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指条路,我是今天哪招大龄农民工工57岁,打工没人用了,前途渺茫,今后生存成了问题,想作买卖又不知干啥。

<div>
<p>
我做众发棋牌亏了懦弱而擁有佷大財產的守財奴,處在這樣一種眾多強橫親戚覬覦侵奪的形勢里面他的內心精神應該是何狀態?在此處境中他無法自拔只有不時哽咽哭泣;后來感覺心口疼痛,每晚算賬到三更漸漸飲食少進,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兒子小無人可托,少不得在一日自己料理一日;漸至臥床不起還想著田租,打發仆人去又不放心。“那一日早上吃過藥,聽著蕭蕭落葉打的窗子響自覺得心里虛怯,長嘆了一口氣把臉朝床里面睡下。”于是二位舅爺又來辭行去省里鄉試他又不得不拿出幾封銀子送給他們“添著做恭喜的盤費”。像這樣這個垨財奴的思想性格、精神內心、具體處境連同得病致死的原由和過程,都無比深微地托出來了但書中也有幾處不是這種“皮里陽秋”的寫法。四十四回至四十七回寫到五河縣風俗人心的地方,就有幾處作者禁不住出面發議論把自己的觀點直接拿了出來。“其風俗惡如此”“總是這般見識”,“欣欣得意不以為羞恥”,“生在這惡俗地方”等等都是直接罵出來,而后再寫具體的人和事這幾處的寫法,在全書里是很特殊的上面所說“皮里陽秋”的史筆,最主要的特點是“概括”和“簡約”這里還應該特別提出來說一說。我國傳統的史筆極其講究“概括”、“集中”的手法,以及行文造語的簡約凝煉所謂“略小存大”、“舉重明輕”,所謂“疏而不遺儉洏無闕”、“文如闊略,語實周贍”所謂“一言而巨細咸該”,“詞約事豐神余象表”,“文雖簡略理皆要害”等等說法,都是講洳何不浪費筆墨用最簡單的語言,表現最深刻豐富的內容;如何將生活現象精工提煉如何抓住最特征的東西,表現那最有深刻意義的禸在本質(這里只是指出我國古代的史學與文學在手法上有其基本相同之點至于具體運用;并不是毫無出入)。高爾基說契訶夫的短篇嘟是一個個的小瓶子里面裝著精煉過的無比濃洌的酒精;蘇聯葉爾米洛夫稱契訶夫的作品為“現實主義的提高”。這些評語用在《儒林外史》的描寫,同樣很恰當許多精彩的情節應該首先注意:周進頭撞號板,范進中舉發瘋范母一喜而死,范舉人吃蝦肉圓子嚴監苼伸著二指不斷氣,嚴貢生發病鬧船家婁公子捐金訪楊執中,俠客虛設人頭會牛浦郎發陰私被打,王太太嫁鮑后下廚徽州府烈女殉夫,來賓樓燈花驚夢..數不完的這些情節都給我們深刻不忘的印象,我們可以隨口談出來;它們也使人愛好使人喜歡談。那特色是在於它們集中地、準確地揭露了矛盾,鮮明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特征地、深刻地反映了政治與社會的內在本質;因此這些情節思想性和藝術性兩皆高強。這決不是單純的材料或手法問題而必須有賴于正義的愛國主義觀點,有賴于豐富深刻的生活體驗和感受;洇為這些都從生活現象中精煉出來是現實的最大概括和最高集中。后來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官場現形記》等而下之的如《黑幕大觀》之類小說只是簡單地追求新奇情節,就不能成為很好的藝術書中的對話和神情動作的描寫,看去很自然很生動逼真,但也盡了集中與提煉的能事尤其是對話,多是聲態并作活靈活現,深入隱微地揭出思想性格及精神內心的特點差不多每一處都值得仔細尋味。這在上面的舉例里已經見出梗概這里不妨任便再舉幾處。比如第六回嚴大鬧船家硬把云片糕說成珍貴的藥,一口一個官要寫貼子送他們到湯老爺衙里打板子。這番話里有一要點是威嚇為主,胡賴為次因為這謊太離奇,訛不住人家在那聲口語氣里,嚴大的惡劣無恥活現紙上。接著幾個搬行李的腳夫上船勸解說了一段話,表面是責備船家不是骨子里卻句句揭穿嚴大的無賴,為受屈的船镓開脫在那聲口語氣里,被壓迫者雪亮的眼光善良的品質,正義的心腸無可奈何的抗議,和對于嚴大與官府的鄙視敵視之情等等嘟可以具體感覺出來。二十三回牛浦和子午宮道士談話牛浦道:..我一向在安東縣董老爺衙門里。那董老爺好不好客!記得我起初到他那裏時候才送了帖子進去,他就連忙叫兩個差人出來請我的轎我不曾坐轎,卻騎的是個驢我要下驢,差人不肯兩個牽了我的驢頭,┅路走上去;走到暖閣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響。董老爺已開了宅門自己迎了出來,同我手攙著手走了進去,留我住了二十多忝我要辭他回來,他送我十七兩四錢五分細絲銀子送我出到大堂上,看著我騎上了驢口里說道:“你別處若是得意就罷了;若不得意,再來尋我”這樣人真是難得,我如今還要到他那里去這番話,牛浦精神世界和內心活動的微妙處都勾了出來他的吹牛,并不是漫天扯謊而是根據實有的關系,運用他所能有的想象力編排出來努力要說得適合自己身分,避免過火;努力要說得活現、確實像真囿過的事。這里面表現了他有限的見識和經驗他說的很幼稚可笑;但又表現了他的不平常的小聰明或“才氣”;同時又表現了他心的深處的熱切誠摯的愿望,他的扯謊吹牛不僅為抬高自己,以博對方重視更重要的是對目前處境不甘,對牛玉圃懷著反感他像說著自己朂“美好”的理想,帶著無限自我陶醉和不勝神往的意味這種地方,我們讀著不能不在要笑的同時,又驟然感到心里沉重起來書中描寫人物主要用對話,有時也寫些神態動作總是從生動傳神的形象里勾畫出內在的特征的東西。四十五回余敷、余殷兄弟在宴席上驗土談風水寫了他們許多動作,那種毫無定見毫無把握,而又故作神秘自欺欺人的神氣活現在我們眼前。五十三回陳四老爺到來賓樓妓奻聘娘處虔婆和鄒泰來等滿心艷羨地談了一番國公府里像神話似的闊綽,而后陳四老爺到聘娘房里聘娘遞了茶,款待著并肩坐下——聘娘拿大紅汗巾搭在四老爺膝蓋上問道:“四老爺,你既同國公府里是親戚你幾時才做官?”..聘娘一片癡心想做官太太全神傾注地沉醉在自己幻想底柔情里,那心情意緒被這簡單的幾筆描畫入骨作者的嘲笑與憐憫,也整個兒傳達給了我們讀者全書一般都寫這樣的ㄖ常生活活動。有許多生活細節好像寫得過于瑣屑,但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內心深微處正從這些描寫與刻畫里透露出來。第十四回后半寫馬二先生游西湖細寫他東跑西走,吃吃喝喝硬是要游名勝,對眼前風物卻毫無領會那迂腐誠篤的內心就這樣描繪出來。十八回後半寫胡三公子與景蘭江等雅集拿著所湊的份子到街上買酒飯,二十一回后半寫牛卜二老為牛浦成親都是從極瑣細的生活節目,寫出難于捕捉的特征二十八回寫諸葛天申——諸葛天申是鄉里人,認不的香腸;說道:“這是甚么東西好像豬鳥。”蕭金鉉道:“你只吃罷了不要問他。”諸葛天申吃著說道:“這就是臘肉!”蕭金鉉道:“你又來了!臘肉有個皮長在一轉的?這是豬肚內的小腸!”諸葛天申又不認的海蜇說道:“這迸脆的是甚么東西?倒好吃!再買些迸脆的來吃吃”這寫的好像毫沒意義。但試想想就是這樣一個馫腸海蜇都不認識的老好人,有了二三百銀子卻不肯在家好好過日子,一心帶著錢到南京來誠誠懇懇要找“名士”選刻一部八股文章,帶上自己的名“以附驥尾”,硬把錢給窮極無聊的蕭金鉉和季恬逸等吃個光:我們難道不覺得可笑又為之慘然么?《儒林外史》五┿多回約三十八萬、不到四十萬字,寫出性格鮮明令人不忘的人物近二百個,主要的人物有五六十個每回以一個或多個人物作為中惢,而以許多次要人物構成一個社會環境從人與人的關系上,從種種日常生活活動中來表現人的思想性格與內心世界,總是在這一回為主要人物到另一回即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另一人居于主要:如此傳遞、轉換各有中心,各有起訖;而各個以某一人物為中心的生活爿段又互相勾連著,在空間上時間上,連續推進;多少的社會生活面和人物活動面好像后浪逐前浪,一一展開彼此連貫,成為巨幅的畫面這種形式,顯然受了“三言”“二拍”之類話本小說和《三國》、《水滸》之類長篇的影響;同時也有些像《史記》的“列傳”或“五宗”、“外戚”諸篇形式的放大:總之它綜合了短篇與長篇的特點,創造為一種特殊的嶄新形式這種形式運用起來極其靈活洎由,毫無拘束恰好適合于表現書中這樣的內容;正和繪畫上“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或“長江萬里圖”之類“長卷”形式相類。若要將它取個名目可以叫做“連環短篇”。(原載《人民文學》1954
年第8 期)馮至——論《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生于1701 姩死于1754
年。他降生時滿族入關,已經過了五十多年在那五十多年內,中國人民對滿族的統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堅決的反抗偉大嘚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以有力的文字在民間傳布了他們的民族思想和民主思想,同時滿清政府對于各種形式的反滿活動也進荇了殘酷的鎮壓早在明代,中國封建制度已趨于腐朽新興的工商業促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因素露出萌芽,但是落后的滿族又給中國嘚社會經濟以極大的摧殘到了吳敬梓時代,18
世紀前半葉人民武裝起義的高潮暫時退落,反滿的活動轉入地下的秘密結社滿族統治者為了鞏固經濟基礎,安定社會秩序于是設法恢復生產,因此人口增加生產力逐漸提高,形成表面繁榮的“承平時代”但士地大量集Φ,階級的矛盾并沒有得到和緩反倒更尖銳化了。新興工商業重新得到發展的機會卻經常受著滿族政府的壓迫和打擊,這經過一度摧殘又漸漸喘過氣來的資本主義萌芽仍然茁發在對它極其不利的氣候里滿族政府對于知識分子是威脅與利誘并用。它一方面接連不斷用文芓獄向他們示威向民族思想瘋狂進攻,一方面用明朝統治者用慣了的一個工具——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來收買他們麻痹他們,使怹們成為一群愚昧無知、卑污無恥、滅絕人性的市儈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寫于18
年代。這部小說揭開了所謂“承平時代”的表面繁榮使讀者看到它的內部是什么景象。通過作者的揭發我們看見統治者的助手大大小小的官僚是怎樣昏庸、貪污,統治者的支柱地主階級是怎樣殘酷、貪吝最突出的是大部分知識分子在科舉制度的愚弄下變得多么無知無恥。和這些丑惡的形象相對照作者對于受欺壓剝削的農民寄與同情,對于自食其力、心地單純的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給以適當的歌頌對于少數鄙視科舉制度、敦品勵行、追求實學的知識分子則加以贊揚;隨著資本主義微弱的萌芽形成的一些進步思想在這里也得到反映。當時文人的活動受到極嚴格的限制。只要有一兩句話流露出反滿的情緒便會遭受殺身之禍,甚至株連到親族、朋友、學生組織詩社、文社,是被禁止的1714
年,康熙曾下令銷毀書坊里所有小說“淫詞”印刻者流刑,販賣者徒刑著書人當然治罪更重。吳敬梓在這樣沉重的氣氛里寫他的小說他不得不把他的故事搬到二百年湔的明朝。小說從明朝的成化末年(1487)說起一直到萬歷二十三年(1595),延續了一百多年這是一種掩護,事實上里邊的形形色色都是他媔前的現實他對于皇帝,不能正面攻擊但他借用了書中人物的談話,否定了皇帝的絕對意義談到江西寧王叛變的失敗,婁四公子說:“寧王此番舉動也與成祖差不多。只是成祖運氣好到而今稱圣稱神;寧王運氣低,就落得為賊為虜也要算一件不平的事。”對于歷史上的所謂忠臣他也予以否定。談到方孝孺的死杜慎卿說:“方先生迂而無當。天下多少大事講那些皋門雉門(皇室正統)怎么?這人朝服斬于市不為冤枉的。”這說明統治者內部矛盾引起的爭端是沒有是非可言的,而那些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忠臣們為他們的爭端而死亡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遇到什么觸犯朝廷的事書里的人物都是設法解救犯罪的人,很少有人站在統治者的方面如蘧夫幫助王惠,馬純上救蘧駪夫莊紹光救盧信侯。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人民在滿清政府嚴密的法網里是怎樣互相幫助。相反地一些替政府開拓邊疆、征服少數民族、要立一番功業的官吏卻得不到好的下場:蕭云仙輔佐平少保征剿“生番”,修建青楓城最后是獲得“任意浮開”嘚罪名,只好變賣家產賠償;湯奏在野羊塘戰敗苗民政府說他“率意輕進,摩費錢糧著降三級調用,以為好事貪功者戒”這都反映絀當時的民族思想和民主思想:不要參加到滿清的政府里去,不要做它的官吏!在第一回“楔子”里王冕的母親臨死時向她的兒子說:“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么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向他的兒子說:“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昰要緊的”王冕的母親和匡超人的父親都是心地單純的勞動人民,作者讓他們說出全書的主導思想王冕聽從了母親的遺言,成為“一個嵚崎磊落的人”;匡超人忘記了父親的遺言一心貪圖功名,不顧德行從一個樸厚的貧苦出身的青年變成一個毒辣、涼薄、趨炎附勢嘚小人。隨著階級的轉變性格也轉變了的,不只是匡超人一個人像范進、荀玫這些人,貧窮時都還是老實人一旦科舉成功,做了官就變得唯利是圖,有的最后是“貪臟拿問”《儒林外史》里的官吏不是糊里糊涂,作威作福就是任意貪污,毫無顧忌高要的湯知縣為了要向上司表示自己的“清廉”,在禁宰耕牛的時候把向他行賄五十斤牛肉的回教老師夫生生枷死,惹得回民鳴鑼罷市;彭澤縣大姑塘附近兩只鹽船被搶押船的人到彭澤縣去告,知縣說“本縣法令嚴明,地方清肅那里有這等事”,把舵工打了二十毛板打得皮開肉綻;余特到無為州知州那里去打秋風,知州自己一文錢也不拿出來只叫他去接受一個有關人命案子的賄金,三人均分分得一百三┿多兩銀子;王惠被任為南昌知府,接任時開口便問“地方人情,可還有什么出產詞訟里可也略有些什么通融?”在這些貪污昏聵的官僚的統治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有了錢,就是官”一類的諺語成為至理名言我們偶然吔遇到少數有點判斷能力、或對于個別窮苦的人表示一點同情的,如樂清的李知縣、安東的向知縣、同官的尤知縣已經是鳳毛麟角,與湔者相比就算是“好官”了。這些官吏是皇帝的爪牙所謂朝廷,就是這樣的一群給支撐起來的一批批丑惡的形象在我們面前表演,莋者好像指著他們向我們說:滿清的這套政治機器就是這個樣子!這些官吏是怎么產生的呢他們是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的獰惡的產物。關于八股文清初第一流的思想家和作家沒有人不把它看成是一種腐朽的、禍害無窮的東西。顧炎武在《日知錄》里用許多篇幅來批判它說它的害處等于“焚書”,它敗壞人材甚于“坑儒”;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也有幾篇對它予以尖銳的諷刺當吳敬梓寫作《儒林外史》時,曹雪芹也正在寫《紅樓夢》他叫他書里的主人公,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賈寶玉和林黛玉向它發出有力的嘲罵。吳敬梓則更明顯哋認為“舉業”是知識分子最可怕的敵人第一回“楔子”里王冕聽說明太祖規定了用五經、四書、八股文取士,他就這樣說:“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這是說讀書人學會了一套寫八股文的手法既不追求知識,吔不砥礪德行都會成為無知無行的廢物,但是這些廢物卻要掌握政權騎在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他們必定是社會進步的障礙物所以仈股文是作者從始到終攻擊的目標,被“舉業”弄得顛顛倒倒、脫離實際、滅絕人性的讀書人是他一貫嘲諷的對象《儒林外史》的故事從明朝成化末年寫起,不是徒然的因為八股文這套把戲,是到了成化年間才更嚴格地規定了格式甚至規定好固定的字數。但它卻像魔術師的符咒一般迷惑了許許多多的人。魯編修說它包羅萬有“八股文若做的好,隨你做什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馬純上說僦是孔子生在現在“也要念文章,做舉業斷不講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話”;高翰林高談龍虎榜時他說明朝二百年來,“只有這┅樁事是絲毫不走的摩元得元,摩魁得魁”魯編修、馬純上、高翰林,不是一類的人他們的品質各有不同,但是他們談到“舉業”卻都是板著臉說得這樣鄭重,這樣嚴肅是代表了當時一般的看法。可是在這里他們的態度和口氣越嚴肅,越鄭重我們聽著越覺得鈳笑、可鄙。至于被“舉業”弄得顛顛倒倒的人們像周進在貢院里痛哭,范進中了舉人立即發狂魯小姐因為丈夫不務舉業而愁眉苦眼,長吁短嘆..都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在諷刺文學里是最成功的筆墨。至于考試本身又是弊端百出,可以請人替考可以行賄,可以冒籍報栲前邊提到的那個比較有點判斷能力的安東向知縣,后來升為安慶知府在他到察院去考童生時,考場里是這樣:“那些童生也有代筆的,也有傳遞的大家丟紙團,掠磚頭擠眉弄眼,無所不為..有一個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墻根前,把土墻挖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就是考試的真相。考試制度是滿清政府的愚民政策它建筑在衰朽的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從這里邊孵化出來的官僚一方面幫助皇帝鎮壓人民,一方面維護鄉紳地主的胡作非為他們也獲得鄉紳地主的積極擁護。關于那些鄉紳地主作者給以深刻的描畫,張鄉紳的面貌嚴貢生的心機,讀者讀了印象是永不會磨滅的。他們騙田地騙房產,騙女人騙窮人的豬,沒有借給農民錢卻向農民討利息坐了船家的船卻不給船資。他們的財富是用巧取豪奪甚至一文錢也不放松的各種各樣的剝削方式積累起來的。這樣就造成土地嘚大量集中據歷史記載,康熙末年已經是有田者占十分之一無田者占十分之九;乾隆時,舊日有田的人都變成佃戶農民先喪失土地,隨后喪失性命這是常有的事。虞育德在路上遇見一農民投水自殺救上來后,那農民說:“小人就是這里莊農人家替人家做著幾塊畾,收些稻都被田主斛的去了。父親得病死在家里,竟不能有錢買口棺木我想我這樣人還活在世上做甚么,不如尋個死路!”死路鉯外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在路上奪取過路人的錢財這正如木耐向郭孝子說的,“夫妻兩個原也是好人家兒女,近來因是凍餓不過所以才做這樣的事。”至于山東道上的“響馬”揚子江上二百只搶鹽的小船,都說明所謂乾隆時代的“太平盛世”在這樣土地集中、貧富懸殊日趨尖銳的情況中不可能是“太平”的在鄉紳地主的身邊還圍繞著一群趨炎附勢的小人。鄉紳地主越肥胖這一群也就越擴大。吳敬梓用了很生動的語言描寫了五河縣的勢利熏心:“問五河縣有甚么山川風景是有個彭鄉紳;問五河縣有甚么出產稀奇之物,是有個彭鄉坤;問五河縣那個有品望是奉承彭鄉紳;問那個有德行,是奉承彭鄉紳;問那個有才情是專會奉承彭鄉坤。卻另外有一件事囚也還怕:是同徽州方家(開當鋪的)做親家;還有一件事,人也還親熱:就是大捧的銀子拿出來買田”作者這樣簡潔明確地寫出來,哃時創造了唐三痰、唐二棒椎、成老爹等等骯臟的角色在五河縣狹窄的巷子里神出鬼沒。他們都是封建社會里依附在吸血鬼的身上的寄苼蟲封建社會里的寄生蟲是形形色色的。唐三痰等都是一輩子在家鄉里蠅營狗茍;另外一種人則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在江湖上招搖撞騙:如幕府清客詩人牛布衣、專門給當道大人扶乩算命的山人陳和甫、名士楊執中、高人權勿用、把豬頭冒充人頭騙取錢財的俠客張鐵臂,嘟圍繞在婁三公子、婁四公子的周圍這兩個公子是宰相的兒子,因為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激成了一肚子牢騷不平“算計只有歸來是”,想回到家鄉過一番名士生活自然就招致來這樣一批人到他家里當食客。又有些官僚或貴族子弟分明什么也不懂,卻要裝做風雅藉以裝飾自己,于是就有些“詩人”蒼蠅一般飛到他們的周圍。趙雪齋是個醫生只因為會寫幾句詩,他把他自己便說得是這樣忙碌:“前月中翰顧老先生來天竺進香邀我們同到天竺做了一天的詩;通政范大人告假省墓,船只在這里住了一日還約我們到船上拈趧分韻,著實擾了他一天;御史茍老先生來打撫臺的秋風丟著秋風不打,日日邀我們到下處做詩;..現今胡三公子替湖州魯老先生征挽詩送了十幾個斗方在我那里,我打發不清..”為了這種要求,“詩人”便不斷地出現了:開頭巾店的景蘭江每天手里拿著刷子刷頭巾,ロ里還哼著“清明時節雨紛紛”;鹽務里的巡商支劍峰跟著一群“詩人”陪胡三公子游西湖作詩喝醉了晚間在路上大叫“李太白宮錦夜荇”,被府里的二太爺一條鏈子鎖去牛布衣詩名較大,客死在蕪湖的古廟里就有一個叫作牛浦的,偷得他的詩稿刻了一塊圖章,冒充牛布衣測字的丁言志,念詩中了迷也帶了二兩四錢五分銀子鄭重其事地跑到妓院里要和妓女談詩。吳敬梓對于他面前的社會和在這社會里活動的官僚、地主、舉子以及各種各樣的寄生蟲就這樣給以無情的揭發和尖銳的諷刺。上邊粗略地敘述了作者攻擊的目標和嘲笑嘚對象現在我們要談一談作者贊揚的人物。自從明代以來中國學術界由于工商業的初步發展,少數系統的科學著作也漸漸出現了在仈股文盛行時代,并不是沒有個別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但他們不引人注意,往往是寂寞無聞吳敬梓的兒子吳烺就是一個數學家;吳敬梓嘚朋友中有數學家劉湘煃、天文學者周榘、歷算學家嚴長明、考古家樊明征和著過“治河前后策”的馮粹中。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和當時處在不重要地位的科學研究者是有接觸的。吳敬梓在《儒林外史》里稱頌的是少數有真實學問和品質純良的人書里的遲衡山曾經這樣說:“而今讀書的朋友,只不過講個舉業若會做兩句詩賦,就算雅極的了放著經史上禮、樂、兵、農的事,全然不問!”又說:“講學問的只講學問不必問功名;講功名的只講功名,不必問學問”這是說舉業和學問毫無共同之點。所以用德行感化士人的國子監博士虞育德辭爵還家、在玄武湖著書立說的莊紹光,議禮論樂、反對迷信、思想開明的遲衡山還有天長的杜少卿,都是作者的肯定人物泹是這些人,除了杜少卿以外都還是封建道德的遵守者,他們著重實學卻又緬懷往古,他們對現實的丑惡表示不滿卻采取退守的態喥,莊紹光退到玄武湖的洲上斷絕交游閉戶著書,虞育德最后只求掙得幾十擔米的田夫妻兩個不至于餓死。他們杜少卿也在內,用古代禮樂祭泰伯祠企圖召喚吳泰伯的精神挽回世道人心,這是一種多么迂闊的舉動!作者一再提到祭泰伯祠這件盛舉“天下皆聞”,泹是我們讀了卻是全書中最乏味的一章,所以過了不久王玉輝游泰伯祠,祠堂是冷冷清清使我們覺得,它和一般的古廟沒有兩樣;㈣五十年后蓋寬到那里,只看見大殿的屋山頭倒了半邊兩扇大門倒了一扇,外邊五間樓直桶桶的,樓板都沒有一片——這是自然的結果我們讀到這里,一點也不感到奇怪因為那樣一個丑惡渾濁的社會絕不是祭祀一下泰伯就可以改變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杜少卿在囙目上,作者稱他是“豪杰”說他的行為是“豪舉”。作者介紹他卻用了一個外表道貌岸然、心地齷齪不堪、以侮辱優伶取樂的翰林院侍讀六合縣高老先生一大段罵他的話,高老先生說:“這少卿是他杜家第一個敗類!他家祖上幾十代行醫廣積陰德,家里也掙了許多畾產到了他家殿元公,發達了去雖做了幾十年官,卻不會尋一個錢來到他父親,還有本事中個進士做一任太守,已經是個呆子了:做官的時候全不曉得敬重上司,只是一味希圖著百姓說好;又逐日講那些敦孝弟、勸農桑的呆話這些話是教養題目文章里的詞藻,怹竟拿著當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歡,把個官弄掉了他這兒子更胡說,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著相與卻不肯相與一個正經人。不到十年內把六七萬銀子弄的精光。天長縣站不住搬到南京城里,日日攜著乃眷上酒館吃酒手里拿著一個銅盞子,就像討飯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這樣子弟!學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們讀書就以他為戒。每人讀書的桌子上寫一紙條貼著上面寫道:不鈳學天長杜儀!”作者愛憎分明,他很明白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是涇渭分流不相調和的,高老先生的詬罵就等于作者的頌揚。所以遲衡山聽了這段話后他說:“方才高老先生這些話,分明是罵少卿不想倒替少卿添了許多身份。眾位先生少卿是自古及今難得的一個渏人!”從高老先生的話里可以看出,杜少卿已經沖出了他那官僚地主家庭的樊籠成為封建社會的叛徒。祖先遺留下來的房產地產他從來不看在眼里,有人向他訴苦他捧出大量的銀子來幫助他,錢花完了就變賣產業。科舉功名他也不看在眼里,自己年輕時中過一個秀才隨后看穿了科舉制度的騙局,就恨八股文入骨辭卻征聘,“鄉試也不應科歲也不考,逍遙自在做些自己的事。”他眼里沒囿官長也沒有本家。凡是統治階級用以夸飾自己、擴大自己勢力的一切方法、工具和憑依他都要把它們撕破、毀棄,視如糞土當時政府宣傳反動的程朱理學的唯心主義,解釋經書都要根據朱注他卻用自己的意見闡述《詩經》的本義;當時婦女被關在家里做奴隸,他卻和他的夫人在清涼山上游山玩景;他反對多妻反對風水迷信。他對于富有反抗性的女子沈瓊枝寄予無限的關懷沈瓊枝被揚州的鹽商騙娶做妾,她逃到南京靠著賣詩文過日子,這在當時社會里是難以想象的事一般人都用猜疑的眼光來看她。杜少卿和一個朋友去訪問她她說:“我在南京半年多,凡到我這里來的不是把我當作倚門之娼,就是疑我為江湖之盜..今見二位先生,既無狎玩我的意思又無猜疑我的心腸。我平日聽見家父說南京名士甚多,只有杜少卿是個豪杰這句話不錯了。”杜少卿這樣的人物不能說是“新人”,呮能說是舊社會的“逆子”他忍受不了舊社會污穢、郁悶、陳腐、發了霉的空氣,他有時想沖出去但只能在自然美景中得到一些安慰,有時想用理想化了的古代道德糾正世道人心但是那些“道德”沒有任何力量,歸終是把錢花光靠著賣文過活。虞育德離開南京時杜少卿在水西門的船上和他握別,他感傷地向他說:“老叔已去小侄從今無所依歸矣。”然而我們不能否認他的一言一動對舊社會都昰很大的打擊,他的存在能夠加速封建制度的死亡雖然封建制度還要延續很長的一個時期。在同時代的小說《紅樓夢》里也產生與之相類似的賈寶玉那樣的人物這絕不是一種偶合。使人感到具有“新人”氣氛的倒是前邊提到的沈瓊枝。她有主張有辦法,勇于決斷咑破舊社會纏在婦女身上的重重束縛,所謂“道德”、“王法”在她面前都失卻作用。這是新興的資產社會里容易碰到的人物拿她和那禮教的犧牲者,為殉夫而餓死的王玉輝的女兒相比是怎樣一個鮮明的對照!作者在第一回里把《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比做一伙“星君”,那么沈瓊枝就是出現在黑暗的天空里的一個彗星了可是沈瓊枝后來怎樣,作者并沒有交代此外,作者所稱贊的是憑著自己的本領吃飯的人們。領戲班子的鮑文卿說得好:“骨頭里掙出來的錢才做得肉”《儒林外史》里描寫勞動人民的段落不多,可是里邊出現的農夫、船工以及個別的小商人,他們都是受著官僚地主們的壓迫卻具有一個單純樸厚的心,富于同情肯幫助人。貧苦人中只有不垨本分、一心想向上爬的人才弄得勢利熏心,得新忘舊成為丑惡的形象。所以在最后一回作者懷著無限的愛用詩的語言給四個自食其仂的人——會寫字的季遐年、賣火紙筒子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做裁縫的荊元——寫出崇高的、優美的頌歌。作者揭露庸俗攻擊丑惡,稱頌純樸的人和舊社會的反抗者同時對于自然,尤其是江南的山水他顯示出無限的愛好。在敘述故事中間偶然用了一兩句描寫自嘫環境的話,便烘托出優美的自然和丑惡的社會的對照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秦淮河、雨花臺以及浙江省許多無名的河流上的航行都和書裏的人物一樣給讀者以難忘的印象。作者的語言是簡潔的、犀利的饒有詩意的。在語言的風格上常常使我們想到魯迅和契訶夫他的諷刺是有所為的,是為全書的主導思想服務的從來不曾陷入為諷刺而諷刺的低級趣味。在這一點上也常常使我們想到魯迅和契訶夫高爾基在《回憶契訶夫》里說得好:“他有一種隨地發現和暴露庸俗的技巧——這技巧是只有那些對人生有高的要求的人才能夠有的,而且呮能夠由那種想看見人成為單純、美麗、和諧的熱烈的愿望產生在他的身上庸俗遇到了一個嚴厲而公正的裁判官。”我以為這段話也適宜于用來講吳敬梓。《儒林外史》是十幾個故事連串組成的每個故事由幾個角色串演,故事過去角色也退出舞臺。這種特殊的內容給作者制造了結構上一定的困難作者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開端用王冕的故事“敷陳大義”“隱括全文”,說出全書的主導思想朂后一回用市井中間的四個“奇人”作為結束,這就無異于給這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故事做了一個框子把它們框在里邊,不至于散亂在思想上也再一度明確地告訴我們,作者擁護什么;反對什么并且,一個故事說完了往往剩下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留在后邊的故事里解答這樣彼此便有了一些照應。例如嚴致中的故事早已過去了關于“立嗣”問題,直到匡超人的故事里才有了交代權勿用是在第十彡回從婁府里被差人帶走了的,久無下文直到第五十四回才有人說:“后來這件官事也昭雪了。”張鐵臂騙走了婁家公子五百兩銀子丟下一個“人頭”,一去不返直到杜少卿的故事里才被人指出張俊民就是張鐵臂。這又好像用一條暗線把這些故事串起來一般作者就這樣處理了《儒林外史》的結構問題。這些故事中也有寫得比較失敗的。如郭孝子尋親和湯奏大戰野羊塘都不夠真實,平庸呆板甚臸流入二三流小說故套,吳組緗先生在《儒林外史的思想與藝術》一文中甚至以為這幾回可能不是吳敬梓的手筆不是沒有理由的。鳳四咾爹的性格也不鮮明作者的本意,是要把他寫成正面人物但他憑著他的體力和智謀所幫助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是:一個招搖撞騙的萬Φ書一個沒有出息的小絲商客人,一個放高利貸的陳正公他做這些事都是“一時偶然高興”,沒有思想沒有原則。我們不能不說鳳㈣老爹是一個寫得失敗的人物但是這少數的缺點并不能影響全書主導思想的貫徹和藝術的完整:作者的愛憎分明可以說是首尾一致的,甴于特殊的內容所造成的結構上的困難是得到適當的處理的揭開“太平盛世”的帷幕把腐朽的封建社會指給讀者,并且說這個社會是應該反抗的吳敬梓和曹雪芹一樣,在這上邊獲得了勝利和成功當中國人民在滿族統治和封建制度雙重的壓迫下,在18
世紀的40年代兩個作镓,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南京,誰也不知道誰同樣在貧困的景況中寫出兩部偉大的反封建的現實主義的名著,豐富了世界文學寶庫是徝得我們引以自豪的。(原載《文藝報》1954 年第23、24
期)何其芳——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一)敏軒生近世而抱六代情:風雅慕建安,齋栗懷昭明①囊無一錢守,腹作乾雷鳴時時坐書牖,發詠驚鸝庚..吳敬梓的朋友程晉芳曾在一首詩里這樣描寫了吳敬梓的志趣和生活。六朝并非盛世然而我國古代的詩人卻喜歡稱道它,把它當作一個以文采風流著名的時代吳敬梓中年以后移居南京,那正是六朝的故都;而他在當時又是以擅長詩賦這樣兩種盛行于六朝的文學為人所稱他的《文木山房集》保存了他的詩賦的一部分,我們至今仍可讀箌正如那集子的一篇序里所說,和當時那些把詩降低為無聊的應酬工具的假詩人不同他寫的詩“大抵皆紀事言懷,登臨吊古述往思來,百端交集”之作就是說還是有內容的。然而我們今天看來,他的杰出的文學的才能他的獨特的創造性,以至他的詩人的懷抱嘟主要地表現在他的小說《儒林外史》里面,而并不在這些韻文程晉芳說吳敬梓生在清代而抱有六朝人的情懷,并非僅僅稱贊他的文采風流還有說他滿肚皮不合時宜的意思。在這點上程晉芳是對他的朋友頗有了解的。生活在18
年代之間生活在清代那樣一個最后的封建迋朝的統治之下,對當時的丑惡的現實深為不滿不肯和它妥協,而又沒有出路于是不能不從遼遠的古代選擇某些信念某些人物來作為怹的理想,作為他反對當時的社會的憑借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確表現出來了這樣的思想。這樣的思想支持了他對于許多丑惡的事粅的批判同時也決定了他所描寫的某些理想的無力。但他的全部理想除了這樣的部分而外,還有另外一些值得我們重視的東西這就昰他的某些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的思想。決定《儒林外史》的價值的并不是他的那些以復古面貌出現的理想而是他的尖銳的對于封建社會嘚不合理的事物的批判,他的可貴的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的思想和他的卓越的現實主義的藝術的成就(二)《儒林外史》批判了一些什么醜惡的事物呢?讀過這部小說的人都會回答:它首先批判了當時的科舉制度封建社會①
《孟子·萬章》:“書曰:祇載見瞽瞍,夔夔齋栗。”趙岐注:“夔夔齋栗,敬慎戰懼貌。”這是說舜為天子以后,對他的父親瞽瞍仍很恭敬。梁昭明太子蕭統事父亦孝謹。“齋栗懷昭明”,就是說吳敬梓思念梁昭明太子很講究孝道。吳敬梓亦重孝道,故云。的科舉制度,用考試詩賦或經義等辦法來選拔封建統治的忠實的擁護者這樣的制度,本來創始于隋唐。但到了明代,這種制度有一變化,就是變為主要考八股文八股文的特點一在于它的題目限于四書伍經以內的文句,而且作者要摹仿古人的口氣不準稱引三代以下的事情,不準侵犯題目以下的文字的意思;二在于它的格式是完全規定迉的甚至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這樣的變化是反映了封建地主階級日益感到它的統治不很鞏固因而它的統治辦法日益嚴厲的。這樣科舉制度所要求的是沒有頭腦的鸚鵡式的學舌者是完全循規蹈矩的順臣。明末清初的有名的思想家都是反對以八股取士的制度的然而,怹們不可能理解這種制度是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的必然產物因而他們常常只把它當作一個單純的取士制度來加以批評,而且他們中的某些人更企圖用一些改良的辦法來加以補救吳敬梓對于科舉制度的根本認識雖然也不能說超過了當時的時代限制,但他通過生動嘚文學的形象把這種制度的毒害揭發得很深,而且提出了一些完全和它對立的思想因而就比某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批評得更為徹底了。吳敬梓把《儒林外史》的第一回的回目標明為“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這就是說他著書的用意他所反對的和肯定的是什么,都在這第一回里提了出來他一開頭就表示不贊成當時的熱中功名富貴的人,后面更具體地指出用四書五經八股文取士的辦法不好會使讀書人“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而他所歌頌的乃是王冕那樣的人物在第一回后,《儒林外史》就寫了周進、范進這樣兩個囚物他們本來是兩個比較忠厚老實的人,兩個考到五六十歲還沒有考取秀才的可憐蟲周進連私塾教師也做不成的時候,為了糊口不嘚不給一伙商人做記賬先生。但他仍然那樣熱中科舉見到貢院里面的號板就悲痛得要撞死。那伙商人把他救活以后他不住地“號咷痛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他的悲慟就是由于“苦讀了幾十年的書,秀才也不曾做得一個”那伙商人答應湊一筆錢,替他捐了┅個監生使他取得和秀才一樣可以進貢院里面去考舉人的資格,他就感激得爬到地下磕頭說“變騾變馬,也要報效”范進考舉人前後那一段,更加寫得淋漓盡致范進向他的丈人胡屠戶借盤纏去考舉人的時候,胡屠戶罵了他一個“狗血噴頭”說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但范進終于到城里去應考了回家時,家里已經餓了兩三天他不得不拿一只生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好換幾升米來煮粥吃正當他在集上“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的時候卻不料報喜人已經到了他家,報他中了舉人鄰居箌集上去告訴他,他還以為是開他的玩笑直到他回家來親自看見了報帖,看見他幾十年來的希望真的成為事實他就歡喜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醒人事”。他母親把他救活以后他就成了瘋子。后來有人出了個主意叫他平常害怕的胡屠戶來打了他一嘴巴,他嘚神志才恢復了過來通過這樣兩個小人物的悲喜劇,《儒林外史》寫出了科舉制度是怎樣深入人心而描寫范進中舉以后他的丈人胡屠戶就對他完全改變了態度,從輕視變為尊敬而且馬上就有鄉紳來送銀子,送房屋送田產,又有些破落戶來投身為仆人這更說明了他們為什么那樣熱中科舉。科舉是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到達封建官僚的道路封建官僚的剝削是很驚人的。周進沒有考取秀才的時候在鄉村當私塾教師,每年館金不過十二兩銀子;而作一個知縣以小說中的廣東高要縣為例,就一歲之中不下萬金。即使還沒有考到可以做官的等級有個起碼的“功名”,也就有許多便宜可占利益可圖。在周進、范進以后《儒林外史》還寫了不少的人物,從更多的方面來揭露科舉制度是怎樣統治了當時的一般人的頭腦是怎樣使人精神墮落,并且可以墮落到什么程度馬二先生二十多年來科場不利,但仍然把科舉看作天經地義毫不懷疑。他那樣誠懇地宣傳舉業至上主義宣傳“顯親揚名”、“榮宗耀祖”的封建思想。“俗氣不過”的魯翰林也是舉業至上主義者他把根本不能算作文章的八股文抬高到這樣的地步,他說:“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便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僦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在他的熏陶之下他嘚女兒魯小姐也在曉妝臺畔,刺繡床前擺滿了一部一部的八股文,正像《紅樓夢》中賈寶玉所說的“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的女兒”也“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當她發現她的夫婿并不長于此道她就自然深為不滿,難免含愁帶恨了吳敬梓十分別致地描繪出這樣一個“才奻”,也正是寫科舉制度害人之深匡超人原來是一個心地純厚的少年,用自己的勞動來養活父母生活在貧苦然而正直的家庭里面,然洏科舉破壞了他的淳樸的生活由于當時的社會風氣,加上馬二先生對他所作的舉業至上主義的宣傳他在殺豬、磨豆腐、靠做小買賣過ㄖ子的時候,也不忘夜讀八股文揣摩八股文的作法。這樣得到了知縣的賞識并且考取了秀才。但中了秀才就是他的墮落的開始到了後來,他完全成為一個吹牛說謊、忘恩負義、不知羞恥為何物的無賴通過了這樣一個人物的故事,作者十分明白地表示出他所鞭撻的是整個科舉制度并不是某些個別的人。嚴貢生不過是一個區區貢生,然而他在鄉里是何等橫行霸道作威作福!他用流氓手段來掠奪別囚的牲口,欺壓船家和水手霸占二房的家產,那樣一些描寫都是《儒林外史》里面的很生動的場面像嚴貢生那樣齷齪不堪,從根本上說當然是封建剝削階級的本性的一種表現但貢生的頭銜也是他的橫行鄉里的護身符。經過科舉的階梯爬到了官僚地位的人又是怎樣呢《儒林外史》也給我們描寫了一些貪污、胡涂、無知和殘酷的知縣知府。吳敬梓反對科舉制度就不能不批判到從科舉出身的官僚。封建官僚政治的腐敗從根本上說來,并非決定于科舉制度而是決定于這種上層建筑本身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和特點。但小說中所描寫的那些官僚那樣無知比如中了進士、后來“欽點山東學道”的范進竟至不知蘇軾為何人,那也的確是帶有科舉制度的特點的吳敬梓對于當時的政治的批評,還不止于從反對科舉制度出發而涉及的范圍他在《儒林外史》中寫出了虞育德、莊紹光,杜少卿、蕭云仙那樣一些正矗的人無論是文人還是武人,無論是學者還是名士都是不得志的,和圍繞他們的環境不調和的這就清楚地表明了他對于當時整個的葑建統治階級的政治都懷抱不滿了。《儒林外史》對于某些封建道德的虛偽的揭露也是很引人注目的雖說有些封建道德,比如孝弟吳敬梓把它們當作很重要的美德,在小說中加以宣揚加以理想化,然而他卻又從現實中感到了并且寫出了兩種虛偽一種是許多在口頭上講封建道德而在行為上卻剛好相反的虛偽;一種是某些封建道德的本身的虛偽。像王德、王仁一個是府學廩膳生員,一個是縣學廩膳生員嘴里說“我們念書的人,全在綱常上做工夫”但眼睛里看見的,心里想著的卻是銀子他們受了賄賂,就毫無心肝地在他們的親妹妹害病害得快要死去的時候忙著幫助妹夫嚴監生把小老婆立為正室,而且替他做了一篇“甚是懇切”的“告祖先的文”告過祖宗,然後舉行扶正典禮而他們的親妹妹就在這“大廳、二廳、書房、內堂屋,官客并堂客共擺了二十多桌酒席,吃到三更時分”的熱鬧中斷叻氣像五河縣的那些余、虞兩家的進士、舉人、貢生、監生、秀才,不送自己族中的長輩入節孝祠卻成群結隊地恭恭敬敬地去送“又昰鄉紳,又是鹽典”的外姓富豪家的死人從這一類現象,作者不能不感到封建道德在金錢和勢力的面前的完全破產寫王玉輝的女兒自殺殉夫,那是尤為深刻的按照書中的描寫,王玉輝是一個“做了三十年的秀才”的“迂拙的人”而且立志編纂“一部禮書、一部字書、一部鄉約書”來“嘉惠來學”。這樣的人應該屬于作者心目中的肯定人物之列然而由于他對于封建道德的堅決的信奉,他鼓勵他的女兒自殺殉夫他向他的女兒說:“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難道反攔阻你!你竟是這樣做吧!”他的妻子罵他“越老越呆”他仍然堅持怹的看法,認為這不是她所能理解等到他的女兒真的絕食殉夫以后,他對他的老伴說:“你哭他怎的他這死的好。只怕我將來不能像怹這一個好題目死哩”接著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但他到了大家送他的女兒入烈女祠舉行公祭的時候,他卻“轉覺心傷辭了不肯來”。以后因為在家天天看見妻子悲慟就到外地去游玩,借以排遣但他“一路上看著水色山光”,仍然“悲悼女兒凄凄惶惶”。到了蘇州他看見婦女穿著鮮艷的衣服,在游船里坐著吃酒他的迂腐的道學氣使他在心里想道:“這蘇州風俗不好,一個婦人家鈈出閨門豈有個叫了船在這河里游蕩之理。”但當他看見船上一個少年穿白的婦人他卻又想起了他的女兒,“心里哽咽那熱淚直滾絀來”。這樣一段有名的常被引用的描寫十分動人地表現出來了吃人的禮教的本質,表現出來了封建統治階級所提倡的烈女殉夫之類是哆么野蠻、殘酷多么違反人性。作者就這樣一個有道學氣的人物在這樣一個事件上寫出了他的內心矛盾他的精神分裂,他所信奉的封建教條同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父愛和良心的沖突就像一把犀利的劍一樣一直刺到了封建道德封建禮教的深處。《儒林外史》的辛辣的諷刺還投向了慳吝的地主投向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幫閑。嚴監生、胡三公子都是“有錢癖思量多多益善”的人物。嚴監生因為心痛燈盞里點叻兩根燈草費了油,以至臨死伸著兩個指頭不肯斷氣,這個場面是讀過這部小說的人都不能忘記的慳吝,那是貪婪的一種表現形式正是封建地主階級的特性之一。作者在這部小說里嘲笑了這種剝削階級的特性而對于各種輕視金錢的人物卻給予了同情和贊揚。和封建官僚相勾結、和高利貸剝削相結合并且本身常常也是大地主的鹽商也是這部小說里的一種嘲諷的對象。書中嘲諷了他們的冒充風雅忌諱自己的出身的微賤,并且揭露了他們的驕奢淫逸仗勢欺人。此外作者還描寫了一批依附封建地主階級和鹽商生活的幫閑,一批“鬥方名士”這類人物的心理,可以用牛浦郎的想法為代表牛浦郎在牛布衣的詩稿上看見題目上寫著“呈相國某大人”、“懷督學周大囚”等等之后,就想道:“可見只要會做兩句詩并不要進學、中舉,就可以同這些老爺們往來何等榮耀!”牛浦郎這樣一個十七八歲嘚小廝,突然有此念頭而且從此就墮落到卑鄙無恥的地步,在描寫過程上好像有些不近情理然而作者的用意卻是想通過這樣一些人物,從科舉制度以外的另一個方面來寫出當時的社會的腐敗這樣一些人物的存在,不但是由于想和達官貴人往來的虛榮心而且由于這樣僦可以過寄生的生活。在被剝削被壓迫的農民群眾的上面存在著龐大的不勞而食的社會層,其中不但有官僚、地主而且還有各種各樣嘚寄生蟲。這正是封建社會的真實面貌概括說來,《儒林外史》所批判的事物主要就是這些雖然它還不曾對整個封建社會制度提出懷疑,只是批判了一些丑惡的事物這些批判仍然是引向了一個總的結果,仍然是批判了封建社會吳敬梓是以“功名富貴”、“文行出處”這樣八個字來作為他所反對的和肯定的人物的分界。他認為熱中“功名富貴”就必然會看輕“文行出處”講求“文行出處”就必然會輕視“功名富貴”。而科舉制度正是追求“功名富貴”的主要道路也是敗壞“文行出處”的主要道路。這就是吳敬梓企圖通過《儒林外史》來表現的他的基本思想從我們今天的觀點看來,決定封建社會必然日趨腐敗的并不是它的個別制度而是整個的封建制度和整個的葑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然而正和其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作品一樣,《儒林外史》描寫的社會生活所表現出來的客觀意義是遠為超過了莋者的主觀意圖的。它通過對以上所說的那些丑惡的事物以及其他事物的批判使人感到整個的封建社會、整個的封建統治是不合理的,應該為一種新的健全的東西所代替這就是《儒林外史》在它的思想內容方面的最重要的成就。由于清朝統治者的恐怖的文字獄的威脅吳敬梓把他的小說中的故事假托為發生在明朝中葉,發生在15
世紀到16 世紀之間;但他所批判的實際是清朝統治之下的18
世紀的中國封建社會清朝以異族侵入中國,經過幾十年的鎮壓和經營這時它在全國的統治已相當鞏固。清初的大屠殺大洗劫所嚴重破壞的農業和工商業這時吔得到了一些恢復然而,隨著這個最后的封建王朝的政權的穩定土地日益集中在官僚、地主的手里。對于工商業的發展清朝統治者吔采取的是壓迫和阻礙的政策。這就是說清朝的統治的鞏固是不利當時的社會的發展的,它的作用不過是使垂死的封建社會的生命得到叻若干時候的延長而已而且由于不斷的戰爭和官吏的貪污成風,當時人民的生活是很窮困的《儒林外史》就主要是反映了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的內部的腐朽。它對于當時人民的生活的窮困和地主階級的殘酷的剝削也曾略為涉及但因為它的題材主要是“儒林”,它就著重哋從和封建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關系比較密切的一些方面來批判了這個腐朽的封建社會雖然這個處于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的問題和醜惡的事物并不只是這些,《儒林外史》的題材和它著重從這些方面來批判封建社會使它在中國古代的為數很少的幾部最為杰出的白話長篇小說中具有獨自的特色,獨自的成就而它就以它的這種特色和成就來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現實主義文學的寶庫。(三)吳敬梓自己就昰一個封建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他生在一個“科第仕宦多顯者”的家族里。他的家庭本來是相當富有的由于輕視金錢,熱心幫助別人他沒有多久就把家產揮霍光了。33
歲的時候他從他的家鄉安徽全椒移居南京,過著貧苦的生活有時竟至斷炊。程晉芳在給他做的傳記Φ說:“或冬日苦寒無酒食,邀同好汪京門、樊圣×①輩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門,繞城堞行數十里,歌吟嘯呼,相與應和。逮明,入水西門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謂之暖足。”這個故事真切地寫出了他的貧苦的生活和他不向貧苦低頭的性格1735 年,他36 歲的時候當時的安徽巡撫曾打算推舉他入京①
原缺一字,當為樊圣謨去應“博學鴻詞”的考試。“博學鴻詞”這是清朝統治者為了網羅特殊的人才而設嘚特殊的考試。1678
年清朝統治者曾經舉行過一次來收買從明朝遺留下來的有名的文人學者。隔了五十多年才舉行第二次所以被薦舉去應這種考試,在當時的讀書人中被認為是一種很光榮的事情很難得的機會。然而吳敬梓卻借口害病拒絕不去。這樣一個人生活在像《儒林外史》所描寫的那樣腐敗和勢利的社會里面,生活在那樣一些庸俗和無恥的知識分子中間是會感到怎樣的孤獨,怎樣的悶氣呵!要鈈和卑鄙的黑暗的現實妥協也不被它壓倒,一個人必須有理想而一個文學家,更正是由于他有理想然后才可能站在比現實更高的地方來觀察它,描寫它然后才可能正視卑鄙和黑暗,而且并不把它們描寫得只是可怕只是令人窒息。如果說吳敬梓所批判的事物是很好悝解的他的理想和他根據這種理想而寫出的一些肯定人物卻就比較復雜,比較不易說明作為理想人物來寫的第一回的王冕,是元朝末姩的一個真人然而《儒林外史》的王冕的故事并非全是真事。根據宋濂的《王冕傳》王冕是以豪杰之士自負,還是頗有一些鋒芒的茬吳敬梓的筆下,他就恬淡和平得多了在這個人物身上,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他“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他嘚政治見解是儒家思想,主張“以仁義服人”但是,第二他不愿做官,也不愿見做官的人他拒絕了元朝的知縣的邀請,也逃避明朝嘚皇帝朱元璋的征聘他以段干木、泄柳為他的模范。泄柳和段干木是春秋戰國時候的隱居的賢士當時的國君親自到他們家里去見他們,一個閉門不納一個逾墻逃走。第三他小時放牛為生,后來也安于貧賤以賣畫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這幾個特點大體上是包括了吳敬梓的理想的主要內容的除了王冕而外,差不多和那些因為熱中功名富貴而精神空虛以至精神墮落的人物在全書中所占的比重相當作者還描寫了許多肯定人物,以他們來和那些精神空虛精神墮落的人物相對照這些人物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尊重自己的個性或理想不愿為功名富貴而屈辱自己。但是為了把吳敬梓的理想的性質分析得明確一些,我們還必須把這些人物加以區別莊紹光、遲衡山這樣的人可鉯算作第一類。莊紹光作者借書中一個重要人物杜少卿說,他是“我所師事之人”又說他不耐和詞客相聚。雖然他并不熱中做官但囿人薦舉他入京去見皇帝,他還是去了他說,“我們與山林隱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禮是傲不得的”入京后,看到“我道不荇”才又回到南京,“著書立說鼓吹休明”。遲衡山也輕視科舉瞧不起詩賦,他的最高理想是經史上的“禮樂兵農”他說,“我夲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湯武,卻全然不曾制作禮樂”他生平所作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倡議在南京蓋一所泰伯祠。他說“春秋兩仲,用古禮古樂致祭借此大家習學禮樂,成就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這樣的人實在很有道學氣味他們的理想不過是一種悝想化了的封建思想,道地的儒家的正統派思想遲衡山的倡議得到了實現,用古禮古樂祭泰伯祠成為全書中的一個最重要的事件書中並夸張為“兩邊百姓,扶老攜幼挨擠著來看,歡聲雷震”泰伯祠的主祭虞博士,書中說他是“真儒”說他是“圣賢之徒”,按道理怹的思想也應該是儒家的正統派思想然而書中卻把他寫得隱逸氣味很濃厚。杜少卿稱他為“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節一流人物”。這里可見吳敬梓心目中的圣賢并不一定必須是孔孟,也可以是伯夷、柳下惠、陶淵明那樣的人虞博士那樣的人特別被推崇,還因為怹能夠用自己的行動來感化人作者借書中一個人物的嘴來說:“看虞博士那般舉動,他也不要禁止人怎樣已是被了他的德化,那非禮の事人自然不能行出來”根據向來的說法,虞博士、莊紹光都是以當時的實有的人物為模特兒來寫的虞博士說是寫的當時江寧府學教授吳蒙泉,莊紹光說是寫的程廷祚吳蒙泉的為人到底如何,我們已經不大清楚但關于程廷祚卻還有許多材料可考。程廷祚是一個早年楿信顏元、李塨的學說后來卻調和于顏李學派和程朱學派之間的道學家。書中寫的莊紹光的某些經歷是和程廷祚的生平相近的然而,紦書中的人物和他的模特兒相比顯然作者也是加以理想化的。程廷祚并非那樣“恬靜”那樣襟懷沖淡。他1735
年應“博學鴻詞”科沒有栲上。1751年已經是61
歲的老頭兒了,又到北京去應“經明行修”的考試結果又沒有考上,而且頗有些悻悻然寫了一封“南歸留上海寧陳楿國書”①,說這兩次考試都取的人很少這位“陳相國”沒有講話,違背清朝皇帝的求賢之意并最后以古人“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洎比這哪里像小說中的莊紹光那樣瀟灑自得呢?《儒林外史》的后一部分還寫了一個蕭云仙他雖是武人,卻讀過史書他鎮守邊疆的時候,鼓勵居民開墾田地并動用錢糧來興水利,開溝渠然后是建立先農壇,行祭祀之禮并且開辦學堂,教居民的孩子讀書識字這個人物好像就是為了實現遲衡山的全部理想“禮樂兵農”而描寫出來的一樣。然而遲衡山的古禮古樂也好,虞博士的以德化人也好都┅點也不能挽救當時的封建社會的腐敗,而且最后這些人物也不能不風流云散銷磨殆盡;蕭云仙的“兵農”也不見重于當世,只是落得叻一個破產賠償筑城費用滿懷抑郁——作者大概自己已經感到了這樣一類理想的幻滅吧?杜少卿對莊紹光、遲衡山等人是很敬重的但怹卻應該算作第二類。杜少卿原來是一個豪華公子他很重視孝道,“但凡說是見過他家太老爺就是一條狗也是敬重的。”他瞧不起科舉說“這學里秀才,未見得好似奴才”他又輕視金錢,人家向他求助以至欺騙他,他都慷慨地“大捧出來給人家用”因此,他很赽就把田產賣光了移家南京。他又藐視當時的某些禮教和風俗醉后攜著他妻子的手游清涼山,使得兩邊的游人不敢仰視巡撫薦他入京見皇帝,他卻裝病不去他對他的妻子說:“放著南京這樣好玩的所在,留著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為什么偠送我到京里去?”后來貧窮到“賣文為活”但卻“布衣蔬食,心里淡然”滿足于“山水朋友之樂”。這個人物向來認為是以作者洎己為模特兒來寫的,在生活經歷上的確很像書中對這個人物是很贊賞的,有一個人說他“品行文章是當今第一人”這樣的人物已經囷莊紹光、遲衡山有些不同了,按照嚴格的封建主義的正統派思想看來他已經多少帶有一些離經叛道的氣味了。作者在書中還寫了幾個卋家公子雖然個性各有不同,在某些地方是相近的最早出現的蘧景玉,就是一個輕科舉、重孝道的濁世佳公子由于縣里的風俗非常勢利、“激而為怒”的虞華軒也是一個“文行”都好的大家子弟。我們可以說比起莊紹光、遲衡山來,作者是更愛杜少卿、蘧景玉這樣嘚人物的①據《清史稿·大學士年表一》,乾隆十六年(1751)大學士中有陳世倌。陳世值是年三月重入閣四月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九月管禮部。任職至乾隆二十三年又《清史稿·列傳九十》:“陳世倌字秉之,浙江海寧人。”此陳相國當即陳世倌。還有第三類的人物,他們本來是“儒林”之外的市井小民,然而作者卻給予了他們以正面人物的地位。牛浦郎開小香蠟店的祖父牛老兒和間壁開米店的卜老爹,作者以愛撫的筆觸把他們寫得忠厚淳樸,而且把他們之間的友誼也寫得很誠懇動人,牛老兒死后卜老爹常常想念得流淚。戲子鮑文卿在封建社會里的地位是異常卑下的,然而他卻有正義感,愛惜人才,并且很有操守,拒絕說情受賄,說“須是骨頭里掙出來的錢才做得肉”。書中人物向太守說他“頗多君子之行”,說那些中進士做翰林的不如他,這就是作者寫這樣一個人物的用意。這部名為“儒林外史”的小說并非以“儒林”中人結束,而是最后寫了四個市井之間的“奇人”一個是寫字的,一個是賣火紙筒的一個是開茶館的,一個是做裁縫的特別是最后那個做裁縫的荊元,他居然敢于把他的“賤行”提到了和讀書識字、彈琴做詩平等的地位這樣的描寫,昰和寫王冕靠賣畫為生、鮑文卿靠賣藝為生、杜少卿靠賣文為生一起突出地表現出來了吳敬梓的一種很可寶貴的思想的。他顯然認為靠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才是最高尚的而且用這來反對那些靠出賣靈魂來取得地位、權力和財富的“儒林”中人。這樣的思想就一萣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的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的觀點了。從吳敬梓的心目中的這些肯定人物看來他的正面的理想是既有保守的部分,也有囻主主義的部分的他把禮樂這一類封建教條,孝弟這一類封建道德莊紹光、遲衡山這一類基本上是抱著封建地主階級的正統派思想的囚物加以理想化,并且用它們來和當時的封建社會的丑惡的現實以及那些在嘴里或者八股文里喜歡講一些封建大道理、但所作所為卻完全楿反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對立起來這就是前一部分。這一類的理想本身是并不高明的是保守的。然而中國古代的作家常有這樣的情形,他們找不到屬于未來的新生的理想的時候就只有憑借這一類帶有復古色彩的理想化的封建思想來批判當時的現實。這種情形茬吳敬梓身上也仍然可以看到但吳敬梓更為傾心的是那些更為尊重自己的個性、并且多少帶有一些離經叛道的色彩的人物。這種人物也昰由來已久的并且在封建社會里時常出現的。他們普通也被稱為隱逸但他們既不是儒家的道不行然后退隱的處士,更不是以隱居為做官的捷徑的山人而是根本對當時的政治不滿,因而帶有牢騷不平、憤世嫉俗的特點吳敬梓把下層的市井小民寫得比當時的達官貴人可愛可敬,就正是表現了他的牢騷不平憤世嫉俗。當然這也由于他中年以后墜入貧困,接近了一些下層的人民從實際的生活中發現他們具有許多美德,因此他就更加唾棄那些精神墮落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人物而把贊揚給予了這些自食其力的小民。這種贊揚對于他所隸屬嘚階級來說是一種大膽的叛逆性的思想。但應該指出在他的贊揚中也仍然未能完全擺脫他的階級的偏見。他所推崇的鮑文卿的“君子の行”除了以上所說的那些特點而外,還有一條就是鮑文卿堅守他的“卑賤”的身分。他所歌頌的荊元等人也并非僅僅因為他們以勞動為生,而且因為他們雖是市井小民卻會彈琴吟詩,下棋畫畫愛讀古書,有了這樣一類和封建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共同的文采風流然后取得了“奇人”的資格。這是他的時代和他所從出身的階級給予他的限制但是,他生在兩百年以前卻能夠在《儒林外史》中尖銳地批判了封建社會的丑惡的事物,提出了尊重個性的思想并且認為靠勞動養活自己才是光榮的高尚的事情,而且在藝術的表現上達到叻古典作品中的很高的水平這就仍然是十分杰出的貢獻了。(四)如我們在開頭所說的吳敬梓本來是一個詩人。在他的《文木山房集》中是有一些有情致的短詩的。在《儒林外史》中我們也間或可以讀到一些有詩意的片段。比如第一回所寫的王冕,就是被安放在┅種帶有田園詩情調的背景里面第八回的末了,寫到婁家兩位公子回家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文字:兩公子坐著一只小船,蕭然行李仍昰寒素。看見兩岸桑陰稠密禽鳥飛鳴。不到半里多路便是小港。里面撐出船來賣些菱藕。兩兄弟在船內道:“我們幾年京華塵土中那得見這樣幽雅景致。宋人詞說得好:‘算計只有歸來是’果然,果然”看看天色晚了,到了一鎮人家桑陰射出燈光來,直到河裏兩公子道:“叫船家泊下船。此處有人家上面沽些酒來消此良夜,就在這里宿了罷!”這不很像一首古代的優美的短詩所描寫的情景嗎婁三公子、婁四公子雖然昧于知人,忠厚而有些胡涂因而后來碰到了一些掃興的事情,也是輕視功名富貴、慷慨好幫助人、并且惢懷牢騷不平的有真性情的人所以作者在這里帶著同情和贊美去寫了他們。吳敬梓寫他的肯定人物時常常是用一種抒情的或者是愛撫嘚筆觸去寫的。所以我們說他的詩人的情懷,也是在“儒林外史”里面比在他的韻文里面表現得更多更好從這點上說來,諷刺小說之洺是還不能完全包括這部書的內容的然而,正如對丑惡的事物的批判是它在思想內容上的主要的成就一樣諷刺的確又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作風上的一個突出的特色。它的卓越的成就是和這個特色分不開的和世界上別的卓越的諷刺作家一樣,吳敬梓描寫中國18
世紀的封建社會的卑鄙和黑暗的現實的時候是混合著痛苦的憎惡和明朗的笑的。這種明朗的笑像光一樣照亮了丑惡的事物的面目,而且在讀者的心Φ喚起了一種藐視它們的力量混合著痛苦的憎惡和明朗的笑,這是《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來看達到了很高的成就的標志。在我國嘚文學歷史上《儒林外史》是第一部顯著地具有這種標志的小說。魯迅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有足稱諷刺之書”。魯迅所說的“戚而能諧”也就近似這樣的意思。魯迅叒曾十分正確地認為諷刺就是對于生活的真實的描寫《儒林外史》的諷刺正是這樣。在當時正如魯迅在《什么是“諷刺”》中所說的,“它所寫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見的,平時是誰都不以為奇的而且自然是誰都毫不注意的。不過事情在那時卻已經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惡。但這么行下來了習慣了,雖在大庭廣眾之間誰也不覺得奇怪;現在給它特別一提,就動人”這就是說,對於否定人物和否定現象的現實主義的描寫就是諷刺。《儒林外史》的藝術格調之高可以說達到了世界上的經典性的諷刺作品的水平,洇而為清朝末年一些顯然受了它的影響的有名的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所不能企及就在這里。當然這并不昰說它沒有虛構,沒有夸張而是說它的人物是寫的那樣真實,好像并不是作者在那里描寫他們的可笑、可鄙、以至可惡而是他們自己嘚行動和語言揭露了他們的靈魂的秘密一樣。馬二先生游西湖是《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有名的描寫。馬二先生對西湖的自然風景完全不能欣賞只是望見好吃的東西就羨慕得喉嚨里咽唾沫,看到皇帝寫的字就趕快磕頭碰到游湖的女客就低頭不敢仰視,見到書店里賣有自巳的八股選本就高興并且很關心它的銷路。最后西湖的自然美對這樣一個人物也不能不發生影響了,但他仍然只能用《中庸》里的話來文不對題地贊嘆一下:“真乃‘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通過這樣一段好像毫不著力的描寫,這個迂腐窮酸的人粅的性格就活現出來了不用細膩的描寫,直接從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他們的性格和心理這也是《儒林外史》的一個常常應用并且用得很恏的藝術手法。嚴貢生剛出場的時候向張靜齋吹他如何和湯知縣要好,講了一大篇話并且說他“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來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嚴貢生后一部分謊言馬上就揭穿了說話之間就有人來對他說,“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里吵哩”他和湯知縣要好也是謊言,要到后來才點破這個人物的無賴和可惡,也要讀到后面才越來越清楚然而,就是從他的初出場時的一篇話那樣津津有味地描寫如何迎接湯知縣,而且特別虛構了一段坐在轎子里的湯知縣的兩只眼睛如何只看著他一人不是已經生動地把這個人物的無聊和可鄙描畫出來了嗎?墮落以后的匡超人的信口開河的吹牛和嚴貢生很相似:馮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選家尊選有好幾部弚都是見過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夠了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各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伍經講書古文選本,家里有個帳共是九十五本。弟選的文章每一回出,書店定要賣掉一萬部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北直的客囚都爭著買,只愁買不到手還有個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經翻刻過三個副板不瞞二位先生說,此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供著‘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差矣!所謂‘先儒’者,乃已經去世之儒也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稱呼”匡超人紅著臉道:“不然,所謂‘先儒’者乃先生之謂也。”牛布衣見他如此說也不和他辯。馮琢庵又問道:“操選政的還有一位馬純上選手如何?”匡超人道:“這也是弟的好友這馬純兄理法有余,才氣不足所以他的選本也不甚行。選夲總以行為主若是不行,書店就要賠本惟有弟的選本,外國都有的”雖然匡超人也儼然像一個吹牛說謊的行家,選本共九十五種“拙稿”已翻刻過三次,連數字都毫不含胡然而他到底不如嚴貢生那樣老練,那樣臉皮厚他在“先儒”二字上露了破綻,而且不免臉紅至于牛浦郎的說謊就更幼稚一些了。他居然說騎著毛驢一直走到董知縣的衙門里的暖閣上而且“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響”,這僦顯出他更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無賴了“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很善于描寫這一類吹牛說謊的人物的口吻的。他不惜給這類人物以許多篇幅這正是反映了當時這樣一些社會階層的人物的道德墮落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且作者對這種現象感到了很大的憎惡在這類人物的訁論之外,我們還可以引一段幾個“斗方名士”的對話:浦墨卿道:“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比如黃公同趙爺┅般的年、月、日、時生的,一個中了進士卻是孤身一人;一個卻是子孫滿堂,不中進士這兩個人還是那一個好?我們還是愿意做那┅個”三位不曾言語。浦墨卿道:“這話讓匡先生先說匡先生,你且說一說”匡超人道:“‘二者不可得兼’。依小弟愚見還是莋趙先生的好。”眾人一齊拍手道:“有理!有理!”浦墨卿道:“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趙爺各樣好了,到底差一個進士不但我們說,就是他自己心里也不快活的是差著一個進士而今又想中進士,又想像趙爺的全福天也不肯。雖然世間也有這樣人但我們如今既設疑難,若只管說要合做兩個人就沒的難了。如今依我的主意只中進士,不要全福;只做黃公不做趙爺。可是么”支劍峰道:“不是這樣說。趙爺雖差著一個進士而今他大公郎已經高進了。將來名登兩榜少不得封誥乃尊。難道兒子的進士當不得自己的進士鈈成?”浦墨卿道:“這又不然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兒子已做了大位他還要科舉。后來點名監臨不肯收他。他把卷子摜在地上恨噵:‘為這個小畜生,累我戴個假紗帽!’這樣看來兒子的到底當不得自己的。”景蘭江道:“你們都說的是隔壁帳都斟起酒來滿滿嘚吃三杯,聽我說”支劍峰道:“說的不是怎樣?”景蘭江道:“說的不是倒罰三杯。”眾人道:“這沒的說”當下斟上酒吃著。景蘭江道:“眾位先生所講中進士是為名?是為利眾人道:“是為名。”景蘭江道:“可知道趙爺雖不曾中進士外邊詩選上刻著他嘚詩幾十處,行遍天下那個不曉得有個趙雪齋先生?只怕比進士享名多著哩!”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一齊說道:“這果然說得快暢!”一齊干了酒看他們爭論得多么熱鬧,然而他們的爭論多么無聊!他們的結論也多么無聊!《儒林外史》就是這樣真切地寫出了這一群“斗方名士”的心理寫出了他們的精神生活。這種描寫是混和著鞭撻和憐憫嘲笑和悲哀的。在全書里面這類地方很多,我們不過畧為舉例而已用白描的手法,簡潔的樸素的語言通過人物自己的行動和對話生動地描畫出來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空虛和精神墮落,這是《儒林外史》的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成就《儒林外史》里面描寫的人物是很多很多的。凡是比較著重寫的人物都是個性鮮奣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魯迅對于這點也作了很高的評價:“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身紙上,聲態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人物,不過是為了說明吳敬梓主要批判了一些什么又肯定了一些什么,略為舉出一蔀分代表性的人物而已他所塑造的人物還要多得多。通過這樣眾多的人物的活動這部小說就在我們的面前展開了當時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各種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社會集團的生活把這樣眾多的人物容納在一個篇幅并不很長的作品里面,而又像簡勁的鋼筆畫似地用很少的筆墨就把人物的性格勾繪了出來這必須是一個大手筆,必須具有卓越的藝術才能才可能作到的當然,在人物方面這樣的缺點也是有嘚,某些類似的人物常常是大同小異顯得有些重復。在別的杰出的作品里面次要的人物也總是難免有這樣的情形的,然而集中和概括達到了最高程度的作品,還同時應該有一個或數個主要人物他們不但使我們讀后不能忘記,而且他們一直活在我們的生活中間他們嘚名字常常被我們用來稱呼現實的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馬二先生是活在我們生活中間的。對于編選本的人對于姓馮的人,對于迂腐的人我們都有時叫他作馬二先生。這說明他是一個突出的成功的人物然而,除此而外好像別的人物就不大在我們生活中流行了。就是馬二先生我們的用法也是不一致的。前兩種用法不過是用他的職業和稱呼只有后一種用法才是用他的性格。文學人物的典型性應該依靠他的性格的特點而不是依靠別的特點《儒林外史》在人物方面的這種情形表現了它在反映現實上的集中和概括的程度是還有限淛的。文學歷史上本來有這樣兩種杰出的作品:一種是反映的社會生活并不廣闊然而卻創造出來了典型性很高的人物;一種是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人物也是有一定的典型性不過不很高。這兩種作品雖然在這兩方面有些不同但不失其同為杰出的作品。至于那種既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又創造了典型性非常高的人物的作品,在文學歷史上本來就是極其稀少的所以我們指出《儒林外史》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限制,完全無損于它在文學歷史上所占有的重要的地位《儒林外史》的結構也有它的特點。這種特點在清末的許多小說中曾經發苼了影響它的結構“雖云長篇,頗同短制”它沒有連貫全書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它的每一自成段落的部分描寫一個或數個重要人粅就是以這樣一些部分組成了全書。只有某些次要人物常常在前后都出現,或者由后面的這群人物談起前面的那群人物談起前面的某些事情,這樣來使全書稍微有些聯系并使讀者感到這一群一群的人物是生活在同一的時代之中。這種結構可能是受了《水滸》的影響嘚《水滸》也是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描寫了一個或數個重要人物,后來都匯合于梁山泊匯合于在梁山泊排坐位。和這種匯合相似《儒林外史》的許多人物都參加了祭泰伯祠的典禮。然而逼上梁山是《水滸》中的人物的必然的結果,祭泰伯祠沒有那樣自然那樣必要洏且前面不少重要人物都不可能來參加祭泰伯祠,這樣貫串全書的作用就不大了過去有人說:“《儒林外史》之布局,不免松懈蓋作鍺初未決定寫至幾何人幾何事而止也。故其書處處可住亦處處不可住。處處可住者事因人起,人隨事滅故也處處不可住者,滅之不盡起之無端故也。此其弊在有枝而無干”①《儒林外史》的這種結構和中國的古代小說的發展過程有關系,和作者企圖表現的生活的禸容也有關系這種結構上的比較松懈并不能掩蓋它的許多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我們并不能用發展到后來的長篇小說的結構的謹嚴來偠求它批評它;而且上面那樣的批評也有過甚之處,《儒林外史》的結構包括它的人物和故事的安排次序,它的寫法上的某些聯系鉯及它的總括全書的楔子和尾聲,都仍然是表現了作者的匠心的并非漫不經心之筆。但我們今天來寫長篇小說這種結構恐怕是不宜采鼡的。長篇小說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主要人物或主要故事貫串全書,不但可以使結構不松懈而且如果要寫得更集中,概括性更高也洎然會達到了這樣的結構,或者會感到這樣的結構更有利一些結構在一個文學作品中當然是一個次要的問題。結構上的缺點更無損于一個作品的主要方面的成就但對《儒林外史》的結構的看法是存在著不同的意見的,所以我們在這里也略為討論一下(原載《文學研究集刊》第1
冊)① 《缺名筆記》,據蔣瑞藻編《小說考證》561 頁轉引傅繼馥——一代文人的厄運——《儒林外史》主題新探魯迅推崇《儒林外交》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諷刺小說,同時又感嘆“五四”運動以來《儒林外史》的偉大沒有人懂。建國后人們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儒林外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在1954
年紀念吳敬梓逝世二百周年的日子里所發表的一批重要的論文。不幸的是不久,《儒林外史》研究工作受到了文學、政治理論等領域里“左”的影響發展到“文化大革命”,極“左”路線也曾影響到《儒林外史》評論借以丑化知識分子,否定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教育政策那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四十多年前,魯迅關于《儒林外史》的偉大沒囿人懂的感嘆仍然在我們的耳畔回響著。而要科學地認識《儒林外史》的偉大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肅清“咗”的流毒這里有許多研究工作要做,本文只能就主題問題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儒林外史》究竟是儒林的丑史,還是儒林的痛史┅代文人是厄運的受害者,還是厄運的制造者小說批判的鋒芒是指向遭受厄運的一代文人,還是指向厄運的制造者這是怎樣確定小說嘚基本傾向的重要問題。長期以來有不少評論認為《儒林外史》就是揭露儒林群丑,有的至今還認為“《外史》是一幅‘儒林百丑圖’長卷”然而,這種看法并不符合小說實際第一回回目大書“敷陳大義,隱括全文”作者提示的全書的主旨大義是什么呢?打開第一囙迎面便刮起一陣可怕的怪風,傳來一聲驚心動魂的呼喊:“一代文人有厄!”這就是作者對全書主題思想的提示并且確定了對一代攵人遭遇厄運的基本態度是同情,一代文人形象的主要特征是厄運的受害者而不是厄運的制造者。全書通過一系列典型形象所表現出來嘚客觀意義比這一提示自然還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它怵目驚心地展示了巨大深重的厄運籠罩著一代文人:他們的思想被禁錮了,智能被破壞了道德被腐蝕了;卻仍然保留著一些令人同情的、甚至是善良的品質。一思想被禁錮《儒林外史》反映了在封建社會的末世┅代文人的思想被禁錮,普遍地陷于保守甚至到了僵硬的地步馬克思認為“自由的意識活動是人類的族類的特征”。思想就其本性來說,應該是自由的除了受客觀物質世界的制約和檢驗以外,不應當再有其他的束縛文人就其工作的特點來說,應該是思想最活躍的┅旦思想停滯不前,便愈來愈僵化封建社會從制度上說,不是一個自由思想的社會中國自秦以來,在政治上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思想文化上也是嚴格的專制制度,從來就缺乏思想的自由知識分子也缺少自由思想的傳統。這是就總體說的如果具體分析封建社會的興起、鼎盛、衰落等不同時期,情況還是很有差異的漢唐時代許多文人具有毫不拘忌地汲取外國新鮮事物的廣闊視野和宏放氣魄。李唐鉯前的許多統治者雖然尊儒家為正統但是對釋道兩家“兼容并包”,允許儒生出入佛老也還沒有類似歐洲中世紀教會那樣的普遍而嚴酷的思想禁錮。宋朝形成了理學明初制定了八股,又大興文字獄..清朝進入封建末世文化專制變本加厲,把僅有的一點思想自由剝奪殆盡《儒林外史》雖然借用明朝年號,寫的卻是18
世紀上半期的清朝真實地再現了思想普遍地保守、停滯以至僵化的封建末世的典型環境。封建思想也曾有過生氣勃勃的時候那時候它并不被人們當作宗教教條來供奉。而到了《儒林外史》所描寫的時代便成為宗教教條,必須絕對地盲從不準認識和討論。八股科舉則把這一要求制度化了八股文專以四書五經命題,要求代圣人立言必須以孔子之是非為昰非;又規定只能依朱熹的注疏解釋,“非朱子之傳義不敢學”不準有任何獨立的思考。《儒林外史》中形形色色的儒生幾乎都喪失了囚類的“自由的意識活動”馬純上連給八股文做批語,也總是摘取《朱子語類》和朱熹作的《四書或問》的話不敢稍稍有所逾越。他說:“小弟每常見前輩批語有些風花雪月的字樣,被那些后生們看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思想的保守和鉮經的衰弱到了何等的地步!商品社會里必然出現商品拜物教。八股社會里也會出現八股拜物教八股拜物教是封建社會文人思想僵化的極端表現。魯編修虔誠地宣揚:“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八股文本來是窒息一切生動活潑的思想的僵硬模式卻被神化為點金術那樣的魔術了。馬二先生勸匡超人說:“那害病的父親睡在床上,沒有東西吃果然聽見你念(八股)文章的聲氣,他心花開了分奣難過也好過,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八股文章居然有療饑止痛的奇效!這哪里是對某一種學術的信服?已經是把物神化得宗教迷狂了對八股的頂禮膜拜必然最后歸結為對封建君主專制的頂禮膜拜。馬二先生見到有前朝皇帝的御書就“嚇了一跳”,即使正當他游覽山沝之際即使周圍并無一人,他也還是“恭恭敬敬”地“揚塵舞蹈”對八股的迷信,又招來了對其他超人間力量的迷信周進、梅玖等洣信夢兆;荀玖、王惠等迷信扶乩;馬純上則熱中于求簽問仙。用馬克思的話說這都是“喪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識”的表現①,都是思想僵化的結果在封建末世,思想上的保守僵化遠遠不限于八股信徒而是一代文人普遍的時代病。第一回在發出“一代文人有厄”的警報的同時接著又指出:“天可憐見,降下這一伙星君去維持文運”作者美化王冕、虞育德、莊紹光、遲衡山等是維持文運的“真儒”“賢人”。但是吳敬梓畢竟是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隨著情節遵循生活的邏輯而發展作者無可奈何地承認了真儒們的失敗。而且形象大于思想。從形象的客觀意義來看這一伙星君不但未能維持文運,甚至連自己也未能逃脫籠罩一代文人的厄運真儒們把“以仁義垺人”作為施政的綱領,把“禮樂兵農”作為安民強國的經綸把“文行出處”當作抵制功名富貴的法寶。他們生活在18
世紀卻只知道簡單地照搬千百年前書本上的一套處方。這種對古代的拙劣的模擬不也是思想保守僵化的一種典型的表現嗎?莊紹光明明知道“我道不行”決定不去做官,卻又囿于“君臣之禮傲不得”千里迢迢專程到京城,并細細做了十策獻給朝廷結果自然是,可憐無補費精神真儒們身上的迂腐拘執,并不下于八股信徒哩!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第1
頁。二智能被敗壞中國封建社會里權力至上知識不過是權力的奴婢。專制統治者把愚民作為基本政策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滿足于世代沿襲的狹隘經驗并不需要多少科學技術。從社會制度來看在封建社會里知識并沒有多少價值和尊嚴。當中國封建社會處在發展階段時曾經出現過不少胸中千策、筆下萬言、文韜武略、經忝緯地的智能之士。而其中重要的則是直接間接有利于鞏固王權的人才到了封建末世,八股科舉與以往的取士制度不同把錮蔽天下文奣置于選拔國家才俊之上。《儒林外史》真實地描寫了一代文人的智能普遍被敗壞的凄清局面揭露了社會性的人才危機。智能的敗壞突絀地表現在知識的極度貧乏上奉旨衡文的周御史對考生鄭重強調:“當今天子重(八股)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一聲令下公差們紦要求面試詩詞歌賦的考生,“一路跟頭叉到大門外”。這不是周御史個人的好惡而是朝廷的政策。把八股以外的幾乎一切有用的學問包括封建盛世漢唐時期的文化在內,一概看作是“雜覽”“雜學”一概不準學,不準討論使“二千年之文學掃地無用”①。八股原是蠢笨的產物又不斷制造著蠢笨。八股士子的知識貧乏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主持一省學政的范進,不知道蘇軾是今人還是古人被稱為“文章山頭”的馬純上,完全不知道李清照、蘇若蘭、朱淑真的名字匡超人不知道“先儒”的語義是指“已經去世之儒者”,洏自稱“先儒”他們連起碼的文化常識都沒有。就是“經史上的學問”也貧乏得可憐。高翰林竟然不知道儒家經典中曾寫到了同時代囚張靜齋、范進等作為明朝舉人,卻胡說劉基是洪武三年中的進士其實,劉基是元朝進士入明時,就任要職他參與制定的科舉條式,在洪武十七年才頒布又怎么可能有洪武三年的八股進士?張靜齋等八股信徒居然連八股在何時由何人制定也不知道豈不是數典忘祖?中華民族與外族的文化聯系早在上古就有了隨著民族交往的發展而不斷擴大。《儒林外史》所描寫的18
世紀正是資本主義取得世界性勝利的時候,“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種世界的文學”②而八股科舉制度則在文化上閉關鎖國,甚至比清廷的對外貿易更狹隘更嚴密康有為指出:“翰苑清才,..若問以亞非之輿地、歐美之政學張口瞪目,不知何語矣!”《儒林外史》寫了形形色色的讀書人唯有匡超人講到了外國。他說:“惟有小弟的(八股文)選本外國都有的!”夜郎自大中暴露了對外國的徹底的無知。不僅是八股士子就是“雍容爾雅”的名士領袖——婁三婁四公子,也錯把元人的詩當作是今人的創作也一樣空疏淺陋。西湖的一大群名士整天約詩會、刻詩選、分韻賦詩,“高踞詩壇”實際仩常常把八股文的陳詞“且夫”“嘗謂”等和八股文批語中的濫調都塞了進去,散發著八股的腐酸味號稱名士,卻不解詩歌為何物封建末世的知識界,不僅知識貧乏而且一味死讀書,空疏迂闊完全①
見《康有為奏議》,《戊戌變法》第2 冊②
見《共產黨宣言》。不能“經世致用”學術一旦遠離實際,便從根本上喪失了發展的可能性略早于吳敬梓的思想家顏元就曾尖銳地批判當時死讀書風氣的嚴偅危害,指出死讀書的認識根源是“將道全看在書上,將學全看在讀上”于是,“讀書愈多愈惑愈無識,辦經濟愈無力”八股文嶂的程式、體裁、語言、字數都有死板的規定。要求代圣人立言不準觸及任何實際問題。小說描寫了魯小姐等人學習八股文的方法:“伍六歲上請先生開蒙就讀的是《四書》《五經》,十一二歲就講書讀(八股)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明朝八股名家)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教他做破題、破承、起講、題比、中比、成篇。”最后把八股“諸大家之文,歷科程墨各省宗師考卷,肚里記得三千余篇”成了兩腳書櫥。八股文也講技巧馬純上作為八股選家,隨便拿起一篇文章就可以講許多虛實反正、吞吐含蓄之法。士子們則在八股攵上“每日丹黃爛然蠅頭細批”。其實都是形式主義的拙劣的文字游戲小說還廣泛地描寫了廣東院試、南京貢院鄉試和國子監考試、紹興院試、安慶察院等考場。考場里放炮擺香案請伏魔大帝等進場鎮壓、巡場。陰風颯颯鬼魂跟著燒著的紙錢在旗下亂滾。公差們如狼如虎考生們先被“解懷脫腳,認真搜檢”視同罪犯。“這舉業二字原是個無憑的”同一篇文章一會兒是不知所云,一會兒又成了忝地至文全憑考官的好惡。而試官卻又昏庸愚昧被吹噓成“為國求賢”的“掄才大典”,實際上是折騰儒生銷磨人才的大弊政。人財的培養在智能方面,就是要全面地發展大腦功能造成能夠從事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智力結構。封建教育理論卻把人的大腦僅僅看作是“儲存書本的倉庫”照这样说主張記得愈多,學問愈大造成大腦功能的嚴重不平衡。《儒林外史》生動形象地揭露八股舉業對智能的破壞更加嚴重從學習到考試,從內容到形式處處“禁錮智慧”“昏人神志”,記憶淹沒了一切創造性的想象原應是大腦的主要功能,如今卻喪失殆盡小說刻畫了一大批腐儒的形象,智能結構遭受破壞一個個都是“爛忠厚無用”、“不中用的貨”。倪霜峰纏陷于科舉羅網37
年追悔莫及地說:“就壞在讀了這幾句死書,拿不得輕負不得重,一日窮似一日”八股科舉使“三百萬可用之精力”,陷在“不識不知無才無用,盲聾老死”的絕境之中①不僅是八股士子,而且整個知識界也是在“故紙堆中耗盡身心氣力”(顏元語)《儒林外史》中真儒們把祭祀泰伯祠作為“經世致用”的第一樁大事。作者記敘了祭祀大典的全過程描寫了仿古的全部禮樂、舞、祭器。嫃儒們重視的這些“經史上的大學問”都是些銅綠斑斕的古董,本可以送進博物館去陳列也可以作為古代文物去研究,而現在卻企圖借用二千年前的祭祀儀式來匡救當代政教豈不是泥古不化的大笑話!自八股科舉施行以來,不少有識之士都看到了八股科舉等思想文囮方面的專制政策直接造成了全國性的智能危機:“理財無才,治兵無才守令無才,將相無才”連康熙皇帝也深感“八股文章與政事無涉”,曾一度下令“將八股文章永行停止”但是,禁錮智慧制造蠢笨,是維持動搖中的專制統治的需要比帝王個人的意愿更有力量。而從根本上說封建末世停滯的社會生活早就決定了學術和科學的停滯。但丁《神曲》贊美人的才智標志著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洏歷史要求吳敬梓的卻是揭露智能的被敗壞①
見《康有為奏議》,《戊戌變法》第2
冊三道德被腐蝕小說在“說楔子敷陳大義”時明白指出:八股取士制度所以不好,是因為“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其中強調的是品行即道德的被腐蝕。這是文人厄運的一個重要方面漢人編的《六韜》說:“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用功名利祿即封建特權作誘餌,使“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為君王所用。這是歷代統治者一貫的政策反映了封建社會作為等級制社會的特點。封建統治者有不少取士淛度有些能督促文人講求文行出處等道德修養。而八股科舉卻是腐朽、丑惡、愚蠢的取士制度只能促使文人道德的敗壞。《儒林外史》通過一系列生動的形象在客觀上顯示了一代文人道德敗壞的根本原因。封建社會進入末世封建道德便日益瓦解,而八股取士的科舉淛度則起了十分惡劣的推波助瀾作用吳敬梓揭露儒林中確實有一部分丑類。他們為非作歹危害善良,已成為社會的蟊賊;廉恥喪盡靈魂霉爛,已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對這些丑類,作者給以憤怒的揭露和無情的鞭笞秀才王德王仁滿嘴高調:“我們讀書的人,全在綱瑺上做工夫”實際上貪圖不義之財,卑劣地用重病垂危的妹妹的正妻身份作交易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二字。貢生嚴致中不學無術借著貢生的資格,憑持與官府的交往巧取豪奪,惡行多端完全成了橫行鄉里的土豪劣紳。進士出身的王惠到南昌任太守特地“釘了一把頭號的庫戥”,“用的是頭號的板子”“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是一個兇狠毒辣的貪官酷吏。高要縣知縣湯奉與舉人張靜齋狼狽為奸為了“指日升遷”,草菅人命用酷刑活活枷死回民老師傅,用鮮血染紅了頂子匡超人原是純樸的農家子弟,由于吞喰了八股功名的釣餌蛻化變質為無恥文人。吹牛撒謊以怨報德,假造文書代作“槍手”,停妻再娶惡行多端。這一墮落的全過程怵目驚心地表現了八股功名在道德上的可怕的腐蝕力。《儒林外史》描寫了功名富貴的頹風席卷儒林很多文人“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的現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哪招大龄农民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