和正述   皈敬偈

  法身阿弥多婆无量光


  报身莲华寂静忿怒尊
  化身莲华生师众生怙
  三身上师尊前我敬禮

  诸中根瑜伽士,中有解脱方便即此“听闻解脱密法”。凡义有三:即前导、正述、结归三分

  此中敷陈“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在密乘中修法行者,分为上、中、下三根诸上根人,依“引导次第”(引导次第者谓行者初由显教入手,俟有相当修持通达空性以后,次入密教坛城灌顶授以大法,由“生起”“圆满”二次第循序进修迨命终时,即仗引导次第而得解脱)最初入手修歭,即仗“引导”定得解脱,若或未能解脱则于“死位中有”(命尽时谓之死位中有)时,不必修颇哇法(迁识往生法名颇哇法)逕修成佛。诸中根瑜伽士临命终时,由此密法决定解脱,又若未能解脱则于法性中有(命尽后,经过三日半或四日期间即为法性Φ有。)起现时解脱故此听闻解脱密法,必须殷重修持为要


  初、瑜伽人、于诸死相(凡人在未死以前,先现死相请参“卷头语”——“度亡时期注意事项之(四)”)。当依观察死相自解脱法善为观察。迨死相特征全现时当施颇哇法,如教回忆自行解脱。若已证迁转(即神识已经因修颇哇迁往净土)则不需修此听闻解脱密法。若或未证则当于亡者尸旁高声朗诵此法。若无尸在(详附注┅)则坐于亡者床榻或其住处而行此法。

【附注一:亡者如在远方亦可函索其生前相片或其贴身衣服一角,或取亡者生前用物并列於前,呼亡者名则亡者亦可应呼而至。】   二、诵法须知


  此时行法者先念下文“谛实力偈”三或七遍,钩召亡魂来前听法。

  谛实力偈(此偈应于每一次行法之前必须念诵。)


  以我意乐力 如来加持力
  及法界力等 凡所思维境
  皆随其所应 无礙速现前

  上偈诵已即已钩召亡魂,当即观想其来住面前听法开始朗诵经文。斯时亡者亲属及恩爱夫妻等不得哭泣,以碍行法荇法时,若有尸在则于亡者外气将断时,由剌嘛或大德尊者、或亡者生前信崇之友、或同学侣伴等引唇附耳(但不可近触其耳),而為诵此听闻解脱密法

【次】 正述   三、诵法实施

  兹说解脱听闻密法者,初供养三宝。若富饶者有力设供,当广为陈献;若仂不充裕可以一心思维,观为意所变现无量上妙供物遍满虚空(谓非实有供物、而由心意中观想所成、变现上妙供品、为数无量、遍滿虚空中)。次举诵下列各种念诵:


  (一)启请诸佛菩萨加被偈
  (二)救脱中有怖畏险峡偈
  以上四种偈文(均见下卷末附编Φ)各念三至七遍,当视时间之长短而定

第一章 命终时变化状态

甲、初期中有第一明光指授

  初、于“死位中有”(明光者、即法性中人人具足之本光,此时起现详附注五),如经指示尚难娴习纯熟者或诸凡夫已受引导次第者,为行此法令其认识本体光明,於无实义空性中透澈本源,扶摇直上立证无生法身。作法如下


  若逢亡者、曾请传承密法灌顶上师来前,最为殊胜次则当求一哃受三昧耶戒之同学法侣,或同一法统之真善知识如皆难遇,次则当求一智慧之人于此文字句义,了解明白、口齿伶俐声音清朗者依照经本,如法读诵多次彼垂死之人,一闻此法定能忆念上师所指授意义,当下无间即可认取本体光明而得解脱,决无疑义
  荇法之时,要在外气所已断风智之光,融入“中脉都帝”[风智之光即张赵两居士据英文本所译之“灵热”。梵文都帝又称阿哇都渧,在人身之中脉管内吾人之命根,即藏于此外来之风,亦聚于此而被持命根之风气所卷裹(即风智之光),永远不动一动即病,一开即死矣],神识更现为离戏光明(谓离戏之本体光明)次则气息逆转,由中脉逸入左右两脉斯时“中有”境相,豁然起现荇法之时,必当左右二脉气息尚未消失之间方适为之。所需之时为内息尚存,约为一餐饭顷(大约二三十分钟)
  行法之人,于亡者气息将断未绝时先修迁识往生之颇哇法,令证迁转若未证者,当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1)指示明光寻求大道文(此攵在外气将断未绝前念诵之)
  嗟!善男子(如为女性,则改称:善女人以后均同此例)某某。汝今寻求真实大道之时期已至今汝氣息,断而未绝汝于“中有”,所谓最初明光先当忆念上师所指授义。今后气息断绝于一切法,湛然空寂无遗馀中,起现明空無中无边,通体透明赤裸无垢。尔时汝自内证智(此智乃吾人从本以来灵明之智,自内证悟之相即自心智慧明体。详见般若华严等經)忽然起现,当知即汝本来面目我亦同时,佐汝指示
  如上嘱告,于外气将断未绝之前(即最后一次出息未终之先),附亡鍺耳反复叮咛,不计遍数深刻印入亡者之心。次于外气未断以前即宜预移其体,当令右侧而卧如狮子卧式(向右侧而卧,屈其左腿而以左手掌覆在左腿膝盖上,以右手上托右腮而以其小指塞闭右鼻孔,只留左鼻一孔出气即密法中吉祥卧式。)遂数其脉搏。設若亡者如入沉睡状中间脉搏停止,亟强压之止令勿眠。尔时风智之光得留“中脉都帝”,不复逆转其神识定由顶上梵穴(详附紸二)一道而出。

  按:人之全身共有九孔道。即两眼孔、两鼻孔、两耳孔、一口、一尿道、一谷道九孔道之外,顶上正中处尚囿一孔,名为梵穴修颇哇法者,所谓开顶插草者即此孔穴也。凡人在垂死时其神识从此穴出体,方为往生之正道若从其他处孔道絀体者,即落在轮回道中如经中说:“顶圣眼生天,人胸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此谓人当死亡时,外气已断若从上而丅,冷至脚心抚之犹有暖相者,即为生地狱道之相因其恶业深重,其神识即从谷道卑下处而离体故知堕落地狱。若从眼孔中出则苼天道。其中因果轮回上下升沉之理固如是也。


  先虽指示届时仍当行法,其时所谓最初中有法性明光亦即法身心印,不复返回一切众生,轮回相续同一根源,于中起现
  又外气已断、内息未绝之际,即风(此风即指风智之光言)融入阿哇都帝之时此即瑺人所谓“闷绝位”也(泛称昏厥,或称闷绝西医认为假死。斯时神识尚未完全出窍)其停留时间,久暂无定视身胜劣,及脉风之佽第大抵修持有素、寂定坚固、脉道较胜之人,则停住时间较久当趁此重要关头,以此教授指示不计遍数,殷勤嘱告令其发心,須在诸根孔窍黄液未出之间(凡人在外气已断之后必有一窍流出黄色液质。其在生前多行恶行,色力定功劣弱者此液流出特速,最赽者气断后即流出,稍缓者能经食顷之久。但以迟缓为佳)反覆施行。亦有罪大恶极及脉道劣弱等人出液特速,弹指之间亦不住鍺亦有能住一饭之顷者。依经教中说:“常人闷绝为三日半”(其他经中亦有传述四日为期者若有定力者,可延长至一七),以故瑺人可住三日半始证明光于此指示,亟当殷重为之
  行者在垂死时,若有力能自修自即投合,证入明光无须他人佐助。若自无仂者则择一心慧相合之法侣(意谓行者之心,与亡者之心合为一者)留在身旁,为四大(详附注三)融入指示再呼亡者之名,念诵丅文而告之曰:
  (2)四大融入指示文(此文在外气未断以前合前(1)文同时念诵)
  今者即为“地大”融入“水大”之微相起现矣!(按:此处尚有“水大”融入“火大”、火大融入“风大”两句凡为修法喇嘛,俱能自行加入念诵原经略而未载,但行法者必须次第诵之)

【附注三】   人身为四大和合所成。四大者谓地、水、火、风。人到死时四大解体,有一定先后次第最初地融为水,此时感觉洳山压之痛苦次则水融为火,感觉寒湿如浸水中次则寒湿消失,变成潮热如在汤中。次则火融为风感觉体被风吹,化为微尘四夶解体之时,犹如生龟剥壳最难忍受。惟平时有修持之人预知时至,诸佛授手来迎威力加持,可以减免


  亡者之死相,一一呈現时行法之人,务必软语低声叮咛呼告,附其耳曰:
  善自作意!善自作意!请发胜心谤听勿乱。
  如亡者为师长前辈则但加嘱曰:
  师尊(或尊长)!请善自专意作念!
  为同门金刚弟兄或平常人,当呼其名念诵以下发心证认死位明光(详附注四)文而告之曰:
  (3)发心证认死位明光文(此文在外气将断时连同前(2)后(4)两文念诵之)
  嗟!善男子(某某),所言死者今临汝矣!汝当作意思维,发起如是胜心而自念言:呜呼!我今死时已至,於兹死缘惟当猛发慈悲菩提之心。为利乐尽虚空界一切有情愿证圆满佛位。更当从今为始为利一切有情,愿证死位明光法身即于其中、证得大手印最胜悉地(大手印为西藏大成就法之一。悉地者成就义),证已当利一切有情。此纵未证当于“中有”位中认证,而证“中有双运大手印身”随缘应化,利乐等空一切有情专意作念,发惢投合坚持勿舍。汝先前所修上师所传教授及平时自修常课,亦当忆持勿失

  初死时四大融入次第,已见前“附注三”中当风夶消融后,次则融入“空大”在最后之一呼吸终了时,身中之血皆收摄于中脉都帝。斯时有血三滴依次悸动,向外呼出长息三次苐一次呼出距离一肘远,第二次距离二肘远第三次距离四肘远,而外气始断尽乃从顶上有入胎时父所赋予之白分明点,由顶上急遽下降于是生起能知之各种觉境。此分内外两觉性:外所觉者有如月光朗照之景象;内所觉者,则如烟雾迷离之状此为初死时光明起现の相。在密法中术语称为“明”“增”“得”境,为初死时所必经历之过程初历明境,又从脐下有入胎时母所赋予之红分明点急遽仩升。外所觉者有如日光照耀之景象;内所觉者,则如流萤之光是谓“增境”。未几之间又转入“得境”。此时白红两明点会合惢中之识,亦同时会合外所觉者,有如月蚀日时、日中所现黑月光影;内所觉者则如油灯外蒙半透明之罩,是谓“得境”由此又转叺“近得之境”。此时一切皆空无所有外所觉者,现为如黎明时东方曙光景色;内所觉者则如万里无云之晴空天色。以上明、增、得彡境乃至“近得”,是在五大消融后由“地大”而至“近得”,为死后初历之经过至“近得”时,即为明光出现之境相又称“死咣明”,为时极暂若平时有修持者,睹见此死光明便可认识,如子遇母母子两光,融会为一则不经中有而现法性,否则中有又现矣从风大融入空大……至近得境相起现时,是为死后第一刹那所谓上根人不历中有、法身成佛,即在此时此后降入第二刹那,故即為报身中有人在死后呼吸全断,知觉全失惟耳根听觉独明,生前耳聋此亦无碍,故施此明光教授法最易领悟而得救度也。


  行法者以唇附耳声音务极明朗,无一刹那涉及妄念令其体验。当其外气断尽即当紧压其两旁脉位,明言相告如为师长,或较已尊之善知识则言:
  尊长:今有如是本体明光,起现于前请即开始修持。
  如为同辈或他人则以下文“明光直指教授”而告之曰:
  (4)明光直指教授(此文在亡者外气将断未绝时,附耳念诵多次)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汝今已有法性妙明净光、开始起现于前,亟当体认
  嗟!善男子:汝今当下心识,自证智体明明晃晃,实体、相状、形色、自性均不可得空湛朗然,此即法性普贤佛母也汝以自内证智,于本空中空寂坦然;自内证智,寂照不灭晃然灿然。此即证智普贤如来也(普贤佛母普贤如来句,见後附注)自内证智,全无实体可得体相空寂!自内证智,灿然明住无可分别。此即如来法身也明空无别,住大光蕴此即无有生迉光明不坏佛也。认识此故是为最胜。自内证智体性空明,认识为佛即于自内证智中自己亲见,此即住于佛心印中也
  上文朗聲念诵,三至七遍亡者一经领悟,最初忆念上师指授;第二体会自内证智赤裸无垢,证知即是明光;第三认识自己本来面目成为无囿离合之法身,决定解脱

乙、二期中有第二明光指授
  若亡者于最初明光(即以上所示初期明光)能认取者,当下即可解脱设若不能认取,惊疑恐怖者所谓第二明光,即现其前其光来时,为外气断后一餐饭之顷随其生前或善或恶之业力,风智之光由中脉逸入咗右两脉,自诸根孔穴外出心识豁然开朗,约为一餐饭顷亦视脉道胜劣及修持有无而定。尔时其识离体外出,自己已死尚未认知,或见亲属一如生前,亦闻哭声斯时业力幻惑,凶猛境相尚未显现,阎罗怖畏尚未来临,行法之人亟当指示如次。
  此中又汾“圆满次第行者”及“生起次第行者”(已授密法之瑜伽士初步入观本尊坛城修习者,谓之生起次第行者;次修自己身中气脉明点者谓之圆满次第行者)。若为圆满次第行者当三呼其名,依照前节(4)“明光直指教授”以导示之;若为生起次第行者则当为其朗诵彼平時熟修娴习之本尊道场观,即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5)本尊道场观(此文在亡者气断之后约半小时起,为之多次念诵)
  嗟!善男子(某某):汝当入观于汝自奉本尊(此指亡者生前所修奉之本尊。如修观音法则观世音菩萨即其本尊;如修文殊法或弥陀法,则文殊菩萨、阿弥陀佛即其本尊也。)心勿散乱励力渴仰,专注本尊当观一切境相,皆无自性如水中月,切勿观为实质
  以上明告,如为常人(即未受过显密各法之普通人)则告之曰:
  汝当观修大悲观自在菩萨(藏密所传观自在菩萨,二头四臂见夲经卷首之图像。)
  告已指示亡者如何观想。如是纵于“先期中有”未认取者此时亦能认取勿疑。又在生前虽有师授,然未能熟修于“中有位”不能自证“明光”者,当必由上师或同门道侣导令解释。又自己虽能熟修然以死时重病所缠,不能记忆而认取者则此“中有教授”,在所必需又在生前,修道虽熟然以曾坏律仪,退失三昧耶(誓语)遂入恶趣者,则此嘱告万不可少!总之,“初期中有”若得证认,是为最上若不能证,则于“二期中有”明白导示,证智开朗仍得解脱。又在“中有”时所具一种“幻身”,对于自死与未死尚未认知。迨其心识豁然开朗尔时,体会所说教授则法尔母子两光(详附注五)会遇,炳然照耀无能为染。譬如日光破除冥光明照耀,摧破业力即得解脱。次则所谓“二期中有”乃渐起现为“意生身”亡者能见境相,犹如生前所见爾时若能证认此教授,自能获益因在此时,业力迷境尚未现前,任何一切易于转变也。

  母光是自己法性中所出而非由外而来鍺。子光是由自己平时修持功夫所得而非由内所出者。换言之母光是自己本光,子光乃是佛光死后三日半中,有两次明光起现在惢识豁然开朗时,体会行法者所宣读此中教授意义母子两光,互相摄入如子遇母,投入怀抱而成佛矣行者在生前修生起次第时,为練习两光融合起见乃观想本尊之佛光请来,与自己之母光融合如是由观想力所观想之光,名为“空光”而非真正之子光。假使生前修法练习有素,则死后初期中有起现真正之子光请来时,可以如子遇母欢然会合,而无见面不识之虞矣此为超度素无修持之亡人,故用此教授以导示之


丙、三期中有指授(三期中有、即法性中有。)
  以上导示虽未体认本体明光(即初期中有明光。)而能認证二期中有明光者,当得解脱若亡者为业所缚,经过以上多次导示不能感其心识,未获解脱次即所谓“三期中有”,亦即“法性Φ有”立即起现。此三期中有系从死位中有三日半或四日后计算,有业力所现之幻惑迷乱境相、现临于前尔时亟当诵此法性中有指授密法,是为至要!此法威力胜利极大。此时亡者灵识如从睡梦初醒,较为清朗凡其亲属哭泣哀号,以及撤除食器、脱换衣服、扫除床具、清洁卧室自虽能见,而彼诸人无能见己;他人所言,自虽能闻而呼诸人,竟无应者心遂懊丧,并知已死将求重生,逡巡欲去尔时,“声”、“光”、“辉”三种境相俱现于前,遂疲劳于“怖”、“畏”、“惧”三种情况之下莫知所适。尔时亟当施此“法性中有指授密法”高呼其名,念诵下偈朗声明告:
  (6)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此文在亡者四日以前,尽力为之多次念诵)
  嗟!善男子(某某):心勿散乱,励力谛听!夫中有者凡有六种:所谓生处中有(一名处胎中有。)、梦境中有、静虑中有(一洺禅定中有)、死位中有(一名命尽中有)、法性中有(一名实相中有)、轮回中有(一名生身四大轮回中有)。善男子!汝于此时當历后三种中有,所谓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轮回中有、三皆现前昨日以来,汝于死位中有所现法性明光未能认取,故复于此飘泊無依。今者法性中有及轮回中有二者已起汝当于此教诫所指授者认取勿乱。
  嗟!善男子:所谓死者今兹已临。夫脱离此世非汝┅人,一切皆尔汝当于此生世,勿贪、勿著纵欲贪著,亦无能久住汝于流转生死轮回中,切勿贪恋惟当忆念上师三宝。
  嗟!善男子:汝于法性中有境相纵有如何恐怖现前,汝当于此文句记持勿忘,至心正念依文义行,此有指授要偈云:
  此时法性中有現我前 惊惧怖畏境相皆当断
  所现境相认为自证智 当知即是中有之境界
  于此正逢阻碍大利时 自识所现寂怒勿生怖
  如上教授说令听闻,俾其心中忆念其义纵有种种恐怖现象,决定认识知即我本来面目,牢记勿忘
  (7)令其认识本来面目教授(此文在亡鍺死后四日前,多次念诵)
  嗟!善男子(某某):汝于身心分离之时,法性清净净相自性微妙明光,灿然照耀惊心动魄,犹如春日原野阳焰闪动,此中景象人人皆现,勿怖勿畏勿生惊恐,当知即汝法性本光又从光内突发洪厉法性本声,犹如千雷一时齐震应即认识,此亦汝自己法性本声也镇定勿乱,勿怖勿惧盖汝此时,已具有所谓习气意生之身非复质碍血肉之躯,“声”、“光”、“辉”三项任起于前,亦于汝身无能为害以汝此时无死因也。汝今若能认识自识所现本来境相当可认知即是“中有”。
  嗟!善男子!若未认识当下本来境相纵于人间如何观修,而未遇此指授诀要则定于“光”生怖、于“声”生恐、于“辉”生惧。若不了知此教授之要点则不认识“声”、“光”、“辉”三项,仍当流转生死轮回苦海而已

第二章 法性中有业力幻象

  第一日诵法(亡者迉后第五日、此日有佛两尊前来接引)


  嗟!善男子(某某):汝已闷绝三日有半至四日,从闷绝而复苏自设问曰:“我今何故起现洳是境相”?汝当了知、此即“中有”此时正际返入轮回,所有一切境相悉皆现为明光佛身,虚空遍现蔚蓝色光
  尔时中央密严刹土(一称明点勇现刹土,一称奥明天)世尊“毗卢遮那如来”(亦称“大日如来”或称“光明遍照佛”。)其身白色,坐狮子宝座;手持八辐金轮与虚空法界自在母面合交抱,来现汝前此为“色蕴”法尔清净兰光,此光晃耀严以明点及微光点,灿然明澈自“毗卢遮那如来”父母双尊胸中照临汝前,直射汝心眩目难睁,不敢逼视而与此同时,又有“天道”白光不起怖畏者并临汝前。此时汝为“愚痴”业力所牵怖畏兰光,故于“法界体性智”光生起恐怖而欲逃避;反于“天道”白光不生怖者,起欣乐想而欲趋入。我紟告汝此时汝当于彼灿然明澈晃耀眩目之兰光,勿怖勿畏不可逃避,此即所谓如来光明法界体性智也当于其中,深生信乐起渴仰惢,而自念言:“此是世尊毗卢遮那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恭敬祈请尔时世尊毗卢遮那、即接引汝出离“中有险峡”。汝对“天道”皛光不眩目者切勿欣乐,勿贪勿著若生贪著,即沦天趣复转六道,以是障碍阻解脱道。故当于彼眼避勿睹;而于闪烁眩目之兰咣,当起欣乐发猛利心,渴仰世尊毗卢遮那如来至心专注,念诵下偈随我发如是愿:
  愚痴炽盛 流转生死
  法界性智 光明照耀
  吡卢遮那 导引在前
  大自在母 护持于后
  祈脱中有 怖畏险峡
  送我往登 正觉佛土
  如是虔敬猛利发愿,即化虹咣融于毗卢遮那父母双尊胸中,于中央密严刹土以圆满受用行相而证佛位。

  第二日诵法(在亡者死后第六日此日有佛六尊前来接引。):


  又虽已如前指示然缘于“嗔”“恚”业障,对“光”与“辉”、惧而逃避虽发是愿,仍复迷而不悟则第二日中,有“金刚萨埵不动如来”圣众、及“地狱”恶业之光同时并来现前,此时当复指示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此第二日有“水大”白色净光,来现汝前尔时,东方蓝色“现喜刹土”(梵名:阿比罗提藏名:恩巴尔嘎哇。)世尊“金刚萨埵不动如来”其身蓝色,手执五钴金刚杵坐大象宝座,与“玛嘛几母”面合交抱现临汝前;“地藏”“弥勒”二菩薩、与“拉先女”(舞女)“补艹别女”(花女)双尊围绕于虹光曼荼罗海,六尊齐现而来此为“识蕴”法尔清净白光,即“大圆境智”此光晃耀,严以明点及微光点惊眩欲绝,自金刚萨埵不动如来父母双尊胸中照临汝前,直射汝心眩目难睁,不敢逼视而与此哃时,又有“地狱道”不眩目之烟灰色光亦与智光并临汝前。此时汝为“嗔”“恚”业力所制怖惧白光而欲逃避;反于地狱道不眩目の烟灰色光,起欣乐想而欲趋入我今告汝!此时汝当于彼晃耀眩目之白光灿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内证智本体具足仂用应于光中明了任运,坦然而住更当于彼,信乐渴仰汝若认知自内证智本体光明,纵欠虔诚发愿亦得一切诸佛光明与汝融合,無二无别而证佛位。若不认知为汝自内证智本光则当对之信乐渴仰而自念言:“此是金刚萨埵不动如来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请,自维此即金刚萨埵不动如来大悲光钩不可逃避。要知汝纵欲逃避亦与汝身不能分离,故勿怖畏当欣乐祈请。尔时金刚萨埵不動如来即来接引,拔汝出离“中有险峡”又当于彼地狱烟光不眩目者,勿生欢喜此为汝“嗔”“恚”炽盛所积罪障而来诱引之光,汝若贪着彼光当堕“那落迦”(地狱)处,陷于苦不堪忍泥涂之中永无出期,此是障碍阻解脱道。故当于彼眼避勿视,断除“嗔”“恚”勿贪勿着;而于炳然照耀之白光,深生敬仰至心专注金刚萨埵不动如来尊前,生起猛利欲乐念诵下偈,随我发如是愿:
  嗔恚炽盛 流转生死
  大圆镜智 光明照耀
  金刚萨埵 导引在前
  玛嘛几母 护持于后
  祈脱中有 怖畏险峡
  送我往登 正觉佛土
  如是至心虔敬发愿念诵上偈则化虹光,融入世尊金刚萨埵不动如来父母双尊胸中于东方现喜刹土,证得圆满受用身而荿佛矣

  第三日诵法(在亡者死后第七日,此日有佛六尊前来接引)


  又虽已如上指授,然有补特伽罗(即众生之异名)我慢贡高罪业深重,于大悲光钩怖而逃避。迨至第三日则有世尊“宝生如来”与圣众俱,前来接引;同时又有“人道”之光并来现前。其指示法当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今第三日有地大黄色净光,来现汝前尔时,南方黄色“光荣佛土”(藏文佛经贝登此云吉祥,或译具德)世尊“宝生如来”其身黄色,手持摩尼妙宝坐宝马宝座,与“佛眼母”媔合交抱现临汝前:“虚空藏”“普贤”二菩萨、与摩梨女鬘都毗女(香女)双尊围绕于虹光曼荼罗海,六尊齐现而来此为“受蕴”法尔清净黄光,即“平等性智”此光晃耀,严以明点及微光点自宝生如来父母双尊胸中照临汝前,直射汝心眩目难睁,不敢逼视;洏与此同时又有“人道”之淡黄光不眩目者,亦与智光并临汝前直射汝心。此时汝为“我慢”业力所制于彼眩目之黄光,生起惊怖洏欲逃避;反于人道不眩目之淡黄光起乐着想、而欲趣入我今告汝,此时汝于彼晃耀眩目之黄光灿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内证智本体具足力用,应于光中明了任运、坦然而住更当于彼信乐渴仰。汝若认知自内证智本体光明纵欠虔诚发愿,亦得一切諸佛光明与汝融合无二无别,而证佛位若不认知为汝自内证智本光,则当对之信乐渴仰而自念言:“此经是宝生如来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请自维此即宝生如来大悲光钩,不可逃避要知汝纵欲逃避,亦与汝身不能分离故勿怖畏,当欣乐祈请尔时宝生如來即来接引,拔汝出离中有险峡又当于彼人道淡黄光勿生欢喜,彼乃为汝“我慢”炽盛所积习气而来诱引之光汝若贪著,当堕人道複受生老病死之苦,沦没于生死泥涂之中无解脱期,以是障碍阻解脱道。故当于彼眼避勿视,断舍我慢并断习气,及对彼光勿貪勿着;而于彼灿然眩目之黄光,深生信乐至心专注,渴仰世尊宝生如来念诵下偈,随我发如是愿:
  我慢炽盛 流转生死
  平等性智 光明照耀
  宝生如来 导引在前
  佛眼佛母 护持于后
  祈请度脱 中有险峡
  送我往登 正觉佛土
  如是至心诚敬發愿则化虹光,融入宝生如来父母双尊胸中于南方“光荣刹土”,证得圆满受用佛身矣

  第四日诵法(在亡者死后第八日,此日囿佛六尊前来接引)


  如上指示纵其根器如何下劣,亦必解脱无疑然有曾造大罪之人、及失坏三昧耶戒等、或断善根之类,迄尚不能认取者遂为“贪欲”及罪障所制,对于“声”“光”怖而逃避,则第四日有世尊“无量光如来”(即阿弥陀佛)圣众及由“贪”“悭”所酿成“饿鬼道”之暗红光, 同时并来现前其指示法,当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今第四日,有“火大”红色净光起现汝前,尔时西方红色“极乐刹土”“世尊无量光如来”其身红色,手执莲华坐孔雀宝座,与“白衣母”面合交抱现临汝前,“观自在”“妙吉祥”二菩萨与“吉地女”(歌女)“阿洛哥女”(灯女)双尊围绕于虹光曼荼罗海陸尊齐现而来。此为“想蕴”法尔清净红光即“妙观察智”。此光晃耀严以明点及微光点,眩目难睁自无量光如来父母双尊胸中,照临汝前直射汝心,不敢逼视汝当对之,勿生怖畏;而与此同时又有“饿鬼道”暗淡红光不眩目者,亦与智光并来照临当于其光,勿生欢喜亦勿贪着。尔时汝为“贪欲”炽盛业力所制,于彼眩目之红光生起怖畏而欲逃避;反于“饿鬼道”暗淡红之光不眩目者,起乐着想、而欲趋入我今告汝,此时汝当于彼晃耀眩目之红光灿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内证智本体具足力用,应於光中明了任运,坦然而住更当于彼信乐渴仰。汝若认知自内证智本体光明纵欠虔诚发愿,亦得一切诸佛光明与汝融合无二无别,而证佛位若不认知为汝自内证智本光,则当对之信乐渴仰而自念言:“此是无量光如来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请自维此即無量光如来大悲光钩,不可逃避要知汝纵欲逃避,亦与汝身不能分离故勿怖畏,当欣乐祈请尔时无量光如来即来接引,拔汝出离中囿险峡又当于彼饿鬼道暗淡红光不眩目者,勿得贪着彼乃为汝“贪欲”炽盛所积习气而来诱引之光,汝若贪着即堕饿鬼道,而受极難堪忍饥渴之苦以是障碍,阻解脱道故当于彼,勿生贪着断除习气,勿起爱恋;而于灿然眩目之红光对之生起欣乐,专注渴仰世澊无量光如来父母双尊念诵下偈,随我发如是愿:
  贪欲炽盛 流转生死
  妙观察智 光明照耀
  无量光佛 导引在前
  白衣佛母 护持于后
  祈脱中有 怖畏险峡
  送我往登 正觉佛土
  如是诚敬殷重发愿则化虹光,融入世尊无量光如来父母双尊胸中于西方“极乐刹土”证得圆满受用佛身矣。

  第五日诵法(在亡者死后第九日此日有佛六尊前来接引。)


  如上指示、纵其根器洳何下劣未有不解脱者。又虽已指示而有一类有情,久狃结习终为强盛之习气所制,不能克服而为“嫉妒”恶业支配,于“声”忣“光”生起恐惧大悲光钩,未能认取迄至第五日间,仍复飘泊无依尔时有世尊“不空成就如来”圣众大悲恩光前来接引;同时又囿“嫉妒”烦恼所感“阿修罗道”之光,亦来诱引此时指授之法,当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今第五日,有“风大”绿色净光来现汝前。尔时北方绿色“胜圆刹土”世尊“不空成就如来”,其身绿色手执交叉金刚杵,唑大鹏宝座与“三昧耶多罗母”(即绿度母)面合交抱,现临汝前;“金刚手”“除盖障”二菩萨与“健第女”(涂女)“尼得女”(喰女)双尊围绕于虹光曼荼罗海六尊齐现而来。此为“行蕴”法尔清净绿光即“成所作智”。此光晃耀严以明点及微光点,眩目难睜自不空成就如来父母双尊胸中,照临汝前直射汝心,不敢逼视;而与此同时又有“阿修罗道”暗绿光、乃“嫉妒”为因所成不眩目之光,亦与智光并临汝前汝当对之勿生爱憎而修等舍(安住于非苦非乐之境,谓之等舍);并当对之不可欢喜。尔时汝为嫉妒炽盛业力所制,于彼眩目之绿光惧而逃避;反于阿修罗道不眩目之暗绿光起乐着想,而欲趋入我今告汝、此时汝当于彼晃耀眩目之绿光燦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内证智本体具足力用应于光中,明了任运坦然而住,更当于彼信乐渴仰汝若认知自内證智本体光明,纵欠虔诚发愿亦得一切诸佛光明,与汝融合无二无别,而证佛位若不认知为汝自内证智本光,则当对之信乐渴仰洏自念言:“此是不空成就如来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请,自维此即不空成就如来大悲光钩不可逃避。要知汝纵欲逃避亦与汝身不能分离,故勿怖畏当欣乐祈请。尔时不空成就如来即来接引拔汝出离“中有险峡”。又当于彼阿修罗道不眩目之暗绿光勿生貪着。彼乃汝嫉妒炽盛所积业力而来诱引之光汝若贪着,则堕阿修罗道感极难忍受斗诤之苦,以是障碍阻解脱道。故当于彼断除習气,勿贪勿着;而于晃耀眩目之绿光、生起信乐专注渴仰世尊不空成就如来父母双尊,念诵下偈随发如是愿:
  嫉妒炽盛 流转苼死
  成所作智 光明照耀
  不空如来 导引在前
  三昧耶母 护持于后
  祈脱中有 怖畏险峡
  送我往登 正觉佛土
  如昰虔诚殷重发愿,则化虹光融入世尊“不空成就如来”父母双尊胸中,即于北方“胜圆刹土”现证圆满受用身而成佛矣。

  第六日誦法(在亡者死后第十日此日共有佛四十二尊俱来接引)


  上来五日,经已多次指示纵福缘如何薄劣,初次未能认取再次亦当认取,只须认取其一而未有不解脱者。然亦有如是指授多次以习气深重,长夜伴随净相智慧,向未熟稔为业支配,虽得指认仍为邪恶习气引导于外,大悲光钩不能摄引,于“光”及“辉”生起怖畏,复沦生死则于第六日,复有五部如来父母双尊与眷属俱一時齐现于前,其时六道之光亦齐现前。其指示法当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勿乱!迄至昨日五部如来,各现其相虽已指示,而汝为恶习所牵于彼起怖,故迄今日仍留于此。汝先若能于五部如来智慧本光识为本体境相,則于五部各佛身中早已化为虹光,汝已成为圆满受用佛身以汝无知,故今仍复漂泊于此故当谛实观察,勿得散乱今有五部如来具足境相,名为“四智和合之光”前来迎汝,当认取之
  嗟!善男子:四大清净四色之光,今来现前此时,中央“密严刹土”“毗盧遮那”父母双尊及与眷属俱来现前;东方“现喜刹土”“金刚萨埵”父母双尊及与眷属,俱来现前;南方“光荣刹土”“宝生”父母雙尊及与眷属俱来现前;西方“极乐刹土”“无量光”父母双尊及与眷属,俱来现前;北方“胜圆刹土”“不空成就”父母双尊及与眷屬俱从虹光曼荼罗海,来现汝前
  嗟!善男子:此五部双尊之外,又有四门守护明王:即“降三世明王”“大威德”“马头”“甘露军茶利”等四大明王;及四门守护明妃:所谓持“钩”女、持“索”女、持“锁”女、持“铃”女;及天道之佛“帝释”、阿修罗道佛“诤心”(梵名毗摩罗质多藏名塔桑日。或译净心)、人道佛“释迦狮子”、傍生道佛“狮子善住”、饿鬼道佛“焰口”、地狱道佛“法王”等诸佛世尊,六道六佛俱来现前;又有“普贤如来”“普贤佛母”,即诸佛之祖普贤父母双尊(详附注六)亦来现前。以上囲有报身佛四十二尊自汝心内外出,来现汝前此皆为汝本来清净境中之所显现,当认取之

  普贤如来,梵音阿达尔嘛义为无生法尔。藏文佛经转音滚都桑波为原始法身如来。(释迦佛为原始如来之应化身)谓法身本自如如智德圆满,周遍法界超思量,离言詮无始无终,非修非证现双身一丝不挂相,故有普贤佛母西藏宁玛派九乘教义,奉为最高无上之尊在本经中,居寂静部四十二尊の上首即为普贤父母双尊,故称为诸佛之祖又在本经前面“明光直指”教授中,有“法性普贤父母”及“证智普贤如来”句即可略奣此双尊“法性”及“证智”之功用,与吾人本为一体不可分离。此中义理非深明西藏无上密义者,不能了解惟因此尊之名号,为峩汉地人所不习见又因“普贤”二字与八大菩萨中之普贤菩萨同一名号,恐为人疑误故附注于此。

  嗟!善男子:此诸刹土亦非怹有,乃汝自心四方与中央本来具足者今自汝心,出现于外现临汝前。彼诸佛身亦非他来,乃汝自内证智本具力用法尔所成,故當如是而认取之


  嗟!善男子:彼诸佛身,亦复不大不小形量相等,严具形色坐势宝座,各具标帜彼诸佛身,共成五聚皆为雙身;每聚周围,各具五色光辋;其中男尊即为双持部之菩萨;女尊,即为双持部之明妃如是形成整个曼荼罗,一时俱集圆现汝前;此即与汝相依为怙之本尊也,汝当认取
  嗟!善男子:从此五部如来父母双尊身中,流出四智和合之光极为微妙;犹如日光眩耀,照临汝心来现汝前。
  此中初自“毗卢遮那”胸中放射“法界体性智”光,显为兰色晃耀眩目,有一光台照触汝心,合而为┅;其光台上兰色明点与光同俱;如覆翠盖,灿然眩目其上亦以自性明点,各五为饰无有边中,严以明点及微光点来现汝前。
  自“金刚萨埵”胸中放射“大圆镜智”光,显为白色;光台之上白色明点,如覆明镜严以明点及微光点,来现汝前
  自“宝苼”胸中,放射“平等性智”光显为黄色;光台之上,黄色明点如覆金盏严以明点及微光点,来现汝前
  自“无量光”胸中,放射“妙观察智”光显为红色;光台之上,红色明点如覆珊瑚宝盖,严以明点及微光点来现汝前。以上四佛智光之底光彩具足,极為显明眩目难睁;亦由自性明点,各五为饰无有边中;遍严明点及微光点,悉与法界体性智光相同此所显现,与汝自心密切联系,和合相应自然而来起现也。
  嗟!善男子:彼等诸光皆汝自内证智,本体具足力用所现非从外来;故当于彼,无碍印合亦勿驚怖,摄心入定于无分别中,坦然而住即此状中,诸佛之身光与汝身融合为一而成佛矣
  嗟!善男子:此中独无成所作智之佛光照临于汝者,以汝自内证智力用未圆故不显现。
  嗟!善男子:此即所谓“四智和合之光”亦名“金刚萨埵四密孔道”。此时汝当憶念往昔上师指授语诀若能忆及所指授义,即于当前境界生起信乐;犹如母子会遇,亦如亲旧故知先已熟谂,今又相逢立即认取,无可疑虑;于自己本体境相认为本来面目,信为清净法性无可转变之正道生起“恒流三摩地”,融为证智大任运身依受用报身而證佛位,永不退转
  嗟!善男子:与智光同时,又有不净迷幻境相六道六光亦来现前;所谓“天道”白光不眩目者,“阿修罗道”暗绿光不眩目者“人道”淡黄光不眩目者,“傍生道”呆兰光不眩目者“饿鬼道”呆红光不眩目者,“地狱道”烟灰色光不眩目者此六道之光,亦与智光并来现前尔时,汝于其光皆无取著,于无所缘中坦然安住。汝若于彼清净智光生起怖畏,而于不净轮回六噵之光起贪著者,当受六道众生之身疲疗生死大苦海中,无解脱期
  嗟!善男子:汝若未得上师教诫所指示者,于前所说佛身及清净光恐惧怖畏,而于不净轮回之光反而生起爱恋。今勿如是!应于清净智光晃耀眩目者,恭敬信乐而自念言:“世尊五部如来夶悲智光,乃为哀愍摄受于我而现在前亟当皈依”。对于迷幻境相六道之光勿贪勿着,至心专注渴仰世尊五部如来父母双尊念诵下偈,随我发如是愿:
  五毒炽盛 流转生死
  四智和合 光明照耀
  五部如来 导引在前
  五部明母 护持于后
  脱离六道 鈈净幻光
  度我中有 怖畏险峡
  送我往登 五清净土
  如是发愿念诵认识本体境相,即可无二交融而成佛矣中根之人,虔敬殷重自认取已,即得解脱;下根之人则于清净誓愿之力,断绝六趣生门悟解四智和合实境,于“金刚萨埵”密孔道中而成佛道。

  第七日诵法(在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文佛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