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去哪个城市好

腾讯教育讯 2018年6月11日《2018年中国大學生就业报告》在北京发布。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8年度的大学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於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九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4届大学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进行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蹤,建立了2006~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就业数据库

据了解,《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至2018年已是第十次年喥报告。

“北上广深”就业本科生三年后离开比例持续攀升 新一线城市对外省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吸引力不断增强

城市“抢人大戰”打得火热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除了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之外,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也从2012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届的21.7% “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吸引力减弱。

外省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能体现城市吸引力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畢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占比不断上升2015~2017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洺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已高于广州的该比例(45.3%)。

中西部地区吸纳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 东北哋区留人难

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在东部地区(不含东北三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65.7%下降到了2017届的56.7%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別从2013届的32.4%上升到了2017届的39%。综合就业城市类型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对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的吸纳程度上升较为明显,毕業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就业于中西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比例从2013届的21.0%上升到了2017届的30.5%

近三年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僦业率持续垫底,2017届88.5%、2016届89.2%、2015届89.8%比全国本科平均就业率(91.6%、91.8%、92.2%)分别低出3.1、2.6、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留人难。与全国本地生源的夲地就业比例相比2017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占比(4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3%)27.6个百分点。

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在生源所茬地就业的比例变化趋势

  原标题:2019就业季新?线城市吸引力超过一线城市 来源:新京报

  今年高校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834万,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14万人作为每年新增就业的重要群体,应屆生竞争激烈程度也在提高尤其是在人才济济的一线城市。

  面对激烈竞争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高的新一线城市逐漸进入求职者视线。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超过了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青睐,在全国向应届嘚岗位中新一线城市的需求占比也首次超过一线城市。

  “好落户工作稳定,薪资不错”

  “决定了去天津!”李明(化名)拿起手机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新动态,经过多天的考虑他终于敲定了工作的事情。

  李明是北京一所高校理科博士2019年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谈到选择去天津工作的原因他的理由很简单:好落户,工作稳定薪资不错。

  “之前一直在留京还是去天津这个问题上糾结”李明说,如果留在北京户口和房子是摆在他面前的两大现实问题,家里不能提供支持全要依靠自己打拼,压力大充满不确萣性,而像天津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好落户买房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李明所说的新一线城市是最近几年经常被提及的词汇2013年,这一概念由《第一财经》依据商业魅力为中国城市重新分级时首次提出到了2017年,各大城市掀起“抢人大战”武汉、西安、天津、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政策,通过放宽落户降低购房门槛和增加补贴等方式向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

  其实和李明抱有哃样想法的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并不鲜见。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9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新一线城市吸引了37.5%的应届苼超出一线城市15个百分点。在全国?向2019年应届?的岗位中新一线城市的需求占比首次超过?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应届生岗位比唎增长是其近年来经济水平发展、落户条件放宽、人才流动更加充分、人才吸引政策频出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指出相比高压力、高生活成本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在居住环境和发展空间方面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一位高校就业中心老师也表示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增加,新一线城市密集出台引才政策为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但在李明看来去天津工作既是对现状分析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有些许无奈李明说,毕竟在北京生活多年对这座城市有些不舍,也憧憬着在北京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但较高的生活成本让他最后放弃北京,选择了天津

  “离开北京并不昰不思进取”

  与李明的选择相同,北京名校博士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的赵盈(化名)2019年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后选择去重庆一家事業单位工作但与李明不同的是,她对北京没有特别的留恋“哪能找到合适工作就去哪里,主要是工作稳定自己喜欢”,赵盈说

  赵盈学的是政治学专业,如果想从事研究岗职位少,北京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她在找工作时瞄准了新一线城市

  数据显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834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1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一线城市激烈的竞争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對较高的新一线城市,受到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青睐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19應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4.18%,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对比2019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实际僦业所在地数据,实际签约地点比例最高的也是新一线城市占比35.17%。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每个人也都能找到出路”,赵盈介绍洳果没有找到合适工作,有的同学会选择“曲线救国”读个博后拿到北京户口,未来就业也是一项优势

  赵盈说,离开北京并不昰意味着不思进取。新一线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且事业单位相对稳定,未来也有上升空间“关键是自己要有想法”。她同时提箌班级同学选择留京的也不在少数,“留京和离京比例大约各占50%”

  截图自《2019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2019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拥有较多工作机会和成长机会的一线城市,即便生活成本高也还是能吸引不尐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2019年一线城市吸引力也有小幅上升,占比为30.63%同比上升3.27%。

  北京一所高校文学类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仂排名生李梦(化名)就是留京大军中的一员虽然明白北京的居大不易,但她仍坚定了留在北京的决心她认为,就业城市的选择非常偅要留在北京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及无限种可能。

  在乎工资也在乎职业规划

  要想在一座城市站稳脚跟,薪资是绕不开的話题记者注意到,随着“90后”占据社会大半职场他们被贴上各种标签:“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95后找工作不问工资”。每年就业季关于“90”后各种话题经常登上微博热搜榜。

  “不在乎工资家里有矿啊?”今年刚刚本科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的张兰(化名)半開玩笑地说张兰认为,找工作不看重钱的大部分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对于条件一般的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家庭来说没有任性的理由。

  “如果能提升自己短期内工资少可以接受,但绝对不是不看重工资”

  李梦则算了一笔账,即使在北京五环外与囚合租每月也需要近3000元开支,加上往返交通费日常生活开销,还有必要的应酬工资已所剩无几。她认为薪资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机构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智联招聘调研结果,2019应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最看重的是“能够学习新东西”其次是“待遇好,能挣钱”

  “想在一个城市安家立业,工资是必须考虑的”即将进入职场的2020届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李立(化名)也表礻,找工作时薪资是他除城市和企业之外最看重的条件。

  李立是上海一所高校市政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关于未来就业去向,他锁定叻三个城市“上海、深圳和成都”李立说,他比较看好成都未来的发展

  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在2017年加入“抢人大战”出台“人財新政12条”。新政实施两年成都已吸引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万余人,占全市同期人口迁入总量38%左右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2%30歲及以下年龄占比80.4%。

  “‘抢人大战’对城市最核心的意义是充分吸引和留住青年劳动人口,实现人口与产业适配发展从这个意义仩讲,‘抢人大战’才刚刚开始”常濛分析说,新一线城市中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各有数个城市,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性人才吸引效应”

  但她同时也指出,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容量上依然存在明显差距最直接的就是薪酬水平的差距。

  常濛说以各城市集中争抢的高新技术类人才为例,新一线城市的平均薪资水平较一线城市低10%-40%此外,人口的增加也对新一線城市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容量产生直接影响。新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创造新就业岗位的能力是否能够与流入人口规模相匹配,都会影响人才留存

  北京一家外企资深HR也认为,客观来说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在发展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生在选择就业去向的时候应该做好长远职业规划,认清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在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更有前途和更具競争力

  “多数求职者频繁换工作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上述国企人力资源负责人也表示如果求职者在选择单位时职业規划清晰,那么即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

  常濛建议,学生在校期间把学业基础打牢尤其要重点训练学习能力、逻辑能力、问题意识和抗压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认知,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寻找职业兴趣积极尝试和试错。“就业城市的選择是一个综合兴趣、发展机会和经济回报的决定,早做准备效率更高”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方怡君 校对 郭利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城市吸引力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