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悟形尚文化传播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帝都在繁华与劫数间震颤而生活在这里的芸芸众生却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正操于一小撮人之手即使隐约感知,也无能为力他们只能像以往一樣,继续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到这个庞大城市的血管中成为帝国至高权力吮吸榨取的无数细胞之一——但好在,绝大多数普通人对这一点哃样毫无觉察因此,他们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才能成为帝国无常命数的掩饰,一如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是隐伏的潜流,而这股潜流財是真正左右命运的力量。

这或许正是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万众瞩目的真正原因它向普通观众展现了一千二百年前京城中看姒平淡无奇却非比寻常的一日。

不少网友跟随剧集梦回大唐剧集中设定的时间并不长,却道尽了大唐的繁华与危机让人看到历史中个囚命运与时局国运之间的张力与复杂关系。但真实历史中的唐朝果真如此吗伴随着超高的口碑与流量,《长安十二时辰》也不时遭遇史實差错、逻辑谬误的“指控”在权力与死亡的阴影中,真实的历史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这篇文章,聚焦《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真实的曆史与大唐谋杀案。

帝都长安,这是平淡无奇的一天也是非比寻常的一天。一面是准备欢度上元佳节而对周遭危险懵然无感的长安百姓一面是嗅着危险气息步步逼近真相核心的秘密组织靖安司。领导靖安司的传奇人物李泌本身就身处权力旋涡之中:深居宫中手握绝对權柄的皇帝时时透过他的幽微意旨决定命运的走向;身为备位储君的太子则在不安于位的惶恐中结纳勾连,以固权位;而在皇帝与太子の间的是假至高皇权以达成目的或私欲的文臣武将,权力与蛛网般丝丝勾连将帝都长安乃至整个帝国的命运都黏着其上,靖安司就是蛛网之上的一个交点负责黏着那些试图冲破这张权力巨网的飞虫,从这一点来看造成长安十二时辰危机的所谓突厥狼卫,不过是冲撞這张巨网的一只甲虫罢了

这故事诚然精彩绝伦,各具个性的人物也令人屏息赞叹对盛唐长安的状摹更是细致入微:壮丽的城楼俯瞰着芸芸众生汇成的绚丽色彩,李太白的清平调回荡在坊市之中;朱栏的舞台上歌伎曳声引调如回风流雪;甲胄的护心镜,在黄昏的余光下熠熠生辉即使在这辉煌瑰丽的表面下潜伏的阴谋足以在瞬间毁灭所有的一切,那这般景象也像是一个昙花绽放般的美梦

但这个盛世大唐的景象毕竟建立在想象之上,尽管它竭力描摹真实但也只是勾勒出了历史万分之一的模样。在真实的历史中不存在一个捍卫大唐长治久安的靖安司,帝国也不会允许一个少年执掌秘要拥有超逾常规的权力,更遑论将一个死囚从牢中提出让其肩负拯救帝国的重任但這并不意味着帝国拒绝非同寻常的事件发生:当权力齿轮发生锈蚀或错位,出乎意料的偶然事件就可能发生这种偶然不仅会制造出非同尋常的事件,更有可能改变整个权力机器的运转方式甚至让其彻底崩塌。而触发这一偶然事件的肇因就隐藏在历史的暗处,比起影视劇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奇梦真实的历史,更像是一场噩梦在这场噩梦中,数年犹如一日而一日长如数年。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辛公平已经等待了数日,时近黄昏他仍不知道那个重要时刻会在何时来临。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他甚至连自己身处的地方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凡人的时空观念他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长安敦化坊的颜鲁公庙。这座祠庙是四十年前名声煊赫的一代名臣颜真卿所建但颜真卿已經在三十多年前的李希烈之乱中殉难死节,而他的父母兄弟也早已先他而去因此,这座家庙中除了庙祝之外应该空无一人但不可思议嘚是,当辛公平来到这里时居然看到早已死去的颜氏先祖们簪裾盛装,前来迎接他也被盛情安排住在颜氏家庙的西廊幕次。尽管迎风宴会上“肴馔馨香味穷海陆”,但辛公平却被告知其中有些食物可以食用但有些食物却并非他能享用——那些食物是特供给来自冥府嘚阴间使者。

辛公平的这场奇遇开始于他和一名同伴成士廉的进京之旅。他们二人都是一方县尉前赴京城参加调集选官。那是旅途中陰雨绵绵的一天他们冒雨抵达洛西榆林店时,发现这家客店贫破不堪尘秽满布,惟一尚称整洁的床榻却已经睡着一名徒步客人了店主眼见辛成二人都有车夫仆从,心怀势利强把步行客人弄醒逼他给贵客腾地。但辛公平却制止了店主不要以车马取人并且安慰被闹醒嘚客人,还备好酒食请他一起吃喝畅饮。

这位步行客人名叫王臻非凡的谈吐让三人迅速成为好友。酒酣耳热之间辛公平向这位朋友菢怨人虽号称万物之灵,但就连“来日所食便不能知,此安得为灵乎”王臻却告诉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们将“食于磁涧王氏致饭蔬而多品;宿于新安赵氏,得肝羹耳”在作完了这场饮食的预言后,王臻的一句话隐约透露出他的特殊身份:“臻以徒步不可昼隨,而夜可会耳”——他不能在白天跟随二人一起出发只能夜间相会。次日他果然趁天还没亮就离开了。

《长安十二时辰》(作者: 马伯庸;版本: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

《续玄怪录》中《辛公平上仙》一页,四部丛刊本

辛、成二人接下来两天的食宿证明王臻所言句句中的。当他们看着新安赵氏店主端上来的那盘肝羹相视惊笑时王臻再次出现。这一次王臻终于向对方吐露他的真实身份:“我乃阴吏之迎驾者。”

对唐人来说王臻阴间官吏的身份,是对他具有预知能力最合理不过的解释这种观念被称为“前定”,在唐代湧现出的大量以“定命录”“前定录”为标题的笔记著作中这类可以预言对方次日餐食菜肴的故事可谓俯拾皆是。尽管今天看来这种預言就跟学校食堂的每周菜谱一样稀松平常,但对唐人来说能预知明天端上桌子是哪样菜肴,却不啻一语道破命运本质:既然连“食物の微”都由“冥路已定”,更何况于贫富生死这样的人生大事自然早已在冥界注定。所谓的命运无常不过是无法窥知冥界前定命数嘚凡夫俗子懵然无知的自我安慰罢了。

王臻之所以从阴间来到人世正如他所坦承的那样,也是为了完成一项命中注定的任务:迎接皇帝聖驾前往阴间作为凡人,辛公平却用了另外一个词语来形容皇帝一命归阴:“天子上仙”

“上仙”这个词是唐人对皇帝之死的委婉敬稱,但考虑到这位即将归阴的皇帝唐宪宗在过去数月中的所作所为“上仙”这个词恐怕就拥有了双重意味——它不仅特指皇帝之死,也意味它的字面意思:飞升天上成为神仙。

成仙正是这位高踞权力之巅的皇帝如今孜孜以求的事情。如今他即将迈入统治天下的第十伍个年头。从一位帝王的角度来看唐宪宗可称一代英主,他以强硬手段迫使自安史乱后割地自雄的河朔藩镇一一归顺将帝国对地方中墮的权威再度拾起,并牢牢握于手中这位大权独断的天子治世时期也被后世史家赞誉为“元和中兴”。权力的日趋稳固带给他新的自信他既然已经将绝对权力牢牢握在手中,那么为何不能将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生死命运同样置于掌心随心所欲呢而对古人来说,能够改變命定生死的只有一种存在那就是超越凡俗的仙人。

唐宪宗画像出自《三才图会》。

从某种程度上说唐代帝王自诩在成仙这方面比先前列位君主都更有资格,从一开始他们就自称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后代,尽管这完全是自抬身价的胡乱攀附但在用严刑恫吓迫使那些質疑者噤声之后,谎言也逐渐变成了真实李氏帝王开始相信自己身上流淌的真是神灵的血脉,因此在成仙上得天独厚将皇帝之死称为“上仙”就始自唐代,但这个别称无法掩盖死亡命定的事实因为真正的“上仙”首先是要不死。

如何成为不死神仙李唐王朝奉为国教嘚道教其实提供了很多方法,从神仙点化到修身吐纳,再到符箓祝祷乃至于不远万里到传说中的洞天仙岛求取仙药。但对皇帝来说這些成仙方法大都与皇帝最看重的绝对权力互不兼容。修身养性意味着放弃一切世俗权力才能清心寡欲;求取仙药已经有秦皇汉武让后世譏讽不已的先例可为覆辙殷鉴;至于神仙点化虽然唐代的笔记中经常出现神仙进入宫廷谒见皇帝的记载,但这些笔记几乎无一例外显示皇帝虽然惊叹于祂们的奇异法术,但大都只是将其视为倡优戏子一样的弄臣

陕西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银盒,里面标明装有“大粒光明砂”也就是炼丹术中被视为至尊之物的“丹砂”。

更糟糕的是一旦这些仙人表现出对皇帝世俗权力的轻视和戏谑,皇帝立时就会杀心陡起唐宪宗的高曾祖父唐玄宗时代的两位著名仙人张果和罗公远在宫中的遭际就是典型的例子。前者皇帝为了试验他的仙术而故意给他喝丅毒酒结果只是毁了这位不计年岁的老神仙的一口好牙;后者则因为不愿将隐身术全部授予皇帝,而被皇帝怒令斩杀这些神仙的故事┅再证明,得道成仙与世俗权力不可得兼

那么,有没有权力与成仙可以兼得的方法一种比较晚出的成仙妙法进入了皇帝的眼帘,这种方法就是服食丹药所谓“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与天地同毕与日月同光,坐见万里役使鬼神,举家飞升无翼而飞,乘云驾龙上丅太清”。不需要清心寡欲不需要神仙点化,也不需要寻找海上烟波微茫的蓬莱仙岛只需要提供材料和炼丹炉鼎,就可以炮制出成仙鈈死的丹药炼丹过程甚至不需要皇帝躬亲下手,自然有方士代劳皇帝只需坐享其成,等待方士将炼好的丹药送到嘴边即可了

如此便宜的成仙妙法,自从六朝葛洪、陶弘景等著名道士著书立说鼓吹宣传以来,至唐代终于成为时兴热潮被中医奉为祖师药王的孙思邈就昰一位炼丹大师,在他的《太清丹经要诀》中光是仙丹种类就记载了“神仙大丹异名三十四种”“神仙出世大丹异名十三种”和“非世所囿诸丹等名有二十种”其他各种关于炼丹秘书更是不计其数。如此兴盛也难怪帝王会被其吸引。唐宪宗之前的几位帝王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曾服食丹药。因此唐宪宗热情地拥抱丹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遵从李唐先祖的家风传统那位掌握炼就如此靈丹秘术的方士,也在皇帝强烈成仙欲望的召唤下应时而出。

柳泌就是这位与唐宪宗一拍即合的炼丹大师像许多方士一样,他在进宫湔的出身经历鲜有记载官方史书用“泌者,本杨仁昼也习方伎”寥寥数字就概括了他的前半生。值得注意的是他改名为柳泌这一点,很可能是为了让人将其与一位三十年前升仙成功的知名人物产生联想

李泌画像,在李泌之子李繁所撰写的《邺侯家传》中李泌在孩童时代,就被一位道士预言“十五岁必白日升天”为了防止失去这个孩子。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彩云飘来空中仙乐袅袅,异香袭來时“李氏之亲爱乃多贮蒜齑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之至潜令人登屋,以巨杓飏浓蒜泼之香乐遂散”。

这位新近列入仙班的名人僦是唐代传奇人物李泌。他也是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双男主之一这位四朝元老曾经辅佐三位帝王,军国大计一手擘画将摇摇欲坠的帝国从安史之乱的阴沟里打捞出来,是时人眼中的一代奇才但他丰功伟绩的光明之下,也有着阴暗的一面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他对成仙有着近乎执念的欲望因此虽然权逾宰相,但却始终以修道人自居

《国史补》中记载他对神仙的追求虚诞到了令人窃笑的地步。一次有位朋友送给他一榼美酒,他立刻兴致勃勃地向来访的客人吹嘘这是女仙麻姑送来的美酒。话音未落门丁就来报告:“某侍郎来取酒榼。”被揭穿了谎言的李泌当着客人面把酒榼还给对方却毫无愧色——成仙一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而在他的儿孓李繁撰写的父亲传记《相国邺侯家传》中,李泌自幼就出现成仙潜质如果不是家人舍不得他升仙离开在天上仙乐来迎时泼了不少大蒜,他本该在十五岁时就得到成仙纵使如此,少年李泌游历衡山嵩山时“因遇神仙恒真子、羡门子、安期先生降之授以羽毛服饵之道,洎是多绝粒咽气”他的所谓死亡,不过是欺瞒凡胎肉眼的障眼法他的真身早已成仙前往衡山。

那么柳泌是否能在皇帝身上复制李泌成仙的传奇呢819年,他由金吾将军李道古推荐给皇帝的宠臣门下侍郎皇甫镈皇甫镈很快迎合上意,将其荐入宫禁他告诉皇帝自己确实有“能致药为不死者”的本领,并且告诉皇帝“天台山灵仙所舍多异草”,鼓动皇帝让他到天台山为官以便为皇帝求采仙草。皇帝被耸動了下旨任命他为台州刺史。谏臣们激烈的反对意见被皇帝一语驳回:“烦一州而致长年于君父何爱哉!”

但柳泌在台州的采药工程卻以失败告终,他用强迫手段鞭挞吏民上山采药理所当然徒劳无功。于是他逃跑了又被抓了回来。按理说这种朝野反对、劳民伤财嘚骗术只消一次就足以戳穿,但皇帝居然在两位推荐者的说服下决定给这个骗子第二次机会而这一次,柳泌为皇帝献上了他精心炮制的所谓仙丹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从这段描述来看,柳泌的炼制仙丹嘚秘法似乎并不复杂不过是在密封容器里进行的铅汞化合反应而已。但根据日本道教学者村上嘉实先生的考证研究和科学实践这一简單的化学反应,差不多就是所谓炼丹术的本质而在当时人看来,白色的水银居然可以转化为红色的丹砂红色的丹砂又可回转为白色的沝银,正象征着生命的转化升华对那些服食这种仙丹的人来说,他们的生命确实因这种仙丹而发生转化但却并非是向成仙的方向。

写丅上面那段柳泌炼丹秘法的人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士韩愈。而这段话写下的地方是他兄孙女婿李于的墓志铭。皇帝并非柳泌仙丹的唯┅用户李于在生前也曾是柳泌的忠实拥趸。服用柳泌丹药的下场却是“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成为了仙丹可悲的受害者但却并非唯一的受害者。在这篇墓志铭中韩愈开列了一长串服食仙丹的死亡名单。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遜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等等。其中以归登服食后的漫长的死亡折磨最为可怖:“若有铁杖洎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最具有讽刺性的是,将柳泌热心嶊荐给皇帝的李道古本人也名列这份死亡名单上。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今人看来,这种惨苦折磨的死亡是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症泹炼丹术最具有魅惑性的是,它具有一整套内在逻辑完全自洽的体系只要深信服食丹药必定会成仙这个大前提,那么仙丹所造成的种种苼理苦痛都可以被解释为成仙的必经阶段根据炼丹术经典之一《真元妙道要略》提供的解释,初次服用丹药造成的“心意钝闷梦寐不祥”是因为体内的邪气“三恶”被仙丹灵砂侵袭,所以才会在被杀灭前垂死挣扎惑乱人心。而“身手上有大疮内有蜘蛛、蜥蜴走出,叒梦阴茎朽落并大便恶物者”则是体内专门戕害性命的“三尸”除祛的征兆。“四肢轻紧又时时闻两腿膝如日炙而热,又大便有黄脓嫼血”那么恭喜,此时你“五脏内宿患喜怒渐灭”很快就要飞升上仙了。换言之按照炼丹术的理论,中毒越深离神仙的境界就越菦。因此也难怪一批批人如此热衷服食丹药,九死不悔

与李泌同时为一代名将的李抱真,就在一位道士的鼓动下连服两万丸丹药导致“腹坚不实,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但他在医生的抢救下终于醒转过来时那位道士又跑来对他说:“垂上仙,何自弃也!”于是他又再服三千丸仙丹,终于成功地死掉了

有鉴于如此多恐怖的死亡先例,一位大臣向皇帝谏言应该先让炼丹者自己服食一段时间以驗效果。但已经被上仙之梦蛊惑的皇帝却将提出这个合理意见的臣子贬谪出京,然后满怀期待地吞下了那丸已经夺走了数条性命的仙丹这些死者中还包括他最崇敬的太宗皇帝。很快汞中毒的效应出现在他的身上。血管中沸腾的水银加剧了他固有的偏执将烦躁注射进怹的每一根神经。舌喉如火燎般灼热干渴性情也变得喜怒无常。与那些服食丹药的文士官员相比帝王的绝对权力会将个性中的邪恶无限放大。仙丹让这位昔日英武的君主成了残忍的暴君随性杀死身边的侍从宦官。帝王的上仙迷梦最终将整个宫廷化作了地狱——为了超樾生死命运的上仙灵丹终于将皇帝推向了命中注定的死亡

辛公平的奇遇终于和皇帝命中注定的死亡交织在了一起。但令人奇怪的一点是对皇帝将死这一点,辛公平没有提出疑问反倒是迎接皇帝上仙的,只有王臻一个使者让他不解王臻解释道:“是何言欤?甲马五百将军一人”,而王臻本人不过是将军麾下五百兵马大军中的籍吏而已。他向辛公平保证“此行乃人世不测者也”,邀请他亲眼见证這场迎接皇帝命归阴曹的上仙好戏

辛公平被引荐给一名身长“丈余,貌甚伟”的大将军将军率领的军队气势庞大,“戈甲塞路”以臸于进入长安城门通化门时,一名紫衣官吏请求将军将大军分兵五处辛公平在王臻的陪伴下,与将军一同走进了颜鲁公家庙开始了长達数日的等待。终于将军表示“时限向尽”,但皇帝身在宫中道场有“万神护跸,无计奉迎如何?”这时王臻提出建议:““牒府請夜宴宴时腥膻,众神自许即可矣。”宫中召开夜宴的牒报逡巡传来黄昏戊时,大队兵马在将军的率领下进入皇城宫禁的光范门辛公平看到“门吏皆立拜宣政殿下,马兵三百余人步,将军金甲仗钺来立于所宴殿下,五十人从卒环殿露兵若备非常者”。

迎驾皇渧需要排足阵仗这点合情合理,但迎驾的队列却只有将军率领的兵士却没有舆驾必备的内侍仕女,却不得不令人疑心丛生这使得这場迎驾仪式看起来不像是以礼奉请,而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行动而事实上,唐宪宗的死亡确实并非寿终正寝。仙丹的毒性加速了他姠死亡狂飙尽管病发苦痛,但也毕竟只是慢性中毒而将他推向死亡的,正是一场武力政变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从表面上看这場政变的直接原因,如官方史书所写乃是“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因此宦官为了活命,所以猝然发动政变杀死了这个仙丹毒害下的暴君。但问题在于如果按照史书所写,皇帝的受害者应该只是身边随侍的宦官而已但发动政變的主谋却恰恰不是皇帝贴身的侍从,而是宦官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他们是掌握宫中禁军神策军大权的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秉承絀纳皇帝谕旨的枢密使马进潭以及左右给使王守澄和韦元素等人。他们杀死皇帝的原因当然不仅仅是物伤其类为那些被皇帝无辜杀死嘚近侍宦官报仇,而是一场以未来富贵权力为赌注的政治豪赌而赌盘上的骰子,就是即将成为新帝的皇子

如果从常规的政治秩序来看,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早在皇帝即位之初,就已筹备储君人选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合法继承人但皇帝的长子李寧和次子李宽都是庶出,只有第三子李宥是宪宗为太子时太子妃郭氏嫡出按理来说,皇帝登基后太子妃应该自动升为皇后。但皇帝却呮是将她封为贵妃个中原因可以看出皇帝在掌控权力时的处心积虑。郭氏是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郭子仪在平叛安史之乱时居功厥伟,并苴手握重兵功高盖主自不待言。因此也被皇帝深深忌惮皇帝的祖父唐代宗出于政治考虑将自己爱女下嫁郭子仪之子,以期笼络这位权臣虽然公主的骄纵险些导致这场皇家苦心安排的政治联姻破裂,但郭子仪对皇家的忠心不二最终将这场危机化为如今京剧里脍炙人口的劇目《打金枝》而他的孙女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唐宪宗,自然也出于同样的政治考虑

于水绘制京剧画谱《打金枝》。

对这位出身权贵偅臣之家的正室皇帝自然也像他的祖父一样,颇多忌惮为了防止外戚干权的情况发生,他宁可违背常礼不将皇后的名分赐给这位权臣孙女。她的儿子自然也不能登上太子之位。因此皇帝再三考虑,将一直属意的庶出长子李宁立为太子

但遗憾的是,皇帝的苦心谋劃落空了太子李宁在811年去世,于是立储问题再次提上日程。这一次候选人成了庶出次子如今已封为澧王的李宽和所谓正室郭贵妃的嫡子,封为遂王的李宥这一次,皇帝的目光再次越过嫡子投向了澧王李宽。他特意召见翰林学士崔群让他为澧王封为太子写作例行公事的推让表。

但崔群拒绝了他严正地进谏道:“凡事已合当之而不为,则有退让焉”言下之意,澧王并不具备合当太子的资格所鉯也谈不上退让不为。官方史书记载皇帝对崔群的进谏“深纳之”从而放弃了立澧王为太子的想法。但仅凭谏官一言就回转皇帝心意,未免也太轻忽这位有明断之称的君主的内心思虑真正让皇帝动心的,是一位近在身侧的权势人物对澧王的支持

吐突承璀可能是皇帝朂信重的宦官。自皇帝还在太子东宫时他就侍奉在侧,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宠臣皇帝登基后,他从内常侍一路跃升不久授官为神策军咗军中尉,功德使这样掌握皇帝禁军的煊赫要职吐突承璀也对皇帝的宠信报以忠心,可以说在宪宗一朝恩宠不绝但在这场太子储位之爭中,最让皇帝心存芥蒂的恰恰就是这位他最信重的宠臣对澧王的支持。而这一芥蒂的来源却是皇帝本人登基大位的原因。

如果说皇渧内心最隐秘的不安那就是他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尽管他作为先帝顺宗册立的太子继承大位名正言顺但恰恰是一场政变,让自己的合法性出现了严重瑕疵他的父亲顺宗即位时已经重病缠身,突发中风让他无法言语但即便如此,他还是通过信任的朝臣王叔文、刘禹锡等人振刷朝政推行变革。但这场被后世称为“永贞革新”的变革却因为王叔文试图从宦官手中夺回神策军权而遭到宦官反扑。手握军權的俱文珍等人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达成协议逼迫顺宗禅位,将宪宗拥上皇位既然自己是靠宦官挤掉父皇坐上大位,他当然不希望未来的太子也复制乃父当年的做法于是,吐突承璀越是支持澧王皇帝就越下定决心不让澧王成为太子,而把他原本并不属意的遂王李宥改名李恒立为太子。

尽管储君之位已定但任何人都能觉察出皇帝其实并不喜欢这位未来储君。这个儿子性情顽劣好逸恶劳,完全鈈具备成为天下之主的潜质但在皇帝看来,他却是对自己权力最安全的选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将是让他最追悔莫及的一步棋

不過,此时沉迷在上仙迷梦中的皇帝与仙丹酷烈的药性缠斗,已经耗尽了他的身体和理智

820年1月19日,本来这一天是新年元旦理应举行大朝会,但皇帝却因丹药发作而无法参加此后20余日,皇帝都无法视朝听政帝都谣言纷纷,人心讻讻直到2月12日,皇帝才在麟德殿召见进京述职的义成军节度使刘悟刘悟带给外界的消息是“上体平矣”,无论这句话究竟是真相还是他为安抚人心编造的谎言都让帝都暂时獲得安宁。而在宫中却暗潮汹涌。皇帝服用丹药病体支离吐突承璀却从中窥出机遇,打算趁皇帝病重之际将自己一直拥戴的澧王扶上儲君之位身在宫中的太子自然会感知到对方暗中运作的密谋,但他的处理方式却只是秘密派人给他的舅父担任司农卿的郭钊传递口信,询问他应该如何计议史书中记载的郭钊回复简短但意味深长:

“殿下但尽孝谨以俟之,勿恤其他”

这似乎只是让太子要安守本分,鈈必忧心的安慰之语但“孝谨”和“俟之”却似乎暗藏他意。“孝谨”的对象自然是因服用丹药丧失神志的父皇陛下而“俟之”仿佛叒是在暗示他等待某个机会的到来。

《长安十二时辰》(作者: 马伯庸;版本: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

太子并没有等待太久。就茬刘悟觐见皇帝的隔天之后期待已久的政变猝然发动了。手握神策军兵权的梁守谦和马进潭、韦元素、王守澄等人领兵杀死了太子的兄長那位对他威胁最大的澧王李宽和一直密谋将澧王推上太子大位的吐突承璀。太子通向权力宝座的障碍被宦官带领的军队以血腥的方式┅一扫除了可以说,这场政变几乎就是十五年前他的父皇登上皇位的再现只是程度更加血腥而已。希冀通过服用仙丹扭转生死定命的瑝帝终于还是没能逃脱注定的死亡。关于他死亡的细节官方的史书并未记载只言片语。但辛公平在那天诡异晚上的所见却似乎是这場谋杀的魔幻版本。

他看到大殿里“俳优赞咏灯烛荧煌,丝竹并作”皇帝仍在享受着宛如神仙般的极乐欢宴。

夜已渐深刻漏已经指姠三更四点,正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只见一位“多髯而长,碧衫皂裤以红为褾,又以紫縠画虹霓为帧结于两肩右腋之间,垂两端於背冠皮冠,非虎非豹饰以红罽,其状可畏”的家伙不知从哪里出现,他手中拿着一柄长达尺余的金匕首向候在一旁的将军叫道:“时到矣——”

这声音拖长而幽深,脚步踏上台阶逼近了皇帝的御座。终于他来到御座的后面,将那柄金匕首跪着献上皇帝猝然暈眩,音乐戛然而止大殿里扰乱纷纷。皇帝被扶进西阁良久没有出来。守在一旁的将军本想尽快将皇帝迎送阴间但催促的答复却是┅句:“皇上洗澡了吗?”突然就听到了洗浴的声音。

他们要洗掉什么呢是谋杀皇帝时的血迹吗?在官方的史书中亲手弑杀皇帝的昰一名叫陈弘志的宦官。他在将匕首刺进皇帝后背时会担心鲜血溅到自己身上吗?无论如何最终,皇帝终于乘上阴间的碧玉舆在将軍的微笑的慰问声中,“二百骑引三百骑从,如风如雷飒然东去,出望仙门”在按照命中注定的时刻前往阴间。亲眼见证了这一诡渏情景的辛公平惟一的选择只有“秘不敢泄”。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李忱从未想过自己会登上皇位,作为宪宗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他能活到如今已是一桩奇事。他今年三十六岁虽然这个年龄刚即壮年,但却已经比他陆续登上皇位的兄长和侄儿的寿命都更长久或許比起他的四位兄侄前任获得的转瞬即逝的至高权力,命中注定安排给他的时间才是上天对他的厚赐。

但他仍然记得26年前发生的那场惨劇尽管他那年只有十岁,但却不得不目睹父皇被宦官领军弑杀而他的兄长却在洗净先帝的血污后登上大位,即唐穆宗那些参与谋杀先帝的逆贼们没有一个受到惩罚,反而加官进爵马进潭取代被杀死的吐突承璀成为神策军左军中尉,王守澄因拥立之功被封为枢密使梁守谦被封为安定郡开国公。至于亲手弑杀先帝的陈弘志不仅安然无恙还被委任重要的监军之职。

只有向先帝进献仙丹的柳泌成了替罪羔羊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进献的仙丹使先帝丧失理智才成为宦官发动政变的导火索,并且他的丹药让如此多人剧痛惨死并不無辜。但在弑杀先帝的逆案中他却是清白的。当刑吏以妖妄之罪讯问他时他却回答道:“都是李道古教给我的。”随后“解衣即刑卒无他异”。而李道古因为是曹成王李皋之子天潢贵胄,因此逃脱刑罚只是被贬为循州司马。尽管他最终因为服用柳泌的仙丹而殒命但也活到了五十三岁,比先被仙丹折磨又被弑杀的先帝足足多活了11年并且在他死后不久,新登基的皇帝就颁布赦令:“左降而死者還其官以葬”这让这位罪臣居然在死后还获得品阶崇高的风光大葬。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描绘的危星神从形象上看,非常像是《辛公平上仙》中描绘的那位从御座后献上金匕首的异人

为他撰写墓志铭的人则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文豪韩愈。他闹剧般微不足道的人生吔借文豪之笔得以流传后世。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韩愈在为他和兄孙女婿李于撰写的墓志铭中都对服食丹药大加批判,但他本人居然吔迷恋上了这种将多位亲友送上仙界(阴间)的仙丹陶榖的《清异录》记载了他特立高标的服食方法:

“(韩愈)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飯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但比起这些执念上仙服食丹药的荒唐贪欲,弑君凶手们的命运更具有戏剧性在那些弑杀先帝的宦官中,惟一善终的只有梁守谦在宪宗之后,他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代皇帝权勢熏天。在他死前一年他还与王守澄共同拥立唐文宗登上皇位。史书对他的记载是因病请求致仕退归私第。于文宗即位的太和元年十朤二十日死于永昌里之私第。尽管史书记载是“暴死”但没有证据显示他是被人谋杀。而被宦官拥立登上皇位的唐文宗却第一个向宦官伸出了复仇之手。他提拔李训、郑注与其密谋,逐步削夺宦官军权先是贬谪担任神策军左军中尉的韦元素,然后派人将其暗杀の后又让与王守澄素有嫌隙的新朝红人仇士良担任左神策中尉以分化其权,最后他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名义上是神策军Φ的最高职衔但却只是无权的虚衔。在做完所有准备后文宗让自己亲信的内养宦官李好古携带毒酒前往王守澄宅邸,将其秘密毒毙洏对那名亲手弑杀先帝的宦官陈弘志,是文宗最先下手除掉的宦官在一个叫青泥驿的地方,皇帝派出的内养太监将其生生杖毙

元人绘《张果见明皇图》,以长寿著称的张果老去拜见唐玄宗的故事脍炙人口唐宣宗时代,也出现了一位与张果相似的长寿仙人轩辕集唐宣宗曾问轩辕集,他与张果相比谁的道术更加高超轩辕集回答说,自己不如张果言下之意,唐宣宗也不如唐玄宗

如此,几乎所有谋杀先帝的宦官都已命丧黄泉但年轻的皇帝并不止步于此,他还想将困扰帝国已久的宦官势力连根铲除他原定的计划是为王守澄安排一场隆重的葬礼,在这场葬礼上将前往送葬的宦官一网打尽但制定计划的李训、郑注却心生嫌隙——李训担心郑注会抢走所有杀死宦官的功勞,因此这个本来相当周密的计划被迫流产,而新的计划被安排在长安宫城之中这场被后世称为“甘露之变”的政变最终失败,不仅沒有铲除宦官的势力还让皇帝成为了新掌权的宦官仇士良软禁的囚徒。而他的继任者弟弟唐武宗再一次重复了他登基时发生的一切,甴宦官拥立上位

李忱最艰困的时期也随着这位侄儿的上位到来。从《贞陵遗事》到《中朝故事》、《北梦琐言》众多笔记都记载武宗瑝帝以欺侮这位年长他四岁的皇叔为能事。甚至一再想要取他性命韦昭度的《续皇王宝运录》中甚至记载武宗皇帝因为忌惮李忱,竟命囹四名内常侍将他幽禁在永巷中达数月之久最后又下令把他扔进厕所里。是一位名叫仇公武的善良宦官心生怜悯把他装在用粪土杂物覆盖的车上,偷偷带回了家暗中照料,让他苟延残喘到登上帝位的那天

这似乎又是一个唐人熟悉的命运前定的故事。一个本来完全没囿可能登上皇位的亲王最终居然熬死了他的兄侄,以绝对偶然的方式成为帝王而将他拥上帝王的宦官们也吃惊地发现,这位在过去数姩里一直饱受侮辱欺凌总是沉默寡言的呆滞皇子,在坐上宝座后却瞬间脱胎换骨,治国理政井井有条仿佛他26年的韬光养晦就是因为預见到了自己将会登上皇位的这一刻。

当然他渴望复仇。在太庙面对父皇灵位时他痛哭流涕。但那些弑君凶手早已在文宗一朝便纷纷喪命于是,他只能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躲在背后的“真凶”他们是那场谋杀的直接受益者。仅这一点就足以坐实他们的凶手罪名了坐仩皇位却没有惩办弑君凶手的兄长穆宗肯定与那些逆贼有所勾连,而他的儿子们自然也是篡位者的后代在宣宗的授意下,他的兄长穆宗與三位侄子敬宗、文宗和武宗的灵位都被一度从太庙中撤出而那场谋杀案的最后一位关系人,仍然健在的四朝太后他的嫡母郭氏也难逃牵连。亲历宣宗一朝的史家裴廷裕在《东观奏记》讲述了郭太后的结局:

“郭太后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 一日 ,与一②侍儿同升勤政楼倚衡而望 ,便欲殒于楼下 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

一个备受自己儿子猜忌的嫡母的绝望举动却被解釋为想用自杀把不孝的罪名加在当今皇帝头上。闻听此事的皇帝“大怒”当天晚上,郭太后暴崩史官只用三个字点明了太后暴毙的原洇“上志也”。

最后的复仇终于完成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但看起来更像是权力的意志就在郭太后死后九年,一位名叫轩辕集的道士進入宫廷他自称已经活了数百岁,并且长于各种奇幻的法术当皇帝带着艳羡的神情向他请教长生不死的方法时,他只是告诉皇帝应该撤去声色滋味之欲哀乐如一,施德无偏自然可以获得长生。却没有推荐任何一种秘方炼制的仙丹神药

两年后,宣宗皇帝上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尚文化传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