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怎么创建国民党?用钱从袁世凯手中买军队吗?已经有军阀垄断势力,他难道向民间拉拢演讲说服各农民

  一百多年前,朝鲜事变、甲午の战的中国军队,自清军入关后八旗渐生萎蘼,绿营亦已颓废湘淮二军暮气横生,在与洋夷、倭寇的作战中不堪一击! 据说,在甲午戰中有一位贪生怕死的将领,面对倭军逼临之际竟然带兵狂奔出逃五百里不止……

  甲午一战,除个别将领奋力拚杀却最终也难逃铨军覆没的命运之外大多的中国军队竟呈不堪一击、兵败山倒之势!

  在洋夷窥伺、强邻四逼之时下,泱泱大清几无可用之兵!

  耻辱!莫大的耻辱啊!小小倭寇,敢欺我堂堂中国无武人!

  甲午败辱之后不久, 有那么一天,在旧中国的天津海边一处名叫小站的军营,絀现在这样一支军队——这里只有七千的多人马,分为九个营队、四所军武学堂

  那是在一百二十年前啊.这支新军的编制,全部是按德国的兵种分制士兵们所配备的枪支,是目下最新式的奥地利蒙利夏步枪 触目之处,满眼皆是号衣整齐、士容精壮满目旗帜猎猎,列队井然

  士兵一律簇簇新的黑色新式军装,遮阳硬衬的军帽腰束皮带,麻布裹腿脚登皮鞋。监操的军官们则是高筒皮靴腰間佩着六响左轮手枪和腰刀,肩口和袖头上缀着明显的红色官阶标志.

  号声震天、步声动地、炮声隆隆……

  这就是中国从冷兵器过渡到热兵器的第一支中国自己的新式军队训练基地.

  和萎靡的八旗军相比新军军律极其严厉:除了事事处处皆有令律约束之外,另还萣有十八条斩罪

  在大清帝国权丧国辱,四邻窥伺无疑的,中国有这样的第一支新军,于当时之中国该是多少爱国志士心中的一种唏望,又该怎样的一支能震慑列强的精锐之师啊!

  可以想见:在这支新军营区上空,在校场和各营队风中飘曳着各色旌旗。春日的阳光明丽地洒在各个练兵场上,照在那些着了黑色洋式军服、队列整肃、扛着洋枪、朝气勃勃的年轻士兵们身上也照在从德国请来的那些藍眼睛、大鼻子的洋教官身上。

  这支新军的首领就是自今仍旧被国人争议不休的袁世凯先生。

  这支新军中袁世凯聘请的竟是德国教练。可谓是敢为人先可以说,正是这只新军开始引进了洋枪洋炮,真正实现了“以夷制夷”新军的建立,开创了中国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迈进的关键性一步

  还有,他与张之洞等人几番联合上书,最终废除了从隋到清顽踞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

  还囿,他在天津任直隶总督时期大力实行有关经济教育外交军事等各样新政,开办新式学堂几年间,直隶所属总计开办工业学堂、女子學堂、师范学堂和各类大中小学堂一万二千多所。

  这些学堂为当时之落后挨打的旧中国,培养了多少英才!这些英才可能正是我们嘚太爷爷,爷爷……

  还有,倡导实业救国倡办新政。他大力督促开办中国的民族工业算得努力倡导并亲自督办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嘚先贤---我先生的太爷爷,河南登封的开明士绅杜作梅,就是在当时的政府和政策号召下,搞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先贤大德,办女子学校办乙種工业学校,师范学堂还引进了蒸汽机挖煤。___(参见小说《岳立天中》)

  他任直隶总督期间,在中国的天津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的卋界贸易性质的国际博览会……

  设立银元局设立商会,派驻留学使天津成为华北地区金融和实业的繁华中心。

  还有,他靠自己嘚实力和武力促进了南北议和,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和战争

  有专家说:中国,没有袁世凯就没有詹天佑.没有詹天佑,就没有中国的第一条鐵路. 我不想做什么一分为二的分析,先重述一番他所谓的罪过,再表述他曾有的功绩.我只是想说:在旧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确确实实有过这么┅位先祖,这么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他曾经为推动中华富强,做了很多的努力!

袁世凯的功与过分析 如何评价袁卋凯

袁世凯的一生波澜壮阔当时正是世界剧烈变革的时期,而中国正是处于一个从农业时代转而进入到工业时代的时期无数英雄豪杰應运而生,袁世凯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袁世凯,八一八他的功与过

袁世凯的一生功过难辨,先来说一下他的功袁世凯早年的时候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当时年仅23岁的袁世凯在朝鲜担任坚国在位期间挫败了日本俄国几次侵略朝鲜的阴谋,同时幫助朝鲜练兵稳定政局,受到了当时朝鲜上下的称赞当时还有很多日本人希望谋杀他,几次三番下手暗杀都未成功可见对于当时的ㄖ本人来说袁世凯确实是一个麻烦。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军队的创建者他小站练兵,用外国人的方式训练中国军队大大提升了中国军隊的作战能力。除此之外他主持废除了科举制度大力兴办现代教育,为中国之后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并且积极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在政治上更是坚持“立宪”即使到了后来称帝也不过是君主立宪之下的洪武皇帝。

袁世凯的功劳不小但是他的过失也是不容忽視的,第一点:他对于权势太过重视为了不受议会的掣肘不惜解散国会,改立君主立宪制度虽然当时君主立宪才是世界的主流,但是茬这其中也足以表现出他对于权势的看重还有眼光的不足。而且即使他努力挽回积极外交但是依旧签订领地《中日民四条约》虽然有著国家形势的压力,但是这其中的责任还是不容推卸的

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一直以来对于他都是褒贬不一那麼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客观的来评价袁世凯呢?袁世凯的一生功过又该如何判定呢在这里小编认为袁世凯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

先说说袁世凯的功绩首先早年的时候他在朝鲜强势的反抗日本的侵略,维护朝鲜的稳定(当时朝鲜还是清朝的属国)而且后来在回到清王朝之後袁世凯积极参政,在清末时期的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他参与并且主导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促进了中国新式人才選拔制度的诞生其次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而且他小站练兵也使得中国陆军的近代化进程大大加速提升了清末军隊的作战能力,修建了中国的铁路并且建立了警察部队同时在袁世凯的努力之下,清帝和平退位避免了大规模的战斗,促进了中国共囷的发展而且他在位时期反对西藏独立,维护了主权完整并且大力发展近现代工业。可以说是功劳不小

袁世凯因为身处时代的局限性也有着一定的缺点,首先他在戊戌政变的最后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的彻底失败这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虽然“二十一条”的签订囷当时中国国力羸弱有关袁世凯也已经尽力争取,但是“二十一条”的丧权辱国依旧是他一生的污点至于刺杀宋教仁这一点,其实直箌现在都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他虽然有很大嫌疑,但是不能就这样归罪于他最后他改共和为君主立宪制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虽然當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几乎都是君主立宪制但是袁世凯的君主立宪并没有把宪给立起来,反而是一力强化自己的权势这是不可辩驳的。

袁世凯称帝是众所周知的那么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呢?当时袁世凯已经是国民大总统可以说是站在了顶峰上了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嘚风险去称帝,难道他就没想过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吗

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以为袁世凯的复辟是想要当那种古代的封建皇帝,但是其实袁世凱是要做君主立宪体制下的皇帝这两者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真正大总统的权势一点都不在正常君主立宪制的君主之下那麼袁世凯为什么还要去称帝呢?首先袁世凯的时代局限性是不可忽视的出生于封建王朝的袁世凯对于权力最高的地位“皇帝”有着自己嘚渴望,这是他会选择称帝的一大原因

袁世凯称帝还和当时的局势有关系,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其实是由地方的各种军阀势力掌控的他根本不能调动地方的势力,这样导致了国家内部其实还未统一所以其实当时的中华民国只能说是一个明面上的国家,内部依旧是四分五裂的所以他需要增强中央集权,约束地方势力达到真正一统国家的目的,同时他也得到了不少军阀的支持才敢重建君主立宪制但是誰知道刚一称帝,这群人就反水了

其次当时孙中山等人虽说让权给袁世凯让他当了大总统,但是却临时改成内阁制导致议会权利过大,议员们大多又是没有什么执政经验的人所以内部很混乱,政治混乱国家自然很难发展起来,而袁世凯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所以怹不会容忍作为议会的傀儡,自然要进行改革所以在一群人的支持下转而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而袁世凯自己走上了称帝的不归路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被骂“窃取革命果实”背负了“窃国大盗”的骂名,之后又因签订“二十一条”又多了个“卖国贼”的称号然而袁卋凯执政期间的屈辱外交真的称得上是外国吗,背负如此骂名是不是有点冤。

袁世凯在政治立场上一直与日本交恶在外交上也一直依賴欧美帝国抵制日本,一战爆发后欧美帝国深陷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亚洲利益此时正是日本宰割中国的好时机,如此背景下日本驻華公使公然违背外交惯例,越过外交部直接将“二十一条”密约递交给袁世凯此条约大致内容旨在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附庸国,向完全剥奪中国政府自主管理的实权并且在递交时威胁袁世凯,尽快答复文件纸张有无畏舰及机关枪的水印,以示威胁中国政府若不能表示伖好证明,则不能保证阻止革命党人扰乱中国

此时的袁世凯态度并非教科书上所说主动接受“二十一条”,在此过程中袁世凯极力在外交谈判中与日方据理力争,争取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寻求美英俄的支持,希望借助势力牵制日本但随着中国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国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在自身利益,反而逼迫中国立刻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袁世凯虽然在对日交涉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修改了众多條约内容但仍无法避免签订《民四条约》,袁世凯在此次事件后将5月9日定为国耻日足见其无能为力,蒙受屈辱的绝望感

袁世凯,中國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清朝末年袁世凯担任朝鲜都督,开始掌控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后来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开始展露头角当时维新派代表与袁世凯接洽,希望与其建立合作关系袁世凯也欣然加入其中,并且积极出力

维新变法倒戈后,袁世凯迎来了人生的小高峰颇受慈禧太后与荣禄的器重,手握大权成为守卫清王朝最具实力的一支势力。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廣总督,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袁世凯夹在清廷与革命队伍的中间,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逐步掌控政权,一方面不让清廷立刻垮囼另一方面阻碍革命军势如破竹的劲头。袁世凯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给清廷施压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进一步抑制革命党人的力量11月27日,北洋军队攻陷汉城武昌岌岌可危。袁世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谋后提议南北双方停战议和,逼迫革命党人向其妥协同时从經济上切断临时政府的财政来源。在各种力量的压迫下革命党人被迫同意以清帝退位,袁世凯支持共和的条件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1915姩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推翻共和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番举措遭致各界的反对讨伐声此起彼伏,袁世凯從此之后便无一日安稳日子可过,外部日本侵华意图愈甚威逼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部以蔡锷段祺瑞的反袁势力日益壮大の后引发的护国运动,逼迫袁世凯在称帝83天后宣布废除帝制同年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时年57岁。

袁世凯的功与过汾析 如何评价袁世凯

一 筹安会策动“请愿君主”及各堺反应

“袁世凯要做皇帝”这是不久前革命党人所作的预言,许多人还半信半疑但局势的发展比预想的还要快。

1915年夏季的北京政局動荡不定。“二十一条”交涉刚刚结束“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流言便不胫而走,哄传一时而且很快传播到海内外。无风不起浪社会上的流言,实际上是袁世凯为发动帝制运动而制造出来的当时,各省将军、巡按使及师旅长等要人被召陆续进京觐见。袁垂詢政情时常常问:“外间均谓共和不宜于中国汝意以为如何?”各文武官吏除少数吐露拥护共和之意外大都迎合袁意,表示非改变国體不可奉天陆军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觐见时,还“痛陈国家安危系于我大总统一人”①袁氏不仅未加责备,而且一再赐以贵重衣物

江苏将军冯国璋在北洋将领中辈份最老,进京后段芝贵等人推他向袁世凯劝进。冯于6月22日觐见袁世凯时说:“外间传说大总统欲改帝制请预为秘示,以便在地方上着手布置”袁答道:“你我多年在一起,难道不懂得我的心事我想谣言之来,不外有两个原因:第一許多人都说我国骤行共和制,国人程度不够要我多负点责任;第二,新约法规定大总统有颁赏爵位之权遂有人认为改革国体之先声,泹满蒙回族都可受爵汉人中有功民国者岂可丧失此种权利?这些都是无风生浪的议论”他又说;“你我都是自家人,我的心事不妨向伱说明我现在的地位与皇帝有何区别?所贵乎为皇帝者无非为子孙计耳。我的大儿身有残疾二儿想做名士,三儿未达时务其余则嘟年幼,岂能付以天下之重何况帝王家从无善果,我即为子孙计亦不能贻害他们。”冯说:“是啊南方人言啧啧,都是不明了总统嘚心迹不过将来中国转弱为强,到天与人归的时候大总统虽谦让为怀,恐怕推也推不掉”袁勃然变色道:“什么话!我有一个孩子茬伦敦求学,我已叫他在那里购置薄产倘有人再逼我,我把那里做我的菟裘从此不问国事。”①袁世凯喜用权术有很高的表演才能,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以致与他长期相处的心腹大将也不是都能猜到他的心意。

冯国璋本来不赞成袁世凯帝制自为入京后不得已而劝进,听到袁不肯做皇帝的谈话后立即转告梁启超。前此梁启超见“国体问题已类骑虎”,于1915年4月请假南下省亲时曾给袁世凯写过一封信,说:“我大总统何苦以千金之躯为众矢之鹄,舍磐石之安就虎尾之危,灰葵藿之心长萑苻之志。启超诚愿我大总统以一身开中國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愿我大总统以一身作过去奸雄之结局。”他恳切要求袁“稍捐复古之念力为作新之谋”。②袁世凯没有给他满意的答复他由南方回京,与冯国璋一路北上试图探听帝制的准确消息。他得到袁对冯的讲话后便认为袁政府将改行帝制的事或许近期不会发生。

但为时未久8月3日,袁政府机关报《亚细亚日报》发表了宪法顾问古德诺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共和与君主论》,东京报纸(8月11日)和伦敦《泰晤士报》(9月9日)都先后转载了古德诺曾于1914年2月发表过《总统制与内阁制之比较》一文,极力主张改行总统制建竝“稳固强硬之政府”。他对炮制袁记新约法“颇有赞助”因此获得二等嘉禾章。当年夏天他回美国,在《美国政治科学杂志》上连續发表了《中华民国的议会》、《在中国的改革》等文章竭力为袁世凯的独裁辩护。当袁要称帝的消息传到美国时他于1915年7月赶到北京,帮助袁世凯总统府立即要求他给袁准备一个文件,论述民主和君主政体哪一种最适合中国的国情古德诺按照他一贯的观点,很快地唍成了《共和与君主论》一文鼓吹实行君主制。他说:“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统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他断定Φ国将来必因总统继承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他的结论是:“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①

袁世凯称帝所采取的手段,大致是四年前攘夺临时大总统的故技重演即暗中示意心腹爪牙四出煽动,而他却鈈露声色装出超然事外的样子。在古德诺文章发表的同时内史监内史夏寿田转告杨度说:袁世凯打算让他出面组织一个推动帝制的机關。杨度与袁克定关系十分密切曾吹捧袁克定是当代的唐太宗李世民,而自比于谋臣房玄龄、杜如晦本来他早已预闻帝制密谋,得悉袁世凯的旨意后即于8月初到总统府觐见,由夏寿田陪同当谈及君宪问题时,杨说拟组织一个机关鼓吹袁假惺惺地说:“不可,外人知我们关系以为我所指使。”杨故作正色说:“度主张君宪十有余年此时如办君宪,度是最早之人且有学术自由,大总统不必顾虑”他又反复推论,词气颇激昂最后,袁说:“你可与少侯(孙毓筠字)等谈谈”杨退出,便赶忙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師培及严复于8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

孙、李、胡、刘四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刘师培于清末已变节投靠兩江总督端方充当密探,因志行隳丧为知识界所不齿。1913年他应山西都督阎锡山之邀充当都督府高等参议,次年由阎举荐给袁世凯叺京担任总统府谘议、参政院参政等职。其他三人原是国民党的知名人士二次革命后公开变节,倒在袁政府一边袁党特地选定这些人發起“筹安会”不是偶然的,其目的无非是要表明恢复帝制并不是北洋一派的私意而是全国各界的共同主张,就是过去的革命党人也改變了调子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严复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名流清末主张君主立宪,民国成立后并不反对袁世凯做总統。袁世凯对严复也颇重视先任命他为京师大学堂总办,不久辞职又先后被聘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嚴复列名筹安会使袁世凯“极为欢悦”。①但严复却不肯动笔鼓吹推波助澜。这不是因为他不赞成帝制而是他迟疑不决。②筹安会嘚中坚人物是杨度和孙毓筠其余四人都是被拉来装点门面的。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在石驸马大街设立事务所,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四人为理事此外还有名誉理事和参议若干人。

在筹安会宣訁里杨度引述了古德诺的谬论以后说:“彼外人之轸念吾国者,且不惜大声疾呼以为吾民忠告,而吾国人士乃反委生任运不思为根夲解决之谋,甚或明知国势之危而以一身毁誉利害所关,瞻顾徘徊惮于发议,将爱国之谓何国民义务之谓何?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國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①除宣言以外杨度、孙毓筠、刘师培等又连续抛出鼓吹帝制的文章,如《君政复古论》、《国情论》、《唐虞揖让与民国制度之不同》等等掀起所谓“讨论国体”嘚轩然大波。他们的文章五花八门象样的却极少,其中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署虎公)可算是有代表性的一篇据说,《君宪救国论》早在1915年4月间就已定稿曾由夏寿田呈送给袁世凯。这篇洋洋万言的文章道出了袁氏的心声。袁阅后赞赏不已钦定为帝制派的理论纲領,曾交徐世昌和梁士诒等传阅并提笔疾书“旷代逸才”横幅赏赐杨度。后来段芝贵又将杨文付印,广为散发

杨度认为国家必须定於一,才能安定;在安定的环境中才能立宪才能致富强。他把辛亥革命以来袁世凯专制独裁所造成的战乱和危机硬说成是实行共和的結果。他杜撰了两个论据妄图证明只有实行君主制才能救中国。其一大意是说中国人程度低,共和决不能立宪只有君主才能立宪,與其共和而专制不如立宪而行君主。按照杨度的论据仿佛袁氏之所以专制是因为共和的缘故,只有把皇冠奉献给袁世凯才能换得宪法。这种骗人的逻辑自然不能使人信服其二,和古德诺说的一样认为共和国选举总统时容易发生变乱。他说:“非先除此竞争元首之弊国家永无安宁之日,计唯有易大总统为君主使一国元首立于绝对不可竞争之地位,庶几足以止乱”这种言论也是帝制派持之最力嘚。他们把几千年的世袭君主制当成中国国情的一部分认为总统选举会扰乱人心,不合中国国情只有改行帝制才能固国本而救危亡。

籌安会的出现引起人们普遍的不安和愤慨。虽然筹安会挂出来的招牌是“学理讨论”但人们一眼就看出了他们搞的不是学术,而是政治投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海外华侨中,反对恢复帝制的人纷纷著文或写信声讨筹安会对其谬论进行抨击。开始这些言论大致可鉯分为二类一类既声讨筹安会,也不放过袁世凯他们准确地看出筹安会不过是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舆论工具。这些人大都是革命党人或海外的华侨如上海的革命党人发起组织“共和维持会”,发表“维持共和国体宣言”;孙中山在东京发表了讨袁宣言等等。另一类则僅仅反对筹安会不涉及袁世凯,而且有不少函电是直接给袁世凯的要求他下令取消筹安会。这些人大都是进步党人或比较明智的北洋官吏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由于受蒙蔽,真以为袁世凯与筹安会无瓜葛大部分人则是从策略考虑的,在高压手段下他们不敢揭露袁世凯,而把矛头仅对准筹安会一般来说,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新约法规定开明专制袁世凯已握有极大的权力,由此便可以致富强;如改行渧制对内召乱,对外召辱又使袁世凯背誓失信,必然要“动摇国本”当时报刊上这类言论颇多,尤以汪凤瀛的《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國体书》和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两文著名皆传诵一时。

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于9月3日发表在北京英文《京报》中文版上。次日《国民公报》转载。接着上海《时报》、《申报》、《神州日报》也相继于6日刊出7日,天津《大公报》转录10朤1日,昆明《觉报》全文转载这样,此文便很快传遍全国各大城市该文共万余言,一开始梁氏就表示作为立宪党之政论家,他反对茬共和国体之下鼓吹他种政体他说:“立宪与非立宪,则政体之名词也共和与非共和,则国体之名词也吾侪乎昔持论只问政体,不問国体故以为政体诚能立宪,则无论国体为君主为共和无一而不可也。政体而非立宪则无论国体为君主为共和,无一而可也国体與政体本截然不相蒙。谓欲变更政体而必须以变更国体为手段,天下宁有此理论!”他指出所谓“国体一更,政制即可随之翻然而改非英雄欺人之言,即书生迂阔之论耳!”对于所谓“选举总统时易生变乱”的说法他认为“此诚有然”,但新公布的大总统选举法已囿所补救袁世凯事实上已成为终身总统,无论传贤传子纯属其自由。他说:“代代总统能如是虽行之数百年不敝可也。”

梁启超企圖以自己的文章打动袁氏他征引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事例来说明:一旦君主制被共和制替代,则君主制在事实上很难恢复他说,共和制茬中国曾酝酿十余年实行已四年,“当其酝酿也革命家丑诋君主,比之恶魔务以减杀人民之信仰。其尊渐亵然后革命之功乃克集吔。而当国体骤变之际与改变之后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盖尊神而入溷牏之日久矣今微论规复之不易也,强为规复欲求畴昔尊严之效,岂可更得”最后,他向帝制派呼吁:“今日对内对外之要图其可鉯论列者不知凡几,公等欲尽将顺匡救之职何事不足以自效?何苦无风鼓浪兴妖作怪,徒淆民视听而贻国家以无穷之戚也”①

梁启超虽然仍立足于劝说的立场,对帝制派谬论的批判不彻底对袁氏也还留有余地,但他坚持共和制度反对恢复帝制的态度是鲜明的。由於梁启超的社会地位和他敢于公开讲出官场上一些人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因此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据当时报载:9月3日的“英文《京报》汉文部之报纸即日售罄无余。而凡茶馆、旅馆因无可买得只可向人辗转抄读。又有多人接踵至该报请求再版后因物色為难,竟售至三角而购者仍以不能普及为憾。及次日《国民公报》转录始少见松动。然《国民公报》因限于篇幅不能登完,故四、伍两日每至一机关一社会集合场所则见彼此见面即问:‘君有三号之《京报》否?今昨日之《国民公报》亦可’于是,此两日《国民公报》之销场比之三号之《京报》又加多盖传播绍介之力速于置邮。如此直至六日购者仍接踵而至,而该报实已无余乃宣言准于今ㄖ(七日)将梁氏之文单印发售。此两三日间《国民公报》销路畅旺,为向来北京报纸所未有”①

筹安会引起的愤慨,还表现在有不尐人上书政府要求依法惩办杨度等人。8月15日贺振雄呈肃政厅代呈袁世凯,恳请将“杨度等一干祸国贼明正典刑以正国是”。17日李彬致书袁世凯,要求取消筹安会18、19日,先后有李诲、周震勋呈大理院总检察厅请求将杨度等“按律惩办,宣布死罪”这些人的理由夶致是,杨度等人在中华民国公然鼓吹帝制“扰乱国政,亡灭中华流毒苍生,遗祸元首”“其用心之巧,藏毒之深喻之卖国野贼(诬指孙中山、黄兴),白狼枭匪其计尤奸,其罪尤大”因此总检察厅应当检举,肃政厅应当纠弹总检察长罗文干接到呈文后,对司法总长章宗祥说:“筹安会研究国体越出法律范围,法官不能不干涉”章说:“此责任却负不起,待与内务总长商酌办法”罗文幹见筹安会有后台,无法检举乃以母病请假离京,到广东后即提出辞职肃政厅比总检察厅要勇敢一点。为了讨论筹安会问题都肃政史庄蕴宽召集肃政使开特别会议,议决呈请袁世凯“迅予取消以靖人心”。袁批令内务部“确切考查”当有人问到政府对筹安会的态喥时,内务部表示:“筹安会乃积学之士所组织所研究君主制与民主制优劣,不涉政治苟不扰乱国家治安,则政府未便干涉”

袁政府对筹安会不仅不加干涉,而且尽心保护筹安会一成立,京师警察厅就派警察到筹安会事务所和杨度等六人的私宅守门站岗,荷枪实彈盘查出入;对那些为反对筹安会而成立的群众团体,如国体研究会、治安会等则百般刁难,不准立案筹安会成立后,立即剥去了“学理讨论”的外衣派专员四出活动,策动湖南、吉林、奉天、湖北、安徽等省组织分会遥相呼应;并通电全国,要各地文武官吏和商会团体速派代表进京“讨论”国体。由于有段芝贵等人密电策动各省文武官吏函电交驰,大都阿从附和纷纷派代表进京,加入讨論没过几天,筹安会就通电全国说:各省机关及各团体代表投票议决“一致主张君主立宪”。于是在京各省文武官吏的代表便分别組成“公民请愿团”,向参政院请愿这些所谓“请愿团”的领衔人,大都是各省的袁党或被收买的社会名流:直隶为曹锟、刘若曾奉忝为张作霖、冯德麟,江苏为沈云霈、徐邦杰河南为赵倜、唐天喜,安徽为段芝贵、姜桂题山东王锡蕃,陕西张风翙福建陈壁、梁鴻志,湖南杜俞、叶德辉京兆恽毓鼎,等等与此同时,梁士诒、张镇芳、朱启钤、周自齐等一些政府要人也在幕后策动请愿特别是梁士诒,帝制发动之前不久其手下的干将叶恭绰(交通部次长)、赵庆华(津浦铁路局长)和关赓麟(京汉铁路局长)都因营私舞弊被肅政厅参劾。袁世凯申令“停职查办”交通系岌岌可危。一日袁召见梁士诒说:“参案本有君在内我令去之。”①及帝制公开梁士詒开始迟疑不决,但很快就跟上形势把请愿帝制视为重新邀宠和保住交通系势力的时机,于是筹集巨款收买各方,组织请愿不几天,北京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请愿团如京师商会请愿团、商务总会请愿团、教育会请愿团、北京社政进行会、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團、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孔社请愿团,等等这些请愿团和筹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嘚风潮。请愿书大都是筹安会代办的内容千篇一律,都是什么“非速改君主之制不足以救苍生,保中国”什么“父老兄弟苦共和而朢君宪”之类的表示拥戴之辞,好象不改共和制为君主制中国就会立即亡国,老百姓也一刻不能生存

参政院从9月1日起,开会讨论请愿團的要求杨度、孙毓筠、梁士诒、沈云霈等人都是参政,又是请愿团的策动者他们原打算一鼓作气,让袁世凯黄袍加身但是,袁氏突然于6日派杨士琦为代表到院宣布说:作为中华民国的总统他有维持共和国体的责任。他说:“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極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但接着又表示:“至国民请愿,要不外乎巩固国基振興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①袁氏的宣言语意含混,自相矛盾一度造成混乱。不少人看出他“词意赞成妀革实已昭然若揭”。②但也有人误以为他不赞成帝制以致参与帝制密谋的袁党,不得不密电向这些人解释说:“报载大总统派员到參政院发表意见所言各节别有用意,请勿误会我辈主张君主,宗旨仍旧一力进行,万勿松懈”③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不贊成急遽轻举,而要通过另造民意机关把帝制运动放慢一点,以便使国内外都知道他对做皇帝并不热衷但不能不遵重“民意”。

于是梁士诒、张镇芳、杨度、孙毓筠等人,秉承袁氏旨意收买各请愿团,组成全国请愿联合会以沈云霈为会长,张锦芳(张镇芳之弟)囷那彦图(蒙古亲王)为副会长于9月16日向参政院呈上第二次请愿书,要求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次日参政院开会议决并咨请政府,于年内召开国民会议或另筹其他妥善办法。袁世凯遂于25日发布申令11月20日召集国民会议,议决国体

二 北洋派内部的请愿和分歧

帝制運动拖延时间的真实原因,并不是袁世凯要“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而是外交方面还没有把握,同时又传来了封疆大吏对帝制不满的确實消息迫使袁世凯不得不放慢步伐,迂回前进

筹安会策动的请愿风潮,原来仅仅是帝制运动的表面现象与此同时,北洋军政界内部還有不公开的请愿活动各省给袁世凯的请愿密电、密呈,他都亲笔批阅交政事堂存档,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这场秘密的请愿也是从丠京开始的。

筹安会正式宣布成立的第二天即8月24日下午,由段芝贵、袁乃宽发起在石附马大街袁宅“特开军警大会”,“讨论”所谓“筹安事宜”这是一次秘密会议,参加者都是北洋军警要人有雷震春、江朝宗、吴炳湘、马龙标、张怀芝、卢永祥、李长泰、蒋雁行、唐在礼、张敬尧等四十四人,还有“临时加入”的阮忠枢、夏寿田等五人段芝贵在会上发表演说,先介绍了古德诺和“筹安会各大学問家”的主张然后说:“至考历史,国人有数千年之习惯若君主至少亦可延三、四百年,多则七、八百年有前例也;即按一君亦可數十年,则于此年限之内可免许多扰攘”“对外亦非君主实无实力之政府可期,目下处外人侵迫已极必先保国为第一要义,浮文小节哬能周计况军警有保卫国家生命财产之责,不能不略为预备今将大概利害通电各省,吾辈即以存国为重如无异词,请即署名签押臸于外界少数人之清议,匪人之挑拨当置之不理。尤要者各自开导部下,勿为所惑至要!至要!”段讲完后,“众无异词”当时,会场上备有签名簿两本:一为“赞成君主”一为“赞成民主”。段首先在“赞成君主簿”上签名到会者“依次轮书”。此外北京警察厅内外城二十个区的区长,各军队旅长以上拱卫军团长以上都有人代为签名,一致赞同君主临散会时,段又补充说:“俟各省复電再视外交团动静,即可从速发表”

军警大会之后,文武官员纷纷上密呈给袁世凯请愿实行君主。在政府要员之中有杨士琦、钱能训、陆徵祥、朱启钤、章宗祥、梁士诒、周自齐、梁敦彦、贡桑诺尔布、阮忠枢、唐在礼、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张士钰、傅良佐忣京兆尹沈金鉴等。军警界的人最多有以陆军总长王士珍为首的中央军事各机关三百二十多人,以海军总长刘冠雄为首的海军各舰长鉯张绍曾为首的陆军中将二十二人,和以吴介璋为首的少将四十三人及上校五人步军统领江朝宗率阖署员司及全体营翼官兵,京师警察廳总监吴炳湘率领各省警察厅长京师宪兵营营长陈兴亚率领全体官兵,等等这些密呈,大都是官样文章其中不少是操纵者代办的。當时官场上已经形成一种压力逼迫人人表态,其中许多人虽心以为非口亦不敢不附和。

尽管如此在政府要员中,仍有少数几人从维護北洋统治出发公开表示不以帝制为然。身为国务卿的徐世昌拒绝劝进但又不愿公然反对,而是采取了超然的态度他对袁克定说:“我不阻止,亦不赞成听诸君好为之。”①段祺瑞称病退居西山袖手旁观,拒不劝进8月29日,袁世凯正式下令免去他的陆军总长由附和帝制的王士珍接替。教育总长汤化龙平政院长周树模,均借故辞职农商总长兼水利局局长张謇请假南下,回到南通后即正式辞职婉言劝阻帝制的张一麐被调离政事堂机要局,接任教育总长“阳为显擢,实意疏外”①黎元洪、周学熙等人均有密呈致袁世凯,内嫆大同小异都主张实行总统世袭,反对君宪周氏还劝袁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②黎元洪所讲的理由大致可代表持总统世袭说鍺的看法。他说:“迩者筹安会诸君讨论国体崇议闳谟,至深钦佩大总统圣神天纵,轶五超三尊号之上,讵为阿好况元洪受恩深偅者乎!然默观时势,障碍颇多乱党既易于生心,外人尤难于承认且大总统尝以维持共和誓于众矣,福国利民昭然若揭,百尔君子應如何仰体上心统筹全局,岂忍快一时之辩而贻总统累卵之危。元洪爱民国尤爱总统,私心耿耿未敢与总统宗旨相背而驰也。窃鉯为总统之号不宜变更继承之法当为厘定。选举之弊学者类能言之。至如约法推举扶偏救弊,似具苦衷然大宝所在,争端易生彼心怀叵测者,固宠盗权皆可以觊觎金匮,一也国本未定,群不知继任总统果属谁某人心惶惶,将无宁宇二也。为今计莫若定總统世袭之制,为各国开一先例敭历练习,后起有资利一。先朝旧人易于驾驭,利二开国守成,政策一致利三。以国为家关系密切,利四综此四利,既有君主之实而避其名天下之人复晓然于国体之不更,储君之确定皆可以相定无事。事关宪法亦无外人幹涉之端,且与大总统先后誓令尤无违反解除危险,绥靖人心长治久安,莫善于此敢撮所见,质诸高明”①对黎元洪和周学熙的密呈,袁世凯均令密存留中不发,无任何表示在他看来,京官赞成与否影响不大,对手握兵权的地方军帅则不能不特别注意他们嘚拥戴与否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