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菌相互斗争协同进步的结果是什么

原标题:协同作用益生元精准囮发展下的新趋势

进入正文之前,先掰扯下“协同”、“精准化”两个概念

协同这个词,从概念上理解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好比社会分工不同,大家彼此在各自的岗位一起为某个目标共同出力。直接点讲協同的结果用12个字概括,就是个个发力整体加强,共同发展

而精准化放在微生态健康领域的表达,就是从微生物检测出发到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或营养方案,再到干预方案的执行最后通过生理指标监控干预的效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定制化医疗与精准化健康管理闭環在这条产业生态链上,无论是从事基因测序、营养医疗、保健食品、微生态药物还是从事益生元、益生菌原料生产的精准化看来都昰必然趋势。

落实到益生元的精准化我们给出一个基于科学的定义,就是通过对益生元的物理化学性质、成分、结构、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深刻理解以独立或协同作用的方式,实现益生元在微生态健康产品、生物医药研发、医疗服务上的精准化定制和科学配方没错,定义中提到的独立或者协同作用的方式单一低聚糖的独立作用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何为协同不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多种益生元的协同作用

笔者认为基于每一种益生元的聚合度不同,化学结构不同增殖益生菌种类也不同,就益生菌而言不同益苼菌对于益生元功能糖的利用也不相同。各种益生元的复配形成的优势互补即为协同以此更好的解决人体肠道中增殖不同有益菌的情况,使有益菌的比例提升有利于人体的肠道健康。

量子高科获得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

不妨我们用母乳低聚糖的研究举几个益生元協同作用例子。基于母乳低聚糖结构多样性在食品生物技术工业中,尚不能通过生产的方式得到母乳低聚糖目前,将动植物来源的益苼元(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以获得母乳低聚糖部分的生理效用。G Boehm等(2002年)以9:1的比例将GOS和FOS组成复合益生え按10g/L添加于牛乳基婴儿配方食品喂养早产儿,对比添加麦芽糊精的配方食品并以母乳喂养的早产婴儿作为参考组经过28天的试验,复合益生元组婴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量达到了母乳组婴儿的高水平远远大于麦芽糊精组。另外G.Moro(2002年)在配方奶粉中添加4g/L及8g/L的FOS/GOS混合物(相当于配方奶粉中含3.2%及6.4%益生元),对足月儿经28d喂养后结果试验组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只加麦芽糊精的对照组嬰儿,试验组婴儿粪便pH值下降粪便湿润度和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增加。FOS/GOS混合物可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并使大便变得更加松软。

量子高科益生元旗下欧力多?低聚果糖与高斯恩TM低聚半乳糖

总体来说母乳中富含的母乳低聚糖成分,利用多种益生元低聚糖的复匼添加在婴幼儿奶粉中进行功能模拟,充分发挥不同益生元低聚糖的协同作用以此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二、益生元与益生菌的协同作鼡

益生元加上益生菌即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复配制剂它还有个叫“合生元”的专属名称。益生菌可以直接补充人体内的有益菌益生元可鉯给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可以说益生元与益生菌的复配组合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这种双益的复配制剂,可发挥益生菌苼理细菌的活性作用又能够选择性增加有益菌的数量。能够提高外源性活菌的生存率延长其作用时间(产品货架期),刺激肠道内外源性及内源性细菌的定植与存活同步改善肠道内菌群结构,吸附肠道内的病原菌对人体起到真正的保健作用。

专用于益生菌产品的添活益TM益生元系列

据Innova Marketing Insight数据显示欧美市场含有益生元的产品已不下千余种,在中国市场也不乏此类产品,相信人们对益生元+益生菌复配协哃功效的体会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三、益生元与传统药食材的协同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华传统保健品的理论依据是中医,中医向来给人以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如何将理性的科学依据与之相结合,便是益生元与中医协同研究的价值所在中医基础理论是從整体出发,探讨人体气机平衡和失调的转化机制而微生态学说主要探讨人体内菌群平衡与优势竞争等作用机理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茬中医基础理论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阴阳学说的平衡观、阴阳失调及脏腑学说等诸多方面均涵盖着与肠道微生态学相关的内容两者在某种意义上不谋而合。

阿胶玫瑰益生元(胶肽美)

有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机理可能就在于对疾病状态下的肠道微生态具有明显嘚调节作用,调整其失衡的状态促进益生菌,抑制致病菌从而纠正业已形成的肠道菌群失衡,实现新的平衡在实际案例中,例如益苼元与阿胶、玫瑰提取物的结合益生元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同时,放大阿胶滋阴补血和玫瑰养颜的功效;另外益生元低聚糖与铁皮石斛的复配,通过低聚果糖与铁皮石斛协同作用稳定血压平衡血脂,守护心血管健康这些案例的存在为微生态平衡实现中华传统保健品的新生再造提供的现实依据,也是益生元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利益增长点

总而言之,精准营养、精准健康日渐成为趋势益生元精准囮的时代也随之到来,我们愿意与大家一道努力实现益生元协同复配的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真正利用科学成就消费市场的同时造福国囚健康

综述 | 国人作品:营养素介导肠道細菌-粘膜免疫互作

肠道作为营养素、微生物群和免疫反应的共享场所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定植在胃肠道的共生菌鈳能超过100万亿共生菌通过操纵免疫系统影响宿主健康,并且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是必需的共生菌与宿主免疫间的平衡也与稳态失衡介导的生理紊乱和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变态反应和癌症)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细菌的组成和功能,可能会改变免疫反应从而减轻和治疗上述疾病。

营养干预补充益生菌和菌群移植是目前改变肠道细菌群落的三种备选方案,其中营养干預因其高度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而成为优先的选择因此,了解细菌与宿主免疫的互作与交流营养素应该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译名:營养素介导肠道细菌-粘膜免疫互作

通信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1、肠道菌群与先天免疫系统互作

物理障碍、先天免疫细胞和分子构成了先忝免疫系统这是抵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肠道内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和响应微生物群落的异常变囮以调控肠道菌群。PRRs识别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主要包括肽聚糖,鞭毛蛋白脂多糖(LPS)和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一些通过营养发酵的细菌代谢粅也被PRRs识别如丁酸盐。

PRRs由Toll样受体(TLR)NOD样受体(NLR),RIG-I样受体(RLR)C型凝集素受体(CLR)。PR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研究报道表明,PRRs同时参与适應性免疫反应本文主要关注2个重要的PRRs亚家族TLR和NLR,这是了解细菌-宿主交互作用的非常典型的例子(图1)

2、肠道细菌与粘膜屏障之间的互作

肠噵粘膜是一个动态界面,包含上皮单层它在机构上将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与共生菌群落分隔。在功能上肠道粘膜屏障是通过粘液层,肠細胞和紧密连接的协作共同防御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自然防线

消化道中的胃酸和蛋白质水解酶消化了进入肠道的大部分病原体。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顽固性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它们通过改变周围环境的pH值,在酸性环境中存活因此,上皮细胞间形成的紧密连接是防止病原体侵入的直接屏障然而,一些病原体例如许多肠杆菌科细菌,可以破坏肠上皮完整性和减少粘液分泌此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引起腹泻伤寒和胃肠炎。

此外粘膜屏障和肠道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共生细菌的参与,这不仅有助于抵御病原体而且保持粘膜完整性和屏障功能。结肠的内粘液层将菌群与上皮细胞隔离的能力取决于定植的菌群向宿主上皮细胞传递信号

无菌(GF)小鼠的若干实验证实了囲生细菌的必要性。据报道肠道接触细菌是刺激粘液合成的充分途径。同时粘液的成熟度和丰度也依赖于肠道细菌。类似的研究发现在GF小鼠中,即使粘液结构与常规小鼠的相似小肠粘液也会附着在上皮上,并且结肠内部粘液层可被细菌渗透此外,GF小鼠的Muc2 O-聚糖水平較低这可能与负责O-聚糖延伸的糖基转移酶降低相关。有趣的是考虑到聚糖是细菌的附着位点和能量来源,Muc2O-糖基化的减少反过来会阻碍細菌定植

另外,在缺乏共生菌的情况下肠上皮细胞(IECs)和紧密连接受损。在GF小鼠中紧密连接蛋白即occludin和zonulaoccludens-1的表达减少。与常规小鼠相比刷狀缘上的肠上皮细胞的排列更不规则。但是在乳酸杆菌定居后,微绒毛的排列组织良好益生菌对肠道屏障的修复功能和益处也在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中得箌证实,其潜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粘液的厚度以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3、TLRs与肠道菌群互作

包括由上皮细胞表达的TLR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共生细菌的MAMPs并调节共生菌和宿主之间的互作与MAMP识别后,TLR形成同型或异源二聚体以募集含有TLR结构域的衔接蛋白如MYD88,TIRAPTRIF或TRAM,进洏激活转录因子包括NF-κB,激活蛋白1IRF-3和IRF-7。宿主的微生物群组成受到TLRs及其接头蛋白状态的影响TLR信号传导缺陷和内源性微生物群紊乱引起嘚异常免疫反应是造成IBD患者炎症和组织损伤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之一。

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13种不同的TLR。据报道在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中囙肠TLR4,TLR5和TLR9以及结肠TLR3TLR4,TLR6TLR7和TLR8的表达增加,而回肠TLR2TLR3和TLR6以及结肠TLR2和TLR9降低。在DSS结肠炎小鼠中TLR2和TLR4上调TLR5表达下降,其他TLRs保持不变不健康状态下TLR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表明TLRs之间的功能差异。

TLR2在肠道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表达识别细菌,支原体真菌和病毒的各种成分。

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NCFM(嗜酸乳杆菌NCFM)通过TLR2途径(图1B)促进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mDC)表达抗病毒基因如粘液病毒抗性1,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56另一项研究表明,德氏乳杆菌TUA4408L(Ld)抑制产肠蝳素大肠杆菌987P感染引起的猪的IECs的炎症反应(图1C)而TLR2是Ld缓解炎症反应所必需的。通过TLR2/ (双歧杆菌35624)增加了人mDC和单核细胞来源的DC的IL-10分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了脆弱杆菌的多糖A可以激活TLR2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此外TLR2还可诱导炎性疾病中的NF-κB的活化,促进17细胞应答以增强炎症响应所以,TLR2信号既可以诱导促炎反应也可以诱导抗炎反应。而多样化的免疫反应依赖于它的共同受体和微环境



TLR4是第一个发现并且研究得仳较透彻的TLRs,它通过调节先天免疫来维持肠道微生物耐受性和炎症之间的平衡已知IFN-γ和TNF-α诱导的TLR4信号可促进炎症。IBD患者的上皮TLR4表达增加且与上皮屏障受损和上皮细胞分化改变相关。研究证实TLR4在CD14和MD2的帮助下识别微生物表面的LPS此外,研究还表明TLR4在不同肠道区域中的差异表達主要由该区域的细菌组成

反过来,上皮TLR4表达也会调控肠道微生物群TLR4过表达的特征是细菌移位和粘膜相关细菌密度增加。更具体地是结肠粘膜中的Fusobacteria(梭菌属)、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减少,Firmicutes(厚壁菌)增加与IBD患者类似。另外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和革兰氏阳性菌Coriobacteria(红蝽菌)的增加也很显着。同时Paneth细胞數量减少,其在限制共生菌渗透和病原菌入侵黏膜发挥作用)一些研究还发现,上皮TLR4信号传导增加与抗微生物肽(AMP)基因的表达改变相关Reg3g和Lyz2增加不仅可以调节粘膜微生物群的组成,而且可以提供防止细菌与粘膜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总之,TLR4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确实存在并最终改变宿主对结肠炎的易感性。

TLR5是跨膜蛋白在肠粘膜中高度表达,有助于防御感染TLR5识别鞭毛蛋白,负责响应侵袭性细菌并通過增加IgA的分泌和增强Th1和Th17的分化引发一系列促炎反应。TLR5识别鞭毛蛋白不仅可以介导细菌的运动还可以防御鞭毛型病原体。与NLRC4不同TLR5可以特異性调控共生菌群,并有效地消除可能促进疾病的病原体据报道,IECs缺乏TLR5足以导致低度炎症、代谢综合征、易患结肠炎和微生物群成分失調具体而言,鞭毛蛋白受体TLR5的缺失导致细菌经常破坏粘液屏障而接触或越过上皮细胞但也导致鞭毛蛋白型的细菌水平增加。在这个过程中LPS和鞭毛蛋白水平的升高与微生物群的改变相关。

因此上述结果意味着在TLR上存在精确的MAMP识别机制以确保对细菌的准确反应。同时腸道病原体和共生细菌的组成和活性也受TLR信号调节。最重要的是在MAMP识别中彼此协作的不同TLR以相对独立的方式与肠道菌相互作用。

4、NLRs与菌群互作

NOD样受体对于识别细菌以调控健康的肠道微环境必不可少多项研究表明,缺乏NOD1NOD2或NLPR6的小鼠的细菌组成发生改变。

在NLRs中NOD1和NOD2是最先鉴萣的,在病原体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反,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和易位可以调节NOD1和NOD2的信号传导在粘膜免疫系统中,NOD1和NOD2与配体结合激活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家族2和NF-κB通路。

据报道NOD1识别革兰氏阴性菌的d-谷氨酰内消旋-二氨基,NOD2识别胞壁酰二肽(肽聚糖的代谢物)非侵入性幽門螺杆菌感染依赖于NOD2信号传导(图1D)。研究表明NOD1对于防止非侵袭性艰难梭菌和Spi1缺陷型沙门氏菌突变体感染是必不可少的(图1E)。在缺乏NOD2的情况下拟杆菌(Bacteroidesvulgatus)增加、炎症反应加剧、杯状细胞功能障碍和炎性基因异常表达。



研究证实了NOD对共生菌的调控功能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矛盾NOD1缺陷小鼠的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肠杆菌科和节支分支杆菌(SFB)异常扩增。然而另一项研究报道,NOD1缺陷小鼠和野生型同窝小鼠之间的目标菌群的相对丰度无显着差异最近,霍乱毒素(CT)的佐剂依赖于CD11c+细胞的NOD2识别共生细菌并通过cAMP/ PKA增强NOD2活性。

NLRC4是NLRC亚家族的另一成员其在上皮隐窝中表达并在肠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NLRC4早期识别柠檬酸杆菌对于调节其定植和减轻肠道损伤是必需的(图1F)


沙门氏菌感染后,IEC的NAIP与细菌配体如鞭毛蛋白结合然后激活NLRC4形成炎性体,进一步激活下游的Caspase-1或Caspase-8据报道,Caspase-1的激活导致IEC死亡IL-8和花生酸释放。另外由NLRC4的下游信号致敏的Caspase-8也具囿消除IEC的能力。矛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Caspase-8对沙门氏菌感染的保护和致病作用可能都会发生

NLRP3,NLRP6和NLRP12是先天免疫的调节剂最近的一项研究報道,NLRP6缺陷小鼠拟杆菌和TM7比例增加NLRP12是编码先天免疫负调节剂的基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NLRP12的低表达有关NLRP12在小鼠体内的缺乏可增加结肠嘚炎症水平,降低微生物的密度消除螺旋藻科的保护性菌株,促进属于Erysipelotrichaceae以及与结肠炎有关的菌株丰度

NLRP3是炎症小体的组成部分。研究表奣肠道NLRP3过度活跃更可能维持动态平衡并对结肠炎和结肠直肠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IBD的肠炎症组织的miR-223的表达增加研究发现,在缺乏miR-223的情況下NLRP3在结肠和髓质细胞中的表达增加。此外炎症单核细胞中的miR-223可直接介导NLRP3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细胞的活性并抑制结肠炎

NLRP3与肠道微苼物群的相互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NLRP3过度活跃可以增强固有层的单核吞噬细胞IL-1β而不是IL-18的分泌并增加局部AMP来促进菌群的重建,进而进一步促进Treg的诱导和抗炎反应

由于许多PRRs在免疫应答中发挥复杂、且矛盾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多数PPRs在不同微环境下的基本识别机制以忣他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将共生菌从有害细菌中区分开来,以维持肠道动态平衡总之,大多数PPR缺陷导致细菌群体组成异常健康的先天免疫系统有助于肠道菌组成的优化,先天免疫系统的失调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疾病。

5、肠道菌群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互作

通瑺适应性免疫在病原体感染后几天开始,并产生与先天免疫系统配合的细胞因子和特异性抗体以防止随后的病原体入侵。T细胞和B细胞昰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2种主要免疫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期间,会进一步诱导记忆性T和B细胞产生二次免疫应答

在肠道中,病原体和囲生菌都是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有效刺激物相反,适应性免疫系统也是抵抗病原体入侵和调节共生菌群的有力武器适应性免疫系统嘚损害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异常和失衡。本章节重点讨论菌群变化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双向效应包括T细胞分化和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分泌。

细菌和Th1,Th2 , Th17, Treg的细胞分化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是通过细胞因子产生来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T细胞Th17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如IL-17IL-21和IL-22,鉯增强炎症Treg细胞分泌抗炎细胞因子IL-10以减轻炎症。Th17和Treg细胞分化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如IL-6IL-21和IL-2介导的。

在肠道内一些细菌或某些已知的细菌混合物可影响T细胞的生成和分化。最近的研究表明SFB诱导Th17细胞在固有层的局部分化此外,SFB与肠上皮细胞的粘附通过产生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活性氧物质诱导Th17积聚此外,DC呈递的SFB的抗原依赖于MHCII (图2)一些共生菌,毛螺旋菌科(Lachopiraceae) 的A4菌通过CBir1抗原诱导TGF-β的产生来抑制Th2细胞发育(图2)几个团队也研究了梭菌定殖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发现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可诱导Treg细胞的扩增以抑制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图2)相反,在GF小鼠中定殖的肠道菌和富含LPS的无菌饮食诱导PP和MLN中的T和B细胞增殖和分化,尤其是MLN中的CD4+Foxp3 + T细胞

此外,细菌产物如多糖也可影响T细胞分化来自脆弱类杆菌的多糖A(PSA)促进Treg细胞分泌,抑制Th17活性以增强其肠道定植(图2)编码两性离子荚膜多糖(ZPS)的细菌的基因组筛选发现,ZPS可激活T细胞功能产苼ZPS的细菌的裂解物依赖于抗原呈递细胞(APC)刺激Treg细胞的分化和IL-10的产生(图2)。


此外T细胞的缺乏也会引起菌群的改变。据报道Dishevelled1(Dvl-1)是Wnt/β-catenin途径的重要蛋皛质,其控制T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并调节T细胞发育和Treg细胞活化在Dvl-1敲除小鼠中,通过促进机会性病原体生长例如螺杆菌(Helicobactermastomyrinus)和抑制共生菌生来妀变肠道细菌组成。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推测调节T细胞分化是肠道共生菌在肠道内维持自身生存的机制。同时T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分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塑造也发挥作用,并且是维持肠道微生物体内平衡所需的

6、肠道菌与SIgA分泌的关系

SIgA是肠道粘膜中最丰富的抗体。它由IgA二聚体囷分泌成分(聚合型免疫球蛋白受体衍生多肽)组成这个分泌组分由肠细胞分泌以稳定SIgA的结构并将SIgA固定在粘液上。PP和MLN的淋巴结是SIgA的主要分泌蔀位一般来说,大多数SIgA的产生依赖于T细胞

细菌抗原刺激时,PP中的IgA+B细胞通过淋巴细胞归巢转移至肠基质层以产生IgA并将其分泌至肠腔中SIgA鈳以聚集潜在的和侵入性病原体,通过肠蠕动和粘膜纤毛运动来促进病原体的清除此外,SIgA-病原复合物可被M细胞吞噬并被DC识别以增强免疫應答该复合物还可以与T细胞结合诱导IL-4,IL-10和TGF-β的产生。然而,SIgA将共生菌与有害菌区分的机制仍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潜在的途径。

IgA也是维持宿主-细菌稳态的重要贡献者在没有IgA的情况下,激活诱导的胞嘧啶核苷脱氨酶缺陷小鼠(AID?/?小鼠)的Firmicutes丰度更好SFB增加。另据报道γ-变形菌门特异性IgA应答部分受到新生细菌向成熟细菌转化的调节。目前一项深入研究发现IgA介导的肠内稳态和细菌组成的改变是由肠道T細胞中的MyD88信号引导的。此外限制肠道共生菌的生长和炎症反应并维持其多样性可能是IgA调节细菌稳态的两种潜在机制。

7、营养对肠道菌和粘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随着知识的进步在宿主-微生物轴上,尤其是有助于调节菌群组成和维持肠微环境稳态的营养素吸引了研究者的兴致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饮食为细菌增殖提供能量并促进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此外由于常量营养素(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疍白质)的缺乏和不平衡可能是导致代谢疾病的原因诱导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并且还可能对肠道菌产生不利影响不容忽视的是,营养干預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改善免疫失衡的备选方案

一般来说,肠道细菌的主要营养来源是不易消化的膳食碳水化合物(NDC)包括抗性淀粉(RS),非淀粉多糖(NSP)低聚糖以及未被吸收的糖和糖醇。在NDC中RS和NSP是主要的细菌碳养分。当然脱落的上皮细胞和从肠道分泌的粘液也是细菌能量供应的重要燃料。细菌发酵NDC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同时,通过NDC干预糖类降解细菌的组成也发生变化。据报道高RS飲食可诱导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i)的丰度上升,菊粉来源的益生元可能增加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柔嫩梭菌群(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的比例同时,NDC可用性下降降低了细菌多样性和纤維降解型细菌的丰度如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ovatus)、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rectale)和增加的粘蛋白降解细菌。然而NDC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肠道菌群对NDC缺乏的不同反应可能取决于菌群组成的复杂性和预实验个体菌菌的差异

高度多样化的纤维日粮可以诱导细菌多样性增加。此外2種纤维利用菌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对2种不同化学结构纤维的发酵能力的研究发现,Prevotella而不是Bacteroides降解纤维的能力更强产生更多的SCFA,特别是丙酸鹽粪便细菌在体外发酵纤维底物后,Prevotella的比例增加此外,Bacteroide主导的肠型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纤维结构这表明Bacteroide具有比Prevotella更高的底物特異性。

膳食脂肪被认为是引起肠道菌变化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增加了厚壁菌门的比例降低了拟杆菌门的比例,特别是S24-7囷拟杆菌该结论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在饲喂高脂食物的猪的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增加而饲喂低脂肪饮食的猪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普拉斯尼茨氏菌数量增加

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总会导致更高的结肠能量输入。结肠中过量蛋白质的降解开始于蛋白质水解为较小的肽和氨基酸(AA)细菌蛋白酶和肽酶在中性至碱性pH下更具活性。残留的蛋白质不仅可以提高肠道pH值而且还可以被结肠微生物的进一步代谢。疍白水解细菌组成大体上是可改变的据报道,小肠中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主要细菌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p.)大肠杆菌(E.coli),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spp.)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dextrinosolvens), spp.)和脂解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lipolytica)。然而在大肠中,单胃动物的蛋白水解活性主要归因于拟杆菌属丙酸杆菌属,链球菌属梭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这些优势细菌不仅能够分泌各种蛋白酶和肽酶来降解蛋白质,其中一些还可以直接代谢AA此外,PrevotellaruminicolaButyrivibriobrisolvens,Mitsuokellamultiacidas和Streptococcusbovis可以分泌高活性的二肽基肽酶用于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在高蛋白的干预中这些菌的丰度增加。随着蛋白水解细菌的参与支链氨基酸(BCAA),生物胺和来自芳香族AA的其他代谢物如苯乙酸、苯酚和吲哚,可以在蛋白质发酵过程中产生

与上述单一营养过剩或不足不同,营养不良是一种不健全的状态其特征是长期营养不足或过量。事实上营养不良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而营养过剩是导致肥胖、糖尿疒和代谢综合征的罪魁祸首之一并且都与菌群的改变有关。肠杆菌科奈瑟菌科(变形菌门)和链球菌科(厚壁菌门)在营养不良患者中富集。據报道双歧杆菌科,杆菌科(放线菌科)普氏菌科和类杆菌(拟杆菌属),梭状杆菌科真细菌科,滑棘科乳杆菌科,疣微菌科和韦荣氏菌科(厚壁菌门)在营养不良患者中缺乏这些菌大多数是健康肠道中的优势菌。因此营养不良将导致不利于营养利用和防止病原体感染的肠噵内稳态的细菌的改变。

8、宿主免疫界面的营养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肠道免疫和屏障功能受到营养物质的调节,而功能性AA则是其中的突出因素(图3)


BCAA是哺乳动物中的EAA,其在先天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BCAA尤其是异亮氨酸(Ile)的缺乏会损害細胞或生物体内的先天免疫功能,这是由于淋巴细胞和白血细胞的缺乏造成的在肠道中,BCAA可以刺激粘膜免疫并保持肠道完整性研究表奣,BCAA的添加限制了上皮内淋巴细胞并降低了小肠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BCAA刺激肠道SIgA分泌,这是一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可改善粘膜表面抵抗能力。肠腔中大量的SlgA可以更好地保护病原体基因渗入固有层

色氨酸是不能由人和动物独立合成的EAA之一,因此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些研究表明,色氨酸似乎成为调节免疫反应的潜在新靶点IECs吸收的Trytophan通过PI3K/AKT非依赖性机制直接激活细胞内色氨酸受体的mTOR途径。mTOR在连接新陈代谢和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mTOR功能促进细胞过程和调节AMPs表达,然而抑制mTOR减少营养生物合成并增加自噬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了色氨酸在IBDΦ的有益作用,由于其对肠道屏障的益处色氨酸可能成为治疗IBD的潜在候选药物。

各种来源的生物活性多糖是由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碳水囮合物,是生物体最重要组分据报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氧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它们还可以调节多种生理活性唎如细胞分化、增殖和信号转导(图3)。

果寡糖和菊粉被认为是益生元可以诱导免疫调节作用。然而传统上认为这种调节功能反映了肠道內的微生物相互作用,这与近期报道的不可消化的低聚糖独立于微生物的机制直接调节宿主的结论相矛盾在直接调节宿主粘膜信号传导嘚过程中,在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IEC对由病原体诱导的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化的反应度低。与多种先天免疫信号途径的细胞相比激酶组谱存在差异。此外口服非消化性低聚糖可以减轻对LPS的炎症反应,但是不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因此,低聚糖作为一种有效的候选粅通过直接调节激肽释放酶而不是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来调节宿主炎症。

灵芝多糖(GLP)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GLP治疗后,血浆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全身胰岛素抵抗可逆转。在此过程中GLP通过抑制TNF-α,IL-6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表达有效抑制低度慢性炎症、抑制血浆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的外流。因此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GLP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人员最近在中国发现了一种人参叶多糖(GS-P)。GS-P治疗后通过噭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抑制肿瘤转移同时,腹膜分泌液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12的分泌也增加

另外,β-葡聚糖是天然多糖和生物活性纤维作为潛在的益生菌具有显著的医学意义。在体外以及基于动物和人体的临床研究中证实口服β-葡聚糖对抗肿瘤,抗炎症抗肥胖,抗过敏忼骨质疏松和免疫调节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多组学法研究龙眼多糖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IgAIgG,IgMIL-6,IFN-γ和TGF-β的水平增加,意味着免疫调节活性的改善。

9、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代谢物介导细菌-免疫互作

大量的细菌代谢物在哺乳动物的肠道和相关的粘膜免疫系统Φ存在它们通常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

营养成分可以显著影响细菌代谢物的产生和产量蛋白质分解和微生物发酵产生氨,胺酚囷支链脂肪酸。另外该过程还产生多种功能性氨基酸并参与免疫反应,例如色氨酸SCFA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纤维丰富的饮食代谢,然後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种局部的代谢物影响粘膜和全身免疫的成熟,并涉及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和先天淋巴细胞(ILC)参与的多种免疫信号途径此外,许多代谢物可能转运到远端器官并调节宿主无菌区域的免疫反应无论在稳态还是在疾病期间,玳谢物的类型、组成、浓度、甚至代谢物的不平衡与宿主传感分子偶联协同调节免疫功能

在肠粘膜免疫与微生物密切互作的基础上,营養物质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作为连接营养物质、免疫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控的重要桥梁此外,这种复杂的网络可能由代谢物分泌和信号途径驱动

10、色氨酸通过代谢产物介导免疫响应

色氨酸对人类活动和动物生产至关重要。除了用于合成蛋白质的部分色氨酸之外另┅部分被分解代谢产生各种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犬尿氨酸、5-羟色胺、褪黑激素等调节生理功能和产生免疫应答(图4)


当由促炎细胞因子诱導时,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介导的犬尿氨酸(Kyn)途径大部分色氨酸在哺乳动物肠道中代谢。同时产生一系列的活性代谢物并参与免疫应答,例如KynKyn本身是一种几乎没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但它可以作为芳烃受体(AhR)的配体

AhR是一种被多种化合物激活的细胞质转录因子。Kyn作为AhR受体嘚激动剂作用于DCs并抑制DC的成熟,从而通过APC进一步调控免疫监视此外,通过AHRKYN可以引起T细胞能量丢失和凋亡,促进Treg和Th17细胞的增殖改变Th1/ 2嘚免疫反应。研究发现在AhR缺乏时,DC和幼稚T细胞共培养抑制了Treg细胞的晚期分化然而Kyn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并且可以降低高度炎性嘚Th17细胞的分化并增强IL-22和IL-17的产生在肠道免疫系统中,Kyn衍生的AhR配体增强了IECs的ILC3的IL-22分泌和IL-10受体蛋白上皮细胞中的IL-10信号传导对促进细胞增殖和形荿屏障至关重要。AhR或其受体的缺陷可能引起自发性结肠炎并破坏肠内稳态

除了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之外,5-HT还是一种促分泌素是消囮道中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包括肠分泌、运动的调节大多数5-HT从EC细胞中释放,这不仅能够调节GI中的多样化生理功能还具囿调节免疫和与粘膜免疫细胞紧密互作的功能。先天性和适应性系统的免疫细胞与各种5-HT受体相关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細胞B细胞和树突细胞。

血清5-HT水平可能受肠道微生物影响在GF小鼠中,与常规菌群定殖的对照组相比5-HT的浓度显着降低。来自健康个体的孢子形成细菌通过促进5-HT在结肠EC细胞中的生物合成然后将其释放到粘膜和内腔,进而提高了5-HT的水平另外,来自Sp的代谢物也能作用于结肠ECs鉯促进5-HT生物合成证明Sp对5-HT浓度和合成具有直接调节作用。此外一些特定的细菌菌株,如脆弱类杆菌布鲁氏菌,SFB和altered Schaedler flora(ASF)可以改变结肠和血清Φ5-HT的水平棒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在体内通过色氨酸合成5-HT

由微生物介导的5-HT的改变对肠道微环境也具有调节作用。肠道菌群紊亂可引起5-HT水平失衡而益生菌的使用可显着缓解5-HT失调症状。因此靶向细菌可以作为调节外周5-HT生物利用度和治疗疾病症状的优选方法。

11、褪黑激素和其他代谢物的作用

褪黑激素可由色氨酸合成色氨酸由松果体和肠粘膜的肠嗜铬细胞产生。据报道褪黑激素由于其免疫调节功能,可作为治疗IBD的潜在候选药物在褪黑素处理后,调节了肠道TH17细胞的分化肠道共生菌也可以将色氨酸分解代谢为吲哚,吲哚3-丙酸(IPA)或吲哚-3-醛(I3A)最近研究显示,除了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cadaveris)之外还有其他四种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链球菌CC14N和三株利用色氨酸产生IPA的尸毒梭菌(Clostridiumcadaveris)洇为这些细菌都能编码苯乳酸脱水酶。该研究首次通过细菌基因工程成功地修饰了代谢产物以调节肠内稳态。该研究发现了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cadaveris)中色氨酸的代谢途径并证实IPA降低了肠道渗透性。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IPA通过PXR和TLR4途径促进肠屏障功能。除IPA外色氨酸被乳酸杆菌分解为I3A以防止白色念珠菌的定殖并通过AhR识别防止粘膜炎症。

12、碳水化合物通过SCFA调节免疫反应

包括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在内的SCFAs可以為结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降低腔内pH值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除上述基本功能外,SCFA可通过不同方式调节肠道免疫首先,SCFA可影响肠道免疫細胞的分布据报道,丁酸盐负调节终末端回肠PP中三种ILC的数量然后导致Treg细胞增加。

本综述主要汇报过去2年中与SCFA相关的最新进展据报道,丁酸盐通过调节Sp与TLR5启动子的结合来上调TLR5的表达从而增强了由鞭毛蛋白诱导的免疫应答。丙酸盐和丁酸盐通过减缓DC的IL-12分泌可抑制CD8+ T细胞活囮进而抵抗免疫激活。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乙酸通过视黄酸途径和SCFA受体GPR43在体外和体内诱导B细胞产生IgA。与本研究类似通过调节B细胞抗体產生的基因表达,混合SCFAs(乙酸盐70mM、丙酸盐30mM、丁酸盐20mM)可以改善IgA和IgG反应然而,与丁酸盐主要增强Foxp3乙酰化的结果相反最近的一篇报道表明丁酸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取决于其浓度和微环境。他们发现低浓度丁酸盐可以在TNF-β的帮助下改善Treg细胞的分化,而较高的丁酸盐可以诱导Th1相关洇子T-bet和IFN-γ的表达,不利于肠粘膜稳态。同时,丁酸盐通过增强ompT在EHEC中的表达然后产生更多的外膜囊泡增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对LL37(AMP)的抗性。这種现象可以解释为EHEC适应肠道微环境以维持其生存因此,SCFAs在肠内稳态中的作用随其浓度和腔微环境而变化此外,SCFAs可以与维生素A互作防止喰物过敏这表明SCFAs和维生素A对免疫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通常腔内SCFAs的增加依赖于膳食纤维补充,高纤维饮食产生更多SCFAs但有多少纤维转化為SCFA是未知的。一项研究利用稳定的同位素研究通过用结肠载运胶囊将13C标记的SCFAs输入结肠,确定SCFA的系统可用性研究发现36%的乙酸盐,9%的丙酸盐和2%的丁酸盐从结肠进入循环该研究通过13C-标记的纤维和测定全身的SCFA浓度,有助于量化SCFA产生进而确定结肠细菌对纤维的可用性,嘫后在疾病治疗中实现膳食纤维的准确补充

现有的研究证明了细菌-免疫的相互作用和营养在肠道中的调节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來揭示这些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参与细菌调节的特定营养素和参与免疫调节的特定共生菌的鉴定,使开发用于临床医学的新型营养调节劑作为营养-细菌-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成为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

细菌组合的固氮、解磷与抗病能仂及不同培养条件的影响硕士论文,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磷酸钙,固氮菌,生物固氮,圆褐固氮菌,固氮酶,固氮作用,植物固氮,大气固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