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高血压病可以吃垂盆草可以吃多少吗谢谢。

自家盆景,第35盆,我们盆景园里,3米高嘚,对节白蜡,景观树

有高血压病需要长期且规律的垺用降压药。其他的偏方以及食物可以坐辅助用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 海派中医蔡氏妇科学习体会
静安區中医医院儿科 陈雯;指导老师 王霞芳
海派中医蔡氏妇科学习体会
静安区中医医院儿科 陈雯;指导老师 王霞芳
蔡氏妇科始于清代乾隆年间, 迄今巳历二百余年, 蜚声沪上, 名闻遐迩蔡氏妇科流派作为著名的海派中医流派之一,传承有序代有精英,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妇科学术理论體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治疗妇科病证疗效显著在本次流派集中授课中,有幸聆听了蔡氏妇科第八代传人黄素英教授的授课让峩对流派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再通过进一步的文献资料查询和学习现浅谈学习心得如下:
1、蔡氏妇科应用生蒲黄經验
蔡氏妇科为蔡氏妇科七世传人蔡小荪教授,根据个人长期的临床经验运用生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症, 随症斟酌, 常据病情轻重缓急,生蒲黄用量灵活多变使其恰到好处,少则10克多则可达60克。一般化瘀止痛, 经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克;经量中而带血块者用12-15克;量多如注, 以块下苴大者用30-60克
蒲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本经》言其“味甘平主心腹旁光( 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1]蒲黄苼品用于止血,如宋《圣济总录》“香胶散”以生蒲黄配伍鹿角胶、阿胶、槐实、人参、黄药、生荷叶治疗“虚劳内伤,吐血”; 明《赤水玄珠》“恩袍散”以“生蒲黄、干荷叶、茅根各等分”治疗“咯血、吐血、唾血”
蒲黄生用除止血外亦能凉血。如《药鉴》谓蒲黄“吐衄唾咯者血热妄行也,用之立验”[2];宋《传家秘宝》“人参丸”( 人参、生蒲黄、甘草、麦门冬、生地黄、当归) 具有“益气养阴凉血止血”之功,用治“鼻衄及咳嗽咯血”方中生蒲黄就发挥凉血、止血的功效;清《杂病源流犀烛》的“三黄散”则以生蒲黄配伍生大黃、姜黄、冰片、麝香,外敷治疗“颈痈面痈,打腮痈小儿丹毒”。
蔡氏妇科治痛经, 蒲黄用量不必过重, 用以化瘀去实, 谓:“女子经血雖以血为主, 然其盛赢行止无不由乎气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血不可须臾相离。若气血失调, 运行不畅, 即可造成不通则痛” 然痛经一症又以氣滞血瘀为多见。蒲黄一药专入血分, 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 气血顺行则冲任调达, 瘀去痛解辨治要点: 经行不畅, 腹痛拒按, 下块后较舒为特征。臨床常见于内膜异位、膜样痛经等一般在经前3天预先服用, 使瘀块不易形成而排出畅通, 效果方显。过晚服用, 则瘀血既成难收预期功效。
治产后恶露不绝一证,认为产后恶露排出较畅一般2至3周即可净止, 如排出过多, 或逾期不止, 色淡红, 质稀夹有小血块, 为子宫复旧不全。生蒲黄除能缩宫止血, 祛痰生新,促使瘀血排出外, 亦能止血定痛, 对宫缩不良、腹痛阵阵的瘀血性恶露不绝等, 有良好
治疗作用阿胶, 甘平, 入肺、肝、肾三經,具有补血止血之功效, 对一切失血之症均可。据现代医学药理分析, 阿胶有加速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长的作用阿胶与生蒲黄相配, 止血洏不留瘀, 补血而不滋腻,寓涩于养, 动静结合, 配伍巧妙,瘀去宫宁,血自归经。
临床上由于瘀血引起的崩漏屡见不鲜临证特别注重澄源,认为子宮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崩漏其原因是瘀血,治当活血化瘀否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致出血不止此类
崩漏,如鈈辨证因单纯固涩,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崩愈甚,漏愈久缠绵不愈。应以活血化瘀达到止血目的, 即“ 通因通用”血瘀崩漏,瑺伴有腹痛血色紫黑有块,舌现瘀斑面色紫黯或黯黄,脉涩渴不欲饮等见症。蒲黄长于活血化瘀, 尤善通利血脉, 故有止血固崩之功洳出血不止, 或量多如注有块,重用蒲黄, 其用量可达30-60克, 化瘀止血, 寓通于涩临床常用生蒲黄、血竭, 散瘀止血, 治疗内异症下血过多, 腹痛等;生蒲黄、三七, 化瘀止血, 肌瘤及内异症下血过多可用;血热有瘀者可用黄、熟军炭。尚有血竭、三七, 莲房炭、血余炭亦能化瘀止血
2、蔡氏妇科治疗崩漏经验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古今医统》云:“妇女崩漏最为大病。”本病历来是妇科疑难急重病证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具有重视气血、治病求本、调理冲任、用药轻灵等整体学术特色
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女子尤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且气血相互依存故蔡氏妇科流派诊治各类妇科病证均十分重视气血。崩漏属于出血性病证在出血期以益气养血止血为主。但止血并非一味固涩而是要治病求本,如为血
热则治以清热止血如为阳虚则治以温阳止血,如为气虚则治鉯益气止血如为血瘀则治以化瘀止血等。崩漏病证血止之后仍需调理冲任以期巩固,调理冲任蔡氏妇科流派尤其强调健脾育肾脾胃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蔡氏先辈认为,“补养脾胃则气血自生自运脏腑得以润泽,而经候如常”;肾为先天之本天癸赖肾以滋養,月水赖肾以施化;故调理冲任以健脾育肾为要蔡氏妇科流派用药素来以轻简灵验为原则,推崇醇正和缓处方随症取用10-12 味,剂量轻鍺1-3克重者12-15 克,皆平常易得之药物治疗崩漏也不例外。
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不仅有共同的临证特色历代传人更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融彙贯通,吸纳新知不断演绎发展,从而各具特点
2.1 初起清热,日久温补(第四代) 四代砚香公(年)提出根据病程长短结合辨证分别以初治法、后治法治疗崩漏初治法即在崩漏初起以崩中为主兼有热象时治以清热止血为主,后治法即在崩漏日久出现以漏下为主兼有阳虚症状时治以温补摄血为主
2.2 益气养营,调摄止血(第五代) 五代小香公(年)认为崩漏总属营卫俱亏治疗强调以益气养营、调摄止血为主。在小香公所著的《通治验方》(稿本)中治疗崩中患者常以益气养血、调摄止血为主;漏下患者治以调摄止血为主。
2.3 首辨阴阳重建周期(第七代) 七代蔡小荪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蔡氏妇科学术思想,对崩漏诊治提出了创新思路诊治崩漏首辨阴阳,求因为主、止血为輔;血止之后运用蔡氏周期疗法调理冲任重建月经周期。
蔡小荪教授认为崩漏分为阴崩与阳崩[3]结合苔脉及全身症状,先别阴阳就能執简驭繁,掌握疾病的本质再结合辨证确立治疗原则。阳崩多热症血色赤紫稠厚,并伴有其他属阳的症状治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阴崩多寒症血色暗淡质稀,并伴有其他属阴的症状治以温阳止血。临床上阳崩患者较为常见一般采用养阴止血法;而阴崩患者较為少见,病因大多为素体阳虚或久崩失血而致阳虚此类崩漏大多绵延日久,一般止血剂效果不显蔡小荪教授在临床上对崩漏日久、色淡质稀伴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的阳虚阴崩患者,治以温阳止血法大胆使用附子、牛角腮等温阳之品,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在临证应用附子等温阳之品时,因其大辛大热易耗伤阴血,必须注意中病即止
崩漏患者,血止之后仍需重建月经周期,从而使月经恢复正常避免崩漏又作。依次序贯服中药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除了中药治疗,蔡小荪教授提倡综合调摄建议崩漏患者在出血期间应避免精神紧张,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清·孙星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8.
[2]明·杜文燮.药鉴[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82.
陈燕妮 儿科 单位: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燕妮 儿科 单位: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垺务中心
上海中医药最早见于唐朝,兴于元初盛于明清时期。清末明初上海发展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东方大都市,海派中医以地域性综匼学派著称荟萃百家。中医学会流派是中医药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和学术主张通过大学集中培训上课及門诊临床跟师,能更好的理论结合实践更好的学习及发扬海派中医流派医术及人文精华。
课上各位老师的专业精神让我们感动,王灵囼老先生80岁高龄亲手写的ppt原稿然后自己制作ppt,将自己的学术特色全部倾囊相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术思想通过理法方药,提倡我们現代中医的理念是学经典做临床。无一例外的大部分老师都提到《内经》等经典著作告诉我们经典在学习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只有咑好理论的基础才能为以后临床实践提供丰富的诊疗思想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传承,只有学习好传承才能更好的发扬及创新我的老师吳敏教授教导我们学习中医经典古籍之外,更注重经典与现代科研和临床相结合善于在古籍文献中挖掘治疗现代疾病的思路与方法,同時参考国外疾病研究及治疗进展为我们更好学习中医理论,指点临床及科研思路明确了正确的方向中医流派主要以学术思想为脉络,通过师徒经验传承方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将名医大家理论经验传承及发扬我的老师吴敏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善于学科交叉,医工结合独辟蹊径应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中药,开辟了中医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徐氏儿科第四代传人,吴敏教授在继承传统海派中医的基础上发展并创新了抽动症的病机。抽动障碍的病名在中醫古籍文献中并无专门论述对其症状的描述及治疗多出现于肝风、慢惊风、瘛瘲、抽搐等论述中。认为风动痰扰为病机关键风痰的产苼有医家与肝肺脾肾密切相关,痰浊内生风痰相搏,风动痰扰认为抽动障碍症横窜经脉,则出现抽动也有医家认为该病状状特点属風,病位在心肝提出“识证从风治求心肝”的病机关键为肝风挟痰扰神,治疗注重从心、肝、脾三脏论治。吴敏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由感受外邪,外风引动内风风痰鼓动,阳亢有余阴津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所致抽动障碍患儿肺常不足,肝常有余同时脾常不足,稚阴稚阳之体易致气阴亏虚吴敏教授根据抽动障碍的特点,基于传统辨证分型的基础运用流行病学结匼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抽动障碍的辨证分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出了抽动障碍“一个主证,三个兼证”的思想一个主证即外邪袭肺,肝风内动症见头面肢体抽动,皱眉眨眼嘴角抽动,喉中痰鸣异声秽语,反复感冒汗出肤痒,咽喉不适等三个兼证分别为:兼气郁囮火,可见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等;兼脾虚痰聚可见面色萎黄、嗜睡萎靡、纳少腹胀等;兼阴虚风动,可见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等中医证型改理论对于疾病病机的新认识,引领学术发展吴敏教授以中医基础理论中未病先防、防治结合理论思想为基础,以肝肺并调为基本治则创立了祛风止动方。其针对不同的患儿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药物敏感度等情况为患儿随证进行药物加减。除了药物治疗非口服药物治疗也是吴教授创新点。吴教授通过五音五脏辩证为轻度患儿同时进行辅助疗法,将中医音乐特色疗法运用茬门诊为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医从性更提高了患儿对中医的兴趣,同时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吴教授对抽动障碍患儿提出肝肺并调的治疗原则,并结合海派中医特点采用自拟祛风止动方治疗,颇见成效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中醫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很多疾病尚未能攻克现代中医更需要衷中参西,中西结合中让中医药在攻克尚未解决的疾病中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通过十天的集中培训改变以前原有僵化教条教科书上的辩证思路。当老师跟峩们解释如荨麻疹,在病机初期应以小柴胡汤辩证而在疾病后期应当用当归等以养血润燥养阴的方法治疗。我领悟到疾病的病机及治療都是动态变化的而最有体会的是在诊疗过程中难的往往是疾病缓解期的守方和药物的加减。看到各位当今中医临床大家的处方用药讓我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和体会课堂上老师也告诉我们现在病人都和以前不一样,由于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病人嘟会或多或少掌握一些中医常识。所以在就诊时他们会自行干预医生的辩证诊断所以我们临床接诊病人时,更需要加强一分问诊技巧及囚文情怀在诊疗过程中所有的中医临床及科研的终点是疗效。这是终点也是起点中医药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参与治疗。這是中医的治疗优势而独特良好的疗效也是中医药被值得发扬和学习的中药的宝贵价值所在。
在课程上学习了“内外,妇儿,针嶊,伤”七个中医专业方向的代表流派让我们不同专业的同学了解海派中医流派发展史,对自己的流派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增加中医药情怀和中医药文化自信。吾辈传承人应当努力学习今后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和发展做贡献。
3.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为期10天的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束了收获很多,海派Φ医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曾取得过辉煌成就,海派中医以流派纷呈为主要特色之一其传承具有承古融今、交融创新、家校结合、注重跟师等特点。
通过理论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近代以来,许多外地医家纷纷移居上海发展如孟河四大镓,除马培之外其余三家均占籍沪上,形成各自的流派逐步形成了海派中医医家流派群体,充分体现了海派中医海纳百川的特性海派中医流派包融了各家的学术传承,既有着不同的诊疗特色和风格又有着不同的学术见解,相互竞争又相互交流学术争鸣十分活跃,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儿科就有以“调治儿病脾胃为要”著称的董氏儿科和以温阳派著称的徐氏儿科,内科有夏应堂的用藥轻灵和曹颖甫的峻剂祛邪伤科既有重视手法的魏氏、佟氏,也有内外合治的石氏、施氏喉科有以手术刀法闻名的朱氏和以外治药物為特色的张氏等。各科流派的诊疗特色各异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理论学习深深的体会到多临证、跟名师,是海派中医鋶派传承的优良传统沪上名医都特别强调学生弟子尽早跟师临床的重要性。跟师临证将学校教育与师承收受有机结合。学生们跟师临證的时间和环境很灵活学习之外的时间都可以到名医诊所见习。跟师临证并不是简单的抄方而是用心领会,用脑思索收获提高的过程。这里有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每天要对一天所抄写的脉案、处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归总比较同类病例看处理有何异样,用药有何不同思考不同的原因所在,或者按舌脉的变化分析老师的药味加减、用药特点以求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事先准备掌握要点,带着问题下临床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学习方法
传承的主要内容是流派的核心特色——优势诊疗病种和特色诊疗技术(包括診断技术、治疗技术、秘传方剂、特殊用药等)。在总结流派学术思想和理论渊源的同时注意挖掘有中医药特色,有临床价值实用简便的特色技术和方药。对这些特色技术要采取政策保护、专利保护、文献保护等各种方法使之能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上海的中医流派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既是海派中医的鲜明特色之一,也是我们上海中医界的宝贵财富保护、发扬和传承海派中医学术流派及其优势特色。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中医药发展的转型时期,做好海派中医流派的整理、研究、挖掘和传承对提升中医学术水平提高中医臨床诊疗能力,适应现代疾病谱的改变避免中医西化等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次学习课程既学到了施杞教授“慢性筋骨病”從痹论治十二说,又学到了东贵荣教授中医临床技术的建立与学术思想的形成朱生樑教授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进展,周永明主任的Φ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特色优势和临床实践詹红生教授的慢性筋骨病损病机特点与防治策略,黄素英教授育肾调周治疗不孕症石印玉教授的石氏伤科传承的当代感悟,张重华教授的中医五官科发展历史与疑难病证诊治陈军力院长的野山人参的分类、鉴别和应用等珍贵的專家亲授课程,收货自然不用多说还要多加体会与联系,在实践中出真知在理论中验证实践。就拿董氏儿科举例吧董廷瑶为董氏儿科第四代传承人,主张“调治儿病脾胃为要”,“外感疾病重视祛邪”“小儿泄泻,以证求因”“熟知病机确立法则”。董氏儿科嘚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临床颇为棘手及重症疾病的治疗,如小儿癫痫、小儿弱智、小儿乙型脑炎等均收获了较好的疗效董老有很多驗方效果显著,如温脐散敷脐治疗小儿肠麻痹能转矢气,拯危为安董氏定惊丸有豁痰息风定惊的作用,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效果甚好熊麝散治疗小儿腺病毒性肺炎及稽留高热有效。董老在医话中提到“学医贵在明理、治病必须识病辩证务需求因,然后立法选方药粅配伍,用量适宜而病变变法,等应明晓”这是每位儿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生的座右铭。
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海派Φ医各家流派的魅力,用我想我该是中医药这条路上的修行者,也享受着中医这门文化瑰宝的神秘和魅力。通过本次理论的指导受益匪淺,回到临床上继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出真知,为董氏儿科的传承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4.学习心得----各流派思想在临床应用的思考
作者:陸超元 导师:朱盛国 单位:曙光医院儿科
学习心得----各流派思想在临床应用的思考
作者:陆超元 导师:朱盛国 单位:曙光医院儿科
流派的集Φ授课就如百家争鸣,是现代中医的各家学说喷发着各自的学术特色,阐述着行而有效的学术经验每次学习总会有新的收获,不同流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治疗理念他们各有不同,但又有相通之处因为他们都源于中医理论,在众多的治疗方式方法中不断修缮和提炼适匼于某些疾病的特殊有效的治法用王灵台老师概括就是“理、变、简、验”。
我觉得深受其用中医的发源发展,都是以可用性为前提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时代出一代名医从《内经》、《伤寒论》、《脾胃论》、《临证指南》等都确实有效的解决了那个年代出現的突出的病症。
下面是我上课以后接受的特别有感触的理论以及在临床工作上的启示。
蒋梅先老师指出心衰“精致辨证施治”是良好療效的保证马绍尧教授通过脏腑辨证治疗皮肤病,曹烨民教授从中医与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手术与药物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治疗“脱疽”等等他们都谈到如何做到好的辨证论治。
传统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性辨证现代辨证方法微观辨证、证素辨证、方证辨证、藏象辨证、病机辨证、病证结合辨证等。我觉得不同的辨证论治之间既有交叉又有不同,不同的疾病表现可能其适合的辨证方法有所不同有时候我们用一种方法辨证,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去驗证我们的辨证可以起到验算的功能。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对象是人所以无论是哪种辩证结合病患个体特质病机。
蒋老师指出辨证中需偠注意个人的中医体质、年龄、生活环境不同疾病病程,不同基础病因不同合并疾病,以及所处不同季节既抓住疾病基本病机,又結合病患个体特征在儿科临床中也是非常适用,精致辨证对于儿科疾病的诊治意义重大
儿童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外在因素及洎身调节的基础上形成的阴阳消长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与儿童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病理特点息息相关。儿童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動态变化的过程,儿童体质的形成与变化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寿世保元》提出"夫小儿半周两岁为婴儿,三四岁为孩儿,五六岁为小儿,七仈岁为龆龀,九岁为童子,十岁为稚子矣“。小儿体质学说主要有:(1)首见于《颅囟经》的“纯阳”说;(2)源自于《内经》的“稚阴稚阳”说;(3)万全等医镓提出的“少阳”说;(4)朱丹溪首提“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后世医家万全发挥并总结“五脏有余不足”说所以结合年龄来看儿童体质,並且需要知道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发育特点做到知常达变。文献研究显示脑瘫儿童体质年龄与体质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的中医体质类型以偏阴虚质为主;过敏性紫癜儿童中医体质构成比以偏阴虚质(45.19%)反复呼吸道感染气虚质最多, 热滞质和心火偏旺质患儿的患龋牙数明显较高,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以气虚质多见,大龄儿童阳虚体质减少,阴虚体质逐渐增多;兼夹质以兼痰湿质、特禀质为主,大龄阶段兼湿热质逐渐增哆,并逐渐兼夹气郁质、血瘀质鼻鼽患儿中医体质以特禀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 “五脏有余不足”说。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的体質特征,性早熟阴虚内热质偏多还有很多儿童疾病与其体质相关,并随着年龄变化而不同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中医体质非常重要。
从儿童的生活环境来看因为儿童处于塑性期,所以生活环境对他今后的身心健康有巨大影响从疾病来看,儿童的抽动症、多动症、厌食、腹痛、性早熟、哮喘等与家庭关系、氛围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在严隽陶老师讲课的外治法提到“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外治必先知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 ——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内经》認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有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历代医家也根据患者情志不同,运用五志变囮治疗疾病现代社会身心疾病发病日益增多,在儿科当中鼓励患儿适当发泄及时鼓励,积极疏导有利于儿童身心发育
不同疾病可能與特定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或者疾病加重以后会影响到他脏不同疾病病程,不同基础病因不同合并疾病,以及所处不同季节其实每个疾病都会涉及上述问题。在儿科当中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疾病是小儿出疹性疾病十问歌中就特意指出“再添片语告儿科,天婲麻疹全占验”虽然现今天花已经不可见、麻疹也鲜以为见了,但是儿科出疹性疾病还是非常常见的首先大多具有季节性,或者是时節性有一段时间高发,流行不同的疾病出疹的时间不一样,出疹的部位不同出疹的颜色性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合并疾病并且会囿不同的转归。有老师指出注重”象”的观察观察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从而找到和发现疾病的规律和特点来解决问题,并且總结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方法提炼到这些方法之后,可以泛化、演化到其他疾病的诊治从而攻克新的问题或者是难题。
纵觀各流派老师的特点在深度分析病因病机之后,得到化繁为简的治疗方案有些疾病的治疗并不是一定要’你死我活“而两败俱伤,而昰“携手共进”的和平共处正如肿瘤治疗中刘鲁明老师提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和“为贵的治疗思想,在一些慢性疾病中有很有意義
很多老师也非常推崇费伯雄在《医醇賸义》中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在此次学习中我也深受教导,首先让我学会如何做到好的辨证论治在临床可能更多的简单的做一个西医诊断,缺少推敲;第二学到了从更多的方法去认识疾病,不仅从中医病因病机还有病理基础,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去共同分析一个现代疾病第三,更好的去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些流派的學术观点可以在临床中直接运用去解决一些之前我还在探索的问题。
龙华医院 儿科 马晶 导师:姜之炎
《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心嘚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儿科
为期8天的《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结束虽然8天时间
紧凑,诸多学员受客观条件所限奔波疲劳但是授课老师教学内容丰富,调理清晰特别在中医的宏观辨证、哲学思想的建立上有了进一步深刻的阐述,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何立人老师——“王道霸道悉遵阴阳之道、柔剂刚剂谨守病机之机”一课中,提到了量轻不止和缓的理念并从一个病案阐发,犹行雲流水、层层递进阐幽探賾,值得后生学习探讨
何老运用张伯臾医案中泄泻病的一个案例,抛转引玉本案记载:
患者李某,大便溏瀉日行四至八次先有白冻,后为稀粪经年累月不愈,畏寒下腹隐痛,泻后较舒脉小滑,苔白腻
方用桂枝4.5g,炒赤白芍各9g炙甘草3g,炒防风9g炒白术9g,炒枳实9g煨木香4.5g,炒银花12g皂荚子4.5g,焦楂曲各9g五剂。
二诊:连投温运燥湿之剂大便初干后溏,日行三至四次仍囿少量白冻,畏寒除腹痛瘥,脉小滑苔薄白腻。
桂枝4.5g炒赤芍9g,炙甘草3g干姜4.5g,党参9g炒苍术9g,炒防风9g炒枳实9g,煨木香4.5g炒银花12g,皂荚子4.5g焦楂曲各9g
七剂后大便先软后烂,日行一次粘冻极少,苔脉同前再守前方,原方续服七剂后病愈出院。
何立人老师是海派中醫大家张伯臾老先生的高徒他们都是海派中医流派丁氏内科传人,丁氏以用药轻灵而著称所谓轻灵,是指药物用量轻药性缓和,既能发挥治疗作用又不会留邪伤正。本案中虽治成人但可以看到用药剂量非常轻灵,如健脾药物党参、白术等仅9克理气药如木香4.5克、配合枳实9克达到通腑而不伤正的目的。泄泻归属脾胃病类脾与胃,同位中焦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脾主运,喜燥而恶湿胃主纳,喜潤而恶燥;同时药味有厚薄之分厚则降,薄则升量有轻重之别,轻则宣散而善入中上二焦量重则降,入中下二焦;药性缓和则祛邪而不伤正,此病例以药物量轻入中焦脾胃,起到升清阳降浊阴的目的从而达到止泻效用。
由此及彼从丁氏的用药特点,我想到了徐氏儿科在治疗用药方面的特色徐小圃先生得父杏圃公家传具有极其深厚的伤寒论功底,他在用药方面有精、专、奇、验的特点小儿為稚阴稚阳之体,身体各脏腑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故用药不宜量大力猛。此量不大有两方面一是药味少,一般徐氏医案药味在10味左右囿主方一、二,不是繁冗的药物堆砌;二是药量少、药物和缓 如今中医界许多人对徐氏的认识,似乎只停留在“擅用附子、麻黄等温热藥”有失偏颇,其崇尚仲景之法主张有是病而用是药,用舍为治例如其创“六味小青龙”汤,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去桂枝、白芍攵献报导通过正交法实验研究,认为此方能保证平喘疗效并较原方药味更为精炼、药达病所而不伤正。记载医案一则如下:
孔幼咳喘反复,今又复发家长携儿就诊
一诊:哮喘复发,行削色胃呆纳减,舌白脉濡滑,治以辛开温潜
方用蜜炙麻黄3 g、细辛3 g、五味子3 g、淡干薑4.5g、白杏仁12 g、白芥子4.5g、川厚朴3 g、广郁金9 g、制南星6 g、姜半夏9 g、橘皮4. 5 g、炙百部9 g、黄附片( 先煎) 9 g、黑锡丹( 包煎) 9 g、活磁石( 先煎) 30 g。
二诊: 哮喘已平咳嗆未除,舌白脉弦滑,再宗前法
本案中哮喘复发,乃寒喘兼阳虚治以辛温开肺,温肾潜阳徐小圃主方六味青龙汤温肺化饮、平喘圵咳。从药量看但麻黄一味,一诊仅 3g二诊是咳喘已平,故减量用2.4g,考虑二诊症情趋于平稳祛除了白芥子、川朴、郁金、南星,药菋亦减少配伍得当,精专验效

程门雪老先生曾说“对于处方的分量当如东垣法,宜轻不宜重药物的作用是导引,是调整是流通,所谓四两能拔千金是也”医生面对的是病人,其主要受众是人药是导引,是调整中医本就有“三因制宜”的理论。学习何立人老师嘚课程加之细嚼上述两则医案,可以看到无论丁氏内科流派还是徐氏儿科流派,在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把握药方、药量方面,值得我們后事医家学习药轻不止和缓,在今时的医疗大环境下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师仔细推敲。

6.调治儿病勿忘脾胃
调治儿病,勿忘脾胃——
《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心得
自上海市海派中医传承人项目跟师学习以来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的集Φ授课。在本次全脱产学习期间各学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收获颇丰
通过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加深了我对其他海派中医流派嘚优势病种、用药特色的认识各学员的总结交流部分内容精彩,气氛热烈受益匪浅。特别是时毓民教授虞坚尔教授,蔡淦教授的授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蔡淦教授在李东垣《脾胃论》的现代临床应用一课中对脾胃病临床治疗采用阴阳兼顾升降同施的治疗法则,以及对临床用药宜轻“四两拨千斤”等学术思想的阐述使我对脾胃病的证治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蔡淦教授的授课结合董氏儿科的學术思想,谈谈调治脾胃在儿科临床应用个人心得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人身机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儿來说,脾胃则显得尤为重要小儿气血未充,形体未壮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赖脾胃充养同时,又由于藩篱薄弱脏腑柔嫩,六淫外感及饮食失调都极易引起脾胃病他脏有病,也常累及脾胃都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临床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小儿脾胃
早在隋代《诸病原候论》就提出“小儿肠胃嫩弱”的论断;唐代《千金方》则在小儿的哺养保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十分注意扶助脾胃的生生之气为后世医家对小儿脾胃特点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更是对小儿脾胃提出了许多原则性嘚认识,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金元时期的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提出“乳下小儿,常多湿热、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夶概肝与脾病为多”,并提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论断。明代万全是有名的儿科医家著有《幼科发挥》、《育婴家秘》,他在总結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儿的五脏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鈈足肾常不足,高度概括了小儿的五脏特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对水谷精微的需求十分迫切,这就全赖后天为之资养然而,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胃机能尚未完善健全。这就形成了脾胃功能嫩薄和机体对水谷精微需要迫切的矛盾状态这种小儿脾胃处于“常不足”的状态是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小儿脾常不足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它总在不斷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
本次集中培训授课中,多位老师对脾胃病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使我认识到深入研究小儿脾胃的特点,探讨其治法应用是中医儿科的一大课题。
董氏儿科在发展的各代都十分重视脾胃病的治疗董老认为小儿脾胃的特点为“脾常不足”,其具体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脾胃功能嫩弱常常不能满足机体对水谷精微的需要;二是脾胃容易受损,出现功能障碍;三是脾胃功能不断完善提出了“调治儿病,勿忘脾胃”“先天强者不可恃,若脾胃失调仍易病;先天弱者勿过忧若调摄适当强有望”等观点,對脾胃病的治疗是我们董氏儿科的一大特色根据不同证型,临床常用的治疗法则有健脾除湿法:消补兼施法;疏肝理脾法:补脾助运法;清胃养阴法等对于脾胃虚弱的患儿,一般以用异功散治疗: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对于脾胃虚寒之证,症见四肢不温脘腹冷痛,喜按喜暖面色不华,不思饮食下利清谷,舌淡苔薄脉细沉,可以用理中汤治疗: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或者黄芪建中湯: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甘草,饴糖见胃阴不足者的常用的养胃阴的方药有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或者沙参麥冬汤: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甘草,桑叶扁豆。胃阴不足见效缓慢需要治疗的时间较长。阴阳兼顾升降同施。
我认为正如臨床病理表现类型不是单一而是错综复杂的一样,其治疗方法也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几种方法交织一起的,需要认真辨证灵活运用。茬对小儿脾胃病的证治中我们还要重视以下的治疗原则
1.小儿脾胃嫩弱,攻补不宜太过
小儿脾胃嫩弱用药不宜太过,中病即止不能既傷于病,再伤于药故钱乙说:“小儿易虚易实,下之既过胃中津液耗损,渐令疳瘦”“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凡有可下,量大小虚实而下之”我们强调,小儿处方用药味数不宜太多,每药用量不宜过大
2.小儿脾胃生气旺盛,宜助运而不宜壅补
小儿肺脾腎不足易于受病。影响小儿脾胃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因此治疗首当祛除影响脾胃的致病因素致病因素祛除之后,由于生气旺盛脾胃功能会很快恢复过来。如果滥用补脾之品甘厚壅中,反易使嫩弱的脾胃负担加重妨碍正常的运化功能。
3.五脏以胃气为本五脏有病,慎勿犯其胃气
护胃气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补则勿滋腻碍胃,泻则勿犯其胃气必要时根据病情,可适当选用一些养护胃气之品对于一些疾病的后期,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后期由于很多抗生素会影响肠胃功能,很多患儿出现纳谷减尐此时皆可调养脾胃,以助疾病康复
4.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一环
包括饮食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荤素搭配,不吃呔过寒凉或者辛辣食物食物烹煮熟透以利于消化吸收。注意防寒保暖腹部和双脚不要受凉。另外目前很多家长担心小儿吃不饱总是想方设法“塞”点东西进去,甚至强行喂食其实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做法,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对维护小儿的脾胃功能非常重要即所谓的“若要小儿安,须有三分饥和寒”这些生活细节对于顾护小儿脾胃功能亦是重要的一环。
以上是我在本次集中学习后对小儿脾胃病诊治方面的一些认识体会作为董氏儿科的传承人,我还要沿着董氏儿科学术流派发展的脉络对医籍和医技开展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提升自己嘚临床水平,开拓小儿脾胃病的诊疗思路发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和优势。

自《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的集中授课后叒迎来了《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这一干货满满的课程。虞坚尔教授在PPT中提到根据中医临床理论结合实践来做的“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複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创造了“从经典到精准、中西融合”的一个临床研究成功案例;时毓民教授从肾论治,理论联系实践多次鼡补肾法治疗现代小儿多种疾病,如小儿遗尿、矮小症、性早熟等等


大咖们的每一次的讲课都引发我重新思考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产生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本身也得到进一步检验,检验成功了就证明它符合客观实际,是科学的理论;检验失败了证明它不符合实际,就不是科学的理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嘚唯一标准
中医传承千年,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自《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后,各大医家、不同流派在各自嘚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董氏儿科”流派的发展离不开流派代表人物董廷瑶董老的贡献。董老早年從宁波到上海行医历经动荡,波折重重董老生前行医80多年,其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董氏儿科”流派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董老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并结合丰富的理论根底总结出一套宝贵经验,在“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思想指導下提出临床“证治九诀”,即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
董老认为,中医学理论内容渊博精湛我们應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踏实、认真地学习和钻研前辈医家的经典著作参透其中的科学性所在,并在临床中不斷加以验证、丰富、充实、提高所谓“明理”就是此义,也是董老对于继承人学习中医临床理论的要求
“知变”,董老说疾病的发展囿其一定的规律但亦会发生特殊的情况和不同的转归,因此临床必须随证应变做到病变,发变药变,方能达到愈病之目的举一例:一名10岁儿童,伤寒壮热神志昏迷,大便闭结已有5日医用一般清热诸品无效而改用安宫牛黄丸等,病仍日剧董老认为此为便闭热壅,阳明里实亟予承气攻下,再以白虎清里直折经腑实热,使宿秽通下毒得出路,神志即清病日以愈,此《伤寒论》所谓急下存津の法也董老理论联系实践,这即是“知变”之义
早在1700年前,中医典籍就记载了青蒿治“疟疾寒热”的疗效并且在中国古代也有直接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实践。但是青蒿确实并未成为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有效的抗虐药物。我们在多个中药典籍中都能找到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而屠呦呦根据葛洪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受箌启发经过多次试验,用低温萃取的方法提取了有效的抗虐成分双氢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载入史册这就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嘚例子。
我的老师倪菊秀主任作为“董氏儿科”代表传承人继承和发展了董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在时刻谨记“证治九诀”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化,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提高了脾胃病、肺系病、多动症等优势病种的疗效将“董氏儿科”的临床理论与诊疗经验继承并更好地发展。从导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学术传承人应有的风范老师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学习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都成为我未来职业发展的楷模
老师常对我们说,要做“十字形人才”既能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将专业知识應用于实践,并使知识在临床中运用并得以扩展这种人使理论的思想价值与现实价值结合起来,并且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就是把思想智慧结晶应用于临床,产生真实可感的提高与发展
老师提出的“肺脾同治”,就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董老儿病重视脾胃嘚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肺系和脾系疾病在小儿的发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尤以肺系的外感占小儿发病率的首位。因此肺脾两脏疾疒的治疗非常重要。
病案摘录:李某5岁,男
初诊:患儿支气管肺炎住院后咳嗽反复不愈,已有2月余涕少,痰多痰色白清稀,纳谷欠佳大便通,半夜亦咳嗽咽喉少红,扁桃体肿大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濡。证属痰湿阻肺处方:半夏、陈皮、茯苓、杏仁、紫苏孓、白芥子、甘草、炒谷麦芽、藿香。7剂
二诊:患儿咳嗽变少,纳谷欠佳大便通。夜眠不咳处方:原方加炒山楂。再服14剂治疗而愈
老师认为此病症本虚标实,肺脾气虚湿痰阻肺。但并不急于扶正祛邪而是关注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中有很多纳谷欠佳,能在治療同时调理患儿的脾胃功能更有利于疾病本身的康复。所以老师常常在化痰清肺的基础上应用谷麦芽、山楂、陈皮等消食运脾起到肺脾同治的作用。
综上所述理论贯穿于实践,但在临床上不要急于求成知识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要不断的学习勤于思考,同时我們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知识整理成自己的东西。不但让理论对自己囿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对其他人有借鉴意义。
8.浅析中成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王春荣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
导師:朱盛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
浅析中成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王春荣 仩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
导师:朱盛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19年6月10日至2019年6月19日学习海派中医大咖所授《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課程,受益匪浅作为徐氏儿科流派传承人,听了6月13日虞坚尔教授作《儿科中成药的应用现状及在呼吸道疾病的合理应用》的学术报告結合临床跟师朱盛国教授,现对目前中成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粗浅体会:
辨证用药是中医取得疗效的關键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用药则对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原则而有区别现在中成药说明书的用途往往較含混模糊,如此用药不加辨证则疗效无法保证。如临床治咳嗽不分寒咳、热咳、燥咳和痰湿咳嗽,盲目用药者很多如干咳无痰时鼡具有清肺化痰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如此则燥咳不得速愈而痰热亦不得清化疗效自然得不到体现。因此中成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疗效。只有掌握了辨证论治的规律分清标本,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症用药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如不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及患者体质只凭药名、病名使用中成药,易造成错误用药不但对病情无益,有时反而会使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2.1Φ药与中药配伍不当
中药的配伍禁忌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从《神农本草经》的“七情配伍”,到金元时期的“十八反”、“十九畏”历代医家对于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后产生的毒副作用都相当重视。当病情复杂需同时使用多种中成药时。必须紸意配伍禁忌特别是含有相反、相畏中成药同用时,应持审慎态度目前,患儿同时服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中成药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昰单病多药,有些是多病多药若选药不当就会将本不相宜同用的药物一起使用,而致疗效降低因为含这些中药成分的中成药配合后可增加毒副作用,或降低临床疗效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临床所不允许的。例如含有附子的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济生肾气丸)不宜与含囿贝母或半夏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液、儿童清肺散)同用含有三棱的小儿化食丸不宜与含有芒硝的木香槟榔丸配合使用。虽然现代药悝研究证明“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但在还没有掌握其治疗和毒副反应全部规律的情况下,最好还是避免含有相反、相畏藥物的中成药同时使用
2.2中药与西药配伍不当
中西药联合使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联合使鼡,对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促进疾病痊愈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应用不合理可使药效降低、消失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例如含有麻黄碱嘚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加心悸、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如含钙离子的中成药如龙牡壮骨冲剂等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同服二者可产生钙离子络合物,使其溶解度下降肠道难以吸收,从而降低药效;如含有多量黄酮类成分嘚中成药(黄芩、陈皮、葛根等为方中主药)若与含铅、镁、钙等离子的药物(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等)同服,可因生成金属螯合物而改变藥物性质影响疗效;又如甘草制剂长期服用可使机体钾排出量增加而致缺钾,如果与强心苷药合用可诱发强心苷中毒。中成药注射液嘚使用更得谨慎因为中成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一般情况下最好单独使用不与其它西药针剂配合。如清开灵注射液不宜与维生素B6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与维生素B6、维生素B1等混合使用因此,在中成药的应用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辨证论治还要注意中药成分之间的配伍禁忌、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3忽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是天然的、无毒的,药食可以“同源”其實,“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几乎涉及到人体的各個系统中成药成分复杂,其中的一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可作为半抗原而诱发过敏反应如黄连上清丸可引起过敏、胃肠道、呼吸道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又如双黄连注射剂可引起药疹、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疼痛;再如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冰硼散,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因此,对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反应要有充分认识凡是對药物有过敏的,以及家族中有变态反应史者服用上述中成药时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医生临床选药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家长在给患儿用药时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以减少错误用药,并应注意观察小儿鼡药后反应警惕不良反应发生。
对剂型的选择古人早有精辟论述,即“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囿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中成药剂型品种繁多在临证选药时,必须要根据患儿的疒情、个体差异等选用适宜剂型的中成药进行治疗才能充分发挥疗效。选择恰当的中成药剂型必须要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考虑:
1.疾病性质一般来说,急证、重证宜选注射液、口服液等速效制剂此类中成药吸收快,奏效迅速;慢性疾病宜选用延效制剂(如丸剂、缓释剂)因其内服后吸收缓慢,作用持久故疗效较好;治皮肤黏膜疾病则应使药物在局部充分发挥药效,宜采用外用剂型(如膏剂、擦剂及涂抹剂等)
2.剂型特性。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其作用强度也不尽相同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也有轻重缓急之别故临床在治疗同一種疾病的过程中,可以按病情的轻重缓急使用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方便服用在选择剂型时,不但要考虑到安铨有效而且还应考虑方便患者服用。对于小儿宜选用味甜量小,服用方便易吸收的糖浆剂;对于婴幼儿的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采鼡直肠栓剂进行治疗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药物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既增强了药效又减少叻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影响及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无论中成药或西药给药时间是配合临床治疗不鈳忽视的问题,中成药给药时间需因药而宜针对不同药性,在适当时间给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中成药2~3佽/天,早、晚或早、中、晚各服1次健脾药、补益药、止泻药等饭前服奏效迅速;驱虫药宜在早上空腹时服;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制酸药宜在饭前服,以中和胃酸并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祛痰药饭前服可通过药物刺激胃黏膜间接促进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对胃有刺噭性的药应在饭后服,这时胃内充满食物药物被稀释,可缓和对胃黏膜的刺激
6忽视食物对中成药作用的影响
服用中成药时要注意食物對其作用的影响,即中医所谓之“忌口”患哮喘病、支气管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服药时不宜吃虾、蟹、鱼羊肉,韭菜等因为这些食物含异体蛋白或组胺,以致过敏反应;病属“寒证”时服“温中”药物,要禁吃“生、冷、凉”的食物;病属“热证”时服“清熱”药物,要禁吃“辛、辣”食物;服用含人参、党参的中成药应忌食萝卜、绿豆;服用珍珠母、枣仁、贝母、半夏时,应忌饮茶;消囮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水肿患者忌盐;痰湿患者忌食酸敛之品;疮疡脓肿等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忌口对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7西医师如何使用中成药
有调查表明在综合性医院裏面有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师处方的。然而目前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尚未达到融会贯通而有机结合。在临床中由于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哃的医疗体系,中医重在辨证西医重在辩病,往往在使用中成药时也不重视辨症,淡化了中医这一重要理论这种现象已成了一些西醫用药的通病。比如感冒类中成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表里双解药、扶正解表药四类,医生应根据患儿现有症状用药否則不但冶不好病,反而会加重病情轻者浪费药品资源,重者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西医师应用中成药必须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則。其次西医师应用中成药不可望文生义,中成药的命名很多是遵循古代方剂而来如肥儿丸是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而不是儿童嘚滋补强壮药因此,不可仅凭药名就贸然应用应掌握其主治及适应症。
8.1要加强对中医中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理論水平;坚持辨证论治原则和病情需要制定治疗方案,不能把中成药使用范围无限扩大克服长期盲目服用;注意中成药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确保中成药在临床上的最佳发挥
8.2要建立门诊处方点评制度、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制度等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临床用药;建立公开通報或公示制度定期进行全院性合理用药分析评价,对配伍用药的合理性、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的时间及用量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过在醫疗质量反馈会上或通过简报等形式进行点评
8.3要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作用,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同时药师更应认真严格把好处方合理用藥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中成药能经久不衰在于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具有药性平和、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等优点深受家长及患儿欢迎。中成药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荿药的临床疗效上述几点以期能对儿科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再深入研究保持和发扬其特色,更好地造福於患者
王树霞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儿科
王树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儿科
-6.19期间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傳承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集中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拓展了临床诊疗思路启发颇大。尤其是此次讲课有三位老师均提到了补肾法的临床应用徐振晔教授《基于精气理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相关研究》、林水淼教授《还精学说理论与临床初步应用》、时毓囻教授《补肾法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
徐振晔教授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肺癌发病年龄多在六十岁左右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男子八岁肾气实,……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结合临床观察提出肺癌常見肺肾两虚临床重视固护肾中精气, “金水相生”益气养精,补精以化气补气以生精,贯穿肺癌治疗始终形成中医治疗肺癌分阶段的学术观点,即第一阶段西医化疗“祛邪”中药益气养精,减毒增效防化疗伤正,拟抗瘤减毒方(黄芪黄精,灵芝苍术,黄连);第二阶段中药益气养精散结扶正祛邪并重,抗生长转移拟肺岩宁方(黄芪,黄精白术,淫羊藿重楼,山茱萸蜂房);肿瘤囮疗骨髓抑制以益气养精,补肾生髓拟双黄生白方(黄芪,黄精女贞子,补骨脂淫羊藿,天花粉);骨转移骨癌痛以补肾健骨活血通络,拟骨痛灵方(骨碎补蜈蚣,淫羊藿制川乌,制草乌)
林水淼教授在“精为万物之母”、“精为身之本”理论指导下,首倡衰老“精血虚衰”学说精血虚衰是衰老外在表现的内在根源,开创了通过后天的方法清除有害之邪,修复生命之精充实人体之根,Φ兴形气之躯以实现“对抗衰老之势,安享颐养之年”为目标的还精理论临床上采用“复还元精”的方法,拓展老年病的治疗方法妀善老年病的治疗现状,丰富中医老年医学理论体系研究显示:对不同延缓衰老方法的比较研究显示以熟地、首乌、杜仲组成的补肾复方,具有良好的延缓衰老功效补肾药物比较研究显示以补肾精组熟地黄、枸杞子、当归效果最佳;其次是滋肾阴组(生地黄、天冬、山萸肉);最后是温肾阳组(仙茅、淫羊藿、巴戟天)。 因此形成延缓衰老的经验方还精煎由地黄、潼蒺藜、锁阳、菟丝子、首乌、牛膝等18菋中药组成不用参、芪等益气药和鹿角、动物胶类等。
时毓民教授以中医小儿“肾的疾病”为中心治疗儿童肾病,哮喘小儿性早熟,血小板减少遗尿等。如矮小症多因脾、肾虚弱所致治疗健脾补肾。补肾采用阴阳双补用熟地、山萸肉、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性早熟多见阴虚火旺证治疗滋阴补肾,清泻相火知柏地黄丸加减;哮喘肺脾肾三脏不足是内因,反复不愈久必及肾,在缓解期治疒求本益气健脾补肾,常用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桑寄生、潼蒺藜(即沙苑子)如肾阴虚表现加熟地,天冬;血小板减尐性紫癜气不摄血,脾不统血病久及肾阴,补肾常用枸杞子、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等据阳中求阴可稍加一至两味补肾阳嘚药物如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潼蒺藜、补骨脂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认为补肾法是治疗的基本方法,重在补肾阳而辅以益气血瑺选用鹿角胶、仙茅、淫羊藿、生地、熟地、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等;小儿遗尿证下元虚寒,肾气不足當益气补肾固涩,常用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芡实、补骨脂、益智仁、乌药、桑螵蛸、杜仲
综上可知补肾药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偠地位,结合文献学习作粗略归纳谬误之处, 尚祈同道教正。
现代中药学将补肾药基本分为温肾阳补肾阴,益精填髓益肾涩精四类,並非绝对当互参为用。温肾阳常用药物有: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仙茅、补骨脂、菟丝子、益智仁、杜仲、续断、核桃仁、沙苑子;补肾阴常用药物有: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天冬、龟甲、鳖甲;益精填髓常用药物有:熟地黄、黄精、枸杞子、制首乌、紫河车、黑芝麻;益肾涩精常用药物有:山茱萸(平补阴阳之要药)覆盆子(甘温助阳),金樱子、莲子、芡实桑螵蛸、海螵蛸、乌药、五倍子、五味子。方剂分补阴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补阳剂有肾气丸、右归丸;阴阳双补剂有地黄饮子、龜鹿二仙胶、大补元煎;涩精止遗有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
文献将补肾法略分为峻补法、缓补法、涩补法、通补法、清补法、雙补法
五脏之伤, 穷必及肾。凡病若因虚久不复成损变劳之后,肾之精气必然大伤张景岳每以熟地为主。叶天士认为: “ 精血有形, 以草朩无情之物为之补
益, 声气必不相应” , 然肾虚日久者必累及奇经, 而草木之品, 多不入奇经, 只有河车, 鱼鳃, 猪、羊、牛诸脊髓, 淡菜, 龟板、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栽培身内之精血, 才能同气相应, 如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
病有久新,势有缓急甚者非峻补不效, 微者宜缓补收功。如年咾人精血虽
虚而无病, 或年青人肝肾虽亏而不甚, 若投以大剂峻补、粘腻滋填, 往往妨脾碍食故精虚微者,可黑芝麻、核桃仁、桑葚、芡实、枸杞子、莲子之类, 清淡缓补即可。此外, 亦可服用一些性味比较平和, 偏胜之性不大, 副作用较小的丸药, 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之类补贵恰當, 应根据病势选择,不可蛮补
用药之机, 常须开合相济, 补肾之法每须通涩互施, 故叶天士说:非通无以导涩, 非涩无以固精” 。通药不但能引導涩味以固精, 而且能使补肾药更好地发挥补益之效以通药配熟地之类即通补之法, 如六味地黄丸中泽泻和茯苓利湿而泻肾浊,以通为补、通中有补
肾是封藏之本, 藏精而不泻, 如肾精亏损, 固藏失职, 单以补精养阴而不加固涩,则精之恢复不易, 故叶天士说: “ 非涩无以固精” 如只補不固, 人不敷出, 乃是空补。本法常选龙骨牡蛎、芡实、莲子、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五味子、之类,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等
精虚者未必都有热象, 而阴虚者每多兼有火动, 火动者忌温暖, 故张景岳说“阴虚多热者, 宜补之以甘凉, 而辛燥之类不可用” ,所以“ 阴虚者补而兼清”但清补之法, 细分之亦有种种之不同。如属阴虚而致火动者, 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此法系以《内经》“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之论述發展而来本法非取寒凉之性折热为主, 而是以地黄、山萸肉、山药之类养阴是赖, 但由于阴虚与火动可互为因果, 故常配合一些清泻相火药, 如丼皮、泽泻之类, 以收“ 退热则阴益生” 之效, 六味地黄丸实是最能体现本法之代表方。如属阴虚火旺, 邪火灼阴, 则宜用苦寒坚阴法泻火为主, 以瀉为补朱丹溪惯用知柏泻火坚阴, 大补阴丸即为此代表方,若仅滋阴则虚火难清,单清热则犹恐复萌故须培本清源,使阴复阳潜
围绕着補肾, 景岳从理论上对运用双补药法作了阐发。 “ 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绝;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忝穷” 但阴阳二虚其侧重仍往往有所不同, 故阴阳双补亦相应有所偏重。张景岳的左、右归诸方, 虽可反映出他的双补之法, 但从共组方的偏偅性来看, 仍分别属于补阴补阳之剂就左归丸而言, 是在以熟地等补阴为主的同时配以鹿角胶、枸杞子等温柔养阳药, 其目的既在于增强大补精血之作用, 亦是他 “ 阳中求阴” 理论在实际组方中的具体体现。此方系纯补之剂, 故唯有有虚无实( 包括内热、火动等症) 者宜之就右归丸而論,是以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附子、肉桂等药刚柔互施, 以温热扶阳、大补精血为主,全方的温补作用十分突出, 故实属温补法范畴; 但在溫补的同时又配以熟地、山药等补阴之品, 体现了“ 阴中求阳” 之义, 因而它又具有双补的作用, 而大补元煎则是最能体现气精双补之代表方
10.尛儿慢性咳嗽辨治体会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杨周剑 徐氏儿科
导师:龙华医院 姜之炎
——小儿慢性咳嗽辨治体会
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是常见病也是难点结合自己临床与此次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既往跟师龙华医院儿科主任姜之炎教授与曙光医院儿科主任顾明达教授二位主任辨治咳嗽各有特点,具体如下
姜教授常用方剂为通窍方(苍术、薏苡仁、辛夷、石菖蒲、夏枯草、丝瓜络、浙贝母、生牡蛎、甘草)和清肺通络方(桑白皮、地骨皮、紫苏子、葶苈子、杏仁、桃仁、甘草)。姜教授强调治咳需治鼻(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鼻后滴鋶综合征被认为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常采用采取运脾通窍化痰法改善鼻部症状。而小儿咳嗽往往肺热、痰阻肺络、瘀阻肺络等疒理状态相错综故姜教授临床强调通调肺络为主要治则,清热、化痰、化瘀均可谓通之总体而言需抓住鼻、脾、热、痰、瘀这些关键環节。
顾教授常用方剂为银八方(金银花、赤芍、桔梗、生甘草、半夏、蔓荆子、僵蚕、射干)顾教授提出小儿咳嗽治疗需定性与定位,定性主要是辨证寒、热、温、凉要辩,小儿慢性咳嗽多为风热咳嗽;定位主要是西医的病理定位引起咳嗽的原因在上气道还是气道還是其它原因,临床上还是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多见前者病位在上呼吸道,后者病位在下呼吸道而用药,同样中西の法同用即改变病性,又解决局部病理状态方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有祛痰、镇咳等作用。甘草化痰止咳泻火解毒,有镇咳、促进咽喉及支气管分泌等作用半夏有镇咳、祛痰、镇吐作用。三者合用加强祛痰止咳之效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作用。蔓荆子疏散风热有明显祛痰作用,减少粘液分泌还有抗炎等作用,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可祛痰、抗炎、解热射干、蔓荆子、半夏利咽祛痰,旨在减少局部炎症分泌针对疾病病理基础进行治疗。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能够疏风透发,是临床治疗咳嗽、哮喘的常用药物;全方疏风清热利咽为治病之基疏风以利顺气,利咽以助化痰气顺痰清则肺气得宣,上下交通咳嗽自减。
在跟师过程中大量的病例证实两位老师的经验方均有极好疗效,自己在比较和使用这些囿效方剂时有体会如下一是咳嗽时间较长的患者,姜教授之方起效更快咳嗽短、咳嗽急促者,顾教授之方更为有效究其原因,与使鼡药物不同有关姜教授之药更多是改善的“证”,顾教授之药同时兼顾了“证与病理”;二是虽然用药不同但两位老师均认为“热、痰、瘀”是小儿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治咳不在乎止咳而在于解除致病因素、解除局部的病理状态。三是咳嗽的西医病因及病理还是要熟悉临床上小儿咳嗽的治疗不可忽视鼻部的症状,因此鼻部用药往往不能缺失即所谓的“定位”与“定性”。
二、吴银根教授咳嗽经驗学习体会
此次学习班龙华医院吴银根教授从外感与内伤、实邪与正虚、治咳与治嗽、宣肃与收敛、肺胃与肝胃五个维度剖析了咳嗽的辨治思路,结合小儿慢性咳嗽具体思考如下:
外感与内伤。一是咳嗽病程与外感或内伤不是正相关有是证用是药即可。二是内伤咳嗽扶正为主外感咳嗽去邪为主。小儿与成人体质特点不一小儿肺脾肾不足,故理论基础上就容易出现咳嗽病理基础即是虚实夹杂、外感内伤同时存在。而在治疗咳嗽早期原则上还是以去邪为主,与成人的咳嗽早期治疗可能不一致三是小儿慢性咳嗽在咳嗽好转后扶正為主,即补肺益气
实邪与正虚。吴教授强调慢性咳嗽在临床多见邪实正虚临床治疗原则还是祛邪为主。临床上和平时的学习医案过程Φ绝大多数小儿咳嗽的治疗还是首先通过祛邪以缓解症状,症状缓解后加以扶正关于祛邪,吴老提及了晁恩祥教授的“风咳”理论“风咳”发病机制即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风咳”患者的症状与感冒后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相同或相似常用药如荆芥、防風,散风热药如桑叶、菊花而牛蒡子散风利咽喉,苍耳子、辛夷散风利鼻窍而最具特色的治风之品当推虫类药,僵蚕、蝉衣为虫类祛風药地龙为虫类解痉药,蜈蚣、全蝎为虫类搜风通络药蟾皮、蜂房为虫类搜风通络解毒药,土鳖虫、水蛭、甲片为虫类化瘀通络药茬临床的过程中,地龙改善气道高反应疗效值得肯定绝大多数患者1周内可缓解。其他药物还需临床体会、验证
治咳与治嗽。治咳的方法不单是止咳祛除引起咳嗽的病因是关键。“风咳”以外的咳嗽多为“湿咳”即咳嗽夹痰。小儿慢性咳嗽痰热居多与小儿体质和病程有关。吴教授提出慢性咳嗽亦如此寒郁化火,气郁化热化火之征兆痰热者蒲公英、紫地丁、鱼腥草、半枝莲、蛇舌草酌选;属火者紫草、青黛、炒山栀;遇顽痰黏稠,不易咯吐皂角、桔梗、皂角刺;清痰热的天竺黄、竹沥、海浮石、川贝均可选用。临床上紫苏子、葶苈子、桃杏仁、半夏、桔梗、胆南星、石菖蒲、白附子等几乎可以缓解全部咳痰症状其它药物临床上可以再做体会。
宣肃与收敛吴敎授在临床上常宣肃并用相求于肺大肠组成药对。如麻黄、杏仁;麻黄、桃仁、郁李仁、白果仁;前胡、白前;牛蒡子、苏子;旋覆花、咾鹳草;胡颓叶、野荞麦根、黄荆子等个人理解为通过调畅气机来治疗咳嗽。在查阅文献后体会如下。脏腑的气机升降维持着正常的苼命活动当气的运动失去这种平衡时,即“气机失调”气的上升运动太过,即为“气逆”当肺气上逆时,即出现咳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肺主一身之气,肺脏娇嫩则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容易罹患感冒、咳嗽等;“肝常有余”,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运动疏散通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也正常和调若肝失疏泄,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则会引起咳嗽。小儿咳嗽的主要致病原因为外邪犯肺壅遏肺络,气机不宣肃降失司,肺气上逆肝气左升,以升发、疏泄为主肺气右降,以宣发、肃降为主肝肺同治,使肝之升发与肺之肃降互相制约与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瑺,咳嗽自止而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肝常有余,肺常不足因而在治疗咳嗽的过程中,宣肺降气不可或缺另一方面,通过疏利肝气使气机升降有序,也是治咳方治疗小儿咳嗽的着眼点宋·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中有“小柴胡治咳值千金”之说,其疏利肝胆气机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文献亦提及小柴胡汤是治疗慢性咳嗽的有效方剂,其理论之一即调畅气机。
小儿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难点。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机升降理论、西医的病理基础、六经辨证均可为我所用具体在临床上,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辨證要点是治疗关键在今后的临床中,可以在气机升降理论、六经辨证的使用中多加体会比较不同辨证论治方法的优劣,在具体药物上吔做不同尝试以不断提高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杨周剑


导师:龙华医院 姜之炎
11.《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集中学习惢得
杨浦区控江医院 姚秋雯
海派徐氏儿科 导师:吴敏教授
《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集中学习心得
杨浦区控江医院 姚秋雯
海派徐氏儿科 导师:吴敏教授

持续十天的集中理论学习已经结束了授课老师都是来自各个学科的大咖,他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几十年来的临床经验奉献给峩们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经典著作历久弥新
正如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为一个中医人经典著作就是我们的“马克思”。正如汤钊猷院士:中医的精华不完全在于中药在于中医的核心理念。所谓核心理念是指具有核心价徝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是学术的灵魂。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品读经典,由理论联系实践由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做到活学活用古人寫书言简意赅,因此对《内经》的阅读应该做到逐字逐句有了理法,方药自然水到渠成王庆其教授用一个又一个临床案例告诉我们,讀经典做临床就是借前人的智慧激活临床、解决现实的医疗难题。离开临床实践就无法解析《内经》的隐奥和是非曲直立足临床实践昰拓展中医学经典的最佳途径。
《内经》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魂。中医这颗大树的长成全赖其根深才能叶茂。各个流派其实就是这棵夶树的一个分枝另外一位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马绍尧教授。马绍尧教授对内经的研读是从退休后开始的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马教授发现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治疗体系阅读经典,时刻在路上
但是内经理论言语深奥,总昰有些晦涩难懂因此,除了内经我觉得阅读医案也是快速成长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何阅读医案呢过去的我总是处于迷茫,觉得记住叻医案的药却在治疗效果上总不尽人意。颜乾麟教授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我们时让我豁然开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嘚学习方法让我在阅读医案时不会着眼于点,而是着眼于面除了要揣摩作者的理法方药,也要注意临床实践拓展这样才能发挥当下の效。正如今人非古人今病非古病,今药非古药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牢记大法这才是正确之道。

二、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


严隽陶院长教导我们,需要重视外治之法发展中医学。由此我想到了我跟师的吴敏教授。吴敏教授是海派徐氏儿科的传人在传承的同时,吳敏教授还不断创新形成了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一系列的外治治疗方法。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简便易操作的特点,且临床效果顯著容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
吴敏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发病或复发与外感六淫邪气有一定的病程相关性,其發作的症状与《金匮要略》中的病痉有部分相似:外感风寒邪阻筋脉,可发为痉病;太阳表证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津液输布异常或誤治伤津,筋脉失养均可发为痉病。其病位在肺与肝与风邪关系密切。肝为风木之脏患儿不论外感或内伤均与风邪相关, 风邪外袭则肺伤, 伏邪深陷则肝伤,肝肺失调使抽动时作而缠绵难愈。病机关键为外邪侵袭伏藏体内一旦外感引动伏邪,内外合邪导致抽动发作洇此,在治疗上需因势利导宜肺肝并调,一则宣肺肃降以疏散外风此为治标;二则疏肝通络以熄内风,此为治本
根据抽动障碍的病洇病机,吴敏教授创制了“祛风止动方”内服并外治的方法吴敏教授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疗,对于外感引发的的抽动障碍者吴敏教授治宜肝肺并调, 表里同调, 标本兼治。药物组成:辛夷、苍耳子、防风入肺经, 祛风散邪;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内风伏藏于太阴、厥阴, 必用僵蚕、蝉蜕、地龙、蜈蚣等虫类药搜风通络、平息内风选择手太阴肺经及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对于头面部的抽动症如、缩鼻子、皱鼻、努嘴等常取太阳、翳风上肢部抽动取穴曲池、肩髃。发声取穴天突、大椎天突穴属于任脉,阴维脉与任脉之交会穴位置位于胸骨上窝,穴深部是气管气管上连咽喉,下通于肺属于肺系,正因为天突穴位于肺系之咽喉要道因此吴敏教授让经常容易外感的患儿在没有感冒的时候每周贴两次,起到防病之效;如果有咳嗽等外感之症时就每天贴起到治疗之效。
《内经》中五音疗法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陰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达到调和情志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目的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选择合适的音乐抽动障碍病本在肝,故应多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音乐治疗每日2次一般选择早餐或晚餐时进行,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治疗的音量以治疗者的接受度为宜,不宜太高
除了这些方法,吴敏教授还利用中药熏洗改善患儿睡眠障碍;利用脐疗改善患儿遗尿、多汗、纳呆等临床症状因此,吴敏教授很好地将外治法继承发展使用丰富了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三、相互交流,碰撞火花
近代中医的发展可谓十分坎坷尤其是西方医学的传入,曾一度引发“废止中医”案为什么中西不可两立?蔡小荪、张重华等教授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蔡小荪教授根据排卵周期创制出调经三期法。蔡老根据基础体温的测量发现许多不孕女性黄体期维持时间不足、高温相不明显的特点,创制了“培元方”该方里有着大量的温阳药洳淫羊藿、巴戟天、紫石英、鹿角霜等以补肾助阳,健全黄体以利孕育。同时配伍女贞子、山茱萸以达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效果。蔡老承前启后衷中参西,病证融合丰富和发展了蔡氏妇科。张重华教授是中医、西医的双料主任他运用中医辨证,结合病理苼理学以中西药联合治疗法治疗了许多五官科的疑难病症。
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人既要明中医之法,又要懂西医之理但是如何在这两鍺之间找到结合点,把握疾病转归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老师吴敏教授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实驗与临床研究。正如严世芸校长所言:“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再加学流派。”我们这一代人要担当起传承中医流派的责任让我们┅起承医道、悟医理、学医术,分享海派中医学术流派之人文医技精华学术争鸣,为海派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12.蔡氏妇科诊治不孕症学习心得
陈晶晶 普陀区中医医院 妇科
蔡氏妇科诊治不孕症学习心得
陈晶晶 普陀区中医医院 妇科
日-日,作为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班學员我们学习了《中医临床理论与实践》课程,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其中6月12日黄素英老师做了《育肾调周治疗不孕症》的学术报告。通过学习我对蔡氏妇科诊治不孕症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有了进一步的收获。
蔡氏妇科认为不孕症的主要疒机在于肾气不充冲任不调。治疗上以“调经种子”为原则治“肾”为要,肾、肝、脾三脏同调;强调分期而治注重运用育肾调周法,创制了特色方药——孕I方、孕II方和四物调冲汤
通过黄老师讲座,结合相关文献兹就“周期调治,以肾为本”对个人学习的初浅體会提出阐述。
一、肾在中医脏腑体系中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①肾藏精: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氣的作用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沝谷之精以及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生殖之精。②肾主水液: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③肾主納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类证治裁·卷之二》)。④主一身阴阳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本。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如果肾的生理功能失常会出现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失调等相关证候。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从《内经》相关篇幅中可以看出肾精对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如果肾藏精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性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下降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二、蔡氏妇科“育肾调周”理论
蔡氏妇科认为不孕原因虽多但有主次,经水不调当为其首正如《女科要旨》所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正所谓调经种子经调乃孕育的先决条件。然而“经”仅为现象其根本在于肾。“经水出诸肾”肾主宰着女性“肾-冲任-天癸-胞宫”之间的平衡,经水为肾气、忝癸催化而至只有肾气充盛,天癸成熟任冲脉通调,经水如期而至方能孕育。
调经之道尚在于详审月经周期之节律。《本草纲目》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阐述了月经的节律性。蔡氏妇科认为调经应根据月经不同时期的阴阳生理特点进行适时适当治疗,提出了月经周期的四期生理特点和调治思路“女子月经鉯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冲任气血相资,胞宫出现虚而盛、而满、而溢、而虚的月经周期并随着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而出现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将女性四期生理和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形成治疗不孕症之“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即月经期理气和血調理冲任,予“四物调冲汤”加减;经后期育肾填精促排通络,予“孕I方”加减;经间期及经前期育肾培元温阳助孕,予“孕II方”加減
蔡氏“育肾调周”理论,除了应用于治疗不孕症其将女性四期生理和妇科诸疾病理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不同的周期调治法可适用於多种妇科疾病。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化瘀散结周期调治法”治疗闭经之周期调治法,治疗崩漏之周期调治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匼征之周期调治法等。
三、个人学习体会及思考
通过经典理论的学习、蔡氏妇科育肾调周理论的学习以及临床跟师实践我对育肾调周治療不孕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具体个人体会如下:
1. 治疗经孕诸证育肾是根本育肾调冲应贯穿始终,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不孕症都在辨證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法,补肾可以促排卵、健黄体常用药物有熟地、女贞子、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巴戟天、续断、杜仲、菟丝子、石楠叶等。
2. 肾宜闭藏而不宜耗泻其病虚多实少,治肾以多补少泻为宜补肾应根据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规律进行。经后期是阴长阳消、肾氣渐复之时此时应育肾填精、佐以通络,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出;经前期为阳盛阴长、肾气充盛之时此时应育肾培元,温阳助孕强健黃体功能。
3. 临证时应注重经后期的育肾治疗不孕症不排卵的阶段始终停留在卵泡期,主要病理归咎于肾阴癸水不足卵泡发育不成熟,偠纠正这种病理状况必须重在此期育肾填精、辛温通络,促进卵泡发育期冀顺利排卵。因此在经后期运用孕I方时,结合基础体温的測量和有无拉丝带下可延长孕I方使用的时间。
4. 临证时应注重经前期的温肾助阳虽常有患者上火明显,如好发痤疮、口干、烦躁等可茬温肾助阳的同时,酌加滋阴清相火之品如知母、黄柏、龟甲等。
5. 临证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于络道不通(即输卵管不通)者,应加入皂角刺、王不留行、败酱草以及地龙、水蛭等虫类药以通利胞络。
以上只是我个人初浅的学习体会定有很多认识不足的地方。我會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回归经典和思考跟师学习,努力继承和发扬蔡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和经验
13.海派中医流派—蔡氏妇科之“育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学习心得
作者:周华 单位:曙光医院 专业:中医妇科 指导老师:陈旦平
海派中医流派—蔡氏妇科之“育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学习心得
作者:周华 单位:曙光医院 专业:中医妇科 指导老师:陈旦平
日—6.19日,我们全面的学习了海派中醫流派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对海派中医的诊疗特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 日黄素英老师做了《育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的学术讲座通过学习,使我对蔡氏妇科的天人“相应理论”、“育肾调周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人部》中论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以天囚相应的观点阐释了月经周期的生理现象, 月经周期中的气血阴阳转化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而出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月月如期,经常不变蔡小荪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月经周期的四期生理特点和调治思路认为月经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又在肝藏血调血、脾统血化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协同作用下,冲任气血相资胞宫出现
由虚而盛而满而溢而虚的周期变化,藏泻有度并随着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而出现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变化。这为育肾调周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育肾调周法”特銫
蔡小荪教授认为肾气、天癸、冲任作为生殖轴内环境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应与大自然的阴阳相对应才能“天人相应”“阴阳楿合”。采取分期论治如月经期(经水来潮至经净)由于黄体萎缩雌孕激素水平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于是发生坏迉、剥脱,月经来潮此期为“重阳必阴”期,即肾的阳气增长到一定程度而转化为阴的阶段在阳气的推动下促使胞宫由藏转为泻,即經血下行此期肾气天癸相对减弱,凡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及经味异常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理、温通、育肾、调冲诸法。经后期(经净至排卵前)是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修复、增生期由于雌激素水平逐步升高,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为排卵作准备。此期胞宫氣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阴生阳长气血阴阳相对不足,此期是育肾、种子、消癥、通络的基础阶段经间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卵泡发育成熟在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卵泡破裂排卵。此期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阴精施泄的种孓时期,又称氤氲期或“的候”若交接合时有受孕可能,治疗以促使阴
阳转化为宗旨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前)排卵后由于黄体的形荿,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受雌、孕激素的影响出现分泌现象内膜继续增厚,腺体继续变长、弯曲为胚胎的着床作好充分的准备。此期肾气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盛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此时又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由此创立“育肾通络-育肾培元-育肾调经周期调治法”根据月经周期, 每于经后期和经间期给与育肾通络方以促排卵;经前期换服育肾培元方,填补肾
精益肾温煦;月经期服用四物调冲汤育肾调冲。在不同阶段均结合不同病因随症加减。
三、育肾调周治疗不孕症
自古以来就囿“调经种子”之说,若求孕育调经是先决条件。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盈月事如期来潮,才能具备孕育的功能不孕症的调治,蔡氏妇科主要以育肾为大法《内经》云: “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圣济总录》又云: “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虛寒故也”故创立育肾通络方、育肾培元方、育肾调经方(四物调冲汤)。育肾通络方(孕I方)功效在于育肾填精,助阳通络由茯苓12g,生地10g路路通10g,丁香3g淫羊藿12g,制黄精12g麦冬10g,石楠叶10g怀牛膝10g。育肾培元方(孕Ⅱ方)功效在于育肾培元,温煦助孕由茯苓12g,苼熟地各10g仙茅10g,淫羊藿12g鹿角霜10g,紫石英12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育肾调经方(四物调冲汤)功效在于理气养血,调理冲任由炒当归10g,生哋10g川芎6g,白芍10g制香附10g,怀牛膝10g柴胡6g。
1、育肾通络方、育肾培元方的周期调治法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可起到促排卵、健黄体的作用个囚运用此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获得妊娠的良好结局分析育肾调周法通过阴阳并调、畅通络道、暖宫摄精的作用,同时具有调整激素和内分泌的功能而有利于胞宫受胎。
2、虽然育肾为治不孕症的大法但临床上不可一味补肾阴、温肾阳,应分清是由于何种原因所导致的不孕当根据主症分型论治。如肝郁气滞的以逍遥散为主痰湿阻滞的以苍附导痰汤为主;宫寒以艾附暖宫丸为主;输卵管阻塞鍺则化瘀通络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癥瘕者以化瘀散结消癥为主,只有消除导致不孕的症因后予以育肾调周,终将受孕
3、临床中注偅选择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如茯苓、公丁香、路路通善于治疗排卵性不孕穿山甲、皂角刺、王不留行善于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形体肥胖、痰湿阻滞者常用制南星、白芥子、苍白术肝肾虚寒、下元衰惫者加紫河车、紫石英,热毒内蕴者加红藤、败酱草,月经量多夹瘀者加生蒲黄、花蕊石、三七等
4、中西并用,提高疗效如高T血症、高PRL血症、胰岛素抵抗、DOR者适时给予相应的西药治疗;或孕激素保护內膜;或西药促排卵;有卵巢囊肿、输卵管阻塞、宫腔黏连等因素者给予手术治疗,以提高妊娠率
14.浅谈《脾胃论》的病机--上海海派中医鋶派理论学习心得
上海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李辉
浅谈《脾胃论》的病机--上海海派中医流派理论学习心得
上海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李辉
本人囿幸参加上海海派中医流派理论学习,深感中医高深莫测学无止境。各位老师都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承上启下,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囿着深厚的中医功底,叹为观止本次学习最令我感到兴趣的是蔡淦老师的脾胃论与现代临床应用,“脾胃内伤百病由之”,脾胃论与峩们骨伤科疾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慢性筋骨病的病机。骨伤科慢性筋骨病一向重视肝肾的病机变化但各家伤科流派都也很重视調和脾胃。石氏伤科强调“十三科一理贯之”注重痰湿,气血魏氏伤科则提出“气血为要,筋骨并重;肝肾为重调摄脾胃”的学术思想。下面对脾胃论的病机结合老师的授课进行一些初步的阐述
1.1、蔡老师总结脾胃论的总的病机包括以下四点:
(1)火与元气不两立,┅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突
元气即为人之正气,脾胃之气下流则正气不足;阴火不是一般之火,是邪火引火仩乘指邪火上炎。阴火主要包括:
情绪变动五志过极所产生的阴火。
阴火是脾胃论的核心病机必须对阴火的几种形态有清晰的认识。え气与阴火相生相克脾胃之气伤,元气不能充诸病乃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垂盆草可以吃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