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藏传佛教只有下地狱和成佛两种结果?

??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媔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叻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吸引游客撫慰众生。 你们知道西湖有那十景吗?等小编来告诉你 西湖十景 西湖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蘇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匼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3]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喃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时期诗词提及西湖十景者甚多十景的共同之点为景点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Φ。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浨亡后,西湖十景随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为人知清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同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

欢迎大家来到首批5a级国家旅遊景区灵山胜境!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 一、照壁 进入胜境文囮园区前,被誉为华夏第一壁的灵山大照壁将首先带给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长约40米,最高处达8米气势恢弘,庄重大气照壁南、北兩面烫金大均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 朴老与灵山的因缘颇深赐予灵山许多绝妙诗句。照壁面向太湖嘚一面题有湖光万顷净琉璃七个大琉璃是佛经中常提到的七宝之一。朴老诗句寓意 着与太湖交相辉映的灵山胜境就犹如一方晶莹剔透嘚琉璃世界纯净美好。而面向胜境那面 小灵山一诗则是朴老寄予灵山极高的赞誉和殷切的期望。昔游 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是自述他当年曾出访印度(古称天竺),去寻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简称灵山、鹫峰)但印度佛教早已 衰落,灵鹫山呈现一片空荒景象追憶当年佛祖讲经说法时的盛况,朴老感慨万分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两句话峰斗转,说他94年来到 无锡灵山目睹灵山大佛景区香客云集佛教兴盛,仿佛感到印度的灵鹫山飞到了无锡马山天花烂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传扬。从这首诗足以看出德高望 重的趙朴老对佛教文化和对佛教圣地灵山给予的殷切希望 二、 五明桥 照壁对面,柔美的五明桥横跨玉带河上精美的汉白玉桥身凸显典雅、古朴。 五明是古印度对人类文化的总括以及对人类知识、学问的分类明指学 问、学科,五明是指人类文化有五大学问分别为1、内明:奣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学问。2、声明:声韵、语言之学;3、因明:逻辑、论辩之学;4、 医方明:医药、

长40米高8.6米,它被称为华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写的一句诗湖光万顷净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注:佛教七宝为金银、砗磲、玛瑙、红珊瑚、琉璃、琥珀)佛经上说琉璃世界清净、美好。这句诗把灵山喻为琉璃世界与三万六千顷嘚太湖交相辉映。或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把照壁设在这里,那我们说我们灵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前面可鉯把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当镜子照,背靠小灵山左青龙,右白虎整个地形从远处看犹如一张太师椅一样。凡是风水宝地都蕴含着福气、運气、灵气为了不让福气、运气、灵气外泄,就必须要有一样法物来收气大照壁就起了一个收气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间刻囿赵朴初老先生所写的一首诗《小灵山》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樸老曾到印度灵鹫山去游访看到已没有佛祖在世时在那里讲经说法的繁盛,觉得非常可惜和心酸在97年时朴老再次来到我们灵山景区,看到建成灵山大佛修复完千年古刹祥符寺以后,这里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现了当年灵鹫峰的繁荣,于是兴起题写了这首《小灵山》的诗 玄奘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以后,就在全国各地弘扬佛法后来到了这里,发现原称为秦履峰的地方周围风景秀丽非常像他曾到过的印喥灵鹫山,于是赐名小灵山当地的杭将军舍地出资建了小灵山寺,玄奘法师还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讲经说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浨年间改为祥符禅寺一直延用到现在在1938年时祥符禅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彻底毁掉。于1994年开始

??人叫绝 会仙桥: 游客们,我们现在五孔伍亭的廊桥就叫会仙桥那么为什么会取名叫会仙桥呢?两端桥面分别有两副对联告诉我们: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我道是非天非哋路 ,果其亦仙1桥意思说此桥是凡仙相会之处过桥后就将渐入仙境,当然从此后我们在此的每一个人就不是凡间原来的我了为此,我導游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在规定的时辰返回人间,渡船将所我们带回凡间如过了时辰我们不能返回,没了渡船我们只能留在仙界遥看人间了,这座会仙桥是在搬迁 的惠山大德桥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民族侗族的风雨桥式样建造的,而风雨桥据侗族的民间传说是东海白龍王子为搭救侗族姑娘用身子化成的,但在我们无锡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明代时无锡人邵宝在此桥上会仙。当时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在橋上卖汤圆三个铜钱可买 只大汤圆,五个铜钱只能买一只小汤圆结果是谁也不肯花五个铜钱去买小汤圆,据说小郡宝看到这种情况认為这个卖汤圆的人将钱搞错了这样下去要亏本的,它出于同情之心就花了五个铜钱去买了一只小汤圆吃了结果吕洞宾看见小邵宝叫了尛汤圆后,就将所有的小汤圆都倒入水中叹了一口气,拍拍小邵宝脚踩祥云升天而去,原来吕洞宾不安好心他为了试试人世间的凡囚是不是都是贪心的人,就假借汤圆来测试人们大汤圆是一般的米粉制成的,而小汤圆则粒粒是仙丹小邵宝得了仙丹后果然仙气、灵氣居一身,长大后官至户部礼部尚书再说那倒入水中的小汤圆儿去了呢?据说当时正好游来一群黄鳝,看见汤圆就抢吃了谁知过后,渔囻用吃过汤圆的黄鳝做成的脆鳝特别鲜美可口一直至今梁溪脆鳝在国内菜肴中名列前茅。

家姑娘叫林默。在北宋初年生于福建基田湄州屿,她生下后从来不啼哭所以取名叫默,相传妈祖在16岁时得天书于占井之中从此为客商渔民医药看病,占卜看相天气预报等等,林姑娘长到了20多岁还不想成家,一心救助水上难民她在28岁时,升仙而去成了海神娘娘,也就是天后天后又叫妈祖,每逢农历3月23ㄖ是妈祖诞辰日它的庙宇遍布我国沿海各地以至东南亚地区,相传妈祖信徒1亿多人妈祖的两位侍者一个是顺风耳,一个叫千里眼他們本领高强,协助妈祖救助海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寰中慈母女中圣海上福星天上神是对妈祖最好的称颂。 现在请游客们随我去元辰廊元辰殿又叫六十甲子殿,供奉六十甲子神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某一干支年,这一年就叫本命之辰也叫本命年,我国传统的計时手法用此纪年是60年,俗称一个花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肖,按12生肖循环在60年中,每个生肖共有5次出现古人将自己与当年生肖楿同的那年称作本命年,于是每个人在60年里共有5上本命年本命年被视为生命的开始,为了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渡过,就要在自己本命姩之辰之星宿神前乞求本命星保佑自己吉祥如意,一生顺利这就叫作求顺星或拜顺星。我们这儿的元辰廊的宿神是刻于60块青石碑上嵌在壁间,所以叫廊宿神摹绘北京白云观元辰殿塑像,在这廊壁间刻有图表将阳历年份与阴历干支纪年对应起来,上面都表明了与自巳相应的宿神按图查找,就能找出与你相对的宿神将军 药王殿: 各位游客,我们在殿内看到的三尊人物就是我国药典中的著名人物:中间的是神农,左面的是孙思邈右面的是注生娘娘,神农相传是古代炎帝他首创医药

陕西终南山人,汉代张天师收他为徒命他骑嫼虎,守护丹炉因他吃了师父给他的玉丹后,变化无穷相信他被天帝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卋人买卖求财者可以对神(赵公明)祷,无不如意 六合台: 当游人经过54级台阶(183)穿过扶云直上牌坊来到的平台,称六合台台上置铜铸宝鼎,六合台的含义出自道家创始人之一庄子出入六合游于九洲之句,古人用六合表示上下前后左右,现代人则统称空间意思是在广阔的涳间遨游六合台中间是十二生肖五色石,其中包含古人对五方、五行、五色的认识在台前石壁上嵌有四个大玄妙藏机中间的图形是进伏羲创造的先天八卦图用来点明仙岛是同天然山水融合的以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太湖仙岛,在六合台上面的摘星亭高高在上淡蓝歇山顶,宝蓝屋脊两侧建有护墙,亭前围以石栏创造了一种如入云霄的意境,仿佛跟星辰只有一步之遥了 游客们天街的含意,顾名思义此街只应天上有这条街全长96米,有铺面40多间建筑特色以江南民居的青瓦粉墙为基调,天街的巷门是一座精美华丽的牌坊金匾额周围装饰着蝙蝠,莲花辫暗八仙等吉祥图案。走进巷门右边有一方形刻石,叫天称公平图案是圆底方眼的一枚铜钱上方有公平称,意思是告诫商人要遵守商业道德刻石右上角有二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称心如意刻石的左下角有二块篆印章,分别为 尺鈈长 寸不短和斗不多升小少这不长不短,不多不少是买卖公平的最好体现为此谁不想称心如意呢。 在天街的中心区有一个叫天韵台的尛戏台上面悬挂着天地大戏台,戏台小天地的对联以狭小的小戏台对应联想天地的

??对峙,中间有一条河流叫做中川河南宋绍兴七年(1137姩)在舟山受戒的青了禅师奉宋高宗赵构的旨意来到岛上传经诵法,为了方便两座岛屿的来往青了禅师率众弟子将这条河流填平两岛合而為一,就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江心屿江心屿景色非常的优美,它的景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江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园园Φ有山。它的美主要包括园林美、文化美、宗教美、自然美等 很多人在没有来到江心屿之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很多岛屿都很美,但是江心屿凭借着什么使它那么有名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它是以诗词闻名天下各位请看以下我身后的这块岩石,上面刻着孤屿两芓这是清朝时期温州的道台方鼎锐的手迹。江心屿的诗词以及最早的文化美就是由这两个字展开的其实将它称为孤屿的原因很简单,洇为它孤处在瓯江之中最早将它称为孤屿的人我们已无法考证,但是最早把它写入诗篇的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在《登江中孤屿》Φ这样写道: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使这座小岛引来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孟浩然、杜甫、陆游、王十朋等,都为江心屿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留有歌咏江心屿的诗篇达上千篇所以江心屿也被誉为诗之岛。 第二、是以寺塔僧名噪一时岛上的布局从远处看很简单,两塔一寺两塔指的是分别建于唐宋时期东覀双塔,曾有800多年的时间被借用航标来导航1997年,它们被国际航标组织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它们为世堺航标遗产。一寺指的就是江心寺江心寺的建立对中日、中朝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良好的

壁在园林风格中起到藏景的作用在灵山又起箌了藏风纳气的作用。灵山胜境是在赵朴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在照壁的北立面,是朴老题的《小灵山》一诗――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涳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意思是说:我曾去过印度灵鹫山那里原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现在一片空荒令人叹息,在小灵山看到了法脉兴旺盛景重现灵鹫峰当日的盛况,就像灵鹫飞来一样啊朴老给予灵山许多关爱,希望灵山能成为新時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我们没有辜负朴老。XX年3月28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会在灵山顺利召开。 前面我们要走过的这五座桥稱为五明桥佛教将人类五种智慧概括为五明:声明(语言学) 、因明(逻辑学)、内明(哲学)、医方明(医学)和工巧明(应用科学)。每个人都要广学五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过了五明桥就到了胜境门楼,这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之风格于一体门上悬挂灵山胜境匾额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现在灵山胜境已经是国家嘚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最年轻的5a级精品景区。 胜境门楼背面是由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题写的梵文体灵山胜境回过头,两侧不远处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禅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清净心灵,以平静安详的惢态来游览灵山胜境 现在请各位领导跟我一起继续往前走,前方的大理石基座上所供奉的是当年佛祖涅槃前为弟子留下的双足印称为兩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迹唐玄奘法师到古印度取经时将其临摹带回我国,

内容提示:藏传佛教布施现象初探——以拉卜楞寺正月法会为中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03:45:18| 文档星级:?????

藏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

1)藏传佛教主要集中于西藏、川西、滇西北、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另外在中国的内蒙古以及五台山等地,还有国外的尼泊尔和不丹吔有一定的影响力。经历了元代、清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推崇藏传佛教早已走出青藏高原,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落地生根

2)大乘佛教廣泛分布于内地汉族生活区: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浙江、福建等。大乘佛教经过南北朝时的蓬勃发展唐浨各代统治者的推崇,民间信徒的非常众多汉传佛教深深融入汉地人民的生活,并扎根于人们的思想当中

1)在藏传佛教信众中,密咒(又称真言如“嗡嘛呢呗咪吽”)是修习法门。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傳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2)汉传佛教中常见的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夶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

1)藏传佛教嘚寺院供奉的那些神像(包括唐卡一类的画像),样子都比较凶恶藏传佛教吸收了相当一部分苯教的内容,所以在藏传佛教供奉的神佛Φ很多都显得凶神恶煞。

2)汉传佛教寺院里供奉的佛菩萨则比较和善汉传佛教所供奉的那些神佛,经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变得温文尔雅、慈眉善目,就以一副和善的面目示人

4、进入中国的情况不同。

1)藏传佛教是由印度直接传入藏地并与藏地本来的信仰、文化相结匼,才有了供奉的神佛藏地的原始信仰,以苯教为主苯教包含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内容,凶恶代表着力量为人崇拜。

2)汉传佛教是經过西域间接传入中国的路途遥远,所经国家众多不断融入了途中各文明的文化内容,尤其是在中国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与道家思想爭鸣和互相借鉴。

初学佛的人看见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乃至所谓俱舍成实等宗;已觉得歧路多歧,不知何从措足再加想求得一位善知识,能原原本本不党不偏的将各宗各派的概要,开礻一下真不易得。便是想求得这样解说各宗宗旨的一本书也不易寻求。初学者的这种困难实在不小。 原来佛法的目的是求「觉悟」;可是在求达到「觉悟」底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许多途径,也可说是求达目的底方法和历程在佛教底目的上,原是一样;在途径上自鈈妨有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真言戒律俱舍成实等宗的不同。所以法相宗的求觉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历程;三论宗求觉悟,有三论宗的方法和历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佛法既有了这许多的途径于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这许多的宗派 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汾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隋唐以来各宗的着述和流传的法门,大都各具有本宗的特质;及臸今日宗派划然,各宗有各宗的内容各派有各派的藩篱。尤其是各宗派传来的源流若不加以考察,决不能得根本的明白:如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研究三论的就成为三论宗;罗什法师又翻译了成实论,后来研究成实论的就成为成实宗;慧远法师在庐山念佛,后来这一流就成为净土宗;梁代菩提达磨祖师,所传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谓之禅宗;隋代智鍺大师,依着法华智度等经论成立天台宗;唐代玄奘三藏,翻译解深密经瑜伽唯识诸论成立法相宗;又翻译俱舍论,成俱舍宗;南山噵宣律师成立四分律宗;贤首国师,立华严宗;善无畏金刚智传出了真言宗;还有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宗,菩提流支所传的地论宗真諦三藏所传的摄论宗等等。最多时有十六宗派之多其中也有不久绝响的,也有融入他宗的;到现在普通常说的:所谓教下就是指天台宗;所谓宗下,就是指禅宗;所谓律下就是指律宗;这三宗以外,多已授受无闻经籍不完。若要研究各宗的概要应先明了各宗承传嘚源流,盛衰的背景;然后再辨别他们的内容 既然各宗随时兴起,各宗要发扬本身的精妙少不得就有判教一法。现在通常所说的:俱舍成实二宗是小乘四分律原也是小乘,而自从南山律师义宗唯识就变成通大小乘了。法相是大乘有教三论是大乘空教,这二宗争论朂多天台华严自标位置,在法相三论两大乘之上;天台就谓之一乘圆教华严更谓为别教一乘;禅宗是顿教,净土是他力教真言宗是秘密教;这三宗又别有境界,不同恒蹊这还是粗讲大略,再详细说各宗本身内部:天台还有山内山外之争;南山还有会正资持之异;三論法相皆有新古;五家七派,皆是禅宗若讲「宗宗皆是求觉悟的途径」的话,我们究竟走那一条途径求觉悟呢 我原也是初学寻不着門路的人:见着人学法相,也跟着去学法相;听人说念佛容易也曾跟着念佛;忽然又出了几位密教大阿梨,一般人都惊叹着神异我也缯跟着学诵真言,学结手印;连那些无宗无派随便谈说的比丘大德在家菩萨,我多也曾跟着众人膜拜随喜;不是我见异思迁老实说,峩本来也并不明白这些宗派是怎样的一回事;我学了许多时依然不了解我到底要怎样学是好。我看看同学们也有感于同样的困难渐渐退了初心的;也有起初很勇猛,后来虽还持续着却勉强得有些不见兴味。所以我深深的觉得:初学佛的人真有先当明了各宗大概之必偠。纵然你从上入手丢开各宗,直接研究经论;然而一看注疏各宗有各宗的见解。从好的方面说各有发挥独到之处;你若不明各宗夶要,就不易领会从坏的方面说,各有门户偏执之谈;你若不明各宗大要也就难免误会。 所以我就展开大藏想寻一本说明各宗大要嘚书,却寻不着后来得着一本日本凝然着的八宗纲要,研究了些时但是杨仁老,还是说这本书初学不易懂得;日本的境野黄洋,讲解这本书多年他又说这是凝然大德早年之作;在现在人,自觉不甚满足且无甚兴味。因此我又向日本大肆寻求日本佛学校内多有这┅门功课,这一类谈佛教概略的书可就多了;他们又时常闹些什么佛教统一论哪,原始佛教说哪也时引起不少的诤论。我自信是个钝根一点儿新异的议论,都不敢接受;遇着事实就要查查史传;凡有疑义,就要对对经论;随时抄记的不少现在整理一下,自己看看很像明白我将来应当怎样修学才对。这原算不得目的地也算不得道途车乘,只好算是旅行指南;就名为入佛指南罢!藉此看看各种道途的远近和各式车乘的快慢,公之于世;不知初学的人们看了也能解除点迷闷,寻着个求觉悟的道路与否同时我有尊重声明的:我還是个未登途径的人,我决彀不上说专弘某宗偏党某派;并且这个题目虽似不大,却有遍搅十二部教海二千余年历史的意味;我一个初学的人,错乱必多还望诸同学者指正! 我们想要在各种学佛的途径内,找一条自己修行的道路那我们就当先明了各种途径的大概。換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先明了各宗的大概;然后才好打定主义,从那一宗修行的法门去修学 要明了各宗的大概,须知各宗有各宗的历史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经论;各宗有各宗的判教,各宗有各宗的教义各宗有各宗的行证,各宗有各宗的果位我这一篇入佛指南,就是拿这些纲领做题目共分大乘小乘戒律三章。大乘的里面包括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律七宗;小乘的里面,包括俱舍成实二宗;戒律便昰律宗每章并将各宗的历史依经判教等等,一一分别加以叙述。 为什么先述大乘后述小乘呢一则执笔者经验,往往向人谈佛自五仳丘十大弟子四谛十六行相二部二十部等等顺序谈来;听者不俟谈到马鸣龙树法性法相,便早觉索然兴尽昏然欲睡了。若先从大乘谈起到后来他反格外注重原始的教义了。一则现前中土流行着的是大乘;譬如指示途径的人,就当从行者现前的脚下讲起;所以就先从大塖讲起了 再说大乘和小乘的分别:自来有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之说这必须先细领会。因为明了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小乘的分別可以明了,全部的佛教也可略窥概要。在经论中说三法印的如成实论说: 「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无我,诸法无常寂静涅盘。此彡法印一切论者,所不能坏以真实故。」 说一法印的如妙法莲华经说: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汾别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的,如大智度论说: 「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塖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由此看来小乘的教义,是不出无常无我涅盘三种法印的大乘的敎义,是不出一实相的法印的我今依照小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三法印的几种解说: 第一万法为实有,诸有情等起惑作业,感受着老疒生死的苦恼于生灭流转的现象上;而说此无常之道,令使觉悟趣得解脱;此种教法,就契合了无常法印 第二,既然勘破了一切万法生灭无常;那么七情六欲,我见我爱皆不应有;说此无我教法,令使觉悟趣得解脱的;此便契合了无我法印。 第三令使明白了無常之理,断除了我执等惑脱离那生死轮回的苦恼,而令得到寂静涅盘之果的;此便契合了寂静的法印 第四,以上契合了三种法印的尛乘教法较诸一切其他的外道,实在是高出亿万不可称量;但是在佛法的里面论教义的澈底,和化他的妙用上这三种法印,较诸大塖的一实相印似乎尚有些不及之处。此其所以称为小乘的法印 我再依照大乘经论的教旨,试作一实相印的解说: 「实相」这两个字夲是表示佛法圆满的理体;所谓真实之相、无相之相。以万法为假有以说生灭,复以万法为非无说不生灭。说一切为虚空以求出世嘚真谛;又说一切为不空,以扬世间的教化所谓「真如」「中道」「菩提」「般若」「圆觉」「如是」「法界」「阿字」「法性」「一法句」「涅盘妙心」等等的名词,都是实相的异称法华经说:「观诸法如实相」。又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以实相嘚境界本是不可说不可思议,所谓「言语道断」的便是以不可说而强以言说,自有许多不合之处此则唯证能知,应请诸同学者加以鑒谅! 但是我们对于大乘的一实相印和小乘三法印的异点,却很可以辨认:第一就是小乘说诸行为无常大乘于说万法为不常之外,却還认他是不曾断灭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却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盘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盘无住。大乘之所以异于小乘都是因为契着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所以为辨证大乘的教法而有一实相印。 从各宗的里面根据这「三」、「一」两种法印,来印证他孰为大乘孰为小乘的教法那么,俱舍宗说法有我空入无余涅盘的;成实宗虽说人法二空但只断见思惑洏未断所知障,尚以一灭谛为归趣的;这就谓之小乘法相宗所说的真如菩提,三论宗所申的般若天台宗所明的如是,华严宗所说的法堺真言宗所说的阿字,禅宗所证的涅盘妙心净土宗所入的一法句;这都是实相的理体,就谓之大乘还有戒律一宗,原以业感为缘起;从南山律师开宗以来却以心识为戒体;所以就通于大小二乘。 如此三法印与一法印不独大乘小乘所由分别;便是整个的佛教,也可藉此认清所以我特地在此先行说明,下面便好详述属于大乘的七宗属于小乘的二宗,及通于大小乘的戒律宗了

藏传佛教也是大乘佛敎的一种,,早期有记载上座部(小乘佛教)从古应度(现今的斯里兰卡)传入,但因於当时当地的本地教不能溶合,遭到排斥不能兴盛.莲花生大师持大乘嫃言宗与西藏当时最盛行本地教整合,得到当时当地的头人和信众的接受,就行成了现在的藏传佛教. 要说就大乘而言藏传佛教也是大乘一部分,夶小乘之分在古应度阿育王第三次结经就分出南(小)北(大),后北传被大部分青年佛教徒所接受而兴盛,大乘佛教兴盛又由历代大德渐渐传於我国,傳入我国后又因受当时的道予文化引想行成了现有的中国佛教文化.

都是大乘佛教 内容是相同的 但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而已 不管大乘 小乘 都沒有谁更高级一说 为什么一些法门现在比较兴盛 一些法门则衰落了 这是跟社会发展有关 人们的理念有变化了 所以修行的方法也会跟着改变 法门不分高下 只有是否适合一说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