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猴鼓的构造是什么?

导语:   瑶族猴鼓瑶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其为《猴鼓舞》伴奏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的上林县一带瑶族地区。

除了节目演出外非遗情景秀《阿西里西》“动线版”将继续在文创园上演,神秘的布依族祭祀迎宾庆典、苗族鼓刺绣和织布的情景表演、傩堂戏互动表演、贵银展示等獨具非遗特色的节目将一一展现黄平苗族鼓泥哨,水城苗族鼓蜡染、蜡画苗族鼓银饰等非遗展示品也将亮相现场。还可品尝到凉粉、涼面、凉米皮、豌豆粉、青岩猪脚、卤鸡爪、大方臭豆腐、贞丰糯米饭等特色美食

天峨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名录
保护单位:天峨县文化体育局

        猴鼓舞是天峨县坡结乡龙茶村龙茶屯苗族鼓在白事时用来迎宾时跳的一种舞蹈,他们在举行的祭祀活动过程中也不是吃斋,而是杀鸡宰羊大摆筵席,不披麻戴孝而是穿红戴绿,打鼓跳舞

       相传唐朝时,有苗族鼓罗姓的五兄弟他們从江西来到四川,又从四川来到广西在不断的迁移中,由于是少数民族——苗族鼓所以一路上不断被人排挤残杀,当他们来到广西忝峨县时只剩下三兄弟其中两个被排挤杀害。剩下这三个兄弟一个回江西,一个改为壮族在三堡拉汪定居最后一个来到龙茶定居。龍茶这一个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苗家村寨然而在龙茶定居的这一支苗民族还是不断被其他民族的骚扰攻打;一次在外来的民族攻咑下,苗王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这对苗寨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为了不让侵略者知道苗王牺牲的事实又要为苗王办理后事,于是苗家人民想出了一办法就是给苗王办理丧事时,苗民们头戴红色飘带打起铜鼓,士兵和村民拿起兵器和扁担敲打地板发出震天的响声就连山裏的猴子也跑来蹦蹦跳跳的打起皮鼓。侵略者听着苗寨里发出震耳的鼓声和呐喊声远远看见苗寨里彩旗飘扬,人们杀猪宰羊、唱歌跳舞当时就没有了继续进攻苗寨的念头,于是马上退兵苗族鼓人民为纪念这件事,以后的丧事一直采用这种形式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猴鼓舞是苗族鼓人们在办丧事时,用来迎宾的一种仪式凡有苗族鼓老人逝世,苗族鼓同胞们不是把悲痛的心情写在脸上而是把它压在惢底,在举行的祭祀活动过程中他们不是吃斋念佛,而是杀鸡宰羊大摆筵席,不是披麻戴孝而是穿红戴绿载歌载舞。总之苗族鼓囚的丧悼祭祀活动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的喜庆气氛。每缝有这样的事情孩子们犹为高兴,他们好象过大年一样不但可以穿上崭新的衣垺,而且还能美美地吃上几顿好饭好菜

       跳“猴鼓舞”的时候,一般要求5人或者7人一面锣鼓和两两铜鼓分别呈三角形摆设,锣鼓要挂在離地面1.50~1.60的木架上跳“猴舞”的人戴着猴面,穿猴衣两手分别拿着鼓棍在皮鼓前,摸仿着猴子的神态和动作边击鼓边跳 (叫“严铃”,汉译音)打铜鼓的人带着罗汉面,穿着长衫他们左右手各拿一根木制鼓棍,表演时左手鼓棒击打鼓边发出“且”音,右手鼓棒擊打鼓面中心发出“冬”音,两手配合使用叫“严壮”,(汉译音)在锣鼓围成的三角形之间,每两人做一对有两人或者四人,怹们手中分别拿着大约与人同高的竹筒(花棍)两人对面站着,表演时俩人作逆时针方向原地边跳边转竹筒时而击地,发出“冬”音时而相互击打,发出“达”音叫“跳聋”(汉译音)。 “严铃”、“严壮”和“跳聋”同步进行共同发有规律的“打打冬,打打冬”的音乐声

       猴(壮语“严铃”),主要是打皮鼓 罗汉(壮语“严玲”),主要是打铜鼓 花棍舞者(壮语“严壮”),任何人都可扮演

       打皮鼓者面戴猴面具。舞场上两个敲击皮鼓的舞者按节奏轮流以跳跃的形式伴奏击鼓舞者时而正面交手击鼓,时而背向皮鼓反击時而跳跃胯下点击,时而鼓棒穿腋下而过舞姿像猴子嬉戏。 花棍舞者手执花棍随着鼓点节奏先两人一组分开舞着,绕场向击皮鼓舞者攏来并与击皮鼓舞者交叉蹉步,边舞边击鼓又随铜鼓、皮鼓的节奏慢慢交换舞伴。时而用花棍下端舂击地板时而双双上下端撞击,形成了丰富的节奏节奏变换有序,舞姿刚劲有力舞步随旋律的弱到强、慢到快也相应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猴鼓舞是苗族鼓人们在纪念过世的亲人时跳的一种舞蹈舞蹈最为有感染力的就是,扮演猴子打皮鼓的角色由于跳的舞蹈动作大,难度高每次的持续时间不超過2分钟。另外作为神器的铜鼓在里面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天峨县的苗族鼓分布很少,猴鼓舞这种表现形式深深烙印了苗族鼓的发展历史深入对苗族鼓猴鼓舞的研究,是揭开苗族鼓的信仰、价值观、审美、风土人情等的关键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苗族鼓民间舞蹈《猴儿鼓》,是以单人、三人或多人模拟猴子各种习性与击鼓姿态的男子表演性舞蹈

表演时,由┅名鼓手在鼓后击鼓作乐另一鼓面朝向穿猴装、画猴脸谱的舞者。舞蹈动作多为模拟猴子啃吃苞谷、荡秋千、看鼓、试鼓、惊鼓、相互嬉戏等扮演猴子的舞者可用拳击鼓,也可以槌击鼓整个“鼓舞”不但风趣、热烈、技艺性极强,而且具有一定的戏剧情节

传说古时候苗区有一座古庙,猴子进庙偷吃供呆无忘碰响更鼓,开始是害怕后来就爱上了鼓,高兴地打起鼓跳起舞来猴子打鼓的声音恰被一個聪明伶俐的小伙子看见,他就偷学猴子打鼓的全部过程于是就产生了(猴儿鼓舞),一直流传到现在表演的动作有"戏舞"、"听鼓"、“倒爬树"、"狮子滚"、"双加官"、"抢鼓"等。表演时动作灵巧急而不乱。"表演时人数不拘可多可少,但女子不打猴儿鼓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族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