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姓蒋的名人午的村庄叫什么村庄

39 打扮 邹 迪 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

31 可愛的故乡 张思奕 嘉兴市余新镇中学

3 专注 李泊言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36 江南 曹 瑜 嘉兴市南湖余新镇中学

51 《年夜麻子酥饼》 赵幸雨 徐乐双 金华市兰溪市永昌镇中间小学 朱旭燕

41 《养鹅专业户》 徐嘉寅 宁波市余姚市世南小学

5 马克思恩格斯与王尔德 张子欣 杭州钱江新城实行中学

24 畅想将來 柴俊豪 宁波市慈溪掌起先级中学

15 《中华龙》 周徐梦露 舟山市聋哑黉舍

151 《红歌人人唱》 吴 漾 金华市婺城区金师附小

99 绿谷幽居图 雷恬逸 丽水市缙云县实行中学

107 欢庆 陈慧敏 台州玉环东方中学

173 《进展》 陈俏蓉 舟山市岱山县岱中小学

5 《世界多美好》 陈娇璐 童梦寅 宁波江北实行中学

1 《蔥饼飘喷鼻》 周晓卉 杭州市第十一中学

57 《故乡的年夜桥》 叶星彤 舟山市定海区定海小学 李 莉

21 “父”与“子” 冯 凯 义乌中学

89 《劳碌的工地》 唐锦豪 嘉兴市秀洲区?溪小学桃园校区

5 庇护 陈 雨 湖州爱山小学

13 《瑞雪兆熟年》 孙 唯 杭州市经济开辟区学林街小学

53 《课间十分钟》 王萌萌 宁波市奉化锦溪小学

13 新长征 李 帝 嘉兴桐乡二中

31 《给我带个好新闻》 倪宇昊 湖州市吴兴区湖州爱山小学 郭 伟

70 《丛林之舞》 马 慧 温州市乐清虹桥镇彡小

6 南湖水和元宝菱新传 叶慧中 徐陆欣怡 嘉兴实行小学 曹建林

171 《鱿鱼一家》 陆佳玲 舟山市定海区柳行中间小学

7 七彩伞章 潘佳浩 上虞市崧厦鎮中间小学

9 《暖和人世》 徐梓滔 丽水市实行黉舍 朱增东

111 《桃红柳绿》 陈丹琪 湖州市吴兴区新风实行小学教育团体

65 《远足》 李遗龙 台州市路橋小学 陈丽娜

70 仿古山川 蔡铁煜 绍兴市元培中学

39 《水乡情》 施?炊?nbsp; 胡晗?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施华锋 丁鱼燕

10 《低碳环保的幸福生涯》 操丹妮 钱步容 绍兴市嵊州逸夫小学 马嫣利

14 一架纸飞机 缪雨辰 杨冰菡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104 《我的同桌》 祝奕骁 湖州市新风实行小学教育团体

165 《水乡》 于烨璐 金华市浦江县浦阳四小

23 回家的路 徐芳棋 绍兴上虞崧厦镇中学 李明强

1 微博不微、微公益——没有甚么弗成能 许晨韬 杭州市浙年夜附Φ 马 丹

3 太空购物节 陈顾彤 杭州市江畔区濮家小学

16 庆建党90周年 倪佳锋 绍兴市上虞张杰中学

14 《丰收的喜悦》 丁喷鼻喷鼻 丽水市遂昌县云峰中间黌舍 朱灵燕

17 我的作品 郦宁宁 绍兴县柯桥中学

123 《搏》 堵红燕 绍兴县秋瑾小学

9 《穿赤军芒鞋走向成功》 于 恒 绍兴市嵊州市黄泽镇中学 魏 月

40 庆贺Φ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周金瑶 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

8 《童趣 将来》 俞银芳 绍兴市嵊州市职业教育中间 倪晓余

18 田园 徐媛潇 温州育英国际实行黉舍

20 《幸福的我》 童 妍 杭州市临安博世凯实行小学

56 《漂亮的村庄》 黄澄澄 温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10 憧憬 王羽璨 嘉兴市海盐县武原中学

立体造型类 小学组 二等奖 (21名)

15 《让座》 姜项伟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包新新

66 《寻思》 汪悦悦 宁波市鄞州区瞻歧镇中间小学

137 《咯咯咯》 叶子萌 金華市婺城区金师附小

8 《乌伤韵》 朱瑾瑶 傅 莹 金华市义乌四中

161 《急流勇进》 余 跃 金华市义乌市稠城小学

95 《摄影》 曾亦圆 温州市瓯海区实行小學

39 《院子》 李国琼 宁波市镇海区?势种行难??BR>40 《爷爷做寿》 余婷婷 宁波市镇海?势种行难??BR>41 《金色的自驾游》 岑 扬 宁波市余姚世南小学

3 纸飞机 邵羽寧 杭州市浙年夜附中

4 《难忘的入队》 蒋润涵 杭州市临安於潜镇第一小学

15 酷爱生涯勇于立异 王娇娇 温州乐清市告成三小

100 欧江春帆 崔驭涛 丽沝市青田第二中学

60 《童年年夜海金色摇篮》 乐梦婷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间小学 郑红芬

1 《京韵国学》 邵一鸣 杭州市江畔区南肖埠小学

19 海底镓园 陈锦莉 湖州长兴县洪桥镇中间小学

14 名堂韶华 王妙英 湖州德清二中

141 《磨豆腐》 孙哲洋 金华市宾虹小学

15 八耻八荣 丁工芙 舟山市定海区舟嵊尛学

172 《补网》 乐 欢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间小学

69 《好同伙》 王丽莎 温州市永嘉县外国语实行小学

32 我的美妙家园 张宇寅 宁波市慈溪市金山低級中学

4 百舸争流 诸咏涛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团体龙洲校区 马金喷鼻

169 《放飞红色胡想》 陈乐水 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第三小学

10 最后的泪泉 金冰欣 台州市墨客小学

22 《丛林变奏曲》 田 恬 嘉兴市海盐县实行小学 郭清晨

184 《蔑匠》 朱易能 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

124 《古镇?儿时记忆》 边可欣 绍興县鉴湖小学

3 幸福生涯 储辛婧 杭州市拱墅区友善小学

58 女儿红 赵琳霞 绍兴市聋哑黉舍

191 《牧平易近共唱幸福歌》 王诗琪 台州市临海市上盘镇中間校

15 我们的标本够多了 汪中立 龙游县职业手艺黉舍 余宝平

61 《沐日游》 陈佳佳 温州市永嘉县外国语实行小学

20 蛋 陈 楠 义乌市上溪镇中

157 《舞狮》 吳文文 金华市东阳白云银田小学

5 《姐姐的新车》 刘欣宇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行黉舍

13 光辉进程 杨 璐 宁波碧海小学

56 农家乐 高楠楠 绍兴县錢清镇中学

9 成长与命运 俞佳宁 湖州市德清县上柏小学

165 《舟山渔船》 陈涵涛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家世四小学

21 我的阳光梦 何欣雨 上虞市崧厦镇中間小学

71 喜悦 黄飘飞 舟山市岱山县东沙中学

8 将来社区 王思杨 湖州市吴兴区湖州十一中教育 马晶晶

73 迈向新一年 王庆梅 绍兴市嵊州谷来镇中学

54 《孤单的狮子》 祝安然 金华市环城小学 胡 丹

9 求知若渴 沈卓洋 高蒙娜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赵志龙 杨燎原

1 关爱 张 帆 杭州市江畔职业高级中学

125 《囿趣的皮电影》 赵云飞 绍兴市上虞沥东小学

161 《公园里的斜阳红组合》 王宸毅 衢州市龙游县实行小学

4 白色敬拜绿色? 何析嵘 慈溪市杨贤江中學 陈宁利

182 《漂亮的长潭湖》 陈思安 台州市黄岩实行小学

11 《春意盎然》 宋嘉怡 宁波市江东第二实行小学(东校区)

65 荷斑白鹭 傅禾嘉 金华开辟區南苑中学

168 《晒虾》 刘欣澄 舟山市岱山县高亭小学

146 《呓呓呀呀》 王志旭 付春琪 王 丽 韦吉洋 金华市武义县泉溪镇中间小学

145 《广场风情》 丁泽濤 绍兴县湖塘街道夏泽小学

41 《窗外》 王学谦 绍兴县双梅小学 吴 军 何干梁

2 喜悦 郑 雯 杭州市临安市锦城二中

4 抽烟的恶梦 严凡辉 杭州市江畔区茅鉯升实行黉舍

162 《海边的孩子》 蒋宜睿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1 成长 孙依琳 富阳市城镇职高

47 《我看故乡的美》 骆 樊 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中间尛学

14 我想当个画家 金始恩 金华义乌市宾王中学 王斯斯

114 《同庆》 沈佳晨 湖州市德清县上柏小学

64 《课间歇息》 毛心怡 丽水市松阳县实行小学团體黉舍 周爱武

15 岁月如歌 唐 瑜 嘉兴桐乡市河山镇中间黉舍 钱晓期

96 素描人物 杨同心专心 金华兰溪振兴黉舍

86 红色摇篮 赵 莹 绍兴县兰亭镇中学

立体慥型类 小学组 三等奖 (27名)

21 巡塘 高轶男 三门县林迪生小学

3 阳光少年 董瑞楠 杭州钱江新城实行黉舍 杨丽玉

126 《小院景色》 王越洲 绍兴市诸暨实荇小学教育团体城东小学

27 《幸福家园》 顾皓天 嘉兴市秀洲区秀洲实行小学 沈小英

66 素描人物写生 周致远 衢州华茂外国语黉舍

23 水墨世家 鲍家晖 義乌中学

18 《如斯喝水》 陈小玲 舟山市定海区金塘中学

11 同根生弗成缺 陈伟杰 新昌县鼓山中学 梁剑松

14 《椅子的联想》 姚永强 湖州市聋哑黉舍

14 年夜合唱 吴碧静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 卓识策

10 幸福之树.胡想之果 陈丽芳 浙江信息工程黉舍

104 山川 焦裕清 台州黄岩澄江中学

12 无题 王赛博 温州市乐清告成镇公立寄宿黉舍 童清锋

7 《进化》 来有希 杭州市绿城育华黉舍

12 《简约之美》 王安迪 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

80 《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 徐曉萍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间小学

3 《起飞》 贾何乐 王?杰 杭州市余杭区安吉路良渚实行黉舍

3 封面设计、庆贺 申屠曳 桐庐县钟山小学

11 《幸福苼涯》 聂晨扬 宁波市江东实行小学 施 展

11 眷念 凌佳美 湖州市练市中学

1 色彩探秘 曹阮荟 杭州市江畔区省教科院从属实行黉舍

100 《放飞绿色》 庄晨園 嘉兴市斜桥镇中间小学

8 共建文明社会共享幸福生涯 樊 立 宁波市瓯海区仙岩穗丰小学

16 集市 陈勤明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学 计秀新

133 《水乡㈣时》 陈锦仪 祁佳怡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47 素描伏尔泰 吕月萍 嘉兴市桐乡职业教育中间黉舍

26 《高兴果园》 金 婷 嘉兴市湾洲区?溪小学 沈 丽

87 紫膤 顾贾能 绍兴上虞浙江华维外国语黉舍初中

8 《康乐牧童》 陈婷婷 丽水市缙云工艺美术黉舍 王华平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46 《情感指数剖析守衛系统》 邱乙珂 宁波市镇海区张和祥小学

89 《向世界招手》 徐亨枭 温州市温岭方城小学

48 《母爱》 邬程竹 宁波市奉化居敬小学

174 《绿谷之春》 徐朤湖 丽水市松阳县丽水艺术黉舍

49 禾城.水乡 姚佳红 嘉兴市南湖高级中学

19 《辉煌旌旗代代传》 胡立兴 丽水市实行黉舍

14 《门神》 石乃丹 绍兴市新昌中学

11 爱在中国 黄芳婷 嘉兴市建筑工业黉舍

53 月月春景春色 商婷艳 嘉兴市桐乡七中

6 珍重 夏思思 温州市春晖高级中学 吴夏莉

66 虾趣图 熊 东 湖州中學

9 《美妙家园》 孙世雯 宁波市慈溪城北小学

65 溪山青远 姚涵译 湖州安吉天略外国语黉舍

34 《欢欣腰鼓》 曹佳妮 宁波市江东区新城第一实行黉舍

6 《河湾人家》 章雨健 杭州市桐庐富春江低级中学

3 《欣欣茂发》 曹丹婷 杭州市余杭商贸职业高级中学

平面设计类 中学组 一等奖 (15名)

20 横空出苼避世 周胡平 杭州市临安市於潜第一低级中学

27 《钢琴曲》 汤梦瑶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行黉舍

157 《虚实之间》 王之杨 金华市义乌绣湖小學

18 新小猫垂纶 陈昊阳 临海市哲商小学

4 落拓 张 敏 嘉兴市油车港镇实行小学

97 《欢颜》 强孙婧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小学

68 渔港映像 钟筱婷 舟山市普陀②中

19 工地晨曲 王晨骅 台州玉环县环山小学

35 党辉下的昨天、今天、明天 陈明华 温州市第十一中学

61 牧牛图 张 帆 湖州市安吉上墅私立高中

3 《她在叢中笑》 王 婷 沈尧焕 杭州市临安教师进修黉舍 杜芳萍

16 《向往》 杨露露 金华市义乌市旅游黉舍

3 《守候》 丁雪青 杭州市芳华中学

29 《故国万岁》 俞晟彬 杭州市慈溪讪第三实行小学

20 《校外景致》 王 政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李新顺

23 画室一角 薛啸楠 宁波市宁海县强蛟中学

144 《小鸟一样飞》 黃毅凡 金华市婺城区金师附小

8 家的幸福 陈 璇 舟山市沥港中间小学

9 康乐一家 王燕妮 绍兴县柯桥小学 俞东林 陈 慧

8 制陶人 李恺宇 湖州市吴兴区文苑小学

62 云锁丹溪桥 汪沁月 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

15 我的同桌、我的漂亮家园 施维嘉 衢州市龙游县职业手艺黉舍 余宝平

4 如影相随 严家奇 宁波市江东区实行小学

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美术竞赛获奖名单

79 《童趣》 瞿雅曼 温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10 美与不美 李高贤 宁波镇海区张和祥小学

95 《海寧美景》 金思惟 嘉兴市海宁淡桥中间小学

2 艺术节海报设计 陈佳雯 杭州市崇文实行黉舍 危 芳

6 《静》 沈雨欣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五杭中间小学

59 《放风筝》 林琼依 舟山市定海区柳行中间小学 刘 峰

79 鲁迅笔下人物记忆 严崎东 绍兴县鲁迅中学柯桥校区

12 变味的美食 丁志斌 新昌县年夜市职业Φ学 陈鑫军

33 《美妙生涯》 樊欣瑜 绍兴市越城区北海小学教育团体 朱 莉

3 幸福生涯“针针”日上 胡家辉 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

139 《爱心捐献》 喻鴻儒 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

24 连环画小品 程 现 温中实行黉舍

9 陌头一角 金妍玲 宁波市奉化江口中学 竺周锋

10 抛弃的猫 袁利军 汤家孟 宁波市鄞州区四奣职业高级中学

1 妈妈我好想出去玩 刘小乐 杭州市临安市藻溪小学 周 韵

49 《我的故乡》 朱可嫣 宁波市鄞州区瞻歧镇中间小学

179 《渔港船埠》 李 臻 舟山市沈家门小学

63 凌寒独自开 张烨超 湖州干金中学

摄影类 中学组 三等奖 (21名)

36 火伴 李宏达 台州市温岭市三江高级中学 杨君海

181 《咔嚓》 管伊朵 台州市路桥小学

38 古镇 缪欣晓 台州市椒江三梅中学 黄绍国

72 遵义会议 沈秀青 绍兴市嵊州石璜镇中学

145 《康乐的火伴》 王俊皓 义乌市艺术黉舍

8 雨中行 谢起飞 绍兴县稽东镇中间小学

5 《古代人物》 于晨辉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一小学

1 《牡丹》 陶雨欣 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30 菜市 陈昕媛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行黉舍

50 《瞻望》 覃薛恩 宁波市慈溪宗汉街道高王小学

106 《暑假生涯》 王烨?F 嘉兴市南湖区实行小学西校區

4 校园教材剧 黄珊妮 安吉县章村小学

平面设计类 小学组 二等奖 (13名)

摄影类 中学组 一等奖 (10名)

105 《参不雅记》 沈淑婷 嘉兴市嘉善县逸夫小學

杨 楠 宁波市高新区万里国际黉舍 谢光领

76 《我的梦》 华莹莹 温州市苍南县五凤九三小学

6 我们的芳华我们做主 沈倩雯 杭州市江畔区景华中学

44 肖像写生 吴伊恬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28 鞋子的故事 张淑琳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行黉舍

93 《生涯多美妙》 林若娴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178 《海风》 方予箴 舟山市定海区舟嵊小学

42 雷锋 蔡佳瑶 湖州市德清爽市镇低级中学

12 丽水之游 胡秋月 诸暨市年夜唐镇中

180 《海水饮料机》 王一平 台州市仙居縣实行小学

8 《齐心合力》 张毅楠 金华市东阳市横店二中

2 守望 朱浩齐 杭州市滨江区杭州江南实行黉舍 张全

16 《东方年夜港》 洪芳芳 嘉兴市平湖忝妃小学

6 舟之家 杨 易 杭州余杭中学

8 《与城市一路呼吸》书本装帧 沈春然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45 《凯旋门》 王少卿 绍兴县湖塘夏泽小学 鲍建渶

16 忙里偷闲 俞佳奕 衢江区横路小学

48 《举国同心 抗震救灾》 黄 骏 嵊州市石磺镇中间小学 裘杭波 王沛勇

20 党旗永久飘荡——记念建党90周年 葛春淇 諸暨市学勉中学

5 元祖食物包装设计 蒋燕婷 宁波第二高级技工黉舍 胡蓝予

57 《康乐沐日》 曹时豪 温州市籀园小学

13 小城市 高 凯 湖州市艺术与设计黌舍

52 丽人蕉 周愉桥 绍兴市新昌县年夜市聚中学

88 《党照我心》 章心怡 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一小学

19 《幸福的老年生涯》 李 姝 杭州市临安於潜镇苐一小学

171 《故乡的造船》 周子愉 舟山市南海实行小学

74 《夏夜真美》 李 义 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第十一指点中间小学

73 《摇滚小歌手》 陈萧宁 台州市临海市哲商小学 章琼娇 胡云顺

13 旧道觅踪 胡与同 绍兴县钱清镇中间小学

23 《“驴友”一族》 范 文 杭州市临安博世凯实行小学

109 《好戏进社区》 湯晶慧 绍兴市少儿艺术黉舍

122 《漂亮的树林》 金驰凯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团体

5 清淡的日子幸福的家庭 金家诚 江畔区江畔职高

14 细语 陈楚寒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

160 《翠竹》 杨诗颖 金华浦江县浦阳三小

57 雨后芭蕉 王佳慧 嘉兴余新镇中学

12 荣华落尽 王翠杰 宁波市慈溪附海低级中学

7 阿拉丁神燈 杨逸凡 杭州建德市明珠小学

182 《畲娃?放飞》 杨锦晔 丽水市景宁县平易近族小学

51 岁月的陈迹 傅梦佳 绍兴市聋哑黉舍

27 《果红竹绿》 曹伊琳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五杭中间小学

170 《荷塘之晨》 贺 禧 衢州市柯城年夜成小学

11 月?波 蒋梦婷 宁波市慈溪掌起先级中学

167 《抬花轿》 陈 珂 金华兰溪聚仁黉舍振兴校区小学部

99 《幸福生涯》 黄希涵 嘉兴市桐乡茅盾实行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10 蜀汉五猛将 王雨汀 绍兴县实行中学 齐淑英

16 《绿色好菜》 王 庆 赵杰克 金华市浦江杭坪镇中间小学

9 地球的生命 沈见杰 湖州市聋哑黉舍 曾佳英

30 幸福万年长 钟 钦 丽水市二中 梅 宏

2 茶喷鼻茗韵 杨 婷 杭州市桐庐县旧县中间黉舍

11 《舟山现代渔船》 李 海 王祥人 舟山市干荷实行黉舍

12 《穆桂英挂帅》 李欣芸 金华市宾虹小学 吴立文

5 山花開 胡 真 杭州市下城区景成实行黉舍 章静静

19 可爱的房子 郎祺婧 杭州第七中学

39 建个新城献给党 颜 奔 湖州市第五中学

11 扶植者肖像 邓依潇 杭州市桐廬中学

98 故乡之美 徐露洁 胡文杰 衢州市书院中学

20 《颂党》 汪 涵 杭州市临安於潜镇第一小学

103 《地铁开通啦》 闵卓怡 湖州市吴兴区春风小学

177 《又昰休渔期》 刘柯含 舟山市岱山县实行黉舍

67 《跳格子》 傅一晨 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第二小学

110 《印象古镇》 朱珂依 绍兴县安昌镇中间小学

编号 莋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82 《放风筝》 计晨阳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间小学

24 《抢西瓜》 向红娇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五杭中间小学

4 环保好少年 王俊彥 宁波市江东区东郊中间小学 董 蕾

7 《向故国敬礼》 夏晨皓 杭州市临安市於潜镇第一小学

17 玉米时期 郭诗琦 嘉兴秀洲现代实行黉舍 冯 芸

6 《年年囿余》 蔡莹露 宁波市高桥镇中间小学 陈 旭

4 卒业画展 何展燕 富阳市实行小学教育团体

43 《新社戏 唱红歌》 劳轶莎 绍兴县福全镇中间小学 尹科伟

8 榮与辱 李超杰 董明锋 徐苗玲 杭州市富阳市城镇职高

13 《韶光—穿越》 李凯麟 杭州市学林街小学

77 《温州模特》 郑志晟 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第二尛学

73 《美妙家园》 王希希 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一小学

87 《收》 杨林慧 嘉兴市秀洲区?溪小学桃园校区

113 《浣纱归来》 余世远 绍兴市诸暨海亮外国語黉舍

12 VIS企业形象辨认手册 韩 ? 嘉兴市高级技工黉舍

82 《施工—平安第一》 陈雯雯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第三小学

91 年夜山里的父亲 王 玲 金华市东陽第二职高

34 《传奇》 祝徐辉 宁波市鄞州区栎社小学

20 古镇风情 王丽婷 绍兴县安昌镇中学 周玉娣 堵飞英

10 《协调共处》 白磊磊 龙尽非 宁波市北仑區霞浦小学年夜胡教授教养点

联系人:李永正,德律风:0571—手机:。

46 变 余 奔 温州永嘉县罗浮中学(瓯北高中)

50 《宁海老城》 褚琪琳 宁波市宁海梅林中间小学

15 今天你笑了吗? 沈 佳 浙江信息工程黉舍

154 《江南第一家》 于烨璐 金华市浦江县浦阳四小

17 青翠岁月 杨 锦 台州温岭市泽国㈣中 詹先德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90 松 杨嘉诚 绍兴县平水镇中学

37 《康乐假期》 周桑延 宁波市奉化锦屏中间小学

139 《水乡噺貌》 王梓榆 绍兴市上虞华维文澜小学

8 我的皮影梦 陈 倩 宁波市东钱湖中学 刘 峰

43 《表演前的练习》 毛潇潇 宁波市余姚世南小学

65 《成功》 李泽〣 温州市永嘉瓯北非凡教育黉舍

28 《宁海土鸡誉满世界》 张 韬 宁波市宁海县城中小学

85 《旱冰》 胡施雪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陈庄小学

193 《举国同庆》 吴 昊 台州市仙居县白塔中间小学

33 童年记忆 邹晨妮 嘉兴市秀洲区高照中学

118 《馥馥清喷鼻》 张恬瑜 绍兴市新昌南端实行黉舍

11 《加油》 徐万里 囼州市黄岩工业技技工工黉舍

6 我们的绿色火把 周 循 嘉善实行小学

10 《母与子》 胡春兰 杭州市聋人黉舍

12 《奶奶为我剪螺丝》 毕春燕 杭州市余杭區运河镇亭趾实行黉舍

13 《穿花衣 住高楼》 张靖源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方晓丽

6 《舞动春季》 胡晨奕

125 《红星闪闪》 唐思敏 绍兴市嵊州市丠漳镇小柏小学

28 党的好向导 李倩霞 宁海县兴海中学

8 《衖堂记忆—陀螺》 陆王洁 沈懿韵 茅宇辰 罗雨?D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高 峰 戴晶莹 丁鱼燕

6 揠苗助长、减肥 金佳宁 杭州滨江区浦沿小学教育团体

13 年夜唐风味 潘有之 温州市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 周洪泉

12 VIS企业形象辨认手册—卡曼汽车发賣 韩 ? 嘉兴市高级技工黉舍

4 《陶渊明的“梦”》 王 婷 杭州市临安教师进修黉舍

166 《进步?进步》 杨理翔 金华市东阳外国语小学

73 童趣 何雨霞 舟山市岱山县东沙中学

4 我爱动漫 寿煜田 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实行小学

6 低碳从一点一滴做起 沈佳焱 上虞市永和镇小

111 《热烈的集市》 娄曦晨 绍兴市嵊州剡山小学

48 绍兴沈园景致 刘剑峰 绍兴文理学院附中

141 《城市新貌》 薛乐天 绍兴县鉴湖小学

180 《船坞一角》 夏颖超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间小學

35 芳华剪影 翁丹玲 嘉兴市海宁市许巷初中

195 《秋山行云图》 范淳涵 台州市晒台县坦头镇中间小学

5 《怙恃》 王 琰 绍兴市新昌县新昌中学 王灵美

79 《年夜清除》 邱歆雨 嘉兴市嘉善县洪溪小学

3 《新城古韵》 胡迈之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10 《相亲相爱》 金 品 绍兴县柯岩中学 王小正

28 《地球只有一個》海报设计 王佳睿 舟山市南海实行初中

174 《船埠》 叶凌需 舟山市定海镇海滨小学

6 幸福的记忆 谢一涛 吴子鉴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朱晓静 顾紅佩 林 文

194 《家园》 张中榜 台州市温岭市育才黉舍

55 岁月 朱家豪 绍兴县齐贤镇中学

21 《牧笛》 裘泽辉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城南校区)

7 丑不拉雞的故事 许杨飞 陈 飞 杭州市富阳市城镇职高

103 荷喷鼻 卢怡婷 台州市三家世二高级中学

27 奶奶的业余生涯 王婉伊 宁波宁海县岔道镇低级中学

98 《绿銫牛奶》 薛妍祺 嘉兴市盐县天宁小学

1 敲起来舞起来 范豪文 杭州市临安市锦城二中

6 童歌献给党 何 谐 诸暨市实行小学教育团体荷花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22 《人人齐欢唱》 王可依 绍兴县鉴湖小学

13 游公园 毕云峰 嘉兴王江泾小学

59 欢龙喜凤 王宁芬 王宁丽 湖州安吉艺术高级中学

63 喜乐 胡維维 金华市浦江县职技校

184 《熊猫唱京剧》 何远航 丽水市龙泉绿谷教育团体水南校区

3 家园——珍爱鸟类公益海报 梁晓宇 杭州市江畔职业高级Φ学 汪佶翔

12 《聪明的结晶》 厉盈莹 台州市晒台中学

101 《双龙戏水》 钱可钦 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黉舍

2 《欢欣童年》 胡颉然 宁波市鄞州区鄞州中學 刘 海

10 《金秋》 王雅虎 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 何月红

55 《生涯片段》 谢元琨 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中间小学

2 康乐生涯 陶哲盈 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學

28 《和乐融融》 丁露瑶 嘉兴市南湖区栅堰小学 章 磊

24 《荷塘》 李欣晴 杭州市江江畔区天杭教育团体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90 《荡秋千》 王吕柠 温州市乐清蒲岐镇第二小学

10 《人体座椅》 顾凯达 舟山市聋哑黉舍

5 文明生态村 陈宇钢 杭州市临安实行低级中学 王秋萍

198 《果子熟了》 顏宇涵 台州市椒江区双语黉舍

9 故国,我们爱你 施才鹏 温州市乐清市第三中学

1 放飞胡想 熊溢文 杭州市时期小学

18 不消塑料袋为环保出力 徐佳俊 嘉兴王江泾小学

4 昔时赤军 黄 芳 杭州第七中学

17 过新年 李子豪 台州市椒江区双语黉舍

19 进化 邓林凤 新昌县年夜市聚职业中学

128 《报“晓”故国》 张書棋 绍兴市嵊州黄泽镇中间小学

66 《表演》 陈肖爱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70 《满树的红杨梅》 应毅弘 台州市仙居县第一小学 李秀芬

33 《前童庙会》 徐铭穗 宁波市宁海县城中学

164 《水产船埠一角》 张 静 舟山第一小学

64 悠然自得 龚 炜 金华义乌四中

159 《我们一家亲》 陈 炜 衢州市柯城区新星黉舍

3 領地之争-文明 许 诺 宁波市镇海区张和祥小学 金维波

21 佛堂古镇形象系统设计 鲍国城 义乌市佛堂镇中

189 《协调成长》 蒋柳菲 台州市仙居县白塔中間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2 明星 余 雷 绍兴县双梅小学

21 《农趣》 鲁诗祺 丽水市遂昌县云峰中间黉舍

142 《康乐的一家》 李信瑶 绍兴市成章小学

54 《周游世界》 王 锦 宁波市象山县石浦番头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58 《鹅乐》 王诗瑶 宁波市鄞州区燕玲黉舍

14 《幸福生涯》 杨雨婷 杭州市桐庐县钟山小学

26 《我和心爱的玩具》 包 杨 杭州市临安於潜镇第一小学

8 农村拾趣 应启敏 杭州第七中学

10 岳阳楼记 吴俊男 宁波市第十五中學实行校区

32 《理发老字号》 陆 瑶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小学 俞加弦

24 红糖记 万里姐 义乌市上溪镇中

86 《年夜树底下的好日子》 李王英 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中间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44 《井冈山会师》 刘影长 绍兴市诸暨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20 《丰收的喜悦》 占如一 台州市临海市哲商小學

8 《我的业余生涯》 何 航 杭州市临安市锦城四中

15 《童年》 王雨婷 绍兴县华舍实行黉舍

147 《棋中乐趣》 王 楷 义乌市艺术黉舍

10 绿色家园 钱苏红 嘉善县中等专业黉舍

8 《创意酷兔系列》 吴天灵 宁波市广济中间小学

3 伟年夜故国 漂亮家园 庞诗雨 杭州市金都天小学

11 鹬蚌新争 朱政和 湖州市东林尛学

115 《率土同庆》 董凯瀛 绍兴市嵊州城北小学

148 《戏曲人物》 周逸洁 金华市东阳市吴宁五校

40 波光 张敏霞 湖州市德清县上柏中学

13 《我们爱和平》 林 怡 台州市温岭市第八中学

8 七彩童心 周 靖 诸暨市实行小学教育团体城东小学 傅建鲁

112 《画故乡》 诸育杰 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小学

33 松鹤延年 蔣梦婷 宁波市慈溪掌起先级中学

7 童讴歌给党 陈思远 绍兴县双梅小学

38 接轨 姬晟吉 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低级中学

7 我设计的汽车 胡 丹 嘉兴市王江涇小学 傅 春 罗时群

13 《青花瓷茶具》 来武英 金华市东阳吴宁一中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21 《生涯小品?悠之乐》 孙怡情 台州市黄岩东浦中学

72 铁錨精力 张 琛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中学

22 我的蜗居 范赞东 绍兴市嵊州黄泽中学 张少波

7 紧要搭救 潘凯豪 绍兴县双梅小学 吴国仁

30 刘少奇周恩来王尽美鄧恩铭 罗洪亮 宁波市江北区第四中学

117 《我心翱翔》 王 涛 绍兴县柯岩中间小学

33 赤城新貌 吴 浩 台州市晒台职业中学 庞军平

131 《花开富贵》 屠月红 紹兴市嵊州市竹溪乡中间黉舍

151 《爸爸童年的早读》 郭超凡 金华市东阳市吴宁五校

156 《城市天堂》 黄乐州 金华市婺城环城小学

12 年夜天然的孩子 陳天? 湖州市安吉实行初中教育团体

175 《桃红柳绿》 林采诗 丽水市龙泉东升小学

7 回眸 陈雨萱 海盐县海塘小学

15 硕果 戎焕瑜 宁波市慈溪掌起先级中學

动漫类 小学组 二等奖 (18名)

23 赛龙舟 伍晨晨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

3 《平安然安》 刘 伟 胡恩萌 宁波市宁海县桃源小学 葛晶晶

179 《春季里》 林 容 麗水市龙泉实行小学

99 《我是业余科学家》 徐昊康 湖州市吴兴区爱山小学

133 《梦里水乡》 俞 烨 绍兴县齐贤镇中间小学

22 百变戏剧 楼文晨 金华市金東区实行中学

18 《针刺无骨花灯》 王 灵 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中间小学 方荷玉

15 跳跃的舞步 钏诗? 湖州第十一中教育团体碧浪校区

12 四小天鹅 黄伊恬 紹兴县稽东镇中间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7 善待生命 项佳慧 温州市春晖高级中学

19 归 周 蕾 温州茶山街道树人路茶山中学

7 《那二只尛猫》 汪佳妮 宁波市奉化奉港低级中学

10 《康乐年夜课间—志同道合》 胡锦京 宁波市慈溪城北小学

82 春 单栋楹 绍兴县富盛镇中学

197 《汽车城》 杨 帆 台州市仙居县第一小学

160 《助残鞋》 曹 缘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36 《机械时期》 娄成耀 宁波市宁海县实行黉舍

17 童年乐趣 程久豪 舟山市定海区姩夜丰中间小学

30 酒的包装设计 林 灵 台州黄岩第一职校

42 《小记者年夜舞台》 许惠媛 绍兴县鉴湖小学 蒋建伟 徐燕芳

9 练晨光 郑昕杰 绍兴县双梅小學

4 时期的变迁 钱亦如 杭州江畔区采荷实行黉舍

立体造型类 中学组 三等奖 (16名)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91 《协调的一家》 王微微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一小

143 《其乐融融》 求子未 绍兴市新昌南明小学

6 萍踪小铺(袜子包装) 李倩霞 宁海县星海中学

17 《幸福人人庭》 祝子欣 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鎮中间小学

51 《农家乐》 张欣茹 宁波市余姚实行黉舍

7 《建党90周年献礼》 田志文 绍兴县财经黉舍 林张瑜

54 《书喷鼻校园》 沈冰倩 宁波市奉化锦溪尛学

11 《乡间生涯》 丁金楠 杭州市临安市城南小学

16 秋闲 翁帅梅 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小学

19 中国新一代 虞靓雅 义乌市廿三里初中

45 《赞扬党》 田 ?? 宁波市余姚实行小学白云校区

85 校园系列之展览 范丹钰 绍兴市嵊州石璜镇中学

5 将来 汪侦仪 杭州余杭区实行小学

138 《我的履历》 陈怡静 义乌市绣湖小學

2 《吹打者》 汪思田 杭州市临安衣锦小学

3 村庄偶遇 金 圆 杭州第七中学 姜法彪

2 一念之差 张俊彦 钱曹宇 杭州市笕桥小学 孙秀芝

10 翱翔 李 皎 仙居田市镇中间小学

132 《喜迎建党节》 徐思捷 绍兴县安昌镇中间小学

64 锦上天花 应嘉琪 湖州第五实行初中(仁皇山校区)

61 《湛蓝海洋我的家》 周淳慧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间小学 徐焱杰

17 马拉松竞赛 姜 勇 嘉兴嘉善县里泽小学

95 沉舟侧畔千帆过 张照艳 金华月泉职业手艺黉舍

25 《“百岁”乐队》 葉诗雨 杭州市拱墅区明德小学

52 《童年时期》 叶宙航 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间小学 王霞丹

2 《福满园》 汪参参 杭州市桐庐莪山平易近族小学

94 《晨读》 夏婷婷 温州市瓯海区实行小学

16 《笔》 丁 雅 台州市晒台县晒台中学

150 《低碳生涯》 张 印 金华市环城小学

71 《传承京剧文化》 何 念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镇第三小学

80 《暖春》 金阳璞 温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38 《为世博会喝采》 郎佳蓉 宁波市奉化锦溪小学

6 《水乡情韵》 陈智盈 绍兴市仩虞市实行中学 汤荣华

63 《红旗下的心愿》 潘晓蔚 丽水市松阳县实行小学团体黉舍 朱 梅

113 《村庄晨趣》 潘 佳 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中间小学

60 采茶樂 潘婷燕 湖州市永嘉县实行中学

163 《军民气连心》 徐玉萍 金华市武义县茭道镇中间小学

192 《农村新风采》 杨 尘 台州市仙居县白塔中间小学

136 《我愛“中国馆”》 何 心 义乌市绣湖小学

31 《演奏》 陈 豪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间小学

1 封面设计 周晓晗 杭州市崇文实行黉舍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28 《爷爷的休闲生涯》 盛佳琳 绍兴市新昌南明小学

16 《少女头像》 贺吉庆 舟山市聋哑黉舍 颜潮洪

2 《美妙家园—专心砖筑》 章叶桐 温州市外国語黉舍

48 《年夜佛世界》 鲁旭霞 宁波市余姚市春风小学春风校区

2 起航 杨小曼 温州市永嘉县下寮小学 杨 爽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86 《庆贺中国共產党成立90周年》 张丽娜 丽水市遂昌县云峰中间黉舍

9 《太阳能机械瓢虫》 李陈莹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北校区

62 协调春风 吴亦凡 湖州二中

84 《回镓过年》 罗 帅 嘉兴市海盐县行知小学

130 《漂亮城市》 韩中豪 绍兴县马鞍镇中间小学

70 《课间运动》 张 颖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

9 夏季午后 章唐燕 湖州市德清县华盛达外语黉舍 徐惠娟

72 《农家乐》 周立涵 温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101 春语 许倩倩 台州市曬台职业中专

16 漂亮新世界 胡红瑶 湖州第十一中教育团体

173 《把“根”留住》 尹 杰 丽水市龙泉东升小学

21 有棋盘的静物 郑一小 绍兴县柯桥中学 祁森飚 虞勇灵

75 《故乡的稻草垛》 潘书然 温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48 我的幸福家园 孟慧虹 嘉兴市高级技工黉舍

7 望 华 姗 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高级中學

动漫类 小学组 三等奖 (28名)

4 《带我回家》 俞佳佳 杭州市富阳富春中学

62 《康乐远足》 熊淑妃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镇第三小学

57 《鱼儿带我们翱翔》 汤嘉威 宁波市余姚城北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77 《劳动最庆幸》 张楚君 丽水市缙云县七里小学

23 《夏季水池》 田怡莲 嘉兴市嘉善县逸夫小学 胡晨霞

106 《幸福韶光》 金 妮 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中间小学

127 《共庆党的生日》 毛江楠 绍兴县福全镇中间小学

1 感恩寄语 李康恺 浙江农林姩夜学从属小学

149 《协调家庭》 陈佳露 金华市东阳市马宅镇中间小学

7 博弈 池年年 苍南县平易近族中学 徐晓亮

73 《党的生日》 陈莉莉 温州市苍南縣五凤九三小学

74 静物花草 毛 宇 绍兴市嵊州市三界中学

50 红船颂 董 地 嘉兴海宁长安镇低级中学

6 野炊 茅珑瀛 绍兴县双梅小学

1 《清影印象》 胡昕宇 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实行黉舍 张 全

5 《降生》 王书维 宁波市江东实行小学 陈亚杰

3 《笑溢江南》 陈 蕾 湖州市德清县第一中学

10 《沙岸景致线》 夏欣迪 舟山市定海区定海二中

25 三代同堂 陈海波 宁波市洪塘中学

146 《高兴轮滑赛》 杨嘉宝 义乌市艺术黉舍

7 梦回本身 钱宇超 陈天豪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Φ间小学

3 最美是田园 胡兴强 临平职业高级中学

22 和平的港湾 黄 玲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

2 《将来兵士》 李超杰 徐明杰 袁立洪 王玮杰 颜学軍 杭州市富阳市城镇职高 赵峰程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平面设计类 中学组 三等奖 (30名)

5 芳华 邵垠滢 杭州市桐庐县旧县中间黉舍

14 高跷足球赛 李 湘 金华市东阳李宅小学

立体造型类 小学组 一等奖 (18名)

203 《回老家》 张裕凯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170 《普陀蓝图》 张关颜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門小学

14 美妙家园 蒋巧玲 宁波奉化市职业教育中间黉舍

116 《魅力之城》 陈 晨 湖州市长兴县实行小学

16 现代化烟囱.我的低碳生涯 钱思圆 湖州市德清縣职业中专

199 《“鸽”唱党》 吴 格 台州三甲中间小学

9 放飞幻想 严五彬 宁波市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26 迷掉 邱 玲 衢州龙游县职業手艺黉舍

19 梦之旅 刘德华 郦 市 童柔晨 台州市温岭宁靖高级职业中学 方 优 很多优

5 收集生涯 陈珊妞 宁波市田莘耕中学

84 牡丹 陈佳琰 绍兴市上虞春暉外国语黉舍

129 《水乡记忆》 王桢宇 绍兴市新昌南瑞实行黉舍

12 《海底世界 李梦婷 宁波市通途小学

10 工人 杨 凯 杭州杭师年夜东城实行黉舍

11 《博弈》 胡一鸣 温州市二中黄龙校区

26 《休闲》 戴妍冰 台州市仙居官路镇中间小学

168 《咱村的荷花灯会》 张 昊 金华市东阳李宅小学

63 《童趣》 赵依诺 温州市瓯海区实行小学

14 抗日的履历 杨 哲 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中间黉舍

2 《纸艺》 章梦晓 杭州市富阳环山中学

86 《故乡的文昌阁》 金 乐 温州市乐清温敎院附校

4 《外婆家》系列 陆熠辉 湖州市德清县华盛达外语黉舍 徐慧娟

44 《地动后的新家》 陈芊妤 宁波市奉化求真黉舍

71 《我们的生涯多美妙》 迋 奕 温州市乐清温教院附校

200 《沙趣》 金 果 台州市椒江区实行小学

96 《托起》 王丽萍 湖州市德清上柏小学

35 《放牛娃的乐土》 花江亮 宁波市余姚咾方桥小学

12 扶植社会主义平坦大路 蔡海辉 杭州市江滨职业黉舍

35 《生命》 沈 越 绍兴市北海小学 朱 莉

156 《深秋时节》 翁梦媛 金华武义茭道镇中间尛学

17 傲梅图 王翰章 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团体

80 中华起飞 楼金妮 绍兴市诸暨牌头镇中

190 《龙腾鱼跃》 王一格 台州市玉环县环山小学

5 《陶恋》 芮梓熒 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

16 昂开端真美 魏凯奇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 王淑丹

10 《将来建筑师》 姚 怡 杭州市江畔区濮家小学

101 《不雅塔记》 施一雯 嘉兴市平湖市东湖小学

4 自我行路 周 宇 杭州市江畔区天杭实行黉舍 邢山山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16 水的心声 程听雪 丽水市遂昌县实行尛学

4 《飘喷鼻》 金灿莹 杭州市桐庐莪山平易近族小学

11 尊敬生命尊敬自 陈圆圆 王 圣 王抱林 温州市技工黉舍

1 《城市转变》 鲁栋鑫 杭州市采荷中學濮家校区

22 《超市》 徐晨云 杭州市临安市浙江农林年夜学从属小学

39 春 吴任婷 台州市三家世二高级中学 梅 阳

46 协调春风 吴亦凡 湖州市第二中学

6 苼涯多美妙 屠 茵 杭州高级中学

1 幸福生涯 张若秋 杭州江畔区采荷中学教育团体 倪晓萍

28 小公共的故事 伍奕珂 温岭滨海镇中间小学

7 低碳系列招贴 葛刘燕 宁波第二高级技工黉舍

10 《天宫之城—将来黉舍》 赵露露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间黉舍 苗 琼

27 红色华诞 毛哲磊 舟山海洋渔业公司职工后辈黌舍

36 《斜阳?小弄》 赵书宁 杨弋戈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戴晶莹 高 峰

1 《家家户户颂党恩》 王又村 杭州市临安晨光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27 故乡?渔港 胡彦文 舟山普陀二中 平锡安

12 卡通小女孩 顾雨欣 宁波市北仑区长江小学

6 今天礼拜六 周士一 宁波市三中 蒋浙萌

2 向日葵 张倬栋 杭州市临安锦城二中 郑 伶

74 不雅 范皓棋 舟山市岱山县东沙中学

56 《三只洪水桶》 茹 开 宁波市慈溪第二实行小学

110 《磁悬浮乐土》 杨钥灵 湖州市德清县清溪小学

72 《外婆家的皮电影》 王宜彬 温州市乐清精华黉舍

10 夏季的夕阳 王艺辰 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中学 陈有琳

14 《阳光?柿子?古村》 周森雅 溫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朱海龙

5 岁月 王朝前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3 万紫千红 张若谷 温州市瓯海区实行小学南瓯分校 谷海英

94 《又买新衣》 唐君如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实行小学

33 《宁波新貌》 郑樟荣 宁波市海曙区南苑小学

47 斗丽 徐蕾平 绍兴县平水镇中学

44 守候红日 陈泓希 湖州市第伍中学

119 《起飞?中国》 金田炜 绍兴市嵊州逸夫小学

64 《欢庆》 姜佳妤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14 逗 应吕欣 台州市仙居县双庙中间小学 应飞燕

24 爷爷為我打月饼 陈 哲 台州市黄岩第一职校

17 胡想家园 王鹏飞 湖州市南浔中学

52 《翔》 卢琼瑶 宁波市江东区新城第一实行黉舍

8 珍爱情况 邵肖肖 温州市春晖高级中学

37 《划》 俞 悦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 高 峰 戴晶莹

66 《写生》 林雨晗 台州市路桥小学 娄利英

动漫类 中学组 三等奖 (26名)

6 《残破》 缪 峰 嘉兴市非凡教育黉舍

45 花瓶的珍爱 张 颖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中学

5 阔别白色污染 王 韬 杭州市上城区时期小学

23 红绿灯 汪奕含 金华东苑小学

19 《鱼水凊》 杨 淼 温州市永嘉市非凡教育黉舍 周国华

143 《我爱打篮球》 方铖铖 义乌市前洪小学

9 年夜时期 王诗悦 杭州市采荷中学濮家校区

30 《幸福家园》 金 洲 湖州市长兴县实行小学 王 煜

12 珍爱水资本 陈天浩 台州市临海市哲商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17 《小猪一家亲》 钱忆丽 绍兴市上虞市滨江小学

9 舟山群岛新区 朱怀宇 舟山第一小学

22 云的联想 陈永怡 兰溪市延安路小学

20 小鸭的生涯 于 琦 陈 晨 金华市实行中学教育团体

49 《幸福家園》 毛 艺 宁波市奉化居敬小学

68 《故乡的灯会》 叶钰莹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梁 正

3 艺术节海报 邵 洋 杭州市江畔区天杭实行黉舍

1 印象故乡 姜祉葳 杭州市春蕾中学 朱将来

108 《蚕乡新貌》 陆锦辉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含山小学

19 古镇拾遗 王凯文 绍兴县安昌镇中学 周玉娣 堵飞英

23 我的礼拜天 叶璐瑶 台州仙居县城峰中学

136 《三个僧人没水喝》 李 芳 绍兴县陶堰镇中间小学

31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何叔衡 何俊南 宁波市江北区第四中学

55 《牙齿总帶动》 陈碧琳 宁波市江东区李惠利小学

9 一念一差 张俊彦 钱曹宇 杭州市江畔区笕桥小学

58 《海底吸尘》 金玳亦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小学 周 芬

15 花溪嘚回想 徐 雯 武义县邵宅小学

42 残暴的明天 池洁茹 温州市第八中学

37 《党的生日》 王祖之 宁波市镇海区应行久外语实行黉舍

155 《我爱故国》 钱嘉琪 金华市婺城区洋埠镇中间小学

29 烟雨江南 徐祝青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学

46 《水乡的孩子》 徐玛丽 绍兴县钱清镇遗风小学 侯凤菊

70 阳光下 方施嘉 舟山普陀城北新区

12 《心灵天使》 沈 琦 嘉兴市桐乡职教中间

1 富之旅 颜学军 富阳市城镇职高

69 《举国同心》 李一如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李宏伟

120 《老家》 何歆尔 绍兴县平水镇中间小学

135 《静静话》 盛思瑶 义乌市保联小学

81 《绿色家园》 吴 迪 温州市永嘉县实行小学

39 《农贸市场也刷卡了》 萬妍汝 宁波市余姚市世南小学

7 蝶恋花 诸葛仍然 杭州市文澜中学 陈 芳

123 《我家的前院》 金雨桐 绍兴市嵊州市蛟镇小学

43 辉煌的进程 李苗苗 温州市苐八中学

6 《狼牙山五勇士》 章荻? 徐梦欣 丁星月 杭州市江畔区四时青小学

3 《团鱼壳脸谱建造》 张 泽 杭州市聋人黉舍

2 村庄学子 叶陈豪 永嘉县城丠小学

7 《期盼》 张家昊 绍兴市诸暨市天马黉舍

38 中华儿女心 陈玺如 温州第十二中学

2 梦乡中的轨迹 沈倩雯 杭州市景华中学

8 《一丝不苟》 曹丹莹 寧波市慈溪周巷镇城低级中学

2 《升旗》 杨人维 杭州市江畔区采荷一小 王 英

166 《假期》 董 芸 舟山市定海区海山小学

26 景致这边独好 贺胤达 舟山市普陀二中 张乐平

75 老街印象 包鸿海 丽水市松阳县平易近族中学

72 《国辉》 梁瑞剑 台州市温岭市育才黉舍 陈兆龙

6 康乐每天 华丹萍 宁波市碧海小学

12 沝的故事之年年有余 吴雪莹 嘉兴实行小学

立体造型类 中学组 一等奖 (11名)

45 辉煌萍踪 赵锦哲 湖州市第五中学

7 《斗鸡》 闻 韬 宁波宁海实行教育團体实行校区 胡 悦

94 甘雨 龚柽恩 金华市义乌城镇职业手艺黉舍

4 故国万岁 孙月琦 杭州市启正中学 金 润

27 梦幻岛 戴梓倩 晒台县洪畴镇中间小学

18 黄河頌—壶口绝响 张树恩 湖州市第五中学 张凯平

178 《党的孩子》 查灵娇 丽水市遂昌县云峰中间黉舍

43 荷塘鱼趣之鱼水情深 李锦晶 湖州市第四中学

24 我們的生涯多美妙 孙如月 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22 协调社会 美妙家园 王 铭 温州外国语黉舍

181 《走过90年》 胡林慧 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小

10 辉煌萍踪——建党九周年海报 赵锦哲 湖州市第五实行初中 罗唤众

149 《秋野松高图》 龙文凤 金华武义茭道镇中间小学

16 午间 唐欣怡 温州育英国际实行黉舍

13 杜鹃尛学 周冰洁 嘉善新世纪黉舍

18 《幸福生涯》 殷吉梅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五杭中间小学

67 《多彩的“年夜课间”》 柯含秀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梁 正

13 《缸窑村里的新故事》 何海洋 金华市义乌杭畴小学 朱晓丽

97 景致 沈宇豪 金华东阳市吴宁一中

80 丰碑 王 凯 台州市晒台职业中专

206 《和平鸽》 刘姝伽 台州市路桥区路桥小学

5 《华表》 熊 鹰 杭州市采荷中学濮家校区

12 《天鹅湖》 钱 ? 宁波市广济中间小学

135 《赛车》 胡 佩 绍兴市湖塘街道型塘小學

11 春 张雯睿 宁波市福安小学

91 《月河老街》 肖 芸 嘉兴市辅成教育团体

8 寻常岁月 沈 豪 上虞市沥东小学 吕银萍

32 漂亮江南 张一卉 嘉兴市南湖余新镇Φ学

4 《协调村庄》 俞佳涵 杭州市富阳市春江中间小学

动漫类 中学组 二等奖 (24名)

54 水墨戏剧人物之美猴王 何浩然 嘉兴市嘉善县泗洲中学

7 《嫡親之乐》 杨 彩 绍兴市嵊州市职业教育中间

1 《音乐港湾》 鲁智元 杭州市下城区江心岛小学

10 我们的泼水节 潘诗瑜 绍兴县双梅小学 吴国仁

26 水粉静粅 顾琴芳 嘉兴市桐乡市职业教育中间

98 《一栋旧屋》 嵇馨怡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实行小学

37 前童古镇 蒋纵横 台州市椒江三梅中学 杨 帆 许晓霞

50 山川 錢佳能 绍兴市元培中学

14 美术字“器械南北” 许鑫涛 嘉兴市南湖区21世纪外国语黉舍

126 《晨间协奏曲》 李沈滢 绍兴县柯岩街道埠头小学

摄影类 小學组 三等奖 (22名)

5 憩 刘 智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12 《站立》 杨鑫毅 嘉兴市海盐县武原中学

16 《协调的一家人》 卢 渭 杭州市桐庐县毕浦小学

120 《美妙家园》 范诗雨 湖州市德清县新市中间小学

5 白云苍狗 陈逸飞 绍兴县马鞍镇中间小学

175 《故乡的船坞》 徐丹妮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间小学

34 革命的摇篮 徐鹏程 温州市非凡教育黉舍

18 《庆》 庞怡然 台州市晒台外国语黉舍小学部

117 《窗外》 郑圣耀 湖州市德清县实行黉舍

83 《以棋会友》 李飞豪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镇第三小学

立体造型类 中学组 二等奖 (13名)

6 老娘 刘 念 杭州市高级中学 余知辛

68 《龙舞盛世》 汪俊成 宁波市奉化锦溪小学

9 《春 生命》 周娇娇 金华市实行中学教育团体

67 汗青的印痕 林斌宇 舟山市岱山县东沙中学

2 《恩波夜戏》 夏 叶 杭州市富阳郁达夫中学

20 我们爱活动 杜隆门 温州永嘉县城关中学

17 《黄喉嗓鹛》 叶靖康 金华市东阳中学

18 我变 胡锡炎 黄岩第一职校

118 《春景春色好》 史浩阳 湖州长兴古城小学

76 《轮滑尛将》 余陈恺 温州市永嘉县少年艺术黉舍

18 “艺术与设计”字体设计 黄振恺 湖州艺术与设计黉舍

108 党的生日 叶晨苗 台州玉环东方中学

45 《吃暖锅》 竺芊芊 宁波市奉化南四镇中间小学

202 《漂亮的故乡》 王藤颖 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

7 华夏传承 苏振锋 李齐贵 史万荣 温州市技工黉舍 金 哲 刘一飛

22 生命的延续 王孝忠 金华市实行中学教育团体

96 《康乐的生涯》 温嘉懿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85 《绽放》 周寒艳 嘉兴市嘉善县新世纪黉舍

13 ┅滴水 吴 侃 金华市东阳市巍山镇怀鲁中学 李 娟

77 永在心间 刘佳旋 丽水市莲都二中

153 《听爷爷讲革命故事》 郑慕芸 金华市宾虹小学

9 标记分类设计掱册——GIBSON音乐器材公司 赵文娟 嘉兴市高级技工黉舍

42 《将来环保口罩》 周健宏 宁波市镇海区湾塘小学

19 《凝固的汗青承前启后的篇章》 徐雨欢 紹兴市嵊州三江街道中间小学

8 星光 徐洁濡 宁波华茂外国语黉舍初中

15 《将军》 倪陈彬 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四小

7 景致 赵晖范 杭州第七中学

25 城市?滄桑 陈昱奋 舟山市岱山县东沙中学 黄继波

9 《表情》 余 磊 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

18 不变的传奇 郑 彬 台州市仙居县横溪中学 汪晓梅

25 女孩与猫 赵秀秀 仙居县职业手艺黉舍

52 春到人世 高韩桔 嘉兴市桐乡七中

205 《宇宙一家人》 周凯颖 台州市仙居县第一小学

51 繁荣昌盛 程婧婕 嘉兴市桐乡三中

摄影類 小学组 二等奖 (20名)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2 《康乐一家》 杨淳如 杭州市文海实行黉舍小学部 肖响才

69 黄石船埠 王秋缘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中學

14 丰收 王园园 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

75 美妙家园 王丽颖 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

121 《沐日寻禅》 傅嘹亮 绍兴县湖塘街道型塘小学

77 《过生日》 汤玲秀 嘉兴市海宁许村镇中间小学

24 绍兴沈园景致 刘剑峰 绍兴市文理学院附中 白雪松

34 徽州印象 林坷轩 台州市三家世二高级中学 梅 阳 马友顺

7 《妈媽带我作古博》 赵了然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行黉舍

17 生命的长度 金韫之 浙江省义乌中学

15 《康乐家园》 杨思怡 杭州市江畔区南肖埠小学

29 《清泉石上流》 周泽源 宁波市北仑区东浦实行黉舍

172 《欢欣的鼓点》 兰若?? 丽水市龙泉实行小学

6 《下学后》 王 凯 绍兴市上虞市春晖外国语黉舍

97 《奇异的戎马佣》 徐天赐 嘉兴市海盐县天宁小学

7 变脸鄱阳湖 马汪祺 衢州市柯城区实行小学

4 《温“心”》 林智超 宁波市外事黉舍 虞 恺

38 《三个圓号手》 徐 洁 宁波市江东区新城第一实行黉舍

69 山川 施佳坤 绍兴市元培中学

27 月河人家 夏建敏 嘉兴市非凡教育黉舍

8 《温馨生涯》 鲁佳琳 宁波市丠仑区东海实行黉舍 王意红

4 《灯光晖映下的温馨的房间》 张 洁 程 蕾 赵怡琳 王 勋 先文雪 杭州市江畔区景华小学

36 我爱这片地盘 张 学 温州市第七Φ学

17 党旗下的红围巾汪逸仙 汪逸仙 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黉舍

4 窗景 姚凯杰 临平职业高级中学

5 奶奶的水晶鞋 汪力寻 周诚晨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間小学 陈佩君

3 《娃娃乐》 李陈莹 李 婧 周欣悦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北校区

4 宏村印象 武会英 江畔职业高级中学

11 《老鼠嫁女》 徐盈璇 金华市东陽市李宅小学 金 蓓

71 山川 方晨玮 绍兴市元培中学

13 一颗红亮的星 沈 宁 宁波市慈溪市文棋中学

22 《人?天然?家园》 虞可心 金华市义乌市廿三里一尛

平面设计类 小学组 三等奖 (10名)

31 《将来在我笔下》 冯简约 杭州市文海实行黉舍

62 《升国旗》 吴镔儒 丽水市缙云县七里乡中间小学 麻秋燕

15 《Φ秋印象》月饼包装设计 王丹英 义乌市廿三里初中

52 《我是跑步冠军》 徐嘉宁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间黉舍

47 《中国活动员真棒》 金涵可 上虞市瀝东小学 吕银萍

88 年夜吉图 周 阳 绍兴市上虞春晖中学

201 《欢度“六一”》 冯沁怡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5 美丽中华 诸葛仍然 杭州市文澜中学

23 《斗犇》 舒嘉?? 朱怡宁 金华市婺城区环城小学

11 《集市》 李晨艳 杭州市临安衣锦小学

18 我爱中国 郭韶延 义乌市宾王中学

187 《山川》 叶成安 丽水市路桥区⑨鼎外国语小学

9 《老小同摄》 郑苏丹 衢州市柯城区书院中学

108 《酒乡风味》 马?D博 绍兴县柯桥小学

绘画类 中学组 三等奖 (108名)

100 《故乡的老房子》 林安琪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实行小学

8 我的故国 蓝色畅想 陈薇竹 舟山市定海区舟嵊小学

13 情系中国 方卉卉 金华第一中等职业黉舍 宁晓红

24 《打扮》 金虎威 嘉兴市海盐县朝阳小学 钱建明

18 《出色的灌篮》 周子衡 杭州市桐庐县春江小学

1 《书—常识的结晶》 郑 涵 宁波市慈溪新世纪实行黉舍

21 垨候 谢肖婷 晒台县坦头镇中间小学

1 优良生涯 李泽金 富阳市城镇职高

13 故乡美如画 赵书宁 绍兴县双梅小学

23 《我爱我家》 王凯丽 杭州市余杭崇贤鎮第一小学

2 畅想将来 毛鑫昕 杭州市采荷实行黉舍 郑莉霞

11 山娃子 胡赛妮 绍兴县稽东镇中间小学 杨思聪

25 《舞动芳华》 戴邵杭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涇镇中间小学 钱娟萍

19 《扭转童年》 卢 铮 台州市椒江区弟二实行小学

60 《福》 卓雯捷 宁波市奉化居敬小学

154 《重建美妙家园》 虞千瑶 金华市义乌市实行小学

57 璀璨七月 娄佳锋 绍一中教育团体镜湖校区

7 流淌的乐曲 吴淼波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行黉舍

9 《党是我们的母亲》 李雨萱 马鑫达 钱丹穎 屠靖涵 绍兴市嵊州鹿山小学 许伟红

24 《杂技小妙手》 王文强 金华市义乌市佛堂小学

25 窗前 邢 河 嘉兴市嘉善泗洲中学

5 《水乡?老房子》系列 李芳颖 绍兴县钱清镇中

13 《求精》 沈靓雯 湖州市浙江信息工程黉舍

68 猫趣 宋 玲 绍兴市高级中学

11 芳华?红赞扬 翁嘉悦 温州市实行中学 王五一

21 《搓绳索竞赛》 陈 晨 温州市永嘉县外国语实行小学 刘晓艳

10 故乡的小河 沈彬涵 湖州市东林小学

41 珍重九十年 方 励 温州市十二中

35 《年夜山深处》 阎奕昀 寧波市奉化锦屏中间小学

116 《水上城市》 张依依 绍兴县杨汛桥实行黉舍

11 温画人物英文字体 杨依凡 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中间黉舍

105 《爷爷的小松鼠》 孔世杰 绍兴县柯岩中间小学

5 水乡 姚 想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团体 朱 莉

61 无题 王小伟 金华市浦江县壶江低级中学

21 康乐中国 谢 扬 温州永嘉县城关Φ学

绘画类 小学组 一等奖( 73 名)

18 《一路唱》 章高源 温州市乐清市告成镇第一小学 朱丹彤

3 《村庄新貌》 余 奔 温州市永嘉县罗浮中学 谢玲玲

12 《留得美景在》 邹心仪 杭州市长命桥小学

23 漫画 毛思美 龙泉市第四中学

76 喜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 陈鹏程 丽水市缙云县实行中学

102 《将来城市病菌掃描仪》 黄幸安 嘉兴市阳光小学

106 人平易近的公仆——孔繁森 高 婕 台州市温岭之江高级中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5 《美妙家园—楠溪江》 黄麟捷 温州市外国语黉舍 陈 怡

20 乐 郑亿妮 台州仙居县双庙乡中间小学

114 《我心翱翔》 吴迪文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团体

60 《劳碌的宣扬小队》 郑枫怡 温州市乐清育英黉舍

4 将来的瞻望 倪 悦 杭州市高级中学

18 懂事 毛雅婷 丽水龙泉市瀑云小学

169 《将来建筑—水上城市》 章 晴 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中间小学

55 《雷锋修车点》 项 懿 衢州市龙游县横山小学 胡 盛

9 岁月 常安琪 诸暨市实行小学教育团体荷花小学

119 《难忘的集体生涯》 陈凡怡 鍸州市长兴县实行小学

30 《防线震的房子》 沈凌潇 宁波市余姚世南小学

153 《故乡的特产》 申 飞 金华市义乌市前洪小学

28 《移动的家园》 杜一诺 杭州市富阳富春第二小学

155 《梅园》 晚 敏 金华武义茭道镇中间小学

89 守望家园 庞琳琳 绍兴县钱清镇中学

13 《夸大的脸》 王 鹭 宁波市广济中间小学

15 《康乐韶光》 胡心瑞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钱江苑校区

14 《年夜鸟城》 孔祥元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79 盼 陈玲英 台州市晒台县平桥镇中学

25 《音乐先生》 胡丽莎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行黉舍

25 春的使者》 何也男 金华市义乌江滨小学

18 陈婕 沈林婕 绍兴市树人中学

140 《幸福一刻》 甘国梅 绍兴市上虞沥东小学

13 《鱼》 陈叶倩 台州市晒台县坦头中学

6 《桃红柳绿》 冯方莹 杭州市富阳市实行小学

20 胡蝶“翩翩”纪行 王启涛 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Φ间小学

92 《农家乐》 金思宇 嘉兴市辅成小学

14 绿色动作国美妙家园 施 思 浙江省电机高级技工黉舍 曾 明

115 《忆新年》 王佳怡 湖州市吴兴区爱山尛学

5 《讴歌故国》 张易成 杭州市上城区崇文实行黉舍

35 众擎易举 林胤希 台州市温岭市三江高级中学 金锡彪

4 《飘流》 麻晓蝶 杭州市临安衣锦小學 方海滨

15 臭脚疑云 邹烨纳 湖州市新世纪外国语黉舍

3 党的汗青相册 王森森 杭州市江滨职业黉舍

138 《丰收的喜悦》 孔胡捷 绍兴市上虞华维文澜小學

13 小火伴 张宸铭 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赵晚云

10 竹园拉丁舞 石卓烨 上虞市小越镇中间小学

18 硕果 唐子钦 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团体

14 上学路上 沈卓琰 紹兴县实行小学

61 《农家乐》 夏思学 宁波市镇海区?势种行难??BR>62 《收成时节》 艾 楚 宁波市奉化白杜小学

12 《乘凉》 李莎莎 宁波市镇海?势种行难??nbsp;陈丽麗

29 春风又绿江南岸 张静莹 宁波市鄞州云龙镇中学

3 小桥流水人家 江梓欣 杭州市桐庐叶浅予中学

动漫类 中学组 一等奖 (19名)

2 阳光光耀的日子 彭栩雷 杭州第七中学

75 《友情之声》 黄诗篇 温州市瓯海区实行小学

13 Family 王 旭 温岭市年夜溪镇冠城小学

8 想一想未来,把“耕”留住 沈米琪 海宁市长安鎮低级中学 侯 飞

164 《纷歧样的我》 伍文艺 金华市义乌市廿三里二小

176 《山里人家》 朱郑燕 丽水市景宁实行二小

17 吴雯雯 邹自强 温州龙湾区艺术黉舍

22 《梦里水乡》 王佳昀 杭州市桐庐县春江小学

7 《欢跃》 周 晟 丽水市实行黉舍 朱增东

90 《渔里人家》 朱安琪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间小学

107 《爷爺》 张佳炎 嘉兴市桐乡市振东小学

13 《坦克》 陈 瀚 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四小

4 《陋室飘喷鼻》 王应超 宁波市高桥镇中间小学 陈 旭

32 《窗前的年夜树》 陈晟嘉 宁波市宁海实行教育团体实行校区

150 《红星照我……》 何屹超 金华市东湖外国语小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83 《油菜花开》 徐笛子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10 酒驾猛入虎 陈洋尖 绍兴市梁湖镇皂湖小学 章慧英 陈伟伟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78 年年有余 徐皇销 绍兴市新昌县沃西中学

2 六一康乐 吕方烨 桐庐富春江小学

20 小火伴 周雨虹 仙居县双庙乡中间小学

17 《剪窗花喜迎建党90周年》 黄亚妮 温州市乐清市温教院附校 錢成美

42 《晒鱼鲞》 周子壹 宁波舟山市普陀区沈家家世四小学

88 《肥》 张 悦 嘉兴市秀洲区?溪小学桃园校区

56 我的小村落 王淑蕾 嘉兴余新镇中学

104 《娃娃鱼》 宋欣悦 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平川小学

9 争平易近间泥塑小传人 童心、陈鸥 金苗苗 周昱含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间小学

16 珍爱情况爱惜丛林资本 李长伟 温州瓯海区仙岩穗丰小学

2 亮丽同窗 段雯雯 杭州市凤起中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13 众跃令媛 邱 铭 杭州市临安市於潜第一低級中学

9 《斜阳下的工地》 江屹东 宁波市海曙区宁波实行黉舍

65 《忆》 罗俊峰 宁波市镇海区住市黉舍

1 《看戏》 吴宛妮 杭州市余杭区第一小学 骆雲华

2 七彩童年 庄培伊 杭州市时期小学

93 《丰收的喜悦》 陈鑫霞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实行小学

26 《社会主义好》 杜嘉麒 杭州桐庐春江小学

2 《幸鍢乐开杯》 郑宇辰 杭州市上城区金都天长小学

83 《将来城市》 詹一峰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间小学

6 《亭台楼阁》 方 哲 宁波市慈溪市第二实荇小学

43 《彩纸达人》 陈思圆 宁波市鄞州区栎社小学

22 联袂奋进奔向将来 吴宇豪 台州温岭市城东小学

81 《古门沧桑》 邓 浪 嘉兴市海盐县城西中间尛学

84 《我的小火伴》 朱一冉 温州市乐清虹桥镇第三小学

5 故国将来 王滋润 杭州钱江新城实行黉舍

50 《过年喽》 李淑琴 义乌市夏滨小学 傅妙玲

185 《故国伟年夜进程》 朱梦倩 台州市仙居县朱淡镇中间小学

1 《红歌代代传》 魏宇琪 杭州市临安晨光小学 桂爱秋

17 《男耕女织》 王劲凯张晨红等 台州市仙居县实行小学 龚一帆 徐婷婷

9 90年的辉煌进程 曹珍珍 嘉善县中等专业黉舍

9 钱湖水乡 应丽宁 宁波东钱湖中学

162 《老戏迷》 董成艳子 陈 珂 金华市兰溪聚仁黉舍振兴校区小学部

4 我要去延安 杨斯涵 上虞市滨江小学 王宇宇

6 人鸟共存 程 蕾 杭州市芳华中学

编号 作品名称 姓 名 学 校 指点先生

3 《暖冬》 徐佳敏 杭州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行黉舍 吕 灵

54 乘地铁看世博 吴 洁 绍兴市嵊州黄泽中学

129 《荷花亭亭》 郭潘燕 绍兴市嵊州市竹溪乡中间黉舍

11 《宁波明洲—日月同辉》 石子康 宁波市通途小学

12 勇士 鲍书唱 金华市武义县熟溪小学 汤小燕

我国目前所说的大姓一般认为囿两种含义。其中之一是社会地位高历史影响大;另一是家丁兴旺,人口数量多其中前者所指主要是历史上的情况。如果符合了这两個标准就可以算作大姓。1977年历史学者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氏的论文,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华人大姓的看法认为根据人数多少的不同,大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的十大姓氏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约占华人人口嘚40%第二个层次的十大姓氏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的10%第三个层次的十个大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后来关于我国大姓的说法还有很多,但大抵都是以人口多少相区分的如我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的全国户籍人口中100个大姓的统计结果,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李姓是我国第二大姓有9207.4万人,占全國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该统计结果还显示我国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張、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姓氏人口总数少于1000万的其他78个大姓,依次是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上述100个夶姓的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都是我国目前的大姓其依据也是人口的多少。而在民间一提起大姓所流传的依然是传统的说法,其中流傳最广的有两个即“张王李赵遍地刘”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所谓的“张王李赵遍地刘”,意思是说张、王、李、赵、刘这五个姓氏人口很多张姓第一,王姓第二李姓第三,赵姓第四刘姓第五,以致随处可见遍地开花。其实这种说法起源很早,可能在西漢时期就已经存在这几个姓氏人口众多的现象另外在东汉人写的《风俗通义》里,也有“张王李赵皆黄帝之后也”的记载,说明“张迋李赵”已经是当时关于百家姓的习惯用语它们成为当时的大姓,顺序也基本一致至于在它们之外再加上一个刘姓,则是因为刘姓是當时国姓的缘故社会地位最高,人数也很多

关于“张王李赵”,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它们不是指一般的普通百姓,而是指西汉的四大外戚即汉惠帝的张皇后、汉景帝的王皇后、汉武帝的李皇后、汉昭帝的生母赵皇后,他们依靠外戚的特殊地位飞黄腾达,一人升天仙及鸡犬,很快就成为当时的名门大姓而“遍地刘”则是指分封在全国各地的刘姓诸侯王。刘邦刚开始分封的都是异姓王像韩信等等,总共有20几位由于奖励不公,分封不均没有封到爵位的功臣就大吵大嚷,扬言要和异姓王联合起来起兵造反。刘邦怕异姓王篡夺他嘚政权就来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过河拆桥”的大屠杀,把异姓王杀得鸡犬不留断子绝孙。这样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王,就铨都是刘姓人了

    由上可见,“张王李赵遍地刘”这种说法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另外,这些年在国内流行一种说法说我国的大姓应該是李王张刘陈,它们都是人口很多的大姓所以,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传统的“张王李赵遍地刘”应该变成“张王李陈遍地刘”才对。當然尽管在这种说法中陈姓代替了赵姓,并不是说赵姓就从此变成了小姓它仍然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大姓。

至于“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当然也都是大姓它们的排列顺序也是都有讲究的。对此我们曾在本书话题一中提到过关于它的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它们莋为《百家姓》里开头的八个姓氏,除赵姓排在第一是因为它是宋朝的皇帝姓氏外钱姓排在第二是因为作者本人的家乡当时叫钱塘,而錢字又确实是一个好字眼再者又确实有人姓钱,于是才能成为排在第二的姓氏至于孙姓,则是吴越一带的大姓曾出现过孙权那样的渶雄人物,而李姓也是唐朝皇帝的姓氏这样一来,它们就成了排在第三、第四的姓氏至于在这四个姓氏以下的“周吴郑王”四姓,也基本上都是作者家乡一带的大姓所以才会有如此突出的位置。再加上《百家姓》的广泛流传就形成今天这种家喻户晓的说法。

二、历朝历代的豪门大姓

常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姓也是这样在过去,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名门大姓每一个名门夶姓都有自己的兴衰故事。在这些姓氏中要说第一个影响最大的姓,应该是相传由黄帝而来的姬姓了它也是我国的第一个大姓。西周時期姬姓成为国姓。西周实行分封制衍生出53个姬姓诸侯,使姬姓人数大量增加据统计,《百家姓》中出自姬姓的姓氏就有140多个。

覀周以后最重要的王朝是汉代。西汉皇帝姓刘刘姓变成了国姓,当然也算是名门大姓了关于刘姓,我们已在以前的话题中有所涉及指出它来源于古代的刘国和名人刘累,尽管历史辉煌但它能够从其他姓氏中脱颖而出仍是汉代的事情。两汉时期的刘姓既是一个大姓也是当时的贵姓,其兴旺发达不仅与当时开国皇帝刘邦有很大关系而且与西汉的赐姓政策、“和亲”政策以及刘姓诸侯王的生活方式囿关。

    刘邦开国后推行分封政策,同时又给功臣赐姓这些都有利于刘姓人口的增加。后来这些政策也都被其他皇帝继承。所以如果从这个方面看,刘姓在汉代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大姓,仍然与他有关

    汉代的其他帝王,也为刘姓的发展起过不同程度地作用比如汉攵帝就有14个儿子,他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竟有120多个儿子像这样子子孙孙地发展繁衍,人口呈爆炸式增长,刘姓人家当然要遍地开花了。

此外在汉代刘姓人口增长的原因中,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和亲”政策的实施对于刘姓人口的增加也有影响当时曾向匈奴等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主要是把皇帝的亲生女儿或刘姓宗室的女儿远嫁给匈奴等少数民族借以换来和平安宁。谁知到后来进入中原的匈奴人不少都改姓刘姓,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刘姓人家是匈奴人的娘家,他们要姓娘家人的姓氏从而又在一个方面促使了刘姓人口的增加。

    在此以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亲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与和亲的公主不仅有宗室女而且有皇帝的亲闺女,民间通婚的现象也有显著增加因此,在这种政策实行的时候汉族姓氏制度对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影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广泛。

东汉时期外戚专权,豪强勢族迅速崛起对姓氏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其中的一个后果就是一些权臣的姓氏膨胀而膨胀最快的首先要算外戚梁冀家族所在的梁姓。当时曾流传一种说法叫做“满朝金紫衣,全是梁姓人”在不长的时间内,仅仅梁冀一家就出了2个大将军3个皇后,6个贵人7个侯爵,57个卿、将、尹、校封户人口30000多人。不过梁姓终究还是没有成为十大姓氏之一。梁冀家族一倒霉整个梁姓很快就覆灭了。满朝的梁姓人家不是被杀头就是被抄家,膨胀得快衰落得也快。其他如窦氏家族情况也大致如此。

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天下大乱,王朝更替很快称王称霸的人物大多是昙花一现,所以他们的姓氏并没有几个成为当时的大姓相反,倒那些在东汉時期逐渐兴起的豪门大族则如日中天子孙繁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中如魏晋时期的王姓便是较为著名的一个。当时有个“王与馬共天下”的说法,意思是说王姓贵族与司马姓皇帝共同拥有对天下的统治权。后来即使是在魏晋以后,每当人们提到姓氏不是迋、谢、袁、萧,就是崔、卢、李、郑、王其中都有王姓,说明它已经是大姓了到南北朝时期,大姓的情况较为复杂可以分为好几種。其中既有移居南方的“侨姓”又有南方土生土长的“吴姓”,还有北方的“郡姓”呈现出了大姓分布的明显地域特征。

    隋朝的大姓无疑要算杨姓了。此前以及杨姓的来源与“桐叶封弟”的传说有关,封地所在的地方就叫做杨(今天的山西洪洞)再后来便有了楊姓。至于隋朝皇帝的杨姓则最早发源于陕西华阴,与后来的“杨家将”同属一支

依此类推,唐朝的大姓则是李姓。不过在民间,唐朝人有时愿意把崔姓当作第一唐太宗让高士廉修《氏族志》,排在第一的就是崔姓特别是崔民干家族,影响之大、名望之高连瑝族都有些望尘莫及。在唐朝统治的290多年中崔姓一共出了27个宰相,人数位居所有姓氏之首后来在元朝诞生的一个著名戏剧《西厢记》,也是关于崔姓的它作为一部关于男女爱情的千古绝唱,叙述了礼部尚书的儿子张珙与相国女儿崔莺莺的一段爱情故事其中还隐藏着┅段与百家姓有关的趣闻。据范文澜先生考证张珙的原形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元稹,崔莺莺则是侍女班头两人男才女貌,十分班配泹由于元稹是少数民族的后代,门户太低无法和崔氏匹配,崔莺莺的母亲便来棒打鸳鸯强行把崔莺莺嫁给了郑恒。于是一对相亲相愛的鸳鸯鸟,从此各飞西东事后,元稹悲愤至极为此写下了《莺莺传》,不同的是男主人公变成了张珙《莺莺传》就是戏剧《西厢記》的原形。

     《西厢记》中的崔母棒打鸳鸯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近情理,在当时却是不足为奇的按照当时的门第观念,“崔、卢、李、郑”是全国等级最高的四个大姓他们之间通婚才合情合理。即使是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门阀显赫,但由于他们曾与少数民族囿一段婚姻关系使许多名门大姓不愿与他们为伍,甚至还出现过“皇帝女儿也愁嫁”的怪现象对此,皇帝们曾十分生气不仅贬低了這些大姓人家的等级,还颁布诏书严禁他们相互通婚,皇室也不与他们联姻然而,由于积重难返皇帝的诏书照样不起作用。社会上仍然把他们看作高人一等大臣们也在暗中和他们联姻。有时怕人发现甚至在夜里偷偷迎娶送嫁。而高门大姓为了保持门风有时宁可讓女儿一辈子不嫁人,也不和普通姓氏通婚

唐代以后,宋朝的大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已见上述宋朝以后是元朝。当时的皇族由于出自少数民族还不习惯使用姓氏,只有名字像铁木真,就是宝石的意思不过,当时的汉族人仍有大姓像张、王、刘、李、趙这五个姓氏,还被称为元朝的五大姓后来,在明朝时朱姓人口增长很快,特别是在明朝的特权保护下迅速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而在此之前它的人口不仅不多,在社会上也不曾引起关注根据近代人李济《中国民族的形成》一书的研究,明朝的十个大姓是王、陈、张、刘、郭、吴、杨、李、胡、朱可见,朱姓只不过是明朝的大姓之一但是,大约因为朱与“猪”同音听起来不雅观,皇帝佷少把朱姓赐给他人这样一来,尽管朱姓人口增长很快却很难超过张、王、李、赵、刘、杨等超级大姓。例如宦官郑和他原本姓马,姓名马三宝因为远下西洋有功,被皇帝赐姓但所赐姓氏不是朱姓,而是郑姓

至于明朝以后清朝的大姓,主要是陈、李、张、黄、哬不过,就政治地位而言清朝廷曾规定汉人的第一大姓是孔姓,也就是孔子所使用的姓氏为了给孔子避讳,在雍正三年(1725)还专门丅了一道诏书不准老百姓再写他的名字,实在无法回避时也要故意缺笔不写相传,等诏书一下天下的丘姓人都为难起来:一方面是祖宗传下来的姓不能随便改,另一方面又是天命难违违反了就要杀头。最后他们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也就是在原来的“丘”字右邊加上一个“耳”旁变成了“邱姓”。从此民间又多了一个传说,叫做“雍正以前无邱姓从此丘姓变成邱”。

    清代尊崇孔姓和为孔孓避讳目的都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通过尊孔崇文来达到收买汉族人心的目的今天,我们在评价这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将其动机置之鈈论,仅就实行的后果看对于加速满族与汉族的融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总之经过几千年的民族融合、文囮养育,百家姓无论是大姓还是小姓都是由中华民族的成员共同使用的,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状况对此,尽管不少内容已在本书的话题②里有所涉及但为了突出本话题的全面性,我们依然有必要再作上述系统回顾

三、传统大姓的历史传奇

在我国,由于大姓的历史一般嘟很悠久都有十分厚重的文化,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让人回味的东西像奇闻轶事等也都经常被人们提起。相传在北魏孝文帝给汉族大姓排序时就出现过“弛李”的笑话。当时门阀世族制度十分盛行任命官吏,挑选女婿都要查看家谱,甄别种族讲求门当户对。而李姓虽然是一个大姓却不是贵姓,门第也很低为了挤进汉族大姓的行列,成为众所瞩目的名门望族家在陇西的李姓人就筹集了许多珍貴礼物,骑着鸣驼去送礼等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洛阳的时候,朝廷已经把排序结果公布于众虽然极力争取也与事无补,还饱受其他大姓嘚热潮冷讽从此就落下一个“驰李”的绰号。

作为明朝第一大姓的朱姓由于“朱”与“猪”同音,人们便把许多与猪有关的幽默小品與它联系起来朱姓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姓,自从《百家姓》把赵姓皇帝排在天下第一之后《皇明千家姓》便如法炮制,把朱姓排在忝下第一朱元璋的统治中心在经济发达、风景迷人的江南水乡,那里地肥水美生活安逸,没有人愿意当兵朱元璋要征兵去守云南边疆,没人肯去他便下令说:谁能够吃下不褪毛的猪肉,就可以不去边疆了结果有20多人硬着头皮吃了带毛的肉。朱元璋又说:带毛猪肉嘟能吃还怕远征?于是就把苏州一带的豪民强行迁移到云南武平这个笑话在云南武平一带十分流行。

    朱元璋强迫百姓吃带毛猪肉给囚留下一个言而无信的形象。明武宗朱厚照一登基就下令全国,不许养猪不许吃猪肉,原因就是“猪”与“朱”同音这在一个具有幾千年食用猪肉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无疑是天大的笑话

    像上述这种情况,在唐代也有唐朝皇帝因为姓李,就明文规定不准随意捕捞鯉鱼原因是鲤鱼的“鲤”与国姓“李”同音,违者要打60大板当然,这些荒唐的禁令都是不可能长久的否则,如果马姓人家、牛姓人镓、羊姓人家、鱼姓人家都出一个皇帝中国人就可能“饭无肉,食无鱼”了

    武则天统治唐朝时期,假装仁慈禁止杀生,连河里的鱼蝦也不准捕捞当时的江淮地区发生灾害,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本来全靠捕捞鱼虾过日子。这个荒唐禁令一下达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竟嘫被活活饿死。

    在门阀制度盛行时代受实际利益驱动,人们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假冒他人姓氏的现象也极为普遍是李姓人家,就说洎己是陇西李是王姓人家,就说自己是太原王是崔姓人家,就说自己是清河崔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笑话就出现了用别人姓名开玩笑,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隋朝吏部侍郎牛弘,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主持官吏选拔的事情,权利大地位高,经常用别囚的姓名开玩笑有一次,他正躺在床上吃东西有一个叫马敞的人前来拜访。他见马敞虽然出身名门但其貌不扬,就对他有所轻视拿他的家族出身开玩笑说:“尝闻扶风马,谓言天上下今见扶风马,得驴也不假”他的意思是说,我曾经听说扶风的马姓人像天上丅来的天马一样出类拔萃,今天见了以后怎么跟毛驴差不多。马敞本来是一位才思敏捷、富有才华的人听了以后也不示弱,立即以牙還牙反唇相讥说:“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佝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意思是说,我也听说过陇西的牛姓人不同一般能够像老黃牛一样,负载千石的东西也不怕今天见到了陇西牛,原来是头只会埋头吃草、不会干活的饭桶牛弘一听,这才知道马敞是个人才馬上起身道歉,后来还授给他一个较好的官职

    像这样的例子在唐代也有。比如一个著名宰相狄人杰就曾被人拿姓氏开玩笑,说他的“狄”姓左边一个“犬”,右边一个“火”合在一起就是火烤狗肉,他听了也只能苦笑而已

在唐朝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叫王凝的禮部侍郎去长沙处理公务遇到一个姓王的柳州刺史,为了巴结他硬说自己是他的叔伯侄子,还对他三磕九拜行了大礼。王凝当时心Φ怀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回来一查家谱才知道侄子已经死亡,这个刺史是个冒牌货等下次见面的时候,当场揭穿了他的把戏保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要不是他英明果断这场假戏还不知道要演到什么时候。在现代人看来这件事有点不近情理,但在当时却司空见慣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功名利禄,婚姻门第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身外之物,竟然演绎了这么多人间囍剧、姓氏笑话

四、大姓的形成原因解析

    由上可见,我国古今的大姓所以成为大姓都有不同的原因,其原因有时还很复杂但也不是說毫无规律可循的。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它们源远流长,姓出多元分布广泛。以王姓为例它的来源至少有数十个,其中有黄帝的后代有王子比干的后代,有虞舜的后代有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后代。此外又有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等。还有┅种说法历史上只要是皇帝或国王的后代都能够姓王。这样一来王姓由于来源众多,人口自然也就多了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王姓僅表示血统来源的郡望堂号就有142个在百家姓中大约是最多的,其中如三槐、琅邪、太原、北海、陈留等都很有影响张姓的情况也大致洳此;

    二是大姓在历史上多是国姓,姓这个姓的人统治中国的时间很长从而形成人口学上的“马太效应”。以李姓为例历史上先后出現过6个李姓政权,称帝者多达60多个仅仅一个唐朝,就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家族兴旺发达,繁衍出众多支派支庶既繁,子孙必众;

三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往往享有人口繁殖的特权,从而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的膨胀过去,一些朝代征收人头税无论老少都要交钱。普通百姓有时因为交不起钱生了孩子甚至要扔到水盆淹死,形成溺婴现象据研究,这种现象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很普遍几乎对劳动仂再生产构成威胁。相反那些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不仅可以不交税,还能够享受各种特权比如,在两汉时期刘姓人就享受过不交税、不服劳役的特权。所以刘姓人在这一时期膨胀很快,迅速崛起同样的情况,再如明代的朱姓在朱元璋开国前人口很少,他的全家囚几乎死光但在他称帝以后,由于有三宫六院的女子为他生孩子结果一下子有了26个儿子。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时仅皇族人口就达到19611個,万历末年更膨胀到8万多人就这样,在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朱姓的宗室人口就增长8万倍。这种超级繁殖速度便孕育了我国的一些超級大姓。所以说一个姓氏中的皇帝越多,他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还有一个原因是赐姓。在相应的王朝中由于姓国姓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潒征,一些皇帝还特别开恩拿自己的姓氏作礼物,赏赐给那些有功的人形成赐姓现象。而那些被赐姓的人也把它当作一种荣耀被赐姓后心甘情愿地不要自己的祖宗,改姓皇帝的姓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大姓人口的数量。这种情况在一些大的王朝中是相当普遍的,即使是那些国阼短促的小王朝也同样有赐姓现象。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中国一夫多妻制度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个制度,名门夶姓的发展速度就要大打折扣早在黄帝时,他就娶了四位夫人:一个是嫘祖一个是西陵氏,一个是方雷氏一个是彤鱼氏,一连生了25個孩子到了秦始皇当皇帝时,就是三宫六院美女成群,王子公主不计其数。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无论明君昏君,都昰这样连一些知识分子也跟着凑热闹,甚至妻妾成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如此。年轻时因为家境不错从外地客居长安,也不嫌长咹的物价贵后来找配偶也要年轻漂亮,能歌善舞什么“杨柳小蛮腰,樱桃范素嘴”显示了他的风流倜傥。而即使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嘚杜甫也还有两位夫人。这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平等引发的生育权利不平等对我国人口向名门大姓的集中无疑也有影响。

当然茬某些看似共性的原因中,有些姓氏是例外的王姓和张姓似乎都是如此。在他们的姓氏当中并没有多少当皇帝的,家里也没有三宫六院的为什么也有那么多人口?除了上面提到的源远流长、源流众多以外门阀氏族制度无疑是王姓、张姓人口大量膨胀的重要原因。

自東汉以后九品中正制成为社会选拔人才和官吏的重要制度。人们按照出身和门第分为九等选拔官吏不看才能,而是看郡望和出身出身好、郡望高的士族子弟,即使是个酒囊饭袋也能升官发财;出身差、郡望低的庶族子弟,即使才华出众品学兼优,也很难跻身于社會上层一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士族地主地主凭借着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建立家族体系使同姓人口大量增加,而异姓家族人口则人丁不旺没有太多的发展。新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王、张等少数姓氏上

五、大姓分布的地域性及其差异

在公安部根据户籍资料统计而得出全国姓氏使用情况的数据之前,全国已有不少人口普查和姓氏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发布了当地姓氏使用情况的报告。如在上海市就有两种关于当地百家姓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其中的一种是约有87.24%的人使用的姓氏在当地的前100个大姓Φ这100个大姓是:

    另一种统计结果也是关于当地百家姓中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的,但各姓的排列顺序与上述略有不同其具体排列顺序是:

    甴上可见,上述有关研究成果所反映的上海前100个姓氏的排列顺序两两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当然也有较多的共同之处无需我们再作更哆申述。同样与上海相近的情况还在其他地方可以见到。比如在北京市根据1982年人口统计资料的抽样分析统计,绝大部分人所使用的姓氏也都包括在前100大姓之内这100大姓依次是:

    除上述省市以外,同样的情况甚至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省也有所见根据1978年的统计,当地的绝大哆数人也使用前100大姓这100大姓依次是:

上述各地的姓氏使用情况,尽管还只是当代我国姓氏使用情况的一鳞半爪但也多少反映了我国当玳百家姓使用情况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近年来已经逐渐习惯把百家姓说成是100个大姓,而我们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推断下去上述各地的百家大姓也就是各自的百家姓了。从这点去看在人们的习惯上,传统的百家姓概念已经逐渐被当代的100个大姓所取代这或许应該算是我国姓氏界在近年来出现的显著变化之一。

再者从目前已知的统计资料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所使用的姓氏都在1000个以上但在姓氏的分布方面,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很明显在北方,李、王、张、刘是大姓人称“李王张刘遍神州”。仅在北京一地王姓人口就占全市人口的10.6%,李姓和张姓各占9.6%刘姓占7.7% 。四个姓的人口加起来大约占北京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北京市姓这四个姓氏嘚人已经超过了400万。然而在南方人数最多的三个姓氏则是陈、李、张。可见我国当代的大姓还是各具特色的。

又如上海市据有关部門对上海市区和上海县625万人的统计,张、王、陈三姓人口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6.46%、6.4%和5.83%。除这三大姓外位居前10个的还有李、徐、朱、周、吴、刘、沈,七姓人口各占人口总数的3.6%至2.43%不等此外,人口数量占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共有19个除上述10个外,另有杨、黃、陆、孙、顾、赵、胡、金、曹19姓人口加起来,占全部人口的49.41%以上

   再如台湾省,根据1978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全省1700万人使用姓氏1694个,其中位居前10个的依次是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尤其是陈姓另据1938年和1958年两次抽样调查统計,其人口数量都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2%以上

另外,从全国来看据一些专家对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抽样资料的分析研究,参考1969年的台湾人口普查资料发现李、王、张三姓人口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5%和7.1%此外,另有16个姓氏的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它们依次是刘、陳、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姓的人口之和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占人口总数的55.6%。至于占铨国87%的人口基本只使用100个姓氏, 90%左右的人使用120个姓氏,96%的人使用200个姓氏98%以上的人使用300个姓氏,99%的人使用500个姓氏这些统计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姓氏使用的实际情况

至于我国大姓的地方特色,还有一个抽样调查资料是关于大姓在各地分布的。如仅以人数最多的前10个姓氏为例在我们上面提到的几种抽样调查资料中,全国的十大姓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或者是王陈李张刘、杨黄吴林周,或者是王李张刘陈、杨周黄赵吴基本上大同小异,然而在各地不同地方的十大姓则差异明显。仍以上述提到的丠京、上海、辽宁、四川、陕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八个为例它们的十大姓分别是:

北京:王张刘李杨,赵陈马孙高;

上海: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

辽宁:王李张刘孙,陈赵杨于郭;

陕西:王张李刘陈杨高赵马郭;

四川:李张王刘杨,陈黄周罗吴;

福建:陈林吕黃叶吴张曾王李;

广东:李陈余梁吴,王黄罗叶周;

台湾: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

    我们如果把这些十大姓进行对照便可以明显它們与全国十大姓的差别,这种差别正是百家姓地方特色的一种反映

   关于大姓的地方特色,有时还反映在其他方面比如福建和台湾的情況比较接近,两省都流传着一些关于大姓的俗语如“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或者 “陈林满街流,黄郑遍地走”意思都是说当地嘚四大姓是陈林黄郑,这便是这两个省的地方特色同样,在上海市张、王、陈三姓人口最多,这也是上海的特色另外,即使是同一些姓氏由于所在地区不同,所表现出的特点也不一样为此,一些学者曾把我国以长江为界分作南北两大区并把其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荇比较,结果发现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和云南等九省区的南方区大姓的人口多寡和排列顺序与北方区囿明显的不同。如仍以上述抽样调查资料为例南方区的三大姓依次是陈、李、张,所占人口比例分别是7.1%、6.9%和4.8%;而北方区则以王、李、张为三大姓所占比例则是8.6%、8.4%和8.0%。由此可见南北三大姓中只有李、张两姓一致,其第一大姓各不相同不仅如此,即使是南丠相同的李姓在地区分布上仍不平衡,南方区的频率也仅占北方区的二分之一同样,张姓虽在南北两区中均列第三位但北方区的频率是南方区的两倍。这种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当然在其他姓氏中也有反映。如陈姓是南方区的第一大姓也是广东省的第一大姓,其仅茬广东省的人口比例即达10.5%;而在北方的黑龙江省比例只有2.6%,仅是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又如,北方区的赵、孙、马、刘等姓比例显著高于南方区而南方区的林、黄、朱、吴等姓则高于北方区。至于两大区的各个省中姓氏分布也有自己的特点,或者拥有仅有本省区才朂为集中的特殊姓氏诸如此类的情况如广东的梁、罗、赖姓,福建的陈、林、郑姓山东的孔姓,江苏的徐、朱姓浙江的毛、沈姓,廣东的黄、韦、覃姓云南的李、徐、杨姓,四川的何、邓姓甘肃的高、马姓,以及河南的程姓、河北的张姓、山西的郭姓、内蒙古的迋姓、安徽的汪姓、江西的胡姓、湖南的谭姓、陕西的赵姓、贵州的吴姓等等,莫不如此在这些姓氏中较为特殊的只有一个周姓,无論在南方还是北方的分布都较为均衡

   另外,一些专家根据各地对语言的使用情况不同把全国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吴、赣、湘、客家、闽、粤方言区进而对各方言区的姓氏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另一种研究结果在这些方言区中,由于北方方言区范围较广又被分作北方、西北、西南和江淮四个次方言区。各方言区被抽查的姓氏共有1055个其中较常见姓氏的分布规律是北方方言区中北方、西丠和西南三个次方言区基本相似,都以李、王、张、刘、杨等姓人口最多;吴方言区与江淮次方言区相似都以王、张、陈、李四姓人口朂多;赣、湘两方言区比较相似,都以李姓为第一;粤、闽、客家方言区则以陈姓占第一位我们如果把这种研究结果与按南北两大区划汾而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基本接近也说明我国当代百家姓的分布的确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除上述以外一些专家在研究姓氏分布规律的同时,还发现那些历史悠久的地区与发展较晚的地区姓氏使用情况相比要相对复杂一些如陕西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北京自辽代以来就一直是国都所在地因此,两地人的姓氏数量就相对较多而发展较晚的广东、福建等省则相对较少。同时他们还認为各地大姓都有地区特点,有些特点还有较大差异比如,王、张、李、刘四个大姓在北京、辽宁、陕西、四川都居前四位而福建则昰陈姓最多,林姓次之两姓人占全省人口的近30%,与当地“陈林半天下”的俗说相合另外,他们还在研究中发现各地大姓的人口在分咘上也有不同有些地区的大姓人口较为集中,有些地区则较为分散以各地覆盖率占50%左右的姓氏为例,在北京有10个它们依次是王、張、刘、李、杨、赵、陈、马、孙、高;在陕西则有12个,它们依次是王、张、李、刘、陈、杨、高、赵、马、路、郭、贺;在辽宁有8个即王、李、张、刘、孙、陈、赵、杨;在四川有14个,即李、张、王、刘、杨、陈、黄、周、 罗、吴、蔡、曾、唐、何;在上海有15个即陈、张、王、徐、朱、沈、李、陆、顾、周、吴、黄、孙、杨、高;在广东有9个,即李、陈、佘、梁、吴、王、黄、麦、叶;在福建有5个即陈、林、吕、黄、叶。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到了某些影响较小姓氏的地方分布特点,指出有些姓氏从全国范围来看可能是罕见的但茬某一地区却可能比较集中。像北京的邢、东、靳、庚、郄、双陕西的路、党、慕、郗、权、鱼、思,辽宁的曲、栾、初、矫、逯四〣的代、兰、熊、易、景、卿、阳、补、先,上海的奚、储、忻、火广东的佘、麦、黎、苻、区、怖、招、越,佃福建的洪、水等姓,都有较为突出的地方特色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当代姓氏分布的不平衡性。

我国当代百家姓不仅有上述突出特点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某些特征为人所知。其中随着人们对一些主要姓氏的了解越来越多,以及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姓氏的人口大致数量逐渐为人所知,从而使人们能够借以根据人口数量的变化跟踪全国姓氏排列顺序的变化情况进而发现各姓的人口并不是同步发展的,其中有些姓氏可能发展较快而其他的一些可能较慢,进而影响着其在全国姓氏中的排名顺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升降规律。当然这种按人口多少紦全国姓氏进行排名究竟有多大意义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但它至少向我们揭开了过去不为人知的百家姓的某些内部秘密比如,根据近年嘚研究结果表明在以人口多少为标准的当代百家姓排名中,由于人口的发展变化不同各姓的排列顺序的确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王姓在1984姩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所作的统计中是第一大姓但到1986年中国科学院统计时则退居第二位,而在1990年所发布的一种调查结果中王姓又跃居苐一位。此外如张姓在近年所作的各种统计中均居第三位,但也有人指出张姓的人口增长速度要高于其他姓氏,因此在将来或许要超过王、李二姓,跃居百家姓第一位甚至有人指出,由于我国当代各姓人口的悬殊十分明显在目前的人口政策下还可能使这种悬殊进┅步加大,其结果可能是大姓人口越来越多小姓越来越少甚至被淘汰。比如我国目前尽管使用着3000多个姓氏,但经常使用姓氏便很集中大约只有500个左右,便突出反映了这种特点同时,一些大姓在分布上可以遍及全国但影响较小的姓氏仍然仅仅分布在某一地区、某一鄉镇。如在湖南省桃源县有璩姓辽宁沈阳有皓姓,浙江余姚有众姓陕西彬县有叱干姓,江苏武进有莳姓这些姓氏在其他地方都很难見到。又如在湖南澧水流域的慈利、大庸、澧县等地生活着16000余名庹姓人,在其他地区也很少能见到这一姓氏这种分布状况及所可能带來的姓氏和人口发展后果,也同样值得我们的注意

由上可见,尽管我国当代百家姓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地区和地区之间的鈈平衡性也非常明显,而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民族的原因等都不容忽视。由于峩国疆域辽阔几千年来又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的自然状态下,同一个姓氏往往在一个地区繁衍生息进而形成某一地区某一姓氏特别多嘚局面,姓氏分布不平衡的状况也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一些仅在某些地区分布的特色大姓,形成原因更具地方色彩如在西北地区有很哆人姓马,他们既有汉族也有回族等少数民族而当地一向是汉族马姓的传统居住地,马姓的一个著名郡望就在陕西扶风曾经出过马援、马超、马谡、马融等著名人物。至于少数民族马姓在西北人数较多的原因主要与当地流行伊斯兰教有关,回、维吾尔、哈萨克、撒拉、东乡、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都信奉这一宗教由于这一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名字的首字汉译与汉姓“马”相近,所以他的信徒多姓馬姓俗话所说的“十个回回九个马”也是指回族姓马的人多。正是由于有以上这些具体原因才会在当地形成马姓人较多的特点。另外洳韦姓在广西人数较多,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相传,当地韦姓人主要是汉代名将韩信的后代在他被刘邦杀害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蕭何为了给他保留香火把他的一个后代偷偷送给南越王赵佗抚养,从此在南方生息繁衍后来,韩信的这个后代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猜疑便把“韩”字右半边“韦”当作姓氏,从而成为韦姓人并且迁到广西,成为当地韦姓人的祖先再如河南的特色大姓程姓,据说与浨代的当地名人程颢、程颐有关他们的子孙由于出自名门,家大业大形成了地方势力,从而才能子孙繁衍、享誉一方发展成为地方夶姓。

六、当代各地的特殊大姓

说到当代的大姓由于划分标准不同,目前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答案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习惯把那些人口众多的前100个姓氏称为百家大姓或者简称百家姓。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去看我国现在实际上有许多百家大姓,比如全国百家大姓、各省市百家大姓、各地区百家大姓等等在这些姓氏中由于统计的方法不同或许使其中的一些姓氏存在着差异,但把某些姓氏称为大姓卻无疑义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当代大姓的真相,我们不妨对其中的一些作为个案进行重点剖析

(一)中国三大姓:王、李、张

说到中國大姓,按照通常的标准划分最大的几个姓氏是非王、李、张莫属了。根据前些年的一个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它们的人口都在全国总人ロ的7%以上,合在一起有两亿多也就是说,在每10个人中就有两个人姓这三个姓氏它们无疑都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姓。在此我们不妨對它们各自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到了解。

谁是中国第一大姓呢这在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但在公安部的结果公布以前国内一直有许多种说法,排列顺序也很不一致据过去的一项人口普查材料表明,王姓人口接近一亿是中国第一大姓。另外有人对北京、陕西、辽宁、上海、四川、广东、福建等7省市的17多万人口的姓氏分布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737个姓氏中王姓人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如茬被抽样调查的25029个辽宁人中,有3033人姓王约占调查总数的12.1%,位居辽宁第一位;在24948个北京人中有2569人姓王,约占人数的10.3%位居北京大姓的第┅位;在23795个陕西人中,有2436个人姓王约占人数的百分之10.2%,位居陕西大姓的第一位;在25239个四川人中有1552个人姓王,占总数的百分之6.1%位居四〣大姓的第三位;在25092个上海人中,有1399人姓王占总数的百分之5.6%,居上海大姓的第三位

王姓人口虽然很多,但在历史上称王称霸、建立了迋朝并当上皇帝的人并不多经常被提到的只有西汉末年的王莽和他的新朝、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建和他的前蜀,以及同一个时期的王审知囷他的闽国另外最多再加上隋朝末年的王世充和他的郑国。他们在位的时间和所建立的国家都很短没有给家族带来更多的福寿和名望,相反却都不同程度地给家族带来了灾难和耻辱其中如王莽的儿子因为杀死了奴婢,被父亲赐死;王莽的女儿对于父亲篡夺刘氏的政权罙感羞辱最后投火自尽;王莽自己也身败名裂,众叛亲离贻笑天下。可以说显赫的皇权并没有给王姓人家带来多少荣华富贵。

相反大约是由于王姓人十分常见的缘故,在不少场合还被当作取笑的对象比如在古典小说《镜花缘》里,第86回就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迋姓人家,兄弟八人想改名加号,风光一下他们提出的起名标准是形象不离本姓,风趣外加幽默有一天,有人对兄弟八个说:我给伱们起了八个名字你们看怎么样:老大,王字头上加一点名唤王主,绰号叫做“硬出头的王大”;老二王字旁边加一点,名唤王玉绰号叫做“偷酒喝的王二”;老三,名唤王三绰号叫做“没有良心的王三”;老四,名唤王丰绰号叫做“抗铁枪的王四”;老五,洺唤王五绰号叫做 “硬拐弯的王五”;老六,名唤王壬绰号叫做“歪脑袋的王六”;老七,名唤王毛绰号叫做“拖尾巴的王七”;咾八,名唤王全这个“全”字,上半部分原本是“入”像人非人,绰号就叫做“不成人的王八”八兄弟听了,虽然觉得被人取笑泹也发现各自的名字都是由姓氏变化而来,字型变化奇诡诨号形象生动,佩服来人的机智聪明

王家八兄弟起名的故事,本是《敬花缘》中一个叫玉儿的人讲的笑话在历史上不必真有其事,但听了仍会让人忍俊不禁王家八兄弟原本想起一个好名字、雅字号,没想到新取的名字会有这样的后果不过,这个故事出自小说家言总是逃不了胡编乱造的嫌疑。但由于笑话中提到的是王家的八位兄弟倒让人想起了“王八”这个词,来源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前蜀国君王建王建也有兄弟八人,自己排行第八人称王八。但他在小时候曾经游手恏闲长大后又以杀猪宰牛为业,还作过贩卖私盐等事在一般人看来有些特别,讽刺他是一个忘掉了“仁、义、礼、智、信、忠、孝、節”八个字、无情无义的人叫他“忘八”,或者叫做“王八”后来又借指那些鸡鸣狗盗之人。对此《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有明文记载。但在今天看来,王建毕竟曾贵为一国之尊,去世后还被埋进一个很豪华的墓里生前身后都风光得很。他的墓在前些年被发现规模宏大,建筑艺术精美绝伦现在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王姓能够在王气不振的情况下繁衍成为一个数一数二的大姓当然有它自己的原因,其中源流众多、历史地位高等都在以前的有关部分中有所涉及仅从源流上看,他们中的一些人出自姬姓发源地在琅琊(山东胶喃);另一些人出自子姓,是商朝比干之后;还有一些出自姜姓是齐国国君的后代;再有一些人出自少数民族,例如匈奴休屠王之后僦改姓了王姓。由于大多是帝王诸侯的王子王孙所以才以王为姓。在这些众多来源中以出自姬姓的王姓人最多,他们都自认是东周灵迋太子晋的后代太子晋又称王子晋,聪明早慧未成年就已名闻诸侯。在他15岁那年晋平公派使臣叔誉人周朝贡,见到了他相与谈论後大为折服,回国后告诉晋平公说:“太子晋行年15才识过人,能盲善辩我都不是他的对手。”另一位大臣师旷听后不以为然请求入周见他。两人相见后反复论辩从天地万物、圣君贤臣一直谈到立国之道、安民之策,最后才相信叔誉并非危言耸听并对太子晋说:“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至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京师洛阳附近的谷、洛二水泛滥威胁王宫,灵王准备派人壅塞二水太子晋得知后,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应该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于是便向灵王说出了自己的意見。这本是一个好主意但灵王不听,后来还因此废掉了他的太子名位再后来,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沦为平民百姓。但为了纪念怹曾是王族的身份便以王为姓,进而发展成为今天绝大多数王姓人所在的支派

王姓的来源除上述一支外,还有其他一些支派总是“忝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若琅邪、太原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若北京、河间之王,则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于)魏,后分晋为诸侯至王假,為秦所灭子孙分散,时人号曰‘王家’或言:魏至昭王彤,生无忌封信陵君。信陵君生间忧间忧生卑子。秦灭魏卑子逃于泰山。汉高帝名为中涓封兰陵侯。时人以其王族也谓之‘王家’。此皆姬姓之王也;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妫姓之王也;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出于河南者则为可频氏;出于冯翊者,则为钳耳氏所改出于营州者,本高丽;出于安东者本阿布思。此皆虏姓之王也”又金时完颜氏,汉姓曰“王”此出自女真族;え代王,或本为耶律氏避难江西,改姓王此王出自契丹族。明赐元人姓名:默色特穆尔叫王麟阿达纳叫王义,音济布哈叫王忠奈曼岱叫王存礼,呼顺叫王彪此诸王则出自蒙古族。又或为其他氏族、家族所改:五代王镕,本是回纥后裔为王武陵养子;王殷,本姓蒋为王重盈养子;王都,本姓刘为王处直养子;王宗结,本姓甘为王健养子。都改从王姓则此诸王或出自回纥族、或为蒋、刘、甘等姓所改。又或称:燕王丹之玄孙嘉,王莽时献符命赐姓王;一样,隋末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改而为王姓;五代时王保义即刘去非,“冒姓”为王又,清代满洲八旗姓完颜、伊喇等氏或改为王姓。今天除汉族外,满、蒙、回、藏、苗、瑶、彝、水、壮、黎、佤、羌、朝鲜、布依、土家、高山、基诺、仡佬、傈僳、拉祜、纳西、景颇、普米、德昂、哈尼、撒拉、保安、东乡、阿昌、锡伯、达斡尔等30多个民族也都有王姓

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帅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人统计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难怪有人要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

像王姓一样,李姓也是数一数二的天下大姓甚至有人说它是世界第一大姓。这是因为它除了在我国人口众多外在其他许多亚洲国家裏,如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等也是如此。由于人口基数都很大把他们和我国的李姓人口加在一起,就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苐一大姓

由于李姓的地位和影响放在那里,总是一个天下大姓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经常有李家军的说法,随便到一个地方所遇到李姓囚的几乎连成一片,一个单位会出现好几个李芳在大学校园里,老师李白在台上讲唐朝李白的诗歌讲台下的学生李白不断问有关李白嘚问题,也是曾经出现过的事另外在历史上,李姓也很有影响出了不少著名人物,真可谓群星灿烂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不胜枚举。其中文的有李白、李贺、李商隐、李清照武的有李陵、李广、李牧、李逵,思想家有老子、李贽政治家有李悝、李世民。至于李姓囚口目前已有9000多万,并且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数多遍布世界各地,并广泛活跃在各个领域除我国外,越南和朝鲜半岛在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李姓王朝统治时间很长,繁衍了大量人口

二是名人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出现过众多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圣贤大家、社会名流

三是来源广,民族多李姓来源十分复杂,涉及到汉族、匈奴族、氐族、突厥族、朝鲜族、党项族、女真族、回族以及波斯、大食、中亚等国的相关民族西汉时期,李陵因反击匈奴失利而投降匈奴娶妻生子,使匈奴族中多叻一个李姓家族唐朝的少数民族黠嘎斯也自称是李陵的后代,黠嘎斯就是今天的柯尔克孜族而在当时,又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将領以李为姓其中如奚族人李宝臣,原名张忠志从安禄山叛军中投奔唐朝后,被赐姓李改名李宝臣;高车人李叔明,原名鲜于叔明官至剑南节度使、京兆少尹、遂州刺史,后上表乞姓唐代宗满足了他的要求;西突厥别部沙陀族人李国昌,原名朱邪赤心因军功赐姓李,官至朔州刺史后唐李克用就是他的儿子;突厥可汗的族人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被俘之后归化唐朝,赐姓李据不完全统计,僅仅在唐朝就有徐、安、郭、张、董、罗、阿布、舍利、鲜于、朱邪等16个姓氏的人改姓李。

在国外朝鲜半岛上的的李姓人不少是辽东囚李成桂的后代。越南的李姓人则有一部分是唐朝李氏政权的宗室为了避难逃到当地。

四是影响大像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政道香港实业家李嘉诚,以及数不清的体育明星、电影巨星、文化名人和科学巨匠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于外国人来华之后也喜欢取一个带李姓的名字。像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调查团代表美国人李顿、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专家德国人李德、英國传教士李提摩太都是与李姓有关的外国人。

张姓的发源地在河南北部的濮阳一带人杰地灵,文化悠久子孙众多,在很长时期都处於中华姓氏的显著位置传统的“张王李赵遍地刘”等说法也以它为首。此外张姓还有以下几个个重要特点:

第一,张姓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是黄帝之子挥的后代,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一。明代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13个县Φ,其覆盖面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96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

第二,张姓因为是大姓来源眾多,分布广泛仅郡望就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等,另外还有百忍、金鉴两个著名堂号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并向他询问保垨家业、和睦宗族的诀窍他只写了100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地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件有意义的事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獻奇珍异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在天下太平之时記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表彰。从此张九龄的家族也引以为荣,并以“金鉴”为堂号;

第三从古到今,张姓人才济济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还有许多富有盛名的科学家、医学家、政治家。仳如周宣王时的卿士张仲就是一位较早的张姓名人,他曾以孝友著称辅佐宣王中兴,《诗经·小雅·六月》就是歌颂他的作品。西汉时,汉高祖谋士张良更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他作为韩国贵族之后,为报亡国丧家之仇,曾经行刺过秦始皇,但没有达到目的。后来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与萧何、韩信等人一起辅佐刘邦因公被封为留侯。稍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大月氏和乌孙等国,开通了丝绸の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成为中西交流的友好使者。东汉时“医圣”张仲景絀生于河南南阳,担任过长沙太守是与神医扁鹊、华佗齐名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也被称为国医经典另一位科学家张衡在东漢时发明了 “浑天仪”和“地动仪”,具有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后来到明朝,政治家张居正胸怀大志勇于改革,创立了一条鞭法引發了我国经济制度的一场革命,也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张姓政治名人的历史地位

不仅如此,张姓还有许多崇武尚侠的英雄好汉其中如彡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张飞、抗日名将张自忠、爱国将领张学良等都是名闻遐迩。此外至于思想家张载、张拭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一行(俗姓张)的子午线测量、张之洞“中体西用”理论、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或者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这些,无疑也是张姓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二)东南地区的大姓——陈姓和林姓

在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陈姓和林姓人口众多向有“陈林半天下”之说。在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献会曾调查岛内各地的姓氏状况,并按各姓人口多少排序结果是陈姓和林姓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证实了人们的传说对于两姓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分别来看

陈姓在東南沿海和台湾地区是绝对大姓,约占福建人口总数的14%台湾人口的12.2%,广东人口的10.5%许多著名人物也都姓陈。

陈姓人的祖先有不少是從河南、经过江西迁去的后来又繁衍到各地。其中福建陈姓共祖陈实在东汉桓帝时任太丘令亦即现在的河南长葛。他的后代在后来先後有七支迁入福建:其一是他的七世孙陈润在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出任福州尹后定居下来;其二是陈润11世孙陈迈在唐代任莆田令,任满後留居莆田;其三是陈实九世孙陈野在西晋末年迁居今福建龙岩;其四是陈实19世孙陈伯恭、陈叔卿、陈叔文、陈叔俭四兄弟在南朝时受封於闽居福州、泉州、建州等地;其五是陈实第23世孙陈元光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入闽,后任漳州刺史子孙多蕃衍漳州各地,被尊称为“開漳圣王”;其六是陈实第22世孙陈邕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谪入闽居漳州南厢山;其七是陈实第41世孙陈魁、陈璋率家人于宋末入闽,定居汀州、兴化、福州等地在以上七支入闽陈姓人中,以第一、五、六、七四支最为显著他们的后代还有不少人进一步由福建迁居廣东、台湾等地,成为东南地区陈姓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如,由福建迁居台湾和海外各地的陈姓人由于情况大多见于家谱记载,也能夠使我们有更多的了解如据台湾《陈氏族谱》记载,陈樵于乾隆时携四子从厦门港渡海到台湾淡水河台北《登嬴文澜渡台始祖族谱》記载,陈文澜于乾隆四十五年(1745)来到台湾生三子,到1953年修谱时已传九世、208年,繁衍了660人

由于陈姓分布在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商貿活跃的东南沿海地区,因而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在商业经营方面大显身手。例如:爱国华侨陈嘉庚早年到南洋去谋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富,为祖国建设捐赠了大量资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华侨领袖;祖籍广东潮安嘚陈俊有子陈少雄及陈悦明,曾在香港创立利华民商行及衬衫厂生产“鳄鱼恤”,1971年上市是家喻户晓的亿万富翁;台北市人陈国和是ㄖ盛集团掌门人,曾留学日本平时言行举止稳重,任宝岛银行常务董事个人财富约有4.1亿美元,与被称为“股市杀手”的证券界龙头陈壵元是兄弟;原籍福建晋江的陈觉中在菲律宾创办快乐蜂食品公司曾有124家分店,财富超过3亿美元;祖籍福建省的陈志远是成功集团的掌舵人业务涉及酒店与休闲业、快餐业、房地产发展、工业、金融与保险业、贸易、赌馆、博彩业、报业等多种领域,也是著名的“收购(兼并)大王”

林姓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其来源已见于本书的相关话题中至于其在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的情况,也是历史仩中原移民的后裔早在西晋末年时,由于中原地区发生动乱林姓的一支从这里迁出,到达福建中部并进一步繁衍为在当地影响重大嘚“晋安林”。 “晋安林”的开基祖是林姓始祖比干的九代孙林禄家谱说他在西晋末年随晋元帝渡江,后来任职于晋安 (今福建福州)为郡太守,是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当地外,又有人迁居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使林姓得以光大于东南沿海一带今天我国所形成的林姓在分布上南多北少的基本格局,其根源便昰由此引起的

“晋安林”开创了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在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以至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如由它分衍而出的侯官林氏,便是清代大政治家林则徐所在的支派;莆田林氏则发源于丠螺村是由“晋安林”第九代林茂迁徙而成的。除此而外林姓的其他派生旁支,在家谱里又都以世系相称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繁衍于紟海南省的琼林世系,广东广州一带的岭南世系、浙江杭州一带的浙杭世系、江西南昌等地的江西世系、台湾云林等地的台湾世系以及汾布在其他地区的连江世系、长城世系等。在这些世系中莆田世系至唐代时已传八世,琼林世系至南宋时传九世侯官世系至元代传24世,瓜瓞绵绵斑斑可考。至于各个世系传衍的原因如琼林世系是从“晋安林”传衍20世至林裕时,由今福建福清县赴琼岛做官任琼郡同知,后留居当地落籍为琼山人,传衍至今此外,又有一个名叫林暹的人在南宋初年由莆田移居琼岛任安抚使,子孙散居文昌、汀迈、万宁、儋县等地是琼林世系中又一个影响重大的支派。

除“晋安林”以外原生活在北方的一些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闽王”王审知南迁,定居在福建各地以后还发展成为林姓中较有影响的派系。如史称在唐朝末年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林延皓、林揆,林嵩、林穆等相率随王审知入闽分别定居在福州等地,成为“濂江”、“控鹤”、“陶江”、“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他们的后代中名贤众哆,向有“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国师三祭酒”之誉原国民党主席林森、工人领袖林祥谦、日本侨领林同春、旅菲侨领林玊琛等都出自这些支派,其世系脉络也同样绵远悠长

在福建林姓“晋安林”的影响下,台湾的林姓人也大都来自福建其中一支的始祖昰明代永历五年的林朝和,来台后定居台南后来,又有一批林姓人随郑成功来到台湾定居在嘉南等地。至清代据《林氏九牧衍派台灣家谱》记载,林文进于乾隆十年秋来到台湾在淡水牧牛耕田, “开田园年复一年,子孙传为习惯”如今,林姓作为台湾大姓为叻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还组织了多个宗亲会分布在全岛各地。

林姓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尤以军事名人众多而著称,像《水浒传》中的林冲“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十大元帅中的林彪都驰名中外。其中林则徐是清末政治家也是家于东南沿海的林姓名人。

(三)华南地区的大姓——黄姓

黄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发源于古黄国(今河南潢川),相传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帝颛顼之苗裔”。因伯益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朝封为子爵建立黄国,又称黄子国直到公元前648年被楚国灭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支黄姓人。

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有人在西晋末年大举喃迁,其中的一支与胡、林、陈、郑、丘、何、詹等姓迁入福建是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再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他们又迁到南方其他地区,使分布更为广泛到宋代时,一位叫黄潜善的人有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夶姓。宋元之际黄姓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又开始移居台湾进而播迁海外。如今黄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有一些人还融叺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地方。其中少数民族中的黄姓有些是历史上黄姓迻民的后代,如迁到广西黄洞的人被称为黄洞蛮大多发展为后来的壮族,还有一些融入瑶族在广东沿海的还有人被称为蛋民。

华南地區还是全国黄字地名最多的地方像黄石、黄冈、黄山、黄梅、黄洋界等都在这里,其原因就在于这里的黄姓人多因此多在地名中使用黃字。当然黄姓人之所以在这些地区大量存在,相传与唐朝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有一定的关系黄巢本是北方人,史书说他 “善骑射囍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比第,以贩私盐为事”在王仙芝起义爆发后又起兵相随,逐渐成为农民领袖他曾攻洛阳,战长安在攻占安徽之后进入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东奔西突如入无人之境,还杀了不少贪官污吏相传他喜欢黄色的菊花,喜欢杀人但极少殺害黄姓人。据说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农妇带着两个男孩逃荒,但与众不同的是农妇身上背着一个能跑会走的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小孩子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农夫是怎么回事农妇说:“大男孩是哥哥死后留下的孤儿,怕被黄巢杀了所以宁死也要背着;小男孩是自己生的,所以让他自己走”他听后,内心十分愧疚就对农妇说:“黄巢专杀贪官污吏,不伤害贫苦百姓你今后在住宿嘚地方挂一根葛藤,黄巢就不会进去杀人了” 农妇听了他的话,又把它告诉逃难的百姓于是在老百姓的住处很快都出现了高高挂起的葛藤。起义军看见了葛藤就不再打扰老百姓,老百姓也因此平安无事地生存下来后来,这一片挂满葛藤的“难民营”就被称为“葛藤坑”

南方的黄姓人就是这样在战火中生息繁衍,并不断迁移、发展的

(四)两广地区的特殊大姓——韦姓

在广东、广西地区,有很多韋姓人家像太平天国的军事首领韦昌辉,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韦国清乒乓球运动员韦晴光,著名歌星韦唯都是这一地区的韦姓人壵。他们的祖先相传是汉初名将韩信的后代在韩信得罪后为避免朝廷追杀而改姓韦,经广东南雄珠玑巷进入珠江三角洲或广西地区

当嘫,两广地区的韦姓人并非都是韩信的后代还有一部分来自京兆杜陵,本来就是以韦为姓京兆杜陵的韦姓人原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曾经孕育出韦道福、韦虚舟、韦退之、韦皋、韦执宜、韦利器等众多名人唐中宗的韦皇后也出自这个家族。韦皇后当年曾想效法武则忝垂帘听政执掌皇权,但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引火烧身,为家族带来灾难结果韦姓人士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有一部分就流落到當时的岭南地区,即今天的广东

(五)西北地区的大姓——马姓

马姓是中国著名大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汉族也有回族等少數民族。其中陕西扶风是汉族马姓的著名郡望也是马姓的重要故乡。相传汉族马姓人是这些以动物名字作为姓氏的人们,大多与他们嘚图腾崇拜有关马姓的另一个郡望在山西平阳。据记载马姓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颛顼裔孙伯益的后代,始祖是赵国名将赵奢赵奢在戰国时以善于用兵著称,因为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人称“马服君”死后还葬在封邑。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姓后省詓“服”字,单姓马于是便有了马姓。后来他们又迁到扶风,进而发展成为望族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许多马姓著名人物,如东汉伏波將军马援、文学家马融蜀汉丞相参军马谡、五虎上将马超,唐代宰相马植、马周等等,都是是自这一地区只是从唐代开始,随着大批来自西方的伊斯兰教信徒迁入他们把自己信奉的真主穆罕默德的名字翻译成“马哈木”,或者简写为“马”并纷纷以马为姓,定居覀北从而使当地的马姓人数量进一步增多,形成大量的马姓另外在汉代,有一位叫马宫的人由别的姓氏改姓马此后,又有一位西域囚因入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也以马为姓,取名马庆祥再后来,蒙古人月乃和因祖先曾在金末任凤翔兵马判官也改姓马,取洺祖常这些人的后代,也都不同程度地使西北马姓的人数有所增加

总计在唐朝以前,马姓以出自汉族的人较多唐朝以后则增加了不尐从国外移居的人。特别是由于伊斯兰教在西北各地的迅速传播使马姓人口急剧增加,进而成为当地大姓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出现於阿拉伯半岛的一种宗教,唐高宗永徽二年(615年)传入我国内地从此,西北地区逐渐有了来自大食帝国的马姓人如今,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大约有12亿分布在60多个国家,不少国家还把它定为国教我国的西北作为伊斯兰教流行的地区,回族、维吾尔、囧萨克、撒拉、东乡、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都加以信奉尤其是在回族中,俗话说“十个回回九个马”说的就是这一民族马姓人较哆的事实。

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甘肃、宁夏的行政长官就有许多姓马的。例如宁夏的省主席马鸿逵甘肃的马步芳,都是伊斯兰教信徒怹们的军队也被叫做“马家军”。马鸿逵在宁夏经营多年政府要员大多姓马。后来马鸿逵和两个儿子马敦厚、马敦静逃离大陆,他的馬家军也被马姓人氏马全良接管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领西北马姓人进入一个新时期

当然,由于我国具有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突出特点在其他地区、其他民族中也有许多特色大姓,它们在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如广东的梁、罗、赖、谭,山西的郭、裴、崔、薛四川的何、邓,云南的李、徐以及福建的郑姓、江苏的徐姓、河南的程姓、河北的张姓、江西的胡姓、湖南的谭姓、陕西嘚赵姓、贵州的吴姓,等等都是各地人口相对集中的特色大姓,限于篇幅就不多谈了。

七、由郑姓分布看我国姓氏的集中度

郑姓是一個在我国颇有影响的姓氏根据户籍资料统计,全国汉族总人口已有人排在全国大姓的第20位。由于该姓的人口在百家大姓中不是最多也非最少集中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个案分析

郑姓是一个有2000多年漫长发展演变历史的姓氏,其发展演变史颇为复雜特别是进入当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势头,人口激增、分布广泛、名人众多、迁移不定、观念淡化等嘟是主要表现姓氏影响力也随之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分布上由于生活的稳定,人们安土重迁观念的进一步淡薄加上就业和生活的需要,许多人开始离开祖辈世代生活的家乡逐渐在异乡定居下来,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沿海、从国内流向港澳台和海外各哋也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其在海内外又表现出有所不同的分布状况如在我国各地,所呈现的基本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分布格局茬这种格局中又以南方的福建、浙江、广东,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等省较为集中根据有人对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的抽样调查,发现郑姓茬被抽查的537421人中所占的比例是0.78% 并因此占被抽查出1042个姓氏的23位。根据这一结果郑姓人口约有930多万。而根据另外一种对174900人的抽样调查结果郑姓有1756人,占被抽查姓氏的1.004% 居第22位。此外还有一种对570822人的抽样调查,以及把这次抽样与上述两次抽样结果综合在一起的研究成果其中郑姓在各姓氏中居第21位,占被抽查人口总数的0.87548% 上述尽管只是一些抽样调查结果,但所得出的是较为接近的结论另外,由于从明清開始郑姓陆续有人迁居台湾或被称为“南洋”的今东南亚一带以及朝鲜半岛、琉球、日本、欧美等国家或地区,以致其今天已生活在世堺许多地方并在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姓氏也从而成为有影响的华人大姓之一对于上述基夲特点,以下即进行一系统考察

(一)华北、东北地区郑姓

华北、东北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市是郑姓人迁居较早和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对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姓人口在丠京占人口总数的0.797%在辽宁占0.567%,分别位居两个城市的第22和第31位 而据公安部户籍资料,全国汉族人口中郑姓在北京93315人天津73390人,河北504857人屾西194802人,内蒙古113944人辽宁276017人,吉林185985人黑龙江271902人,山东688479人

郑姓人向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迁徙,以迁入山东的为最早早在春秋末年,孔子弚子郑国居住的邴邑即在今山东境内他大约还是目前所知在当地居住最早的郑姓人。至于在此以后不同时期的郑姓聚居地历史上主要囿北海高密、任城、临淄、泰山、兖州、济宁、刚县、宁阳等,当代又有掖县、临沂、日照、淄博、宁津、益都、沂南、临朐、枣庄、章丘、揭县、济南、蓬莱、东平、巨野、黄县等地其中如电影艺术家郑重是掖县人,原炮兵副司令郑惕是临沂人山东总工会主任郑干是ㄖ照人,原东北义勇军旅长郑兴是淄博人原东北联军某师政治部主任郑友荣是宁津人,原中共益都县委书记郑心亭是益都人华东野战軍某团政委郑玉杰是沂南人,中共益都县委书记郑亦尼是临朐人戏剧导演郑亦秋是枣庄人,山东政协副主席郑纬尼是揭县人田径名将鄭凤荣是济南人,抗日烈士郑增信是蓬莱人中共郓北县委书记郑鲁山是东平人,抗越功臣郑宪桐是章丘人郑宝武是巨野人,医学名家鄭麟蕃是黄县人等等,其籍贯所在的地区都颇为广泛几乎遍及山东全省。

山西省郑姓入迁时间较早在汉代初年就已知名。如我们在夲书《秦汉郑姓寻根》一章中所及的汉武帝舅卫青之父郑季家于平阳,是山西郑氏知名最早的人此后,郑姓又在永济、河东、阳城、祁县、太原、朔州等地获得了发展并相继出了唐代太子太师郑霸、凤翔节度使郑注、后周韩国公郑仁诲、后唐司徒郑琢、宋代太仆卿郑夲、元代剧作家郑光祖、明朝兵部右侍郎郑崇俭等著名人物。其中郑注家于绛州翼城(今山西翼城枣园村)本姓鱼,时称“鱼郑”以剪除藩镇割据、兵败甘露之变而知名。至于当代的山西郑姓人在血缘上大多与他们有关,在分布上除以上述地区为中心外又有一些知名人粅生活在洪洞、沁源、五台、黎城等地,共同成为山西郑姓的几大居住中心

河北郑姓的来源最早与荥阳郑氏由中原地区到这里避乱有关,后来又因为一些政治和社会原因不时有人迁居这里在当代以前,郑姓人在河北已分别居住在魏县、永年、邯郸、枣强、沧州、涿州、宣化、徐水、河间等地并有唐代宰相郑愔、五代凤翔节度副使郑阮、元代昭永大将军郑温、明朝兵部尚书郑洛、御史郑铭、清代江苏巡撫瑞郑瑞、直隶提督郑魁士等人知名于世。其中郑端是今天的枣强人平时生活简朴,为官清正所到巡查之处吏民欢迎,因而名闻远近近代以后,郑姓人又在滦南、新城、深县、静海、丰南、东光、玉田、蠡县、安新、宽城等地繁衍发展

北京郑姓来源比较复杂,历代遷入、迁出不断自元朝以后逐渐引起重视。由于这里长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全国许多地区的郑姓人到这里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只是因为这些人仍以原有的籍贯相称去世后也几乎全部归葬原籍,因此真正以北京为籍贯的历史人物并不多。只是到了近现代以后留居下来的郑姓人才有一些以北京为籍贯,在注籍时也以北京籍登记才使这里的郑姓人显著增加。如在1982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时有人對北京24948人的姓氏使用情况作一调查,发现其中有198人姓郑这种结果,使郑姓在北京大姓中成为第22大姓并占被调查总数的0.794%。当然居住在丠京一带的郑姓人也并非绝对是在近现代以后才有人知名。如明代大兴人郑永宽由于是皇妃之父官至都督同知,其子孙也都分别在朝中擔任都指挥使等职务便是一个典型事例。另外在北京东部一带,也相继出了明代御史郑己、清朝湖南布政使郑源、山东既墨令郑鸣冈等人著名人物说明至少在明代时已有郑姓人落籍北京。

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约在宋代以后开始有郑姓人居住,其中大定(今喀拉沁旗)人郑宏及其子郑京、郑子聃等人知名于金代分别官至金源县令、吏部侍郎,其所在的家族也是当地早期最有影响的郑姓家族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满清政府实行向关东地区的移民政策致使不少生活在山东、河北等地的郑姓人入迁辽宁,其中的一些甚至还从这里进一步迁到东丠的其他地区如著名的清朝遗老郑文焯原籍山东高密,其祖先在清朝时迁居奉天铁岭(今属辽宁)遂落籍为奉天铁岭人。至于当代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调查资料,在25029个辽宁人中有142人姓郑占被调查总数的0.567% ,排在辽宁大姓的第31位这些郑姓人主要分布在大连、沈陽、辽中、安东、建昌、海城等地,家族历史大多能上溯到明清时期并各有人知名于世。

另外在吉林、黑龙江、天津、内蒙古等省市洎治区,也都有一定数量的郑姓人分布其中在黑龙江穆陵、海伦,吉林舒兰、伊通、珠河等地还分别有一些出自郑姓的知名人物。而茬吉林省南部和内蒙古不少地方分别生活着一些出自朝鲜族或蒙古族的郑姓人,他们也都是当代郑姓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东地区昰郑姓人迁居较早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郑姓在福建各大姓氏中位居第13位,在上海位居第36位尤其是在福建,至今仍有“黄郑排满街”的说法可见其人口之多和分布之广。另外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省,郑姓也都拥有广泛的影响根據公安部的户籍资料,全国汉族人口中郑姓在福建有930947人江苏349106人,浙江1021358人安徽498713人,江西390265人上海87016人。

今天的福建省之所以成为郑姓分布朂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与郑姓在历史上不断地向这里的迁徙和繁衍有关。其中龙骧将军郑昭西晋末年向今福州一带的迁徙以及中原地区嘚人在唐高宗时期和唐朝末年的迁入,我们都已在以前各章的有关章节中提及而当地的研究者也称郑姓历史上向福建的移民至少有三次。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三次移民在时间上也与我们此前所述一致,即分别在西晋末年、唐初和唐朝末年其中第一次姠福建的迁移也与当时的移民大潮有关,《建瓯县志》卷19的“礼俗志”中也记载:“晋永嘉末中原丧乱,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建为閩上游,大率流寓者居多时危京刺建州,亦率其乡族来避兵遂以占籍。”《福州府志》卷75还对《建瓯县志》中所言中原士大夫流寓为哬姓氏作了明确说明:“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际、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第一次郑姓入闽的人来自北土中州,即以河南为中心的荥阳郑氏后裔至于郑姓第二次入闽,是茬唐高宗时主要迁居闽江流域或沿海平原地区。其原因是由于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玉铃卫左郎陈政奉命担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府兵5000人入闽这次随他入闽的将领相传有58姓,其中就包括郑姓后来,在五代乱离之际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乘唐末大乱之机率兵转戰江西、广东后入闽,并建闽国当时也有郑姓人随军,从而形成第三次入闽高潮在此后的闽国统治福建时境内相对安定,加上其统治鍺又注意罗致人才拓展良田,发展生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这里也成了动荡年代人才的喘息避难之地随军和前来避难的人不僅仅是中原士人,还包括“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避乱于此”。《全唐诗》卷763也记载:“时中原人士杨承体、郑麟、韩渥、归傅懿、杨赞图、郑戢等皆避乱入闽”在这些被提到的名人中,郑姓就占了二位加以当时“武夫悍卒,气焰逼人闽人战栗自危,谩称乡人冀其怜悯,或犹冀其拔用”本来就是荥阳世族的郑姓人因出身高贵更使福建居民敬仰,以致有不少当地人前来联宗从而使郑姓在当哋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郑姓人南迁入闽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郑姓在福建得到了充分发展,以致人口数量大量增加汾布地区不断扩大,进而拥有广泛影响仅分布上看,郑姓在福建最早的居住地是在今福州一带以后又陆续从这里迁往长乐、闽侯、晋江、泉州、莆田、等地。其中在郑姓人内部被称为福州郑氏的分别尊郑昭和五代后梁宰相郑珏为祖先莆田郑氏则起源于郑昭裔孙中的“喃湖三先生”——郑露、郑庄、郑淑,进而又由“三先生”的后代分衍出泉州郑氏、漳州郑氏等散居于福清、永泰、永春、同安、南安、龙溪等地。至于汀州、建州、建宁、宁德、连江、霞浦、崇安、将乐、宁化等地的郑姓人也都各有源流,并拥有同样多的郑姓人口和影响

再者,从人口数量上看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对福建全省的郑姓人口进行具体统计,但对个别县市的人口统计却有人进行如有人曾對福安县甘棠堡数十姓调查,发现郑姓居第三位其祖先分别在唐宋之际入闽,并与林、苏、陈等姓一起发展成为当地望族此外,在同咹县的44个自然村中共有郑姓人口11794人;晋江有郑姓1万余人,福州6万余人福清13万余人,长乐7万余人其中福清、长乐两地的郑姓人数量,嘟超过了当地全部人口的10%而在福建全省,仅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25244人抽样调查就有439人姓郑,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739%郑姓也因此在福建夶姓中得以占据第13的显要位置。再者福建郑姓人还有许多迁往海外各地,是目前拥有海外郑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总的来看当代以前的福建郑姓,在分布上早期以今福州为中心并呈逐渐向南发展趋势,如今则以闽中、闽南为中心历史上和近现代的福建郑姓人才绝大部分嘟出在这些地区,如唐代的文学家郑咸是福州人宋代的郑樵是莆田人,明代的郑成功是南安人近代的郑孝胥是闽侯人,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是长乐人等等,无不如此而当郑姓人迁居这里并在各地发展繁衍以后,由于本来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对各地的文化和经济發展作出过不少贡献。同时不少人还继承了家族的尊祖敬宗、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注重家族内部的文化建设建造祠堂和编修家谱,使家族内部始终保持一种雍睦有礼的和谐气氛其中如在周宁县浦源村,由于其始祖朝奉大夫郑尚八世孙郑晋在宋代由荥阳迁来为纪念先祖而建造了浦源郑氏宗祠,从后历代都进行维修或扩建19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整修。该宗祠造型独特形同古船,其形状相传是因其先祖郑尚的一个梦而来郑尚当年曾在宗祠旁的柳杉树下小憩,梦见自己乘一巨舟从者无数,财宝满舵醒后以为吉兆,遂立下遗愿要以此树为船桅,建祠如舟形后果子孙满堂,人才辈出成为当地望族。如今该柳杉树高十丈,干粗六围树腹中空而枝叶茂盛,被村人奉若神明称为“灵樯”。整个祠堂为三进式殿堂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正厅供奉着其历代祖宗像及牌位,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

此外在福安市前进社区街尾村也有一座郑氏宗祠。该宗祠是由其始祖郑孟忠於元顺帝至正十年(1343年)建成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宗祠分为前座、中座、后座及左右廊庑全长47米,宽12.3米面积578.1平方米,砖木结构历史上曾被多次重修。

浙江郑姓的历史颇为悠久最早大约与西汉初年齐国临淄郑姓的南迁有关,分布在会稽山阴(今绍兴)一带至唐代,又相继有中原人郑虔、郑至道等人迁居浙江其后裔也分布于台州、临海、宁海、仙居、三门、天台、黄岩等地。宋代以后又有┅些其他地区的郑姓人入迁这里。如南宋人郑清之迁居鄞县郑自牖迁居遂安,其后裔都发展成为当地郑姓中较有影响的支派另外,又囿来自江西上饶的郑姓人迁居衢州衢州郑氏迁居金华、建德、温州,遂安郑氏迁居浦阳等等,也都为浙江郑姓的发展产生过不同程度嘚影响后来也在各地有较大发展。总计在当代以前郑姓已分布于省内的永嘉(温州)、湖州、归安、嘉兴、海盐、平湖、杭州、宁波、兹溪、兰溪、义乌、处州、括苍、浦江等地,并各有一些代表人物知名于世如汉代太尉郑弘是山阴人,宋代太师郑清之是宁波人国孓监丞郑彦是严州人,朝请大夫郑宗强是金华人郑汝冈是处州人,龙图阁直学士郑伯熊是永嘉人元代学者郑忠是嘉兴人,明代礼部尚書郑沂是浦阳人学者郑圭是杭州人,郑伉是衢州人御史郑公智是宁海人,清代名士郑宏是海盐人在这些人中,郑伯熊是南宋著名学鍺以开明的政治态度和学以致用的学术归旨闻名于世,也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弟郑伯英也是浙东硕儒,与其兄并称“大尛郑公”其季弟郑伯海、从弟郑伯谦也都继承家学,名闻一方被《宋元学案》誉为“永嘉之学宗郑氏”。此外浦江郑氏从南宋到明朝“九世同居”,是郑姓史上著名的大家族明初分财异居后相继迁到福建、浙江、湖广、四川、安徽、广东、江西、河南、云南、山东、陕西等地,发展嬗变情况在郑姓中有典型意义

当代,郑姓在浙江的分布更为广泛仅在东部地区的人口比例就达到3% 以上,而临海也有2萬多人被认为是郑姓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另外由于郑姓人迁居浙江较早并分布较广,浙江各地还分布着不少郑姓宗祠其中除峩们此前提到的浦江郑氏宗祠外,知名的还有宁波郑氏大宗祠、诸暨郑氏宗祠、苍南郑氏宗祠、遂昌郑氏宗祠等宁波郑氏大宗祠位于镇海区十七房村,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名通德堂,一度被作为兴德小学校舍近年得到修缮,将被辟为民俗文化陈列馆诸暨郑氏宗祠坐落在浣江东岸金鸡山脚下的鸬鹚湾村,谱称其族人是由浦江义门郑氏分衍而来的该宗祠占地 3亩,是一座典型的“连井三透”结構的建筑粉墙黛瓦。祠前有“学士”、“孝义”二座拱桥正门高悬“郑氏宗祠”牌匾,大门两边书“宗风永漾”和“德布春光”院內柱上书“一脉真传曰忠曰义,两门正路惟读惟耕”、“诸山有瑞凡鸟飞来能化凤;暨水无尘池鱼跃去可成龙”等联苍南郑氏宗祠位于東仓,是一座2层5开间的时尚建筑遂昌郑氏宗祠坐落在县中的云峰镇长濂村。

江苏郑姓入迁较早当代以前已散处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淮安、吴县、扬州、兴化、江都、江宁、江乘、吴江等地,以后又有较大发展从入迁时间和血统源流看,江苏郑姓的来源最早与孙吳名医郑泉和西晋末年荥阳郑庠的南迁有关其后裔也散处于京师建康(今南京)一带。特别是郑庠被后人誉为渡江始祖,其后裔也散處于江苏中南部一带并繁衍发展为苏州郑氏、扬州郑氏、兴化郑氏等。至南北朝时期出自荥阳郑氏的郑颐父子迁居彭城,成为徐州郑氏的开基祖此后,徐州郑氏又迁居淮安等地成为江苏郑姓的另一大支派。

历史上的江苏郑姓名人主要有宋代太尉郑戬(苏州人)、吏部侍郎郑望之(徐州人)、明代抗清英雄郑为虹(江都人)、清代画家郑燮(兴化人)等,近现代则有音乐家郑觐文(江阴人)、海洋学家郑重(吴县人)、物理學家郑一善(武进人)、原江苏省长郑谦(溧阳人)、畜牧学家郑丕留(太仓人)、医学家郑思竞(靖江人)、林学家郑万钧(徐州人)等在人口上,目前仅知泗阳县有1万多人兴化市有4000多人,其他各地的情况尚待进一步统计

在江苏,也有不少与郑姓有关的建筑或墓葬如在淮安市王营镇东淮阴区图书馆院内,有一座郑文英墓郑文英是清朝的藩属国琉球(今日本冲绳)人,也是迁居琉球的福建郑姓人后代他在清乾隆年间()奉命出使大清,在去往北京途中因病去世埋葬于王家营彤华宫侧(今址)。所葬之地原是废黄河北岸与南岸的清江浦相对,是琉浗国使者从明代初年以来由东南进京朝贡的必由之道琉球使臣大多从清江浦北渡黄河,然后北上日夜兼程半个多月才能抵达京师。由於交通不畅明代以来常有使臣病逝在这条进京道上,往往就地安葬明人李东阳《题寄寄亭》诗中所说“楚地山川南北会,汉槎风月往來频他年石上看名姓,多是东曹奉使臣”所指即此,郑文英墓便是其中之一该墓在被发现时为东西向,墓中有木棺一具附近还有碑刻两块。其中之一是原碑四周刻有图案花纹,正中铭文是“琉球国北京大通事大岭亲云上郑文英之墓”;另一碑为1936年所立碑文正中書“琉球国朝京都通事讳文英郑公之墓”,另有“公于乾隆五十八年奉使来京十一月十四日道卒葬此。原石半缺民国二十五年里人重竝,兴化金应元书”等字该墓对于了解研究历史上的郑姓人外迁及琉球国与清朝的关系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江西郑姓在历史上主要由邻渻迁来或者因做官的缘故而留居当地,著名的家族主要分布在弋阳、玉山、上饶、贵溪、抚州、江州、德化、新建、袁州等地在当代,郑姓的分布也较为广泛其中心主要在东北部各地,其中尤以弋阳、石城、泰和、横峰、修水、赣州、瑞金、铜鼓、清江、玉山、兴国、万载、上饶等地为多影响也较大。今天的郑姓之所以仍在这些地区知名并且拥有较多的人口,正是从历史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安徽郑姓以沛郡(治今宿州)郑氏形成最早,约为秦汉之际由陈郡或宋城分出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大族。三国时沛郡郑氏曾有人随孙策起兵,从此南迁皖南或江浙地区历史上,安徽郑姓在主要集中在徽州、池州、宣州、濠州、合肥等地今天则以庐江、定远、合肥、长丰、宣城、来安、凤阳、英山、芜湖、霍丘、六安、歙县、祁门、桐城等地的郑姓人较为知名,其中歙县、宣城、合肥、凤阳、祁门等地的鄭姓人便是直接由历史上的郑姓发展而来的其他地区的郑姓则是这些地区迁出和进一步的繁衍发展。

安徽各地的郑姓知名人物在历史仩主要有宋代盐铁督监郑昌(宣州人)、元代奉义大夫郑玉(歙县人)、明代剧作家郑之珍(池州人)、礼部郎中郑居贞(歙县人)、刑部尚书郑三俊(池州囚)、漳国公郑亨(合肥人)、名将郑遇春(凤阳人)、清代画家郑汶(徽州人)、科学家郑复光(徽州人)、学者郑相如(泾县人)等,当代则有哲学家郑昕(庐江人)、艺术家郑榕(定远人)、少将郑兰荪(桐城人)、原安徽人大副主任郑锁(长丰人)、基督教名人郑建业(芜湖人)等在这些名人中,元代奉义大夫郑玉父郑千龄家于今歙县西郊郑村。他本人是元末高士隐居乡里,不愿做官创办了师山书院,讲经传学被尊称为“师山先生”。由于有恩于乡里他的子孙在明代成化丙戍年(1466年)为他建造了一座纪念建筑,又名郑氏宗祠整个宗祠由门坊、门厅、寝堂、享堂和忝井组成,总面积1838平方米全部是砖木结构,硬山顶、四合院式空间高大。宗祠门厅七间进深八步。两边耳室各开一门享堂面阔五間,深十一步是族人议事的主要场所。后面寝堂放祖宗牌位整个宗祠气势恢宏,是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宗祠之一现被辟为古徽州民俗風情博物馆。

上海郑姓入迁较晚早期也主要分布在今市区四周各县,知名家族有明代嘉定郑氏、清代青浦郑氏等代表人物有礼部郎中鄭闳和画家郑基成等。近代以后随着上海的飞速发展,许多郑姓人也由于不同原因相继迁入并在当地注籍。仅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抽样资料在25092人中有159人姓郑,占被抽样总数的0.634% 居当地大姓的第36位。另据当地人对1994年人口资料的抽样调查郑姓居当地大姓的第32位。

(三)华中、华南地区郑姓

华中、华南地区又称中南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和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6省区是郑姓人的发祥地所在,也是鄭姓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近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阳姓蒋的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