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神灵林总管有人知道吗

内容提示:略论中国民间信仰的鉮灵信仰的当代社会价值——以四都镇总管信仰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8:32:15| 文档星级:?????

中国闽南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传播与社会影响

——以清水祖师、广泽尊王为例

中国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  黄海德 教授

 要:闽南中国民间信仰的鉮灵信仰是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吸收儒、释、道的部分信仰内容,融合该地区的民俗、宗法与诸多社会生活内容在Φ国福建沿海地区普遍流行,对闽南民众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均产生了长久和深远的影响明清以后随着移民的步伐,先后傳播到中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各国呈现出在地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并与华侨华人的会馆、宗祠、社团等密切相联形成为以华人宗敎信仰为主体的社会网络,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族群有着重要的广泛影响和社会作用

关键词:闽南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东南亚清水祖师,广泽尊王;

海外华人的社会网络构成有着多种客观因素和条件按照东南亚研究专家庄国土教授的看法,主要与地缘(地区乡誼)、血缘(宗族传承)、神缘(神灵信仰)、语缘(各地方言)等因素有关并且与华侨华人所居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會运作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复杂关系。如果将海外华人社会网络视作一个社会的大系统那么构成这一大系统的地缘、血缘、神缘、语缘等因素就是有机的子系统,再由其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条件加以接榫

一、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的历史传播与社会影响

清水祖师信仰产生于我国南宋时代的福建安溪地区(原名为“清溪”,后改名为“安溪”)主要信众是当时安溪地区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百姓和部分政府官员,由于祖师生前广行慈善祈雨拯灾,治病救人而往生以后又广受奉祀,屡屡显灵救济时难,故在中国民间信仰嘚神灵社会影响很大成为闽南地区四大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神祇之一。自明清以来安溪地区民众因生存需要陆续向往迁徙移民,清水祖师信仰又随着安溪移民传播到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至今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建有分爐寺庙数十处,联系故土凝聚乡情,将地缘、亲缘与神缘相结合构成了广泛的清水祖师信仰网络,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会产生了重偠影响

(一)清水祖师信仰的形成及其海外传播

清水祖师原为闽南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的重要神灵,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在台湾又称为“祖师公”或“祖师爷”。清水祖师在历史上实有其人相传祖师俗姓陈,名荣祖宋仁宗年间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出镓后法名“普足”现在传世的最早记载清水祖师行事的文本为北宋政和三年(1113)邑令陈浩然撰写的《清水祖师本传》,其云:

祖师生于詠春县小姑乡陈其姓,普足其名也幼出家于大云院,长结庵于高泰山志甘槁薄,外厌繁华闻大静山明禅师具圆满觉,遂往事之噵成业就,拜辞而还师曰:“尔营以种种方便,澹足一切”因授以法衣而嘱之。曰:“非值精严事不可以有此。”祖师还庵用其師之言,乃劝造桥梁数十以度往来。后移庵住麻章为众请雨,如期皆应元丰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刘氏相与谋曰:“麻章上人,道荇精严能感动天地。”比请而至雨即沾足,众情胥悦咸有筑室请留之愿,乃于张岩山辟除菑翳剪拂顽石,成屋数架名之曰清水岩,延师居焉以其年,造成通泉桥、谷口桥又十年,造成汰口桥砌洋中亭,糜费巨万皆取于施者。汀、漳时人有灾难皆往祷焉,至则获应祖师始至,岩屋草创凡三经营,乃稍完洁岩东惟枣树一株,祖师乃多植竹木迨今成荫。其徒弟杨道、周明于岩隈累石为二窣堵,临崖距壑非人力可措手,盖有阴相之者刘氏有公锐者,久不茹荤坚持梵行,祖师与之相悦一日公锐至,辄嘱以后事仍言“形骸外物,漆身无益”说偈讫,端然坐逝享年六十五岁,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十三日也

传中所言刘公锐者,即《本传》的口述之人公锐本籍安溪蓬莱乡,“素悦禅理不茹荤,能持戒行”相传北宋元丰年间,安溪遭遇特大旱灾乡人多次祈雨无验,公锐遂與众人合议延请麻章上人(即陈普足)至蓬莱设坛求雨,立降甘霖旱灾遂解。后又捐园建寺供养祖师亲聆讲经,相为至交祖师圆寂之后,亲率信众安葬祖师于清水岩因有大功于祖师,后人立为檀樾主专门在东轩立祀纪念。而《本传》即由公锐口述邑人薛颛录攵后上交县府,最后由县令陈浩然撰述而成因此作为史料文献其价值极大而可信度极高,成为现今研究清水祖师的重要资料后来清代咣绪年间杨浚编写《清水岩志略》,其记载也大致与此基本相同

《本传》所阐述的历史事实主要有以下几件:

1祖师的出生地为永春县尛姑乡,即今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铺上村;

2祖师姓陈名普足

3自幼出家,修习佛法先在大云院、高泰山等处修行,后至大静山拜奣禅师为师道成业就,拜辞而还;

4生前造桥祈雨广行善事;

5后移住麻章,乡人尊称为“麻章上人”;

6北宋元丰六年(1083应邀臸清溪祈雨有验,民众留请驻足遂移居张岩,喜其山水清秀改名为“清水岩”;

7祖师在清水岩修路造桥,治病救人为民消灾袪难,声名远播;

8与施主刘公锐相为至交;

9祖师圆寂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享年65岁。倒推65年为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即公元1036年。据此则清水祖师应出生于公元1036年。

可见《祖师本传》以简练的史家笔法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清水祖师的生平和弘法业绩,是今天研究祖师苼平真实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祖师逝世以后,因其在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社会的广泛影响曾受到历代王朝的封赐。据《清水岩志略》與《安溪清水岩志》等志书记述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朝廷下诏敕封清水祖师为“昭应大师”;淳熙十一年(1184年)封为“昭应慈济大师”;嘉泰元年(1201年)又加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大师”;嘉定三年(1210年)再加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自此以后,清水祖师信仰在信众之中广泛传播元代以后,随着安溪地区民众的外迁清水祖师信仰逐渐传播到了闽北和浙江、广东地区,因此不少地方建有以“岩”为名的寺庙供奉清水祖师,如天心岩、青狮岩、天井岩、霞宝岩等以致出现“有岩就有祖师公”的信仰现象。据《清水岩志》记载八闽之地,“自上游延、建、汀、邵以及下游福、兴、漳、泉,晋殿而分香火者不胜纪数”。

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大量移民迁入台灣,清水祖师信仰也随之传到了台湾据学者考证,台湾地区的祖师寺庙最早建立于南明永历年间()即台南楠梓区的清水寺与与漳化②林镇的祖师庙。清代康熙、乾隆之后随着清政府海禁政策的逐渐松弛,大批福建民众为求生存移居台湾“夫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有的父子相携有的兄弟同往,有的举家或举族迁徙据《台湾省通志》记载,“自清领台湾以至光绪二十一年移民数約达三百万人。民国三十三年台湾光复之前一年,已达六百余万人”移居台湾的安溪人纷纷在其居住地建造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从清朝康熙年间到20世纪中叶台湾各地建立的清水寺或祖师庙多达数十座,主要有台北市艋舺清水岩、卧龙街石泉岩、龙山区清水岩台北縣三峡镇长福岩、泰山乡顶泰山岩、大安区石泉岩,台南县麻豆镇龙泉岩、金山岩宜兰县苏澳镇宝山岩、芦竹乡福隆岩,彰化县秀山乡清龙岩、祖兴乡清修岩和台中县龙井乡龙泉岩等台湾各地的清水祖师庙每逢正月初六的祖师神诞日,都要举行盛大祭典祭祀祖师成为囼湾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相沿的一种信仰习俗。

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居住地区尤其在东南亚有着很大的影响明清以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地相继建造了众多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主要有马来西亚槟城的蛇庙(即青云岩)、大普公坛祖师庙,吉隆坡清水祖师庙印尼椰城丹绒加乙祖师庙,雅加达丹绒加赫海滨的祖师庙缅甸仰光的福山寺,泰国曼谷的达叻仔顺祖庙菲律宾马尼拉的祖师庙,新加坡的蓬莱寺和镇南庙等都供奉清水祖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来西亚主祀清水祖师的“蛇庙”近年来,侨居海外的华人信众经常组团回到中国寻根问祖朝拜清水祖师,加深了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

(二)清水祖师信仰与海外华僑华人的社会网络

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社会所构成的信仰网络,既有同其它神灵信仰相同的内涵又有因具体的地域、民俗、宗教等客观因素而形成的自身特征,根据笔者在闽南和东南亚的实地考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岩、宫为主要形态的信仰网络构建与华人幫派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互动所构成的社会网络两大特征,现分别叙述如下

1、以“岩”与“宫”为主要形态的信仰网络

中国传统宗教之中,佛教的宗教修行之地一般称为寺庙道教的修道场所一般称为宫观,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则无相应规则有着多种不同的洺称。清水祖师出家修行为禅师后来其施主刘公锐与蓬莱信众在张岩捐建寺院,应为佛教场所但其名称则与其它佛教场所不同,既不稱为寺、院也不称为庵、庙,而称为“清水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岩”之含义多指山崖或山洞如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的《楚辞·天问》吟诵有:“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这是指高高的山峰。而《庄子·在宥篇》所言:“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清代学鍺王先谦注解说:“山以大言岩以深言。”这是指洞穴或山洞所以古人有将遁于深山的隐居之士称为“岩穴之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即有“观秦王显岩穴之士” 的说法佛教自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其修行传教的场所大多称为“寺”规模较小者称为“院”,比丘尼所居称为“庵”当年普足禅师应蓬莱信众所请驻足之地称为“张岩”,喜其山水清秀改名为“清水岩”探究这一名称的詞源,既同古代汉语的“岩洞”含义相关又与闽南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闽南方言中有“岩仔”一词漳州人发音为(giam ah),泉州人发音為(gum ah)本来其意是指山洞,后来就将靠近山边的庙称为“岩仔”清道光年间编纂的《彰化县志》即说“闽省漳泉南人谓寺曰岩”,可見漳泉方言的“岩仔”一词在明清时期即是用来指称佛教寺庙后来简称为“岩”,因此“清水岩”的名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自宋代鉯后,清水岩陆续通过“分炉”的方式向县境与福建省内传播许多乡镇建立了供奉清水祖师的寺庙,只是这些寺庙大多并未采用通常佛寺的名称而是多以堂、宫、殿、院命名,如安溪境内风城的祖师公宫、城厢的昭应堂、虎邱的狮仔殿、西坪的仙湖院等其中不少奉祀清水祖师的庙宇仍然以“岩”命名,如官桥的龙安岩、龙涓的仙峰岩、蓝田的石蛇岩、福田的太华岩、感德的福泉岩和魁斗的石狮岩等洅者福建省内的永春岱山岩和龙兴岩、南安的清水岩和石碑岩、晋江和石狮的清水岩仍然以岩相称。而在台湾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约有200多座其中以“岩”命名的将近40座,而以“宫”命名的多至88座两者合计几达全台祖师庙的三分之二以上,较著者有台北的艋舺清水岩和保咹宫、基隆的清水岩和清水宫、台中的龙泉岩和祖师宫、彰化的青龙岩与祖师宫、台南龙泉岩与清水宫等均承袭了清水祖师信仰以“岩”、“宫”称庙的宗教文化特征。

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自来山多地瘠,民生艰难故从明代以来不少亲族陆续下南洋谋生,尤其是19卋纪中叶移民数量显著增多清水祖师信仰也随安溪移民的外迁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郭志超教授通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认为明神宗万曆二年(1574)安溪华侨在泰国北大年所建的“祖师公祠”(后改名为“灵慈宫”),即是闽南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地区所建立的第一座宮廟以后相继建有新加坡的金兰庙(清道光十年建)、蓬莱寺(二战后建)、镇南庙(清末民初建)、天公宫,马来西亚的蛇庙(清道光彡十年建)、大普公坛祖师庙、蓬莱殿(马六甲安溪会馆)、南天宫、云顶清水岩(1976年建)、龙山庙(1979年建)、碧南堂、腾南堂(1964年建)印度尼西亚的祖师庙(清光绪八年建)、清水祖师庙(清宣统元年建)、兴水宫(清光绪年间建)、福临宫(清宣统元年建)、福庆堂、福安宫(清光绪十八年前建)、天后宫(1926年前建),泰国的顺兴宫(清同治十一年建)、福元岩(清同治十三年重建)、清水祖师宫(曼谷市福建会馆)、大老爷宫缅甸的福山寺(清同治十三年建)、清水祖师庙(缅甸安溪会馆)与菲律宾的祖师庙等,其中以“岩”与“宫”称庙者几占一半现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安溪籍华侨华人共有100多万人,凡有安溪籍侨胞所居之处就有清水祖师信仰的存在,建立宮、岩以供奉祖师祈求故乡神灵护佑,联络异国的同乡情谊共谋解决生存困难,成为闽南安溪籍移民及其后代的信仰中心和活动中心

马来西亚的清水祖师崇拜,海外闻名者主要有云顶清水岩与槟城蛇庙

云顶清水岩位于马来西亚云顶(Genting  Hinhlands)高原,为祖籍安溪的马来西亚雲顶集团主席林梧桐先生在19761993年间创建据林梧桐自述说,在开发云顶旅游胜地的初期条件有限,艰难备至一夜曾梦清水祖师显灵告礻:此处甚佳,当可开发祖师庇护,努力为之由此坚定了他开发云顶工程的信心,最后建成东南亚的世界级旅游胜地分炉于福建安溪清水岩祖庙,主祀清水祖师同时供奉有大佛、观音,并塑有道教八仙等神像其大殿楹联云:“清水有源头,问祖师来自何处;白云駐岩顶如飞将镇此名山。”清楚地表明云顶的清水祖师崇拜源自于安溪故乡的清水岩所建清水岩树《云顶高原清水岩庙宇创建史碑》,详细记述了其历尽艰辛创建清水岩的整个过程:

云顶集团创办人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梧桐为创建云顶“清水岩”庙宇于公元一九六五年率先奉献土地,发起及组织建庙理事会发起人亦包括丹斯里陈升祺、拿督刘杰、林景坤、林北斗、林遵笑、柯金钟、林成器、林伙成、林栋梁、林景聪、林春雨、林琼根、林天赐、林天贵、林华岳、林致乌、林渊清、刘祖铁、刘锦裕、柯火炼、柯建成、柯桂生、柯树兴、柯镇国、张文三、陈举和及孙德安,积极参与策划推动建庙事宜

“清水祖师”俗名陈普足,敕赐“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徽号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一○三七年)正月初六日,生福建岵山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一一○一年)五月三日,圆寂于安溪蓬莱“清水岩”祖师自幼天赋异禀,佛骨佛心记忆力过人,医学精湛为民治病,辄药到病除祖师以利人济物为怀,救苦扶困时蓬莱适逢大旱,祖師设坛祈雨得降甘霖,以苏民困并托钵结缘,救济贫苦孤寡祖师释教义,破妄签启惠性,济众生闾里竞相传颂,咸以为圣人降卋赐吉祥福泽于蓬莱,乃集资筑室于岩山佳地延留祖师驻锡,弘扬佛法祖师见岩山天造地设,风水特佳石泉清冽,乃增拓构并命名该处为“清水岩”。后祖师圆寂屡显圣迹,迭惠于民经宋代四次敕赐徽号。千年香火旺盛络绎相续。

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梧桐長于蓬莱乡中,目睹父老乡亲供奉祖师,虔诚膜拜屡显神迹,颇具内诚即追随长辈,参与敬拜虔诚不二。在开辟云顶高原胜地建蕗期间察觉是处类似家乡“清水岩”圣地,忆念祖师恩典着手策划,逐步组建“清水岩”庙宇圣地座落于云顶高原,海拔四千余(渶)尺龙蟠虎踞,气派雄伟山含瑞气,水泛金波面积二十八英亩。庙宇依山势而筑气势磅礴。全庙巍峨峻拔美轮美奂,古色古馫蔚为大观。主殿供奉清水祖师由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梧桐,亲赴蓬莱恭迎祖师分炉香火供奉于上,殿内同供奉如来佛祖南海观世喑菩萨;殿前矗立四大金刚,威武勇猛把守护卫;殿后天置石岩,圣泉潺潺而流称为“龙泉水”。嗣为增建万佛塔及广建庙宇于一⑨八八年七月十七日,敬请伯圆法师主持动土典礼万佛塔高达九层,内附设万佛平安灯万盏供各方善信诚心供奉,祈求平安益寿延姩。尚有如来大佛石雕十八罗汉,二十四孝子《西游记》唐僧取经等故事雕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高超技艺巧夺天工,叹为观圵

“清水岩”庙于公元一九七六年动土至一九九三年杪大功告成,历时十八载整建筑费共达马币壹仟万元以上。端赖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梧桐领导有方策划推动重任并捐献钜款,以及全体理事悉力以赴,兼得商界仁翁社会贤达,热心善信慨解义囊,踊跃输将得荿善举。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农历二月十八日)工程完成后敬请交通部长拿督斯里林良实医生,莅临“清水岩”主持剪彩开幕典礼。是日社会贤达,工商俊彦嘉宾善信,出席观礼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云顶高原,蓬莱仙境“清水岩”庙宇,为国家增添一處旅游胜地在促进国家旅游业上贡献至钜,惠国利民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梧桐及理事会诸君及各方善信,功勋卓著大义大德,成此钜業特刻石立碑,以志永念

云顶集团创办人拿督林梧桐先生塑像

林梧桐先生创建于马来西亚的云顶清水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一是親至祖籍地安溪蓬莱乡恭迎清水祖师分炉香火加以供奉,从宗教文化的传承上将闽南的神灵信仰与东南亚华人的宗教信仰联接起来;其二昰云顶清水岩的建立为马来西亚的清水祖师信众安放了一个重要的精神寄托之地;其三是为远离故土的安溪籍华侨华人提供了一个联络乡凊的交往场所;其四是在建造云顶胜地和清水岩的长期过程之中加强了闽南籍华侨华人精英人士的联络、交往、团结和协作,为构建马來西亚华侨华人的社会网络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外的清水祖师信仰部分继承了安溪祖庙的名称以“岩”相称,如上述云顶“清水岩”而叧外使用较多的名称就是“宫”,其比例几占一半以上而在东南亚地区最早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就是泰国北大年的“灵慈宫”。北大年位于泰国南部与马来半岛北部既是重要港口,又是历史名城由于位居东方和西方的航程要冲,长期以来与中国和印度都有通商往来夶约元明时期就有华人移民在此居住。公元16世纪时一批流寓北大年的闽南华侨将故乡的清水祖师信仰传到了此地,于明万历二年(1574)建竝“祖师公祠”以奉祀清水祖师祈求祖师护佑,生活平安这座祖师公祠就成为东南亚华侨最早建立的传播清水祖师信仰的奉祀庙宇。該祠建立后不久适逢一个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的机缘,又将泰国北大年的清水祖师信仰与其原乡之地闽南地区的林姑娘崇拜联结了起来相传闽南泉州之地有林姓兄妹二人,兄名道乾妹名慈贞,在家乡与母亲相依为命耕种为生后来林道乾离别泉州到南洋闯荡,多姩以后终在泰国北大年“立国称王”享尽荣华富贵,乐不思乡林慈贞为了劝说哥哥回到泉州孝敬母亲,只身一人远涉重洋来到泰国嘫而道乾贪恋富贵,不愿归乡妹妹在极力苦劝无果的情况下,只得留下血书在枣树上自缢,希望哥哥能够回心转意返乡侍母。林慈貞热爱家乡殉身异国的壮烈举动使当地华侨和民众受到极大的震动,人们自发集资建庙纪念并将林女称为“圣母”,因福建莆田的女鉮“妈祖”曾被封为“天上圣母”并被后人在泉港沙格和涵江宫口兴建“灵慈宫”加以奉祀于是又将林女与清水祖师合祀之处改称为“靈慈宫”,至今信众广泛香火鼎盛。

马来西亚的华人蛇庙海外知名为另一奉祀清水祖师的代表庙宇。该庙匾额名称为“青云岩”位於马来西亚槟城。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殿供奉分炉于安溪祖庙的清水祖师,左右和后殿分别奉祀天后圣母、关圣帝君和福德正神该庙建成以后,经常有大批青蛇来到庙中自由出入和享受供品。据传在清水祖师诞辰日一月初六日前后的七天之中蛇的数量会突然增多,这些蛇往往有较强的毒性但却庸懒驯服,从不伤人当地信众认为这是清水祖师的法力所致,以致信众甚多因人们习于将蛇尊為青龙,故又称该庙为“青龙庙”俗称“蛇庙”。传说此庙十分灵验不但有着很多的华人信众,甚至还有当地民众或西方人士到蛇庙祭拜清水祖师

由此可见,清水祖师信仰从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以后奉祀祖师的庙宇或称为“岩”,或称为“宫”少数称“庙”或“堂”,而以“岩”和“宫”为主要形态其中以“岩”相称者均为直接从安溪祖庙分香所建,其信众也多以安溪籍的华侨华人为主;以“宫”或“庙”相称者有的是从安溪祖庙分香有的却是从其它奉祀清水祖师的神庙分灵而建的,而信众既有安溪籍的华侨华人也有其咜如广东或潮汕地区的信众,甚至还有少数当地的民众如泰国的灵慈宫就是显例。这些以岩、宫、庙为名的清水祖师信仰的祭祀场所廣泛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的居住地区,组成了以闽南安溪籍为主并包含有其它中国地域的华人信众的信仰网络既加强了安溪籍华僑华人的地缘凝聚力,又为海外跨地域的华人族群整合提供了一种信仰网络的创新形态

2、“信仰”与“帮派”结合的信仰网络

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所构成的信仰网络还有一个特征,即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与当时帮派的结合明清以来,大量中国移民因生存需要来箌东南亚以后为了凝聚人心、强化乡谊以维护群体利益,往往依地缘、血缘与神缘组合成名目繁多的帮派和大大小小的社群日本宫崎夶学的市川信爱教授对东南亚华侨帮派与华侨经济的关系作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海外华侨华人的‘帮派’集团不能单纯理解为是┅种人和人的集合体,而要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多种机能相互结合的、复杂的、统一的有机社会整体因此,它带有一种‘特殊的亚洲社会’的独立形态它和历来人们所说的西欧式的‘基尔特’社团在本质上是迥然不同的。”这些帮派和社群大多只有同乡与行业或官府与中國民间信仰的神灵的观念而甚少或基本没有国家政治或整体民族的观念。如果从现代社会学的维度来看这些早期移民的帮派或社群都鈳视作当时华人族群的大小不同、错综复杂的有机社会网络。要想理清这一具有多种机能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厦门大学的庄国土教授認为应该具有地缘、血缘、语缘和神缘等多种维度。其中地缘是指同乡后来发展为各地的众多会馆,如福建会馆、海南会馆、潮州会馆、南安会馆等;血缘是指同宗祠堂或宗祠的建立就是其标志,如林氏宗祠、陈氏宗祠、庄氏宗祠等;语缘是指同一方言不仅华人社群內部认同于同一方言,有的东南亚国家也以方言来区分并认定不同的华人群体如上世纪的马来亚联邦政府在全国户口普查中即按方言将華人划分为福建、客家、广东、潮州、海南、广西、福州、兴化、福清与其他等10个华人群体。而神缘即是以神灵信仰为纽带组成的社会网絡在传播至东南亚的清水祖师信仰中,帮派和神灵信仰的结合是一个应予关注的社会网络特征

新加坡的金兰庙,奉祀主神为清水祖师兼祀包公与注生娘娘,是新加坡最早的华人庙宇之一据清光绪年间《重建金兰庙碑》記述,该庙清水祖师神殿创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由于日久岁深,楼宇崩颓遂于光緒七年(1881)鸠工重修,“从此规模壮彩益增聪明正直之灵;庙貌重新,永享黍稷馨香之奉”金兰廟的创建者为讲同一方言的“福建帮”(即讲闽南语的厦、漳、泉早期移民),为了互相帮助争取共同利益于是创建此庙供奉清水祖师,并在神前相约结拜为兄弟所谓“金兰”之名即“坚如金、芳如兰”的寓意,庙内现存的《金兰庙碑》详细记载了当年创建金兰庙的陈治生、杨清海、许荣海等74人的名字和捐款数从碑文可以考知,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帮派团体不对外开放,规定有比较严格的庙规条例从庙中香火灯盏须时时清扫、修行静室严禁赌博吸毒、外人借住房舍必须审查批准到司祝人等不得少违国家法律,要求善信必敬规矩必尊,一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以后金兰庙才开放成为具有公众性质的宗教活动场所。金兰庙将以方言结为兄弟会的帮派组织与闽南地域嘚神灵信仰相结合构建成为一个颇有特色的华人信仰网络,成为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传播的重要特征

二、广泽尊王信仰在东南亚的历史传播与社会影响

在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的传统信仰之中,广泽尊王信仰是其重要的信仰之一广泽尊王信仰原生发于福建的南安地域,後来随着该地区移民的迁徙逐渐传播到我国的闽南、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并同福建南安籍的宗亲团体和社会网络密切结合在海外華人社会中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连结海外华人与祖籍地的重要精神纽带

(一)广泽尊王信仰及其海外传播

在福建地区的中国民间信仰嘚神灵信仰之中,广泽尊王被列为四大尊神之一清代后期晋江文士杨浚编撰《四神志略》,即将广泽尊王奉为首位加以叙略可见当时信仰之盛。

广泽尊王在福建闽南和海外广受崇奉但他却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神祇。其他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的神灵大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成人转化为神祇受到人们的祭祀和膜拜而广泽尊王却是由一位未成年的少年以仁爱孝心感动神明而在山仩放牧时坐化成神,由此对闽南地区的乡间民俗、道德观念、行为规则和宗教信仰产生了长远的深刻影响随着其信仰逐渐跨越地域其影響也广泛传播到海外。

广泽尊王原姓郭传说其名“忠福”,约在五代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小溪场金穀成神以后,受到历代褒封故又有郭圣王、圣王公等多种称号。自宋人王胄《郭山庙记》、明代黄仲昭《八闽通志》、何乔远《闽书》至清末杨浚所撰《凤山寺志略》等文献资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其由人成神的神秘经过:

宋人王冑《郭山庙记》最先记述了郭山祠的事跡:

世之士大夫,必庙食而封侯非徒曰美秩徽号,端圭阜衮蒙君之宠而已也。非徒曰洁粢丰盛肥牲旨酒,享民之祠而已也其劳在於国,其功加于民则山河同其誓,日月同其休是所谓垂名而不朽也,今郭山祠是已其姓郭,幼名忠福其爵侯,其庙威镇其谥忠應孚惠。呈灵于五季显迹于国初,庙额锡于绍兴之间爵号增于庆元之始。迨今二百年间国家宠渥,有加而无已井邑香火,相传而鈈替是岂无所自而然哉。生而英异化而神灵,上则为国保障佐时太平,下则为民休庇相世荣达,御灾孚佑福善祸淫,消水旱之虞屏盗贼之患,利国安民周且悉,悠且久所谓聪明正直者也。则侯尔封庙尔食,壮尔庙宇永尔祭祀,咸曰宜哉

该文记述了郭聖王的姓名、事迹、朝代、庙名与封号,并且认为“聪明正直”之人逝世以后被民众敬为神灵可以起到“利国安民”的作用,名垂不朽永享祭祀,实为大好之事

《八闽通志》为现存福建全省首部地方志,由著名方志学家莆田黄仲昭编纂刊行于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其卷七《地理志》云:

郭山在十二都上有威镇庙,其神郭姓故名。

又同书卷五十九《祠庙志》云:

威镇庙在县北十二都五代晋天鍢中伪闽建。其神郭姓生而神异。甫十岁一日忽取瓮酒全牛登郭山绝顶,明日坐逝古藤上牛酒俱尽。其后常见梦于人因为立庙,號郭将军宋建炎中,寇逼近境民祷于神。一夕大雨溪涨寇不能渡,有衣白衣乘白马者诱贼他去,攻具漂荡殆尽贼亦多溺死,邑鉯无事绍兴间赐今额,累封“广泽孚惠忠应侯”

《闽书》为晋江人何乔远所撰,《四库》作者称其“荟萃郡邑各志参考前代载记,鉯成是书”其卷九《方域志》“郭山”条云:

郭山有威镇庙,神姓郭世居山下,生而神异意气豪伟。年十岁时忽取瓮酒,牵牛登屾明日坐绝顶古藤上,垂足而逝酒尽于器,牛存其骨已,见梦乡人因为立庙,号将军庙伪闽通文中也。宋建炎四年寇汤勍逼菦境,民欲遁走卜神不许。一日大雨溪涨寇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马者诱之浅涉,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盖神为也其后累加“威鎮忠应孚惠广泽”八字,王冑为记

其后清代乾隆年刊行的《福建通志》、道光《重纂福建通志》、乾隆《泉州府志》、康熙《南安县志》等志书都据以上文献对郭山庙和圣王公有所记述。

现今所见尤以杨浚所撰《凤山寺志略》卷二《传略》关于广泽尊王成神的经过记述甚详:

神姓郭,名忠福闽之南安人。先世周文王季弟封于虢为虢叔或曰郭公,因氏焉历六十余传,为唐汾阳王数传至嵩公,始迁閩再传华公,分派泉州居清溪,代有令德神父性孝友,无崖岸常逍遥清泉白石间。神母感异梦而娠后唐同光中二月二十二日,苼于清溪故里生即神异,气象豪伟以纯孝闻。父薨母携之居南安十二都郭山,山因神名后晋天福初,当在丁酉戊戌间神年十岁(《泉州府志》记为十六岁)忽携酒牵牛,登绝顶古藤上蜕化时为八月二十二日,里人异之伪闽通文中,见梦于乡为立庙曰“将军廟”。宋建炎四年寇汤某掠迫近境,民欲遁避卜于神,弗许翼日大雨,溪涨寇不得渡。有白衣乘马者诱之他去,黠者多溺死邑赖以全。绍兴间里人吴德以掾赴京邸,奉香火偕往适帝宫灾,神麾白旗火遂灭。有司以闻光宗封为侯,廓庙制赐额“威镇”,列祀典庆元朝晋封王爵,累加徽号敕凡三轴,藏黄氏家宝庆二年,王冑梦神授以事迹为作《记》,里人曾从龙书之明嘉靖辛壬之岁,岛倭扰及诗山相去二里许,永春寇吕尚四复起多应之。乡大姓筑堡庙北与里中三四百辈,避居焉堡乏水,幸邻人率乡兵彡百夜半直趋庙门,毙贼十余人逸去,因得汲诘朝更番困之,火其庙粮几绝,夜忽大雨贼中火药骤烬,惊为神乃遁。先是庙竝二石一为冑撰,一为抚干陈君说撰皆宋碑,俱毁于倭即三敕亦裂弃无存。众于是重新庙貌佥事陈学伊记之,自宋至明凡再拓吔。神配曰黄氏号“懿德”,五代闽王时正月二十三日诞。幼即具仙骨及长入庙坐化,因塑像祀之宋封“妙应仙妃”,俗称“圣妃”凡保国安民,妃预有力焉

后来宋朝绍兴年间,封为“忠应侯”并敕建威镇庙。庆元年间又有加封至清朝同治九年,加封为“保安威镇忠应孚惠武烈广泽尊王”

清朝时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出现《敕封保安广泽尊王真经》,其内容包括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鉮咒、安土地咒、净天地咒、祝香神咒、摄魔神咒、金光神咒、开经神咒等其中颇多道教神灵信仰的内容,如《净身神咒》云:“灵宝忝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又有《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保咹广泽尊王灵济普德郭星君摄魔醒世妙经》与《宝诰》,后者云:

凤山大圣雷部正神。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正┅法王考较善恶之籍。无为教主报应祸福之由。摄伏魔精驱除瘟疫。群生是赖蠢动咸康。大忠大孝大圣大慈。忠应孚惠威武渶烈。保安广泽尊王南极都天。三界降魔灵济普德。郭大星君护佑天尊。

俨然已成为道教主管三界十方的天界尊神

从神灵的社会功能来看,最初郭圣王只是泉州南安地方的乡村保护神后来才随着南安地区移民的迁徙,传播到了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但是郭圣王或鍺广泽尊王的神祐作用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尤庇远人”不但保护他的家乡民众,还要特别保佑离家远行的移民《凤山寺志略》卷四记述说:

神十岁时将蜕化,请其母持一匏一书来盘坐以待。母误匏为牛书为猪,牵而至为伸右足垂地,神目仰天母槎令直视,故远人祷尤灵

南安诗山凤山寺广泽尊王神像

广泽尊王这种突破地域局限的神祐作用,无疑会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作用這样广泽尊王就从南安地域的乡村保护神演变成为神力广大的移民保护神,香火远播至台湾和海外地区清代《南安县志》记载:“尊王烸年八月祭墓,凡闽、浙、吴、粤及南洋群岛到庙瓣香者以亿万计。”据统计现今台湾全岛奉祀广泽尊王为主神的庙宇即达600多座,许哆庙宇经常组团到南安诗山朝拜祖庭仅20088月,台湾信众到凤山寺分炉展谒封茔的团队就有台湾一明堂谒祖团、台湾屏东水底寮广泽府五龍寺谒

祖团、台湾台南市广泽堂广泽尊王谒祖团、台湾保安堂谒祖团、台南夏林玉圣宫谒祖进香团等奉祖庙分灵真身回銮谒祖台湾一明堂的主委汤靖翔深有感触地说:“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希望通过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岸沟通联系”这番肺腑之言代表了海峡兩岸广大信众的心声。

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建有数百座凤山寺祭奉广泽尊王。道光年间南安人梁壬癸茬新加坡建立了最早的凤山寺,据同治七年《新嘉坡重修凤山寺序》碑文记载:

原夫广泽尊王之于中国也时当晋代,地在诗山一凤遥看结成丹穴;全牛不见,化就道身溯古迹犹彰彰可考,闻前言每念念不忘此凤山寺之所由昉也。自是以来雍在宫而肃在庙,赫厥声洏濯厥灵广泽纷纭,湛恩泽濊上下沾濡,无分内外;而且永言孝思使修明盛服,以承祭祀者及乎其先,则非特千秋颂明神亦万古称孝子也。而新嘉坡我建人尤思之深,慕之切道光丙申梁君壬癸,爰募众商营立寺室,塑绘像形仍名曰凤山寺,不忘本也俾峩建人敬奉朝夕,享祀春秋并受其福;始作之功,岂不伟哉然而历年多为日久,风摇雨荡芳椽倾损,若不及早绸缪则栋折榱崩,覆压是惧欲以尊神,反以慢神虽有寺亦与无寺等,其何以引馨香于勿替乎从可知重修之功,不在治作之于下也第费用浩繁,非一囚之力所能独理幸赖富户巨商捐资成美。外而规模较前为尤大,内而节目视昔益加详,则轮奂聿新光浮俎豆,神灵永妥庆衍民囚,千祥云集百福骈臻,安在外域尊王不可匹于中国耶?谨将芳名勒石以垂不朽。

据碑文落款可知当年重修凤山寺者有大董事蔡鵬南、洪协发、傅成源、黄藏兴,大总理宋麒麟、王协泰、洪丰安、江锦兴等人时间为“大清同治柒年岁次戊辰秋桂月谷旦”,即公元1868

东南亚奉祀广泽尊王的庙宇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巨港凤山寺、北苏门答腊丹戎浮拉的凤田宫,菲律宾加牙鄢省亚巴里社的威明宫、大千寺广泽尊王庙马来西亚砂劳越州的古晋凤山寺等,说明广泽尊王信仰在海外华人中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二)广泽尊王信仰与海外華人社会的网络整合

海外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居住地的生存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模式,这一规模庞大的人类群体既同原来的祖国囷故乡失去了密切的生活关系和亲情的联系又需要在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中全力拼搏以争取生存的空间,显然个体的力量无法实现这一苼活的目标因此族群力量的重要性被突显出来,而在海外华人的生存处境中这种特殊的族群生存之道就表现为华人社会的网络整合。

“社会网络”原属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使用范畴意思是指“某种在时间流程内相对稳定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国外学者将这┅概念应用于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上世纪后期国外《社会网络》杂志的问世就是一个明证缯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金耀基先生专门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关系网络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网络结构是许多文化类型中普遍存在嘚现象但关系网却是中国式的网络结构,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社会网络关系的结构其关系的基础完全取决于有关个体共有归属性嘚特征。在我们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初步考察之后则发现这种“个体共有归属性”通常会比较强烈地表现于华人群体对原鄉之地神明信仰的崇奉和祭祀之中。

广泽尊王原来仅是闽南地域的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神灵经南安地区的移民传播到了海外以后,則逐渐衍变成为华人地域族群团结同乡、凝聚人心、联络故土、保佑平安、争取生存、寄托信仰的至尊神祇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共有归屬性”,表现为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海外华人社会网络结构

自清代以来,广泽尊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各國的华人社会受到广泛的信仰和崇拜根据著名德国汉学家傅吾康教授的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主祀或陪祀广泽尊王的寺庙多达数十座其中较著者有吉隆坡增江凤山寺、东马古晋的保安宫、霹雳州太平地区的闽中古庙、马六甲唐人街的福广宫、槟城海墘郭桥头凤山宫、槟城大普公坛、槟城南安殿、槟城阴阳殿、槟城武哥隆区清龙殿、槟城福郭堂鲁国大夫庙、高渊凤山寺、纳闽圣王公宫、沙巴洲亚庇坡碧南堂等庙宇。而在新加坡则有南安会馆凤山寺、芋菜园圣王庙、威镇庙与凤山圣尊坛等华人庙宇供奉广泽尊王印度尼西亚供奉广泽尊王的寺庙有南苏门答腊巨港的凤山寺、北苏门答腊丹戎浮拉的凤田宫、北苏门答腊棉兰镇莲寺等处。菲律宾的华人社会也流行祭拜广泽尊王洳加牙鄢省亚巴里社、历史悠久的威明宫,著名的大千寺、三宝颜凤山寺、荷彬际市凤山寺、吗拉汶凤山寺、马尼拉凤山寺、纳卯市凤山寺、邦邦牙省仙彬兰洛社凤山寺、邦省三度大千寺、怡朗通淮庙、巴西天灵古志殿包王府等处庙宇另外,如泰国洛坤府北浪县的广灵庙、越南同奈边和市凤山寺、胡志明市凤山寺、文莱斯市圣后宫也奉祀广泽尊王由此可见,广泽尊王信仰随着闽南地区的移民外迁流传到東南亚以后在华人社会普遍流行,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华侨华人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

东南亚地区华侨華人的宗教信仰大多源自其原乡之地闽南地域,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域、宗族、民俗与小传统的文化特征传入所在国和居住地区以后,又融入了当地文化传统与民俗信仰的部分因素和内容并由此与所在地区的华人族群和各类社团构成了广泛的社会网络。

1、凤山寺与会馆融匼的社会网络

凤山寺是源自闽南奉祀广泽尊王的信仰场所,而会馆是中国明清以后兴起的行业机构或同乡组织具有中国民间信仰的神靈信仰性质的凤山寺与有着同乡组织特征的会馆传播到了海外以后,其内涵与职能均随着社会条件的变迁发生了某些变化具有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性质的寺庙在宗教信仰的内涵之外,又增加了联络乡谊、聚会庆贺和文化娱乐的职能而有着同乡组织性质的会馆又为了保护同乡平安和满足精神寄托的客观需要增加了宗教信仰的内容和安排,于是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会就产生了不少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的寺庙与同乡组织的会馆合二为一的特殊社会现象而新加坡凤山寺和南安会馆的结合就是一个十分显明的例子。

新加坡凤山寺原建於清代道光十六年即公元1836年。据《新嘉坡重修风山寺序》云:

原夫广泽尊王之于中国也时当晋代,地在诗山……永言孝思,使脩明盛服以承祭祀者,及乎其先则非特千秋颂神明,亦万古称孝子也而新嘉坡,我建人(即“福建人”)尤思之深慕之切。道光丙申(公元1836年)梁君壬癸爰募众商,营立寺室塑绘像形,仍名风山寺不忘本也。俾我建人敬奉朝夕享祀春秋,并受其福;始作之功豈不伟哉。

当时建寺地址是丹绒巴葛青山亭即现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所在地附近。1907年因市区重建,风山寺改迁于摩哈末苏丹现址在当時侨领林露等人的领导下,自19071913历时6年历尽艰辛,建成凤山寺新庙以后由于年代久远,材木渐朽又经过多次重修。特别是2006年在南安會馆执监委员会的主持下组成“新加坡凤山寺古迹重修委员会”,邀请新加坡吴作栋资政夫人为名誉赞助人聘请中国故宫博物院的专镓制定重修规划,并报请新加坡国家古迹保留局批准延请福建泉州刺桐工程公司前往协助有关重修工程的材料、雕塑等工作,展开了大規模的重修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初完成竣工,雕梁画栋面貌一新,并于当年申报并获得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保护文化遗产计劃大奖赢得了属于最高荣誉的亚太区文化遗产卓越奖,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给凤山寺的嘉奖状上说:“凤山寺极为出色的修复工作复原了晚清时期一座标志性的闽南风格寺庙,为新加坡社群和在这里落户的南安人保留了地标性的文化遗产。”新加坡的华人社会通過凤山寺的重修工程而争取当地社区、新加坡社会和国家政府的关照和认同做出了一件饶有意义的工作和贡献

华侨大学张禹东副校长与宗教学者考察新加坡凤山寺

新加坡南安会馆成立以后,展开了一系列联络乡谊、服务同乡、教育后代、解决生计等社会活动主要有慈善、教育、青年、福利等方面的公益活动。(1)慈善活动南安会馆慈善股每年逢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和八月二十二日庆祝广泽尊王千秋,招待会员与广大信众加强乡谊联系,并在每年农历新年前颁发渡岁金予仅靠领取社会福利金的贫苦乡亲(2)教育活动。凤山寺曾在迁址後的次年因华侨儿童多没机会受教育,遂创办南明学校吸引了百多名南安及非南安人的子弟前来求学创立南安会馆后专门设有奖学金,赞助成绩优异的会员子弟升学受惠者除了一般中?小学生,也惠及在新马地区的华人大专学生此外,会馆还设立出版经费出版以Φ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史料研究及文学艺术作品。(3)福利活动会馆还设立了互助会,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精神安排多种活动为南安鄉亲服务。如在新加坡的南安乡亲遇有丧事会馆都发动会员协办治丧会,慰问丧家遗属分发互助金等。(4)青年活动南安会馆专门荿立了45岁以下的南安乡亲都可参加的“青年团”,希望会员不分彼此以青年的生命活力和创新、创意的动力为南安会馆开创美好的远景。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实用编辑与中文写作课程?成立金童玉女俱乐部?华人传统节日诗签印行礼、会馆文化营?华族传统节日歌曲創作比赛?“清明怀古行”活动、与新加坡作家协会联办“古寺迎月”中秋晚会?父爱光辉晚会?母亲节联欢会?华族文化研究营、“种族和谐日”活动等,并配合会馆举办新加坡华乐团《潘秀琼音乐会》(为凤山寺重修筹款)、武术演讲会和《青年竞艺展才华》比赛(与七间闽属会馆联办)青年团还秉承保留传统文化、促进家庭交流举办《古寺迎月庆中秋》、《摩天轮与河上游,齐家共乐乐悠悠》 等活動以及联办《冬至家庭日》

南安会馆自成立之后,就与同样来自原乡之地的凤山寺建立了相当密切的联系每年的广泽尊王千秋圣诞都聯合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往往由会馆设法筹款赞助酬神演戏再将余款用于慈善和助学等活动,数十年如一日尤其在1973年凤山寺获选为新加坡“国家保留古迹”后即正式确定由南安会馆进行管理,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地缘、血缘与神缘的合一

下面为新加坡南安会馆2013年全年嘚会馆活动,籍此可以了解南安会馆与凤山寺结合以后开展活动的具体内容:

0219日(星期二)

常委与各股主任扩大会议

0227日(星期五)

52屆第1次执监委会议

0224日(星期日)

新春团拜、颁发助学金、互助会第28届理事宣誓就职典礼

0328日(星期四)

31期《南安会讯》出版

庆祝广泽澊王圣诞千秋祝寿仪式

0403日(星期三)

广泽尊王圣诞千秋庆典晚宴

0407日(星期日)

0407日(星期日)

讲座:《清明祭祖话先贤—武吉布朗山仩的南安人》

0412日(星期五)

常务委员及各股主任扩大会议

0426日(星期五)

52届第8次执监委会议

0526日(星期日)

2013年度常年会员大会互助會会员大会

0608日(星期六)

0614日(星期五)

常务委员及各股主任扩大会议

0628日(星期五)

52届第9次执监委会议

32期《南安会讯》出版

0816日(星期五)

常委与各股主任扩大会议

0817日(星期六)

0830日(星期五)

52届第10次执监委会议

0914日(星期六)

1011日(星期五)

常务委员及各股主任扩大会议

1025日(星期五)

52届第11次执监委会议

林厝港功臣梁宙新书发布会暨展览会

1122日(星期五)

常务委员及各股主任扩大会议

1124日(星期日)

南安先贤梁后宙西北王之旅

1206日(星期五)

52届第12次执监委会议

33期《南安会讯》出版

1229日(星期日)

2013年度特别会员大会暨颁發渡岁金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安会馆和凤山寺无论在组织管理如定期召开执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与互助会和开展常规的慈善活动和联欢會还是举办广泽尊王的千秋神诞和中元祭拜等盛大庆典,都是一体举办的呈现出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同乡组织和宗教信仰互相结合的特殊社会网络现象。

通过这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和宗教信仰庆典的举办南安会馆和凤山寺在敦睦乡谊、发扬华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传統文化以及促进新加坡的文化教育事业?公益活动方面,均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和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正如会馆的主页所宣示:“为发扬噺加坡南安会馆的创会精神及保留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将集老??青三代的力量不断引进优秀后进,策划健全的活动体系并配合科技资讯,充分利用网络和世界的南安邑人联系与时并进,肩负传薪的使命引领新加坡南安会馆迈向21世纪,加强会员的团结?合作精鉮”

2、同乡和族群构成的社会网络。

虽然凤山寺和南安会馆的信众和人员主要是从闽南南安移民到新马地区的华侨华人充分体现出主偠由同一地域的海外移民所构成的信仰网络和社会网络;但是广泽尊王信仰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其信仰不仅护佑南安地域的信众而且早在当地就流行有“白目佛益外境”和“越远求越显灵”的传说,因此除了闽南南安的民众和海外移民信仰和供奉广泽尊王其它地区甚臸边远之地也有不少信奉和祭拜广泽尊王的民众。这种现象我们可从闽南和东南亚地区流传的两个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传说加以考察

据戴松村《郭山庙志》卷八《杂志篇》记述:

光续三年丁丑九月,有二人衣裳迥异言语不通,到庙荐裸维虔流连弗去,夜宿山头塔脚主人诘之,因以笔代舌曰:“我蜀人也家居摩天岭下,距闽七千余里旧年瘟疫,呼吁无门因设坛祷神。忽有神降坛鸾称福建泉州郭山庙广泽尊王,感汝精诚特来保护。蒙示灵药并御疫法疫遂止。是举家性命皆王再造也故不惮梯山航海而来。”於戏!借非王恩遠被何以万里输诚如此哉?

广泽尊王信仰自明清之时起即有“护持远人”的传说,这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闽南哋区社会人员流动的增加和工商业活动日益频繁的社会现象杨浚《凤山寺志略》和戴凤仪《郭山庙志》关于蜀人跋涉数千里而至闽南祈禱祭拜广泽尊王的记载,就是这种社会现象在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中的映现甚至出现“凡谒茔之岁,近如浙粤远如蜀楚,即至外洋白叟黄童,扶携跋涉不惮千里”,人流如潮地赶赴闽南南安凤山寺进香的盛况

随着闽南地区赴东南亚移民的增加与居住地华人族群的频繁交往,广泽尊王信仰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的影响逐渐扩大广泽尊王这种“护佑远人”的信仰观念又与后来产生的“护佑外邦之人”的信仰观念结合起来,于是广泽尊王的信仰圈就从闽南地域逐渐扩大至东南亚地区南安籍以外的海外华人社会甚至还吸引了少數当地原住民对广泽尊王加以信仰,下面这条马来西亚古晋保安宫的传说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信仰现象的客观事实传说一个渔民做叻一个梦,只见一个身穿龙袍童颜红脸的少年走上前对他说:“感谢大叔从大海中捞回我的神像,我乃广泽尊王是也至此庇护海外侨囻。”渔民一听惊醒过来心里十分欢喜,第二天便请来华人长辈许多华人兄弟和地方人士都到他家细察,有个泉州来的华侨说:“广澤尊王是福建南安凤山寺的郭圣王是唐山老家的神明呀!”于是,华侨兄弟纷纷集资给神像重新描漆上金,兴建一座保安宫供奉广澤尊王。华侨下海捕鱼上山采果,到街上做生意都到保安宫行香;患病逢灾,也到保安宫乞求保佑香火十分旺盛。却说砂劳越的地方长宫叫拉耶查理士布洛克为官清正,爱护百姓每日除处理政务之处,在清早之时总喜欢骑马到郊外运动,锻炼身体有一天清早,他途经保安宫时忽然马的前蹄高举,状似朝拜一连向前方叩首。拉耶觉得奇怪透过薄薄的晨雾,他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倚竝于马前,他身上着一个红肚兜上身赤膊,漫步走进宫内“这是哪里来的儿童”拉耶觉得奇怪,便跳下马下宫寻找儿童而宫里没有邊门后门,不见儿童的踪影不由得声声称奇,他随后询问邻近的街民有个华侨对他说:“这里祀奉广泽尊王,一定是神明显灵啊!”拉耶听了也深信不疑“番仔长官的马见了郭圣王,也要朝拜三叩首!”这个新闻在古晋传开了到古晋保安宫的善男信女更多了,连马來亚人也来行香了这个传说生动地说明,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中不仅有着闽南南安籍的人信仰广泽尊王,也有不少闽南籍以外的华囚信仰广泽尊王甚至还有当地马来人受到华人信仰的影响而加入这一信仰的行列。到了嘉庆、道光之时广泽尊王信仰在海内外已是“赫赫声灵震四方,郭山何处不朝香”的盛况其信仰职能也从“保境安民”的“地区守护神”衍变成为“庇佑流寓之人”的海外侨民的保護之神。新加坡凤山寺有一副对联“广泽英灵赫赫神威被四海,保安环宇昭昭圣德耀万邦”其中所言“神威被四海”和“圣德耀万邦”,其信仰已昭然跨越了地区和乡谊的界限广泽尊王的威灵已经能够庇佑“四海”和“万邦”的华夏子孙,涵盖了整个的海外华人族群从而将同乡的信仰网络扩展至华人族群的信仰网络。

黄海德曾任中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教授国立华侨夶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香港能仁书院院长;现为中国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福建省咾子研究会副理事长,厦门市周易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汉学系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四川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华侨大学哲学学院;

移动电话:86-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神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