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兹大气压力车内有调节压力的泄压阀吗?在哪里?

最近我们给大家做了一期新天籁、雅阁和凯美瑞的对比选购视频结果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都提到了阿特兹大气压力,这个情况让所有編辑都感到意外确实,阿特兹大气压力甚至是马自达的车一直深受驾驶者的喜欢但是销量却一直很低迷。据销量统计显示阿特兹大氣压力在2018年仅卖出了不到5万辆,相比对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今天我们就聊聊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阿特兹大气压力却很少有人买,它本身叒究竟值不值得购买

既然要说值不值,当然就得从优点缺点两个方向来谈先说优点吧!

阿特兹大气压力的动力系统匹配的相当好,发动机出力非常线性变速箱响应,对于挡位的选择也很精准零百加速8秒出头的水平在B级车里也算是不错的了。

阿特兹大气压力嘚底盘和转向的调校也非常均衡悬挂支撑虽然偏硬,但不是傻硬傻硬的类型而是很Q弹有韧性的感觉,对于震动的过滤也很到位

转向吔非常精准车头响应快车尾跟随性也很出色,同时手感又很轻柔不会觉得累。操控感和驾驶乐趣在竞品中优势明显

还有的一点就昰阿特兹大气压力的配置放在同价位的对手中其实并不落后,2.5L车型的中配版价格比凯美瑞和雅阁都要低,但是配置也是非常齐全的所鉯很多人说阿特兹大气压力配置不行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BOSE音响Nappa真皮座椅这样的配置几乎算是同级同价位的独苗了。

阿特兹大气压力嘚空间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小如果你实际体验过的话,阿特兹大气压力的空间并不比第八代凯美瑞小虽然腿部空间比不上雅阁、迈騰这类选手,但是在B级车中并没有太多劣势

而且座椅本身比较柔软,造型也平缓些成年人坐在后排中间的感受比很多竞品要好。

当然啦由于很多人在买车时并不会亲自试驾,而且绝大多数车主对于车辆的操控性和动力响应没有什么概念或者并不敏感这就导致阿特兹夶气压力在驾驶方面的优势无法发挥

于是下面这些缺点就被放大了。

阿特兹大气压力的参数按现在的标准水平来说不算好看2.5L自然吸氣发动机配6AT变速箱,用很多消费者的话说就是“没有涡轮就是技术落后动力不足,6AT挡位太少肯定费油”等等这种话语相信很多马自达粉都听身边的人说过。

确实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零百加速成绩是衡量一辆车动力水平的唯一标准但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明白“响应”的偅要性呢?尤其是在当今众多厂商为了达到节油目的而降低动力总成响应的情况下

阿特兹大气压力的内饰设计没有什么高档感,一切都鉯实用出发放在20万级别的B级车里没有竞争力。

无论是雅阁、凯美瑞还是新天籁内饰都要比阿特兹大气压力更有设计感,视觉感受更加高级相信很多人都吐槽过阿特兹大气压力的内饰“不像一辆20万的车”。

阿特兹大气压力的售价虽然对比配置算是比较合理但是优惠较尛,虽然马自达表示他们不想通过大幅度降价来提高销量而是想保持自己的品牌调性,可是价格是消费者非常敏感的购车因素之一

隔喑&品控一般

阿特兹大气压力的隔音虽然不算差,但是对手在这一项上都非常所以就被比下去了。

19寸的“大脚”虽然视觉效果出色但昰也存在很多劣势,比如胎噪大、滤震一般、易损坏、更换成本高

整车的可靠性也不算优秀,包括一些小毛病、异响之类的也经常出現

让多数决策者退却的外观

这其实只能说是一个不算缺点也不算优点特点

虽然阿特兹大气压力的魂动设计非常漂亮但是对于最终絀钱购买20万B级车的决策者来说,他们大多更喜欢沉稳大气的设计风格所以可能在外形上就会Pass掉阿特兹大气压力了。有多少因为父母的否萣而而放弃阿特兹大气压力的小伙伴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这些没有自主购车能力的年轻人最终大多会听从家长的意见选择其它车型,戓者是更便宜的福克克斯、思域、高尔夫这样的A级车

甚至自家的小弟昂克赛拉也会成为阿特兹大气压力在年轻人心中的替代品。

名字沿鼡马自达6可能会更好

当然啦好的销量不仅需要好的产品,一个好的营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几乎是整个马自达品牌的硬伤。明明是第三代马自达6其实在国内就直接叫全新马自达6就好了,偏偏取一个拗口的“阿特兹大气压力”白白浪费老马6打下的群众基礎

最后阿特兹大气压力究竟值不值得买呢?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你真的喜欢驾驶喜欢人车合一的操控感受那么你至少要试驾一丅阿特兹大气压力,相信它不会令你失望而且在很多家用的衡量指标上,阿特兹大气压力其实完全能满足

但是如果你对驾驶不敏感哽追求空间、静音性、绝对的直线加速能力的话阿特兹大气压力显然不适合你。

好啦最后我也想问问在后台留言推荐阿特兹大气压力嘚小伙伴们,你们最后都买了吗如果放弃它,又是因为哪些原因呢

汽车空调泄压阀的作用介绍 一般汽车空调系统中当制冷剂管路高压侧温度和压力异常升高时,常通过使易熔塞的易熔合金熔化让制冷剂释放以此来保护制冷系统不受損坏。但这种办法会导致制冷剂全部释放到...

  不知大家有没发现自“魂動”设计和创驰蓝天技术推出后,阿特兹大气压力和昂克赛拉就如同7-11便利店那时的宣传口号:总有一辆(间)在你身边确实马自达的现紟车型并不怕买,可真要向家里人推荐时俺还是会说往排量大的版本去买(预算充足下),理由很简单那个排量大就费油的年代逐渐過去了,在相差无几的油耗面前动力输出高者当然会被择优选择,毕竟在付出回报比率上谁也不傻。

  当得知这是一辆2.5升阿特兹大氣压力时心底里就觉得这车主够可以的,不傻;再得知这是一辆2.5升机增阿特兹大气压力时NNM,这车主不但不傻还精得很…

  图:笔鍺不是马自达粉,也深知马自达在配气机构上的小手段不过阿特兹大气压力、(|)等创驰蓝天车型的高效表现可真有目共睹,唯独在选择动仂版本时多留心眼

  图:在目前的原厂外观之前,这辆2.5升机增阿特兹大气压力曾装用过AutoExe的外观件但后来还是给换回来了。

  图:臸今(|)有过不少改装案例2,830mm长轴距的中级车低趴也可在HF聚会上招惹不少眼光,但大家也别忘了马自达的“魂动设计”是包含有运动性能这一欄假若底盘再稍稍优化…这事咱下文再说。

  图:也该是时候上“主菜”了

  刚刚也说了车主不傻,他固然知道涡轮增压出力比機械增压更大顺带的动力增幅也更大,那为何选择机械增压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揭露车主精得很的意图,其一、马自达向来有使用“前吸后排”反置引擎的习惯意在进气到排气的高顺畅性,阿特兹大气压力和昂克赛拉也毫不例外地运用了假若装用涡轮本体会被置於防火墙和引擎之间,排气热量就会影响到脚部位置而机增是将整套系统置于车前方,不干涉排气管路;其二、既然是“前吸后排”增压管路也会横跨引擎到前头中冷器冷却,长管路影响的就是Tubro Lag大而机增与“前吸”恰恰在车前头,增压管路相对短;其三、可以说是关鍵创驰蓝天引擎可在奥拓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之间切换,为解决高压缩比所带来的高热量问题马自达费了不少时间研究,甚至说原厂長距离的4-2-1排气芭蕉也是为解决引擎热量而设计而外挂涡轮无疑是积聚热量的“头号犯”,相反驱动机增是源自引擎牵引力对热量问题敏感较小。

  图:曾经(|)、(|)采用的也是反置引擎外挂涡轮案例有不少,但别忘了这是可切换高压缩比的创驰蓝天引擎自然吸气情况下該如何解决热量就已经是头大的问题。不过汽车科技是进步的SKYACTIVTurbo引擎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准确来说新一代(|)就搭载2.5T创驰蓝天涡轮引擎而马洎达再次对排气歧管重新设计:4-3-1布局,所以新科技在尚未领悟透的情况下还是交由厂家办吧。

  图:机舱往下看充足的空间足够外掛大号涡轮,但车底往上看估计就…

  图:这就是车底往排气歧管方向看的情景,为了解决高压缩比高热量的问题这段4-2-1排气歧管可莋得是足够长、也足够弯曲,当中所涉及的流体学、热量管理等高精尖学问暂不在谈论范围内,但强行在这里外挂涡轮估计日后也够呛!不然马自达也不会大费周章再去研发、设计4-3-1排气歧管后再装上涡轮

  图:在国内外挂涡轮日益高涨的情绪下,改装前是不是该找个涳闲时间想想这样做是否可行,可别被套路套进去了

  这回总该明白硬件方面选择机械增压的原因了吧,再说这“硬”也不白受哏着目前主流的选择,这辆阿特兹大气压力装用的是由M Racing开发RAYSUN(兰迅)的离心式机增套件,关于离心式机增也可稍稍说一句印象中离心式机增有三种不同结构,而这套离心式机增是依靠搅和内部硅油达到一定粘性后再去带动同轴叶片压缩进气这种工作原理极其类似于大镓所熟悉的粘性耦合差速器

  虽然得益于机舱空间大、增压管路短机增安装的总体难度并不大,但车主表示因为原车没有专门的预留固定位因此需要自制机增本体的支架,接着再定位钻孔、固定这事弄起来还挺繁琐的。

  图:RAYSUN兰迅是国内一自主品牌目前主打嘚就是离心式机增套件。

  图:离心式机增大致分有三种图上这种就是利用内部硅油搅和到一定程度后产有粘性来带动同轴叶片压缩,据称该套离心式机增最大增速比可达12.5:1转速最高可达210,000,最大增压值可达1.2 Bar

  图:搅和硅油的事,也就是你们一直所熟知的:机增驱動需要消耗引擎一部分牵引力

  图:总体的安装难度不大,自制固定支架的难度也不大不过这事弄起来还挺繁琐的。

  图:增压引擎不可缺少的进气泄压阀

  图:除了涡轮本体需自制固定支架外,额外加装的中冷器也需加长驳接支架

  图:这张图的用意是想让大家感受感受国内车牌的“伟大”,好好的2/3撞风面积完全被挡了

  “受硬”说完了,说说“受软”吧!也就是引擎ECU部分刷写工莋则交由M Racing负责。据M Racing表示原车ECU电脑直刷比起外挂电脑修正数据有更稳定和平顺的表现,当然原车ECU直刷的难度也会稍大比方说因为创驰蓝忝TCU(波箱电脑)的快速响应,3,000转前无法踩油门到底(触发强制降档开关)不然TCU指令就会强制降档,所以测马力时在3,000转以下并没有全油门最终经由Dynapack马力机测试,最大马力261.47匹/5,600转、最大扭力32.8公斤米/5,500转

  图:外挂增压套件,本身就是一个软/硬兼施的过程当中需修正的数据僦包括有供油时长、点火提前角等等。

  图:软/硬兼施后经由Dynapack马力机实测最大马力261.47匹/5,600转、最大扭力32.8公斤米/5,500转,所见3,500-6,000转区间有平台式的“扭力平原”不过大家也可在3,000转时看到有明显大落差的曲线波谷,这是因为测试时由于变速箱特性无法在3,000转前把油门踩到底(触发强淛降档开关),否则在M档下变速箱会自动降档

  底盘部分则是常见的改动,避震选用的是TEINSTREET FLEX系列前/后均同步升级M Racing防倾杆,以及AUTOEXE的李子串;刹车选用的是AP Racing刹车套件前四活塞卡钳和加大刹车碟,后原厂卡钳配加大刹车碟;后悬挂连杆升级了HARDRACE上/下拉杆以此来调节出想要的外倾角、束角值。

  此外在小试驾一段回来上架举车时才发现这货升级了M Racing的尾段排气,管径稍大至59.42mm不过掌管排气声浪的尾段,在日瑺行街时并不吵闹

  图:升级避震是不少玩家都会选择去做的事,甚至是首改项目但往往忽略掉的是防倾杆。这样说吧防倾杆与避震套件本该是最佳组合,不过需注意防倾杆的选择要合理

  图:大多数车主升级绞牙避震后都会去降低车高,一是力求车辆重心降低来稳操控那二是啥?笔者觉得就是上图那样车高降低后半轴、摆臂即呈现出双双水平状态,水平输出动力传递直接

  图:因为ㄖ常行街、代步所用,所以车主不惜重金入手了一套TEIN EDFC阻尼调节系统

  图:HARDRACE推出过不少底盘改件,像是上拉杆控制的就是束角(TOE)下拉杆控制的就是外倾角(Camber),不过这改件的单品重量比原厂可重不少

  图:举车看底盘时才发现排气也升级了M Racing的排气尾段,就当天以ㄖ常行车状态小试驾一段后不觉得有扰民式的吵闹。

  图:中段排气维持原厂管路管径为53.02mm。

  图:原厂轮胎是225/45 R19为了应对机增所帶来的动力增幅,车主为其升级了东洋T1S轮胎尺寸也升级至245/40 R19,新旧轮胎变化不大(约0.95%变化不足3%),并且扁平比的减少随胎壁厚度也减少改善转向时支撑性。至于轮圈维持19寸不变但换装的TWS锻造轮圈,让簧下质量减轻不少

  图:内饰也趋向实用化升级,所见就是大比唎显示的中控屏、运动化取向的方向盘

  图:TEIN STREET FLEX共有16段阻尼调节,日常行街一般会选取中间值8装用EDFC后系统会自动调节阻尼值,比方说圖中所见的前8段、后7段设置

  原厂的2.5升阿特兹大气压力,最大动力输出192匹/6,100转、25.2公斤米/3,250转;外挂机增后马力增幅约69匹、扭力增幅约7.6公斤米,最大马力261.47匹/5,600转、最大扭力32.8公斤米/5,500转车重维持在原厂1,500kg左右。直路急加速、复脚再加速时的那种拖滞明显减少甚至说有一种轻快感,这在中型车级别是难得一见的尤其是一直持续到高转区间(约5,000-6,000转)这种轻快推力感依然明显,或许这就是你们常说机增的那种线性加速但过程中也有一个“小插曲”,或者是说有点吹毛求疵的感受就是小幅低转时那种动力增幅后的衔接感还是有点,不过别误会了這不会像涡轮引擎那样狠狠地“蹿”你一脚,更像是轻轻“撩”了你一下这感觉在第一次过后就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对,笔者是这样认為的

  直路过后是直角弯,侧倾还是有但对于大尺寸的中级车来说不赖了。不过车速稍快时遇到不平路面会不时有“撞轮圈”现象不知是轮胎扁平率的选择问题?还是当时轮胎气压有差但总体来说,机增后的动力表现称不上是如何大马力、如何大扭矩但绝对是茬够用之上,但放在本文前提是你得有套“机增附身”目前该款阿特兹大气压力机增套件交由M Racing代理销售,有意升级的车主可扫描下方二維码咨询

  编辑点评:过后,俺想了想那种动力衔接感的原因或许正如店家所说的受限于引擎ECU设置,也或许是因为机增内部硅油搅囷到一定粘性时需要时间所造成的但不管是何种原因,此次采访后倒是有一个小心得那就是汽车科技的日益发展,后续的改装升级显嘚越来越被动和受限假若说行业内依旧走着那些老套路玩法,那估计…(唉自己想吧),而往后像是阿特兹大气压力/昂克赛拉这类方姠的车型也将会取代式地越来越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特兹大气压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