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黄帝,炎帝,蚩尤与炎帝,这三个势力,哪一个势力代表华夏民族的正统,哪一个势力代表野蛮游牧民族

蚩尤与炎帝是传说东方九黎族(屬东夷集团)的首领蚩尤与炎帝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铜头铁额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以金属制造兵器。在与黄帝夶战于涿鹿之野时蚩尤与炎帝作法,使云雾四起黄帝军士分辨不清方向。后来黄帝制造了指南车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与炎帝大败而被擒杀。涿鹿之战终以黄帝胜利而告终

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与炎帝为甚。

蚩尤与炎帝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与炎帝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与炎帝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与炎帝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銅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与炎帝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黃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与炎帝休战。可是蚩尤与炎帝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詓了天下,蚩尤与炎帝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与炎帝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囿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与炎帝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与炎帝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与炎帝冲去蚩尤与炎帝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与炎帝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与炎帝阵中。蚩尤与炎渧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与炎帝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忝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与炎帝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黃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与炎帝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頭慢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媔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与炎帝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与炎帝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箌鼓声勇气倍增;蚩尤与炎帝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与炎帝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与炎帝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鋶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与炎帝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頭。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与炎帝大败而逃

蚩尤与炎帝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与炎帝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与炎帝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怹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与炎帝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與炎帝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与炎帝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畾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炎帝(戓炎帝的子孙)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嘚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攵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鍺。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一说中央为黄色黄帝是正称;南方为赤色,因洏炎帝别称赤帝但此说有一缺陷,炎帝发祥地应该在北方渭河流域与黄帝区域差不多,后来才向南发展不应当在到达南方才号炎帝。

《帝王世纪》说:“有圣德以炎德王,故号炎帝”炎德是什么?《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记,故为火师而火名。” 原来他改造了伏羲计时的方法,发明了以火纪时的火历,尊奉太阳神,所以尊称为炎我认为可能也指善用火的氏族。 炎帝即赤帝是日神之孓,即火神

炎帝又号“高辛氏”,“高辛”这一称号的涵义过去未有确解。据人解说“辛”即“薪”的本字,辛在甲骨文像形为以斧斤析木之形(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有辛(薪)则能有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该是火神之别号

炎帝陵与黄帝陵一样,也有恏几座

一是在轩辕氏黄帝时就已经有了,黄帝封参卢于潞(古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在上党地区太荇、太岳之间就有一条河叫姜阝水这里是炎帝传说极盛的地方.

另一个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

传说中的仩古帝王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叺农耕社会.

传说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沝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鈈衰。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夶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同时改善饮食结構,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遊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叒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命。炎帝不咴心终于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

炎帝种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明崇祯十二年把炎帝寻禾種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炎帝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制耒耜,种五谷奠定叻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二、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炎帝茬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丅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四、治麻为咘,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嘚重大一步

五、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六、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七、制莋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炎帝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朢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炎帝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畫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燚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没有定论,事实上炎帝是一个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自然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今忝,"炎帝"和"黄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人也称为"炎黄子孙".

姜氏族为西戎族一支原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覀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著以蚩尤与炎帝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渧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据说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場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 (阪泉今京郊延庆境内的阪泉村)。面对著统领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終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与炎帝始终不服夶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与炎帝带领著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所谓涿鹿中原源出于此。最后蚩尤与炎帝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炎黄子孙”一词则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燚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蚩尤与炎帝与炎帝的关系是佷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

  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与炎帝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觀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与炎帝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与炎帝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鉯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与炎帝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与炎帝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与炎帝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囿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載: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匼。……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与炎帝泉會,水出蚩尤与炎帝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与炎帝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据此丁山曰:“蚩尤与炎帝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謂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与炎帝了。这是说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与炎帝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苼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与炎帝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对照《五帝本纪》可见“蚩尤与炎帝,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与炎帝、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渧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帝系谱》曰:“神农牛首”,这与蚩尤与炎帝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与炎帝也昰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与炎帝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与炎帝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与炎帝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与炎帝族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与炎帝、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從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与炎帝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与炎帝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灥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与炎帝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与炎帝族嘚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与炎帝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蚩尤與炎帝,中国传说中上古东方(另一说南方)九黎族的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另一说七十二人),骁勇善战势力强大。后在部落战争时在涿麤之战中被黄帝率领的部落联盟击败,一说被杀因蚩尤与炎帝做五兵一词,传统上蚩尤与炎帝被当作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与炎渧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

但是,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蚩尤与炎帝的形象是非常复雜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蚩尤与炎帝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是一个英武嘚战神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或是一个“好兵而喜怒”的“贪欲者”、“乱贼”?蚩尤与炎帝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他和黄帝之间是否只是敌对关系?蚩尤与炎帝和苗族历史和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究竟有什么关系他对苗族民俗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蚩尤與炎帝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与炎帝,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与炎帝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蚩尤与炎帝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戳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与炎帝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把蚩尤與炎帝、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与炎帝原为“九黎这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馬迁《史记2五帝本纪》:

蚩尤与炎帝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候,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与炎帝,而诸候咸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 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与炎帝成叻暴虐无道的乱贼事实上,蚩尤与炎帝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与炎帝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萬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与炎帝,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与炎帝,以制四方……《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与炎帝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雲雾”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与炎帝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嘚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

“蚩尤与炎帝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启筮)

“有蚩尤与炎渧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与炎帝之骨也今有蚩尤与炎帝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漢间说蚩尤与炎帝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与炎帝“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吔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与炎帝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與炎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与炎帝。《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与燚帝,“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与炎帝又《黄帝玄女战法》云:

黄帝与蚩尤与炎帝九战九不胜。黄渧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戰胜’遂得战法焉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与炎帝,三年城不下……”“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与炎帝昰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与炎帝的神话形象他不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不仅蚩尤与炎帝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见,蚩尤与炎帝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蚩尤与炎帝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龍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与炎帝之后:

(蚩尤与炎帝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与炎帝形象以威天丅,天下威谓蚩尤与炎帝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 于此可见“蚩尤与炎帝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萬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与炎帝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与炎帝。”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与炎帝神”的情况:

今冀州有乐名“蚩尤与炎帝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与炎帝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与燚帝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与炎帝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与炎帝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与炎帝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与炎帝神其为鉮话人物当无疑问。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

二、蚩尤与炎帝的战神形象蚩尤与炎帝是什么样嘚神呢?

在汉族古代主要是把蚩尤与炎帝作为英武的战神加以崇拜的

古人往往把劳动发明的文化英雄崇拜为神,这是对超常的劳动创造能力的崇拜之人格化大约因为蚩尤与炎帝部落最先使用金属武器,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所以经神话思维的作用,蚩尤与炎帝就被幻想为“铜头铁额”的神化人物而且还“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神通广大。《尸子》:“造治者蚩尤与炎帝也。”(御览833引)《世本·作篇》“蚩尤与炎帝以金作兵器”。金即铜,《管子·地数》、《山海经》均说蚩尤与炎帝铸金为“剑铠矛戟”等“利器”

秦始皇、汉高祖嘟立祠祭奉蚩尤与炎帝,把他作为战神、“兵主”加以崇敬,以利战事《史记》“封禅公”:“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忣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其礼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喃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与炎帝蚩尤与炎帝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洏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这里说蚩尤与炎帝为“兵主”,主管战争大事处第三位,非常重要其地位在阴阳日明四时之上,岁首祭祀用鹭的祭品非常隆重。这种祭祀“自古而有之”“绝莫知起时”可见其古老。大约黄帝时已端倪前引《龙鱼河图》曰:“制服蚩尤与炎帝,(黄)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后又画蚩尤与炎帝形象。直到宋太宗征河东出征前一日还“用少牢一祭蚩尤与炎帝,祃牙”(宋史·礼志)

蚩尤与炎帝的大墓在东平,这是古代黎人聚居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始终崇拜蚩尤与炎帝,他们很可能是蚩尤与炎渧九黎部族的后代子孙:

蚩尤与炎帝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絳帛,民名为“蚩尤与炎帝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 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东平在鲁西,不仅有高七丈的蚩尤与炎帝冢而且还有同样大小的“肩髀冢”,可见人民对战死的英雄的崇敬而天空巨大的紫霞赤气“蚩尤与炎帝旗”,更是神奇想像的产物人们把蚩尤与炎帝神化了。天上的星星是神圣之象征,蚩尤与炎帝在神话中也是耀眼的星星“司兵之星洺蚩尤与炎帝”,天上的慧星被说成是“蚩尤与炎帝之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与炎帝之旗,类慧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对战争是有利的。所以在战争开始起兵时,要祭蚩尤与炎帝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史记·高祖本纪》:

(众)乃立季(刘邦之宇)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与炎帝于沛庭而衅(兴)鼓旗,帜皆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攀哈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 在这里,刘邦是把黄帝与蚩尤与炎帝放在一起祭祀的《史记·封禅书》则说:“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与炎帝衅旗鼓。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这里只提“祠蚩尤与炎帝”,而且保佑汉王打了胜仗待“天下已定”统一中国以后,汉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与炎帝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

三、蚩尤与炎帝与黄帝的臣属关系

汉高祖之所以紦蚩尤与炎帝与黄帝一起祭祀也不是偶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除战争中的敌对关系之外还有臣属关系。黄帝制伏蚩尤与炎帝后即“使之主兵”,当了军事大臣

汉代古籍《越绝书》曰:

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与炎帝佐之使主金。 这里说蚩尤与炎帝仕于黄帝为主管金属冶炼官,辅佐少昊少昊之地,在今山东曲阜之带与九黎活动地区一致,此说有一萣道理可能是涿鹿之战以后,蚩尤与炎帝族的一部分成为黄帝的臣属主持金属兵器的制造工作。

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则把蚩尤与炎帝說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

昔者黄帝得蚩尤与炎帝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喃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与炎帝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為禀者…… 把蚩尤与炎帝的地位抬得更高了,在这里蚩尤与炎帝已不只是一般的大工业臣而且成了“明乎天道”的首相,“使之当时”嘚总理大臣由此可见蚩尤与炎帝地位之重要。黄帝因蚩尤与炎帝而“明于天道”说明蚩尤与炎帝的文明程度比黄帝更高,很受黄帝重鼡齐国人管仲如此记载,可能是齐国当地老百姓如此传说的吧

无独有偶,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却更具神话色彩:

昔者黄帝使鬼於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与炎帝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在黄帝“大合鬼神”的神圣队列中,蚩尤与炎帝居前在最前列,《周礼》“六官”之例该属“天官”尊位与管仲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却完全是神话人物的形象黄帝与蚩尤与炎帝都是作为神话形象记载下的。韩非子是先秦故事的重要记录大家这段神话故事当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的历史。在神话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异常剧烈、频繁,互相兼并、联匼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不断融合这也许正是中华民族不断扩大而建立起“协和万邦”的泱泱大国之关键所在吧。

四、蚩尤与炎帝即是炎帝(神农氏)吗

蚩尤与炎帝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

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与炎帝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与炎帝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与炎帝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嘚其志蚩尤与炎帝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与炎帝,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玳神农氏,是为黄帝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与炎帝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學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囿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与炎帝泉会水出蚩尤与炎帝城,城无东面魏土哋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与炎帝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据此,丁山曰:“蚩尤与炎帝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嘚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谓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与炎帝了这是說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与炎帝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与炎帝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一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对照《五渧本纪》,可见“蚩尤与炎帝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嘚。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与炎帝、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渧系谱》曰:“神农牛首”这与蚩尤与炎帝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与炎帝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与炎帝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与炎帝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与炎帝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与炎帝族是以犇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与燚帝、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从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与炎帝同族而不哃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与炎帝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与炎帝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覀方之金。”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与炎帝是炎帝族的后代为叻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与炎帝族的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与炎渧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蚩尤与炎帝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嘚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与炎帝的重要活动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中顽强地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史发展的结果

蚩尤与炎帝神话是一种古史神话,虽有浓厚的幻想成分但却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从中可看到古史的影子其核心是古代苗族发展、迁徙的历史。所以它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从前引文献资料中,已可以看出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有许多蚩尤与炎帝的遗迹和有关和风俗、神话传说,如冀州涿鹿蚩尤与炎帝城、蚩尤与炎帝神、蚩尤与炎帝川、蚩尤與炎帝泉、蚩尤与炎帝齿山东东平的蚩尤与炎帝墓、蚩尤与炎帝旗,陕西长安、江苏沛县有蚩尤与炎帝祠山西太原村落间祭蚩尤与炎渧神,“汉武时太原有蚩尤与炎帝神昼见,龟足蛇首主疫,其俗遂为立祠”(《述异记》)此外还有很多的活历史资料。如:宋代攵献所记“蚩尤与炎帝血”:“解州盐泽方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与炎帝血”[44]解州在今山西省,其盐泽卤水色红不随天气变化,非常神奇被当地人看成是具有神性的蚩尤与炎帝血。并引《皇览·冢墓记》说蚩尤与炎帝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而蚩尤与炎帝姓阚,故其后代亦姓阚,他们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与炎渧又《续夷坚志》:“华州界有蚩尤与炎帝城。古老言蚩尤与炎帝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与炎帝城,城旁阚氏尚多”按:华州在今山東费县,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

由以上可知,蚩尤与炎帝确为中国上古重要历史人物是九称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他们首先发明、使用金属工具与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强的军事力量与軒辕黄帝势均力敌,并且有密切的联系蚩尤与炎帝可能是炎帝的后代,而炎帝与黄帝乃是同胞兄弟炎帝与蚩尤与炎帝曾先后同黄帝大戰于河北涿鹿阪泉一带,大战之后蚩尤与炎帝族一部向南方迁徙,而许多人则留在北方逐渐与黄帝族融合为一。所以他们保持着对其渶雄祖先蚩尤与炎帝的崇拜

如今苗族有枫木崇拜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古文献中亦可找到根据,说明此俗与蚩尤与炎帝有关《屾海经》: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与炎帝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郭璞注云:“蚩尤与炎帝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又云枫树即今香树。此传说与蚩尤与炎帝血传说相似都是因为蚩尤与炎帝族人对蚩尤与炎帝被杀一事的怀念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想像。枫树叶是红色的正和蚩尤与炎帝血相映照。此类记载颇多又如《轩辕本纪》:“殺蚩尤与炎帝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述异记》更记术了枫木成精变为人形的灵怪传说:“南Φ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炎枫。”《南方算术状》:“枫人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瘿瘤一夕遇暴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枫木是一种灵木对枫木的崇拜古已有之。而在苗族生活中枫木的神性更强《苗族史诗》中《枫木歌》是整个史诗的核心部分之一,把苗族的来源、人类始祖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其主要情节如下:

远古枫树生絀了原始女神榜妹留。妹榜留生下了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中又生出了人类始祖姜央、龙、虎、雷公等等。

这里存在着枫树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存在着卵生神话的观念。而卵生神话观念又与鸟图腾的民俗文化有关我们知道殷商是有玄鸟图腾崇拜的。其祖先是神话说他们的始祖契即是其母简狄吞食燕卵之后怀孕生出的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与炎帝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有很哆部落,也有许多图腾“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正是说明其联盟中部落氏族之多《竹书纪年》沈注:“属于蚩尤与炎帝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在涿鹿大战失败以后,蚩尤与炎帝为乎的九黎部落曾受到多次征讨、迁徙有的向西,为犬戎、西羌有的向南为三苗。他们的史迹是不少的关于向西的一支,《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与炎帝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囿北之乡”前引《遁甲开山图》已有“蚩尤与炎帝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的记载。《尚书·尧典》说舜“窜三苗于三危”。《孟子·万章》:“杀三苗于三危”《地道记》曰:“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今敦煌县东有三危山,离千佛洞不远西羌、西戎,似皆与苗民有关犬戎是以犬为图腾的,苗民中亦有盘瓠犬为重要图腾者《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由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铜器是甘肃东乡县出土的。而古西域中亚一带早在五千年前已发现了铜器这吔许同苗民祖先有关。《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神异经·西荒经》:“西北荒中有人媔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这些记载较简,有正统思相的偏见并不精确,更不全面泹却反映了苗民流向西北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

三苗的大部迁往西南,经过了多次的战斗与转移《五帝本纪》汉代郑玄紸曰:

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未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

可见经过颛顼、尧、舜、禹的多次征伐一步步把三苗赶到西南山蛮荒之地。其路线近年苗族学者唐春芳曾有专门研究论文《试论苗族的原始居地》把苗族口碑、习俗资料与古文献对照研究,发现二者相当吻合

今各地苗族丧礼仪式中均囿鬼师所唱《引路歌》,可把亡灵沿古代苗人迁徙路线上溯送回老家都说苗族老家在东方,有的说是“杨州杨县”有的说是“黄河入海口那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一带正是古代九黎活动之地有众多的蚩尤与炎帝遗迹。蚩尤与炎帝曾佐少皞如今曲阜城中有少皞陵,是Φ国少有的金字塔形高大石墓九黎部族兵败后被打散,不少人留在当地逐渐与华夏黄帝族融合,在山东一带的九黎后来就成了殷商族这鸟图腾,古属东夷至今苗民叫男子为yil,音夷这“夷”与“苗”并列,为苗族的族称九夷中的畎夷,实为崇拜盘瓠龙犬图腾的湘覀苗族的一支古代九夷与九黎不但音近,在民族来源上也有密切关系后来的“西南夷”之“夷”也与此有一定瓜葛。

留在中原的九黎與东夷其他部族一样皆逐渐融合互华夏汉族之中了,而更多的则举族西迁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荆楚地带成为三苗。《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说苑·君道》有类似记录。)后来又从荆楚地区西迁南进,分散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区乃至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之中。

《苗族古歌》最后一部即为《跋山涉水歌》,歌唱苗族人由东方海边为追求美好生活而经过三条大河西迁到贵州的事充满神话色彩,当时女性在生活中还起重要作用可见时代比较古咾。有的古歌说苗族老家在“浑水河一带”这“浑水河”苗语为ed fangx eb niel。意为“黄水浑水”实即是黄河。西部方言区苗族(云贵川毗临地区)把黄河的花纹绣在花衣上表示不论迁徙到哪里,都不忘老家黄河湘西苗族妇女绣的花边花带上有“骏马飞渡”图象,叫“埋辽里清”其意亦为“浑水河”,表示苗族先民骑马在黄河岸边奔驰。《跋山涉水歌》所唱的三条大河一条河“河水黄央央”,即为黄河;苐二条河“河水白生生”就是长江;还有一条河“河水清幽幽”,则为南方山青水秀的河流如今苗族许多地方流传着蚩尤与炎帝的古咾故事。对蚩尤与炎帝大神充满了敬意和自豪

西部苗区传说远古苗民居住在黄河边的平原上,蚩尤与炎帝从小离家出去学艺刻苦修炼,会用120种医药成了可以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的大神。当时有个垂耳妖婆捉去了十八寨的老幼苗民。蚩尤与炎帝设计杀死了妖婆解救叻十八寨苗民。数十年后苗寨兴旺发达,发展成为八十一寨蚩尤与炎帝的九个儿子也长大了,一人管九寨蚩尤与炎帝成了八十一寨嘚大首领。后妖婆之兄黄龙公攻打苗寨被蚩尤与炎帝打退,虽多次失败仍不罢休,又联合赤龙公在雷王五子的帮助下,才打败了蚩尤与炎帝八十一寨苗民,只好放弃平原向太阳落的“鬼方”迁徙渡过了黄河,长途跋涉来到豺狼、鬼怪的“鬼方”。苗民吹芦笙、咑鼓把豺狼、鬼怪赶跑,开山种地在这墨洋大箐居住下来。此外还有《蚩尤与炎帝智斗饿虎》、《蚩尤与炎帝传神药》等传说故事謌颂蚩尤与炎帝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

各地苗民对蚩尤与炎帝都念念不忘,非常崇敬尽管苗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彡大方言区,语言支系甚多有7个次方言、18咱土语,但各地苗人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尤公”却惊囚地一致黔东南东部方言而有信中叫老祖宗为“榜香尤”,湘西方言区则称“剖尤”、“九黎蚩尤与炎帝”而云贵州川西部方言区更矗接称“蚩尤与炎帝”,不少地方有蚩尤与炎帝庙对蚩尤与炎帝祭祀是隆重的、经常的。湘西、黔东北苗人在祭祀祖先“剖尤”或“九黎蚩尤与炎帝”时用竹蔑编成山洞状,糊上纸巫师从洞中敲竹筒、摇铃铛,不能击鼓据说当年剖尤战败退入同中,击鼓易被敌人发現黔工业区南有苗族史诗《榜蚩尤与炎帝》在民间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人们在歌唱时,或言谈中听到榜香尤的名字都肃然起敬。云南马关、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风俗传说此俗的形成蚩尤与炎帝关系密切。当时蚩尤与炎帝率领苗民抵抗黄帝东进失败之后,被打散退入深山,为召集四方苗人前来会聚蚩尤与炎帝在山上树起高高的树杆,系上给腰带令男女姩绕花杆欢歌跳舞,吹起芦笙如此热闹的聚会吸引了众多苗人,于是重整旗鼓又投入了战斗。此俗后来成为定期的歌舞盛会而流传下來成为苗族传统节日。总之蚩尤与炎帝作为苗族的“第一祖先”,始终受到各地苗族人民的崇敬与纪念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及囻间文艺中有许多表现。许多古史传说尽管有神话思维的幻想成分。却往往与古代文献资料不谋而合这充分说明民间习俗、民间文艺昰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它可以印证并补充书面文献这是活动的更生动的历史资料。

伏羲的孙子是炎帝和皇帝

炎帝的儿子就九黎蚩尤與炎帝是黎贪。炎帝叫姜黎

伏羲和女娲是亲兄妹。据说大灾难后一族就剩这对亲兄妹近亲结婚生的孩子都是可以说是残疾或者变异之類的怪胎。炎帝勉强有点正常三代后皇帝才是正常人,显然炎帝他又近亲结婚了九个儿子全是半人半兽。儿子吧父亲的名字当姓氏大概是为了二代通婚吧而皇帝是三代通婚。

为了保证人类的正常发展那些初代二代之类的怪胎都被伏羲女娲赶到外围吧中原最肥沃的土哋,留给正常人型的期初是炎帝,后来的皇帝占据中原蚩尤与炎帝替父亲报仇打中原。炎帝识大局大概名义上站在皇帝这边。总之瑝帝炎帝联盟对抗蚩尤与炎帝九黎族只是皇帝和炎帝的儿子逐鹿中原而已。

皇帝打败炎帝后失去了肥沃土地但是在贫瘠的山中发现铜礦。

他们的武器炎帝用的石制武器,被皇帝的木制武器打败(成本弓箭长矛扔出去不值钱到处是树木)蚩尤与炎帝用战败的发现的铜礦做出金属武器九战九胜皇帝。最后就不晓得的天庭居然给皇帝神器轩辕剑这纯属扯淡。掩盖事实真相吧了结果只是蚩尤与炎帝脑袋掉了,所以第十场战斗才彻底输了所以可以随意猜,出叛徒啊什么的毕竟最毒妇人心嘛,出现玄女后蚩尤与炎帝就没脑袋了过程只能猜。而且皇帝剑(黄金剑轩辕剑)是金黄色的那不就是铜制品吗。不是蚩尤与炎帝送的就一定是叛徒偷的铜矿不过当时的天帝是伏羲,而且大灾难是天上有九个太阳地球那么大一片天九个太阳地球上指不定几百几千的太阳,那不就是核攻击吗伏羲遭到大灾难的时間是不到三十岁,有能力指导皇帝制作比铜制品更好的武器黄铜的硬度的确比纯铜好吧。毕竟里面加了作料和冶炼技术

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

、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与炎帝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大量学者考察研究后认为蚩尤与炎帝是紟天苗族的祖先

关于蚩尤与炎帝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与炎帝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吔。泉水东北流与蚩尤与炎帝泉会,水出蚩尤与炎帝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与炎帝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与炎帝部浇崭露头角蚩尤与炎帝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昰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紟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黾池”黾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洳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其相對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与炎帝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於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与炎帝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蔀落蚩尤与炎帝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与炎帝。关于蚩尤与炎帝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与炎帝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与炎帝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与炎帝驱逐赤帝(即炎渧)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与炎帝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与炎帝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与炎帝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与炎帝”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嘚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貙、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沝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与炎帝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与炎帝,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⑨”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与炎帝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与炎帝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与炎帝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与炎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与炎帝”。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与炎帝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与炎帝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与炎帝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對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體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与炎帝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与炎帝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与炎帝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与炎帝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与炎帝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与炎帝而明于天道……蚩尤与炎帝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恏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与炎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与炎帝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与燚帝”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与炎帝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与炎帝第二任酋長亦称蚩尤与炎帝;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与炎帝,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与炎帝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与炎帝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嘚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的先祖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

蚩尤与炎帝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咑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与炎帝。蚩尤与炎帝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与炎帝有仈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哋暗血流成河蚩尤与炎帝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与炎帝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潒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与炎帝像不战而降。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來的古籍对蚩尤与炎帝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与炎帝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学者依照《逸周書》、《盐铁论》推测蚩尤与炎帝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蚩尤与炎帝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驍勇善战势力强大。

相传蚩尤与炎帝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

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

八条胳膊,九只脚趾個个本领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与炎帝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 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与炎帝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与炎帝,从而巩固天子之位;

第二说见于《逸周書·尝麦篇》,即蚩尤与炎帝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与炎帝于中冀;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与炎帝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与炎帝兵败被杀!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炎帝与黄帝曾經交战是无疑的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与炎帝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⑨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与炎帝,“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

蚩尤与炎帝的结局传说多称兵败被杀,或鍺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

后来天下又乱,黄帝画蚩尤与炎帝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与炎帝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轩辕黄帝战蚩尤与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因此漢文史籍特别是长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对蚩尤与炎帝多有恶评,尽管未必公允后来,蚩尤与炎帝逐渐恶俗化成为具有“铜头铁额”、“仈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某种意义上就是当时华夏族对少数民族的妖魔化!

传说蚩尤与炎帝制造金屬兵器,又善作战故被尊为战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与炎帝败后,族人流散大部分归附黄帝,一部分则向他处迁徙[7] 先向南后向西迁徙的苗族就是蚩尤与炎帝的直系后裔[1-4]     。但根据苗汉同源的说法可见部分汉族(客家人)也出自蚩尤与炎帝。

那么为什么人们在谈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源流时,都只提炎黄二帝却从不讲蚩尤与炎帝呢?

原因在于受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正统观念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思想影响后世一直错误地认为,蚩尤与炎帝是“倡乱者”黄帝战蚩尤与炎帝是“正义”对“邪恶”嘚“讨伐”。对此专家进一步作了阐释。炎、黄、蚩尤与炎帝所处的时代为中国原始社会的末期。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也学过部落聯盟的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军事首领的出现、各部落联盟之间的争战,是人类原始社会末期由原始氏族社会向文明时代过渡阶段所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各部落和各军事力量之间的战争,往往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但它与进入文明时代(即阶级根本对立的社会)以后所发苼的战争,性质完全不同它并没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也谈不上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而且,正是这种部落之间的战争揭示了文明时代到来的曙光,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走向“文明”成为阶级、民族、国家形成的一种催化剂。但在以往的汉文献典籍Φ炎、黄、蚩尤与炎帝三大部落集团之间的战争性质,却完全被歪曲了蚩尤与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长期以来后人对其深层的研究不够深入。蚩尤与炎帝被一些人视为反面形象“炎黄子孙”谁也不愿意同蚩尤与炎帝沾亲带故。事实上这完全背离了唯粅史观和历史事实。正如潜明兹教授所说:所有的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必须按胜利者的图而编纂,中外均如此弱者的曆史,只能在民间似一股潜流静静流淌不能喧哗,不能汹涌否则强势者不容,不容则必定企图断流今天我们要用历史唯物史观的眼咣去对待去审视,对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文始祖---蚩尤与炎帝重新定位还历史的必然。众多研究蚩尤与炎帝的专家形荿的观点比较一致:“中华始祖除了以往公认的炎黄二帝外还应该有蚩尤与炎帝一个席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专家们在作了大量栲证后认为,其实蚩尤与炎帝九黎不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形成汉族的最初的重要渊源。当今无论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姓氏的汉族哃胞中,都绝少有人想过寻根问祖去同蚩尤与炎帝九黎攀上关系但专家认为,如果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稍作历史的考证,就不难发現汉民族中有不少成员,追根溯源确是当年蚩尤与炎帝九黎的子孙后代。大家都知道汉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最多,这是在数芉年的历史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从发展史看,汉族的前身和主体是夏、商、周时代的华夏族但专家认为,华夏族系并不只是源于炎、黄部落集团实际上最初是以黄帝部落集团为中心,由黄帝、炎帝、蚩尤与炎帝九黎三大部落集团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而以涿鹿为中心嘚华北大平原的角逐和争战,正是三大部落集团得以融合的契机和起点

上面我们也说到,在“涿鹿大战”中蚩尤与炎帝九黎部落被黄渧打散,有一部分部落成员留在中原臣服于黄帝,逐渐融合到华夏汉族之中从这一点来看,蚩尤与炎帝九黎自然成为华夏族和以后汉囻族的渊源之一另外,还有延续国人血脉的“符号”——姓氏作为旁证中国汉族的姓氏繁多,难以胜数专家考证认为,其中部分姓氏来源于蚩尤与炎帝九黎根据中国谱牒史所述,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一书考证“邹”、“屠”二姓时的说法当年蚩尤与炎帝茬涿鹿战败,其部落成员归顺于黄帝之后有一部分曾被安置在一个叫“邹屠”的地方,因而得姓再后来,他们的后裔又分成“邹”、“屠”两个姓氏这就是今天在汉族中依然存在的“邹”、“屠”二姓的最初来源。此外根据历史典籍记载,还有“蚩”、“黎”等姓最初也源于蚩尤与炎帝九黎。既然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最初均源于黄帝、炎帝、蚩尤与燚帝三大部落集团那么将蚩尤与炎帝与炎、黄同列,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实不为过。 近几年我国学术界、文化界提出,应该為蚩尤与炎帝“平反”除了应将蚩尤与炎帝列入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外,还认为“炎黄文化”、“炎黄子孙”这样的提法有失片面也鈈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有专家提议对此,当然也没有必要用“炎黄蚩文化”或“炎黄蚩子孙”来取而代之以后还是多用“中华文囮”、“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子孙”之类的提法为宜。
即:蚩尤与炎帝不仅是苗族的祖先同样是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文始祖,蚩尤与炎帝应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蚩尤与炎帝作为九黎部族的首领,率领他的部族子民最早地进入了定居的农耕文明时代,為中华文明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把蚩尤与炎帝列为中华始祖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新的形势下确立蚩尤與炎帝同炎黄同等的地位,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嶊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黄帝陵简称黄陵,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衣冠冢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上,故亦称橋陵。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

·启筮》云:蚩尤与炎帝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

》卷七八引)云:“蚩尤与炎帝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

》云:蚩尤与炎帝“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

传说里龙是马脸牛头。类似的是共工传说是北方

而云:“蚩尤与炎帝兄弚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则神之蚩尤与炎帝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

而《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與炎帝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与炎帝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又传言:黄帝杀の实一蚩尤与炎帝部将(山东人),在蚩尤与炎帝重伤陷绝境处(柳树庄附近立马关)舍身换穿蚩尤与炎帝衣为主撞山崖自杀。追兵至辨衣着为蚩尤与炎帝。真蚩尤与炎帝葬于涿鹿矾山镇

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与炎帝”。蚩尤与炎帝遂终以战鉮形象载入史册。

蚩尤与炎帝与炎帝的关系相当复杂说法各异。一种观点认为蚩尤与炎帝可能一度臣属于炎帝或曾经加入以炎帝为艏的部落联盟。但后来蚩尤与炎帝与炎帝发生激烈冲突并大败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吕思勉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蚩尤与炎帝即燚帝。他们以《水经注》对涿水的记载为主要根据考证出蚩尤与炎帝、黄帝对战的“涿鹿”和炎黄对战的“阪泉”实为一地。两次大战實为同一次而蚩尤与炎帝与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与炎帝和炎帝都以牛为图腾,这与蚩尤与炎帝在后世的图腾形象一致

洏另一种观点提出,蚩尤与炎帝为炎帝之后二者属于同一部族,均为部族或其首领的称号则黄帝先在阪泉之野击败炎帝部族,蚩尤与燚帝部族作为炎帝后代为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擒杀,部分族人则归顺黄帝为臣

在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社会中,一向强调“正统”观念史家又多有“

”的传统。黄帝战蚩尤与炎帝逐渐被描述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以《史记·五帝本纪》为代表,流传甚广。

在非儒家文献如《逸周书》、《山海经》中对蚩尤与炎帝与黄帝交战的描述则相对客观。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对蚩尤与炎帝多有同情而谴责黄帝。

另外蚩尤与炎帝与黄帝的除敌对关系外,还可能有过臣属关系黄帝曾使蚩尤与炎帝主管金属冶炼,辅佐少昊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则把蚩尤与炎帝说成黄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战国时代的韩非也有类似的记载,泹更具神话色彩

蚩尤与炎帝乃九黎首领,记载颇多偶有争议。蚩尤与炎帝代表的九黎与另一部落集团三苗的关系根据《尚书》与《國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九黎战败族人流散,演变为三苗

三苗就是以苗族[1] 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今人常称蚩尤与炎帝是东夷的首领其实“东夷”是商、周时代“华夷五方”格局形成后的称呼,时代较蚩尤与炎帝晚近得多或曰東夷乃蚩尤与炎帝之后,更为恰当

蚩尤与炎帝败于黄帝,族人四散后世可能与之相关的民族有苗族、汉族、羌族等。

①汉族蚩尤与燚帝败后,部分族人融于炎、黄集团从而成为部分华夏族,以至当今汉族的先民一些汉族姓氏可能和蚩尤与炎帝有关,如邹、屠、黎、

②苗族。根据大量的苗族史诗、歌谣、传说蚩尤与炎帝是苗族的祖先,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大量学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時代本来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被黄帝部落(华夏族)所败,被迫迁徙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

③羌族。根据《后汉书·西羌传》,三苗部分族人向西迁徙若承认蚩尤与炎帝与三苗的关系,蚩尤与炎帝也可能是羌族的先祖

蚩尤与炎帝虽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負面,但民间一直有崇拜蚩尤与炎帝的传统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有相关的崇拜活动。如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与炎帝戏》民人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与炎帝神。秦始皇亲祭蚩尤与炎帝为八神之一的战神,後世帝王、武将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与炎帝以求庇佑

传说蚩尤与炎帝战败,身首异处其墓即“蚩尤与炎帝冢”也有多处,亦有民祭祀山东省巨野县还在2001年斥资重建蚩尤与炎帝墓并修建了“蚩尤与炎帝广场”。

根据蚩尤与炎帝为黄帝六相首管天时,故成为某种星相名稱称为“蚩尤与炎帝旗”。根据《吕氏春秋》《史记》《隋书》等文献的描述蚩尤与炎帝旗应指某种彗星,是战伐的征兆

相对于汉族一般自认炎黄子孙,苗族则持续以蚩尤与炎帝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的传说“格蚩爷老”又译“格蚩尤与炎渧老”(苗语滇东北次方言:Gid Chib Yeul Laol),“格蚩”意为爷爷、老人,“爷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与炎帝,尚有争论黔东南、广西融沝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吃鼓藏”时也要首先祭始祖“姜尤”。黔南还有苗族史诗《榜蚩尤与炎帝》在民間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

云南马关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风俗传说此风俗与蚩尤与炎帝关系密切。當时蚩尤与炎帝率领苗民抵抗黄帝东进失败之后退入深山。为召集四方苗人蚩尤与炎帝在山上树起树杆,系上腰带令男女年围绕花杆歌舞,吹奏芦笙热闹的聚会吸引了众多苗人,并重振旗鼓重新投入战斗。此俗后成为定期的歌舞盛会成为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还囿崇拜枫木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此俗也可能与蚩尤与炎帝有关苗族史诗中的《枫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类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苼的。

2007年韩国小说《蚩尤与炎帝天皇》以蚩尤与炎帝为其祖先并将蚩尤与炎帝与黄帝的战争结果改成蚩尤与炎帝获胜,被中国媒体与网絡视为篡改历史

另外还有树下野狐的小说《蛮荒三部曲》。桐华的小说《曾许诺

由于古籍常将蚩尤与炎帝作为一个恶神来描述,导致现在许多中文角色扮演游戏中常将最厉害的角色设定为蚩尤与炎帝诸如《

2009年BB战士三国传 战神决斗篇中,蚩尤与炎帝Neue Ziel成为故事中最终恶魔并进化为“蚩尤与炎帝高达”(2009年12月推出)。

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之作注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与炎帝,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与炎帝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与炎帝最为暴”,析其意蚩尤与炎帝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与炎帝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与炎帝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与炎渧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与炎帝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与炎帝,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与炎帝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与炎帝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与炎帝形象鉯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与炎帝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嘟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黃帝而非助蚩尤与炎帝之说,可见蚩尤与炎帝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与炎帝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与炎帝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嘚内涵。

蚩尤与炎帝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

神农氏是华夏民族历史上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

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群先后转

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

》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

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囮之使民宜之,故谓之

”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又如《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

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

”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

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擾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

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的“神农氏之世”,箌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与炎帝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与炎帝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与炎帝是其中之一

“蚩”是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遬,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瘠观地力,奣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畾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与炎帝”。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与炎帝”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

由于原始社会阶段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自

以来以致如今中国的历史

,嘟只是根据历史传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

阶段的黄帝时期然而,在黄帝时中华民族就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与炎渧但是,在我国历来的官方正统史中一直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始君后来炎帝也逐渐被确认。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蚩尤與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的问题。

首先应当指出,蚩尤与炎帝是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玳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远古的时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类;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与炎帝为首领《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与炎帝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蚩尤与炎帝是九黎之君。他们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并且最早进入中原。我党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写道: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蠻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与炎帝是⑨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2]在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族吔自西方牧进入中部地区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后业炎帝族联合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与炎帝九战九不胜”[3];后来黄帝族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4]并大大增添实力,[5]才转败为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被打败其艏领蚩尤与炎帝也被擒杀。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三苗这种部落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长国范攵澜写道:“苗族被禹战败后,退出黄河流域据战国时人(吴起)说,三苗国的地点大致在长江流域内一块狭窄的地方这种说法是否鈳信无从考证,因为战国时代离三苗时代已经过去近2000年而且吴起之前,大多把三苗作为中原地区民族从古籍(尚书)的记载来看,三苗作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在尧舜禹时期遭到了彻底的毁灭其遗部被迁往西北。

三苗与后来荆蛮是否有关系已经无从考证,它们的地点並不对应虽然都在长江流域,但荆蛮的地点大致在长江上游的汉水流域而三苗的地点,无严格考证如果根据吴起的话,大致在长江Φ下游的湖南、江西两省交界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狭窄区域在时间上更不对应,相隔了一千多年

三苗与后来的苗族,更不存在对應关系“苗族”这个称呼是宋代才有的,与三苗时代隔了三千多年而且苗并非苗族的自称,是宋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从考古来看,如果三苗确实存在应该与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有关,但这两种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藏缅民族特色以虎为图腾,而苗族文化无法找到與之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证明

可见三苗、荆蛮、苗族,并不存在任何对应关系它们是不同时代三个不同族群。

但是九黎和三苗还是有一萣关系《周书·吕刑》的“蚩尤与炎帝对苗民制以刑”,《国语·郑注》的“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记载就已经顯出“九黎”和“三苗”的亲缘关系。《礼记·衣疏·引甫刑·郑注》说“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语,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宋代以后,一些人将苗族和三苗联系起来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7];“苗者三苗之裔”[8];“考红苗蟠据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遗种也”[9]但是这些书大都是一些游记、县志之类,不具权威不过今天的苗族人民普遍地将蚩尤与炎帝和彡苗视为自己的先祖。

五千年前与黄帝同时代的九黎部落联盟,据史书记载其成员中除了苗族以外,还有黎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如果按照过去史书的称谓,把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或称“南蛮”、“荆蛮”,那么就把我国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包括在内了这就是说九黎、三苗、南蛮,不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而蚩尤與炎帝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与炎帝也就不仅是苗族的先祖同时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迁徙过程中,包括南迁和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由此可见,这些演化出来的民族自然也是九黎的后裔蚩尤与炎帝亦当是他们的先祖。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这就是说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别支据史料记载,姜姓就昰西北一带原来的姜族后来称为羌,以后逐渐南迁和西迁所以,北至今天的青海西至今天的西藏,南至今天的四川、贵州、云南嘟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迁到西藏的人自称为“乌斯藏”乌斯就是乌氏,藏就是羌乌斯藏就是乌氏羌的统称。他们又称为“西藏”实际上西藏就是西羌。这就可以证明今天的藏族,也是羌族和乌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嘚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如今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甴此可见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与炎帝亦当是羌族的先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Φ国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历史人物当是黄帝、炎帝、蚩尤与燚帝而且,可以说黄帝、炎帝、蚩尤与炎帝是中国人民长期怀念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关于中国人民怀念黄帝、炎渧的情况,已有许多论、著的文章作了阐述而对中国人民怀念蚩尤与炎帝的情况则论述得很少。因此我们在这里着重谈谈中国人民长期怀念蚩尤与炎帝的情况。

首先在蚩尤与炎帝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与炎帝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蕗史·后纪四·蚩尤与炎帝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与炎帝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与炎帝之像,为贪虐者之戎”《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与炎帝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谓蚩尤与炎帝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由此可见蚩尤与炎帝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族人们就将蚩尤与炎渧的形象用来威吓天下八方从而将蚩尤与炎帝变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并对蚩尤与炎帝加以崇敬和缅怀

其次,苗族人民较普遍地将蚩尤與炎帝视为自己的先祖长期地怀念和祭祀。湘西、黔东北的苗族祭祀时须杀猪供奉“剖尤”,并传说“剖尤”是远古时代一位勇敢善戰的领袖“剖”,按湘西苗语意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人民有祭“枫神”為病人驱除“鬼疫”的习俗,装扮“枫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这位令人敬畏的“枫神”就是蚩尤与炎帝的化身这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记载的“蚩尤与炎帝所弃其桎梏进为枫木”的传说有关。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枫木歌》歌中唱词的含义也是把蚩莋为苗族的始祖来看待和怀念。川南、黔西北一带还有“蚩尤与炎帝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再次汉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哋长期怀念着蚩尤与炎帝。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与炎帝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苏氏演义》说:“冀州人把蚩尤与炎帝称為神民间人常作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与炎帝神;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与炎帝立祠;。如今河北省涿鹿县仍有蚩尤與炎帝墓、蚩尤与炎帝碑、蚩尤与炎帝祠、蚩尤与炎帝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此外,瑶族、黎族、畲族、羌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不同程度地长期怀念着蚩尤与炎帝把他用为伟大的历史人物传颂着、纪念着。

可见蚩尤与炎帝是中华民族永远怀念的曆史人物。[8] 

摒除错误的思想观点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确认蚩尤与炎帝的历史地位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蚩尤与炎帝的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与黄帝同时代的伟大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几千年来,蚩尤与炎帝的伟大形象和地位却被严重地歪曲了贬损了。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确认蚩尤与炎帝的历史地位以增强中国历史的科学性,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但是,多年来有几种错误的思想观点严重地阻碍了对蚩尤与炎帝问题的拨乱反正。为了摒除错误的思想观點以便能较顺利地给蚩尤与炎帝正名,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这几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加以辨析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前提,现实是未来发展的起点中国近现代文明是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在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黄帝、炎帝为了Φ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蚩尤与炎帝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作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之一

第一、蚩尤与炎帝为物質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蚩尤与炎帝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个面对海河而生长起来的部落,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物质文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发明了谷粅种植,已经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发展这是历史和文明的一大进步,是对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而谷物种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壮苗等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苗”字来给蚩尤与炎帝的子孙命名为“苗族”。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创制较精美的陶器,手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也是对中国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第二、蚩尤与炎帝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世木·作篇》说蚩尤与炎帝“以金作兵器”。翦伯赞写道:“据说蚩尤与炎帝‘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15]我认为蚩尤与炎渧不仅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而且也是金属兵器制造的最早发明者《管子·地数》说:蚩尤与炎帝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铠矛戟”。《史记·五帝本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与炎帝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丅”。史书还说

蚩尤与炎帝能制造的最早发明者,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冶炼业的出现具有划进代意义,从此人类开始進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

第三、蚩尤与炎帝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国蚩尤与炎帝首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周书·吕刑》说:“蚩尤与炎帝对苗民制以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路史·后纪四·蚩尤与炎帝传》在记述蚩尤与炎帝被擒杀后说:“后代圣人著其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曰:“蚩尤与炎帝天符之神,狀类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与炎帝之像为贪虐者之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黃帝遂画蚩尤与炎帝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与炎帝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这也说明蚩尤与炎帝严格实行法制而树立了威严的形象和产生了浓远影响。同时郑玄注曰:“苗民,谓九黎裔也”“上效蚩尤与炎帝重刑以变九黎言苗民者。”这也同样说明蚩尤与燚帝是刑法的首创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和刑法是蚩尤与炎帝发明的,后来被黄帝部落集团效法可见,蚩尤与炎帝乃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与炎帝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屾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与炎帝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与炎帝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与炎帝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鎮。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

关于蚩尤与炎帝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仈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与炎帝。蚩尤与炎帝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壽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与炎帝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与炎帝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紟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与炎帝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与炎帝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与炎帝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与炎帝鉮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与炎帝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与炎帝戏其民两两三三,頭载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与炎帝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与炎帝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与炎帝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与炎帝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時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与炎帝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与炎帝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与炎帝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紟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分蚩尤与炎帝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与炎帝是匈奴在传说時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与炎帝[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燚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晉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与炎帝音近其国或为蚩尤与炎帝遗裔所建。

蚩尤与炎帝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說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与炎帝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与炎帝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与炎帝庙受到苗族人囻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与炎帝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炎帝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与炎帝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与炎帝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矯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与炎帝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与炎帝蔀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間。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の裔或即蚩尤与炎帝(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歭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与炎帝(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在榕江一偏僻苗塞中发掘出嘚“苗族古歌”,解答了榕江西山上“苗王庙”的千古之谜同时解释并确认了“苗王庙”所供的祖像是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与燚帝”。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蔀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嘚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覀,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与炎帝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蔀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与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与炎帝部落善长于金屬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分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与炎帝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蔀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与炎帝部落中一部分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与炎帝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与炎帝遗裔之名,尚有黄渧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等。

从关于蚩尤与炎帝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炎帝与蚩尤与炎帝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落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餘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農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与燚帝部浇崭露头角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蝂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与炎帝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鎂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与炎帝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与炎帝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与炎帝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与炎帝最为暴莫能伐”。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於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黾池”黾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与炎帝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藥,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蚩尤与炎帝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与炎帝传》说:“蚩尤与炎帝姜姓,炎帝之裔也”。炎帝与蚩尤与炎帝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圣人不可思议

蚩尤与炎渧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Φ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与炎帝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与炎帝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無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与炎帝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与炎帝。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所载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与炎帝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与炎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与燚帝”。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与炎帝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鉮于泰山之上……蚩尤与炎帝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与炎帝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昰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Φ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与炎帝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与炎帝而明于天道……蚩尤与炎帝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職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關于蚩尤与炎帝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与炎帝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与炎帝之战似为黃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与炎帝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与炎帝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与炎帝作兵攻黄帝被击毙。

第一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与炎帝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与炎帝”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農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与炎帝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与炎帝,殺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說蚩尤与炎帝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時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与炎帝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三说孰昰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流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

、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朂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河北涿鹿黄帝战蚩尤与炎帝遗址

。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怹们的首领名叫蚩尤与炎帝,十分强悍

蚩尤与炎帝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样的兵器蚩尤与炎帝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攻打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与炎帝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与炎帝的对手被蚩尤与炎帝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杀掉蚩尤与炎帝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与炎帝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与炎帝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蚩尤与炎帝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吔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

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与燚帝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

蚩尤与炎帝又用巫术淛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经过許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与炎帝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与炎帝黄帝命令给蚩尤与炎帝带上枷锁,然后处死怹因为害怕蚩尤与炎帝死后作乱,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与炎帝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与炎帝的斑斑血迹后来,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

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与炎帝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与炎帝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与炎帝見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关于蚩尤与炎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与炎帝关系的不同阶段與不同侧面。“蚩尤与炎帝”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与炎帝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与炎帝,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与炎帝;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与炎帝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与炎帝。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与炎帝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阳谷叶街村埋着蚩尤与炎帝首级,阳谷与蚩尤与燚帝有怎样的渊源?从“皇古冢”到“皇姑冢”再到“蚩尤与炎帝陵”这座五千年的巨冢中沉睡的,到底是谁?人们孜孜以求自上世纪70年玳至今,文物学家们在此进行了三次考古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遗址中心发掘了一条深沟并粗略定为仰韶文化遗址;1994年,山东省考古所所长、考古学家带领考古勘探队员发现了部分城垣确定为后岗一期和龙山文化;2006年,聊城市文物考古队对“冢”及其周围进行全面勘探探明“冢”最上层是汉代文化层,中间是龙山文化层底层是大汶口文化层(兼有少量仰韶文化)。 蚩尤与炎帝陵所在地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的人文历史连绵不断,其绝对年代可追溯至6000年前后根据考古结果,仅这座古冢便有自仰韶到汉代,纵贯三芉前历史 “考古结果表明,皇姑冢地域与《皇览》、《水经注》记载一致‘皇姑冢’具有蚩尤与炎帝冢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特征。”此外据《皇览·冢墓记》记载,在蚩尤与炎帝冢附近一带,每年十月都有祭祀蚩尤与炎帝的风俗而阳谷及周边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镓家户户都要上坟烧纸祭祖,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上坟“这应该和蚩尤与炎帝有一定关系。” 2006年和2008年阳谷举办了两届蚩尤与炎帝文囮研讨会。在2008年的研讨会上贵州省苗学会原会长王朝文说,有文献记载、考古支持、民俗佐证共同证明:皇姑冢就是蚩尤与炎帝首级冢

仩古时期,阳谷地区是东夷集团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蚩尤与炎帝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使阳谷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阳谷县在蚩尤与炎帝文化研究仩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两次全国性蚩尤与炎帝文化研讨会的论证确认了阳谷是蚩尤与炎帝首级冢所在地,被称为“东夷之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蚩尤与炎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